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根尘
首页 上页 1 2 3 4 下页 末页 (共4页)
a*********7
发帖数: 30080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正大师专辑 -- 怀念大师
(1)对Wisdom版权力阶层的一个小总结
发信人: airdragon77 (aid),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删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pr 30 11:16:36 2009)
一统, 二分, 3d, 四神通, 伍佰, 六六六,七歪, 9不搭8, 拾垃圾

大家如果不用看下面的注释就能明白, 那就是对该版比较了解了。
一统: 说的是邪教GYFM在该版一统天下。
二分: 除了版主波罗蜜, 该版还有一太上皇歪大师。
3d: 歪大师口头禅之一, 经常跟“笑翻”一起用。 我怀疑是大师失散了三弟, 所以
有时候激动起来乱认亲戚; 又可能是个暗号, 大师说“三弟笑翻!”, 如果对方说
“大哥XX”, 就算是兄弟重逢了。
四神通:心污、自欺、自慰、笑翻。 也都是大师的口头禅。
伍佰:大师惊才绝艳, 算得上是半个伍佰。见
为什么说Waichi是半个伍佰
http://74.53.4.74/pc/pccon.php?id=5075&nid=78383
六六六: 大师曾经说过, 人有6根6尘6识; 6X6X6=216根尘识交织就可以创造世界。
至于为什么是216
s******g
发帖数: 5074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因缘
☆─────────────────────────────────────☆
dreamfly (要勇敢) 于 (Fri Jul 11 21:51:16 2008) 提到:
总算看到智慧了~~~

☆─────────────────────────────────────☆
dreamfly (要勇敢) 于 (Fri Jul 11 22:00:21 2008) 提到:
老兄今日既然有空,可否与我谈谈“根尘识”?我记得你以前对此颇有心得。
☆─────────────────────────────────────☆
zhanglaosan (张老三) 于 (Fri Jul 11 22:13:47 2008) 提到:
出去旅游半路在农家上厕所拉屎算不算因缘?
☆─────────────────────────────────────☆
dreamfly (要勇敢) 于 (Fri Jul 11 23:05:43 2008) 提到:
嗯嗯
谢谢指教
我是真的想了解真相
但是如果你指的是你的个人经历,那请你自己做决定,决不强求,我也不负责后果
☆─
r*****d
发帖数: 922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虚云老和尚参禅要旨zz
你可能先要提高一下中文阅读能力.^_^ 原文如下
"禅宗由达摩祖师传来东土,到六祖后禅风广播,震烁古今,但达摩祖师和六祖开示学
人最紧要的话,莫若”屏息诸缘,一念不生”。屏息诸缘,就是万缘放下,所以”万缘
放下,一念不生”这两句话,实在是参禅的先决条件。这两句话如果不做到,参禅不但
是说没有成功,就是入门都不可能。盖万缘缠绕,念念生灭,你还谈得上参禅吗?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参禅的先决条件,我们既然知道了,那末,如何才能做到
呢?上焉者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络索。其次则以理除事,了知自性,
本来清净,烦恼菩提,生死涅盘,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梦幻
泡影,我此四大色身,与山河大地,在自性中,如海中的浮沤一样,随起随灭,无碍本
体。不应随一切幻事的生住异灭而起欣厌取舍,通身放下,如死人一样,自然根尘识心
消落,贪嗔痴爱泯灭,所有这身子的痛痒、苦乐、饥寒、饱暖、荣辱、生死、祸福、吉
凶、毁誉、得丧、安危险夷,一概置之度外,这样才算放下。一放下,一切放下,永永
放下,叫作万缘放下。万缘放下了,妄想自消,分别不起,执着远离,至此一念不生,
自性光明,全体显露
m****s
发帖数: 18160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三种修行法
☆─────────────────────────────────────☆
Yisu (yisnotme) 于 (Fri Aug 28 09:08:15 2009, 美东) 提到:
善男子,无上妙觉,遍诸十方,出生如来与一切法,同体平等,于诸修行实无有二,方
便随顺其数无量,圆摄所归,循性差别,当有三种。
[止禅的修法]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
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
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观禅的修法]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即起诸幻以除
幻者,变化诸幻而开幻众,由起幻故,便能内发大悲轻安,一切菩萨从此起行,渐次增
进,彼观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观,皆是幻故,幻相永离是诸菩萨所圆妙行,如土长苗
,此方便者,名三摩钵提。
[禅宗的禅]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静相,了知身心皆为挂碍,无知
觉明,不依诸碍,永得超过碍无碍境,受用世界及与身心,相在尘域,如器中锽,声出
于外,烦恼涅槃不相留碍,便能内
a*******g
发帖数: 867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严经中所说的神通与着魔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
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来无所粘,过无踪迹,虚
受照应,了罔陈习,唯一精真。生灭根元从此披露,见诸十方十二众生,毕殚其类。虽
未通其各命由绪,见同生基,犹如野马熠熠清扰,为浮根尘究竟枢穴。此则名为行阴区
宇。若此清扰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澜灭,化为澄水,名行阴尽,是人
则能超众生浊。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
“阿难当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类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
研穷生类本,于本类中生元露者。观彼幽清圆扰动元,于圆元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二
无因论:一者、是人见本无因。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机全破,乘于眼根八百功德,见八
万劫所有众生,业流湾环,死此生彼,只见众生轮回其处,八万劫外冥无所观,便作是
解:此等世间十方众生,八万劫来,无因自有。由此计度,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
提性。二者、是人见末无因。何以故?是人于生既见其根,知人生人,悟鸟生鸟,乌从
来黑,鹄从来白,人天本竖,畜生本横,白非洗成,黑非染造,从八万劫无复改移,今
尽此形亦复如是,而我本来
Y**u
发帖数: 5466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谁是善知识-菩提道次第广论
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
云何四病,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
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
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
,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
三者止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
,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为病,
四者灭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
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
离四病者,则知清净,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善知识,彼善知识欲来亲近,
应断骄慢,若复远离,应断嗔恨,现逆顺境,犹如虚空,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
同体无异,如是修行,方入圆觉。
r*****d
发帖数: 922
7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今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面见阿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无净土,铜床并铁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阿弥陀佛化身永明延寿大师垂诫
学道之门别无奇特。只要洗涤根尘下无量劫来业识种子。汝等但能消除情念。断绝妄缘
。对世间一切爱欲境界。心如木石相似。直饶未明道眼。自然成就净身。若逢真正导师
。切须勤心亲近。假使参而未彻。学而未成。历在耳根永为道种。世世不落恶趣。生生
不失人身。才出头来。一闻千悟。须信道。真善知识是人中最大因缘。能化众生得见佛
性。深嗟末世诳说一禅。只学虚头。全无实解。步步行有。口口谈空。自不责业力所牵
。更教人拨无因果。便说饮酒食肉不碍菩提。行盗行淫无妨般若。生遭王法。死堕阿鼻
。受得地狱业。消又入畜生饿鬼。百千万劫无有出期。除非一念回光立即翻邪为正。若
不自忏自悔自修。诸佛出来也无救尔处。
若割心肝如木石相似。便可食肉。若饮酒如屎尿相似。便可饮酒。若见端正男女如死尸
相似。便可行淫。若见己财如粪土相似。便可偷盗。
饶尔炼得至此田地。亦未可顺汝意在。直待证无量圣身。始可行世间
S**U
发帖数: 7025
8
我这段意思是龙树的。
禅宗百丈怀海曾讲过一段很著名的话∶「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
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想想龙树的话如何用。
r****n
发帖数: 7315
9

'迥脱根尘',好自由啊,向往。
这句,‘就要观察「离开五蕴的我」有何特性与作用是不依「五蕴」’,我觉得修时有
导入卷入五蕴外相的倾向。不过,再想想,似也可以起到坚固「离开五蕴的我」此念的
作用。
a**u
发帖数: 8107
10
☆─────────────────────────────────────☆
advancing (摧邪显正) 于 (Fri Jun 13 02:49:05 2008) 提到:
特别说明:此段楞严经与GYFM无任何关系,该FM只是借用了GY的名字,混淆视听。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唐天竺沙门般刺蜜帝译)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
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
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
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
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
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922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人天相应
佛门中言
"万法唯心生"
"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道门的祖师言
见了真空空不空,圆明何处不圆通。
根尘心法都无物,妙用方知与物同。
a**u
发帖数: 8107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人天相应
☆─────────────────────────────────────☆
culturetrav (Culture Traveler) 于 (Mon Nov 8 19:38:07 2010, 美东) 提到:
请教:
道教强调人天相应。佛教如何看相应的问题的呢?
☆─────────────────────────────────────☆
danieljoyful (danieljoyful) 于 (Mon Nov 8 20:01:25 2010, 美东) 提到:
我们真诚学佛,就会和佛菩萨感应,“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
lingsu (dunzie) 于 (Mon Nov 8 20:46:39 2010, 美东) 提到:
你来解释解释‘见佛杀佛’

☆─────────────────────────────────────☆
culturetrav (Culture Traveler) 于 (Mon Nov 8 21:29:11 2010, 美东) ...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13
禅门大德虚云老和尚开示 净土法门——老实念佛
(虚云老和尚1952年12月讲于印光大师生西十二周年纪念)
今天,是印光老法师生西十二周年纪念。各位都是他的弟子,在这里聚集一堂,饮水思
源,追念师父。 在佛法的道理上,师,是法身父母。纪念师父,便是对法身父母的孝
思。较之世间小孝。更有意义。 回忆我第一次与印光老法师相见,是光绪廿年,在普
陀山。那时,是化闻和尚请他在前寺讲《阿弥陀经》。自从讲完了经,他便在寺中阅藏
,二十余年,从未离开一步,只是闭户潜修。所以,他对教义极深。他虽深通教义,却
以一句“阿弥陀佛”为日常行持,绝不觉得自己深通经教,便轻视念佛法门。 佛所说
法,无一法不是疗治众生的病苦。念佛法门,名为“阿伽陀药”,总治一切病。 但无
论修何种法门,都要信心坚固。把得住,行得深,方能得圆满的利益。 信心坚固,持
咒可成,参禅可成,念佛可成,都是一样。若信根不深,只凭自己的微小善根,薄学智
慧,或记得几个名相、几则公案,便胡说乱道、谈是论非,只是增长业习,到生死关头
,依旧循业流转。岂不可悲!
各位是印光老法师的弟子。今天纪念他,便是纪念他的真实行持。 他脚踏实地的真修
,实足追...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来藏--百度百科
如来藏,梵语 tathāgatagarbha,佛教术语。
目录
概述
佛理
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之意义
1. 五阴
2. 六入
3. 十二处
4. 十八界
意义
1. 如来法身
2. 一切经藏
概述
佛理
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之意义
1. 五阴
2. 六入
3. 十二处
4. 十八界
意义
1. 如来法身
2. 一切经藏
如来藏即一般所称之“佛性”,它具有常住、妙明、不动、周圆与神妙真如之性质
:常住是不去不来;不动是不生不灭;妙明是寂而常照;周圆是周遍圆满无所不包;妙
真如性是真如能生万法,能生一切妙有之性质。
感觉的生灭去来原本就是如来藏妙用之性。附注:如来藏的意义佛教讲缘起性空,
一切诸法都是“虚妄有”,诸法的体性是“空”,即真如,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但“无明”会伴真如而生,无明是一种“劳相”,它是昏而不明、“没有道理”的昏昧
。真如...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严经结构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anDaoPractice 俱乐部 】
发信人: Yisu (yisnotme), 信区: ChanDaoPractice
标 题: 楞严经结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20 10:19:41 2011, 美东)
再参考整理了一个整体结构,以便我们能更好地阅读和交流 and just in case someone needs it too..
总体结构
见道分(卷一 至卷四中)
修道分 (卷四中 至 卷七中)
证道分 (卷七中 至 卷八 初)
流通分 (卷八 至卷十)
各部分结构
一: 见道分
A: 破阿难迷妄显如来藏心
1: 七处征心
2: 真妄两源
3: 破妄显真
3.1 初正破妄(举拳验见 到 文殊启请)
3.2 破余疑 (破自然, 破因缘, 破两种别业, 同分见妄, 破和合)
4: 会缘入实 (五阴, 六入, 十二处, 十八界, 七大)
B: 破满慈执相显如来藏心
1: 示藏性生相之疑
2: 示藏性俱遍之疑
二: 修道分
A: 二决定义
1: 初正明二义
1.1 因果同异
1.2 根尘结解
2...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顿和渐

其实我这样区分是有实际意义的。使人不忘修行目的,这是根本。
好像另外的分类快慢、顿渐的方法还有,
利根和钝根:
六根里眼、耳、意为利根,鼻、舌、身为钝根。
但我觉得这只是相对一个人群的统计来说的,
对于普遍的人来说是这样,但是从个体的人来讲
如果你修鼻根、观呼吸最容易上手,那鼻根就是利根。
根据十二因缘入手处,或根尘识来分等等。
唯一能说的就是,你当下的情况,最能上手的就是快法,
其他的不符合自己情况,根本就不习惯、上不了手,怎么可能快?
a***n
发帖数: 1993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如来藏思想
今有十问以定纪纲。
还得了了见性如昼观色似文殊等不。
还逢缘对境见色闻声举足下足开眼合眼悉得明宗与道相应不。
还览一代时教及从上祖师言句闻深不怖皆得谛了无疑不。
还因差别问难种种征诘能具四辩尽决他疑不。
还于一切时一切处智照无滞念念圆通不见一法能为障碍未曾一刹那中暂令间断不。
还于一切逆顺好恶境界现前之时不为间隔尽识得破不。
还于百法明门心境之内。一一得见微细体性根原起处不为生死根尘之所惑乱不。
还向四威仪中行住坐卧钦承祗对着衣吃饭执作施为之时一一辩得真实不。
还闻说有佛无佛有众生无众生。或赞或毁或是或非得一心不动否
还闻差别之智皆能明达性相俱通理事无滞无有一法不鉴其原乃至千圣出世得不疑不。
若实未得如是功。不可起过头欺诳之心生自许知足之意。
你对照一下吧。你说哪位在哪方面不行呢?另外,在禅宗之外,哪位显示过十力、四无
所畏、十八不共法、四无碍解呢?

解?
O*********9
发帖数: 552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学佛最初之决定---ZT--GS
学佛最初之决定
凡人到歧途莫决的时候,是最痛苦的时候,一切疑怖恐慌,随之而起。忽有人指示
究竟,使勿入险道,则其人之感激诚不可名状。然又有人焉,已入险道而不自知,设有
人指示究竟,彼终不信。必亲到遇险时,无处问津,发生恐怖时,方为之指示,彼始信
入。然又有人焉,虽入险道,急求指示。虽有人指示其究竟,但多疑之劣性不除,转因
指示太易而生疑虑,常恐受欺,转而不信,指示亦终无益。此三等人,比比皆是,甚矣
度人之难也。是故世上迷人倍多,转辗自误,更以误人。此佛菩萨大悲心之所由启发欤?
佛说法四十九年,种种法门,一言以蔽之曰“为人决定”。惟菩萨每度人于未信入
之始,或勉强而行之,佛则度人于合机之时,不必徒劳白费,亦无丝毫得失成败之见,
随缘启之而已。
学佛伊始,人不独应求善知识为之决定,亦当自己一决定也。先问自己究为何事学
佛?曰为求究竟。问云何谓究竟?则曰世间一切一切,如苦乐事,如妻财子禄,终究不
实,过眼成空,昙花一现,终归生灭,痛苦竟无了期。如此有也苦,无也苦。若云一切
不要,又是落于断灭,佛所不许。若云一切都要,又是落于贪著,佛又不许。因此世间
愉乐,纵使十分满足,亦只暂时的空喜,不是究...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
词语解析
1、金刚:指金刚石,喻坚利之意,即以金刚之坚,喻般若体;以金刚之利,喻般
若用。历百劫千生,流转六道,而觉性不坏。
2、般若:为梵语,华语当译为妙智慧。(比世间智慧高深得多)。
3、波罗蜜:为梵语,华语译为到彼岸。众生因有我执,故陷于烦恼之苦海。倘能
从生死烦恼苦海,渡到不生不灭、清净安乐之地,即为到彼岸,即脱离了苦海。
4、经:经字当径字解,比喻修行的一条路径。常道也,贯摄也,贯穿所应说义,
摄持所化众生。
5、顿悟:就是一闻法,就知五蕴本空,六尘非有,立即开悟,而明大道。(六祖
慧能为代表)
6、渐悟:由信而解,由解而行,由行而证,次第渐修,方可悟入。顿渐虽殊,而
到彼岸则一也。(神秀为代表人物)
7、三藏:它是指经藏(佛所说的教法典籍)、律藏(戒律典籍)、论藏(所说的
法相问答,及佛弟子或佛灭后,诸菩萨所解释的经义,及辩论法相的典籍)。
【如是我闻一时】 佛告阿难,结集时必以此数字冠诸经之首,如是者,表佛说皆
如,所谓诸法如义,我闻是阿难自称,以凭信实也。一时,言说法时也,佛说般若经六
百卷,凡四处十六会,一王舍城鹫峰山七会,二给孤独园七会,三他化天宫摩尼宝藏殿
一会,...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觉囊派
藏传佛教觉囊派
刘立千  著
一、觉囊派的传承
觉囊是地名,全名觉摩囊,在西藏日喀则专区的拉孜县境彭措林寺东的一座
山沟内,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觉囊寺是公元十三世纪时衮邦?吐吉尊追①
(1243─1313)所建。他初是萨迦派僧,曾为萨迦八思巴弟子。后来他从衮钦?却
古沃色②听《时轮讲解》和《六支瑜伽》③,得到却古沃色暗以他空见解释时轮
的教授,经过实修,证悟了他空中观④乐空双运之理。他又以他空见讲解《时轮
六支瑜伽》。于是遂独成一派,因其驻锡地为觉摩囊后遂称为觉囊派。(《青
史》904-905页)。
他空见最早的创造人为裕莫?木居多吉⑤,公元十二世纪时人,从裕莫起已
暗传七代才到衮邦?吐吉尊追。裕莫初是个瑜伽行者⑥,出家更名迪巴杰布,曾
亲近索律师等大德甚多。又从克什米尔班钦?达瓦贡布听讲《时轮》法。依达
瓦贡布弟子卓敦?南拉孜⑦译师学《时轮本续经》以及注疏要门⑧等,还学《密
集》⑨的明炬释和要门等,随后到后藏乌郁⑩地方专修《时轮法》,定中见到空
色天身⑾从内显发,又阅《如来藏经》等经,说“一切众生皆本具相好庄严⑿之
佛身,名如来藏⒀。于是生起胜义本有⒁之他空见。木居多吉将时轮教授和这...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顺说如来藏重定不重慧
看来还真有人从印顺这个井里面,以为能看到整个天空呢?
如《圆觉经》里,
威德汝当知,无上大觉心。
本际无二相,随顺诸方便。
其数即无量,如来总开示。
便有三种类,寂静奢摩他。
如镜照诸像,如幻三摩提。
如苗渐增长,禅那唯寂灭。
如彼器中锽,三种妙法门。
皆是觉随顺,十方诸如来。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于是威德自在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分别如是随顺觉性,令诸菩萨觉心光明,承佛圆音,不因修习而得
善利。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门,随方来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萨庄严佛国及成菩提,
非一方便,唯愿世尊广为我等,宣说一切方便渐次,并修行人总有几种,令此会菩萨,
及末世众生求大乘者,速得开悟,游戏如来大寂灭海。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
,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
来知是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威德自在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无上妙觉,遍诸十方,出生如来与一切法,同体平等,于诸修行实无有二,方
便随顺其数无量,圆摄所归,循性差别,当有三种。
善男子,...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顺说如来藏重定不重慧

什么叫依世俗谛?
请问中观唯识以观四谛为本出何经论?
什么叫现观世俗谛?以观的基础来通达世俗谛?
中观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解深密经一上来就说胜义非思维所行境界。如来藏系离的妄
想是什么妄想?菩提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请问你读过圆觉经么,就说这也没有那也没有。哪里说的不能现见要靠信心了?
“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
,毕竟无有缘心可见。”这就是见缘起的还灭,由此知离缘无自体。
那段话下面就说: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
显发。觉圆明故,显心清净;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
眼识清净;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
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色清净故
,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
清净;火大风大,亦复如是。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
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净,如是乃至
八万...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华严五教止观
行人修道简邪入正止观法门有五
一法有我无门(小乘教)    二生即无生门(大乘始教)
三事理圆融门(大乘终教)   四语观双绝门(大乘顿教)
五华严三昧门(一乘圆教)
第一法有我无门
夫对病而裁方。病尽而方息。治执而施药。执遣而药已。为病既多。与药非一。随
机进修异。所以方便不同。今偏就五停心中。为众生著我者。说界分别观。众生从无始
已来。执身为一。计我我所。然计我有二种。一即身执我。二离身执我。言离身执我者
。谓外道计身内别有神我者是也。广如经论中破。于此不更繁文。言即身执我者。执我
如来慈悲为破此病故。都开四药以治四病。其中别门各有药病。具如后释。言四病者。
一执身为一我。二执四大。三执五阴。四执十二入。言四药者。一色心两法。二四大五
阴。三十二入。四十八界是也。次释。若众生执身为一我而成病者。即说色心二法为药
。亦云。此中乃有色心二法。云何为一我耶。众生闻此遂即转执色心为实成病。即为开
一色即为开一心。色为四色。即四大是也。开一心为四心。即五阴中四阴是也。此乃是
四色四心。云何但执一色一心为一我耶。众生又即转执四色四心成病。佛即为合四大为
一色。即五阴中色阴是也。合四心为一心。即...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4
第6章 临济法门(一)——临济宗的创立
一、黄檗希运
禅宗自从南北分宗,就开始走上多头发展的道路,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国势由盛
趋衰,而禅宗则名家辈出,山头林立,呈现出繁荣景象,宗密所撰《禅源诸诠集都序》
,谓其所述禅门诸宗“殆且百家”,南侁、北秀、牛头、石头、荷泽、保唐、赵州,诸
宗大师龙吟虎啸、各擅胜场,禅宗由此走向鼎盛。由于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
原因,中晚唐以后,禅宗态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神秀的北宗禅,再也不见有名僧闻世
,而慧能的南宗在南方得到迅猛发展、广东、江西、湖南、浙江、福建、成为南宗禅的
策源地。其中又以江西禅风最盛,百丈怀海,南泉普愿、黄檗希运等等,皆不世出的大
禅师,他们的门下遍布大江南北,使慧能顿悟以新的风格播扬天下。
在后期禅宗“五家禅”中,临济宗风最为强劲,无论是接化学人,还是阐释祖意,
均新意迭出,不拘成规,其禅法特色,影响久远,成为中国禅宗中波及面最大、渗透最
强的宗派。临济禅法思想的直接原因,可追溯至黄檗希运。
          一、黄檗希运
希运,福州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八、九世纪...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10章 法眼宗风
第10章 法眼宗风
一、文益创法眼
文益(885-958),俗姓鲁,余杭(杭州)人。年甫七岁,即投新定之智
通院全伟落发,弱龄即受具戒于越州(绍兴)之开元寺。后于明州(宁波)育王寺希觉
禅师门下习律,同时“傍探儒典,游文雅之场”,希觉称他为“我们之游、夏”。后到
福州长庆寺谒长庆慧棱,未契玄旨,乃结伴从西湖出游,因大雨,停留在城西之地藏院
,得参桂琛。桂琛问他:“行脚作么生?”文益曰:“不知。”琛曰:“不知最亲切。
”文益豁然开悟。又指庭下片石问他:“寻常说三界惟心,万法唯识。且道此石在心内
。在心外?”文益曰:“在心内,”琛云:“行脚人著甚么来由安片石在心头?”益窘
无以对,遂放下包袱,依止月余。从“词穷理绝”处悟“一切见成”、言下大悟。至临
川(江西抚州),州牧请住崇寿院。由此传法,四远参徒翕然而至,不下千人。南唐初
(937后)受江南国主李氏之请,住金陵报恩院,号净慧禅师,再迁清凉寺,持续开
堂。异域慕其法者,涉远而至。玄沙正宗,兴于江表。周显德五年(958)卒,谥大
法眼禅师。著有偈颂、真赞、铭记、诠注等,共数万言,流布天下。现存《语录》、《...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6
第11章 曹洞法系(上)——唐宋时期
一、三代催生
从中国禅宗在精神文化领域举世公认的特行独立品格而言,可以把曹洞宗与其它
几个宗派,称作“思想界的贵族”(真正的思想者)。这个“思想界的贵族”之所以能
够成立,因缘当然不一而足,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以石头希迁、药山惟俨和云岩昙
晟为代表的三代禅者,代代相续,直接地培育、养成了曹洞宗的思想来源和宗风底蕴,
曹洞宗就是以上三代禅思想家一以贯之培养催生的结晶。
在曹洞宗正式创立前夕,即公元九世纪下半叶(以良价和本寂二位创立者活动年代
计)之前,中国佛教刚完成了一场前无古人的深刻革命——就是禅宗“南宗”的兴起和
发展,这场革新运动,由慧能肇其端,当属确凿无疑,但是,严格地说来,“南宗”在
历史上争取到其主流地位,特别是在思想义理上完善成熟、得以巩固其根基,却是在慧
能之后,亦即由公元八世纪初叶开始的百余年间——这段艰苦卓绝又精彩纷呈的历程,
为时一百五十年左右,胡适之曾这样描摹过这一段激动人心的历史:“从公元700年
至850年,在这一百多年中,包括盛唐和中唐、是禅宗极盛的时期,这在中国佛教中
是一...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7
第13章 临济法门(四)——临济宗再次分流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临济宗发展到元代,分为南北两大传承系统。北方以海云印简为代表,南方则以
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天如惟则等为代表。印简一系与蒙古贵族关系密切,在元初被奉
为“临济正宗”,势力很大,但在禅学思想上并没有多少创新和发展。南方临济宗不仅
保持宋以来丛林禅学的特点,而且对宋代“看话禅”等传统禅法有所丰富和扩展,从而
使临济宗风仍保持一定生机和活力。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印简(1202-1257),字海云,俗姓宋,山西岚谷宁远(今山西岚县)人
。自幼出家,从学中观沼禅师,十一岁受具足戒,中观沼圆寂后,印简到燕京大庆寿寺
,从学于中和璋禅师,并接续其禅法。1235年,窝阔台差官选试天下僧道,印简被
推为住持。1247年,贵由皇帝命他统领僧众,赐白金万两。1251年,蒙哥即位
,命印简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印简死后,忽必烈命建塔于大庆寿寺之侧,谥“佛日圆明
大师”,前此,成吉思汗曾赐号“寂照英悟大师”,成吉思汗的二皇后赐号“光天镇国
大士”。印简历事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和蒙哥四朝,...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代南传大师及其教法
莫哥西亚多
观察五蕴生灭的现象即涵盖整个四圣谛,
这种内观才是真正毗婆舍那的目的,
毗婆舍那禅修应该愈早做愈好。
我们应该记住,
在这个充满压力的时代,
随时都有疾病和死亡的危机,
因此必须尽早做禅修的练习。
毗婆舍那是预防来世危机,
止息今生痛苦的唯一道路。
佛法的目的是为了导向解脱、得到涅盘,它的教法富有次第性;道德(戒)是这条道路
的第一阶段,
而道德的实践带给我们内心的快乐与宁静。专注(定)是第二个阶段,它带给我们更高
的喜乐,因为专注
所得到的内心纯净,可使人体验到天堂般的快乐、轻安、喜悦。然而,祇有专注仍是不
够的,仍缺乏将内
心的染着永远根除的力量,唯有再加上毗婆舍那的智能方可使我们得到解脱,导向最高
境界的涅盘,这是
第三阶段。
要得到解脱必须知道毗婆舍那,了解它的目的以及如何修学。佛陀说,行者须用毗婆舍
那来清除他对
自我及整个世界的错误观念。毗婆舍那使我们对世界看得更清楚,我们种种不正确的观
念造成我们在生死
苦恼中轮回,所以我们应该赶快修学毗婆舍那来摆脱轮回之苦,就像一个人头发着火或
者胸口被矛所刺中
般紧迫;有机会接受毗婆舍那的练习真是非常宝贵的啊!
当我们透过...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代南传大师及其教法
阿姜达摩答罗
当人观到色蕴为感受的基础,
同时也观到色蕴和身体都是无常时,
将会看到感到也是无常。
延伸这种内观,
行者会了解,所有的蕴,
包括想、行、识,也都是无常的。
它们是无常、不满足、没有永恒的自我。
没有禅修就不会经验到三法印,
因为有黏着的缘故。
祇要消除黏着,
人就可以从自己身体内体证四圣谛。
问:请先解说佛教的基本教义?
答:佛陀教导通往究竟安乐及和平的正道。而从知苦的止息这条正道所采用,最简单最
直接的教导方
法就是正念禅。正念是所有正确修习的基石。
问:我们可否藉由读书及思考有关四圣谛和八正道来了解这条正道?
答:书籍与修习不同,它祇是指出利用佛陀四圣谛止息苦的可能性。知识的了解,来自
书籍和教学。
修习则不同,它就像实际在你身心这实验室内作实验。当一个人在师父指导下禅修,发
展完美正念和正定
时,他就完全了解自身的正道。这境界可经由持续警觉来达成。换句话说,每刻正念于
身体、感受、心和
心的对象的过程。这些就是四念处。
问:这种正念、内观禅修发展的结果为何?
答:修习正念是为了了解我们内在的法,如法修习,会引导我们放弃对感官对象的执取
,能停止苦流,
再生的轮回。...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0

这并不是我的观点。
无余涅槃的无为,是指没有有为法的那种造作。
涅槃界下的诸佛和阿罗汉会干涉我们的世界,但是不是通过直接影响有为法,成为有为
法而干涉(否则即是神我),而是一种很抽象的方式,数学的方式去影响这个世界事件
的发生,具体遵循什么法则,不清楚,但是我认为一定有干预。
这是因为我们这个世界和涅槃界具有同一性,这个现象界所起的事物在涅槃界下有对
应的存在形式(波粒二像性),尤其业力。
我的这种观点,不是南传观点,佛陀本人和南传,对涅槃界都基本是避而不谈。而我认
为,在这个时代,这个背景下,已经有可以谈的必要了
第一个问题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当凡夫处于无明时,只有五蕴的生灭,没有任何涅槃
的特性。
第二个问题,是个莫名其妙的问题。也是因为你还远远没有了解五蕴和涅槃的特性。
r****n
发帖数: 8253
31
“人五蕴未熄时,佛的涅槃境界对 此人有还是没有”
如果你的意思是指五蕴未熄的人,能否和已经涅槃的佛沟通,那么答案就是无法沟通,
也绝对不可能出现什么报身化身,不可能看到所谓的影像。
造成以上的原因,除了佛陀本人所讲的缘起法之外(任何名色的生起必须得依赖无明
贪爱),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我一直所说的五蕴和涅槃,永远不可能共存。无余
涅槃的诸佛和阿罗汉,不可能再产生任何名色,所以无法被凡夫看到。
c***h
发帖数: 2262
32

什么是”数学的方式”?
数学只是我们描述某件事情运作的表达模式而已。
数学本身没什么意义,要套上某事情才有意义。
应该是建立某种理论解释如何影响,然后用数学模式表现出这种理论如何影响。
So “数学的方式去影响这个世界事件” 不通,等于没说呀。因为没建立如何影响的理
论。
r****n
发帖数: 8253
33

不是这么简单,数学本身也是一种实在,而不是很多人以为的概念描述。
相当多的数学家,相信数学本身具有某种客观实在性,数学本身是被发现,而不是被发
明。比如彭罗斯就一直这样坚持。
其实现代科学越来越数学化也反映了这个问题,微观粒子的实体性被抽离了,甚至变成
了算符,而算符本身也是一种实在。
微观粒子在没有被观察测量的状态下,就是一种数学实在。
r****n
发帖数: 8253
34
《当代数学哲学中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当代数学哲学发展趋势》
“数学实在论者相信 ,抽象数学对象客观地存在,而且数学定理是关于它们的客观真
理。”
r****n
发帖数: 8253
35
彭罗斯,皇帝新脑
-------------------------------------
数学家世界的对象有多“实在”?一种观点认为,它们似乎根本就没
有任何是实在的。数学对象仅仅是概念;它们是数学家制造的精神上的理
想化,它经常受到我们四周世界的外观和表面秩序的刺激,但充其量仍不
过是精神的理想化而已。它们能不仅仅是人类头脑的恣意创造物吗?同时
人们经常发现,这些数学概念会显示出某种深刻的实在性,完全超越出个
别数学家的深思熟虑之外。人类思想恰如受到真理的引导,其真理本身具
有实在性,而且只能对我们之中任何人揭示一部分真理。
孟德勒伯洛特集提供了一个突出的例子。它的美妙和复杂无比的结果
既非任何人的发明,也不是任何一群数学家的设计。波兰——美国数学家
(兼分维几何的领袖)贝内特·孟德勒伯洛特首先3研究了该集合。他对
其中蕴含的美妙的细节并无预先的概念,尽管他知道正在寻找某种非常有
趣的东西。的确,当他的第一张电脑画图开始出现时,他的印象是,所看
到的模糊的结构只是电脑失误的结果(孟德勒伯洛特1986 )!他到了后来
才相信集合就在那里。不但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完全理解,而且任...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6
实际物理世界以惊人方式符合一些非常精密的数学方案(参阅174 页的超等理论)。人
们经常评论这些精密度是何等不寻常(尤其参阅维格纳1960 )。我很难相信光靠随机
自然选择加以淘汰,使得只有好的思想保存下来,就能产生超等的理论,像有些人企图
坚持的。好的思想实在是太好了,用这种随机淘汰后留存的方式根本不可能产生。必须
有一种更深入的基本原因使数学和物理之间、也就是柏拉图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相符合。
就“柏拉图世界”而言,人们赋予了它某种实在性,可以在某方面和物理世界的实在性
相比。另一方面,物理世界本身的实在性显得比发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超等理论之前
更加模糊了(见174 、尤其是331 页的评论)。正是这些理论的精确性为实际物理实在
提供近乎抽象的数学存在
难道不是一个佯谬吗?具体的实在怎么会变成抽象和数学的呢?这也许是抽象数学概念
如何在柏拉图世界中获得近乎具体实在的反面问题。也许就某种意义来说,这两个世界
是同一的?
-------彭罗斯,皇帝新脑
注意彭罗斯最后一句话,“具体的实在怎么会变成抽象和数学的?这两个世界是同一的
?”
对,就是同一的!彭罗斯是对的。
c***h
发帖数: 2262
37
嗯,我了解你的意思。
从研究数学角度,焦点在数学可以这么说 -- 有数学模式,宇宙就有这样的运作方式
但焦点在”影响的运作方式”,你这么说完全是多余的。显得掉书袋。
因为不知数学模式,也不知运作方式。
直接说不知道”运作方式”。
还不如来说说你对盂兰盆经的看法。你对它大概也已经感冒很久了。
r****n
发帖数: 8253
38

我可以确定那一定是数学方式,但是具体的法则,我不清楚。
我以前说过,宇宙的本质就是数学。而涅槃本身也是一种数学实在。
其实我们高度发展的电脑,某些特性已经接近了宇宙本身的性质。
电脑内的程序,本质全部是数学方式,你的电脑,可以检测自己系统内的病毒,可以修
复一些漏洞,可以完成某些任务,这些任务,核心全部是数学模式。
而在网络的游戏世界里面,对于游戏者来说,程序构建了一个看起来很真实的世界,但
它背后却还是数学模式。
我现在可以确定涅槃界存在最少三类数学实在,1,没有被观察测量的物质以及数学真理
,2业力本身,3,无余涅槃的诸佛和阿罗汉,它们全部是非实体的方式,是抽象的方式,
而且它们也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和我们所观察感知的世界是非一非异的,即佛陀所说
的“非此世界,非彼世界”
我以上都是一些很大胆的观点,听听就是了。
这种一看就是伪经的低级伪造经典,我没有兴趣。
r****n
发帖数: 8253
39
如果真明白这个,就会知道大乘的所谓真如起用,不断入轮回度众生,无住涅槃是多么
可笑愚蠢的想法。他们鄙视阿罗汉的无余涅槃又是多么的可笑可悲。
这些大乘人,没有想到被他们鄙视的名色灭尽的涅槃,具有极为惊人的影响世间的特性
,却又根本不是他们想象的那种化身报身,出入三界。
人类很无知,佛陀很伟大。。。

真理
式,
r****n
发帖数: 8253
40
为了避免误解,我再更详细的说明吧。
我们观察的世界包括自我,属于一个粒子状态的世界,是一个实体的世界,这里的粒子
,不是单一位置有质量的东西,而说的是分立性,非连续性,定域性。包含任何意识现
象以及任何被观察测量物质现象。佛法称它们为有为法,或者五蕴,或者叫做现象界,
还存在另外一个世界,即涅槃界,它实际是一个抽象的数学世界,它的某些特性,站在
我们这个世界的角度来说,称呼其为弥散。
这个抽象的数学世界,类似游戏程序的代码,而那个被观察的实体世界,类似游戏里面
被玩游戏者所观察到的游戏种种场景以及人物
什么叫神我见?就是宣称有某种东西,可以直接性的对那个被观察的世界的事物产生种
种作用影响。外道的灵魂,印度的梵思想,大乘的所谓真如起用,法身化身都是这类。
这类神我见,一个最为主要的表现就是忽略了互斥性,即那个解脱所依和五蕴,和有为
法是绝对不能同存的
实体的意识,会影响实体的事物。
而那抽象的,数学实在的意识本身,则必定影响的是涅槃界抽象存在的其他部分。
而因为互斥性,也不存在所谓抽象的意识去影响实体的事物,这违法了基本法则。
涅槃界下影响世界的方式到底是如何的,我认为未来的科学,有机...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7644
41
无知。

合。
v*******e
发帖数: 1715
42
早一年你好像不是这样啊。
转变的很快啊。
J******s
发帖数: 7538
43
建议先了解什么是涅磐

逗号前后的话基本无关
s********h
发帖数: 938
44
呵呵,我就是吃不准这里的南传修习者对于涅槃状态的认识,才问这个问题。你抓得很
准,上贴当是“涅槃境界/状态”。
不过,现在我没有兴趣知道这里的南传修习者的看法了。与其了解修习者的二手看法,
不如直接看经去了:)
r**m
发帖数: 1825
45
83.另一个譬喻
“道、果、涅槃,是个人的: 你只能亲自直见。修到那个层次的人将会自己看
见、自己明白,彻底终止对佛陀教导的疑问。如果你还没有达到那个层次,你能做的只
是猜测。不管别人怎么为你深入解释,你对它们的知识仍将是猜测。不管是什么猜测,
它必然是不确定的。
“这就好比乌龟和鱼。乌龟生活在两栖世界: 地面的世界和水中的世界。至于
鱼,它只生活在一个世界,也就是水中。上岸就会死去。
“有一天,乌龟下到水里时,告诉一群鱼,陆地如何好玩。灯光、色彩如何好
看,没有水中的一切麻烦。
“那些鱼对此十分惊奇,想知道陆地是什么样子,于是它们问乌龟:‘陆地深
吗?'
“乌龟答:‘有什么深? 它是陆地。'
“鱼问:‘陆地有许多波浪吗?'
“乌龟答:‘有什么波浪? 它是陆地。'
“鱼问:‘陆地浑浊吗?'
“乌龟答:‘有什么浑浊? 它是陆地。'
“注意鱼提出的问题。它们只是根据自己的水中体验来问乌龟,乌龟只好说,
不对。
“凡夫...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46
这个比喻很好。
还有一个相声里的比喻也不错:一个醉汉要另一醉汉爬手电筒的光柱,另一醉汉不爬,
理由是关了开关会掉下来:)
r**m
发帖数: 1825
47
101.
“不过在佛陀教导的领域,你必须以平衡的方式学习和修练。你的努力必须精
进,才能亲自进入法的最高层次。那时,你就能亲自解除你的一切疑问。
“这就好比一个从来没有见过曼谷的村夫。别人告诉他,曼谷不仅在其它方面
十分发达,而且还有一面 ‘宝石墙'(大王宫宫墙的名称),和一座巨大的 ‘金山'(斯
罗凯寺佛塔名),他决定去曼谷,以为可以从那座墙上得到一些宝石,从那座山上得到
一些金子。等他终于来到曼谷时,有人指给他看: ‘那是宝石墙; 那是金山,'当即就
止息了他的一切疑问和预想。
“道、果、涅槃正是如此。”
s********h
发帖数: 938
48
这个比喻也很好。
我还知道一个比喻。
有一个从来没有见过冲水马桶的人,听说厕所可以修在室内,他很担心地对朋友说,“
那不是把整个屋子都熏臭了吗?”:)
b**d
发帖数: 7644
49
两位讲话如此深奥,看不懂。。。
s********h
发帖数: 938
50
就是变着法儿的说,“你没吃过苹果,不知道苹果的滋味,却在那里猜议不休”。
:)
首页 上页 1 2 3 4 下页 末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