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断舍
1 2 3 4 5 末页 (共10页)

发帖数: 1
1
来自主题: Living版 - 居家收纳,贵在断舍离
去年年中回国那会儿,和老公在北京看了几套房,跟了一个不靠谱的中介,带看的都是
老旧小区系列。现在回想起来,都不忍心回忆,那些老户型,房主住了许多年,有的一
开门就臭气熏天,还有的一开门满目狼藉:拖鞋、袜子、衣服、脸盆、塑料袋和杂物都
纷乱地洒在客厅里,几年没人收拾的既视感,不往下说了。
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深圳一个老同学老朋友家,她自己学习的家具设计,一进她们家,还
以为装修过了,如此整洁华丽上档次,连孩子的房间都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仔细一问
根本就没装修,但是朋友有一个好习惯,她会做收纳,而且定期清理全家物品。
问居家经验,朋友就告诉我三个字:断、舍、离。
断就是断掉可有可无的购物念头,尽量控制往家里添东西,不但要预防堆积物品,还能
节省一笔钱。
舍就是大胆舍弃掉长期不用的东西,物品长期堆在家不用那就等于没用,把这些东西处
理掉,会节省很大空间。
离就是摆脱对一些东西的迷恋,生活中令我们迷恋的东西很多,坚决只留最需要的,使
居家空间变得无比宽敞、自由。
看过了好的例子和坏的例子,回美之后我也在不断改进自己家庭收纳状况,目前我最努
力的方向是要动态地维持住断舍离的成果。

发帖数: 1
2
最近同事推荐给我一个新的日剧,里面的主人公是一个断舍离的丢弃狂人,什么都丢,
只要是使用频率低于一个月一次的就都丢了,甚至因为平时不常带结婚戒指,所以把结
婚戒指都给扔了。我当时就想,他扔哪里了,好想去捡啊!其实这个日剧其他地方还挺
有意思的,在剧中介绍了各种实用的方便的收纳整理方法。有空可以试一试。
剧名,就不说了,大家有心看的可以去搜一搜!
说到断舍离啊,这两年,感觉这个生活观念特别流行了,其实说白了,就是扔东西呗!
还出了一堆整理收纳的鸡汤书,什么《断舍离》,还有《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术》等等
,我就想知道这样的整理下去,人生的回忆里还剩下什么?
i*****s
发帖数: 166
3
《断舍离》山下英子著,书是国内的小盆友热情推荐的。推荐时给我看了她卧室的对比照片,还保证我看了后会有身心舒展的感受。
在国内时一直在爸妈家住,受贤妻良母型的妈妈照顾,收拾家务的经验值基本为零,现在的生活也是自娱自乐、自给自足的状态。可是工作、生活到了一定阶段,回头看,发现真的是没有品质而言,生活、工作的环境都是杂乱无章,可能前期忙忙碌碌,被各种物品包围的日子多少减去了想家或是工作压力的烦恼。但没有条理的生活不加制止的话,也会成为前进发展路上的阻碍。
记得刚出国时,参加一次面试,出发前发现忘了收拾出一个工作用包,带去面试公司的包包里塞着纸巾,购物券,看过的电影票等零散的东西,面试官让我递交简历时,从包里拿出文件夹竟然捎带出两团废纸,当时真是完全没了面试的心情。
一周时间看完了同学推荐的《断舍离》,果然有顿悟的感觉,轻装上阵的生活才可以有足够的余地接纳新鲜的事物。生物都有新陈代谢的功能,我想生活也该是定时舍弃的,为失去功能的物品找到新的价值,断离自己混动的状态,我想清新的生活会让自己一个人的生活更幸福。
y****g
发帖数: 36950
4
我断舍离牛仔裤,在闲鱼上挂一条没怎么穿过的裤子,几百块,有个人很想要,说要配
DANNER,说他178CM/130斤,但不知道是啥效果,我说我没有danner,但是我有别的靴
子,可以穿上给他看看效果,我给他发了照片他立刻就拍下来了。
y****g
发帖数: 36950
5
放太久了都忘了,占地方,所以叫做断舍离啊
断舍离成了习惯看任何闲置的东西都不顺眼,哈哈哈哈

:那当然别人喜欢或者需要的时候再送啊……

发帖数: 1
6
你是不是没看懂,你不是在说没有理由的送人放很久的东西别人会背地里骂你吗?
你为了说而说还何必浪费剧情呢


: 放太久了都忘了,占地方,所以叫做断舍离啊

: 断舍离成了习惯看任何闲置的东西都不顺眼,哈哈哈哈

: :那当然别人喜欢或者需要的时候再送啊……

: :

i********7
发帖数: 808
7

这个也要回到经文中去看,是否有明,再明一点,更明一点这样的经文
如实观五阴的集灭是为明的这段经文,显然就不是这样说的
相反是干脆利落地指出,如实知五阴的集灭则为明
而另外一篇经文指出初果[如实]知四圣谛,[如实]知十二因缘
而不是说初果知四圣谛一点,二果多一点,三果更多一点,
或者十二因缘,初果知一点,二果多一点,三果更多一点
相反,经文中指出贪爱的断舍是一点一点的过程,而不是无明
这个就符合四圣谛的三转十二行,因为二转开始就在修灭苦的道路
也就是离贪断爱的八正道,贪爱就是一点点的断。
明不会一点点明,真因为初果断了无明,而贪爱要一点一点的断
所以初果还有可能多次轮回,才结束
因为五阴的集,是爱,爱不断,还会轮回。
所以断了无明,还会有爱,还会有轮回。
明就明,涅磐就涅磐
你看相应部的经文会有这样的感觉,自然
因为相应部的转法轮经有点问题,讲修八正道而见四圣谛,暗示无明最后断,
所以后来的行文也是如此,并不奇怪
但是单单从这篇经文当中就已经自相矛盾,更不用提与其他的经文不符合
四圣谛贯穿全部修行是因为,都是围绕四圣谛而开展的
第一转,如实知四圣谛
第二转,修四圣谛
第三转,证四圣谛
... 阅读全帖
b**********y
发帖数: 7371
8
来自主题: Living版 - 居家收纳,贵在断舍离
断 老公
舍 子女
y****g
发帖数: 36950
9
我是今天发现这瓶酒的啊。
难道还要放在那里,然后观测和等待周围的时机把它送出去,这岂不是更累。
我这个人执行力很强,发现啥问题立刻解决,不解决了我就总惦记着。所以我适合断舍
离。
当然确实值钱的东西比如名牌衣服我还是有耐心挂在网上慢慢卖。我二手交易APP上显
示我已经卖掉了四万多块钱的二手东西了。

:你是不是没看懂,你不是在说没有理由的送人放很久的东西别人会背地里骂你吗?

发帖数: 1
10
求二手APP名字,谢谢!


: 我是今天发现这瓶酒的啊。

: 难道还要放在那里,然后观测和等待周围的时机把它送出去,这岂不是更累。

: 我这个人执行力很强,发现啥问题立刻解决,不解决了我就总惦记着。所以我适
合断舍

: 离。

: 当然确实值钱的东西比如名牌衣服我还是有耐心挂在网上慢慢卖。我二手交易
APP上显

: 示我已经卖掉了四万多块钱的二手东西了。

: :你是不是没看懂,你不是在说没有理由的送人放很久的东西别人会背地里骂你
吗?

: :

d**********l
发帖数: 647
11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子经》节录
《优婆塞戒经》节录
《大般涅槃经》节录
《般泥洹经》节录
《七佛灭罪经》节录
《戒德香经》节录
《楞严经》节录
《禅要经》节录
《四十二章经》节录
《罪福报应经》节录
《大乘造像功德经》节录
《分别善恶报应经...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2
☆─────────────────────────────────────☆
danieljoyful (danieljoyful) 于 (Tue May 24 23:21:32 2011, 美东) 提到: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密空性见之略评
第一节 学密者的省思
学密宗多年,各种开示都指称:密宗的戒定慧、见修行果、信解行证都较显教超胜
,利根精进者甚至可以即身成佛,比起显教需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入初地,三大阿僧祇劫
才能成佛,差距实在难以想象。藏密强调自己观成佛菩萨的果位观修,来自历代成就上
师的灌顶与加持,因此精进求法修持,上焉者心契空乐明,证悟大手印;中焉者本尊观
想坚住,佛慢坚固;下焉者每天观修咒念不断,严戒精进,坚信临终时,必能光明解脱
或往生本尊刹土。
藏密典籍开示、观行知见,许多与显教不同;遇到戒律开遮持守、修学知见显密恰
好相反时,强调应依止胜妙的果地金刚乘见解,舍弃下劣的因地般若乘知见。“藏密超
胜显教”如果是事实的话,则密续开示、口诀导引开示,都应超胜或等同 释迦牟尼佛
的经典开示;藏密祖师证量,亦都应超胜或等同显教祖师证量。但为什么学了大手印、
大圆满、诵观空咒、入无分别平等住多年,执意识心不起妄念即是佛地真如,能离于三
界系缚,住于涅槃之境,即是轮涅不二,即身成佛;却连流通最普遍的《心经》都弄不
通,只知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在讲十八界的根源──第八识如来藏
,整篇《心经》都在描述第...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227
1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unidentified_title
楥楥楥楥
花100万"断舍离"后他崩溃了:没想到结局会这样...
文章来源: 文学成
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中,女主酷爱收集,把家里堆成了一个垃圾场。
后来她受到启发,开始不断地扔东西,最终家里空无一物,除了墙壁就剩下一个凳子。
这部日剧改编自真人真事,女主麻衣是日本一个知名博主,自称“扔东西的变态”,博
客名叫“啥都没有的博客”。
这部日剧在日本影响非常大,甚至在日本掀起了一股断舍离风,很多人都被麻衣的断舍
离生活所吸引。77岁的高桥英树就是其中一员,最近他做客朝日台老牌谈话节目《彻子
的房间》,谈了自己从收集癖转变为断舍离之后的情况。
很多年轻人没听过高桥英树的名字,他1944年2月10日,出生于日本千叶县木更津市,
是日本老牌男明星。大家估计都知道三浦友和与山口百惠主演的电影,《伊豆的舞女》。
但其实1963年高桥英树和吉永小百合拍摄的《伊豆的舞女》也非常经典,因为这部电影
,高桥英树当年是全日本人气第三的男演员。
高桥英树一生都在为电影打拼,如今77岁的他已经是一个大富豪,他的女儿在知名电视
台工作,也是名利双收。
作为富豪,高桥英树也很爱收集,他不光收集演出用的,衣...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5
四、观行蕴处界我之生起次第
次叙蕴我、处我、界我,及其生起次第,广令佛门四众可以依之实地观行而断我见
。若此界众生能断我见之人数极众者,则此界将可渐转清净,由众生之净业因缘故,可
以渐渐成就人间净土也。若佛门弟子中之多数人已断我见者,则必舍弃世相法上(广建
寺院、追求佛教界第一)之营谋,而开始注重人类心性之改善:以教导众生断除我见为
主要弘法内涵,以教导众生舍离我所(财色名食睡)之贪著为主要内涵,即可令社会清
净而不再有人干犯恶业、作奸犯科,则使国土渐转清净,人寿亦可因而渐次增长,福报
亦可因而日渐转增,从此以后,不再以建造金碧辉煌、一尘不染之寺院而可名为人间净
土也!人间净土之成就,在于心净则土净,而非泥土大地之清净故;心方是真实之土故
,众生心净则国土亦将随之渐渐清净,净业使然故。如是方是真实人间净土之建设者。
甲、五蕴我
五蕴我者,谓色蕴、识蕴、受蕴、想蕴、行蕴。蕴者何义?谓众集义、积聚义。
色蕴者,谓人类色身由四大物质所造成,经由父精母血而成就,经由四大所成之食
物而长养,是故新陈代谢、念念变异、生住异灭,由生而长,由长而变异、而老,由老
而死;有生则必有灭,是由物质...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16
第四节 转依论
在玄奘所传唯识学中,心体与理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体即清净法界,亦即真如、法
性;心体即第八阿赖耶识,即藏识、种子识。第八识之中蕴藏的无漏种子既是众生解脱
的根据,也是连接心体和理体的中介。唯识学的“三性”、“三无性”学说,一方面是
对“识”之体性的描述,另一方面又具有联结心体与理体的特别意义。“三性”中依他
起性最为关键,在某种意义上依他起之最终的根据是阿赖耶识,此识体所蕴藏的有漏、
无漏种子正是遍计所执性与圆成实性之所以形成的根源。通过依他起性,唯识宗将心体
与离言之心性(真如)之转依关系揭示了出来。同样,“相名五法”,一方面是对世间
诸法所作的一种分类说明,另一方面此五法之间的关系也蕴含了心体与理体之间的差别
与联系。与中土的“性宗”相同,唯识宗同持不可言诠的“离言真如”立场,窥基创发
的“四重二谛”,其目的正是试图以此将心体与理体紧密地联系起来。
“转识成智”是唯识宗将其心性论落实于解脱论层面的必然结果。凡夫不知外境非实、
离心无境的道理,若明了“唯识无境”之理,并且转变所依,就可实现“转识成智”而
解脱成佛。唯识宗以四缘论证“转识成智”如何可能,前二属于主观方...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7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生天之论--天堂有路何为径
1.十善业道:生天的福德(条件)

持五戒未来世可以继续生而为人,若加修十善就可以往生欲界天 。如《佛为首迦
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欲天报,所谓具足修行增上十善。”
《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上:“修习何业得生欲天?修十善业得生彼天。”
因此,受持五戒与力行十善,这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的十善业道就是十恶业道的相反,十恶业道就是身、口、意的十种恶业。也就
是身恶业有三:杀、盗、淫;口恶业有四:恶口、妄语、两舌、无义语(绮语);意恶
业有三:贪欲、瞋恚、愚痴(恶见、邪见)。
如《优婆塞戒经》卷6〈业品 第24 之1〉中云:
身三道者,谓杀、盗、婬;口四道者:恶口、妄语、两舌、无义语;心三道者:妒
、瞋、邪见;是十恶业,悉是一切众罪根本。
所以,十善业就是指不造这十恶业,因为这十恶是一切众罪的根本。经中接著说:
如是十事,三名为业,不名为道;身口七事,亦业亦道,是故名十。是十业道自作
他作,自他共作,从是而得善恶二果,亦是众生善恶因缘,是故智者尚不应念,况身故
作?
也就是说这十个业与道中,心的三业是我们的意识和意根所想的,还没有身口的行
为造作出来,只...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佛所化世界
前言
浴佛节是我们佛教很殊胜的一个日子,是 释迦如来为令后世学人能快速累积求证
无上菩提的广大福德,故而施设此浴佛的方便法门,教导众生应该以此浴佛的功德来供
养如来,当然这也是佛弟子们所应当修行的功德之一。在《浴佛功德经》中 如来教导
众生,于后世以灌沐佛像的方式来供养 如来,修集福德;由于 世尊降生人间之时,有
二龙王以清净水(注1)从天而降灌浴悉达多太子身,后世佛弟子遂于每年4月8日佛陀
诞生之日灌沐悉达多太子身像,以此忆念 如来的殊胜功德,及感念 如来示现人间教化
众生的无边恩德。由此浴佛的功德可以使众生现世受富贵、得安乐、无病延年;所求诸
事,皆得顺遂;亲友眷属,都能得到安隐;永远不会生在八难(注2)之处,常得修学
佛法,永离种种苦本;亦可不再生为女人之身,速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注3)。 经中
,如来还教导大家,应当如何起造佛像及安奉舍利塔,即使只是在小小的有如枣子般大
小的舍利塔中,安置犹如芥子般细小的佛舍利都可以(注4)。
由经中 佛陀所教导有关建造佛像的开示来看,佛陀的目的并不是要后世弟子们建
造如何昂贵精美的佛像,而是应该“随己力能,至诚殷重”,见像如见...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9
☆─────────────────────────────────────☆
SeeU (See you) 于 (Wed Oct 17 01:54:14 2012, 美东) 提到:
阿罗汉才断无明,是佛教传统的共识。最近几年,有随佛比丘主张初果就断无明。本文
从南北传相应阿含的修多罗部分,来探讨这个观点是否成立。
杂阿含203经
诸比丘!云何一法断故,乃至不受后有?所谓∶无明离欲;明生,得正智,能自记说∶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南传:相应部35相应80经
「大德!而怎样知、怎样见,使比丘的无明被舍断而明生起呢?」
「比丘!这里,比丘听闻∶『一切法都不值得执著。』比丘!当比丘听闻∶『一切
法都不值得执著。』时,他证知一切法;证知一切法后,他遍知一切法;遍知一切法后
,从不同点看见一切相∶从不同点看见眼,色……眼识……眼触……也从不同点看见凡
以这眼触为缘生起的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受。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03.htm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是对阿罗汉的描述。北传<杂阿
含...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危机意识的喇嘛教
索徒等喇嘛教徒实际等同于“主张一念不生时即是成佛”的六识论常见者,落于外
道恶见断常二见之中。当年错悟的卧轮禅师亦宣说“对境心不起”同类恶见,已遭六祖
惠能破斥。诚如 克勤祖师所云:“若向脚跟下,一念不生全体显露,则净裸裸、活鱍
鱍。”祖师的意思,并不是说意识一念不生时,即是空性真心的显见,而是说当意识练
到一念不生时(编案:其实是净念相继),在这个参禅的关头时节,福德因缘成熟的学
人,便能够在一念相应之下,证得那个本来就一念不生而非修行后才一念不生的第八识
真如,是现观与五蕴自己相随自在的真如心第八识;一见之时即是全见,全体显露而不
是只见牛尾才见牛后腿那样一分分逐渐看见全体,所以一见之下更无拖泥带水,当下现
证全体真心净裸裸、活鱍鱍,是第八识真如心本来就没有任何贪瞋而自性清净、不假修
行,也是时时刻刻运行不断而“活鱍鱍”的,不是想象之法,所以才一见之下就看见第
八识真如心的本来自性清净万德庄严,这不是落在意识境界中可以思惟而知或模仿得来
的。
所以,祖师说:“傥或思量拟议即没交涉,所以道一念不生前后际断即名为佛。”
倘能于意识一念不生时,意识前际断时,一念相应,得证...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杂含读记:舍断五蕴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Mon Aug 22 00:58:36 2011, 美东) 提到:
(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当正思惟
。色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比丘。于色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者。于色欲贪断。欲
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受.想.行.识当正思惟。观识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于识
正思惟。观识无常者。则于识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心解脱者。若欲自证
。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是正思惟无常。苦.
空.非我亦复如是。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石记:观色无常,则于色贪欲断。观受想行识无常,则于受想行识欲贪断。
问题:是欲贪断,还是五蕴断? 还是两者是一回事?
☆─────────────────────────────────────☆
runsun (runsun) 于 (Mon Aug 22 01:14:46 2011, 美东) 提到:
☆────────────────...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2
远离邪命非法:《阿含经》里释迦牟尼佛对出家众所示占相、咒术的态度
──兼论他对神通的看法(注1)──
罗正心
国立政治大学、私立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师
页次:9-28页
东方宗教讨论会论集新3期(1993.10出版)
一、前言
占相、咒术与神通似乎一直是人类感兴趣的,而在传统与习惯的
认知里,它与宗教有某种关连 (注2)。由于宗教与神通方术若即若离
,在佛教一般性介绍或入门的书籍,常有针对两者关系的澄清 (注3)
。其实从佛典中看,占相、咒术自为一范畴,神通另为一范畴;而佛
教徒有在家与出家人之分,佛陀允许在家人做的,不一定同意出家人
做。本文仅探讨佛陀对出家人表示有关占相、咒术的态度,兼论他对
神通的看法。简单地说,佛陀明白地反对出家人从事占相、咒术,而
有条件地许可神通的表现。但如果以它们为手段,于身外有所希求,
或满足现世利益(如名闻利养)为目的,则皆在释迦牟尼佛反对摒斥之
列。在后文可以发现,它们与调伏自身贪、瞋、痴,以解决世间烦恼
(如老、病、死、无常诸苦),达到涅盘或心解脱为目的之佛法有别。
本文系以《大正新修大藏经》里的《阿含经》 (长、中、杂、增
一、别...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现空不二
佛说:“十八界空无所有。”然而,却有喇嘛教徒与索徒们(索达吉的弟子们)认
为十八界法灭后,在空无所有的灭相境界里,说十八界法的作用还在、还能显现出来。
他们还由此发展出现空不二,再变化说为现空双运的理论,认为不管是缘起时还是相灭
时,一切法与此空无所有的境界其实无有差别,例如匿书(没有出版背景资料的《般若
锋兮金刚焰》一书)中说:“缘起是假立、虚幻的法,其实质正好是空性,又因为是空
性,才能产生出万法,故缘起与空性其实无二无别。”“正在显现之时,外、内、中、
上、下都不存在,远离了四边八戏,也正是在这空性中,假立的世俗因缘集聚了,它就
有显现。说没有,它能显,说有,它又是空性,这境界远远超出分别心所能了达的范围
,因此才说它是稀有法。”。
喇嘛们的意思是说:“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的,因此是假立法、是虚幻的法;而一切
法灭后空无所有的实质,正好是空性,也因为有这个空性的缘故,才能产生出万法,是
故说一切缘起法与空性其实无二无别。”“一切虚幻的法在显现时,去分析它们,结果
都无实体,因此都不存在,这就是空性,空性是远离四边八戏种种戏论的。也正是在这
空性中,假立的世俗因缘集聚了,一切... 阅读全帖
j****g
发帖数: 591
24
室内春色,外边有人来报:“通政司李生求见。”
李生的通政司专责刺探侦听,从昨天起,邓舍就在等他来了,此时听报,顾不得李阿关
一副妖媚作
态,“李阿关女儿”云云也顿时抛到了九霄云外,忙起了身,吩咐说道:“叫他在厢房
相候。”
——邓舍现在后院,李生进不来,得在前头等待。
李阿关不是一个不识轻重的女子,她知道李生和方补真一样,都是海东少数的“要人”
,既来求见邓
舍,必是有大事禀报,当下也不敢再纠缠邓舍,乖乖起来,体贴小意地伺候他穿衣。
看她如此乖巧,邓舍哈哈一笑,等穿好了衣服,在她光滑腻手的下巴上摸了一把,笑道
:“我上前头见
见老李,你便在室内待着吧。”见她仍是只穿了亵衣,举动间春光乍泄,忽然促狭心气
,调笑说
道,“……,记住,可不许穿衣服,等我回来,再好好与你这淫妇耍耍。”
“老爷好坏!”
邓舍哈哈大笑,自扬长出门。出得室外,也不用侍女、随从引路,大步流星,来到前院
,进入厢房,
抬头一看,李生已在等候。
见邓舍来到,李生忙起身行礼。邓舍挥了挥手,说道:“不必多礼!坐下吧。”两人分
别落座。侍女端
茶奉水。
“大中午的,你巴巴跑来见我,必是有要事相告?”
“正是。启禀主公,您命臣查...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5
来自主题: Headline版 - 日本人忍耐精神的9个故事
日本是一个善于忍耐的民族。在日本,经常听到日本人常说的一句口头语:“嘎茫”,意思就是“忍耐”。
一:幼儿园的忍耐教育
日本幼儿园的制服一年四季都是短裙短裤,日本没有“老寒腿”的说法,相反他们认为“孩子是风之子”,要让他们从小就冻着。孩子不被冻感冒是不可能的,可就是在一次次和感冒的抗争中,孩子们的体质逐渐变得坚强起来,精神上也变得能忍耐。
二:狭小空间的忍耐
这些年,中国国内很多城市的房子越盖越大。一位日本记者采访李银河,看到她的家房间那么宽敞,羡慕得哭了。在日本,大部分家庭空间狭小,东京多数家庭住宅为50至80平方米。不过住宅虽然较小,但他们设计思想丰富,善于利用空间。我认为胶囊旅馆也是忍耐文化下狭小空间的一种创新。
三:饮食上的忍耐
在饮食上,日本人的忍耐也同样让人佩服。日本人很少有中国宴会餐桌上的那种奢华。他们饮食素朴,日本人喝酒就是喝酒,那些下酒菜,仅是点缀。要想吃饱,你得回家路上自己吃碗拉面,或到家之后吃妻子留下的剩饭。记得看过一篇文章,一个叫小林爱雄的日本人,1908年除夕,他受到南京当地政府的招待,后来他在《中国印象记》中说,他永远难忘那席盛宴。因为实在没有吃过。
四:工作... 阅读全帖
m*******u
发帖数: 30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和密教
这是300万字拙作《道德经新论》第九篇第三章(老子与佛陀)的附录。论坛排版不便
,可下载全书或去博客阅读。
一、大乘佛教
1,自利和利他
2,菩萨与六度、四无量心
3,净土
4,补特伽罗与中阴身
5,空与有
6,阿赖耶识与如来藏
二、密教
附录:大乘与密教
佛陀说法四十多年,足迹遍布半个印度。弟子学成之后各自分散,一些长老级的人
物也自组僧团,长年追随佛陀的寥寥无多。由于佛陀没有以文字形式撰著教义,弟子们
的理解领悟略有不同、记忆也有差错、各地方言有异,这就给后来的教理分歧和僧团分
裂埋下伏笔。佛陀涅槃后百余年,因为戒律和教理的分歧,教团分裂为大众部和上座部
。这次根本分裂后教团继续分化,至纪元前后已有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的二十部派(又说
十八部派),其中属于大众部分化而成者九部,属于上座部分化而成者十一部。公元1
世纪左右以降,陆续出现了大乘独有的经典,如般若经、维摩诘经、法华经、华严经、
无量寿经等。这些经典的出现,意味着大乘佛教的诞生。大乘佛教将早前的部派佛教甚
至原始佛教贬称为小乘佛教(小乘原意下劣乘。小乘佛教自称上座部,绝不认为自己是
劣质根性者奉行的下劣教。今日小乘佛教... 阅读全帖
m*******u
发帖数: 30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和密教
这是拙作道德经新论第九篇第三章(老子与佛陀)的附录。论坛排版不便,可下载全书
或去博客阅读,链接见文末。
一、大乘佛教
1,自利和利他
2,菩萨与六度、四无量心
3,净土
4,补特伽罗与中阴身
5,空与有
6,阿赖耶识与如来藏
二、密教
附录:大乘与密教
佛陀说法四十多年,足迹遍布半个印度。弟子学成之后各自分散,一些长老级的人
物也自组僧团,长年追随佛陀的寥寥无多。由于佛陀没有以文字形式撰著教义,弟子们
的理解领悟略有不同、记忆也有差错、各地方言有异,这就给后来的教理分歧和僧团分
裂埋下伏笔。佛陀涅槃后百余年,因为戒律和教理的分歧,教团分裂为大众部和上座部
。这次根本分裂后教团继续分化,至纪元前后已有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的二十部派(又说
十八部派),其中属于大众部分化而成者九部,属于上座部分化而成者十一部。公元1
世纪左右以降,陆续出现了大乘独有的经典,如般若经、维摩诘经、法华经、华严经、
无量寿经等。这些经典的出现,意味着大乘佛教的诞生。大乘佛教将早前的部派佛教甚
至原始佛教贬称为小乘佛教(小乘原意下劣乘。小乘佛教自称上座部,绝不认为自己是
劣质根性者奉行的下劣教。今日小乘佛教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断三界爱我慢证四果
接下来要谈四果。什么是四果?也就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初果就是断了三
缚结,成了须陀洹。二果就是薄贪嗔痴,就是二果。接下来三果,就是断了五下分结,
成了阿那含。接下来四果,就是断了五上分结成为阿罗汉。
首先我们就要略谈初果,初果所断的是什么?初果所断就是我见(身见)、疑见、
戒禁取见。其中我见也叫作身见,也就是说这个断我见,它是观察五阴十八界里面的识
阴不是真实我,既然不是真实我,他就把它断除。然后他也观察欲界这个色身,也是虚
妄的,也不是真实我;因为这样的结果,就把(欲界)我见身见断了。所以如果有人主
张:“我在就自在。”你就知道他是没有断我见。或者有人主张:“要把握自己,要掌
握自己。”你就知道他的我见没有断;如果他称为他已经证菩提,那就是大妄语。既然
把我见身见都断除了,他对这个就不怀疑,疑见就断了(于诸方大师不疑,是名断疑见
)。因为他接受了,如果不接受,疑还是存在,所以就没有断疑。就是因为他已接受了
,就把疑见断了;因为断了,然后他去观察诸方大师:这位大师到底有没有断我见?这
位大师有没有断身见?他一一如实的了知以后,从此不再怀疑;也就是说他很清楚这大
师...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29

:下引经文,也是将「明」与断苦、心解脱等同。
:杂阿含5经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于色爱喜者,则于苦爱喜;于苦爱喜者,则于苦不得解脱、不明、不离欲。
:诸比丘!于色不知、不明、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断苦。
: 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断苦。
:于色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得解脱者,则能断苦。
这段经文就在讲,对于色,要先知,先明,才可以离欲,才可以断苦,次第再次摆在面前
“于色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得解脱者,则能断苦。”
:相应部22相应第24经/证知经
: 「比丘们!不证知、不遍知、不离贪、不舍断色,则不能有苦的灭尽。
:不证知、不遍知、不离贪、不舍断受,则不能有苦的灭尽。不证知想……不证知、
:不遍知、不离贪、不舍断行,则不能有苦的灭尽。不证知、不遍知、不离贪、不舍断识
:,则不能有苦的灭尽。
这段经文也是在讲,先知,然后才能离贪。都是要先有明,才可以离滩断爱, 最后才
可以断苦
完全符合转法轮经的次第,先知四圣谛,才修四圣谛,最后证苦的灭,也就是完成四圣
谛的第三转
c***s
发帖数: 70028
30
王林与李亚鹏王菲的合影
王林落马了,除了他那些招摇撞骗的邪门歪道之外,最吸引大众眼球的就是他和娱乐圈明星们的合照。在这一拨今天的一线娱乐明星里,有一张面孔很惹眼。几乎每一次大师的倒掉,都有一个叫王菲的明星。这个流行音乐界的天后在和方舟子微博掐架之后就一再刷新我们的智商。她支持地球一小时,她说佛像在火灾中完好无损是佛法显灵,作为传说中的佛教徒她又和李一、王林这些方士结下剪不清理还乱的缘分。前台的大师们纷纷倒下了,也到了检讨一下“王菲”这座大神的时候了。这里要讨论的不是作为音乐人的“王菲”,而是作为一个文化偶像、文化现象的“王菲”,甚至是作为一种宗教的“王菲”,我把它称为“王菲教”。
把自己活成一个宗教的王菲,她的周围有各路神仙、四大金刚之类的人物保驾护航。他们已经溢出了娱乐圈的范畴,延伸到了不同领域。他们是中国社会的各类精英,有着不同的面貌。譬如李一、王林事件就揭示出今天中国精英阶层的多重面貌,他们既是房地产商,也是娱乐明星,还是文化名人,商业资本、娱乐资本、文化资本在一个“私通机制”里巧妙地耦合在了一起,互相转换。没有一个精英拥有单一的面向,一个人就是一个帝国。王朔评论王林事件时说“脱...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5175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毗达摩俱舍论
http://www.chinabaike.com/
《阿毗达摩俱舍论》(略称《俱舍论》),是世亲早年还未信仰大乘佛教时的著作。世亲
为公元第五世纪顷北印度犍陀罗人,在佛教有部出家。那时北印度一带的有部学徒以迦
湿弥罗地方的毗婆沙师为正宗。他们独尊《大毗婆沙论》,世亲起初也从而学习,后又
采取当时比较进步的经部学说,作了一部含有批评毗婆沙师意味的通论有部学说之书,
这就是《阿毗达摩俱舍论》。他先作本颂六百颂,随后又作长行注解八千颂。因为在这
部论书里包括了有部的重要阿毗达摩论如《发智》、《身论》和《法蕴》等六足论以及
《大毗婆沙论》的要义,同时也即以这些论书为所依,所以此论题名为阿毗达摩的《俱
舍》,"俱舍"具有箧藏和刀鞘之义。
据玄奘门下普光、法宝等的传说,世亲起初为了要使批判《毗婆沙论》彻底之故,
曾经化装去迦湿弥罗跟着悟入论师学习了四年,后来被悟入识破了,才回转犍陀罗来。
他随即为众人讲《毗婆沙论》,每日讲完一段,即概括其义作一个颂。这样他讲完了全
论,作成六百颂,即是《俱舍论本颂》。《本颂》最初传到迦湿弥罗之时,当地学徒还
以为帮助已宗宣扬《毗婆沙论》的主张,等到续请世亲写出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是神话
四、缺乏正知见的达照:
观其达照文章,可说没有任何佛法正知见,却将常见、断见外道法引入佛门,藉以
破坏 佛的正法,其过大矣!以自己对佛法不知、不懂,却来评论 平实导师所说正法是
在作造神运动、是在作自我吹诩,直将自己对佛法懵懂无知底蕴暴露其大众前,让人直
摇头,真是愚痴人啊!以下是后学将达照错误的法与 佛所说的正法相比对,来证明达
照对佛法完全无知、懵懵懂懂,说明如下:
1.真心离见闻觉知,这是事实,有经典及证悟祖师开示证明,不是神话:
在 平实导师种种著作中,都说:“真心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境上了分别”,这
样的说法有经典、证悟祖师为依据。譬如《大方等大集经》卷十一,佛开示云:
一切诸法无作、无变、无觉、无观,无觉观者名为心性。
经中已明文,真心无觉无观,所以祂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境上分别,所以祂不审
(不审查计度)、是恒、非断。
又譬如《维摩诘所说经》卷二开示云:
法(真心)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
经中已明文告知:这个真心离见闻觉知,如果在见闻觉知中寻找真心,斯人则落在
见闻觉知中,不是求本来离见闻觉知的真心也。因此要找这个离见闻觉知、恒而不审的
第八...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3
遇到经文本身自相矛盾,是因为解读有问题,应该考虑别的解读,而不是认为经文有问
题。
若用这种读经方式,可以读出自己想要的结论。
杂阿含的转法轮经
复次,比丘!此苦圣谛已知、知已出,所未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智、明、觉;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79.htm
也是每一转都生明。
佛陀为什么要这样说?
阿含经文是靠背诵的,不会有废话。
下引经文,也是将「明」与断苦、心解脱等同。
杂阿含5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于色爱喜者,则于苦爱喜;于苦爱喜者,则于苦不得解脱、不明、不离欲。
诸比丘!于色不知、不明、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断苦。
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断苦。
于色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得解脱者,则能断苦。
相应部22相应第24经/证知经
「比丘们!不证知、不遍知、不离贪、不舍断色,则不能有苦的灭尽。
不证知、不遍知、不离贪、不舍断受,则不能有苦的灭尽。不证知想……不证知、
不遍知、不离贪、不舍断行,则不能有苦的灭尽。不证知、不遍知、不离贪、不舍断识
,则不能有苦的灭尽。
...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空"和"断见"有什么区别呢?

这么说不清楚,可否解释一下
何谓 “初入胎” ?
什么东西 “初入胎” ?
大宝积经或某经,是否有解释“初入胎”是 精子卵子相合的情况呢?
或者大宝积经或某经,是否有解释“初入胎”是 某种”神识”入胎?
何谓身根、命根、意根 ?
大宝积经是否说明身根、命根、意根这些是什么意思?
六根,
眼根、耳根 不是属于肉体的一部分, 那是属于什么?
是否有人说过眼根、耳根不是?
为何独独”意根”例外?
这是很合理的,正常人的思维,不是哪个老师说的。
另,我看过佛陀说很多次 六根(包含意根),要调伏、守护、不放逸
没看过哪部经说要”灭除”它
(我是说整个砍掉、摘除或整个消灭意思。不知你说的”灭除”是不是这意思)
可否说说看 哪部经说要”灭除”它(六根,包含意根)
(我是说整个砍掉、摘除或整个消灭意思)
六根(包含意根),要调伏、守护、不放逸 的经文
可参考杂阿含 入处相应 入处诵 修多罗
里面有许多经文 是佛法修行的一个重要的方式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从六根的角度,是如下这样修练的
------- 六根触六尘后,内观缘起法,正思维无常...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5
『此五阴灭,更不生余五阴,是名涅盘。……又我亦复空,谁得涅盘?』---龙树菩萨
《十二门论》
从八识心王来说明探討什么是无余涅盘 :
首先我们先从八识心王来说明什么是无余涅盘。这要从八识心王来说明,大家可以換個
方向來理解无余涅盘 :
八识心王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先说这前六
识:
眼识能见、耳识能闻、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能觉;然而光是能见
闻觉知,还得要有一个人来做主,没有人做主的话光有這些見聞覺知的功能能做得了什
么呢?
就好像一架摄影机扫描来扫描去,通过电线把讯号传到电视屏幕上,这样一天到晚扫来
扫去,没有一个人去看它到底在做什么,没有人告诉它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它就这样一
直扫描下去,这样没有任何意义,它什么都不能做。所以必须要有个能做主的,那就是
要有个人在屏幕上看,当扫描到需要的影像时将它存盘留下。这个能做主的就是你的第
七识…末那识,又称为意根;换句话说,一天到晚在做主的就是你的意根。以上这个七
识都是从如来藏也就是阿赖耶识生出来的,当我們没找到阿赖耶识,根本也不晓得祂是
什么.
前七识是从阿赖耶识出生的,我們如果透过见...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36
止观的实践-兼评《菩萨道次第广论》的奢磨他及毗钵舍那
林崇安
一、前言
「奢摩他」汉译为寂止,简称为「止」。 「毗钵舍那」汉译为胜观、内观,简称为「
观」。止与观是佛法的二大主题,其内容依次相同于定与慧。西藏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
士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在上士道的最后段落,特别详译止与观,本文一方面探讨止与
观的实践,一方面评论宗师的观点。
二、止的实践
什么是止?广义的说,止是心意的集中,由浅而深分成九种心住:(1)内住、(2)等
住、(3)安住、(4)近住、(5)调顺、( 6)寂静、(7)最极寂静、(8)专注一
趣、(9)等待。狭义的说,止是达到第九心住的等待之后,并且产生了「身轻安」及
「心轻安」,这时才算是修成了「止」。 [注一]
修止的时候,心中专注的对象,称作「所缘」。所缘的种类有很多种,依据《阿含经》
的记载,有五种重要的净行所缘:(1)不净所缘、(2)慈愍所缘、(3)缘性缘起所
缘、(4)界差别所缘、(5)阿那波那念所缘。这些所缘,依个人的习性来选用,依次
是(1)贪行者、(2)瞋行者、(3)痴行者、(4)慢行者、(5)寻思行者。这是《
瑜珈师地论》中〈声闻地〉的解说[注二...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37
阿赖耶识与修行
——摘自《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论》(华夏出版社,2010年)
作为心体的第八阿赖耶识,在《阿含经》中已见提到。如唐译《本事经》 卷三、卷六
佛说“害阿赖耶”、“灭阿赖耶”;《增一阿含经﹒如来出现四德经》中佛说世间众生
爱、乐、欣、熹阿赖耶。此阿赖耶,释为着落处、依处、窟宅、家、藏,指被末那识执
为内在自我的深层心识或心体。
到部派佛学,对深层心识的探讨,成为重大理论问题之一,建立了“细意识”、“有分
心”、“根本识”、“一味蕴”、“穷生死蕴”、“果报识”、“实法我”、“胜义补
特伽罗”、“异熟果识”、“根本蕴”、“非即蕴非离蕴补特伽罗”等深层心识,以解
释仅用六识说难以说清的轮回主体和随眠(潜在的烦恼)等问题,实际上都是阿赖耶识
的“密意说”。但其说法较显粗糙,与诸法无我之佛法核心义较难调和,不足以圆满解
释心识及轮回现象,互相之间也争议不决。后来大乘唯识学依据《解深密经》、《阿毗
达磨大乘经》、《楞伽经》、《密严经》等,用第八阿赖耶识来代替部派佛学所立细意
识、有分心等,对此识作了精致的论述,建立了以阿赖耶识为本的阿赖耶识缘起论。
阿赖耶(梵ālaya),亦译阿梨耶、...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入楞伽经 断食肉品 第八
因为关于楞伽经的争论,我挡下此经来看看,
还没看完,见到这一段,先放在这里。
其中有说:
大慧,夫食肉者,有如是等无量过失,断而不食获大功德。
凡愚不知如是损益,是故我今为汝开演,凡是肉者悉不应食。
大慧,凡杀生者多为人食,人若不食亦无杀事,是故食肉与杀同罪。
--------------------------------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第八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愿为我说食不食肉功德过失。我及诸菩萨摩诃萨
。知其义已为未来现在报习所熏食肉众生而演说之。令舍肉味求于法味。于一切众生起
大慈心。更相亲爱如一子想。住菩萨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二乘地暂时止息。究
竟当成无上正觉。世尊。路迦耶等诸外道辈。起有无见执着断常。尚有遮禁不听食肉。
何况如来应正等觉。大悲含育世所依怙。而许自他俱食肉耶。善哉世尊。具大慈悲哀愍
世间。等观众生犹如一子。愿为解说食肉过恶不食功德。令我及与诸菩萨等。闻已奉行
广为他说。尔时大慧菩萨重说颂言
菩萨摩诃萨  志求无上觉 酒肉及与葱  为食为不食
愚夫贪嗜肉  臭秽无名称 与彼恶兽同  云何而可食
食者有何过  不食有何德 惟愿最胜尊  为...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9
来自主题: _waichi版 - 难道这些都是断灭见?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难道这些都是断灭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Nov 25 17:29:01 2009, 美东)
以下难道全部都是断灭见?难道从智慧最圆满的佛陀,到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再到阿罗
汉,全部都是断灭见?
+++++++++++++++++
“身坏命终寿命已讫,彼所觉一切灭息止,知至冷也。比丘,譬如燃灯因油因炷。彼若
无人更增益油,亦不续炷,是为前已灭讫,后不相续,无所复受。”(中阿含,大1-692
a)
“于有得寂灭,大悲入涅槃,如薪尽火灭,毕竟得常住。”(杂阿含604经)
“若彼色受阴永断无余,究竟舍离、灭尽,离欲,寂没,余色受阴更不相续,不起、不
出,是名为妙,是名寂静,是名舍离一切有余、爱尽、无欲、灭尽、涅槃。”(杂阿含
61经)
「一切行无常,悉皆生灭法;有生无不尽,唯寂灭为乐。」
“諸所受皆滅  寂靜永清涼  名無餘涅槃  眾戲論皆息”
「友!舍利弗!在此處無感受,怎麼說此處有樂呢?」「友!此處無所受,此處正是有
樂。」
井水喻经中的阿罗汉茂師
r****n
发帖数: 8253
40
来自主题: _waichi版 - 难道这些都是断灭见?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难道这些都是断灭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Nov 25 17:29:01 2009, 美东)
以下难道全部都是断灭见?难道从智慧最圆满的佛陀,到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再到阿罗
汉,全部都是断灭见?
+++++++++++++++++
“身坏命终寿命已讫,彼所觉一切灭息止,知至冷也。比丘,譬如燃灯因油因炷。彼若
无人更增益油,亦不续炷,是为前已灭讫,后不相续,无所复受。”(中阿含,大1-692
a)
“于有得寂灭,大悲入涅槃,如薪尽火灭,毕竟得常住。”(杂阿含604经)
“若彼色受阴永断无余,究竟舍离、灭尽,离欲,寂没,余色受阴更不相续,不起、不
出,是名为妙,是名寂静,是名舍离一切有余、爱尽、无欲、灭尽、涅槃。”(杂阿含
61经)
「一切行无常,悉皆生灭法;有生无不尽,唯寂灭为乐。」
“諸所受皆滅  寂靜永清涼  名無餘涅槃  眾戲論皆息”
「友!舍利弗!在此處無感受,怎麼說此處有樂呢?」「友!此處無所受,此處正是有
樂。」
井水喻经中的阿罗汉茂師...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难道这些都是断灭见?
以下难道全部都是断灭见?难道从智慧最圆满的佛陀,到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再到阿罗
汉,全部都是断灭见?
+++++++++++++++++
“身坏命终寿命已讫,彼所觉一切灭息止,知至冷也。比丘,譬如燃灯因油因炷。彼若
无人更增益油,亦不续炷,是为前已灭讫,后不相续,无所复受。”(中阿含,大1-692
a)
“于有得寂灭,大悲入涅槃,如薪尽火灭,毕竟得常住。”(杂阿含604经)
“若彼色受阴永断无余,究竟舍离、灭尽,离欲,寂没,余色受阴更不相续,不起、不
出,是名为妙,是名寂静,是名舍离一切有余、爱尽、无欲、灭尽、涅槃。”(杂阿含
61经)
「一切行无常,悉皆生灭法;有生无不尽,唯寂灭为乐。」
“諸所受皆滅  寂靜永清涼  名無餘涅槃  眾戲論皆息”
「友!舍利弗!在此處無感受,怎麼說此處有樂呢?」「友!此處無所受,此處正是有
樂。」
井水喻经中的阿罗汉茂師羅(Musila)說:「有之滅是涅槃。」
“一切有为法的止息,放弃一切污染,断绝贪爱,离欲,寂灭,涅槃。”﹝《杂部经》
第一集第一三六页)
“生死相续的止息,就是涅槃。”﹝杂部经》第二集第一一七页)
“比丘们啊!有不生、不长的非缘生法(无
S*******B
发帖数: 14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bHunt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ShowMeRMB (ShowMeRMB), 信区: JobHunting
标 题: 码工找工经验1-转行篇-当断则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24 00:51:52 2012, 美东)
刚拿到一份心仪已久的工作, 这次找工算告一段落。以往每次找工作,都从版上获得
了很多宝贵的信息,但是过去一直很懒,主要潜水,这次正好利用空闲时间,把自己的
几次找工的经历加以整理总结,算是回馈一下版面,也希望对版上诸位朋友有所帮助。
在这系列文章里,我尽量不谈具体公司的面试题,一个原因是签了协议, 另一个原因
是已有的资料已经很全面。 career cup, leetcode, glassdoor, 和本版题目包罗了
市面上绝大部分技术类题目。本来我想做一个总结面试题的网站,后来发现leetcode
已经在那儿了,而且比我想做的还要好,遂作罢。我会把我的一点的练习编程和准备技
术面试的要点整理以后换一种方式来给大家分享。
用马甲发贴是想主id以后还可以去各版随心所欲胡喷,也希望生活中认识的朋友不要点
破。
我...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来点儿真格的---断
发信人: stonebench (stonebench),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来点儿真格的---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18 16:31:37 2014, 美东)
在哪里断。 深奥的问题。
我也不知该怎么说,说的也不ㄧ定对。
姑且试试。 与”怎么断”合在一起说。
(从身、受、心、法为主轴说起,仅是方法之ㄧ而已,仅能当参考)
由对五蕴的贪断起。
1最容易的是色,先观察到色是什么,色的特性(四大与无常),如实了知。
(很细微,非有相当”定”才能观察仔细,看到四大无常)
先由简单的做起,观察容易观察的。E.g.呼吸、行走。
念住于所观察目标,不飘移。然后这样的”定”力加强了,可继续观察更细微的目标。
e.g.观察一呼ㄧ吸,念住不飘移。
再观察气在鼻孔的摩擦力变化的细微情况
再继续细微观察每次呼吸是否长短不ㄧ。
再继续观察每次呼吸冷热变化,肺部扩张收缩的细微情况
再继续观察更细微,气ㄧ吸进来,气贯全身的情况。
(通常这样观察,都会有气功的情况产生)
这时应该可以...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44
☆─────────────────────────────────────☆
SeeU (See you) 于 (Tue Sep 7 02:21:17 2010, 美东) 提到:
相应部22.85经
「友焰摩迦!有如是问汝者,[谓∶]友焰摩迦比丘!漏尽之阿罗汉身坏、命终为如何耶?
友焰摩迦!有如是问者,当如何答耶?」
「友!有如是问我者,[谓∶]……为如何耶?友!有如是问者,则如是答,
[谓∶]友!色是无常,无常者则是苦,苦者则已灭、已没。受、想、行、识是无常
,无常者则是苦,苦者则已灭、已没。友!有如是问者,则如是作答。」
灭的只是无常,苦的五蕴,不是我。「我」是「常,乐」义,而五蕴是无常,苦,所以
五蕴本来就不是我。
☆─────────────────────────────────────☆
SeeU (See you) 于 (Tue Sep 7 02:29:52 2010, 美东) 提到:
相应部22.85经的破除(基于五蕴的)二十种身见,在龙树中论与月称入中论也说到了。
友焰摩迦!于汝意如何?见如来是色耶?」
「友!不也。」
「见如来是受…... 阅读全帖
S*******B
发帖数: 14
45
来自主题: JobHunting版 - 码工找工经验1-转行篇-当断则断
刚拿到一份心仪已久的工作, 这次找工算告一段落。以往每次找工作,都从版上获得
了很多宝贵的信息,但是过去一直很懒,主要潜水,这次正好利用空闲时间,把自己的
几次找工的经历加以整理总结,算是回馈一下版面,也希望对版上诸位朋友有所帮助。
在这系列文章里,我尽量不谈具体公司的面试题,一个原因是签了协议, 另一个原因
是已有的资料已经很全面。 career cup, leetcode, glassdoor, 和本版题目包罗了
市面上绝大部分技术类题目。本来我想做一个总结面试题的网站,后来发现leetcode
已经在那儿了,而且比我想做的还要好,遂作罢。我会把我的一点的练习编程和准备技
术面试的要点整理以后换一种方式来给大家分享。
用马甲发贴是想主id以后还可以去各版随心所欲胡喷,也希望生活中认识的朋友不要点
破。
我会尽量比较客观的描述,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找工作就如小马过河,老牛们自不用
发愁,想去哪里去哪里,反过来,能一路G,T,出国的网友们,就算不是人中龙凤,也
绝对不是小松鼠。 所以作为一个摸着石头过了几次河的小马,提供一些客观参数和装
备供大家参考。我会说的尽量详细一些,请大家不...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舍断五蕴
(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当正思惟
。色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比丘。于色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者。于色欲贪断。欲
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受.想.行.识当正思惟。观识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于识
正思惟。观识无常者。则于识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心解脱者。若欲自证
。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是正思惟无常。苦.
空.非我亦复如是。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石记:观色无常,则于色贪欲断。观受想行识无常,则于受想行识欲贪断。
问题:是欲贪断,还是五蕴断? 还是两者是一回事?
l**o
发帖数: 491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量义经》能舍一切诸难舍
能舍一切诸难舍
财宝妻子及国城
于法内外无所吝
头目髓脑悉施人
《无量义经》德行品第一
【2008.08.11晨语证严上人开示】
学佛,要学得能舍,我们能舍,舍的功夫却是很深,「能舍一切诸难舍」,可见这个舍
并不简单,舍的意思就是布施,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这是佛陀对我们的教育,
世间万物,都是来辅佐人的生活,每一个人来到人间,都是需要世间物质,来帮助我们
的生活,看看说,妈妈生下来的婴儿,第一个接触到的,就是两只手把他接下来,再来
,所接触到的物质,那就是水,用水为他沐浴,洗得干净,然后就是布,赶快把他包起
来为他保暖,然后就是一直一直,物质来帮助他。
所以说来,我们开始来到人间,我们已经就是接受,接受人的施舍给我们了,所以我们
若以这个角度来看,哪一个人不是受惠者呢?哪一个人不是在接受人布施,提供给我们
,我们已经接到,很多人付出的布施,到底我们人人,有付出的布施没有?
(旁白)
六度以布施为首,四摄法中也以布施为前导,可见布施是修行的根本,布施即是舍,要
做到能舍一切诸难舍,第一步须从内心做起,也就是舍去种种无明习气。
舍 : 无明习气
【2008.08.10晨语证严上人开示...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415
48

非常谢谢你的用心
有空我会仔细看
另外
我对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所有三昧 还是有疑问
(是三昧 不是涅盘)
1.虽然自己可以依80经 粗略的依道理自圆其说
但那是我自以为是而已
不知南传有道之士对这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所有三昧
有何自己实修后的解释?
2.无所有三昧 为何是断贪嗔”痴”相?
断贪嗔 是断欲界贪嗔而已吗? 还是色界、无色界的贪嗔也断?
还有”痴”就更可疑了 痴基本上就是无明
连无明也断吗?
这么说“我慢”是比无明更后断吗? 最后断的吗?
另外
大正藏中阿含
(四四)中阿含习相应品念经第三(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多忘无正智。便害正念正智。若无正念正智。便害
护诸根.护戒.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
若无解脱。便害涅盘。若比丘不多忘有正智。便习正念正智。若有正念正智。便习护
诸根.护戒.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
有解脱。便习涅盘。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c***h
发帖数: 2262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舍断五蕴

在爬悬涯时,手中紧握绳索时,依赖它拼命爬时,手中紧握的绳索别放掉呀
并非所有欲望一开始都要舍弃,”善”的欲望刚开始不要舍弃,
(这里的“善”,常指趋向涅盘,出世间的善。佛陀说的善,常指这个,
不是人间善法,世间的善,捐钱做善事等)
顺序不对,会修成精神错乱喔。这是真的,不是骂人或唬人。
为什么呢? 因为修行步骤的逻辑不对,说服不了自己,却硬要奋力去做,常会出状况。
明明想要,程度还没到那地步,又乱舍,那不是,轻则摔下悬涯没成果,不修了
重则非要奋力一搏,精神压力大,心力又耗损,常常造成精神状况出问题。
有人说入魔,我看八成就是顺序有问题,逻辑有问题。
话说入魔,我又想起佛陀说的修行平衡的问题,
常常的例子是太重视”定”,尤其一开始就奋力长期修”定”,缺少修”慧”,那会心
力耗损,
有幻觉,精神状况出问题,等等,有人说入魔。
五力要平衡,至少定力、慧力要平衡吧。 不平衡,就出问题。
初期,修念(四念处),念力(觉知、注意、警觉)强。
但同时,也一定修”定”(心的清净,没有噪声),两个同时进步。
定不强,再修下去念力不会太强。这时,如要特别修定,也是为了念力。
如要特别修念,也可以说为了... 阅读全帖
1 2 3 4 5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