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打散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w****j
发帖数: 5581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努米底亚事务略 - 28
当Metellus得知Jugurtha和Bocchus联合起来后,他在离Cirta不远的地方设营等待他们
到来,因为他认为有新的敌人出现,最后先设法对他们了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就在这时,他从罗马的来信得知Numidia已经给了Marius。这个消息使得他十分苦恼。
Sallust说:无论从道理上来说,还是就他的身分来说,他都不应当苦恼到这样的程度
,他既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又管不住自己的舌头;尽管他具有一位伟大人物的其他优
良品质,但是在忍受屈辱方面却表现得很不坚定... 更加使他感到痛苦的是马略得到的
荣誉,而不是他个人所受到的侮辱;如果把从他手中拿走的行省是给予任何别的人,而
不是马略,那他是不会那样烦恼的。Marius和Metellus之间不合就是到了这种程度。
Metellus后来是贵族派的领袖之一,他和Marius的恩怨还将继续发展,不过这个不是本
文的主题,就不叙述了,有兴趣的大可去查wiki。
总之,Metellus就开始怠工了,他由于心情沮丧而没兴致干任何事情,特别是不愿为了
推动Marius的事业而自己去冒险。他派使者去Bocchus那里,要求他不要无故变成罗... 阅读全帖
w****j
发帖数: 5581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努米底亚事务略 - 30
上次说到,一支骑兵大军来到Marius的大营。带队的不是别人,正是Marius日后的死敌
,Lucius Sulla。Sulla此时的职务是财务官(quaestor),他之前为了帮助Marius在拉
丁同盟里面征集骑兵而留在罗马,现在来到非洲和Marius汇合了。
Sulla这个大人物值得我这里稍微提一下他的背景。他出身于一个破落贵族家庭,小时
候受到良好的教育。和Marius厚重少文正相反,他精通希腊文学,也精通拉丁修辞。
Sulla是一个有着高度智慧,充分希腊化的人。他很会追求享乐,但更加追求光荣(可
能是因为家里穷吧,有点周恩来的那种家庭出身的架势),闲暇时过放纵的生活,但绝
对不会影响到本职工作。至于怎样理解放纵的生活这个概念,可以参考Lucius Sisenna
的话:作为一位丈夫,他的行为本来是应当更正派些才好。Sulla口才很好,反应敏捷
,能很快和别人交上朋友,但同时心机很深,善于隐藏自己真正的意图。对于钱财,他
有钱以后出手很大方。我们知道,Sulla后来一向运气超级好,虽然很多人认为他的幸
运从来不超过他的才干,但显然没有哪个罗马人在运气方面能和他比,而且他也常干赌... 阅读全帖
D**g
发帖数: 739
3
三、笔杆子,枪杆子
说到枪杆子,人们马上想到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理论著称于世的毛泽东;以为枪杆
子理论出自他的天才创造。
袁世凯最先给中国政治带进来了枪杆子。通过对枪杆子的纯熟掌握运用,满清王朝不得
不接纳他,辛亥革命也不得不接纳他。
孙中山则最先给中国革命带进来了军事。同盟会的革命活动,基本就是对武装起义苦心
竭虑的策划与发动。
于是中国的革命或反革命,一开始便具有了与别国的革命或反革命截然不同的特色。
把枪杆子用到炉火纯青地步的,还是蒋介石。
他登上中国政治舞台首先利用了鲍罗庭提供的机遇,其次便是手中的枪杆。
首先也来源于其次。鲍罗庭错以为他是一支革命的枪杆。
毛泽东对枪杆子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长期过程。
他最初并不赞成暴力革命。倾向于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而不是马克思的无产阶级
专政。1919年受五?四运动影响,毛泽东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第一期《创刊宣言
》上,即针对“打倒强权”提出了一番颇为温情的理论:“(一)我们承认强权者都是人
,都是我们的同类。滥用强权,是他们不自觉的误谬与不幸,是旧社会旧思想传染他们
遗害他们。(二)用强权打倒强权,结果仍然得到强权。不但自相矛盾,...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4
他是三王反贺背后的黑手啊,120师之后就被打散了。
他自己的挺进军也没搞好。
d*******r
发帖数: 3875
5
朵颜三卫 与 蒙古贞兀良哈人的来历
兀良哈①部在蒙古历史舞台上充当过重要角色,其地位也是很突出的。它做为社会历
史长河中的一股激流推动了时代潮流的前进。这里只是简要记述兀良哈部的历史沿革和
蒙古贞地区的兀良哈氏人(塔布囊)的来历。
一、关于兀良哈部落的源流与沿革
从历史资料看,兀良哈原是森林百姓。于9世纪徒居不而罕哈刺敦②,经过几百年
的生息演变已成为文明的部落。
说兀良哈部是森林部落,须从部落名称的本意分析,即可证明该部是森林部落。很多学
者分析认为,“乌力扬海”是蒙古语“乌瑞”、“杭盖”一词的变音形式。“乌瑞”意
为高原,“杭盖”意为山林,乌力扬海部落即高原山林部落。又据,明洪武二十二年(
1389年)朵颜山兀良哈部头领脱鲁忽察尔致明太祖的信也可证明,信中道:“乌力扬罕
森林百姓,自英明圣主成吉思汗时期以来,从未离朵颜高地的荒野及山河,历代蒙古皇
帝时期,按时敬猎物俸役夫……”③;拉希德的《史集》云“兀良哈人原来栖居于巴尔
古真滩的森林百姓,后来徒至不而罕哈刺敦”。根据这些史料记载表明,兀良哈部人原
来为巴尔古真滩森林中,以狩猎为生的森林百姓是无疑的。
森林百姓兀良哈人徒至不而罕哈...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4458
6
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时候有没有进入兀良哈的地盘?

朵颜三卫 与 蒙古贞兀良哈人的来历
兀良哈①部在蒙古历史舞台上充当过重要角色,其地位也是很突出的。它做为社会历
史长河中的一股激流推动了时代潮流的前进。这里只是简要记述兀良哈部的历史沿革和
蒙古贞地区的兀良哈氏人(塔布囊)的来历。
一、关于兀良哈部落的源流与沿革
从历史资料看,兀良哈原是森林百姓。于9世纪徒居不而罕哈刺敦②,经过几百年
的生息演变已成为文明的部落。
说兀良哈部是森林部落,须从部落名称的本意分析,即可证明该部是森林部落。很多学
者分析认为,“乌力扬海”是蒙古语“乌瑞”、“杭盖”一词的变音形式。“乌瑞”意
为高原,“杭盖”意为山林,乌力扬海部落即高原山林部落。又据,明洪武二十二年(
1389年)朵颜山兀良哈部头领脱鲁忽察尔致明太祖的信也可证明,信中道:“乌力扬罕
森林百姓,自英明圣主成吉思汗时期以来,从未离朵颜高地的荒野及山河,历代蒙古皇
帝时期,按时敬猎物俸役夫……”③;拉希德的《史集》云“兀良哈人原来栖居于巴尔
古真滩的森林百姓,后来徒至不而罕哈刺敦”。根据这些史料记载表明,兀良哈部人原
来为巴尔古真滩森林中,以狩猎为生的...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7105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四五运动

反正是毛下令用棍子打散的,很多参与者还被下了监狱。
a*****y
发帖数: 33185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切实的韩非子ZZ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
标 题: 切实的韩非子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8 13:08:54 2011, 美东)
切实的韩非子
韩非子的切实,在他的《八经》篇里,有着很集中的体现。如果说他的别的篇章,是豹
之一斑或数斑的放大,则此篇可称一个全豹的缩小。
“八经”,经者,经纬之经,有纲领性的八条:1,因情;2,主道;3,起乱;4,立道
;5,类柄;6,参言;7,听法;8,主威。
甘蔗一节一节的品尝,我们依次地看看韩非子是怎么谈的。

第一经“因情”,“凡治天下,必因人情”。这句话与孔子把“爱”作为治国的基础似
有相通之处,因为“爱”岂不也是“人情”之一种?问题在于,韩非子所说的“人情”
是什么,他要依据“人情”来治国,是何种“人情”?
“人情者,有好恶”。
却原来,韩非子只是要依照“人情”的这一特点来考虑治国平天下。既然人的情感是有
好恶的,也就是趋利避害的,那么我就针对这个,作为我的“治道”:人情所好、所愿
的,我就作为奖赏;人情所厌恶、所不愿的,我就作...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5731
9
中间被打散脱过队:
“我们经九江到南昌,我更加高兴。后来我们的车又一直开到新淦(今新
干)县,正式宣布要“打共匪”。
一进根据地,就看到红军的布告,署名是军长朱德,政治委员毛泽东,
还有“穷人不打穷人”等标语。看了这些标语,我心里砰砰直跳,十分激动。
头一天,在水南,红军三个纵队把国民党部队的第一团消灭了,一团残
余部队向我所在的敌二团靠拢。快到中午时,敌二团出发准备打仗。我们营
长同团长的关系特别好,因此,被作为预备队,打仗在后头。排长见我还机
灵,有文化,要我给他当传令兵,这样便比较自由,当时我二十一岁。
快天黑了,部队被消灭得差不多了,眼看红军就要上来。我所在的国民党部队慌忙缴枪
、逃散。乘乱时,我对十多个残兵说:“我在红军有熟人,
你们跟着我,保证生命安全”。于是,我就组织这些人向山上走,准备去向
红军缴枪;我一边走一面向这些人做红军的宣传工作。那些人起初有些怕。
我说:不用怕,保险不杀。走近时,有红军问我们是干什么的?我立即回答
说是缴枪的。我立即带着前去的人把枪缴了,子弹也全交了。
这部分部队恰恰是红军的第三十一团。我们走近时正见到高自立站在高
处给红军战士讲话。我无法控制...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53800
10
哈哈,你才是典型的自卑。只许说志愿军的战绩一看到别人提到志愿军伤亡大就抓狂的
嘴脸才是可笑。
前两次战役,韩军被打散的多,实际打死的并不多。

笑。
j*********5
发帖数: 6221
11
最近看三国演义电视剧,看到一件事挺有意思,刘关张赵在徐州被曹操打散,谁也找不
到谁,但四个人却有截然不同的遭遇,由此可看出四个人的能力
首先,老大刘备被人追的成光杆司令,投靠了袁绍
老二关羽,投降曹操,其实如果不投降,估计也被群殴致死
老三张飞,单枪匹马,自己跑去占了个县城,成了县长
老四赵云,自己脱困还带出来两三千人马,跑去占了山头,之后一直到新野都是靠人家
子龙带出来的这三千老兵
由此可见,能力最强的是赵云,除了自己保命,还能保住队伍,其次是张飞,虽然没有
人马,一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武力占有了一个自己的小地盘,最后是刘备和关羽,都
是被人追的穷途末路,没什么招儿,寄人篱下
呵呵,有感而发,随便说两句
r*****y
发帖数: 53800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ridgway水平高还是刘峙水平高?
呵呵,志愿军在韩战号称消灭了多少韩军,其实人家韩军人员大都也都突围出去了。只
是建制暂时被打散而已。
至于说国军30万,那也是共军战史一面之词而已。也有说国军只有20多万,而共军有6
万人的。
刘志干的不比后来白崇禧在大别山差。
刘要做的基本任务是消灭中原军区的部队,而不是让中原军区这个番号消失。
t**********t
发帖数: 12071
13
1 徐良到底怎么了?
2 下面这话你自己信吗?
“他当时也曾带领游击组阻击过那股日军,但因寡不敌众被打散,就躲在了狼牙山对面
山上的树丛里,而那几个人(指五壮士)因不知道狼牙山是条绝路就跑了上去,再想往
回跑时已无路可走,于是就短兵相接与鬼子拼起了刺刀,但因寡不敌众、拼不过敌人,
边拼边退,加上只顾前不顾后,不小心摔了下去,并没有来得及喊什么口号。”
你连狼牙山五壮士都不放过。
c***h
发帖数: 1862
14
最近看了凤凰台的铁马冰河 - 决战东北,对辽沈战役做了全面客观的回顾,包括参战的
原国民党部队军官的采访.
在国共内战中,公认的是国民党在东北的溃败是其丢掉大陆的关键,东北当时有着全国85
%经济力量,东北一丢,全盘就输了.
结论是,以辽沈战役为例子,输赢跟民心无关,甚至东北的人民反而是支持国民党厌恶八
路军的.(采访国共两边的将领都证实了这一点). 中共赢得东北是在当时瞬息万变的美
苏两国对东北的态度中抓住了时机,蒋介石的外交比较僵硬,缺少大局观,他轻易的把对
支持中共有顾虑的苏联得罪了,太早亮出了他和美国联合的底牌,让苏联完全倒向了中共
.蒋几次贻误了消灭中共的时机,当然,林彪的确作出了非常伟大的贡献,他从开始没有听
从中央的乐观指挥去决战,而是打了几次就发现不行,果断后退,保存了部队的实力不被
打散,这锦州和四平撤退被称为是妙手.
辽沈战役的胜利完全是军事和战略的胜利,以及一些运气.当时东北的民心在国民党.另
外,国民党在八年抗战中兵力被压在大西南,甚至在缅滇,不得不借助美国的军舰从遥远
的东南亚长途运兵,后来苏联撤走,极大的破坏了东北的经济,运走了20亿美元的物资. (
其中很...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5
吴晓波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1955年,国学家钱穆在他创办的香港新亚书院专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他的课程共
分五讲,分别是汉唐宋明清,最后为一“总论”。在“总论”中,钱穆提出“从这两千
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对以往传统政治,找出几条大趋势。”他共指出四条,其中第一
个关键词是“集权”——“中央政府有逐步集权的倾向”,第二条关键词是“抑商”—
—“中国传统政治上节制资本的政策,从汉到清,都沿袭著”。
若在今日,有人专讲《中国历代经济得失》,其“总论”的两大关键词恐怕也逃不出钱
穆所谓的这两条——“集权”与“抑商”。
在“集权”与“抑商”的背后,是一个无比强悍的政治权力制度安排——高度专制、大
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国从公元前七世纪开始,以“管仲变法”为标志,开始探索国
家积极干预产业经济的试验,此后多有演进,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逐渐成为
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延续至今,这一政体仍然无改。
在高度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国的这一部企业史,归根到底是一部政商博弈史。
当政府为了政权稳定,全面控制了重要的生产资料之后,它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个“经
济组织”,它必然有自己的利益...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16
你搞笑吧,10月初的的莫扎伊斯克防线没人是因为再次重建的西方面军在9月份的苏军
正面反击中被打散了。你直取莫斯科的时候,人家西方面军还完整地守在工事里面呢,
根本不用上啥学员。

200
援军、
F**********0
发帖数: 503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德军要是攻进莫斯科市区

俄军没有机动作战能力,陷入野战不是被掉头来的德军围住就是打散,总之战争初期俄
军指挥不是一般的无能和混乱
z****e
发帖数: 54598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问个2战法国战败的事情
理论上可以
但是问题在于,法国人根本没有做过这种打遭遇战的准备
德国人的战略战术理论比法国人高了一个档次
在包围与反包围的斗争中,显然德国人对比法国人有压倒性优势
比如法国当时没有专门的装甲师,坦克都被打散配备到各个步兵师中去
德国人有专门的装甲师,古德里安和隆美尔是当时表现最为突出的两个师长
有没有装甲师在机动性上就不可同日而语
等法国人慢腾腾地集结完毕的时候,古德里安和隆美尔早把他们给围起来了
另外,到法国的军队可不是什么孤军
是德军主力,主力对主力的碰撞德国人还不见得会怕
整个法国的战线缺口被撕开得很大很大
要反包围德军,法国人一直就没有做好那个准备
而且法军主力已经被撂在马奇诺里面了,后方没有什么军队
现代战争跟古代战争不一样,不是说每个地盘上的部队是均匀分配的
绝大多数时候,整个国家的主力都囤积在前线,后方都是警备部队
如果法国在巴黎有很多军队的话
早在开战之前就被司令部扔到马其诺防线里面去了
f*******5
发帖数: 1815
19
三十四年八月胜利后,国共两大党领袖会于陪都,开始共谋和平统一。三十五年一月十
日早晨国共两方在美国特使马歇尔居间协助之下,签了停战协定。同时全国政治协商会
议亦即开幕。到三十一日政协闭幕,对于五大项政治问题都有了协议。这算是政治协定
。国共两方又根据政协中整军问题(五大项之一)所有协议之原则,由马歇尔协助,于
二月二十五日签了整军协定。有此三大协定,国内和平统一原可马上实现,没有问题。
想不到会有近三年绝惨之战祸,究竟这责任在谁?我们不必作主观之判断,只须把客观
事实叙明,就行了。双方破裂,自必有其争点。争点在哪里?是谁提出?是谁让步?事
实俱在,文献俱在,当时见证人物亦都健在,不难查对质证。我将来可能写为一本书,
但现在则只举其荦荦大端如次:
最先争点是宪法问题,提出是国方,让步是共方。事实是这样的:宪草为政协五大项之
一,共计决定十二要点。由政协大会交付一个委员会——宪草审议会——根据此十二要
点去起草条文。但此十二要点,在一月三十一日开幕那天大会上,虽在蒋主席提付表决
时,是全体起立通过的,却使国民党内部聚讼纷纭,情绪激昂。二月十日陪都各界庆祝
政协成功大会在较场口被打散,就为此...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2555
20
☆─────────────────────────────────────☆
thinknet (我是云) 于 (Thu Oct 13 12:47:13 2011, 美东) 提到:
巷战不会比斯大林格勒轻松吧,到时候拖两个月不又是冬天了?
☆─────────────────────────────────────☆
microyu (yu) 于 (Thu Oct 13 13:38:35 2011, 美东) 提到:
斯大林格勒背靠伏尔加河,德军合围很难达成。只能平推。莫斯科不同,德军一直试图
合围。被包围的无给养部队战斗力是很低的

☆─────────────────────────────────────☆
hsh (三胡) 于 (Thu Oct 13 14:52:59 2011, 美东) 提到:
开战12天,苏军只剩9万部队,150辆坦克,如果不是因为天气,合围不成问题,苏军无
法补充人力和物质。等到11月15日路面冻结坦克可以跑了,苏军已经增兵25万,无数物
质和工事
☆─────────────────────────────────────☆...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9677
21
差不多能打下来台湾,有句话叫兵败如山倒,国军主力都被歼灭打散了,剩下一群各类
番号的散兵,没有整合一起,接着打肯定是失败
后来基本没机会了,等人家站稳了脚跟
f****r
发帖数: 5118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代的关系学
曹操和诸葛亮什么关系?当然是汉贼不两立的关系,可是,最近翻阅《全三国文》
中的曹操全集时,却发现一条微妙的文件,是曹操写给诸葛亮的便条:“今奉鸡舌香五
斤,以表微意。”曹贼给诸葛丞相送古代的口香糖,这表的是哪门子意?这意思有多微
妙?透露了三国时代怎样的人事玄机?
曹操问候诸葛亮:对立的关系中也有微妙的交情
为了给大家写点新鲜的三国玩意,我经常翻阅三国史料到深夜,连边角料也不放过
,前几天翻阅到《全三国文》的第三卷,也就是曹操同志文集的第三卷时,一张便条却
如焦雷般把我雷住了。便条名为《与诸葛亮书》,内容如右:“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
微意。”就是说送给您五斤鸡舌香,表示我老曹的问候。
鸡舌香是什么?上网搜,发现是一种香料,可含在嘴里,古代臣子给皇帝口头报告
时,为了不让口臭熏着皇帝,嘴巴里就含着这个,让口气芬芳,也就是口香糖吗?正这
么想,却发现已有网友写道:“曹操给诸葛亮送口香糖。”我有点沮丧,原来不是我的
创意,但实在又舍不得“口香糖”的说法,于是另辟蹊径,从整个三国的人事角度说“
口香糖”事件。出于尊重版权,故在此说明。
英雄要学会翻脸
这口香糖什么时候送的,出于什么意图送的,已...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53800
23
http://www.my285.com/js/cj/006.htm
师长郑其贵和副师长段龙章等带着指挥所和警卫分队沿着陡峭的悬崖边的小路向史仓
里方向走,走过一座山林,爬上一座秃山,全是石头,一块草地也没有。从山顶往下滑
200米后,有了一些树和灌木。天完全黑了下来,走近一处绝壁,山下雨蒙蒙的,什么
也看不见,只能凭着前边的人抱着背包带往下溜的声音闭着眼往下悠,一溜就是八九十
米,一个个落入到挤压成一团的人堆之中,摔伤踩伤数十人。
郑其贵被警卫员蔡德荣保护着安全下到悬崖底,崖底是一条东西向的深沟,将至沟
口,就听到前边传来凡声零乱的枪声——警卫分队与一小股敌人遭遇,双方匆促交火后
,敌人隐去,郑其贵等一行人又继续前进。
“老王,叫后面的快赶上来!你看,师长已经走远了!”副师长段龙章望着后面一
步一拐的三三两两的指挥所人员对身后的参谋长王振邦说,“怎么搞的,外无援兵,内
无粮草……咱们一定要突出去弄清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段龙章和王振邦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在一起打仗,段龙章是山西洪洞县的游击大队
长,王振邦是山西浮山县的游击大队长,两个县经常在一起打游击,很熟悉,互相配合
得也很好。以...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朝鲜战争中朝军队贡献几几开
金胖子自己就是抗联的一个营长,抗联被打散以后才退入苏联的。苏联派清洗延安派是
后来的事了。
我的意思是说,投靠果腹的这批流亡政府照理说应该在南边上台的。不过呢,小李子害
怕,所以提拔重用的全是韩奸派。
R**x
发帖数: 310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朝鲜战争中朝军队贡献几几开
给你举几个志愿军入朝前的例子:釜山防御战,美军战死三千六百多人,这比第二次战
役美军东西两线阵亡总数还要高。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可是投入了几十万人。而人民军在
釜山防御战只有7,8万人。
大田,美军阵亡近一千人,24师指挥部被打散,师长迪恩被俘。
s******g
发帖数: 3841
26
就是唐生智投靠了共党,投靠了“人民”,所以不说他坏话了。孙元良不光一直站在蒋
匪一边,而且还百岁高龄得享天年,子孙满堂福寿双全,活得比tg所有人都滋润,不抹
黑他抹黑谁?
说什么老孙扔下队伍一个人跑路造成了南京城防崩溃,那也是唐生智先下的弃城令,何
况孙也是带着师部直属部队撤退的,最后被打散了。没听说丢一个城责任是师长的而不
是城防司令的。
R***a
发帖数: 41892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二战必然是战胜国
看对方什么兵种阵型。
如果是密集阵近战步兵就是冲过开一枪,然后回来装弹,再冲过开一枪,回来装弹。
把对方打散一些,然后自家步兵冲上去。
对方火枪兵的话显然开一枪,马刀砍效果最好
c*********d
发帖数: 9770
28
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72/85037/85038/6493674.htm
著名抗日英雄赵尚志两次被开除党籍的经历
王树人
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第二路军副总指挥等职的赵尚志,是人尽皆知的著
名抗日英雄。但其生前曾两次被“开除党籍”,死后40年才被恢复党籍的坎坷经历却鲜
为人知。
久经考验,忠贞不屈的优秀党员
赵尚志,1908年10月26日生于辽宁省朝阳县喇嘛店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赵子服,
清末秀才,在家乡教私塾,幼年的赵尚志因此受到良好的教育。1917年初,赵子服因参
与打死几个抢掠百姓、强奸民女的官兵而受到官军的追捕后,被迫背井离乡,外逃避难
。赵尚志于1919年随父举家来到哈尔滨,后经同乡介绍,父亲在资本家吕家大柜当账房
先生。年仅11岁的赵尚志从此走上社会谋生,曾当过学徒、杂役、信差等。坎坷的经历
,使他成长为一个能吃苦耐劳、具有倔强性格和反抗精神的少年。
曾跟随父亲读过三年私塾的赵尚志,后因家境稍有好转,才重新得到求学的机会。
1925年夏,正在哈尔滨许公工业学校读书的赵尚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年他才17岁。
后因以学... 阅读全帖
f*******5
发帖数: 1815
29
梁漱溟1949年1月: 内战的责任在谁?
三十四年八月胜利后,国共两大党领袖会于陪都,开始共谋和平统一。三十五年一月十
日早晨国共两方在美国特使马歇尔居间协助之下,签了停战协定。同时全国政治协商会
议亦即开幕。到三十一日政协闭幕,对于五大项政治问题都有了协议。这算是政治协定
。国共两方又根据政协中整军问题(五大项之一)所有协议之原则,由马歇尔协助,于
二月二十五日签了整军协定。有此三大协定,国内和平统一原可马上实现,没有问题。
想不到会有近三年绝惨之战祸,究竟这责任在谁?我们不必作主观之判断,只须把客观
事实叙明,就行了。双方破裂,自必有其争点。争点在哪里?是谁提出?是谁让步?事
实俱在,文献俱在,当时见证人物亦都健在,不难查对质证。我将来可能写为一本书,
但现在则只举其荦荦大端如次:
最先争点是宪法问题,提出是国方,让步是共方。事实是这样的:宪草为政协五大项之
一,共计决定十二要点。由政协大会交付一个委员会——宪草审议会——根据此十二要
点去起草条文。但此十二要点,在一月三十一日开幕那天大会上,虽在蒋主席提付表决
时,是全体起立通过的,却使国民党内部聚讼纷纭,情绪激昂。二月十日陪都各... 阅读全帖
z***y
发帖数: 13818
30
这个考证的确是很翔实,有说服力. 跟我个人的感觉比较一致.
我感觉最后日军的确是屠杀了战俘. 可能主要出于后勤压力, 根本没有这么多粮食供应
, 日军自己的粮食也紧张. 根本没想到有这么多战俘, 事前完全没准备.
另一方面可能有打散的士兵脱了军装逃跑或者打游击,造成威胁. 所以大规模搜捕残余
国军士兵并且杀害.
这是毫无疑问的战争罪行.
其实一定有平民被误杀. 也有零星的平民在日军的抢劫强奸等犯罪行为中因反抗被杀.
这也是毫无疑问的战争罪行.
但是, 有组织,大规模的杀害多达三十万的南京平民,这完全是幻觉,也没有任何证据支
持.
e********3
发帖数: 18578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看来鲜卑确实皮肤比较白
维族内部其实人种分布挺杂的,完全可以打散成4,5个民族。
Y*******n
发帖数: 2296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看来鲜卑确实皮肤比较白
可以打散成五十六个民族。
i*****7
发帖数: 287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孔子说雅典
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如果古雅典在春秋战国时期能互相交流,会是什么样的景象?
也许毫无影响。春秋时期中华对周边的文化优越感已经形成。类似于商人入夏、周人入
商这样国与国之间“平等”的入侵和融合很难再出现。
也许会有影响。毕竟古希腊哲人辈出,不是蛮戎狄夷能够比拟。但可能最终不重要 -- 反正到了后来要“独尊儒术”,无非相当于多了几个墨子。
如果孔夫子在有生之年有机会周游列国去古希腊,他回来会怎么说呢?
假设孔夫子访问雅典并回来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480年。这一年,夫子步入暮年;古雅典则在和庞然大物波斯帝国你死我活的战争中,开始看到胜利曙光。
>>>>>>>>>>>>>>>>>>>>>>>>>>>>>>
夫子说:雅典这个国家,陆疆相当于中原大国卫、郑;另有海疆千里,殖民点遍布地中海、黑海沿岸。数十万人口中,有数万“国人”(公民),其他是女子儿童或者“小人”(奴隶)。军队强盛,海军加步军可以轻松打败一个千乘之国。
夫子说:雅典城之大,不亚于临淄这样的巨城。其中的建筑多石,美轮美奂。城里到处是男人和女人的雕像,男像多数裸体、女像经常把屁股挡住乳房露出。因为非礼勿视的缘故,我没怎么细看,所以说不出更...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287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孔子说雅典
夫子说:僭主们被赶跑后,克里斯提(Cleisthenes)成为雅典的大君。这人是个有古风
的君子。他在梭伦“两民主义”宪法的基础上,制订了详细的民主细则。他把雅典的四
大部落打散为十个新的选区,一切权力归国人议会(Ekklesia)。还进行一系列其他改制
。这样,雅典的全民民主制度,从梭伦“两民主义”宪法开始,历时百年,度过僭主专
制时期,最终固定下来。
夫子说:无君无父的民主雅典非常独特。事务几乎无论大小都由每月四次的国人议会决
定。所有的合法公民都能参加国人议会,参加者还有优厚的津贴拿。国人议会的职责相
当于国王兼司徒(人事)兼司空(工程)兼司马(军事)兼后世的御史大夫(监察)。权力既空
前集中又空前分散,真是奇怪啊。
夫子说:国人议会如此重要,议长(Prytany)应该是君王一样重要的职位了吧。然而这
个职位居然由抽签决定,而且一天一换!议长的直属大臣有五十名,仍然象以前一样称
为元老院(Boule)。但这些大臣人选不由君王决定,由各个选区分散选举,任期只有一
个月。一旦出任,就十年之内不得再任。于是,稍微聪明一点的国人在一生里总会有机
会轮流当一天议长或者进入一个月所谓元老院。...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35
八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
人民日报编辑部
红旗杂志编辑部
一九六四年三月三十一日
本文想讨论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很出名的问题,这就是所谓“和平过渡”问题。这个问
题之所以出名,弄得大家都注意起来,是由于赫鲁晓夫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提了
出来,在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用纲领的形式加以系统化,以其修正主义的观点,
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一九六三年七月十四日苏共中央的公开信,又重弹这个老
调。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的一切修正主义者,他们背叛马克思主义,背叛无产阶级,都
集中表现在反对暴力革命,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主张从资本主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
赫鲁晓夫修正主义也正是这样。在这个问题上,赫鲁晓夫是伯恩施坦和考茨基的门徒,
也是白劳德和铁托的门徒。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过白劳德修正主义,出现过铁托修正主义,出现过“结构
改革”论。这些修正主义,都还是国际共产主义队伍中的局部问题。到了赫鲁晓夫修正
主义出现,并且在苏共领导中占据统治地位以后,它就成为国际共产主义队伍中带有全
局性质的大问题,成为关系到整个国际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成败的大问题了。
为此缘故,我们要写这篇文章,以比过去更加清... 阅读全帖
s***a
发帖数: 2141
36
哈哈哈哈哈哈哈
共军英雄吕正操: 冈村宁次是我手下败将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1820143.html
看吕正操回忆录,还以为1942年五一大扫荡咱扒路军打输了呢,哈哈哈哈。
吕司令的冀中军区9个主力团狼狈逃窜,再没回过冀中,没跑出去的要么被打散,要么
缩编,吕司令自己调到晋绥军区当司令去了,哈哈哈哈哈。
冀中军区从此就没了,直到1944年,才派杨成武重新组建冀中军区,担任司令猿。
哈哈哈哈哈
现在看来,吕司令,杨司令都是胡说八道,五一大扫荡冈村宁次惨败啊,
那你吕司令跑什么?
哎呀,更深的隐情,莫非吕司令是日军卧底,因为主子冈村失败了,所以逃跑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v*****s
发帖数: 20290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国军送死队
松山还真和装备后勤没什么关系。松山的火力支援是有米国人直接负责的,第一天就掀
翻了蓄水槽,搞得日本守备队要去接雨水过活。
松山对国军组织能力的低下的暴露是触目惊心的,大批前线伤员无法后送,在泥泞中痛
苦的死去,一个营乃至一个团的兵力能被人家一个小队的夜袭就打散,阵地得而复失。

装备和后勤。松山战役据说美国的火焰喷射器起了很大的作用,那玩意儿对付坑道特别
有效。
v*****s
发帖数: 20290
38
跳海的十万是宫女,文官,太监等等吧。而且军队的组织被打散以后,抵抗就组织不起
来了,能跳海而不是投降已经很有气节了。海战也不是你说拼命就能拼命的。
v*****s
发帖数: 20290
39
到最后跳海的时候,水军的组织显然也被打散了,陆秀夫也是看到张世杰等人已经突围
,大势已去才跳海的。海战不是你说拼命就能拼命的。船被打沉了,你不跳海怎么办?
船上其他人都死光了,蒙古人马上就接舷了,你不跳海等着被人俘虏凌辱吗?tg还知道
讲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这也没气节?
说道士气,倒想起一个例子,太平天国打长沙的时候,好像有一队几十个清军被一两个
长毛逼得全部跳了河,没有一个人想到他们可以翻身一战的。
w********g
发帖数: 1168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angyiyang (大傻逼-纽约留学女),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薄熙来去14军访问意义明确了!军方势力保护伞保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10 15:59:59 2012, 美东)
当初 李先念的 中原野战军 被打散, 文革中没有人保护他。
而邓小平 得到了迟浩田等二野的保护!
文革结束 李也是国家主席的空值。。
这次 薄熙来去 14军 就是去表态的。。
别动我!!
w********g
发帖数: 1168
41
“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与刘伯承、邓小平晋冀鲁豫部队进入中原” “李先念历任中
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第五师师长兼政委,中共豫鄂边
区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中原局副书记、中原军区司令员等职;并在解放战争后期,协
助刘伯承、邓小平在中原地区进行军事和政治工作的领导。”
------------- 他的部队在中原被打散了。。。 就没有势力了。。。
迟浩田文革时任团长, 邓被下放 就是在迟的地盘, 受迟保护没有骚扰!
“14军虽然是从绝死纵队发展来的,但是时间已经过了70多年,还能跟薄有什么关系?”
我只能说关系你不懂。。。。 你是局外人。。。。。 太外了。。
c*********2
发帖数: 3402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杨继绳:公共食堂的历史记忆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2192

公共食堂起于1958年夏秋之间,停于1961年夏,有的地方停得更早一些。公共食堂
在中国大地保持了不到两年时间,但它带来的灾难和影响却远远超过了两年。
一、消灭家庭
几千年来,家庭,这个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细胞,既是生产单位,又是生活单位,
还是生育和教育下一代的单位。然而,在某些理想主义者看来,家庭是私有制最基本的
社会基础,是实现共产主义或世界大同的障碍。所以,一些社会改革家主张消灭家庭。
毛泽东等一批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年青时就深受这种理想的影响,接受了消灭家庭的
思想。
1958年3月22日,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的第四次讲话中说:“在社会主义中,个人
私有财产还存在,小集团还存在,家庭还存在。家庭是原始共产主义后期产生的,将来
要消灭,有始有终。康有为的《大同书》就看到了这一点。家庭在历史上是个生产单位
、消费单位、生下一代劳动力的单位,教育儿童的单位。现在工人不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合作社中的农民也大都转变了,农民家庭一般为非生产单位,只有部分副业。...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17713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夏就是甲骨文里的“人方”?
这下好了,二里头这个二里岗-安阳一线西边的被排除在夏之外了,东夷这个夏的本源
被打散包围了整个商了。夷狄戎越都是人,就商不是人了。
r*******3
发帖数: 10886
44
罗严塔尔的私生子扯旗造反,小皇帝被打散跑到同盟跟尤里安混,米帅儿子即位,三国
接着搞
d*h
发帖数: 2347
45
说一点我对蒙古掠夺人口的理解。
众所周知蒙古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在战争期间会掠夺对方的人口,主要是妇女,儿童
和牲畜。但是很少会掠夺男人。
很少掠夺男人因为
1、掠夺男人很难,而且拿回来没有用处。一般都在战场上打死或者打散了。男人被俘
的结果基本上就是一个死——因为全无用处。
2、掠夺人口的目的是繁荣本族的人口。这一点跟农业国家相当的不同,即使掠夺回来
,也很少会把对方当作奴隶使。
多数游牧民族没有很多的固定财产,这与地主贵族是不一样的。草原上生存环境极为恶
略,而且生活方式及其简单。掠夺回来的人即使想当奴隶都没有办法用。游牧民族由于
生存环境极其恶略,对血统和种族认知程度非常的低。传统上,掠夺回来的女人会嫁给
男人,而掠夺回来的儿童会当作自己的孩子养大。
关于“驱口”,根据百度百科, “原意为“被俘获驱使之人”﹐即战争中被俘强逼为奴
﹑供人驱使的人。”驱口一词始见于金代。金是半农业制的国家,因此掠人为奴应该是
比较常见的。
蒙古灭金属于仇杀性质的报复,因此掠民为奴的现象非常严重。“据记载﹐窝阔台灭金
后﹐贵族﹑将校所得驱口﹐约当原金统治区残存人口的一半。
“在蒙古灭南宋的战争中﹐掠民...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7128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fatblackliar (轻风拂山岗),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家天下的悲剧——说说岳飞和赵构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ug 11 19:43:47 2012, 美东)
家天下的悲剧——说说岳飞和赵构
岳飞和秦桧的故事,中国人都知道。然而若问在岳飞和秦桧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又没
有几个人能说得清楚,连研究历史的专家也莫衷一是。
中国人研究历史的思路是宿命的:历史只好如此,甚至也只能如此。借用黑格尔的那句
名言: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样的研究总是把我们带进历史宿命论的陷阱之中,研究的
目的不是分析历史、总结历史,而是替历史辩护,把历史的已然解释成历史的必然。这
种现象近一段时间有所改正,但研究的主流仍然是把历史解释成必然。
说到中国人的深刻的奴性,历史宿命论是它的民族心理基础。一种理论如果把失败理解
成不可避免的,就意味着他将会迎来另一次失败。反复地失败,反复地替自己的失败辩
解,奴性的而且是宿命的思想意识就会在民族心理中站稳脚跟。
尽管传统得历史观把两宋定位为历史的正统,在实际上,...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47
几乎被湮没的历史:清东陵第二次大盗案--八路军冀东军区十五分区干部领导参与
1928年7月,国民党第20军军长孙殿英以其无赖妄为、唯利是图的本性,冒天下之大不
韪,以“剿匪”为名盗掘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普陀峪定东陵两座陵墓。消息
一经传出,天下为之哗然,也震惊了满清皇族及国民党政府要员,世人称之为“清东陵
第一盗案”。
事隔17年后的1945年的下半年,当地土匪、恶棍们拉拢腐蚀革命队伍中的腐败分子,纠
集了一群农村流氓无产者和落后群众,将清东陵14座陵寝皇帝皇后贵妃共157人的绝大
多数陵寝盗劫一空。由于多种原因,清东陵第二次被盗案一直披着神秘的面纱。
一、盗陵者看准了“时机”
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后,扶植末代逊帝溥仪登上伪满洲帝国的皇帝宝座后,随即在清东
陵设 立了东陵地区管理处。日本觊觎东陵珍宝已久,借机在此建“大日本驻马兰峪领
事馆”,名义上为溥仪看守祖宗陵寝,实际上是扩大伪满洲国地盘和窥伺这里的文 物
,伺机夺取南京政府管辖下的东陵办事处(俗称“东府”。它主要负责维修陵寝、保护
树木、防盗防火,看管马兰峪城内的西大库文物,设护陵警察数十人,轮流 守护着各
大陵寝)。日伪时...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48
那是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八日,皇太极赴睿亲王府家宴。舞姬歌女的表演和金樽清
酒的频进使他觉得晕眩----这晕眩是自从锦州战场上回来就开始了,近日发作得越来越
频繁,每日里时常心悸,身上虚汗沁出,夜间也往往惊梦不断。然而召太医来诊脉,却
又说不出所以然来,只开些宁神滋补的药来交差。他自己便也当是劳累太过,长年征战
不得休息的缘故,便也不认真当一回事,只随意调养着,不过想起来吃几副药罢了。
因这日又觉迷糊起来,便要退席小息片刻。多尔衮无法可想,令侍女扶皇上往自己房中
休息,叫好好侍候。然皇太极寝时是不许有人在身边的,便叫侍卫与侍女都在门外守候
,随时听召,自己抱枕闭目歇息。不一刻朦胧睡去,恍惚见一女子走来,像是海兰珠又
像是绮蕾,欲语还休,目光带泪。
皇太极初时以为是绮蕾来接自己回宫,忽一想又觉不可信,再看那女子满眼深情,再无
怀疑,知是海兰珠鬼魂来见,忙上前执手叫道:“爱妃,你想死我了。”
海兰珠泣道:“皇上,自臣妾去后,无一刻不思念皇上,如今我夫妻团圆日近。然我虽
渴望与皇上重逢,却又不忍看皇上英年早逝,因此前来与皇上见上一面,请皇上勿以臣
妾为念,擅自珍重,不可轻信身边人,免使... 阅读全帖
e********3
发帖数: 18578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汉尼拔真是个猛将兄啊 (转载)
你说的很对,这里的牛人们都当Varo是白痴,其实Varo的战法,当时的War Consuls都
是同意的,因为骑兵少,但是相对的人数劣势没有步兵的优势大,所以要密集兵力在中
部强突,边路的骑兵拖住努米迪亚和高卢骑兵,以时间换时间,就赌我人数和质量占绝
对优势的步兵在中路可以在你包抄之前把你打爆,因为侧翼包抄本来就不是罗马军队的
强项,事实上几万人的大部队,在哪个时代的技术条件,包抄穿插难度太高了。采用密
集阵形也很好理解,就是加强中部突击的实力,要以泰山压顶的气势从中路把迦太基这
边最弱的步兵击垮,然后在把两边的迦太基步兵吃掉,当时罗马军队的指挥官们估计谁
也没有想到迦太基中路区区2万多人的西班牙和高卢步兵能面对7万罗马步兵挺那么久。
这段解释的很清楚了,开打以前,Varo的战术看起来非常合情合理,在开阔的场地,没
法埋伏伏兵的情况下,中路以泰山压顶之势强攻没有退路的迦太基步兵,然后分割迦太
基两翼的步兵,把他们赶到河里面展开一场酣畅淋漓的大屠杀。
The conventional deployment for armies of the time was to place infan...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5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虢国史漫谈(转载)
《国语·郑语》中记录了大段伯阳父对郑桓公的言论,是研究西周末年政治局势的重要
资料。伯阳父虽然有点神神叨叨,但对于天下大势还是有数的。他给郑桓公指出一条明
路,让他赶紧筹划迁居到济、洛、河、颍四水交界之处,主要有两个强国,一为东虢、
一为妘姓郐国。《国语·郑语》中借伯阳父之口说:“是其子男之国,虢、郐为大”,
给读者感觉东虢与郐国是“子男之国”。但西周时期的爵位制度尚不完备,同样是公、
伯,在西国和在东国的地位差别很大。被明确定为男爵的国家屈指可数,最有名的莫过
于位于河南许昌市的姜姓许国,和山东泰安市东平县的风姓宿国。这显然不符合等级制
度金字塔构型的规律。也就是说东虢和郐国初封之时不会定为“子男之国”,两国的国
君也不会自贬为“子男之国”,《春秋公羊传》中将郐国国君称作“郐公”,只能是两
国灭亡之后,才被五等爵制度的信奉者定性为“子男之国”。东西二虢分别是宗周与成
周的屏障,地位等同,怎么可能是“子男之国”呢?比照虞国的例子来看,西边的夨国
都敢擅自称王,而东边的北虞自称虞侯,后来自称虞公。那么东虢国君的地位自然不会
低于郐国。《国语·郑语》中伯阳父的大段说辞过于引经据典,而且还将...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