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周遍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共6页)
i*********8
发帖数: 3229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vuse (vuse),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湾湾真牛: 提醒渔民不要擅自进周遍海域捕鱼,否则会被鬼子扣船罚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27 00:05:34 2010, 美东)
提醒渔民不要擅自进周遍海域捕鱼,否则会被鬼子扣船罚款。
台果然够衰。
釣魚台事件/不隨中起舞 但拒當病夫
在中國的強勢反制下,被日本羈押的大陸船長終獲釋放返國;眾人以為此次事件應該告
一段落,沒想到中國卻更進一步要求,日本必須道歉與賠償。此不僅反應,先前中國得
不到日本善意回應的憤怒,更關係到日後主張釣魚台是中國領土的立論根據。
毫無疑問的,無論從國內民族意識,或保釣民粹的壓力,乃至一貫堅持釣魚台為中國固
有領土的立場來看,無罪釋放船長,乃是中國預期日方自尋外交下台階的慣常途徑,此
亦是歷史上解決此一海域漁業爭端的必然結果。至於道歉與賠償,恐是日方從未想到的
後果。
從主張釣魚台為我國主權的立場來看,當然樂意看到中國強烈提醒日本,釣魚台主權是
有爭議的一切作為,但切勿為中國的強勢鼓舞,畢竟我們面對的問題與自
H******3
发帖数: 169
2
佛陀大悲周遍,为什么不代众生受苦,让一切众生都脱离轮回?
问 1:
苦乐由自己的业力决定,他人无法代受,那为什么仁慈瑜伽可代狗受打?既然如此,那
佛陀大悲周遍,为什么不代众生受苦,让一切众生都脱离轮回?
索达吉堪布答:
仁慈瑜伽的行为,是自他交换的一种境界,但并不是所有众生的痛苦都可以代受。
打个比方说,一个人犯罪后,某领导帮他化解了牢狱之灾,使他没有受苦,但不能说这
个领导能这样的话,国家主席的权力更大,为什么不帮助全国的人不受苦?
要知道,众生业力现前时,如果因缘具足,可由别人代受痛苦;因缘不具足的话,就像
《现观庄严论释》中所说,纵然是大慈大悲的佛陀,也无法以大悲手进行救护。因此,
每个众生的因缘不同,凡事不能一概而论。有些业力,自己造了,自己必须要承受!
问 2:
圣者通过自他交换代众生受苦,那众生还有没有痛苦?
索达吉堪布答:
有些也有痛苦,有些会减轻痛苦。
问 3:
众生减轻痛苦后,他自己会不会知道呢?
索达吉堪布答:
不一定知道。
问 4:
不知道的话,他就不会生起感恩心,善根也不会增长。
索达吉堪布答:
那不要紧!大成就者并不希求感恩,我们凡夫才需要感恩。你看佛陀给我们...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8422
3
提醒渔民不要擅自进周遍海域捕鱼,否则会被鬼子扣船罚款。
台果然够衰。
釣魚台事件/不隨中起舞 但拒當病夫
在中國的強勢反制下,被日本羈押的大陸船長終獲釋放返國;眾人以為此次事件應該告
一段落,沒想到中國卻更進一步要求,日本必須道歉與賠償。此不僅反應,先前中國得
不到日本善意回應的憤怒,更關係到日後主張釣魚台是中國領土的立論根據。
毫無疑問的,無論從國內民族意識,或保釣民粹的壓力,乃至一貫堅持釣魚台為中國固
有領土的立場來看,無罪釋放船長,乃是中國預期日方自尋外交下台階的慣常途徑,此
亦是歷史上解決此一海域漁業爭端的必然結果。至於道歉與賠償,恐是日方從未想到的
後果。
從主張釣魚台為我國主權的立場來看,當然樂意看到中國強烈提醒日本,釣魚台主權是
有爭議的一切作為,但切勿為中國的強勢鼓舞,畢竟我們面對的問題與自身處境與中國
不同。反之,更要提醒我方漁民,短期間內切勿被中國的強勢作為所誤導,進而擅越固
有漁撈海域,遭致作風蠻橫的日本海上保安廳動輒視為「非法入境漁船」扣押、罰錢贖
船的作為。
中國的反制作為,並不保證日本海上保安廳可以將台灣漁船視同中國漁船處理,亦不表
示自此以後中、台漁船可以
j*******1
发帖数: 182
4
况我生为人,明辨利与害,
行持若不废,何故不证觉?
我们生而为人,能明辨是非善恶,守持净戒,听受佛法,发起出离心和菩提心 ,倘若不
放弃行持佛法,在菩提道上精进不懈,怎会不得到正等觉果位呢?
众生均能成佛的理由:
《涅槃经》中说一切众生都具足如来藏。一般而言,佛性有两种,一是自性住佛性,一
是修增长佛性(也叫实修生佛性)。
自性住佛性是指心的本性,这样的佛性,每个众生都有。 “众生是佛”是从自性住佛
性来说的,
若从修增长佛性来讲,众生并不是佛。因为修增长佛性是指通过智慧遣除烦恼障和所知
障,现前正等觉的果位,这个时候才叫佛陀。
如来藏周遍于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都能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
《宝性论》云:“佛身能现故,真如无别故,具种故众生,恒具如来藏。”
对此麦彭仁波切在《如来藏狮吼论》中作过详细解释。意思是说,一切众生具如来藏有
三个理由:
一是具缚凡夫的相续中能现前圆满佛身功德;
二是众生与真如的本性无别一味;
三是众生具有成佛的种性。
在《宝云经》当中,细致讲述了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的很多经历,他们均是以同一
种方便、同一种修行、同一种精进而获得了成就。
大家平时要看一些上师的...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度教的不二论
http://philosophy.cass.cn/facu/sunjing/yinduzhexue/01.htm
第一章 乔荼波陀与《圣教论》
第一节 导言
《圣教论》1一书是印度婆罗门教正统派哲学吠檀多不二论派的经典性著作,作者为乔
荼波陀。乔荼波陀(GauaDpAda)是否为一历史人物,至今仍有争论。在名字GauaDpAda
,pAda是尊称,有时人们也称他为GauaD,以及还有一些别的称谓,如Gau-dacarana,
GauaDpAdAcArya,或者GauaDAcArya。乔荼波陀的生平不详,只有一些传说。据说印度
古代的拘罗尸陀罗国(Kuruksetra)有一条叫做希罗拉瓦蒂(HirarAvati)的河流,在
河岸上住着一个叫做乔荼(GauDa)的种族,其首长就被尊称为乔荼波陀。有关他的生
卒年代,我们只能进行推测。印度传统上认为乔荼波陀是商羯罗(700一750)的祖师,
是商羯罗的老师哥宾达(Govinda)的老师。商羯罗在对《圣教论》所作注疏中2称乔荼
波陀为“祖师”(paramaguru),或者“老师的老师”(guror garIyasa)。印度哲学
家达斯古普塔甚...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8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如何带领佛教徒归主
佛教网摘站:辨破《楞严百伪》——释愍生法师辨(1)
作者简介--释愍生
愍生法师,一九二六年出生。二十岁出家;早年亲近上海下仁老法师。一生专研三
藏,致力弘扬佛法,兴办佛教教育,培植人材。历任宝觉佛学院院长、住持,香港佛教
联合会义务司库。教学之余,常于海内外弘法,讲经说法四十年,辩才无碍,为教界所
称誉。对《楞严经》造诣尤深,曾讲述《楞严经》先后达十三次之多。今以法师精研《
楞严》之心得,驳斥吕澄作“楞严百伪”之谬说,堪称护法卫教之雄辩。

佛本无法可说,以有四悉檀因缘故,随机应说。若以无法可说而言,佛于四十九年
未说一字,以名言无实故。如以有法可说而言,离经一字使同魔说,以藉假修真故。无
论有说无说,主旨欲令众生,入佛知见也。由此可知,一切皆是佛法,又复皆非佛法,
以法无自性,故法不定法。《金刚经》云:“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又云:“法尚
应舍,何况非法?”若明此理,何需于鸡蛋里挑刺?
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理,即证其说。诸小乘经,以三法印,印定无误。试问《楞
严》何处乖违大小乘印?吕澄全以是非之心、庸俗之念、妄想分别,刻意制造过失,引
人随落深渊,诚乃罪过无边!况经四依说:“依...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329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我见”的深刻剖析
这篇剖析是佛的弟子舍利弗讲的。如果能够耐心读完,仔细思维每一句话,就能明白“
我见”是怎么回事了。我们是凡夫的原因,几乎日常生活的分分秒秒都在我见之中啊。
这里的凡夫不是说因为我们没神通,不是神仙,所以是凡夫,而是指,不管有无神通,
但还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有我见的都是凡夫。我见不仅指执着这个身体是我,还包括认为
身体里有个灵魂之类的,宇宙万物有个主宰之类的,有那么一个特殊的“存在”形式的
佛菩萨的都是变相的我见。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佛陀对于“如来死后
怎么样”的问题,只能以无记来回答了。因为这个问题的根源还是我见,执着有我这个
个体,再顺延到有如来这个个体。佛陀是觉者,彻底断除了我见,所以无从回来那个问
题啊。
~~~~~~~~~~~~~~~~~~~~~~~~~~~~~~~~~~~~~~~~~~~~~~~~~~~~~~~
(一○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池水方五十由旬。深亦如是。其水盈满。复有士夫。以毛.
以草。或以指爪。以渧彼水。诸比丘。于意云何。彼士夫水渧为多。池水为多
比丘白佛。彼士夫以毛.以草。或以指爪。所渧之水少。少不足...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我见”的深刻剖析
☆─────────────────────────────────────☆
Psoliton (Psoliton) 于 (Mon Jul 16 01:00:19 2012, 美东) 提到:
这篇剖析是佛的弟子舍利弗讲的。如果能够耐心读完,仔细思维每一句话,就能明白“
我见”是怎么回事了。我们是凡夫的原因,几乎日常生活的分分秒秒都在我见之中啊。
这里的凡夫不是说因为我们没神通,不是神仙,所以是凡夫,而是指,不管有无神通,
但还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有我见的都是凡夫。我见不仅指执着这个身体是我,还包括认为
身体里有个灵魂之类的,宇宙万物有个主宰之类的,有那么一个特殊的“存在”形式的
佛菩萨的都是变相的我见。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佛陀对于“如来死后
怎么样”的问题,只能以无记来回答了。因为这个问题的根源还是我见,执着有我这个
个体,再顺延到有如来这个个体。佛陀是觉者,彻底断除了我见,所以无从回来那个问
题啊。
~~~~~~~~~~~~~~~~~~~~~~~~~~~~~~~~~~~~~~~~~~~~~~~~~~~~~~~
(一○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说说我的疑吧
原经在这里, 猛烈而“实有”地说了一通什么是“我”
非我, 不异我, 不相在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池水方五十由旬。深亦如是。其水盈满。复有士夫。以毛.
以草。或以指爪。以渧彼水。诸比丘。于意云何。彼士夫水渧为多。池水为多
比丘白佛。彼士夫以毛.以草。或以指爪。所渧之水少。少不足言。池水甚多。百千万
倍。不可为比
如是。诸比丘。见谛者所断众苦。如彼池水。于未来世。永不复生
尔时。世尊说是法已。入室坐禅。时。尊者舍利弗于众中坐。世尊入室去后。告诸比丘
。未曾所闻。世尊今日善说池譬。所以者何。圣弟子具足见谛。得无间等果。若凡俗邪
见.身见.根本身见.集身见.生身见起。谓忧戚隐覆。庆吉保惜.说我.说众生.说
奇特矜举。如是众邪悉皆除灭。断除根本。如折多罗树。于未来世更不复生
诸比丘。何等为见谛圣弟子断上众邪。于未来世永不复起。愚痴无闻凡夫见色是我.异
我.我在色.色在我。见受.想.行.识。是我.异我.我在识.识在我
云何见色是我。得地一切入处正受。观已。作是念。地即是我。我即是地。我及地唯一
无二。不异不别。如是水.火.风.青.黄.赤.白一切入处正受...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宁玛派
藏传佛教宁玛派
刘立千著
一、 宁玛派的传承
宁玛派的教法传承是与前弘时期【1】的法统一脉相承的。在禁佛【2】时期是采取
极为隐蔽的方式进行传授。吐蕃王朝崩溃后,很长时间无寺庙、无僧团,只有一批在家
俗人咒师维护法统,有的则采取在家庭中父子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法,法脉因而赖以不断
(《青史》【3】上84页)。《青史》说,这些在家庭或居山岩的俗人对佛法非常敬重
,也重修持。安达?热巴坚王【4】以前所有的《甘珠尔》、《丹珠尔》【5】他们都保
持得很完整。过去吐蕃时期所译经典,大部分到今天我们都能看得到(《青史》上84页)
。为什么这些俗人没有遭到灭法厄运?由于当时达磨赞普【6】破坏的对象是寺庙和僧
团,还未来得及对付这些在家的信徒。《西藏王臣记》【7】说,有些外表是在家的俗
人,实际是在家修持密咒金刚乘【8】的人士,他们没有露出出家人相,当时藏王和他
的左右大臣都未注意到,故未遭到迫害。像这样的人还为数不少。一切智者?耶桑孜巴
【9】说,那时律乘教法【10】虽然衰落了,但大密咒金刚乘教法方面直到如今都未衰
落过《西藏王臣记》76页)。公元10-11世纪时期即后弘初期就有人或自费或被派到... 阅读全帖
p**********6
发帖数: 3408
13
三哥这方面远超当年世界先进水平,这是要承认和肯定的。华严经中说:
佛告心王菩萨言。百千百千名一拘梨。拘梨拘梨名一不变。不变不变名一那由他。那由
他那由他名一鞞婆逻。鞞婆逻鞞婆逻名一作。作作名一来。来来名一胜。胜胜名一复次
。复次复次名一阿婆逻。阿婆逻阿婆逻名一得胜。得胜得胜名一分界。分界分界名一充
满。充满充满名一量。量量名一解。解解名一此解。此解此解名一离欲。离欲离欲名一
舍。舍舍名一聚。聚聚名一通。通通名一频申。频申频申名一网。网网名一众流。众流
众流名一出。出出名一分。分分名一分别。分别分别名一称。称称名一持。持持名一不
颠倒。不颠倒不颠倒名一不幡。不幡不幡名一正。正正名一慧。慧慧名一第一。第一第
一名一觉。觉觉名一毘遮妒。毘遮妒毘遮妒名一极高。极高极高名一妙。妙妙名一逻婆
。逻婆逻婆名一诃梨婆。诃梨婆诃梨婆名一解脱。解脱解脱名一黄。黄黄名一诃梨那。
诃梨那诃梨那名一因。因因名一贤觉。贤觉贤觉名一明相。明相明相名一摩楼陀。摩楼
陀摩楼陀名一忍。忍忍名一枝。枝枝名一摩楼摩。摩楼摩摩楼摩名一等。等等名一离疑
。离疑离疑名一种。种种名一不放逸。不放逸不放逸名一摩多罗。摩多罗摩多罗名一动...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14
第四节 转依论
在玄奘所传唯识学中,心体与理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体即清净法界,亦即真如、法
性;心体即第八阿赖耶识,即藏识、种子识。第八识之中蕴藏的无漏种子既是众生解脱
的根据,也是连接心体和理体的中介。唯识学的“三性”、“三无性”学说,一方面是
对“识”之体性的描述,另一方面又具有联结心体与理体的特别意义。“三性”中依他
起性最为关键,在某种意义上依他起之最终的根据是阿赖耶识,此识体所蕴藏的有漏、
无漏种子正是遍计所执性与圆成实性之所以形成的根源。通过依他起性,唯识宗将心体
与离言之心性(真如)之转依关系揭示了出来。同样,“相名五法”,一方面是对世间
诸法所作的一种分类说明,另一方面此五法之间的关系也蕴含了心体与理体之间的差别
与联系。与中土的“性宗”相同,唯识宗同持不可言诠的“离言真如”立场,窥基创发
的“四重二谛”,其目的正是试图以此将心体与理体紧密地联系起来。
“转识成智”是唯识宗将其心性论落实于解脱论层面的必然结果。凡夫不知外境非实、
离心无境的道理,若明了“唯识无境”之理,并且转变所依,就可实现“转识成智”而
解脱成佛。唯识宗以四缘论证“转识成智”如何可能,前二属于主观方...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15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三)
卷三
复次。阿难。云何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阿难。即彼目精瞪发劳者。兼目与劳
。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明暗二种妄尘。发见居中。吸此尘象。名为见性。此见离
彼明暗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见。非明暗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
何以故。若从明来。暗即随灭。应非见暗。若从暗来。明即随灭。应无见明。若从根
生。必无明暗。如是见精。本无自性。若于空出。前瞩尘象。归当见根。又空自观。
何关汝入。是故。当知眼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以两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劳故。头中作声。兼耳与劳。同是菩提瞪
发劳相。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此闻离彼动静二尘。
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闻。非动静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
静来。动即随灭。应非闻动。若从动来。静即随灭。应无觉静。若从根生。必无动静
。如是闻体。本无自性。若于空出。有闻成性。即非虚空。又空自闻。何关汝入。是
故。当知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急畜其鼻。畜久成劳。则于鼻中。闻有冷触。因触分别。通塞虚实
。如是乃至诸香臭气。兼鼻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通塞二种妄尘。...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16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四)
卷四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世尊常推说法人中。我为第
一。今闻如来微妙法音。犹如聋人。逾百步外。聆于蚊蚋。本所不见。何况得闻。佛
虽宣明。令我除惑。今犹未详。斯义究竟无疑惑地。世尊。如阿难辈。虽则开悟。习
漏未除。我等会中登无漏者。虽尽诸漏。今闻如来所说法音。尚纡疑悔。世尊。若复
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
第迁流。终而复始。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世尊。若
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则不生。复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虚空。不相陵灭
。世尊。地性障碍。空性虚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义攸往。惟愿如来
。宣流大慈。开我迷云。及诸大众。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钦渴如来。无上慈诲。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
义中。真胜义性。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皆获
一乘寂灭场地。真阿练若。正修行处。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富楼那等。钦佛法音。默然承听...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玄
华严宗
百科名片
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法界宗、圆明具德宗。为中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本宗
依《大方广佛华严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的妙旨,以隋代杜顺和尚(公元五五七至
六四○年,即法顺)为初祖。本宗依《华严经》立名,故称华严宗。
简介
华严经起源
华严宗 法界缘起
华严宗 发展历程
华严宗的五教十宗
华严宗 现象圆融论 事事无碍论的界说
事事无碍论的内容
事事无碍论的哲学底蕴与逻辑性格
事事无碍论的理论基础与中国特色
华严宗七祖 一马鸣尊者马鸣乃西土十一祖也
二龙树尊者龙树乃西土十三祖也
三帝心法师帝心
四云华法师云华
五贤首法师贤首
六清凉法师清凉
七圭峰法师圭峰
华严宗观法 真空观
理事无碍观
周遍含容观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图书目录
简介
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汉传佛教的流派之一,此宗以《华严经》为所依,故称为华
严宗。以唐之帝心杜顺和尚为始祖,云华智严法师为二祖,贤首法藏法师为三祖,清凉
澄观法师为四祖,圭峰宗密禅师为五祖。宋朝加入马鸣、龙树而为七祖。实际创始人是
法藏,但传统上以龙树菩萨为初祖。因法藏受封贤首国师,故此宗或称为贤首宗。
大唐道璇律师于日本天平八年,赍《...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如来藏思想
大乘的《解深密经》说∶能正思择,最极思择,周遍寻思,周遍伺察,若忍、若乐、若慧、若见、若观,是名毗钵舍那(观)。
《广论》云∶「圣无著说『正思择者谓思择尽所有性,最极思择谓思择如所有性,以有分别慧作意取诸相时名周遍寻思,真实观时名周遍伺察。』
原始佛法,部派的论,中观,唯识,都说般若、慧以思择分别为性,修观才能从世俗(一般经验)通达胜义(圣人境界),达到如实知见(四圣谛或空)。如来藏的修法,却是从无分别下手,无法真正了解世俗,能通达胜义嘛?以无分别的定力降伏烦恼,并不是解脱。
所以修如来藏的,无法说清楚如何现观四圣谛,因为无分别是看不到苦谛与集谛的。大乘应该了解声闻法,成佛后才能像佛陀一样度声闻,如来藏自称大乘,却连声闻法怎么修现观都不懂。
n**********a
发帖数: 438
19
http://www.xianmifw.com/book/newsview.php?id=41
以下他利圓滿者,為“世間解”等。
“等”字當中,包括調御丈夫、無上士、天人師。這四個名號是讚歎佛陀他利
圓滿的功德。首先講世間解:
所謂世間,具有器、情、苦等諸義,而此處於盡虛空界一切有情以智慧徹見
之故,具有如所化因緣而幻化遊戲的悲智自性,對此稱為“世間解”。
世間解,就是知世間的意思。所謂世間,有器、有情、痛苦等很多種意義,
即是說器世間、有情世間、痛苦世間等等。此處主要是從所化的角度講。也就是說因為
佛陀的智慧能夠無礙照見盡虛空界的一切有情,所以佛陀能順應所化的因緣恰如其分地
幻化遊戲,這種悲智的自性,就叫做“世間解”。實際上,智和悲也不是別別的兩個法
,僅僅是從無礙照見的側面叫做智,從周遍轉入的側面叫做悲。這種悲智是佛的自性,
就像濕性是水的自性一樣,既然是自性,當然哪裡有成熟的所化因緣,佛自然就會在哪
裡顯現,自然隨順所化示現身口意的遊戲。《佛說十號經》當中說:“世間者,謂欲界
色界無色界,地獄餓鬼旁生等類,各...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706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何谓名色?
http://www.mldc.cn/csx/fslg/sdclx.htm

攝大乘論
●攝大乘論本 玄奘譯
●攝大乘論  真諦譯
●攝大乘論  佛陀扇多譯
攝大乘論本
無著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總摽綱要分第一
阿毘達磨大乘經中。薄伽梵前已能善入大乘菩薩。為顯大乘體大故說。謂依大乘諸
佛世尊有十相殊勝殊勝語。一者所知依殊勝殊勝語。二者所知相殊勝殊勝語。三者入所
知相殊勝殊勝語。四者彼入因果殊勝殊勝語。五者彼因果修差別殊勝殊勝語。六者即於
如是修差別中。增上戒殊勝殊勝語。七者即於此中增上心殊勝殊勝語。八者即於此中增
上慧殊勝殊勝語。九者彼果斷殊勝殊勝語。十者彼果智殊勝殊勝語。由此所說諸佛世尊
契經諸句。顯於大乘真是佛語
復次云何能顯。由此所說十處。於聲聞乘曾不見說。唯大乘中處處見說。謂阿賴耶
識說名所知依體。三種自性。一依他起自性。二遍計所執自性。三圓成實自性。說名所
知相體。唯識性說名入所知相體。六波羅蜜多說名彼入因果體。菩薩十地說名彼因果修
差別體。菩薩律儀說名此中增上戒體。首楞伽摩虛空藏等諸三摩地說名此中增上心體。
無分別智說名此中增上慧體。無住涅槃說名彼果斷體。三種...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何谓名色?
☆─────────────────────────────────────☆
cpath (秋十三) 于 (Fri Sep 28 05:44:13 2012, 美东) 提到:
何谓名色?
我不懂,谁给我离清一下。
请举个例子。
(且为何不说五蕴就好,要说名色?)
☆─────────────────────────────────────☆
lila (不要昵称) 于 (Fri Sep 28 10:22:31 2012, 美东) 提到:
我理解,色就是物质.所以其特性就是应该有生有灭的.
名么,就是概念.所以特性就是并非真实存在的,而是借助精神存在的.
☆─────────────────────────────────────☆
qxdren (净心婆罗门) 于 (Fri Sep 28 10:58:46 2012, 美东) 提到:
色,就是有质碍的东西,名,就是涵盖其它东西(心中有名称而无实体的东西),“心
但有字,故曰名也”。
名、色,合起来,就包括了一切法。打个比喻,如我们说精神和物质,就包含了所有的
东西。但这里的物质,不是只指色(有质碍的...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谢安朔】造物主--大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a4e6a00102v4uo.html
当我们在生活中,能够时时处处觉察自心,觉醒身心贪欲习气,那么,生活本身就是
修行,人间处处皆是修行者圆觉自性的庄严道场。当我们敢于直面自心,赤诚袒露身
心污垢,以无上虔诚的心地,供养如来究竟佛义,那么,我们在人世间所遭遇的一切
善缘、恶缘,都会因心转境,世间因缘皆会成为圆满佛陀的增上缘。这即是迷时佛度
众生,悟时众生度佛,觉悟者,随顺众生诸缘,度尽自心烦恼,心空则法灭,众生与
如来,同体一性,本来性空,随顺生灭,不取一相,清净周遍,如如不动,是名如来

修行者如实面对自心,观察身心,心灵深处,依旧有很多深重、细腻、很难察觉的习
气罪恶。可是,我热爱这些罪恶,因为他们是我心灵的错误,是心灵曾经迷失后历史
的见证。罪恶就是曾经的我,为何我要去回避他,否定他?
所以啊,我们要接受自己身心深处的罪恶,要去爱这些罪恶,要去理解、包容、宽恕
这些罪恶,因为,他们就是我们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只有爱,可以温暖灵魂;只有
爱,能够融化恐惧;只有爱,可以善解一切冤仇。爱我们自己,原谅我们自己,接纳
...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23
61.境界超过那洛巴的寂密
上述的所有传承,大成就者寂密全部具足。
寂密尊者在印度南方喇嘛扎(水坛)降生,为国王种姓。他从小就与其他孩童截然不同
,众多的世间学问和因明、声明等,他一经接触,即能融会于心,并被赋予深入独特的
理解。他父亲是一位密咒士,在意觉受中亲眼现见过度母,度母授予他灌顶和修法,他
把它传给了少年寂密。自此,寂密对世间轮回盛事已兴味索然。
二十二岁时,他来到大海岸边一个叫贡戈那(金幢)的地方,那里的道场闻思兴盛,道
风肃然清净,恍若不闻鸡犬之声的天外花园。其内住有五十位比丘与在家居士共一千多
人。亲教师是诸智者之源——阿阇黎绕登各巴,寂密在他面前受了近圆戒(比丘戒),
学习了声闻、唯识和中观各大派卷帙繁复的经文和论典,并获得了根本性的了解。他音
色柔美,常以娴熟的背诵方式为别人传讲《般若十万颂》及《唯识四经》等。因为没有
财物供养上师,他心中一直憾然有愧,不能释怀。
为了实现供养上师的心愿,他前往斯里兰卡诸岛。那时,他已成就了马哈嘎拉法力强大
的密咒。他以妙音为人们宣说无垢正法,受到当地信众极大的恭敬和欢迎。他把所获的
利养全部换成七宝供养上师,向上师竭诚祈请,乞求授...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4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学佛经 之四 无垠宇宙
佛陀住世之时,主要介绍修心之法,以使大众得以解脱。在下愚见,因为,物质世界变
化无常,再加上我们人类能理解和能接触的维度空间实在有限,所以对外缘世界介绍的
太多意义不大。但在众多佛经当中,佛陀也介绍过物质空间一些客观情况,有宏观的也
有微观的。佛陀的这些开示,在二三千年之前,普通大众只是当做“神话”加以了解。
但是,随着我们所谓科学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发现不断印证着佛陀的开示。今
天,我们先来看看,佛陀对我们所能理解的这个宇宙空间的开示。今天的经文主要来自
《起世经》和《长阿含经》。
《经》佛言。比丘。如一日月所行之处。照四天下。如是等类。四天世界。有千日月所
照之处。此则名为一千世界。诸比丘。千世界中。千月千日千须弥山王。四千小洲。四
千大洲。四千小海。四千大海。四千龙种姓。四千大龙种姓。四千金翅鸟种姓。四千大
金翅鸟种姓。四千恶道处种姓。四千大恶道处种姓。四千小王。四千大王。七千种种大
树。八千种种大山。十千种种大泥犁。千阎摩王。千阎浮洲。千瞿陀尼。千弗婆提。千
郁单越。千四天王天。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千兜率陀天。千化乐天。千他化自在天
。千摩罗天。千梵世天。诸比丘。于梵世...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密宗大圆满与禅宗
☆─────────────────────────────────────☆
richphd (终于明白了) 于 (Mon Aug 31 14:39:24 2009, 美东) 提到:
读者范围仅限对大乘佛法有信心者.
原文出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ffe0530100en50.html~type=v5_one&label=rela_nextarticle
诺那呼图克图同赞“禅宗为大密法”,当今红教法王贝玛诺布明确指出:“大家不要以
为大圆满法在汉地没有传,历代以来中原依大圆满(指禅宗)修至佛位者,在数千人之
多”,其对禅宗评价之高,直认禅与大圆满同属一家。其实,禅宗与大圆满且却在究竟
理趣上的确同源。如大圆满极密经续《大圆胜慧》云:“真心是本来智慧,本性光明,
本来清净,心量周遍。如此真心,一切众生,无量劫来,本来刹那未离,特众生不自认
知耳”。大圆满从体本净,性(相)光明,用周遍等三方面来认识佛心本性,悟求直观
能缘的真心,明空不二、随缘周遍的实相。悟心,即指证悟此心;见性、即指证见此性
。禅宗的宗密大师则说:“一切有情,皆有
a**u
发帖数: 8107
26
☆─────────────────────────────────────☆
Yisu (yisnotme) 于 (Wed Aug 11 11:49:22 2010, 美东) 提到:
为了表示对"初果解脱者"的尊敬和方便大家集中学习。 本线程为初果解脱者专用贴, 其
它人请不要跟贴。 以后所有的关于初果解脱者的言论都将被集中收集并转移到在这里。
任何自认已经证得初果的同学, 请到这里发贴。 其它地方的新贴我们将为您转到这里
来, 以方便我等末学的集中学习。
感谢开示
先听一段佛经, 中间休息我们会陆续放佛经。
白话大般涅槃经卷第一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不肖弟子释净胜白话译
寿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尸那国力士生地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尔时世尊。与大比丘八十亿百千人俱。前后围绕。二月十五日临涅槃时。以佛神力出大音声。其声遍满乃至有顶。随其类音普告众生。今日如来应正遍知。怜愍众生覆护众生。等视众生如罗睺罗。为作归依屋
4缶跏雷鸾鶚劇R磺兄谏粲兴伞=裣た晌省N詈笪
这是我亲耳听佛所说的。
一天佛来到拘尸...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开悟——贾题韬
论开悟
贾题韬
第一讲 开场白
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这次讲演的开场白:
昔缘未了论开悟,今又葛藤试解环;
此事当人须直取,吃瓜莫受卖瓜谩!
因为过去我曾讲了论开悟这个题目,但没有讲完,所以说是“昔缘未了”,我现在还同
大家一起象理葛藤一样地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葛藤”是禅宗习用的语言,是指说话
太多象蔓草那样纠缠不休,这里用来比喻人说话不完,或者讲的不尽恰当。但是,要真
正懂得这个道理,需要你自己去亲证,单听别人讲是不行的,必须闻而思,思而行,行
而亲证,这是你自己的事。比如吃瓜,瓜是苦是甜还必须由你亲口去尝一尝,不要光听
卖瓜的说长道短,佛法究竟如何,也是需要你自己去直接体验的!
关于“开悟”,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的,都知道开悟的重要性。佛教是无神论,大家必须
把这一点认识清楚。学佛完全靠自己来解脱自己,这就是佛教的特色。其它宗教主要依
靠外力,只有佛教是靠自己解放自己。因此,开悟在其它宗教里并不算什么重要问题,
而在佛教里却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开悟是要你自己开悟。只有开悟才能明确宇宙人生是
怎么一口事,你自己也才能有个下落。如果不开悟,在佛教里来说,是没有什么力量能
来代替你解脱的。...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入行论》如何抉择心念处
一、四念处
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住。这是以智慧观察四个念处来破除四种
颠倒。
二、大小乘不同的观修方法
小乘修的内容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其中后者是指观察万法上
没有人我。
大乘超胜小乘,《辨中边论颂》上讲到,大乘的修法由所缘、作意、得果这三方面而超
胜小乘。所缘上,大乘是以自他相续所摄的一切法为所缘,之后见到人、法皆无自性;
小乘主要是缘自相续的法,单单见到人无我,所以大乘更加广大。作意上,小乘是以无
常、苦等行相作意;而大乘是远离常、无常等一切增益损减而以无缘的方式作意。得果
上,小乘只能得小乘涅槃,别别分开轮回应舍、涅槃应取;大乘能证到“智不住诸有、
悲不滞涅槃”的轮涅无二之无住大涅槃。这就是大乘超胜小乘的地方。
具体而言,大乘修无我法门,包括人无我、法无我;其中法无我的修法归纳为四念住,
即对于身、受、心、法都抉择为无缘的大空性。修的时候,首先选出万法中和我们关系
密切的身、受、心这三种法,在观察抉择为大空性之后,依靠正念使心安住在身、受、
心这三者的空性中,就是所谓的身念住、受念住和心念住。再展开来,对内外一切法都
抉择为无生大空性,以...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9
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举要
2011-08-22 21:21:56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111
诸位大居士发起无上菩提之心,建立道场共修忏法,持诵观世音菩萨大悲真言,功德实
是不可思议。法界众生同蒙利益。所以我除了随喜赞叹之外,仅以自己对观音耳根圆通
法门的一点体会,向大家汇报,供养观音大士以及在位的每一位大居士。...... 以一
九八七年于北京居士林录音为基础
诸位大居士发起无上菩提之心,建立道场共修忏法,持诵观世音菩萨大悲真言,功德实
是不可思议。法界众生同蒙利益。所以我除了随喜赞叹之外,仅以自己对观音耳根圆通
法门的一点体会,向大家汇报,供养观音大士以及在位的每一位大居士。
今天观音道场,大家持咒共修,皆得不可思议功德。先师夏老常说:‘理明、信深、愿
切、行专、功纯、业净、妄消、真显。’我们若能明白观音的发心是心佛众生,三无差
别;所得之果是上与十方诸佛同一心,下和六道众生同一体,所以感应道交,普门示现
,我们的信就深哪,我们愿就切,行就专哪。所以我们对于观音大士的成就,有所闻,
有所信,有所解,能够悟入,那就大大的不一样了。一点都不明白...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0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
2011-09-04 08:49:58 来源:净宗学会 作者:夏莲居居士 评论:0 点击:162
净宗学会课诵本之四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观自在菩萨章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观音圆通章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藏教典,若显若密,言观音者,凡百数十部,法华,楞严,华严,三大部中,皆有观
音章,唯法华普门品流通最广,楞严圆通章,虽有别行之本,而持诵已少希矣。又于华
严观音章,则未见有别行刊印之本。良由华严经海,卷帙浩博,前后三译,遍读非易。
东晋义熙十四年,佛度跋陀罗初译六十卷,与唐证圣天册间,实叉难陀重译八十卷,均
非全部,迨贞元间,三藏般若所译四十卷出,始为灿然大备。东晋与唐初译本,观音章
均在入法界品中,仅有长行而无偈颂。贞元所译四十卷,统名曰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
行愿品,观音章即在其内。考诸唐代贞元十一年十一月,南天竺乌荼国,进奉梵夹,次
年六月,奉诏于长安崇福寺开译,十四年二月译毕。参加译事者,罽宾国三藏般若外,
如宣梵译语,笔受迥缀,润文校勘,证义证禅诸职,俱为一...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31
61.境界超过那洛巴的寂密
上述的所有传承,大成就者寂密全部具足。
寂密尊者在印度南方喇嘛扎(水坛)降生,为国王种姓。他从小就与其他孩童截然不同
,众多的世间学问和因明、声明等,他一经接触,即能融会于心,并被赋予深入独特的
理解。他父亲是一位密咒士,在意觉受中亲眼现见过度母,度母授予他灌顶和修法,他
把它传给了少年寂密。自此,寂密对世间轮回盛事已兴味索然。
二十二岁时,他来到大海岸边一个叫贡戈那(金幢)的地方,那里的道场闻思兴盛,道
风肃然清净,恍若不闻鸡犬之声的天外花园。其内住有五十位比丘与在家居士共一千多
人。亲教师是诸智者之源——阿阇黎绕登各巴,寂密在他面前受了近圆戒(比丘戒),
学习了声闻、唯识和中观各大派卷帙繁复的经文和论典,并获得了根本性的了解。他音
色柔美,常以娴熟的背诵方式为别人传讲《般若十万颂》及《唯识四经》等。因为没有
财物供养上师,他心中一直憾然有愧,不能释怀。
为了实现供养上师的心愿,他前往斯里兰卡诸岛。那时,他已成就了马哈嘎拉法力强大
的密咒。他以妙音为人们宣说无垢正法,受到当地信众极大的恭敬和欢迎。他把所获的
利养全部换成七宝供养上师,向上师竭诚祈请,乞求授...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32
本解序文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一卷
壹、前言
贰、概要
一、教起因缘
二、本经体性
三、一经宗趣
四、方便力用
五、所被根器
六、藏教所摄
七、部类差别
八、译会校释
九、总释名题
叁、正释经义
(壹)序分(第一至第三品)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二卷
(贰)正宗分(第四至第四十二品)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第十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三卷
国界严净第十一
光明遍照第十二
寿众无量第十三
宝树遍国第十四
菩提道场第十五
堂舍楼观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风华雨第二十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四卷
菩萨修持第三十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边地疑城第四十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33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5年极乐法会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是极乐法会的第三天。极乐法会期间,我们所用的仪轨是列绕朗巴大师的《阿
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这是莲花生大士的法,莲花生大士当时造这个仪轨的时候,只
传给了身边的几个人,并没有公开传,然后就伏藏起来了。后来由列绕朗巴大师取出了
此伏藏,把这个法传扬开。
喇荣开极乐法会的时候,主要用的是这个仪轨。列绕朗巴大师是上师如意宝的前世
,也是一位非常殊胜的伏藏大师,他的伏藏非常珍贵,所以上师当时用了这个仪轨。
修此法也要获得灌顶,上师如意宝每年开极乐法会的时候,也会给大家灌顶。在座
的很多人虽然没有得到《阿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的灌顶,但是得到过其他的灌顶,比
如说得到过《金刚萨垛修法仪轨》灌顶,这样也是一样的,也可以修持此法,也可以念
诵这个仪轨。
此法也要得到传承才可以修,因为这是密法,没有得到传承是不允许修持的。尽管
很多人都得到过这个传承,但也有新皈依的、新学佛的人没有得到过这个传承,今天我
可以给大家传承。
首先,我给大家简单地讲一下这个修法仪轨的内容。...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
2011-09-04 08:49:58 来源:净宗学会 作者:夏莲居居士 评论:0 点击:413
净宗学会课诵本之四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观自在菩萨章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观音圆通章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
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序
大藏教典,若显若密,言观音者,凡百数十部,法华,楞严,华严,三大部中,皆有观
音章,唯法华普门品流通最广,楞严圆通章,虽有别行之本,而持诵已少希矣。又于华
严观音章,则未见有别行刊印之本。良由华严经海,卷帙浩博,前后三译,遍读非易。
东晋义熙十四年,佛度跋陀罗初译六十卷,与唐证圣天册间,实叉难陀重译八十卷,均
非全部,迨贞元间,三藏般若所译四十卷出,始为灿然大备。东晋与唐初译本,观音章
均在入法界品中,仅有长行而无偈颂。贞元所译四十卷,统名曰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
行愿品,观音章即在其内。考诸唐代贞元十一年十一月,南天竺乌荼国,进奉梵夹,次
年六月,奉诏于长安崇福寺开译,十四年二月译毕。参加译事者,罽宾国三藏般若外,
如宣梵译语,笔受迥缀,润文校勘,证义证禅诸职,俱为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5
摘要
综观东西方宗教、哲学中,西方哲学、京都学派、梵我思想及道教,与佛教对存有
的定义,有极大的差别。其中最关键的差异在于:佛教是以经验主义的实证精神作为定
义之核心,而东西方其他所有的宗教、哲学体系则皆主张存有是不可知、不可证的。
根据《阿含经》佛陀所定义的存有,具有宇宙及生命根源的意义,并且是以人人皆
可实证生命本原而定义。佛教此种特有的存有定义,在佛教经典中不是一个孤证,是符
合佛教的缘起教义。此种实证意义的存有定义,有三个成立要件,并且引申出三个具操
作性意义的判断原则,对于想要实证生命本来面目的人,提供判断是否亲证生命本原之
依据,是极具启发性的判断原则。
对于关键论点──实证的可能性,本文对于哲学史上主张存有是不可知、不可证的
理由中,归纳出三种重要的理由:
1、人类的生命、能力仅具有限性,故无法实证具无限性的宇宙根源。
2、具有无限性者必是宇宙的根源。
3、康德的先验哲学认为道德公设足以作为实践理性宗教的充分理由,不必以事实
验证论证的前提。
上述三种理由错误的原因,皆是忽视实证的重要性所致。《阿含经》中提出实证主
义的存有定义,主张将一切哲学理论回归事实的检验,对于宗教...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来藏“我”与“无我”义考
如来藏“我”与“无我”义考
袁经文
如来藏兼有“我”和“无我”的一体化特征。外道共有四种“我”义。佛在大小乘
经典多处提到正法如来藏“我”, 但不能视此为“梵我”思想渗透。佛用外道“我”
表述正法有三种原因:一、针对那些畏惧没有“我”的外道凡愚而作方便接引;但方便
性,仅限于如来藏语词,不指涉如来藏实义。二、从发生学上避免因修行“无我”而陷
入恶趣空,有针对地提“我”以警醒断灭空已远离中道。三、确有恒常存在的“涅槃寂
静”;前二种“我”是据此而立,但“涅槃寂静”是以“无我”为特征。佛教语境有“
妄我”、“真我”,而如来藏“我”只在“真我”上诠用。如来藏甚深法义所具有的挖
掘性难度,可能是造成以往对如来藏有多种误读的重要缘由。
关键词:如来藏 我 无我 梵我 涅槃
作者:袁经文,哲学博士,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教授
若提如来藏“我”,往往便有观点视为是与婆罗门教或印度教的“梵我”相近或等同;
其实,此中存在着对佛教经典误读的现象。如来藏“我”和“无我”的一体化特征,具
有义理上的挖掘和解读难度。
一、外道“我”与如来藏“我”
印度圣天菩萨著、护法释和玄奘译的《大乘...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7
来自主题: Xibei版 - [bssd]流水账
这个问题很大也很难讲,我只能斗胆就自己所知道的点滴在这个帖子里和你分享一下,
如果发在这里不合时宜的话版务们就删了吧。
首先信仰是很严肃的事情,你这种求知的态度很值得赞叹。在我的身边,有些人对信仰
的选择有很大的功利因素在内,我自己刚来的时候也混过教会的,后来和你类似,说人类
有原罪我还可以勉强部分接受,可是要升天就要没有底线的谦卑顺服一个言行常常让人
摸不着头脑的虚无缥缈的大神就实在超出我能承受的底线了.
至于宗教学老师所说的世界的创造在东方没有说法,你听到的神话不就多了去么?至于佛
教怎么说,可不是像很多宗教里吹口气或是眨巴下眼就来了那么简单的.
世界的形成佛陀从不同角度都阐述过,先拿楞严经来说吧,简要的来讲,“地、火、水、
风、空、见和识七大之自性不变”。从世谛来讲“因缘和合,而生万物”,从义谛来讲
“如来藏清净本然,不变不生不灭”,故以“如水成冰,冰还成水”为喻。一切都是因
缘和合的产物.
佛陀在阿含经中关于描述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过程和大爆炸理论非常接近:
三千大千世界。同時成立。同時成已而復散壞。同時壞已而復還立。同時立已而得安住
。如是世界。周遍燒已。名為散壞。周遍起已。名...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38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二)
卷二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
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
。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
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
后断灭。名为涅槃。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令此大
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
佛告大王。汝身现存。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
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
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
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
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
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
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
。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
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
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
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年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
强壮。世...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1166
39
发信人: lyray (lyray), 信区: Physics
标 题: 标量波是民科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13 18:27:31 2016, 美东)
有巨大应用前景的特斯拉标量波重获新生,特斯拉发明的能量超光速无线传输和放大技
术重获新生。
横向电磁波又名赫兹波,也就是我们的无线电波和普通的电磁波横波
标量波与光波和无线电波不同,它的振幅不是上下震荡而是如电场那样沿传播方向扩张
和收缩。 (内力)
标量波也称做特斯拉波或纵波。 (阿赖耶识)
wave
由图中可以看出该波可以通过共振放大实现能量和信息的传递。
它有很多奇特的性质。
1.它能穿透任何坚硬的物体,甚至可穿透法拉第屏和整个地球。 (无所障碍)
2.标量波因不属电磁波横波,因此它可超光速。有研究者认为,外星人就是使用标量波
通信。
3.它能传送能量,并在传送过程中,能量可放大几倍,因此可用来驱动马达、汽车和点
亮电灯等。
4.发送器和接收器可进行通信,因他们处于共振状态。
简言之,标量波能够做电磁波横波不能做的事。
它传播速度无限大, (能于念倾,周遍巡历)
无所不能穿透,
并且在传播...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佛祖大意,谓登正果者
总论
译曰,佛祖大意,谓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虚,一曰脱换。能清虚则无障
,能脱换则无碍。无碍无障,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则进道有其基矣。所云清虚者
,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说,谓人之生感于情欲,一落有形之身,而脏腑肢骸悉为滓秽所染,必洗
涤净尽,无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八圣之门,不由此则进道无基。所言洗髓者,欲清
其内;易筋者,欲坚其外。如果能内清静、外坚固,登寿①域在反掌之间耳,何患无成?
且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
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种不一,悉由胎。如筋弛则病、筋挛则瘦
,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若其
人内无清虚而有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岂许入道哉?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壮内
以助其外。否则,道亦难期。
其所言易筋者,易之为言大矣哉。易者,乃阴阳之道也。勇即变化之易也。易之变
化,虽存乎阴阳,而阴阳之变化,实存乎人。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阴阳。
故二竖系之在人,无不可易。所以为虚、为实者易之,为刚、为柔者易之,为静、
为动者易之。高下者易其升...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68
41
来自主题: Vancouver版 - 新移民温哥华短期住宿手册
第一:千万不要相信什么接待中心的招牌,因为这种自己任命自己是接待中心的根本没有统一的制度和管理,
只是良莠不齐的几家旅馆凑一起,你处没房就介绍给他家,尽可能的美化,而不顾客人的实际需要。
第二:尽可能不要住所谓青年俱乐部(Youth club),虽然标榜价格便宜,可实际环境很差。房间内设施极为
老旧肮脏。更可怕的是你的邻房都是一些全世界来的各种流民,极没有安全感,另外此家还雇佣台湾
学生在网上污蔑别人的旅馆。
第三:千万不要只图便宜,因为便宜的旅馆就是吸引你来住,往往住进来后,你可能遇到各种问题,地方很小
,是地下室,冬天不开暖气,洗衣作饭有限制等等。
第四:住列治文市(周遍城市)一定要小心,这里家庭旅馆很多,但刻薄的房东也很多,很多房都在飞机噪音
区内,或在出行极不方便的钥匙圈内(不规则的街道,很难找),免费停车位在列治文也是非常难找。
由于华人多交通很乱,去其他地方,都要过桥,上下班时段严重堵车。
第五:住本那比市(周遍城市)只有选择metrotown附近,购物交通较方便,但晚上出街要注意安全,
因为治安不是太好。
第六:温哥华,分东区和西区。西区家庭旅馆不多,价格较贵,环境不错,
p****y
发帖数: 23737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说善生经
http://jsyl.crcoo.com/NianSongJi/01%E4%B8%89%E7%9A%88%E4%BA%94%E6%88%92%C2%B7%E5%B1%85%E5%AE%B6%E6%97%A5%E8%AF%B5/06%E5%96%84%E7%94%9F%E7%BB%8F.htm
善生经
后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时到着衣持钵,入城乞食。
时罗阅祇城内有长者子,名曰善生,清旦出城,诣园游观。初沐浴讫,举身皆湿,向
诸方礼。东西南北,上下诸方,皆悉周遍。
尔时世尊,见长者子善生诣园游观,初沐浴讫,举身皆湿,向诸方礼。世尊见已,
即诣其所,告善生言:汝以何缘,清旦出城,于园林中,举身皆湿,向诸方礼?
尔时善生白佛言:我父临命终时,遗敕我言:汝欲礼者,当先礼东方、南方、西方
、北方、下方、上方。我奉承父教,不敢违背,故澡浴讫,先叉手东面,向东方礼。南
西北方,上下诸方,皆悉周遍。
尔时世尊告善生曰:长者子,有此方名耳,非为不有。然我贤圣法中,非礼此六方
以为恭敬。
善生白佛言:唯愿世尊,善为我说贤圣
a*******g
发帖数: 867
43
二埋法师
戒行
一、正明随行
行事钞和资持记解释戒行说:戒行,是既然受得此戒,就必须秉持在心,并广修方
便。在教理方面,依师学习律藏的理论与行事的规律。在行的方面,主要是对治烦恼。
还要检察思想、言论、行为——不违犯律的行为和不失威仪的行为。坚志远离“止犯”
、“作犯”的一切事项,更积极地成就了“止持”、“作持”的一切行事。定下志愿,
尊重戒律,仰慕古来的圣贤,发起向他们习学的精进行,这样,持戒的心生起了,三业
合乎律仪,就是“戒行”。
但是受体是要期尽形断恶修善的誓愿与缘境周遍慈愍的心,混合而成为一个伟大愿
力,这就是受体。随行,是随着所受时的思愿,而修止恶生善的事行,就是随顺本体的
善良行为。这是对受体所说的随行。譬如建筑宅院,必先建立周围的院墙(坛场受体)
,然后在院的界限内建立房屋(受后随行)。
如果只有受没有随,那就成了空愿的院子,不免要有寒露(无善盖覆)的弊端(堕
落恶道)。如果只有随没有受,这随行可能随于生死,或者只是些世善,局狭不能周遍
。譬如无院的屋宇,难免贼盗偷窃(虽修善行还为尘扰丧失善根)的危险。所以必须“
受”、“随”互相资助,才能达到离苦得乐的目的。
行事钞问
p*******y
发帖数: 782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清净心
什么是清净心?一心念佛,一心是清净心。什么叫一心,二六时
中,一天到晚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忆佛念佛,心里真有阿弥陀佛,
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每个众生,蚊虫蚂蚁、妖魔鬼怪、
花草树木,都是阿弥陀佛。其他佛都改名阿弥陀佛,一心称念,一
向专念,心就觉悟了。
“无住”就是心里不能有一丝毫念头,有念就住了,要想学菩萨,
先学无住,无住就是清净心、本来无一物。一切时、一切处,他一
念不生。
起心动念,一个念头起、一个念头灭,前念灭后念又生了,念头是
生灭法。生灭法里有个不生不灭的法,在我们身上,你知道这个秘
诀,你就很欢喜,为什么?没有生死。生死是另外一部分,真正那
一部分没有生死,这个不生不灭的是六根的根性,就是见闻觉知,
永远没有生灭。我们身是五阴身,色受想行识有生灭,见闻觉知不
会随他生灭。好像电波,普遍在空间,身体像收音机,打开开关能
收到很多东西,见闻觉知像电波,周遍虚空法界,没有来去。我们
身体这个机器也能收能放,播出去的波也周遍虚空法界,这波是思
想波,我们起心动念,再微弱、微细的念头,诸佛菩萨的机器非常
灵活,都能收到。我们的机器故障太多,里面有妄想分别执著,障
碍住了。去
a*****y
发帖数: 33185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 性灵与磁电
一 性灵与磁电
科学上许多定理,最初都是一种假设,根据这种假设,从各方试验,都是符合的,
这假设就成为定理了。即如地球这个东西,自开辟以来就有的,经过了若干万万年,人
民生息其上,视为固然,于地球之构成,不求甚解,距今二三百年前,出了一个牛顿,
发现万有引力,说:“地心有引力,把泥土沙石吸成一团,成为一个地球。”究竟地心
有无引力,无人看见,牛顿这个说法,本是假定的。不过根据他的说法,任如何试验,
俱是合的,于是他的假说,就成了定理。从此一般人都知道:凡是有形有体之物,都要
受引力的吸引。到爱因斯坦出来,发明相对论,把牛顿之说扩大之,说:“太空中的星
球发出的光线,经过其他星球,也要受其吸引,由于太空中众星球互相吸引之故,于是
以直线进行之光线,就变成弯弯曲曲的形状。”这也是一种假说,然经过实践检验,证
明不错,因此也成了定理。从此一般人又知道:有形无体之乐线,也要受引力之吸引。
我们研究心理学,何妨把爱因斯坦之说再扩大之,说:“我们的心中,也有一种引力,
能把耳闻目睹,无形无体之物吸引来成为一个心,心之构成,与地球之构成相似。”我
们这样的设想,则牛顿三例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可适用...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46
止观的实践-兼评《菩萨道次第广论》的奢磨他及毗钵舍那
林崇安
一、前言
「奢摩他」汉译为寂止,简称为「止」。 「毗钵舍那」汉译为胜观、内观,简称为「
观」。止与观是佛法的二大主题,其内容依次相同于定与慧。西藏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
士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在上士道的最后段落,特别详译止与观,本文一方面探讨止与
观的实践,一方面评论宗师的观点。
二、止的实践
什么是止?广义的说,止是心意的集中,由浅而深分成九种心住:(1)内住、(2)等
住、(3)安住、(4)近住、(5)调顺、( 6)寂静、(7)最极寂静、(8)专注一
趣、(9)等待。狭义的说,止是达到第九心住的等待之后,并且产生了「身轻安」及
「心轻安」,这时才算是修成了「止」。 [注一]
修止的时候,心中专注的对象,称作「所缘」。所缘的种类有很多种,依据《阿含经》
的记载,有五种重要的净行所缘:(1)不净所缘、(2)慈愍所缘、(3)缘性缘起所
缘、(4)界差别所缘、(5)阿那波那念所缘。这些所缘,依个人的习性来选用,依次
是(1)贪行者、(2)瞋行者、(3)痴行者、(4)慢行者、(5)寻思行者。这是《
瑜珈师地论》中〈声闻地〉的解说[注二...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慧与愚痴
慧,在大小乘经论里,曾安立了种种不同底名称,最一般而常见的,是般若(慧)。还有观、忍、见、智、方便、光、明、觉等。三十七道品中的正见、正思惟、择法等也是。大体说来,都是慧的异名,它们所指的内容,虽没有什么大差别,但在佛法的说明上,这些名称的安立,也有著各自不同底特殊含义。
诸异名中,般若(慧)、闍那(智)、毘钵舍那(观)三者,显得特别重要。它们在共通中所有的不同意义,也有更显著的分别;当然,其真正体性仍然是没有差异的。
般若一名,比较其他异名,可说最为尊贵,含义也最深广。它底安立,著重在因行的修学;到达究竟圆满的果证,般若即转名萨婆若(一切智),或菩提(觉),所以罗什说∶「萨婆若名老般若」。般若所代表的,是学行中的因慧,而智与菩提等,则是依般若而证悟的果慧。再说慧、观二名义∶慧以「简择为性」;约作用立名,这简择为性的慧体,在初学即名为观。学者初时所修的慧,每用观的名称代表,及至观行成就,始名为
慧。其实慧、观二名,体义本一,通前通后,只是约修行的久暂与深浅,而作此偏胜之分。我们如要了解慧的内容,就不可忽略观的意义。关于观的名义,佛为弥勒菩萨说∶「能正思择,最极思择,周遍寻思,周遍伺察,...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顺说如来藏重定不重慧
解深密经 分别瑜伽品:
即于如是三摩地影像所知义中,能正思择,最极思泽,周遍寻思,周遍伺察,苦忍、若
乐、若慧、若见、若观,是名毘钵舍那。如是菩萨能善思毘钵舍那。
http://cbs.ntu.edu.tw/gem_browse.php/fpath=gem/brd/religion/2/F
瑜珈师地论声闻地云:「云何四种毘钵舍那,谓有苾刍依止内心奢摩他故,于诸法中能
正思择,最极思择,周徧寻思周徧伺察。
云何名为能正思择,谓于净行所缘,或于善巧所缘,或于净惑所缘,能正思择尽所有性。
最极思择如所有性,由慧俱行有分别作意,取彼相状周徧寻思,审谛推求周&#
24487;伺察。」
解深密经云:「世尊,毘钵舍那凡有几种?
慈氏,略有三种,一者有相毘钵舍那,二者寻求毘钵舍那,三者伺察毘钵舍那。
云何有相毘钵舍那?谓纯思惟三摩所行有分别影像毘钵舍那。
云何寻求毘钵舍那?谓由慧故,徧于彼彼未善了解一切法中为善了故,作意思惟
毘钵舍那。
云何伺察毘钵舍那?谓由慧故,徧于彼彼已善了解一切法中。为善证得极解脱故
,作意思惟毘钵舍那。」
...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49
2、抉择法无我
以下抉择:⑴ 什么叫法?⑵ 什么叫法无我?⑶ 什么叫通达法无我?
【排除所谓的“人”或“我”后,其余的有为无为诸法都叫做法。】
排除人我之外的有为法和无为法,都叫做法。“有为”就是因缘造作的东西,“为”是
作为、造作的意思,比如,一张桌子是由木材、工具、木匠的工作等配合起来做成的,
这样由因缘和合而造成的法,叫做有为法。虚空、涅槃不是由因缘造成的,叫做无为法
,也就是非因缘造作的法。一切法可以归纳在有为法和无为法这两类中。
现在,法的存在方式又是如何呢?比如,江河、山峰、原子、电子,或者心识、涅槃、
光明等,是以何种方式存在呢?这是一大问题,即是抉择万法是怎样存在的,是有自性
还是没有自性?
【就彼等法而言,也只是未观察而似乎实实在在有那样地耽著,然而如果以离一多因等
正理作观察,则粗与细的有事何处也不成立,通达无基离根,对此称为通达法无我。】
我们的心识前有眼耳、有苦集灭道、有色声香味触法、有此、有彼,这些法的“有”是
哪种方式的有?这些法,只是我们没有观察时,看起来实实在在是有,然后心一直耽著
它有。但是,如果用离一多因等正理作观察,粗大事物或微小事物都没有一点成立...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50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apdmjslsjj/default.php
庚三、宣說無表色:
散亂以及無心時,善不善法及隨流,
一切大種作為因,彼即稱為無表色。
具足散亂、無心、善不善法、隨流以及一切大種作為因這五種特點的法,即被
稱為無表色。
對於無表色也是有辯論的,因為色法應該具足微塵,只有微塵的積聚才可稱為
色法,但無表色沒有微塵聚集之故,不應成為真正的色法。有部宗認為:無表色不是真
正的五根、五境,因為真正的五根、五境都是有微塵的,無表色是超越微塵所組成的一
種實有之法。無表色可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別解脫戒,如居士戒,沙彌戒、比丘戒;第
二種是惡戒,如在有生之年要殺生或做妓女等,若在心裡如此發願,則在相續中獲得一
種惡戒;第三種是中戒,如在二、三個月內做善事惡事。
之所以稱為無表色,是因其發心於外面無法表達,比如惡...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