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周代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t*n
发帖数: 14458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一张古代星图,请大家指教
从夏小正可以看出,织女最晚在西周就有了,他们一家子的岁数比俺以前
相像的老不少

结论是:
概言之,我们认为《夏小正》中各星象的年代是一致的,该历曾被用于周代,其起源
最早可以推至夏代,但确认后者仍然需要更多的证据。
t*n
发帖数: 14458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一张古代星图,请大家指教
结论是:
概言之,我们认为《夏小正》中各星象的年代是一致的,该历曾被用于周代,其起源
最早可以推至夏代,但确认后者仍然需要更多的证据。
t*n
发帖数: 14458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一张古代星图,请大家指教
从夏小正可以看出,织女最晚在西周就有了,他们一家子的岁数比俺以前
相像的老不少

结论是:
概言之,我们认为《夏小正》中各星象的年代是一致的,该历曾被用于周代,其起源
最早可以推至夏代,但确认后者仍然需要更多的证据。
E******u
发帖数: 3920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资治通鉴》读书札记(二)
西魏破江陵, 陈霸先崛起
梁纪二十一
世祖孝元皇帝下 承圣二年(553年):梁帝遣陆法和、任约抗武陵王纪。七月,纪被杀
,并其诸子圆照等。梁帝定都于江陵,以王僧辩镇建康。齐主北击契丹,大破之。
三年(554年):魏宇文泰废魏主(后鸩杀之),立其弟齐王廓。魏九十九姓改为单者
,皆复其旧。齐梁战于广陵、泾州。十月,魏遣于谨、宇文扩、杨忠五万攻江陵。十一
月,江陵城破。梁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十二月,魏人杀帝,立梁王詧为梁主,资以
荆州之地三百里。魏益州刺史尉迟迥督十八州,治剑阁以南。
梁纪二十二
敬皇帝 绍泰元年(555年):(后)梁王詧即皇帝位于江陵。晋安王于建康即皇帝位,
齐立贞阳侯渊明为梁主。王僧辩迎萧渊明返建康即皇帝位。陈霸先杀王僧辩义子,复立
晋安王为皇帝。徐嗣徽、任约据石头反,败,奔齐。突厥逐柔然,地广五六千里。
太平元年(556年):正月,魏初建六官,一切皆法《周礼》。齐击建康,陈霸先大破
之。齐显祖高洋肆虐。魏宇文泰卒,世子觉嗣位,中山公宇文护揽大权。宇文护讽魏恭
帝退位。
陈纪一
高祖武皇帝 永定元年(557年):正月,周公宇文觉即天王位,中山公护卫大司马。周
人杀魏恭帝... 阅读全帖
y*d
发帖数: 2226
5

周代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庶以贵不以长
宗室、权臣对于立嗣有发言权。如果先王死前没有立嗣,大臣们可能会起决定作用
但是国人大概起不了啥作用吧
你能不能举个国人意见影响拥立新王的例子?
v*****s
发帖数: 20290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虢国史漫谈(转载)
这篇文章写得很不错,相当见功力,以虢国为线索,对西周和春秋早期的历史很是梳理
了一番。原文未完,链接如下
http://www.cctvdream.com.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
虢国是在西周乃至春秋早期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国家。它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周王室
权威的兴衰。然而后人对于虢国的印象却十分模糊,主要停留在三十六计的“假道伐虢
”与成语“唇亡齿寒”之上。《左传》中仅有虢国零碎的记载,不成体系。《史记》中
给陈、杞这样的国家都留有世家,对于虢国这样对周王室来说意义非凡的重要国家却没
有专篇叙述,可见司马迁所看到的史料也是十分有限。
它的创始人名为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周文王的弟弟,简称为二虢。相
比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太公望吕尚、毛伯郑这些政治明星来说,二虢却显得异常
低调,无论是传统的《尚书》、《逸周书》,还是最近清华简中关于西周的文献,都没
有记载他们是如何辅佐文王,也没有记载他们在武王伐商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甚至
连名字也没有流传下来,只知道排行为仲和叔。我们按常理推测,他们应该是文王的二
弟和三...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虢国史漫谈(转载)
夷王对于姜姓诸侯似乎抱着某种敌视的态度,毕竟姜姓诸侯自穆王时期开始在朝廷中占
据主导,树大根深。夷王上台后,开始寻求任何机会来削弱姜姓诸侯。
恰逢此时,姜姓诸侯内部发生了严重的龃龉,纪侯对齐哀公不满,在夷王面前
大肆攻击,夷王便利用了这一借口,将齐哀公用大鼎活活水煮。此外在之前活跃了三代
的姜姓井公家族开始在朝廷中销声匿迹,东方的姜姓逢公家族也不知所终。
本来按照觐礼制度,天子是不能下堂向诸侯示好的,但是夷王却为了讨好其他
诸侯,亲自下堂接见。这一举动无异于挑动了守旧派们敏感的神经。虽然姬姓大臣们对
姜姓诸侯不满,但也不希望权势被姞姓诸侯所取代。何况噩国已经开始成为汉水流域新
的霸主,如果他出面联系其他势力反对周天子,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新的矛盾开始积
累。
犬戎开始在太原(今甘肃省平凉一带)重新冒头,周人给他们一个新的称呼“
玁狁”。虢公再次出现在文献中,并统帅了六师前去讨伐,一直进军到俞泉,获马千匹
。这位虢公应当是伯大师的后人,伯大师根据出土青铜器铭文,他的名字叫“厘”,他
的儿子为伯公父,自称“伯大师小子”。随后懿王三年出现了虢叔...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虢国史漫谈(转载)
前面我们提到,周桓王生前为了平衡郑庄公和虢公林父,将卿士一分为二。但是很快将
郑虢二君先后驱逐出朝廷。郑虢二君离开朝廷,不仅使得王室内部更加混乱,如果说之
前卿士还能代表天子主持天下的秩序,那么之后卿士也开始像周天子一样呈现出架空的
趋势。即使如此,畿内大臣们依然对于卿士之职的争夺乐此不疲。诸侯们开始寻求绕开
王室朝廷维持秩序的方案。在这样的形势下,齐襄公应运而出,谋杀鲁郑二君,灭掉周
桓王的亲家纪国,干涉卫国内政。其手段之凶残,令人发指,这股子狠劲儿不亚于西周
时代的周天子。齐襄公死后,作为齐襄公庶弟的齐桓公,也是有模有样地学着兄长的姿
态,借口鲁国收留了公子纠,对鲁国进行大举侵犯。齐鲁之间的争斗,成就了春秋史上
一位著名的军事家曹刿。
曹刿与《史记·刺客列传》中的曹沫是同一个人。乃是鲁庄公侍卫出身,在鲁
国面临齐国攻击之际主动为鲁庄公出谋划策,建立国内抗齐统一战线,凭借一鼓作气挫
伤了齐国的锐气。齐桓公不甘心失败,又拉上宋国继续和鲁国交战。此时与郑国对峙多
年的宋庄公已经去世,其子宋闵公捷继位。鲁国借着宋国列阵未毕发起攻击,又打击了
齐宋联军。伴随宋国接连的败仗,重...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1090
9
这里便有些疑问。
首先是隋书本纪不载。
其次是年龄、官职、行踪对不上。
杨忠伐江陵,是在554年。此时杨坚不过13岁,虚岁也不过才14岁。这个岁数从征,未
免有点小。而且他的开府是16岁时候得到的。"以开府从役江陵",显然不对。
从杨坚得官的时间顺序上看,他虚岁15岁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成纪
县公,这是555年,这应该是酬杨忠伐江陵,定汉沔的功劳。杨坚虚岁16岁,是556年,这
年他迁骠骑大将军,加开府。这应该是北周代魏时对功臣的加官进爵。问题是他老爸杨
忠这个时候一直在镇守穰城,讨平汉沔,离江陵500里开外。而且马上就入朝了。他难
道自己去江陵?此时江陵归萧詧统治已两年了。柳庄传所说梁主,应该是他。这时候如
果杨坚去江陵拜访,不好叫做“从役江陵”。转年557年,杨坚虚岁17,杨忠就被征入
朝了。此后就在东面坐镇,没有再去南方。
所以杨坚去过江陵的事情,似乎不太清楚。
Y******u
发帖数: 1090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其实曹丕不篡汉更好
二代目没有第一代的威望和能力,不能服众,仅仅靠一帮老臣“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
之于陛下也”。这个时候如果不趁热打铁把自己家扶正,再过二十年,老臣们去了,你
曹家又有什么能耐让年轻人跟从你呢?
搞个幕府制度意义也不大。曹休,曹真这一辈凋零以后,曹家没有人才了。即使是幕府
制度,司马懿一样可以取而代之。假使没有司马懿,曹家家族内难道就没有觊觎权位的
人吗?高平陵事变之前,曹爽已经賜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谁说他不会成为
宇文护一样的人物呢?
曹魏代汉,跟后世的北周代北魏有不少相似之处。中国跟日本不同,历史上权臣要么篡
位,要么被杀,不篡位的从来就没有好下场。侥幸得享天年,后代也要被算账的。
w*******e
发帖数: 15912
11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秦始陵,网上议论纷纷。有些网民认为,秦兵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
迹,如果挖掘秦始皇陵地宫,肯定再次世界。有人还列举出挖掘秦始皇陵会带动旅游业
大发展等诸多的好处,至于“秦陵地宫八大待解谜团”之类的“说法”,也搅动着许多
人的好奇心。
秦兵马俑及秦始陵,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
人类共同的财富。对于秦始皇陵的保护与发掘,最有发言权的当数考古专家。为此,记
者于日前赶往陕西临潼,采访了秦始陵博物院的考古专家及文物保护专家。
必须一个
秦始陵博物院副院长曹玮研究员指出,秦始皇是一代君主,彻底结束了战国群雄割据的
历史,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制的封建王朝——大秦帝国。
他开创了许多前无古人的业绩,其雄才大略的多项统一措施和制度的确立,奠定了中华
民族的文化认同和中国版图。“百代都行秦”,虽然始也备受争议,但是“功莫大过秦
皇汉武”,始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千秋伟业,还为我们留下了一座奇陵。
如果说古埃及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那么,秦始陵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它
的修建耗时36年之久,征集劳力70多万人,几乎相当于修建胡夫...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12
☆─────────────────────────────────────☆
Esquimau (雪门院) 于 (Mon Sep 24 23:20:41 2012, 美东) 提到:
为避免贴子过长,新开一贴继续贴自己的《通鉴》笔记,从晋朝开始。
晋纪一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 泰始元年(265年):八月,司马昭卒,昭长子炎为晋王。吴主迁都
武昌,丁固、诸葛靓守建业。十二月,魏帝禅位于晋,降为陈留王,居邺。晋王即皇帝
位,尊封族亲诸王。帝承魏氏奢侈浮华,矫以仁俭。
二年(266年):永安山贼施但作乱,北至建业;丁固、诸葛靓平之。十二月,吴主还
都建业。
三年(267年):春正月,立司马衷为皇太子。夏六月,吴主作昭明宫。
四年(268年):正月,贾充等修律令。吴施绩寇江夏,万彧寇襄阳;刘俊等三攻交趾
;丁奉、诸葛靓攻合肥,皆败师。
五年(269年):帝有吞吴之志,使羊祜都督荆州,卫瓘都督青州,司马佃都督徐州。
安置西蜀人才(诸葛亮之孙京等)。吴主遣虞翻、李勖等会于合浦,以击交趾。
六年(270年):吴左大司马施绩卒,陆抗统军;何定权盛。胡烈讨鲜卑不克。南匈奴
五部居并州诸郡,改姓刘氏...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13
可是即使窦建德也是以隋朝臣子自居,并以讨贼报仇为名:
建德入城,先谒隋萧皇后,与语称臣。
窦建德自己也是北人,号称扶风窦氏之后,这个估计跟杨坚号称弘农杨氏一样水
我觉得江左正朔,是晋南迁决定的
隋统一天下,取得新的正朔地位
司马光一直以陈做纪年,一直到隋灭陈,才用隋纪,蛮合宜的(好象有谁异议来着,以
为应该以梁朝灭亡,北周代魏,即采用北周纪年)
对隋的记载,跟窦或者李渊得天下,都没有关系
l*****f
发帖数: 13466
14
可是即使窦建德也是以隋朝臣子自居,并以讨贼报仇为名:
建德入城,先谒隋萧皇后,与语称臣。
窦建德自己也是北人,号称扶风窦氏之后,这个估计跟杨坚号称弘农杨氏一样水
我觉得江左正朔,是晋南迁决定的
隋统一天下,取得新的正朔地位
司马光一直以陈做纪年,一直到隋灭陈,才用隋纪,蛮合宜的(好象有谁异议来着,以
为应该以梁朝灭亡,北周代魏,即采用北周纪年)
对隋的记载,跟窦或者李渊得天下,都没有关系
T*****y
发帖数: 18592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武王伐纣,逆天战争
赞一下努力
分封制起源,中国先秦国家形态,商周关系,商与东夷关系
早期周代历史
这些东西都得好好补补
h******x
发帖数: 10156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周天子的墓被发现过没有?
洛阳金村古墓------8位周天子王陵
1928年夏秋之际,大雨多日不停,村东的农田忽然塌陷,露出一个大洞。村民
进洞探奇,发现了编钟,这才知道下面是古墓。原来,这一带是东周王陵和贵族墓地,
墓中陪葬了无数青铜礼器。这些文物虽历经千年,仍完好如初。编钟等乐器仍可演奏,
声音洪亮,音律动听。每逢雷雨天气,雷声和古乐器振动的频率一致,于是便有了天上
地下的共鸣现象。百姓不知其中缘由,传说这是“龙脉”在跳。另外,由于金村地下古
墓很多,影响了地下水的分布,掘井不易,于是就有了独特的“串井”现象。
金村地下的惊世发现,使得众多文化盗贼垂涎三尺。加拿大人怀履光、美国人华尔
纳等所谓的学者和传教士,以及国内的一些古玩奸商,威逼利诱当地农民为他们盗墓。
从1928年至1932年,这些人带着荷枪实弹的卫兵,在金村一带公开盗挖文物,
共盗掘大墓8座,出土文物数千件。这些珍贵的文物被盗贼们用马车运到洛阳,然后转
运出国。其中华尔纳盗走的玉器精品最多,其他文物被运往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存
留国内的文物微乎其微。
《洛阳金村古墓聚英》一书共收录金村出土的文物238件,其中大多数珍贵文物
流失海外。这些... 阅读全帖
c******i
发帖数: 4091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人什么时候上床的?
载寝之床
古代家具:笨拙神秘的夏商周家具
来源:名鼎檀红木家具网 作者:名鼎檀红木家具网 发布时间:2011-03-12 查看次数
:8979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期,家具的各种类
型都已出现,但是少而简陋,且往往一物多用,例如床既是卧具也当坐具。但由于当时
人们的文化局限性所制,反映该时代的家具历史罕有文字记载和绘画描摹,而多出土文
物。
床的最早实物出土于长台关战国楚墓的竹竿缠丝加铜构件作栏大床,长225、宽136厘米
。床屉很低,仅高21厘米。还有一件大床出土于湖北荆门战国楚墓,长2208毫米、宽
1356毫米、屉高236毫米,作折叠式构造。山西陶寺夏文化遗址出土数件最早的木案,
这批木案仅高不到20厘米,可见当时节席地坐卧的生活。湖北随县战国曾候乙墓出土过
漆绘凤足书案、漆几、衣箱,信阳楚墓出土了彩绘大食案、雕花几、彩绘大床等等。
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来看,商代开始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其中也有关于家具方面的记
载。例如,“宿”好似人坐卧在室内,“梦”尤如人卧于床榻上,“疾”像病人因疼痛
而汗滴如雨躺卧在床上。许慎在《说文解字》释为“判木为片... 阅读全帖
f**********4
发帖数: 2617
18
何新先生坚定地认为,西方伪造希腊历史的幕后黑手是共济会,而且这个“境外势力”
已早早干预了我国内政。胡适就是“共济会的中国门徒”。据作者称,这位胡骨干发展
了他的下线顾颉刚,策划并制造了“古史辩”运动,否定了中国的上古史,沉重打击了
国人的自尊自信。
新近出版的《希腊伪史考》是何新先生的博客文章汇编。博客是自家的后花园,栽花,
种草,吊嗓子,发牢骚,总归是个直抒胸臆的地方。学术型、研究型的博客偶然能见到
,但大多人是不会以严谨的态度来经之营之的。这部“博文”集也不例外。书中到处可
见饱满的情绪和昂扬的斗志,所缺的是细密的分析和连贯的论证。标题中空悬一个“考
”字,像一道障眼法,让人误以为作者下了考辨、考证的真功夫。但稍读几页,就会发
现,作者的“研究”,大约不出上网、查维基百科、摘抄百科全书的范围。把道听途说
来的零星资讯塑成令人骇怪的观点,把几十篇单薄的博文粘贴成一个超长的文档,然后
再找人印出来,一本书就这样诞生了。
书的写成,是很轻易的,但书中所涉及的话题却极其重大。按市价估算,养活四五
个社科重大项目,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在序言第一页,作者就激动地宣告,古希腊历
史完全是西方人... 阅读全帖
K*****2
发帖数: 9308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三国里面的人名都是俩字的
据说是王莽干的,“令中国不得有二名”
(zz)
东汉至西晋这一阶段约占三百年。从中国姓名史考察,这三百年是中国人盛行单名的第
一个高峰时期。为什么这一时期单名特别多呢?
以前一般解释为系西汉末年王莽建立新朝后复古改制,“令中国不得有二名”所致。马
来西亚学者萧遥天在其《中国人名的研究》中说:“近读《汉书·王莽传》,始知单名
之俗,出于王莽的倡导。原来莽辅政,便实施二名之禁。莽传有‘匈奴单于,顺制作,
去二名’语,则二名之禁已见于诏令。莽又谓他的长孙王宗,因自画容貌被服天子衣冠
,刻铜印三颗,与其舅合谋,有承继祖父大统的企图。事发,宗自杀,仍遭罪遣。有‘
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并贬官爵,改封号。这又表示去二名,是
示朝廷的宠遇;恢复二名,则以示贬辱。这么地一抑一扬,一褒一贬,对社会的影响便
大了,至少造成人们对二名存在着低贱的观念。故王莽的政权十几年便下台,而去二名
的习惯一直维持了三百年。便是魏晋以后,单名仍较二名为多呢。”
王莽的“二名之禁”,造成东汉、三国乃至西晋三百余年的单名大倡。
但是,王莽的“二名之禁”并非东汉、三国盛行单名的根本原因,而只是其中的一
个因素...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589
20
哪有什么嫡长子继承制,就是说说而已,甚至周代都不是这样
说说而已,古代现在这方面都差不多
o****d
发帖数: 5454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山海经和汉代人知识的矛盾
话说山海经是汉代以前的作品,上面却记载了中国领土以外的很多地方,比如三危山,
居延泽,弱水河,流沙。这是为何?
大禹似乎对这些地方很熟,甚至治水的时候治理过弱水,到了周代,周穆王还西征到过
这些地方,但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人似乎对这些地方非常无知,汉武帝以为月牙泉就
是渥洼池,还案古图书来确定昆仑山的位置。
历史上即使从西周算起也只有甘肃东部属于华夏范围,甘肃西部直到武帝初期还是匈奴
地盘,更不用说新疆,但是山海经却有那么多对这些华夏之外地域的记载,而且描述的
时候像是在描述家乡而不是外国,比如说昆仑,弱水,敦煌等等,类似的还有竹书纪年
的记载,很令人不解。
J*******3
发帖数: 1651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司马懿大传
司马懿大传 一 观新军校场遇恶少 看猛虎洛阳显英才
东汉未年,天下纷争。宦官与外戚争权夺利。一方面灵帝献虎讨欢,一方组建新
军邀宠;人群中,有两帮少年对峙:“我叔叔是新军校尉曹孟德!”“我爹爹是 京兆
尹司马建公!”   汉灵帝中平五年。   动荡朝代中最不平静的一年。   以宦
官张让、赵忠为首的“十常侍”宦官集团与外戚、大将军何进争权夺利,矛盾演化到白
热化的阶段。   何进是何皇后的哥哥。他们深知灵帝是个喜怒元常而又宠信宦官的
主儿,在王美人为灵帝生下个儿子后,生怕失宠而被废遭贬。便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地
讨好灵 帝。何进见灵帝每日不理朝政,不是在裸游馆偎红依翠,便是在西园斗狗玩鸡
骑驴车,便投其所好,以重金让人捕捉了几只猴子和一只老虎,进献灵帝消遣。
“十常侍”听到消息,赶紧密谋策划,借口保护皇宫,防止黄中军余党造反,建议皇上
组建一支护卫京师安全的西园新军。这新军的统领便是“十常待”之一的 赛硕。
这天,风和日丽,是何进向皇上进献猛虎的日子,也是新军成立的日子。   整个洛
阳城轰动了。天不明,人们就涌向街头翘首以望猛虎,涌到校场观看新军军威。
等着看热闹的人群前头,早早就来了...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256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满清怎么得国不正了?
感觉不能算,周只是一个方国,和商有某种朝贡关系。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已经是一
个邦国了。所以周代商称之为革命,类似清代明,都算是外族邦国打败了原来去朝贡的
大国,取而代之。
j*******7
发帖数: 6300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jmsma2007 (James),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中国上古信仰的历史事实考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23 18:38:47 2013, 美东)
十一、中国上古信仰的历史事实考察
但是我们在这里还不急于做出中国古人就是信仰上帝的结论,因为观念仅仅是观念
,而信仰是一种生命的投入,它与观念是有很大差别的。在观念史之外,现在我们试着
进入另一个领域,就是历史事实的考察。
在皇权统治的两千余年间,在知识分子生命性的天之外,中国人还有一种主宰信“
天”的观念,它由儒家的礼所倡导,在帝王一年一度的郊祀中得以流传。孔子说:“明
乎郊社之礼......治国其如示诸掌乎!”——明白怎样向上天献祭......治理国家就象
自己的手掌一样容易。这个祭天的传统在中国二千余年的皇权时代中几乎从没有中断,
只是到了1911年清帝退位,这个祭天仪式才告中止。从十五世纪以后,这个由帝王亲自
主持的祭天仪式一直在北京的天坛举行,天坛那个由洁白的大理石铺成,直径75米,三
层向上攀登,直接向天空...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8922
25
朕秦朝之后才成为皇帝专用,皇也是秦朝后皇帝专用。
在周代时,朕、皇二字贵族也可以用。比如2003年陕西眉县出土的西周晚期单氏家族青
铜器上,器物主人自称朕,称其父为皇考。这里当然不是器物主人有谋逆之心,因为器
物主人专门提到感谢周王的恩典,为此特地铸造铜器纪念。
r****p
发帖数: 1854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历朝都是亡于自身的衰败
赫赫,和你台个杠把。
你应该把范围缩小点,说“中国历朝亡于外敌或者民变的话,都是因为自身的衰败”那
样更正确, 内部权臣篡位的不能算
北周代西魏,隋代北周, 北宋代后周,那都是处于“鼎盛”时期的.....
m******a
发帖数: 476
27
你这扯的也太远了,还大猩猩,早期婚姻模式西南就有很多。
周代完全是父系社会,士族里边父系比母系稳定,按父系说更有代表性。 不过男子不
称姓,姓就是嫁女时看的东西。
D*****i
发帖数: 8922
28
“诸侯王”这个称呼汉朝时才出现,先秦的典籍中没有。楚汉时同姓王异姓王满天飞,
但他们实权还不及春秋战国的诸侯,所以出现诸侯王这个不伦不类的词汇也不算什么大
不了的。
在周代礼法还没有乱的时候,拥有公爵称号的仅限于周王身边的重臣,比如周公、召公
级别的人物,一般担任太保、太师的职务。分封到外面的没有公爵,高的称侯爵,低的
有伯爵等。但是外面的诸侯死了以后,他的子孙和臣子可以尊称他为某某公,这不是爵
位,只是谥号而已。以齐桓公为例,《春秋》里说:“冬十有二月乙亥齐侯小白卒....
..(次年)八月丁亥葬齐桓公。”小白的爵位是侯爵,死后尊称为齐桓公。
到了战国时,礼法乱了,诸侯都称王了,但即便如此,也没有出现诸侯王这样的奇葩词
汇。
s*****j
发帖数: 6435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夏商周断代工程 天再旦
天再旦
周代的一个有趣的记录是〈竹书纪年〉里的一条“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由于懿王
是中国最早确切纪年”共和元年-BC841“的前四代,所以确定懿王元年对于西周列王年
代研究意义重大。
本来这条记载每多少人注意,但是到了1944年,现代天文学家刘朝阳指出这应该是一
次日出后不久的日全食或者日偏食的记录。所谓天又亮了一次。我没有懂为什么,反正
刘提出这一观点后,没有人有任何质疑,认定是日食的天文记录,而且一直认为这个记
录很可靠,在记录历史上这是唯一的一次用“再旦“来记录日食,而且似乎是因为没有
和什么历史大事件连接起来 所以作伪的可能性不大。反正现在史学界是一致认为这是
当时郑地的日出时分发生的日全食/日偏食。
下面就是算了。 这算可是真不好算。 刘次沅,就是上篇说到的验算武王伐纣的那位
,写了本小册子〈从天再旦到武王伐纣—西周天文年代问题〉里面讲得比较详细,要看
懂那些天文解释,比较费劲。刘朝阳当时就算过,出来时BC926年3月21日(错的)。
这个问题其实不简单,要先搞清楚“郑“是在什么地方才能开始算,不然白算。李学勤
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讲这个”郑“在哪。 另外就是”... 阅读全帖
G**8
发帖数: 1209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夏“朝”是怎么回事
你错了。龙山文化博物馆里有详细的城子崖附近各个时代的城墙标本,直到汉朝。
2000BCE前的“古城”----按照考古专家的重建----就是上面模型里那个样子。而且这
样的规模在龙山文化里算大的。
事实上,“夏”部落不但未必是文明人,甚至未必说单音节语言!《周礼》记载周人传
统的历法,第一年不叫第一年,叫“阏逢困敦”;第二年不叫第二年,叫“旃蒙赤奮若
”。。。第六年不叫第六年,叫“屠维大荒落”。。。这尼玛是汉人的人话吗?明显是
某个多音节语言的翻译!
《史记》也有类似记载:第一年叫“焉逢困敦”。。。第六年叫“祝犁大芒骆”。。。
明显是同一种多音节语言的不同音译!
这种多音节语言,就是周人祖先(“夏”?)的语言!
注意这些音节跟有限的匈奴语言记载相通:匈奴语里“天”是“撑犁”,“国王”是“
单于”。。。而匈奴(荤粥)是夏人的直系后代。
从这个角度看,周代商,类似于清灭明:满人虽然是统治者,但是人口基数小,到了后
来虽然基本溶入汉族连满族自己的语言和宗教都遗失了,仍然有一些礼仪上的痕迹,例
如纪年的名称,遗留下来。周人也一样。
T*****y
发帖数: 18592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夏“朝”是怎么回事
谁说商不是炎黄子孙啊?
另外,周代商后,周是小邦,商是大邦
但是商的旧领土也不完全是商人啊
丫也是统治了很多部族的
如果说,这些不是炎黄,依据在哪儿?
t*****o
发帖数: 29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夏“朝”是怎么回事
即使夏商是互不往来的两个独立势力也不防碍史家记录夏发达在先,商在后啊。况且按
所谓”周的记录”商是灭了夏的,可见两个势力还是有交往,交集的。
我觉得你可能执著于商是现代中国人血缘的祖先这个伪结论了,如果讨论到血缘上,历
史上各民族演变都是动态的,正如周代商时吸收了大量商的遗民,秦代周又吸收了“周
”民一样,在秦时你还能精确定义当时那些是“商”民吗?
D*****i
发帖数: 8922
33
别白费心思去研究匈奴/突厥/蒙古/维族语了,真要跟他们的语言对应上,土鸡早就得
瑟了。
另外,对应上了他们也是空欢喜,因为
实际上,周王室根本不用这些怪词汇。你在周代青铜器、诗经、礼记里面看见这些词了
吗?先秦书里也就是尔雅作为字典解释了这些词汇。另外屈原的诗歌里面用了摄提,用
来说他的生日,所以这些词汇也可能和南方少数民族语言有关。
民国时期,有人试图在苏美尔、巴比伦语言里找源头,徒劳无功。
o****d
发帖数: 5454
34
你这功夫搁在周代都能编周易了。
o****d
发帖数: 5454
35
你这功夫搁在周代都能编周易了。
w*******y
发帖数: 582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商汤怎么也被夏桀囚禁了
主要是来合法化周代商。当时的政权与神权应该是紧密相联系的,必须要有个理论解释
天命转业,就好比汉朝需要有个理论来说明四海一家。
商的青铜如此发达,表明商对于当时的万国的确拥有难以挑战的技术优势,拥有建立大
范围统一政权的能力。而商以前的考古发现都是石器,文明水准长时间大范围近似,应
该就是万国林立的部落时代。
夏是周的祖宗纯属臆测。
d********f
发帖数: 43471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载】夏王朝,从疑古说起
夏朝这个事情根本不用怀疑把,商代文献这么齐全,提都不提,到了周代突然冒出来,
地球人都知道属于反贼天命说的惯用伎俩。
T*****y
发帖数: 18592
38
建筑工程技术,周代和罗马不好比
但是罗马留下了更多的依存
整个的政治制度就不评论了
s*********e
发帖数: 5245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arden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suanxiangge (蒜香哥), 信区: gardening
标 题: 古人园子里种什么?(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8 14:04:39 2014, 美东)
来源:《中国收藏》杂志 2013年第9期 文、图/唐枫
古人园子里种着的花草树木,大部分今天都还能看到,梅兰菊竹、松树牡丹、山茶
芙蓉……今天仍然是花园的主角。除了这些主角外,还有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植物,在
古代,他们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花木们蕴含的吉祥意蕴与风姿情调建构了一个令人
神往的诗意世界。
玉树临风
宋代佚名的《槐荫消夏图》,描绘了一位高士在夏天的槐荫下午休的情景,庭院中一棵
高大茂盛的槐树引人注目。作者细细地描绘了叶片细小的槐树,将槐荫的特点表现得很
充分。
古代人们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植槐树,因为槐树对于人们来说,有着特殊的吉祥寓意
。槐树多子,“槐子”与“怀子”谐音,多栽于宅院内以求多生儿子,所表达的是人们
对吉祥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槐树在古代还被认为是贵人之树、富贵之树,代表着高
官厚禄。《花镜》...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5245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arden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suanxiangge (蒜香哥), 信区: gardening
标 题: 古人园子里种什么?(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8 14:04:39 2014, 美东)
来源:《中国收藏》杂志 2013年第9期 文、图/唐枫
古人园子里种着的花草树木,大部分今天都还能看到,梅兰菊竹、松树牡丹、山茶
芙蓉……今天仍然是花园的主角。除了这些主角外,还有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植物,在
古代,他们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花木们蕴含的吉祥意蕴与风姿情调建构了一个令人
神往的诗意世界。
玉树临风
宋代佚名的《槐荫消夏图》,描绘了一位高士在夏天的槐荫下午休的情景,庭院中一棵
高大茂盛的槐树引人注目。作者细细地描绘了叶片细小的槐树,将槐荫的特点表现得很
充分。
古代人们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植槐树,因为槐树对于人们来说,有着特殊的吉祥寓意
。槐树多子,“槐子”与“怀子”谐音,多栽于宅院内以求多生儿子,所表达的是人们
对吉祥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槐树在古代还被认为是贵人之树、富贵之树,代表着高
官厚禄。《花镜》...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428
41
中国与西方是如何分道扬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盛洪]
如果读者不同意这个题目,那一定是没有读过库朗热的《古代城邦》。大多数中国
读者在近代以来接受了太多的有关中国与西方如何不同的观念;既然从来不同,何谈分
道扬镳?其实他们只是忘了,人类“性相近,习相远”的道理。库朗热由于写了这本书
而被西方史学界视为奇才,这大概是因为,西方上古的文献非常稀少,若想描述那时的
历史,还要靠想象的成份。
然而,想象并不容易。爱因斯坦说,像疯子一样想象并非易事。也许有人会说,历
史又不是自然,需要想象力去探究;历史需要真实的记录,而不是想象。其实不然。历
史,尤其是上古史,留给后人的线索太过稀少,如果不借助于想象力,就不能将这些蛛
丝马迹串连起来,形成历史的大致轮廓。爱因斯坦曾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比作侦探工作,
其实历史研究也是如此。
库朗热当然不是凭空“创造”历史,在他的时代已经有不少有关西方古代的史学著
作,以及有关印度历史的资料。他在研究资源上的唯一重要缺陷,是没有参考中国上古
史的资料。比起西方...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71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文明本质上是南北帝国
刚才看到明代科举南北榜的讨论,
联想到中国历史有显著的南北差异而非东西差异。
周代商,是典型的西方部落入主中原,
秦人征服山东六国, 是最后一次华东华西对决,
从此以后陕西逐步荒漠化农业退步,人口重心东迁越过黑河腾冲线,
中国政治的轴线成为南北向, 而非东西向。
历史上多的是“北伐”, “划江而治”这样的主题, 而非“东征”。
多次出现南北政权对峙, 北方蛮族南寇中原。
日本侵华本来是典型的西征,最后还是取道满洲蒙古南侵。
可见政治轴线已经固化成南北向 而非东西向。
反观欧洲, 有明确的东西轴向,
整个欧洲大陆是亚欧大陆向西伸出的大半岛,陆地是天然的东西走廊。
欧洲的南北地理边界分别是地中海和北海。
这两个狭窄的海洋又成为东西向的航运通道。
欧洲历史多的是十字军东征, 东罗马帝国西征这样的同纬度国家之间的东西方向战争

维京人海盗式的南侵似乎对欧洲命运没有决定性影响。
同纬度地区的国家一般采用类似的农业生产方式,
发展出大致相同文明程度的国家,
中世纪直到今天 英法德俄几个国家一直处于类似的经济发达水平,
类似的生产力和政治结构, 差不多的意识形态和宗教, 技术相互扩散速度...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2605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claren (麦子),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当年日军打到山东曲阜严令不许破坏孔庙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n 21 23:13:54 2014, 美东)
共产党还有脸办什么孔子学院,太搞笑了,连日本鬼子都知道要保护的孔庙,被
共产党后来全部砸光了,
共产党砸孔庙,还有说法,是砸“上三代”和“下三代”,就是孔子三代,和最后一代
衍圣公孔德成的曾祖,祖父,父亲,意义就是把孔家几千年从头砸到底,
就这种政权,今天还把孔子搬出来当幌子装私活,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1937年,日军打到山东曲阜不许破坏孔庙 承认儒教是其祖先 侵华日军为何参拜孔子
1937年,日军打到山东曲阜——孔子家乡时,研究孔子儒家学说的日本东京大学高
田真治 教授上书日本军部:“山东作战,如破坏曲阜古迹,日本将负破坏世界文化遗
迹的责任。”军部于是急令前线部队避开曲阜一带的战斗。日军进驻曲阜后,派兵把守
孔庙,将领参拜。而在其他地区,日军侵略掠夺,犯下滔天罪行。在曲阜没有破坏孔子
庙宇,这并非日军良心发现,而是在于传统上儒...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历史版举办中秋推书活动!
一千字太多了,京东500字我从来都写不满。所以把我最近半年看过的书罗列一下,不
过都是我的个人主观评价,读后感也称不上,算是片毛鳞爪吧。
杨国桢<明史>
本书为作者继承自己老师的未完之作,补充而成的。胜在图文并茂。有很多独到的见解
,比如关于明朝为什么从明初的文武并重转到中后期的中文轻武。比如萨尔浒之惨败的
更多的原因。缺点也有,对一些学术争议较大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尽量回避关键问题,
比如袁崇焕,张献忠之类。
南明史略
书的内容是五十年代的写的;有意思的是那时候对明末的看法。那时范文程还是大汉奸
,吴三桂是超级大汉奸,袁崇焕还没走上神台,只是被冤枉的一个有能力的人。
万历野获编
小书一本,作者的意图是想当史料来着. 比如有一段,明英烈这个评书的起源,是嘉靖时
期的武定侯郭勋,为了自己升官,就找人写了这么一个,天天在皇帝面前说书, 把自己的
祖先郭英吹捧为和徐达常遇春一样的英雄, 日久天长,皇帝也觉得郭英功大赏薄, 于是
找机会封郭勋为国公. 要知道那年月别说国公或侯爵,能搞个伯当,就很了不起了。
张献忠剿四川实录
里面汇集了若干原始史料,只是不包括圣教入川记和五马先生纪年。不过读的时候... 阅读全帖
d*******s
发帖数: 695
45
如果莒国没改过名字,确实比曲阜早,而且曲阜经常改名字。
曲阜商代是奄国国都,名字不知道。
周代到隋开皇,叫鲁县。
隋开皇4年,改为汶阳,开皇16年,第一次改为曲阜。
宋真宗,改为仙源县。
宋高宗建炎2年,金国改回曲阜。
民国34年,改为曲泗县。
民国35年,改回曲阜。
所以曲阜的历史从最后一次改名到现在,只有几十年,非常短。
o****d
发帖数: 5454
46
周代的诸侯国打仗是因为人民的生存压力么?
f****r
发帖数: 5118
47
庾信一直都是官N代,根本就不萧瑟,至少比杜甫自己好多了,俺觉得杜甫自己倒是很
萧瑟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南北朝时期诗人、文学家。南阳新野(今属河南
)人。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父亲庾肩吾就是当时大官之一,亦是著
名的文学家。[1] 据《周书·庾信传》记载说: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他自幼
随父亲庾肩吾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
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文学风格,也被称为“徐庾体”。侯景叛乱时,庾信逃往江陵,辅
佐梁元帝。后奉命出使西魏,在此期间,梁为西魏所灭。北朝君臣一向倾慕南方文学,
庾信又久负盛名,因而他既是被强迫,又是很受器重地留在了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世又称之为庾开府
,如杜甫即以“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来称誉李白。时陈朝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
,并许归还故国,唯有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所以,庾信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
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
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如此至老,死于隋文帝...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8922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有扈氏,有易氏的有
音节平衡的另外一个显著例子就是周代开始流行四字句--诗经风格,后来又发展成四字
成语。“华夏威武”,显然比“华威武”、“夏威武"铿锵有力,改成“有夏威武”也
比“夏威武”感觉好。这种习惯一直沿用到今天,只不过现在加的是另外的单字,比如
现在可以说“我华威武”,“你倭猥琐”。
s*******w
发帖数: 2257
49
易中天:清明是中国感恩节
大中小2015-04-05 22:48:10
多维人文
清明本来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中国传统的节日大多是跟着月亮走的。一种是初一或
十五,也就是月亮的亏盈,叫朔望,比如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八月十五。
据新浪文化介绍,易中天来作客讲述了清明节的渊源,清明节在节气上有很大讲究,原
文如下。二十四节气却是跟着太阳走的。也就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以日照时间
最短的冬至为起点(也有说以太阳垂直照射赤道的春分为出发点),把一年分为四季,
每季六个节气。这样算下来,一年是365天。所以,节气在公历中的日期相对固定,比
如清明一般在4月5日。在农历中却相反,日期并不确定。比如立春,最早可以在头一年
的十二月十五,最晚可以在第二年的正月十五。
清明节前祭英烈
易中天认为,春雨惊春清谷天,清明是春季的一个节气。它不是某一天,而是一段时间
,所以又叫清明时节。清明之前是春分,之后是谷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生长之时。这
时,大家就出去踏青,迎接新生命周期的开始。大家知道,我们是农业民族。对农业民
族来说,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播种希望也播种幸福。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走向田野,向
上苍祈...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5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
袁腾飞真不靠谱
方士文 |分类:历史话题2010-01-23
腰斩是谁废除的?
看袁腾飞老师的书时,他说是乾隆爷废除的,但是我的记忆好像是雍正爷废除的。是我
的记忆错了,还是袁老师马虎了?
补充:还有袁老师的事呢?
满意答案
beyond 2010-01-24
历史上最后一次腰斩判给了清代河南学政俞鸿图。雍正年间,俞鸿图督学闽中(今福州
市),科考防范颇严,操守亦称严谨。未料他的小妾与仆人串通,收取贿赂,其妾把考
试材料贴在俞鸿图官服背后补褂之上,俞鸿图穿出去,仆人轻轻地揭去授给应试者,而
他一点也没觉察到。事发后,雍正皇帝将俞鸿图处以腰斩极刑。俞鸿图仓促受刑,及赴
刑场方才知道身受腰斩,要求死得痛快爽利一点也来不及了。原来刽子手对于腰斩犯人
,一向索取规费,得了钱则刀斧锋利快下,可令其速死,以免长受痛苦;不得钱则故意
缓缓而下使其迟死,血肉之躯寸寸受割,其痛楚可想而知了。
腰斩之酷烈,连性格刚戾的雍正皇帝也动了恻隐之心,遂命封刀。如果记载不误的
话,从周代到雍正年间止,施行了约两千多年的腰斩刑罚,算是寿终正寝了。
肯定是他错了!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