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亦复如是
首页 4 5 6 7 8 末页 (共10页)
a***n
发帖数: 1993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10章 法眼宗风
第10章 法眼宗风
一、文益创法眼
文益(885-958),俗姓鲁,余杭(杭州)人。年甫七岁,即投新定之智
通院全伟落发,弱龄即受具戒于越州(绍兴)之开元寺。后于明州(宁波)育王寺希觉
禅师门下习律,同时“傍探儒典,游文雅之场”,希觉称他为“我们之游、夏”。后到
福州长庆寺谒长庆慧棱,未契玄旨,乃结伴从西湖出游,因大雨,停留在城西之地藏院
,得参桂琛。桂琛问他:“行脚作么生?”文益曰:“不知。”琛曰:“不知最亲切。
”文益豁然开悟。又指庭下片石问他:“寻常说三界惟心,万法唯识。且道此石在心内
。在心外?”文益曰:“在心内,”琛云:“行脚人著甚么来由安片石在心头?”益窘
无以对,遂放下包袱,依止月余。从“词穷理绝”处悟“一切见成”、言下大悟。至临
川(江西抚州),州牧请住崇寿院。由此传法,四远参徒翕然而至,不下千人。南唐初
(937后)受江南国主李氏之请,住金陵报恩院,号净慧禅师,再迁清凉寺,持续开
堂。异域慕其法者,涉远而至。玄沙正宗,兴于江表。周显德五年(958)卒,谥大
法眼禅师。著有偈颂、真赞、铭记、诠注等,共数万言,流布天下。现存《语录》、《...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
看摩诃迦叶与比丘尼的故事。摩诃迦叶说话的口气如何?摩诃迦叶闻比丘尼恶语,问阿
难,不问比丘尼,何故?
杂阿含1143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1143.htm
时,诸比丘尼礼尊者摩诃迦叶、阿难足已,退坐一面。
尊者摩诃迦叶为诸比丘尼种种说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时,偷
罗难陀比丘尼不喜悦,说如是恶言∶
「云何阿梨摩诃迦叶于阿梨阿难鞞提诃牟尼前为比丘尼说法?譬如∶贩针儿于针师
家卖,阿梨摩诃迦叶亦复如是,于阿梨阿难鞞提诃牟尼前为诸比丘尼说法。」
尊者摩诃迦叶闻偷罗难陀比丘尼心不喜悦,口说恶言,闻已,语尊者阿难∶
「汝看是偷罗难陀比丘尼,心不喜悦,口说恶言,云何阿难?我是贩针儿,汝是针
师,于汝前卖耶?」
尊者阿难语尊者摩诃迦叶∶
「且止,当忍!此愚痴老妪,智慧薄少,不曾修习故。」
「阿难!汝岂[不]闻世尊、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于大众中说月譬经教诫、
教授,比丘当如月譬住,常如新学,如是广说,为说阿难如月譬住,常如新学耶?」
阿难答言∶「不也,尊者摩诃迦叶!」
「阿难!汝闻世尊、如来、...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杂含读记:舍断五蕴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Mon Aug 22 00:58:36 2011, 美东) 提到:
(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当正思惟
。色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比丘。于色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者。于色欲贪断。欲
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受.想.行.识当正思惟。观识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于识
正思惟。观识无常者。则于识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心解脱者。若欲自证
。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是正思惟无常。苦.
空.非我亦复如是。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石记:观色无常,则于色贪欲断。观受想行识无常,则于受想行识欲贪断。
问题:是欲贪断,还是五蕴断? 还是两者是一回事?
☆─────────────────────────────────────☆
runsun (runsun) 于 (Mon Aug 22 01:14:46 2011, 美东) 提到:
☆────────────────...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191
4
这两天开始看《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也叫《佛说第一义法胜经》,看到一段文章,
觉得挺好的。转过来分享。
佛在《大悲经》上说:“所有世界是业所作,是业所化。一切众生,是业所作,是业所
化,业力所生。”
佛又在《佛说第一义法胜经》的重译本上说过:“不离众生有业。不离业有众生。众生
是业。业是众生。汝当知之众生界者不增不减”
为什么你看到众生,没看到佛?
那是你的业力,有业看佛是众生,无业看众生是佛。
所以普贤菩萨的愿力是众生不尽,忏悔不尽。众生是业,他要把所有业都忏悔掉!
(普贤菩萨的这个忏悔法,太太太厉害了,快捡到,快装到自己的口袋里。)
有人会问:啊,那佛怎么还在度众生?佛的业力化现众生?佛还有业看到众生?
谁看到佛度众生了?是你嘛!!!谁看佛是佛人是人小狗是小狗?是你嘛!!!那是你
的无明妄念在那里流转,关佛嘛事呀????那是你的业力化现出自性佛在度自性众生
的场面,佛和众生都是你的业力造作幻化相!!
(诸佛代表性德,是自性中最美好的一面,美好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能见到高僧大德
住世说法,看到友爱和睦等等。
如果经常看到别人做善事佛事,跑去嫉妒恨加酸的诋毁,噢呀,你不知道那是你自性化...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业的报偿与转变
“业”是学佛人熟悉的一个名词,像常听人道“万般带不走,只有业随身。”或者
遇到一个学法一直不得力,就会想著自己业障深重等等。但究竟什么是业?佛教认为一
切万法就是万事万物无不基于因果之法,不仅众生出生成为天、人、畜生、饿鬼、地狱
,哪一道的有情?拥有怎么样的色身?以及身体健康衰弱、美丽丑陋、寿命长短等的正
报;乃至于拥有的财物或者是富足,他的眷属是不是亲睦,以及生存环境是清净的还是
垢秽的这些的依报;这种种的苦乐果报都是由业所感生的。所谓善业得乐报,不善业得
苦报。民间也常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释迦世尊在《大宝积经》中开示:【阎
罗常告彼罪人,无有少罪我能加,汝自作罪今自来,业报自招无代者。】(《大宝积经
》卷96)众生之所以下堕到地狱中,受到极为悲惨的苦痛,都是因为自己过去造作了极
为重大的恶业;阎王也不过就是统计这个下堕地狱的罪人一生所造恶业重轻多寡,依著
因果律则,判定他所该受的惩罚;一切都是自己行为招感的业报,没有人能故意入罪于
他,也没有人能代他受罪;这就是佛教所主张的法界必然的业报法则。
在这法则中,业不但是众生受生取得色身的因缘,而万事万物也都从业因而生。也...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二乘菩提依如来藏而建立
二乘菩提指的就是声闻、缘觉所证解脱道,他们的最后果证,也就是我们在前面
单元中为大家解说的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然而,二乘解脱道修证的过程,以及最后果
证的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却是依不为二乘人所知、不在二乘解脱道修证范围内的第八
识如来藏而建立的。我们不妨就以声闻解脱道的修证来加以说明。
声闻解脱道的修证就是四向四果,其中初果须陀洹所要修证的是断三缚结——我见
、疑见、戒禁取见,而断我见就是要不认见闻觉知六识心以及处处作主的第七识意根为
真实不坏我。四大部阿含中处处记载了,佛陀开示眼耳鼻舌身意六识都是根与尘为缘所
生。
例如在《杂阿含经》卷九中:【佛告比丘:“眼因缘色,眼识生。所以者何?若眼
识生,一切眼色因缘故。耳声因缘、鼻香因缘、舌味因缘、意法因缘意识生,所以者何
?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是名比丘!眼识因缘生,乃至意识因缘生。
”】(《杂阿含经》卷九)
也就是说,六识的见闻觉知性,要有六根、六尘为缘才能够出生运作,所以觉知心
虚妄,当然不可能是真实的自我。但这样断我见,只是三缚结中的我见的一部分。接著
还要了解觉知心所依的六尘是如何生起,六尘也是要依六根才能生...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念死无常
我们要探讨《广论》的下士道。三士道的第一类下士之人,是指在生死当中只追
求自身利乐的人,也就是人天乘。宗喀巴的下士是指能够修行十善业,然而以后世安乐
为目的的修道人;下士道的课程设计,是教导希求来世善趣安乐为目标,也就是要下士
追求未来世人天的安乐,作为他们修学佛法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可是这个阶
段性的目标,却是因为对无常法的错误执著而有所损害,根本无法到达《广论》上说:
“如是于其有暇身时,取心藏中有四颠倒,于诸无常执为常倒,即是第一损害之门。”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3)宗喀巴认为在我们有暇的身心当中,执藏有常乐我净四种
颠倒,其中将无常的世间,错执为常住不灭——这个常倒,是第一个损害之门;因为第
一个错误的常倒执著,后面就跟著乐倒、我倒、净倒,一一跟著发生。
宗喀巴的无常有粗跟细两种分别,在下士道他只讨论了粗的部分;《广论》说:【
于其粗劣死无常中,分别不死是损害门。此复仅念今后边际,定当有死,虽皆共有,然
日日中,乃至临终皆起是念,今日不死,今亦不死,其心终执不死方面。若不作意此执
对治,被如是心之所盖覆,便起久住现法之心。其中有二,谓粗及细,于其粗劣死无常... 阅读全帖
r******3
发帖数: 586
8
自我必须要建立在持存性和同一性基础上,五蕴的刹那生灭性否定了持存性,前后相异
性否定了同一性,所以不可能有同一自我的存在。这个是佛陀的论证思路。
佛陀比较完整的逻辑论证是这样的
人是五蕴的聚合,而五蕴都是生灭无常的,前后相异的,所以没有同一性,没有持存性
,而自我必须建立在同一性和持存性(常)之上,所以无我。
这个论证看起来非常合理,并且它是完全可以被实证的,佛陀教导出毗婆舍那的禅修方
法,对身心现象进行如实观察,果然发现自我只不过是五蕴的因缘聚合,果然发现任何
五蕴都是生灭无常,所以确实无我。
然后因为发现五蕴都是生灭的,而生灭就是苦,所以产生对五蕴的厌离舍弃,如此禅修
下去,就会经历某种特殊的体验:涅槃。它是一种五蕴寂灭的特殊神秘体验。
整个原始佛教的核心,就是这些。而且确实是可以被实证出的。我并不反对这个实证,
而且我自己还实证过,佛陀这方面说的是对的,确实可以被实证,但可惜。。。。即便
实证能检验,无我的认识依然是严重错误的。
在杂阿含第一经里面,基本上就把整个佛法核心说清楚了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9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杂阿含经】第1经 (第1卷)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
。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
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如是。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
不受后有。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q****u
发帖数: 1421
10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黄檗传心法要
黄檗传心法要
师谓休曰。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
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亲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超过一切限量名
言踪迹对待。当体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唯此一心即是佛
。佛与众生更无别异。但是众生著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
形终不能得。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减
。为诸佛时此心不添。乃至六度万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遇缘即施。缘
息即寂。若不决定信此是佛。而欲著相修行以求功用。皆是妄想。与道相乖。此心即
是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此心明净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举心动念。即乖法体
。即为著相。无始已来无著相佛。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已来无次第
佛。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佛与众生一心无异。犹如虚空无杂无坏。
如大日轮照四天下。日升之时明遍天下。虚空不曾明。日没之时暗遍天下。虚空不曾
暗。明暗之境自相陵夺。虚空之性廓然不变。佛及众生心亦如此。若观佛作清净光明
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历河沙劫终不得菩提。为著相...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1
你奉为神明的萧平实萧道长的惊人言论摘录在此,大家拜读一下:
毁谤世尊:
◎世尊显然还是有分别心存在的。(心经密意122页)
◎世尊他老人家也是在家,你曾经看过哪一尊佛像是光头的?不都是旋发加上肉髻,那
不也是在家身吗?(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120页)
毁谤经典:
◎杜大威推崇这种荒唐言说的《大日经》,而举证出来否定平实导师。(真假外道-游正
光 着)
◎《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是伪造佛经。(真假邪说-张正安 着自序)
毁谤大德:
◎龙树如是《释摩诃衍论》之论文,实有过失:(学佛之心态-孙正德 着附录四:略说
第九识与第八识并存…等之过失 萧平实 着282页)
◎六祖惠能大师由于不识字,或者识字不多的缘故,悟后无法深入 佛世尊所说之三藏
十二部经,是故于《楞伽经》中 佛世尊所宣说之一切种智微妙法义无法了解,(护法
与毁法151~152页)
◎永明延寿禅师引用伪论《释摩诃衍论》时,对论中的种种错误,并没有发觉出来,显
然他还没有初地的道种智,当然更没有佛地的一切种智,所以不可能是 弥陀世尊的示
现。(起信论讲记.第三辑245页)
◎古来多有净土宗祖师教导学人念佛求生极乐世界... 阅读全帖
s*******a
发帖数: 8827
12
来自主题: Joke版 - kindle还是代替不了纸书
金刚经里面哪有故事啊。都是讲道理。

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
已敷座而坐。时长老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
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
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
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
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
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
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
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
来。
r****n
发帖数: 8253
13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人生并没有什么意义,如果说有意义,那就是彻底结束这个没有意义的人生。
时刻如实去观察世界,如实去观察自己,彻底的发现和认清人生的没有意义。
杂阿含第一经:
"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
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如是。
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
有。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M**9
发帖数: 118
14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Belief
标 题: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8 22:02:36 2009, 美东)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人生并没有什么意义,如果说有意义,那就是彻底结束这个没有意义的人生。
时刻如实去观察世界,如实去观察自己,彻底的发现和认清人生的没有意义。
杂阿含第一经:
"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
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如是。
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
有。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r****n
发帖数: 8253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经》中的无我观zt
色非是我。若色是我者,不应于色病、苦生,亦不应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
以色无我故,于色有病、有苦生,亦得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识亦复
如是。”
=====================================
看看这一段,那些错误理解佛法所说的无我的意思的人,一定对这段经文摸不着头脑。
这段经文就是破斥存在主宰的我的邪见。
经文意思很简单,意思就是说如果色身是主宰,那么为什么色身会生病,为什么不能想
让它怎样就怎样。
因为色身会生病,因为无法做到让色这样,让色那样,所以色就不是主宰,同理,受,
想,行,识都是如此。
所以五蕴没有主宰性,五蕴不是“我”。
S**U
发帖数: 7025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汉传佛教界真是群魔乱舞啊
佛陀为大医王,疗众生病。此经无问自说,是不共阿罗汉的。佛陀用的方法,不外四圣谛。
杂阿含389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四法成就名曰大医王者,所应王之具、王之分。何等为四?一者、善知病,二
者、善知病源,三者、善知病对治,四者、善知治病已,当来更不动发。
云何名良医善知病?谓∶良医善知如是如是种种病,是名良医善知病。
云何良医善知病源?谓∶良医善知此病因风起,{癖}[痰]阴起,涎唾起,众冷起,
因现事起,时节起,是名良医善知病源。
云何良医善知病对治?谓∶良医善知种种病,应涂药,应吐,应下,应灌鼻,应熏
,应取汗,如是比种种对治,是名良医善知对治。
云何良医善知治病已,于未来世永不动发?谓∶良医善治种种病,令究竟除,于未来世永不复起,是名良医善知治病更不动发。
如来、应、等正觉为大医王,成就四德,疗众生病,亦复如是,云何为四?谓∶如来知∶『此是苦圣谛如实知,此是苦集圣谛如实知,此是苦灭圣谛如实知,此是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
诸比丘!彼世间良医于生根本对治不如实知,老病死、忧悲恼苦根本对治不如实知,如来、应、等正觉为大医王,于生根本对治...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汉传佛教界真是群魔乱舞啊
佛陀为大医王,疗众生病。此经无问自说,是不共阿罗汉的。佛陀用的方法,不外四圣谛。
杂阿含389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四法成就名曰大医王者,所应王之具、王之分。何等为四?一者、善知病,二
者、善知病源,三者、善知病对治,四者、善知治病已,当来更不动发。
云何名良医善知病?谓∶良医善知如是如是种种病,是名良医善知病。
云何良医善知病源?谓∶良医善知此病因风起,{癖}[痰]阴起,涎唾起,众冷起,
因现事起,时节起,是名良医善知病源。
云何良医善知病对治?谓∶良医善知种种病,应涂药,应吐,应下,应灌鼻,应熏
,应取汗,如是比种种对治,是名良医善知对治。
云何良医善知治病已,于未来世永不动发?谓∶良医善治种种病,令究竟除,于未来世永不复起,是名良医善知治病更不动发。
如来、应、等正觉为大医王,成就四德,疗众生病,亦复如是,云何为四?谓∶如来知∶『此是苦圣谛如实知,此是苦集圣谛如实知,此是苦灭圣谛如实知,此是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
诸比丘!彼世间良医于生根本对治不如实知,老病死、忧悲恼苦根本对治不如实知,如来、应、等正觉为大医王,于生根本对治...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18
(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
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
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
。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
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时。诸比丘闻
佛所说。欢喜奉行。
石记:
观色无常,一切色无定性,无定质。我们所见色,只是局部如此,瞬时如此,而非固定
如此,本来如此。更有甚者,一切色,没有一个“本来的样子”。一切见,主观上依能
观观时的状态,客观上依所观观时的状态而定。受想行识,都是这样。
看到这个本质,就不会再贪执,贪执喜好就尽了,贪执喜好尽了,心就自由了。跟观无
常一样,苦,空,非我,也这样观。
问题:
心解脱。什么是心?
“自知不受后有”, 谁自知?此能知者是有是无?
s********h
发帖数: 938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舍断五蕴
(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当正思惟
。色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比丘。于色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者。于色欲贪断。欲
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受.想.行.识当正思惟。观识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于识
正思惟。观识无常者。则于识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心解脱者。若欲自证
。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是正思惟无常。苦.
空.非我亦复如是。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石记:观色无常,则于色贪欲断。观受想行识无常,则于受想行识欲贪断。
问题:是欲贪断,还是五蕴断? 还是两者是一回事?
Y**u
发帖数: 5466
20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Wed Aug 10 21:02:22 2011, 美东) 提到:
(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
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
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
。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
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时。诸比丘闻
佛所说。欢喜奉行。
石记:
观色无常,一切色无定性,无定质。我们所见色,只是局部如此,瞬时如此,而非固定
如此,本来如此。更有甚者,一切色,没有一个“本来的样子”。一切见,主观上依能
观观时的状态,客观上依所观观时的状态而定。受想行识,都是这样。
看到这个本质,就不会再贪执,贪执喜好就尽了,贪执喜好尽了,心就自由了。跟观无
常一样,苦,空,非我,也这样观。
问题:
心解脱。什么是心?
“自知不...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圆觉经 6: 清净慧菩萨
问:"一切众生及菩萨如来世尊所证所得,有什么差别?"
答:"“善男子,圆满觉悟的自性,不是前面所说的五种性,因随缘而起,所以说是‘
性有’;又随缘而起不是实有,所以无处取、无所证。在真如实相中,实则没有菩萨和
众生可言。这是为什么呢?菩萨和众生都是幻化的,因为幻化的都将消亡,也就没有可
用以取证的。比如眼晴不能看到自己本身,自性本来平等,不是强制使他们平等的。迷
惑颠倒的众生不能除灭一切幻化,对于一切幻化或除灭,或未能除灭,除灭的功力不等
,则便显有差别。如果随顺寂灭圆觉,平等无待,也就没有寂灭以及证悟寂灭的人。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久远的过去以来,便妄想有实在的自我和爱我的人,而不知道因
为有念念生灭,所以才生起憎爱,沉迷于五欲中。如果能够遇到好的教友,教导他开悟
清净圆觉本性,明了诸法起灭,则会知道此生空自担负忧悲苦痛的劳虑。如果有人永远
断除劳虑,就能得知法界清净,如果执着于清净见解又会成为自己的障碍,不能自在证
入圆觉境界。这就称为‘凡夫随顺觉性’。
“善男子,一切菩萨知道执着清净见解是一种障碍,虽然心中断除了这种障碍,但仍执
着于想断除这种障碍的名相,这种‘觉碍’还是一种障碍...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2
巴利《分别论·谛分别·经分别》译注
谢美霜 中华佛学研究所
提要
佛陀的一切教说中,「四谛说」是至为核心的教义。在统贯佛陀教说的佛教典籍——阿
毗达磨中,深通经义的祖师们如何疏解四谛,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主题。本文选定巴利论
书《分别论》(Vibhaṅga)的第四品〈谛分别〉(Saccavibhaṅga)为译
注主体,主要基于两点理由∶一、南传论书的研究在国内仍处于摇篮阶段,有待研究者
的投入。二、《分别论》依十八个主题来论究法义,每个主题可独立探讨,四谛即为其
中的一个主题。目前国内虽已有《分别论》的汉译,唯系转译自日文《南传大藏经》,
文辞艰涩,又少附注说明,不对照巴利原本则难理解,有重加翻译的必要。因篇幅的限
制,本文的译注仅包括〈谛分别〉中的「经分别」。
初期佛教的圣典,包括了经(sutta)、律(vinaya)、论(abhidhamma)三藏。经藏
集结佛陀教说的要义,不同部派各有其编纂的经藏,现存且完整者有南传上座部(
Theravāda)五部《尼柯耶》(Nikāya)及北传汉译的四部《阿含经》。律
藏是出家教团之生活规则的集成。论藏...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萧平实萧道长的惊人言论摘录
某毛狮子奉为神明的那个萧平实萧道长的惊人言论摘录在此,大家不妨拜读一下:
毁谤世尊:
◎世尊显然还是有分别心存在的。(心经密意122页)
◎世尊他老人家也是在家,你曾经看过哪一尊佛像是光头的?不都是旋发加上肉髻,那
不也是在家身吗?(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120页)
毁谤经典:
◎杜大威推崇这种荒唐言说的《大日经》,而举证出来否定平实导师。(真假外道-游正
光 着)
◎《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是伪造佛经。(真假邪说-张正安 着自序)
毁谤大德:
◎龙树如是《释摩诃衍论》之论文,实有过失:(学佛之心态-孙正德 着附录四:略说
第九识与第八识并存…等之过失 萧平实 着282页)
◎六祖惠能大师由于不识字,或者识字不多的缘故,悟后无法深入 佛世尊所说之三藏
十二部经,是故于《楞伽经》中 佛世尊所宣说之一切种智微妙法义无法了解,(护法
与毁法151~152页)
◎永明延寿禅师引用伪论《释摩诃衍论》时,对论中的种种错误,并没有发觉出来,显
然他还没有初地的道种智,当然更没有佛地的一切种智,所以不可能是 弥陀世尊的示
现。(起信论讲记.第三辑245页)
◎古来多有净土宗祖师教导学人念...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萧平实萧道长的惊人言论摘录
萧道士毁谤大德吹捧自己的原话在此,其根据何在你如何理解倒是说来听听,和你说话
真费劲啊:
毁谤大德:
◎龙树如是《释摩诃衍论》之论文,实有过失:(学佛之心态-孙正德 着附录四:略说
第九识与第八识并存…等之过失 萧平实 着282页)
◎六祖惠能大师由于不识字,或者识字不多的缘故,悟后无法深入 佛世尊所说之三藏
十二部经,是故于《楞伽经》中 佛世尊所宣说之一切种智微妙法义无法了解,(护法
与毁法151~152页)
◎永明延寿禅师引用伪论《释摩诃衍论》时,对论中的种种错误,并没有发觉出来,显
然他还没有初地的道种智,当然更没有佛地的一切种智,所以不可能是 弥陀世尊的示
现。(起信论讲记.第三辑245页)
◎古来多有净土宗祖师教导学人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者,然而彼诸祖师所说之语,常有误
导众生之处,…以往净土行者真能了知大乘菩提义理者极少,多属被诸净土大师所误导
,(净土圣道-孙正德 着-萧平实序1页)
◎若慈济四百万徒众中,有千分之一的信徒,因为证严法师的胡乱说法而信以为真,所
以犯下了大妄语业,其数就有四千人了;这么多人犯下大妄语业的原因,都是源于证严
法师的邪教导所致,(识蕴真义.第三辑1...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来点儿真格的---断
不搞情绪化的对立,来点儿真格的,对某些具体的佛陀教导进行讨论,南传北传经典都
可以拿来验证辩别,看看到底有没有矛盾,矛盾是什么,本质是不是统一的等等。
俺想到的是“断五阴”的“断”,以前见学南传的师兄讲,好像(!俺的大概印象,可
能实际不是这样说的)断五阴就什么都没有了。实际是什么情况呢?什么是断,断什么
,怎么断等等。俺对阿含经基本不了解,以前读过几篇杂含(在这里也贴过几篇读记)
。抛个砖:
(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当正思惟
。色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比丘。于色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者。于色欲贪断。欲
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受.想.行.识当正思惟。观识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于识
正思惟。观识无常者。则于识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 心解脱者。若欲自
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是正思惟无常。苦
.空.非我亦复如是。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俺理解,“于色贪欲断”“于受想行识欲贪断”的重点在于欲贪断,而不是五蕴断。五
蕴无常,无谓断与不断。但杂含第三篇中又直接说“断X”(于色不知.不明.不断.
不离... 阅读全帖
I*******6
发帖数: 361
26
杂阿含33,34有解释无我。
“色非是我。若色是我者,不应于色病、苦生,亦不应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色
无我故,于色有病、有苦生,亦得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

发帖数: 1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看见佛陀在人间和宇宙大觉者
前文论及释印顺与释证严接受而僭用“导师、上人”的称谓,已透露了一种看似
无知实为僭越的增上慢心态,或许未必“始而惭焉”,却不免于“久而安焉”;在信众
不绝于耳的崇敬声中,师徒二人僭此名号已习以为常,深心中的增上慢滋长坚固,乃至
后来更发展为“看见佛陀在人间”及礼敬、灌浴(膜拜、浴佛)“宇宙大觉者”。如此
之举,明显是将释印顺与释证严推为五浊末世新产生的两尊“佛”;只是,此二“佛”
不仅所“化度”的世界局限于当代的台湾,且只有印顺学派与慈济集团的信众相信。但
是,身为出家僧且具有社会影响力,若滥用佛的名号(角色扮演、自封自赏)而误导众
生,那就不只是小集团的家内事,凡是正信的佛弟子都有责任依佛陀之法教而如理公开
辨正之,以还我佛法之正义。
释印顺及其徒众之所以敢如此僭称,主要而根本的原因是释印顺主张大乘非佛说,
未曾真实信受佛语,对佛、法、僧三宝依自意而妄解,于是自行另创人本世俗化的“人
间佛陀”观;当释印顺否定了诸佛“无上正等正觉”的不思议圣性,而将“佛格”贬抑
为“人格”之后,则任何一位敦伦尽分、人格圆满的世间善人,只须有世俗“慈悲利他
的德行”,而剃发出家、广造书论,乃至...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尘与六入--六尘虚幻
我们要接续上一集的节目,跟诸位观众继续来探讨有关“六尘与六入——六尘虚幻
”的相关法义。上次节目中我们有探讨意识所了别的六尘境界非常广泛,而且祂也只是
摄取自心所现的内六尘。有关这方面,我们再来作进一步的探讨。
我们先来看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中的开示:“青赤诸杂色,波浪悉无有。
”大意就是说:青黄赤白、乐音、噪音……等诸色相,其实都是自心之所幻现,犹如波
浪是由海水所幻现一般,全部都没有真实不坏之自体性。既然是自心所现,不同的众生
各有自己的六尘内相分,可见都是虚幻生灭因缘所生之法。那我们就可以透过这样的知
见作观察、作观行,因此就能够对于我们远离种种虚幻的五欲境界之贪染与执著,产生
莫大的帮助,这就是这个知见的重要之处。因为既然是自心所现,当然是虚幻变异而非
真实不坏之法,不应该错认而执著之。如果不了解这个道理,很容易沉迷于种种似真之
六尘境界,因而造作诸业,轮转生死。所以“内六入”与“外六入”的法义,可以让我
们从道理上面来了解自己所执取的六尘境之虚妄性。而在《楞伽经》中亦开示“显示因
”的道理,如果认为只要识阴现行即有觉想分别,识阴心中就能显示六尘,那这样...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诸佛示现成佛的恒常法则
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起信论讲记》第四辑中,有关菩萨示现八相成
道的相关法义。这个在佛法中,也是属于非常重要的知见。而了解八相成道的道理也可
以让我们知道,最后身菩萨在此娑婆世界示现成佛的一些法相,因此可以远离,凡夫可
以即身成佛的错误知见与躁进,以及衍生的种种问题。因为在这个世界能够即身成佛的
,就只有最后身之妙觉菩萨;因此希望大家,也要特别留意这方面的法义。
首先我们来看,在《大乘起信论》卷2中,圣 马鸣菩萨开示的论文:【菩萨如是发
心之时,则得少分见佛法身,能随愿力现八种事:谓从兜率天宫来下、入胎、住胎、出
胎、出家、成佛、转法轮、般涅槃;然犹未得名为法身。】这里所说的菩萨,他能够随
愿力示现八种事,也就是大家常听说的八相成道。而因为这位菩萨,已经少分见佛法身
,也就是已经明心见性,但是犹未得名为法身;也就是他尚未进入初地,所以尚在三贤
位菩萨之内,因此尚未具足初分的五分法身,但是他可以依据智慧解脱功德,配合神通
来示现八相成道,当然这并不是一般三贤位菩萨可以示现的。在《起信论讲记》第四辑
中,导师开示:这个菩萨得要是俱解脱阿罗汉,三明六神通具足而回心入初住位起修...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苦口婆心--生命解脱之原理
首先谈:每一位有情各有几个心识?佛在经中曾开示:“复次大慧!善不善者,所
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藏识、意及意识,并五识身。”(《大乘入楞伽经》卷
5)说明如下:“大慧菩萨!有善与不善的心识共有八个识;哪八个识?所谓如来藏、
意根、意识以及前五识。”这八个识当中,如来藏是能含藏染净种子的心识,又名藏识
,是本有的法,不生不灭;依照自己往昔所生的五阴,去造作种种的善恶业,最后都含
藏在如来藏里,于未来世出生新的五阴身,去受种种异熟果报。譬如有时生天享福,有
时下堕地狱受苦,有时生为恶鬼、畜生、人间等等,不一而足,导致众生在三界六道中
轮回不已。所以 佛曾说:“如来藏犹如魔术师一样,能够变现种种物出现,让众生受
用;又如来藏无始劫以来就在,离于无常的过失,本性清净,却出生了七转识,所以祂
含藏了七转识所造作的染污种子,导致众生不断地受异熟果报。”像这样自性清净心而
有染污,众生真的很难了知!所以 佛在《胜鬘经》中,曾随喜赞叹胜鬘夫人:“如是
!如是!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有二法难可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
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了知。如是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萨摩诃萨乃能...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何谓“我”与“无我”?
真心以及所出生的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的关系,是非一非异。既然真心藉缘出生了蕴处界
及诸法等法为众生所领受,表示蕴处界及诸法等法是为真心的一部分体性,不曾外于真
心而有,所以将生灭不已的蕴处界及诸法等法,摄归于不生不灭的真心,蕴处界及诸法
等法也就不生不灭了。菩萨悟了以后来观待蕴处界及诸法等法与真心的关系,其实就是
非一非异,为什么?佛在《杂阿含经》卷3曾开示我与无我的道理:
是故,比丘!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
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皆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多闻圣弟子如是观察,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解脱故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已经很清楚开示:凡是色、受、想、行、识的五蕴,不论是过去的、未来的、现
在的、内在的、外在的、粗糙的、微细的、好的、丑的、远的、近的,它们都不是真实
我,也不异于我,虚妄我的五蕴与真实我的真心是和合运作的,佛在这部经已经很清楚
开示两个我:一个是虚妄我是五阴,所以是非我,一个是真实我,是一切有情的真心,
所以是我;虚妄我与真实我是和合运作的,...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2
来自主题: _Arahan版 -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Belief
标 题: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8 22:02:36 2009, 美东)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人生并没有什么意义,如果说有意义,那就是彻底结束这个没有意义的人生。
时刻如实去观察世界,如实去观察自己,彻底的发现和认清人生的没有意义。
杂阿含第一经:
"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
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如是。
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
有。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b*****l
发帖数: 538
33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转载: 除癌及除一切病咒_十善戒功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15 21:52:21 2012, 美东)
查到了:
http://baike.baidu.com/view/24051.htm
百度百科: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佛教经文,佛教徒认为最早由唐玄奘译自天竺佛经。佛教居士认为诵读
此经文可以治疗痔疮等恶疾。
出处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时有众多比
丘。身患痔病。形体羸(lei)瘦。病苦萦(ying)缠。於日夜中。极受忧恼。时具寿阿难
陀。见是事已。诣世尊所。顶礼双足。在一面立。白佛言。世尊。今王舍城。多有比丘
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病苦萦缠,於日夜中,极受忧恼。世尊,此诸病苦云何救疗。尔
时佛告阿难陀,汝可听此疗痔病经,读诵受持,系心勿忘,亦於他人,广为宣说,此诸
痔病,悉得除殄(tian)。所谓风痔、热痔、阴痔、三合痔、血痔、腹中痔、鼻内痔、齿
痔、舌痔、眼痔、耳痔、顶痔、手足痔、脊背痔、粪门痔、遍身肢节所生诸痔。如是痔
瘘,悉皆...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425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TO 舟云
佛说胜义空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佛世尊。一时在俱卢数国。与苾刍众俱。
佛告诸苾刍言。诸有法门我如前说。复有正法名胜义空。汝等谛听。极善作意。今
为汝说。诸苾刍。此中云何名胜义空。谓眼生时而无少法有所从来。又眼灭时亦无少法
离散可去。诸苾刍其眼无实离于实法。以要而言。有业有报作者不可得。此蕴既终复他
蕴摄。别法合集因缘所生。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彼意生时而无少法有所从来。又意灭
时亦无少法离散可去。诸苾刍。彼意无实离于实法亦如前说。别法合集。此合集法无实
可得。因缘所生。此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
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即一大苦蕴
生。此所生法无实可得。生已即灭。由是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
。名色灭即六处灭。六处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
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即一大苦蕴灭。如是等所说是为胜义空
。诸苾刍。诸有法门如前已说。今此正法汝等当学。
佛说胜义空经
a***n
发帖数: 1993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贴]佛法与不二论
于是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地法行,渐次方便,与诸众
生开发蒙昧;在会法众,承佛慈晦,幻翳朗然,慧目清净。
世尊,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
来成佛?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
唯愿不舍无遮大慈,为诸菩萨开秘密藏,及为末世一切众生得闻如是修多罗教了义法门,
永断疑悔。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
如来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
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尔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
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譬如动
目,
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由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
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6
「自洲以自依」,也译作「自灯以自明」,因为巴利原文 dipa,有「洲」与「灯」二义。
「自灯以自明」的意思,是修四念处,则四圣谛如实显现。杂阿含反复说见法的人「见法(四圣谛),得法,超越疑惑,不由他知,不由他度。」经文是互相呼应的。
修四念处,四圣谛如实显现,才是经说「自洲以自依」,「自灯以自明」的意义。
杂阿含206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毘舍离城耆婆拘摩罗药师庵罗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当勤方便禅思,内寂其心,所以者何?比丘!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如是如实知显现。于何如实知显现?于眼如实知显现,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如实知显现;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此诸法无常、有为,亦如是如实知显现。」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06.htm
v*******e
发帖数: 1715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维摩诘所说经--9.天女散花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venusfire (J星 爱自由),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维摩诘所说经--9.天女散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ug 7 16:35:06 2011, 美东)
当时维摩屋子里,其实一直住着一个漂亮的天女(他喜欢听维摩诘讲课)。
看到这么多天人,和听了刚才这些法,
就现身。拿天花散在诸菩萨大弟子身上。 花到了菩萨身上,即皆堕落;
至大弟子,就粘着不掉落。大家拿手掸也去不掉。
天女看大家在身上拍打,就为舍利弗:你干嘛啊?
舍利弗说:这样不好,不如法,所以我才掸啊。
天女说:您可别这么说,花是没有分别心的,你的分别心说这不如法,
其实你的分别心才是真正的不如法呢! 你知道天花为什么不能粘在
菩萨身上么?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分别心,这花自然不能近他们的身。
舍利弗问:你在这里多久了?
就像你的解脱那么久
有这么久么?
你解脱有多久啊?
...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8

我认为 无余涅盘  解释为  五受阴灭尽,较合理。
而不是烦恼灭尽后,肉体死亡。
1 杂阿含738经[正闻本935经/佛光本750经](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
「此七觉分修习、多修习,当得二果:得现法智有余涅盘,及阿那含果。」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相应部48相应65经/果经第一(根相应/大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比丘们!有这五根,哪五根呢?信根、……(中略)慧根,比丘们!这些是五根

比丘们!当这五根已被亲自修习、已被亲自多修习时,二果其中之一果应该可以被
预期:当生究竟智,或当存在有余依时,为不还者状态。」
-- 两者解释不同,
但南传解释是,有余时,是三果。
2. 杂阿含常说的”有余”,是还有烦恼,或还有五受阴。 例如以下。
大正藏杂阿含61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云何色受阴。所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受阴。复次。彼色
是无常.苦.变易之法。若彼色受阴。永断无余。究竟舍离.灭尽.离欲.寂没。余
色受...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39
Bless。
下面不是说qxdren, 而是借题发挥一下。hehe
---------------------------------------------
我觉得世俗的文化里,人们分不清忏悔和内疚,造成很大伤害。
忏悔是好的,忏悔的本质是,认识一个错误怎么发生,为什么发生,什么是正确,
然后就按正确的做就是了。
而内疚是:也知道错了,但不知道为什么这叫做错,更没有用心探讨什么叫对,
结果既没改正原来的错误,又加了一段自我惩罚的程序。
【忏】(术语)梵语忏摩Ks!amayati之略。悔过之义。
【悔】止观七下曰:“悔名改往修来。”
用编程序作比喻,
一个程序错了,忏悔。
忏,就是debug, 发现问题。
悔,就是探讨如何才是正确的方法,然后从新编程序,就这么办了。
比如,编个加法器,别人都是3+6=9, 自己的加法器是3+6=10。
知道错了,改过来就对了。以后3+6总是等于9就对了。这是忏悔的正解。
而内疚是,每次别人输入3+6,自己输出还是10,没改过来,但是又加了一段自我
谴责或客气的程序。
计算器输出10以后,又加一句,不好意思,我这个计算器不太准。我不好。
或者,再多加几句...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0
☆─────────────────────────────────────☆
qx02 (sted) 于 (Tue Dec 20 02:49:23 2011, 美东) 提到:
搜狐总裁张朝阳,其弟已出家多年
钟书荣:张朝阳的弟弟果义法师
当代高僧果义大师,是搜狐总裁张朝阳的弟弟,也是我的方外好友。今年暑假期间
,我专程去法门寺看望了他。
从广元坐了一夜的夜行车,7月12日早晨6点到达宝鸡市,从火车站穿城而过,到达
宝鸡汽车南站后,正好有一班开往乾县经过法门寺的班车,我坐上了这趟班车。9点40
分我来到了想往已久的国际佛教圣地法门寺,果义法师已在山门前等候我多时了。一见
面,我们合十问询后,他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久久不松开,直径把我带到了他住的单间
寮房,用太白山上的雪水煮茶款待。多少回在梦中我看到他纯净的笑容,听到他轻柔的
话语,这一次我们终于又见面了,多少往事浮现在我的眼前……
1.
2000年,我到河北赵县柏林禅寺参加“生活禅”夏令营,在这之前,我曾连续两年
参加了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的冬季禅七,腿子练得有点功夫。夏令营期间,我和北京...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41
查到了:
http://baike.baidu.com/view/24051.htm
百度百科: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佛教经文,佛教徒认为最早由唐玄奘译自天竺佛经。佛教居士认为诵读
此经文可以治疗痔疮等恶疾。
出处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时有众多比
丘。身患痔病。形体羸(lei)瘦。病苦萦(ying)缠。於日夜中。极受忧恼。时具寿阿难
陀。见是事已。诣世尊所。顶礼双足。在一面立。白佛言。世尊。今王舍城。多有比丘
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病苦萦缠,於日夜中,极受忧恼。世尊,此诸病苦云何救疗。尔
时佛告阿难陀,汝可听此疗痔病经,读诵受持,系心勿忘,亦於他人,广为宣说,此诸
痔病,悉得除殄(tian)。所谓风痔、热痔、阴痔、三合痔、血痔、腹中痔、鼻内痔、齿
痔、舌痔、眼痔、耳痔、顶痔、手足痔、脊背痔、粪门痔、遍身肢节所生诸痔。如是痔
瘘,悉皆干燥,堕落消灭。必瘥(chai)无疑,皆应诵持,如是神咒。即说咒曰
“怛侄他 頞阑帝 頞蓝谜 室利鞞 室里室里 摩羯失质 三婆跋覩 莎诃”
阿难陀,於此北方有大雪山王,中有大娑罗树,名曰难胜。有三种华。一者初生...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鈴木大拙答胡适博士
禅:答胡适博士
【这是答前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博士的一篇文章;胡适的文章为《中国禅宗,其历史与方
法》。("Ch'an Buddhism in China,Its History and Method")。这篇回答原刊于一九
五三年四月号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Philosophy East and West(卷三,第一期),并
附胡适本文。本书所录为胡适博士原文的提纲,以及铃木博士的回答全文,并此致谢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的编辑Charles A Moore博士的惠允。编者注言】
对于一篇文章的回答,若非把原来的文章一起刊载,是没有多少价值的。然而,胡适博
士对于中国禅宗史意见,铃木博士在回答中已经完全述及,因此可以自成一个整体。铃
木博士认为要把禅钉在历史的某个时期,以求解释,是徒劳无益的。下面我们把胡适博
士的文章做一个重点提示,以便读者可以知道铃木的答文中所指的是什么。
胡适的文章启首这样说:
“禅是否超乎我们的了解?
“四分之一多世纪以来,我学问渊博的朋友,铃木大拙博士,前日本京都大谷大学教授
,就在把禅宗向西方世界做介绍并做解释。由于他不断的努力和他许...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音心咒转经轮功德
摘自《印光法师文钞》:
妙相庄严普摄庶类
悲心恻怛广度群萌

大士现千手眼遍提普照
众生当一心志归命投诚
“现今之世,危险之极,倘能至心常念佛号,兼念观音圣号,则必能逢凶化吉,遇难成
祥。肯息心阅文钞等,则亦可以备知修持之道矣。”
“昨接来书,不胜慨叹。既知其病,又知其药,不肯即服,又复问药,岂非无事生事。
至于念佛也好,念观音也好,何必多此一种闲计较。光以末劫苦重,观音悲深,故每令
人兼念,以期速获慈护也。然念佛亦非无感通,而念佛亦非不可兼念观音也。专兼均可
,佛亦曾令人念,故知了无妨碍也。若念弥陀求生西方,又念药师求生东方,则不可。
弥陀,观音,同是一事。而观音悲深愿重,故当兼念,以期速得感通也。所有闲议论,
均用不著。古人云,遵其所闻,行其所知,此二句,乃真实修持之龟鉴也。观音乃过去
古佛,为弥陀辅弼。念观音求生西方,亦可如愿,有何不可。念观音,地藏,弥陀等功
德之校量,乃令人发决定念佛心,不可有游移之念而已。若死执其语,不会其意,则成
佛怨矣。现在大家通在患难中,当为一切人说解除患难之法,唯有改过迁善,敦笃伦常
,至诚恳切,称念观音名号,为唯一无二之妙法。...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4

净宗心要
2011-08-22 20:58:35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193
(以一九八九年讲于北京广济寺念佛七道场录音为基础)
世尊唯说弥陀愿海
阿弥陀经宗要
大乘无量寿经宗要
先师虚老开示净业心要
(一)世尊唯说弥陀愿海
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净土宗的国家。信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够理解净土宗的殊胜的,
还是很希有。中日共尊举世敬仰的善导大师有两句话:‘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
愿海。’这是说世尊为什么出兴于世,到人间来说法,来度众生,开演种种的教化,其
唯一的原因就是要说弥陀如来的本愿。这两句没有什么特殊的名词术语。就是佛所以兴
出世,唯一要说的是弥陀的本愿的海嘛,都能懂。但真能懂得,确实十分希有。大家想
想看,佛说这么多法,怎么说就是说弥陀本愿海呢?这里就不好懂了。所以佛经语深。
我们一辈子把这两句话能够真正明白了,就没有白来一趟啊!这话只有像善导大师这样
的水平才能说得出。所以莲池大师说:善导大师人称是弥陀化身,纵然不是弥陀,也是
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的同等人物,所以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我能听到这样殊胜的开示,深
感佛恩。由于感恩故想报恩,所以今天抱... 阅读全帖
t******h
发帖数: 177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只能依附身心生存的識
“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
“色,为变碍;占有一定空间、互相障碍,且会转易变坏者,称之为色”
“在《巴利三藏》中,佛陀对色蕴有详细的解释。色蕴,包括“色”的过去、未来、现
在、内外、粗细、优劣、远近等等。而其中的“色”包括两类,一类是地、水、火、风
四大种;另一类则是二十四种四大种所造色。
”《五蕴论》:“云何色蕴?谓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诸色。“
”《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七):“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野马,行如芭蕉,识为
幻法。”
《杂阿含经》卷2:“色非是我。若色是我者,不应于色病、苦生,亦不应于色欲令如
是、不令如是。以色无我故,于色有病、有苦生,亦得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
想、行、识亦复如是。比丘!于意云何?色为是常、为无常耶?”
f*******e
发帖数: 5594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下的力量
如果你相信轮回,就看看这一经:
【杂阿含经】第938经 (第33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众生无始生死以来。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佛告诸比丘。于意云何
。恒河流水。乃至四大海。其水为多。为汝等长夜轮转生死。流泪为多。诸比丘白佛。
如我解世尊所说义。我等长夜轮转生死。流泪甚多。过于恒水及四大海。佛告比丘。善
哉。善哉。汝等长夜轮转生死。流泪甚多。非彼恒水及四大海。所以者何。汝等长夜丧
失父母、兄弟、姊妹、宗亲、知识。丧失钱财。为之流泪。甚多无量。汝等长夜弃于塳
间。脓血流出。及生地狱、畜生、饿鬼。诸比丘。汝等从无始生死。长夜轮转。其身血
泪甚多无量。佛告诸比丘。色为常耶。为无常耶。比丘白佛。无常。世尊。佛告比丘。
若无常者。是苦耶。比丘白佛。是苦。世尊。佛告比丘。若无常、苦者。是变易法。多
闻圣弟子宁于其中见我、异我、相在不。比丘白佛。不也。世尊。受、想、行、识亦复
如是。诸比丘。圣弟子如是知、如是见。乃至于色解脱。于受、想、行、识解脱。解脱
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f*******e
发帖数: 5594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下的力量
如果你相信轮回,就看看这一经:
【杂阿含经】第938经 (第33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众生无始生死以来。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佛告诸比丘。于意云何
。恒河流水。乃至四大海。其水为多。为汝等长夜轮转生死。流泪为多。诸比丘白佛。
如我解世尊所说义。我等长夜轮转生死。流泪甚多。过于恒水及四大海。佛告比丘。善
哉。善哉。汝等长夜轮转生死。流泪甚多。非彼恒水及四大海。所以者何。汝等长夜丧
失父母、兄弟、姊妹、宗亲、知识。丧失钱财。为之流泪。甚多无量。汝等长夜弃于塳
间。脓血流出。及生地狱、畜生、饿鬼。诸比丘。汝等从无始生死。长夜轮转。其身血
泪甚多无量。佛告诸比丘。色为常耶。为无常耶。比丘白佛。无常。世尊。佛告比丘。
若无常者。是苦耶。比丘白佛。是苦。世尊。佛告比丘。若无常、苦者。是变易法。多
闻圣弟子宁于其中见我、异我、相在不。比丘白佛。不也。世尊。受、想、行、识亦复
如是。诸比丘。圣弟子如是知、如是见。乃至于色解脱。于受、想、行、识解脱。解脱
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t******g
发帖数: 17520
48
semi 同意“当下就报”, 不过方式方法不是“当下”那么简单的
至于 所谓 “不待时节,现见,离炽燃。”
有经文说现见法,和离炽燃
似乎说地是色法当现, 不待时节
和当下就报是两回事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富留那比丘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说现法.说灭炽
然.说不待时.说正向.说即此见.说缘自觉。世尊。云何为现法。乃至缘自觉
佛告富留那。善哉。富留那。能作此问。富留那。谛听。善思。当为汝说。富留那比丘
。眼见色已觉知色.觉知色贪。我此内有眼识色贪。我此内有眼识色贪如实知。富留那
。若眼见色已觉知色.觉知色贪。我此内有眼识色贪如实知者。是名现见法
云何灭炽然。云何不待时。云何正向。云何即此见。云何缘自觉。富留那比丘。眼见色
已。觉知色。不起色贪觉。我有内眼识色贪。不起色贪觉如实知。若富留那比丘。眼见
色已。觉知已。不起色贪觉。如实知色。不起色贪觉如实知。是名灭炽然.不待时.正
向.即此见.缘自觉。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已。富留那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土法门在佛法中之位置
佛说无量寿经要义
太虚大师讲
学人梵灯、善长合记
──十五年五月初在汉口佛教会──
净土法门在佛法中之位置
净土经论中无量寿经胜义
一 净土法门在佛法中之位置
甲 一切净土通义
土即国土,亦即世界依住之义。所谓净者,即清净无垢义。谓此国土,其受有乐无苦,
其行有善无染,乃极庄严净妙无上清净之依处也。又净为洗净污秽之动词。此云净土,
谓菩萨因中依众生心修种种清净之行,而使众生世界清净,以严净此不净国土令净。具
此二义,故名净土。
1 严净佛土
一切大乘佛法,都是严净国土之行。以诸菩萨最初发大乘心,乘大悲愿,不同小乘专为
自了。而菩萨初发心,即为普度一切众生。发此心已,然后修行。完全依众生之心为心
而修行,无自身想,即摄诸众生以为自。维摩经云:若菩萨修净佛国行,当何所依?依
众生心;所谓众生心净则国土净。譬如现在国家人心不净,遂成此多灾多难之国土,皆
由众生烦恼恶业增长之所成故。而诸菩萨为转恶业成净行故,乃发大心,率众同修净行
。一国如此,一国安全。世界如此,则全世界和平。是故菩萨修行,不为己利,即以利
益一切众生为心而修行也。此行即为净佛国土之行,能净一切众生心故。一菩萨行如是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有二大问题
释印顺在《以佛法研究佛法》中说:佛法有二大问题:一是生死轮回问题,二是
涅槃解脱(成佛)问题。一切佛法,可说都是在这二大问题上作反复说明。如佛法而不
讲这二大问题,那就是变了质的佛法。生死轮回与涅槃解脱,并非佛教特创的教义,印
度其他一般宗教中,十之八九也都讲到这个问题。1
注1 释印顺著,《以佛法研究佛法》,正闻(台北),1992.2 修订一版,页304。
首先,在辨正之前要厘清的是,释印顺说佛法有二大问题,这是有语病的,因为佛
法从来都不会有问题,只有不解佛法错解经义的人才会说佛法有问题,或是在修学过程
之中对诸甚深法义弄不通时说自己仍有问题未解,但都不是佛法本身有问题。此篇评论
虽随顺释印顺之用语,但本质上应该说只有佛法的涅槃智慧才能彻底解脱生死轮回的问
题。释印顺说佛法有二个大问题——生死轮回与涅槃解脱,其实这二
个问题只是一个问题,而且只触及三乘菩提的解脱道,还没有探求到佛菩提道,所
以与成佛无关;释印顺所言“生死轮回要如何解脱而得涅槃”的问题,他以为的这二个
问题,其实只是一个问题。为什么只是一个问题?因为解脱道完成时就是涅槃解脱,就
没有生死轮回的问题了,所以它... 阅读全帖
首页 4 5 6 7 8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