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东汉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b*********y
发帖数: 135
1
来自主题: Memory版 - 周末愉快
那些很久没打电话回家的趁周末打个电话吧。祝大家周末愉快!
二十四孝的故事(图)
转自http://www.mxabc.com/24xiao.html
二十四孝图0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
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
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
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
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
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
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摘自鸣星育儿网。
二十四孝图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
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
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
,注意发展农...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7963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orthEast 讨论区 】
发信人: ladyred (落红万点,好运名:小旺红), 信区: NorthEast
标 题: 曹雪芹的老家在哪里—————— 辽宁辽阳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20 19:10:37 2011, 美东)
这篇是转载的:
转一篇文章如下:
再论辽阳即古襄平——“曹雪芹祖籍铁岭说”商榷
本文来自: 习斋 作者: 画架 日期: 2008-1-9 23:28 阅读: 48 人 收藏
作者:邱华东

【内容提要】
20世纪,关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籍,主要有“河北丰润说”和“辽宁辽阳说”
。“丰润说”的致命弱点是无法与史籍明确记载的曹氏关外祖籍联系起来。近年来辽宁
铁岭李奉佐先生根据《上元县志》记载曹家“著籍襄平”,认为“古襄平在铁岭”,提
出曹雪芹关外祖籍是铁岭的新说,试图弥补这一根本缺陷。但根据自前汉至明清史籍关
于古襄平城和辽阳城地理位置的大量记载,笔者以为古襄平城确实在今辽阳,“古襄平
在铁岭”、“曹雪芹祖籍铁岭”等说法不能成立,曹雪芹祖籍应为辽阳。
... 阅读全帖
l*******l
发帖数: 13923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二十四孝故事(无图)1 zt
图集下一帖里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此《二十四孝图》, 乃陈少梅先生41岁时盛
年之杰作,其题材不多见,笔墨工雅,设色清丽,非同寻常,故堪称国之重宝。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
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后来的印
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
0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好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
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
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
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
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 阅读全帖
L******g
发帖数: 1371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实事求是看佛教对亚洲的影响
作者:张开基
佛教将近二千六百年前发源于印度次大陆,然后经由不同的途径;分别向北传入西域、
中国、韩国、日本、阿富汗等国,另一支向南传入斯里兰卡、中南半岛各国至中国雲南
,最后一支由东印度一带混杂了当地原住民密教色彩后再传入现今西藏地区;迄今超过
二千年以来;对于亚洲大部分地区的人民信仰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于哲学思潮、历史
文化、美术建筑、以至信徒甚至非信徒的人生观、生命观、价值观都有着革命性的影响
。然而,佛教却因为各种原因,于西元十世纪左右,衰败消散于印度本土,迄今无法在
原始诞生地起死回生,反而在这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于邻近的亚洲各国开花结果,
发扬光大,究竟佛教对于这些先后接受佛法薰陶的地区,从人民、民族到国家产生了什
么样的影响结果?
佛教能在消散于印度本土之后,却为大多数邻近亚洲各国所接受,除了历史背景、环境
因素,佛教本身必然有符合当时当地人民想要寻求的理想,但是,佛教那种消极、悲观
、虚无、轻今生求来世的特质却也同时给这些地区的人民和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本文不从形而上的哲理争辩入手;直接以结果论实际的来纵观历史殷鑑;
笔者身为中国人,从小生长在一个受到佛教「因果业报」...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5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
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本身的憎恨和怀
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
人我们可以叫他做“反智性论者”(anti-intellectualist)。但是在西方,“反...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7963
6
这篇是转载的:
转一篇文章如下:
再论辽阳即古襄平——“曹雪芹祖籍铁岭说”商榷
本文来自: 习斋 作者: 画架 日期: 2008-1-9 23:28 阅读: 48 人 收藏
作者:邱华东

【内容提要】
20世纪,关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籍,主要有“河北丰润说”和“辽宁辽阳说”
。“丰润说”的致命弱点是无法与史籍明确记载的曹氏关外祖籍联系起来。近年来辽宁
铁岭李奉佐先生根据《上元县志》记载曹家“著籍襄平”,认为“古襄平在铁岭”,提
出曹雪芹关外祖籍是铁岭的新说,试图弥补这一根本缺陷。但根据自前汉至明清史籍关
于古襄平城和辽阳城地理位置的大量记载,笔者以为古襄平城确实在今辽阳,“古襄平
在铁岭”、“曹雪芹祖籍铁岭”等说法不能成立,曹雪芹祖籍应为辽阳。

【要害词】曹雪芹祖籍/古襄平/辽阳/铁岭


20世纪,关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籍, 主要有“河北丰润说”和“辽宁辽
阳说”。持曹雪芹祖籍河北“丰润...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8403
7
来自主题: CivilSociety版 - 读史有感(马援)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shjj (H3-> ?4),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读史有感(马援)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3 00:31:02 2013, 美东)
发信人: texasredneck (德州乡巴佬),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读史有感(马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2 18:08:11 2013, 美东)

读史有感(马援)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人,东汉著名
的军事家。汉光武帝时,拜为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维基百科》
马援被认为是趙奢(战国时赵人)的后代,因为秦灭六国后,为避祸而姓马。趙奢是中
国古代最出名的将领之一,牛得一塌糊涂, 趙奢大败秦军的那一仗,名将廉頗都不敢
打,现存的史料根本看不到弱点。我根本不相信有这样的人,只好自己找二条,第一,
史料太少;第二,对手太弱...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8
新版《三国》曹操扮演者陈建斌
东汉后期,由于连年内战和频繁天灾,财政状况已经大不如前了,为了节省开支,朝廷动不动就减发或者停发官员的工资。像汉桓帝在位的时候,一遇灾年,就停发那些只有名位没有职务的闲官的俸禄。
但是有一条必须注意,除了董卓逼宫、皇帝迁都的非常时期之外,凡是武将和高级文官,薪水都照常发放,既不停发,也不少发。由此推想,曹操做丞相的时候,应该是可以拿到全额工资的。
曹操月薪7000元现金
丞相的全额工资是多少呢?分两个部分:一是货币工资,也就是五铢钱,每月1.75万枚;再就是实物工资,也就是大米或者其他粮食,每月175斛。
东汉后期一枚五铢钱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0.4元人民币,曹操做丞相时每月货币工资1.75万枚五铢钱,相当于人民币7000元。
汉朝一斛米有16公斤,175斛米自然有2800公斤,按每公斤5元计算,共值1.4万元。
货币工资加实物工资,曹操每月能领2.1万元,每年能领25.2万元。
事实上,曹操的薪水绝对不止二十多万,他还有一大片采邑(封地)可以收租。
曹操五十六岁时,汉献帝拿出四个县给他做采邑,都有哪四个县呢?武平、阳夏、柘县和苦县。这四个县,主要涵盖现在河... 阅读全帖
w****l
发帖数: 344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汉末关中的衰败
回某个网友的。
其实历史就是胡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一个确实统一的标准,即便
是所谓史实也让人难以置信。
不过我也乱考一下,跟着胡说一番。我没看过后汉书和三国志等,看别人说的好象
是这样的。
钱穆认为,从西汉到东汉,国力已经大衰,对待关中的政策也发生很大变化,
秦,西汉时,政府还向西部大量移民,而东汉就很少有了。如,
秦时,徒东方大族12万户于咸阳,
汉高祖又徒楚昭 屈 景、齐田、燕、赵、韩、魏诸强族于关中,
汉文帝时,听晁错谋移民实边,
武帝时,徒关东贫民于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一次凡70余万
另,汉诸帝时还有陵寝徙民的制度,
如汉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母云陵,昭帝平陵,宣帝杜陵,成帝昌陵,等等,
屡移东方之民实之。
东汉则不然,随着羌族等少数民族不断搔扰侵蚀,汉朝的西部国防线开始东退,关
陕地区都成了国家的边境地区,所谓安定、北地、上郡三郡都渐成西羌势力范围,
更毋论陇西。曾有东汉大臣言提出复三郡的主张,并有“……三辅左右及凉、幽州
内附近郡,皆土旷人稀……”之言。
关中三辅(京兆,冯翊、扶风)的东西汉人口变迁,史料上好象是,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户647,180
b**********g
发帖数: 2012
10
东汉顺帝时,全国约有户口一千万,人口五千万。益州约有户口一百五十万,人口七百万
。东汉末年的杀戮、掠夺、饥荒、疫病及亡匿等,使人口剧减,十裁一二在。《晋书·地
理志》曰:刘备称帝,约有户口二十万,人口九十万。《三国志·刘禅传》注引王隐《蜀
记》曰:蜀灭时,约有户口二十八万,人口九十四万,吏四万,兵十万。《续汉书·郡国
志》注引《帝王世纪》曰:魏并蜀前,约有户口六十六万,人口四百四十万。《三国志·
孙皓传》注引《晋阳秋》曰:吴亡时,约有户口五十二万,人口二百三十万,吏三万,兵
二十三万。如此计算,三国总人口约计八百万,约东汉五千万的六分之一。这是汉晋间人
口最少的时期。晋代魏后,人口开始增长。《晋书·地理志》曰:吴亡,晋约有户口二百
四十万,人口一千六百万。约东汉三分之一。尽管这些统计数字不会很准确,但是基本上
还是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兴衰的情况。
b**********g
发帖数: 2012
11
东汉顺帝时,全国约有户口一千万,人口五千万。益州约有户口一百五十万,人口七百万
。东汉末年的杀戮、掠夺、饥荒、疫病及亡匿等,使人口剧减,十裁一二在。《晋书·地
理志》曰:刘备称帝,约有户口二十万,人口九十万。《三国志·刘禅传》注引王隐《蜀
记》曰:蜀灭时,约有户口二十八万,人口九十四万,吏四万,兵十万。《续汉书·郡国
志》注引《帝王世纪》曰:魏并蜀前,约有户口六十六万,人口四百四十万。《三国志·
孙皓传》注引《晋阳秋》曰:吴亡时,约有户口五十二万,人口二百三十万,吏三万,兵
二十三万。如此计算,三国总人口约计八百万,约东汉五千万的六分之一。这是汉晋间人
口最少的时期。晋代魏后,人口开始增长。《晋书·地理志》曰:吴亡,晋约有户口二百
四十万,人口一千六百万。约东汉三分之一。尽管这些统计数字不会很准确,但是基本上
还是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兴衰的情况。
k***g
发帖数: 7244
12
呵呵,这个简略的有些失真了。譬如河南的沿革,虽然自西汉起有“河南”这个称法,但
是作为行政区,它仅指洛阳一带,譬如西汉的河南郡,东汉的河南尹,西晋的河南郡,隋
的河南郡/州,唐时的河南府,北宋的河南府,直到清朝的河南府,这些“河南”其实都
是洛阳一带。
真正河南省名称的由来,其实和从西汉起的“河南郡”关系不大,向前追述,应该是唐朝
的“河南道”(辖黄河以南,淮河以北),不过这个河南道只是接近现在河南省的概念,
差别也有不少,譬如把山东省也划入了,另外开元以后,把洛阳从河南道划出,变为都畿
道。但是还有另外一个很大的区别,唐朝的河南道是监察区,而不是行政区,唐朝的一级
行政区是州府。虽然唐知道全国一共三百多个一级行政区(州府)并不利于管理(设想一
下现在全国有三百多个省),但是它并不想再在州上添加一个更大的行政区,主要是害怕
地方权利太大,与中央抗衡,回想一下东汉末年的“州”,当时的州牧是多么的嚣张。
不过小州与大州各有利弊,小州有利于削弱地方,但是一旦有农民起义,州过小易于起义
军逐个击破;这也是东汉末年“大州”出现的背景,东汉一直都是郡(国,属国都尉)县
二级制,到了末年为了平定黄巾
k***g
发帖数: 7244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姜维讨论贴
呵呵,关于官制,终西汉一代,只有在汉初丞相才有大权,从武帝开始,丞相权力渐衰
,从霍光辅政起到西汉灭亡,丞相一职的权势始终不及大司马权势大,而大司马又多由
外戚担任,干政的外戚往往冠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或是大司马车骑将军(譬如许延
寿,王凤)的头衔。
而大将军一职也不一定是大权在握,军政包揽。譬如西汉初的灌婴,窦婴等都是大将军
,但并无太大的实权(特别是文职的权力,后来的卫青也被封为大将军,有了军权,但
无政权),权力仍在丞相的手里,又譬如东汉初的吴汉、耿弇等也因为军功而得到了大
将军的头衔,但是并没有实权,大将军不过是一个尊号。
真正大将军独揽军政大权是当这个称号与外戚结合起来的时候。譬如西汉的大司马大将
军霍光,又譬如东汉的窦宪、邓骘,梁商以及“跋扈将军”梁冀等。东汉由于外戚接连
专权而又多冠以大将军的称号,所以直到东汉末年,大将军都权倾朝野。
西汉初,大将军与丞相与同时存在的,譬如卫青作大将军,朝中仍然有丞相(譬如庄青
翟,石庆等人)。
k***g
发帖数: 7244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姜维讨论贴
呵呵,关于官制,终西汉一代,只有在汉初丞相才有大权,从武帝开始,丞相权力渐衰
,从霍光辅政起到西汉灭亡,丞相一职的权势始终不及大司马权势大,而大司马又多由
外戚担任,干政的外戚往往冠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或是大司马车骑将军(譬如许延
寿,王凤)的头衔。
而大将军一职也不一定是大权在握,军政包揽。譬如西汉初的灌婴,窦婴等都是大将军
,但并无太大的实权(特别是文职的权力,后来的卫青也被封为大将军,有了军权,但
无政权),权力仍在丞相的手里,又譬如东汉初的吴汉、耿弇等也因为军功而得到了大
将军的头衔,但是并没有实权,大将军不过是一个尊号。
真正大将军独揽军政大权是当这个称号与外戚结合起来的时候。譬如西汉的大司马大将
军霍光,又譬如东汉的窦宪、邓骘,梁商以及“跋扈将军”梁冀等。东汉由于外戚接连
专权而又多冠以大将军的称号,所以直到东汉末年,大将军都权倾朝野。
西汉初,大将军与丞相与同时存在的,譬如卫青作大将军,朝中仍然有丞相(譬如庄青
翟,石庆等人)。
t********j
发帖数: 37
15
谶纬(chen wei)起于战国, 兴于东汉,亡于民国. (建国以后,麻将再也没有看到过著
名的谶纬流传于民间了)
谶源于方士,纬源于儒生。(麻将常寻思,焚书坑儒运动,有多少是针对谶纬而发起的?)
除东汉一朝,推谶纬一学为尊;其他朝代太平年间,谶纬都是为君者所厌恶,甚至禁止的。无他,谶纬的破坏力太大了!
麻将谨列下历史上最著名的几个谶语。
历史上第一个妇孺皆知的谶纬,“亡秦者胡也”,于是乎,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麻将也不知道,抛开史书的修饰,这个谶语和修长城到底有多大的关联度。
第二个著名的谶纬是王莽乱政时代,“刘秀当为天子”。史书上的说法,此谶语流行的时候,天下有两个刘秀,而真命天子此时只是一个书生而已。麻将第一次看到这段历史的时候,正目结舌,目瞪口呆,逢人便走近两步,放低声音问,“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灵魂的”。 :-)
也难怪,要是真实的历史果然如史书所记载,谶纬学东汉成尊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了。
下一个著名的谶纬是东汉末年的“代汉者当涂高也”。此谶语,实在是太隐晦了,以至于很多野心家在局势不明朗的时候就因此暴露自己,纷
k***g
发帖数: 7244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说说曹操墓
并穴合葬(i.e 同茔不同穴)只是西汉的制度;东汉的王、后是同穴合葬的;现在出土
的东汉广陵思王,中山简王,中山穆王等墓都是同穴合葬;
墓志虽然东汉已有,但是并不是流行,要到北朝时才变得很普及起来,所以不一定会有
真的墓志;
墓到底是谁虽然不能百分之百肯定,但是这个墓的规格还是很高的,差不多应该是勋贵
或者诸侯之墓(东汉中后期,勋贵和诸侯的墓已经没有什么差别了)

用“魏武王”这样的称谓问题不大,但是始终觉得有三点可疑:
1,这两个女人不好解释。居然有人认为其中年龄偏大的可能是卞皇后,理由是“合葬
高陵”。然后我们知道,通常历史上哪怕皇后与王“合葬”同一陵,必然也是另起坟丘
的,请参看汉代多位皇帝与其皇后合葬情况。更何况卞氏亡于曹操后10年,如何今日却
在同一处怎么发现这一男两女?不得而知。
2,没有墓志铭与哀册。凡考古报告,只有在墓穴中发现这两个至少其中之一,才可用
“确认”为某人之墓这样的字样。但是以魏武帝这样的身份,哪怕是薄葬却没有这两样
东西,可以说缺少直接的证据。-- 这两样东西通常盗墓贼是没有办法或者没有兴趣拿
走的,但却是墓穴考古的铁证。
3,Too good to be
a*****y
发帖数: 33185
17
商君法圣:毛泽东是兴法批儒的代表人物! 作者:[商君法圣] 来源:[乌有之乡]
浏览:[372] 2010-12-09
写在前面
在当代中国,某些文化复古主义者正摆出一副“回归传统”“热爱传统”的“慈爱”面
目,准备以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的唯一代表事物,正准备将一个人尊崇孔子与否,作
为评判他是否尊崇和支持中华文化的唯一判断标准,按照这一标准,否定孔子和儒家,
就成为了彻底否定中华文化的所谓不可辨驳的“罪证”,否定儒家就成了彻底抛弃中华
文化不再成中国人了!然而儒家文化并不能够代替整个中华文化,整个中华文化也绝对
不仅仅是儒家文化!与儒家观点相异的先秦诸子百家,哪一家不是中华文化?法家思想
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吗?毛泽东没有继承法家,没有赞美法家文明吗?既然毛
泽东继承了法家,又怎么能够被指责成是“发动文化大革命意图彻底否定和灭绝中华文
化”呢?毛泽东继承了法家文明,又怎么不能够说成是继承了中华文化呢?法家与儒家
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斗争上的你死我活的斗... 阅读全帖
d*****g
发帖数: 1616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顾颉刚疑古思想评价
http://theory.jschina.com.cn/a/200904/t32280.shtml
摘要:顾颉刚及其领导的“古史辨”派,曾经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左右史坛,风靡
一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史学研究的发展和出土文物的丰富,人们对疑古史学有了新
的认识。本文即剖析顾颉刚疑古思想提出的背景和目的,抽出其有代表性的十大论点进
行探讨,评价它的成就和影响。
关键词:顾颉刚;疑古思想;古史;伪史
作者简介:杨善群(1937-),男,上海人,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
究。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个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在史坛崛起,其领导人
物顾颉刚被称为“疑古大师”[1]。从1926到1941年,《古史辨》共出版了七册九本
(第七册分为上中下三本),洋洋数百万言,人们称其为“疑古文献的大成”[2],
在史坛上掀起一股巨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史学研究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地下文物—
—有关的古籍竹简、帛书不断出土,人们对“古史辨”派的疑古思想有了新的认识,需
要对《古史辨》的成败得失重新进行评价和总结,对它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检查和反思,
以利于史学研究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正如已... 阅读全帖
b*********f
发帖数: 1585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陈蕃之死与党锢之祸(上)
桓灵之际 阉竖当道 党锢祸起 汉室将倾 时清流之首陈蕃欲铲除奸佞 匡扶汉室 虽时运
不济 兵败而亡 然东汉百余年间 乱而不亡 蕃等功不可没 蕃少时遭人讥曰:“一屋不
扫 何以扫天下” 但其终能位极人臣 名扬四海 “天地有正气 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
上则为日星” 蕃之浩然正气将永垂青史
东汉自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建立后 又历经明帝刘庄 章帝刘炟 和帝刘肇这三位皇帝的稳定统治 政治 经济达到了顶点 但是在和帝时期 刘肇利用宦官郑众等诛除窦宪 进而摆脱窦氏外戚的控制 为宦官干政开了个头 和帝殁后 其后邓氏擅政 在她精心安排下 先立殇帝刘隆 后立安帝刘祜 安帝不愿为其傀儡 借宦官李闰 江京等人之力 清除邓氏一门 得以亲政 其皇后阎氏一门也随之得势 此后阎氏外戚与宦官集团结合 弄权营私 控制朝政 由此引发清流之士杨震等的不满 双方仇恨增长 冲突加剧 最后以杨震的失败而告终
杨震死后 外戚与宦官的角逐亦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阎后无子 就借江京等宦官之口 使安帝太子子刘保废为济阴王 之后不久 安帝驾崩 阎后先秘不发丧 以防大臣拥立
刘保为帝 同时立久病不起的小孩子刘懿为帝 是为少帝 阎氏一门由此掌握朝...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8441
20
何新:安阳东汉西大墓更可能是袁绍之墓
河南安阳西高穴东汉大墓(以下简称“西大墓”),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安丰县西高
穴村。此墓地北临漳河,向东14公里即为东汉冀州牧所在的首府邺城遗址。
这座东汉大墓,曾多次被盗掘,但仍幸存一些重要的随葬品。现出土残余器
物250余件,可辨认这是东汉末一座与重要历史人物有关的大墓。
此墓于2009年被发布者认定为是魏武王曹操之墓,但完全可信任且无争议的
第一手证据则至今尚缺乏。尽管一些部门言之凿凿,学界和社会上则一直存在强烈质疑
。人们认为,此墓是东汉末期一座重要大墓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该墓的主人究竟是不是
曹操,则尚存在严重异议。人们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该墓虽然应非普通人的墓,但总体看去其形制结构、埋葬方式均过于寒酸、简陋,
完全不符合当年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作为一位凌驾在皇帝头上的超级王者,“总
御皇机,鞭挞宇内“数十年的超级霸主的墓地气象。换句话说,这座墓地偏狭猥琐,根
本不像一座大英雄或者准帝王家的墓地。尽管人们知道曹操在世时提倡薄葬,但该墓仍
显得过于寒酸一些。
2)实际上,曹操虽然提倡简...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4458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一张古代星图,请大家指教
最早纪录星象的是《夏小正》罢?不过那时候还没有象后来那样龟腚出那么多的星座。
网上搜到一篇文章,研究夏小正星象年代从而推断它编纂年代的:
夏小正星象年代研究
胡铁珠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100010)
一 文献与研究回顾
《夏小正》的经文存在于西汉戴德所编《大戴礼记》的《夏小正传》中,共有四
百余字。它按12个月记载了每月的天象、物候、民事等等,可以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
一部完整的星象物候历。对这部历法,《礼记·礼运》中记有:“孔子曰‘我欲观夏
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也’”。郑玄注云:“得夏四时之书也,其书存
者有小正”。 《史记·夏本记》亦有:“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后人
多据此认为《夏小正》是夏代的历法,也有人认为它成书于战国时代。这篇文章的目
的就是通过对《夏小正》星象的计算确定该历可能的使用年代。关于《夏小正》的版
本源流等等,因台湾庄雅洲先生已有详尽的研究,本文将不再涉及[1][2]。
《夏小正》经文中给出的星象共有17个:
正月: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悬在下。
三月:参则伏。
四月:昴则...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4458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一张古代星图,请大家指教
最早纪录星象的是《夏小正》罢?不过那时候还没有象后来那样龟腚出那么多的星座。
网上搜到一篇文章,研究夏小正星象年代从而推断它编纂年代的:
夏小正星象年代研究
胡铁珠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100010)
一 文献与研究回顾
《夏小正》的经文存在于西汉戴德所编《大戴礼记》的《夏小正传》中,共有四
百余字。它按12个月记载了每月的天象、物候、民事等等,可以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
一部完整的星象物候历。对这部历法,《礼记·礼运》中记有:“孔子曰‘我欲观夏
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也’”。郑玄注云:“得夏四时之书也,其书存
者有小正”。 《史记·夏本记》亦有:“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后人
多据此认为《夏小正》是夏代的历法,也有人认为它成书于战国时代。这篇文章的目
的就是通过对《夏小正》星象的计算确定该历可能的使用年代。关于《夏小正》的版
本源流等等,因台湾庄雅洲先生已有详尽的研究,本文将不再涉及[1][2]。
《夏小正》经文中给出的星象共有17个:
正月: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悬在下。
三月:参则伏。
四月:昴则...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吴思:恶政是一面筛子

东汉中平二年(185年)二月的一天,皇都洛阳的南宫起火。这场大火烧了半个月,烧
掉了灵台、乐成等四座宫殿。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洛阳的皇宫说:“两宫遥相望,双阕百
余尺。”两宫相距七里而可以遥遥相望,门前的两座望楼竟有百尺之高,由此可以推想
皇宫的规模和巨额耗资。皇宫的这场大火搅乱了帝国的财政预算。皇上要给自己家盖新
房,这笔额外开支从哪里出?
这时,太监张让和赵忠给28岁的汉灵帝出了一个主意。他们建议皇上发出命令,大小田
每亩要交十钱。此外,各级官员升官上任,也要先交一笔钱,用于修建宫室。汉灵帝欣
然采纳了这二位太监的建议。于是,帝国官员上任之前,一概要到一个叫西园的地方问
价交钱。这种勾当看起来很像卖官鬻爵,后来也确实发展成为赤裸裸的卖官鬻爵。
钜鹿太守司马直是个有名的正派人,他接到了一项新的任命,上任前也要交钱。因为名
声清廉,对他特别优惠,交300万即可上任。公平地说,这个要价确实不高。在公元188
年之前,各郡的太守就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地位近似现在的省委书记兼省长。这个级
别的官员的俸禄是每年2000石,按照当时的行情,买这种高官要花上2000万钱,而人家
向司马直要的钱还不... 阅读全帖
f*l
发帖数: 742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刘备得天下,刘禅失天下有玄机
刘备同曹操一样,也可谓是老一辈的革命家了。现在人家曹操死了,儿子都做皇帝了,
他刘备能不眼红吗?再说,这刘备一门心思要保汉朝,现在这大汉也没了,就只好由他
自己来再造一个大汉了。同时,这也就圆了他自己的皇帝梦。
不可或缺的自然还是舆论的支持。说来从东汉以后纬书泛滥成灾,谁若是想从其中找到
一些对自己天命有利的论断,那是绝对不困难的。因此,这刘备的臣子们看自己的主子
有要做皇帝的意思,就赶紧将那些经典的纬书翻检了一个遍,然后立即就给老刘罗列出
了以下三条:
一、据经典纬书《洛书甄耀度》中说:“赤三日,德昌九日会备,合为帝际。”这又是
赤,又是德、备,不是把他刘备(字玄德)的姓、名、字都包括了么。
二、据经典纬书《洛书宝予命》中说:“天度帝道备称皇,以统握契,百成不败。”还
是这么个意思。
三、再据经典纬书《洛书录运期》中说:“九侯七杰争民命,炊骸道路,谁使主者玄且
来。”也是分毫不差。
这些谶言还都是些皮毛,刘备还更有其生理上的独特优势,这就显示出了他的天赋异秉
。就像他的老祖宗刘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一样,刘备也是众所周知的“双手过膝,自
见其耳”,也就是说老刘那手臂长得都垂过自己的双膝... 阅读全帖
q*****k
发帖数: 586
25
西安古称长安,是浩浩千年古都,他与意大利的罗马,希腊的雅典、埃及的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他还居我国古代六大古都之首。提起西安,人们就会想起十三朝古都,绝大多数人可能也知道这样一个称呼吧!但西安究竟是哪十三朝古都,先后有哪些王朝在这里建都的呢?这个得先来谈谈在西安建都的王朝。
先后在这建都的有: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历时长达1140年之久。自公元前1057年至公元904年,西安长期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是中国古代做为都城时间最长的城市。
西周:周文王曾都于丰镐,即今天的西安,“武王伐纣”以后,回到镐京,正式建立了周王朝,以“镐京”(西安)为都城,这一年大约是公元前1057年,开始了西周的统治。西周的最后一位国君是周幽王,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西北少数民族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历时共约286年。
秦: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国秦国曾在此建立都城,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都于咸阳,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始皇帝仍以咸阳为都,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同时规定京畿内不设郡,设内史管辖,以别于其它诸郡。当...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曹操可以说是东汉末年最出色的英雄,在曹孟德的军事和治政下,东汉后期一度混乱不
堪的北方地区逐步恢复了稳定和生产,奠定了大魏帝国及其后的西晋皇朝的基矗数“大
三国时代”(指黄巾之乱至三国归晋期间),论英雄人物无出其右。可是,英雄难过美人
关,英明一世的曹孟德,却屡屡因为一个“色”字栽跟头,更险些丧命。
第一次美女裙下栽跟头:淫人叔婶,失却“恶来”公元197年,曹操为彻底消灭吕布做
准备,出兵攻打西南面的威胁张绣。张绣原为东汉骠骑将军张济侄子,李傕、郭汜反攻
长安后,张济在荆州进攻穰城时中流失身亡。张绣于是接收了叔叔的军队并与荆州牧刘
表结盟,成为曹操西南方的一大威胁。
本来从属于刘表还是从属于曹操都是从属他人,张绣在开始时都没什么所谓的,因此曹
操第一次攻打宛城时,张绣是不战而降的。可惜曹操的杀心未灭、色心又起,在晚上找
女人的时候居然打起了张绣遗孀邹氏的主意,愤怒的张绣自然流露出对曹操的不满。
曹操疑张绣反,密谋杀张绣,可是事情败露反被张绣的军队奇袭,有“恶来”之称的猛
将典韦为保护曹操撤退而战死。第一继承人曹昂也在乱军中战死,曹操的一次淫人婶婶
,赔上了军中第一猛将和第一继承人的性命... 阅读全帖
h*******e
发帖数: 184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说说关于孔融之死的看法
我小时候家里穷,一年到头也难得吃上水果。除了夏天的时候,地里的西瓜可以任意管
饱。平常时节,像苹果、梨什么的,实在难得。
大人们偶尔上一次街,买回几个水果, 姐弟几个就抢着吃。物质匮乏的童年,导致我
对吃的东西都记忆深刻。有一次,父亲教我读《三字经》。
读到“孔融让梨”,父亲便给我讲解,说孔融这个孩子, 很好的,吃梨子的时候,把
大的给哥哥吃,小的留给自己。你要多向他学习,不能再跟姐姐抢水果。我听了父亲的
话,不置可否。
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虽然佩服这位小哥,但是梨子的诱惑,还是远大于他的人格魅力。
我一边盯着书上插图里的梨子看,一边心里还在想,他这么大度,或许是因为他根本不
爱吃梨,或许就是家里很有钱,不缺梨子吃。
有一天,我在翻看一位小朋友的课本时,又看到了这个故事。于是就想去查一下孔融的
一生,看看他的结局是怎样的。
结果这一查,大吃一惊,从小就对兄弟友爱的孔融,居然是因为不孝而被杀的。孔融生
于东汉末年,当时距董仲舒独尊儒术已经过了两百多年,儒家“孝悌忠信”的信条已经
深入每一位士大夫的内心,作为孔子的嫡传后人,孔融对这一套应该是比谁都遵守的。
古人“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对父母... 阅读全帖
w**********5
发帖数: 1741
28
历史狂想:中国历史很可能被一个家族暗中操纵两千多年
历史是由细节决定的。
近来读史书,又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非常奇妙且有一点惊悚的历史细节:自春秋战国
以来,中国历史走向很可能被一个家族暗中操纵了!
中国历史每发展到一个关键时刻,需要决定大历史走向的时候,都会突然冒出这家人,
严重影响甚至亲自出手改写中国的历史。
好了,不卖关子了!这个家族就是《盗墓笔记》也提到过的“张家人”!
《盗墓笔记》不过是一部虚构小说,但作者可能隐隐约约也察觉到了张姓人的不寻常。
张姓人在中国历史频繁扮演“扭转乾坤的英雄、开创历史的伟人、结束罪恶统治的功臣
、带领农民起义的领袖”,次数之多,已经不能用“偶然”可以解释了。
那我就一一列举出来吧!
张姓这个在今天中国人口数一数二的大姓,似乎是在春秋时期突然冒出来,有著名学者
(其实是本人)研究称,张姓可能出自于“长狄”。
张家人第一次对历史的操刀就轰轰烈烈——三家分晋!
第一次操纵历史:三家分晋,结束春秋时代。
三家分晋主角是赵、魏、韩三家,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赵家。赵家当时的主公是赵襄
子,背后的主要谋臣却是一个叫做张孟谈的人。可以说,张孟谈凭借出色的智谋和高超...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8912
29
http://www.2250s.com/read.php?2-8007-8007

2003年1月17日,《环球时报》刊登方舟子的文章:《西洋参的历史与现实》。随后
,这篇文章又先后发表在新语丝网站(未删节的原文)和《科学世界》(题目:《人参
与西洋参:历史与现实,神话与事实》,2003年第2期),2007年分别被收入《科学成
就健康》和《批评中医》这两本书中。
笔者仔细阅读这两篇文章之后发现,它们涉嫌抄袭1999年第8期《民族团结》杂志发
表的署名易华的文章,《人参崇拜》。易华文章约3000字,方舟子从中抄袭了大约1200
字。论证如下。

一、“纬书”露出的马脚
先看易华《人参崇拜》的第一段:
“先秦著述和前四史中未见有关人参的明确记载;人参的最早记载见于汉代纬书和
本草。《春秋纬?运斗枢》:‘摇光星散而为人参,人君废山渎之利则摇光不明、人参
不生’。《礼纬?斗威仪》:‘君乘木而王有人参生,下有人参上有紫气’。人参是吉
祥的象征,并与君王有关。《神农本草经》:‘人参味甘,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
,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2791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汉献帝后人东渡日本[zz]
source: http://www.ourhappyland.net/xungen/liu/liu08002.html
    历史上最有名的刘氏开拓日本人物,是今天日本原田、高桥
、大藏等家族的共同祖先阿知王。阿知(也写作阿智)王,又称阿知使主,是东汉最后
一个皇帝汉献帝的玄孙。
日本原田家族族谱《大藏朝臣原田家历传》称,阿知王是汉献帝的玄孙。当年曹氏
灭汉建魏,汉献帝刘协被曹丕贬为山阳公,建都山阳郡下的浊鹿城(一名青阳城,在今
河南省修武县东北)。阿知王在这时也随东汉皇室遗民便从洛阳徙居浊鹿。后来司马氏
灭魏建立西晋,刘氏皇族地位表面上没有改变,但实际情况开始恶化。太康十年(289
年),刘阿知见当时天下混乱之像已生,便于五月初一召集旧臣商议对策。刘阿知说:
"我久在此地,恐有覆灭之祸,闻东国于日本,有圣天子",遂决定率其家族东渡,前往
日本避难。这样,刘阿知便率领他的儿子刘都贺、舅舅赵舆德和族人刘国鼎、刘涛子、
刘鹤明、刘信子等男女共2040人,离开中国本土,飘洋过海,几经艰难,于日本应神天
皇二十九年九月五日来到日本。阿知王到...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17225
3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历史上有几个谥号为"和"的?
我就发现了两个:
东汉和帝刘肇基本信息

东汉孝和皇帝刘肇(79年-105年),东汉第四位皇帝(88年—105年在位),在位
17年,得年27岁,他是章帝四子,母贵人梁氏,死后谥号为孝和皇帝,庙号穆宗(后被
董卓废去),葬于慎陵。谥法云“不刚不柔曰和”。
编辑本段生平
建初四年(79年),梁贵人生刘肇。皇后窦氏将刘肇养为己子。建初七年(82年)
,汉章帝废太子刘庆,立刘肇为皇太子。章和二年(88年),汉章帝逝世。刘肇即位时
,是为汉和帝。当时他只有十岁,由养母窦太后执政,从此汉朝由稳转乱,进入外戚、
宦官相继掌权的时期,和帝在位时期东汉日益衰败,窦太后排斥异己,让哥哥窦宪掌权
,窦家人一犯法,窦太后就再三庇护,窦氏的专横跋扈,引起汉和帝的不满。永元四年
壬辰年六月二十三日(92年8月14日),汉和帝联合宦官郑众将窦氏一网打尽,但是也
由此进入宦官专权时期[1]。元兴元年乙巳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05年2月13日),汉和
帝郁郁而终。汉和帝在位时期,科技、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班固、
班昭写了《汉书》。甘英出使大秦。另外,和帝初年窦宪灭亡了北匈奴,在世界历史上
也是一件大事... 阅读全帖
x********n
发帖数: 450
32
东汉末年时候,九江郡蛮族造反,满朝文武不能制,只有启用”东汉权贵集团“之外的
卢植去平,从此华夏特等士族范阳卢氏横空出世,此后左右华夏历史近千年
你知道东汉九江郡在哪里吗?相当于现在的安徽北部,也就是说东汉末年安徽北部蛮越
人口居多。
五胡乱华什么概念?乞活军为了活命和胡人打,挣扎了几十年全部被屠杀,何况平民?
淮河以北无汉音。
所以真正的”汉人“,五胡乱华时候全部死光了。什么衣冠南渡,那都是一百个人里面
活了一个。到了南方又被蛮越土著欺负,那一个最后也死绝了。
几千年文明是有的,不过不是汉文明,是华夏文明。延续华夏文明星火的在北方坞堡中
让胡人畏惧的士族。士族是东周贵族"士"之后,一旦摆脱汉人,士族就要建立大齐国,
自称齐人,和你们汉人没什么关系。
正是历史上一次次复国大齐的这些士族,延续着华夏文明。
所以几千年历史是华夏的,和你们这些自称汉人的东西,没有什么关系。
x********n
发帖数: 450
3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其实吕布是个好人
东汉边军,做为能把匈奴打没的势力,在吕布手下愿意效死力,在吕布杀董卓后丝毫不乱
这就证明了吕布的道德水平和在军中的口碑
高顺这样的高氏悍将宁死不降
张辽这样的有才华将领无不是得其用
吕布的问题是,我姜姓一心要恢复社会秩序避免五胡乱华
但是袁绍曹操代表的东汉权贵,以及为东汉权贵服务的丁原等姜姓能吏
下狠心一定要把汉人拉近灭绝的死局
他们在内斗中的鱼死网破,和吕布一心求“强",求“效率”,是本质上冲突的
这就导致了吕布,以及其代表的东汉边军不断”背叛“,最终你死我活
t*******y
发帖数: 21396
34
http://tieba.baidu.com/p/145429375
关于赵云的年龄问题一直以来都很有争论,我今天以“演义”中的一些资料加以分析,
并且引用了一些别的网友观点,在此表示感谢。如有不当的地方,请各位指出。
本文的分析重点就是:演义中赵云的年龄问题;或者说,赵云在演义中的生卒年问题。

为方便下文分析,现特将演义中几个关键章回所对应的纪元年份列出,同时再列出一些
相关人物在演义中的生卒年份及卒年年纪:
第07回-----东汉年号不详-----纪元191年 (赵云亮相)
第41回-----东汉建安13年-----纪元208年 (长板救主)
第52回-----东汉建安14年-----纪元209年 (赵云拒婚)
第71回-----东汉建安23年-----纪元218年 (汉水大捷)
第84回-----蜀汉章武2年----- 纪元222年 (彝陵救主)
第87回-----蜀汉建兴3年----- 纪元225年 (诸葛南征)
第88回-----蜀汉建兴3年----- 纪元225年 (诸葛南征)
第89回-----蜀汉建兴3年----- 纪元225年 (诸葛南征)
第...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zt:其实我们从小就被洗脑了—我是怎么从毛黑变毛粉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n 7 00:57:24 2014, 美东)
八十年前,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现在,网民在高喊自由和民主的口号前,弄清楚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
也是喊民主口号前的首要问题。
弄不清楚这个问题,结果就是象二十年前的苏联同志,最近乌克兰的二货们,喊了半天
,把自己卖了还帮人数钱。
近日重读毛主席当年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感慨万分。一篇不过数千字的文章
,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那个时代中国革命的关键:一切革命问题都是“屁股”问题,利
益问题。
即使过了近百年,这篇文章放到现在来看,也依然没有过时。仔细重读多次后,愈来愈
感觉主席他老人家的伟大。
几年前,也正是读懂了这篇文章,硬生生地把我从最初的带路党一步步地向美分,右派
到今天这个叶公好龙的毛粉和伪毛左转变。
十几年来,和港台地区的笔友作者多有联系。
十年前刚... 阅读全帖
K*****2
发帖数: 9308
36
既然都不清楚东汉前的九州到底是啥,说它们也没有什么意义,不如就从东汉开始看。
东汉的州基本就是省,到了后来因为南北分裂,每一边都要自己划自己的州,所以州的
划分越来越乱。比如雍州,南朝和北朝各自都有各自的雍州,地理上互相之间也没有任
何关系。我不太清楚是什么具体原因造成最后州越划越小的,不过我猜测这是伴随着分
裂割据而产生的一种趋势。幽云十六州那都是很晚的产物了,跟东汉那时候的州不能比
较。
m***a
发帖数: 13878
37
“宦官政治”:组织的长寿基因
在史学家的笔下,宦官或许是集所有负能量之最大成的历史群体,他们道德败坏、
无恶不作,不仅造成了政治黑暗和经济腐败,也破坏了行政官僚制度的正常运行,即所
谓“宦官乱政”。在职业官僚眼里,宦官几乎要为历代封建王朝的灭亡负全责。
但从家族企业治理和代际传承维度出发,却给宦官政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
视角。如果中国家族企业要做世界500强,不必关注这个群体,但如果想做500年基业长
青,则有必要研究一下中国的宦官政治。
长寿基因还是致命毒瘤?
宦官在西周时开始出现,当时主要负责杂役、传令等内务工作。宦官政治则从秦朝
才开始出现,在封建官僚制度下作为制衡职业官僚阶层的对立集团而存在。宦官也由负
责皇宫的勤杂工变成维护皇权的政治势力。
宦官政治主要集中在汉、唐和明三朝中后期,史学家们把这三个时期一致描绘成政
治腐败黑暗的时代,同时也把三个王朝的衰亡归咎于宦官专政。
但在中国二千年封建史中,先后存在过48个王朝,其中汉人建立的寿命200年以上
的王朝仅4个:汉、唐、宋和明,竟有3个是... 阅读全帖
U***g
发帖数: 330
38
起源[编辑]
崔姓的起源有多个起源,大致上分成以下几类。
第一种说法是以邑为氏。其始祖可以追溯至姜子牙。姜子牙因辅佐周武王参与剿灭“商
”有功而被封于“齐”,并在营丘(今山东临淄北)建立封国的都城。而吕尚有一嫡孙
名“季子”,本应继承齐国君位,但却拱手让给弟弟叔乙,自己甘愿要了一个名叫“崔
”(今山东章丘县西北的崔氏城)的地方作食邑,他的子孙便以邑为姓。
第二种说法是出身于东汉末年清河崔氏。源出清河崔氏名士崔琰的后裔。其后人有西晋
末年,曾任平州刺史的崔毖,其后人迁居朝鲜,成为朝鲜崔姓的始祖。
第三种说法是出于彝族、亦有崔姓出现。
第四种说法是出于回族、亦有崔姓出现。
第五种说法是出于蒙古族、亦有崔姓出现。
第六种说法是出于土家族、亦有崔姓出现。
第七种说法是出于满族八旗的“崔佳”氏,汉化改姓为崔姓。
第八种说法是出于新罗其中一个部落长老苏伐都利。
繁衍播迁[编辑]
崔氏发源于山东省内。于汉、晋、南北朝、隋、唐期间一直称盛于武城安平两地,亦繁
衍到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浙江、江苏、广西、安徽等地。西晋末年,群雄割据,
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避乱迁入朝鲜半岛,逐渐发展为朝鲜族大姓。南北朝时...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5579
3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黑人95%都有狐臭
东汉人明明看清了儒教(周儒+孔儒)是导致王莽闹剧和西汉亡国的原因, 可东汉还是
不反思, 不肯抛弃儒学, 说明东汉思想文化上的脆弱, 导致了东汉的衰弱和后来五
胡乱华。
B*********L
发帖数: 700
40
1. 轮作不是重点,重点是农牧结合。
养牲畜比简单种植复杂多了,农牧结合比单一种植或者单一畜牧更复杂,文言文根本
handle不了,也传播不了。同理,中国古代不管出现了什么先进的东西,都是昙花一现
,无法推广。所以中国的生产力水平无法迅速提高,中国历史只能陷入死循环。
2. 欧洲的人口一直与中国差不多。
下面我引用一些wiki的数据,您可以看一下。
罗马帝国时代:
公元元年世界人口约2.92亿
此年汉朝约6500万人口,占22.26% 此年罗马帝国约5500万人口,占18.99%
公元100年世界人口约2.39亿
此年东汉约5500万人口,占23.01% 此年罗马帝国约5700万人口,占23.85%
117年罗马帝国约6800万人口
156年东汉约6200万人口
165年罗马帝国约6900万人口
183年东汉约6600万人口
公元200年世界人口约1.96亿
此年东汉约5000万人口,占25.51% 此年罗马帝国约6600万人口,占33.67%
公元300年世界人口约2.17亿
此年晋朝约4600万人口,占20.25% 此年罗马帝国约5400万人口,占24.88%
公元400年世界人口...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700
4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农业是农业文明的核心
欧洲的人口一直与中国差不多。
下面我引用一些wiki的数据,您可以看一下。
罗马帝国时代:
公元元年世界人口约2.92亿
此年汉朝约6500万人口,占22.26% 此年罗马帝国约5500万人口,占18.99%
公元100年世界人口约2.39亿
此年东汉约5500万人口,占23.01% 此年罗马帝国约5700万人口,占23.85%
117年罗马帝国约6800万人口
156年东汉约6200万人口
165年罗马帝国约6900万人口
183年东汉约6600万人口
公元200年世界人口约1.96亿
此年东汉约5000万人口,占25.51% 此年罗马帝国约6600万人口,占33.67%
公元300年世界人口约2.17亿
此年晋朝约4600万人口,占20.25% 此年罗马帝国约5400万人口,占24.88%
公元400年世界人口约1.87亿
此年东晋和十六国人口约3000万,占16.04% 此年罗马帝国约4000万人口,占21.39%
另外就是宋朝,当时欧洲的人口是7500万-1亿。
宋朝的人口有两种说法:一种是4400万,另一种是1亿。前者是根据宋朝的官方统计,
按“口”计。后者是后代学者的发明。...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761
42
来自主题: Parenting版 - ZT imac 出品:三字经今解
23。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古人说,魏蜀吴三国争霸,为的是继承汉朝的统治权。这段时期叫做三国,之后接下来
是西晋和东晋的两晋时期。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铛铛铛铛……借用一下KOEI三国志的开场音
乐)东汉末年,黄巾作乱,汉朝中央军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其击溃,却形成了流寇四起
的局面。当时的皇帝汉灵帝没办法,只好把各地刺史升级为地方军区参谋长,允许地方
军区脱离中央军委自由行动。这虽然解决了黄巾之乱,却造成了更严重的群雄割据局面
。(……此处略去三国演义开头几章七万八千六百字)
公元189年,董卓杀掉了汉少帝,改立汉献帝刘协。这就是东汉最后一个皇帝–在当时
被当做宝贝一样抢来抢去,因为谁拥有他,谁就有发兵的“大义”。抢啊抢啊,打啊打
啊,(……此处略去三国演义中间精彩章节几十万字),一直到公元220年的那个秋天
,实在大家都厌烦了打个仗之前都要念一通“汉献帝说,我们是正义的”这种废话,曹
操的儿子曹丕就跟献帝说“你效法古代圣人,传位给我吧,不要让我手下的兄弟们难做
”,然后东汉就灭亡了。曹丕追封曹操为武皇帝,自己为文皇帝,类似于周文王周武王
换了个顺序。
然后...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415
43
来自主题: Taiwan版 - 狮子与佛经
很可能”狮子”这个词因随佛经中的翻译而来。
佛教在东汉正式传入中国,在西汉的文献中没有”狮子”这个词。
古文中都是单辞称呼虎、豹、犀、象等,为何古文用”狻猊”两个字称呼狮子呢?
而东汉前没有狮子的雕塑、玉器、青铜、画像。
再者,中国有虎的化石,但没有狮子的化石出现过。
因此推断中国古代有野生狮子的可能性,其证据很薄弱。
中国古代应该没有野生狮子。
汉初尔雅用”狻猊”这个词称呼狮子。
称狻猊/狻麑 (古音”酸己” swn-ngieg) 是古印度suangi 的对音。
而“狮子”是吐火罗语sisak的对音。
应该是西汉狮子从印度传到中国,所以中国以印度古语,称狮子为”狻猊”。
东汉,狮子又从西域传到中国,所以又用西域语称狮子为”狮子”。
以后,就固定以”狮子”来称呼狮子了。
后汉书章帝本纪记载,班超击莎车,月氏国献扶拔、师子。
但为何就此固定下来,以”狮子”来称呼狮子呢?
可能和佛经的流传有关,佛经翻译称呼狮子为”师子”。
狮子的造型何时开始变化呢?
从东汉杨君墓石狮就开始变成简单造型。
而写实的狮子图都是宫廷画师画的,民间都是简单的变形狮子图。
这很可能是民间看过狮子的人很少,而宫廷画都... 阅读全帖
v******a
发帖数: 45075
44
来自主题: Chess版 - 汉“象棋世家”
李义庭曾获一九五八年中国象棋冠军,一按照目前国家体 委的规定。在历届全国个人比
赛中获得过冠军或三次前三名的,均可申请批准为“特级大师”。因此,按照棋历,一李
义 庭也应该是“特级大师”的。
李义庭十多岁便以“小神童”驰誉棋坛,但他的下棋, 是从童年开始的,而且是在严父
李东汉的悉心教字下成长的。李东汉是汉口有名棋手,艺仅逊于罗天扬,却不亚于方 绍
钦。由于方绍钦走遍大江南北,落拓岭南,因此对外名声 也以方绍钦为著,李东汉成了
株守家园,名不出闾里的土棋王。
由于李东汉管教有方,加上李义庭本易对棋艺的勤奋, 十岁左右,他便甩去当地名手的
双马。李义庭出生于名棋手的家庭,下棋的机会自然多着。听说在五十年代初期,李义庭
经常每天都要下二十盘棋。这样的磨练,使得李义庭在棋艺上做到兵马姻熟,熟能生巧的
程度。为了使李义庭的基本功牢固,李东汉还安排各种类型的排局、残局给李义庭演习,
并不时加以测验、指导,因此,李义庭的“幼工”基础。是十分牢固的。
一九八四年复,“全国少年象棋集训比赛”在上海举 行,李义庭当时携同女儿李玲前往
参加。李玲身手不凡,为 众所瞩目,咸谓将门虎女,艺必可观。而好事者则谓
n******m
发帖数: 644
45
我怎么觉得第6题AB都对?
还有第7题好像没有一个不正确。
我只能做对第8题——C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围棋与国家 林建超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
文明的源头想符。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
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
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
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介
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东汉
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5691
46
第6题, A 是错的, 原文用了极可能

我怎么觉得第6题AB都对?
还有第7题好像没有一个不正确。
我只能做对第8题——C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围棋与国家 林建超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
文明的源头想符。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
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
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
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介
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东汉
中期后,...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5691
47
7 C是错的, 儒士就是儒家, 儒始终没有把围棋纳入艺

我怎么觉得第6题AB都对?
还有第7题好像没有一个不正确。
我只能做对第8题——C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围棋与国家 林建超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
文明的源头想符。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
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
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
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介
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 阅读全帖
f**********y
发帖数: 1063
48
来自主题: gardening版 - 有种过冬苋菜的么有??
想当初在四川的时候,每年青菜里面最期待的就是冬旱菜了,拿来做汤或是煮粥都是绝
佳的好材料,尤其是冬寒菜煮的粥,碧绿清香,入口滑溜溜的,是我最爱。
这个菜的名字之杂,蔚为壮观,有冬苋菜,冬寒菜,东旱菜,冬旱菜,滑菜,东汉菜。
。。。无数,据说自古代起就已经把这一大队名字都搞混了,我还见过古文言文中对这
个菜的名字纠结来纠结去搞不出个所以然的,其中尤其是这个东汉菜,莫非是凤毛麟角
的夹藏了一点历史文化信息? 原以为这个冬旱菜就是四川的土特产,因为一出四川便
少有吃到,后来竟然发现这东西居然就是中国古代很多文学作品中所提到的“葵”。这
个来头可就大了。想当初,《黄帝内经》可是将“葵”列为中国五菜之首的。古代中国
人吃葵应该是非常普遍的,至少到两汉时期葵都应该是中国种植最广泛的蔬菜之一。古
代名篇里面提到葵的比比皆是,让这种蔬菜充满了历史感和文艺气息。比如: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诗经·豳风·七月》 六月食郁及,七月享葵及菽
。。。。。。
还有很多很多。
不知什么原因,葵在明代的时候退出了中国人的餐桌,在全国大部分地方都变成了一种
野菜,这真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这种蔬菜非常的... 阅读全帖
R******k
发帖数: 4756
49
盘点中国历史上18位奇珍美女
美人心计汉朝第一后——窦漪房
她,出生贫寒,然不骄不躁、不妄自菲薄,谋略过人,先后扶持了汉朝3个有名的明君
,敦促了“文景之治”之盛世。如此胆大,如此英明,如此谋略,世间女子,除了武则
天,天下能有几人?
吕雉
汉王朝创始人汉高祖刘邦的正配夫人。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女性统治者(吕后,武则天,
慈禧太后)的第一个。她为人有谋略而性残忍,在刘邦翦除异姓诸侯王的过程中起了很
大作用。她虽为女流,但不乏政治家的风度,不管是帮助刘邦打天下还是把持政事,每
每从容不迫,识破奸人计谋,化险为夷。刘邦临终前吕后问刘邦身后的安排。她问萧何
相国后谁可继任,刘邦嘱曹参可继任;曹参后有王陵,陈平,但不能独任;周勃忠诚老实
,文化不高,刘家天下如有危机,安刘氏天下的必是周勃,可任太尉。
吕后虽实际掌握大权,但她是遵守刘邦临终前所作的重要人士安排遗嘱的,相继重用萧
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开国功臣。而这些大臣们都以无为而治,从民之欲,从
不劳民。在经济上,实行轻赋税。对工商实行自由政策。在吕后统治时期,不论政治,
法制,经济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均全面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518
5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国际歌
为什么国际歌那么有鼓动力?这鼓动力如何产生?
原创|发布:2016-08-26 22:30:24 更新:2016-08-26 22:30:24
阅读 4229赞 128
《国际歌》从1923开始流传于中国,“英特纳雄耐尔”的精神也悄悄在中国人民心中潜
滋暗长。等到爆发的时候,这种摧枯拉朽的力量,已经无人能够挡了。《国际歌》堪称
历史上人民反抗的最强音。人民反抗的声音转了一圈之后,到《国际歌》这里又回归到
了它最原始的本质意义,那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此推荐唐朝乐队的摇滚版
《国际歌》,如果说骆宾王的檄文可以抵得过千军万马,那么这首《国际歌》+摇滚,
可以胜过原子弹了。时至今天,不管你信不信共产主义,这首歌依旧可以作为统治者心
头的戒尺,人民手中的利剑!
《国际歌》的本质是起义宣言,斗争口号,革命檄文。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类似的宣言
口号,基本可分为三类。
第一:受命于天类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是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
”时所使用的口号。“苍天”是指东汉政府,“黄天”是黄巾太平道。古代王朝更替讲
究五德始终,东汉是火德,火生土,土的代表颜色正是...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