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n 发帖数: 8336 | 1 佛教最基本及最重要的教义是讲「空」(sunya),并由此派生出许多佛教的重要教义
。佛教所讲的空,绝非如基督教旧约圣经《传道书》所讲的空(传一 2),亦非如一般
人所讲的「没有了」那种「无所有」的空(emptiness)。我们若能彻底了解佛教的「
空」,便可说是已摸到了佛教教义的核心,对于我们向泰半信佛教的中国人传道时,会
有很大帮助的。
对抗婆罗门教的世界观
我们要先从释迦牟尼时代的婆罗门教信仰(BrahmaiSm)说起。婆罗门教相信梵天神(
Brahma)创造世界万物,并进入人的身体,而人成了梵天神的一部分,「梵即我,我即
梵」。人若能苦修并不停念梵语 OM 咒文,最后,人的「自我」(Atman)或人的灵魂
(Manas)便能与梵天神合而为一而得解脱,此称「梵我一如」,这有点像中国人所讲
的「天人合一」说。
婆罗门教信多神多鬼多灵,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多神教。他们信天神(Dyaus)、太阳神
(Surya)、雷神(Indra)、火神(Agni)、酒神(Soma)……,以及许多山川草木及
无数动物等为神。古代印度人拜神时能随心所悦,选择自己所喜欢拜的神。在「宗教学
」上称为「交换神教」(...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2 http://www.bhagavad-gita.us/summary-of-the-bhagavad-gita/
The Bhagavad-gita opens with blind King Dhritarashtra requesting his
secretary, Sanjaya, to narrate the battle between his sons, the Kauravas,
and their cousins, the Pandavas. Lord Krishna, the Supreme Personality of
Godhead, out of affection for His devotee, the Pandava prince Arjuna, has
agreed to drive his chariot. As Arjuna takes up his bow and prepares to
fight, he sees the sons of Dhritarashtra drawn in military array and
requests i...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6791 | 3 1889, by Robert G. Ingersoll
My family and I regard Christmas as a holiday -- that is to say, a day of
rest and pleasure -- a day to get acquainted with each other, a day to
recall old memories, and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 amenities. The
festival now called Christmas is far older than Christianity. It was known
and celebrat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bef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what is
known as our religion. It is a relic of sun-worship. It is the day on which
the sun triumphs over the hosts... 阅读全帖 |
|
C****i 发帖数: 1776 | 4 第五课
论圣灵
━━神在地上的能力
一、序言
先知撒迦利亚呼喊:“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神的灵方能成事”(4:
6);换言之,凡是神的工作必须靠神的能力才能成功,这是圣经一贯的应许。圣灵在旧
约时代的工作与在新约时略有差别。在旧约时,他的工作是突然的、隐藏的,在新约时
却是明显的、内住的;所以俗称圣灵在旧约时期的工作为“隐晦时期”,在新约时代则
作“圣灵时期”;亦有学者按三一神的工作而称旧约为“圣父时期”,耶稣基督在世之
时为“圣子时期”,新约时代为“圣灵时期”;此分法固不尽然准确,却能指出三一神
在不同时代的“分工合作”。质言之,在旧约时,圣灵的工作是“临在性”的(with)
,而在新约时却是“内住性”的(in)。
二、圣灵是什么
历代信徒对圣灵的观念有混淆不清,亦有准确的认识,兹从二方面探讨:
A.圣灵不是
1.神的属下(subordinate to God)━━听神发施号令,如同仆人,或下属。这个解释
始自第四世纪时君士坦丁堡的主教马其顿纽(Macedonius),他认为圣灵的地位为三位
一神的最低等,比圣子还次一层。他的谬论又称为“神位一体论”。反对此派的人讥之
... 阅读全帖 |
|
l*******g 发帖数: 286 | 5 请GoLost同学指正下面对佛法所说的“空”的观点。
佛教只想强调的是:万物(或凡物)无「实体」(Reality),仅仅都只是一种因缘和
合而成的假存在而已。所以只是一种 Sunya 的存在。这个梵文 Sunya,中译「空」,
译得不好,容易使人误会。难怪最近有一位八十四岁的台湾佛教徒余绍坡先生大胆地提
出异议说:「……常发现凡讲『空』字,就容易出毛病。『空』字在直觉意识中,很容
易认为『空无,断灭』。用之则自误误他,不用则太太平平。」(见氏着「佛法义理中
不应沿用『空』字」,台湾佛教《海潮音月刊》,一九八五年四月)。这是笔者研究佛
教四十年来,第一次看到有中国佛教徒如此勇敢地向佛教﹁空﹂观开刀的文章。本文后
半段中还要引用他的反「空」文章。
关于万物(诸法)因缘生的教义,我们不得不引用佛经:「诸法亦如是,因缘合乃成,
因缘离散即灭」(《增壹阿含经》第二「七邪聚品」)。对于「空」,佛经则说:「从
缘生势,无有是处。从缘生者,则是无我,则是空也。从缘生者,则是无来无去,从缘
生者,则非真实。」(《自在王菩萨经》卷上)经中之无我的「我」,乃指物的本体,
亦即婆罗门教所讲的「梵我一如」的那个...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6 The Trimurti (English: ‘three forms’; Sanskrit: त्र
2367;मूर्ति trimūrti) is a concept
in Hinduism "in which the cosmic functions of creation, maintenance, and
destruction are personified by the forms of Brahmā the creator, Vishnu
the maintainer or preserver, and Śhiva the destroyer or transformer,"[1
][2] These three deities have been called "the Hindu triad" [3] or the "
Great Trinity,"[4], often addressed as "Brahma-Vishnu... 阅读全帖 |
|
r*****d 发帖数: 922 | 7 我仅仅找到."梵是唯一真理,世界是幻象,梵與自我終究是沒有分別的。(Brahma
satyaṃ jagat mithyā, jīvo brahmaiva nāparah)"
这跟中观的思想是根本不同的.
译者的水平很重要.能给个好的link吗? |
|
J******s 发帖数: 7538 | 8 117
Maha-cattarisaka Sutta
The Great Forty
Translated from the Pali by
Thanissaro Bhikkhu
南传中部 第117经
大四十经
巴译英:谭尼莎若比丘
I have heard that on one occasion the Blessed One was staying at
Savatthi, in Jeta's Grove, Anathapindika's monastery. There he addressed
the monks: "Monks!"
"Yes, lord," the monks replied.
我是这样听说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他对比丘们说:
“比丘们!”
“世尊!”比丘们回答说。
The Blessed One said, "Monks, I will teach you noble right concentration
with its supports and requisite conditions. Listen, and pay close...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2192 | 9 四无量心释义
〔心平平衡衡〕
慈(mettA)、悲(karuNA)、喜(muditA)、舍(upekkhA)四无量心(appamannA)
,在《阿含经》中又名四梵行、四梵室、四梵堂、四等心;《清净道论》称四梵住(
CatubrahmavihAra)。
为什么称为无量呢?因为它普缘一切有情,对治无量戏论、烦恼,且牵引无量福德,招
感无量果报。就其圆满与真正的本质而言,缘一切众生而不起分别,是没有任何局限,
没有排他性、不公平性。达到无量境界的心,对任何国家、种族、宗教、阶级的众生,
都不会怀有瞋恨,也不会有爱执,心「平平衡衡」。
〔最胜、无过失〕
为什么又称为「梵住」?在《清净道论》中,依「最胜」和「无过失」而称四无量心为
「梵住」。「梵住」一词可解释为心超越、崇高的状态,或似梵的住所。这四种心之所
以最胜、崇高,是因为它们以最正当、最理想的行为对待有情。
「无过失」是从梵天的角度说的,梵天是印度婆罗门教最尊崇的主神、创造神,也是佛
教宇宙观中天界的神,祂没有瞋恨,住在慈悲大爱中,而无有过失。如果以持戒与禅修
培养慈、悲、喜、舍等四种心的修行者,被认为可以达到等同梵天的境界(brahm...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0 I read the book years ago. What he believed in is the 2nd view below, 常见.
佛告仙尼∶「汝莫生疑!以有惑故,彼则生疑。仙尼!当知有三种师。何等为三?有一
师,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而无能知命终后事,是名第一师出于世间。复次、
仙尼!有一师,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命终之后亦见是我,如所知说。复次、仙尼!有一
师,不见现在世真实是我,亦复不见命终之后真实是我。
仙尼!其第一师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名曰断见。彼第二师见今世后世真实
是我,如所知说者,则是常见。彼第三师不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命终之后亦不见我,是
则如来、应、等正觉说,现法、爱断,离欲、灭尽、涅盘」。
http://www.mahabodhi.org/agama/Class_Note_14.htm
It was explained in DN 2, Brahma net sutra, why someone would have such a
view. Though continuity of karma is correct, the view ...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7315 | 11
前几天和印度同事聊天。说起神。这个brahma神,我以为是最有本事的,因为是创造阿
。可是我那印度同事却说这个是最有问题的。没有人起名字用他。具体啥问题我忘了。 |
|
|
S**U 发帖数: 7025 | 13 希腊神话中的 Zeus 是所有神与人之父,却又好色,有跟 Brahma 同样的问题,不管找
哪个女性,都是乱伦。
耶稣是上帝之子,如果找女人(如传说中的抹大拉),也有乱伦问题。 |
|
c****g 发帖数: 3893 | 14 记得有人研究过,闪米特语起源于古印度梵语
还有说基督教的abraham, 就是印度神话里brahma |
|
S**U 发帖数: 7025 | 15 这是个很好的例子,显示没有无我正见的禅修,是怎么修出如来藏的。
Jotika 禅师对证果的描述,可以用来与此文对比。看看什么样的证果是符合阿含的。
Appendix II
Citta – The Mind’s Essential Knowing Nature.
The following comments about the nature of the citta have been excerpted
from several discourses given by Ãcariya Mahã Boowa.
Of foremost importance is the citta, the mind’s essential knowing nature.
It consists of pure and simple awareness: the citta simply knows. Awareness
of good and evil, and the critical judgements that result, are merely
activities of... 阅读全帖 |
|
n*****a 发帖数: 265 | 16 I don't know Pali, but let me reference a short paragraph from page 1734
of The Connected Discourses of the Buddha, A Translation of the Samyutta
Nikaya by Bhikkhu Bodhi, which appears consistent with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7) Ascetics and Brahmins (2)
"Buhikkhus, whatever ascetics or brahmins in the past wielded the various
kinds of spiritual power, such that: having been one, they became many...
they exercised maste...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7 Shortening life span is very easy. Lord Buddha have considered ending his
life after his enlightenment, before he accepted the invitation of Brahma
King and turned the wheel of dharma.
Meditation can slow down the rise and fall, and prolong life to some extent.
This may be why Lord Buddha said he can use super-normal powers to live for
one eon, if desired. |
|
Y**u 发帖数: 5466 | 18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Mon Aug 22 00:58:36 2011, 美东) 提到:
(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当正思惟
。色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比丘。于色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者。于色欲贪断。欲
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受.想.行.识当正思惟。观识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于识
正思惟。观识无常者。则于识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心解脱者。若欲自证
。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是正思惟无常。苦.
空.非我亦复如是。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石记:观色无常,则于色贪欲断。观受想行识无常,则于受想行识欲贪断。
问题:是欲贪断,还是五蕴断? 还是两者是一回事?
☆─────────────────────────────────────☆
runsun (runsun) 于 (Mon Aug 22 01:14:46 2011, 美东) 提到:
☆────────────────...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9 摘录二
正如我已经提到的,在西藏本身,主要的佛母角色由度母所扮演,通常人们供奉的是她
的绿色身相,但也有人供奉她以观音的配偶身分所呈现的白色身相。度母有21(7乘以3
的神奇数字)个公认的身相。度母也也呈现与早期观音相同的传奇身相特征—她的手掌
和脚掌中有眼睛,并手持一朵莲花。在日本,她被描绘为手持一朵蓝色莲花或是一个石
榴。她以姜姑莉(Junguli)的白色身相,被祈求治疗蛇咬伤,她四只手当中的一只握
著一条白蛇。在日本,蛇女神是萨罗斯瓦蒂(Sarasvati)的分身,她以白蛇的身相被
供奉,据说人们对她的供奉可能起源于西元六世纪的一个传说—在中国北边有一个「以
蛇为丈夫的女人王国」。 无论如何,众所周知,在印度教坦特罗的修行中,利用性力
(sakti)所唤醒的性能量称为拙火昆达里尼(kundalini),人们将它呈现为一条蛇的
样子。
所有这些联想、传说与神话,清楚地将莲花神标记为女性性征与生殖力的主要象征。后
来,她逐渐丧失了原有的重要性,而其特征也被收摄至不同的男、女神祇身上;这反映
了社会的演变:人们已不再供奉和崇拜女性了,而有组织且理智的父权法则也取代了母
亲崇拜及牵涉魔...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20 前 言
东西方学者,佛教徒或非佛教徒撰写了许许多多富有价值的著作,向那些对佛教
感兴趣的人解述了佛陀的一生及其教导。
其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仍然是埃德温一阿诺德男爵的《亚洲之光》。许多西
方国家的求道者因为此世界闻名之诗而被佛教深深吸引。
这些博学多闻的作家以佛法启迪觉悟了广大读者,他们这些值得随喜赞叹的精进
努力受到东西方佛教徒的一片赞美之声。
本书以巴利三藏经典、注疏以及流传于佛教国家,特别是以斯里兰卡的传统为基
础,又是一位佛教僧人的微薄努力。
本书的第一部分叙述了佛陀的一生,第二部分阐述了巴利语系佛教。
佛教是一道德和哲学体系,是觉悟的唯一正道,但又不仅仅是学术方面的学习课
目。
佛法是让人来学习的,但更是让人实践的,归根结底,是让每一个人来了证的。
如果没有实践,再多的学习也是无效的。佛说,博学之人不修习佛法好似滑香味
的美丽花朵。
不懂佛法之人如同盲人。但是,不修证佛法之人被比喻成是一个图书馆。
有些人匆匆忙忙地批评佛教为一消极宗教。这一毫无根据的批评与事实相违甚远。
佛陀是世界上第一个最为活跃的传教领袖。他往返于各地达45年之久,向广大的
信众,包括老百姓和知识分子讲解...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21 (3)能愿比丘——杀生之报 短命多病
一时,佛在舍卫城。当地有一位财富圆满如多闻天子的施主。他的儿子长大后娶妻,生
活美满幸福,美中不足的是膝下无子,因此常常祈祷帝释天(Sakra Devanam Indra,
音译释迦提桓因陀罗,略称释提桓因,本为印度教之神,入佛教后称为帝释天,为佛教
之护法神,乃十二天之一,为忉利天[三十三天]之主)、大梵天(Maha Brahma Deva,
位于色界初禅天之第三天,又称梵天王、世主天。大梵天以自主独存,谓己为众生之父
,乃自然而有,无人能造之,后世一切众生皆为其化生,并谓已尽知诸典义理,统领大
千世界,以最富贵尊豪自居)、土地神、森林神等天尊。妻子终于怀孕,立即兴奋地将
好消息告诉丈夫:“我已有身孕,并且感觉 右侧偏重,可能会生个男孩。”她同时祈
祷:“愿我的孩子将来孝顺父母,行持善法,对整个家族及自己的种姓有大利益。”丈
夫听后非常高兴,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妻子身心舒畅,特在房顶盖一雅室:冷暖适度,设
备齐全,饮食丰美,音乐动听,舒适惬意。
我等大师释迦世尊及十方三世诸佛,时时刻刻观照着一切众生的苦乐,即使波浪离开大
海,佛陀对众生的悲心刹那也不... 阅读全帖 |
|
m*******g 发帖数: 410 | 22 对比丘/比丘尼合理的方法是:梵杖。
佛学(教)中梵坛是什么意思?:
【梵坛】
梵语brahma-dan!d!a,巴利语同。又作梵怛。意译为默摈、梵法、梵天法治、梵杖。乃
对犯戒之比丘或比丘尼所行之一种治罪法。即不许与犯戒者言语,此系九种治罪法之一
。据长阿含卷四游行经载,佛告阿难,于其涅?后,若阐怒(巴Channa ,即车匿)不顺
威仪、不受教诫,阿难等当共行梵坛罚,并敕诸比丘不得与语,亦勿往返教授从事。阐
怒为六群比丘之一,常行恶事,与众僧不和合,故为此而制梵坛法。又维摩经略疏卷一
载(大三八?五六八上):‘亦云彼梵天治罪法,别立一坛,其犯法者令入此坛,诸梵不
得共语。’依此,梵坛即为梵天之治罪法。[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七、五分律卷三十、大
智度论卷二、梵网经法藏疏卷六、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七](参阅‘梵罚’4644) |
|
l****u 发帖数: 2166 | 23 一地菩萨就是brahma-parisajja deva。。。 |
|
l****u 发帖数: 2166 | 24 en, 印度教挺好的 -
很多修行观点都可以重叠使用。
只要记住最关键的一点:
佛陀明确的指出了brahma不是创造者, 意识不是连贯恒常的。
印度教则相反。
不过对于初级阶段的意识解释,有很多优点可以借用。 |
|
l****u 发帖数: 2166 | 25 一是我没看到有人这样做吧。
有同修质疑是不是佛本说,这个我觉得不是诽谤吧。
即便有人不同意空性,也没什么吧,用词不同,很多时候是原因。
还有人的个性有时候看到空性但是感觉不深刻,平等心就是另外的一种描述。
还有一个, 我还觉得印度教的Vedanta, Bhagavad Gita很有深度和智慧。从而对唯观
宗也很赞同。细读他们是本质一致的。我对它很尊重。比如金刚经很有智慧。
但是我明白佛陀是否认brahma的,这个没问题,对于本阶段的修炼,他们的区别对我没
有实质影响。他们的区别要在比较高的证悟之后才有意义。
最终涅槃是佛陀的自有独特的智慧,之前的发展,不只只有佛陀。比如禅定比如无我比
如无常。还有不二。印度教都也是如此教育的。
Vedanta 令我收益匪浅,不过向往涅槃,只有佛陀知道怎么办。但是在最后一步之前,
可以选择别的text来帮助我理解真相,帮助发展,来印证智慧。
最终都是过河之舟,要抛弃的。真相是唯一的,修到什么程度,会自动离弃一些理论吸
收新的。
我不明白诽谤与怀疑的分界线,不过我明白班上的很多同修跟我的划分区域有很大的差
距。 |
|
c***h 发帖数: 2262 | 26
http://agama.buddhason.org/ad/adSearch.php?keyword=%E6%A2%B5%E8
庄春江的解释是 :
brahmacariy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圣洁的生活」(the holy life)。按:「梵行」
为「梵」(brahma,音译为「婆罗门」)与「行」(cariya,另译为「行为」)的复合词,
应是指修往生梵天界的行为,判断是当时「婆罗门」宗教思想的传统用语,成为「修清
净行」的意思,而为佛陀所沿用。
可能是佛陀当时婆罗门教的用语。
是否只是后期的印度教的用语,非佛陀当时婆罗门教用语?
这就不知了,要请教SeeU
但可能不是。
因为印度教出现较晚,后于大乘,也后于南传巴利文阿含的形成。 |
|
n********n 发帖数: 8336 | 27 怎么给删了?? 重贴。:-))
----------------
佛教最基本及最重要的教义是讲「空」(sunya),并由此派生出许多佛教的重要教义
。佛教所讲的空,绝非如基督教旧约圣经《传道书》所讲的空(传一 2),亦非如一般
人所讲的「没有了」那种「无所有」的空(emptiness)。我们若能彻底了解佛教的「
空」,便可说是已摸到了佛教教义的核心,对于我们向泰半信佛教的中国人传道时,会
有很大帮助的。
对抗婆罗门教的世界观
我们要先从释迦牟尼时代的婆罗门教信仰(BrahmaiSm)说起。婆罗门教相信梵天神(
Brahma)创造世界万物,并进入人的身体,而人成了梵天神的一部分,「梵即我,我即
梵」。人若能苦修并不停念梵语 OM 咒文,最后,人的「自我」(Atman)或人的灵魂
(Manas)便能与梵天神合而为一而得解脱,此称「梵我一如」,这有点像中国人所讲
的「天人合一」说。
婆罗门教信多神多鬼多灵,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多神教。他们信天神(Dyaus)、太阳神
(Surya)、雷神(Indra)、火神(Agni)、酒神(Soma)……,以及许多山川草木及
无数动物等为神。古代印度人拜神时能...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28 所谓「客观」的佛教学者们的信仰
赖瑞(Larrie)要我谈谈佛法与道德、佛法是否为一条说教之路,以及什么是真正的菩
提心?我刚从东方过来,有一点晕头转向。到达之后我马上去了牛津,此刻我应该正在
牛津做某件事。晕头转向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我和牛津的一些学者们谈话。他们很棒,
真的很棒。那里有许多所谓的佛学教授或佛教专家,他们强烈否定转世,他们不相信佛
陀给过「不二」及诸如此类的教授。这教导了我许多。就在昨天,我提到卡尔‧
波普尔(Karl Popper)。我只听过他的名字,但从未真正了解他。在牛津有人告诉我,
他们正在「客观地」研究佛法;这很有意思。这些都让我晕头转向,因为我必须切换到
佛教徒的思维,以便讨论今天这个主题。无论如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理解「不二」并不容易
如果不谈「不二」,我觉得我们不可能真正谈论佛法,但「不二」不是那么容易。最近
我和一些印度知识分子们聊天。我甚至有点担忧,我们西藏人实际上有多努力想要去彻
底了解不二的概念,如同这些印度人所做的一样。真正理解不二不是那么容易,特别是
如果你以卡尔‧波普尔的方式去思考。如果你真的认为某些事物是... 阅读全帖 |
|
r*****e 发帖数: 176 | 29 录自:缅甸帕奥禅师(Pha-AukSayadaw),《止观禅修的指导与问答》,第三届帕奥禅
修营期中2000.5。
问:(以下这些问题一起回答)
一、在佛陀的时代有菩萨吗?如果有,他是否证悟任何道果,或者他只是一个凡夫?
二、为什么圣者(ariya)无法成为菩萨?
三、声闻弟子(savaka)能改变心意作菩萨吗?若不能,原因何在?
四、若遵循禅师的教导而修行,禅修者能够证悟须陀洹道果(sotapatti-maggabana
and sotapatti-phala-bana)。禅修者能否因为行菩萨道的誓愿而不证入道果呢?
答:在证悟道果之前,禅修者可以改变心意。证悟道果之后就无法再改变心意,因为根
据佛陀在许多经中的开示,「道」是一种「正性决定」(sammatta-niyama固定法)的
法则。此固定的法则说:须陀洹道(sotapatti-magga)能产生须陀洹果(sotapatti-
phala)。须陀洹能成为斯陀含(sakadagami),但不能退为凡夫。斯陀含能成为阿那
含(anagami),但不能退为须陀洹或凡夫。阿那含能成为阿拉汉,但不能退为斯陀含
、须陀洹或凡夫。阿拉... 阅读全帖 |
|
l****u 发帖数: 2166 | 30 赞。
要是能稳定的不费力的站到观察者为我的程度,是非常美妙的经历。
不过观察者本身还是无常的 - 这个是佛跟brahma 一元法的区别。
这个观察者有几种方法识破 - bahiya sutta 是最直截了当的。 |
|
c***h 发帖数: 2262 | 31 观察这现象那现象 无我
观察者? 观察者不是”我” 于是再观察 ”观察者” 不是我
“观察观察者的那个观察者”? 也要看破 不是我
………….
………….
看起来是洋葱式或螺旋式无穷循环
要一个层一看破 再深一层再深入看破 ……….
可我怎么觉得,其实只是平面式
看破一个,就全破了,
好像是假议题 并没有这种洋葱式或螺旋式无穷循环 要一层一层看破的问题
内观中 就是一个接一个 识 行 想 受 色
观察者 好像”识”一样
在一旁忙着分辨”触”这了 “触”那了 连成一片 所以仿佛有个谁在观察
继续想这观察者如何 这是又升起另一个轮回 产生另一个概念
主要不是 这概念又升起 那概念又升起 因为本来就会有一堆想 一堆概念升起
而是 “想”中有没有”我”落入 没有 就好了
观察者 观察者的观察者 观察者的观察者的观察者 …….的概念 都只是”想”一个
一个升起
自己制造的
这种洋葱式的概念 可以想它 想它就有 就自己很麻烦的又奇怪的方法去消除 这也行
也可以不想它 不想它就没有
知道这些是一串一串升... 阅读全帖 |
|
l****u 发帖数: 2166 | 32 赞。
要是能稳定的不费力的站到观察者为我的程度,是非常美妙的经历。
不过观察者本身还是无常的 - 这个是佛跟brahma 一元法的区别。
这个观察者有几种方法识破 - bahiya sutta 是最直截了当的。 |
|
c***h 发帖数: 2262 | 33 观察这现象那现象 无我
观察者? 观察者不是”我” 于是再观察 ”观察者” 不是我
“观察观察者的那个观察者”? 也要看破 不是我
………….
………….
看起来是洋葱式或螺旋式无穷循环
要一个层一看破 再深一层再深入看破 ……….
可我怎么觉得,其实只是平面式
看破一个,就全破了,
好像是假议题 并没有这种洋葱式或螺旋式无穷循环 要一层一层看破的问题
内观中 就是一个接一个 识 行 想 受 色
观察者 好像”识”一样
在一旁忙着分辨”触”这了 “触”那了 连成一片 所以仿佛有个谁在观察
继续想这观察者如何 这是又升起另一个轮回 产生另一个概念
主要不是 这概念又升起 那概念又升起 因为本来就会有一堆想 一堆概念升起
而是 “想”中有没有”我”落入 没有 就好了
观察者 观察者的观察者 观察者的观察者的观察者 …….的概念 都只是”想”一个
一个升起
自己制造的
这种洋葱式的概念 可以想它 想它就有 就自己很麻烦的又奇怪的方法去消除 这也行
也可以不想它 不想它就没有
知道这些是一串一串升...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34 福德
巴利经文选读
(英译、编辑)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Merit
A Study Guide Prepared by Thanissaro Bhikkhu
=======================================================================
原文版权所有 © 2005 美国慈林寺,仅限于免费发行。慈林寺许可人们在任何媒
体再版、重排、重印、印发。然而,编者希望任何再版与分发以对公众免费与无限制的
形式进行,译文与其它衍生作品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
中译版权所有 © 2008 良稹,http://www.theravadacn.org ,流通条件如上。转载时请包括本站连接,并登载本版权声明。
=======================================================================
目录:
◇引言
◇基本智慧
◇福德(Puñña)
◇布施(Dana)
◇持戒(Sila)
◇禅定(Bhavana)
◇证入流果的福德
◇超越福德
◇名词解...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5 《中部》经1至经4。包括《一切漏经》。第一 根本五十经篇
第一 根本品
MN.1.1-10
MN.1.1 根本法门(The Root of All Things)经
1.1.1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郁伽罗(Ukkattha)幸福林(Subhaga Grove)的一棵
王家沙罗树(sala)下。 在那里,世尊对比丘们说道:“比丘们!” “尊师!”那些比
丘回答道。世尊如是说道:
1.1.2 “比丘们!我将教导你们根本法门的论述。你们要仔细聆听和注意思惟我要说
的话。” “是的,大德!”比丘们回答道。世尊说道:
1.1.3 “比丘们!这里,一个未受教导的凡夫,他不重视圣者们,对他们的法不熟练
和未经受训练;他不重视善人们,对他们的法不熟练和未经受训练,他认知(perceives
)地为地。他已经认知地为地之后,他设想(conceives)他自己是地,设想他自己在地当
中,设想他自己与地分离,设想地是“我的”,他因地而欢喜。那是什么原因呢?我说
,因为他没有完全了知它。
1.1.4 他认知水为水。认知水为水之后,他设想他自己是水,设想他自己在水当中,
设想他自己与水分离,设想... 阅读全帖 |
|
K****N 发帖数: 10783 | 36 翻天很历害啊:
梵天 (Brahma):作为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梵天可以说是在中国神话中开天辟地的盘古
的印度同行。不过以中国人的观念而言这为创世神的模样实在是古怪:梵天通常被描绘
成一个骑鹅的红皮肤老人,他身穿白袍,有四臂,手持《吠陀》和权杖,或一把匙子,
或一串念珠,或一张弓,或一个水罐。梵天最显著的特征是他的四个头:传说梵天原来
只有一个头,后来耐不住寂寞的梵天从自己的身体上创造了一个女伴,并疯狂地爱上了
她。这位端庄的姑娘被梵天炽热的目光看得局促不安,便走开以躲避他的凝视。但无论
她躲到他的右边、左边和背后,他都在每个方向长出一个新的头。最后她升上天空,但
那里又出现了第五个头注视着她——这样说起来梵天大人的造型有点像《变形金刚》里
的五面怪,但最后容易冲动的热血青年湿婆砍掉了梵天的第五个头。 |
|
c**r 发帖数: 2019 | 37 《中国的梵文研究》
周一良
(一)
我国自来称印度文为梵文。因为印度人相传,他们的文字是梵天(Brahma)所制(《西域
记》卷二)。但在印度本土,普通却不叫梵文。只有大史诗《Mahabharata》里,曾称梵
文为brahmi vac,意思是神圣的语言,仅仅当作一种别名或美称而已。那么,印度人称他
们的文字叫什么呢?他们称为Sanskrit。这字的原义有文饰、修整、精制一类的意思。顾
名思义,我们不由得想到中国的‘文言’。梵文在印度的地位,确和中国的文言文体很相
像。Sanskrit这字最早见于《梨俱吠陀》──印度最古的文献。这部书的文体就是一种古
梵文。吠陀是婆罗门教的圣典,同时也只有四种姓里最上层的婆罗门才有资格学习。大约
从很古的时期,梵文已经是上层种姓专有的语言了。以后注释吠陀的书,也都是用梵文。
到了西元前五世纪,波腻你(Panini)作了一部梵文文法,奠定了梵文文法的基础。直到
现在两千多年来,写梵文都要受《波腻你文法》的约束。也就是因为大家都遵守他的轨则
,两千多年来梵文竟没什么大变化。中国虽没有波腻你的文法,因为作文章的文要摹古,
于是乎无形之中文言和白话分了家。文言 |
|
c**r 发帖数: 2019 | 38 《中国的梵文研究》
周一良
(一)
我国自来称印度文为梵文。因为印度人相传,他们的文字是梵天(Brahma)所制(《西域
记》卷二)。但在印度本土,普通却不叫梵文。只有大史诗《Mahabharata》里,曾称梵
文为brahmi vac,意思是神圣的语言,仅仅当作一种别名或美称而已。那么,印度人称他
们的文字叫什么呢?他们称为Sanskrit。这字的原义有文饰、修整、精制一类的意思。顾
名思义,我们不由得想到中国的‘文言’。梵文在印度的地位,确和中国的文言文体很相
像。Sanskrit这字最早见于《梨俱吠陀》──印度最古的文献。这部书的文体就是一种古
梵文。吠陀是婆罗门教的圣典,同时也只有四种姓里最上层的婆罗门才有资格学习。大约
从很古的时期,梵文已经是上层种姓专有的语言了。以后注释吠陀的书,也都是用梵文。
到了西元前五世纪,波腻你(Panini)作了一部梵文文法,奠定了梵文文法的基础。直到
现在两千多年来,写梵文都要受《波腻你文法》的约束。也就是因为大家都遵守他的轨则
,两千多年来梵文竟没什么大变化。中国虽没有波腻你的文法,因为作文章的文要摹古,
于是乎无形之中文言和白话分了家。文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