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 发帖数: 3821 | 1 (这个系列的缘起参见“闲谈大小乘,兼论‘原始’佛法(1)”的第一段。)
2。菩萨有没有阶位?是不是凡夫?能不能度人?
2.1 菩萨有没有阶位?
即使按照南传的观点, 也有三种菩提,三藐三菩提或正等正觉,辟支菩提,
和声闻菩提或弟子菩提。有很强烈善欲想要成佛的在成佛之前就是菩萨。
南传把菩萨分作三种:慧者菩萨,信者菩萨和精进者菩萨,
他们圆满波罗蜜的期限是四阿僧祗与十万大劫、八阿僧祗与十万大劫
和十六阿僧祗与十万大劫。《行藏注疏》记述了菩萨在被授记之后,
通过四成就:一切资粮成就,无间断成就,无时懈怠成就,恭敬成就来圆满完十波罗蜜。
那么这个圆满波罗蜜的过程有没有阶段呢?有没有阶位呢?这个答案是不是很清楚了?
至于这个阶位谁来认定,谁能认定,以后单独谈。这里先解决有无的问题。
有人愿意认为菩萨是凡夫,没有修证也没有阶位,
愿意认为佛陀吃了最后一个馒头就从凡夫一跃成为能教导小乘圣众的正等正觉,
这样的逻辑和常识水平,实在是让人摇头。
2.2 菩萨是不是凡夫?
即使按照南传的观点,成为被授记的菩萨具备的条件之一是波罗蜜已经圆满至
足以使他在那一生证得阿罗汉果。但是菩萨为了未来的众生,...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2 (这个系列的缘起参见“闲谈大小乘,兼论‘原始’佛法(1)”的第一段。)
2。菩萨有没有阶位?是不是凡夫?能不能度人?
2.1 菩萨有没有阶位?
即使按照南传的观点, 也有三种菩提,三藐三菩提或正等正觉,辟支菩提,
和声闻菩提或弟子菩提。有很强烈善欲想要成佛的在成佛之前就是菩萨。
南传把菩萨分作三种:慧者菩萨,信者菩萨和精进者菩萨,
他们圆满波罗蜜的期限是四阿僧祗与十万大劫、八阿僧祗与十万大劫
和十六阿僧祗与十万大劫。《行藏注疏》记述了菩萨在被授记之后,
通过四成就:一切资粮成就,无间断成就,无时懈怠成就,恭敬成就来圆满完十波罗蜜。
那么这个圆满波罗蜜的过程有没有阶段呢?有没有阶位呢?这个答案是不是很清楚了?
至于这个阶位谁来认定,谁能认定,以后单独谈。这里先解决有无的问题。
有人愿意认为菩萨是凡夫,没有修证也没有阶位,
愿意认为佛陀吃了最后一个馒头就从凡夫一跃成为能教导小乘圣众的正等正觉,
这样的逻辑和常识水平,实在是让人摇头。
2.2 菩萨是不是凡夫?
即使按照南传的观点,成为被授记的菩萨具备的条件之一是波罗蜜已经圆满至
足以使他在那一生证得阿罗汉果。但是菩萨为了未来的众生,...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 ☆─────────────────────────────────────☆
bigfool (fool) 于 (Sun Dec 11 18:07:01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系列的缘起参见“闲谈大小乘,兼论‘原始’佛法(1)”的第一段。)
4. 站在魔王的角度想一想
魔王波旬一直给佛法捣蛋,想毁灭佛法,这是南北传经典里都有的。
知己知彼,才能够对抗魔王,坚持正确的道路。
让我们来替魔王波旬设想一下,破坏佛法有什么好办法呢?
第一个办法:在佛刚刚觉悟圣道之时,诱惑佛陀立刻涅磐,这样佛法只是佛陀
一个人的,佛法之火就无法燃起照亮世间。事实上,魔王波旬就是这么做的。
《南传大般涅槃经》就提到佛告诉阿难
“阿难!往昔我成就无上正觉,住于郁裨罗尼连禅河边之阿输波罗尼拘律树
下。阿难!其时,恶魔诣我处,至已,立于一面。阿难!立于一面之恶魔如是言我
曰:世尊!世尊今应般涅槃,善逝现在宜般涅槃。世尊!现在是世尊应般涅槃之时。”
第二个办法:在佛传播圣道之时,催促佛陀尽快涅磐,因为只要佛陀驻世,
佛法就有最后的裁决者,魔王波旬就没法上下其手。魔王波旬也是这么做的。
《南传大般涅... 阅读全帖 |
|
s********h 发帖数: 938 | 4 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其人无故,以二手掌,
于空相摩,于二手中,妄生涩滑冷热诸相。受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是诸幻触,不从
空来,不从掌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能触掌,何不触身。不应虚空,选择来触。
若从掌出,应非待合。又掌出故,合则掌知,离则触入,臂腕骨髓,应亦觉知入时踪迹
。必有觉心,知出知入。自有一物身中往来,何待合知,要名为触。是故当知,受阴虚
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石解:受阴非虚妄。不必多说。
******************************
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蹋悬崖,足心酸涩。想阴当知,亦复如是。
阿难,如是酢说,不从梅生,非从口入。如是阿难,若梅生者,梅合自谈,何待人说。
若从口入,自合口闻,何须待耳。若独耳闻,此水何不耳中而出。想蹋悬崖,与说相类
。是故当知,想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石解:想者,心相也。说酢其实是想酢的反映,与下文思蹋互应,都是思想活动。这个
貌似真实的思想活动就是想阴。想阴不是从想的对象生起来的,也不是从能想的感官这
里生起来的。用现代科学的眼光看,就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很...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5008 | 5
好一个最高深教法。(ZZ易讯网)
------------------
藏密,讲究的是即身成佛,而想即身成佛,用具相明妃来进行男女双修恰恰是藏密修行
中必然要经过的唯一最胜方便。除此之外,用其它法门根本无法即身成佛。论据简单列
举如下:
1DL喇嘛说:“至于喝酒、吃肉以及男女的结交,这唯有在无上瑜伽才有讲到的,其它
三部没有。 在无上瑜伽中,有讲到喝酒、吃肉的问题,而这是与男女结交有关系的。
其中谈到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男女的结交问题,也就是双身的问题。以瑜伽者来讲,如
果他是男性,他所依的就是佛父,瑜伽者若是女性的话,那她所依的就是佛父。也就是
说佛父佛母是互相依*的。为什幺呢?因为经由身躯的结交之后,粗分的意识和气流会
慢慢的缓和下来,渐渐的消失了!而为了使达到最究竟的目的,所以他必须产生大乐才
有办法,为了能永恒的保持这个大乐,所以他的精液绝对不能漏出,一滴都不能漏出,
他有办法运用这个精液!”(引用自藏密雪狮佛教论坛DL喇嘛回答大航法师时所说)
——藏密之修行虽然有各派间名词上的差异,但都可归纳为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
瑜伽部共四部。其中,事部,行部,瑜伽部此下三部法,属于生... 阅读全帖 |
|
|
z**n 发帖数: 22303 | 7 不喜欢也没法子啊,谁都躲不过的,佛菩萨也不例外.
大修行人超出三界外不受因果报应吗?
昨天听您讲经说:‘大修行人超出三界外不受因果报应。’请问法师宇宙人生的真相是
什么?释迦牟尼佛三个月马麦之报又说明了什么?
嘉扬彭措仁波切答:这个可能是你听错了,愚僧并没有说过‘大修行人不受因果报应。’
大修行人因明白一切诸法实相,对缘起诸法生灭迁变所生之因果业力无余而了知,故大
修行者因不昧因果,而不落因果。并不是说修行者在业果未尽时,不受因果之报应,于
此应当善加思维,不应该断章取义也。
至于释迦牟尼佛三月马麦之报,那是佛陀方便示现而已。佛陀已经成就了圆满的修证,
已经消除了所有的业障,所以这只是方便示现而已。修行者在证得二地果位时就已经是
戒度圆满了,同时也灭去了一切业障,既然二地菩萨就已经有如此的境界,那么已经获
得了圆满佛果的佛陀还会有业障吗?成佛之人已经将无明破尽,既然无明已经破尽,那
么依无明所生之惑业还会有吗?如草根一断草叶还会活着吗?所以马麦之报只是显现而
已。
修行者在证得空性那一刹那,即可灭除一切业障。一切业障之根乃是‘妄心’,行者证
得空性时,妄心已经灭尽,妄心既然灭去,则业障... 阅读全帖 |
|
y******i 发帖数: 98 |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yuanhuai (圆满), 信区: Wisdom
标 题: 普贤行愿品释 第一课 (2) 略说顶礼支;广说身顶礼 索达吉堪布讲解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14 17:42:59 2013, 美东)
第一课 (2)
索达吉堪布 讲解
下面开始讲经义。《普贤行愿品》包括长行文和偈颂,但这次我们不讲长行文
,只讲偈颂。《普贤行愿品》的核心是十大愿王: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
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
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这十大愿王如果发散出去,就是一切菩萨的十万大
愿,如果归摄起来,就是弘扬佛法和利益众生。在接下来学习的过程中,希望大家好好
体会这些意义。
甲二(经义)分三:一、前行七支供;二、正行广大发愿;三、后行以宣说功德而结尾。
乙一...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9 菩提达摩大师入道四行观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行入者,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
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云何名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
诸有,多起怨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与,甘心忍受
,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心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
说言报冤行。
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
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
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也。
三无所求行者:世人常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行
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有身皆苦
,谁得常安?了达此处,息想无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乃乐。”故知无求,真为
道行,是名无所求行也。
四称法行者:性净理体,目之为法,言解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著,无此无彼。经云
:“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 |
|
y******i 发帖数: 98 | 10 第一课 (2)
索达吉堪布 讲解
下面开始讲经义。《普贤行愿品》包括长行文和偈颂,但这次我们不讲长行文
,只讲偈颂。《普贤行愿品》的核心是十大愿王: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
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
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这十大愿王如果发散出去,就是一切菩萨的十万大
愿,如果归摄起来,就是弘扬佛法和利益众生。在接下来学习的过程中,希望大家好好
体会这些意义。
甲二(经义)分三:一、前行七支供;二、正行广大发愿;三、后行以宣说功德而结尾。
乙一(前行七支供)分七:一、顶礼支;二、供养支;三、忏悔支;四、随喜支;五、
请转法轮支;六、请佛住世支;七、回向支。
七支供非常重要。要真正发起普贤行愿,首先必须以七支供来积累资粮、净除罪障。此
外,不管修显宗还是密宗的任何法,都离不开以七支供来积资净障。
丙一(顶礼支)分二:一、略说...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11 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
下面对大士的礼赞,选自《净修捷要》报恩谈:
一心观礼,无量寿如来会上,座列上首,德为众尊,华严经主,万行庄严,化身金刚萨
埵,永为密教初祖,不舍因地,遍收玄妙,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大愿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第二十六拜)
“一心观礼”这一观是观礼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对我们今天也有特殊的意思,他就
是“金刚萨埵”,也是密教的初祖。在毗卢遮那佛世界也就等于是观世音菩萨。在我们
这个世界释迦牟尼佛的世界,也是最上首的菩萨。在《无量寿经》里头都是德尊普贤。
来的这些所有菩萨都是“咸共尊修普贤大士之德”。这些菩萨都在尊重都在修持普贤大
士的德行。普贤大士最突出的就是后头这两句话:“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净空法师
就因此而趋向净土宗的。他本来讲唯识,讲禅……,最后讲《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菩萨发十大愿,十大愿王导引的归宿最后就是极乐世界。
“愿我临遇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无量光,即得往生安乐到。”
这是《普贤行愿品》,也就是普贤菩萨的愿。愿我临命终的时候,我的“障碍”消
除。“障碍”就是往生的“障碍”。都消除了,可不是...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12 http://history.people.com.cn/n1/2016/0523/c372327-28372324.html
2016年05月23日14:55来源:新民周刊
李准1909年的这次巡视南海,确立了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1921年8月22日,法国内
阁总理兼外长白里安在西沙群岛问题上承认:“由于中国政府自1909年已确立自己的主
权,我们现在对这些岛屿提出要求是不可能的。”
李准
作者:新民周刊综合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发现并命名、最早开发经营和最早管辖南沙群岛的国家,对南沙
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维护海权也从不含糊。
清朝末年国力衰弱,东西方列强频频非法勘测中国南海诸岛,侵扰中国海疆国土,
广东水师提督李准亲率战舰赴南海巡视。李准还给西沙群岛的15个岛命名,至今西沙尚
有“李准滩”。
李准巡南海
1905年,李准上任广东水师提督。在两广总督张人骏的支持下,李准整顿水师,加
强训练,并装备洋枪,购进英国军舰数艘,在几年时间里使得广东水师面貌一新,战斗
力明显提高。
当时,南中国海上列强环伺,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均想侵夺我国南海诸岛。其中
统治安南(越南)的法国殖... 阅读全帖 |
|
c****t 发帖数: 19049 | 13 罡风下一道黑影俯冲而至,还没落地,忽然身形消散无踪。
一道阴影闪入坊市,几息之后,楚无影已经站在思过山门之前。
思过山,原名罗山,早年由拥有金丹修士罗凤的罗家占据于此。
后来罗凤阳寿将尽,夺舍齐妆不成身死于外,导致罗家内乱,被魏玄借机收割。
最后魏家崩塌,罗家旧地诸雄争霸,连年厮杀后,罗山几经易手,落到了楚秦门手
中。
楚秦门基本上延续了罗家的规划形制,山门和坊市,由同一个护山大阵守护,然后
阵里套阵,山门再加一道稍弱的普通阵法。这是因为坊市同样位于山顶,而思过山在相
当于后山的位置,不太好分。
这样一来,坊市的防御很强,而山门对于坊市内部方向上的防御就要弱上许多,所
以楚秦门特别注意坊市里人员的动向。开辟战争后,为了安全,甚至长时间关闭坊市,
就是基于这种戒备心理。
如今由于灵木盟地理上的包围和拒绝往来,整个思过坊行走的客人,基本上都是楚
秦之地里的各家中小宗门,虽也算是薄有人气,但一来不能和往日南来北往的热闹相比
,二来修士的阶位太低,交易以低阶物事为大宗,利润极其微薄。
当然,这些楚无影是从来不管的,看到思过坊外的转运点停了好多形态各异的灵禽
飞梭,并不像是平常跑运输的驮兽。便拉... 阅读全帖 |
|
p***e 发帖数: 192 | 14 达摩大师四行观
[梁]菩提达摩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
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文教,此
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理入也。
行入者,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
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云何名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
从末,流浪诸有,多起怨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
人所与,甘心忍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心故,识达故,此心生时,
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
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
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也。
三无所求行者:世人常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
心无为,行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无安,犹
如火宅,有身皆苦,谁 |
|
D******u 发帖数: 70 | 15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
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
分别,寂然无为,名理入也。
行入者,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
四称法行。
云何名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
诸有,多起怨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与,甘心忍受
,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心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
说言报冤行。
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
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
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也。
三无所求行者:世人常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行
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有身皆苦
,谁得常安?了达此处,息想无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乃乐。”故知无求,真为
道行, |
|
c***h 发帖数: 2262 | 16
我认为 无余涅盘 解释为 五受阴灭尽,较合理。
而不是烦恼灭尽后,肉体死亡。
1 杂阿含738经[正闻本935经/佛光本750经](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
「此七觉分修习、多修习,当得二果:得现法智有余涅盘,及阿那含果。」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相应部48相应65经/果经第一(根相应/大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比丘们!有这五根,哪五根呢?信根、……(中略)慧根,比丘们!这些是五根
。
比丘们!当这五根已被亲自修习、已被亲自多修习时,二果其中之一果应该可以被
预期:当生究竟智,或当存在有余依时,为不还者状态。」
-- 两者解释不同,
但南传解释是,有余时,是三果。
2. 杂阿含常说的”有余”,是还有烦恼,或还有五受阴。 例如以下。
大正藏杂阿含61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云何色受阴。所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受阴。复次。彼色
是无常.苦.变易之法。若彼色受阴。永断无余。究竟舍离.灭尽.离欲.寂没。余
色受...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7 Z.T.
在上师的家乡,流传着一个故事。上师嘱我录下,其中密意,不言而明。
在四川阿坝州下阿坝洼多村,有个喇嘛叫阿甲,专修莲花生大师忿怒咒,此人精进异
常,却乏悲心,于菩提心 法全不修及。因持莲师忿怒咒满一亿遍,贡高我慢,目中无
人,无般若智慧,遂致走火入魔,终而自杀。因其持咒修得定力,而成厉鬼。此鬼生时
贡高,死后仍自大 无比,每见出家人过来,便叉双腿,站于两山间,令其从裤裆下而
过,见土司贵人,也是如此。因无神通,钻其裤裆者多不知已受其辱。村中有位修证极
好的老太太 已证得天眼,看到这事,广为传扬,人们遂知。一次,五世嘉木样来阿坝
,路过两山间,遥见此厉鬼叉腿于山间,想叫他钻裆,嘉木样佯装不识,偷握白芥子,
到近 前,抛打芥子,将厉鬼打下山崖。
此后,厉鬼仍不改悔,老在村里显身,自 称是"阿甲活佛",屡屡做祟,迷人到河中
淹死。村人遂请江贡活佛的舅舅谢朗仁波且做大威德诛法火供,降伏厉鬼,令其护法。
至今,该厉鬼虽被摄伏,仍有慢 心,亦乏悲心,仍不能超脱。因他分别心大,对洼多
村的村民多有护持,别的村子必须在每年秋月19日给他烧供,不然他总会制造违缘。
江贡活佛开示说:法门再好,仍要... 阅读全帖 |
|
a****l 发帖数: 234 |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alon 讨论区 】
发信人: assail (sail@9#), 信区: Salon
标 题: [转载] 放诸古今皆准的权力规则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14 17:27:38 2013, 美东)
放诸古今皆准的权力规则
by 同人于野
(《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3年3月10日)
十九世纪末的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完全有理由成为一些人心中的偶像。他大力推动
民主自由,在四十多年的任期内,把比利时从一个专制独裁国家成功变成了一个现代民
主国家。他赋予每个成年男子选举权,甚至比美国提前半个世纪立法允许工人罢工。他
对妇女儿童的保护领先于整个欧洲。比利时1881年就普及了基础教育,确保每个女孩都
能上到初中,并且在1889年通过法律禁止十二岁以下儿童工作。在利奥波德二世治下,
国家的经济像政治一样获得了大发展,他比罗斯福更早采取建设公路和铁路基础设施的
手段来减少失业和刺激经济。
然而在非洲刚果这个比利时殖民地,确切的说是利奥波德二世本人的殖民地,他完全是
另外一个形象。刚果人,包括妇女儿童,在奥波德二世的统治下没有任何人权,完全是
奴... 阅读全帖 |
|
a****l 发帖数: 234 |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alon 讨论区 】
发信人: assail (sail@9#), 信区: Salon
标 题: [转载] 放诸古今皆准的权力规则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14 17:27:38 2013, 美东)
放诸古今皆准的权力规则
by 同人于野
(《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3年3月10日)
十九世纪末的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完全有理由成为一些人心中的偶像。他大力推动
民主自由,在四十多年的任期内,把比利时从一个专制独裁国家成功变成了一个现代民
主国家。他赋予每个成年男子选举权,甚至比美国提前半个世纪立法允许工人罢工。他
对妇女儿童的保护领先于整个欧洲。比利时1881年就普及了基础教育,确保每个女孩都
能上到初中,并且在1889年通过法律禁止十二岁以下儿童工作。在利奥波德二世治下,
国家的经济像政治一样获得了大发展,他比罗斯福更早采取建设公路和铁路基础设施的
手段来减少失业和刺激经济。
然而在非洲刚果这个比利时殖民地,确切的说是利奥波德二世本人的殖民地,他完全是
另外一个形象。刚果人,包括妇女儿童,在奥波德二世的统治下没有任何人权,完全是
奴... 阅读全帖 |
|
x*****3 发帖数: 89 | 20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1)猴子的身份认证问题 (2)猴子与桃子 (3)风生火起 (4)揭秘孙悟空的神通
(5)吃与不吃,是要不要命的问题 (6)一连串的天机 (7)人皮之争
(1)猴子的身份认证问题
第五回回目前一句还称呼孙猴子为大圣,后一句就叫猴子为怪了,怪不是妖怪的意思、
也是怪物的意思,反正不是褒义。然后更过份的是,吴老先生开头第一句话就直呼这个
猴子为妖猴,很不客气:“话表齐天大圣到底是个妖猴,……”。
这可是怎么说?一会儿说孙悟空是神仙、一会儿说他是妖怪,并且这个现象在整部小说
中都有体现。有人说这影射了中国阴暗的官僚体制、独霸话语权、规定不归顺的都是妖
怪、归顺的妖怪也不是妖怪了。云云。
有些事儿,就是没人真的来说清楚。不知道的人就说个不停,真知道的人反而觉得不能
说、因为都属于上界的机密嘛。
妖,在三界内,不同层面有不同的评判准则。在地狱里、是不是妖都无所谓了、反正都
是狰狞、丑恶的形像。在人间,没有人的身体、也就是没有转生成人、却通过不合理方
式获得了一些人独有的便利,或者有了人身、却没有人性、违背天定的人伦,这两种即
是妖,也就是说,在人的...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21
你恐怕没搞清楚那个控制到底指的是什么,你也没有搞清楚那个自由到底是指什么。
佛法核心是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涅槃寂静
而这个你认为的所谓宿命论(实际不是宿命论),实际正符合这个诸法无我,诸行无常
,完全是缘起的道理。
我们很多东西都是太似是而非了。 |
|
x******i 发帖数: 14369 | 22 http://hi.baidu.com/%BC%C5%C3%F0%B2%DD/blog/item/2748aacc7a3f11560eb34514.html
永嘉证道歌
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
净五根,得五力。唯证乃知难可测。
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
非但我今独达了。恒沙诸佛体皆同。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
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
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
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
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
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
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
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
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
大千世界海中沤 |
|
D******u 发帖数: 70 | 23 鸟窠以吹毛示侍者,以诸恶莫和、众善奉行示白居易。《指月录》中如师说法者,真不
能多得也。如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此人非佛而谁?不知此我者,专其心去恶行善,
必能有悟。若悟后专心行善离恶,必能成就。历代禅师于未悟时已是纯善之人,故悟后
曰:不改旧时人。亦有未曾在善留心者,悟后则曰:不是旧时行履处。世尊于说法时,
每每呼众人曰:“善男子,善女人。”到处则必言善因善果。此是修行人根本之事,余
权书言之颇详。如不以此为事,则不能望其有因有果,亦万不能有超入之期。切不可妄
以上智自命,而不屑屑于此,则自暴自弃矣。悟此我后,要开佛知见,发出八万四千陀
罗尼,成就如来之我。修持六度万行,成就大菩萨之我,彻底推翻,无修无证,安坐成
佛,上同如来,下同众生,成就诸祖之我。试问此我为何如乎?若不然者,只图自了,
则不声闻缘觉之我。再下者,则茫然不知此我而只知行善,则为天我。善恶相杂,则为
人我。嗔恨重,则为修罗之我。纯乎恶,则为禽兽我、饿鬼我、地狱我。诸君请择而行
之。 |
|
S**U 发帖数: 7025 | 24 南传不应有此见解。
杂阿含经四七四经
...
佛告阿难∶「我以诸行渐次寂灭故说;以诸行渐次止息故说,一切诸受悉皆是苦」。
阿难白佛言∶「云何世尊以诸受渐次寂灭故说」?
佛告阿难∶「初禅正受时,言语寂灭;第二禅正受时,觉、观寂灭;第三禅正受时,喜
心寂灭;第四禅正受时,出、入息寂灭;
...
佛告阿难∶「初禅正受时,言语止息;二禅正受时,觉、观止息;三禅正受时,喜心止
息;四禅正受时,出、入息止息; |
|
f*******8 发帖数: 3612 | 25
这你可能有一套自己的名词,“自相开始”,
能不能变成普通词说一下。
这大概是误解。
不是观无常,无常本身当然是个概念。
是观察诸行,然后得到“诸行无常”,
你说的观察蕴,本身就是观察诸行,不是么? |
|
r****n 发帖数: 8253 | 26
无常是世间万物的普遍特征。
无我是世间万物和非世间的涅槃的共同特征。
诸行无常,这里的诸行,指的就是所有世间万物,但不包括出世间的涅槃
诸法无我,这里的诸法,则包含所有。 |
|
r****n 发帖数: 8253 | 27
本来无一物,不是佛陀的观点。而是禅宗的观点
佛法也不是本来无一物。
大小乘的诸法无我,和诸行无常是两回事
大乘没有诸法无我。没有诸行无常。
大般涅槃经不就直接说无我是不了义吗? |
|
r****n 发帖数: 8253 | 28
本来无一物,不是佛陀的观点。而是禅宗的观点
佛法也不是本来无一物。
大小乘的诸法无我,和诸行无常是两回事
大乘没有诸法无我。没有诸行无常。
大般涅槃经不就直接说无我是不了义吗? |
|
r**m 发帖数: 1825 | 29 DENG兄熟读《阿含》,引证确当,先转引如下:
“正遍知”是佛十号之一,“阿罗汉(应供)”亦是佛十号之一。被问到何者为佛,佛
陀曾说:“佛见过去世,如是见未来,亦见现在世,一切行起灭,明智所了知,所应修
已修,应断悉已断,是故名为佛。历劫求选择,纯苦无暂乐,生者悉磨灭,远离息尘垢
,拔诸使刺本,等觉故名佛。”(《杂阿含经》一○○经)另外的场合,佛陀在般涅盘
前,又说:“阿难,我所说法,内外已讫,终不自称所见通达。……阿难,当自炽燃,
炽燃于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长阿含经》卷二“游行
经”)
旧译“正遍知”,梵语“Samyaksambodhi”,音译曰三藐三菩提,用意译的话,旧译“
正遍知”不如新译确切,新译为“正等正觉”,也就是能导向不共一切世间、外道之究
竟解脱的正觉菩提。用于佛之称号,梵语“Samyaksambuddha”,音译三藐三佛陀,意
译为“正等正觉者”,意味佛陀是具足正等正觉之觉者。
从DENG兄的引证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佛之“正等正觉”,是觉悟了三世一切诸
行之生灭无常,从而断除烦恼、远离尘垢、止息轮回,佛陀也正是依此 “等觉故名佛
”... 阅读全帖 |
|
J******s 发帖数: 7538 | 30 阿含中的长阿含,偏谈诸行无常印,
杂阿含偏谈诸法无我印,
增一及中合,偏谈涅槃寂静印。
三法印出於《大智度論》: ...
三法印即“诸行无常印、诸法无我印、涅槃寂静印” |
|
S**U 发帖数: 7025 | 31 佛说十二支缘起,以无明为生死根本,谈解脱生死,自然要说明什么是无明。
南、北传的阿含经,一致说无明的意义是不如实知四圣谛,没有其他的含意。如实知见
四圣谛,则断尽「见所断烦恼」,渐断「修所断烦恼」,解脱生死。
初期大乘龙树的中观宗,立场是大乘与「佛法」基础相同,没有改变「佛法」对无明的
定义。中期大乘弥勒、无著、世亲所传的唯识宗,著重大乘与「佛法」不共处,如无著
<摄大乘论>以十事显示大乘胜过声闻,扩大了无明的范围,要经历十地才断无明所治
障。后期大乘的如来藏说,如<胜鬘经>等,提出了「分段生死」、「变异生死」两种
生死,以不知如来藏(佛性)为无明。如来藏是声闻、缘觉所不能见的,所以他们没有
断根本无明,只断「分段生死」,还有「变异生死」,依此解决自宗「回小向大」理论
上的难题。其实中观、唯识两宗主张三乘究竟,认为「回小向大」不可能。<胜鬘经>
说两种四圣谛,而实以佛性为生死依。
汉传佛教流行的,是如来藏说。「佛法」的主张少有人懂。
中观论 观十二因缘品∶
众生痴所覆 为后起三行
以起是行故 随行入六趣 以诸行因缘 识受六道身
......
但以是因缘 而集大苦阴 是谓为生死 诸行之根...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2 ☆─────────────────────────────────────☆
advancing (摧邪显正) 于 (Wed Aug 3 14:48:11 2011, 美东) 提到:
转贴自:北京龙泉寺出家博客
我们的寺院旁边有个道观,桃园观,出家前我去那里转悠过。觉得道家的气质非常好。
有时候在寺院里也听一些师兄弟们说起道家的修行方式,很好奇,他们中有的了解
的还很深,常常告诉我一些基本常识,读《道德经》以及儒家的经典,发现至少在一个
阶段上,各家都是相通的,都在讲述一个道理,但终极目标有差异。
宗教事务以前由统战部门管理,现在好像划归民政部门管理,设有民族和宗教事务
管理办公室,这个机构在2010年组织了创建和谐的活动,让各宗教之间进行交流。
那天早上,寺里派出了六名僧人,一名居士,旁边的桃园观的张道长搭我们的车,
去北京市海淀区基督教堂,参访那里的宗教活动。
张道长穿着很传统的道士装束,别着发髻,很有气质,也不多话。按戒律,比丘出
行,三人以上就要排队,一下车,前面五个比丘就整齐地排成队,我是沙弥,也整齐地
跟在后面,张道长走在我们身... 阅读全帖 |
|
T*******y 发帖数: 6523 | 33 It is informative, and I like this kind of discussion with personal understanding. Thanks! I have a couple more questions. Could you answer them as well?
"大乘各派虽有很大的分歧,但都同意要坚持一个论点,那就是声称:生死轮回与涅槃、污染与清净、烦恼与智慧、迷与悟等等,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分别的。"
Is it so? I see things as neutral, but different. They are all part of the being, and I'd stand by the reality/truth... What do they mean exactly by "没有分别"? Is it all-part-of-the-being kind of "没有分别", or is it the same-thing-(emptiness) kind of "没有分别"?
"在巴利文的藏经中,并无发现佛陀的教导有赞... 阅读全帖 |
|
r**m 发帖数: 1825 | 3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lbjerry (小林), 信区: Belief
标 题: 印度早期宗教源流略讲 于晓非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May 23 22:51:10 2003), 转信
于晓非
(2002年7月22日)
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近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佛陀为什么会降生
在恒河流域,而没有降生在黄河流域或尼罗河流域?是什么样的文化沃土成就了释迦出
世这样一个大事因缘?这真的是一个大问题!我觉得我们如果要想深入地理解佛陀的教
法,就应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在佛经中佛陀的很多教诲都是有所指的、是有针对性的
,所以要想如实地领会佛陀的教法,就必须对释迦佛出世时期印度的宗教和文化背景有
一定的了解。
当然,回答好这个问题确实是很难的。对于印度的早期宗教源流这个问题不仅我们
中国人搞不明白,就是印度人自己也搞不清楚。因为印度是一个宗教大国,诞生在印度
本土的宗教派别不计其数,而且还经历过多次外来宗教的入侵;各种宗教相互融合,又
产生了无数的新的教派。可以说,印度是人类的“宗教博物馆”。再一个原因就是印度
人...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35
啥叫"诸行无常"?
那要怎么用在修行上? 没法用上就成了空话
为啥无常就是无我?
那要怎么用在修行上? 没法用上就成了空话
好像…很有趣,
好像没说清楚就结束了?
看看他们能不能说清楚一下
我记得是"诸受是苦",不是"诸行是苦"
不知有没有记错?
诸受是苦,那个"受"通常的含意,我前几帖有提到。 |
|
P****S 发帖数: 2286 | 36 第十一讲 禅宗的开悟(二)
释迦牟尼佛出家后,参访了许多外道,都解决不了问题;又自己苦修了六年,还是解决
不了问题。以后感到只限于苦行也不行,入尼连禅河洗浴,接受了牧女所献给他的乳糜
。吃了以后,精神焕发起来。独自到伽耶菩提树下敷座而坐,自誓若不证无上菩提终不
起座。端坐思惟经过了四十余昼夜见明星而大彻大悟。有人也许以为端坐四十余昼夜有
点困难吧!其实这是少见多怪。佛学院传印法师曾经依止几年的虚云老和尚,丛林里都
知道。他在终南山入定十八天。此后,他在传戒时,往往一盘腿,就是七八小时不起座
。释迦牟尼佛一坐四十余昼夜,在定中则如一弹指顷。所谓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正
是定中光景。这在近代科学中也已得到理证的。顺便在这里提一下。佛教的建立,出于
释迦牟尼的一悟,而这一悟发展为后世佛教的各宗各派是势所必然的,各宗各派每提出
一个主张来,必定要说是释迦牟尼说的,作为根据。而各宗各派却忽略了向释迦牟尼学
习的一件极为重要的事,那就是忘掉了释迦牟尼开悟的大动力──无畏的大怀疑的精神
。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出家以后,喜乐,同其患难,有什么能与不能,圆满不圆满,这
才是大功德大圆满哩!至于有无量烦恼...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7 http://news.sina.com 2011年11月17日 23:17 北京新浪网
我会说佛教是理解世界的一种观点,而且是一种相当深奥的观点。但我不会说佛教
所说的真理是惟一的真理,那样太自大了
本刊记者 施雨华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显然和一般人印象中的佛教上师有些不同。他被认为是最具现
代气息的佛教导师。他的弘法风格鲜明大胆、独树一帜。他喜欢开玩笑,极富幽默感,
“讽刺的是”几乎是他的惯用语。他不排斥科技,甚至在法会或日常课诵中使用iPad。
他当过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的顾问,后来自己也成了两部电影的导演。和他电影中的小
喇嘛一样,他总不错过4年一届的世界杯。
1961年,他出生在不丹一个拥有众多伟大上师的佛教家族,7岁那年,他被认证为
19世纪西藏最伟大的佛教上师、不分教派(“利美”)运动主要领导者蒋扬钦哲旺波的第
三世转世,很小的时候就被引向藏传佛教的许多伟大导师。“仁波切”即是藏人对转世
修行者的一种尊称。
藏传佛教有极其严格的教育和训练方法。宗萨钦哲仁波切回忆,他们这一代成长时
,老一代总训斥他们:你们这些小家伙太懒散了;你们这些小家伙太幸运了;你们这些
小家伙不...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38
经典说的就是“无常即苦”,没有前提,所谓的有前提,是你自己觉得难以接受,然后
强行添加。实际上不但无常是苦,连任何形式的“生”都是苦。
相应部 生相应
比丘们!凡色的生起、存续、再生、显现,即苦的生起、病的存续、老死的显现
比丘们!凡色的灭、平息、灭没,即苦的灭、病的平息、老死的灭没
你显然搞错了,外道的根本不错误不是认为身心变化带来苦(其实这才是佛法正见),
而是对苦的认识不彻底,也就是仍然执着性的认为身心之内或者之外有个类似灵魂,梵
,乃至真如心这类具有主宰性的本体,仍然有神我邪见,所以才导致不能解脱。
而且外道的禅定,最终达到的目标仅仅是禅定中贪和嗔的止息,却没有达到心识的熄灭
(因为执着认为存在灵魂,梵,心等常见),这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
总之,外道的根本错误在于神我常见(少部分是断灭见,认为解脱后一无所有),而不
是什么认定身心变化带来苦,而佛法则是彻底否定了神我的存在,对身心是彻底性的否
定的。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一切舍弃之法,且谛听。以何为一切舍弃之法耶?诸比丘!眼应
舍弃,色应舍弃,眼识应舍弃,眼触应舍弃”
外道们认为,眼不需要舍弃,色也不需要舍弃,眼识也不需要舍...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281 | 39 我觉得,法最终是要打破任何观念和概念的。打破以后,最佳的就是处在(从概念上)
无可着落之中,才能有更深层的领悟。刹那生灭的解释能帮你理解接受无常,就是个好
法。
但我从你这个角度,就会深究。我会问,既然灭后再生还能重复,那能重复的也算是长
远的了。所以按照这种思路去破我的心思,就会需要进一步去探究重复“复印”是怎么
回事。
这种point of view的。
所以, 诸行无常一定包含着其非常之独特的特性, 使之成为头条,
私以为, 不同之处就在于无常中的刹那无常, 这个观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我转2个讲刹那无常, 希望大家不要带着大,小乘, 汉传,原始各自有的芥蒂去看待
就当平常心去看, 谢谢!!
-----------------------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9481
四 法 印
全知麦彭仁波切 造
益西彭措堪布 译
第一法印:诸行无常
。。。。
对此,凡夫认为万事万物从产生到未灭之间是常住的,这只是错乱而已。实际上,无论
外在无情器世界,抑或内在根身、心所摄的心王、心所,一切都像流水、灯焰...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0 无有一法能造作是阿含经就说的无我意。
从世俗概念来说,可以说我在造作。
从究竟的观点来说,唯有缘起,没有众生在造作。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02.htm
佛告迦叶∶
「若受即自受者,我应说苦自作;若他受,他即受者,是则他作;若受自受、他受
复与苦者,如是者自、他作,我亦不说;若不因自、他,无因而生苦者,我亦不说,离
此诸边,说其中道,如来说法∶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
乃至纯大苦聚集;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62.htm
阐陀复言∶
「然,我不喜闻一切诸行空寂、不可得、爱尽、离欲、涅盘,此中云何有我而言如
是知、如是见,是名见法?」
...
阿难语阐陀言∶
「我亲从佛闻,教摩诃迦旃延,言∶『世人颠倒,依于二边∶若有、若无,世人取
诸境界,心便计著。
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计于我,此苦生时生,灭时灭。
迦旃延!于此不疑、不惑,不由于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见。 |
|
D*****r 发帖数: 6791 | 41 如我曾闻。菩萨往昔曾为兔身。以其先世余业因缘。虽受兔身善于人语。言常至诚无有
虚诳。智慧成就远离瞋恚。于人天中最为第一。慈悲熏心调和软善。悉能消灭诸魔因缘
。言行相副真实无谄。杀害之心永无复有。安住不动如须弥山。与无量兔而为上首。常
为诸兔而说是言。……是时兔王常为诸兔宣说如是善妙之言。
……是时仙人忽于一时遥闻兔王为兔说法。闻已心悔而作是言。我今虽得生于人中。愚
痴无智不如是兔生在兔中晓了善法。譬如日光障蔽月光。我亦如是。虽生人中为彼畜生
之所障蔽。彼虽畜生或是正法之将。或是梵王大自在天。我今闻彼所说之法心调柔和。
譬如人热入清冷水。怪哉师子多行恶业受是兽身。云何复当杀如是兔。如是兔者乃是纯
善形虽如是乃能修行仙圣之法。虽生畜生而能宣说善恶之相。……
……
是兔其夜多集干薪告诸兔言。汝等当知。是婆罗门。今欲舍我远去他家。我甚愁恼身体
战栗。世法如是无常别离。虚诳不实犹如幻化。合会有离犹如秋雨。有为之法有如是等
无量过患。诸行如梦热时之炎。众生命尽无可还者。汝等今者知世法如是而不能离。是
故汝等要当精勤坏三有乎。
尔时兔王竟夜不眠。为诸兔众说法如是。夜既终已。清旦地了于薪聚边即便吹火。... 阅读全帖 |
|
g**r 发帖数: 425 | 42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
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一千人菩萨
十
千人俱。复有欲界诸天子色界诸天子及净居天子。并其眷属无量百千
周
匝围绕。供养恭敬听佛说法。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童子。汝有
辩
才善能开演。汝今应为菩萨大众宣扬妙法。时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
世
尊。佛今令我说何等法。佛言童子。汝今应说诸佛境界。文殊师利菩
萨
言。世尊。佛境界者。非眼境界。非色境界。非耳境界。非声境界。
非
鼻境界。非香境界。非舌境界。非味境界。非身境界。非触境界。非
意
境界。非法境界。无如是等差别境界。是乃名为诸佛境界。世尊。善
男
子善女人。有欲入於佛境界者。以无所入而为方便乃能悟入。尔时文
殊
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於何等境界而得菩提。佛言童子。我於
空
境界得菩提。诸见平等故。无相境界得菩提。诸相平等故。无愿境界
得
菩提。三界平等故。无作境界得菩提。诸行平等故。童子。我於无生
无
起无为境界得菩提。一切有为平等故。时文殊师利菩萨复白佛言。世
尊。
无为者是何境界。佛言。童子。无为者非思量境界。文殊师利菩萨言
。
世尊。非思量境界者是 |
|
y****w 发帖数: 39 | 43 转自:http://www.zhibeifw.com/fjgc/fmlx.php?page=2
对死的赞美
舍利弗虽是证得圣果的长老,但对于女子修行有成就的人,他也很尊重。
有一次舍利弗在王舍城附近的森林中坐禅,正放下一切进入正定的时候,在他对面岩窟
中坐禅的优波先那比丘尼大声叫他。他走去时,优波先那比丘尼对舍利弗说道:“舍利
弗尊者!我刚才坐禅的时候,身上好像有什么东西在爬,我起初没有注意,后来才知道
是一条毒蛇,我被它咬了,马上一定会死。现在乘毒气在我身上还没有回转的时候,请
您慈悲,设法为我召集大家来告别吧!”
优波先那比丘尼说话时,一点都不惊慌,像是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
“哪里有这样的事?我看你的脸色一点都没有变,被蛇咬了的话,脸色一定会变的。”
舍利弗起初以为没有这样的事,所以这么说。
“舍利弗尊者!人的身体为四大五蕴假因缘集合所成,没有主宰,本来无常,原本是空
,我是体悟这个道理的,所以毒蛇怎么可以咬空呢?”
优波先那静静的回答,舍利弗非常佩服。
“你说得很对,你已经能到达解脱肉体痛苦的程度,你以你的慧命支持着脸色不变。”
舍利弗赞叹着。
舍利弗通知附近修道的比丘和比丘尼,...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44 很有道理, 不要被欲望所控制就可以了, 有满汉全席的时候当然会吃, 没有的时候
吃麦当劳也
无所谓。。。
欲望到底是什么,个人愚见 就是4食
4食的讲解,建议看看子肉经, 然后看看其他的解释
我看的是wiki, 对食厌想的诠释我觉得挺好
我想重复强调一下, 饮食中的食不光是说现代说的吃的食
对于四食,产生喜欢与贪爱,就会让识增长,入于名色,增长诸行,产生苦;如果灭除
对于四食的贪爱,就可以灭除苦[23]。
[23] 杂阿含经卷十五:“若比丘于此四食有喜有贪,则识住增长,识住增长故,入于名
色,入名色故,诸行增长,行增长故,当来有增长,当来有增长故,生、老、病、死、
忧、悲、恼、苦集,如是纯大苦聚集。若于四食无贪无喜,无贪无喜故,识不住、不增
长,识不住、不增长故,不入名色,不入名色故,行不增长,行不增长故,当来有不生
不长,当来有不生长故,于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不起。如是纯大苦
聚灭。”
释迦牟尼认为禁食、不食,无益于解脱,主张节制饮食、守护根门,去除对饮食的贪爱
[24][25],
[24]^ 《杂阿含经》271经:“若当比丘守护根门,饮食知量,初夜、后夜觉悟精进,
...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5 回向的第三个问题 :
有人问:请问诵经回向是属於法布施吗?能增长现世之福德吗?回向之对象可以同时包
括冤亲债主和法界众生吗?
我们的回答是:行者诵经的功德与福德都是无量的。从理上来说,「此经」乃是指真心
实相,唯有亲证实相转依如来藏以後,才是真正的诵经持经者。经上常常说「受持丶读
诵丶思惟是经,为他人说,所得福德无量无边」,从事相上来说,一般学佛人早晚课时
诵经回向,属於熏习的成分比较多,熏习成种以後,也可以说是广义的增长福德因缘,
因为在读诵的过程当中,多少会思惟其中的法义,而对自己的身口意行有所修正;如果
真能依文解义而不是甚解经文去思惟的话,又能依经所说而如实履践,也能够在此世减
少恶因缘的现行,增加善因缘的发起,从广义来说也是可以增长福德的,那是因为熏习
的力量不可思议的缘故。再从另一方面来说,当我们在诵经的时候,如果有鬼道众生在
旁边听闻的话,也算是法布施的一种;但是,由於鬼道众生能够知道这个人是不是如实
而行,所以当以对方信受了才能成就布施的功德;因此,身教重於言教,能否成就布施
之功德,完全得看诵经者本身的行为来决定。如果您愿意以此功德回向,我们是随喜赞
叹的;因为回向乃... 阅读全帖 |
|
z*m 发帖数: 3227 | 46 中证网讯(记者 赵中昊)2019年9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
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
司)。此外,还将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
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中信证
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与今年1月的“全面降准”对比,此次总量虽小,但因不
对冲存量到期的MLF,因此力度仍然可与后者相比。
根据央行公告,本次降息将释放长期流动性约9000亿元。实施后,在“三档两优”
的框架下,大型银行、中型银行、小型银行的准备金率将分别降至13%/11%/7.5%,并将
降低银行资金成本约150亿元,并可借此帮助降低贷款实际利率。诸建芳表示,这一幅
度虽较2019年1月的1个百分点的力度有所减小,但由于其并不置换存量到期的MLF(1月
降准净释放约1.5万亿元流动性,但并不续作一季度到期的MLF约1.3万亿元),因此从
净投放层面观察,力度仍然大于1月。
诸建芳认为,此次全面降准依旧蕴含“结构性优化”,对部分城商行准备金率进一
步下...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47 你说得这这是西游记童话。。。
释迦牟尼的存在和其它宗教人物不同,是有无数考古证据支持的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这些年来搞了多次纪念释迦牟尼诞辰的活动。佛陀的教诲也不是你所理解的那样谈玄说
妙,更不是撅着屁股拜拜就能上天堂。
下面是一段经典开示:
佛陀说:不要因为以下的情况而接受任何道理:
·只因为你听过许多次;
·只因为你相信传统或前人;
·只因为很多人都这么说;
·只因为符合你读的经典;
·只因为听起来很合理;
·只因为符合你自己的信仰;
·只因为你的老师如此宣扬,你的老师很有魅力,你非常崇拜他;
只有在你亲身体验与了解了这个道理,并发现这个道理是完满的,对个人或他人都
有帮助,这时候,不仅要信仰它,而且要实践它。
佛陀最基本的教诲是四法印四圣谛八正道。
四法印
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行无常)
一切情绪皆苦(诸漏皆苦)
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我)
涅槃超越概念(涅槃寂静)
四圣谛
一、苦谛:说明世间是苦果。我们要知道苦有如病,应该遍知,这是世间的苦果,也是
生死的流转。我们要知道所有的病,才能医治它。
二、集谛:说明业与烦恼是苦的根源。我们要知道病苦的原因,将之断除。这是世间的
因果... 阅读全帖 |
|
d*****1 发帖数: 263 | 48 冬月二十七,商成终于来到上京。
他在北外城的大驿馆住下不久,就有礼部和工部的两个小官员找过来。他现在是县
侯,又是上柱国,不管这次是奉请进京休养还是在京里待职,都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所以礼部听说他要返京,便先在内城的崇一坊给他安排了一座府邸。府邸的方圆能有二
十亩,是前头一个到地方就任的尚书离京时缴还的旧邸,工部正在加工加点地按制改建
重新修葺,再过几天就能入住。不过,在县伯府彻底完工之前,只好先委屈大将军住在
驿馆里。
这是小事,商成不在乎。对他来说,县伯府或者驿馆,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反正
都是一个临时的落脚地方罢了。
两个六部官员才走,兵部尚书就到了。兵部尚书先询问了他的病况,然后告诉他,
先安心地养病,有什么事都等身体大好了再说。
商成知道,兵部尚书本身就兼着副宰相的职务,所以这番话其实就是张朴和宰相公
廨的意思。
因为兵部尚书这次过来只是礼节性地探望他的病情,所以便不与他谈论公务,只是
说一些上京里的趣闻逸事。
兵部尚书很快就发觉,其实这种闲谈更加累人。商成是武将,又长期在地方上任职
,对上京里的文武官员根本就不熟悉,那些在他...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49
这是胡乱定义,佛法所说的外道,不是指什么心外求法,而是指包含我见,不知四圣谛
和缘起的宗教派别。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净其意,是诸佛教”不是佛教的法印,佛教的法印是“诸行无
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以上三个是佛教区分外道的根本标志。
“文昌帝君阴骘文,感应篇,了凡四训”包括《弟子规》这些东西也不符合佛法的“诸
恶莫做,众善奉行”,因为里面包含有很多邪见,愚痴见,邪见和愚痴见都是恶心所引
起的,属于恶。
佛法所说的诸恶,不是一般人认为的所谓不做坏事,而是指不升起恶心所。恶心所的范
围非常广大,痴心所,散乱心所,邪见心所,贪心所,这些全部是恶心所,而凡夫几乎
念念都有恶心所。 |
|
k*******n 发帖数: 141 | 50 我把标点重新点了一下,希望没有什么背景的人看了也能受益。
『由此计度,死后俱非,后祭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八
外道,立
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这是佛在阐述第八种外道。由“此”的“此”说得是这样一段经文: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
清,常扰动元。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
颠倒论。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如是循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
,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又计诸行,性迁讹故,心发通悟,有无俱非,虚实
失措。}
是说这些在三昧中的修行人觉察到行阴在相续不断的扰动,他入了一个什么境界呢,那
就是前三阴已经断了(色受想),但是行阴还在,所以他看东西,见有非有,观无不无
,所以认定 “死后俱非” “有相无相”。说白了,没看清真相,把自己绕糊涂了。要
知道,这些是已经离欲了的大修行人,尚且堕入外道,可见修行之路不易。
六识论者的窘境
楞严经经文 :
『由此许度死后俱非,后祭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
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深入佛...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