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 发帖数: 7128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Regina (猫宝宝),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揭开中华历史最黑暗的一幕 五胡乱华 献给懵懂的美利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19 16:35:54 2012, 美东)
以史为鉴 来看看不同种族混居的最终结果
点击数: 322 更新时间:2006-7-30
复兴网消息:
中国历史界总有一些道学先生,动不动就叫嚷泱泱中华、天朝上国,要胸襟坦荡、大气
容人,切不可斤斤计较、睚眦必抱,切不可小家子气,以免遭四夷耻笑。
还有一种观点:汉族人口众多,无论如何也是天然的强势,尤其是在今天。我们历
来胸怀宽大,让他们一点也无妨。
这些人就是典型的鲁迅先生所说的“费厄泼赖”分子。
他们才是真正的民族主义分子,总爱以中华大国自居,一厢情愿的做着天朝上国的
迷梦,岂不知四夷之所以降伏是因为中华的强大,每当我中华疲弱、衰落之时,它们就
会像饿狼一样蜂拥而上,恨不得把我中华生吞活剥,吃个精光。
让我们揭开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五胡乱华时代,中国人的千年恶梦。
公元3... 阅读全帖 |
|
n*******w 发帖数: 6708 | 2 宋太祖赵匡胤得天下后,是立有太子的,也就是说,他并没有打算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匡
义。关于宋太宗以不当手段夺取君位的说法,有很多版本:有说他是弑兄夺位;还有说
他调戏哥哥的宠妃,当场把卧病的太祖活活气死。
不过,不管掩藏在历史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这种兄终弟及、而不是由事先册立的太子
继位的继承方式,名义上总不是那么正当。因此,太宗继位后的当务之急,就是想办法
安定内外,巩固帝位。《铁围山丛谈》载有一事:宋太宗嗣位之初,某日微服出行,在
市集上看到一个乞丐向店家乞讨不得,遂倚门大骂,店家不断赔罪道歉,乞丐犹自骂不
绝口,引起众人围观。太宗见乞丐可恶,抽出随身携带的短刀,从人群中跃出,将乞丐
刺死。杀人后,太宗也不表明身份,只是留下行凶的短刀在现场,就迅即离开。第二天
,开封府尹向朝廷奏报此事,太宗做出很愤怒的样子,声称朗朗乾坤,竟然有人在大白
天公开杀人,限期将凶手缉拿归案,不然就拿开封府尹问罪。
开封的捕快侦查了一段时间,却毫无线索,为了不殃及自己,便捏造事实,称是店家不
堪乞丐辱骂,愤而杀人,把店家关到了狱中。罪案定后,太宗亲自过问,要求查看凶器
,开封府尹把店家屈打成招的供词和短刀一并...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7927 | 3 ☆─────────────────────────────────────☆
northsnow (北雪飘) 于 (Wed Nov 21 21:09:56 2012, 美东) 提到:
宋太祖赵匡胤得天下后,是立有太子的,也就是说,他并没有打算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匡
义。关于宋太宗以不当手段夺取君位的说法,有很多版本:有说他是弑兄夺位;还有说
他调戏哥哥的宠妃,当场把卧病的太祖活活气死。
不过,不管掩藏在历史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这种兄终弟及、而不是由事先册立的太子
继位的继承方式,名义上总不是那么正当。因此,太宗继位后的当务之急,就是想办法
安定内外,巩固帝位。《铁围山丛谈》载有一事:宋太宗嗣位之初,某日微服出行,在
市集上看到一个乞丐向店家乞讨不得,遂倚门大骂,店家不断赔罪道歉,乞丐犹自骂不
绝口,引起众人围观。太宗见乞丐可恶,抽出随身携带的短刀,从人群中跃出,将乞丐
刺死。杀人后,太宗也不表明身份,只是留下行凶的短刀在现场,就迅即离开。第二天
,开封府尹向朝廷奏报此事,太宗做出很愤怒的样子,声称朗朗乾坤,竟然有人在大白
天公开杀人,限期将凶手缉拿归案,不然就拿开封府尹问罪。
...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4 张鸣
庚子年,八国联军入侵,西太后拉着皇帝西狩,一溜烟跑到了西安,派李鸿章和庆亲王
奕劻跟洋人谈判。西太后深知这回拳乱之祸,惹大发了,十分担心联军会扶奕劻称帝,
干脆丢开她们娘儿俩,另立政府。所以,把奕劻的家眷,全给扣下,作为人质。
当然,当日的谈判,说了算的是李鸿章,洋人也只乐意跟他一个人打交道,奕劻只
是一个配角,而且他自己断没这个胆儿,想要自立为帝,当然洋人也没这个意思,是老
太婆自己心虚,过虑了。原本,列强们是打算把西太后给解决掉的,最初祸首名单,第
一位就是这个老太婆。但是发现这个老太婆到了西安之后,各地督抚依然买她的账,逃
亡政府也是政府。列强一时半会儿,又没有吃下中国自己来管的意思,所以,为保留中
国政府计,西太后这个祸首,就只好放弃了。
辛丑议和的难度在于,谈判的对手太多,对方胃口又大。不仅有十一个国家的政府
,还有各自的军方,教会。众口难调,直把个李鸿章累得心力憔悴,奄奄一息。如果说
对方有点让步的话,也绝非谈判的中国代表所能左右,压力仅仅来自西方列强的国内。
毕竟,20世纪了,西方国家的民主人道的思潮今非昔比。对列强落后国家过于放肆的时
代,已经过去了。
但是,当辛... 阅读全帖 |
|
G*******1 发帖数: 6411 | 5 http://bbs.wforum.com/wmf/bbsviewer.php?trd_id=199167
明代的财政在万历之前以农业税为主。而张居正改革重在税收,重点从征收收农业税,
转移到征收工商业的税收。这自然大大触动了江南的工商利益集团,在这个背景下,东
林党开始形成。
张居正一死,他们就废除这个税收制度。想逃税就没那么容易。万历皇帝心知继续征
收微薄的农业税,不但国库不够用,而且农民也无法忍受。万历仍想方设法从江南的资
本家中收入税收。由于管理外库的的户部不接受工商税,只收农业税,万历便把工商税
收到内库。这就是所谓的万历贪财之迷。而实际上,万历三大征所用的钱,正是内库的
工商税。(这个类比较多)
通过廷击红丸移宫三案的精彩演出,东林党终于在万历死后第一次把持了朝政。他们
马上逼迫泰昌废除了各项工商税收。充分暴露了东林党作为貪婪不法资本家代言人的角
色。
当时中国各地区的发展極不平衡。江南工商業发达,卻几乎不用交什么税。北方各省
的农民则难以忍受高高的税收,一遇到天灾更是食不果腹。辽东战事吃紧,国库空虚。
应该如何是好。
正是这种背景下,魏忠贤出现了。怎么做的... 阅读全帖 |
|
b**********u 发帖数: 2817 | 6 太平军失败与李秀成剖因
? 裴毅然
军事乃政治的延续,战争只是政治较量的最后格斗,而政治较量的基础又在经济与
文化,比拼的不仅是人力物力,更有综合调配的管理能力与设计全盘的文化智力。应该
说,无论从哪一方面来分析,太平军最后的军事失败都是必然的。
一、政治上陈腐恶化
1851年金田举事之初,政治设计上即无新意,“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不过是“均贫富”的老套套,虽能号召饥民于
一时,却无力支撑以长久。
太平天国运动早期创始人实为南王冯云山,最艰苦最基础长达七年的紫荆山传教聚
众,均为冯云山奔走策划。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核心人物的加入,也是
冯的功劳。包括最初的典章制度,亦由冯撰稿拟定。《李秀成自述》内云:“谋立创国
者出南山之谋,前做事者皆南王也。”既有毅力又有能耐,极受信徒尊重,按说冯云山
完全可以自立,他之所以一再“让贤”于四考秀才不售、“日售赌博”的洪秀全,乃是
因为冯根据星相术,认为洪秀全“多异相”、“有王者风”,生辰八字当贵为“九五之
尊”,而自己的面相却不行,再四动员洪秀全参与其事。
1... 阅读全帖 |
|
b**********u 发帖数: 2817 | 7 李秀成 李容发
一
李秀成广西藤县新旺村人〔一〕。清道光三年(一八二三年)出生〔二〕在一个贫雇农
业家庭。父亲叫李世高,母亲陆氏,生他和弟弟李明成。他们自己没有田地,也租不半
点田地,只得给地主做雇工,和去垦山种植。虽然长年牛马一般的苦作,却还是饥寒交
迫。秀成便是在这样穷苦的家庭裹生长的。
像秀成这样的一个贫雇农儿子,是没有受教育的机会的。只因为他的舅父是个村塾教师
,在八岁那年,把他带去读了两年书。但家中却失去了一个劳动力,读到十岁,家中太
苦了,只得把他叫回来帮助父母觅食,不让他读下去。后来还是靠舅父的力,把他保送
到各个村塾去做帮工使他得些工钱回来补助父母,自己又得在村塾一边做帮工,一边自
学。那时候,村塾里面的学童,都是地主、富农的儿子。秀成在那里做帮工,就必须伺
候他们。大家都是儿童,人家是人上人,自己却是人下人,生活给他了一条阶级的鸿沟
。也给他深深地刻下了阶级的仇恨。而他要保持得住这份工作,还要低三下四去取得他
们的欢喜。在秀成一生里面,有一个突出的性格,人们称它为「外柔内刚」〔一〕。什
么叫做「外柔内刚」?柔是委婉从顺,刚是坚强果断。「外柔」是外形,只是达到目的
底... 阅读全帖 |
|
j****c 发帖数: 19908 | 8 商朝的诸侯多数不是商王的宗族或者功臣,周武王上来后就把诸侯改成自家兄弟和臣子
了 |
|
k*******r 发帖数: 16963 | 9 但是康熙这老头打压老八赤条裸裸的啊。丫自己废太子让大家举贤,大部分人推举老八
,康熙居然勃然大怒。康熙那帮臣子,并不是受老八贿赂,大部分的确觉得老八人不错
。康熙这老头居然勃然大怒,完全是丫不喜欢老八。
17 |
|
f*******e 发帖数: 2791 | 10 转:
关于李唐的身世,《旧唐书·高祖本纪》《新唐书·高祖本纪》,《册府元龟·帝王部
·帝系门》都有明确记载,是陇西李氏,(新唐书记载为陇西成纪,旧唐书记载为陇西
狄道) 西凉李暠之嫡裔,这些都是具有权威性的正史,没有确凿证据,是难以推翻的
。其次,陈寅恪先生在《李唐氏族之推测》《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以及《唐代政治史
述论稿》中,提出的李唐出自赵郡李氏的推断。其主要论据是是《唐光业寺碑》,全称
《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以及《畿辅通志》《隆平县志》等方志关于此碑刻的
拓文。此碑为唐光业寺的建筑之一。唐高宗(李治)总章年间(668~670年),唐宗室
为保护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之陵(即建初陵、启
运陵,二陵共茔,全称“大唐帝陵”),在陵墓正东修建光业寺。唐玄宗(李隆基)开
元十三年(725年)又扩建整修,并增建大佛堂,竣工后立此碑以示纪念。关于此碑,
《畿辅通志》之拓文为“皇祖瀛州剌史宣简公谨追上尊号,谥宣皇帝。皇祖妣夫人张氏
谨追上尊号,谥宣庆皇后。皇祖懿王谨追上尊号,谥光皇帝。皇祖妣妃贾氏谨追上尊号
,谥光懿皇后”从残存的碑文可以直接得到“维王桑梓,...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2791 | 11 转:
关于李唐的身世,《旧唐书·高祖本纪》《新唐书·高祖本纪》,《册府元龟·帝王部
·帝系门》都有明确记载,是陇西李氏,(新唐书记载为陇西成纪,旧唐书记载为陇西
狄道) 西凉李暠之嫡裔,这些都是具有权威性的正史,没有确凿证据,是难以推翻的
。其次,陈寅恪先生在《李唐氏族之推测》《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以及《唐代政治史
述论稿》中,提出的李唐出自赵郡李氏的推断。其主要论据是是《唐光业寺碑》,全称
《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以及《畿辅通志》《隆平县志》等方志关于此碑刻的
拓文。此碑为唐光业寺的建筑之一。唐高宗(李治)总章年间(668~670年),唐宗室
为保护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之陵(即建初陵、启
运陵,二陵共茔,全称“大唐帝陵”),在陵墓正东修建光业寺。唐玄宗(李隆基)开
元十三年(725年)又扩建整修,并增建大佛堂,竣工后立此碑以示纪念。关于此碑,
《畿辅通志》之拓文为“皇祖瀛州剌史宣简公谨追上尊号,谥宣皇帝。皇祖妣夫人张氏
谨追上尊号,谥宣庆皇后。皇祖懿王谨追上尊号,谥光皇帝。皇祖妣妃贾氏谨追上尊号
,谥光懿皇后”从残存的碑文可以直接得到“维王桑梓,...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2791 | 12 转:
关于李唐的身世,《旧唐书·高祖本纪》《新唐书·高祖本纪》,《册府元龟·帝王部
·帝系门》都有明确记载,是陇西李氏,(新唐书记载为陇西成纪,旧唐书记载为陇西
狄道) 西凉李暠之嫡裔,这些都是具有权威性的正史,没有确凿证据,是难以推翻的
。其次,陈寅恪先生在《李唐氏族之推测》《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以及《唐代政治史
述论稿》中,提出的李唐出自赵郡李氏的推断。其主要论据是是《唐光业寺碑》,全称
《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以及《畿辅通志》《隆平县志》等方志关于此碑刻的
拓文。此碑为唐光业寺的建筑之一。唐高宗(李治)总章年间(668~670年),唐宗室
为保护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之陵(即建初陵、启
运陵,二陵共茔,全称“大唐帝陵”),在陵墓正东修建光业寺。唐玄宗(李隆基)开
元十三年(725年)又扩建整修,并增建大佛堂,竣工后立此碑以示纪念。关于此碑,
《畿辅通志》之拓文为“皇祖瀛州剌史宣简公谨追上尊号,谥宣皇帝。皇祖妣夫人张氏
谨追上尊号,谥宣庆皇后。皇祖懿王谨追上尊号,谥光皇帝。皇祖妣妃贾氏谨追上尊号
,谥光懿皇后”从残存的碑文可以直接得到“维王桑梓,...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2791 | 13 转:
关于李唐的身世,《旧唐书·高祖本纪》《新唐书·高祖本纪》,《册府元龟·帝王部
·帝系门》都有明确记载,是陇西李氏,(新唐书记载为陇西成纪,旧唐书记载为陇西
狄道) 西凉李暠之嫡裔,这些都是具有权威性的正史,没有确凿证据,是难以推翻的
。其次,陈寅恪先生在《李唐氏族之推测》《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以及《唐代政治史
述论稿》中,提出的李唐出自赵郡李氏的推断。其主要论据是是《唐光业寺碑》,全称
《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以及《畿辅通志》《隆平县志》等方志关于此碑刻的
拓文。此碑为唐光业寺的建筑之一。唐高宗(李治)总章年间(668~670年),唐宗室
为保护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之陵(即建初陵、启
运陵,二陵共茔,全称“大唐帝陵”),在陵墓正东修建光业寺。唐玄宗(李隆基)开
元十三年(725年)又扩建整修,并增建大佛堂,竣工后立此碑以示纪念。关于此碑,
《畿辅通志》之拓文为“皇祖瀛州剌史宣简公谨追上尊号,谥宣皇帝。皇祖妣夫人张氏
谨追上尊号,谥宣庆皇后。皇祖懿王谨追上尊号,谥光皇帝。皇祖妣妃贾氏谨追上尊号
,谥光懿皇后”从残存的碑文可以直接得到“维王桑梓,... 阅读全帖 |
|
c*****1 发帖数: 3240 | 14 ☆─────────────────────────────────────☆
asp (asp) 于 (Sat Oct 6 03:19:10 2012, 美东) 提到:
第一名,康熙雍正乾隆。拜辫子戏所赐,国人没有不知道这三个年号的。并列排第一吧
。(知名度100%)
第二名,太平天国。既是国号也是年号。因为不是正塑,屈居第二。(知名度100%)
第三名,贞观。李世民。这么大一唐朝,还真想不起什么其他年号了。(知名度95%)
第四名,靖康。三百年大宋,留给后人的只是杯具呀。靖康耻尤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知名度90%)
第五名,崇祯。还是杯具呀。(知名度80%)
剩下备选的:元嘉,建安,永乐,建文,宣统....
☆─────────────────────────────────────☆
zhaoce073 (迟到早退不思上进的蜥蜴) 于 (Sat Oct 6 04:35:45 2012, 美东) 提到:
民国的知名度比这几个哪一个低了?
☆─────────────────────────────────────☆
hairi (搞一个女机器人当情妇... 阅读全帖 |
|
c*****1 发帖数: 3240 | 15 ☆─────────────────────────────────────☆
ssgo2008 (上山打虎,下山拔毛) 于 (Sun Nov 18 18:04:08 2012, 美东) 提到:
前一段时间看到有人写到苏定方一千破八万吐蕃军,当时就很疑惑,西域人一向以彪悍
出名,区区一千人如何打败八万人呢?而且唐朝方面完全无记录,可能吗?
这两天有个机会网上找了找,除了几年前网上有篇文章提到吐蕃这些文献外,根本无人
提及。这样的惊天发现难道竟然只有一、二人知晓?于是翻了翻历史资料,发现自从文
成公主于640年和亲到吐蕃后,直到670年的大非川之战,二、三十多年基本无战事。
而苏定方生于592年,死于667年,终年76岁。纵使大唐与吐蕃在660-670年有几个不为
人知的大仗,苏定方已经是七十岁了,能一千破八万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得
不探寻一下苏定方的一些英雄事迹。
苏定方本是隋朝末期诸侯窦建德的干将, 李家父子打败窦建德之后,他回家隐居。直
到唐太宗登基,苏定方才得启用。公元627年突厥首领颉利跟他弟弟内斗(颉利娶了隋
朝公主,自视为隋朝继承人),苏定方随着名将李靖出... 阅读全帖 |
|
r**********g 发帖数: 22734 | 16 陛下比较通用,皇上只是臣子用
比如外国人见到皇帝,不用叫皇上吧 |
|
l*****f 发帖数: 13466 | 17 乐府诗集里收有两首木兰诗
第二首据说是唐人韦元甫所作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慽慽,感激强其颜。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
万里行,有子复尚少。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木兰代父
去,秣马备戎行。易卻纨绮裳,洗卻铅粉妆。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
暮宿青海傍。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父母见木兰,喜极
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卻卸巾鞲理丝簧。昔为烈士雄,今复娇子容。亲戚持酒贺,
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今也见木
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重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
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
|
s**r 发帖数: 669 | 18 zz
然后,母亲就这样客死异乡,这对十六岁的李世民来说又是一个很大的变故。不过应该
就是李家在一片悲痛和混乱中筹办丧事的时候,杨玄感的叛乱发生了。史书记载说杨玄
感要叛乱时,李渊已有察觉,他在涿郡和老朋友宇文士及暗暗商量,尽管史书记载语焉
不详,作为炀帝女婿的宇文士及竟似颇有怂恿李渊一起起哄造反的意图。李渊本来的任
务是在怀远镇督运粮草,他突然离开职守来到涿郡,怕正是为妻子死了这样的大事告的
假。
宇文士及和李渊的密议,从记载来看,做父亲的连儿子们都没有告诉。这也不稀奇
,毕竟所议太大,而这时候看来李渊并不认为杨隋的气数已终,贸然造反很容易失败吧
,那全家人就都完蛋了。儿子们也都还年轻,长子建成这一年也才二十五岁,把这种还
没边儿的“异志”告诉他们难免年轻人不够城府反而惹出事来。况且妻子刚死,那些孩
子都在悲痛和茫然中,情绪也愈发不稳定。
李渊做出的决定是暂时仍然向表弟尽忠,他把杨玄感的异常行动报告给杨广,这也
为他赢得了一个出头的机会:皇帝陛下命令李渊立即赶往关陇,代元弘嗣为弘化郡太守
,兼知关右诸军事,也就是说可以节度整个陇上的军队。原来元弘嗣的亲戚斛斯政是杨
玄感一党,虽然元弘嗣... 阅读全帖 |
|
l*****f 发帖数: 13466 | 19 可是即使窦建德也是以隋朝臣子自居,并以讨贼报仇为名:
建德入城,先谒隋萧皇后,与语称臣。
窦建德自己也是北人,号称扶风窦氏之后,这个估计跟杨坚号称弘农杨氏一样水
我觉得江左正朔,是晋南迁决定的
隋统一天下,取得新的正朔地位
司马光一直以陈做纪年,一直到隋灭陈,才用隋纪,蛮合宜的(好象有谁异议来着,以
为应该以梁朝灭亡,北周代魏,即采用北周纪年)
对隋的记载,跟窦或者李渊得天下,都没有关系 |
|
l*****f 发帖数: 13466 | 20 可是即使窦建德也是以隋朝臣子自居,并以讨贼报仇为名:
建德入城,先谒隋萧皇后,与语称臣。
窦建德自己也是北人,号称扶风窦氏之后,这个估计跟杨坚号称弘农杨氏一样水
我觉得江左正朔,是晋南迁决定的
隋统一天下,取得新的正朔地位
司马光一直以陈做纪年,一直到隋灭陈,才用隋纪,蛮合宜的(好象有谁异议来着,以
为应该以梁朝灭亡,北周代魏,即采用北周纪年)
对隋的记载,跟窦或者李渊得天下,都没有关系 |
|
r**********g 发帖数: 22734 | 21 差别很大。晋亡于内,宋亡于外。两个国家的衰亡(晋甚至不是“衰而亡”,而是“兴
而亡”)。完全是完全不同的原因和结果。我总结晋朝基本是寡头政治,寡头们慢慢完
蛋了,晋朝就完蛋了。宋朝基本是党争,有点议会民主的意思,但是也就是完蛋在其低
效和内耗上。
晋主要是皇帝太差,从司马炎起就二逼到极点。司马炎性狂一个,到处乱操整出个白痴
儿子,然后把所有稍微不脑残的兄弟叔侄都封王,唯恐以后不乱。没几年叔叔伯伯哥哥
弟弟一个个上来互相杀,杀到匈奴不起兵都对不起观众。
随后的跑到江东的皇帝没有一个不是二逼或者先天愚型,并且一家人自己已经杀了个精
光,只能靠几个大家族,士族们来维持。所以有王马共天下。这些士族们却还是很靠谱
的,虽然不能北伐,其实也没怎么被北方欺负。连堕落到极点的刘锟都能觉醒以后在北
方一阵猛搞,不可一世的苻坚也被打残。到了晋末,其实南方实力很强,所以才有寄奴
的气吞万里如虎。就因为寄奴太猛了,才“灭掉”了晋。其实就国力而言还是蒸蒸日上
。元嘉草草,吞狼居胥,虽然草草,但是实力在那里,如果不草草,可能真就吞了狼居
胥。但是寄奴毕竟是寒族,此后南朝士族越来越弱,到侯景一锅端之后,南方才彻底完... 阅读全帖 |
|
d*****0 发帖数: 68029 | 22 关键是大顺朝不讲潜规则啊,否则就像三国里面说的一样,孙权要是败了,他的臣子一
样可以投靠曹操做官。 |
|
s**r 发帖数: 669 | 23 阳虎执政
1季氏家臣
鲁国可算是春秋时期先进文化制度的代表了,春秋时期的威权下移、制度变革、文
化下移活动,鲁国人往往走在诸侯的前列,当其他诸侯国还在世卿执政阶段的时候,鲁
国已经呈现出“陪臣执国命”的新趋势了。现在,季、叔、孟三家世卿已经成为鲁国实
质意义上的主人,而不是普通臣子了。大家既然已经成为董事长、董事,也就不愿意再
辛苦处理很多具体的政事,这样,但鲁国只能有一个中央政府,一块牌子,那么三家董
事家族委托一位总经理,难免就要冒权力失控的风险。果然,现在,世卿之下的家臣、
大夫开始走上前台,掌控着国家的军政大计。其实,早在前530年,季氏家臣、费邑(
季氏采邑)镇守南蒯就以费为根据地发动叛乱,算是开了家臣干预国政的先河。公元前
6世纪末和5世纪初,另外两名更出色的大夫开始了自己“执国命”的事业,先是阳虎,
后是孔丘。这里先说阳虎。
阳虎(阳货),季氏家臣,具体背景不详,似乎并没有尊贵的出身和雄厚的家底—
—孔子好歹还是宋公之后,鲁大夫之子——但这绝对是一位对鲁国政治影响巨大的人物
。以家臣的地位而一跃指挥三桓,进而操持国家大事,其人的才智自然是不得了的。阳
虎得以名垂青史,多半... 阅读全帖 |
|
s**r 发帖数: 669 | 24 楚昭王幼年即位,去世时也就30多岁,典型的英年早逝。关于昭王的病势,还有一
则故事。昭王生病——或许就是这次刚从城父出兵的时候——占卜,卜师说:“是河(
黄河)神作祟。”但昭王拒绝下令祭祀河神:“根据三代以来的祭祀制度,祭祀对象不
超越本国的望(山川)。江、汉、雎、漳,这些才是楚之望。我虽无德,也不至于得罪
于河神。”这番话传到孔子那里,孔子大发感慨:“楚昭王真可谓深知大道了!他没有
失掉自己的国家,宜哉!《夏书》上说:‘古代圣君陶唐,遵循上天纲常,拥有冀州一
方。后人胡行乱闯,毁坏原有纪纲,国家因此灭亡(惟彼陶唐,帅彼天常,有此冀方。
今失其行,乱其纪纲,乃灭而亡)。’又说:‘拿出什么就得到什么(允出兹在兹)。
’作为国君,只要听凭自己去遵循天常,也就够了!”
昭王得到这样的肯定,固然是由于他的态度符合孔子为政以德、敬鬼神而远之的主
张,同时,他与孔子之间曾发生过的一段机缘,也使孔子对他充满了好感。
约于前493年,赵鞅约请孔子前往晋国一展宏图,不料是一个陷阱,多亏孔子机灵
,虎口脱险,回到卫国。不久,因与卫灵公难以投机,遂南下陈国寻找机会,又于前
491年前往蔡国,又碰上吴楚两国争... 阅读全帖 |
|
HQ 发帖数: 19201 | 25 作为臣子,过问宗室特别是继位问题,是大忌
尤其是在位的还是猜疑心重的
别说是把在位的皇帝供奉成太上皇,就是给杀了在中国历史都是比比皆是。 |
|
s*******7 发帖数: 399 | 26
『2011-05-11』三晋前传
(一)
众所周知,“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于春秋时期的晋国,而晋国的结局大家都知道
,最后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了,因此“韩赵魏”三家又称“三晋”。
晋在东周前中期是举足轻重的诸侯国,晋的强大是因为其一拨又一拨的人才。
而这些一代又一代的栋梁们一方面积极推动了晋国的霸业,另一方面,形成了自己
的家族势力而分去晋侯的权力,最终国君被架空。
其实,在晋的政治历史上,不同家族“你方唱罢我登场”,最终大浪淘沙,剩下三
家。那么在三晋之前,那么多这些优秀的家族,是怎样一个又一个的被抹去了呢?
一切从晋文说起。
在重耳还没变成晋文公的时候,因继承权的争夺,重耳被迫出国,寻求政治避难,
有一帮大贤人,宁愿抛妻弃子,跟着重耳这支很有潜力的股票去流浪,最著名的有先轸
,狐偃,赵衰等人。
重耳在国外漂泊了近20年,在秦穆公的赞助下,海归创业,登上国君之位。史称“
晋文公”。
晋文刚接手的晋国是个烂摊子,而晋国的国土也仅局限于山西南部。晋文励精图治
,韬光养晦,以稳定压倒一切,先改善国内政治环境,然后伺机扩... 阅读全帖 |
|
Z*********i 发帖数: 3422 | 27 赵大政治是没得说,军事还是弱些,所以不如李二自信,不敢放手使用手下将领,才有
杯酒释兵权。而他手下的那批将领,如石守信,高怀德,也远不如李二的二十四功臣。
想象一下,如果赵大手下有初唐二李级别的超级名将,估计他就驾驭不了,连睡觉都不
安稳了。
不过赵大在五代这种篡犯相继的时代,能敢于提出不杀臣子的祖训,实在难得。这才有
宋朝宽松的政治气氛,如果不是异族入侵,也许资本主义早几百年就实现了。这点上,
连李二都不如了。 |
|
r****z 发帖数: 12020 | 28 看有些历史故事,发现有些人没什么靠山,但在潦倒的时候都是当主公的,好像就是当
主子的命。而有些人自己都相当牛了,却非要找个人当自己主公,为什么不自己立个山
头呢?
典型例子比如刘邦,以前也是个混混,却怎么都是头,张良却偏要去做他下属。再比如
诸葛亮,在乡下都快憋成剩男了也不肯自成一路,偏要满世界等个主子。 |
|
|
m********s 发帖数: 55301 | 30 无论去哪里,敢仰着头挺着小胸脯走在最前面的,就能当主公。 |
|
m**********2 发帖数: 6568 | 31 leadership is something you are born with. Can't be taught at business
school. |
|
|
w**a 发帖数: 3510 | 33 这个我想明白了,当主公高风险高回报,输了就被灭门了。鲁肃怎么说的,我们都可以
降 累官不失为郡首,唯独主公你不能降。 |
|
l*****f 发帖数: 13466 | 34 韩信不是说么,他带兵多多益善,刘邦不能带兵却善将将
一个是当时形势,刘邦那时候刚起头的时候谁都怕被族灭不肯当头,就让刘邦做了,还
有就是做了之后能做好,能把这么多牛人整合在一起也不容易,刘邦做到了 |
|
|
|
|
|
|
d*****u 发帖数: 17243 | 40 这个有遗传的
我小学有个同学,在班里是孩子王。
他哥哥比我们高一届,在他们班也是孩子王。
不过他哥哥后来去清华学了电子,钻技术太多,再加上又出国,天赋都浪费掉了。
他去北大学了金融还是什么的,后来去南方折腾,不知道怎么样了,好多年没联系。应
该比他哥有出息。
帝王之家几代之后慢慢不行,也是这种基因被稀释掉了。 |
|
f****r 发帖数: 5118 | 41 employer 破产的很多,还没有insurance
employee laidoff还可以换老板,而且还有unemployment insurance
老板不是那么好当的,参考李密,这个人诸葛亮和刘备的角色都做过 |
|
|
r****z 发帖数: 12020 | 43 这个是孙权,继承来的主公,没得选。
风险也不好说,当主公输了就被灭门了不假,可不当主公赢了也有可能战死沙场或者被
主公宰了。从非正常死亡的可能性看,还真不好说是那种更高。 |
|
r****z 发帖数: 12020 | 44 这个真遗传?皇帝就是有几十个儿子,最后也最多只有一个当头,比例也不高呀。 |
|
r****z 发帖数: 12020 | 45 照你这说法李密两种角色都没成功,就是说老板也当不好,雇员也不胜任,简直就是个
废物嘛。 |
|
s*********i 发帖数: 13 | 46 西汉时的王莽就其宗族而言,应该说是出身豪门:他父亲虽然早死,但他的几个伯
父、叔父在汉成帝时代一个个出将入相、封侯受赏,王氏一门可谓显赫之极。
但王莽本人的小家却是寒微之极:父亲早逝,只与母亲相依为命,靠亲戚周济生活
。但也正因此,王莽从小就养成、练就了一套为人处世的本领,少年老成之极。无论心
中多么难过或气恼,但在亲戚长辈或外人面前,他都表现出十分愉悦、平和的样子,因
此颇为宗族中众人赏识。
有一次,他的大伯父病重,他得知后跑来,守候在病人床前,端药送水,守夜看护
,一连几个月衣不解带,蓬头垢面、惟悴不堪,简直比病人还“病人”,比亲儿子还“
亲儿子”。对此,台族上下无不夸赞,纷纷上书,为他请求封赏。
于是汉成帝封他一个新都侯称号,并命他任宫中侍卫,成了皇帝身边一位近臣。地
位高了,权力大了,但王莽从不露出半点骄矜懈怠神色,反而益发谦恭有礼一方面广为
结交公卿将相、名士大儒,一方面又赈济穷贫、轻财好施。而自己生活却十分俭朴,常
常吃荤菜,更不穿长袍大袖的礼服,只一身短打扮。于是朝野众人一致以一个“贤”字
称赞他。后来,他的叔父、大司马王根病逝,临终举他以... 阅读全帖 |
|
J*******3 发帖数: 1651 | 47 对话秦桧:这就是政治!
太震撼了:对话秦桧:简直太有才了!
话说岳飞死于风波亭后,韩世忠心中愤懑不平,便气呼呼地来到秦桧府上。
二人屏退左右入座之后,韩世忠劈头盖脸地责问道:“请问秦大人,你为什么要杀岳飞
?!”
秦桧勃然大怒:“放屁!!!什么叫我要杀岳飞???他岳飞就是和我有天大的过节,
我也杀不了他。像你我和岳飞这样的大臣彼此谁也杀不了谁,能杀我们这些人的只有一
个人。你韩世忠在官场上也混了几十年,难道连这个都不清楚!?”
韩世忠脸涨得通红,连连拱手:“世忠言语唐突,请宰相大人原谅。”
秦桧往前探了探身子,幽幽地说道:“其实你的潜意识里是知道我杀不了岳飞,也杀不
了你,所以你才敢到我这兴师问罪。要不你也同样去向那个人问罪试试?……我陪你去
如何?”
韩世忠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连称不敢。
沉默了片刻,韩世忠谦恭起来:“刚才都是俺韩某言辞不当,现诚心请教秦大人。岳飞
乃忠君爱国之臣,如此死了岂不冤枉?”
秦桧的气也消了,微微一笑:“你说岳飞乃忠君爱国之臣,那我来问你,这君和国有何
区别?可不可以说君就是国,国就是君。”
韩世忠点了点头:“可以这么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48 不要乱说。
我们认真议论一下这个本来很无聊的话题。
“得国正不正”,本来是古中国历史学和政治学的一个命题,现代和西方历史学没这个
说法。现在似乎有“普世”的说法,选举来的正,否则不正。不过这个和本主题无关。
既然是中国传统的史学命题,那么回到传统史学和政治学来。按照《尚书》奠基的传统
(其实是周武王,姜子牙,周公姬旦,召公姬奭等人建立的传统),后来被儒家作为普
世法则,得国(就是建立新王朝或者新政权)有两条正路:1)选举禅让;2)革命。
1)的例子有三代之治,美好至极。禅让者的一切主权自然由被禅让者继承。这个在后
来有几次表演,比如魏代汉,晋代魏。不过不那么美好了。但是形式是正当的。所以古
代中国人一般骂曹操是乱臣贼子不骂曹丕。最近还有个例子,清朝禅让给民国。虽然孙
中山以为自己是革命者。但是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清政府一定要表演一下禅让,表明自己
是正常退场。退位诏书写了:大清一切土地及满汉蒙回藏五族人民,由大中华民国继承
,尔其慎之。这都是按照尚书的标准格式写的。
2)的例子就是周灭商。“革命”这个词本身就是周武王或者周公旦发明的。前提是现
在的政府腐朽残暴到了极点,大臣死谏也没能改善,... 阅读全帖 |
|
K*****2 发帖数: 9308 | 49 讨好皇子有两重性,一方面不讨好是不行的,因为不能忠于未来的接班人就等价于不忠
于现在的头儿,另一方面太讨好也是不行的,怕他唆使皇子抢班夺权,所以说臣子难做 |
|
j****c 发帖数: 19908 | 50 封君的很多,比如商君,战国四公子,都是称xx君
但也有几个称侯的,比如韩国的武安侯,秦国的蜀侯等等
不是应该国君才可以称侯吗?这些侯跟君有什么不一样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