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 发帖数: 5466 | 1 阿姜达摩答罗
当人观到色蕴为感受的基础,
同时也观到色蕴和身体都是无常时,
将会看到感到也是无常。
延伸这种内观,
行者会了解,所有的蕴,
包括想、行、识,也都是无常的。
它们是无常、不满足、没有永恒的自我。
没有禅修就不会经验到三法印,
因为有黏着的缘故。
祇要消除黏着,
人就可以从自己身体内体证四圣谛。
问:请先解说佛教的基本教义?
答:佛陀教导通往究竟安乐及和平的正道。而从知苦的止息这条正道所采用,最简单最
直接的教导方
法就是正念禅。正念是所有正确修习的基石。
问:我们可否藉由读书及思考有关四圣谛和八正道来了解这条正道?
答:书籍与修习不同,它祇是指出利用佛陀四圣谛止息苦的可能性。知识的了解,来自
书籍和教学。
修习则不同,它就像实际在你身心这实验室内作实验。当一个人在师父指导下禅修,发
展完美正念和正定
时,他就完全了解自身的正道。这境界可经由持续警觉来达成。换句话说,每刻正念于
身体、感受、心和
心的对象的过程。这些就是四念处。
问:这种正念、内观禅修发展的结果为何?
答:修习正念是为了了解我们内在的法,如法修习,会引导我们放弃对感官对象的执取
,能停止苦流,
再生的轮回。... 阅读全帖 |
|
r******2 发帖数: 1021 | 2 @tuziwang :你創造出"异时缘起"這種如此2的詞匯, 夠絕的
===============
我认为你并没有看懂我说的是什么,而且异时缘起本就是一个佛教词汇,它指的是缘起
支的异时性,而不是同时性。
佛陀的缘起法确实是异时缘起,也只能是异时缘起,因为佛陀不承认非五蕴的本体的存
在,那么这意味着当下现象的生起必然要依赖于前面生起的五蕴现象,也就是前一个现
象缘生后一个现象,这两个现象必然是异时的。在上座部阿毗达摩里面,这种缘起被列
为二十四缘当中的相续缘或者次第缘,是必须要有的。前一个现象叫做“缘法”,后一
个现象叫做“缘生法”。前为因,后为果,两者紧密相续,次第生起。
然而根据佛陀的生灭无常理论,这个观点是不可能成立的,因为根据佛陀本人的生灭无
常的理论,前一个现象必然是灭去了,已经灭去的现象怎么可能缘生出新的现象?前后
现象的相续无法连接,而所谓的相续缘其实是一种强行的无理认定,没有任何逻辑支持。
如果要缘生出新的现象,那么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前一个现象并没有灭去,依然还驻留者,这意味着现象必然是持续存在甚至是恒
常不变的,被观察的灭其实是假灭,是经验上的错觉,然而这已经和...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3 当问佛陀是或者众生是什么构成的,很多学过一些佛法基本知识的人都会想当然的回答
:“仅仅是生灭相续的五蕴”。是啊,除了这个,还能有什么吗,难道还能有灵魂,有
恒常不变的心?确实,没有什么灵魂,也没有什么恒常不变的心,然而认为佛陀或者任
何众生仅仅是生灭相续的五蕴生灭之流,这个答案其实是严重错误的。它将面临很严重
的问题。
如果你认为佛陀仅仅是生灭相续的五蕴生灭之流,那么当佛陀色身灭除之后,这五蕴生
灭之流彻底停止消失,那就代表佛陀彻底消失了,一无所有。解脱将变成彻底消失掉,
没有任何形式的存在。其实这是断见!
有些人会说,佛陀色身灭除之后,不是无余涅槃吗,然而不要忘记,你已经明确说了,
佛陀仅仅是五蕴生灭之流,这生灭之流既然停止消失掉,那么就代表佛陀已经彻底消失
了,和无余涅槃没有任何联系。这就是极其严重的问题,这种观点造成了五蕴和涅槃的
完全割裂。
在证涅槃,也就是以涅槃为所缘的刹那,有些人想当然的认为是五蕴识知涅槃,将五蕴
当成一个主体,涅槃当成是个被认识的客体。可是这理论尽管可以使得以涅槃为所缘的
情况看起来很符合常识(也仅能是这个),但是却无法解释色身灭除后的状况。因为佛
陀色身...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 “上人”一词,通常是尊称等觉菩萨才用的,譬如《维摩诘经》卷二:“如是等十
方无量诸佛,是上人念时,即皆为来,广说诸佛秘要法藏……。”(CBETA, T14, no.
475, p. 548, b16-17),此段经文所说上人者,即是尊称维摩诘菩萨;看来证严法师
似以等觉菩萨自居,所以纵令信徒称之为上人而无拒受之意。但是在现前的理证与教证
上,都已证明证严法师只是尚未断除我见的凡夫,理由是:从声闻法的阿含解脱道来说
,她至今仍然主张“意识却是不灭的”,与世俗人一样落在意识心中,也与常见外道相
同而无异,具足凡夫本质;从菩萨法的佛菩提道来说,她至今仍不肯承认有如来藏,又
未曾证得如来藏,所以也是尚未进入第七住位的贤位菩萨。由这二个写在书中的证据来
看,她既未否定意识心,既不知意识心是常起常断的生灭性,不知意识心的自性是缘起
性空,所以显然未证能取、所取空,则是尚未圆满六住菩萨观行、乃至是尚未修习六住
般若空义的人;她又未证得禅定,显然也是尚未圆满五住证量的人,最多就只能说她是
四住位的菩萨了(虽然这样说有点儿高估了她),所以她至今仍然只是未断我见的凡夫
。以凡夫菩萨而接受等觉菩萨的...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633 | 5 大慧。若覆彼真识,种种不实诸虚妄灭,则一切根识灭。是名相灭。
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以
者何。是其所依故。依者谓无始妄想薰。缘者,谓自心见等识境妄想。大慧。譬如泥团
微尘。非异非不异。金庄严具,亦复如是。大慧。若泥团微尘异者,非彼所成。而实彼
成。是故不异。若不异者,则泥团微尘,应无分别。如是大慧。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
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识
灭。但业相灭。若自真相识灭者,藏识则灭。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
如何恢复真识
佛又说:“如果要恢复本来真识的自相(如来藏识的真相)。只要先消除能接受习气熏
染的虚妄分别事识的作用,那一切身心的根识自然消除,这样就是灭了识相。”
(故知要不着相,首先就须消灭分别事识的作用,也就是说:首先须灭掉思惟分别的意
识,这正是其他经典所谓的“空此一念”的道理。但勿误解没有了分别意识,就等于木
石的无知,须知分别意识,只是由真识转相的第八阿赖耶识中间的一种作用。分别意识
灭了,才能见得到如来藏包含宇宙万有之机的真面目。下文就是佛对“识灭”作进一...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6 什麼叫做『真常唯心』? 不用去佛學院上課,以下就是 :
真实唯识门--所显说无我性的「真我」
关于三转法轮之唯识正理,分为两门来说︰在虚妄唯识门里面显说「无我」,在真实唯
识门,则显说无我性的「真我」。虚妄唯识门显说「无我」就是处处告诉我们:众生的
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要以什么为因?要以什么为缘?然后才能生出色受想行识,才有
众生的五蕴我,才有见闻觉知的「我」。「众生我」是由色法开始的,这个色法以如来
藏为因,以过去世意识意根所造作净染诸行所成的业种为缘,加上父母为缘、四大为缘
,所以生起我们的色身;有了色身以后,才有我们见闻觉知的心。这就已经是告诉我们
:我们人以为真实不坏的「我」,其实是假我,是由藏识因及种种缘而假合形成。虚妄
唯识门就是告诉我们: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所假合而成的「我」是虚妄的,不是真实
不坏的,所以虚妄唯识门宣说一切法无我--当然包括众缘所假合而成的离念灵知心--都
是不具有真实不坏性的假我,不是常住不坏的真我。
真实唯识门则告诉我们:阿赖耶识不是真实「我」,因为阿赖耶识中含藏了许多导致有
情生死轮回的种子,使得有情落入分段和变易生死之中。由于阿赖耶识含藏了无明种...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7 關於『真常唯心』,到底是在說什麼 ?
以下From :蕭平實
真实唯识门--所显说无我性的「真我」
关于三转法轮之唯识正理,分为两门来说︰在虚妄唯识门里面显说「无我」,在真实唯
识门,则显说无我性的「真我」。
虚妄唯识门显说「无我」就是处处告诉我们:众生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要以什么为
因?要以什么为缘?然后才能生出色受想行识,才有众生的五蕴我,才有见闻觉知的「
我」。「众生我」是由色法开始的,这个色法以如来藏为因,以过去世意识意根所造作
净染诸行所成的业种为缘,加上父母为缘、四大为缘,所以生起我们的色身;有了色身
以后,才有我们见闻觉知的心。这就已经是告诉我们:我们人以为真实不坏的「我」,
其实是假我,是由藏识因及种种缘而假合形成。虚妄唯识门就是告诉我们:五蕴、十二
处、十八界所假合而成的「我」是虚妄的,不是真实不坏的,所以虚妄唯识门宣说一切
法无我--当然包括众缘所假合而成的离念灵知心--都是不具有真实不坏性的假我,不是
常住不坏的真我。
真实唯识门则告诉我们:阿赖耶识不是真实「我」,因为阿赖耶识中含藏了许多导致有
情生死轮回的种子,使得有情落入分段和变易生死之中。由于阿赖耶识含藏...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8 ☆─────────────────────────────────────☆
GWZW (GWZW) 于 (Thu Sep 13 15:19:20 2012, 美东) 提到:
大家參考參考 :
如来藏和阿含圣教一点不冲突,
『上座部《弥兰陀所问经》的说法 : 重生者是谁?
弥兰陀王:那先尊者,若说有情众生身坏命终后有轮回,那再生的是什么呢?
那先比丘:再生的是名色(眼, 耳, 鼻, 舌, 身五识和意识和色身)。
弥兰陀王:是现前的这具身心再生吗?
那先比丘:不是的。现前的身心有各种造作,而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再生;但那
再生的身心却不是原先造作诸行的那具身心。
弥兰陀王:举例说说看吧!
那先比丘:好比一个人点火取暖,随后因故离去,火势蔓延开来,烧毁了附近的稻田。
农场主人报官,对他提出控诉。如果这个人辩称『庭上,我并未烧毁原告的稻田。我留
在现场的火与烧毁他稻田的火并不是同一把火。我是无罪的。』大王,您认为被告该不
该受惩罚?
弥兰陀王:他当然有罪,因为无论如何,后来的火是由先前的火生出来的。
那先比丘:大王,再生就与此相仿。现前的身心有所造作,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9 关于三转法轮之唯识正理,分为两门来说︰在虚妄唯识门里面显说「无我」,在真实唯
识门,则显说无我性的「真我」。
虚妄唯识门显说「无我」就是处处告诉我们:众生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要以什么为
因?要以什么为缘?然后才能生出色受想行识,才有众生的五蕴我,才有见闻觉知的「
我」。「众生我」是由色法开始的,这个色法以如来藏为因,以过去世意识意根所造作
净染诸行所成的业种为缘,加上父母为缘、四大为缘,所以生起我们的色身;有了色身
以后,才有我们见闻觉知的心。这就已经是告诉我们:我们人以为真实不坏的「我」,
其实是假我,是由藏识因及种种缘而假合形成。虚妄唯识门就是告诉我们:五蕴、十二
处、十八界所假合而成的「我」是虚妄的,不是真实不坏的,所以虚妄唯识门宣说一切
法无我--当然包括众缘所假合而成的离念灵知心--都是不具有真实不坏性的假我,不是
常住不坏的真我。
真实唯识门则告诉我们:阿赖耶识不是真实「我」,因为阿赖耶识中含藏了许多导致有
情生死轮回的种子,使得有情落入分段和变易生死之中。由于阿赖耶识含藏了无明种、
业力、烦恼种,令有情轮回生死,所以说阿赖耶识不是真实的「我」,说阿赖耶识非真
。然后在这...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0 我们要继续探讨宗喀巴基本知见的错误,因为基本知见的错误,导致了三士道次第
的混乱,以及对治的无效。
佛法中的真实法是指每一个众生的如来藏,因为如来藏从无始以来就存在,而且尽
永远的未来也不会坏灭。祂不是因缘所生的法,是本来就在的法,所以 如来在《大宝
积经》卷119中开示:“如来藏者常恒不坏。”经文如此说明,然而密宗中观应成派否
定这个真实法的存在,认为一切唯依缘而生。宗喀巴在《入中论善显密意疏》中说:“
诸佛未说有实法。以及二谛俱无自性故。”(《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卷7)他否定有任
何真实法的存在,并且认为世间以及出世间的究竟道理当中,没有任何一法是本来存在
的,而且能够作为其他法出生的根本因。这与 如来的三乘菩提教法根本背道而驰;可
是绝对的真理,也就是依于真实法而显示的道理,是修行人所追寻的。
如果告诉信众说:“没有绝对真实法的存在。”其实背后意味著,就没有绝对真理
的存在。这恐怕连宗喀巴自己都无法接受,更不可能被一般佛弟子们所接受。因此宗喀
巴必须在自己所认为一切都是虚妄之中,要创造出所谓的真实来,所以他在《广论》卷
17中说:“何者名为所应现证实性涅槃及能证得涅槃之方便...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1 无明灭,则行灭(SA 302 等经), 是佛说缘起时反覆说的。
什么是无明?
什么是行?
无明灭了,行如何灭?
行何时灭?
<杂阿含292经>,南传<相应部12相应51经>回答了这些问题。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2.htm
杂阿含292经(因缘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云何思量观察正尽苦,究竟苦边时,思量众生所有众苦种种差别?此诸苦何因?
何集?何生?何触?
思量取因,取集,取生,取触,若彼取灭无余,众苦则灭。
彼所乘苦灭道迹如实知,修行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尽苦,究竟苦边,所谓取灭。
复次,比丘!思量观察正尽苦,究竟苦边时,思量彼取何因?何集?何生?何触?
思量彼取爱因,爱集,爱生,爱触,彼爱永灭无余,取亦随灭。
彼所乘取灭道迹如实知,修习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尽苦,究竟苦边,所谓爱灭。
复次,比丘!思量观察正尽苦,究竟苦边[时?],则思量彼爱何因?何集?何生?
何触?
知彼爱受因,受集,受生,受触,彼受永灭无余,则爱灭。
彼所乘爱灭道迹如实知,修习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尽...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12 发信人: neohorizon (horizo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五蕴皆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Dec 30 23:58:33 2017, 美东)
以下所说不一定对,仅供参考而已
其实佛陀在世时(依北传阿含经),最常说的是无常,不是”空”, ”空”是偶而提起。
“空”是大乘最初期的般若经特别强调的,后来竟变成大乘的的标志,
特别是汉传佛教说出家叫遁入空门
无常,应该是最基本的元素了,佛陀最强调的应该是无常,在阿含经中几乎处处提。
但这并不妨碍”空”是佛教正式的标志之一,只是现代人有点太过重视了。
要特别去了解”空”也很好,对解脱有帮助,不了解应该也没关系,用无常也可以打破
”我”,解脱
“无常”是打破”恒常”
“空”是打破”实在”
“空” =”我”、五取蕴的集灭无常 +
不实的观念
不知所来,不知所去,”我”、五取蕴、五蕴就像手掌相拍而产生声音,
并非有个”实体声音”原先藏在甚么地方(知所来),现在拿出来了,于是有声音
也并非有个”实体声音”被藏在甚么地方(知所去),于是声音消失
这...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13 因缘、缘生之正确定义有必要再说明
佛陀指出「一切法(或五阴)是缘生」,又说明「一切法」是指「六触入处」。见《相
应部》〈六处相应〉203经、《相应阿含》321经:
《相应部》35.203 经:「诸比丘!如何比丘以如实知一切法之起与灭尽耶?(知)「色乃
如是,色之生起乃如是,色之灭尽乃如是。受乃如是……想乃如是……行乃如是……识
乃如是,识之生起乃如是,识之灭尽乃如是。」诸比丘!如是之比丘,如实知一切苦法
之生起与灭尽。」
《相应阿含》321 经:「(问):『沙门瞿昙!所谓一切法,云何为一切法?』佛告婆罗门
:『眼及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 苦、苦乐、不苦不乐,耳……。鼻……
。舌……。身……。意、法、意识、意触、意触因 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
,是名为一切法。若復有言此非一切法,沙门瞿昙所说一切法,我今捨更立一切法者,
此但有言数,问已不知,增其疑惑。所以者何?非其境界故。』」
由经证可知,释迦佛陀教导的一切法,完全未离开当前六触入处的身心活动,重在现实
生活的实证、实用,不是宣扬神秘信仰、抽象哲理,也不是主张「个人经验即是真实」
的经验主义、神秘主义。
如此可见,因...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14 因缘、缘生之正确定义有必要再说明
佛陀指出「一切法(或五阴)是缘生」,又说明「一切法」是指「六触入处」。见《相
应部》〈六处相应〉203经、《相应阿含》321经:
《相应部》35.203 经:「诸比丘!如何比丘以如实知一切法之起与灭尽耶?(知)「色乃
如是,色之生起乃如是,色之灭尽乃如是。受乃如是……想乃如是……行乃如是……识
乃如是,识之生起乃如是,识之灭尽乃如是。」诸比丘!如是之比丘,如实知一切苦法
之生起与灭尽。」
《相应阿含》321 经:「(问):『沙门瞿昙!所谓一切法,云何为一切法?』佛告婆罗门
:『眼及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 苦、苦乐、不苦不乐,耳……。鼻……
。舌……。身……。意、法、意识、意触、意触因 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
,是名为一切法。若復有言此非一切法,沙门瞿昙所说一切法,我今捨更立一切法者,
此但有言数,问已不知,增其疑惑。所以者何?非其境界故。』」
由经证可知,释迦佛陀教导的一切法,完全未离开当前六触入处的身心活动,重在现实
生活的实证、实用,不是宣扬神秘信仰、抽象哲理,也不是主张「个人经验即是真实」
的经验主义、神秘主义。
如此可见,因...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5 SN says:
The Buddha is liberated by knowing and seeing. What did the Buddha know and
see? The Buddha knew and saw "as it actually is" ...
The phrases in sutras 如理作意, 如实知见, see things as they actually are,
etc. are based on ultimate reality. The insight into ultimate reality is
called wisdom, panna in Pali, and prajna in Sanskrit. The eightfold noble
path culminates in insight wisdom that leads to cessation of suffering.
e.g.
北传:杂阿含846经
何等为圣道如实知见?谓∶十二支缘起如实知见,如所说∶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起
故,是事起;如∶缘无明,行;缘行,识;缘识...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16 我看到这篇了
这位宣隆大师不知是谁?
Magga
了。
不过,” 一直发生着的生灭变化都是缘生缘灭之有为法” 我自己是可以解释,
但这句他真正是什么意思, 可能要作者亲自解说了,或懂得人可以解释一下。
如同作者前面说的,
”心、心所、色身之生灭变化皆会令人极度苦恼不适……他洞悉到原来根本原因是渴爱”
很好呀 大家应该一致同意吧
Xx东西在哪里生灭,xx东西自己会产生苦吗?
作者看来不这样认为,是要有其它原因一起配合,才会产生苦。 (因缘而生)
不就是”有此故有彼”, 苦来自于 生灭的背景+苦因”贪爱”, 再经过一连串缘起反
应而产生出来吗?
同意吗?
可,这里的 “色身之生灭变化” 指什么?
是指
e.g.今天生,明天死。
e.g.上一个0.1秒的身体变化,与下一个0.1秒 的身体变化 不同
????????????
看起来好像是。 假设是。
可这样解释 “色身之生灭变化” 的话,
那么 “色身生灭变化都是缘生缘灭之有为法(Sankhata)” 这句话该怎么解释呢?
再看看 什么是缘生缘灭? 什么叫”有为法”?
是因为 有贪爱、无明,再经一连串缘起反应而生。...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17 邪因外道——萧平实的“造神运动”
达 照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在这个社会转型的年代里,已显突出
!佛门慈悲,屡屡遭人欺侮,尤更突出!在读完台湾萧平实所著《无相念佛》、《念佛
三昧修学次第》、《正法眼藏——护法集》、《生命实相之辨正》、《真假开悟之简易
辨正法》、《禅净圆融》、《真实如来藏》、《如何契入念佛法门》、《大乘无我观》
、《佛教之危机》、《宗通与说通》、《我与无我》、《狂密与真密》(一到四辑)、
《禅门摩尼宝聚》等(公案拈提一到五辑)、《楞伽经详解》(一到六辑),以及一起
出版的《学佛之心态》、《慈悲的心声》等二三十部书后,感慨良深!起初只看表面的
文字叙述、名相解释,乃至义理参究存在很大的问题,总是觉得很别扭,特别感到作者
一股莫名强大的自我表现欲,处处不忘记“自我”,处处为“自我”包装,与佛法精神
实不相符。后来渐渐看到,一切好事都跟作者本人联系起来,一切坏事都跟现今佛门大
德联系起来,除了作者所说之外,已经没有任何佛法可学可修,除了作者创办的正觉同
修会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地方是真正的佛教道场,这亦与佛法万德庄严相悖逆。再后来
终于看清楚...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18 达 照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在这个社会转型的年代里,已显突出!佛
门慈悲,屡屡遭人欺侮,尤更突出!在读完台湾萧平实所著《无相念佛》、《念佛三昧
修学次第》、《正法眼藏——护法集》、《生命实相之辨正》、《真假开悟之简易辨正
法》、《禅净圆融》、《真实如来藏》、《如何契入念佛法门》、《大乘无我观》、《
佛教之危机》、《宗通与说通》、《我与无我》、《狂密与真密》(一到四辑)、《禅
门摩尼宝聚》等(公案拈提一到五辑)、《楞伽经详解》(一到六辑),以及一起出版
的《学佛之心态》、《慈悲的心声》等二三十部书后,感慨良深!起初只看表面的文字
叙述、名相解释,乃至义理参究存在很大的问题,总是觉得很别扭,特别感到作者一股
莫名强大的自我表现欲,处处不忘记“自我”,处处为“自我”包装,与佛法精神实不
相符。后来渐渐看到,一切好事都跟作者本人联系起来,一切坏事都跟现今佛门大德联
系起来,除了作者所说之外,已经没有任何佛法可学可修,除了作者创办的正觉同修会
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地方是真正的佛教道场,这亦与佛法万德庄严相悖逆。再后来终于
看清楚在以佛法名相义理为掩护的背后,深深隐藏着他自己“第一因...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9 大家都知道忍辱是大乘菩萨所修六度之一,也是地上菩萨所修十波罗蜜多之一,称为
忍辱度或忍辱波罗蜜。所谓“他人加毁,名之为辱,于辱能安,目之为忍 "
可见忍辱表现出来,最平常的心行法相就是忍耐;就是面对不如意的环境,而不生瞋
恨怨恼的心。但佛法中讲忍,还有另一个层面的意义:所谓于法实相安住名忍。就是面
对深妙乃至闻所未闻法,依自己的智慧难以了知、难以理解,甚至不可思议,但却是诸
法实相时,心不惊怖能安忍,就是接受而安住不动摇。因此,对于菩萨六度的第三度忍
辱波罗蜜,经中也有只称为忍波罗蜜,或者称为安忍波罗蜜,是菩萨历经三大阿僧祇劫
修习成佛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所应学事之一。在经论中,忍有不同的分类;例如在菩萨
《优婆塞戒
经》中,【佛言:“善男子!忍有二种:一者世忍、二者出世忍。能忍饥、渴、
寒、热、苦、乐,是名世忍。能忍信、戒、施、闻、智慧,正见无谬,忍佛、法、僧,
骂詈、挝打、恶口、恶事,贪、瞋、痴等,悉能忍之;能忍难忍、难施、难作,名出世
忍。】又像《解深密经》中圣教【忍三种者:一者耐怨害忍,二者安受苦忍,三者谛察
法忍。】还有在《大智度论》中 龙树菩萨开示...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5008 |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xam (危机四伏中),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一眼全集★现象生灭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23 15:08:14 2010, 美东)
这个不知怎么的文件没间隔了。yahoo mail不行了。全是乱码,我是先转到bbs信箱通过
切换encoding的trick转成显示成中文。在发到这里。
发信人: Paramita (★波罗蜜★), 信区: Wisdom 标 题: 一眼全集★现象生灭篇 发信
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Jun 16 15:21:34 2000), 转信 发信人: WaiChi (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Re: 处处有道的来由及其它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Wed Oct 27 02:21:09 1999) >但是这样还是有强说佛法的味道.不是
所有的东东都是有意义的. >这在道德经里是有说明的,白并不是白,黑并不是黑。只
是人把 >它们叫说黑和白,因此而有两极而有两执和两忘...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5008 |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xam (危机四伏中),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一眼全集★现象生灭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23 15:08:14 2010, 美东)
这个不知怎么的文件没间隔了。yahoo mail不行了。全是乱码,我是先转到bbs信箱通过
切换encoding的trick转成显示成中文。在发到这里。
发信人: Paramita (★波罗蜜★), 信区: Wisdom 标 题: 一眼全集★现象生灭篇 发信
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Jun 16 15:21:34 2000), 转信 发信人: WaiChi (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Re: 处处有道的来由及其它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Wed Oct 27 02:21:09 1999) >但是这样还是有强说佛法的味道.不是
所有的东东都是有意义的. >这在道德经里是有说明的,白并不是白,黑并不是黑。只
是人把 >它们叫说黑和白,因此而有两极而有两执和两忘...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22 灭尽定:三果和四果圣者,能够入的深定,这种深定心心所全部灭尽,是代表五蕴灭尽
的无余涅槃的近似体验,使得修行者获得涅槃智,趣向最终五蕴灭尽,不起,不出的无
余涅槃。这种定也是阿毗达摩说的以涅槃为所缘的状况。但是阿毗达摩认为初果也必须
以涅槃为所缘,这个可能是后代发展出来的。只能代表一种修证状况,不能代表所有,
尤其慧解脱者。
阿含经上说的现法涅槃,并不是直接以涅槃为所缘,不是灭尽定,而只是泛指没有贪嗔
痴的状况。
相当部分的初果,二果圣者,由于缺乏深定,不能入灭尽定,也不能以涅槃为所缘。
禅定力比较高的三果和四果圣者能够入灭尽定,能够长时间入灭尽定。
部分或者全部慧解脱阿罗汉,由于缺乏深定,可能一生都无法入灭尽定,无法以涅槃为
所缘,但是由于慧力的关系,在观察缘起的基础上,仍然彻底断除贪嗔痴,色身灭后必
然无余涅槃。不排除慧解脱阿罗汉在世没有涅槃智,只有法住智的可能。
慧解脱阿罗汉在慧解脱之后,如果加深禅定力,得灭尽定,则获得涅槃智。但它仍然是
慧解脱,因为是在没有获得灭尽定之前而彻底解脱的。
=================
以上是我在阅读了关于灭尽定,涅槃的阿含经文,以及阿毗达摩 |
|
发帖数: 1 | 23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这个问题本身其实里面隐含著几个非常根本的佛法知见
。我们先由“行善作恶,天堂地狱”来看,它其实就是在说:“因果昭昭不爽,如 影
随形。”守五戒、行十善业,将来可以往生天界;而如果恶心严重伤害众生,则与地狱
道相应。这些因果现象,它在现象界是真实存在的。先不说天堂、地狱,即 使在人间
,生活进步现代化的地区,与落后或战乱的地区对比,不就有些像天堂与地狱吗?就连
春、夏、秋、冬感受的温暖、酷热、凉爽、严寒,就能使一般人感到 有明显的苦、乐
受之差异,何况真正的天堂与地狱呢?包括我们所接触的众生里面,也有贫、富,聪明
、愚痴等种种的不同,这些眼前的差异,都是大家可以亲自观 察到的。它并不是自然
就这样,也不是随机性的,而是因为善恶业行因果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信受“行善作
恶,天堂地狱”絶对是会成就的。
既然天堂与地狱的差异这么明显,是大家都可以认同的,那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产
生呢?原因主要在于有些修学者他们误解“一切法空”的意思,因此就会衍生出种种错
误的知见出来;所以要讨论这个议题,我们得先由“一切法空”这个名相进入,这样大
家就容易了解了。
...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4 我们所要探讨的题目是:“既然一切法空,行善作恶,天堂地狱还有差别吗?”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这个问题本身其实里面隐含著几个非常根本的佛法知见
。我们先由题目中的“行善作恶,天堂地狱”来看,它其实就是在说:“因果昭昭不爽
,如影随形。”守五戒、行十善业,将来可以往生天界;而如果恶心严重伤害众生,则
与地狱道相应。这些因果现象,它在现象界是真实存在的。先不说天堂、地狱,即使在
人间,生活进步现代化的地区,与落后或战乱的地区对比,不就有些像天堂与地狱吗?
就连春、夏、秋、冬感受的温暖、酷热、凉爽、严寒,就能使一般人感到有明显的苦、
乐受之差异,何况真正的天堂与地狱呢?包括我们所接触的众生里面,也有贫、富,聪
明、愚痴等种种的不同,这些眼前的差异,都是大家可以亲自观察到的。它并不是自然
就这样,也不是随机性的,而是因为善恶业行因果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信受“行善作
恶,天堂地狱”絶对是会成就的。
既然天堂与地狱的差异这么明显,是大家都可以认同的,那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产
生呢?原因主要在于有些修学者他们误解“一切法空”的意思,因此就会衍生出种种错
误的知见出来;所以要讨论这个议题,我们得...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25 没人说阿罗汉有五蕴会影响他的解脱。
====
-- 既然不影响
-- 那……干麻搞一个五蕴尽灭的动作呢?
-- 用意何在?
慧解脱阿罗汉只是没有经过四禅八定而证悟解脱的。
但是这不等于慧解脱阿罗汉无法做到以涅盘为所缘,深入的定并不是以涅盘为所缘的充
分必要条件。
=========
-- 慧解脱阿罗汉可以做到,那我还免强能接受。
==========
只要很短的以涅盘为所缘就足够,甚至我认为就哪怕没有做到以涅盘为所缘,靠慧,也
足够可以成为阿罗汉。
解脱重点在于升起厌离,在于认识无常,苦,无我,对涅盘的认识,慧见也可以。
不过由于阿罗汉已经熄灭了贪爱,想要做到以涅盘为所缘,我认为不是难事。
这方面由于缺乏实践例子去检验,目前只能基于理论的推测。
================
可能是对涅盘的理解不同。
我也没涅盘过,不见得对。
初果前应该可以体验涅盘。能力有限,免强达到,不能保持,只能暂时以涅盘为所缘。
那 证阿罗汉果的阿罗汉呢? 还是如同初果一样,某种状态,例如打坐,才能如此吗?
这是一个问题。
我认为,不需要。
很多经都说,是五受阴灭 色集色灭
色灭 寂静涅盘。
阿罗汉...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26 阿赖耶识是三轉法輪唯識系經典所用的名詞,也講成如來藏,真如,法身,一切種子識等.
佛典的每一系都有關連,只是大多數人看不清楚而無法連貫,就如同你自己所說的:『这
种生灭的认识甚至可以否定修本身,我们修,什么在修呀?修的是什么 呀?』, 因為
你看到的只是在現象界七轉識(生滅性的妄識)的作用, 但是你還未了解現象界背後有非
現象界的存在, Let's assume 你是佛教徒,
首先,佛教修行者必定相信轮回,如果没有轮回,那么死了就完了,不需要修行,搞这
么多名堂,又是闻又是思又是修的,不需要这么累,只管吃喝玩乐,早死晚死一样。
第二,既然有轮回,那么是什么在轮回?这是关键中的关键了!如果不知道是什么在轮
回,我们怎么把握轮回呢?就象原始人连车都没见过,而说自己会开车,你相信吗?
所以,修行的真正开始,必定是从了知什么东西在轮回开始的,只有知道什么在轮回,
才谈得上改造命运,保证生生世世修行,保证最终成佛等等。
这里就引起两派争论来了,反方认为,「缘起性空」就是佛教真理,不需要有轮回的
主体,认为如来藏是“性空唯名”的方便说,并没有如来藏可证可知;正方认为,如来
藏就是轮回的主体,离...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27
Good
看来阿含中也是这样说 “名色”的”名”不含”识”
有个前一世”识”,死后还存在这”识”,
这”识”在轮回,把这同一个”识”带到今生。
于阿含不合。
中阿含 201经 嗏帝比丘经
中部38经/渴爱的尽灭大经
都这样说。
(中部38经/渴爱的尽灭大经)
“「大德!就是这讲话者、能感受、到处经验善恶业果报的识。」”
“「不,大德!因为,世尊以许多法门说识是缘起的,除了经由缘以外,没有识的生成
。」”
那……….”识”的缘是甚么?
不就是”行”吗?
人死以后,”识”要缘甚么? 不知
中部38经/渴爱的尽灭大经
“比丘们!凡缘于那样的缘而生起识,就被名为那样的识:缘于眼与色而生起识,就被
名为眼识;缘于耳与声音而生起识,就被名为耳识;缘于鼻与气味而生起识,就被名为
鼻识;缘于舌与味道而生起识,就被名为舌识;缘于身与所触而生起识,就被名为身识
;缘于意与法而生起识,就被名为意识,”
茶帝 佛陀,都已经说到前世今生,说到缘起法,
所以,”识缘名色” 的”识” 还是六识,佛陀没有说其他”识”
http://agama.buddhason.org/MA/MA201.htm
中阿含 ...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1415 | 28 佛陀说:「现在和从前一样,我只有教导苦与苦的止息。」
佛陀所说法不是常 不是断 不是有 不是无
如实正观世间 ”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因为无明而有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所以不说世间是”无”
(pattern 说 : 缘起)
如实正观世间 “所谓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灭
所以不说世间是”有”
(pattern 说 : 缘灭)
缘起缘灭是无常的 无常是中性的 但是若将”我”放入 将造成”苦”
所以佛陀说说”无常故苦”
如何解脱?
依”缘起法则” 观察无常 并一步一步灭尽 可证阿罗汉果
如何灭尽? ”四念处”
色无常 (身念处) : 敏锐观察身体的一举一动 通常是用呼吸法观察
了解一切皆因为”缘”(巧合?)而由物质组成身体(地水火风) 里面没有”
我”
一但缘灭 物质还是物质 没有”我”
受无常(受念处) 敏锐观察身体的一举一动带来的感受-- 苦 乐 及不苦不乐
了解一切皆因为”缘”而组成感受 里面没有”我”
|
|
d*********d 发帖数: 192 | 29 基于佛教哲学来审视爱因斯坦与玻尔的争论
崔维成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无锡。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10月23日
摘要:爱因斯坦和玻尔关于对量子力学现象的解释的争论是20世纪物理学界的一个重大
事件,尽管目前的量子力学基本上是采用了玻尔的所谓“哥本哈根解释”,但仍有不少
人对于他放弃微观世界的因果律而感到不满意。本文基于佛教哲学来重新审视爱因斯坦
与玻尔的争论,简要介绍了他们争论的过程和本质以及佛教哲学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
上,用佛教哲学来重新解释量子力学的现象,并比较了它与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观点的差
别。同时,对当代多名顶级物理学家有关解释量子现象的哲学观点进行了剖析。通过这
一审视,本文作者认为,基于佛教哲学,我们完全可以在坚守因果律的前提下解释微观
世界的各种现象,同时,也发现了爱因斯坦、玻尔以及其他几名物理学家哲学观点中需
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可能对当今的前沿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推动
作用。
关键词:佛教哲学、爱因斯坦、玻尔、量子力学、因果律、概率性、可知论、不可知论
1 引言
在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中,爱因斯坦和玻尔是两位最伟大的科学巨匠,他们都创... 阅读全帖 |
|
r******4 发帖数: 178 | 30 今天大年三十,下午连续打坐三个小时,晚上大概连续四个小时,基本还不错,清明敏
锐,很少散乱
因为今天外面鞭炮声很响,此起彼伏,我就主要以听鞭炮的声音为所缘。
刚开始的时候鞭炮的声音似乎只是一个整体,到后面,会逐渐听到每个鞭炮单独爆炸所
发出的声音,从开始到结束,清清楚楚。。。然后后面越来越清晰,再到后面,时间感
好像不存在了,没了先后顺序。这是一种奇怪的感觉。
以一连串的鞭炮响声来比喻,心密集的跟随每个鞭炮爆炸的声音,准确听到一个鞭炮声
就是一个所缘,下一个鞭炮爆炸发出响声并识别出来,又是一个所缘的变化,然后一直
持续下去。这个就类似刹那定。
不过在定力较深的时候,鞭炮刚开始响就开始成为一个所缘,声音最大又是一个所缘,
声音变小,也是一个所缘,这时候声音的分辨能力越来越细。
我目前只能到这程度,据说再深入下去,声音会被间断开,再深入下去,声音会减弱,
会只觉知生灭,再深入,会觉知只有迅速的灭。。。这就是亲见无常。
当中能观的心和声音的所缘会一起生灭消失,于是认识到声音不是我,它只是色法,能
观的心和心所也不是我。它只是名法,它们都是生灭无常的。这种迅速的生灭是苦的。
以上三个,就是进行 |
|
d*********d 发帖数: 192 | 31 基于佛教哲学来审视爱因斯坦与玻尔的争论
崔维成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无锡。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10月23日
摘要:爱因斯坦和玻尔关于对量子力学现象的解释的争论是20世纪物理学界的一个重大
事件,尽管目前的量子力学基本上是采用了玻尔的所谓“哥本哈根解释”,但仍有不少
人对于他放弃微观世界的因果律而感到不满意。本文基于佛教哲学来重新审视爱因斯坦
与玻尔的争论,简要介绍了他们争论的过程和本质以及佛教哲学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
上,用佛教哲学来重新解释量子力学的现象,并比较了它与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观点的差
别。同时,对当代多名顶级物理学家有关解释量子现象的哲学观点进行了剖析。通过这
一审视,本文作者认为,基于佛教哲学,我们完全可以在坚守因果律的前提下解释微观
世界的各种现象,同时,也发现了爱因斯坦、玻尔以及其他几名物理学家哲学观点中需
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可能对当今的前沿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推动
作用。
关键词:佛教哲学、爱因斯坦、玻尔、量子力学、因果律、概率性、可知论、不可知论
1 引言
在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中,爱因斯坦和玻尔是两位最伟大的科学巨匠,他们都创... 阅读全帖 |
|
d*********d 发帖数: 192 | 32 基于佛教哲学来审视爱因斯坦与玻尔的争论
崔维成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无锡。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10月23日
摘要:爱因斯坦和玻尔关于对量子力学现象的解释的争论是20世纪物理学界的一个重大
事件,尽管目前的量子力学基本上是采用了玻尔的所谓“哥本哈根解释”,但仍有不少
人对于他放弃微观世界的因果律而感到不满意。本文基于佛教哲学来重新审视爱因斯坦
与玻尔的争论,简要介绍了他们争论的过程和本质以及佛教哲学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
上,用佛教哲学来重新解释量子力学的现象,并比较了它与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观点的差
别。同时,对当代多名顶级物理学家有关解释量子现象的哲学观点进行了剖析。通过这
一审视,本文作者认为,基于佛教哲学,我们完全可以在坚守因果律的前提下解释微观
世界的各种现象,同时,也发现了爱因斯坦、玻尔以及其他几名物理学家哲学观点中需
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可能对当今的前沿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推动
作用。
关键词:佛教哲学、爱因斯坦、玻尔、量子力学、因果律、概率性、可知论、不可知论
1 引言
在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中,爱因斯坦和玻尔是两位最伟大的科学巨匠,他们都创...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33
再用合手声喻经证实一下我的看法
这里,比丘一开始就思维”我”是甚么,佛陀则不谈概念上的”我”
而做分解,常与无常,实在与不实在(空)
用这两个破”我”的概念
而四念处,由身、受、心、法 观察五蕴与因缘法
则做另一个分解,把”我”分解为 色受想行识,一个一个破解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73.htm
杂阿含273经[正闻本396经/佛光本272经]
(入处相应/六入处诵/修多罗)(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比丘独静思惟:
「云何为我?我何所为?何等是我?我何所住?」
从禅觉已,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
「世尊!我独一静处,作是思惟:『云何为我?我何所为?何法是我?我于何住?
』」
佛告比丘:
「今当为汝说于二法,谛听!善思!云何为二?
眼、色为二,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为二,是名二法。
比丘!若有说言:『沙门瞿昙所说二法,此非为二,我今舍此更立二法。』彼但有
言数,问已不知,增其疑惑,以非境界故,所以者何?缘眼、色,生眼识。
比丘!彼眼者是肉形,是内,是因缘,是坚,是受,是...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34
关于这个,经典里面有个比较形象的描述。
“名色缘识,譬如三芦立於空地。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
二。一亦不立。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识缘名色亦复如是。展转相依。而得生长”
这段经文实际是准确指出,识(心识),名(心所),色三者的互相依赖,彼此支撑的
关系。(相当多人对这段经文做了曲解,将其狭义化,以为仅仅指的是人的出生后身
体的生长,但实际绝对不是这么肤浅)
在我最上面的图中,就是对应了一组的红黄蓝圆的基本单位,其中识是下面圆当中的黄色
部分,名,也就是心所,是下面圆当中的红色部分,而色,是上面的蓝色圆。。
这三者,是彼此互相依赖,一起产生,一起灭去,绝对不是各自独立,更不是心识独立
存在。这也是缘起法的很关键部分(缘起,即依赖于条件而生起)。经文后面所说的"辗转
相依,而得生长",实际指的五蕴生灭之流的不断相续。
而这个freeman说的前一秒是“能”,后一秒是“所”,已经严重违背了识,名,色三
者互相依赖的经文。
这个“能和所同生同灭”也是佛法关于五蕴生灭认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而大部分人,往往根据感觉经验,误认为能观察的那个能缘,是持续存在,是不变化的...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35 其实这里面还有个有趣的问题
为什么在修止禅的时候,感觉时间停了,或者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过去,当然也感觉不
到什么生灭。
为什么这种状况只在修观禅(佛法的四念住,不是外道的所谓观和照)的时候出现。
因为止禅和观禅,二者类型大不一样,在修止禅时,由于心识不断以同一个目标对象,
同一个主题为所缘,于是生灭被“平滑”掉了。最后只剩下“一个”所缘(通常都是概
念法),这时候会有所谓的能所不二感产生,而且如果定力很强,那么因为只有这单一
的所缘,感觉不到生灭变化,而意识的时间感是建立在对生灭变化的感知基础上,所以
时间感会丧失。
而观禅,由于所缘对象不断变化,并且要求就是觉知(正念心所)密集跟随所缘的生起
,所以生灭会特别的凸显出来。而由于正念心所的越来越多的升起,那么可感知的生灭
将越来越多,本来正常的时候,一秒钟大概只有两三次正念心所升起,而随着五盖的减
弱,正念心所不断升起,一秒钟内升起的次数越来越多,于是于是禅修者本人感知到快
速的生灭。 |
|
r****n 发帖数: 8253 | 36
关于这个,经典里面有个比较形象的描述。
“名色缘识,譬如三芦立於空地。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
二。一亦不立。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识缘名色亦复如是。展转相依。而得生长”
这段经文实际是准确指出,识(心识),名(心所),色三者的互相依赖,彼此支撑的
关系。(相当多人对这段经文做了曲解,将其狭义化,以为仅仅指的是人的出生后身
体的生长,但实际绝对不是这么肤浅)
在我最上面的图中,就是对应了一组的红黄蓝圆的基本单位,其中识是下面圆当中的黄色
部分,名,也就是心所,是下面圆当中的红色部分,而色,是上面的蓝色圆。。
这三者,是彼此互相依赖,一起产生,一起灭去,绝对不是各自独立,更不是心识独立
存在。这也是缘起法的很关键部分(缘起,即依赖于条件而生起)。经文后面所说的"辗转
相依,而得生长",实际指的五蕴生灭之流的不断相续。
而这个freeman说的前一秒是“能”,后一秒是“所”,已经严重违背了识,名,色三
者互相依赖的经文。
这个“能和所同生同灭”也是佛法关于五蕴生灭认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而大部分人,往往根据感觉经验,误认为能观察的那个能缘,是持续存在,是不变化的...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37 其实这里面还有个有趣的问题
为什么在修止禅的时候,感觉时间停了,或者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过去,当然也感觉不
到什么生灭。
为什么这种状况只在修观禅(佛法的四念住,不是外道的所谓观和照)的时候出现。
因为止禅和观禅,二者类型大不一样,在修止禅时,由于心识不断以同一个目标对象,
同一个主题为所缘,于是生灭被“平滑”掉了。最后只剩下“一个”所缘(通常都是概
念法),这时候会有所谓的能所不二感产生,而且如果定力很强,那么因为只有这单一
的所缘,感觉不到生灭变化,而意识的时间感是建立在对生灭变化的感知基础上,所以
时间感会丧失。
而观禅,由于所缘对象不断变化,并且要求就是觉知(正念心所)密集跟随所缘的生起
,所以生灭会特别的凸显出来。而由于正念心所的越来越多的升起,那么可感知的生灭
将越来越多,本来正常的时候,一秒钟大概只有两三次正念心所升起,而随着五盖的减
弱,正念心所不断升起,一秒钟内升起的次数越来越多,于是于是禅修者本人感知到快
速的生灭。 |
|
n********n 发帖数: 8336 | 38 行缘识
http://baike.baidu.com/view/7823681.htm
佛教术语,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七页云:复言世尊!诸所有行,与六识身,相应俱有,
同生同灭;何缘故说行是识缘?世尊告曰:以六识身,与福非福及不动行,相应俱有,
同生同灭;异熟识中,安置诸行熏习种子;引发余生新异熟识。由此道理,是故宣说行
是识缘。
二解 瑜伽十卷七页云:问:识亦以名色为缘;何故此中但说行为缘耶?答:行为识杂
染缘。能引能生后有果故。非如名色,但为所依所缘生起缘故。
三解 俱舍论九卷二十页云:由引业力,识相续流;如火焰行,往彼彼趣,凭附中有,
驰赴所生,结生有身;名行缘识。若作此释;善顺契经分别识支通于六识。
四解 法蕴足论十卷八页云:云何行缘识?谓有一类、贪嗔痴俱生思为缘故起贪嗔痴俱
生诸识。是名行缘识。复有一类、无贪无嗔无痴俱生思为缘故;起无贪无嗔无痴俱生诸
识。是名行缘识。复次眼及色为缘,生眼识。此中眼是内有为行,色为外缘,生眼识。
是名行缘识。乃至意及法为缘,生意识。此中意是内有为行,法为外缘,生意识。是名
行缘识。复次瓮喻经中,佛作是说:造福非福不动行已;有随福非福不动识。云何造...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39
我是认为
不是脱离五蕴(五取蕴),而是,它就是在说五取蕴(也就是贪爱的生生灭灭)
脱离五取蕴(被贪爱污染的身心(名色))
就可以观察到纯净的身心, 这是苦灭呀,苦灭当然可以观察到。
e.g. 初禅离五盖
也许有人说 离五盖,身心纯净空荡荡叫"空"
我觉得,不是。 "空"不是这样说
空 “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
眼也好,眼看到色的贪爱也好,无所谓。 要观察它是缘起不实而生
(没有上一世对眼的贪爱,这一世也不会有眼)
(但是,佛法是现见,这一世当下可见,
你能观察到上一世对眼的贪爱,而这一世眼生吗? 不能
或是观察 眼球、眼神经,生,无有来处吗?
你能观察这一世眼球不见了,无有去处吗? 好像也没人这样观察。
我们只能观察这一世的眼作用,或眼看见色的贪爱)
也就是说,关于眼的作用、或眼的贪爱,是不实而生。
我认为,有两点要注意 (不一定正确 仅供参考)
1 这都是说缘起法,也就是内观时,观察缘起法。 这个基础来说”空”。
杂阿含在说六入处时,都说缘起法。
因此,主要还是说 眼看到色的贪爱,我想。
且
眼的生灭,依据二一一、三...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40 http://baike.baidu.com/view/7831133.htm
识缘名色
佛学术语,瑜伽九卷十三页云:又五色根、若根所依大种、若根处所、若彼能生大种、
曰色。所余、曰名。由识执受诸根,堕相续法,方得流转。故此二种、依止于识,相续
不断。
二解 瑜伽十卷七页云:问名色亦由大种所造,及由触生;何故但说识为缘耶?答:识
能为彼新生因故。彼既生已;或正生时;大种及触、唯能与彼为建立因。问:如经中说
:六界为缘,得入母胎;何故此中唯说识界?答:若有识界;决定于母胎中,精血大种
腹穴无阙故。又识界胜故。又依一切生、一切有、生时,而说故。
三解 瑜伽九十三卷二页云:又即此识、当续生时,能感生业、与异熟果。异熟生识,
复依名色相续而转。谓依眼等六依转故。由是说言:名色缘识。俱生五根,说名为色。
无间灭等,说名为名。随其所应,能与六识作所依止。识依彼故;乃至命终,数数随转。
四解 俱舍论九卷二十页云:识为先故,于此趣中,有名色生;具足五蕴。展转相续,
遍一期生。于大因缘辩缘起等诸经,皆有如是说故。
五解 法蕴足论十卷十页云:云何识缘名色:谓有一类、贪嗔痴俱生识为缘故;起贪嗔
痴俱生身业语...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1 1)關於法友的 :『这种生灭的认识甚至可以否定修本身,我们修,什么在修呀?』
所以說生灭中有不生灭的,没有不生灭的,就不会有生灭的。否则就成了无因论,坠外
道邪见。
生灭中所成就的那些种子,落于不生灭中执持,遇缘则现行。否则无因无果,善恶无报
,不符法界事實.
所以 :纵经百千劫,所做业不亡,因缘际会时,果报还自受。
何能“纵经百千劫,所做业不亡”呢 ?
因为那个不生灭的並沒有寿者相(时间相),它只是随缘流注,所以我们1000年前偷了
人家钱,而我们和那个被我们偷的人1000年中都不曾相遇,现在相遇了,就必须还他。
不得不还,你的意识(生灭的)根本不可能知道有这回事,但是你的不生灭的却一直埶
持著,所以因果能成偿。所做業行,並不是有某個鬼神拿個本子在記錄,而是自身的藏識
在作用.
修行或行善造惡,並不會唐捐其功,道理就在這.
2) 大乘佛法中般若系经典所说的如来藏,真心和唯识经典中所开示的阿赖耶识,就是
专讲你所提到的这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实相。而『这个』,也是禅
门明心求悟的标地。但是很多南传佛法的弟子不认为有如来藏这回事,关于这个实相,
您有空不妨多方面参考,但是不...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1415 | 42
更正
这不是缘起 sorry
缘起是 例如 恰好读同所学校 恰好同班一起上课
更正
这不是缘灭 sorry
缘灭是 例如 毕业
无常指 缘起缘灭非我能掌控
缘起缘灭(无常)不断冲击自己
若无明(即不知縁起法则 将”我”套入)
自己不断的以五蕴之流转 爱取老病死 来接待缘起缘灭(无常)
若灭断无明(即知縁起法则 不将”我”套入)
自己虽以五蕴流转 不受贪嗔痴爱取老病死之威胁 |
|
c***h 发帖数: 2262 | 43 原来如此
礼敬 无上等正觉 人间阿罗汉。
你如果愿意说明南传如何解说,
此有故彼有,
无常、贪爱、苦 之间的关系,
我们也都愿意搬椅子来听。
这是南传整理的结果,很好呀。
我没有不同意
很同意呀
没有不同意
生灭变化 与 苦 中间关系是什么 ????????
我就是想知道南传如何的详细解释这个???????
生灭变化
就是 肉体这一秒与下一秒都在变化、 心念 升起又消失的变化
假设这位阿罗汉说的就是这样 ok
有为法,缘生缘灭法 不是仅限定在十二缘起里面
但是 没有贪爱、无明 却又一且名色不再升起
(这 贪爱无明、名色 , 应该指 在有为法、缘生缘灭法 中述说的??)
有为法,缘生缘灭法不是仅限定再十二缘起,
那还有什么 可以告诉我们吗? 可否举个例子。
就是这样。
好
这就是 “集灭”的 “灭”
我就是想知道,南传如何说,
何谓 “集灭”的 “灭” ? “灭” 与 (生前)身心生灭 之间的关系
e.g. “集灭”的 “灭” 与 生前心念不生起、消失 之间的关系
e.g. .“集灭”的 “灭” 与 ... 阅读全帖 |
|
i********7 发帖数: 808 | 44 我试着明白,这是你的新理论,要让别人明白,你可能需要一些耐心哦
:当有识的时候,则只有五蕴,当识灭的时候,则只有涅槃。
:五蕴这种存在形式,和涅槃这种存在形式,是“同一”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
这种观点个人觉得很危险。上帝的能,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的表现形式
包括涅磐这种存在形式。本来佛法破常,破本体,最后变成寻求另外一种超级的常
超级的本体,然后可以给另外一个名词,比如非常非无常的存在,或者数学存在
不管是什么存在,反正就是一种存在,绝对不可以不存在
当然用这种方式解释涅磐,大多数人听了会觉得很合理,
可能因为符合我们的见解和我们内心的需要吧
我们内心渴求什么?可能是存在下去,永远地存在下去,
没有痛苦地,永远地存在下去
所以承诺永生的宗教,市场总是比较好,即使在科学普及的现代
:粗略的说,在阿罗汉缘涅槃那一刹那,是某某阿罗汉,由五蕴这种存在形式,跃迁为涅
:槃这种存在形式,在涅槃的这一刹那,那涅槃的存在形式,就是阿罗汉自己。
:明白了吗?
你说阿罗汉缘涅磐,问题是,
阿罗汉在还有五蕴的时候开始去缘这个涅磐
如果这个东西缘了涅磐,就是要一直缘着涅磐,才不会出定
放开所缘才会出定,所以... 阅读全帖 |
|
f********4 发帖数: 253 | 45 探索另一种修行方式?如果是以解脱为目标的话应该没有任何必要吧……至少八圣道应
该是必须的。你为什么想要另一种解脱的方式?
南传现在应该公认证果必须体验涅槃,断结是道智的直接作用,从我见到的南传和非南
传地理范围的证果者的涅槃经历描述中推测应该也是这样,唯一的一个例外就是runsun
,我一直不认为他证果了……通过不靠止禅的纯观修法证果的应该都属于慧解脱吧?还
是你有不同的定义?而且证果后只要圣者定期禅修的话几乎随时都能以涅槃为所缘,这
种行为应该也不需要太深的定力
“果定(phalasamapatti)是圣弟子才能证入的出世间安止,而其所缘是涅槃。证
入果定的目的是当下得以体验涅槃之乐。在这些安止里生起的心是与圣弟子证悟的层次
相等的果心。如此四个阶级的圣人都能证入各自的果定,意即须陀洹能够证入须陀洹果
定;余者亦可以此类推。在证入果定之前,(圣弟子)先决意要证入果定,然后从生灭
智次第地培育诸观智,(直至证入果定)(见《清净道论》第廿三章、段六至十五)。
”
“ 一旦你有所体验,即使有时你没有进入寂止状态,每当有让人兴奋的事物时,
只要你专注观察,你会知道这不是真正的愉快,你总是会回...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6 阿赖耶识到底是不是生灭法?我们看见大法师、大居士在书上或者是是在电视上
公开主张:“阿赖耶识是生灭法。”认为阿赖耶识不是真心,或者认为阿赖耶识是 佛
的方便安立,根本没有阿赖耶识存在。因此,我们来探讨:阿赖耶识到底是不是生灭法
?如同以往,我们引经典来加以说明。
《契经》说:【阿赖耶识恒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
。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解释如
下:阿赖耶识常不断绝,为一切染净法之所依止,是诸圣人现行法快乐所住的三昧境界
;也是三界六道一切有情众生以及出生诸佛国土的根本因,常与五乘作种性,也就是人
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如果能够证悟阿赖耶识,未来就能够成就佛道。
这里分两点来详细加以说明:第一,阿赖耶识常不断绝,为一切染净法之所依止。
为什么?由于众生无明,以及不了知生命实相,而造作了种种善业、恶业,都是于意识
分别以后造作而成。但是意识为识阴六识所摄,识阴是六根、六尘相接触而有,其中六
根是五色根及意根。意根无始劫来就在,祂携阿赖耶识投胎,由于阿赖耶识借著父精母
血及母亲的四大,少则三、四...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7 Think about what these sutta says. Does it deny 现象存在? What does it say
about 生起,灭去?
杂阿含262经
尔时,阿难语阐陀言∶
「我亲从佛闻,教摩诃迦旃延,言∶『世人颠倒,依于二边∶若有、若无,世人取
诸境界,心便计著。
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计于我,此苦生时生,灭时灭。
迦旃延!于此不疑、不惑,不由于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见如来所说,所以者何?迦
旃延!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
迦旃延!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缘
无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所谓∶此无故,彼无;此
灭故,彼灭;谓∶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
南传:相应部22相应90经
「阐陀学友!我在世尊面前曾听到这样;当面领受[世尊]对迦旃延氏比丘的教导∶『迦
旃延!这世间多数依于两者∶实有的观念,与虚无的观念。
迦旃延!以正确之慧如实见世间集者,对世间不存虚无的观念;以正确之慧如实见
世间灭者,对世间不存实... 阅读全帖 |
|
z*******a 发帖数: 57 | 48 索达吉堪布 著
我的佛教科学观
今天我坐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寂静神山的山谷中,详详细细地记录下田博士的学佛经历。
放眼望四周,我们藏地的这些清净山河虽没有现代化城市的高速公路、摩天大楼之类的
跨越时空的设备,但我们在这一片湛蓝的天空下却可以处处得闻三宝的法音。看看蓝天
下的金色庙宇,这种和谐的景观带给人们多少在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中所很难感受到的宁
静啊。
在静谧的氛围中写下这段文字,不知在浑浊的大城市里读到它的读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说到田博士,我还是比较了解的。他的法名叫慧贤,出生于一九六八年。后考入南京大
学,并先后于该校获得理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某高校信息工程专业副教授。
我们曾多次交换过各自对佛法、科学的理解。每次与他交谈过后,我都在想,这么一个
非常有头脑的人研究佛法,可能许多没有头脑的人要感到大惑不解了吧。而对许多根本
不懂佛法却经常要装模作样地大肆妄加评论的人们,我只想劝他们比照一下田博士的学
佛经历,然后约束一下自己那张滔滔不绝的谤法的嘴!
坐在青青草地上,我用智慧的笔在大悲心铺就的白纸上,描画出了田博士的形象。
对我而言,佛教最打动我的一点便是对“缘起性空”这一宇...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49 ☆─────────────────────────────────────☆
runsun04 (runsun) 于 (Fri Jan 23 23:25:51 2009) 提到:
waichi很早以前曾经说过,心一秒之内会“转向”成千上万次。
而我现在完全确信,心根本不是转向,而是生灭,他是一秒之内生灭千万次,甚至更多
。它本身是无常的,它也不是我,它和其他物质现象本质其实一样。心,心所和所缘他
们是一起生灭的,所以不存在什么“转向”
这在阿含经和佛陀详细揭示精神物质世界组成的阿毗达摩论里面说得都很清楚
这就是核心关键点之一。
只有明白心是生灭的,才会了解为什么在打坐修行的时候,对于当下现起的所缘,无论
是声音,还是身体疼痛,还是眼前的明暗,都应该如实觉知,现起什么,就观察什么
刚开始是对于明显现起的所缘,观察,比如可以留意念头的变化,留意腹部的起伏(所缘多个)
,但在此观察当中,对于其他明显现起的所缘,也都应该一一观察。因为这是完全符合
缘起法的。
如果有所谓的向一,所谓的不转,所谓的不忘,所谓的闪离,这些都和缘起法冲突。
止禅能培养定力,这种定力可以用来进行观禅,但前提 |
|
r****n 发帖数: 8253 | 50 你说阿罗汉缘涅磐,问题是,
阿罗汉在还有五蕴的时候开始去缘这个涅磐
如果这个东西缘了涅磐,就是要一直缘着涅磐,才不会出定
放开所缘才会出定,所以从始至终这个东西与涅磐是绑住的
所以显然这样的涅磐与你所讲的五蕴与涅磐互斥,是矛盾的
~~~~~~~~~~~~~~~~~~~~~~~~~~~~~~~
No,我哪里有说过有某个东西去缘涅槃呢?请认真读我所说的,我发现你在这方面很粗
糙,经常弄错别人的意思。
当涅槃这个法现起的时候,只有涅槃本身,没有另外一个东西存在着。没有能缘的“识
”,现在的南传,认为是道心果心缘涅槃,并说这个道心果心属于五蕴,这一点我是完
全否定的。
阿罗汉是以涅槃为所缘,但是当它以涅槃为所缘的时候,那被认为是阿罗汉的所谓五蕴
,是根本没有现起的,此时的阿罗汉,是涅槃本身,而不是涅槃之外的某个东西。
至于为什么又有五蕴继续现起,这确实是一个难点,唯一的一个难点,但是我认为它只
是人类的认识和对科学的掌握还不足够而造成的,将来科学如果揭开意识和存在之谜,
尤其建立起对意识的数学描述,那么有机会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要承认,我们对宇宙,对自身还很无知,相当无知,佛陀本人说过,他没有...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