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清初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
d*******r
发帖数: 3875
1
剃发和易服易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当时是屈服的标志。
清初的剃发剃得很干净,只在脑后留一个小辫子,很像猪尾巴。所以汉人很抗拒。
晚清时已经只剃前半个脑袋了,后面半个头发都留着,辫子也很粗大。
x*********3
发帖数: 1438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女主人和蒙古人谁更厉害?
感觉你没看懂我说的是什么。
在冷兵器时代,其实不是冷兵器时代也一样,将领太重要了。同样的兵,不同的人带效
果就截然不同。不能否认满清在开始的时候的确是比较牛(不过,哪个朝代在开始的时
候不牛呢?你用你正牛的时候去跟别人正萎的时候去比没有任何意义),但是根本不能
得出清军多牛X的结论。否则没有不牛的了,汉唐元就不说了,明初打蒙古也是摧枯拉
朽的,到明末还能打败日本。比清不止强一点点吧。就是南宋,面对正牛的蒙古,也守
了很多年啊,还搞死人大汗,又哪个方面比满清差呢?
真要比谁更牛的话,很简单,明初比清初,明末比清末。再说满清鼎盛时期连一袁崇焕
都打不过,父子几十年都打不下山海关就别吹了。
w********9
发帖数: 8613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载:少数民族间的相互融合
清朝的各大民族的人口是飞速增长的。
清初维吾尔人有25-28万,当时就是个少数民族里的大民族了。。
http://www.huaxia.com/xj-tw/xyfq/xymz/2011/02/2310263.html
满族(大多数是汉蒙等来源)入关时,满洲族总人口不过一百多万,而其中真正来源于
女真人只有20多
万。
t****f
发帖数: 376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宫大内侍卫的隐秘生活
每支军队,都有它不为人知的隐秘历史。作为清军中最为精锐也最为神秘的一支——扈卫皇帝的“大内侍卫”,就更是如此。这支万里挑一的军队,有着怎样严密苛刻的筛选条件?其成员又能享受怎样的优待、特权?成为大内侍卫,只是负责安保工作吗,让我们来揭秘大内侍卫的隐秘生活!
贴身扈卫皇帝安全的大内侍卫,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最忠心的部队是怎么炼成的?
大内侍卫是清朝皇帝最为近卫的部队,当然也是是清军的精英。但不是说只要孔武有力、武艺高强,就有资格担任侍卫。侍卫作为“离皇帝最近的男人”,不仅要“强”,更要“忠”。满清统治者最初是怎样建立起这支忠心不二的近卫部队呢?
这事要追述到努尔哈赤时代,当时他只是建州女真的一个酋长。努尔哈赤累积了很多家丁、奴仆,在创业初期,战事连连,这些“家里人”就在战争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他们也就形成了后来的“侍卫”,满语称作Hiya,汉译作“虾”。
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宫的侍卫,就是由他亲信的家丁、奴仆演化来的。
这群随努尔哈赤出生入死的“虾”,到皇太极的时期,开始形成较为完整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后组成了专管大内侍卫的机构——侍卫处,这个机构的领导为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六人)...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975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朝总督的排名
两江的上缴的赋税占到朝廷财政收入的比例在清初达1/3到1/2. 除了江苏,安徽江西也
都是最富裕的地方。
w*********n
发帖数: 1975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朝总督的排名
两江总督管辖江南江西两省,故称两江总督。自唐朝以后,江西历代都是中国最大的粮
食输出省,直到近年才被黑龙江取代,又有长江水道和赣江交汇,是联系华北华东华中
以及西南四川与岭南两广的首要交通枢纽。算不上第一富省,也是第二。江南省芜湖苏
南地区地势平坦肥沃,水网密布,灌溉发达,交通发达,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居全国之首
。清初,全国2000多万人口,江南就有近1000万,财税占朝廷岁入1/2,科考,天下士
子半江南。江南又是朱家龙兴之地,朝廷害怕尾大不掉,将其一分为安徽江苏二省。总
督驻南京,江苏巡抚驻苏州,安徽巡抚驻安庆。南京是仅次于北京的政治经济中心,芜
湖是全国最大的米市,扬州的地位可以类比如今郑州的交通枢纽和上海的经济中心。
后来人口由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到清朝中叶,湖广繁荣起来,“湖广熟,天下足
”。朝廷有吧湖广分割为南北两省。
r******t
发帖数: 8967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朝总督的排名
清初,全国2000多万人口??
f******e
发帖数: 15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韩信故里在何处(转载)
《史记淮阴侯列传》的开篇是这样写的“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
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
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
这段话说明韩信是淮阴人,“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这一句说明韩信是淮阴
城里人。那么秦末的古淮阴城今在何方?就是大家所关注和争议的交点,本人认为淮安
区的河下古镇比较符合古淮阴县城的特点。下面本人在这里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一、淮阴古城的起源应当与吴王夫差对齐作战有关。
淮河以南古代以水网为主,所以古代吴国军队作点主要以水战为主。春秋时期吴王
夫差为了对齐作战运兵和运粮草的需要,修挖了邗沟,它南起扬州的长江边,北至淮安
的古末口淮河边。渡过淮河后换成战车和战马与齐作战,这也就是“南船北马”的最早
来历,所以吴军就在古末口屯兵聚粮,百姓聚集成邑,便有了城市,这就河下古镇。
二、淮阴地名应当与淮河有关。
“阴”。《说文解字》解释为:“山之北,水之南。”淮阴作为地名应在淮河以南
。古淮河的走向应当是从盱眙的淮河口至清浦区的武墩拐弯向东,从淮安区李字坝北侧
一路向东进入黄海,《宋史》记...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784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浅析李自成失败的原因
附表可能有助于澄清一些问题。例如,大顺和大西政权究竟是封建政权还是农民革命政
权?在一篇拙稿中曾经指出,在明末和清初各地农民反对封建政府的斗争几乎是烽火遍
地,唯独在大顺政权管辖的短暂时期至今未看到一条农民起来反抗的史料。表三所展现
的,各地官绅地主同大顺政权势不两立的拚死搏斗,多少能够说明大顺政权同明清两个
封建王朝代表的是利益根本不同的两大对抗阶级。又如,有的史著习惯于指责李自成的
所谓“流寇主义”,说大顺军领导人不重视地方,后期虽然建立了政权,也只是派出一
批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单骑赴任”。表一证明,大顺政权在每一个相当于省管辖的地
区内,都有高级将领统兵镇守,战略要地一般都部署了相当的武装力量,甚至州、县基
层政权也大抵配置了专职武官带领地方武装维持治安。这就有助于检验“流寇主义”一
词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实际。再如,人们对大顺政权失败的原因作过种种解释
,却没有触及问题的症结:大顺政权执行的农民革命政策严重地损害了官绅地主的利益
,大面积的官绅地主叛乱,使大顺政权根本无法集中力量同满洲贵族军队作战。换句话
说,满、汉地主阶级的联盟,里应外合,是大顺农民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阅读全帖
P**5
发帖数: 7467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德国人在青岛留下的遗产
行政在即墨,但青岛附近一直是军队驻地。即墨地方上管不了军事。
明朝设置了鳌山卫,下面3个千户所,现在市政府就在浮山所周围,驻扎1000个士兵,
1000个兵加上辅兵,家属,起码得5000个人口。
清初裁撤了卫所,青岛附近保持少量驻军。后来欧洲人从海上打过来,清朝开始重视胶
州湾,总兵章高元移驻到青岛(村),总兵是二品武官,手下得近一万个兵。
原文说德国人把个小渔村(青岛村)建成青岛,就是扯淡。德国人到的时候,就是清军
的大营衙门,不是渔村了。
s*******w
发帖数: 2257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章诒和揭秘你不知道的汪精卫
章诒和揭秘你不知道的汪精卫:他人品无可挑剔
(2015-10-05 10:56:55) 下一个
父亲章伯钧说:“政治上从慷慨赴死,到涕泪登场,到客死异国,汪兆铭是一路下坡。
但人品上,可以说他一辈子无可挑剔。不贪钱财,不近女色,不抽不嫖不赌。他有政治
欲望,若和老蒋、老毛相比,是个没有太大政治野心的人。”
读小学的时候,就知道中国有个大汉奸,叫汪精卫。中日战争期间,全国人民都在共产
党的领导下抗战,唯独他投靠日本,出卖国家。蒋介石也是假抗战,真反共。那时的教
科书都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宣传的。回到家中讲给父亲听,他哈哈大笑,说:“课本
上写错了,老师也讲错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
“老师和书本怎么都错了?”我颇为惊异。
“错了。”父亲点点头,语气颇为肯定:“蒋介石反共,但他是抗日的,还是领导抗日
的领袖。”
我说:“领导抗日的,不是毛主席吗?”
“那时没有毛主席,只有蒋委员长。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还高呼蒋委员长万岁呢。
这不是造谣,我在场。”
父亲的话,我听得发怵又发呆。
提及汪精卫,父亲是一讲再讲,尽管每次说的很零星。他称汪精卫为汪兆铭,说这才是
他的姓名。对他的看法,父亲归纳为...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3662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顺政权失败的主要原因
大顺的政权就是一个抢钱机器,不带伪装的。
(四)不重视巩固地方政权的“流寇主义”是大顺军失败的原因吗?事情恰恰相反
。大顺军的由盛转衰正是在占领区内普遍建立政权,中央和地方政权逐步完善的时 候
,也就是在所谓的“流寇主义”表现得越来越少的时候。有的史著不顾这个基本事实,
却引用“伪官单骑赴任”之类的材料说明大顺军不重视地方。其实,在崇祯 十六年以
后,大顺军由于占地日广,大批攻城野战的主力军转成了驻防部队,造成兵力分散,影
响了集中力量同清军展开战略决战。“单骑赴任”的情况确实存在, 但是从西北到山
东以至江淮地区几百个州县官员加上节度使、防御使、府尹等高、中级地方官都要带兵
马拥簇上任,李自成恐怕也没有那么多军队可派。顺便说一 句,作者所见清初派遣官
员接管地方的材料中,也有不少是“单骑赴任”的。
h***i
发帖数: 89031
13
旗人·不种地,是圣经上说的把
haha
山东向辽东的移民活动,与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八旗官兵携带眷口奴仆倾巢入关落户
京畿的行动紧密相随。根据史料记载,早在顺治三年(1646)第一批山东移民已到达辽
东,以后便持续不断。他们中有的是被官府强制遣去的,有的则怀着改善生计的愿望应
招前往,当然也不乏冒险闯入者。辽东移民与其它地区最大的区别,在于清朝前期大多
与驻防的八旗军队一起,被组织在八旗制度之内,从而成为与民人相对的“旗人”。虽
然顺治十年(1653)清廷并置辽阳府,正式确立起八旗制和府州县相辅而行的双轨制统
治,但府州县管理安置的主要是陆续迁来的流民,大量早期出关并定居的汉族农民既经
入旗,其实是不受府州县管辖的。
清朝政府所以在清初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敞开门户接纳汉族移民,并将其大量编入八
旗(直到乾隆年间仍有汉人被编入旗籍),是由辽东独特的政治地位和地理位置决定的
。对于满族统治者来说,关外是自己民族的生身之所和聚居之区,也是满族后续力量之
所在,有清一代一直被当作大后方。但从全国来说,关外又是地处偏远的东北边疆,它
西接蒙古,东连朝鲜,尤其是16世纪以降由欧洲东进的俄罗斯势力已...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428
14
《史学月刊》2014年第10期 作者:万明
【内容提要】迄 今对明代中国财政史最重要而且也是最流行的成说之一,是黄仁宇
的“洪武型财政”说,由此将明代中国视为“不能在数目上管理的国家”的典型。“洪
武型财政” 说滥觞于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一书,其中对明代财政
史的基本评价是保守、僵化与倒退。这种评价有失公允。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学术理路
出 发,结合近年对于明代赋役与财政改革的实证研究,特别是对《万历会计录》整理与
研究的结论,可以看出,“洪武型财政”说不仅受到西方中心论史观的影响,而 且忽视了
明朝中央大型财政数据文献的利用,致使立论根据严重不足,对一些基本史实存在误解。
实际上,晚明中国已处在由传统赋役国家向近代赋税国家转型的过 渡期。
【关键词】16世纪;明代财政史;洪武型财政;史观;方法论;重新检讨
一、引言
财 政改革历来是惊心动魄的,处于社会转型、制度变迁、世界巨变关键时期的16世
纪明代财政史,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在研究史的回顾中,我们看到一个二律悖反的 现象:
一方面对于张居正改革和一条鞭法的高度评价基本成为学界的共识,另一方面对于16世
纪明代财政乃至整...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15
这种事情,清代太多了。
清初金圣叹等人的聚众闹事,然后全部处斩。
就是这些人搞不清楚情况,以为还是明朝一样,明朝时候,这些人聚众闹事是家常便饭。
这个秀才也是撒比一个。穷乡僻壤的穷书生,从来都不看看天下形势的麽。
p*********3
发帖数: 8525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满清政治实际上很开明的
清初反满的多了
个个都有问题?
你满八旗是王师?索道之处箪食壶浆?
m***n
发帖数: 12188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代中国的地理八股
聊齋大家都知道,有些文字很是风流,比如聂小倩的一段:
女笑曰:“月夜不寐,愿修燕好。”
宁正容曰:“卿防物议,我畏人言。略一失足,廉耻道丧。”
女云:“夜无知者。”
“月夜不寐,愿修燕好” 居然进入了大陆的中学语文试题,汗:
http://zhongxue.hujiang.com/tiku/p189748/
不过聊斋并非现在所谓的小说集,其第一篇是什么某地地震。这种文字的来源,是古代
的地理书。中国地理书,可谓源远流长,比如传说夏禹所著的山海经,内容丰富,但是
得注意,其中真假难辩,虚虚实实。另外,在古代中国,地理,历史,和文学,都是紧
密纠缠在一起的,不可不辨。
《华阳国志》卷三云:“蜀之为邦:天文,则井络辉其上;地理,则岷嶓镇其域。五岳
,则华山表其阳;四渎,则汶江出其徼。故上圣,则大禹生其乡;媾姻,则黄帝婚其女
……蕃衍三州,土广万里。方之九区,于斯为盛。”
这些书,可以说是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但是注意:性质属于私撰,写作动机出于作者个
人的志趣好尚,书中采择大量虚诞怪妄的故事杂说,甚至作者本人的胡思乱想。比如《
曹瞒传》中关羽和曹操抢夺美女等等。内容也多有夸大。
郦道元《水经注》...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8
http://hx.cnd.org/?p=119624
中国的历史,分为两个时期:秦以前的夏商周三代和秦以后的“中华帝国”时期。
秦始皇统一后,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就一直在这个帝制的磨道里转圈儿,一
治一乱,分分合合。用毛泽东的话说,是“千年犹行秦政制”。
这种“模式”是怎样形成的?这个体制,中国是怎么进去的?现在,面临再次转型的中
国,怎样才能走出这一“模式”呢?
关于这个“模式”的形成,有过不同的解释。
有人认为是自然环境起了重要作用。中国处在一个封闭而又广袤的地区。说封闭,因为
它的东边是大海,北边是草原,西边是沙漠,西南和南部是高山。说广袤,因为它又有
足够的生存和活动空间供我们折腾。
在这一环境中,产生了我们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秋收,夏
耘冬藏。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产生了我们务实的文明,让我们不用去关心外面的世界。
多数的时候,我们都是关起门来,自己过日子。一盈一虚,一治一乱。分久必合,合久
必分。这样的生存环境,形成了我们的性格,也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除汉武帝主动
征伐匈奴外,历史上,中国很少出兵国外,最多也就是应属国的要求,去镇压当地的叛...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19
所谓 “中国人一点矛盾就搞得你死我活”,和什么酱缸一样,都是信口开河。完全没
有意义。
美洲作物说是被炒作出来的,未必靠谱。
因为以前中国人口最多的地区没种植什么美洲作物,除了辣椒以外。 但是辣椒并不养
活人,其广泛种植事实上是侵犯粮食生产的。
这是国际上的流行理论,在欧洲和俄罗斯应该符合实际,因为欧洲气候特别,印度在60
年代有绿色革命。于是被人直接抄到中国来了。是否符合事实难说。这样直接抄到中国
的理论太多了。什么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有人说欧洲教会打压科学日心说,所以中国
封建社会也打压科学,完全附会。
清朝禁止旗人裹脚。这是事实。清朝初期或许还曾经下旨禁止所有汉人女子缠足,也是
许多人喜欢引用的。但是社会心理问题没有这么简单。清朝并没有认真禁止裹脚,否则
连辫子都能种上去,裹脚怎么会禁止不了。清朝事实上加重和推广了裹脚。
这里又有一个逻辑混乱,许多人头脑糊涂。
1)缠足和裹脚应该是两个概念。早期的缠足(据说是南唐后主开始,宋朝流行起来)
,是为了跳舞。那位南唐舞女发现缠足可以使她体型更好,下肢和脚更有力,可以身轻
如燕,还可以脚尖站立。于是宋代在舞女中流行起来。有许多著名的缠足舞... 阅读全帖
p*********3
发帖数: 8525
20
因为西方的的确确看到了从中国传来的先进技术以及从中国进口的高档商品
Z**********g
发帖数: 14173
21
尤其是看到红衣大炮,西方人惊呆了。
w*********g
发帖数: 30882
22
火药、大炮、地雷、指南针,这些西方用来掠夺亚非拉的工具,其实都是中国人提供的。
在武器不扩散上,中国做的很差。结果仅仅过了4个世纪,就轮到中国自己被西方蹂躏
了。
r**o
发帖数: 4614
23
老中又做得不差, 明朝大炮都有后装有药筒甚至还有射表,这些都超前欧洲的火炮了
。后面满清入关打完仗后这些造大炮的技术都被销毁了。你叫汉人怎么能不落后?
老中在军控上做得不差, 汉朝严禁3石弩出关, 明朝连铁器都控制,买新铁锅得拿旧
铁锅来换。 但是火器西流的主因还是蒙古人, 很多老中的黑科技都是蒙古人流出去的。
你要说武器不扩散, 西方也做得很差, 倭寇的海军是鸦片国一手帮忙建立的, 手把
手教造无畏舰,结果20年后被倭寇黑了远东舰队。 老中的原子弹图纸是老毛给的, 现
在有了巴黎统筹协会,好了点, 但是老中的垂发,鱼雷, 相控阵n多武器都是EU暗中给
的。

的。
D*****i
发帖数: 8922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其实更扯淡的是《荡寇志》
孔有德没有儿子,他死后爵位就作废了。
清初几大汉奸里面,现在是尚汉奸的子孙多。尚汉奸的子孙都自认满人,前些时候还拖
着长辫子祭祖呢。

发帖数: 1
25
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官话有一定继承性,但因政权变迁、定都不同等因素,官话也在不断
变化。
各个朝代的官方语言,一般是按照定都的地点来定,都城在哪里,那这个朝代就使用这
里的话作为官方语言。但也有例外。
一、先秦时期
上古时代,五帝时期和后来的夏、商时期,中原黄河流域地区,是华夏先民的主要活动
地带。
周以前汉语的具体形式已无可考,据传当时的标准语是周时期标准语的前身。
周期的汉语标准语,一般认为就是《诗经》的语言,即雅言。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
中原地区。
据专家称,周代文字学的是殷商文字。而殷人又是向夏人学习的。
古代的雅言(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就是夏言。夏建都在洛阳,
然后殷代建都也在洛阳周边。
所以历代雅言标准音的基础就是在洛阳一带,可以说古代的普通话是以古洛阳话为标准
音的。
二、秦汉两朝
秦朝具体用什么语言无法考证。
汉代国语为“洛语”,洛语承袭先秦时代的雅言。
汉朝的汉语标准语称“正音”、“雅言”,也称“通语”。
三、两晋与南北朝
西晋承袭汉代,以洛语为国语。永嘉之乱,洛京倾覆,东晋迁都建康,洛语与中古吴语
结合形成金陵雅音,又称吴音,为南朝沿袭。
四、隋...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大清皇帝康熙,俨然是中国“史上最热爱科学的帝王”。
康熙皇帝对西学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令人瞠目:从天文地理,到物理、化学,甚至高等数
学、西洋音乐,他全都学过,而且学得还不错。谁能想象得到,300 多年前,当绝大多
数中国人连地球的概念都还不知道时,他们的皇上已在紫禁城的深宫内摇计算机、玩对
数器、开平方根?
康熙的开明和好学,有他身边的“国际友人”的不少记载可为佐证。据传教士洪若翰的
信件所述,康熙“自己选择了数学、欧几里德几何基础、实用几何学和哲学”进行学习
,“教士们给皇帝作讲解,皇帝很容易就听懂他们给他上的课,越来越赞赏我们的科学
很实用,他的学习热情愈益高涨。他去离北京两法里的畅春园时也不中断课程,教士们
只得不管天气如何每天都去那里”。他们上完课走后,“皇帝也不空闲,复习刚听的课
。他重看那些图解,还叫来几个皇子,自己给他们讲解。如果对学的东西还有不清楚的
地方,他就不肯罢休,直到搞懂为止”。
康熙皇帝不但注重书本知识,而且注重实践。法国传教士白晋作为康熙的老师,详细记
述了康熙热情高涨、学以致用:“他有时用四分象限仪观测太阳子午线的高度,有时用
天文环测定时刻,然后从这些观察...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27
不解释
--------
苗族的历史背景是一个漫长的迁徙过程 我们先来看看关于苗族迁徙的的描述:
迁徙五千年 创业五千秋
——世界苗族迁徙史浅析
澳大利亚著名的民族史学家格迪斯在《山地民族》一书上说:“世界上有两个灾难
深重而又顽强不屈服的民族,他们就是中国的苗族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族。”这位
史学家的分析和结论是符合事实的。
犹太族,曾是一个不幸的民族。公元前63年,罗马帝国军队攻入耶路撒冷,屠杀了
50万犹太人,迫使犹太人向世界各国“大流散”。但无论他们流散、迁徙到哪里,都摆
脱不了被歧视、被压迫的命运。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就杀害了600万犹太
人,占世界犹人口的三分之一。后来,犹太在美、英等国家的同情支持下,成立了意为
“同神摔过跤的人”的犹太国——以色列。从此,犹太人才有立足之地,继之他们才得
以将他们面积公2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500万的小国迅速发展成当今世界最小的超级大
国,是拥有核武器的几个少数国家之一。
苗族过去所受的苦难比犹太人更深重、历史久远,是个更为不幸的民族。
在炎黄与蚩尤涿鹿鏖战之后的五千年中,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苗族由北到南,由东
到西,从国内到海...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8
钟灵毓秀的浙江,在近现代出了不少知名人物。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清末民初鸿儒,他
叫陈黻宸,字介石,也叫陈介石,是温州瑞安人。他的学问师承永嘉学派,是永嘉学派
在清末复兴的中坚人物,被誉为“浙江大儒”、“史学巨子”,与陈虬、宋恕三人是清
末民初名贯学术界的“东瓯三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哲学家和史
学家。曾先后担任浙江省谘议局议长、浙江省民政部长、民国首届国会议员、众议院议
员。他支持革命,致力于中国文教、卫生、思想上的革新、进步。
陈介石,1859出生于温州瑞安,20岁考取生员,业师孙锵鸣赞其课作,誉为“龙门飞将
”。22岁入求志社,号称布衣党,未几社员纷纷易服,陈介石终身布衣不改。陈虬创办
利济医院并附设利济医学堂,向同乡求助,没有一个人相应,陈介石就把自己当私塾老
师省吃俭用积攒下的钱全部给了他。他任教于多家书院,培植家乡子弟,历时20年。
1898年8月,陈介石第一次离开家乡在叶瀚在上海创设速成教习学堂任教,两年以后到
杭州养正书塾(后改为杭州府中学堂)任教习,学生汤尔和、马叙伦、杜士珍等八九人
“披帷入室列坐,问胸中所疑,漏下犹不去”。1902年5月发生学潮,他率...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9
作为极少数的满族何以能够统治中国近三百年,可以说是清史研究的核心课题。“汉化
说”认为满洲人接受并与汉人文化同化是清朝成功的基础,近年来方兴未艾的“新清史
”研究则认为满族主体性才是维系清帝国的关键;前者多强调清朝对明代官制与儒家思
想的承袭,后者虽不否认汉文化的影响,但更关注于非中国传统官僚体制、清帝国作为
多民族国家的治理方式等面向。尽管学界相关的回响与讨论很多, 也不乏替代模式的
提出,但由于双方对于“汉化”的定义未必一致,所关注的层面也不甚相同,因而被称
为是“没有交集的对话”。的确“汉化说”与“新清史”的最大分歧之一,或在于前者
所重视的中国传统官僚制度与文化于清代之传承,却不是后者研究的重点;后者侧重的
满洲独特之八旗制度、尚武文化或是多民族帝国的统治策略,也非前者关怀的核心。如
果“汉化说”主要以中国本土社会为范围,聚焦于满人对汉人政治传统的受容,“新清
史”则更看重满洲统治集团如何维持对蒙古、西藏、汉人等多民族的支配,而着重研究
清帝国和边疆族群的关系,可以说两方讨论偏重的统治对象与区域有所不同。理论上二
者的研究应该在中国本土的汉人社会有所交集,但一般来说,“新清史”...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0
满清朝廷对中国人民的压榨的确不狠。清初顺治提出“永不加赋”,康熙之后反复强调
。雍正摊丁入亩,挖自己士绅的墙角。晚期打仗都是靠抵押海关税赋向外国银行借债,
而不是象明帝国以苛捐压榨百姓。
r******e
发帖数: 8925
31
两个姓马的
祖先都是西域过来的,后来定居在天津,往上倒倒到清初,家谱上记载是从甘肃定西一
带迁来的
姓杨的家里是祖祖辈辈干阿訇的
姓刘的,认识三个,一个已经汉化很彻底了,还有一个比较严格,另一个居于中间
其他身边认识的朵思提有姓哈的 姓张的 姓苏的 姓金的 姓满的 姓冯的 姓吴的 姓曹
的 姓陈的 等等等等
民间谚语:十个回民九个马,还有一个也姓哈(ha 三声)
其实没那么邪乎,一万个回民里2000来个马姓回民
d******a
发帖数: 32122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鞑子的继承人昏君很少很少
你悲愤没什么用。徐光启之类根本不是明朝士大夫的主流,连支流都算不上。明朝的主
流就是保守封闭,视科技为奇技淫巧。大航海时代,西方到处建殖民地,明朝士大夫不
仅停了下西洋活动,还把资料烧了。这反映的就是朝廷上下封闭的心,赖不到满清头上。
既然你提祖冲之,那就说说数学。(zz) 我国著名数学史专家李俨在其著作《中国算学
史》中说:“近晚期算学,自明初至清初,约公元1367年迄1750年,前后凡四百年,此
期算学虽继承宋金元之盛,以公家考试制度久已废止,民间算学大师又继起无人,是称
中算沉寂时期。”
上段话很明白了:明朝的数学和前朝根本没法比,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不重视,洪武
把算学从太学撤掉了。这也赖不到满清头上。
满清的问题是本身落后,接受了明朝的那个体系。所以让明朝科技全面落后西方的那套
东西,继续在清朝起作用而已。当然,明粉又会拿他们编造的天方夜谈(下附)来反驳
我。
“中国明朝士大夫阶层已经开始全面系统的接纳和研究西学,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
西方虽然是西学的发祥地,但教会对思想的禁锢与明朝政府对科技发展的大力支持形成
鲜明对比”
“明朝知识分子研究的东西不是清朝时期那些故纸堆,而...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3
更不谈今天了。
顺治帝亲政前,汤若望已深得摄政王多尔衮的信任,多尔衮对他能预知天象,通晓物理
的本领相当敬佩,允许他在天文呈报中可以加上自己的见解。因此汤若望不但能通过钦
天监监正这个特殊的官职,广泛结交宫内外宗室权贵,而且可以利用中国封建统治者对
大自然规律的敬畏心理,把自然界的变异与统治吉凶联系在一起,用“上天示警”的预
兆,进劝统治者不要采取激化矛盾的措施。汤若望受到满族官员的尊敬,在朝中颇有威
望。
他曾以多尔衮擅权专政提醒过幼小的皇帝。并根据自己的医学常识以及他所了解的多尔
衮的健康状况,作出多尔衮将不久于人世的判断。汤若望这样做在当时无疑具有很大的
风险。1651年1月,多尔衮病逝。汤若望不失时机地为顺治帝选择了亲政日期,在多尔
衮丧期刚满的2月1日,顺治帝宣布亲政,御太和殿,巩固了清初的政权,因此他得到了
顺治帝和皇太后的好感和信任。
王铎赠汤若望
王铎赠汤若望
顺治帝非常钦佩汤若望的道德与学问,与之保持很好的关系。汤若望曾以他的医学知识
治好了孝庄太后的侄女、顺冶帝未婚皇后的病,为此皇太后对汤若望很感激。认他为“
义父”,随后顺治帝也尊他为“玛法”(满语,尊敬的老爷爷)...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乾隆时期的文字狱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乾隆时期的文字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8 11:10:22 2017, 美东)
2017-01-24历史树 WeChatID lishishu888
Intro
这世间,没有哪一棵树比历史树更繁华。
历史树下,别说你看尽繁华。还没关注此号?很简单的,长按下面二维码,识别后即可
加关注:
来源:网络
清王朝第四位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生于公元1711年,1735年即帝位,翌年改年号为乾
隆。乾隆帝享寿89岁,在位60年加上3年太上皇,可称是中国历史上享寿最高,在位时
间最长的皇帝了。
乾隆承其祖康熙、其父雍正的余绪,仗全盛的国力,平定边疆,为我多民族国家的经济
发展作出过贡献,史称“康乾盛世”。
文坛上关于记述乾隆的野史、文章很多,特别是近年来“戏说”的电视连续剧广泛传播
,把乾隆开明宽厚、风流倜傥夸张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本文专写乾隆残酷制造文字狱,
以便读者真实地了解这位爱新觉罗·弘历。
文字狱腥风血雨之举例
乾隆自称“朕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5
大家反对的是封建世袭,最落后的一种,没有任何竞争,结果到后来国家都是在一群酒
囊饭袋手里,瞎指挥。。。
资本主义世袭,人家那都有制度保证,世袭的人选里面最强的胜出。
如果封建时代,皇帝不是只把自己的直系后代作为候选,而是在所有皇族里面找最优接
班人——当然,必须有制度保证那是最优的,这就不会有崇祯、晋惠帝等等这样的亡国
悲剧发生了。
实际上元、金能灭南北宋,清能灭明,一开始都是这种更广范围的继承机制,而且清初
甚至有八王议政,类似集体领导、政治局常委制,制度的作用就更明显了。。。
现在国家的经济、政治权力全都把持在红二代手里,这个集团里面挑最好的代表出来,
也就习这样的,这才传了三四代的样子。。。归根到底,我们自己的国家有什么必要非
要交给这些人来管理——以前封建时代这样,是因为大家认为血统代表一切,现在有几
个人还会这么认为的?
实际上近代以来的各种经历,人人已经明白,血统不是神、不是上帝,根本不能这么去
迷信。。。
s*******u
发帖数: 676
36
太武断了吧。西汉墓里出土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那时距离孙武不过三
百年,这种名人不至于搞错。好比今天不至于杜撰出清初一位大将军,而清初至今已经
四百年了,比孙武距西汉还久远。
韩信战功如果是后人篡改历史得来的,那么无法解释他被封为异姓王,而曹参、樊哙都
没份。事实是曹参军功非常高,正是缘于一直跟着韩信混。韩信被灭,许多功劳归于曹
参。
b*******8
发帖数: 37364
37
清初的你怎么知道不是杜撰的?本版刚论证万商朝就几千人 还有啥不可能的?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16
h*********i
发帖数: 2605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huchihaisai (hu), 信区: Joke
标 题: 清《啸亭杂录》记了一则故事: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11 17:51:24 2017, 美东)
发信人: lookacar (美国名校发考题),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清《啸亭杂录》记了一则故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11 17:41:13 2017, 美东)
清《啸亭杂录》记了一则故事:
清初武将阿里玛坐法当斩,囚车将过宣武门,突然无法前行,原来是被阿里玛伸脚
钩住了城门瓮洞,马匹驱之不动。犯人提出不能让汉人看着自己被杀,要在城门内受刑
,监斩官无奈准许。行刑时,刽子手连下数刀,不能损其颈项。监斩官又不得不屈身请
问,您受累,要怎么样才能砍掉您的头?阿里玛说,先割断我的脖筋再砍!刽子手照做
,才完成斩首。
S*******h
发帖数: 7021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川普面临雍正处境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US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StanMarsh (ojo), 信区: USANews
标 题: 川普面临雍正处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1 00:11:07 2017, 美东)
雍正皇帝在历史上给人的印象是什么?他的即位经过是清初疑案,所谓的九子夺嫡,至
今是一个解不开的谜,民间一直传说雍正得位不正,而川普很不幸如今也或多或少面对
类似的困扰。
一个不利于川普的说法是他选上总统可能得利于俄国暗助以及维基解密帮忙,雪球还在
滚,真相则待考。另一个则是事实,他当选是靠赢得选举人票的多数(304比227),但
希拉蕊却比他多拿了可观的2%选民票数。这300万选民票,是川普的心病。
最近芝加哥大学与美联社合作进行民调,统计出美国18到30岁的青年有高达57%认为川
普非法当选。川普为自己辩护,指出他的选战重点就是要拿选举人票,策略证明成央F
相反地,如果选举规则要求按选民票数决定结果,他当然会换一种打法,也同样胜选。
这个辩解不一定很有道理,但也绝非全无道理,信不信由你。由于多数青年人的属性是
民主党,所以他们自然选择不信。
川普上任... 阅读全帖
kx
发帖数: 16384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张献忠到底有没有大肆屠蜀?
http://www.guancha.cn/shichuan/2017_04_04_401971_s.shtml
逝川
神经粗大脑洞很深的历史爱好者
2017-04-04 08:11:12 字号:A- A A+ 来源:观察者网
关键字: 江口沉银张献忠李自成张献忠屠川三次入川明末清初多尔衮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逝川】
去年底,国内十余位考古专家齐聚四川彭山,正式宣布彭山“江口沉银遗址”经考证为
历史记载的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
成都府”这句流传数百年的童谣,也终于被证实。2017年1月5日,水下考古发掘正式启
动。
而就在3月20日下午,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了“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阶段性工作新
闻通气会:历经两个多月的发掘,出土了超10000件文物,包括明王朝分封藩王及张献忠
分封嫔妃的金册、银册,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大顺通宝铜币、银锭以及各类金银首饰
和兵器。进一步实证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
现场展示“木鞘藏银”的照片
然而随着江口沉银一同浮出水面成为热点的,还有围绕这位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的种种
争议:其中最大的疑团,当属“张...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初剃发的真正原因
多尔衮在满清军队攻入北京城的第二天,就发檄文引贴全城,檄方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
要求降官降民剃发以示效忠:“檄文到日,剃发归顺者,地方官各升一级”,“凡投诚
官吏军民缘著剃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朝鲜官员随即报告说:“及有剃头之举,民
皆愤怨。”多尔衮于是不得不让步,发布榜文:“予前因归顺之民,无所分别,故令其
剃发,以别顺逆,今闻甚拂民意,反非予以文教定民之本心矣,自兹之后,天下臣民,
照旧束发,悉从其便。”
顺治二年,多铎陷扬州,剑指南京,弘光政权不战而降。总宪李乔易服剃发,拖了条大
辨子来见多铎。多铎大为恼火,当即将李乔一通臭骂,赶了出去,并于随后张贴布告:
“剃头之事,本国相治成俗,今大兵所到,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尔等毋得不遵法
度,自行剃之,前有无耻官员先剃求见,本国已经唾骂,特示。”
过了一个月,满清开始强硬的推行剃发令。这一政策的改变,皆拜一位名叫孙之獬的所
赐。
孙之獬,山东淄川人,明朝天启年间中进士,清人入关,他是第一批出城欢迎的官员,
被赐礼部侍郎的官衔。孙之獬身为礼部侍郎,尽管满清一再说过剃武不剃文的话,为了
表明自己维护满清的正朔,与表明自己的忠诚,穿了满清的... 阅读全帖
h*h
发帖数: 27852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sh (nidaye),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zt 品大清王朝(四):清朝在中国封建史上的十大功绩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31 11:20:43 2017, 美东)
品大清王朝(四):清朝在中国封建史上的十大功绩(2007-07-31 11:22:51)
标签: 感悟随笔谈天说地 分类: 史海拾贝
对清朝历史地位的评价虽至今众说纷纭,但是笔者认为它对中华民族来说毕竟是
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的也有着特殊的贡献,尤其是前期的统治者(主要是
康雍乾三代)对外开疆拓土、反击侵略,对内改革弊政,发展经济,对中国多民族国家
的最后形成、巩固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笔者综合了一下,清朝主要有十大
历史功绩足以铭记史册。简要列举如下:
一、开疆拓土,维护统一
清朝前期大力镇压分裂势力(主要是康雍乾三代镇压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叛乱),
反击外来侵略(主要有康熙反击沙俄侵略的两次雅克萨反击战、乾隆朝的两次反击廓尔
喀入侵西藏),维护了独立和统一,形成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波斯献宝”奇趣多
“波斯献宝”是扬州人熟悉的一句俗语,喻指洋洋得意地把自己的好东西拿出来炫
耀,带有一些贬义。这句俗语的出处与古代“商胡”在扬州的商贸活动有关。
商胡离别下扬州
扬州是唐朝最为繁华的城市之一,也是当时最大的对外贸易的窗口,不少外国人在
此进行商品交易。唐代诗人杜甫有这样的诗句:“商胡离别下扬州。”所谓“商胡”,用
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外国商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波斯人、大食人、新罗人、日本
人等,其中尤以来自波斯和大食(即古代的伊朗和阿拉伯)为最多,往往数以千计。有
的在扬州经营已经超过20年,年迈以后还想“思归江都”。史载:唐肃宗上元年间(
760-761)刘展作乱,扬州长史兼淮南节度使邓景山引田神功助讨,“神功至扬州,大
掠居人资产,鞭挞发掘略尽,商胡大食、波斯等商旅死伤数千人”(《旧唐书•
田神功传》),“数千人”显然只是扬州商胡的一部分。
慧眼识宝多奇趣
来扬州的“商胡” 开设了许多胡店,这些商胡大多做珠宝和贵重药材生意。买卖的
珠宝,主要有玛瑙、琉璃、红石头、绿石头和猫眼等贵重宝石,此外还有象牙、犀角等。
由于他们长期和珍宝打交道,对珠宝的鉴识能力很强,也就被民间认...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曾国藩本传
前言
曾国藩是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然而对他的评价却大毁大誉,
差之天渊,正如章太炎所论:「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在改革开放的当今,又一次出现研究、评论、仿效曾国藩的热潮。不仅
是史学界、文化界、士农工商无不关心死去百余年的曾国藩。有人称之为「曾
国藩现象」。
曾国藩毕竟是历史人物,这本《曾国藩本传》旨在如实反映曾国藩的一
生史实,帮助大家研究了解,或能透视「曾国藩现象」的本质。
总序
从90年代开始,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了一个研究、评论曾国藩的热
潮。当前,这个热潮已波及到历史学、哲学、文学、艺术等各领域,并广泛
影响到政界和工商界。被人们称之为「曾国藩热」或「曾国藩现象」。
对这一特定环境和条件下出现的历史文化现象,有人作
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考察。认为其基本原因是:世界范围的儒学复兴热潮,
为「曾国藩热」的产生准备了良好土壤;新形势下新道德重建的社会呼声,
为「曾国藩热」创造了必要前提;领袖崇拜的自然延伸和向纵深发展,推动
了「曾国藩「热」的出现和形成;长篇文学作品《曾国藩》的出现,促使「曾
国藩热」由学术热潮转为社会热潮,等等。
上述分析无疑是有道理的。但...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45
你这就是半瓶水最响的典型。
“一知半解往往比无知更可怕”。
列子是道家还是杂家不重要,儒家也不是只有论语一本书,关键是几千年来,主流学者
如何解释。
从王夫之到陈亮到顾炎武,一以贯之。都用来作为提倡“实学”,反对务虚的例子。
在中国古代,每次危机之后,都有人出来提倡实学,而反对的虚学,除了修仙、玄学、
也包括了辩日之类。
清初的“启蒙学者”李閧李二曲就批判了叶向高,王化贞,徐光启之类,说他们务虚,
玄学,屁个公理,明朝灭亡,就是你们这些辨日小儿给闹的。主张“注重实践”、“学
贵于用”。当然他对孙元化造火炮还是很赞赏的。
h*******i
发帖数: 4386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何处不是白鹿原呐, 呵呵
作者 @老道消息
所谓中国人安土重迁,地域情节严重,都是太平日子给惯的了。
元末明初兵戈六十年,北方人都说自己祖先来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江浙一带清初有“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清末又闹了十几年太平军,人口减员上亿,南方人早已不
分苏浙赣皖沪了。当年张献忠屠川杀光四川人,武侯祠外流传一首竹枝词:
“大姨嫁陕二姨苏,大嫂江西二嫂湖。戚友初逢问原籍,现无十世老成都”。
中国人就是这样在一百年一次,一次五十年的屠杀中幸存下来的。
天府之国尚且如此,关中亦不可幸免。同治回乱十二年,祸害了两千万人,八百里秦川
十室九空。朝廷号召复垦,闻风而来的是山东人,先占了渭北后占了渭南。四川虽然离
得近,但是蜀中生活安逸,蜀道又难,于是四川人晚到一步在西安南边安了家。
等到光绪年间河南人逃荒来的时候,已经没有大块田地可以占,只能散落在各地。
况且山东人和四川人来的时候是移民,家物什齐全。山东人推车,四川人有手艺,关中
人叫他们“山东客”和“四川揪子”。河南人来的时候是难民,只有一根扁担,所以称
为“河南担”,后来这个称呼有了歧视性的意思,就写作“河南蛋”了。
其实第一个河南蛋是老子,史载紫气东来,... 阅读全帖
i*z
发帖数: 169
47

同意东亚帝国,中日韩凭实力选举轮流坐庄。中日韩都源于中华,在日本不会kanji的
都低端人口,会kanji的才是高端,kanji就是中文。
在满人逼汉人做留发留头的选择时,日本还准备过来帮忙把满人赶走。当然现在满人也
是华人,当初不帮老蒋老美抗日,日本人也已归汉认祖归宗,把东京迁到北京,轮作坐
庄元清的蒙满都已归化成汉,国人也不必东渡留学被人歧视,黄男不必背井离乡讨生活
丢人现眼,黄女不需千里跪舔万里送那还倒贴的。
看看冯小刚的1942,饥民帮着日本人打蒋介石的“国军”,因为逃荒被“国军”洗劫,
而被日军接济,日本人没有欺负手无寸铁的百姓,反而照顾有加。所谓的南京屠杀是因
为“国军”在南京城冒充百姓到处暗杀日军。在日管区,老百姓安居乐业比“国军”管
的地方好得多。
对老百姓来说,谁做皇帝都一样,只要让人安生过日就行,就像金庸说的,清初时比明
末强百倍。东北刚解放时,因为日本人的努力,也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i*z
发帖数: 169
48

同意东亚帝国,中日韩凭实力选举轮流坐庄。中日韩都源于中华,在日本不会kanji的
都低端人口,会kanji的才是高端,kanji就是中文。
在满人逼汉人做留发留头的选择时,日本还准备过来帮忙把满人赶走。当然现在满人也
是华人,当初不帮老蒋老美抗日,日本人也已归汉认祖归宗,把东京迁到北京,轮作坐
庄元清的蒙满都已归化成汉,国人也不必东渡留学被人歧视,黄男不必背井离乡讨生活
丢人现眼,黄女不需千里跪舔万里送那还倒贴的。
看看冯小刚的1942,饥民帮着日本人打蒋介石的“国军”,因为逃荒被“国军”洗劫,
而被日军接济,日本人没有欺负手无寸铁的百姓,反而照顾有加。所谓的南京屠杀是因
为“国军”在南京城冒充百姓到处暗杀日军。在日管区,老百姓安居乐业比“国军”管
的地方好得多。
对老百姓来说,谁做皇帝都一样,只要让人安生过日就行,就像金庸说的,清初时比明
末强百倍。东北刚解放时,因为日本人的努力,也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s******n
发帖数: 518
49
是谁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人吃的大事!?
是谁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人吃的大事!?
2018-01-04 09:35:58
yongbing1993
yongbing1993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首页 文章列表 博文目录
给我悄悄话
打印 (被阅读 10240次)
是谁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人吃的大事!?
是谁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人吃的大事!? 具体地说是谁带领中国人民靠着全体人民集
体的力量解决了中国人吃的大事! 再具体地说是毛泽东还是邓小平?
自从一九一一年推翻了帝制清政府之后进入民国时期, 各方势力你争我夺进入军阀混
战阶段, 战争加上各种灾害苦不堪言, 蒋介石国民党"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共
党"造成的白色恐怖触目惊心, 那有心思搞民生建设, 全中国各地均有大批饿死人的
发生! 只有在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之后,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
走集体化道路, 组织起来的农民兴修水利, 建造水库 , 在山区开掘梯田, 在边疆
建立农场开垦荒地创立造粮基地, 同时积肥造肥深耕细作增产增收.....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518
50
确实,直到今天,国家始终没有公布“三年严重困难时期”到底饿死了多少人。因为一
经公 布,污蔑毛泽东,谴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那些人所编造的饿死三千多万人的谎
言就会被立即戳穿,那些人也因此将立即失去污蔑毛泽东,谴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
理由和底气,所以不能公布,就让那些打着学术研究的谎言继续扰乱人们的正常思维吧
。“三年严重困难时期”能饿死三千多万人吗?当时全中国只有六亿五千多万 人,三
千多万占当时全国人口总数的近二十分之一,这个比例数意味着当时的每个中国人都将
有自己的近亲属被饿死。
今天经历过大跃进的中国人有许多还在,谁的 近亲属被饿死,他能不知道吗?
造谣者也许会说:“饿死的这三千多万人不是在全国平均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河南、四
川的几个地区,因为是整个家庭、整个家族全 部饿死了,也就没有了近亲属”。如果
是这样,那就会出现无人区,有谁听说过那时的河南、四川有无人区?有谁听说过当时
国家像清初“湖广填四川”那样往河南 四川大量移民?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