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清初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g***y
发帖数: 16371
1
哈哈,那是。。。不过我基本不会有她那样的困惑
一张画给我看看,我基本能根据画面内容和画面风格断定出是哪一时期哪一流派的
大概哪儿几个画家的作品,如果是特别熟悉的我可以判断出是那个画家的作品,再
熟悉一些的我可以判断是哪个画家什么时期的作品。
有一回收藏杂志上有俩副山水画,我老公知道我对国画了解不多
故意把名字遮住考我,看看这是什么时期的作品
我看了半天说第一张应该是元人作品,看笔法多半是黄公望的作品
第二张画的精细却没太多气势,看感觉应该是清初四王之一的作品
我老公大惊说,你太牛乐,还能猜的出黄公望来,我连黄公这个人都不知道。。
我狠狠的瞪他俩眼。后来一看我猜的基本正确,第一张就是黄公望的,第二张是后
人模仿清初四王之王犟的作品。
z**********e
发帖数: 22064
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Re: 苹果在古文里叫什么?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苹果在古文里叫什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12 09:56:14 2014, 美东)
真正的苹果,在古代叫“蘋婆”,不过现在的“频婆”已经指另外一种热带水果了。
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zhangfan1.htm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阅读全帖
N****f
发帖数: 25759
3
附:满语词汇表:
巴牙喇纛章京:后金、清初官名,顺治十七年定汉名为“护军统领”。
福晋:满族贵族妇女称谓。后金及清初,后宫妃嫔称福晋或格格,
嫡妻用大福晋尊称。康熙朝后宫定制,以妃、嫔等封号取代福晋、
格格。此后,亲王、郡王等宗亲正妻获得福晋称号,妾则称为側福
晋或格格。
巴图鲁:“勇将”之意,明代女真人用为称号,清代成为正式荣誉封
号。
(Source: Wikipedia)
N****f
发帖数: 25759
4
附:满语词汇表:
巴牙喇纛章京:后金、清初官名,顺治十七年定汉名为“护军统领”。
福晋:满族贵族妇女称谓。后金及清初,后宫妃嫔称福晋或格格,
嫡妻用大福晋尊称。康熙朝后宫定制,以妃、嫔等封号取代福晋、
格格。此后,亲王、郡王等宗亲正妻获得福晋称号,妾则称为側福
晋或格格。
巴图鲁:“勇将”之意,明代女真人用为称号,清代成为正式荣誉封
号。
(Source: Wikipedia)
Z*****l
发帖数: 14069
5
金庸政治学之《书剑恩仇录》1——如无陈家洛,谁是总舵主?
一、如果没有陈家洛
一把手退下来了,谁来接替他的位置?这是个问题。
在封建社会,皇帝自然是一把手,采用世袭制,若不是整个江山被人一窝端的话,
就总是自家人称孤道寡,但自家人也不见得一团和气,少不了争储夺位的事情发生,比
如康熙传位雍正,便成了千古谜团,赵匡胤和赵匡义兄弟的烛影斧声也是一例。如果身
在官场,这事情就更复杂,各部门的一把手要是退了,就涉及外调和内部提拔的问题,
而外调调谁,内部提拔又提拔谁,里面学问大了。
红花会是金庸武侠处女作《书剑恩仇录》当中的正义团体,与朝廷对立,乾隆对其
也畏惧三分。如此庞大的组织,如此实力雄厚的帮派,在《书剑》一书开始时,也遭遇
了一次一把手的更迭。
不过作为与满清朝廷对立的大帮派,红花会的总舵主俨然小皇帝,于老舵主去世了
,就传位给义子陈家洛,而且陈家洛身世特殊,是乾隆的亲弟弟,又是天池怪侠的高徒
,加上于老舵主没有子嗣,总舵主的位置非他莫属。
但如果没有陈家洛这个人的话,又会是谁来做这个拥有七万人的大帮派的总舵主?
对于红花会这样一个大帮派来说,外调一把手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陈家洛作为原总...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3989
6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Re: 金庸的祖宗牛叉啊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myt (明月塔), 信区: Joke
标 题: Re: 金庸的祖宗牛叉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26 23:53:12 2017, 美东)
本篇目录: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三、铁杆汉奸吴六奇
四、“查嗣庭案”文字狱
五、金庸到底是不是满人
六、金庸祖上到底有没有入旗
七、私心作祟,满口谎言
八、尾言
一、“明史案”的告密者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康熙年间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
其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却踏着乡邻们的鲜血爬了上去,并因之得到
了满清统治者的宠信,短短几十年间,他所在的查氏一脉竟出了七名进士、两位翰林,
这在清初满人强烈排汉的风潮之下,是汉人门庭几乎不可能做到地,因此尽管金庸死活
不肯承认自己是旗人后裔,可辩解却总显得苍白无力。
二、鲜血染红的富贵
清廷在编撰二十四史中的《明史》时,曾经煞费苦心地大肆歪曲史实,自然不能允
许有人私自修史,说出历史的真相。因此当得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巨富庄廷珑私自聚
众编史之后,处置非常严厉,株连极广,“...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3199
7
民国一些学者研究李渔文章,给我印象清初文网高张前社会、文化风气仍然放荡宽松。
生在明末经历鼎革的人,从文化上而言,我觉得倒也未必比生在清初乃至盛清惨。晚些
生人才真是风气收紧,还欠缺宋人的雅正。岂止拘役,甚至变态。
受民国某人影响,从满人这方面看也悲剧,点背崛起在晚明,拿明朝近三百年都谋不到
出路的僵硬华夏旧体当宝,最后自己跟着一道沉船,无所创见之余,还相当ws又惹人嫌。
r****y
发帖数: 26819
8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苹果之迷
名字是误打误撞从佛经来的,东西不是一个: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我们今天日常食用的水果,大多数在中国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名称也很早就见
于史载,苹果的情况则是一个例外。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种属与其十分接近的水果,
但苹果这一名称却到明朝才正式出现。究其渊源,苹果是“苹婆果”的简称,“苹婆”
起初写作“频婆”,而“频婆”又有过“平波”、“平坡”等同音异写。本文拟从考察
“频婆”果出发,讨论汉语中“苹果”一词的来源,兼为中国古代苹果栽培史的研...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9
来自主题: PsychoAnalysis版 - 红楼梦女子社会地位咋能这么高?
常听人评红楼,说续书中红楼女子结局不是太好,因此红楼梦是在深刻揭露封建社
会的腐朽黑暗。那么红楼女子开局都还不错,难道是在歌颂封建社会的繁荣昌盛?又有
人问,红楼女子为什么不裹脚?用反封建思维一想,红楼女子不裹脚肯定是自发在反封
建。不禁莞尔。
事实上,红楼女子的社会地位是非常高的,高到任何一个朝代都要仰望。
贾母、王夫人和王熙凤操控整个家族的事务,家族男子很难插手,甚至都要巴结逢
迎。秦可卿不幸去世,贾珍请王熙凤操持葬礼。王熙凤八面威风,风风光光主持大局,
来参加葬礼的都是亲王、郡王、公侯、王孙,谁介意王熙凤抛头露面、颐指气使不合封
建礼教?秦可卿入殓的是亲王的棺木,姑且不论她的身世如何隐秘,来参加葬礼的都是
亲王、郡王、公侯、王孙,一个女子的葬礼可以如此风光,这些人也没有表达不满,说
不合封建礼教。
作为父亲,贾政甚至在儿子的婚姻大事上都插不上手。“贾宝玉初试云雨情”一段
:“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
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幸得无人撞见。”花袭人
敢和宝玉做这种不可描述的...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478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清代佛教
清代佛教
清代佛教是从清顺治元年(1644)至宣统三年(1911)共二百六十八年间清
朝一代的佛教。清朝对于佛教的政策几乎完全是继承明代的。首先在管理方面仿
照明代僧官制度,在京设立僧录司,所有僧官都经礼部考选,吏部委任。各州府
县僧官,则由各省布政司遴选,报送礼部受职。所有僧官的职别名称,都和明代
无异(康熙《大清会典》卷七十一)。
清初对于寺庙僧尼悉有限制。顺治二年(1645)禁止京城内外擅造寺庙佛像,
造寺须经过礼部允许。已有寺庙佛像亦不许私自拆毁。也不许私度僧尼。对于僧
道,一律官给度牒。康熙四年(1665)以来,对于私立庵院及私度僧尼都有法律
规定。但自乾隆四年(1739)以后,随着人口的增加,私度僧尼人数也有增加,
一时难于查补给牒,因之从乾隆十九年(1754)起,通令取消官给度牒制度。此
项政令一直延续到清末。
清初寺庙僧尼数字,据康熙六年(1667)礼部统计:各省官建大寺六千零七
十三处,小寺六千四百零九处;私建大寺八千四百五十八处,小寺五万八千六百
八十二处。僧众十一万零二百九十二人,尼众八千六百十五人。寺庙共七万九千
六百二十二处,僧尼合计十一万八千九百零七人(《大
s******g
发帖数: 5074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儒 学 论 衡------陈 寒 鸣
目 录
自序
一、 礼乐文化传统与原始儒学
二、孔子、孟子与儒家的社会理想观
三、颜回与“颜氏之儒”探微
四、郭店楚简与战国早期儒学
五、“荀氏之儒”及其对儒学发展的贡献
六、略论先秦儒学及其影响
七、儒家经学思潮及其所反映的时代精神
八、魏晋玄学的繁兴及其儒学特色
九、南朝玄学的蜕变与礼学的复兴
十、隋唐科举制与儒学的进一步发展
十一、韩愈的“师说”及其影响
十二、关于宋代书院儒学教育的几个问题
十三、南宋道学与反道学之争
十四、金华朱学:洪武儒学的主流
十五、洪武儒学教育与科举八股的形成及其流弊
十六、康熙帝与清初庙堂儒学
十七、李顒与清初山林儒学
十八、戴震与中国早期启蒙思想
十九、儒家“大同”理想及其对近代中国人的影响
二十、儒学的不断创新和自我改造
二十一、天人合一与王权主义
二十二、儒学与现代民主
二十三、儒家“民本”传统及其历史命运
二十四、儒家的经世之学及其意义
二十五、华夏文化与21世纪的人类生态伦理
二十六、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略论
二十七、关于儒学的现代转化问题
自 序

屈指算来,自学并进而研治中国思想史,竟已有二十个年头
a***n
发帖数: 1993
12
第12章 曹洞法系(下)——元明清时期
一、福裕少林系传承
在为时不满百年的元代,中国佛教禅宗在南方的传承多为临济宗等的法脉,而曹
洞宗则多在北方弘扬,其中又以报恩行秀禅师(系雪岩如满师法嗣,为曹洞宗第十五世
)的法嗣雪庭福裕、华严至温、林泉从伦诸禅师以及俗家弟子耶律楚材、李之能居士等
为代表,尤以福裕在嵩山少林寺传承的一系为突出。
 (一)嵩山少林寺系
福裕禅师(1203-1275),字好问,号雪庭,太原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
)张氏子。自幼陪颖,五岁解悟《论语》,日了千言。九岁入学,读书一目十行,于乡
邻之中有“圣小儿”之佳誉,少时遭乱丧家,得道逢和尚劝导,于宋嘉定十七年(12
25)至仙岩投古佛和尚薙发脱俗,次年受具足戒。在古佛和尚处从学七年后,转投燕
京(今北京)行秀禅师,随侍十年,严受钳锤,精修猛进,久得印可,列为曹洞宗第十
六世。此后,应请主法于燕京奉福寺,时值金元交战,嵩山(今属河南省登封市境)少
林寺因战火波及,毁损严重,福裕禅师奉朝廷之命入主少林祖道庭,目睹殿堂荒芜破败
之状,发心重振。数年后,少林寺面貌一新。福裕...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13
甲、论因果之理
●因果一法,为佛教入门之初步,亦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
要图。【书二】十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今时若不以因果为救国
救民之急务,任汝智巧道德,如何高超,皆属虚设。以不讲道理,兼无王法故也。【书
二】十一
●古之圣贤,无不战战兢兢,以自操持,故其心不随富贵穷通所转。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今之人,于日用云为,父子、兄弟、夫妇之间,尚不能一一如法。稍
有知见,便妄企作出格高人。未得其权,则肆其狂妄之瞽论,以惑世诬民。已得其位,
则逞其暴虐之恶念,以误国害民。其病根,皆在最初其父母师友,未曾以因果报应之道
,以启迪之也。使稍知因果报应,则举心动念,皆有所畏惧,而不敢肆纵。即不欲希圣
希贤,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可得也。以故天姿高者,更须要从浅近处着
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少时栽培成性,如小树标使壁直。及至长成,
欲令其曲,不可得也。【书二】十一
●医家治病,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譬如有人咽喉臃肿,饮食难入,气息难出。必
先消其肿,然后方可按其病原,调理脏腑。若不先消其肿,则人将立毙。纵有治本之良
方...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14
本解序文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一卷
壹、前言
贰、概要
一、教起因缘
二、本经体性
三、一经宗趣
四、方便力用
五、所被根器
六、藏教所摄
七、部类差别
八、译会校释
九、总释名题
叁、正释经义
(壹)序分(第一至第三品)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二卷
(贰)正宗分(第四至第四十二品)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第十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三卷
国界严净第十一
光明遍照第十二
寿众无量第十三
宝树遍国第十四
菩提道场第十五
堂舍楼观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风华雨第二十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四卷
菩萨修持第三十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边地疑城第四十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3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Akang 所发表 】
王家帧, 莫德惠和我
宁承恩
[作者30年代曾任东北大学校长]
双城有双杰,一为莫德惠,一为王家帧。
双城县在松花江上,土地肥沃、人民质朴,清初不是
县治,称双城堡,康熙乾隆年代满清皇帝指定双城堡为
移民屯垦之区;满洲入在北京编余军兵,闲散人员送到
双城堡开垦谋生。因此清初双城堡居民多是满洲人,后
来交通发达,东北日渐开发,关内河北、山东难民连诀出
关,在松花江上落户。双城堡汉人渐多,清末改堡为县。
汉人日多,后来居上,满洲人成为少数目族。然而满洲人
先入为主,余威尚在;权势不成当年。
清末民初,双城县出了两位人杰,一为莫德惠,另一
人是王家帧。这两个人功勋彪炳,名闻中外。人杰地灵,
双城县之息渐为此知,地以人名,人杰地灵、地灵人杰,
互相辉耀。
莫德惠作过奉天省省长、北京政府工商部总长、国
民参政会议长、行宪后大总统候选人:国民政府考试院
院长等等要职,勋名显著,全民敬仰。
莫公此人风度翩翩,北人南相,不像一般东北人的
作派。实在他不是东北汉人,他是满洲骑士和维吾尔族
a**********k
发帖数: 1953
16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大家回国最想做点什么事情?
好句。
其实这水乡之精髓, 就在这小船听雨。
而美景似水,既可怡情,亦可净化灵魂。
清初嘉兴诗人朱彝尊曾携小姨子在秋雨
朦朦中轻舟夜渡, 并作有一首“桂殿秋”:
思往事,
渡江干,
青蛾低映越山看。
共眠一舸听秋雨,
小簟轻衾各自寒。
虽与美人“共眠一舸”, 却能不逾礼节,
“轻衾各自寒”。 此词虽风流但得体,
当为上品。
晚清词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力推朱彝尊
为清初词人之冠, 皆因这首“桂殿秋”。

光,水面,倒影形成了一幅幅绝妙的印象派作品。天上
飘着小雨,细如丝,轻轻地吻着水面,更是增添了古镇
夜晚的宁静。此时如果能携一二红颜,于船上细细品茗,
那就完美了。船到码头,我们便匆匆赶路回家了。以后
再有机会游乌镇,我一定要在那里住上一夜。
f*******d
发帖数: 339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 原文由 huaren 所发表 】
二、中国威胁论的真实含义
记者:您提示了一种向外看的思路,但目前多数经济学家所谈的都是关于“内需拉动”
的问题。
何新:近代资本主义起源于重商主义。而重商主义的本质就是向外看主义,就是外贸立
国主义。没有对外贸易,没有世界市场,就没有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现在很多人主张
中国要搞资本主义,但他们却不知道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祖宗不是亚当·斯密,而是重商
主义。实际上,自宋代到清初,中国已出现了早期的向海外拓展的资本主义萌芽,但是
这一进程被清初闭关自守的海禁政策而阻隔中断了。从实施这一政策之后,大清帝国日
益衰落,清帝国亡于政府的财政危机。道光皇帝禁烟,有道德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
白银外流,国内通货紧缩,政府面临财政危机。而西欧资本主义,通过地理发现以后的
世界市场开拓,却以进攻的态势勃勃兴起,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吉利,都是以小
国寡民而成为世界霸主。靠的是什么?是开拓世界市场而取得的金融和商业的支配力
量。现今的人们忘记了这一段历史,滥谈什么中国的环境危机、资源危机、制度危机。
殊不知,这些危机的
p*********n
发帖数: 7788
18
来自主题: SUDA版 - [合集] 苏州菜概述 王光武
☆─────────────────────────────────────☆
GUSU (唐寅) 于 (Tue Apr 27 20:18:03 2010, 美东) 提到:
天堂何状,似不可知。于是人们在大地上寻觅着尽善尽美的地方——终于找到了“苏杭
”,以为人间天
堂。单说苏州这座天堂,春秋筑城,乃吴国国都,秦汉为会稽郡治所,唐称江南雄州,
明清时为江苏
巡抚驻地,今称苏州市。在其广阔的地域内,江湖横陈,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民风淳
厚,商贾云
集,雅士争趋,有着说不完的才人轶事,道不尽的吴趋佳话。其间小桥.深巷.园林.胜
迹.鱼米.丝
绸.工艺.书画.吴歈.评弹,无不令人神往.赞叹.而独具特色的天堂美食,则以其悠久的
历史.广博
的取料.精巧的烹制.高雅的调味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我国饮食文化领域里的一方瑰宝

笔者在研究苏州菜时,深感其“鱼文化”的突出位置,本概述即以此为重点,兼及苏州
菜的一般特
点。
我们知道,苏州开始建城,就和鱼联系在一起。公元前514年,吴王僚因嗜食“炙鱼”
,披甲赴宴,丧
生失国。公子光赖专诸藏剑于炙鱼,刺杀王僚而完成宫廷政变,登吴王位(即阖闾)...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18592
19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这个书有点儿意思
美国汉学家著书探秘麻城700年暴力史
正文 2014年02月24日08:24来源:新京报 手机客户端
国民党将领、麻城人夏斗寅在麻城当地及鄂东地区清洗共产党人、工农干部时,使用了
极其残暴和恐怖的手段,他还特别热衷于折磨、羞辱妇女。1930年,他通令全军,只要
发现剪了短发的妇女,一律就地枪决。
近日,美国当代最有影响的汉学家之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教授,东亚研究中心
主任罗威廉的《红雨:一个中国县域七个世纪的暴力史》、《救世—陈宏谋与十八世纪
中国的精英意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报约请了两位书评人对罗威廉的研究进行了评述。罗威廉以社会史的研究方法,
对麻城七个世纪所发生的暴力史研究,得到了刘军的认可。而他以陈宏谋展开的思想史
和社会史研究,却受到了刘仲敬的质疑。
麻城暴力史的独特性
麻城暴力在历史上不绝如缕的原因有三:第一是地理位置,第二是政治文化,第三
是阶级结构。
罗威廉20世纪80年代在武汉做研究时,注意到麻城有悠久的暴力传统。他为此翻阅
了从1530年到1997年的七部麻城地方县志,希望借此对中国农村社会历史上的暴力现象
提供一个宏观的理解,探索中国农村社会暴力...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0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晋商与中俄恰克图贸易
http://euroasia.cass.cn/news/127212.htm
连娟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7年第12期
恰克图,现位于俄罗斯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处,是俄罗斯的一座边境小城。西汉时苏
武曾经在此牧羊,唐朝和元朝时此地分别归北庭都护府和乌里雅苏台管辖,清代恰克图
成为中俄交界处的一座边境重镇。历史上,这个城镇的发展繁荣与晋商有着不可分割的
联系。
晋商,系明清时代的山西商人,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商帮。当时的晋商以义
制利,雄霸天下五百年;以诚信为本,纵横欧亚九千里。靠着艰辛的劳作,晋商票号不
仅开遍全中国,·而且远及俄罗斯、日本、朝鲜及西亚、东南亚各国。当时就有“凡有
麻雀飞过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说法。在西北贸易上,晋商促进了蒙古、新疆等地
的城市发展,民间传说“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在与俄国的贸易上,晋商远涉戈
壁、沙漠,在恰克图与俄罗斯商人进行贸易,促进了恰克图的繁荣,也推动了俄国的经
济发展。

清初,俄国所需的中国商品是从蒙古地区间接获得的。当时的晋商经过明朝一代人
的资本积累,已经是雄视天下的大商业集团,是蒙古地区的主要商家。晋商将丝绸... 阅读全帖
l*******u
发帖数: 2496
21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有点八卦, 但写得挺好看
加点诗评:
【陈子昂:感遇诗(上)】---------------施蜇存《唐诗百话》:
现在要讲到初唐时期一位复古诗人陈子昂,他的主要作品是三十八首《感遇诗》
。这些诗的形式都是五言古体(简称"五古")。自从齐粱以来,诗体日趋浮夸、靡丽,只
有文字之美,不见作者的思想怀抱。有汉魏风骨的五言古诗,几乎已没有人做。陈子昂
作这三十八首诗,直接继承了汉魏古风,从它们的渊源来讲,可以说是复古。但是,他
的诗扫除了齐梁旧格,为唐代五言古诗建立了典范,成为先驱者。从他的影响来讲,也
可以说是创新。正如后来韩愈的古文运动一样,口号是复古--"文起八代之衰",而效果
却是开创了一种新的散文。文学史上有过好几次复古运动,我们应当分别看待。有些复
古运动是开倒车,例如明代李攀龙等人的复古运动。他们主张诗复于唐,文复于秦汉--
"非三代秦汉之书不读"。又如清代同光朝的一部分桐城派文家。有些复古运动是向前有
所发展的,例如陈子昂的诗和韩愈的散文。顺便提一提,十五世纪中起源于意大利的文
艺复兴运动,也是以复古为口号,实质上是对当时奄奄无生气的教会文化的革命,从而
产生了人文主义文化。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 阅读全帖
M****o
发帖数: 7045
22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思往事,渡江干
其实清初小词,含蓄寄托处似有南宋余韵,清朗平淡处却如北宋遗风
不过况周颐嘉许的这个清初之冠,似可商榷
楼主似乎过度解读了文中例词
z****o
发帖数: 2057
23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天朝太庙竣工
西汉栾布为燕相,燕齐之间为其立社,号栾公社;石庆为齐相,齐人为立石相祠。此为
立生祠之始。东汉时任延为九真太守,九真吏民生为立祠;王堂为巴郡太守,韦义为广
都长吏,民皆为立生庙。唐代狄仁杰贬彭泽令,邑人为立生祠,迁魏州,州人又为立祠
;吕諲治荆州有惠爱,荆人构生祠,湮没,民又以钱十万徒的祠于府西。宋代,李谷入
相,淮阳民数千诣阙,请立有德政于民,因而民为之立生祠,以颂其功德,为后来者之
典型。至明天启间,宦官魏忠贤擅政,权倾一时,生祠遍于各地,则是谄媚者或慑于其
势焰者所为。清初大戏剧家李玉所作《清忠谱》,于阉党之建生祠、苏州人民之反抗,
均有生动的刻划。
b********r
发帖数: 7725
24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我来说说中国功夫到底有多厉害
呵呵
其实何止陈家拳有打桩
戳脚门的祖师传说是清初反清义士
被捕临刑前一晚,用挫蹬踢断两根牢柱逃出来的
所以至今,戳脚门人都要蹬桩三年
很多女子都能在三下里挫蹬断手臂粗露出地面20公分的木桩
八极也有,炮提,盘胯等等动作都是
入门打三年撑掌,练的就是下盘
我就用过,那次吃得比较实,对方膝盖当时就肿
靠法到后来是靠城墙,版上有长春或天津的可以问问家乡人
螳螂拳以前要求并排靠着挂两个小球
脚心向上踢起一个,另一个不许动
这也是桩功,腿功
c*****3
发帖数: 1141
25
时常在报端上看到或者在私下里听到不少中国人这样说:“我们是龙的传人”等等。乍
一看,乍一听,还觉得挺美,可是仔细一想,就觉得不对劲了:中国人怎么会是“龙”
这种兽的后人?而且中国古籍中从来就没有这个说法,尽管“龙”的形象自上古开始就
已经存在。此外,《辞源》里龙字有8个义项和263个以龙字开头的词条,没有一处显示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或中国人是龙子龙孙这样的意思。
事实上,“龙”在中国人的社会里,是一种尊贵、吉祥、庄严、神圣的象征, “龙”
的纹饰,更是从远古的玉饰、陶器开始,就被大量的应用,甚至一直到后来的工艺、书
法、绘画、服饰……等等。虽然龙的造型随着各个朝代的演进,也有了一些不同的变化
,但是“龙”神话的象征,在中国人的心里,始终有着屹立不摇的地位。
中国历史上,关于龙的传说,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龙是圣贤帝王出现的预兆,并渐渐演变为皇帝权威的象征。如黄帝、帝尧、大禹、
汉高祖、汉武帝、唐太宗等出生或死亡或登基时都有神龙的瑞像出现。这也大概是后世
皇帝称自己为“真龙天子”的原因吧。
二、龙是神通广大的神灵。如郭璞的《山海经图赞》云:“犁丘山有应龙者,龙之有翼
也,昔蚩尤御黄帝,令... 阅读全帖
w***3
发帖数: 387
26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人类如何顺利度过2012?(二十五)
作者﹕向真整理
中国七大预言通解
结语 假如真有2012,人类如何自救?
我们从预言的角度来思考一个最严肃的问题:假如真有2012,人类应如何自救?
在阅读本文的过程中,读者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疑问:这些预言是不是后人杜撰的?这些
预言真的准确吗?如果这些预言都是准确的,那么对于我们人类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这
些预言家又怎么会具有这么大的能力?他们又为什么要给人留下这些预言呢?
关于预言是否是后人杜撰而伪托前人所著的问题,其实历代学者首先就关注这个问题。
解决这个疑问的最好方法就是寻找最古老的版本。由于古代的书写与印刷技术没有今天
这么发达,也由于年代久远与历代战火不断,难免会造成原本的失传。在本书所辑的中
国古代大预言中,每个大预言都有现存的最古老版本,如《推背图》有清初金圣叹批注
本,而且在《宋史·艺文志》中已提及该书。《马前课》与《乾坤万年歌》都有清代学
者的批注本。《推背图》的金圣叹版本,现在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馆里都还有收藏,就是
当时的那种印刷技术所印刷出来的。那么这就说明至少这些预言不是今天的人所杜撰的
,至少是在存本产生的那个时代的作品。当然,很可能是更早期的作品,只不过那个更
...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140
27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仇恨大清是汉族人的耻辱 (转载)
从明末到清初,人口减少了数千万是事实。但是将这些人口的减少统统视为满清的屠杀
,是完全
错误的。首先,人口减少不代表死亡,大量人口沦为流民或者成为有关军阀官僚的
私属,这在历朝历代都屡见不鲜
;其次,即使是死亡,明末农民战争和饥荒,瘟疫的影响也贡献了数千***(据曹
树基的说法是4000万),难道清
朝要为崇祯年间安徽浙江的鼠疫买单?第三,即使在明清战争中直接丧生者,有很
多也死于明军或农民军的手下,
从李成梁到左良玉,高杰,都是著名的刽子手,将其不分青红皂白,全部归结为清
军的屠杀是很荒谬的。最后,即
使是清军的屠杀,我们也要知道清军入关后大部分由汉人组成,一部分是汉军旗,
一部分是投降的明军,一部分是
改编的农民军,很多著名将领,如吴三桂,洪承畴,李成栋等人都是汉人,他们所
犯下的罪恶,可以笼统说是清朝
的罪恶,但是不能直接当作是满人的残暴杀戮,根本原因恐怕还在明朝留下来的积
弊。
j**********g
发帖数: 793
28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仇恨大清是汉族人的耻辱 (转载)
有兴趣看看这篇文章
http://bbs.tiexue.net/post_4955496_1.html
明末清初中国失踪的一亿人哪去了?
明代中国人口,最后的全国官方统计,为5,165.5459人,时间为明光宗泰昌元年。(
明熹宗实录卷4)。
以上人口数字,当然是不完整。因为人口被大量隐瞒。通常认为,明代人口,实际
上仅是官方所掌握的赋税人口。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很多人口学者(包括海外学者)认为,明代实际人口,大约在1亿到2亿(高王凌:
《明清时期的中国人口》(《清史研究》1994年第3 期)和葛剑雄、曹树基:《对明代
人口总数的新估计》(《中国史研究》1995 年第1期))。
尤其是人口学权威葛剑雄在《中国人口发展史》强调:“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
应有1.97亿人。万历二十八年以后,总人口还可能有缓慢的增长,所以明代的人口峰值
已接近二亿了。”
而有些乐观的西方学者,则估计在1600年左右,明代人口为2.3亿人,甚至还有峰
值2.9亿的估计,但明显偏高了。综合来说,认定明末人口在2亿左右,已经成了人口史
学界的主流观点。
与明代...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777
29
我认为是从清开始的。清朝要想成为人才,必先作好奴才。汉唐时期的中国人是很有血
性,朝中的大臣也非常有骨气的。
想想看,从三藩一直到陶澍,一百多年间,没有一个杰出的汉族政治人物,没有一个杰
出的汉族的知识分子,就一个曹雪芹还是汉军旗人。
汉人的脊梁骨和智慧完全被摧残,我曾经看过一个清初到乾隆朝的文字狱案例集,相当
残酷,令人发指。清朝对中华文明的破坏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h*******e
发帖数: 510
30
ding this one:
发信人: zhiyan (moonriver99),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Re: 中国朝代那么多,为何独独清剧横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29 12:11:35 2011, 美东)
我认为是从清开始的。清朝要想成为人才,必先作好奴才。汉唐时期的中国人是很有血
性,朝中的大臣也非常有骨气的。
想想看,从三藩一直到陶澍,一百多年间,没有一个杰出的汉族政治人物,没有一个杰
出的汉族的知识分子,就一个曹雪芹还是汉军旗人。
汉人的脊梁骨和智慧完全被摧残,我曾经看过一个清初到乾隆朝的文字狱案例集,相当
残酷,令人发指。清朝对中华文明的破坏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c*******l
发帖数: 7820
31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汉八旗最后哪里去了?
是你自己搞不清初状况,还在瞎感慨。你说汉八旗是汉奸肯定是错的,还不如说绿营或
乡勇是汉奸还靠谱一点。绿营和乡勇也为清廷效力,而且是中原汉人,不是关外汉人。
如果明清不算两个国家,那根本就没有汉奸问题。
b*********n
发帖数: 2284
32
首先,根据尼布楚条约,图中库页岛(萨哈林岛)也曾是中国领土。
其次,中国丢失大量东北领土和清朝民族(特别是满汉)政策失误有直接关系。
清初施行民族封禁,禁止汉人移民开垦东北地区,造成东北大量的无人区。最终
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将东北地区和库页岛大量的领土的夺走。
t***o
发帖数: 19256
33
不可能
西方对明朝来说是高级文明,即使殖民了,总比元朝和清初对经济的摧残强多了
再说明朝中后期对西方文明的接受程度还算可以
阿三的问题是结构性的,内部几千年4分五裂,统一性太差,种姓问题太糟,天气太热
,这个换谁来都一样
w*********e
发帖数: 5286
34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金钱鼠尾辫 - 清朝人的辫子zz
这里的某位同志江湖人称辫鼠,天天满口“我大清”,“我祖上”
但是从其发帖就可以看出,他对清朝的了解完全来自CCAV的清宫戏,
实在是丢人啊。
清朝人的辫子 - 金钱鼠尾辫(ZZ)
发型的变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特征。不仅如此,从古至今,随着朝代的更迭,每个朝代
的发型其实有着巨大的差异,尤其是当少数民族成为统治阶层的时候,因为文化的不同
,各种生活的差异也非常明显。但是,由于技术的问题,我们考证古代的线索往往是通
过文献的记载,并不能看到直接的影象,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一传二,二传三的过程中
,历史的真相很容易变形。也就是说,我们现以为的不一定是正确的,比如说“发型”
,尤其是清朝的发型。
清朝人是留辫子的,如果有人还对这个还存在质疑,那就别往下看了。我们绝大多数人
对清朝辫子的认识都是通过古装电视剧的,我不能否则,清朝给世人留下的众多的宝贵
遗产之一,就是为当今的电视剧提供了无限的素材。但是,我同样也不能否认,如今的
电视剧,仅仅是茶余饭后的图乐之用,决不能当成历史去学习,古装电视剧的错误那是
错到家了。驴唇不对马嘴,这个评价一点都不过分。比如:我们今天所说的清朝人的辫
子。
先看错误的,...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21909
35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客观评价满清 (转载)
清初还是杀了不少人,另外清在文化的禁锢也是很明显的。
整体上,除了民族主义的因素,清已经完全地汉化了,以至于最后的满族成了一个历史
文化符号。清在中国版图上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
l******y
发帖数: 608
36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我们为什么没有脊梁?
发布时间:2011-10-21 10:49 作者:戴建业
在德国达豪集中营入口处,刻着17世纪一位诗人的警世名言:“当一个政权开始烧书
的时候,若不加以阻止,它的下一步就要烧人!当一个政权开始禁言的时候,若不加以
阻止,它的下一步就要灭口!”
清初顾炎武曾经沉痛地说过:亡国必先亡士。古代的“士”相当于现代的“知识分
子”,知识分子不仅代表国家的智力水平,也代表国家的精神高度。我们之所以不敢小
瞧英国,是因为它产生了许多莎士比亚、牛顿这样的文学科学巨匠,它拥有一批牛津、
剑桥这样的顶尖学府,它培养了许多卓然挺立傲然不群的杰出人士。我们之所以歌颂盛
唐,是因为它产生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产生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
小”的杜甫,产生了“若世无孔子,不当入弟子之列”的韩愈,产生了敢写《卖炭翁》
的白居易。回顾前辈,如在天际;反观自身,不胜嘘唏。前不久“倪萍们”的“共和国
脊梁奖”,已经成为世界级的笑话,用钱去买“共和国脊梁奖”,恰恰证明自己早已没
有脊梁!
倪萍们“共和国脊梁奖”暴光后,我连续写了三篇《倪萍印象》(之一、二、三),
批评倪萍后接着又反躬自问:“我”有脊梁吗?“我们”...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9366
37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国共内战--人民的选择在哪里?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wlch (cwl),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国共内战--人民的选择在哪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Dec 31 23:22:28 2011, 美东)
国共内战--人民的选择在哪里?
作者:千秋
46年到49年的国共大战,中共迅速战胜国民党,从此确立了统治中国的执政地位,这是
一段共产党津津乐道难以忘怀的辉煌历史,总是强调内战的结果就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经常以此来证明中共政权的合法性合理性,也经常有人问:“如果不是民心向着共产党
,为什么仅仅3年多,貌似强大的国军就会被彻底打败?”从坚持这个谎言出发,有些
人还画蛇添足地倒推出,是中共的土改政策好,深获中国农民的支持。
中国人民或农民的意愿真有这么大的作用吗?土改乃中共胜利之母,真是笑话!柬普寨
的波尔布特土改搞得更彻底,而越南的胡志明因为当年不愿按中共的指令搞土改而遭到
刘少奇的严厉批评,波尔布特是否就比胡志明更得入心了?柬普寨是否就比越南经济腾
飞的更快了?中共为自己的胜利搜肠刮肚地想出了包括土改在内的种种理由,牵强附会!
翻开历史,国共之争... 阅读全帖
c**********8
发帖数: 192
38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中国历史上的奥斯威辛
二战时期,600万犹太人惨遭纳粹屠杀。作为屠杀和集中营的象征,奥斯威辛成了一个
文化符号,妇孺皆知。在西方的思想著作中,“奥斯维辛以后”(After Auschwitz)
已成为一个专门术语,知识界为此陷入了深刻的反思,与此有关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
德国哲学家阿多尔诺的名言:“奥斯维辛以后诗已不复存在”,被广为流传。他甚
至这样提问:奥斯维辛以后是否还有理由让自己活下去?对于奥斯威辛,这样的反省绝
非个别,而是知识界的普遍现象。法国哲学家利科说,当今哲学面临恶的决定性挑战。
思想家们纷纷质问:“奥斯威辛以后,人怎么还能谈论上帝?”他们甚至宣布,奥斯威
辛是西方近代文明失败的公开证明。
在中国的文明史上,似乎从未有人因惨案而宣布过文化的失败,可问题是,从未宣
布过失败才是我们文化最大的失败。
中国历史没有过奥斯威辛吗?不,看看这些事实吧:
先看看被某些人美化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都干了些什么?
攻陷城池之后屠城,对黄巢来说,只是“小菜一碟”,仅广州一城,保守估计就杀
了12万人。更可怕的除了杀人,还有吃人,超大规模地吃人。
黄巢围攻陈州,也就...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mily 讨论区 】
发信人: yanniezhang (Yanniezhang), 信区: Family
标 题: 希望家庭幸福的JJMM要小心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24 13:36:26 2009)
希望家庭幸福的JJMM要小心了
看看这个引以为戒, 祝大家幸福安乐。
发信人: jiangfushu (Fushu Jiang), 信区: Wisdom
标 题: 练严新气功的人看来对佛教道教很抵触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2 00:15:21 2009)
这是我刚听到的一个complaint。大家发表一下高见:
转发:
我太太练了严新气功(严新生命科技)后, 脾气越来越暴躁了:
一谈到严新的不足,比如,是否搞错科学概念,就暴跳如雷。
但这毕竟是从他的讲话中看到的啊, 至少可以探讨啊。
对佛教,道教官方网站上的文章很抵触,决不看,说现代人写的不看,也坚决不
与现代学佛学道的善知识来往接触。
最多只看古人写的。可又基本上没时间看,因为气功的各式各样的
活动安排把他们的业余时间精力几乎全占了(是否是一种变... 阅读全帖
J*******l
发帖数: 133
40
奉Mandarin為「國語」是對漢文化的嚴重侮辱。Mandarin是滿族人學講北京話而出現的
Mandarin的由來
[400年前的北京話:吳語]
北京自建城以來經歷過了許多個朝代的變遷,自古以來北京話有過多少變化?如何變化
?從歷史上講,400多年前的明朝末年,從意大利來的傳教士利馬竇曾用羅馬拼音記錄
了大量的當時的北京話,這些記錄至今尚保存著。從利的記錄中可以明白無誤地看出:
當時的北京話是有大量入聲字並且沒有zh、ch、sh等翹舌音的語言。這說明了當時的北
京話不是現在的北京話,也不是現在的普通話,因為無論北京話還是普通話都不具備這
些特徵。同時也說明了北京話和普通話的歷史都超不過400年,400年前的北京話是明朝
的官話(考證為吳語)。
[北京出現第二語言:滿語]
滿人入關進駐北京後,為了小區的安全等政治因素,滿人把紫禁城周圍10裏之內的漢人
全部趕走而專屬滿人居住,這個範圍稱為北京的內城,而10裏之外稱為外城。於是,北
京城出現了兩個社群:滿人社群和漢人社群,這是階級、語言和居住地域等都十分分明
的兩個社群,北京城也就出現了兩種語言:明朝官話和滿語。任何語言都是跟人群一體
的... 阅读全帖
J*******l
发帖数: 133
41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满独运动大事记(2012年2月版)
一)【灰飞烟灭】
1908年11月,毒杀光绪帝之后,慈禧太后病逝,立光绪帝的五弟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
其子溥仪为帝。慈禧是叶赫部,曾经杀害咸丰帝的顾命八大臣之铁帽子王郑亲王瑞华、
怡亲王载垣、首席大学士肃顺(瑞华之弟),成功夺权,垂帘听政,引起清朝皇族的不
满。
1908年11月,《大公报》登出袁世凯奏请速开国会,实行宪政以安人心的新闻,让载沣
等恼怒不已。
1908年12月,大清皇帝登基典礼,3岁的溥仪坐在太和殿的宝座上接受文武百官朝贺时
,哭闹不止,父亲摄政王载沣哄他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典礼结束
后,文武百官窃窃私议,摄政王怎么可以说“快完了”呢?好象预示一种不祥之兆。
1909年1月,清王朝的开明派要求朝廷平反戊戌变法与维新派,载沣的岳父瓜尔佳·荣
禄正是囚禁、迫害光绪帝的元凶,为寻找替罪羊,载沣解除了军机大臣袁世凯的官职,
引发在朝廷与军队中的汉族官员的不满,“北洋陆军皆袁旧部,闻之大哗,个个摩拳擦
掌”,而载沣自己所任用依靠的这群人,无一不是亲贵、虽无能但权欲极重的庸才。
1909年2月,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清统治集团内部立宪组阁的呼声越来越高
,清... 阅读全帖
J*******l
发帖数: 133
42
一)、文史界的颠倒黑白,自相矛盾,散布伪历史观。
央视早就成为“满遗”舆论宣传的大本营,满清鼓吹者阎崇年成了国家电视台的常客,
无耻歌颂鼓吹满清,《中国电视报》一反常态竟然全版刊登阎给洪承畴平反的文章,努
尔哈赤也是连期歌颂。如果你想在央视网站发一篇批判满清的文章,100%是给枪毙的
。这多年来颠倒历史是非,歌颂满清刽子手的电视剧一部连着一部。这一切难道都是偶
然?
关于努尔哈赤起兵反明的性质,史学界早就给平反了,说是反抗明朝的民族压迫,是正
义的,我曾经仔细查了查努尔哈赤起兵的理由,所谓的“七大恨”,大多是鸡毛蒜皮的
小事,要说明朝有民族压迫,肯定是有的,那毕竟是阶级社会。但决不是什么严重的不
能接受、不能和谈解决的民族压迫。绝非起兵的正义理由和满清入关时的“剃发令”、
“圈地”、“逃人法”之类的民族压迫天上地下根本没法比。“七大恨”里唯一值得一
提的是三十多年前的努尔哈赤的祖、父死于明朝平乱战争的误杀,可当时明朝已经表示
了歉意,并做了赔偿,当时女真部落接受了明朝的道歉,努尔哈赤还世袭了明朝的官职
。这和其他“恨”都一样是早已解决的历史问题。可是现在却翻出来,当作什么不可接
受的民...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61
43
1.由于个性和时代,毛倾向于使用顶级人才。顶级人才的特征,就是具有推翻顶层霸
主、自立为王的能力和野心,比如说清初诸贝勒,或者国初周刘彭林高,甚至毛晚年之
邓叶,均属此类。此类干部的政经军事长才,自不待言,使用得当,政局张力十足,一
片生机,可有决荡天下之势。开国大典的天安门城楼上,端的是一片七长八短汉,四山
五岳人。但此类人的负面价值是,不但头角峥嵘,而且心狠手辣。顶层霸主与之相处,
一定要万分小心,一有破绽,地位完全有可能为之取代。甚至身首异处,也在计算之中
。所以此类人一旦获罪,霸主出手特重。文革初,在天真的文科生如章士钊看来,毛之
排刘,简直性命相搏,而非处理上下级关系。其所看不明白的原理,正是在该格局中,
用人即如搏虎,最杰出的助手往往也就是最致命的对手。所以说毛主政时代政局诡谲难
测,顶级参政者非死即伤,也有毛本人自身无法控制的结构原因。而毛对各大贝勒的驾
驭和剪除虽然算得成功,但的确也是非尽心竭力不能自保。当然,一旦功臣除尽,政局
也必然变得大厦难支,难免有个明成祖出现,把老皇帝搞得身后凄凉,水晶棺外一无所
有。
2.从形式上说,邓成祖所开创的,则是巨头共治政治,以取代毛...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25644
44
讨论哪一根稻草让庞大的骆驼砉然倒地,当然只是一种叙事。无数涓流汇成了奔腾的大
河,尽管其间的许多溪流并不见得期待最后的洪潮,但一旦列车进入快轨,离心力大于
向心力,则不免“抽心一烂,土崩瓦解”
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即公历1867年7月21日晚,两江总督曾国藩与其幕僚赵烈文
之间,有一场著名的对话。曾文正公像个时评节目主持人似的,在阐述了“都门气象甚
恶,明火执仗之案时出,而市肆乞丐成群,甚至妇女亦裸身无袴”的景象后,问赵:“
民穷财尽,恐有异变,奈何?”
赵烈文的应答非常直接:“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气
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
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
历史回顾总是“倒放电影”,赵烈文的预言今日看来准确无比。但若站在辛亥那年
的春末或秋初,你去问任何一位朝野之士,怕是无人相信,二百余年的大清基业,会在
一百二十日内,土崩瓦解。大家总觉得这个政权的确岌岌可危,但宣统三年也似乎并不
比宣统二年异样,何以就会如露如电,转瞬即空?
赵烈文在讨论清朝统治问题时,曾指出“国朝有天下太巧”。异族入主中原,一... 阅读全帖
m**c
发帖数: 7299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ayStudy 俱乐部 】
发信人: msgc (为了下一代免遭变态残害), 信区: GayStudy
标 题: 李银河侮辱同性恋等同“男娼”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5 09:49:40 2013, 美东)
(“屁精”暗指“男娼”,那GAY为啥为此狂吠呢? 难道默认了二者的等同关系???)
  李银河认为赵本山春晚小品的“屁精”是在骂同性恋,而赵本山经纪人却说此
词是在骂“马屁精”,无骂同性恋之意。而网友经过查找资料证明,“屁精”一词,毛
泽东曾在文章里有过定论,的确有骂同性恋之意。
赵本山在《不差钱》中出现“屁精”一词,李银河认为其是在骂同性恋。
网易娱乐2月12日讯 (文/ZHU) 近日,性学家李银河在其博客称赵本山在春晚(更多
相关内容)的小品里,出现“屁精”一词,是在侮辱同性恋的语句,于是便要求对方道
歉。而赵本山的经纪人通过网易娱乐表示,“‘屁精’就是‘马屁精’的意思,这种用
法在东北的口头语中很普遍。”“屁精”一词是否有骂同性恋的意思,有网友在自己的
博客发表日记,称“屁精”有骂同性恋的意思,因为,毛泽东曾在文章里... 阅读全帖
a******m
发帖数: 29
46
http://www.qzwb.com/gb/content/2013-03/01/content_4321188.htm
昨日,早报报道了洛阳桥附近还有一座鲜为人知的更长更宽的盘光桥,引发众多读者的
兴趣和热议,记者查阅相关史料并采访相关文史专家,对两座桥进行了对比,以飨读者。
□泉州网-东南早报记者 赵伟 许钹钹 王柏峰 通讯员 张国琳 文/图
双虹夹镜
【盘光桥比洛阳桥晚200年 相距四五公里】
据称,盘光桥与洛阳桥规制相仿,均为古代跨海梁桥,又同建于宋代,故曾齐名,合称
“双虹夹镜”。双虹指的就是洛阳桥、盘光桥,镜则指海面平静开阔,波澜不惊,俨然
一面镜子。
据史料记载,泉州洛阳桥在泉州东北洛阳江上,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兴建,嘉祐四年
(1059年)建成,历时六年。盘光桥,俗称乌屿桥,是由僧道询在南宋宝祐年间(1253—
1258年)主持修建,历时五年。
双虹夹镜很美,那双虹,即两座桥相距多远呢?据长期关注盘光桥的惠安县政协文史委
张国琳主任介绍,查阅史料并无准确的测量,通过陆上距离并结合现场目测,两座桥的
直线距离当在四五公里。
长宽比较
【盘光桥是洛阳桥1.6倍长 1...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1094
47
闻名中外的杭州栖霞岭下岳飞墓,1979年修复后重新开放,墓阙古朴庄重,墓园古柏交
柯,芳草萋萋。
那副多年传颂的松江女士撰写的名联,又重新镌刻在墓门石柱上: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新浇铸的秦桧、王氏、张俊、万俟窝四个陷害忠良的权奸铸像,在铁栅栏内反剪双手,
赤身长跪于岳坟前,千秋万代受世人唾骂。
提起秦桧跪像,笔者从史料中发现,八百多年来,这个奸臣的跪像竟历铸12次之多。
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1年)正当岳家军大胜金兵于朱仙镇(今河南开封西南),指日可望
收复汴京,“直抵黄龙府,痛饮庆功酒”之际,昏聩的宋高宗赵构和权奸秦桧竟在一天
内连下十二道金牌,责令岳飞班师,使岳飞“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断送了“收拾旧
山河,朝天阙”大好形势。
岳飞回到临安后,秦桧密令张俊、万俟窝罗织罪名,诬陷岳飞“谋反”,最后于绍兴十
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142年1月28日)以“莫须有”的罪名,把抗金名将岳飞与儿
子岳云、部将张宪一起杀害于风波亭(今杭州小东桥畔)。
狱卒隗顺冒着生命危险,将岳飞的遗体背负出城,埋葬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的螺蛳壳堆
里,并以岳飞常佩的玉环陪葬,上种两棵橘树为标...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48
原帖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Family/31830796.html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mily 讨论区 】
发信人: yanniezhang (Yanniezhang), 信区: Family
标 题: 希望家庭幸福的JJMM要小心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24 13:36:26 2009)
希望家庭幸福的JJMM要小心了
看看这个引以为戒, 祝大家幸福安乐。
发信人: jiangfushu (Fushu Jiang), 信区: Wisdom
标 题: 练严新气功的人看来对佛教道教很抵触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2 00:15:21 2009)
这是我刚听到的一个complaint。大家发表一下高见:
转发:
我太太练了严新气功(严新生命科技)后, 脾气越来越暴躁了:
一谈到严新的不足,比如,是否搞错科学概念,就暴跳如雷。
但这毕竟是从他的讲话中看到的啊, 至少可以探讨啊。
对佛教,道教官方网站上的文章很抵触,决不看,说现代人写的不看,也坚决不
与现代学佛学道的善知识来往接触。
...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9
2014年在国内一所大学的短暂工作
(2014-09-13 10:01:57) 下一个
我九十年代初读大学的时候,比较年轻的老师普遍是不太安心的,不是想去国家部委工
作,就是跳槽去外企,导致当时大家潜意识里都觉得做大学教师是件很无趣的事,甚至
…显得你有点无能的感觉。那时也有一些让我至今十分尊敬的,具有学者风范的老教授
,但也有让我们想起来就发笑的管“思想政治工作”的副系主任,辅导员…
二十年过去,和国内的大学几乎没有任何联系,直到去年在一所“著名高校”访问一个月
,才算有一点点了解。今年承蒙一所有近五万学生的大学不弃,接受我做了一名 “柔性
引进”的 “海外人才。”按合同,要被“柔性”一年,实际被“柔性”了两个月,其中
讲课一个月,另外一个月经常在江畔漫步,路边闲逛, 孜孜不倦地继续思索人生的意义。
刚到的第二天清早见到到是一位女秘书。她没有念过大学,因为老公是个引进的博士人
才,所以给她安排了一个职位,主要是管图书资料室,后来我发现,不管有没有学生阅读
,她总是用尖利高亢得可直入云宵的声音在一旁打电话。女秘书带我去看住房。这是一
套在一楼的单元房,一般是院里给刚来的年轻老师住的“筒...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0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记得前世的清朝大官李烨(图)
记得前世的清朝大官李烨(图)
发表时间: 2017-02-11 19:45:32作者:甘恩
在清朝初年有一位记的前世经历的大官。(网络图片)
在清朝初年有一位记的前世经历,深受顺治、康熙俩位皇帝赏识的大官。他名叫李烨,
字景焱,号坦园,直隶高阳人,生于明熹宗天启五年(西元1625),卒于清圣祖康熙二
十三年(西元1684年),享年六十岁。
李烨7岁时父亲早逝,从此就担负起了家庭的重任,21岁中进士,28岁被顺治皇帝选为
身边工作人员,负责接待和审查奏章,30岁提拔为秘书院学士,担任给皇帝讲解经典知
识等工作,33岁即做了清初朝廷要员,先任秘书院大学士,继任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
,加太子太保。成为清朝历史上最年轻的一品高官。史书上说他“老成持重,风度端凝
,出言谨慎,内介外和”。
然而谁又能知道,李烨之所以能做到“老成持重”,这与他能记的自己前世的经历有莫
大的关系。据古籍《三冈识略》记载,李烨能忆前世,他记得自己的前生是一个读书人
,博通经史,可惜历次参加科举都没有考中。一天前世的自己得了病,正在痛苦时,忽
然觉的身体变轻了,病痛消失,能快步走路了。于是便起来,不知不觉走到了李家。进
...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