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清初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a****d
发帖数: 3964
1
清初的反清义士在清朝260年里有老百姓记念他们吗,还不是被骂成叛党。
清初的反清义士 自己舍身 抗清, 结果自己的同胞最后都向满清 臣服,高呼万岁,
260多年过的挺好的, 不比汉人统治的差。
可见 抗清 毫无意义, 白白丢了性命。
v******a
发帖数: 45075
2
来自主题: Shanxi版 - 清初太原父母官——戴梦熊
戴梦熊,字汝兆,浙江江浦(分属江苏)人。清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以监生的功
名任阳曲县知县,莅位六教,兴教育、重农桑,修葺清初战火疮痍,是一位比较廉洁的县
官。康熙二十二年初,因政绩卓著,升任汉阳知府。
戴梦熊在阳曲县任职的六年中,对教育比较关注。是对清王朝统治已基本巩固,正处
于国势兴盛之初。戴氏顺应历史潮流,大肆兴建义学,以荒芜的农田为学资,既救活了濒
临饥饿的农民,也为办学找到了经费。在他任内,“创设四路义学”,发展了太原清初的
学风。戴氏对农桑也颇重视,亲定“乡约”,严惩赌博窃盗,收容游散农民,分配战火之
后荒芜的土地,鼓励农民开荒种田,一时间太原的游民和破产农民“纷归田里”,“乡民
重事农桑”,既安定了局势,也发展了生产。
戴梦熊,对阳曲县的许多公有建筑也进行了修复和重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加强了
市容的管理和建设。他把那些废弃的庙舍,修葺一新或作义学堂、或重新奉侍神像。两座
县学、八蜡庙、县文庙以及狄公祠都是在他任内陆续修复的。对于双塔寺,戴历也捐款,
筹资,烧制砖瓦,准备新建山门,修葺寺宇。但是,因所费颇巨,一时难竣,只好留于下
任。
最值得一提的是,对明代“宝贤
c****u
发帖数: 8308
3
鳌拜位极人臣,快死了时的画像,居然还是4爪朝袍。相比清中晚,大把大把赐穿五爪
蟒袍的1-3品,清初还是森严多了
C*****4
发帖数: 8585
4
毛时代的贫困就类似于元朝,清初时期,对于一个刚获得上位不久的统治者来说,对政
权的把握还不十分肯定,心理还处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状态,清除异己,集权暴虐都觉
得理所当然,类似于留头不留发,把所有人心理残存的一点反抗意识都彻底扫除,饿死
人无所谓,经济发展休养生息一边去,等大家都奴性养成了,终于国泰民安了,再谈发
展不晚。
m****a
发帖数: 2216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GreyBear 所发表 】
清初异姓封王制度述略
雷 炳 炎
王爵序列封爵之最高层,殷周分封制中无王爵,时王即
天子,为天下共主。春秋以降,诸候僭越,王号纷进。刘邦立
汉后,王正式纳入汉之封爵系统,异姓功臣一时封王者有韩
信、彭越等8 人。王爵名位崇重,位亚天子,正所谓“去天子
一阶耳”。[ 1 ]若非立有殊勋,异姓不得跻列其位。汉初平定韩
信、彭越等异姓王构乱后, “非亲不王”成为汉代封王的原则,
此后,王位遂不轻易假手异姓。东汉承续前制,直至汉末曹
氏以功而封王,皇位亦因此转让于异姓,魏晋南北朝时期,皇
位的嬗递及王朝的更易,多有因于异姓禅代及诸王拥兵自
立。隋统一至唐初,废弃了异姓封王制度,中唐以后,唐又恢
复异姓王爵,规定:“其庶姓卿士,功业特盛者,亦封郡王”。
“自至德元年至大历三年,封异姓为王者凡百一十二人”,[2 ]
异姓封王猥滥之极,不过,唐封之异姓王并未给唐政治造成
重大影响。宋、元王爵不赐异姓,明代异姓封爵有公、侯、伯
三等,开国勋臣如徐达、常遇春等仅封公而已,王爵为故后追
赠,子孙不袭。
清朝异姓封王制
W**T
发帖数: 18996
6
由于有些别有用心的前版二使用谐音, 特改名为清初, 清中和清末来表示时期.
概念照使用高科技DNA复制, CGI 图像处理等技术. 是证明七公非日本人的强有力证据.
西部时间: 10:30.
W**T
发帖数: 18996
7
清初不戴, 清末戴.
g****g
发帖数: 1828
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湖广填四川
湖广填四川是指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根据考证表明,江西、福建、广西等
十几个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
急剧减少。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行
省人口最多。以成都为例,清末《成都通览》曾记录“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
;其中,湖广占25%,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
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
目录
简介
背景
1. 长期的大规模战争
2. 瘟疫、灾害接踵而至
细详信息
1. 实施“湖广填四川”政策的背景
2. 麻城移民入川的条件、形式和人数
3. 麻城移民入川的管理和作用
4. 一些县居住的主要麻城大姓
影响
1. 植被资源破坏严重
2. 华南虎等物种逐渐消失
3. 旱灾发生频繁
简介
背景
1. 长期的大规模战争
2.... 阅读全帖
o**1
发帖数: 6383
9
☆─────────────────────────────────────☆
sexdon (钦命头品顶戴加尚书衔领网评办事部堂) 于 (Thu Mar 24 00:55:36 2011,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sexdon (钦命头品顶戴加尚书衔领网评办事部堂),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仇恨大清是汉族人的耻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24 00:55:11 2011, 美东)
仇恨大清主要是处于对历史的无知,对自身缺点的懦弱而找借口,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和严重的民族歧视。汉族人从来都认为少数民族是仆人,而我大清期间,虽然创造了中
国历史上的辉煌,但是这些心里阴暗的人看来,我大清的一切功绩也不能让他们弱小的
不值钱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他们在我大清强大的时候到处作乱,天地会乱党,长矛还有
孙文匪患都是明证。
仇恨大清的人基本上有几类,
1。严重的大汉族主义者,觉得清朝是外族,从骨子里面藐视,但是冰冷地事实就在那
里,没有办法,所以只能骂找平衡了
2。严重历史知识缺乏的,历史读物仅仅就是电视剧和高中历史课本,对清朝仇恨基本
上是清朝后期... 阅读全帖
r****p
发帖数: 1854
10
☆─────────────────────────────────────☆
msgc (为了下一代免遭变态残害) 于 (Sun Nov 10 11:37:11 2013, 美东) 提到:
满清王朝――驰骋在历史逆行道上的特快列车
发表于 2010-09-01 和 09:40:30 | 作者: 向海的风 |
近来,由“改革家”李鸿章引发了不少辩论,为李鸿章叫好者、鸣冤叫屈者不少。闲来
一直在思考,笔者认为,李鸿章卖国的帽子是断然不能摘掉的。
诚然,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很特别很重要的人物,他倡导的“洋务运动”在一
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工业的发展,但作为那段历史的制造者之一,李鸿章软弱卑的劣行
径正是腐朽的满清王朝的缩影。很多文章为李鸿章翻案,还摆出一幅教训人的架势,说
什么在那个历史时代,李鸿章已经做的够好了,李鸿章很无奈,不过是慈禧太后的替罪
羊而已… …还有大力吹捧李鸿章外交才干的,称其为“东方的卑斯麦”,据说卑斯麦
先生闻听此言,不以为然的说道“幸亏我不是西方的李鸿章” … …呵呵,这些文章还
是有些水平的,作者还知道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论历史人物,但这些文... 阅读全帖
e*******c
发帖数: 2133
1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走入神秘的神学院 (转载)
恕我考据:赫治清写的《天地会起源研究》里边用了很多史料,或可为辩:
天地会起源研究的可喜突破
薛瑞录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赫治清先生所著《天地会起源研究》一书最近出版,
该书设计精当,分五章十九节,计27万字。史学前辈罗尔纲和清史学家何龄修两位先生
分别为该书撰写了序言。罗序赞扬此书“在天地会起源问题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揭开了
多年困扰人们的起源之谜”。何序则称它“是一本高屋建瓴地研究天地会历史的专著”
,“发明独多”。
众所周知,天地会起源问题,百多年来,中外学者众说纷纭,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康熙说
和乾隆说。赫治清先生的《天地会起源研究》一书,集中探讨了天地会的起源问题,是
一部全面论述和进一步确立康熙说的学术专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该书以翔实的史料和精辟的分析,构筑了完整的“康熙说”理论体系。作者详细
论述了天地会的创立时间、地点、人物、宗旨,以及产生天地会的政治、经济背景与历
史渊源,提出天地会是清初特定历史条件下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互相作用的产物。它是
康熙十三年甲寅(1674年),由长林寺开山住持僧万五达宗即道宗等人在福建省漳浦县
云霄镇高溪乡高溪庙(今属福建云霄... 阅读全帖
J*********r
发帖数: 5921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什么人们厌恶帝制-秦晖
【帝制兴衰:辛亥百年话“传统”之三】
"历史上中国人口的大起大落,可以说是任何别的民族都没有的"
大灾难的形成机制
与那些“封建”文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以后中国历史的明显特征就是它的大盛大衰
。承平之时,“秦制”不像“封建”那样领主林立多内耗,因而可以多次取得“大国崛
起”的成就。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说“鸦片战争前中国GDP占世界的三分之一
”,今天流传甚广,我以为难以置信。但至少在明初以前,即马可·波罗和郑和的时代
,中国的王朝盛世要比当时的欧洲繁荣许多,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我们历史的一
大特点是始终无法摆脱“治乱循环”,即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而且中国
秦以后历代王朝的寿命不但比“封建”时代的周“王朝”和欧洲、日本的宗主王系(不
是dynasty)短很多,其“改朝换代”的巨大破坏性更几乎是人类历史上独有的。
古代没有精确统计,惟一能反映国家兴亡、社会荣衰的指标就是人口的增减,而历史上
中国人口的大起大落,可以说是任何别的民族都没有的。固然,人口(在农业时代基本
也就是经济)的升降并非传统中国独有。罗马帝国极盛时人口据说达到一亿,帝国崩溃
后原领土上的居民估计还...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13
http://lz.book.sohu.com/chapter-147013.html
王春瑜
姚雪垠同志是大家所熟悉的老作家。尽管我和其他同志一样,感觉他的长篇历史小
说《李自成》,也有把古人现代化——诸如李自成太成熟、高夫人太高、红娘子太红、
老神仙太神之类的倾向,但是,每当想到这是建国后我国第一部描写明末农民战争的历
史小说,我便感到雪垠同志的努力是可贵的。不过,最近读了他在《文汇月刊》发表的
长文《评〈甲申三百年祭〉》,则感到文中大部分论点难以苟同。
雪垠同志把郭老的《甲申三百年祭》说得一钱不值,斥为“代表一种不严肃的学风
”、“黯然无光的著作”、“反科学的历史著作”,断言必须“推倒”;而且只有这样
做,才“是对祖国历史负责,对全国读书界负责,对千百万中学生负责”。《甲申三百
年祭》果真被雪垠同志“推倒”了吗?我看根本没有。
雪垠同志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在《甲申三百年祭》中抓问题,大力抨击,但归结起
来,实际上只有两大类: 一是史学界迄无定论,至今还在争论中的问题,雪垠同志执
其一说,便将郭老的论点一笔勾销,并大加挞伐;二是郭老囿于抗战期间的治史条件(
史学界对明末农民战争史的研...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4
作者: 秦晖
尼德兰画家老勃鲁盖尔的名作《死亡的胜利》(约作于1562年),反映了黑死病之后社
会的动荡与恐怖。
“历史上中国人口的大起大落,可以说是任何别的民族都没有的”
大灾难的形成机制
与那些“封建”文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以后中国历史的明显特征就是它的大盛大衰
。承平之时,“秦制”不像“封建”那样领主林立多内耗,因而可以多次取得“大国崛
起”的成就。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说“鸦片战争前中国GDP占世界的三分之一
”,今天流传甚广,我以为难以置信。但至少在明初以前,即马可·波罗和郑和的时代
,中国的王朝盛世要比当时的欧洲繁荣许多,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我们历史的一
大特点是始终无法摆脱“治乱循环”,即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而且中国
秦以后历代王朝的寿命不但比“封建”时代的周“王朝”和欧洲、日本的宗主王系(不
是dynasty)短很多,其“改朝换代”的巨大破坏性更几乎是人类历史上独有的。
古代没有精确统计,惟一能反映国家兴亡、社会荣衰的指标就是人口的增减,而历史上
中国人口的大起大落,可以说是任何别的民族都没有的。固然,人口(在农业时代基本
也就是经济)的升降并非传... 阅读全帖
e***s
发帖数: 1188
1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秦晖:辛亥百年话传统
辛亥革命“成功”了吗?
1911年武昌城头一声炮响,辛亥革命爆发,至今已经整整一百年了。
辛亥革命要干什么?要推翻帝制。辛亥革命干成了什么?也就是推翻了帝制。辛亥
以后百年,当时先进者追求的民主、自由、宪政、人权等等依然任重道远。但是帝制这
玩意,后来再也行不通了。尽管民初的中国兵荒马乱,内忧外患,人祸天灾连绵,复辟
派说是今不如昔,客观地讲很多方面的确如此。相比起过去很多人夸张渲染东欧、泰国
等地民主化以后的所谓“乱象”,民初的乱象何啻百倍,比之更甚的恐怕只有俄国革命
后引发的惨烈内战了。
但所谓人心怀旧不过是想入非非,袁世凯、张勋两次尝试复辟帝制,都立即成为国
人公敌,身败名裂。人就是这样怪:有的事情人们就是认准了不能回头的。正如世上不
少国家独立后长期治理不善,但就是乱到卢旺达、索马里那种地步,也没有人把重回殖
民地作为选项。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后治安问题严重,过去也曾被一些人引为民主有害的
证据,但南非现在就是白人也无人想恢复种族主义的“好秩序”了。同样,辛亥以后国
人告别帝制也是义无反顾,民国再“乱”,复辟也是不得人心的。
但是辛亥革命毕竟... 阅读全帖
a*******d
发帖数: 7538
16
清初人口与明末人口基数直接相关。明末人口经过西方学者的深入研究,已基本令人信
服地推翻了明代官方统计数字5000—6000余万的可靠性,学者们根据各自研究,推测出
早在明代中晚期(万历年间,1600年左右),中国人口就已愈亿,数字在1.2亿—2亿之
间(注:参见高王凌:《明清时期的中国人口》(《清史研究》1994年第3 期)和葛剑
雄、曹树基:《对明代人口总数的新估计》(《中国史研究》1995 年第1期)。)。
然而,由于明末农民起义和明清鼎革,清初的人口数字再次成为一个无法科学计算的难
题,引起了诸多估计与争论。中国学者的估计略为保守,一度倾向于“以丁折口”的学
者,分别将清初丁、口比例大致定为1∶4、1∶5、1∶6等,从而根据官方对“人丁”的
统计数字1063万(顺治8年,公元1651年)分别推算出清初人口当为4000余万、5000 余
万和6000余万,这种推算法现已基本为学界否定。程贤敏先生根据康熙末年至雍正十二
年间的人口年均增长率逆推出顺治八年的人口当为7000余万(注:程贤敏:《论清代人
口增长率及“过剩问题”》,《中国史研究》1982年第3期。),但由于其根据的基数
仍... 阅读全帖
k*******r
发帖数: 16963
17
啥节奏?胖子要开杀戒了?
015年全国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吕新华的一句“铁帽子王”,红遍大江南北。
一时间,“铁帽子王”成为权力不受约束的代名词。和大多数网友想象不同的是,真正
历史上的“铁帽子王”,“不仅没法任性,而且权力很小”。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
究院副教授、清史专家李典蓉坦言。
什么是“铁帽子王”
中国青年报:什么是“铁帽子王”?
李典蓉:所谓的“铁帽子王”,是清代民间俗称,这个称谓也只出现在清代,指世袭罔
替的王爵。王爵的后代可以承袭爵位,无需降等。事实上,明代的王爵就有分世袭与不
世袭,清代承继了这个制度,并加入满洲本民族特色。
中国青年报:清朝总共封了多少个“铁帽子王”?
李典蓉:清初设立的8个世袭罔替的王,基本都是功封。之后受恩封赏的,尚有雍正朝
和硕怡亲王、同治朝和硕恭亲王、光绪朝和硕醇亲王、光绪朝和硕庆亲王。清朝前后总
共有12个“铁帽子王”。
中国青年报:明初皇帝分封的王,对皇权有一定的威胁,例如靖难与宁王朱宸濠起兵,
那么,为何清朝还要承继明朝,设立王爵,皇帝不担心日后“铁帽子王”成为政权的隐
患吗?
李典蓉:明清设立王爵,通常只是为了安抚、安顿宗室。...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13519
18
2015年全国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吕新华的一句“铁帽子王”,红遍大江南北。
一时间,“铁帽子王”成为权力不受约束的代名词。和大多数网友想象不同的是,真正
历史上的“铁帽子王”,“不仅没法任性,而且权力很小”。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
究院副教授、清史专家李典蓉坦言。
什么是“铁帽子王”
中国青年报:什么是“铁帽子王”?
李典蓉:所谓的“铁帽子王”,是清代民间俗称,这个称谓也只出现在清代,指世袭罔
替的王爵。王爵的后代可以承袭爵位,无需降等。事实上,明代的王爵就有分世袭与不
世袭,清代承继了这个制度,并加入满洲本民族特色。
中国青年报:清朝总共封了多少个“铁帽子王”?
李典蓉:清初设立的8个世袭罔替的王,基本都是功封。之后受恩封赏的,尚有雍正朝
和硕怡亲王、同治朝和硕恭亲王、光绪朝和硕醇亲王、光绪朝和硕庆亲王。清朝前后总
共有12个“铁帽子王”。
中国青年报:明初皇帝分封的王,对皇权有一定的威胁,例如靖难与宁王朱宸濠起兵,
那么,为何清朝还要承继明朝,设立王爵,皇帝不担心日后“铁帽子王”成为政权的隐
患吗?
李典蓉:明清设立王爵,通常只是为了安抚、安顿宗室。清初设立世袭罔替的王爵,...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9
http://news.sohu.com/20150306/n409395082.shtml
2015-03-06 07:46:47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作者:王帝 杨梦晨
2015年全国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吕新华的一句“铁帽子王”,红遍大江
南北。
一时间,“铁帽子王”成为权力不受约束的代名词。和大多数网友想象不同的是,
真正历史上的“铁帽子王”,“不仅没法任性,而且权力很小”。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
学研究院副教授、清史专家李典蓉坦言。
什么是“铁帽子王”
中国青年报:什么是“铁帽子王”?
李典蓉:所谓的“铁帽子王”,是清代民间俗称,这个称谓也只出现在清代,指世
袭罔替的王爵。王爵的后代可以承袭爵位,无需降等。事实上,明代的王爵就有分世袭
与不世袭,清代承继了这个制度,并加入满洲本民族特色。
中国青年报:清朝总共封了多少个“铁帽子王”?
李典蓉:清初设立的8个世袭罔替的王,基本都是功封。之后受恩封赏的,尚有雍
正朝和硕怡亲王、同治朝和硕恭亲王、光绪朝和硕醇亲王、光绪朝和硕庆亲王。清朝前
后总共有12个“铁帽子王”。
中国青年报:明初皇帝分封的王,对皇权有一定的威胁,例如靖...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传教士对中国计量的贡献
传教士对中国计量的贡献
作者:关增建
来源:北大科学史与科学哲学
摘 要:明末清初,在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科学的影响下,中国计量领域出现了一些
新的概念和单位,以及新的计量仪器。它们的出现,扩大了传统计量的范围,为新的计
量分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这些新的计量分支一开始就与国际相接轨,它们的出现,标
志着中国传统计量开始了向近代计量的转化。
明末清初,中国传统计量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计量领域出
现了一些新的概念和单位,以及新的计量仪器,它们扩大了传统计量的范围,为新的计
量分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这些新的计量分支一开始就与国际接轨,它们的出现,标志
着中国传统计量开始了向近代计量的转化。这一转化,是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科学促成的

一、角度计量的奠基
中国传统计量中没有角度计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古代没有可用于计量的角
度概念。
像世界上别的民族一样,中国古人在其日常生活中不可能不接触到角度问题。但中
国人处理角度问题时采用的是“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的办法,他们没有发展出一套抽象
的角度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出统一的角度体系(例如像西方广泛采用的360°圆心
角分度体系那样...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87
21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仇恨大清是汉族人的耻辱 (转载)
钱穆先生说:满清政权是“部族政权”[1],满清贵族入据中原后,为保障满洲主体统
治,奉行“首崇满洲”政策,给予旗人以诸多法定特权,在制度上保证全体旗人在长达
二百六十多年时间里,享受着高于国内其他民族的待遇,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满人
这个名词,是代表特权的记号 ”[2]。
一、旗人制度性特权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一)、政治方面
“……清代政治,和中国传统政治不同,因它背后有一批特别拥护皇帝的,这便是皇帝
的同部族,就是满洲人。照理皇帝是一国元首,他该获到全国民众之拥护,不该在全国
民众里另有一批专门拥护此政权的。这样的政权,便是私政权,基础便不稳固。清代政
权,始终要袒护满洲人,须满洲人在后拥护,才能控制牢固,这便是这一政权之私心”
[3]。基于这种“私心”,满清统治者在政治上给予满人以远高于汉人的特权。
1、入仕条件
清代汉人入仕基本要通过科举考试,这种作法本无可非议,但与之相反的是,清代满人
入仕,则无此限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学校、荐举、议叙、捐纳、世袭、荫子、翻
译科举等等,不一而足。清末朱彭寿说:清代“二百余年来,旗人由科...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87
22
[转帖]略论清代旗人制度性特权及其影响 [转贴 2009-03-26 19:38:33]
字号:大 中 小
钱穆先生说:满清政权是“部族政权”[1],满清贵族入据中原后,为保障满洲主体统
治,奉行“首崇满洲”政策,给予旗人以诸多法定特权,在制度上保证全体旗人在长达
二百六十多年时间里,享受着高于国内其他民族的待遇,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满人
这个名词,是代表特权的记号 ”[2]。
一、旗人制度性特权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一)、政治方面
“……清代政治,和中国传统政治不同,因它背后有一批特别拥护皇帝的,这便是皇帝
的同部族,就是满洲人。照理皇帝是一国元首,他该获到全国民众之拥护,不该在全国
民众里另有一批专门拥护此政权的。这样的政权,便是私政权,基础便不稳固。清代政
权,始终要袒护满洲人,须满洲人在后拥护,才能控制牢固,这便是这一政权之私心”
[3]。基于这种“私心”,满清统治者在政治上给予满人以远高于汉人的特权。
1、入仕条件
清代汉人入仕基本要通过科举考试,这种作法本无可非议,但与之相反的是,清代满人
入仕,则无此限制,可以通过多...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87
23
钱穆先生说:满清政权是“部族政权”[1],满清贵族入据中原后,为保障满洲主体统
治,奉行“首崇满洲”政策,给予旗人以诸多法定特权,在制度上保证全体旗人在长达
二百六十多年时间里,享受着高于国内其他民族的待遇,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满人
这个名词,是代表特权的记号 ”[2]。
一、旗人制度性特权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一)、政治方面
“……清代政治,和中国传统政治不同,因它背后有一批特别拥护皇帝的,这便是皇帝
的同部族,就是满洲人。照理皇帝是一国元首,他该获到全国民众之拥护,不该在全国
民众里另有一批专门拥护此政权的。这样的政权,便是私政权,基础便不稳固。清代政
权,始终要袒护满洲人,须满洲人在后拥护,才能控制牢固,这便是这一政权之私心”
[3]。基于这种“私心”,满清统治者在政治上给予满人以远高于汉人的特权。
1、入仕条件
清代汉人入仕基本要通过科举考试,这种作法本无可非议,但与之相反的是,清代满人
入仕,则无此限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学校、荐举、议叙、捐纳、世袭、荫子、翻
译科举等等,不一而足。清末朱彭寿说:清代“二百余年来,旗人由科...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87
24
钱穆先生说:满清政权是“部族政权”[1],满清贵族入据中原后,为保障满洲主体统治,奉行“首崇满洲”政策,给予旗人以诸多法定特权,在制度上保证全体旗人在长达二百六十多年时间里,享受着高于国内其他民族的待遇,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满人这个名词,是代表特权的记号 ”[2]。
一、旗人制度性特权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一)、政治方面
“……清代政治,和中国传统政治不同,因它背后有一批特别拥护皇帝的,这便是皇帝的同部族,就是满洲人。照理皇帝是一国元首,他该获到全国民众之拥护,不该在全国民众里另有一批专门拥护此政权的。这样的政权,便是私政权,基础便不稳固。清代政权,始终要袒护满洲人,须满洲人在后拥护,才能控制牢固,这便是这一政权之私心”[3]。基于这种“私心”,满清统治者在政治上给予满人以远高于汉人的特权。
1、入仕条件
清代汉人入仕基本要通过科举考试,这种作法本无可非议,但与之相反的是,清代满人入仕,则无此限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学校、荐举、议叙、捐纳、世袭、荫子、翻译科举等等,不一而足。清末朱彭寿说:清代“二百余年来,旗人由科举入仕而为一、二品...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25
http://bbs.mountblade.com.cn/viewthread.php?tid=371760
会安(Hoi-an,Faifo)位于越南中部广南-岘港省秋盆河(the Thu Bon River)
即柴江的入海口,历史上是占婆(Campa)人的故乡。16世纪初叶,安南进入分裂割据
的“南北朝”(1527-1592)和郑阮对峙(1533-1788)时期,南方阮氏为与北方郑氏争
雄,推行“南向”政策,不断侵吞占城,同时允许外国商船到会安等港口贸易,垄断经
营,以收商利,“一以备军需,一以供国用”。
阮氏统治下的顺化-广南地区是17-18世纪远东重要的海洋贸易区域,东西方各国商
人都在这里活动,并留下不少文字记录和历史遗迹。日本、西方文献称之为“广南国”
(Quinam),也有称为“交趾”、“交趾支那”(Cochin China),地域上主要指今越
南中部地区。[1]17世纪初荷兰人柯恩(Jan Pieterszoon Coen)说,广南“具有极为
良好的港湾及停泊地”,会安凭靠优越的区位优势、资源条件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发展成
为本区域最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
20世纪40年代以来... 阅读全帖
c******y
发帖数: 547
2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篆隶楷行草
傅青主的传奇与白谦慎的世界
南方周末   2006-08-10
此书不仅是对艺术史的贡献;对凡有兴趣于明清易代之际中国社会之各侧面的学者
,这书也会成为必读的作品。
□ 高 翔
傅青主在《七剑下天山》中一代剑客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历史
上的真实的傅青主(傅山)是何方神圣?其生活的文化和政治环境如何?这些外在环境又
对其人生和艺术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让我们来看看波士顿大学白谦慎教授的新书——
—《傅山的世界》。
此书开篇即别有趣味,迥异于习见之书法史学著作。白谦慎出示了一封晚明江西文
人徐世溥的信札,信中罗列当时杰出人物及相应成就。面对着如此众多的政 治、文化
巨子,白谦慎不无感慨:“这个令人振奋或战栗的时代,并非完全由伟大的成就及高尚
的动机所造就,它还和普遍的政治腐败和道德沦丧携手并行。当明王 朝因国内扰攘及
八旗兵的入侵而覆灭后,这个充满蓬勃生气的‘文治响盛’的时代,亦随之告终了。”
(见《傅山的世界》页9)。白谦慎通过“傅山的书法”这一 个案研究,揭示书法艺术是
如何回应17世纪中国... 阅读全帖
c******y
发帖数: 547
27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篆隶楷行草
傅青主的传奇与白谦慎的世界
南方周末   2006-08-10
此书不仅是对艺术史的贡献;对凡有兴趣于明清易代之际中国社会之各侧面的学者
,这书也会成为必读的作品。
□ 高 翔
傅青主在《七剑下天山》中一代剑客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历史
上的真实的傅青主(傅山)是何方神圣?其生活的文化和政治环境如何?这些外在环境又
对其人生和艺术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让我们来看看波士顿大学白谦慎教授的新书——
—《傅山的世界》。
此书开篇即别有趣味,迥异于习见之书法史学著作。白谦慎出示了一封晚明江西文
人徐世溥的信札,信中罗列当时杰出人物及相应成就。面对着如此众多的政 治、文化
巨子,白谦慎不无感慨:“这个令人振奋或战栗的时代,并非完全由伟大的成就及高尚
的动机所造就,它还和普遍的政治腐败和道德沦丧携手并行。当明王 朝因国内扰攘及
八旗兵的入侵而覆灭后,这个充满蓬勃生气的‘文治响盛’的时代,亦随之告终了。”
(见《傅山的世界》页9)。白谦慎通过“傅山的书法”这一 个案研究,揭示书法艺术是
如何回应17世纪中国... 阅读全帖
h***5
发帖数: 17
28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满族社会历史调查中,不只一户汉军旗人谈到他们的祖先是小云
南人,是作为俘虏被押解到盛京,途中在山西停留,又辗转到山东.他们还将山西居住地称
为山西小云南,将山东居住地称为山东小云南.在岫岩黄花甸一位老年人将双手背在身后
,很形象地说:"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这样走路吗?是因为被绑着来的!"
小云南之所在小云南在什么地方,由于没有看到明确资料,一直被困惑着,自称小云南
的满族家族也始终置于历史的迷雾中。破解这几百年来密码的关键环节,是岫岩的杨恩
义给云南电视台写了一封查证信,电视台总编室观众来信部为杨恩义寻宗追根的精神所
感动,外出请教当地八十多岁的文化人,于一九九六年三月十九日给予了“曾听过祖上
讲小云南就是我省现在的祥云县”的口头答疑。同样祖籍是小云南的岫岩张氏便将此信
抄录于二零零三年新修的族谱中,于是笔者于二零零五年重访岫岩时有幸读到它,自此
迷雾豁然拨开。
查《辞海》,“祥云,县名。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东部,滇缅公路横
贯。设置云南县,一九二九年改祥云县。”再查《辞海》云南:西汉所置云南县其治所
在今祥云东南云南驿,南朝梁大宝后,县的建... 阅读全帖
g*******0
发帖数: 5
29
西藏历史地位明辨(转载)
拨云现日
关于西藏的历史地位,可谓众说纷纭,然而不基于历代中原王朝对周边民族政权所采取
的羁縻政策来谈西藏乃至其他民族政权的历史地位都是无法说清的。本文从阐述羁縻政
策的层次及由此划分的三种羁縻关系入手,对西藏从元朝至清朝不同时期的历史地位进
行了辨析,同时驳斥了诸多不正确的见解与观点,希望有助于读者对西藏的历史地位建
立实事求是的认识。
前言 吐蕃疆域的变迁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元朝与吐蕃的关系
第三章 明朝与吐蕃的关系
第四章 清朝与前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第五章 清朝与过渡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第六章 清朝与中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结论 吐蕃历史地位简评
附录一 驳《西藏历史地位辨》
附录二 驳《西藏地方与清朝中央政府的属领关系》
附录三 正史对于各朝疆域的记载
附录四 零星驳斥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 吐蕃疆域的变迁
藏区,藏族人称为吐蕃(藏文བོད,Bod,英文Tibet),国际
上称为大藏区,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传...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朝开国的汉族功臣
1.
范文程 清初汉族官员中,最有影响的就是他,张良加陈平式人物。我认为他最大的
功绩有二,一是出反间计害死袁崇焕,二是帮助太宗招降了洪承畴。
2.吴三桂 中国头号汉奸,先后叛明、顺、清,但在顺治10年之前,却是清朝入主中原
的大大功臣。清廷也没亏待他,封平西王,云贵川桂都听他调度,子尚公主,封赏居清
朝汉人之冠.
3.洪承畴 汉人看来他是大汉奸,满洲人对他也没什么好感,但满清征服中国,他确实
尽心尽力、任劳任怨、功勋卓著。
4. 孔有德 清初四大汉人王爷之一,在南方战场被南明李定国部击毙。幸好死的早,否
则康熙年间就是“四蕃之乱.
5.
李永芳,辽东铁岭(今属辽宁)人。
原为明朝抚顺游击,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因后金兵攻陷旅顺,李永芳投降努尔哈
赤,授三等副将,娶阿巴泰之女为妻,是明朝官员第一位降清者。天命六年,以功授三
等总兵官。及后于萨尔浒之战中献计以“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努尔哈赤采用此
计,便决定以集中兵力、逐个击破的,以多战少来打败明军。曾随兵征讨朝鲜。崇祯七
年卒。有子九人,知名者有次子李率泰、三子刚阿泰、五子巴颜。李永芳之女嫁阿巴泰
孙辅国公翁古。李侍尧...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4465
31
中国金融史之换视角检据与思考
三多
清政府到底知道不知道明是亡于白银的?反正从它的诏书上是看不出来的。对于政
府,禁海的理由是保护人民,对抗海贼,开海的理由是照顾民生。堂皇说辞掩盖着
它的真实目的。就是试图控制白银。这从它的一系列行为中可以看出来的。首先是
长达28年的禁海,而且不是明朝的那种禁法,是真正的饿死人都在所不惜的禁海。
这样的政策,你看一眼就明白了,北方人重新夺回了对中央政府的控制,堵住了天
朝流血的伤口。白银流入总算被遏制住了。接下来的问题,国内的货币流通怎么办?
用钱!24朝里清是铸钱最多的朝代,大大超过北宋。而且清初的钱法不是中华传统
钱法。它是以银为基准发行的。一文等于一厘银。1千文等于一两银。清政府甚至讨
论过发行“直千钱”对应白银一两。这样一来,请初的钱一文的重量就不是传统的
一钱,而是要根据白银的市价随时调整,有时是八,九分,有时可以重达一钱四分。
总之,意图就是保持1千文等于一两的汇率,将民间的用银习惯慢慢地调整到用钱上
来。这个货币政策,其实用性和可行性且不去说它。从这种怪异的反传统做法上可
以看出清初政府的思路:就是要用铜将银驱逐出流通领域去。当然它是失... 阅读全帖
f****y
发帖数: 737
32
纵观中国古代史,“叔嫂恋”大都以悲剧结局,因为这是不被世俗所接受的,自古以来
就有长兄为父,长嫂为母的古训,小叔子对于嫂子只能有敬爱之心,不能有爱慕之情,
嫂子也不应对小叔子心存幻想。这里讲述的是中国古代那些深陷疯狂“叔嫂恋”帝王将
相的四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史上最昂贵的“叔嫂恋”,私通嫂子导致家灭国亡。
古代深陷“叔嫂乱伦”风波的帝王将相因偷情引发的一起亡国事件:如果不是因为和嫂
子偷情,北凉国主沮渠牧犍不会落到“面缚请降”(《资治通鉴》)的尴尬境地,北凉的
灭亡也不至于来得那么快。历史就是这样残酷,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偶然事件,却会像多
米诺骨牌一样,产生一系列连锁效应,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北凉国主沮渠牧犍向南朝宋国和北朝魏国均称臣,同时,送其妹兴平公主于魏国,被拓
跋焘纳为右昭仪,魏国也加册他为“河西王”。南朝宋文帝也厚报其使,也加封他为“
河西王”。沮渠牧犍自小左右多儒生,深知臣藩之礼,同时孝敬南北两朝。继位之初,
也谦恭下士,留心朝政。但这小伙子匈奴人体格,荷尔蒙分泌旺盛,好色喜淫,恰恰是
这么一个君王“小节”,导致了北凉最终的灭亡。北魏太武帝为巩固邦交,出于好心,
把妹妹武...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522
33
历史上,中、日、朝三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领域十分宽广。在这部经常为三国
人民引为美谈的史册中,我们注意到,在兵器与武艺的交流方面,也写下许多精彩
篇章,其中尤以剑刀武艺的交流内容丰富,引人入胜。一般说来,中、日、朝的古
代武艺,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历史,民族风格上存在显而易见的差别。但是,由于
长时间的相互影响,交叉渗透,使三国在武艺领域里产生了许多共生现象,不少具
有共同特点的东西一直遗存到现代。显然,这些共同点正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结晶
,是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以剑刀技艺为主体的所谓“短兵”体系,从来都是中
国古代武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日、朝武艺交流的重心所在。这个问题的历
史背景比较复杂,牵涉到许多尚待探索的史事,而我们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待
今后的努力,特别有待三国学者的共同努力。总之,历史上三国之间的武艺交流活
动,直到今天还在以体育文化的形式延续着,并且显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这
一点着眼,研究这个问题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就自不待言了。首先对古代中、日
、朝剑刀武艺交流活动进行研究的,是已故学者唐豪先生。(1)步唐先生之后尘
,1980年,我发表过一篇研究中日剑刀... 阅读全帖
s***s
发帖数: 107
34
来自主题: Mainland版 - 如何看待清兵入关?zz
:明末时中国的人口为1亿左右,到清顺治时又进行了一次

http://www.guoxue.com/economics/ReadNews.asp?NewsID=1462&BigClassID=26&SmallCl
assID=46&SpecialID=69

清初人口与明末人口基数直接相关。明末人口经过西方学者的深入研究,已基本令人信服
地推翻了明代官方统计数字5000—6000余万的可靠性,学者们根据各自研究,推测出早在
明代中晚期(万历年间,1600年左右),中国人口就已愈亿,数字在1.2亿—2亿之间(注
:参见高王凌:《明清时期的中国人口》(《清史研究》1994年第3 期)和葛剑雄、曹树
基:《对明代人口总数的新估计》(《中国史研究》1995 年第1期)。)。
然而,由于明末农民起义和明清鼎革,清初的人口数字再次成为一个无法科学计算的难题
,引起了诸多估计与争论。中国学者的估计略为保守,一度倾向于“以丁折口”的学者,
分别将清初丁、口比例大致定为1∶4、1∶5、1∶6等,从而根据官方对“人丁”的统计数
字1063万(顺治8年,公元1651年)分别推算出清初人口当为4000余万
s********r
发帖数: 2067
35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康乾盛世
布鲁诺在罗马教廷的裁判所内直言:高加索山上的冰川,也无法冷去我心头的火焰。
满清的所谓盛世,仅仅是一小撮人的盛世。戳穿它的画皮是替天行道。农业经济在100%
自耕农的状态下也无法支持上亿人口共同富裕。更不要说越来越严重的土地兼并。同时
代利润最高,最能拉动产业升级的海上贸易又被满清完全禁绝。
清初,满人一人关内,就对直隶省内的汉人耕地接连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圈夺①,作为
皇帝、宗室、和八旗壮丁所有的土地。至于零星侵占是陆续不绝地在那里进行的,因此
究竟面积若干,我们还无法确定。据《清通考》转载“八旗土田志”数字,皇室、宗室
和八旗庄田共约十六万七千顷。各地旗兵的驻防庄田尚不在内②。这样大量土地被圈的
结果,直隶许多州县几乎没有民田,如雄县在明代民地4400多顷,现在旗地占了3056顷
,即70%③;唐县“垦田无多,腴者又半属旗地”④;可以代表许多别的州县的情况。
这是官拨旗地,此外还有农民“带地投充”并人旗庄的土地,如房山县内土地,圈占去
了十分之七,“投充”又达十分之二⑤。总的来看,清初各类旗地的总数当不下于明末
的官庄。
除了清统治者对直隶境内汉人土地的大规模的强暴掠夺以外,各地的大...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5074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儒 学 论 衡------陈 寒 鸣
康熙帝与清初庙堂儒学

清初儒学对当时及其后的中国社会与思想文化影响较为深刻的,无疑是早期启蒙儒学和
庙堂儒学。前者体现了明代中后叶以来、尤其是晚明清初的时代精神气息,显露出以儒
学为主体的中国思想文化由传统向近代转换更新的动向;而后者乃是正宗官学,是清初
统治者利益意愿的体现,不仅在当时即具鲜明的意识形态意义,而且更奠定了有清一代
思想统治的根基,它迟缓乃至阻碍了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思想文化由传统而近代发展的
历史进程。
一、 倡明“道统”、“治统”合一论
孔子是中回封建社会的圣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奉孔子,似乎不如此便不足以表明
自身统治的合理合法性,因而也就难以抓住民心,得到人们、尤其是士阶层的有效支持
。对于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来说,是否尊孔更直接关系到能否稳固其统治根基。
康熙帝(1654一1722年)对此有十分自觉的认识,故其利用一切时机向臣民宣扬对孔子
的尊崇之意,如康熙八年(1669年),他敕谕国子祭酒、司业等官曰:“朕惟圣人之道
高明广大,昭垂万世,所以兴道致治、敦化善俗莫能外也。朕缵承丕业,文治诞敷,景
仰先哲至德。”(1)二十三年
C********g
发帖数: 9656
37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李零:汉奸发生学
“汉奸”一词起于何时,惜无考证,但它无疑是咱们汉民族但它无疑是咱们中国人“唯
一指定,享有专利”的词汇。据《辞海》定义,“汉奸”本指汉族的败类,现在则指中
国的叛徒。视点完全是以我们的“国族”(随其不同的历史内涵)为转移。对汉奸大家
都骂,但骂来骂去,全是些古人、死人,最晚离现在也有几十年光景。余生也晚,就连
抗日战争也没赶上。在我印象里,汉奸形象的定位大概与宋以来的忠奸之辩有关。宋以
来,“精忠报国”家喻户晓,爱国主义高唱入云。可是每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
候”,汉奸也就层出不穷。国难当头,恨奸思忠,大家不免凝感情于“气节”二字。但
这类讲法之于男人就象贞操之于女人,其实是配套概念。道学家对女人失节,关注点一
向不在原因(缘何失身,被谁强暴),而在后果(是否处女,可曾上吊)。同样,他们
对男人失节,也是只责个人,不问环境。其逻辑的如出一辙还影响到文学表现,典型手
法是拿刚烈女子臊失节男子(比如李香君与侯方域),让人觉得“侠谷刚肠剩女儿”,
“几个男儿非马牛”。我们看历史,只问个人的“有骨头”、“没骨头”,往往失诸空
洞抽象、虚假失真。
中国的汉奸史,汉以前没法讲,因为那时还没有“... 阅读全帖
w****j
发帖数: 5581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T 清代火枪杂谈
这文章到处都是,就不贴link了。主要是有感于那么多人都认为清朝不用火器。另外,
明代应该是没有开花炮弹的。
清代火枪(公元1644——1840年)
首先要说明的是,清代的火器并非如网上大量所举述的从明末“世界领先水平”全
面倒退。虽然明末火器装备数量巨大且种类繁多,但其技术水准和战术水平尚不及西方
,所以谈不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清代的火器本身有其发展的高潮和低潮,总的来
说继承了明末的水平,只是两百多年几乎没有进步,但绝非全面落后于明朝而退化为弓
马骑射。有一点清朝做的比明朝好,那就是清代几乎全面淘汰了明代广泛使用的三眼铳
及单管火铳等原始落后的火门枪系列,全部以火绳枪(鸟枪)代替并成为军中的制式装备
。当然清朝做的糟糕的也不少:两百年间鸟枪几乎没有改进,燧发枪等先进火枪仅仅用
作宫廷狩猎却未装备部队;广大绿营装备的兵丁鸟枪枪身越做越长,可射程和威力仍是
明代鸟铳的水平;火炮方面至鸦片战争时已遗失明末的开花弹技术,性能也越来越差,
却以眼花缭乱的神威、无敌将军之类来命名。尽管至鸦片战争时全国装备火枪的士兵占
40-50%,但是在西方军队面前却相当不堪一击。
(一) 入关后的清军火... 阅读全帖
a*********3
发帖数: 660
39
高高的宫墙,幽深而昏暗,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将那些涉世未深的女子深深锁住,好
像是再也没有自由了。可是,终清一世,在这座神秘的紫禁城内,究竟发生过多少故事
呢?那些宫中后妃都安分于现状吗?她们有试图展示一下自己人生价值的欲望吗?
1、后妃不得干政。
①清代后妃干政的苗头,当属努尔哈赤的大妃。大妃为努尔哈赤生育3个皇子:阿济格
、多尔衮和多铎。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死时,皇太极担心如果三兄弟各分整旗,做为三
旗之贝勒,势力一定十分强大,再加上年轻母亲的支持,会对皇权发生威胁。于是,他
以皇帝遗诏的名义,强迫大妃殉葬努尔哈赤。其实,为皇帝殉葬的先例在清廷中是有的。
努尔哈赤皇后叶赫那拉氏在万历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病逝后,努尔哈赤哀怜她生有皇
太极,又只有29岁,曾为她生殉4名婢女,之前的皇家殉葬仅有这个记载。而作为努尔
哈赤后宫大妃,按理说是不应殉葬的,原因有三:
一是身份高,为后宫之主。
二是有生育,且为3个皇子。
三是所生子年幼,需要照料。
尤其是她本人不愿殉葬。当她听到这个信息时,感到莫名的恐怕和绝望,支吾不从,可
是,担心她日后干政的皇太极给她施加压力,她才哭着穿上盛装,戴上金玉珠翠,...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485
40
1945年8 月15日中午12时整,日本所有的交通中止,全体人民停下手上的活计,静静地
听一段广播讲话。那是一个断断续续、语气既坚定又无奈、比实际年龄要苍老疲惫得多
的声音,那是他们的天皇的声音。他宣布,接受盟国提出的波茨坦宣言。将他这份用文
言文发表的“休战”书直白地翻译出来也就是,日本无条件投降。
复杂的感情:仇日还是憎美
整个日本一片震惊,随后是伤心屈辱、惶恐茫然。一个又一个有泪无声或声嘶力竭
捶胸顿足的武士,拔出佩刀插进自己的肚腹,颟顸地倒在污血之中。在世界的另一边,
尤其是中國,却鞭炮锣鼓一片欢腾。战争结束了,而且是中國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晚清
以来一百年民族失败的耻辱史终于画上了句号。这个自参与八国联军打下北京,就一直
在庞然大物的中國面前凶恶、狂妄、刁蛮、残暴地跳来跳去闹腾个没完的小个子国家,
乖乖认输了!纵观二十世纪,如果说只有一件大事真正值得中國人骄傲和庆贺的话,那
就是抗战的胜利。中國人站起来了,虽然他后来又站起来了好几次;中國掼掉了扣在头
上的“东亚病夫”的帽子,虽然他注定还要在贫穷、动乱和饥饿中继续熬过漫长的岁月
;但毕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任人欺凌宰割,毕竟与美苏英...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41
☆─────────────────────────────────────☆
stansmith (stan_smith) 于 (Sat Sep 22 16:43:41 2012, 美东) 提到:
1945年8 月15日中午12时整,日本所有的交通中止,全体人民停下手上的活计,静静地
听一段广播讲话。那是一个断断续续、语气既坚定又无奈、比实际年龄要苍老疲惫得多
的声音,那是他们的天皇的声音。他宣布,接受盟国提出的波茨坦宣言。将他这份用文
言文发表的“休战”书直白地翻译出来也就是,日本无条件投降。
复杂的感情:仇日还是憎美
整个日本一片震惊,随后是伤心屈辱、惶恐茫然。一个又一个有泪无声或声嘶力竭
捶胸顿足的武士,拔出佩刀插进自己的肚腹,颟顸地倒在污血之中。在世界的另一边,
尤其是中國,却鞭炮锣鼓一片欢腾。战争结束了,而且是中國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晚清
以来一百年民族失败的耻辱史终于画上了句号。这个自参与八国联军打下北京,就一直
在庞然大物的中國面前凶恶、狂妄、刁蛮、残暴地跳来跳去闹腾个没完的小个子国家,
乖乖认输了!纵观二十世纪,如果说只有一件大事真正值得中國人骄傲和庆贺的话,...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42
史学大师陈寅恪在《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中指出,李唐皇室以关陇集团起
家,在婚姻上的择偶对象,最初自然多眷顾关陇集团;武则天入宫为一大转折点,标志
着山东集团成为李唐皇室的联姻对象,从而构成了所谓李武韦杨婚姻集团,适应了大唐
帝国的统治情势。
这一婚姻集团居于最高统治核心层的百余年间,也正是唐代文治武功的极盛期。安
史之乱后,这一集团势力衰竭,随之而来的,则是李唐中央政权丧失了统治全国的实际
能力。
这个著名的史学案例,其实际意义远远超出唐代政治史研究的视阈,在中国历代王
朝中,类似李武韦杨那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式的婚姻集团,几乎每个朝代都是存
在的,只是在具体表现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在君主制下,任何皇室集团都试图通过婚
姻的纽带笼络或倚重一个或几个可靠有力的势力集团,使一姓的家国有一个更广泛坚实
的政治联盟基础。
如果说,历史上中原王朝往往以陈寅恪揭示的李武韦杨式婚姻集团缔结政治联盟,
那么,以少数民族而入主中原的封建王朝,其皇室往往通过世婚制的形式,构成一个持
续稳定的婚姻集团。他们立后册妃不必外求,只在后族中遴选。这种世婚形式的后妃制
度的产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人类婚...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780
43
6岁的福临被拥立为新皇,是权力斗争的微妙结局,但是在众多的皇子中选中福临,而
多尔衮表示同意,这就和福临的母亲孝庄太后分不开了。对于孝庄与多尔衮的关系,民
间有很多传说,这也是清初四大疑案之一。传言的产生,始于张煌言(即张苍水)所写
的七言绝句。在这首题为《建夷宫词》的诗中写道:
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掖庭犹说册阏氏,妙选孀闺作母仪。
椒寝梦回云雨散,错将虾子作龙儿。
这首诗成于顺治七年(1650年),是当世人的记载,造成了极大的轰动,在民间快速流
传开来。可是,如果清初真有太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封摄政王为 “皇父”一事,必
然有颁诏告谕之文。然而,虽然传言众多,但一直没有关于太后下嫁的可靠的史料佐证
。这有可能是被皇室后人、历代帝王所隐灭造成的。
孝庄与多尔衮相恋是否属实
民间流传着太后下嫁摄政王的传言,很可能与孝庄和多尔衮相恋的事实有关。清初努尔
哈赤和皇太极在创业过程中,皆得力于政治婚姻。太宗的孝端、孝庄两位皇后都出自于
博尔济吉特氏。满洲皇室与这个家族累世结姻,早已成为国戚第一家。
孝庄皇后生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清史稿》...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74
44
打击并禁止卖淫嫖娼,如今被俗称为“扫黄”。那么,中国古代又是如何“扫黄”的呢?
公元前645年的春秋时期,齐国出现了一批性工作者。时齐国上卿管仲在齐桓公的宫城
中设立“内闾”,一次安排多达700名女子入住其中。“内闾”也称“女闾”,即官办
妓院,比西方梭伦所设的“国家妓院”早半个世纪。
管仲设妓院是为了增加齐国的中央财政收入,“以充国用”。不过,这批性工作者一出
现,便争议不断。《战国策·东周策》上记载:“齐桓公宫中七市,内闾七百,国人非
之。”所谓“非之”,即反对开妓院这件事,这大概是中国最早的“禁娼”声音。
管仲的“性产业”政策尽管“国人非之”,但在此后却发展了起来。秦汉以后逐渐形成
了“乐户制度”“官妓制度”,并伴之出现了所谓的青楼文化。
虽然青楼文化成为古代中国特有的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但古代中国各朝政府有关禁娼的
呼吁从未间断过。特别是在民间,底层老百姓对娼妓制度深恶痛绝,卖淫和嫖娼行为为
人不齿。民间常用“败家子”“贱货”这类粗话,咒责进行性交易的男女双方,引导社
会风气,这实是一种“道德禁娼”。
宋仁宗规定:官员“不得赴妓乐”
“道德禁娼”并非政策性的,所以相当乏力。针对禁...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5
京派海派之争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北京和上海文人之间曾经发生过一次对骂,被称为“京派”与“
海派”之争,这段公案最初仅限于讨论作家的写作风格,后来延伸到对京沪两地文人行
为和气质的评价。论争的发难者沈从文在《论“海派”》一文中概括海派的特征是“名
士才情”与“商业竞卖”相结合,并用尖刻的语气大损海派是一帮新斯文人,说他们如
名士相聚一堂,吟诗论文,冒充风雅,或远谈希腊罗马,或近谈文士女人,行为与扶乩
猜诗谜者相差一间。
又有一个评价是:“海派有江湖气、流氓气、娼妓气;京派则有遗老气、绅士气、
古物商人气。”矛头直指京派领袖周作人。周作人则直接回应“上海气”是“买办流氓
与妓女的文化,压根儿没有一点理性与风格”。当然还是大先生的话一锤定音,说是“
要而言之,不过‘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则是商的帮忙而已”。不过,这些议论
都把自己圈在了北京、上海两个城市里比较,实际上,京派海派之争背后所隐匿着的南
北文化差异才是更有意思的话题。
宋代就有重南轻北的习惯
南人和北人相互看不起不知始于何时,我们可以大致推测宋代就有重南轻北的习惯
。宋人是出了名的尚文轻武,自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夺了军人带兵的念想...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53800
4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奴才性最重的果然还是东北啊
『什么叫无耻』沈阳日报:纪念清军入关360周年
张行湘指出,明年是清军入关360周年,为我们打好清文化牌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要开展一系列有水准、有影响、有效果的纪念活动,切实把举办纪念活动的过程,作为
深入研究清文化,增加沈阳城市文化底蕴的过程;作为打响清文化牌,做大做强文化产
业的过程;作为扩大沈阳知名度,加快对外开放的过程。要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活动方
案论证、强化活动宣传工作,营造浓厚的氛围,让更多的人关注清文化,关注沈阳,进
一步扩大沈阳的知名度。
张行湘强调,要以开发清文化资源为重点,加快沈阳一流文化名城建设步伐。沈阳
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之称,清文化是沈阳建成全国一流文化名城的重要依
托,一定要保护好、挖掘好、利用好清文化资源。要保护好清文化资源,加强对文物的
修缮工作,做好“一宫两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并采取法治的办法,做好文物设
施周边环境的保护。要加大教育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真正了解清文化,爱护清文化。
要挖掘好清文化资源,搞清沈阳清文化资源的现状和特点,在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
上挖掘清文化的内涵。要利用好清文化资源,在城市雕塑、重点街路的规划建设等方面...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1423
47
阎先生的谎言与中国人的凝聚力 [原创 2008-07-26 22:02:57] [删除...]
我顶 字号:大 中 小
九十八年腊月 别鹤
同样姓阎,民族英雄阎应元反抗“剃发易服”,捍卫华夏尊严,三百年前在江阴抗清,
壮烈牺牲;三百年后的一天,一位号称“满学会长”“著名学者”的阎崇年先生,跑到
“江阴八十一日”曾被清军屠杀得只剩几十人的无锡,兜售清廷刽子手之一的传记《康
熙大帝》,遭遇了耳光。
此事闻知,已做评论,本不想再提。但后来冒出了一些“阎崇年语录”,用以证明阎先
生的确是借着百家讲坛这个平台,公然欺骗国人、篡改历史、颠倒黑白、散布野蛮的价
值观、瓦解我中华凝聚力。这些语录,是许多不知姓名的同胞,从阎先生的狂言乱语中
,辛苦提炼而成的,我以前看到过,这次更引起了兴趣。
一、流传语录典型考证——兼论阎崇年谎言的危害
以下就是阎崇年先生流传甚广的争议语录,这些观点、原意或者原话,明显代表了他的
立场,有人却矢口否认。我以前喜欢看百家讲坛,这些语录看一眼就知道是真还是假。
阎崇年的很多只言片语暴露出,他始终站在死了快百年的满洲黑帮的立场上。比如在百
家讲坛说“明朝皇帝,他是汉族...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48
康熙年间穆克登立碑位置再探
原刊《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第六期
前言
有关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穆克登立碑的位置,中韩两国学者持不同的观点。韩国学
者一般认为,穆克登立碑的位置在长白山天池东南十余里处,碑文记载“西为鸭绿,东
为土门,故于分水岭上勒石为记”,确定以西边的鸭绿江源、东边的土门江源为界;碑
以东连置土石堆,连接到松花江上流,碑文中的“东为土门”指松花江上流,而不是指
豆满江(今图们江),即主张土门、豆满为二江。中国台湾学者张存武、大陆学者杨昭
全等,虽然不认同韩国学者所谓土门、豆满为二江的主张,但是对于碑址位于天池东南
十余里处,并无异议。[1]近年来一些学者不断对位于天池东南边的碑址提出质疑,提
出所谓的“移碑说”,主张碑最初立在鸭绿江、图们江真正的分水岭——小白山顶上,
定西边的鸭绿江和东边的图们江(指红丹水)为界,后来朝鲜人意在拓地,将碑从小白
山顶暗移至天池边。[2]
本人通过2005年发表于《欧亚学刊》的论文:“康熙年间中朝查界交涉与长白山定界”
,对中朝两国的定界思路和碑址等做了考察和辨正。针对近年来一些学者所主张的“移
碑说”,本文试利用康熙年间的第一手...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康乾盛世”与历史意义的采择
姚念慈
对“康乾盛世”这样的大题目,我没有什么发言权。我对清初历史做的一点探讨,
都属于实证性和辨析性的,至多只是透过具体的分析来窥视清前期的社会性质和时代特
征,类似管中窥豹。而“康乾盛世”则属于综合性的讨论,我还没有充分的思考,只能
就所看到的一些论述提出一点感受。
讨论“康乾盛世”,实质上就是对清前期进行历史定位,我觉得首先必须分疏出许
多分支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然后才谈得上综合性的结论。可是我们的研究往往是在具体
研究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就预先设定一些前提,并以这些预设前提来指导具体的研究。
当前清史研究的“主流”对清前期的研究,约而言之,就是以“统一中国”、“满汉平
等”、“康乾盛世”这三言十二字要诀作为基本预设,然后在这些预设下进行具体“论
证”。但这些预设带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究竟是否成立,其实很难定论。例如清军
入关建立全国统治,究竟是“统一”战争,还是民族征服?或者还是什么“轮流坐庄”
?是否因为明清之际距离世界近代民族国家潮流尚早,或者因为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多民
族统一国家,就可以模糊和淡化对清军入关的正义性的质问?清廷对蒙古,尤其是厄魯
特蒙古的战争,究竟是克服分裂势...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0
编者按:
光绪元年腊月二十八日,日本驻华公使森有礼亲赴保定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两
度举行会谈,就日本军舰“云扬号”入侵朝鲜江华岛事件以及学习西方、变革服制、尊
重妇女、举借外债等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北京大学哲学系科技史教授周程基于
1899年在日本出版的《森先生传》中所揭载的对话记录,译介、分析了这场精彩对话的
主要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尽管李鸿章组建了一个人数众多的幕府,但由于无法破除人
身依附关系、建立独立的智库,以致他很难听到不同的意见,学到有价值的新知。结果
,中国洋务派领袖李鸿章在同日本西化派先锋森有礼的论战过程中无法占据明显优势也
就在所难免。
撰文 |周程(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责编 | 吕浩然
●●●
光绪元年,中国洋务派领袖李鸿章(1823—1901)和日本西化派先锋森有礼(1847—
1889)曾就1875年日本军舰“云扬号”入侵朝鲜江华岛事件以及学习西方、变革服制、
尊重妇女与举借外债等问题在保定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国内媒介已经刊发了不少论
及这场对话的文章,但作者大都参考的是《李文忠公全集》中收录的《日本使臣森有礼
署使郑永宁来署晤谈节略》[1]或《...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