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无识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W*********E
发帖数: 197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顺法师的「六识论」思想
印顺法师的「六识论」思想
关於佛法是六识、七识或是八识,在佛教界一直是一个讨论的议题,我们今天将藉由印
顺法师所主张的「六识论」,来讨论佛法中所讲的,有情眾生的心中,到底是有六个识
、七个识还是八个识。
印顺法师在他的《佛法概论》第八章「佛法的心理观」中说:「佛教后期,发展為七识
说,八识说,九识说。佛的区别识类,本以六根為主要根据,唯有眼等六根,那裡会有
七识、八识?大乘学者所说的第七识、第八识,都不过是意识的细分。…意识又向内而
执取根身。这向内而执取根身的,即等於一般所说的阿陀那识。此意识為本的意识,应
為从意而生的意识,不只是六识中的意识。」又说:「从有情為本的立埸说,有情為六
处和合的存在,意处為身心交感、认识活动的源泉。意根与身根的交感,即有情身心的
统一。佛说『依意生识』,应以与根身相依存的『意』為根源。…意与这身根相应而生
起的觉了,或触对外境,从意起身识;或执取身根,执取身心自体,从意生(细)意识
,这二者,无论如何微昧,微昧到不易理会,但是一切有情所必具的。此(细)意识為
『名色缘识,识缘名色』的有取识,即与极微细的我见、我爱、我慢相应的染识。像人
类,意根与根身相...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谈道,兼谈佛教。
讲得很不错啊,关于佛法唯物还是唯心的问题,希热多吉居士的一片博文讲得也很好:
博客上偶尔会有这样的留言:唯物主义者到此!留言的人是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他是唯
物主义者,我(在他心里)是唯心主义者!潜台词还包括这样的意思:他是代表科学的,
我(在他心里)是代表愚昧和迷信的。看到这样的留言,我通常是一笑删之!
我不知道是谁最先给佛教贴上了“唯心主义”的标签,这个贴标签的人自己都没有把佛
教搞明白,却误导了好几代人,使这好几代人与佛法擦肩而过,与智慧擦肩而过,与人
生的实相擦肩而过。
我一向都不认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哲学观,我认为这是哲学观察世界的两
个对立极端,但远不是人类思想的“极致”。从我开始上政治课的时候,就对教材上的
内容产生极大的抵触,以致我的政治考试成绩总是徘徊在及格线上下。我对政治课本完
全没有兴趣,但是对于家里的《大参考》倒是兴趣十足,对国际关系与政治的兴趣一直
保持到现在。
我之所以对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极端都产生抵触,是因为我认为事物的存在形式
应该是多样性的,不能简单的以“唯物”或者“唯心”来定义它们。为了给自己的这种
认识找到依据,我看了非常多的哲学书籍...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
由识现起一切的唯识思想,最早的是解深密经。经中以一切种子心识为根本,一方面现
起『有色诸根及所依执受』,『相名分别言说戏论习气执受』(相),另一方面,『阿
陀那识为依止为建立故,六识身转』。从一本识而转起二类,奠定唯识思想的基本体系。
图片
┌ 有色诸根及所依
┌二执受┤
一切种子心识┤ └ 名相分别戏论习气

└六转识
解深密经,虽以一切种子心识为出发,但它侧重种识的不一,所以在二种执受中有
戏论习气。这一切种子识,是心,它为六识所依止的时候,这又名为阿陀那的本识,就
转称为意。它侧重本识的现行,所以除本识以外,没有别立,也不应别立转识的末那。
到慈氏的中边分别论,从识现起似根、似尘、似我、似识四类。所以说∶『根尘我及识
,本识生似彼』。本颂的内容,各方面有不同的解说。无性论师说∶根尘我三法是所取
相,识是能取相。
图片
┌根
...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4
焰摩迦开始的错误在于,他把五蕴当成实有的,当然就会把灭五蕴当成实空的。
舍利弗用两个办法点化他。一个是佛常说的五蕴与我的关系。另一个是五蕴与佛的关系
。特别是后者,焰摩迦一听就明白了。佛已漏尽,佛与五蕴的关系是什么呢?非同,不
异,不相在----五蕴的存在本来就是无常,漏尽就是对于五蕴无常性,四谛的实证。认
识到其无常性----它根本没有实际的存在,本质上也跟人没有实际的同异相在的关系。
即不能保持(常),也不能消灭(断)。硬把它说成灭掉,一无所有,当然是错误的了
。正见是“漏尽阿罗汉色无常。无常者是苦。苦无常.苦者。是生灭法。受.想.行.
识亦复如是。”说不上断,也说不上常。只说五蕴无常。。。是生灭法。
谢谢P师兄好贴。
重要部分重贴:
****************
复问。云何。焰摩迦。色是如来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受.想.行.识是如来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复问。云何。焰摩迦。异色有如来耶。异受.想.行.识有如来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复问。色中有如来耶。受.想.行.识中有如来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复问。如来中有色耶。如来中有受.想.行.识耶
答言。不也。尊...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与唯心是同还是异
然而,如果要归结八识心王,那就只有一个心,就是第八阿赖耶识,又称爲如来藏。我
们眼耳鼻舌身还有意识,以及末那识,这七转识都是由阿赖耶识现起,因爲出生五色根
以及七转识的种子是由阿赖耶识所执持的。有情依着他的业来受报到六道中,所面对的
种种的苦乐的果报境界,也都是由阿赖耶识的相分所显示的。这也就是说,三界一切众
生的正报身,以及他种种苦乐境界的依报,都是第八识所现,所以才说「三界唯心」,
都是唯识这个阿赖耶识所现。不仅凡夫众生如此,四圣法道中的佛菩提道及三乘解脱道
,也都是依八识心王而显现丶而修丶而证。正如《金刚经》中有〈依法出生分〉,「依
法出生」是说依於这个法而有般若波罗蜜多出生,也就是依於这个法而有到达无生无死
彼岸的智慧出生;当然所依的这个法,不会是说世间法的蕴处界,一定是说一切法界中
的真实相,也就是常住不变异的真如心——第八识如来藏。只有常住而不变异的真如心
如来藏,才可能出生诸法,才是一切法界的实相;凡是会断灭的法,会间断的法,或者
是无始以来一直常住,但是未来也可以坏灭的法,都不可能出生万法。
所以,依法而出生的一切法,这一切法是包括三乘菩提,否则不能称爲一切法。这个「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一佛乘,无二无三
诸佛说法都有“四悉檀”,就是从四个方向演述种种法,遍施给一切众生,让众生
能成就佛道。因为众生根器千差万别,因此诸佛施教法无定法,依四悉檀,随众生心根
器而为众生说法。四悉檀就是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
世界悉檀是宣说娑婆世界三界六道,乃至十方三世诸佛世界的世界相,含括了三世
流转的时间迁移,以及四至周边的空间范围,这无量无边的世界正是众生流转生死的世
界,也是众生成就道业的世间。第二是为人悉檀,也称为各各为人悉檀,就是应众生各
别的根基与能力,而述说各种能出离世间得解脱的法门,让众生据以修学而生起善根,
因此又称为生善悉檀。第三是对治悉檀,就是针对各各众生不同的贪瞋痴等烦恼,因病
而给予法药,这是为了教导众生灭除烦恼垢染、消除恶业;因为能断除众生的种种恶行
与恶业,所以又称为断恶悉檀。第四法是第一义悉檀,是破除一切的论议言说,直接以
第一义来诠解阐明诸法实相之理,让众生真正契入实相,因此又称为入理悉檀。
世尊说法时常因说法时机不同,闻法弟子因缘差异,应机逗教,为了能度人解脱而
有这四悉檀的随宜说法,以利益弟子。或者为说世界悉檀,或者为说为人悉檀,或者说
对治...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329
7
有一次,佛陀来到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只树给孤独园。
同住在只树给孤独园附近的比丘们中,有一位原为渔夫儿子的比丘,名叫「嗏帝」
,他告诉其他比丘说:
「我确实听世尊说过,在生死中流转的识,是不变的。」
其他比丘们知道了,纷纷来规劝他说:
「嗏帝学友!不要这样说,不要诽谤世尊,世尊不曾这样说。世尊用各种方法,都
在教导我们『识为因缘所生,离开因缘条件,就无所谓的识』,怎麽会像你说的那样呢
!」
但是,嗏帝比丘一直坚持己见,听不进其他比丘的纠正劝导。大家没办法,只好去
禀告佛陀。
佛陀请人叫嗏帝比丘来当面确认,嗏帝比丘还是那样说。於是,佛陀便更进一步追
问嗏帝比丘:
「嗏帝!你说的识,指的是什麽?」
「世尊!就是那能说、能感受、能到处经历善、恶行而受业报者。」
「你这个愚痴人啊!究竟从谁那里听我这样说的?我不是用各种方法说明『识为因
缘所生,离开因缘条件,就无所谓的识』吗?你这个愚痴人啊!我不曾这样说,而你自
己却作这样的曲解与诽谤,这会伤害你自己,增加你自己的罪过,会让你长远受苦的。

於是,佛陀转问在场的其他比丘,其他比丘都同声回答:
「世尊!您确实用各种方法教导『...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涅槃本身也是一种识
识无所住,无所攀援,无所领受,却光明遍于一切。无不洞察。故而梵天隐形也为佛所

==============

识如果无所住,无所攀缘,则必定灭除,识之所以生起,就是其有了住处。

识灭,则必定涅盘。当然,涅盘确实是遍于一切的(弥散性)。

那梵天隐形和此无关,梵天因为有贪爱,识必定要住于某处而无法灭除,所以它实际无
法真正的隐形,必定会被佛陀看到(经验之)。

而佛陀自己由于灭除贪爱,识无所住,于是识灭除,这样梵天就无法看到它。因为佛陀
也说了,那不可见的识(涅盘),是不会被任何已生者和天神所经验的。

梵天对这句话不服,就想和佛陀比试一下,结果自己输了。

这个经文,其实很精彩,很有趣。
B***o
发帖数: 133
9
观世音菩萨灵感录
李圆净居士原著
演培法师白话讲述
第一篇 拔病苦
第二篇 救厄难
第三篇 兴福慧
第四篇 度生死
第五篇 广劝惩
第六篇 普示现
第一篇 拔病苦
★晋朝有个和尚,名叫竺法义,住在兴宁中始宁山上,很精细的研究所有的佛经,从他
学习的学生经常有一百多人,当咸安二年的时候,他感觉生起心气病来,病得很久,所
以他就一心一意的虔诚归依观世音菩萨,忽然有一天梦见一个人破开他的肚皮,把他的
肠胃都拿了出来,并且洗刮他的五脏六腑,看见有结成一块块肮脏的东西很多,都把他
洗得干干净净了,再放进去,还原缝好,对义说,你的病已经除掉了,当他一觉醒来,
果然病都好了。宋朝尚书令官员傅亮编撰这件事的奇迹,常常说,他的父亲在世时,和
义一起游山玩水,义也常常说这件奇事,听到的人没有一个不肃然起敬的。(太平广记)
★元魏时(即北魏孝文帝亦称元魏)名道泰,住在常山的衡唐精舍,曾经梦见有个人告
诉他说,你的性命将于四十二岁的时候,当寿终正寝,到了那个时候,果然生起很严重
的病来,他自己忧虑必定会死,将他所有的衣食资产多为布施,有位朋友对他说,我听
见供养六十二亿菩萨,和念一声观世音的人,得福恩是一样...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10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waichi 进来看看这个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6 23:04:06 2008)

1.定>2.观>3.照(全观),
详细一点次序的说, 一般说 “观”, 并非真正意义的观, 而只
不过是留意或观察, 比如你也大可留意一下自己的思想等,
根本是人人可做的, 还沾不上修的极粗分意识之事, 做此
亦大可如runsun般无知到大吹特吹, 但其实出不过是在意
识中打滚, 在乱中而不自知.
而定就是内在每刹都能分辨业识与心识, 而心无论工不工
作, 也能每刹不漏的能分辨业识, 心选去工作之时, 心就能
有制心一处之能(禅), 心选不工作之时, 心就能有禅定之定,
但心他并不依靠禅或定, 才能获得不自乱, 此才是禅定(1),
而心于不自乱(1), 而在禅, 在定中去观察, 如此才是真正意
义的观(2), 而照或全观(3), 是指心都已如明镜了, 不用去
修, 不用去观了, 一切已一丝不漏, 你讨厌去观察, 你不观
察, 也是心, 心行, 心识, 业识, 每刹同时一丝不漏各各明见,
想见不...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11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OfQingWu 俱乐部 】
发信人: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信区: PathOfQingWu
标 题: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14 00:21:53 2012, 美东)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waichi 进来看看这个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6 23:04:06 2008)
1.定>2.观>3.照(全观),
详细一点次序的说, 一般说 “观”, 并非真正意义的观, 而只
不过是留意或观察, 比如你也大可留意一下自己的思想等,
根本是人人可做的, 还沾不上修的极粗分意识之事, 做此
亦大可如runsun般无知到大吹特吹, 但其实出不过是在意
识中打滚, 在乱中而不自知.
而定就是内在每刹都能分辨业识与心识, 而心无论工不工
作, 也能每刹不漏的能分辨业识, 心选去工作之时, 心就能
有制心一处之能(禅), 心选不工作之时, 心就能有禅定之定,
但心他并不依靠禅或定, 才能获得不自乱, 此才是禅定(1),
而...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12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OfQingWu 俱乐部 】
发信人: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信区: PathOfQingWu
标 题: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14 00:21:53 2012, 美东)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waichi 进来看看这个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6 23:04:06 2008)
1.定>2.观>3.照(全观),
详细一点次序的说, 一般说 “观”, 并非真正意义的观, 而只
不过是留意或观察, 比如你也大可留意一下自己的思想等,
根本是人人可做的, 还沾不上修的极粗分意识之事, 做此
亦大可如runsun般无知到大吹特吹, 但其实出不过是在意
识中打滚, 在乱中而不自知.
而定就是内在每刹都能分辨业识与心识, 而心无论工不工
作, 也能每刹不漏的能分辨业识, 心选去工作之时, 心就能
有制心一处之能(禅), 心选不工作之时, 心就能有禅定之定,
但心他并不依靠禅或定, 才能获得不自乱, 此才是禅定(1),
而...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涅槃本身也是一种识
坦尼沙罗尊者的文章,直接说”涅盘有时称无相(without feature)、无极(without en
d)的意识”

《当你亲证之时──巴利经文的真实性》节选

-----------------------------------------------------

不死的维度并非是毫无觉知,不过这里的觉知据其定义必然有异于五种造作之蕴里的识
蕴。

“比丘们,了解该维度当在眼(视觉)终止与色受(心理识记)消逝之处。了解该维度应当
在耳终止与声受消逝之处......在鼻终止与香受消逝之处......在舌终止与味受消逝之
处......在身终止与触受消逝之处......在意终止与想法/现象之受消逝之处: 应当了解
那个维度。”

— 相应部SN XXXV.117

“既然已亲证指定的程度与指定对象的程度、表达的程度与表达对象的程度、描述的程
度与描述对象的程度、分辨的程度与分辨对象的程度、轮回流转的程度: 该比丘对之亲
证而后解脱。[如果说,]他的观点是,‘对其亲证而后解脱的比丘,不见不知,'那是错
误的。”

— 长部DN 15

无特征、无终极、周遭光明的意...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来点儿真格的---断
【「於时菩萨复自出思惟:『何等无故老死无?何等灭故老死灭?』即以智慧观察所由
:『生无故老死无,生灭故老死灭;有无故生无,有灭故生灭;取无故有无,取灭故有
灭;爱无故取无,爱灭故取灭;受无故爱无,受灭故爱灭;触无故受无,触灭故受灭;
六入无故触无,六入灭故触灭;名色无故六入无,名色灭故六入灭;识无故名色无,识
灭故名色灭;行无故识无,行灭故识灭;痴无故行无,痴灭故行灭。是为痴灭故行灭,
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入灭,六入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
灭,爱灭故取灭,p.1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死忧悲苦恼灭。』」】《长
阿含经》卷一
m********g
发帖数: 10469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T 左宗棠与李鸿章之间的较量
左宗棠与李鸿章之间的较量
http://wenku.baidu.com/view/c2a3d6707fd5360cba1adb01.html
在谈到左李二人之前,想说一些题外的话。这几年,重新评价李鸿章的呼声很高,李鸿
章似乎已经成功地得到正名,开始以一代贤相的身份出现在各种场合。在这些重新评价
李鸿章的文章中,被引用得最多的,几乎被视为经典和依据的,是梁启超著名的大作《
李鸿章转》。但是,一些不经意的发现,使笔者对梁氏文章的公正性产生了怀疑。
有一次在网页上看到了梁启超故居的词条,就顺便浏览了一下,看过之后,有点出
乎意料。梁氏故居的豪华程度,远远超过笔者的想象,即使在全国范围内,这样的建筑
,也算得上一座超级豪宅了。清末民初,国家衰败,民不聊生,梁启超却在这种时候大
起閈闳,将府邸打造得如此奢华,其非同寻常的财力不禁令人乍舌。
一八九八年,梁启超被光绪赐予六品衔,这是一个比较低微的品秩,而且是个闲职
,在当年的百日维新之后他就逃亡日本,所以,在此之前,不可能拥有巨额财富。日本
时期的梁启超,生活比较拮据,连住所都是向别人借的,一九零八年,还“与觉顿在此
忍饥相对”,“从事于著述以疗...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6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无始是什麽意思 ?

法界中有本来存在的法。那麽什麽叫做本来存在的法呢?就是第八识如来藏,也就是我
们所有众生的第八识心;这个心是无量无边,没有边际的,也是无限的;可是祂又是固
定的数量,因为有众生无量无边的第八识如来藏,同时存在法界之中。有人可能会问说
:「那为什麽会有这个第八识存在呢?」佛陀说:「这本来就存在。」所以这个第八识
=>有数量的本体可以成立。但为什么会这样存在,是生命最根本的问题。
=>不回答这个问题,生命的来历仍旧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如来藏,是本来无生的。(编案:法华经方便品第二:「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也就是说,第八识如来藏这个法并不是被出生的法,祂是本来就存在的法。所以「无
始」其实也在说明:因为有一个无生的法,有这个无生的法作为座标,就可以理解无始
的概念;如果没有无生这个法的概念,就没有办法理解无始的概念。
无生:因为有一个法本来存在,是法界中最核心的法,所有一切法都由祂出生;也就是
时间、空间乃至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这个第八识如来藏所出生。可是在这一些时间
、空间、一切诸法出生之前,这个第八识如来藏──众生本具的这个心,本来就存在;
这个心从无始劫以来就本来存在,而并...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478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Re: 再问waichi: 什么是"识"
我谈谈个人意见.我只从逻辑道理上谈.

是您的理解有混淆之处.您似乎认为,受蕴发生在识蕴的前面.证据:您这
最后这几行字里,把受解释为"直接"感受,识的了别定义后面加了"了的"两个字.
并紧接着说WaiChi刚好把它弄反了.
受蕴(阴)可以说是感受.但是这个感受直接也好,间接也好,并不出现在识的前面.
如果识现起后,心无妄做攀援意,更无念无想,感受又从何而生呢? 所以五蕴色受想
行识这样讲并不一定是说这样隐含了现起的顺序. 如果是的话,那么色蕴在最前面,
那意思是不是说一切山河大地的显现在识的前面呢? 如果是这样,不是和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唯识无境矛盾吗? 如果是这样,不正是您所指出的外道见解 - 有一个客观
世界真实存在在前,心识产生在后么?
我看到您有这样的概念,把五蕴诠释成后世哲学家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我认为哲学
家的认识,从佛法的角度来说,应该是山河大地都幻起了以后的知见的分别了,离万
法唯识的识已经相去太远),并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先后来推断五蕴的顺序.我
认为这是错误的,这种观念不属于佛法和佛教,而是现代所谓佛学家搞"佛学现代化"
的产物.我给您提个醒儿,如果您不同意,就
a*******g
发帖数: 867
18
唯识初阶:唯识学的基本立场与方法----中国佛学院 隆藏法师
地点:成都慧恩书院。 时间:2009年8月。
一 缘起
(第一碟)这一讲为大家准备的题目是《唯识初阶》,副标题是《唯识学的基本立场与
方法,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讨论》。要学习唯识,首先就应对唯识学的历史作一简单的
介绍。在佛陀灭度后九百年间,北印度有一位大菩萨出世,他就是无著菩萨。无著菩萨
有个同胞兄弟叫世亲菩萨。此兄弟二人在印度共同开创了瑜伽行派。瑜伽行派的内容主
要有三个方面:1、法相学,2、唯识学,3、瑜伽学。依瑜伽行派的观点,从法相而言
,法即是相,相即是法。所以自法观之,一切诸法无不是法、无不是相,所以称为法相
。从唯识来讲,以识观之,所有的法,皆是唯识。法是识所生,相是识所变,所以从识
的角度来讲,一切法皆是识,故名唯识。要证得法相和唯识的真实相,在瑜伽行派认为
,皆要通过修行瑜伽行来实现。在瑜伽行派的内容里面,主要分成以上三个部分。而瑜
伽行派的开创者无著、世亲二菩萨,他们所依据的圣典,主要是依据慈氏菩萨所说的《
瑜伽师地论》。传统的说法认为,如《成唯识论》中说,唯识学的圣典依据为六经十一
论。{六经指:1、
S**U
发帖数: 7025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与不二论 ZZ
没读过杂阿含说五蕴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
杂阿含265经
世尊告诸比丘∶「譬如恒河大水暴起,随流聚沫。明目士夫,谛观分别。谛观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所以者何?彼聚沫中无坚实故。
如是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比丘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色无坚实故。
诸比丘!譬如大雨,水泡一起一灭。明目士夫,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所以者何?以彼水泡无坚实故。如是比丘!诸所有受,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比丘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
所以者何?以受无坚实故。
诸比丘!譬如春末夏初,无云无雨,日盛中时,野
马流动。明目士夫,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所以者何?以彼野马无坚实故。如是比丘!诸所有想,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20
甲、论因果之理
●因果一法,为佛教入门之初步,亦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
要图。【书二】十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今时若不以因果为救国
救民之急务,任汝智巧道德,如何高超,皆属虚设。以不讲道理,兼无王法故也。【书
二】十一
●古之圣贤,无不战战兢兢,以自操持,故其心不随富贵穷通所转。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今之人,于日用云为,父子、兄弟、夫妇之间,尚不能一一如法。稍
有知见,便妄企作出格高人。未得其权,则肆其狂妄之瞽论,以惑世诬民。已得其位,
则逞其暴虐之恶念,以误国害民。其病根,皆在最初其父母师友,未曾以因果报应之道
,以启迪之也。使稍知因果报应,则举心动念,皆有所畏惧,而不敢肆纵。即不欲希圣
希贤,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可得也。以故天姿高者,更须要从浅近处着
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少时栽培成性,如小树标使壁直。及至长成,
欲令其曲,不可得也。【书二】十一
●医家治病,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譬如有人咽喉臃肿,饮食难入,气息难出。必
先消其肿,然后方可按其病原,调理脏腑。若不先消其肿,则人将立毙。纵有治本之良
方...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21
自汉明帝时代,佛法正式来到中国,至今一千八百余年,只仅少数的人,明白佛法是怎
么一回事。其余社会上一般人士,不问有识无识,始终不曾明白佛法所以然。因此佛法
的好处,社会上竟一点也享受不到,一向埋没在黑暗之中。甚有不肖的出家、在家人,
不但不向社会上沟通,把真正佛法的精义妙用,贡献到社会上去,反发生许多厌恶的事
情,使人有所借口,大肆攻击,再养尊处优,由寄生虫进步到害生虫。狮子身中虫,自
食狮子肉。佛法的困难,可想而知了。
社会上一般舆论,对佛法无非是以耳为目,从不肯悉心研究,只笼统说“佛法是消极的
”。但不知经上明明说,度尽无量众生,成就无余涅盘(即是成佛),又云,我不入地
狱,谁入地狱!可见是绝对积极的。他们又说“佛法是迷信的”,不知佛说,众生迷惑
颠倒,作业受苦,自造惑业苦三轮,为贪嗔痴三毒所迷,必得度彼,登于觉岸,了达人
生真谛,云云。可见是绝对破除迷信的。况且世上不学佛的人千千万万,何以一样的颠
倒迷信呢?世上所论的鬼神迷信,此是灵学,本与佛法无关。拜祭邪神的迷信,佛经上
明说丝毫无益。一般不读经的人,妄作许多议论,真是不见货而论价,岂不可笑。所以
真正有学问的人,对于一件事,...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141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我把标点重新点了一下,希望没有什么背景的人看了也能受益。
『由此计度,死后俱非,后祭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八
外道,立
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这是佛在阐述第八种外道。由“此”的“此”说得是这样一段经文: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
清,常扰动元。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
颠倒论。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如是循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
,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又计诸行,性迁讹故,心发通悟,有无俱非,虚实
失措。}
是说这些在三昧中的修行人觉察到行阴在相续不断的扰动,他入了一个什么境界呢,那
就是前三阴已经断了(色受想),但是行阴还在,所以他看东西,见有非有,观无不无
,所以认定 “死后俱非” “有相无相”。说白了,没看清真相,把自己绕糊涂了。要
知道,这些是已经离欲了的大修行人,尚且堕入外道,可见修行之路不易。

六识论者的窘境
楞严经经文 :
『由此许度死后俱非,后祭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
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深入佛...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141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识论者的窘境
我把标点重新点了一下,希望没有什么背景的人看了也能受益。
『由此计度,死后俱非,后祭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八
外道,立
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这是佛在阐述第八种外道。由“此”的“此”说得是这样一段经文: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
清,常扰动元。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
颠倒论。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如是循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
,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又计诸行,性迁讹故,心发通悟,有无俱非,虚实
失措。}
是说这些在三昧中的修行人觉察到行阴在相续不断的扰动,他入了一个什么境界呢,那
就是前三阴已经断了(色受想),但是行阴还在,所以他看东西,见有非有,观无不无
,所以认定 “死后俱非” “有相无相”。说白了,没看清真相,把自己绕糊涂了。要
知道,这些是已经离欲了的大修行人,尚且堕入外道,可见修行之路不易。

六识论者的窘境
楞严经经文 :
『由此许度死后俱非,后祭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
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深入佛...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24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二)
卷二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
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
。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
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
后断灭。名为涅槃。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令此大
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
佛告大王。汝身现存。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
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
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
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
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
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
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
。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
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
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
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年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
强壮。世...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25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八识。。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末那识:末那是梵语manas的音译。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
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
那识又称为“我识”。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烦恼的根本。”
【恒审思量】
恒:永远,不间断的意思。
审:审察,审视。
思:反应,判断,决定。
量:量度,区分。
总的意思,即对事物不间断的做出反应区分和判断决定。
比如人的潜意识就是“恒审思量”,无时无刻的在起作用。
恒审思量乃法相宗所立八识中第七末那识之性质。亦即历经三世,无有间断,审查一切
事理而思虑量度之意。于八识之中,独有第七识有此作用。第八阿赖耶识虽亦有三世无
间断、恒常相续之性质,然无分别思虑之作用。第六识虽能审查思量,然有间断,故无
恒义。前五识则有间断,又不具分别审思之作用。
l*****d
发帖数: 7963
2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adyred (旺红), 信区: Poetry
标 题: 最接近原著,红迷必读:癸酉本红楼梦--(102-108)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6 12:29:02 2013, 美东)
第102回 冷惜春甘伴青灯佛 洁妙玉泥陷瓜洲渡
诗云:林噪蝉鸣渐静息,隐者不问鸾鹤心。虎落平地龙潜池,风过梵铃尽悲音。
话说薛蟠被处斩过后,薛姨妈不觉病倒,成日躺在炕上啼哭,思念儿子。宝钗也曾多次
劝慰,陪着淌了不少泪。贾蓉、贾蔷几次来山庄找宝钗谈论分割贾府房地的事。宝钗道
:“荣宁两府外加大观园竟占了大半条街,若是每人分得一处,也空旷的很。再说如今
世道刚刚安宁,城里生意还是冷淡的很,分的这么多房子,开门面也没有人光顾。我先
不去住着,你们带兄弟们随意住去吧,我怕宝兄弟回去又勾起伤心事,等再过几年他忘
了旧事再搬回去不迟,那么大的地方谁住着都怕。”贾蓉道:“那我就带了弟兄们先住
进去,把大观园都留给你和宝叔了。”宝钗道:“正是如此。”于是蓉、蔷带王仁、倪
二、柳湘莲、卜世仁及众弟兄搬了进去。外头有赁屋的也都打了钱住进来,...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10963
27
乱世奸雄话宋江

说《水浒》,几百年来说得最热闹的是宋江。
晚明大异端思想家李卓吾,大赞先造反后招安的宋江是忠义之士、英雄楷模;而
清初怪才金圣叹,却又把宋江骂得狗血喷头,说他阴险狡诈,是不折不扣、十恶不赦
的强盗头子。
到了现代,宋江一忽如坐了升空气球,是农民起义雄才大略的领袖,一忽又被打
翻地上,踏上一只脚,成了地主阶级的野心家,瓦解农民革命的蛀虫,封建皇权的卫
道士,赵宋王朝的忠实走狗,鹰犬,刽子手,……,一夜之间身价如从喜马拉雅山主
峰狂跌至马里亚纳海沟沟底,一时间,万民声讨,众炮齐发,宋江被架上审判台,遭
受批判大凌迟,一下子就成了神人共愤、遗臭万年的一堆狗屎。后来又有人出来说
了,不同的《水浒》,里面的宋江也不同,金圣叹评改的七十回本里的宋江,那确实
就是放射着万道金光的农民革命的领袖,除此以外,其它有排座次以后受招安、征方
腊等情节的《水浒》里的宋江,通统都是坏货,是“叛徒、特务、战犯三合一”。
一个宋江,几百年来,身价倏而狂涨,倏而暴跌,这个现象本身就很耐人寻味,
值得在下和列位看官好好探讨。
那么,为什么几百年来对宋江的毁誉差别如此之大?
◎大分裂
其实这也不奇怪,... 阅读全帖
f****u
发帖数: 443
2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密宗的 “渡亡法” 简介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forayu (thinkorswim), 信区: Wisdom
标 题: 密宗的 “渡亡法” 简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9 21:15:58 2014, 美东)
一、死亡的去向——归阴
人和一切众生都因密的不同和无明不觉的感欲造成种种业障,故而入苦道轮回
不止,所以死亡是不可抗拒的和不可避免的。生与死是一样的基因而形成,生与死的感
受都是相等的,只是归属两个方面,即生者为阳,死亡归阴,是一个方向的两个境地。
在进阳时,即人降生之前后的瞬间,皆是迷茫的,而死前死后也也都是在迷茫中和朦胧
中。死亡和出生这是瞬间都意味着一个新的突变,这是人从一个恶境进入另一个恶境。
这两个恶境都逃脱不掉欲界,这两个恶境都是情况不同的造业的因缘。现在我们谈谈死
亡。过去几千年,甚至几劫吧,人类有智慧以来,对生死有所探索,对生是乐观的,对
死是恐惧的,这都是中阳中有欲之故。这个欲界和色界一切众生都有留恋和热爱,舍不
得离开这个世界;所以对死亡是极以厌恶,恐惧,畏惧;但这种种的留恋,种种的恐惑
不安都摆脱不了死...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29
来自主题: RisingChina版 - 九评共产党之1、2、3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九评共产党之1、2、3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25 11:51:23 2011, 美东)
【九评共产党之一】评共产党是什么
前言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在黄河与长江所哺育的这块土地上滋长生息,历经了数十个朝
代,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其间有起有落、有兴有衰,波澜壮阔、扣人心弦。
1840年,被史界认为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从中古世纪走向现代化的起
点。从那时候起,中华文明大概经历了四波的挑战和回应。前三波挑战,可以以1860年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和1906年日俄在中国东北的战争为冲击肇因
所形成的挑战,而中国对之的相应回应,则是器物引进(即洋务运动),制度改良(即戊
戌变法和大清立宪),以及后来的辛亥革命。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战胜国之一的中国的利益未被列强考虑,当时的许多中
国人认定,前三波的回应全都失败了,因此出现了五四运动,从而开始了第四波,也是最
后一个层面的回应,文化层面的全盘西化,随后更开始...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2192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浅谈(ZT)
阿赖耶识的缘起理论
既然唯有识,就有了一个问题。刚才说到用电脑模拟五种识使我们产生物质实有的
幻觉,那我们的当前的现实是谁给虚拟出来的呢?如果真是唯识,为什么偏偏觉得有个
实体,眼、耳、鼻、舌、身配合的的如此一致,好像故意要骗我们似的,是谁在坑我们
呢?这儿是一个找原因的问题,要涉及到唯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阿赖耶识 。
谁在坑你呢?自己坑自己!为什么呢?我们一般认为我们所感受到的就是这世界的
全部,可是佛说这世界除了我们所能认识到的显现的部分,还有另一部分是隐藏的不显
现的,就是阿赖耶识。所谓的世界,咱们刚才说了,不外乎是识,如果把它比作一个时
刻川流不息的流变体的话,那就是有一个明流和一个暗流。这阿赖耶识,可以说是一个
潜层的心理活动,我们认为事情办完了就完了,可是它会在阿赖耶识里留下痕迹——习
气,又叫“种子”,这“种子”也是佛教的一个概念,就是事物的一个缩影,等到条件
成熟了,像植物的种子一样,它还会生发,阿赖耶识又叫种子识,这种子是含藏的,我
们很难认识到,可是它的作用却很巨大。种子与现行是刹那交替的,我们过去每一刹那
的活动,都会在阿赖耶识里留下种子,这种子再显现,就...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从西方心灵哲学看佛教唯识论
从西方心灵哲学看佛教唯识论
作者:冀剑制  来源:拙风文化网
在西方心灵哲学陷入瓶颈的今天,西方学者渴望从东方传统思想寻找一些突破的灵
感,尤其佛教唯识论对心灵有着深刻的讨论而成为注目的焦点。但是,由于思考脉络上
的不同,唯识论目前仍旧很难在西方心灵哲学架构下定位,因此仍无法真正成为西方心
灵哲学中的一个新希望。本论文企图透过将唯识论与西方心灵哲学中的主要理论与概念
的比较将唯识论定位在当今西方心灵哲学的脉络中。
1. 西方心灵哲学的概念框架
西方心灵哲学的发展可以算是由笛卡儿的实体二元论(substance dualism)所构成
的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下来讨论的,笛卡儿主张,心与物是两种不同的实
体,其理论中所谓的“心”指的是一个思维的主体,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验到的各
种情感、思考、甚至意识都是属于“心”这样的东西。而所谓的“物”自然就是我们日
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到这个外在世界的一切可占有空间的事物。从这样的一个概念框架来
看,有人主张心物实际上属于同一个实体,那个看起来不占有空间的心事实上是由占有
空间的大脑所产生的东西,那么,心物是同样的东西,... 阅读全帖
f****u
发帖数: 443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密宗的 “渡亡法” 简介
一、死亡的去向——归阴
人和一切众生都因密的不同和无明不觉的感欲造成种种业障,故而入苦道轮回
不止,所以死亡是不可抗拒的和不可避免的。生与死是一样的基因而形成,生与死的感
受都是相等的,只是归属两个方面,即生者为阳,死亡归阴,是一个方向的两个境地。
在进阳时,即人降生之前后的瞬间,皆是迷茫的,而死前死后也也都是在迷茫中和朦胧
中。死亡和出生这是瞬间都意味着一个新的突变,这是人从一个恶境进入另一个恶境。
这两个恶境都逃脱不掉欲界,这两个恶境都是情况不同的造业的因缘。现在我们谈谈死
亡。过去几千年,甚至几劫吧,人类有智慧以来,对生死有所探索,对生是乐观的,对
死是恐惧的,这都是中阳中有欲之故。这个欲界和色界一切众生都有留恋和热爱,舍不
得离开这个世界;所以对死亡是极以厌恶,恐惧,畏惧;但这种种的留恋,种种的恐惑
不安都摆脱不了死亡的诱惑,尤其是一些巨富更加恐惧死亡的到来。我们人类应该树立
一个正确的死亡观,死亡是归向,是归到另一个境界,这个境界也是个色界,一切都是
物象。当死亡成立时,人的幽灵从躯体中腾出慢慢游荡往另一个境界。这个境界是一片
朦胧,有淡淡的日光,淡淡的月亮,淡...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3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64f18960101grcn.html
天祥阿比甲当嘎
曾国藩三千步里惊天识人秘术,已基本失传!
天祥阿比甲当嘎 http://blog.sina.com.cn/tianxiang77 2014-02-10 16:45:12
晚清名臣曾国藩颇有用人之明,曾提拔了左宗棠、李鸿章等名臣。
某次,李鸿章带了三个人请曾国藩任命差遣,当时曾国藩刚吃饱饭正在散步。他有
饭后缓行三千步的习惯,所以那三人就在一旁恭候。
散步之后,李鸿章请他接见那三人,曾国藩却说不必了。李鸿章很惊讶,曾国藩说
道:“在散步时,那三个人我都看过了,第一个低头不敢仰视,是一个忠厚的人,可以
给他保守的工作;第二个喜欢作假,在人面前很恭敬,等我一转身,便左顾右盼,将来
必定阳奉阴违,不能任用;第三个人双目注视,始终挺立不动,他的功名,将不在你我
之下,可委以重任。”
后来三人的发展,果然不出曾氏所料,而第三人就是开发台湾有功的刘铭传。
缓行三千步,不过一小时的光景。就这一小时的光景,决定了三个人的命运。有人
也许要说,这曾国藩,也太绝对了吧。其实,一个人的品性...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34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Re: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OfQingWu 俱乐部 】
发信人: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信区: PathOfQingWu
标 题: Re: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Nov 13 05:11:55 2013, 美东)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请教大家qxc,j,max,oops....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Sun Jun 29 21:54:08 2003) WWW-POST
可住中 "念佛号", 住而念, 念而住, 直至极处时, 然后你会发现业识与心识之别, 业
识心识会分家, 此时需继续念佛号, 然后你会发现业识, 心识与心之别, 心者决定也
, 心识, 依相之拘策行也, 业识, 因心而非策而运转也. 即心一决定, 万法即运行,
根本不用多此一举, 还继续不断策其行(心识即策其行), 无策而业识(念佛号)亦继续
运行, 策? "能" 也, 运行? 所也, 惑时则以 "心识" 为 "心" 立能所而堕两边, 悟时
则"心" 一立, 即不用能(破除... 阅读全帖
x*****3
发帖数: 89
35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1) 孙悟空的出场太隆重了
(2) 出了五行、就得悟空
(3) 后面的魔难是有原因的
(4) 火水未济呀
(5) 为何不济?
(6) 修行迷中谜之谜底
(7) 修行真苦啊!
(8) 百转千回 层层叠叠
(9) 佛和菩萨的大智慧
(10) 一点意犹未尽的话
PDF TXT订阅 PDF订阅 mp3播客 mp4播客
(1)孙悟空的出场太隆重了
伯钦送三藏一程,来到一座大山,唤作两界山。伯钦说需要就此打住他送行的脚步了,
你看这三藏闻言,急得连滚带爬的下了马,央求人家无论如何再送他往前走走。伯钦说
不是他不想送,乃是因为这是他的上界,是他断然不能越过的界限。人家都这样说了,
这三藏还硬是扯着人家的衣襟儿,鼻涕一把泪一把的,一方面是舍不得,一方面是害怕
。害怕自己走不下去,舍不得失去这么大一个靠山。
假如,伯钦不存在这界限的限制;假如,伯钦看三藏这么窝囊样儿,处于同情和看不起
的情绪说:老弟,看你这弱不禁风的模样,大哥我替你去取经得了。估计三藏会高兴的
如释重负,当即就把袈裟、关牒、行囊等等全部免费赠送了。你看这三藏法师,一开始
真正的踏上修行的路...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274
36
歪痴教大乘:一切乃缘起,缘起就是幻起,缘起就是真如,真如就是缘起,想蕴是7识
,行蕴是7识,我就是7识。
大乘自己的定义:一切乃缘起,万法依8识而缘起幻起,真如就是万法,万
法就是真如。而7识是执于8识之见分而形成之我执。我执是7识
小乘:万法遵照缘起的规律相续相生,缘起是此有彼有,此无彼无的条件因果关系。缘
起不是幻起,不是幻出,不是幻有,缘起这个规律是无始以来就有,并非因佛陀而有,
这种缘起如是呈现而如如不变的状况叫真如。但此真如不能生万法,就像苹果的颜色
是红色,红色却不能生出苹果。
waichi的错误:真如就是缘起是错误,因为苹果是红色,但不能说红色就是苹果。想蕴
,行蕴是7识错误,因为苹果就是苹果,苹果不能说成是梨。7识是错误,因为自我的感
觉是五蕴生灭形成的一种错觉,这种错觉没有任何意义,不具有功能性,这种错觉也不
是行蕴和想蕴本身。
大乘的错误:没有7识和8识,大乘是把五蕴生灭形成的错觉误认为是我执,并赋予这个
错觉以功能性质,使其具有了类似6识的相对实在性,但其实它是弄错。误把五蕴中的
行蕴,
想蕴当成是“我执”。更捏造了一个可以幻生万法的本体概念8识和真如。另外大乘也
a*****y
发帖数: 33185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成唯识论--百度百科
成唯识论
百科名片
成唯识论《成唯识论》(梵文:Vij?āptimātratāsiddhi),中国唯识宗立宗的主
要理论依据,以大乘佛教唯识宗创始人之一世亲的《唯识三十颂》为主线,由唐代著名
高僧玄奘三藏法师揉合印度十大论师的诠释编译而成,最能体现法相唯识学派的基本思
想。
目录
成唯识论
集注
内容
注疏
成唯识论
成唯识论(Vijñāpti-mātratā-siddhi-?āstra)   佛教论书。又名《
净唯识论》,简称《唯识论》。玄奘糅译印度亲胜、火辨、难陀、德慧、安慧、净月、
护法、胜友、胜子、智月等十大论师分别对《唯识三十颂》所作的注释而成。10卷。传
说玄奘留学印度时,曾广收十家注释(每家各10卷),并独得玄鉴居士珍藏的护法注释
的传本。回国后,原拟将十家注释全文分别译出,后采纳窥基建议,改以护法注本为主
,糅译十家学说,由窥基笔受,集成一部。
集注
玄奘糅合十家之说,又经剪裁组织,各家原说很难分辨。窥基所作疏释,以护法之
说为正义,故释文所引《唯识三十颂》颂文,可能有采用护法一系所用的本子,个别地
方与现存梵文、藏文本颇有出入。开头的“序颂”和末尾...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再谈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何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句话是大部分的佛子们所耳熟能
详的,然而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真正意思到底是什么呢?却是众说纷纭。
譬如有人说:“人有两颗心:一颗是真心,一颗是妄心。但大多数人都是用妄心
在生活,一般人都不太明白自己有两颗心,更是难以分清楚哪一颗是真心,哪一颗是妄
心。想要觉察自己有两颗心,并且分清楚这两颗心的真妄,其实是不容易的事。人如果
能用真心生活,那一定是很幸福的。”从以上这一段文字,我们就看得出来,其实一般
人对人到底有几个心是弄不清楚,而且充满想象的。
请问菩萨们:人是有一个心呢,还是两个心?乃至是八个心呢?事实上,说一个
心也可以,说两个心也对,说人有八个心也是正确的。奇怪啦!为什么是这样呢?这就
得请您仔细的听下去,自然就会明白。我们先来举述一位喜欢说禅的大法师,他所说的
一则公案。一般人总以为能说点禅,意境和格调似乎就提升了不少,却不知道说公案也
是最容易显示出自己未曾证悟的本质。这位大法师说:“桂琛禅师去参访玄沙禅师,玄
沙知道他深研唯识法相之学,故而指著一张竹椅问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个汝作
么生会?”桂琛禅师答道:“既曰唯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香港通识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环球时报》:何亮亮:香港通识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环球时报 2019-07-18 来源:环球网
香港问题的根儿在这里,董建华想起都心痛
连部分试卷都暗示学生“仇警”?!香港社会呼吁立刻检讨通识教育
2019-07-18 02:16 环球时报 叶蓝
http://china.huanqiu.com/gangao/2019-07/15159137.html
【环球时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叶蓝 环球时报记者 范凌志】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
前特首董建华日前会见记者时表示,他对7月立法会遭受冲击感到心痛,承认是自己任
内开始推行的通识教育失败,令年轻一代变得“有问题”。为什么董建华说到通识教育
失败会如此感伤?因为香港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暴力事件表明,年轻人思想变得越来越
激进的根源在学校,通识教育成为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教材刻意激化两地矛盾
通识教育科2009年正式在香港高中推行,之后列入必考。现在香港学生上大学需要
考四门:语文、英语、数学和通识,科目重要性可想而知。通识科包括六个单元,即个
人成长与人际关系、今日香港、现代中国、全球化、公共卫生以及能源科技与环境。
通识教育科教科书无须送审,造成内...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469
40
九评之三:评中国共产党的暴政
前言
一·土地改革——“消灭地主阶级”
二·工商改造——消灭资产阶级
三·取缔会道门与镇压宗教
四·反右运动——诛心全国,以为其用
五·大跃进——指鹿为马,以试其忠
六·文化大革命——邪灵附体,乾坤倒转
七·改革开放——暴虐未变与时俱进
八。全国洗脑,划地为牢
结语
================
前言
提到暴政,中国人往往会联想到秦始皇的苛政与焚书坑儒。秦始皇“竭天下之资财以奉
其政”(《汉书·食货志》)的苛急暴虐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征敛无度、赋税奇重;
好大喜功、滥用民力;严刑峻法、邻里连坐;钳制思想、焚书坑儒。秦朝统治中国时,
全国约有一千万人口,秦王朝竟征用了200万人为役。秦始皇进而把严刑峻法施于思想
领域,大肆禁锢思想自由,曾将非议朝政的儒生方士杀之千余。
与“狼虎之秦”相比,共产党的暴虐有过之而无不及。人所共知,共产党的哲学是斗争
的哲学。共产党的统治也是建立在一系列对内对外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
思想斗争”之上。毛泽东自己也曾直言不讳: “秦始皇算什么?他坑了四百六十个儒
,我们坑了四万六千个儒。有人骂我们是独裁统治、是秦始皇,...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453
41
九评之三:评中国共产党的暴政
前言
一.土地改革——“消灭地主阶级”
二.工商改造——消灭资产阶级
三.取缔会道门与镇压宗教
四.反右运动——诛心全国,以为其用
五.大跃进——指鹿为马,以试其忠
六.文化大革命——邪灵附体,乾坤倒转
七.改革开放——暴虐未变与时俱进
八。全国洗脑,划地为牢
结语
================
前言
提到暴政,中国人往往会联想到秦始皇的苛政与焚书坑儒。秦始皇“竭天下之资财以奉
其政”(《汉书.食货志》)的苛急暴虐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征敛无度、赋税奇重;
好大喜功、滥用民力;严刑峻法、邻里连坐;钳制思想、焚书坑儒。秦朝统治中国时,
全国约有一千万人口,秦王朝竟征用了200万人为役。秦始皇进而把严刑峻法施于思想
领域,大肆禁锢思想自由,曾将非议朝政的儒生方士杀之千余。
与“狼虎之秦”相比,共产党的暴虐有过之而无不及。人所共知,共产党的哲学是斗争
的哲学。共产党的统治也是建立在一系列对内对外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
思想斗争”之上。毛泽东自己也曾直言不讳:“秦始皇算什么?他坑了四百六十个儒,
我们坑了四万六千个儒。有人骂我们是独裁统治、是秦始皇,我...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九评之三】评中国共产党的暴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18 16:16:58 2014, 美东)
中国共产党的暴政(大纪元配图)
九评之三:评中国共产党的暴政
前言
一.土地改革——“消灭地主阶级”
二.工商改造——消灭资产阶级
三.取缔会道门与镇压宗教
四.反右运动——诛心全国,以为其用
五.大跃进——指鹿为马,以试其忠
六.文化大革命——邪灵附体,乾坤倒转
七.改革开放——暴虐未变与时俱进
八。全国洗脑,划地为牢
结语
================
前言
提到暴政,中国人往往会联想到秦始皇的苛政与焚书坑儒。秦始皇“竭天下之资财以奉
其政”(《汉书‧食货志》)的苛急暴虐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征敛无度、赋税
奇重;好大喜功、滥用民力;严刑峻法、邻里连坐;钳制思想、焚书坑儒。秦朝统治中
国时,全国约有一千万人口,秦王朝竟征用了200万人为役。秦始皇进而把严刑峻法施
于思想领域,大肆禁锢思想自由,曾将非议朝政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在佛门中有人主张“顿悟与渐悟”,或者主张“开悟来得很快,我们称为顿悟;需
要长时间修持的,我们称为渐悟”,或者主张“悟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累积多了就
会开悟”,或者主张“很简单,你必须从最基本的开始,并且通过训练与修行的过程,
经过一段长时间,可能会达到最高点,这即是被称为渐悟”。这样说法,如果没有佛法
正知见以及没有证悟的人,真的很容易被这样的知识所误导,说那是正确的,因此跟随
这些知识修学佛法;可是对证悟的人来说,那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误导众生很严重。
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如果顿悟与渐悟的说法是错误的,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说法
?后学告诉你:从来只有顿悟与渐修,没有所谓的“顿悟与渐悟”。或许有人会继续提
出质疑:“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从来只有顿悟与渐修,没有所谓的顿悟与渐悟?”既然
是这样子,后学就举经典与禅宗证悟祖师为例来说明。
首先,以经典为例来说明。大家都知道,菩萨有五十二个阶位,那就是十信、十住
、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十信位就是十种长养对佛开示产生信心的阶位。
于圆满后,转入十住位,开始修菩萨的六度万行,也就是开始修菩萨六度的种种行。
菩萨于六度最后一度般若...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44
第四以正理证明六识外决定应有阿赖耶识
当我们只建立六识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在六识上的有些问题是我们所无法解决的,在
此略举例说明。若要详细说明,在《摄大乘论》、《成唯识论》里面,对成立阿赖耶识
有详细的阐述。
1 由前六识不能受熏持种证明应有阿赖耶识
在《唯识三十颂》讲:“意识常现起,除生无想天,及无心二定,睡眠与闷绝。”此颂
说明在这五种情况下意识不生起,而在一般情况下意识都会恒常现起,如说早上一起来
意识就生起,对我们进行种种干扰。但是有五种情况意识不现起。1、无心的睡眠,梦
都不做这时意识不现起。2、无心的闷绝,这时候意识也不现起。3、4、入无心二定,
即入灭尽定和无想定的时候意识不现起。5、修无想定成就,生在无想天中,一期生中
意识都不生起。在这五种情况下意识都不存在?那么当意识不存在的时候,那这时的记
忆是如何保存的?为什么当意识重新生起的时候,我们还能记得住,还能承载以前的记
忆?那么这些记忆的种子到底保存在那里呢?这里就有一个困难,还有我们过去曾做了
种种染污,受到染污的熏习;或者我们做了种种善法,受到善法的熏习。而这些习气都
会在我们的身心中有具体的显现,这样的影响力如
g***t
发帖数: 2278
45
唯识与西哲唯心 济群法师
摘自《解深密经》讲记·导论
中西方哲学派系纷繁,门户众多,向来人们把它归纳为二类:一是唯心,二是唯物。这两种思想的区别在哪里呢?简单地说,就是对宇宙人生的根本起源,或者说对第一因的看法不同吧!有人认为宇宙人生的第一因是物质,由物质派生意识,这种思想属于唯物论。如古希腊泰勒斯,以水为万物本源,认为水是不变的本体,能生万物;阿那克西美尼则主张气为万物始基;恩培多克勒提出水、火、土、气四根;印度小乘佛教以四大极微等物质元素,作为万物之因。与唯物论相反,认为宇宙人生的第一因是精神,如叔本华的世界是意志的表象,贝克莱的存在就被感知等,提倡意识派生物质,意识决定物质,这种思想属于唯心论。
佛教是宗教,但不同于一般的宗教。它有着丰富的哲理,因此很多人又认为它是哲学。哲学有唯心与唯物的不同,这样一来,有人不免要问,佛教是唯心,抑是唯物呢?从唯识学的理论体系来看,佛教显然接近于唯心,但这种唯心与西哲所说的唯心又不一样,简略而言,有四点不同:
一、心物都不是常恒不变的。佛教无论讲心,或者讲物,认为都是因缘所生。比如说到心,必须具备四缘才能生起:一因缘,是心的种子;二所缘缘,即所...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外说禅(ZT)
张中行的
贴第一章,喜欢的自己去看吧
搞完脑子回来说2句, 兔熊会很高兴的, 谢谢!
第一章 弁言
1.1.1 缘起(一)
想起我与禅的关系,说来话长。最早大概是青少年时期,看《红楼梦》,第九
十一
回写黛玉和宝玉用禅语问答:
黛玉乘此机会,说道:“我便问你一句话,你如何回答?”宝玉盘着腿,合着
手,
闭着眼,撅着嘴道:“讲来。”黛玉道:“宝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不和
你好,
你怎么样?宝姐姐前儿和你好,如今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今儿和你好,后来不和
你好,
你怎么样?你和他好,他偏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不和他好,他偏要和你好,你
怎么
样?”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黛玉道:
“瓢
之漂水,奈何?”宝玉道:“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黛玉道:“水止珠
沉,
奈何?”宝玉道:“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黛玉道:“禅门第一戒
是不
打诳语。”宝玉道:“有如三宝。”
... 阅读全帖
E*V
发帖数: 17544
47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有来无回:美军战机为何一到中国就失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l 1 19:14:01 2011, 美东)
【九评共产党之三】评中国共产党的暴政
前言
提到暴政,中国人往往会联想到秦始皇的苛政与焚书坑儒。秦始皇“竭天下之资财
以奉其政”(《汉书·食货志》)的苛急暴虐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征敛无度、赋税奇
重;好大喜功、滥用民力;严刑峻法、邻里连坐;钳制思想、焚书坑儒。秦朝统治中国
时,全国约有一千万人口,秦王朝竟征用了200万人为役。秦始皇进而把严刑峻法施于思
想领域,大肆禁锢思想自由,曾将非议朝政的儒生方士杀之千余。
与“狼虎之秦”相比,共产党的暴虐有过之而无不及。人所共知,共产党的哲学是
斗争的哲学。共产党的统治也是建立在一系列对内对外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
“思想斗争”之上。毛泽东自己也曾直言不讳:“秦始皇算什么?他坑了四百六十个儒,
我们坑了四万六千个儒。有人骂我们是独裁统治、是秦始皇,我们一概承认,合乎实际。
可惜的是,你们说得还不够,还得要我们加以补充。”
让我们来...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8
感谢各位来到《罗辑思维》,今天我们跟大伙要聊一个中国近现代史上非常重要的历史
片段当中的一个不为人所知的侧面,那这个片段是啥呢,就是五四运动。1919年的5月4
号这一天,一帮北大学生冲出了校园,喊出了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还我山东,
还我青岛。到天安门广场转了一圈,火烧了赵家楼,这就是著名的五四运动。
那这个历史事件通常我们接受的那个版本,是这么描述的,它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结束,这是1918年的事情,然后紧接着呢,就开巴黎和会,列强在巴黎开会,决定战后
的全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安排,那中国作为战胜国,我们当时也是协约国的一份子,自然
要参会。
可是万恶的列强欺我中华无人,居然要把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那些权益,包括胶州
湾的一些权益,包括对青岛的占领,不还给中国人,还给谁啊?还给中国人的世仇日本
人,那我们能干吗,所以消息传回国内,爱国学生就很激动啊,当大家听到,万恶的北
洋军阀政府居然要在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上签字的时候,于是群情愤慨,就引发了五四
运动,这就是我们知道的一个通常的版本。
但是熟悉《罗辑思维》的朋友都知道,任何历史事件当你把镜头一旦推近的时候,当你
看到细节的时...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7315
49

==============================================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七识】
(术语)八识中之第七识也,名末那识。见末那识条。
[佛学大词典]
【末那识】
末那,为梵语manas之音译,意译为意,思量之义。唯识宗将有情之心识立为八种,末
那识即为八识中之第七识。为恒执第八阿赖耶识为‘我’之染污识。为与第六意识(梵
mano -vijn~a^na ,意之识,乃依末那之识)区别,而特用梵语音译称为‘末那识’。
此识恒与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等四烦恼相应,恒审第八阿赖耶识之见分为‘我、我
所’而执着,故其特质为恒审思量。又此识为我执之根本,若执着迷妄则造诸恶业,反
之,则断灭烦恼恶业,彻悟人法二空之真理,故称染净识,又称思量识、思量能变识。
且其自无始以来,微细相续,不用外力,自然而起,故其性质为‘有覆无记’;乃不引
生异熟果,却能覆圣道、蔽心性。
法相宗依修行阶段之浅深,而在末那识中立三位,称为末那三位,即:(一)补特伽罗
(梵pudgala ,即人)我见相应位,为末那识缘第八阿赖耶识而起人我见之位。如凡夫
、二乘之有学、七地以前之菩萨等有漏
W*********E
发帖数: 197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七八九识
如不嫌弃,请参考 :
It's not 两个识,这些名词 同样都是在讲第八识, 因此识内涵种子的清净程度而细说
为,大致说 :
阿赖耶识 (凡夫以及未証四果之前的第八识,因还有阿赖耶性)
庵摩罗识 (四果圣人己断比阿赖耶性的第八识, 没有执藏分段生死的种子了)
无垢识 (佛地的第八识,不但没有分段生死的种子,而其它所有种子都清净而不再变易
了)
而佛法中有一个名词叫做断『变易生死』,就是在说佛地无垢识的种子不再变易.

净无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