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戒定慧
首页 3 4 5 6 7 末页 (共10页)
z**n
发帖数: 22303
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明晰的梦和梦瑜伽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明晰的梦和梦瑜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5 12:04:23 2013, 美东)
直到最近,西方科学家把“清晰的梦”——在做梦的时候知道自己是在做梦——最多当
作一种满足好奇心的东西:最多是一种比喻性的麒麟兽(译者注:就是说好玩的幻想出
来的东西),也有少数的人当作一种神话,最坏的是把它当作一种表达的矛盾。(比如
说:“一个人怎么可能在睡着的时候保持意识?”)。事实上,在快速眼动期,一些信
号给出了反对它存在的证据,极少数的睡眠和梦境研究者愿意去相信关于清晰的梦的主
观报告。可能主要原因在于一种普遍理论假设,那就是睡着了就意味着丧失意识,所以
,声称在梦中能够对任何事情能够觉知,包括事实上这个人是在做梦,在术语上仿佛就
是矛盾的。至少一个科学家曾经以至于如此主张,说人做梦而清晰是“莫名其妙的,胡
说,……固有的荒谬可笑的词语形式。”
相反,藏传佛教相信人能够在睡觉时保持与完全觉醒的意...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95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毗达摩讲要(四)

“表3:三藏与三学之关系
三藏 三学 禅修
律藏 增上戒学 持戒
经藏 增上心学 修止
论藏 增上慧学 修观”
上面这简单的所谓对应关系是不适合的。经藏中,包含了整个修学的具体的全面的内容
,包含了三学(戒定慧),包含了怎么修止和修观,而不是所谓的经藏主要是增上心学
(就是定学)等,佛的教导,如四圣谛、12因缘等都是在经藏中最权威的说明。有了律
藏和经藏,就完全可以了。论藏,我认为可以做为参考,以经藏为根本。
Y**u
发帖数: 5466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王凤仪十二字薪传
第五节 三界和三教
六祖说:"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
。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做,莫向身
外求。自性迷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
佛教三皈,皈依佛,是皈依自性成佛;皈依法,是皈依自心弘法;皈依僧,是皈依
自身持戒。所以自身持戒得僧宝,心正意诚得法宝,性定生慧得佛宝,戒定慧三位一体
,才能普度众生,自明觉性。
道家的三华是:性华开,天理足;心华开,道理足;身华开,情理足。
儒家的三纲是:君为臣纲得率性,父为子纲得正心,夫为妻纲得修身。
《中庸》上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
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
天地参矣。"
譬如人的性是财东,心是经理,身是员工。三界并用,一心一德,才能养性。万德
朝宗,万类听命,超出三界,就成道了。希望各教信徒,不必是己非人,最好各为己教
,信心专一,为人群造福。各行各道、各奉各教。各教都是教人各正性命,如身、意稍
有过错,立即用佛教之"忏悔",基督之"认罪",孔子之"过则勿惮改",不可用
a**u
发帖数: 8107
4
☆─────────────────────────────────────☆
advancing (摧邪显正) 于 (Fri Feb 19 17:19:35 2010, 美东) 提到:
南传巴利文经藏 长部 第二十二经
《大念处经》
http://www.dhamma.org.cn/books/ysfj/mahasatipatthana_Sutta_07.htm
E、观四圣谛
(51)又,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呢?比丘们!比丘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就
四圣谛观察诸法。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如何就四圣谛观察诸法呢?
比丘们!比丘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他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之集」;他
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之灭」;他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导致苦灭之道。」
苦圣谛的解释
(52)又,比丘们!什麽是苦圣谛呢?
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愁、叹、苦、忧、恼是苦,怨憎会是苦,爱别离
是苦,求不得是苦。总括地说,五取蕴就是苦。
(53)又,比丘们!什麽是生?如果有所谓的生,对一切众生而言,在各类的众生中,他
们的受生、形成、出生、显现诸蕴、获得内...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7644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经论所说邪淫是什么?
没有任何问题。 As I said, 戒是为了更好的定和开发智慧,整个的佛法修行是戒定慧
一体的。犯法会影响修定和开发智慧,所以守法和守戒的目的是一样的。 你不研究佛
法,所以不了解这些也是很正常的。
S**U
发帖数: 7025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有修行?
依原始佛法,阿罗汉已经彻底脱离轮回,不管干什么,都不会起烦恼。所以如果一个人已经解脱了,就可以不修行。这是对的,阿罗汉戒定慧三学圆满,所作已办,称为无学。故意杀人是不可能的,因为初果已经戒圆满,绝不会犯五戒。阿含经中,佛曾呵叱不如法者「愚痴人」,为折服利益故,而不是出于嗔心。
大乘经中,有主张菩萨为利益众生可以杀盗淫妄,为戒波罗蜜。这个法门很容易成为放纵的藉口,所以无著菩萨摄大乘论如此解释∶
复有四种意趣,四种秘密,一切佛言应随决了。
四意趣者∶一、平等意趣,谓如说言∶我昔曾于彼时彼分,即名胜观正等觉者。二、别
时意趣,谓如说言∶若诵多宝如来名者,便于无上正等菩提已得决定。又如说言∶由唯
发愿,便得往生极乐世界。三、别义意趣,谓如说言∶若已逢事尔所殑伽河沙等佛,于大乘法方能解义。四、补特伽罗意乐意趣,谓如为一补特伽罗先赞布施,后还毁訾;如于布施,如是尸罗及一分修,当知亦尔。如是名为四种意趣。
四秘密者∶一、令入秘密,谓声闻乘中或大乘中,依世俗谛理说有补特伽罗及有诸法自性差别。二、相秘密,谓于是处说诸法相显三自性。三、对治秘密,谓于是处说行对治八万四千。四、转变秘密,谓于是处以其别义,诸...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7
我觉得清净道论和瑜伽师地论都是先贤修行体会的实际表述,因为每一个人对每一个确切
阶段的理解有个体差异,所以表述和解释会略有不同。十六观智的标识是帮助对修行程度
做判断,实际修行也许某些点没有那么清楚的,因人而异。

大汉传佛
弟子所熟知。《清净道论》的结构虽说是依戒定慧展开,但实际上也就是依七清净展开
。这七清
净分别是戒清净,心清净,见清净,度疑清净,道非道智见清净,行道智见清净,智见
清净,而
北传《瑜伽师地论》所传的七清净和南传七清净的名称几乎一样,只是最后两个清净分
别是行智
见清净和行断智见清净[ii],不过,除了戒清净和心
a***n
发帖数: 1993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觉囊派
藏传佛教觉囊派
刘立千  著
一、觉囊派的传承
觉囊是地名,全名觉摩囊,在西藏日喀则专区的拉孜县境彭措林寺东的一座
山沟内,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觉囊寺是公元十三世纪时衮邦?吐吉尊追①
(1243─1313)所建。他初是萨迦派僧,曾为萨迦八思巴弟子。后来他从衮钦?却
古沃色②听《时轮讲解》和《六支瑜伽》③,得到却古沃色暗以他空见解释时轮
的教授,经过实修,证悟了他空中观④乐空双运之理。他又以他空见讲解《时轮
六支瑜伽》。于是遂独成一派,因其驻锡地为觉摩囊后遂称为觉囊派。(《青
史》904-905页)。
他空见最早的创造人为裕莫?木居多吉⑤,公元十二世纪时人,从裕莫起已
暗传七代才到衮邦?吐吉尊追。裕莫初是个瑜伽行者⑥,出家更名迪巴杰布,曾
亲近索律师等大德甚多。又从克什米尔班钦?达瓦贡布听讲《时轮》法。依达
瓦贡布弟子卓敦?南拉孜⑦译师学《时轮本续经》以及注疏要门⑧等,还学《密
集》⑨的明炬释和要门等,随后到后藏乌郁⑩地方专修《时轮法》,定中见到空
色天身⑾从内显发,又阅《如来藏经》等经,说“一切众生皆本具相好庄严⑿之
佛身,名如来藏⒀。于是生起胜义本有⒁之他空见。木居多吉将时轮教授和这...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9
戒是八正道的里的戒
去除贪,需要的是戒定慧
够清楚了麽?
q****n
发帖数: 4574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现在流行退而不休,归而不隐
我的经历,就是广读经书(佛经原本,然后读读法师讲解),思维其道理,适当结合实
践,断贪瞋痴。成效有,但效果不是很好,不是很显著,对自己的进步不满意。我的好
奇心,让我想全面了解下佛经大意。快速找准一门,然后一门深入,也许更好,各人情
况不同。我想自己的进步慢,与自己的不持戒和不精进有关。一定要持5戒。
读了这么多经,需要把佛法归纳起来,然后总持。佛法,归纳起来,可以说就是戒定慧
,就是断贪瞋痴。在增一阿含经中,有把佛法归纳为一字,两字,三字,四字等等。我
认为可以认真读读。
“不放逸”,在佛经中谈到,好象是说诸法第一。还有就是多亲近善知识,多与善人来
往。对初学者,是很重要的。
自己有什么困惑烦恼,就自己观察自己的心念,到底是在烦恼什么?找出其中原因,再
按照佛法去处理,还可以问法师具体的问题。最好是自己先想想,再问。我过去很多疑
惑,自己读经,自己思考,然后看法师讲经,明白道理。在日常生活中,一般的烦恼自
己心中知道怎么处理而断,但有时懈怠了,忘了法了,就又。。。
要说我的经验,我不是迷信法师的人,许多著名的法师的讲法,我都提出过不同意见,
乃至谩骂过。罪过。最近我发现一个人的讲法非...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11
今天,我们学习一下佛教方面的简单知识。
一般来讲,世间人在实践、创业之前,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以此对前途有一种指导。
同样,我们佛教徒在实修佛法、利益众生之前,也需要学习相关的道理,以遣除自己的
谬误和疑惑。
今天因为场地关系,听这节课的,除了在场的诸位居士以外,还有许多出家人在家里用
收音机听,同时,外面也有不少人在网络上看同步直播 。如今依靠诸佛菩萨的加持,
科技为弘法提供了种种便利,网络、光盘、电子书等应运而生,这些我们一定要利用起
来,如此才能饶益更多的众生。
你们很多人,来学院开一次法会就回去了,之后各忙各的家庭、工作,融入茫茫红尘人
海中,就再也找不到了。此时你若想继续学佛,去找一个理想的寺院,也不是那么容易
的。即使找到了,因为学佛需要长期依止上师,有时候也不一定能满自己的愿。
当然,依止上师,是学习上师所讲的法,并不是他的身体特别庄严,你要一直盯着看;
或是他的声音美妙动听,你就天天沉醉其中,连他打哈欠都不放过。作为上师,多多少
少有一些佛法的智慧和境界,这些你没有得到的话,跟上师再亲近也受益不大。
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如今在家人这么多,上师却非常少,每一个人要跟着一个...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191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修心最第一
修心最第一
《八大人觉经》有云:心是恶源,行为罪数,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佛遗教经》有云: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我们的分别、习气、妄想、无明皆由心造
因此,也应从心上下功夫来改过
若把这颗心比作一颗有毒的大树,那么种种的烦恼习气就如同树上的树枝和树叶一般
又何必一枝一枝一叶一叶的去摘除?
树叶摘了还会再发芽,烦恼习气也是一样。
所以,只需要斩断大树的根,不让其再度发芽。
从心上入手,修这颗如如不动的妙明真心
烦恼习气自会不攻自破。
修心最第一!
你的真心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光明,人人本自具足。
何为真心?
当你无我的时候便是真心现前之时
当你不妄想不分别不执着的时候
你的自行光明大放华彩,便是真心
把心打开吧
你的真心被束缚的太久
把心打开吧
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保持清净的戒体,精进功课是增长定力的前提
持得净戒,勿令毁缺
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
勤心修习善法,勿令有废
当勤精进,则事无难者
定生慧显,本自具足的智慧皆得现前
了知所有宇宙人生的真谛
了知这一切虚空幻化的空无
倘若心外求法,则如缘木求鱼,未可得也...
精进当下
安住当下
莫问习气和烦恼...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自我教言略解 (2)
自我教言略解
华智仁波切 造颂
索达吉堪布 译/讲解
11. 莫作之事有三种:切莫自大与傲慢,
切莫暗中说他过,于谁亦莫作轻毁。
修行人一定不能做的事情有三种:
一是“切莫自大与傲慢”,如果自己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就看不到别人的功德,也见
不到自己的缺点,因此也就很难得到传承上师的加持,从历来高僧大德的论著及日常言
行中,都体现出内在谦虚的美德。我们却往往会生起粗大或细微的傲慢心,比如认为这
个教言很简单、那个法我听过几次了、这件事情我肯定比别人做得要好等等,而没有时
常以法来对照、衡量自己。古印度的一位大成就者曾三十七世中修学五部大论,上师如
意宝一生中听闻过一百多次《佛子行》,这些大德大成就者都是如此的谦虚好学,像我
们这些初学者有什么理由傲慢自大!寂天菩萨也教我们:“愿如细柔棉,敬当彼等仆。
”《格言宝藏论》中也说:“大者无须自傲慢,劣者傲慢有何用?真宝不用语夸赞,假
宝再夸亦谁买?”所以,没有必要傲慢,慢如高山法水不注,修行人,切记!
二是“切莫暗中说他过”,即不要在背后说别人的过失,暗中说过戒律中也是遮止的。
我们现在都是修学人,不是佛,每个人都有各人...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14
Lila,您好!
末学理解您的心情。末学也有小孩,也关心小孩的身高,希望他能健康平安,幸福快乐
。其实诸佛菩萨对我们每个众生也是如此。如《僧伽吒经》中云:“佛观一切愍之如子
。我等无父无母。无兄弟亲族。一切皆无。佛为我父。如来是母。"
" 佛如日月示人善道。于生死中能救众生令不复生。诸烦恼河甚可怖畏。众生在中
烦恼漂溺。如来救之令不复入。世尊怜愍为说正法。示人无上菩提之处。"
诸佛菩萨的事业和心愿就是惟有饶益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早日离苦得乐,永远幸福。
佛教讲因果,小孩要身材高大健康,要种什么因呢?末学在网上找到海涛法师的开示:
教你如何让宝宝个子长得高(180、190),矮个子父母快来看。
1、【这一条是极重要,最重要的关键,个子矮的直接原因】
个子矮可以反省一下自己内心是不是总瞧不起别人,因为自己总在心里“矮”别人,所
以自己就个子矮,被别人矮。
海涛法师说——
所以各位,你对世界不好,世界就对你不好,你尊敬每个众生,将来你身高180,190,
知道吗!你不尊敬这个世界,将来就矮矮的。
教育小孩子从小恭敬圣贤、父母、老师、长辈、同学、世界万物,不轻贱看不起同学、
旁人,不抵触...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明晰的梦和梦瑜伽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明晰的梦和梦瑜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5 12:04:23 2013, 美东)
直到最近,西方科学家把“清晰的梦”——在做梦的时候知道自己是在做梦——最多当
作一种满足好奇心的东西:最多是一种比喻性的麒麟兽(译者注:就是说好玩的幻想出
来的东西),也有少数的人当作一种神话,最坏的是把它当作一种表达的矛盾。(比如
说:“一个人怎么可能在睡着的时候保持意识?”)。事实上,在快速眼动期,一些信
号给出了反对它存在的证据,极少数的睡眠和梦境研究者愿意去相信关于清晰的梦的主
观报告。可能主要原因在于一种普遍理论假设,那就是睡着了就意味着丧失意识,所以
,声称在梦中能够对任何事情能够觉知,包括事实上这个人是在做梦,在术语上仿佛就
是矛盾的。至少一个科学家曾经以至于如此主张,说人做梦而清晰是“莫名其妙的,胡
说,……固有的荒谬可笑的词语形式。”
相反,藏传佛教相信人能够在睡觉时保持与完全觉醒的意...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一位富家少女的觉悟和学佛修行之路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11 12:29:58 2013, 美东)
前言:
对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来说,即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求学佛法以期了脱生死。佛陀就
曾说过:超越火海剑林,乃至死亡之前都应希求佛法。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十分赞叹传
馨的上下求真之举。她从新加坡先来到泰国,又前往印度,最后终于在这高原藏地住了
下来。来回奔波并非为了搜奇览胜,而是为了心中那执着的理想。
在藏地,她已经呆了六、七年。每当寒冬腊月到来的时候,看着这个来自热带国度的修
行者,呆在她那并不能遮挡风寒的小木屋里刻苦钻研佛法,我就感到非常欣慰。在一次
次的游历诸国的过程中,传馨渐渐对世间生起了猛烈的出离心,并最终在佛学院落发出
家。我本人认为她的求学、求道、求真的精神确实可嘉,特别是在当今这个整天高喊“
我为人人”,实则骨子里希望“人人为我”的社会里,这种发心就更显得难能可贵了。
下面...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491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叫修行?
我们来探讨一下什么叫修行。佛法是最究竟、最圆满的科学,我们精通了佛法,才能彻
底明白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佛法是最究竟、最圆满的真理,精通了佛法就等于精通了
一切。佛法是最究竟、最圆满的教育。我们接受了这种教育,继而以佛法来纠正、规范
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才能达到最究竟、最圆满的境界。修行是修正自己错误的思想和行
为,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没有任何错误与漏洞了,才能彻底改变心态。心态改变了,命运
才能改变,一切才能改变。一切都好了,我们就解脱了。
其实佛理都是相通的,彼此没有矛盾与冲突。佛三转法轮,宣讲了八万四千法门,是针
对不同根器的众生应机说法。众生的根器和意乐不一样,所以佛讲的法有共同的也有不
共同的,这是很正常的。从表面上看,似乎有冲突、有矛盾,前后不一致,其实这是我
们自己的智慧不够,没有精通佛法。所以,大家要系统地学修佛法,全面掌握了佛法,
从浅入深,由低到高,对佛法有一个全面概括的了解和掌握,然后按次第修持,才不会
出问题。
闻思修是有次第的,先听闻然后去思维,最后再去修持。听闻就是认真听开示,看
相关资料,了解掌握基本内容。思维就是将最重要、最精华的部分掌握,在心里反复思
维。修...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18
戒定慧
学佛很多年? 心中能泛起这么多“垃圾”,不需要大师
我作为一个初学者就可以和你说, 有问题不可怕, 关键是你面对了吗?
其实戒从来不是口头的, 而是到了能让人起心动念的那一时候能够把持
没有波澜的时候, 谈戒也是没用的
d******y
发帖数: 325
19

解。
行。
对,应该是有一个次第的,对于不同阶段的修行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所谓的小乘法和
禅宗、中观的受众根器肯定不一样的,持戒对于初级修行人来说获得清净的修行内境很
有帮助,但肯定不能光通过持戒来证悟空性,戒定慧三学我个人觉得它们之间是有一个
次第渐进的关系
z***t
发帖数: 2261
20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佛道修炼异同
佛教不似基督天主教那样,只讲信。佛教需要修炼,坐香,打七,修禅定。一心念佛,
就是一种禅定。这里面有许多奥秘,是五祖半夜三更用大袍子罩住,对六祖传授的。我
们普通人很难得到的奥秘。乃至六祖慧能走了以后,那么多修行人去追他,要讨佛法。
勤修戒定慧之间的关系,是前面的是条件和基础,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这个智慧,是
通达天地古今的一种圆通。
道家也修炼,匹配阴阳,聚散水火,龙虎交媾,筑基得药,玉液还丹,金液还丹,炼气
朝元,超脱分形。成仙得道。
佛道在禅修上都有类似的过程,但是:
佛家修炼的是精神。
道家修炼的是身体。
可是究竟如何修炼才能得道,我看了许多道书,五祖用祖师西来时的袈裟遮掩着告诉六
祖那最后一句,无人说破。
w****n
发帖数: 54
21
释迦牟尼佛法,是有个变化过程的,简单说,是从自身禁欲(戒)而开始的修行,达到
入定,进入深刻的生命以及宇宙观察,得到神通之力,而不执著这个时间和空间(世间),
入般涅槃。后期大乘佛教,以西方极乐世界为特点的,又修改成依靠恒念佛菩萨名号,最
终死时被接引而去天国(极乐世界),当然也要靠肉身的安静、不断念佛入静,持守戒律
等等。有五戒十善为在家信条,有更多的戒律是延续原始佛教的,给比丘和比丘尼。这样
,你问的“本质”成了两个。
我们基督徒追求成圣的路,也是要靠肉体的成全的,我们的灵依靠主耶稣,依靠圣灵
的更新,但是身体的行为也必须合乎要求,追求公义和圣洁。
佛法的本原,是释迦牟尼通过修禅定作慧观而觉悟的“离苦得‘乐’”的寂然不动
的境界,达到不接受或者不受外界影响、甚至否认外界的苦难和享受。这在古希腊哲学
以及天主教的一些修行者很多观点以及行为追求是相似的,那个时候,古希腊以力量取胜
的野兽法则以及享乐原则很快就淹没了他们的声音。但是释迦牟尼很了不得,系统地推
出了“戒定慧”三学,使很多人都可以明确地依照修行。但是,这个厌弃世间的修行方法
,并非是神所要求人的,但是我相信,神不会认为释迦牟

发帖数: 1
22
来自主题: Ghost版 - 几十年之后,我们在哪里?
人活在世界上要学会控制自己,一个人很难控制好自己。佛法界讲的戒律,克制自己贪
瞋痴,实际上都是一个克制,是一个戒律。控制自己就是要能够让自己从人的境界转变
为菩萨或者佛的境界,所以要学会控制自己,心中要有佛,心中要有菩萨。我觉得你们
经常要自己照照镜子,看看脸凶不凶,像不像菩萨。有一个佛友把自己应该做到的几条
写得很大,放在家里,经常看看:我贪了吗?我恨别人了吗?我愚痴了吗?我是不是在
拼命地执著?天天问一问,你就离菩萨越来越接近了。
我们要学会抓住每一分钟的快乐,你就会减少每一分钟的忧虑。很多人说“
我不快乐”,实际上,他没有抓住每一分钟。其实每一个人只要拥有这一分钟的快乐,
你就少掉了一分钟的烦恼;如果你拥有这一个小时的快乐,这一个小时就是属于你的。
我们一辈子就这么短短的三万天,每一天要控制好自己,让自己法喜。有什么了不起的
,在这个世界上过了就过了,吃过苦——谁没有吃过?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懂得消业
,过去就是过去了,不要再去执著于过去,要想得开,因为几十年之后,我们在哪里?
几十年之后,我们都不知道在哪里。而学佛的人,几十年之后我们都知道在哪里,那就
是在天...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23
http://sss2002.51.net/books/mxd-pali-intro.html
入流:又作至流,四种圣果中的初果,为巴利语sotàpanna的直译。sota,意为流,河
流;àpanna,意为已进入,已到达。入流即已进入圣道之流,必定流向般涅槃。
《增支部·第十集》注中说:“入流者,为已进入圣道之流。”(sotàpannà'ti
ariyamaggasotam
àpannà.) (A.A.10.64)
以上是就圣果位而言的。若就圣道位而言,巴利语则为sotàpatti。sota (流) + à
patti(进入,到达),中文也译作入流。在圣典中也常作sotàpattiphala-
sacchikiriyàya patipanna, 直译作“为现证入流果的已行道者”或“正进入证悟入
流果者”。
入流圣道能断除最粗的三种结:
①、执着实有我、我所、灵魂、大我、至上我存在的“有身见”(sakkàya ditthi,又
作身见,我见,邪见,萨迦耶见);
②、执着相信修持苦行、祭祀、仪式等能够导向解脱的“戒禁取”(silabbattaparàm
àsa);
③、对佛法僧、戒定慧、
n*****2
发帖数: 35
24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
,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
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
十亿劫生死之罪。”
“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
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见已欢喜,
即便命终,乘宝莲华,随化佛后,生宝池中。经七七日,莲华乃敷。”
“当华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十二部
经。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得入初地。”
“是名下品上生者。”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
人,偷僧祗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如此罪人,
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
“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
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
a*******g
发帖数: 867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弘一法师开示集(一)
佛学是戒定慧的统一。
戒只是第一步。有了智慧,自然不需要依靠形象。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自我警示的作用,恐怕还是要出问题。
O*********9
发帖数: 552
26
发信人: lixiaoyao (逍遥公子), 信区: Wisdom
标 题: 百丈语摘3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Aug 27 22:57:58 1999) WWW-POST
夫语须辨缁素,须识总别,语须识了义不了义教语。了义教辨清,不了义教
辨浊。说秽法边垢拣凡,说净法边垢拣圣。从九部教说向前,众生无眼须假
人雕琢。若于聋俗人前说,直须教渠出家持戒,修禅学慧。若是过量俗人,
亦不得向伊与么说,如维摩结傅大士等类。若于沙门前说他沙门,已受白四
羯磨讫,具足全是戒定慧力,更向他与么说,名非时语,说不应时,亦名绮
语。若是沙门,须说净法边垢,须说离有无等法,离一切修证,亦离于离。
若于沙门中,剥除习染,沙门除贪嗔痴病不去,亦名聋俗,亦须教渠修禅学
慧,若是二乘僧,他歇得贪嗔痴病去,尽依住无贪将为是,是无色界,是障
佛光明,是出佛身血,亦须教渠修禅学慧。须辨清浊语,浊法者,贪嗔爱取
等多名也。清法者,菩提涅盘解脱等多名也。只如今鉴觉,但于清浊两流凡
圣等法,色声香味触法,世间出世间法,都不得有纤毫爱取。既不爱取,依
r*****d
发帖数: 922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在美国怎么学佛阿?

因为我自己没有证悟所以只能看外相。索达吉堪布在显现上远离世间八法,戒定慧三学
圆满。在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的五明佛学院近二十年依止上师修学。不顾自己身体摄授弟
子传讲佛法,带领弟子行持戒杀放生等各项事业,弟子供养没有丝毫积蓄。把藏传佛教
的众多经论译成汉文,使汉地众生能够有机会了解和修学密法。在当今时代甚为稀有。
甘露丸虽然很难得但也比较“娇气”。不仅来源要清净中间经过的途径也要清净。你不
吃也没啥关系。
a**u
发帖数: 8107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不昧因果
☆─────────────────────────────────────☆
puppeteer (舟云) 于 (Sat Jan 2 11:27:18 2010, 美东) 提到:
呵呵。 你昧不昧?

☆─────────────────────────────────────☆
puppeteer (舟云) 于 (Sat Jan 2 11:30:21 2010, 美东) 提到:
黄檗是个明白人。 :)
这些人天天打来打去逗乐子,和waichi倒是一个做派,呵呵。
☆─────────────────────────────────────☆
puppeteer (舟云) 于 (Sat Jan 2 11:32:24 2010, 美东) 提到:
其实他们搞来搞去,只不过是要说明小乘里面说的明明白白的事。
佛不是全能(不落因果),只是有智慧(不昧)。
所以黄上来就给他一巴掌,呵呵。
☆─────────────────────────────────────☆
puppeteer (舟云) 于 (Sat Jan 2 11:40:36 2010...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
恩和儒家教育的精华很相似。
我回国想写一本书,就是儒释道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戒定慧是一切真实学问的核心。
一切从修身做起,修身从修戒开示,现在很多小孩子很小就欲望心很重不是好事。
p****y
发帖数: 23737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新人求解惑
你应该有听说过“戒定慧”,从在家居士的五戒开始下手吧,这是最基本的行,
5戒看起来好像很简单,要持得好很不容易。戒律是基础,有基础再谈其他的。
S**U
发帖数: 7025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有修行?
Mark.

人已经解脱了,就可以不修行。这是对的,阿罗汉戒定慧三学圆满,所作已办,称为无
学。故意杀人是不可能的,因为初果已经戒圆满,绝不会犯五戒。阿含经中,佛曾呵叱
不如法者「愚痴人」,为折服利益故,而不是出于嗔心。
放纵的藉口,所以无著菩萨摄大乘论如此解释∶
于大乘法方能解义。四、补特伽罗意乐意趣,谓如为一补特伽罗先赞布施,后还毁訾;
如于布施,如是尸罗及一分修,当知亦尔。如是名为四种意趣。
自性差别。二、相秘密,谓于是处说诸法相显三自性。三、对治秘密,谓于是处说行对
治八万四千。四、转变秘密,谓于是处以其别义,诸言诸字即显别义。如有颂言∶
a**u
发帖数: 8107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新人求解惑
☆─────────────────────────────────────☆
jimmyvic (yixi) 于 (Thu Dec 2 12:01:13 2010, 美东) 提到:
无常是苦,为什么无常是苦?
我的理解是,客观事实是任何事物是无常的。每个人都会隐约的体会到很多事情是无常
的,但是不知道
任何事物都是无常的。所以人会去追求自认为是永恒的东西,以求的安全感,追求的东
西包括金钱,地
位,身体等等。但是这种永恒的东西是不存在的,所以永远得不到,这种苦苦追求和永
远得不到的矛盾
造成了苦。这么理解正确,全面吗?
无常,苦和我,我执又是什么关系呢?为什么放下了我执就会离苦得乐?这个关节我一
直没想通。
到底有没有“我”?佛家说无“我”,要理解这个我想是不是应该定义什么是“我”,
因为先立了才能破。那
么平时说的“我”到底是什么?
当我因为某件事情烦恼或者快乐时,我能理解这里面其实没有“我”,因为是外面的事
物引起了这些感
情,如果没有外面的因,里面的果自动就消失了。但是,很多时候“我”是可以做一些
主动的选择的,比
如和可以决定今天吃什么,晚上看什么书等等,那么这里...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家为什么喜欢佛教呢?
恩,读经其实也是修清净心,就那样的读下去,直到没有任何杂
念,其实就是在修戒定,因为我们闲的时间不是在读经典,念佛,
就是在打妄想。读经,读到有了定力,自然会有智慧。也是在修习
戒定慧。建议您多和出家人聊聊,问问他们,就会更多的了解他们
为什么再做一些事情了。
阿弥陀佛!

止,覺得怎麼會有這樣的
們看起來並不是有智慧
很頹廢,像木偶一樣念
放。
a*****y
发帖数: 33185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版务]12月发文奖励贴
发信人: SeeU (See you),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什么是有修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23 23:17:25 2010, 美东)
Mark.

人已经解脱了,就可以不修行。这是对的,阿罗汉戒定慧三学圆满,所作已办,称为无
学。故意杀人是不可能的,因为初果已经戒圆满,绝不会犯五戒。阿含经中,佛曾呵叱
不如法者「愚痴人」,为折服利益故,而不是出于嗔心。
放纵的藉口,所以无著菩萨摄大乘论如此解释∶
于大乘法方能解义。四、补特伽罗意乐意趣,谓如为一补特伽罗先赞布施,后还毁訾;
如于布施,如是尸罗及一分修,当知亦尔。如是名为四种意趣。
自性差别。二、相秘密,谓于是处说诸法相显三自性。三、对治秘密,谓于是处说行对
治八万四千。四、转变秘密,谓于是处以其别义,诸言诸字即显别义。如有颂言∶
d*******r
发帖数: 3875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Med 讨论区 】
发信人: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信区: ChineseMed
标 题: .经络本质被认识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1 05:11:53 2011, 美东)
原地址:
http://njzxhx.blog.163.com/blog/static/10527031720092605857104/
我们认为,经络没有独立具体的解剖结构,它是以其它相关组织结构共同合成而为结构
的。这就像河流一样,是水流的结果,自己本身没有什么河道,碰到黄土,黄土就是河
道的边界,遇见岩石,则岩石就是河道的边界。但共同组成经络结构的相关组织具有一
定的要求,那就是网膜状组织。《内经》经常谓经穴在“分肉之间”,其意非指皮肤与
肌肉之间,而是特指肌肉与肌肉之间的组织,在解剖学的层面上,这些组织中医称作筋
膜,而西医则谓之结缔组织,准确地讲是“固有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在体内分布最广
,由组织液、纤维、基质和细胞组成。这些就是构成经络结构的物质。
但是,我们却不能反过来说这些物质就是经络,因...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6
修止,修观。
佛的教导不外戒定慧三学,持戒是表现在日常生活,禅定、般若慧通常要专门修止修观才会成就。
J******s
发帖数: 7538
37
戒定慧的修行,在前进的过程中是彼此促进升华的。

直接修慧也至少需要刹那定的,对于普通的多数人,无定,修慧基本空谈。
无戒修定也是空谈。
d**********l
发帖数: 647
38
印光大师谈家庭教育
【首篇】世乱极矣,人各望治,不知其本,望亦徒劳,其本所在,及宜知之。家庭
母教,乃是贤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不于此讲求,治何可得乎。母教第一是胎教,
胎教乃教于秉质之初。凡女人受孕之后,务必居心动念行事,唯诚唯谨,一举一动,不
失于正。尤宜永断腥荤,日常念佛,令胎儿禀受母之正气,则其生时,必安乐无苦。所
生儿女,必相貌端严,性情慈善,天资聪明。
及至初开知识,即为彼说做人之道。如: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及
三世因果之罪福、六道轮回之转变。俾彼心中常常有所恐怖,有所懻慕。再另念佛、念
观音,以其增福、增寿、免灾、免难。不许说谎话、说是非、打人、骂人。不许遭践字
纸、遭践五谷、遭践一切东西。不许乱吃食物;不许与同里群儿聚戏。稍长,即令熟读
太上感应篇、文昌阴骘文、关帝觉世经,俾知有所师法,有所禁戒。一一为其略说大意
,以为后来读书受益之前导。
幼时如是,愈读书愈贤善,不患不到圣贤地位,光宗耀祖也。否则任性憍惯,养成
败类,纵有天姿,亦不知读书为学圣贤,则读的书愈多愈坏。古今大奸大恶之人,皆是
有好天资大作用之人。只因伊父母先生,均不知教学圣贤,躬行实践。教...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9
不好意思, 我在这里不算是什么懂佛法的。。很难说是怎么开始的。 我一开始是学道
家的。。灵宝毕法是最爱。。。喜欢道家天人合一的理念, 和清静无为, 廓然自由的
境界。。后来机缘引领下, 由善知识带进了禅宗。
大概就是这样的。。至于你说的谁对谁错的问题。。我是这么看的, 任何一种道路,
如果不能导向戒定慧, 就是错的, 否则就是对的。 这首先是对自己而言。
戒就是没有妄想, 常常觉察自己没有妄想就是定, 定的时候又没有我在定的想法就是
慧。。
所有的办法都是为了灭苦, 禅宗只是选择了一条重满荆棘的近路。。

not
T*******y
发帖数: 6523
40
I googled a bit on 灵宝毕法, it reads very nice.
So, you are more in 禅宗, could you tell me more about what is 禅宗?
especially why "禅宗只是选择了一条重满荆棘的近路。。"?
"戒就是没有妄想, 常常觉察自己没有妄想就是定, 定的时候又没有我在定的想法就
是慧。。" I like this explanation a lot, as this is something I can
understand to some extent. :-)
"所有的办法都是为了灭苦" eh, very good. My current understanding is still
that the Truth is universal, general, and simple.

道家的。。灵宝毕法是最爱。。。喜欢道家天人合一的理念, 和清静无为, 廓然自由
的境界。。后来机缘引领下, 由善知识带进了禅宗。
,如果不能导向戒定慧, 就是错的, 否则就是对的。 这首先是对自己而言。
是慧...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41
"戒就是没有妄想, 常常觉察自己没有妄想就是定, 定的时候又没有我在定的想法就
是慧。。"
This is not right.
There is strict definition of 戒定慧 (八正道)in Buddhism.
http://en.wikipedia.org/wiki/Noble_Eightfold_Path
q****u
发帖数: 1421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WaiChi WaiChi Waichi
同样我也不知道怎么回复你。好吧,我知道你的结论了。希望我们能找到共同认可或
理解的佛法观点和实修实况,这样才有谈论和切磋的基础。
我对佛法的理解,简言之:无我,一切境界为幻境,通过止观实修,破除一切幻境,
实证无我。进而了解种种幻境及相应之“我”形成的原理和机制。还有其它。。。
佛法实修概括为“止观”,我是止观实修的实践者。通过“戒”而能“止”,因“止
”而能得“定”,“定”然后“观”而能生“慧”。止观与戒定慧中肤浅的关系大致
如此。版上有人,愿意抛开门户之见,依法不依人,通过对自我实修的观察,来与其
他修者切磋,通常会更有益处。
q****u
发帖数: 1421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我的意向---Wisdom版主

我不觉得有需要解释这些。:-)
我没有宣传过火星人。素食我在版上支持过。普通大众贪嗔痴烦恼多多,尚处在
颠倒妄想之中,智慧其实渺不可及,没有这个自知之明,智慧。。。佛法言戒定慧,
素食为不杀生,乃五戒之一,戒是为心安,而易得定,依禅定力“观”而生慧。这是
很肤浅的佛法理论,大众不接受也是很正常的事,不然这个世界也不叫五浊恶世了。
q****u
发帖数: 1421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问申请版主的同学
首要管理好自己,专业点说叫“自净其意”,每个人的心念和意念无形中都带有能量
,会互相影响。作为版主,尤其是智慧版的版主,自我要有戒有定,定力足够不使事
件中当事人的情绪影响到自身;要看清他人他事,首要看清自我。套用一句话,叫做
“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
另外打个比方,版上有两棵树,一棵树结“善”果,一棵树结“恶”果。版上大众,
包括版主,他们的言行、心念和意念,都带有正面或负面的能量,这些能量就如树生
长所需之养分。正面的能量给与结“善”果之树,负面的能量给与结“恶”果之树。
经过一段时间,哪棵树养分足就自然会结出相应的果子。
版面的治理是长期而灵活的,每个案例都有每个案例的特点,每个人也每个人的特点
,所以要灵活处理;版上的风气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改变,所以需要长期引导感化而不
能操之过急。
佛法不离世间法,作为版主正可以对其戒定慧之修行有所检验,也同时可以磨练心性
,处理版务也即修行。这最后也回答了TrueStory的一个问题。
Y**u
发帖数: 5466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圆觉经 6: 清净慧菩萨
问:"一切众生及菩萨如来世尊所证所得,有什么差别?"
答:"“善男子,圆满觉悟的自性,不是前面所说的五种性,因随缘而起,所以说是‘
性有’;又随缘而起不是实有,所以无处取、无所证。在真如实相中,实则没有菩萨和
众生可言。这是为什么呢?菩萨和众生都是幻化的,因为幻化的都将消亡,也就没有可
用以取证的。比如眼晴不能看到自己本身,自性本来平等,不是强制使他们平等的。迷
惑颠倒的众生不能除灭一切幻化,对于一切幻化或除灭,或未能除灭,除灭的功力不等
,则便显有差别。如果随顺寂灭圆觉,平等无待,也就没有寂灭以及证悟寂灭的人。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久远的过去以来,便妄想有实在的自我和爱我的人,而不知道因
为有念念生灭,所以才生起憎爱,沉迷于五欲中。如果能够遇到好的教友,教导他开悟
清净圆觉本性,明了诸法起灭,则会知道此生空自担负忧悲苦痛的劳虑。如果有人永远
断除劳虑,就能得知法界清净,如果执着于清净见解又会成为自己的障碍,不能自在证
入圆觉境界。这就称为‘凡夫随顺觉性’。
“善男子,一切菩萨知道执着清净见解是一种障碍,虽然心中断除了这种障碍,但仍执
着于想断除这种障碍的名相,这种‘觉碍’还是一种障碍...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五个包子分享一个修行方法
为了响应本版活动,也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也为了包子(包子才是硬道理),谈谈一
个修行解脱的途径。
佛法概括为戒定慧,由戒生定,有定生慧,到解脱,后面又有别的大行等等,乃至成佛
,这大家都知道。我就找点别的,也许知道的人会少点。
修行解脱之道,如从沙土中一步一步练金,练成纯金。
步骤:
1. 积聚沙土,并置于槽中,然后灌水,去除粗重的硬石坚块和粗沙。
2. 成为生金后,仍须继续灌水,去除沾附其上的细沙、黑土。
3. 这时已是表面纯淨的真金,但裡头仍有杂质,所以铸金师会将真金置于炉中,以烈
火炼烧,去除里面的杂质。
4. 到此阶段仍未完备,因材质还是不轻、不软,亮度不够,稍一屈伸立即断裂。所以
再次将黄金置于炉火中焊鍊,反覆陶鍊,直至黄金已达轻软光泽的程度,任意屈伸都不
断裂。
摘自 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20/17209.html,有兴趣的可以找古文原文看看。
q****n
发帖数: 4574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中有佛--“佛祖心中留”
很高兴与大家交流看法,虽然我的看法不一定对。我知道我的看法里面肯定有不完全对
的地方。我会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理解一下,从而认识到自己见解的某些不足之处,从
而有所提高。

“: 我像不像菩萨?菩萨会像我这样吗?””
我是这么认为的。要完全理解佛,是很难的(佛境界不可思议),但我们可以抓住佛教
导的主体,就是断贪瞋痴,修戒定慧。我们修行,主要就是断贪瞋痴,在生活中断,从
而智慧会越来越高。心中有佛,就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断贪瞋痴,修戒修定修慧。
举个例子,在生活中,如果自己有事想发脾气(乃至心中有细微的瞋恨不满心等等),
平时,自己就不自觉的把脾气发出来了。心中有佛,此时,就提起一个念头,佛怎么告
诉我们的?发脾气对不对?自己想,佛菩萨告诉我们要大慈大悲,是不会发脾气的,有
了这么一想,自己发脾气就可以控制下去,这样多了道关卡来控制自己的漏洞。对贪爱
等等,也是要如此。长此下去,自己遇到事情,就不会冲动,就越来与理智,越来越有
定力了,越来越有智慧了。功夫可以逐渐加深。这么做,里面其实就包括了念佛,念法
,正念,正思维等等。
关于什么是正见,这些基本知识,学佛的人,基本明白。深信因果轮回,...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前 言
前 言
东西方学者,佛教徒或非佛教徒撰写了许许多多富有价值的著作,向那些对佛教
感兴趣的人解述了佛陀的一生及其教导。
其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仍然是埃德温一阿诺德男爵的《亚洲之光》。许多西
方国家的求道者因为此世界闻名之诗而被佛教深深吸引。
这些博学多闻的作家以佛法启迪觉悟了广大读者,他们这些值得随喜赞叹的精进
努力受到东西方佛教徒的一片赞美之声。
本书以巴利三藏经典、注疏以及流传于佛教国家,特别是以斯里兰卡的传统为基
础,又是一位佛教僧人的微薄努力。
本书的第一部分叙述了佛陀的一生,第二部分阐述了巴利语系佛教。
佛教是一道德和哲学体系,是觉悟的唯一正道,但又不仅仅是学术方面的学习课
目。
佛法是让人来学习的,但更是让人实践的,归根结底,是让每一个人来了证的。
如果没有实践,再多的学习也是无效的。佛说,博学之人不修习佛法好似滑香味
的美丽花朵。
不懂佛法之人如同盲人。但是,不修证佛法之人被比喻成是一个图书馆。
有些人匆匆忙忙地批评佛教为一消极宗教。这一毫无根据的批评与事实相违甚远。
佛陀是世界上第一个最为活跃的传教领袖。他往返于各地达45年之久,向广大的
信众,包括老百姓和知识分子讲解...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为什么日本和尚可以结婚?
大大小小的仁波切都是藏密吧,呵呵
我个人还是喜欢汉传佛教,特别是律宗、禅宗和法相唯世宗。只可惜近世的大师非常少
,弘一法师可以勉勉强强算作律宗大师,法相唯世比较哲学化,而修行者寥寥无几,至
于禅宗更加只是成了学者写字台上的课题。所以说中原佛法不振,这个是事实。太虚、
印顺、圣严他们走佛教世俗化的道路,搞“人间佛教”,我看从根本上动摇了佛教最初
的意义,(当然是我个人的浅见。)
说佛法在东洋,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很多中土佛教已经低迷不正,而佛教的学问在日
本有所保留。但是日本和尚结婚吃肉,所以戒定慧里最多只有慧,没有戒,我看也谈不
上定。
正是由于中土佛教如此低迷,所以喇嘛教粉墨登台,实在可笑,看起来还不如我们传统
的道教呢,呵呵。
P******A
发帖数: 126
50
发出离心 舍凡夫心
在《道次第》中,下士道的内容为念死、念恶趣苦、皈依三宝、深信业果,中士道的内
容主要是念人天善趣之苦。同样是念“苦”,在不同的修学阶段,所念内容却大相径庭
。下士道的修学,是以成就人天善果为目标,故念恶趣之苦,希求人天之乐。而中士道
的修学,是以发起出离心为目标,故进一步念人天之苦,因为人天亦非究竟之乐,仍在
有漏的三界之内。此外,还应该了解苦生起之因——集谛,即有情生命延续的原理及状
况。
我们要不断思维死亡之苦、恶道之苦,乃至人天之苦,思维烦恼和业给我们带来的痛苦
。这种观修,有助于我们生起真正的出离心。
说到出离,首先是出离环境。我们出家,就是对尘世生活的出离。但出离环境并非目的
,因为任何境界都没有实质。我们之所以要出离环境,是因为心对境界的贪著。所以,
出离环境是为了摆脱心对此产生的贪著,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出离凡夫心。
凡夫心也属于集的范畴。我们希望出离苦,首先应出离集。知苦,方能断集。所谓集,
就是烦恼、业力,就是生死相续。
业力,包括身口意三业。一般来说,似乎偏重于身业和语业,但意业却是根源。贪嗔痴
三毒,就属于意业的范畴。我们在贪的时候,就造下贪的意... 阅读全帖
首页 3 4 5 6 7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