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 发帖数: 4048 | 1 我是对从深观无常,深观无我,从而厌离,离欲,从而解脱,这一环还不理解。
无常是苦,这里有点体验,好理解点。
但整个还合不上,还没有真正了解。
可能是对一切都讨厌,而不是对有些讨厌,有些喜欢,就能解脱? 这是我的猜想。 |
|
p*****n 发帖数: 1415 | 2
正观 就是内观五蕴
正观后 将看到五蕴如何加入欲贪
因为非常细微的内观 明白五蕴中欲贪加入后是这样子形成”我见”
解开我见结
正观后 也会如实知见 苦与苦的形成(苦集) 也了解苦可灭(苦灭)
因为如实知见苦与苦的集灭
将对佛陀的话净信不疑 对佛法僧(对现来说 就是宣扬四圣谛与阿含的僧团)净信不疑
解开疑结
得初果
正观者也将对欲贪生厌离 不断以内观监视六根 以正念防护欲贪入侵
终将断欲贪 得三果
所以厌离者,喜贪尽 得三果 心解脱
在杂阿含第一经就把整个佛法的内涵与修行架构 简洁的写出来了 |
|
r******2 发帖数: 1021 | 3 佛法复杂吗?不复杂,是后人搞的复杂。是世人的贪嗔痴让佛法变得复杂。是那些伪造
经典伪造理论以及邪师让佛法变得复杂。
这个世界有太多事情比佛法复杂了。
佛法的核心就那么几个,几乎几句话就能写完。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己,寂灭为乐。
观色、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
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明白以上几句,基本佛法就彻底了解了,能够真正做到,时时刻刻做到,就必然证果。 |
|
a*******e 发帖数: 100 | 4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己,寂灭为乐。 观色、受
、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
尽者,说心解脱,明白以上几句,基本佛法就彻底了解了”
如果以上这些就是你理解的全部佛法,说明你蹲的那口井还很浅。别忙着评论别人,还
是多读读经吧。 |
|
r******3 发帖数: 586 | 5
一看就知道这个是大乘的东西,完全变味了。
其中的不起分别想,实际是针对原始佛法的“味,患,离”,即认为五蕴是病,是刺,
是杀,因而厌离舍弃。而大乘认为这个叫分别心,只要心无挂碍,无分别心才对。
大乘的这种思想到导致一个人变成不知香臭的“傻蛋”。难以产生厌离心,深堕轮回。
它的背后驱动实际是贪和痴
这里实际是为了否定原始佛法的寂灭涅磐,即涅磐不需要五蕴灭尽,只要如上面而言,
无分别心,心无挂碍,则当下就是涅磐。
这是完全的邪见!
死前
五蕴 |
|
a*******g 发帖数: 867 | 6 http://sss2002.51.net/books/ddncfjds/ddncfjds007.htm
第四章 阿姜查 ACHAAN CHAA
耐心修学,
奉持戒律,
生活简朴,
保持自然,
观照内心。
这是我们的修行方法,
它将引导你证入无我,
达到寂静安详的境界。
阿姜查(Achaan Chaa)出生于泰国北部寮国人区的一个温馨的农村大家庭。年幼
即剃度受沙弥戒,二十岁具足比丘戒。当沙弥时即研读基本经教,这已超出当时乡村的
四年教育水准。长大后追随几位寮语系统的师父修学,过着传统的丛林苦行生活。他苦
行和云游数年,夜宿林间树下,并且在阿姜曼Achaan Mun,泰寮地区本世纪最重要的著
名大师)门下待过短暂的时间,但却在那段因缘里豁然开悟。几年之后,阿姜查回到自
己的家乡,住在附近一处浓密丛林里的坟场。这个地方荒无人迹,众人皆知,是个布满
毒蛇,藏有老虎以及是鬼魅出没之处,但对在山里修行的出家人而言,是个极理想的场
所。由于日益增多的男女出家众以及在家居士前来请益并留下来跟他修学,一间很大的
道场就在他的四周围设立起来。目前在泰国北部丛林里,约有三十座以上的分支道场,
里头都有...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7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真诚请教 禅宗和南传打坐的异同 (runsun止步,谢谢)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ug 14 21:05:15 2010, 美东)
禅宗的日常修行和南传的,完全是两回事。
一个关键点,毗婆舍那本身要求必须去观五蕴身心现象的无常,苦,无我,它是带有强
烈方向性的。比如佛陀明确说要视五蕴“如刺,如杀,如病”。
而外道,包括大乘所谓的正念觉察或者观,都是缺乏这个方向的。他们把正念当成一种
单纯的觉知,声称所谓的无分别,并自以为这样会无烦恼,而这根本不可能引起解脱。
解脱的一个关键之处:生厌离。缺了这个,没有解脱可言。
杂阿含第一经: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
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大乘本质都是空观,并且认为诸法本无生灭,主张无分别,如此将不可能生起对五蕴的
厌离。将会制造所谓心无挂碍,无所住生其心的虚假开悟解脱,实际自欺欺人而已。 |
|
b*****l 发帖数: 3821 | 8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复有业能令众生尽地狱寿者。若有众生。造地狱业已。无惭无愧。而不厌离。心无怖畏
。反生欢喜。又不忏悔。而复更造重增恶业。如提婆达多等。以是业故。尽地狱寿。
复有业能令众生堕于地狱。至半而夭。不尽其寿。若有众生。造地狱业。积集成已。后
生怖畏。惭愧厌离。忏悔弃舍。非增上心。以是业故。堕于地狱。后追悔故。地狱半夭
。不尽其寿。
复有业能令众生堕于地狱。暂入即出。若有众生。造地狱业。作已怖畏。起增上信。生
惭愧心。厌恶弃舍。慇重忏悔。更不重造。如阿闍世王。杀父等罪。暂入地狱。即得解
脱。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若人造重罪 作已深自责
忏悔更不造 能拔根本业
复有业作而不集。若有众生。身口意等。造诸恶业。造已怖畏。惭愧远离。深自悔责。
更不重造。是名作而不集。复有业集而不作。若有众生。自不作业。以恶心故。劝人行
恶。是名集而不作。复有业亦作亦集。若有众生。造诸业已。心无改悔。而复数造。亦
劝他人。是名亦作亦集。 |
|
q****n 发帖数: 4574 | 9 “十二因缘(三世二重因果):
过去、现在二世一重因果:无明、行(过去世因),识、名色、六入、触、受(现在
世果);
现在、未来二世一重因果:爱、取、有(现在世因),生、老死(未来世果)。 ”
你要断轮回,可以断“有”,只要你断了它,就可以断了轮回。但怎么断“有”呢,你
只要断了“爱,取”等就可以了。但这么断“爱取”呢? 你只要断了“触受”等就可
以了。依次类推,可以知道无始无明为根本。如我们从树上的果子,一步一步往前找,
就找到树根了。
另外从断轮回的作用效果来看,断无明在12环节中,是效果最好的。
如,怎么断“爱取”呢?你可以断“触受”,有的人把自己紧闭起来,少与世间接触,
不被世间污染,但一旦接触到外界的诱惑,很可能还是抵抗不住。经中,有个仙人,他
能飞了,他去人家应供,都是从空中降下来,别人托着他的脚而着陆。有一次,他又去
应供,一个女人用双手托着他的脚。但这细腻的手的触,让他的心动了下,他应供完,
飞不起来了。
但有的人没有断触受,同样断了爱取。为什么?他就是有了智慧,知道“爱”的味道(
好的感受),爱的过患(轮回,无穷苦),从而厌离,离欲,解脱。智慧是最重要的。
知道 |
|
a**u 发帖数: 8107 | 10 ☆─────────────────────────────────────☆
Yisu (yisnotme) 于 (Mon May 31 11:00:54 2010, 美东) 提到:
庄朝晖
南传阿毗达摩与北传唯识学都是关于认识论的,两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文
尝试进行南传概念法、有为究竟法与涅盘法与北传唯识学的三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
性和圆成实性)的比较,或许有助于双方的交流。
1、 概念法与遍计所执性
概念法属于世俗谛的范畴,根据阿毗达摩:“世俗谛是指世俗的概念或观念和表达方式
。它包括组成我们世间还未受到分析的种种现象,如:有情、人、男人、女人、动物,
以及看似恒常不变的事物。于《阿毗达摩论》的观点,这些现象并没有究竟实质,因为
它们所代表的事物,在实际上并不是不可再分解的究竟法。它们的存在方式是概念化与
不真实的。它们只是由心构想而成的产物,并非基于其自性而存在的究竟法。”
唯识学的遍计所执性是指:遍计为‘周遍计度’义。所执是指对象。即于因缘性诸法,
不能看到其本然的真相,而浮起主观的、虚妄的揣度,加上我法的妄执所现的对象。《
解深密经》云:“遍计所执性者...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11 ☆─────────────────────────────────────☆
xiaoputi (xiaoputi) 于 (Mon Nov 1 02:08:36 2010, 美东) 提到:
我也是这种状态,就像人家说:吃素容易,成为一个坚定的素食者难。
还记得两年前,朋友介绍MITBBS给我打发时间,我一来就扎在WISDOM里不走了,而那个
时候正是该版最热闹的时候,慢慢地WAICHI走了,RUNSUN走了,版上一天天安静着。看
来以前这里的热闹都是来看把戏的,真正讨论佛法研习的没有几个。或许佛法应该自修
自己体悟,而不适合讨论?
都是清闲的人。
☆─────────────────────────────────────☆
omnbmh (HaHong) 于 (Mon Nov 1 02:30:15 2010, 美东) 提到:
不要听人说,要听自己说。他们说难,你就觉得难啊?自己要为自己作主的
☆─────────────────────────────────────☆
thelostsheep (迷失的羊) 于 (Mon Nov 1 03:57:...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647 | 12 信愿行 :净土法门极圆极顿,非自力法门可以理解,因此极难信。
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全凭持名之深浅---藕益大师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信果
真矣。愿自能切。愿果切矣。行自能猛。真切信愿。加以勇猛力行。决定得生净土。决
定得见弥陀。决定证三不退。决定一生补佛。---彻悟禅师
太虚大师 开示净土三资粮
1 信者,疑断解成,志专心决之谓。约有:信自心、信佛土、信法门之三信。
信自心: 信吾人本心,无始无起,无终无灭,持续而恒,随缘而转。从生趋死,虽死非
断;从死趋生,虽生非常;招果有因,因熟成果,非一生之偶然,是故当求永安真乐。
由业受身,身还造业,非一死所能了,是故当怀深忧远虑。---信吾心本源真性,即是
佛性。是故吾人本具佛性,本来具足如来智慧佛德之藏,圆常安乐,自在清净。若遇善
友开导,皈依佛法僧宝,信从佛正法门,恳勤修习,必能证得。---信吾人无始以来,
亦曾生天,亦曾作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诸大菩萨、诸圣贤众,分身尘刹,觉悟群生
,吾人夙生必曾值遇承事供养,植种善根,所以今生得闻佛法,复能发起信愿之心。虽
由迷昧不自觉...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774 | 13 涅磐是不可被直接描述的。涅磐是佛法的终极目标,是对五蕴的彻底厌离。而我们现实
当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五蕴之中的,我们所能用到的语言,文字,思想,意识,境界等
等,等等也都必然是由五蕴升起的。用五蕴之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状态的组合来描述五
蕴之外的状态,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一定要直接描述,就如同希望通过某种苹果的特
性来描述梨子一样。
说涅磐不可直接描述,是不是就一点不能说了呢?不是。我们可以用类比,相似,放大
的方法来理解涅磐的意义。比如在数学中,我们不能直接理解无穷大,但可以用步步逼
近,逐渐放大的方法,来理解无穷大的特性。再比如用薛定谔猫态来理解那样一种超越
的状态,虽然薛定谔猫态并不直接等同于涅磐态。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佛法中才有十四无计的说法。凡是讨论到涅磐,或是与之相应层次
的问题时,都不能直接准确描述,所以也就不给出答案了。比如杂阿含经第九卷中,提
到阿难尊者与舍利弗尊者的一段对话。阿难问道,在六触入处灭尽的时候,是有余,无
余,是即有余也无余,还是非即有余也无余呢?舍利弗说,这些都是虚言,佛说涅磐是
离一切虚妄,所以你这些都不该问。如果用一个比方来理解这段话,就比如,当一个蝌... 阅读全帖 |
|
q****n 发帖数: 4574 | 14
本无次第,你要有个次第(暂时的,某个特定阶段),也无不可。读《大念住经》等原
文。少听所谓网上高人谈论。
是个办法。法门无量,根是一个,目标是一个。断贪嗔痴,厌离,离欲,解脱。
不知你从何处听来,你去问他们。
魔的定义是什么?人间有魔(心坏,极坏之人),天界有魔等等,不同的道中有。等等
,看你魔的定义。 |
|
a***n 发帖数: 1993 | 15 你说的观察识知行为不就是遍计所执的认识么,这个在大乘也要消除。五蕴是涅槃指的
是五蕴自性空,就是说遍计所执的东西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然不贪五蕴。所以
要离欲,必须如实知见五蕴的真实本性,而不是厌离排斥。大乘更不是以五蕴即涅槃为
借口去贪着。
无住涅槃就是彻底不贪,连涅槃也不贪,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同时正用五蕴的本性,从
无住本立一切法。 |
|
Y**u 发帖数: 5466 | 16 阿姜朱连
在山中,我教导革命军正法,
也教导巿镇的政府军,
但祇在他们放下武器后。
真正和平,真正快乐,
不是来自社会秩序的改变,
这些战斗的双方可能有合法上的争执,
但真实的和平是内在的,
仅能经由法而体验到。
问:你在此教授何种禅修?
答:在这里,你会发现学生修习许多禅修技巧。佛陀对他的门徒开示四十种以上的技巧
。并不是每个
人都有相同背景、相等能力,所以我并不祇教一种禅修,而是许多种,为每个学生选择
合适的一种。有些
人修习出入息念,其它人观照身体的感觉,有些人则修慈悲观。来这里的人,有些人我
教授初步的内观修
习,其它的则教授专注方法,最后引导他们进入更高的内观练习和智能。
问:你说有许多好的修习途径。有些老师宣称他们的途径或方法是真正佛陀的途径,而
其它修习并不
能导致解脱,这种说法如何?
答:整个佛教的修习可以归纳成一句话:不要执着。通常即使是很有智能的人,仍然会
执着一种对他
们有效的方法,他们仍不能完全不执着他们的方法、他们的老师。他们仍未达到我们所
有修习的共通性。
这不是说,他们不是好老师。你必须小心,不可对他们武断,或执着自以为一个师父应
该如何的想法。智
能不是...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7644 | 17 发现中文经典太多不确切的翻译。比方说这个蕴,实际上是集合体,集合体的意思比蕴
要深。 还有看见那个对五蕴的厌离一说,英文感觉意思仅仅是不再有幻想,离厌恶的
意思貌似还差了一点吧。 |
|
r****n 发帖数: 8253 | 18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暂时写在这里,后面我要补充进我的文章里面。
在我所提出的观点里面,五蕴和涅槃的互斥互补性是一个核心。而这种互斥互补性似乎
也可以应用到大小乘关系上。
小乘思想的核心是空异于色,色异于空。
大乘思想的核心是空不异色,色不异空。
这里的空,指代的是涅槃,而色,指代的是五蕴。
这反应了二者在处理涅槃和五蕴关系上的根本不同。前者因为坚持空异于色,于是有舍
弃五蕴的修行方法,而后者因为坚持空不异色,于是有不取涅槃,不离生死的修行方法。
这两种核心思想,实际却又正是实相的互斥互补的两面。
从这一角度来看,大乘的出现,似乎有着某种必要性,它弥补了小乘方面的缺失,因为
空异于色实际最终很容易导向断灭论,难以解决解脱的内在可能性问题。以现在小乘的
理论来看,尤其它认为在证涅槃下,是有五蕴的识去体验涅槃,涅槃成为一个和五蕴不
相关的客体,哪怕承认名色灭尽后还有涅槃,可是却还是断灭论。
而大乘在空不异色上发挥的更加过分,它将五蕴和涅槃的互斥性完全置之不理,一味强
调五蕴和涅槃的不二性,甚至发展到最后,所谓不取涅槃,不离世间成为解脱的终极,
还包括一大堆明显违背互斥性原则的诸如真如起用,报...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19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暂时写在这里,后面我要补充进我的文章里面。
在我所提出的观点里面,五蕴和涅槃的互斥互补性是一个核心。而这种互斥互补性似乎
也可以应用到大小乘关系上。
小乘思想的核心是空异于色,色异于空。
大乘思想的核心是空不异色,色不异空。
这里的空,指代的是涅槃,而色,指代的是五蕴。
这反应了二者在处理涅槃和五蕴关系上的根本不同。前者因为坚持空异于色,于是有舍
弃五蕴的修行方法,而后者因为坚持空不异色,于是有不取涅槃,不离生死的修行方法。
这两种核心思想,实际却又正是实相的互斥互补的两面。
从这一角度来看,大乘的出现,似乎有着某种必要性,它弥补了小乘方面的缺失,因为
空异于色实际最终很容易导向断灭论,难以解决解脱的内在可能性问题。以现在小乘的
理论来看,尤其它认为在证涅槃下,是有五蕴的识去体验涅槃,涅槃成为一个和五蕴不
相关的客体,哪怕承认名色灭尽后还有涅槃,可是却还是断灭论。
而大乘在空不异色上发挥的更加过分,它将五蕴和涅槃的互斥性完全置之不理,一味强
调五蕴和涅槃的不二性,甚至发展到最后,所谓不取涅槃,不离世间成为解脱的终极,
还包括一大堆明显违背互斥性原则的诸如真如起用,报...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0 ☆─────────────────────────────────────☆
runsun (runsun) 于 (Sat Jul 16 00:27:54 2011, 美东) 提到:
为了方便一些新人,包括对佛法不太了解的人,更好的了解佛法,并且能够看懂本版的
一些讨论,我认为有必要对一些本版常用的佛法专业名词做出解释,然后进行置顶。
我先大概列一下,其他人也可以补充一下,主要是经常在本版出现的。
四圣谛,无常,苦,无我,缘起,涅槃,五蕴,名法,色法,有为法,无为法,南传,
北传,大乘,小乘,阿毗达摩,世俗谛,胜义谛,究竟法,概念法,阿含,相应部,厌
离,观智,毗婆舍那,梵我,如来藏,阿赖耶,中观,唯识。。。。。。。。
另外还有一些本版特有词,比如GYFM和特殊历史人物waichi等。
就是一个类似新人指南的东西,可以快速的看懂本版在讨论些什么,包括了解本版的一
些状况。
☆─────────────────────────────────────☆
robbin (robbin) 于 (Sat Jul 16 00:29:03 2011, 美东) 提到:
☆───...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1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Thu Aug 11 13:10:24 2011, 美东) 提到:
一则回贴,剪出来供讨论。
*************
没有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有一串互相联系的现象。假设有一种植物一生只结一个种子。
从种子到苗再到花再到种子。那个新种子与旧种子的关系就如同一个生命在轮回中的前
世与今生的关系。
如果细致分析,种子不是这个生命的定相,植株也不是,开花也不是,花落也不是。没
有定相,但每种形态互相定义,互相依赖,而又互不相同,缺一不可。这就是无常。
轮回与这个有一点不同,那就是每一个现象,都可能成为一个种子,一但执着于这个现
象,就会经历这个种子潜藏的种种变化,因而轮回具有不定性。
如果现象生起时,没有执着伴随,那么这个种子就不能生根发芽,也就不会展现它潜在
的轮回。这是小乘人的看法。
但大乘人的看法是,种子是现象,是缘起,发芽了,依然是缘起。乃至重新开花结果(
轮回)都一样是缘起,在没有实体这个意义上,花果与种子本身没有差别。因此大乘会
有不断烦... 阅读全帖 |
|
q****n 发帖数: 4574 | 22
------
以上似是而非。痰,也许是某些生物喜欢的东西,但不表明你就可以因此随地吐痰。不
随地吐痰,不表明不容许人吐痰(有时有病,自然生成了痰等),而是要注意地方。骂
人,一般是烦恼嗔心所至,所以说不要说脏话。而佛也呵斥有的人,不听佛的教导,但
佛的呵斥,他心中无嗔,而是慈悲心。即便如此,佛也没有说脏话。
认为痰和狗屎不净,不是因为人的业力, 也不会由此有你说的所谓“产生新的业力而
继续轮回”。佛在修不净观中,观察身中眼屎耳屎痰等等不净, 就是明确说这是不净
。不是学佛了,就没有世间的常识了。修不净观,更导致厌离,离欲,解脱。 这才是
正道。
另外,如果是钻牛角尖,可以,但如果是你真的这么认识, 那可能不好,缪误之见对
自己不利。
顺便补充一点, 佛告诉弟子不要吐痰到草上。 |
|
s****y 发帖数: 1574 |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sparty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信区: Belief
标 题: 毛毛虫的信仰(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17 21:44:53 2012, 美东)
1.
“我们死后真的会变成蝴蝶吗?”有一条幼小的毛毛虫问道。
“结茧……那不是死,也不是生。成长的不同阶段而已。”
“传说变成蝴蝶之后,就可以永远在光明中自由飞舞了?真是万分向往那样的生活啊!”
“毛毛虫如果不被蜘蛛吃掉,而是顺利长大,会变成蝴蝶。蝴蝶产卵后,或许老死,或许被飞鸟吃掉。鸟儿帮树播种,死后又会像老去的蝴蝶一样,变成土壤和肥料,养育树木。树上新生的嫩叶,又将毛毛虫喂养肥大。一切都只是轮回罢了。”
“一直这样轮回?难道竟然连蝴蝶都不是永恒的吗?!可是我实在厌倦了现在的生活,一辈子吃喝拉撒爬行,毫无意义。我只想变成蝴蝶,就能飞离这里,得到解脱了!”
“因果轮回,一切皆空。你看这六道之中,毛毛虫也好,蜘蛛也好,蝴蝶也好,飞鸟也好,土壤也好,甚至树木也好,都是表相。 能量本空,但又永在,不断成住坏空,循环不已。你如此厌离虫生、心心念念要变蝴蝶,不...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24
经典确实没有真心就是行蕴的原话,连真心这个词都没有。不过我们却可以根据经典的
教义来分析你说的真心,或者我说的真心(真心要解脱的真心,一种决定)到底是什么。
在经藏当中,佛陀说,法只有有为法和无为法。
无为法,就是涅槃,而有为法,就是五蕴。
根据这个来分析,真心是涅槃吗?显然不是,涅槃是非生灭的,是没有名色的,是寂静
,是永乐,如果真心是涅槃,那么一个无明的人只要有了真心,就是涅槃了,就哪怕是
真心要杀人,它也是涅槃,这不荒唐吗,稍微对经典说的涅槃有点了解,就不可能认为
真心是涅槃。
所以真心显然是五蕴了,因为既然不是涅槃,剩下的就只有五蕴。
那么它是色蕴吗?不,色蕴是物质,真心不是物质。
它是识蕴吗,不,识蕴是识别了知,真心不是识别了知。
它是想蕴吗,不,想蕴是记录和回忆,真心不是记录和回忆
它是受蕴吗,不,受蕴是感受,真心不是感受。
然后剩下的只有行蕴了,也是最大的一类。包含几十个心所。
根据以上推论,真心必定是行蕴,那么它是哪个心所呢,我们根据对行蕴包含的心所的
分析,可以知道比如其中的作意心所,是一种“决定”,而真心很类似一个决定,强烈
的决定,当然,真心并非简简单单就是作意... 阅读全帖 |
|
|
P******A 发帖数: 126 | 26 作为凡夫人,在行持善法方面力量很薄弱,在造恶业方面则相反,心态、行为、方便样
样齐全,所以大家要尽量祈祷上师三宝、依止对治法来调整自己的恶劣相续。
--索达吉堪布《费闲歌释》智悲佛网
《杂阿含经》中导师佛陀教导弟子:“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
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佛陀并教导应同样观受想行识的
无常。这说明我们所学的法义,无论观无常,还是观诸法为梦幻、空性等,都要落实在
五蕴之中,在五蕴中去发现它们无常、梦幻、空性的真相。
益西彭措堪布微博
想度化众生,年纪大不是问题,没有学问也不是问题,主要是看你有没有清净的发心和
愿力。若是有,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度化众生;若是没有,即使再聪明、再有学问、再
有能力,也度化不了众生。如果大家真想帮助或利益众生,就要发清净心,破除我执,
在相续中建立起真正的利他之心。
达真堪布微博
藏历初八,药师佛节日。顶礼供养皈依药师佛!嗡贝喀匝耶 贝喀匝耶 玛哈贝喀匝耶
ra匝萨摩嘎得索哈!愿一切众生远离厄难病苦,常得安乐!
希阿荣博堪布
博文《遍智妙道【依止上师】每日一问8》
何谓所诠形象之上师?http://www....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27
可以,
不过可惜我见闻不够广博,没法推荐很多位法师。
我见过焦谛卡的”禅修之旅”,及他的其它书籍
所说道理与佛陀所教不偏差,掌握佛陀当初所教佛法
依四圣谛而认识佛法,
依缘起法、四念处而内观苦、苦集、苦灭、而成就灭苦的方法。
所谓,无常、苦、厌离、喜贪尽。 味患离的实修法。
如果真的有兴趣,可以自己在网络上找找他的书,我就不一一贴了。
看过之后请自己决定他是否有依佛陀当初所教之法而教导,而修行。
其它能较准确教导佛陀教法,能依佛陀教法而修行
的南传、大乘或藏传法师,可以请SeeU法友推荐,他研究较多。 |
|
x******i 发帖数: 14369 | 28 这是一些关于密勒日巴草的小故事:
密勒日巴回到原来的岩洞勤奋并观修,但未见有一点功德成就,心感不安。
恰好有一天晚上,他梦见自己在开垦一片荒地,由于地太硬正想作罢时,马尔巴大师从
天空降临说道:「你要勤恒精进,坚持开垦,地再坚硬也终能开垦。」大师便帮他牵着
耕牛,和他一起开耕,得来了一场丰收。
他想这就是如果能继续勤奋观修,定能生起功德的预兆。他将田地给予姑母,换得了
一些青稞粉及一件破皮衣、一些油团后,对人世的厌离就更加坚定,因此决定舍弃家园。
此后,他来到札迦苏(白崖窟)修行并立誓:「如不获得殊胜证悟,就永远住在此山中
,即使没了食物也不下山乞讨!」如此过了几年,他所有的粮食都吃完了,眼看只有饿
死一途。
因此,思索是否应下山乞讨,但又觉得有违当初立下的誓言。后来想想为求得修法资粮
,应不算违背誓言,于是准备离洞下山。然而在山洞前不远处,他见到一片荨麻,因此
便打消念头,以荨麻度日。
有一天,来了几个猎人向密勒日巴索讨食物,他回答说除了荨麻别无其他食物。他们就
把密勒日巴抬起重重地摔在地上。由于终年日吃荨麻,身体瘦得只剩一副骨头,瘦弱的
身躯禁不起三番两次的摔撞,弄得他疼痛万分,难...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29 第三节 诛杀法是教唆乃至实施杀人和抢劫的教义
在密教中,有息增怀诛四大利器是喇嘛生存发展的根本工具。息就是熄灭仇怨,引
申出来就是降伏;怀就是怀爱,说白点就是男女双修;增指增益,经济建设为中心,譬
如黄财神大象财神法能发财,不过要学得先把一大把银子塞进喇嘛上师的窟窿里,实际
和坑蒙拐骗的传销一样:黑!诛就是诛杀,闻者色变!
在上一节中我们知道性修炼是喇嘛获得控制宇宙能力的唯一途径.根据喇嘛教教义,
控制是为了毁灭,毁灭是为了证明控制的能力。所以,就产生了诛杀法.<<金刚顶经>>说
切如来随染加持,名金刚三摩地,受一切如来能杀三昧耶,尽无余有情界,随一切安乐
悦意故,乃至得一切如来摩罗业最胜悉地果故,则彼金刚箭授与摩罗大菩萨双手;则一
切如来以金刚名,号金刚弓。金刚弓灌顶时,金刚弓菩萨摩诃萨以金刚箭,杀一切如来
。说此嗢陀南: ‘此是一切佛,染智无瑕秽;以染害厌离,能施诸安乐.”
“从一切如来心才出已。即彼婆伽梵持金刚为一切如来花器仗。出已,入世尊毘卢
遮那佛心,聚为一体,生大金刚箭形,住佛掌中。从彼金刚箭形,出一切世界微尘等如
来身,作一切如来随染等,作一切佛神... 阅读全帖 |
|
w**u 发帖数: 311 | 30 请教一下SEEU,出离心是否就是舍离,厌离,巴利文是什么? |
|
f*******8 发帖数: 3612 | 31
佛在活着的时候已经证道,已经证得涅磐,也就是已经彻底了解涅磐的究竟含义。
这时佛是否还能亲见无常?
还是只能看见(觉见)没有任何变化的一个抽象的东西(涅磐)?
如果说佛还能看见无常,那么,我说的就是对的,虽然还有无常,但是佛已经离了苦了。
因为佛已经用智慧打破了“无常带来的苦”,
也就是说佛打破了“无常和苦之间的连接”,
这个链接是无明引起的。也说明了“无常并不就等于苦”。
如果你要说佛活着时没有亲证涅磐,那你的意思稍微推论就是说佛在谈论他自己没有证
得的东西。
这一点你因为不知道具体的心识生灭、有无的根本原因,所以你基本是提不出来
实证的道路,所以说来说去,你所能做的还是外道修法。
不能
这“厌离”对你你只是口号而已。如何舍弃?如何观察?根本没有具体方法,
实行上不是堕到外道的“止”病,就是堕到不入流的“任病”。
), |
|
r****n 发帖数: 8253 | 32 既然五蕴是虚幻的,虚幻的东西有什么苦的呢?所以苦只能是世俗谛。而且五蕴即涅槃
,涅槃即五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诸法本无生灭,当下就涅槃,所以哪里需要厌离
舍弃五蕴呢?他们把这个称为不了义的。他们认为最高的境界是无分别,心无挂碍,不
离生死,不取涅槃,所谓无住处涅槃。这是不二论倾向,并倾向于世间。
而小乘认为五蕴如针如刺如杀,是建立在五蕴的真实基础上,苦是胜义谛,所以对五蕴
是彻底否定的,要舍弃五蕴,导向涅槃。这是一种非常明显的二元论倾向,倾向于非世
间的涅槃。 |
|
c***h 发帖数: 2262 | 33 “当下的力量” The Power of Now:A Guide To Spiritual Enlightenment
作者:埃克哈特•托利 Eckhart Tolle
前 言
本书的缘起
我很少取用过往,也很少思考它;然而,我愿意把自己如何成为灵性导师,和这本书的
诞生过程做个简单的介绍。
我三十岁之前的生命,处在一个持续性的焦虑状态,其间穿插着自杀性的沮丧。现在旧
事重提,给我恍如隔世或是好像在谈论别人生平的感觉。
过完二十九岁生日很长的一段期间之后,有一天的凌晨时分,我在一阵极端的恐惧之中
以惊醒过来。我曾经有过多次类似惊醒的感觉,不过这一次感觉最为强烈。黑夜的死寂
,暗室中家具模糊的轮廓,远方传来的火车噪音——这一切让我感觉格外的疏离、敌意
、而且了无生趣。我对世界升起了一股很深的厌离之情。其中最令我厌恶难耐的是我自
己的存在。活着承受着这悲苦的重担,意义何在?持续这永无止境的挣扎,又是何苦?
一股从心里深处升起的对虚空和不存在的渴求,强烈地压过了我想继续存活下去的本能。
“我活不下去了,我受不了我自己。”这个念头不断地在我的脑海里盘旋。然后我突然
觉察到这个...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34 “当下的力量” The Power of Now:A Guide To Spiritual Enlightenment
作者:埃克哈特•托利 Eckhart Tolle
前 言
本书的缘起
我很少取用过往,也很少思考它;然而,我愿意把自己如何成为灵性导师,和这本书的
诞生过程做个简单的介绍。
我三十岁之前的生命,处在一个持续性的焦虑状态,其间穿插着自杀性的沮丧。现在旧
事重提,给我恍如隔世或是好像在谈论别人生平的感觉。
过完二十九岁生日很长的一段期间之后,有一天的凌晨时分,我在一阵极端的恐惧之中
以惊醒过来。我曾经有过多次类似惊醒的感觉,不过这一次感觉最为强烈。黑夜的死寂
,暗室中家具模糊的轮廓,远方传来的火车噪音——这一切让我感觉格外的疏离、敌意
、而且了无生趣。我对世界升起了一股很深的厌离之情。其中最令我厌恶难耐的是我自
己的存在。活着承受着这悲苦的重担,意义何在?持续这永无止境的挣扎,又是何苦?
一股从心里深处升起的对虚空和不存在的渴求,强烈地压过了我想继续存活下去的本能。
“我活不下去了,我受不了我自己。”这个念头不断地在我的脑海里盘旋。然后我突然
觉察到这个... 阅读全帖 |
|
I*******6 发帖数: 361 | 35 排“自然而然地”。
可是佛没有要我们自然而然地产生厌离感,阿含经一开篇就指出无常是苦,要厌离。佛
经还一直强调人身难得。所有的一切都是无常,只有最终的解脱值得追求。
我赞成无常论,但是我不支持以解脱作为人生的目标。解脱真的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吗?
解脱之后不受后有,什么都没有,这就是最终的,最好的结局?谁能证明这一点。就算
解脱是生命的大趋势,所有人都解脱之后呢?宇宙不复存在,一切归于寂静。然后呢,
再开始一轮宇宙大爆炸,一切从头开始?如果这样,我们干嘛要急于解脱? |
|
r**m 发帖数: 1825 | 36 直接空随观有什么危险呢,其实在我这个层面也就是直观过无我的人觉知五蕴随观无我
可以说我在空随观,而一上来就空随观我会怀疑你有没有真的见过无我,一上来取了一
个假想的空来观
佛陀的空不是无五蕴的空,而是五蕴生灭不息但都不是我,无主宰的空,也就是无我。
这是很后期的范畴。也许对于当年瞬间初果的人来说可以直接取无我的空来随观。一上
来就空随观我怀疑基本都取了个假想的空,比如你说的剥离五蕴的空,这明显有问题。
可以再多看看经典找找空的定义。
我个人在生灭随观后期才差不多可以说自己在时刻随观无常,苦,无我。这个时候基本
上由于时刻直观这些性质,心由于厌离,中舍,抓现象的贪爱削弱的很厉害,延伸到随
观离贪,解脱的范畴。所以从你的描述我觉得还是和真的空随观差了很多,要老老实实
打好基础,戒定慧。 |
|
n********n 发帖数: 8336 | 37
---
厌离是以毒攻毒。出离好,止息苦
----
超有为的
--
改变,塑造 |
|
B***o 发帖数: 133 | 38 佛说无量寿经要义
太虚大师讲
学人梵灯、善长合记
──十五年五月初在汉口佛教会──
净土法门在佛法中之位置
净土经论中无量寿经胜义
一 净土法门在佛法中之位置
甲 一切净土通义
土即国土,亦即世界依住之义。所谓净者,即清净无垢义。谓此国土,其受有乐无苦,
其行有善无染,乃极庄严净妙无上清净之依处也。又净为洗净污秽之动词。此云净土,
谓菩萨因中依众生心修种种清净之行,而使众生世界清净,以严净此不净国土令净。具
此二义,故名净土。
1 严净佛土
一切大乘佛法,都是严净国土之行。以诸菩萨最初发大乘心,乘大悲愿,不同小乘专为
自了。而菩萨初发心,即为普度一切众生。发此心已,然后修行。完全依众生之心为心
而修行,无自身想,即摄诸众生以为自。维摩经云:若菩萨修净佛国行,当何所依?依
众生心;所谓众生心净则国土净。譬如现在国家人心不净,遂成此多灾多难之国土,皆
由众生烦恼恶业增长之所成故。而诸菩萨为转恶业成净行故,乃发大心,率众同修净行
。一国如此,一国安全。世界如此,则全世界和平。是故菩萨修行,不为己利,即以利
益一切众生为心而修行也。此行即为净佛国土之行,能净一切众生心故。一菩萨行如是
,...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39 挑战极限
——佛教修行道上的欲求与想象
[作者]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
Pushing the Limits
——Desire & Imagination in the Buddhist Path
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
原文版权所有 © 2006-2010 坦尼沙罗比丘。免费发行。 本文允许在任何媒体再
版、重排、重印、印发。然而,作者希望任何再版与分发以对公众免费与无限制的形式
进行,译文与转载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
中译版权所有 © 2010 良稹,http://www.theravadacn.org , 流通条件如上。转载时请包括本站连接,并登载本版权声明。
===============================================
佛陀曾经说过,一切现象根植于欲。我们一切的所思、所言、所为——每一种
体验——皆来自欲。甚至我们自身也从欲而来。轮回此生,是因为我等有再生之欲。无
论自知与否,诸欲...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76 | 40 《发菩提心论》讲“若欲疾得无上菩提,当修七法。何谓为七?”如果你想得到很高的
果位,必须要修七个法,是哪七个呢?里面有很多我们应该守住的戒律,守住之后,就
能得到无上正等正觉,成为菩萨。很多人一辈子修心,成不了菩萨,就是不知道到底要
守哪些戒。
“一者菩萨当亲近善知识。善知识者,所谓诸佛及诸菩萨”,学佛人一定要靠近善知识
;“若声闻人”四圣道第一道是声闻道,第二道是缘觉道,声闻人是自修的人,自己修
得很好,他出来跟你们讲法,就是声闻人;“能令菩萨住深法藏诸波罗蜜”,深法藏就
是佛法含的宝藏,无量的妙法称为法藏。接触了善知识和声闻道的菩萨,能够令我们得
到甚深的奥妙和无量的宝藏,让我们的心到达彼岸,所以“亦是菩萨善知识也”。
“二者菩萨应当亲近出家”,我们学佛人应该亲近好的出家人;“亦当亲近阿兰若法”
,阿兰若就是一个空的寂静的地方,像庙堂、观音堂,法就是地方,法堂;“离于女色
”,离开女色,看见女色没有关系,不能心动;“及诸嗜欲”,所有的欲望都不能有,
想多吃一点、特别喜欢花、喜欢衣服穿得好看……都是欲望,都不行;“不与世人而共
从事”,学佛人不能世俗,不能跟那些嘴巴里整天胡说不学佛的... 阅读全帖 |
|
r******2 发帖数: 1021 | 41 五蕴刹那生灭,相似相续,这种相续并不是连续性,它是以离散性(分立性)为基础的
前后两个现象紧密相接,它是一种非连续性。佛陀所说的无常,就是指这种非连续性的
生灭跃迁,而不是一般人以为的肤浅无常。在禅定状态下,对这种非连续性生灭进行如
实观察,会形成现象生起即灭,生起必灭,产生一种强烈的被逼迫感,抓也抓不着,躲
也躲不掉,进而形成苦和无我的强烈认识,于是生起一系列“观智”,进而对生灭五蕴
产生强烈厌离,故愿意导向无生灭的涅槃。“受.想.行.识。生厌.离欲.不乐.解
脱,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杂阿含86经)
——天行 2018.6.4
连续性是指事物保持自身的存在形式不变,持续存在,无有灭去,但是可以有物理量(
对量子态来说是位置算符,动量算符等)的连续性演化,无有跳跃间断。波函数(量子
态)的演化(U过程)是一种连续性演化,波函数的坍缩(R过程)则是非连续性生灭。
从数学的角度来说,连续性函数形成的函数图像是没有间断的,而离散性函数形成的函
数图像是有间断的。常是连续性,“我”是以连续性(常)为基础的精神本体,要论证
无我,必须要破除连续性。不仅要破除经验现象的...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42 佛陀本人和佛教徒们有个非常严重的错误,就是鼓吹所谓的实证,而根本没有意识到佛
教这种所谓实证,即借助深入禅定之下的如实禅观而获得的经验性认识只不过是一种感
性认识,即便再深入的禅定,依然是一种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只不过是认识的低级
阶段,它永远不可能获得对存在,对真理的完整认识,它实际是一种低级的认识手段。
把低级认识获得的体验当成高深智慧,还自认为自己开悟解脱是非常愚蠢的。佛陀本人
的无常,无我,苦全部是对身心现象的生灭性进行如实观察的特殊禅修方法而必然产生
的结论,越是所谓的如实观察,越容易得出无常,无我,苦的认识,而实证涅槃的神秘
体验实际只不过是理论指引下的禅修实践所导致的必然现象,引发这些认识和体验的本
质原因是心物的波粒二象机制。
对我所创立的心物波粒二象理论,我简单说明一下:
无论是物质和意识都有形而上的波性本体 (阳) 和形而下的粒性现象(阴)的两种性
质对立但是又有统一性的存在方式,犹如中国古人所说的“一物一阴阳”,而经验性的
身心现象(佛教所说的五蕴)是波性本体(波性意识)的粒性坍缩,本来就是非连续的、分
立的、前后相异的生生灭灭,所以佛陀对身心现象的如实禅观必定... 阅读全帖 |
|
s****y 发帖数: 1574 |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sparty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信区: Belief
标 题: 毛毛虫的信仰(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17 21:44:53 2012, 美东)
1.
“我们死后真的会变成蝴蝶吗?”有一条幼小的毛毛虫问道。
“结茧……那不是死,也不是生。成长的不同阶段而已。”
“传说变成蝴蝶之后,就可以永远在光明中自由飞舞了?真是万分向往那样的生活啊!”
“毛毛虫如果不被蜘蛛吃掉,而是顺利长大,会变成蝴蝶。蝴蝶产卵后,或许老死,或
许被飞鸟吃掉。鸟儿帮树播种,死后又会像老去的蝴蝶一样,变成土壤和肥料,养育树
木。树上新生的嫩叶,又将毛毛虫喂养肥大。一切都只是轮回罢了。”
“一直这样轮回?难道竟然连蝴蝶都不是永恒的吗?!可是我实在厌倦了现在的生活,
一辈子吃喝拉撒爬行,毫无意义。我只想变成蝴蝶,就能飞离这里,得到解脱了!”
“因果轮回,一切皆空。毛毛虫也好,蜘蛛也好,蝴蝶也好,飞鸟也好,土壤也好,甚
至树木也好,都是表相。 能量本空,但又永在,不断成住坏空,循环不已。你如此厌
离虫生、心心念念要变蝴蝶,不过是自...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Belief
标 题: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8 22:02:36 2009, 美东)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人生并没有什么意义,如果说有意义,那就是彻底结束这个没有意义的人生。
时刻如实去观察世界,如实去观察自己,彻底的发现和认清人生的没有意义。
杂阿含第一经:
"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
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如是。
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
有。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
|
A****0 发帖数: 12393 | 45 凡遭疾病,绝粒七日,期限之中,多有痊愈。必未瘳差,方乃饵药。药之性类,名
种不同。医之工伎,占候有异。
---辟谷原来是这么来的,呵呵
终没临丧,哀号相泣,裂裳拔发,拍额椎胸。服制无闻,丧期无数。送终殡葬,其
仪有三:一曰火葬,积薪焚燎;二曰水葬,沈流飘散;三曰野葬,弃林饲兽。国王殂落
,先立嗣君,以主丧祭,以定上下。生立德号,死无议谥。丧祸之家,人莫就食。殡葬
之后,复常无讳。诸有送死,以为不洁,咸于郭外浴而后入。至于年耆寿耄,死期将至
,婴累沈痾,生崖恐极,厌离尘俗,愿弃人间,轻鄙生死,希远世路。于是亲故知友,
奏乐饯会,泛舟鼓棹,济殑伽河,中流自溺,谓得生天。十有其一,未尽鄙见。出家僧
众,制无号哭,父母亡丧,诵今酬恩,追远慎终,寔资冥福 |
|
c*********d 发帖数: 9770 | 46 http://news.ifeng.com/a/20150717/44188619_0.shtml
2015年07月17日 09:32来源:政知局 作者:赵婧姝
撰文| 赵婧姝 编辑| 郑劭清
6万人都聚在一起是什么场面?相信很多局友都没见过,不过两天前,一衣带水的日本
东京市民就见识过了。这么多人聚在日本国会外,对着那些想通过安保法案的人说“不
”。
日本民众在国会外抗议
6万人不过是众多愤怒的日本民意冰山一角。据日本各大媒体进行的舆论调查均显示,
50%以上的人对安保法案表示反对,支持者基本不超过30%。
可结局竟是如此吊诡。纵然民意昭然,7月16日,日本众议院还是通过了新的安保法案。
一份可以让日本成为一个能够在世界显示军力的大国法案,为什么令这么多日本人起而
攻之?喜欢菊与刀的民族,真的愿意离刀那么远?
信仰被冲击了那么他们信仰什么?
“这次的法案冲击了日本人长期以来坚持的理念和信仰。”7月16日,日本的一位社会
学者这样告诉政知局(微信ID: bqzhegnzhiju)小编。
这位日本学者说,战争结束后,日本人确实意识到了战争的残酷,不希望再发动战争,
这也写入了日本的宪法当... 阅读全帖 |
|
|
j*****0 发帖数: 629 | 48 这个堂妹很讨人厌,离远点吧。远亲不如近邻,这话没错。 |
|
D**********r 发帖数: 586 | 49 和我们那时候一样一样的,只要我一把他横过来就开始嚎,唉,真是不堪回首啊。我们
的是坚决不肯吃奶瓶,奶瓶在他眼里就是一玩物,只啃不吸,搞得我中午还要回家喂他
一次,好在住的离学校近,不过我们倒没试过用勺子,主要是听过几个用勺子的妈妈的
血泪史。。。 |
|
ot 发帖数: 4549 | 50 我们早就大规模上辅食了,现在六个月,天天鸡蛋,牛肉,酸奶,米糊,水果,红薯,
鱼肉,虾肉。都上过了,小人什么都吃,什么都不过敏。就是醒的时候不吃奶。我们就
给他吃迷糊奶。目前他精神还好,就是体重离二十磅还差一些,我们担心他太瘦。这两
天他在学爬,越来越调皮了。
这两天天气热,他出汗多,好像吃奶痛快点儿了,当水喝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