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五缘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b**********e
发帖数: 345
1
PS:您的每一个点击,每一张推荐,每一个收藏,每一条书评都是对“冰临神下”的支持
================================================================
一共十三颗水晶妖丹,十二颗在老君魔掌里,一颗在狼王漆野茫的肚子里,慕行秋
当时还没有苏醒,因此不知道这些事情,但他敢肯定一点,自己身上绝不该有水晶眼。
他盯着手中的眼珠,先是迷惑,随后感到一阵浓烈的愤怒,几乎将他的好心情一烧
而光,“又有人在捣鬼,异史君,还是左流英?”
他嗅到了阴谋的味道,目光转向锦簇,以为是这只灵妖趁自己虚弱的时候将水晶眼
藏在自己怀里,马上又否决了这种想法,锦簇虽然是最强大的灵妖,但是实力大概只相
当于吸气六七重的道士,不可能瞒过他的眼睛。
但慕行秋还是问了一句,“这是你的?”
锦簇也没亲眼见到狼王吞掉水晶眼,但是听说过这件事,眉头微皱,“这颗水晶眼
在发光,应该是漆野茫肚子里的那一颗,异史君就在里面,怎么会到你手里?”
“哪个异史君?”慕行秋问,异史君拥有众多魂魄,最根本的是那只乌鸦本魂,没
有它,其它魂魄都会消散。
“就是真正的那个,大家都说救出这个就... 阅读全帖
d********m
发帖数: 507
2
一支妖军悄悄将篝火熊熊的营地包围了。
殷不沉在雪地中挖了一个浅洞,蜷缩在里面做着混乱的梦,忽然听到外面的脚步声
,一开始他将这些声音与梦境混合,还以为是南海的涛声,慢慢地觉得不对,于是睁开
眼睛,一动不动地向洞外望去。
“拓涛王子死在战魔山,没有一个交待,咱们回不了舍身国。”
“必须得有一个交待,走吧,去给大家说一声。”
两个声音都很轻,脚步声很快消失。
殷不沉暗自冷笑,这帮愚蠢的家伙就算没见过也该听说过慕行秋一念破万敌的场景
,居然还敢来要“交待”,真是活得不耐烦了。他从洞里探出头,向远方望去,水晶眼
能在星光中看得很远,他瞧见两只妖正猫腰走向一片森林,林子里隐约有东西在动,看
样子数量还不少。
有好戏看了。
殷不沉兴奋得呼吸都有些粗重了,对慕行秋的强大实力,他既害怕又羡慕,隐隐还
有些憎恨,对这一点他不敢细想,因为他知道慕行秋能轻易查看他脑子里的想法。
突然间,一个念头冒出来,殷不沉不打算看戏了,他要在这场戏中充当一个重要角
色!
殷不沉悄悄钻出雪洞,贴着地面爬向⑧⑩长⑧⑩风⑧⑩文⑧⑩学,ww○w.c∷...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55
3
来自主题: Prose版 - 生于一九七五(34)
三十四 上国随缘住
两个小时的飞行之后,飞机在仰光敏加拉洞国际机场着陆。已经有人候着我们了,是一
位肤色黝黑个头中等的男子,灰色上衣,一条绛色格子的笼基(男筒裙),在腰腹前方
系了一个结,脚上一双人字拖,面带微笑,举了一块白色的牌子,上面写着范然和我的
名字拼音。想必是温克博士的朋友。他叫吴岩,掸族人,中文不流利,英文却好过范然
与我的学院英语,我俩不免暗暗惭愧。
老旧的丰田车里挂了一串茉莉,有香气盈盈,我和范然对视一笑。阳光泛出不锈钢一样
的银白色,路旁枝叶繁茂,花木色彩明丽,英式殖民建筑隐于其中,有自行车斜斜靠在
无花果树下,穿了特敏(女筒裙)的窈窕女子步履轻盈,背影望去,象我幼时常见的傣
族女子,街边有孩子脸上涂满白色略微泛着黄的香木粉笑着向我们驶过的车挥手,街道
象棋盘,横平竖直,乌鸦当街悠闲散步。
很意外,吴岩先把我们送到了医院,说是温克博士交代过的,怕孕妇长途旅行身体吃不
消,我和范然不住道谢。检查很顺利,我和孩子均无意外,范然长舒一口气。
吴岩将我们送到他家,简单介绍了他的妻子和女儿,交代几句又出了门。吴岩的妻子叫
杜莫辛,女儿叫玛丹意。我们对莫辛妈妈行了合十礼,她和气地
q********i
发帖数: 4290
4
来自主题: Prose版 - 乡村缘
看到大哥在QQ的日志上写了五绝来纪念他下乡四十周年,马上感慨地写了个帖子,告诉
大哥我还记得当年在一个体育场送他时的情景,还告诉大哥我还记得当时所有的人都很
高兴,甚至有些兴奋。那一年我应该五岁。我记得体育场里停了好多解放牌卡车,上面
堆着清一色的麻绳捆绑的带几条红色条文的灰色线毯包裹的行李,知青们个个手里拎着红粗棉线
和白粗棉线编成的下面装着脸盆上面装着杂物的网兜。我在八一年上大学时,也有这两
样东西,只不过多了一个用包装箱改成的箱子。我忘了这些解放牌卡车上是不是有箱子
, 我也忘了是不是大哥也带了箱子。接下来的几年,后面的两个哥哥也下乡了。我记
得,后几年,送别的场景更热烈了,走之前,解放牌卡车拉着坐在行李上面的知青,在
城市的主要街道上绕上几圈,政府还安排学生在马路两边欢送他们。但我看到,一些知
青在车上流着眼泪。太多的负面消息,到那个时候好多人对下乡都有了抵触情绪。

谈起下乡,当年对我来说,对我家人来说,都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我们那里,把到附
近乡下走亲亲叫下屯。那时,同学和邻居有很多在附近乡下有亲亲的,一到暑假和寒假
就下屯。回来时,会带回来一麻袋一麻袋一面袋一面袋的农副
x**i
发帖数: 227
5
来自主题: Prose版 - 缘 - 2
人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
wy
发帖数: 14511
6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第五章 桃源
“葛雷新在色彩缤纷的桃花杯中瞪大双眼,许许多多的桃花花瓣缤纷掉落。一片桃
花花
瓣落到脸上。驴车木轮碾过地上的枯枝落叶,发出‘毕剥’的好听声响。此刻他的
眼前有两
名做远古时人打扮的孩子,所在之处又是个实际历史上不存在的空间……”
“晋太原中,武陵人,缘溪行,不觉路之远近……”
葛雷新觉得身处于一种颇为温暖的休眠状态。
那种感觉有点像是午后小憩,将睡将醒的迷离状况之间。
脑海中一片混沌,却很奇特地在其中浮现出这一首远古中国的童话原文。
迷蒙之中,他觉得自己彷彿翻了个身,渴睡之感依然强烈。
可是,那阵清晰的歌声再度出现。
“晋太原中,武陵人……”
歌声稚嫩。
彷彿来自不远处,只是偶尔会被微微拂过的轻风吹散,听不真切。
“忽见桃花林,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一阵清凉之感从脸上扩散开来,像是在脸上洒了冷洌的水花。
葛雷新在清凉的触感中慢慢睁开眼睛,看到眼前景像的那一霎那,整个人却陡地楞
住。
此刻他的眼前只看见一大片清朗的浅蓝,似乎整个人悬空置身于一片
c****g
发帖数: 3893
7
第一个下地狱的法子就是撒谎
我在这里有一节圣经。这一节的话语,是最严重的。
「一切说谎话的,他们的分就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这就是第二次的死。」
这一句话,就是载在启示录第二十一章第八节。圣经里面常常对我们说地狱的事,
因为没有地狱就没有神,因为神若不刑罚世人,神就算不得神。没有地狱,就不必有主
耶稣,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上天堂的,何必要祂来作我们的救主呢?没有地狱,就没有福
音,因为我们用不着福音。大家都是得救的,何必福音来拯救罪人呢?没有地狱,就没
有传道的人,因为既然没有地狱可怕的刑罚,传道何为呢?嗳哟,地狱是真有的!犯罪
的人将来都必到那里去,所以罪人应当听福音,信福音,所以我今天应当传福音给你们。
我刚才所读那一节圣经,告诉我们说:在将来的时候有一个硫磺的火湖,就是第二
次的死。请大家注意:我们所最怕的就是死,但是死,圣经记着说,死不只有一次,是
有两次的。肉体死了,还不算数,到了将来,还有第二次的死。这第二次的死,就是我
们整个的人,永远在硫磺的火湖里受我们罪的刑罚,受苦痛。圣经里面的地狱,就是这
个硫磺的火湖。圣经里面对于地狱这个道理,乃是常常说到的,并且都是专专一一的告
诉我...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8
二埋法师
戒行
一、正明随行
行事钞和资持记解释戒行说:戒行,是既然受得此戒,就必须秉持在心,并广修方
便。在教理方面,依师学习律藏的理论与行事的规律。在行的方面,主要是对治烦恼。
还要检察思想、言论、行为——不违犯律的行为和不失威仪的行为。坚志远离“止犯”
、“作犯”的一切事项,更积极地成就了“止持”、“作持”的一切行事。定下志愿,
尊重戒律,仰慕古来的圣贤,发起向他们习学的精进行,这样,持戒的心生起了,三业
合乎律仪,就是“戒行”。
但是受体是要期尽形断恶修善的誓愿与缘境周遍慈愍的心,混合而成为一个伟大愿
力,这就是受体。随行,是随着所受时的思愿,而修止恶生善的事行,就是随顺本体的
善良行为。这是对受体所说的随行。譬如建筑宅院,必先建立周围的院墙(坛场受体)
,然后在院的界限内建立房屋(受后随行)。
如果只有受没有随,那就成了空愿的院子,不免要有寒露(无善盖覆)的弊端(堕
落恶道)。如果只有随没有受,这随行可能随于生死,或者只是些世善,局狭不能周遍
。譬如无院的屋宇,难免贼盗偷窃(虽修善行还为尘扰丧失善根)的危险。所以必须“
受”、“随”互相资助,才能达到离苦得乐的目的。
行事钞问
A****a
发帖数: 274
9
寻法者 20:34:39
请问师兄,观禅到底观什么?
淡然 20:41:02
是观色法和名法的生灭,观名色法的无常、苦、无我这三相及它们的生灭因缘。佛法观
禅的目标,即是这些究竟名色法。我们必须以与正定相应的智慧,来分析内外名色法的
究竟成分——心、心所与色,依每一个究竟法的特相、作用、现起、近因来辨别它们,
以便正确的培育名色分别智与见清净。禅修者必须破除色聚与名聚的密集,以便透视究
竟法与无我相。接着,必须以智辨识产生色法的业、心、时节、食素这四种因,以及辨
识出产生六门心路过程的种种原因。也必须辨识缘起法的种种因果,透过亲证来解除对
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疑惑,培育缘摄受智。
《清净道论》和《阿毗达摩藏》很清楚地注明,如果没有辨识缘起的因果关系,是不可
能解脱生死轮回的。再者,根据《巴利三藏》之《相应部》、《小部.无碍解道》里的
教导,在修行观禅时,一切内外、过去、现在、未来的名色法与因果,都被观照为无常
、苦、无我。修观禅时运用种种分析、辨识、差别诸行的实修方法,是为了获得巴利圣
典中提到的利益,为了培育十种佛法观智,为了把心净化到更高的层次,以及为了证悟
涅盘与解脱于轮回这
G**W
发帖数: 1865
10
二转法轮之《心经》,心经最短,好说,中有“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经
句,这是对“心”的形容,当然,奉行“缘起性空”者,会说这个“心”是意识.
但是意识透不过“不生不灭”这一句,正常人都体验过意识生生灭灭,而且,如果意识
不灭,人人都应该有宿命通,可是,绝大多数人,为什么能记得昨天,不记得前世呢?
说明今世的意识不是前世的意识,说“意识不灭”,这是邪见,而且阿罗汉灭掉的五阴
——色受想行识里面,就明确包括了意识.
w**u
发帖数: 311
11
我主要参考玛欣德比库的“阿辟达摩讲要”。据称,观名法的时候,是可以在心脏看到
心所依处的。
我另google了一下
“心所依處(hadayavatthu):根據諸巴利論師,除了以各自淨色為依處的雙五識之外
,心臟是一切心的依處色。《阿毗達摩論》並沒有明確地提到心所依處。《阿毗達摩論
》中的最後一部──《發趣論》也只是說:「依靠該色,意界及意識界得以生起。」(
I,4)。然而,諸註疏隨後則確定那「該色」為心所依處,是心臟裡的心室(的血)。”
G**W
发帖数: 1865
12
二转法轮之《心经》,心经最短,好说,中有“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经
句,这是对“心”的形容,当然,奉行“缘起性空”者,会说这个“心”是意识.
但是意识透不过“不生不灭”这一句,正常人都体验过意识生生灭灭,而且,如果意识
不灭,人人都应该有宿命通,可是,绝大多数人,为什么能记得昨天,不记得前世呢?
说明今世的意识不是前世的意识,说“意识不灭”,这是邪见,而且阿罗汉灭掉的五阴
——色受想行识里面,就明确包括了意识.
w**u
发帖数: 311
13
我主要参考玛欣德比库的“阿辟达摩讲要”。据称,观名法的时候,是可以在心脏看到
心所依处的。
我另google了一下
“心所依處(hadayavatthu):根據諸巴利論師,除了以各自淨色為依處的雙五識之外
,心臟是一切心的依處色。《阿毗達摩論》並沒有明確地提到心所依處。《阿毗達摩論
》中的最後一部──《發趣論》也只是說:「依靠該色,意界及意識界得以生起。」(
I,4)。然而,諸註疏隨後則確定那「該色」為心所依處,是心臟裡的心室(的血)。”
P******A
发帖数: 126
14
佛法博大精深,诸如了不了义、密意和意趣、文句和意义等甚深微妙处,不是没有
师承的依文解义者所能轻巧通达的。这一客观制约,使萧平实对佛经论典的严重误读成
为可能。居然从离戏无垢的大乘教典中,挖掘出敢于对般若大空性说“不”、并且始终
以凡夫分别心加以确认和肯定下来的实常胜义谛——“第八识如来藏”,这不能不说是
无知和狂妄对自己的主人开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三藏法数》说:“神我,即第八
识也。外道执神我能生诸法,常住不坏,计为涅槃。”作为萧氏邪说的非理内核,这一
散发着浓烈常见外道异味的遍计法——“神我阿赖耶识”,已经扮演了过多不光彩角色
,早该劝其卸妆退场了!
作为终极真理的现基若有无常变化,显然是不优美的,够聪明的外道徒多能想到这
一点。可是,他们很难明白,承许一个落于有边戏论的实常本元,更加不能自洽。试问
:自性不空的实常本元在生起世俗万法的过程中,起不起作用呢?如果不起作用,安立
这一胜义谛有何意义?如果能起作用,它就必然发生变化、运作,从而与“自性实有恒
常不变”的自宗承许相违!——毋庸置疑,拒绝离戏大空性的自性实有,再加上个恒常
不变,这两项“胜义特性”乃是对(...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提比丘∶五蕴与五取蕴
阿罗汉的日常生活没有贪嗔痴。
不会,只要有意识的存在,就不可能以涅槃为所缘。就不是真正意义的涅槃。
阿罗汉没。
五蕴彻底熄灭的涅槃,是佛陀所指向的终极目标,佛法是否定了五蕴这种不圆满的存在
形式(苦),指出另外一种圆满的存在形式,就是涅槃。
那种没有贪嗔痴的日常生活状态,根本就不是佛陀的终极追求。如果佛陀没有度众的任
务,他在证悟后,会立刻让色身死亡,入涅槃界。实际佛陀本来也是这样的,只是被梵
天劝请而留了下来。
S**U
发帖数: 7025
16
My old post:
在原始佛教的《杂阿含经》,有说 「刹那」与「刹那生灭」吗?
对照北传汉译《杂阿含经》和南传巴利文的《相应部》,近于「刹那生灭」的说法见于
北传的《杂阿含经》, 而不见于南传的《相应部》。所以「刹那生灭」的说法应当属于
部派佛教,而且跟说一切有部有关。
What's common between 2 诵本 is the mind changes quickly, much faster than
material body change. What's in question is the unit of time for change.
杂阿含290经
愚痴无闻凡夫,宁于四大色身系我、我所,不可于识系我、我所。所以者何?四大色身
,或见十年住,二十、三十,乃至百年,若善消息,或复少过;彼心、意、识,日夜、
时克,须臾不停,种种转变,异生异灭。譬如弥猴游林树间,须臾处处,攀捉技条,放
一取一,彼心、意、识亦复如是,种种变易,异生异灭。
The corresponding Pali SN12.61 reads:
"It would be better for th... 阅读全帖
k****s
发帖数: 1209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的五乘
菩萨乘,统摄人、天及声闻、缘觉等乘。
菩萨「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缘起大悲心,回入于大乘」。
依龙树菩萨所说:「菩萨以种种门入佛道,或从悲门,或从智慧、精进门入佛道。」
据《华严经疏》卷六说,修菩萨行有四难:
1.背己利世难,菩萨为利益众生,没有一念为己之心;
2.行相唯苦难,为利益众生,不乐求世间的种种欲乐;
3.处经诸有难,为利益众生故,于诸苦无不经历;
4.时劫无量难,乐求无上佛果,兼修利他之行,故所经的时劫不可限量。
S**U
发帖数: 7025
18

...
當時的婆羅門有三明,以三明自豪。
佛另說三種明。
南傳:相應部7相應8經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1161.htm
拜火者婆羅墮若婆羅門看見世尊為了托愣玖ⅰ?匆娽幔莼鹫咂帕_墮若婆羅門以偈
頌對世尊說:
「三明具足者、有好的出生者、多聞者,
明與行具足者,他能享用這乳粥。」
「呢喃許多無用的咒,非生來即是婆羅門:
內部被污濁污染,以欺騙成為被圍繞者。
凡知道前世住處;看見天界與苦界;
且已達生之滅盡者,牟尼已完成證智。
以這三種明,是三明婆羅門,
明行具足者,他能享用這乳粥。」
北傳:雜阿含886經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886.htm
爾時,世尊告婆羅門言:
「云何名為婆羅門三明?」
婆羅門白佛言:
「瞿曇!婆羅門父母具相,無諸瑕穢;父母七世相承,無諸譏論;
世世相承,常為師長,辯才具足;誦諸經典、物類名字、萬物差品、字類分合、
歷世本末,此五種記,悉皆通達;
容色端正,是名,瞿曇!婆羅門三明。」
佛告婆羅門:
「我不以名字言說為三明也,賢聖法門說真實三明,謂:賢聖知見,...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五受阴
对一般学佛的人,把痛苦当作一种离苦的助缘可能效果更好。当然厉害的情况还是要看
病的。
G**W
发帖数: 1865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麼是 『五時三教』?
五时三教:
佛於菩提树下丶吉祥草上成佛後,七日中不动不语时,其〔庄严报身〕於天法界说华严
经,此【第一时】也。
七日後以〔应化身〕游行人间,觅憍陈如五人,於鹿野苑说声闻法,建立僧团,此【第
二时第一教】也。
後说大乘般若空,以一切法空丶遣声闻教之执着「我空法有」,此【第三时第二教】也。
由此能兴论主诤,故说唯识经典:如来藏经丶楞伽经丶无上依经丶同性经丶不增不减经
丶显识经丶大般涅盘经……等如来藏系经典。则声闻缘觉法与大乘般若空之争执化为乌
有,融合圆满,此【第四时第三教】如来藏唯识教也。
佛灭前,为示华严法界真实,故说法华,而三教圆满,此【第五时】也。
阿含中之二乘法乃第二时第一教,然已隐含大乘法教於其中,今人不明,妄以如来藏非
真,妄以唯识为假想观,非悟者也。唯识如来藏经典既是最後说,应是最究竟法。乃竟
以先说之方便化城法而非议後说之究竟法,宁有斯理?
譬如世间法律,後立之法优於先立之法,母法优於子法。佛法亦如是,後说之法究竟於
先说之法,唯识如来藏系经典诸法是母,是根本;除去母法,则馀般若法空及二乘我空
等法,皆无所附丽,同於外道断灭论者。【故不应因自身未能证得如来藏,便学一神教
...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1414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修佛远离两种违缘
那如何做到不“执指为月”呢?
其实这是个与佛法无关的问题。肉身的人活在世上探究真理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好
奇心和质疑。如五石所说,如果是真理则真金不怕火炼,如果不是真理那么质疑掉反而
是好事。有没有方向问题,经过大家质疑和争辩后所会更加一目了然。
失去质疑的能力和权力,恐怕剩下的就是迷信和盲信。这样传播开来的,就难称智慧。
如果俗世间人们认识俗世世界的手段都少不了质疑,那么作为具备无上智慧超越俗世的
真理的佛法,坦然面对‘凡夫’的质疑应该是最基本的素质。否则寻求智慧的人们反而
调转方向而失去对佛法的兴趣;若如此反而影响他人对佛法的了解。
提出质疑是针对的那个“法”,不是针对个人的,所以只要不是恶意诋毁就不涉及不尊
重他人选择的问题。又何况,如果自己真的站在真理一遍,针对诋毁的辩论就会让真理
更加发光。
g*******r
发帖数: 1414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修佛远离两种违缘
我同意lingsu和五石以前说过的一些话:
真理就是真理,它不会因为所在的文化环境或者人群规模和素质的不同而有变化。真理
放之四海而皆准。
你可以采用平易近人的方法去指点这个真理,但这个方法不应该脱离“真理”的本质。
也就是如果真理不怕质疑,那么这个的“方便法”也不应该抵制质疑;如果真理是让大
家脱离五蕴的束缚,则方便法也不应该鼓励人们更加沉迷于五蕴;如果大道至简,
那么这个“方便法”不应该将真理复杂化。否则何来“方便”二字?
r***q
发帖数: 48
23
这两件事情差别太大, 对于了解“一件事情是否因为受者不同而结果不同”这个子命题
没什么帮助. 不如考虑如果老虎吃的是一只不心甘情愿的兔子, 老虎是不是造了业; 然
后佛陀心甘情愿自己去喂老虎, 老虎是不是造了同样的业. 了解这个子命题之后, 可以
把结论用到阿罗汉这个故事当中.
但是, 感谢前面五石大德开示和提醒, 透析每件事情的因果不是根本目的, 根本目的是
灭苦, 所以这件事情多讨论下去不一定有太大的必要了.
W**N
发帖数: 1037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修佛论道学儒]佛缘
有關阿賴耶識語義的變遷
圓光佛學研究所、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
陳一標
圓光佛學學報
第四期(1999.12)
頁75-106
http://ccbs.ntu.edu.tw/FULLTEXT/JR-BJ010/bj99904.htm
--------------
南傳大藏經,發現阿賴耶共出現二十三次,日譯有十種不同的譯法,分別是:阿賴耶、
執著、在處、愛、愛著、愛著心、愛慾、執、所執處(阿賴耶)、避難處,他循著這些
譯語深入考察,發現大部份的地方,阿賴耶皆是執著或愛著之意。
--结论部分--
第四節 結論
阿含乃至部派時代,阿賴耶一詞是執著、愛著這種心理學式的意義,或者說是所執
著的對象——五種感官對象或取蘊。瑜伽行派一開始並未採用此義,在《解深密經》<
心意識相品>中將阿賴耶識詮釋為「隱藏在肉體中的識」,它或許是瑜伽師在禪定實踐
中所直觀到的實踐主體,在經典中將其解釋為隱藏在肉體中,以肉體為其所依,當然從
其與肉體安危同一,卻似乎也不能否定其有執受根身的作用,只是從語源詮釋來看,在
《解深密經》中其第一義是「隱藏」,而後才是「執受」;而此時阿陀耶識不...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修佛论道学儒]佛缘
有關阿賴耶識語義的變遷
圓光佛學研究所、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
陳一標
圓光佛學學報
第四期(1999.12)
頁75-106
http://ccbs.ntu.edu.tw/FULLTEXT/JR-BJ010/bj99904.htm
--------------
南傳大藏經,發現阿賴耶共出現二十三次,日譯有十種不同的譯法,分別是:阿賴耶、
執著、在處、愛、愛著、愛著心、愛慾、執、所執處(阿賴耶)、避難處,他循著這些
譯語深入考察,發現大部份的地方,阿賴耶皆是執著或愛著之意。
--结论部分--
第四節 結論
阿含乃至部派時代,阿賴耶一詞是執著、愛著這種心理學式的意義,或者說是所執
著的對象——五種感官對象或取蘊。瑜伽行派一開始並未採用此義,在《解深密經》<
心意識相品>中將阿賴耶識詮釋為「隱藏在肉體中的識」,它或許是瑜伽師在禪定實踐
中所直觀到的實踐主體,在經典中將其解釋為隱藏在肉體中,以肉體為其所依,當然從
其與肉體安危同一,卻似乎也不能否定其有執受根身的作用,只是從語源詮釋來看,在
《解深密經》中其第一義是「隱藏」,而後才是「執受」;而此時阿陀耶識不...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识缘名色
沒有這種所謂 "抽象的识"和"具体的识别如眼识"的分別,
唉, 大家真應該好好的將五陰十八界的基礎內容搞清楚,
這不困難.
n********n
发帖数: 8336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识缘名色
在《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中,普光正见如来对颠倒女人宣说了十二因缘:“
(1)无明:就是不明,乃一切烦恼的总称。于缘起性空无所明了,因而妄生一切执著
,此谓“无明”;
(2)行:造作义,指一切行为,即依无明所造的善恶业;
(3)识:业识,此识随业受报,为过去业力所驱,挟持所造善恶种子而来投胎;
(4)名色:名指心识,色指形体。由于一念爱染投入母体为名,成胎后为色。所谓心
物和合而成胎,胎相初成叫做“名色”。
(5)六入:即“六根”。在母胎十个月的中间,由名色渐渐成长到六根完备,于出胎
后对六尘境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
(6)触:即接触。根、尘和合而成触。指出胎后六根与一切外境之接触;
(7)受:即领受。根境相对于违顺二种境界上,生起苦乐二种感觉谓之“受”,此即
为对境所起的一种情绪;
(8)爱:即贪爱。对于五尘欲境,心生贪著,此即为对境所起的一种贪染心;
(9)取:即妄取,追取。遇喜欢之乐境则念念贪求,必尽心竭力以求得之而后已,遇
所憎之苦境则念念厌离,必千方百计以图舍之而后已,此即为爱染欲境的一种趋求。
(10)有:即业。即有因有果,由前际因(爱取),生后际果(生老...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13
28
会展中心一带也非常不错
新的观音山五缘湾一带也不错
据说厦门房价这半年跌了不少
F********y
发帖数: 7139
29
来自主题: Chemistry版 - 化学PhD的五年
感谢楼主,提供正能量。
当年在cro混日子的时候感觉也是很黑暗的,总算是熬出来了,也是因为set goal的缘
故。
这个版需要多谢楼主这样的励志故事。谢谢!
wish all the best!
F********y
发帖数: 7139
30
来自主题: Chemistry版 - 化学PhD的五年
感谢楼主,提供正能量。
当年在cro混日子的时候感觉也是很黑暗的,总算是熬出来了,也是因为set goal的缘
故。
这个版需要多谢楼主这样的励志故事。谢谢!
wish all the best!
h*****9
发帖数: 4028
31
要是一两年后有不好的后果(希望不要如此),你是反中医还是大夸中医哪?

年的生活质量是什么样的,到底有没有症状,你们动动脑子好不好。这些活不过一年的
人,肯定是痛苦的一年的,临死前几个月肯定会痛会出血的,而且中间过程不会往好的
方向走的。前面一个人给我说过他姥姥就是临死几个月没有症状,我发信去问了,他告
诉我唯一的症状就是痔疮便血,他认为生过孩子的妇女有痔疮会便血是正常。先不去说
他说的没有症状到底对不对,到底是不是因为他不懂什么是症状。就算他说的是对的,
便血就是症状。癌症晚期的人是一定会痛会出血的? 忝且っ魑沂遣欢缘模胝页鲆
桓隼永础T偎狄槐椋┲⑼砥诘娜肆偎狼笆且欢ɑ嵬椿岢鲅模胰嘶嵩嚼丛剿ト
酰蝗蝗嗣挥姓饷慈菀姿溃衣杪璧奶辶υ诓欢系幕指矗档秸夥萆夏忝嵌疾欢宰
酉氲穆穑?
c****t
发帖数: 19049
32
来自主题: MitbbsColumn版 - 【杂谈】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大老板你不读晋江也就罢了,不勾不度就是你的错了
《何以笙箫默》是一部都市言情小说,约11万字。作者顾漫于2003年9月22日开始在晋
江原创网上连载,历经2年时间写出的小说,在晋江的总积分高达九百五十多万。本书
从七年后超市的相遇开始,把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娓娓诉来。
内容简述:
《何以笙箫默》讲述 一段年少时的爱恋,牵出一生的爱恋。大学时代的赵默笙阳
光灿烂,对法学系大才子何以琛一见倾心,开朗直率的她拔足倒追,终于使才气出众的
他为她停留驻足……然而由于命运的捉弄,一个隐藏的误会导致了七年的分离,七年后
当默笙从美国返回故土时,两人再次相遇,情依旧,但~
m****u
发帖数: 270
33
吴重庆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
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王阳明·《传习录》
《岭南文化时报》从1993年10月27日创刊到1998年12月30日停刊
,历经了1888个时日,不过,现在回头望去,只觉得是短暂的一瞬。
而从其停刊至今,其实只70来天(此文作于1999年3月14日,为首次
发表--编者注),但犹如前尘往事。长与短、近与远的双重错觉,更
令我意识到及时记叙5年间人与事的必要性,以免\"真成梦幻\"。
缘 起
1981年至1991年,我一直在中山大学哲学系做学生,当时主编过
全校性学生刊物《中大青年》,办刊办报的热情初次触发。1991年7
月,带着八十年代的激越和无奈,我到新成立的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哲
学文化研究所工作,有幸遇上李明华博士这样一位好所长。1992年夏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成立岭南文化研究中心,李博士安排我负责联络
事务并任秘书长。我当时向他建议能否以中心名义申请办报,得到他
的全力支持。他自己曾在武汉主编过八十年代里风生水起的《青年论
坛》,所以他能体会我的心思,表示放手让我独闯。
92年秋,我开始做起办报
a***n
发帖数: 1993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活中的缘起》佛使比丘
《生活中的缘起》
前言
佛说“缘起甚深”,正因其深奥,致使大部分的人无法洞悉因缘法则。二千五百多
年前佛陀对阿难的开示,至今依然真实如昔。佛教的核心──缘起,是如此难以理解,
因而成为人们严重误解与扭曲佛法的症结。本书中,佛使尊者将这些误解的根源挖掘出
来,并将其置于严谨的慧光下细察分析。这些根源虽可回溯到原始佛教时代,然而最早
的文献记载,却是在一千五百多年前觉音(Buddhaghosa)的论集中发现的。
许多上座部的正统教说,可说是建立在觉音解说的基础上,且把觉音对缘起的误解
当作标准,因此使真理变得混淆不清。简言之,觉音是从亘贯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的
立场来解说缘起。过去世的无明与行(意志性的活动)引生现在世,在现在世中承受过
去所作所为的果报。这种过程决定了我们现世的烦恼(爱与取),且不断轮回而导致未
来世中的生与苦。佛使尊者仔细检查这种解说,并提出重大疑问:如果佛陀教导无我(
anatta),那么自一世转移到另一世的东西是什么?如果苦的因在某一世,而其果却在
另一世,那么我们要如何践行在此生此世即可获得利益的方法呢?
正确地了解缘起非常重要,它会使我们认识到“我”这个观念,是...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35
第二节 “八识”说与“唯识无境”
唯识宗思想体系的基本命题是“万法唯识”、“唯识无境”。从哲学角度考察,此“识
”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万物得以存在的本体依据。正因为除了“识”的“分别”功能
及“变现”过程之外,并无真实的、实在的“外境”存在,因此,“唯识无境”方可以
成立。那么,这一妄识本体又是如何变现出现象世界呢?从唯识学的总体加以把握,大
致有两种密切相关的思路,即“识变说”和“种子熏习说”。此两种理路目标均指向“
唯识无境”如何可能成立。仔细辨析,“识变说”较偏重于论证本体与现象的关系,“
种子说”则兼顾染净诸法的生起与还灭。而中土的玄奘、窥基则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三
类境”说给予深化。
一、八识
与其它佛教宗派持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说不同,唯识宗在“心法”问题上
,持独特的“八识”立场。唯识宗所言之“八识”均指众生之“心”。不过,依其功能
差别而有三类之别,“第八名心,集诸法种,起诸法故;第七名意,缘藏识等,恒审思
量为我故;余六名识,于六别境粗动间断了别转故。”[①]心、意、识中,第八识是本
识,即识体,其余七种皆由第八识转生,故称转识。唯识宗认为,世间万物作为虚假不...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36
第四节 转依论
在玄奘所传唯识学中,心体与理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体即清净法界,亦即真如、法
性;心体即第八阿赖耶识,即藏识、种子识。第八识之中蕴藏的无漏种子既是众生解脱
的根据,也是连接心体和理体的中介。唯识学的“三性”、“三无性”学说,一方面是
对“识”之体性的描述,另一方面又具有联结心体与理体的特别意义。“三性”中依他
起性最为关键,在某种意义上依他起之最终的根据是阿赖耶识,此识体所蕴藏的有漏、
无漏种子正是遍计所执性与圆成实性之所以形成的根源。通过依他起性,唯识宗将心体
与离言之心性(真如)之转依关系揭示了出来。同样,“相名五法”,一方面是对世间
诸法所作的一种分类说明,另一方面此五法之间的关系也蕴含了心体与理体之间的差别
与联系。与中土的“性宗”相同,唯识宗同持不可言诠的“离言真如”立场,窥基创发
的“四重二谛”,其目的正是试图以此将心体与理体紧密地联系起来。
“转识成智”是唯识宗将其心性论落实于解脱论层面的必然结果。凡夫不知外境非实、
离心无境的道理,若明了“唯识无境”之理,并且转变所依,就可实现“转识成智”而
解脱成佛。唯识宗以四缘论证“转识成智”如何可能,前二属于主观方...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37
随佛法师Bhikkhu Vūpasama著
选录自 《原始佛法与佛教之流变》© 2010
一、云何是生、灭法
生、灭法的说法,在佛教界是多数学人都听过的讲法,最让人耳熟能详的说法,是
记载在《大般涅盘经》1卷下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是
释迦佛陀在入灭前,提醒弟子们的教导。
甚么是生、灭法?根据《相应阿含》的说法,色、受、想、行、识等五阴是生法、
灭法。见《相应阿含》256经:
「所谓明者是知,知者是名为明。又问:何所知?谓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
知;色无常,色无常如实知;色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知。(受……;想……;行……
;)识生、灭法,识生、灭法如实知;识(无常),识无常如实知;识磨灭法,识磨灭
法如实知。」
除此以外,在《相应阿含》与《相应部》的说法中,色、受、想、行、识等五阴的
生法、灭法,也说是色、受、想、行、识等五阴的集法、灭法。见《相应阿含》103经
、《相应部》『蕴相应』89经:
《相应阿含》103经:「于五受阴,增进思惟,观察生、灭:此色,此色集,此色
灭;此受……。想……。行……。(此)识,此识集,此识灭。于五受阴如是观生、灭
...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38
文章来源:多识仁波切
我们从萧平实的《狂密与真密》一书可以看出,用吃奶的功夫所使出的招数也只是“信
口开河”四个字。可笑之处是,评头论足别人时,却完全暴露了自己孤陋寡闻的致命弱
点;使出的杀人武器,却成了自杀性的武器,对别人毫毛未损,对自己伤得十分狼狈。
——摘自本书
序言
他们把藏汉佛教界善知识的宽容忍耐的高风亮节,变成他变本加厉、推销谬论的商机,
竟然大言不惭地叫嚣:“没有一个人敢和我对辩,印顺等人不敢和我对辩,藏传佛教的
喇嘛、法王、活佛没有一人敢和我辩论。”
——题记一
世界上只有最愚蠢的蚊蝇,才会把自己想象成展翅遮天的大鹏
——题记二
本来我想多做一些理论研究和经典精品的译介工作,不愿把宝贵精力浪费在和邪魔外道
的无聊的辩论上,但这个保护圣教理论环境的“清洁工”的工作得有人来做,在这种情
况下只好见义勇为了。
——题记三
我在2001年写的《密乘是非分辨论》中说了如下这样一段话:“本来显宗般若乘和密宗
金刚乘是大乘教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密宗是显宗理论的进一步升华,走向更透
彻的必然产物。犹如从小乘有部的诸法实有,逐步走向大乘唯识的境空识有、到中观的
万法性空一样...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开悟——贾题韬
论开悟
贾题韬
第一讲 开场白
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这次讲演的开场白:
昔缘未了论开悟,今又葛藤试解环;
此事当人须直取,吃瓜莫受卖瓜谩!
因为过去我曾讲了论开悟这个题目,但没有讲完,所以说是“昔缘未了”,我现在还同
大家一起象理葛藤一样地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葛藤”是禅宗习用的语言,是指说话
太多象蔓草那样纠缠不休,这里用来比喻人说话不完,或者讲的不尽恰当。但是,要真
正懂得这个道理,需要你自己去亲证,单听别人讲是不行的,必须闻而思,思而行,行
而亲证,这是你自己的事。比如吃瓜,瓜是苦是甜还必须由你亲口去尝一尝,不要光听
卖瓜的说长道短,佛法究竟如何,也是需要你自己去直接体验的!
关于“开悟”,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的,都知道开悟的重要性。佛教是无神论,大家必须
把这一点认识清楚。学佛完全靠自己来解脱自己,这就是佛教的特色。其它宗教主要依
靠外力,只有佛教是靠自己解放自己。因此,开悟在其它宗教里并不算什么重要问题,
而在佛教里却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开悟是要你自己开悟。只有开悟才能明确宇宙人生是
怎么一口事,你自己也才能有个下落。如果不开悟,在佛教里来说,是没有什么力量能
来代替你解脱的。...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0
☆─────────────────────────────────────☆
SeeU (See you) 于 (Thu Sep 20 00:08:27 2012, 美东) 提到:
涅盘是什么?初果是否体验了涅盘?本文从北传杂阿含351经,南传相应部12相应68经
「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结合十二支缘起,提出一种解释。
SA 351, SN12.68 都说∶涅盘就是「有之灭」。本经也提到了十二支缘起,『以取灭而
有灭』等。十二支缘起的「有」支,是指来世的「后有」,而不是这一生的五蕴。阿罗
汉断尽烦恼,取灭而有灭,虽然还有这一生的五蕴,而能体验到来世的「后有」灭,也
就是触证涅盘。阿含经中阿罗汉证果的定型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
不受后有。」,是因为阿罗汉已经体验到后有的灭,所以才能肯定我生已尽。
与此对比,有学圣者虽能现观「以取为缘而有后有」,但是还不能断「取」,也就无法
灭「后有」,所以经文有「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知道而作不到,也就是知道涅盘
的法则如此,但还无法体验涅盘。
不知道如此解释,是否与其他阿含经文抵触?欢迎大家讨论。
Ref:
http:/...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何谓名色?
☆─────────────────────────────────────☆
cpath (秋十三) 于 (Fri Sep 28 05:44:13 2012, 美东) 提到:
何谓名色?
我不懂,谁给我离清一下。
请举个例子。
(且为何不说五蕴就好,要说名色?)
☆─────────────────────────────────────☆
lila (不要昵称) 于 (Fri Sep 28 10:22:31 2012, 美东) 提到:
我理解,色就是物质.所以其特性就是应该有生有灭的.
名么,就是概念.所以特性就是并非真实存在的,而是借助精神存在的.
☆─────────────────────────────────────☆
qxdren (净心婆罗门) 于 (Fri Sep 28 10:58:46 2012, 美东) 提到:
色,就是有质碍的东西,名,就是涵盖其它东西(心中有名称而无实体的东西),“心
但有字,故曰名也”。
名、色,合起来,就包括了一切法。打个比喻,如我们说精神和物质,就包含了所有的
东西。但这里的物质,不是只指色(有质碍的...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藕益大师:教观纲宗/释义
教观纲宗 / 释义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释义
----------------------------------------------------------------------------
----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观。改作书册题名)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观而已矣。观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殆。
然统论时教。大纲有八。依教设观。数亦略同。八教者。一顿。二渐。三秘密。四不定
。名为化仪四教。如世药方。五三藏。六通。七别。八圆。名为化法四教。如世药味。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藏以析空为观。通以体空为观。别以次第为观。圆以
一心为观。四观各用十法成乘。能运行人至涅槃地。藏通二种教观。运至真谛涅槃。别
圆二种教 观运至中谛大般涅槃。藏通别三。皆名为权。唯圆教观。乃名真实。就圆观
中。复有三类。一顿。二渐。三不定也。为实施权。则权含于实。开权显实。则实融于
权。良由众生根性不一。致使如来巧说不同。且约一代。略判五时。一华严时。正说圆
教。兼说别教。约化仪名顿。二阿含时。但说三藏教。约化仪名渐初。...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3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如何带领佛教徒归主
佛教网摘站:辨破《楞严百伪》——释愍生法师辨(1)
作者简介--释愍生
愍生法师,一九二六年出生。二十岁出家;早年亲近上海下仁老法师。一生专研三
藏,致力弘扬佛法,兴办佛教教育,培植人材。历任宝觉佛学院院长、住持,香港佛教
联合会义务司库。教学之余,常于海内外弘法,讲经说法四十年,辩才无碍,为教界所
称誉。对《楞严经》造诣尤深,曾讲述《楞严经》先后达十三次之多。今以法师精研《
楞严》之心得,驳斥吕澄作“楞严百伪”之谬说,堪称护法卫教之雄辩。

佛本无法可说,以有四悉檀因缘故,随机应说。若以无法可说而言,佛于四十九年
未说一字,以名言无实故。如以有法可说而言,离经一字使同魔说,以藉假修真故。无
论有说无说,主旨欲令众生,入佛知见也。由此可知,一切皆是佛法,又复皆非佛法,
以法无自性,故法不定法。《金刚经》云:“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又云:“法尚
应舍,何况非法?”若明此理,何需于鸡蛋里挑刺?
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理,即证其说。诸小乘经,以三法印,印定无误。试问《楞
严》何处乖违大小乘印?吕澄全以是非之心、庸俗之念、妄想分别,刻意制造过失,引
人随落深渊,诚乃罪过无边!况经四依说:“依...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44
本解序文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一卷
壹、前言
贰、概要
一、教起因缘
二、本经体性
三、一经宗趣
四、方便力用
五、所被根器
六、藏教所摄
七、部类差别
八、译会校释
九、总释名题
叁、正释经义
(壹)序分(第一至第三品)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二卷
(贰)正宗分(第四至第四十二品)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第十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三卷
国界严净第十一
光明遍照第十二
寿众无量第十三
宝树遍国第十四
菩提道场第十五
堂舍楼观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风华雨第二十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四卷
菩萨修持第三十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边地疑城第四十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密空性见之略评
第一节 学密者的省思
学密宗多年,各种开示都指称:密宗的戒定慧、见修行果、信解行证都较显教超胜
,利根精进者甚至可以即身成佛,比起显教需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入初地,三大阿僧祇劫
才能成佛,差距实在难以想象。藏密强调自己观成佛菩萨的果位观修,来自历代成就上
师的灌顶与加持,因此精进求法修持,上焉者心契空乐明,证悟大手印;中焉者本尊观
想坚住,佛慢坚固;下焉者每天观修咒念不断,严戒精进,坚信临终时,必能光明解脱
或往生本尊刹土。
藏密典籍开示、观行知见,许多与显教不同;遇到戒律开遮持守、修学知见显密恰
好相反时,强调应依止胜妙的果地金刚乘见解,舍弃下劣的因地般若乘知见。“藏密超
胜显教”如果是事实的话,则密续开示、口诀导引开示,都应超胜或等同 释迦牟尼佛
的经典开示;藏密祖师证量,亦都应超胜或等同显教祖师证量。但为什么学了大手印、
大圆满、诵观空咒、入无分别平等住多年,执意识心不起妄念即是佛地真如,能离于三
界系缚,住于涅槃之境,即是轮涅不二,即身成佛;却连流通最普遍的《心经》都弄不
通,只知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在讲十八界的根源──第八识如来藏
,整篇《心经》都在描述第...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8
有人经常会提议说,在阿含里面从头到尾就是没有看到如来藏这三个字啊!这样的
质疑其实是非常的荒谬而且是幼稚的。其实在《阿含经》里面,其实它并不以如来藏这
三个字来作为第八识的唯一名相,祂可以称为阿赖耶识、也可以称为本际、也可以称为
是入胎识,祂可以有种种的名。那我们看在《阿含经》里面,我们也可以来说明,其实
在四阿含里面,佛陀把如来藏把祂称为叫作“甚深微妙大光明法”,而这个大光明法祂
是隐藏在五神通里面,特别是在宿命通或是宿命明里面,其实它就涉及到我们现代人在
科学研究上面的记忆研究,也就是现代的人对于记忆是什么?它是如何存在呢?产生疑
惑。可是我们如果翻阅四阿含,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在《阿含经》里面早就已经在作这
样的研究。
有一些沙门或婆罗门他们有禅定,他们可以入定意三昧,然后以这个三昧心可以看
到过去八十个成劫跟败劫,也就是说这些外道他可以依于他的宿命通可以看到过去多生
多劫的生生死死的内容。那这里就产生一个问题了,那为什么过去的八十个成劫败劫里
面的那些记忆可以从过去来到现在呢?显然一定要有个法祂能够留存记忆,使得过去八
十劫的生死的记忆的内容可以来到现在,被这些有...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9
四、观行蕴处界我之生起次第
次叙蕴我、处我、界我,及其生起次第,广令佛门四众可以依之实地观行而断我见
。若此界众生能断我见之人数极众者,则此界将可渐转清净,由众生之净业因缘故,可
以渐渐成就人间净土也。若佛门弟子中之多数人已断我见者,则必舍弃世相法上(广建
寺院、追求佛教界第一)之营谋,而开始注重人类心性之改善:以教导众生断除我见为
主要弘法内涵,以教导众生舍离我所(财色名食睡)之贪著为主要内涵,即可令社会清
净而不再有人干犯恶业、作奸犯科,则使国土渐转清净,人寿亦可因而渐次增长,福报
亦可因而日渐转增,从此以后,不再以建造金碧辉煌、一尘不染之寺院而可名为人间净
土也!人间净土之成就,在于心净则土净,而非泥土大地之清净故;心方是真实之土故
,众生心净则国土亦将随之渐渐清净,净业使然故。如是方是真实人间净土之建设者。
甲、五蕴我
五蕴我者,谓色蕴、识蕴、受蕴、想蕴、行蕴。蕴者何义?谓众集义、积聚义。
色蕴者,谓人类色身由四大物质所造成,经由父精母血而成就,经由四大所成之食
物而长养,是故新陈代谢、念念变异、生住异灭,由生而长,由长而变异、而老,由老
而死;有生则必有灭,是由物质...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50
来自主题: Family版 -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01:26:40 2013, 美东)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