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g 发帖数: 30882 | 1 甘阳:穿透中国灵魂看西方精神
发信站: 燕南社区 http://bbs.yannan.cn
编者按: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在北大演讲时, 也曾谈到应该如何认识中国 :如何和深刻全
面的认识中国。基于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渺小的个人见识在如此庞大的文明面前
无从下手,非常容易陷入盲人摸象的状况:每个人都认为中国是这个样,而其实他们的
感知之间的差异却极其明显。
如何认识中国,基辛格博士个人认为:这的确是个挑战 !
面对和平与发展,东西方的需要了解,需要应对这个挑战
100多年来实际上我们都是用西方的视角来看中国,马克思主义也是西方的。中国人从
20世纪以来,当我们说“中国是这样这样”时,实际总是隐含着“西方是那样那样”的
看法。20世纪以来,所有谈论中国其实都是在做这类比较。
历史惯性与时代步伐
从时代的连续性着眼,我们不应该把改革25年来的成就与过去的时代对立起来,而是要
作为一个历史连续来思考,我认为我们需要摆脱那种非此即彼的思考方式,把改革的25
年完全孤立起来,把它与前面的中国历史对立起来,同样,我们也不应该把现代中国与
中国的历史文明传统对立起来,而是要看传统中国与现代...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15629 | 2 长文甚入,最好从原网站进入。
https://marxists.anu.edu.au/chinese/reference-books/walder1985/06.htm
六、毛泽东式的禁欲主义:复兴革命精神的失败
Ø 毛泽东复兴革命精神的运动
Ø 实际工资与生活水平的趋向
Ø 限制工资政策所产生的社会不公平
Ø 放纵式领导的出现
Ø 实用性私人关系的扩展
Ø 工作班组作用的减弱
Ø 复兴革命精神运动意料之外的后果
到了六十年代中期,中国社会朝着稳定的上下间的施恩回报关系模式和实用性私人
关系亚文化方向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许多党的干部都关注着这一倾向。个人关系的发
展使得政治动员体制不似原先那么灵活,因此它作为经济发展的手段也不那么管用了。
同时,领导手里掌握的评定“表现”和给每人发放奖金数目的大权也使得奖励与工作成
绩的关系变得不明不白。自从五十年代后期以来,尽管有大量资金被投入到改进企业设
施上,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依旧停滞不前。许多国家领导人感到,工厂的党组织和班组制
度在鼓励工人积极性上... 阅读全帖 |
|
N*****2 发帖数: 2318 | 3 转帖
睡龙不悔
2012-11-27 21:57:21
看到“前益”的文字,才发觉中国毛左的力量还是还是非常强大,不但有有目共睹
的各种行动,背后还有毛派理论家在为之提供各种理论武器。
究竟中国左派的能量大到什么程度,真是要拭目以待了。
正文
前益
2012-11-27 17:36:50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到现在,各方面都积累了所谓的“深层次矛盾”。要缓和这些矛
盾,稳定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延长资本主义的寿命,唯一的办法是资产阶级必须在相
当程度上向无产阶级出让自己的局部利益,以保全自己的长远和根本利益。
为此,资产阶级必须要与无产阶级妥协。所谓,妥协,不是开诸如“政治体制改革
”一类的空头支票,而是资产阶级必须实实在在地拿出一些真金白银,向无产阶级做出
大的、但是对于资产阶级来说不致命的让步。
在经过约三十年的高速增长以后,中国资本主义积累的动力已经近乎枯竭,危机爆
发只是早晚的问题。一旦经济危机爆发,本已极端尖锐的各种阶级和社会矛盾,将一发
不可收拾,资产阶级统治将全面瓦解。
只要是搞资本主义,就不可避免地要爆发经济危机。而凡是资本主义经济,一般在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后,都不可避免地...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th1978 (数学),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百般委曲难求全——一个人文学者的悲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16 06:58:55 2012, 美东)
周启博
(一)尴尬群体中的一个
父亲周一良二零零一年十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八十八,当属高龄。遗憾的是
他未能把想说的话全部形诸文字。
父亲对子女随和,不象母亲有时不严自威。但他少与子女谈心。以我观察,他
有两批较能推心置腹的朋友。一是留学哈佛的“学友”,青年学子在异国共度寒窗
,铸就友谊。二是文化革命中因“反聂(元梓)”而同被关押殴打,和因“梁效”
而同被禁闭整肃的“难友”。学人罹难共度铁窗,遂成莫逆。我自己成年后很少与
父亲深谈,直到年逾不惑,发现自己青少年时是在谎言包围中渡过,才有意识地找
父亲交流,并探索他这一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变革。
父亲是一个企业世家兼文化世家的长子,家教是忠恕之道和谨言慎行。少年青
年时潜心文史,所在学科前辈和同侪对他颇为看好。如果他能按自选方向走下去,
学术上当有可观成就。然而他生不逢时,在中年以后被社会环境...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5443 | 5 中国境内的民族问题
从沙甸惨案谈起
刘国凯
人口庞大的汉族应……坚强地站立起来,团结中国境内所有的民族一道,举起右手推倒
中共专制主义的高墙,举起左手阻止任何分裂国土的企图。建立一个所有民族和睦相处
、共和共荣的民主中国……- 引自本文
本刊编审吴学灿按﹕此文资料详实,说理充分,是难得的关于民族问题的好文章。
最近,网络上有人从美军轰炸巴格达,扯出三十几年前中共军炮轰云南沙甸回族村
引起种种议论。由于有位表亲自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末在云南个旧工作,致使我很早
就闻说沙甸惨案。当然仅仅是口头相传。中共当局对一切都是实行黑箱操作。无论是当
时的平叛和后来的“平反”,都没有对社会、人民作出明确的交代。民间也只能以民间
故事的方式辗转相传了。
我对把美国进军伊拉克和共军毁灭沙甸联系起来思考缺乏想象力,但一个沉睡三十
多年的“民间故事”被重新提起,却使我对未来不无担忧。因为困扰中国社会首屈一指
的固然是专制政治,但民族纠纷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成份。沙甸惨案是一个早已逝去却
又有可能卷土重来的噩梦──如果我们不及早尽力设法杜绝的话。
一、沙甸惨案“平反”之质疑
三十多年前从表亲那里听来的“民间故事”...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6 1.毛泽东简传要义评述
虎头蛇尾的叁峡舵手
毛泽东主席於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在北京病死时,大陆上曾流传一记幽默的评语,
说:毛如死於一九五六年,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应该是「中国的列宁」;如死於一九六
六年,还不失为一个「中国的史达林」。不幸他死於一九七六年,那他就只是个「中国
的毛泽东」了。
这项评语对毛来说,虽是谑而虐矣,却颇能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因为它评得公平合
理,恰到好处,也入木叁分。毛公在其生命的最後二十年中,其所作所为底祸国殃民的
程度,也确实是每下愈况;若不及时蒙教主恩召,其不知伊於胡底呢?
我们搞历史的碰到这一情况,首先就要问一声,毛公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历史人物
,何以弄成这样一个「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地可笑的结局呢?
关於毛氏晚年的失德,近年来大众媒体上的评毛之论,都太看重於毛氏个人的行为
了。历史人物尤其是转型期中的历史人物的政治行为,不是不重要,但是其重要性亦有
其极限。
在一个治宏观史学的社会科学家看来,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原只是一部近代中国社会
转型史。古老的中国在西方文明挑战之下,它要从一个东方式的传统农业大帝国千年不
变的「定型」,逐渐「转」变成一个西式而有中国特色...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彭小明:柳青和创业史的命运翻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n 6 07:34:10 2018, 美东)
http://hx.cnd.org/?p=154671
柳青
为错误路线唱赞歌的文学典型
文革后恢复高考,大学里恢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大江南
北。中国农村的承包责任制和分田到户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了。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77
和78两级的同学们听到了全新的当代文学课程。吴中杰老师(一度曾被张春桥打成反革
命,获得平反,当时还没有评上教授学衔)果然不同凡响,敢为天下先,在文学批评界
也要敢说敢当,拿出新的观点。四人帮的帮派文艺教材已成笑柄,也没有任何已经出版
印刷的新教材。他的观点果然振聋发聩:《创业史》是为错误路线唱赞歌的典型。《创
业史》是柳青(1916-1978)的长篇小说。主题是五十年代农业合作化。毛泽东鼓吹的
社会主义高潮,彻底改变了农村的面貌。因为制度违背经济规律,生产停滞不... 阅读全帖 |
|
v**e 发帖数: 8422 | 8 我在台湾飞行——*的这篇文章不错
开国中将韩练成之子韩竞向我介绍张祜先生时,我以为一定是位操着浓重闽粤口音
气力不加的老人。但与张老一通电话,传来的却是地道京腔底气十足的声音,记者以为
听错了,连问了两遍,那边以斩钉截铁的口气回答:“我就是张祜!”
1
我是地道的北京“坐地户”,出生在北京市东城区灯草胡同。我的原籍是河北省承
德市,祖上是当地有名的大户,为热河人(民国时曾设立热河省,省会就是现在的承德
市。热河一词来源于当时承德的温泉)。太祖父叫张翼廷,以制作木碗起家。所谓的木
碗就是以承德山上出产的一种特有的木头,此种木头,既硬而且纹理漂亮,将这种木头
伐下晾干,旋铣成木碗,内里镶上纯银皮刻上花卉图案即成。用这种碗有两大好处,一
是轻巧结实,摔到地下也不容易破裂,且盛热菜热汤也不烫手。二是银子可以验毒,如
果食物菜肴中被人投毒,银器的表面即会变黑,旧年代大户人家多用银质餐具也是此理
。那时我家的木碗专门供应宫内及高门显贵,当然价格也是很昂贵的,平头百姓是用不
起的。祖上也因此发家富甲一方,人送绰号“木碗张”。后来太祖父还做过知县府尹之
类的地方官,口碑颇佳。现在网上也有他的事迹。虽然... 阅读全帖 |
|
U*E 发帖数: 3620 | 9 甘阳:穿透中国灵魂看西方精神
发信站: 燕南社区 http://bbs.yannan.cn
编者按: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在北大演讲时, 也曾谈到应该如何认识中国 :如何和深刻全
面的认识中国。基于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渺小的个人见识在如此庞大的文明面前
无从下手,非常容易陷入盲人摸象的状况:每个人都认为中国是这个样,而其实他们的
感知之间的差异却极其明显。
如何认识中国,基辛格博士个人认为:这的确是个挑战 !
面对和平与发展,东西方的需要了解,需要应对这个挑战
100多年来实际上我们都是用西方的视角来看中国,马克思主义也是西方的。中国人从
20世纪以来,当我们说“中国是这样这样”时,实际总是隐含着“西方是那样那样”的
看法。20世纪以来,所有谈论中国其实都是在做这类比较。
历史惯性与时代步伐
从时代的连续性着眼,我们不应该把改革25年来的成就与过去的时代对立起来,而是要
作为一个历史连续来思考,我认为我们需要摆脱那种非此即彼的思考方式,把改革的25
年完全孤立起来,把它与前面的中国历史对立起来,同样,我们也不应该把现代中国与
中国的历史文明传统对立起来,而是要看传统中国与现代... 阅读全帖 |
|
g*********n 发帖数: 808 | 10 重新认识邓小平
提到邓小平,一般都会被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推动中共从毛泽东式
的阶级斗争,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治国理念的决策人。按照邓小平传记的作者
,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的说法,是邓小平,带领中国向前走,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事
实真的如此吗?这需要一些历史的厘清。
关于邓小平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个
比喻被认为是八十年代打开改革局面的主要策略,至今,仍然是中共官方论述中经常引
用的所谓“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摸着石头过河”,成了八十年代至今,邓小平
式改革的招牌。但是,这句话并不是邓小平说的。这句话被提出,也不是改革开放时期。
提出这个理论的,是有“经济沙皇”之称,在八十年代的改革中被认为是坚持计画经济
的保守派领袖的陈云,提出的时间,是五十年代。1950年4月7日,陈云出席政务院第二
十七次政务会议,在谈到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物价涨不好,跌也对生产不好。上月
物价跌了5%,对此要先收后放,先少后多,使物价先跌后涨。要摸着石头过河,稳当点
好。”1951年7月20日,陈云在中共中央统战部讨论如何做好工商联工作的时候,... 阅读全帖 |
|
f****o 发帖数: 8105 |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35年血与泪 中共计生政策下的祸患(完整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8 13:25:03 2015, 美东)
因为“一胎化”,有人把孩子奉为掌上明珠,有人则把孩子作为商品买卖。有人不知老
了谁养,有人痛苦断了香火⋯⋯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痛。(AFP)
刚刚结束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告显示,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饱受争议并遭到国际谴责的独生子女政策,在35年后走向终结。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说法“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在传统文化中,上至天子,下到黎
民百姓,都懂得敬天敬神,顺应自然。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世世代代都享受着儿孙满堂
的天伦之乐,从未因所谓的“人口过盛”而遭受过苦难。然而,当中共在1949年建政后
,中华民族苦难不断,其中几乎涉及到每个中国人的苦难就是始于1981年的强制性“一
胎化”政策,而这一充满血腥暴力、野蛮的东西被中共推行为“基本国策”。这一长期
的所谓“基本国策... 阅读全帖 |
|
j******n 发帖数: 21641 | 12 原编者注︰文革中曾参与“梁效”写作班子工作的周一良先生去年逝世,北京刊物《群
言》向家属征求回忆稿件,周先生之子周启博如期交稿而未获刊登。】
(一)尴尬群体中的一个
父亲周一良二零零一年十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八十八,当属高龄。遗憾的是他未能把
想说的话全部形诸文字。
父亲对子女随和,不象母亲有时不严自威。但他少与子女谈心。以我观察,他有两批较
能推心置腹的朋友。一是留学哈佛的“学友”,青年学子在异国共度寒窗,铸就友谊。
二是文化革命中因“反聂(元梓)”而同被关押殴打,和因“梁效”而同被禁闭整肃的
“难友”。学人罹难共度铁窗,遂成莫逆。我自己成年后很少与父亲深谈,直到年逾不
惑,发现自己青少年时是在谎言包围中渡过,才有意识地找父亲交流,并探索他这一代
知识分子的思想变革。
父亲是一个企业世家兼文化世家的长子,家教是忠恕之道和谨言慎行。少年青年时潜心
文史,所在学科前辈和同侪对他颇为看好。如果他能按自选方向走下去,学术上当有可
观成就。然而他生不逢时,在中年以后被社会环境压倒,奉领袖为神明,把改造思想以
达到领袖要求当作高于学术甚至家庭的终极目标。每当他未泯的人性和常识与领袖的方
针冲突,...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10018 | 13 民主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一个潮流。联合国2002年的年度报告指出,从1980至
2002年,已经有80多个国家从极权政体或威权政体转型为民主政体。自五四运动以来,
中国一代又一代精英也为实现民主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民主运动和民主政体在现代世
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在成熟的西方民主社会里,人们却普遍感到民主体制的
危机。在北欧一些国家,一个常见的汽车后档粘贴上写道:“对美国人要好一点 ……
否则他们会把民主送到你的国家来。”虽然这一粘贴纸的主要用意在于表达欧洲民众对
美国入侵伊拉克的不满,但他们对民主的失望也跃然纸上。在欧洲一些国家的民调中,
人们对民选领导人普遍抱有不满情绪,但对非民选产生的政府官员却表示了很大的信任
。在西方国家中,诸如《拯救民主》(Saving Democracy)和《理性选民的迷思》(The
Myth of the Rational Voter)等学术著作不断涌现。当然,西方成熟民主社会中所出
现的这些思潮和实证研究并不等于民主体制在西方社会已经发生根本性危机,但它们却
明确地揭示了西方民主的弱点和西方相当一部分人对这些弱点的不满。笔者认为,当代
的... 阅读全帖 |
|
r****e 发帖数: 3373 | 14 有点长,但是很好看。
周启博:我的父亲周一良
(一)尴尬群体中的一个
父亲周一良二零零一年十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八十八,当属高龄。遗憾的是他未能把
想说的话全部形诸文字。
父亲对子女随和,不象母亲有时不严自威。但他少与子女谈心。以我观察,他有两批较
能推心置腹的朋友。一是留学哈佛的“学友”,青年学子在异国共度寒窗,铸就友谊。
二是文化革命中因“反聂(元梓)”而同被关押殴打,和因“梁效”而同被禁闭整肃的
“难友”。学人罹难共度铁窗,遂成莫逆。我自己成年后很少与父亲深谈,直到年逾不
惑,发现自己青少年时是在谎言包围中渡过,才有意识地找父亲交流,并探索他这一代
知识分子的思想变革。
父亲是一个企业世家兼文化世家的长子,家教是忠恕之道和谨言慎行。少年青年时潜心
文史,所在学科前辈和同侪对他颇为看好。如果他能按自选方向走下去,学术上当有可
观成就。然而他生不逢时,在中年以后被社会环境压倒,奉领袖为神明,把改造思想以
达到领袖要求当作高于学术甚至家庭的终极目标。每当他未泯的人性和常识与领袖的方
针冲突,他都认为人性和常识是自己未改造好的表现,“改造思想”成为他永远追求也
永远达不到的目标,而... 阅读全帖 |
|
W***n 发帖数: 11530 | 15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2%B5%E5%8A%87
粤剧花旦常見造型粵劇,原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1],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
在廣東、廣西粤语区出現[2],是糅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
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
又稱為戲棚官話。[3][4]到了清朝末期,知識分子為了方便宣揚革命而把演唱語言改為
粵語廣州話,使廣府人更容易明白。[5]粵劇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6]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
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7]
目录 [隐藏]
1 歷史
1.1 元朝以前
1.2 元朝
1.3 明朝
1.4 清朝
1.4.1 禁止演出
1.4.2 恢復演出
1.4.3 海外演出
1.4.4 志士班與文明戲
1.5 民國初期
1.6 1949年後
1.7 当代
2 行當
2.1 化妝
2.2 戲服
2.3 頭飾
3 表演工藝
3.1 唱腔
3.2 身段
3.2.1 表演方式
3.3 說白
3....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16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4763
王树军
一
“先生博学多闻,且学贯中西、多才多艺。专业上自不待言,他在文学(包括古典文学
)、中西方哲学、甚至一些艺术(如绘画、音乐)方面的深厚修养,都是我辈望尘莫及
的。”[1] 是师兄向守平教授对方励之先生的由衷赞叹;“他严谨思维之外,身上藏着
多重人文倾向和典雅情愫。除了保有天真单纯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本性,对友人形同亲如
一家的手足兄弟,他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国书法艺术、西方古典文学、西方音乐艺术等
方面都浸淫颇深。”[2] 则是来自“科学门外人的赞誉”。这里,我想就先生在新诗方
面的几个见解提供一些说明和解读,以作为其文艺上“深厚修养”和“浸淫颇深”的一
点补充。
2008年6月17日,我给方先生写了一个e-mail,送上刚完成的关于余光中的签名书《五
陵少年》的文字一篇,呈阅;并恳请谈谈他关于新、旧诗的见解。回信在6月21日收到
,极简短:“见附件,方”(See attchmnt. Fang) 。除去将发表的文稿之外,他基本
上不用中文、而用英文写电...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6053 | 17 学样,来FDU灌了一瓢水。。。哈哈。。
与复旦同行六十年—— 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程雨民访谈录
作者:吴梦吟 史诗来源:《校史通讯》第70期发布时间:2010-12-24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程雨民简介:
程雨民, 1926年生。194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从
事研究工作。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系主任(1983-1985)。著有《英语语体学》,《
语言系统及其运作》,《汉语字基语法》,《“人本语义学”十论》等。
访 谈
我的大学是沦陷时期的复旦大学上海补习部
问:您当年为什么选择报考复旦?请谈谈您在复旦的求学感受。
答:我进复旦的那个时候,进大学只要有两个因素:首先要愿意念书;第二个还是家里
要有条件。当时进大学的人少,一方面是因为不想念书,念了也白念;要么就是没钱,
家里生活困难。你书念得一般的话,只要愿意进,家里能供应,也都可以进的。当然那
时候也有考试什么的,但不是很难。如果要说我选择复旦有个理由的话,那么离我家近
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许多大学的师生内迁到重庆
,只有一部分留在上海,复旦的一部分从江湾本部迁至当时的...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6053 | 18 学样,来FDU灌了一瓢水。。。哈哈。。
与复旦同行六十年—— 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程雨民访谈录
作者:吴梦吟 史诗来源:《校史通讯》第70期发布时间:2010-12-24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程雨民简介:
程雨民, 1926年生。194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从
事研究工作。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系主任(1983-1985)。著有《英语语体学》,《
语言系统及其运作》,《汉语字基语法》,《“人本语义学”十论》等。
访 谈
我的大学是沦陷时期的复旦大学上海补习部
问:您当年为什么选择报考复旦?请谈谈您在复旦的求学感受。
答:我进复旦的那个时候,进大学只要有两个因素:首先要愿意念书;第二个还是家里
要有条件。当时进大学的人少,一方面是因为不想念书,念了也白念;要么就是没钱,
家里生活困难。你书念得一般的话,只要愿意进,家里能供应,也都可以进的。当然那
时候也有考试什么的,但不是很难。如果要说我选择复旦有个理由的话,那么离我家近
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许多大学的师生内迁到重庆
,只有一部分留在上海,复旦的一部分从江湾本部迁至当时的... 阅读全帖 |
|
P********6 发帖数: 709 | 19 林彪事件是非常非常大的事件,对当时和以后的中国都产生 了很深远的影响。这
个事情从1971年9月开始,当时的中国官方就已经发布一些文件,提供对林彪事件的解
释。有关这个事件更详细全面的档案,到今天还没有 开放。关于三叉戟飞机是自己下
来的还是被打下来的,有无穷的疑问,但是我既不知情也不清楚,有待于将来材料对外
开放以后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解释。
我希望对林彪事件能有一个新的考察,一个再探索,从历史的一个比较长的时段
来看林彪事件。我有几个问题,比如当时林彪为什么要出山?毛泽东为什么要他出 山
?等等。我认为,我们应该对林彪事件从一个比较纵深的角度来谈,它反映着当年的中
国体制方面的一些因素,反映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的方向,不仅仅是一 个林彪个
人命运的问题。
文革初期,毛泽东已经下定决心要打倒刘少奇,对这个问题,毛是有反复有思考的
。毛以后和斯诺在1970年有一个解释, 毛说我在1965年1月制定二十三条的时候就已经
有一个想法,就是在政治上必须把刘少奇搞掉。1965年到1966年上半年,毛泽东在倒刘
这个问题上是一 层一层地剥笋子,毛在1966年6月10日和越南的胡志明主席谈话的时候
...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6053 | 20 刚去FDU灌了一瓢水。。。。。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DU 讨论区 】
发信人: DOCKER (稻客), 信区: FDU
标 题: 程雨民: 与复旦同行六十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3 19:54:07 2014, 美东)
与复旦同行六十年—— 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程雨民访谈录
作者:吴梦吟 史诗来源:《校史通讯》第70期发布时间:2010-12-24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程雨民简介:
程雨民, 1926年生。194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从
事研究工作。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系主任(1983-1985)。著有《英语语体学》,《
语言系统及其运作》,《汉语字基语法》,《“人本语义学”十论》等。
访 谈
我的大学是沦陷时期的复旦大学上海补习部
问:您当年为什么选择报考复旦?请谈谈您在复旦的求学感受。
答:我进复旦的那个时候,进大学只要有两个因素:首先要愿意念书;第二个还是家里
要有条件。当时进大学的人少,一方面是因为不想念书,念了也白念;要么就是没钱,
家里生活困难。你书念得一般的话,只要愿意进,家里能供应,也都可以进的。当...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6053 |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DU 讨论区 】
发信人: DOCKER (稻客), 信区: FDU
标 题: 程雨民: 与复旦同行六十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3 19:54:07 2014, 美东)
学样,来FDU灌了一瓢水。。。哈哈。。
与复旦同行六十年—— 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程雨民访谈录
作者:吴梦吟 史诗来源:《校史通讯》第70期发布时间:2010-12-24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程雨民简介:
程雨民, 1926年生。194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从
事研究工作。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系主任(1983-1985)。著有《英语语体学》,《
语言系统及其运作》,《汉语字基语法》,《“人本语义学”十论》等。
访 谈
我的大学是沦陷时期的复旦大学上海补习部
问:您当年为什么选择报考复旦?请谈谈您在复旦的求学感受。
答:我进复旦的那个时候,进大学只要有两个因素:首先要愿意念书;第二个还是家里
要有条件。当时进大学的人少,一方面是因为不想念书,念了也白念;要么就是没钱,
家里生活困难。你书念得一般的话,只要愿意进,家里能供应,也都可以... 阅读全帖 |
|
y*********o 发帖数: 700 | 22 周璇儿子是温州人黄宗英侵吞常州人周璇财产,法院都判黄宗英败诉归还侵占财物了,还有啥好说的。。。。看来温州人也是结棍格。。。
周璇后人再揭内幕 黄宗英是否侵吞周璇遗产?
前不久,记者电话采访了远在加拿大定居的一代红歌星周璇的次子周伟,发表了名为《周璇两子为何结怨半生》的报道文章,初步揭开了笼罩在周璇后人头上长达几十年的恩怨“疑云”,文末记者称:7月底,周伟将携妻带女回上海举办一场音乐会,届时他将披露一个“惊人”的秘密。8月5日,记者在北京首体宾馆见到了从上海来京办事的周伟夫妇,虽然来去匆匆,但周伟和夫人常晶还是先后两次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见面时,周伟先生送给记者一篇他刚刚写就的文章《为了母亲的微笑》,在这篇大曝内幕的文章中,周伟将矛头直指著名演员、作家黄宗英,他向记者指出,黄宗英在周璇逝世以后,处心积虑,以收养他本人为名,侵吞了周璇的遗产。
十几年之前,周伟就曾起诉黄宗英侵占周璇遗产,经过四年艰难的诉讼,黄宗英败诉,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判决黄宗英赔偿周伟人民币7万余元,周伟向记者表示:十几年前黄宗英赔付给他的仅是黄宗英侵占周璇海外唱片的版权费,而周璇逝世后留下来的大量财产以及后来由香港银行转至... 阅读全帖 |
|
s******i 发帖数: 870 | 23
李毅:西方国际社会学述评_文章·争鸣_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 3 visits - 12/6/07-
[ Translate this page ]27 Mar 2007 ... 西方国际社会学(或称全球社会学)的蓬
勃发展,略迟于西方发展经济学和发展政治学的发展。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帕森斯的
社会发展理论占统治地位。 ...
www.sachina.edu.cn/Htmldata/article/2007/03/1328.html - 131k - Cached -
Similar pages - Note this
波士顿生活网| 阅读主题- 西方国际社会学述评 - 2:05pm- [ Translate this page ]
服务波士顿中国人的信息中心. 提供波士顿最全的华人活动日历,网上俱乐部,论坛,聊
天室. 主要栏目还包括居家,教育,财经,美食,健康和旅游. 并提供本地区的打折优惠,
...
www.shenghuonet.com/phpBB2/viewtopic.php?t=34435 - 100k - Cached - Similar
pages - Note th... 阅读全帖 |
|
BR 发帖数: 4151 | 24 赵鼎新:民主的生命力、局限与中国的出路
《领导者》杂志第十八期
(赵鼎新,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终身教授)
民主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一个潮流。联合国2002年的年度报告指出,从1980至2002年
,已经有80多个国家从极权政体或威权政体转型为民主政体。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一
代又一代精英也为实现民主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民主运动和民主政体在现代世界显示
出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在成熟的西方民主社会里,人们却普遍感到民主体制的危机。
在北欧一些国家,一个常见的汽车后档粘贴上写道:“对美国人要好一点 ……否则他
们会把民主送到你的国家来。”虽然这一粘贴纸的主要用意在于表达欧洲民众对美国入
侵伊拉克的不满,但他们对民主的失望也跃然纸上。在欧洲一些国家的民调中,人们对
民选领导人普遍抱有不满情绪,但对非民选产生的政府官员却表示了很大的信任。在西
方国家中,诸如《拯救民主》(Saving Democracy)和《理性选民的迷思》(The Myth
of the Rational Voter)等学术著作不断涌现。当然,西方成熟民主社会中所出现的这
些思潮和实证研究并不等于民主体制在西方社会已经发生根...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25 金凤
我刚从四川、云南、贵州出差回来。一下火车,北京市萧条的市面使我大吃一惊。
食品店里,货架上空空如也。不,这样说也许并不确切。货架上放了不少空的食品
匣和空的糖果盒。柜台里放了一些糖果、点心,旁边贴着一张引人注目的标签“非卖品
”!这,大概是为了装点门面,装点市容。令人看了,白咽一口口水。菜市场里,鱼肉
鸡鸭全无。蔬菜也少得可怜,限量供应。我的爱人老赵在保定工作,两个孩子都在托儿
所,家中就我和母亲两个人。十天供应两斤菜。食堂里,也只有一点素菜和咸菜。偶尔
有一点荤菜,还要凭票供应。干部的粮食定量都削减了。全报社只有陈柏生和我两人,
原来定量二十四斤,此时增加到二十六斤半,体现了党的政策。原来副食品吃得多,一
个月二十四斤口粮还吃不完。现在虽增加了两斤半,但每顿饭我都要仔细地按定量吃了
。早餐二两,午晚餐各三两。只因油水少,不到开饭时间,就饥肠辘辘了。我估计,男
同志一般每月三十斤口粮,一定比我更加困难。
同志间彼此不大敢互相串门请吃饭了。没有菜,如何招待客人﹖只有这点口粮,光
吃饭也招待不起。记得在北京的交大同学一次相约在一位同学家相会。大家不约而同地
带了粮票和菜票,交给主... 阅读全帖 |
|
q*d 发帖数: 22178 | 2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JU 讨论区 】
发信人: Portfolio6 ($)^^大虫晚成^^(, 信区: NJU
标 题: 高华深入骨髓分析林彪事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16 16:03:14 2013, 美东)
林彪事件是非常非常大的事件,对当时和以后的中国都产生 了很深远的影响。这
个事情从1971年9月开始,当时的中国官方就已经发布一些文件,提供对林彪事件的解
释。有关这个事件更详细全面的档案,到今天还没有 开放。关于三叉戟飞机是自己下
来的还是被打下来的,有无穷的疑问,但是我既不知情也不清楚,有待于将来材料对外
开放以后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解释。
我希望对林彪事件能有一个新的考察,一个再探索,从历史的一个比较长的时段
来看林彪事件。我有几个问题,比如当时林彪为什么要出山?毛泽东为什么要他出 山
?等等。我认为,我们应该对林彪事件从一个比较纵深的角度来谈,它反映着当年的中
国体制方面的一些因素,反映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的方向,不仅仅是一 个林彪个
人命运的问题。
文革初期,毛泽东已经下定决心要打倒刘少奇,对这个问题,毛是有反复有思考的
。毛以后和斯诺... 阅读全帖 |
|
r****5 发帖数: 95 | 27 高华分析林彪事件
林彪事件是非常非常大的事件,对当时和以后的中国都产生了很深远的影
响。这个事情从1971年9月开始,当时的中国官方就已经发布一些文件,提供对
林彪事件的解释。有关这个事件更详细全面的档案,到今天还没有 开放。关于
三叉戟飞机是自己下来的还是被打下来的,有无穷的疑问,但是我既不知情也
不清楚,有待于将来材料对外开放以后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解释。
我希望对林彪事件能有一个新的考察,一个再探索,从历史的一个比较长
的时段来看林彪事件。我有几个问题,比如当时林彪为什么要出山?毛泽东为
什么要他出山?等等。我认为,我们应该对林彪事件从一个比较纵深的角度来
谈,它反映着当年的中国体制方面的一些因素,反映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
的方向,不仅仅是一 个林彪个人命运的问题。
文革初期,毛泽东已经下定决心要打倒刘少奇,对这个问题,毛是有反复
有思考的。毛以后和斯诺在1970年有一个解释, 毛说我在1965年1月制定二十
三条的时候就已经有一个想法,就是在政治上必须把刘少奇搞掉。1965年到
1966年上半年,毛泽东在倒刘这个问题上是一层一层地剥笋子,毛在196... 阅读全帖 |
|
f**********n 发帖数: 3081 | 28 作者:王维洛
199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了宪法,其中一条,就是将鄧小平理论写入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
法。把鄧小平理论写入宪法的弊病,许多文章已有论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
国安邦的总章
程,是民×制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既然把鄧小平理论进了宪法
,鄧小平理论的
地位,也就得到宪法的保护。任何反对鄧小平理论的行为,也就是违反宪法的行为。
三峡工程是中國政府五十年来实施的规模最大的工程,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工程
,据说这是个功
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既然这个工程这么重要,鄧小平作为政策决策的总设计
师,对这个工程
一定不会置之不问,一定有他的构思和模式。可是当翻遍鄧小平文选,就会使您十分失
望,因为您找不
到一句邓小平关于三峡工程的关键论述。难道鄧小平这位总建筑师忽视了三峡工程的重
要性,未作过任
何指示?如果鄧小平对三峡工程作过重要指示,为什么却又找不到邓小平的论述?这是
一个十分令人纳
闷的问题。
1980年7月鄧小平专程视察了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坝址三斗坪,听取了有关
三峡工程的汇
报。1982年11月24日,鄧小平在听取国家计委关于在二十年内... 阅读全帖 |
|
c******2 发帖数: 3849 | 29 中共90年,应下18层地狱
中共成立90年了,90年来,这个人类历史最残忍、最专制、最老牌的政党,给中国人带
来深重的灾难。但有人说,中国经济改革了,现在人们比以前富有了,强调是共产党的
功劳。但是,中国如果没有共产党的统治,中国人早就会比现在富有,而且更会享受到
民主和自由。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早就说过,中国人天生有做生意的细胞。看看同样
中国文化背景的台湾,那里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不仅早就富有,更有了民主选举,人民
不再是政治奴隶。更不要说结束了共产党统治的东欧国家和原苏联,都是历史的证据。
即使现在中国经济有起色了,也完全不能抵消,中国共产党屠杀人民的罪恶,而且它现
在仍在暴力统治。从中共掌权至今,无数中国人的鲜血,染红了人类历史上最血腥、残
忍的一页。我们从这下面这些数字和资料(平常读书阅报随手摘录,它只是冰山一角)
,就可看出,这是一个多么罪孽深重、罪恶累累的集团,它一定会遭到历史的审判:
一,中共建政初期(1950到1955年)
在五十年代初期,中共就发起“土改、镇反”、“三反五反”运动,导致大批中国人被
处决或迫害致死。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中国问题专家黎安友(An... 阅读全帖 |
|
i***z 发帖数: 7508 | 30 东北地区
一、辽宁省
苏联帮助中国兴建的156项工程辽宁有24项。包括:
1.鞍山钢铁公司
2.本溪钢铁公司的扩建
3.抚顺发电厂
4.阜新发电厂
5.大连第二发电厂的增容
6.阜新新丘竖井
7.阜新平安竖井
8.阜新海州露天煤矿
9.抚顺东露天矿
10.抚顺老虎台煤矿
11.抚顺西露天矿
12.抚顺胜利矿刘山竖井
13.抚顺龙凤矿竖井的新建扩建
14.抚顺石油二厂
15.抚顺铝厂
16.沈阳第一机床厂
17.沈阳第二机床厂(中捷友谊厂)
18.沈阳风动工具厂
19.沈阳电缆厂
20.大连造船厂改建扩建以及
21.杨家杖子钼矿和
22.一一二厂
23.四一0厂
24.渤海造船厂的新建和扩建改建工程。
为了与这24项重点工程配套,辽宁还在沈阳、大连、抚顺、本溪、安东等地安排了
省市重点工程项目730个。包括改建扩建抚顺钢厂、大连钢厂、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
沈阳冶炼厂、锦州铁合金厂、沈阳第三机床厂、沈阳鼓风机厂、沈阳水泵厂、大连重型
机器厂、大连机床厂、沈阳化工厂、沈阳玻璃厂、大连玻璃厂等。
(一)沈阳市
前苏联援建的156个大项目有6个建在沈阳
1.沈阳第一机床厂(原沈阳市机械修理厂)
...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15629 |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arsening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给苏联援助及专家以应有地位——看《奠基者》有感之六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28 14:50:05 2012, 美东)
http://liutiancheng.wordpress.com/2010/07/20/%E7%BB%99%E8%8B%8F
给苏联援助及专家以应有地位——看《奠基者》有感之六
Posted on 2010年07月20日
《奠基者》是几十年来我所看到的有关苏联专家援华情节最多的影视剧,也是比较
客观反映苏联专家在华工作的影视剧。尽管在我国工业领域中,与钢铁、煤矿、铁路交
通、电力、航空、机械、化工、军工、纺织、电子等行业相比,苏联对油田开发的援助
是微不足道的,156个大型援助项目中,一个油田项目都没有,但在《奠基者》中,导
演仍然突出了剧中重要人物——苏联驻石油部专家组长邱可夫的作用,力图重现上世纪
五十年代的历史:苏联援助及其专家的技术帮助,在新中国诞生的头十年里发挥了相当
重...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32 与军队大院一样,机关大院文化也是北京大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以三里河为中心兴建了各大部委的办公地。随后各个机关大院也相继建成。这里也成了新北京高级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地方之一,由此形成的大院文化独具的魅力。
在各机关大院中,计委大院很有代表性,从大院陆续走出过21位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和200多位部长、副部长。当时,计委的红塔礼堂位列北京四大礼堂之首(其他三个是地质、物资、政协),红塔礼堂是那时候北京文艺青年心目中最重要的文艺地标。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首位来访的西方小提琴大师斯特恩选择红塔礼堂举办他的独奏音乐会,小泽征尔首次率波士顿交响乐团来京,首演也是在这里。
如今的计委大院已有几分落寞,冬天感觉更是如此,在灰色的天空和枯萎的树枝映衬下,苏式老楼越发显得破败,很多窗户已没了玻璃,用塑料编织袋勉强堵上。一幢灰色的旧楼上挂着“国务院副总理陈慕华旧居”的牌子,从质地上看像是居民自己制作的,牌子旁张贴着一张“呼吁书”细看之下,才知道这幢楼已列入拆除名录,居民们想留住的或许不仅仅是这幢旧楼,还有他们与新生的共和国一起走过的日子。
不少孩子从中古友谊小学放学出来,边走边...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33 马约翰指导学生跑步。
9月1日,清华大学开始今年的新生军训。特别的是,今年军训将恢复著名体育家马约翰自五十年代在清华大学创立的“第一堂体育课”传统。清华大学大一工作组组长(现任清华校团委副书记、知名大学生运动员)“眼镜侠”胡凯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透露,9月11日,“第一堂体育课”将在综合体育馆重新开课。“对象、时间、内容都和过去一样。”胡凯说,“但形式会比以往更为丰富。”
不只是清华学子,中国体育圈对马约翰这个名字都不陌生。上世纪五十年末,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曾在全校体育干部会上讲过这样一段话:“你们看,马老今年已经76岁了,还是面红身健。我们每个同学要争取毕业后工作五十年。”这句话,就慢慢演变为那句国人耳熟能详的口号“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有学生听完“第一堂体育课”就去操场上狂奔
“第一堂体育课”由马约翰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创立,是当年清华新生入学的一大特色。开学后的某个下午,马约翰会把所有新生集中在清华大礼堂中,带着丰富的表情、动作,大声地告诉在场的每一位新生清华的体育精神和体育课要求。他往往只穿一件单衣,连续讲下来却不喝一口水。这一堂“特别”的体育课并...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34 一周前,华语电影界天皇巨星,影坛常青树离去,被张爱玲拒绝写剧本的那个人便是她,李丽华。
可张爱玲说:“越知道一个人的事,越对她有兴趣。现在李丽华渐渐变成立体了。好像一朵花,简直活色生香。以前只是图画中的美人儿,还没有这么有意思。”
在《武则天》里,李丽华是年迈之时,回望自己一生后的一声叹息,在《杨贵妃》里,则是面对众将士自缢时的从容。
她将武则天的凌利美感与杨贵妃的侍儿扶起娇无力诠释得淋漓尽致。
现在,很多年轻人应该没听过她的名字,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李丽华是影界响当当的一姐,大家都亲切地称她“小咪姐”。
香港资深电影人吴思远说:“她的离去对影坛来说损失巨大,我们要真正把老一辈演员的艺德、为人,为电影创下的事迹谨记于心。”
上世纪70年代,女导演唐书璇创办的杂志《大特写》就曾用李丽华做了封面,醒目的称她为“天皇巨星”。当时能否登上媒体封面,是女明星地位的象征。
从影40年,拍摄140部电影,李丽华创造了许多影坛史的“第一”:第一位70岁首度当歌手出唱片的华人女星,两届金马奖影后,与第一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弗兰克·鲍才齐(Frank Borzage)合作,首位演了彩色电影,闯入坎城、好莱坞的...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35 如果谁想请张爱玲这则“民国的剪影”写剧本,一定不是件易事。
但能在事后为此留下文字的不多。
一周前,华语电影界天皇巨星,影坛常青树离去,被张爱玲拒绝写剧本的那个人便是她,李丽华。
可张爱玲说:“越知道一个人的事,越对她有兴趣。现在李丽华渐渐变成立体了。好像一朵花,简直活色生香。以前只是图画中的美人儿,还没有这么有意思。”
在《武则天》里,李丽华是年迈之时,回望自己一生后的一声叹息,在《杨贵妃》里,则是面对众将士自缢时的从容。
她将武则天的凌利美感与杨贵妃的侍儿扶起娇无力诠释得淋漓尽致。
现在,很多年轻人应该没听过她的名字,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李丽华是影界响当当的一姐,大家都亲切地称她“小咪姐”。
香港资深电影人吴思远说:“她的离去对影坛来说损失巨大,我们要真正把老一辈演员的艺德、为人,为电影创下的事迹谨记于心。”
上世纪70年代,女导演唐书璇创办的杂志《大特写》就曾用李丽华做了封面,醒目的称她为“天皇巨星”。当时能否登上媒体封面,是女明星地位的象征。
从影40年,拍摄140部电影,李丽华创造了许多影坛史的“第一”:第一位70岁首度当歌手出唱片的华人女星,两届金马奖影后,与第一届奥斯卡最... 阅读全帖 |
|
h********n 发帖数: 1671 | 36 这种印象正说明了中国传统思想的沿续性。从五十年代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到八十年代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包括中间你说的“文革时期的印象都是给人无心
生产的”,这些思想存在的时期不同,历史背景不同,后果不同,现在的评价也不同,
但有一点是连贯的,就是这些思想都是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人的因素当成了社会
发展的决定因素。
从概念上讲,把人的因素当成了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并没有错,但是具体到各项事业的
发展,这种认识就显得荒唐了。我前面说了农业的情况,其中人的积极性的作用是很有
限的。从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耕地的面积的变化,水利的发展怎样,机械化的发展怎
样,化肥的产量怎样,农科技术有什么进步,这些客观情况摆出来,农业发展的基调就
出来。人的积级性与自然天气一样,只不过是这个基调上叠加的高阶谐波而已。
按政治因素分,文革时怎样、文革后怎样,或者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怎样、十一届三中
全会后怎样,或者说没联产承包时怎样、有了联产承包后怎样,这些说法与当年“人有
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性质并无二致。换成其它方面,比如说工业、科技等等,也都
是类似情况。
如果跳出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框框,来比较...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7 不知道有人贴过这个没有。高文谦写的《晚年周恩來》由美国明镜出版社2003年4月初
版,颇引起争议。朋友寄给我这篇采访报道,我看得囫囵吞枣,总体感觉挺中肯。印象
深的两点,一是江青说的“我是主席的一条狗,主席让我去咬谁,我就去咬谁”。把一
切坏事都推给江青的说法是不对的,江青不过是奉旨行事,有时操之过急,但基本思想
是出自毛泽东的。
二是作者整体评价周恩来时引用的邓小平的两句话:第一句是“如果没有总理的话,文
革的结果可能更糟。”第二句是“如果没有总理,文革也许不会拖那么长。”这个我也
觉得很中肯。
以下是BBC的采访报道:
今天是1976年中国四五运动27周年纪念日。
27 年前的今天,中国民众以悼念去世不久的中国总理周恩来的方式来表达对文革不满
的活动,在清明节这一天达到了高潮,中国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聚集了百万民众,虽
然这一天以中共高层主政的激进派下令对示威群众进行的镇压而结束,但这一天也预示
了半年后激进派倒台、文革结束、毛泽东神像倒塌等一些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的事件的征兆。不过,这一天也同时宣告了中共神坛上另一尊神像定制打造过程的开始
:文革后逐渐在中共高层占上风的所...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53 | 38 戚本禹谈李志绥的回忆录
原载《明报月刊》
访问:美国《达拉斯时报》编辑陆源,整理:锺志林
一度担任毛泽东「御笔」、前中央文革风云人物戚本禹近年深居简出。他不接见记者
,不谈政事,不写往事回忆。美国《达拉斯时报》编辑陆源的父执辈,是戚本禹的好友
。前不久,陆源因公务去中国大陆,两人会见,谈及往事。谈话中陆源曾就李志绥写的
《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征询戚本禹的意见。戚本禹坚决驳斥了李志绥,并透露了许
多文革和中国共产党中央的历史秘闻。
陆:前不久,台湾、美国出版了毛泽东私人医生李志绥写的回忆录,这本书轰动海外,
不知您看过没有?
戚:看过,是友人从日本带回来的,谈这个问题之前, 先要学孔夫子来个「正名」。
毛泽东没有私人医生。毛泽东的医生、护士、秘书都姓「公」。李志绥原是北京中南海
门诊部的医生。我一九五O年进中南海时,他 负责给中南海的干部、工人看病。他是从
国外留学回来的「洋医生」,医术要比当时从解放军训练出来的土医生高,加上他看病
认真负责,而且能讲出个道理来,所以大家部愿意找他看病,由此有了名声,并被选为
工作模范。他给当时中南海的警卫局长汪东兴看病看得也不错,汪东兴喜欢他,... 阅读全帖 |
|
q*d 发帖数: 22178 | 39 编者按:此文曾删减后发表在2013年《炎黄春秋》第12期,标题为《抗美援朝的得与失
》。这是未删减版。
朝鲜战争停战已经过去了六十年。按中国纪年,这正是一个甲子,很值得做些回顾和
反思。不过六十年来,国内外舆论对这场战争的资料收集和研究成果,可说早已十分充
分。我今天只是想换一个角度,着重谈我国在这场战争中所应记取的教训或者说是有哪
些失误。在我看来,主要的失误就是:同意和支持金日成发动战争;乾纲独断地决定抗
美援朝;拒绝对中朝极为有利的联合国停战建议;以战俘问题为由长期拖延战争;以及
处理中朝关系上的一些问题,等等。
一,关于朝鲜战争的发动
六十年前的朝鲜战争,严格地说,应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北朝鲜发动的南
下“统一祖国”的战争。第二阶段才是中国参加的抗美援朝战争。现在先从朝鲜战争的
发动谈起。
按理说,发动朝鲜战争应该是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决定的事,但按当时还存在社会主
义阵营的规矩,则必须得到斯大林的批准。而斯大林在二战后所极力避免的一件事,正
是同美国发生军事冲突,引起苏美大战。在朝鲜问题上,他也是担心美国的直接干涉,
所以对金日成多次提出武装统一的要求,都一直没有同意。然而... 阅读全帖 |
|
m****5 发帖数: 1131 | 40 中共成立以来杀人记录——不能忘记不能饶恕!
曹长青
【人民报消息】中共庆祝建政六十周年,举行盛大阅兵式。但众所周知,正是在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共开始了以大规模杀害平民进行暴力统治的专制制度。无数中国
人的鲜血,染红了人类历史上最血腥、残忍的一页。下面这些数字和资料,是平常读书
阅报中随手摘录,它只是共产邪恶的冰山一角:
一,中共建政初期(1950到195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不久的五十年代初,中共就发起“土改、镇反”、“三反五反”
运动,导致大批中国人被处决或迫害致死。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中国问题
专家黎安友(Andrew Nathan)在《中国的民主》(Chinese Democracy)一书中的数字
:五十年代初期,中国有2,000万人被打成“地富反坏”份子。
前《纽约时报》驻北京采访主任纪思道(Nicholas Kristof)在其专著《中国觉醒了》
(China Wakes)中说:“据中共前公安部长罗瑞卿提交的报告估算,从1948年到1955
年,有400万人被处决。”
据前《华盛顿邮报》驻北京记者邵德廉(Daniel Southerland,现华盛顿自... 阅读全帖 |
|
f**********4 发帖数: 2617 | 41 ☆─────────────────────────────────────☆
mz2015 (2015) 于 (Wed Oct 1 10:02:08 2014, 美东) 提到:
中共成立以来杀人记录——不能忘记不能饶恕!
曹长青
【人民报消息】中共庆祝建政六十周年,举行盛大阅兵式。但众所周知,正是在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共开始了以大规模杀害平民进行暴力统治的专制制度。无数中国
人的鲜血,染红了人类历史上最血腥、残忍的一页。下面这些数字和资料,是平常读书
阅报中随手摘录,它只是共产邪恶的冰山一角:
一,中共建政初期(1950到195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不久的五十年代初,中共就发起“土改、镇反”、“三反五反”
运动,导致大批中国人被处决或迫害致死。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中国问题
专家黎安友(Andrew Nathan)在《中国的民主》(Chinese Democracy)一书中的数字
:五十年代初期,中国有2,000万人被打成“地富反坏”份子。
前《纽约时报》驻北京采访主任纪思道(Nicholas Kristof)在其专著《中国觉醒了》
(China W...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2 阎京生
圆明园最早为康熙赐给皇四子胤祯的赐园,胤祯即位后按照御园的要求对其进行扩建,
在南部修建宫廷区,并大规模向东扩展园地。到雍正末年,园内建筑已不少于160座,
占地超过3000亩。乾隆帝在位六十年间对圆明园的增建规模更是可观,除了修建四十景
外,还仿建西湖十景、江南名园,此时园内有匾额的园林建筑达600多座。
00336wghzy6kkiobdmq46
圆明园平面
乾隆十年至十六年、三十一年至三十三年,两次修建东边的长春园,作为退位当太上皇
后的休养之所。乾隆三十三年把熙春园(今清华大学),春熙院(淑春园,今北大北部
)并入圆明园,乾隆三十五年将南边的春和园也并入圆明园范围,后改名绮春园,从而
形成了占地六千多亩,建筑超过上千座的圆明五园。嘉庆时将春熙院赐予庄静固伦公主
,道光时将熙春园赐予惇亲王绵恺,后又分赐皇四子、皇六子(咸丰帝及恭亲王),咸
丰即位后熙春园改名清华园。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圆明园正大光明殿
00336wghzy6kkipc3oq40
长春园海晏堂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下八里桥后直趋...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518 |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shaodian (有熊),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ZZ 郭松民 : 《暴雪将至》:国企工人阶级的湮灭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19 22:17:44 2018, 美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l7n44oggSM
暴雪将至 ( 犯罪电影2017 ) - 主演: 段奕宏 / 江一燕 / 杜源 / 郑伟 / 郑楚一 《
暴雪将至》是由世纪百年影业等公司出品的犯罪悬疑片,由董越编剧并执导,段奕宏、
江一燕、杜源、郑伟主演。影片于2017年10月29日在第30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首映,
2017年11月17日在中国上映。
发信人: shaodian (有熊), 信区: Movie
标 题: ZZ 郭松民 : 《暴雪将至》:国企工人阶级的湮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19 22:16:13 2018, 美东)
郭松民 : 《暴雪将至》:国企工人阶级的湮灭
《暴雪将至》让很多人联想起,《钢的琴》《白日烟... 阅读全帖 |
|
w********t 发帖数: 12853 | 44 " 中国的经济状况,其实六七十年代也是比五十年代有提高,既然中国的五十年代经济水
平和香港新加坡台湾日本几乎一样,不是地狱,那么六七十年代的生活也不可能是地狱
。 现在的中国人不知道为什么刻意丑化以前。 "
我相信五十年代日本人生活很惨,但是你如果说 六七十年代中国人生活还能和你提的
这几个地方相提并论的话,就是瞎说了。世界和平之后,别人都是迅速从低谷发展起来
的,中国被甩在后面很远。不说经济实力,你去看看近 50-60 年世界科学新技术的发
展,中国差的不是一点点。 |
|
q*******n 发帖数: 20306 | 45 广东在五十年代比香港富裕。香港被英国人从1840年殖民了一百年,还是不如广东。而在五十年代,广东在中国的排名中等。 既然中国的五十年代不是地狱,六七十年代有了提高,不可能是地狱,自己和自己比就行了。
济水 |
|
s******8 发帖数: 7105 | 46
国军工的发展。 日本在甲午战争时实际上比清朝还要穷,日本海军的装备水平在北洋
水师之下,然而日本在这种又穷又弱的情况下,悍然向比它强大的清朝发动战争,并且
战胜了清,从此日本的经济才比清发展快。 打仗这个东西,也可以把它看作一种锻炼
,而锻炼的结果,总是最终提高了自己。
是坏事。 何况即使单纯看中国的经济,科技,人民生活水平,六七十年代也是比五十
年代好,也就是说,中国文革时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五十年代的香港台湾日本, 低
于六十年代的港台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是地狱,何必刻意丑化?
六七十年代不比五十年代好,自从苏联停止援助后,除了完成剩余援助项目后,毛政权
就毫无实际进展了,我外婆告诉我,五十年代一碗肉面1毛钱,到七十年代两毛钱,工
资还是一样的。。
文革里的GDP数字水分很大,主要原因是工业品价钱估价太高。 |
|
q****n 发帖数: 4574 | 47 如何看毛泽东时代
黎 阳 著
目 录
一、准战争年代
二、用民族利益衡量一切
三、冷战时期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民族利益
四、毛泽东时代的序幕
五、特殊条件下的特殊斗争方式
六、历史性分水岭
七、咬定青山不放松
八、最伟大的阳谋
九、高手过招
十、阳谋的副产品
十一、今天来自昨天
十二、驳对毛泽东的三大诽谤
十三、一场空前的民族危机
十四、毛泽东的旗帜永远飘扬
附录:
关于“亩产万斤”评价一下思闻和天父的材料
毛、刘大跃进前后言论对比录
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问题
一、准战争年代
所谓“毛泽东时代”,是指从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到毛泽东逝世的1976年这27年。
这27年是个“准战争年代”——从头至尾不是打仗就是准备打仗。主要包括:
(一)不流血的大战
1、冷战(1945~1990)——贯穿整个毛泽东时代(1949~1976)。
2、反封锁、禁运、颠覆、包围的“超限战”——贯穿整个毛泽东时代(1949~1976)。
(二)流血的小战(局部战争)
1、反台湾国民党军队对大陆沿海的封锁破坏(1949~),其高峰时段为1949~1955,
比较著名的有:
——舟山群岛之战(1949.8~1950.5... 阅读全帖 |
|
|
r****n 发帖数: 53 | 49 戚本禹谈李志绥的回忆录
原载《明报月刊》
访问:美国《达拉斯时报》编辑陆源,整理:锺志林
一度担任毛泽东「御笔」、前中央文革风云人物戚本禹近年深居简出。他不接见记者
,不谈政事,不写往事回忆。美国《达拉斯时报》编辑陆源的父执辈,是戚本禹的好友
。前不久,陆源因公务去中国大陆,两人会见,谈及往事。谈话中陆源曾就李志绥写的
《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征询戚本禹的意见。戚本禹坚决驳斥了李志绥,并透露了许
多文革和中国共产党中央的历史秘闻。
陆:前不久,台湾、美国出版了毛泽东私人医生李志绥写的回忆录,这本书轰动海外,
不知您看过没有?
戚:看过,是友人从日本带回来的,谈这个问题之前, 先要学孔夫子来个「正名」。
毛泽东没有私人医生。毛泽东的医生、护士、秘书都姓「公」。李志绥原是北京中南海
门诊部的医生。我一九五O年进中南海时,他 负责给中南海的干部、工人看病。他是从
国外留学回来的「洋医生」,医术要比当时从解放军训练出来的土医生高,加上他看病
认真负责,而且能讲出个道理来,所以大家部愿意找他看病,由此有了名声,并被选为
工作模范。他给当时中南海的警卫局长汪东兴看病看得也不错,汪东兴喜欢他,...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15629 | 50 http://liutiancheng.wordpress.com/2010/07/20/%E7%BB%99%E8%8B%8F
给苏联援助及专家以应有地位——看《奠基者》有感之六
Posted on 2010年07月20日
《奠基者》是几十年来我所看到的有关苏联专家援华情节最多的影视剧,也是比较
客观反映苏联专家在华工作的影视剧。尽管在我国工业领域中,与钢铁、煤矿、铁路交
通、电力、航空、机械、化工、军工、纺织、电子等行业相比,苏联对油田开发的援助
是微不足道的,156个大型援助项目中,一个油田项目都没有,但在《奠基者》中,导
演仍然突出了剧中重要人物——苏联驻石油部专家组长邱可夫的作用,力图重现上世纪
五十年代的历史:苏联援助及其专家的技术帮助,在新中国诞生的头十年里发挥了相当
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从国民党那里接收下来的工程师和专家总共只有2万人,以最
大的鞍山钢铁企业为例,那里的70名工程师中竟有62名是日本人,他们在心理上仇视中
国人。在各工业领域中,只有78个设计单位,而最大单位的设计人员不超过500人。如
此单薄的力量根本无法满足新中国全面恢...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