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五十年代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
k********k
发帖数: 835
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演员总统
电影<回到未来>第一部里,疯子科学家问穿越回五十年代的马蒂,“你说,谁是你们那
时候的总统?” “罗纳徳里根” “什么?那个演员?” 五十年代的人没法想象二流
演员能当上美国总统。因为根据历屆总统的大数据分析,只有从事军官律师律师的白人
男性才符合总统的姜饼模子。演员由于职业属性,无论是选举制还是察举制,大家对演
员能不能干好总统都有疑惑。你能演得好,不见得能干得好啊。而且入戏太深,谁知道
那个是真实的你。我国对演员当领导人就严防死守,至多作个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这
个是有深刻教训的,以前没防住,形成了十年浩劫嘛。
大数据分析的短板是只能根据已有数据。局限于存在过的美国总统姜饼模子,就无法解
释奥巴马能当上美国总统。如果把时间向未来拉两三百年,再作数据分析,说不定演员
实际上是美国总统的主流模式,而这次的美国总统大选可能就是滥觞。 这也是为什么
这次大选这么有争议的原因,因为唐纳德川普属于美国人没有见过的一种演员:特型演
员。无需演技,只要形似。而川普扮演的是他自己,没有事先准备的剧本,不套路以前
的总统剧情。当然,他的对手也极为特别,那是一个替身演员。
b********t
发帖数: 992
2
来自主题: Movie版 - 最佳外语片五十年
最佳外语片五十年
□顾 峥
73届奥斯卡电影节之所以能吸引众多中国的“眼球”,是因为
一部华语电影《卧虎藏龙》获得了十项之多的提名,其中最重要的一
个奖项当属最佳外语片。手中拿着长长的历届最佳外语片的获奖名单
,希望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来预测一下《卧虎藏龙》的命运。可是看
到这份名单却不知道何从下手,从1949年到2000年获奖的5
1部电影(1953年第25届空缺)好像没有什么头绪,其中既有
电影史上标志性的杰作《罗生门》、《道路》、《资产阶级审慎的魅
力》等,也有品质极为一般的《拿出你的手帕》、《袭击》和《性格
》,不看这份获奖清单绝不会想到这些影片曾经获得过这个重要的奖
项。
如果将这份最佳外语片的片目和好莱坞电影的发展史结合在一起
看,还是能够找到其中内在的微妙联系的。
危机时向大师致敬
由于奥斯卡只是一个英语电影的奖项,为了扩大影响力,194
9年特别设立了最佳外语片奖项,正逢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晚期,最早
三部日本电影能够获奖,是因为日本电影在五十年代全面进入了它自
己的黄金时代。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评选明显对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两位导演(德·西卡和费里尼)和英格
j*******g
发帖数: 1
3
“张嘎子”是中国儿童电影的经典形象,此时他在凝望着什么,是不
是在苦苦等待“银幕后继者”的到来,可是……
新世纪的第一个“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回首逝去的岁月,每
逢儿童节之际都要上映最新的儿童电影,小影迷们会成群结队兴冲冲
地涌入电影院,同时还要不失时机地轻声细语点评儿童影星,不同时
期不同年代的童星曾给观众留下多少美好的记忆呀!斗转星移,日月
轮回,昔日的童星今何在?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追寻曾在中国银幕上
闪烁过耀眼光芒的银河童星。
五十年代
五十年代的小观众大都被《鸡毛信》中的海娃深深地吸引过,小
海娃的倔强、机智、勇敢感染过万千儿童。扮演海娃的蔡元元从此与
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曾于196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先后
参与执导过《刑场上的婚礼》、《张灯结彩》等影片,后赴澳门创立
了赫赫有名的蔡氏兄弟影业公司,完成过《夜盗珍妃墓》、《大辫子
的诱惑》等作品,颇为抢眼。
一首《让我们荡起双桨》传唱至今,这首出自优秀儿童影片《祖
国的花朵》的电影插曲牵动过众多人的心弦。1955年在片中扮演纯真
、可爱的少先队员杨永丽的演员张筠英,后来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
毕业后留校任教,许多年来她
g*****p
发帖数: 790
4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实在是值得一看,有关作者的一些资料我也查过,了解之后是深深地震撼和感动。这本巨著前不久被拍成电视剧。我是看完原著之后带着的极大的热情和期待去看电视剧的,结果却是极大地失望。
首先,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太假,尤其是对四五十年代陕北高原贫穷的表现。原著对于四五十年代陕北高原贫穷的描写那是刻骨铭心震撼人心的。这种震撼是发自于内心深处继而传遍全身的。而影视剧中表现出来的似乎总有一种强迫别人去相信的感觉。这一点实在是该剧的一大败笔,而且是最大的败笔。
其次是对于人物的刻画。原著中孙少安什么形象?一个不甘心贫穷,敢想敢做从生活最底层从贫穷中磨砺出来的农村青年的形象。他一定是朴素的、成熟的、稳重的、寡言少语的。试想想,在那种贫穷的背景之下,哪一个挑着一家人生活重担的人还整天叽叽歪歪,叫唤不停。润叶什么形象?对未来有着美好的向往,同样朴素却又美丽懂事的小城市姑娘的形象。可是这些到了影视剧里,孙少安整天喊个不停,不时还刷一点小聪明,说一点“暗语”。至于润叶,我只看到了明星。顺便说一句,这本书中,所有的爱情几乎都是悲剧。尤其是孙少安和润叶的悲剧,那是一种被生活压迫无可奈何的选择。难道不能...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12088
5
四五十年代?看的是哪个平凡世界?

深深地震撼和感动。这本巨著前不久被拍成电视剧。我是看完原著之后带着的极大的热
情和期待去看电视剧的,结果却是极大地失望。
于四五十年代陕北高原贫穷的描写那是刻骨铭心震撼人心的。这种震撼是发自于内心深
处继而传遍全身的。而影视剧中表现出来的似乎总有一种强迫别人去相信的感觉。这一
点实在是该剧的一大败笔,而且是最大的败笔。
最底层从贫穷中磨砺出来的农村青年的形象。他一定是朴素的、成熟的、稳重的、寡言
少语的。试想想,在那种贫穷的背景之下,哪一个挑着一家人生活重担的人还整天叽叽
歪歪,叫唤不停。润叶什么形象?对未来有着美好的向往,同样朴素却又美丽懂事的小
城市姑娘的形象。可是这些到了影视剧里,孙少安整天喊个不停,不时还刷一点小聪明
,说一点“暗语”。至于润叶,我只看到了明星。顺便说一句,这本书中,所有的爱情
几乎都是悲剧。尤其是孙少安和润叶的悲剧,那是: 恢直簧钛蛊任蘅赡魏蔚难≡
瘛D训啦荒茉俦硐值牧钊烁卸捅艘坏懵穑
的还原原著当然最好,不能的话也可以退而求其次,直接说普通话嘛。本人不是陕北的
人,但是家离陕北也很近。一听就知道是模仿的。这倒是无可厚非,也...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35582
6
来自主题: PhotoGear版 - Rolleiflex和Rolleicord双反相机介绍
“禄来福来”双反相机介绍
禄来系列双镜头反光相机,在四五十年代乃至七十年代初,曾风靡世界一时。在五六十
年代,曾经是专业的象征。当时能背着“禄来”双反在街上走的人,不是专业摄影记者
,就是公安人员。对于价格昂贵的“禄来”,平民百姓只能“望机兴叹”。
禄来厂生产的多种双反相机,其中禄来康特[即Rollekonter],禄来可得[
Rolleicord]是作为普及简易型供应市场,但也具备了相当水准的机械及光学素质,而
禄来弗来克斯[Rolleiflex]的市场定位是高级专业型,追求的是“百年有形”,一直按
照高级专业水准而设计制造。几经改进后的“禄来弗来”双反,生产在五十年代中叶,
六七十年代。其中:E、F 、T等机种型号,在机械结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产品配
套及性能上均达到较高水平,在国际市场上曾经畅销一时。一般说,“禄来弗来”双反
其特色在于两个镜头,上镜头取景,下镜头摄影,摇把卷片,微传感滚筒式自动停片,
与上弦连动并可多次曝光,也可防止重拍。采用结构,性能及用材方面均非常优良的康
般镜间快门并有M、X、V 装置,采用强度较好的铝合金模铸机身,外围部件多为铝合金
或黄铜,卷片机构
h****c
发帖数: 10494
7
论语上讲: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欲。老一辈人总
要念叨自己的沧桑史,让下一代人知道,千万不要忘本。生于六十年代的人,今年最大
的五十,最小的四十,如何向下一代陈述自己的沧桑史呢?如果写生于五十年代的人,
那将是一本催人泪下的小说。但是本人生于六十年代,对前面的事情缺乏了解,江郎才
尽,无处下笔。但是,写六零后,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回忆四十多年以前的事情,立刻
灵气恒发,痛苦和快乐瞬间顿时浸满了脑海。写了一半我才发现,生于六十年代,原来
是最幸福的一代。首先来说,生于六十年代的人,基本上躲过了五十年代末的困难时期
,生下来享受国家定量的牛奶票。总的来说,与上一代相比,身体的成长发育属于正常
的范围内.几岁时赶上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看着那些曾经是那么慈祥的老奶奶和
老爷爷被批斗,每天早晨跟着家人和邻居们一起,举着毛主席语录对着毛主席像宣誓。
对我们这些半懂不懂事的小孩子,这是一段可贵的经历,也是我们童年中的一段色彩斑
斓的片断。当然,这是所有的后辈,永远无法涉足的历史。
我们那时没有电视,所有的活动都集中到了室外;用木头块加上个滚珠,再做个鞭子,
在胡同
p*********w
发帖数: 23432
8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秦城监狱的生活图景zz
秦城监狱的生活图景zz
from 牛博国际 by 宋山寨
作者:刘贤斌 来源:民主中国
秦城监狱是中国最著名的监狱,但它却远非陈卫以前所描绘的那样浪漫,二十年来我曾
被当局关押进过许多地方,在我看来,秦城监狱的生活是最艰苦的。
秦城监狱是五十年代苏联援助修建的,因此它的建筑完全是苏式建筑,高大威猛且十分
坚固,让人自然产生敬畏、压抑和绝望的情绪。就拿它的墙来说吧,竟然厚达八十公分
,据说墙中还有很多钢条。每个监舍的铁门也十分厚重,每根钢条的直径至少有三公分
宽,何况铁门外面还有一道厚重而结实的木门。一个人被关进这样的一个屋子里,他很
快就会安静踏实下来,他将再也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即使是最大胆狡猾的囚犯也会自
动放弃逃跑的念头。这是一个真正没有任何自由的地方,甚至连墙上的两个窗户也与我
们平常所见的窗户设计得完全不一样,它不能平推着打开,而只能从上往下打开四十五
度,除了一小片天空,我们根本看不到窗外的任何景色,就像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人
关在井里一样。每个监舍大概有二十个平方,完全合乎伏契克所说的“从门到窗户是七
步,从窗户到门也是七步”的标准。但是伏契克是一个人被关进这样的一... 阅读全帖
J*******3
发帖数: 1651
9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美国的核心观念是个人主义
了解美国文化
有一位美国学者认为,美国有五大信条自由、平等、个人主义、民主、法制。这也是美
国人标榜的基本价值观念。那么美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念是什么呢,这就是个人主义。
www.6park.com
一位日本学者说, 美国人的个人主义的特征是“ 你是你, 我是我” , 在理论上说,是
自己的事情有责任处理, 坚持个人的权利与此同时, 也尊重他人的权” 。 www.6park.
com
一位法国学者认为, 美国的个人主义同利己主义是不同的理论, 但他又认为个人主义会
导致利己主义. www.6park.com
我个人认为美国人通过民主法制来实现人人自由平等的权利,从而实现自己的个人主义
,并且在基督教中找到了精神的慰藉和生死的意义。 www.6park.com
美国人特别重视用法规来调节人际关系, 调节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不允许
任意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美国社会是一个法制很严的社会。美国人重视责任和权利
。他们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美国候诊不得超过15分钟,急救车警察三分钟之内必须
赶到,否则可以投诉。在精神上则靠信仰基督教。他们认为人应该多做善事,这样死后
就能进天堂。他们经...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435
10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常常反目成仇
两个亲密无间的朋友,忽然视同寇仇,不共戴天,公然诅咒骂詈,甚至使刀弄斧,拼得
个你死我活,是谓之反目成仇。社会主义国家本来就不多,即便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鼎
盛时期,虽然全世界有一百多个马列主义政党,但真正掌握政权的也不足二十个国家,
当时流行的说法是,“全世界有四分之三的人民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由此可见,
社会主义的势力最多也不曾超过四分之一的范围。那么,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本来应该精
诚团结、亲密无间才对。
他们具有共同的理想--共产主义,他们具有共同的敌人--资本家阶级和帝国主义,他们
即便拧成一股绳,团结得象铁板一块,也仍然比敌人的力量弱小三倍,所以,他们绝对
没有理由内讧,当然更没有理由视同寇仇、不共戴天。但是,事实却截然相反,五十多
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反目成仇确实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惯例,无论当初多么的
亲密无间,最后的结果都必然是反目成仇。正式讨论以前,有必要重申一些比较著名的
反目成仇的历史事件。
五十年代,南斯拉夫和苏联反目成仇。苏联动员全世界的***批判铁托集团的叛徒行径
,与其断绝一切交往,于是南斯拉夫的***政权从此陷入空前的孤立之中。六十年代,
中国和苏联...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267
11
 
铁流:一大批未成年人被毛泽东屠杀残害-记成都二师“小匈牙利反革命事件”
请看博讯热点:反右50周年
(博讯北京时间2007年12月12日 来稿)


题记:这是发生在1957年反右斗争前夕的真实事件,近百名不足十八岁的小青年全部打
入另册,杀的杀,关的关,其中大部份人送峨边沙坪劳教,后饿死于大小凉山。中共为
了掩盖这场罪恶,早将成都第二师范学校更名为“成都盐道街中学”。此一惨绝人环的
事情,成都人已不所知,国内外人士更无所知……
铁流

忘不了的一椿往事

无声的眼泪,有声的控诉。这笔血债到底由谁负责?被害者都是学生娃娃。
愤怒,愤怒,谁不愤怒?我不得不将它写出来公诸于世,以平心潮。
五十年前的1957年春夏之交,四川地区发生了两起重大的“反革命事件”。一件是
四川农学院从成都迁雅安而引发的师生不满,在共产党“整风运动” 中提意见写大字
报和派代表上成都告状,旋即为当权者定性为“重大反革命闹事案”。为此,有85人划
为极右分子(其中学生五十六人,教授三人、讲师四人、助教十一人、教辅四人、省、
地管干部二人、干部...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ayofflying (小破熊),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生存?还是毁灭?—美国灭亡中国的计划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19 01:02:46 2011, 美东)
生存?还是毁灭?—美国灭亡中国的绝密K计划
1 美国的国家性质
1.1美国的正义力量
1.2美国的犹太属性
1.3美国的西方文明属性
2 1949-1978美国的对华政策-军事手段硬遏制
3 1979-2004美国的对华政策—撒网阶段—影响渗透、腐蚀麻痹、哄骗
3.1影响渗透
3.2腐蚀麻痹
3.3 哄骗
4 2005-2009美国的对华政策—拉网阶段—挑起台湾问题、经济战争、四面包围、分化
瓦解、抓捕间谍、心理战
4.1 挑起台湾问题
4.2 贸易制裁
4.3 产业及金融战争
4.4 粮食战争
4.5 四面包围
4.6分化瓦解
4.6.1 强迫意大利、拉拢法德
4.6.2 拆散中俄脆弱联盟
 4.6.3 加拿大、法国、日本的反常行为
4.6.4 离间中国伊斯兰
4.7抓捕间谍
4.8心理战
5 拉网最后... 阅读全帖
W***9
发帖数: 4834
13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黄岩岛对峙是赢了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天朝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咱们一直都是这样宣传的。只不过有
些问题没有讲那么明白,因为农耕时代无人或少人居住的小岛并不能给王朝带来什么实
际利益,所以天朝古代皇帝对海外岛屿向来不怎么重视。天朝史书中有些相关记载,不
过是证明了首先归咱们发现,但实际上却很少去落实控制管理,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南沙群岛就是这样,古代大家都去那里打渔、航行,天朝首先记录在案,可也缺乏
相应的一些控制管理手段,也没有与周边各国划定海上界线。直到抗战结束后,国民党
蒋介石政府到是趁着五大战胜国之利,以及周边诸小国尚处混乱之中的时机去南海划了
个界,嘿嘿。当然通常称为九段线的这个界线也是有点问题的,它既不是以诸岛为基准
外延十二海里的领海线,也不是以诸岛为基准处延二百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而是被称为
“传统疆界线”。若这能落实下来那天朝可就厉害了,界线几乎是沿着诸小国的边上划
的,也就是说不光是东西中南各沙而是整个南海大体都在天朝界内了,恐怕全世界各海
域都难得找到如此划界的例子呢,嘿嘿。
可惜,线是划了落实工作也没做好,内战爆发之后又是阵营对抗,严重影响了天朝
去实际控制南海。由...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ayofflying (小破熊),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人口历史专家:所谓“饿死三千万”终于真相大白 用历史数字告诉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5 15:12:17 2012, 美东)
解开“饿死三千万”的真相(转载)
点击:840 回复:87
作者:独爱红日 发表日期:2012-5-5 23:26:00 回复

一、由于我国工业发展和生产大跃进,1956年-至1959年期间出现了从农村到城市
人口大迁移,在大迁移中出现重报、虚报户籍人口1144万人。这些重报、虚报的户籍在
1960年至1964年期间被注销。
由于遇上经济困难,我国在1960年9月至1964年期间进行了城市人口大精简工作,
形成了从城市到农村的人口大迁移,在大迁移中有1510万人口漏报了户籍。上述漏报户
籍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1970年至1979年补报了户籍。
由于上述原因,造成1960年至1964年期间我国户籍统计人口减少2654万,这是我国
六十年代初户籍人口非正常大幅度减少的根本原因。这...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312
15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和“高行健”结婚离婚
今日浏览网络,无意中看到香港《苹果日报》去年十二月刊登的一篇文章《高行健
的元配夫人》,作者是我老友高皋的丈夫严家祺先生,自从搬过一次家后,我和他们夫
妇好多年没联系了,看到文章,讲的都是过去熟悉的事情,勾起了我很多回忆。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我的家住在南京大钟新村,当时那里住的大多是
专家学者、文化名人,其中就有把列夫•托尔斯泰巨著《战争与和平》介绍给中
国读者的翻译家高植先生,也就是高皋的父亲。我们两家是通家之好,高植先生是我父
亲的老友,他的太太是我母亲的中学同学,而我和高皋又一同在一所小学念书,成为了
很要好的朋友。现在还能回忆起我们住的院子里常常举办文艺晚会,有一次,我们的妈
妈和其他妈妈们一起身着俄罗斯服装跳舞,爸爸们则把在院子里挂上五颜六色的电灯泡
,童年的记忆十分纯洁、美好。
我于一九五五年九月就读南京第十中学(现在的金陵中学),与高行健认识是在一
九五七年一月学校举办的一次舞会上,高行健通过一位跟他同班的男同学来找我,说希
望我教他跳交谊舞。此后,放学路上经常会和他“巧遇”,和他比较熟悉以后,我憋不
住好奇,问他学跳舞为什么不自己来找我,他说怕被... 阅读全帖
k**a
发帖数: 1181
16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李毅青海社会学演讲 视频 (转载)
李毅兼任人大重阳研究员
感谢祖国。在中国大陆,李毅不再是没有职务、没有职称、没有聘用的三无人员了。李
毅现在兼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研究员。
http://rdcy-sf.ruc.edu.cn/more_zl.php?cid=546
1949年,毛主席、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当时在美国有6000多中国留学生,绝大多数是
和国民党有关系的人。美国使用各种方法,努力使这些人留在美国,或去台湾,总之不
要回中国大陆。结果,其中4000多人,冲破美蒋的重重阻挠破坏,投奔毛主席、共产党
,回到祖国大陆,多数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世界各国留美博士,一、二十年来,
不回祖国的,印度第一多,中国第二多。2012年,中国首次超过印度,92%的中国留美
博士不回中国,91%的印度留美博士不回印度,现在中国成为全世界留美博士不回祖国
比例最高的国家。五十年代,中国大陆一贫如洗,为什么多数留美学生冲破美蒋阻挠,
投奔毛主席、共产党,报效祖国?因为那时候毛主席、共产党要赶超世界水平,要用人
才。今日中国大陆,与美国的生活差距,远远没有五十年代那么大,为什么92%的留美
博士现在拒不回国?因为,当今中国大陆,政...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7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探索信仰与理性的界限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探索信仰与理性的界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1 01:06:08 2013, 美东)
Probing the Boundaries of Faith and Reason
作者:马丁·维荷文博士
Dr. Martin J. Verhoeven
东西方宗教研究,第1期,2001年6月,77-97页
Religion East and West, Issue 1, June 2001, pp. 77-97
作者马丁维荷文博士:历史博士,美国法界佛教大学
摘要
西方对东方宗教,特别是佛教之热忱出现的历史时机恰逢现代科学的崛起,以及由此而
来的对于西方正统宗教的质疑。简单来说:现代科学引发了一场深层的精神危机,不幸
地导致了信仰和理性的分裂——这种分裂亟待调和。而此时佛教被视为另一个“可寻求
的圣坛”,能够在物质与精神这两个相互分离的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上个世
纪佛教在西方的开始兴盛... 阅读全帖
k**a
发帖数: 1181
18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李毅美国首都社会学演讲 (转载)
李毅兼任人大重阳研究员
感谢祖国。在中国大陆,李毅不再是没有职务、没有职称、没有聘用的三无人员了。李
毅现在兼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研究员。
http://rdcy-sf.ruc.edu.cn/more_zl.php?cid=546
1949年,毛主席、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当时在美国有6000多中国留学生,绝大多数是
和国民党有关系的人。美国使用各种方法,努力使这些人留在美国,或去台湾,总之不
要回中国大陆。结果,其中4000多人,冲破美蒋的重重阻挠破坏,投奔毛主席、共产党
,回到祖国大陆,多数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世界各国留美博士,一、二十年来,
不回祖国的,印度第一多,中国第二多。2012年,中国首次超过印度,92%的中国留美
博士不回中国,91%的印度留美博士不回印度,现在中国成为全世界留美博士不回祖国
比例最高的国家。五十年代,中国大陆一贫如洗,为什么多数留美学生冲破美蒋阻挠,
投奔毛主席、共产党,报效祖国?因为那时候毛主席、共产党要赶超世界水平,要用人
才。今日中国大陆,与美国的生活差距,远远没有五十年代那么大,为什么92%的留美
博士现在拒不回国?因为,当今中国大陆,政... 阅读全帖
k**a
发帖数: 1181
19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李毅美国首都社会学演讲 (转载)
李毅兼任人大重阳研究员
李毅兼任人大重阳研究员
感谢祖国。在中国大陆,李毅不再是没有职务、没有职称、没有聘用的三无人员了。李
毅现在兼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研究员。
http://rdcy-sf.ruc.edu.cn/more_zl.php?cid=546
1949年,毛主席、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当时在美国有6000多中国留学生,绝大多数是
和国民党有关系的人。美国使用各种方法,努力使这些人留在美国,或去台湾,总之不
要回中国大陆。结果,其中4000多人,冲破美蒋的重重阻挠破坏,投奔毛主席、共产党
,回到祖国大陆,多数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世界各国留美博士,一、二十年来,
不回祖国的,印度第一多,中国第二多。2012年,中国首次超过印度,92%的中国留美
博士不回中国,91%的印度留美博士不回印度,现在中国成为全世界留美博士不回祖国
比例最高的国家。五十年代,中国大陆一贫如洗,为什么多数留美学生冲破美蒋阻挠,
投奔毛主席、共产党,报效祖国?因为那时候毛主席、共产党要赶超世界水平,要用人
才。今日中国大陆,与美国的生活差距,远远没有五十年代那么大,为什么92%的留美
博士现在拒不回国... 阅读全帖
k**a
发帖数: 1181
20
李毅兼任人大重阳研究员
感谢祖国。在中国大陆,李毅不再是没有职务、没有职称、没有聘用的三无人员了。李
毅现在兼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研究员。
http://rdcy-sf.ruc.edu.cn/more_zl.php?cid=546
1949年,毛主席、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当时在美国有6000多中国留学生,绝大多数是
和国民党有关系的人。美国使用各种方法,努力使这些人留在美国,或去台湾,总之不
要回中国大陆。结果,其中4000多人,冲破美蒋的重重阻挠破坏,投奔毛主席、共产党
,回到祖国大陆,多数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世界各国留美博士,一、二十年来,
不回祖国的,印度第一多,中国第二多。2012年,中国首次超过印度,92%的中国留美
博士不回中国,91%的印度留美博士不回印度,现在中国成为全世界留美博士不回祖国
比例最高的国家。五十年代,中国大陆一贫如洗,为什么多数留美学生冲破美蒋阻挠,
投奔毛主席、共产党,报效祖国?因为那时候毛主席、共产党要赶超世界水平,要用人
才。今日中国大陆,与美国的生活差距,远远没有五十年代那么大,为什么92%的留美
博士现在拒不回国?因为,当今中国大陆,政... 阅读全帖
f**********r
发帖数: 18251
21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李毅兼任人大重阳研究员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kela (kela),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李毅兼任人大重阳研究员
关键字: 李毅 社会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l 7 08:43:31 2014, 美东)
李毅兼任人大重阳研究员
感谢祖国。在中国大陆,李毅不再是没有职务、没有职称、没有聘用的三无人员了。李
毅现在兼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研究员。
http://rdcy-sf.ruc.edu.cn/more_zl.php?cid=546
1949年,毛主席、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当时在美国有6000多中国留学生,绝大多数是
和国民党有关系的人。美国使用各种方法,努力使这些人留在美国,或去台湾,总之不
要回中国大陆。结果,其中4000多人,冲破美蒋的重重阻挠破坏,投奔毛主席、共产党
,回到祖国大陆,多数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世界各国留美博士,一、二十年来,
不回祖国的,印度第一多,中国第二多。2012年,中国首次超过印度,92%的中国留美
博士不回中国,91%的印度留美博士不回印度,现在中国成为全世界留美博士不回祖国
比例最高的国... 阅读全帖
z***t
发帖数: 2261
22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雾霾,煤烟,烧煤的时代
说起雾霾,就想起小时候在北京上学,冬天,每天很早出门,天还没亮。家家都生火炉
,浓烟就从烟囱里冒出来,街上,就弥漫着白色的雾气。烟囱里滴下的烟油,在烟囱口
下,挂着黑色的冰凌,地上冻成一个烟油的小山丘。
最早的时候,还没有蜂窝煤,就烧煤球和煤块。再早,五十年代,连机制的煤球都没有
,烧一种人工用煤末和黄土掺混起来做成的煤球。人工煤球是先把煤粉和一定比例的黄
土掺和起来,用水和成泥,在地上摊平,像一块巨大的黑面饼,然后用以中像没齿的猪
八戒的钉耙的工具,一种长柄的切刀,把煤粉面饼切成一个个小方块,像巨大的围棋盘
。等稍稍凉干些,就用一种大平扳铁锹将小方块铲在意面巨大的筛子里,两个人来摇它
,像摇元宵那样。煤块的棱角就被摇掉,煤粉从筛子纷纷落下。摇好的黑元宵,就堆在
一旁。有人来买煤,就用笸箩成上煤球,在磅秤上称了卖。煤的产地,质量,煤球的湿
度,掺了黄土的多少,都影响烧火做饭。因此,还有的人家,不用煤球,只少煤块。可
是煤块里也有烟煤和煤矸石。
那年我还没上学,应该是五十年代后期,胡同里那片宽阔的空地的一排房子,住进一家
人家,一双老人,带着四个儿子和媳妇,一家人就做煤生意。说着河北话。...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6689
23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再读高尔泰
之前读《寻找家园》: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宣言
我对高尔泰老人,怀有深深的深深的敬意。
读完《寻找家园》,犹豫了很久,要不要写读书笔记,因为觉得任何评论性的言语
都苍白且多余;但若不记下心中翻涌的这些感触,似乎便不能继续前行,似乎便辜负了
这一段沉重的经历,这些睿智的文字。
1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对高尔泰一无所知。
第一卷“梦里家山”的同名第一章,也并不吸引我。紧凑而逼仄的文字刻画出一个
毫无生趣的淳溪镇,大块的景物描写工整但呆板,完全没有江南水乡的温柔旖旎,总之
是份无趣的回忆录。
从“祖母的摇篮曲”开始,高尔泰开始写人,从身边最亲近的家人写起,写自己,
写家养的香灰色公山羊阿来和乡下土狗阿狮,写乡间的大刀会,清道士,“扬州船佬”
,文字一下子活泼起来。我为阿狮的遭遇痛心,为砍断了的白蜡齐眉棍惋惜,想像元宵
节时山里人家摆放满屋的小灯杯在温柔的夜色里与漫天的星斗交相辉映的神奇,但最让
我感兴趣,还是主人公,少年的高尔泰。
我觉得他特别有趣。这个孩子犟得要死,与人打架打得无趣,但为了表示少年反叛
,每天回家前还特意用泥巴涂在脸上装出刚刚恶斗一场的样子给父亲看;爱看书,干脆
逃学,跑进操场后... 阅读全帖
z***o
发帖数: 2104
24
来自主题: Heart版 - 蒋碧微
蒋碧微:爱是有摧残性的
? 王 鹤
一、私奔·裂痕
民国早期,大多数闺中女子还在恭顺地谨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却也有个别
例外。她们最惊世骇俗的举动便是私奔。
私奔的女子通常有果敢、泼辣的性格,叛逆、冒险的天性,不计后果的决绝,还有
一点追新逐异的浪漫。她们私奔之后的人生绿肥红瘦,千差万别,但往往都不单调平淡
。蒋碧微(1899—1978年)的故事,更是一言难尽。
蒋碧微是江苏宜兴人,父亲蒋梅笙饱读诗书,在复旦任教授。1917年,同是宜兴人
的徐悲鸿年少俊逸,英气勃勃,绘画才华已经显露,是蒋梅笙的座上嘉宾,时常待在蒋
家。蒋碧微跟徐悲鸿私奔前,原本已许配给查家。她从未与他单独会晤过,但两人之间
必定有心驰神往的吸引,有热烈缭乱的眼神缠绕,以及某种意在言外的默契。所以,当
徐悲鸿的朋友朱了洲来悄悄传话,问她是否愿意跟随徐悲鸿出国?她几乎未经犹豫就毅
然答应了。
蒋碧微刚从宜兴来到上海不久,还是幽居一楼一底的旧式闺秀,所见所识仅家人和
邻居,徐悲鸿除了风度才华令她倾慕,他也象征了无边无际、惹人遐想的整个外部世界
。她搁了一封信给父母,悄然离家。蒋碧微本名... 阅读全帖
p*********w
发帖数: 23432
25
来自主题: Joke版 - 秦城监狱的生活图景zz
秦城监狱的生活图景zz
from 牛博国际 by 宋山寨
作者:刘贤斌 来源:民主中国
秦城监狱是中国最著名的监狱,但它却远非陈卫以前所描绘的那样浪漫,二十年来我曾
被当局关押进过许多地方,在我看来,秦城监狱的生活是最艰苦的。
秦城监狱是五十年代苏联援助修建的,因此它的建筑完全是苏式建筑,高大威猛且十分
坚固,让人自然产生敬畏、压抑和绝望的情绪。就拿它的墙来说吧,竟然厚达八十公分
,据说墙中还有很多钢条。每个监舍的铁门也十分厚重,每根钢条的直径至少有三公分
宽,何况铁门外面还有一道厚重而结实的木门。一个人被关进这样的一个屋子里,他很
快就会安静踏实下来,他将再也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即使是最大胆狡猾的囚犯也会自
动放弃逃跑的念头。这是一个真正没有任何自由的地方,甚至连墙上的两个窗户也与我
们平常所见的窗户设计得完全不一样,它不能平推着打开,而只能从上往下打开四十五
度,除了一小片天空,我们根本看不到窗外的任何景色,就像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人
关在井里一样。每个监舍大概有二十个平方,完全合乎伏契克所说的“从门到窗户是七
步,从窗户到门也是七步”的标准。但是伏契克是一个人被关进这样的一...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Jerry0803 (Jerry and Tom),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美国的核心观念是个人主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10 18:16:54 2011, 美东)
了解美国文化
有一位美国学者认为,美国有五大信条自由、平等、个人主义、民主、法制。这也是美
国人标榜的基本价值观念。那么美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念是什么呢,这就是个人主义。
www.6park.com
一位日本学者说, 美国人的个人主义的特征是“ 你是你, 我是我” , 在理论上说,是
自己的事情有责任处理, 坚持个人的权利与此同时, 也尊重他人的权” 。 www.6park.
com
一位法国学者认为, 美国的个人主义同利己主义是不同的理论, 但他又认为个人主义会
导致利己主义. www.6park.com
我个人认为美国人通过民主法制来实现人人自由平等的权利,从而实现自己的个人主义
,并且在基督教中找到了精神的慰藉和生死的意义。 www.6park.com
美国人特别重视用法规来调节人际关系, 调节个人与社会、个人...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7166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ingya (bing),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罗瑞卿次子回忆录披露叶剑英杨尚昆等秘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20 22:59:41 2016, 美东)
罗宇是开国大将罗瑞卿的儿子,原任解放军总装备部空军处处长,六。四后离开中国,
与香港著名艳星狄娜结婚,在美国定居。由于罗瑞卿与叶剑英、杨尚昆等中共元老之间
关系比较密切,罗宇从小能够了解到一些普通人无法知道的中共元老家庭内部的消息。
例如,罗宇在自己的回忆录《告别总参谋部》中,曝光了叶剑英和杨尚昆等中共元老一
些鲜为人知桃色事件。以下为此回忆录部分摘录。
(一)
毛泽东有时候非常感情用事。父亲在福建养病时曾跟我讲过:五十年代湖南省一个公安
厅长,有点儿错,也坐了监狱。有一天毛泽东突然跟父亲说,此人该杀。父亲听後非常
惊讶,因为根据父亲掌握的材料,离“该杀”还远着呢!于是静等毛泽东说说为什么“
该杀”,却没下文了;也不好问。皇上说该杀,你还要问为什么?
父亲说:“估计是毛泽东听了家乡什么人说了什么话,但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人说了什么
话... 阅读全帖
r****z
发帖数: 12020
28
文章来源: 多维 于 2017-02-24 12:15:51
1971年9月21日,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表题为《我对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印象》的演讲。演讲中,杨振宁谈了自己对文革的看法,同时他还提出
了“美国应向中国学习”的观点。本文摘自《留美华裔学者重访中国观感集》,七十年
代杂志社出版。
一、演讲正文
谢谢各位。
有人提醒我今晚会有很多听众。但我还是料不到这么挤迫。几分钟前,我提议应付挤迫
的最好办法就是宣布把我的演讲改为物理学演讲。(笑声)好了,笑话说完了。让我说
一句。这次美国人民方面,对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所表示的强烈兴趣,正显示出
了两国人民之间有一种真诚的希望和需要彼此互相了解。
在我开始谈到中国的现况之前,我首先要报道一下我这次旅行的目的和程序。在四月中
,我知道父亲因病重入院留医的消息,(其实他在三月时已曾一度失去了知觉,现在仍
在上海医院里,)同时间,美国国务院又宣布解除那二十年来对中美来往的封锁,于是
我就想:为什么我不借此机会回去探亲呢?而且还可以了解我曾在那里度过了二十三年
的、久别了的中国的今天的真实状况。
旅行中国的四个星期中,...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29
来自主题: Memory版 - 王军:白颐路忆旧 zt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1496
像我这三十来岁的人,提起笔来就忆旧,确有让人笑话之嫌。但是,说到白颐路,就是
从白石桥到颐和园的那条路,我确是有资格来忆旧的,相信北京的许多年轻人,包括比
我还小的,也都有这个资格,因为那条老白颐路的消失,只是在8年之前,它被拆宽成
了一条车流滚滚的大马路,现在很多行车人是怕去那儿的,因为一堵起来就成了停车场

2005年3月,我在旧金山遇到华盛顿大学的艾丹先生,他曾在北京作城市研究多年,我
们说着说着就说到了老白颐路。艾丹说,这条路被收入了一本谈世界各大城市著名街道
的学术著作,被拆掉了真是可惜。
老白颐路,世界著名?国人恐怕多觉诧异,一般人或许会说,世界著名的还不得像新白
颐路这样,双向几车道,中间立着隔离栏杆,再架上过街天桥?其实,在艾丹这样的学
者看来,指望通过拓宽道路鼓励小汽车发展的市政工程只会南辕北辙,隔离栏杆、过街
天桥是非人性的,只照顾车行速度,降低道路与周边社区的联系,是一种典型的郊区模
式,这将削弱城市经济的发育能力。
想想,是这样啊。现...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0
来自主题: Midlife版 - 探索信仰与理性的界限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探索信仰与理性的界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1 01:06:08 2013, 美东)
Probing the Boundaries of Faith and Reason
作者:马丁·维荷文博士
Dr. Martin J. Verhoeven
东西方宗教研究,第1期,2001年6月,77-97页
Religion East and West, Issue 1, June 2001, pp. 77-97
作者马丁维荷文博士:历史博士,美国法界佛教大学
摘要
西方对东方宗教,特别是佛教之热忱出现的历史时机恰逢现代科学的崛起,以及由此而
来的对于西方正统宗教的质疑。简单来说:现代科学引发了一场深层的精神危机,不幸
地导致了信仰和理性的分裂——这种分裂亟待调和。而此时佛教被视为另一个“可寻求
的圣坛”,能够在物质与精神这两个相互分离的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上个世
纪佛教在西方的开始兴盛... 阅读全帖
z***o
发帖数: 2104
31
来自主题: Midlife版 - 蒋碧微 (转载)
蒋碧微:爱是有摧残性的
? 王 鹤
一、私奔·裂痕
民国早期,大多数闺中女子还在恭顺地谨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却也有个别
例外。她们最惊世骇俗的举动便是私奔。
私奔的女子通常有果敢、泼辣的性格,叛逆、冒险的天性,不计后果的决绝,还有
一点追新逐异的浪漫。她们私奔之后的人生绿肥红瘦,千差万别,但往往都不单调平淡
。蒋碧微(1899—1978年)的故事,更是一言难尽。
蒋碧微是江苏宜兴人,父亲蒋梅笙饱读诗书,在复旦任教授。1917年,同是宜兴人
的徐悲鸿年少俊逸,英气勃勃,绘画才华已经显露,是蒋梅笙的座上嘉宾,时常待在蒋
家。蒋碧微跟徐悲鸿私奔前,原本已许配给查家。她从未与他单独会晤过,但两人之间
必定有心驰神往的吸引,有热烈缭乱的眼神缠绕,以及某种意在言外的默契。所以,当
徐悲鸿的朋友朱了洲来悄悄传话,问她是否愿意跟随徐悲鸿出国?她几乎未经犹豫就毅
然答应了。
蒋碧微刚从宜兴来到上海不久,还是幽居一楼一底的旧式闺秀,所见所识仅家人和
邻居,徐悲鸿除了风度才华令她倾慕,他也象征了无边无际、惹人遐想的整个外部世界
。她搁了一封信给父母,悄然离家。蒋碧微本名... 阅读全帖
e***r
发帖数: 10
32
来自主题: Whisper版 - 凶宅(据说是鬼故事~~)
对于我们这个世界,人类的认识是肤浅的。我们永远无法真正看清这个世界,就好象我们
不能隔着活人的皮肉去看清他的骨骼一样。
所以,在你我无法感知的四周,总会发生一些灵异难解的事情,如同在烛火尽头黑暗处的
眼睛,无声凝视着我们。
中关村16号楼是一栋研究所的家属楼。该楼于五十年代中期建成,木质大梁,一砖到底,
分上下两层,每层四户。楼前有一棵硕大的槐树伸展着,遮天闭日,几乎阻挡了整栋楼的
光线。
中关村16号楼中最早的住户是研究所的所长以及党委书记们。随着时代的变迁,住房条件
的改善,所长书记们分批搬出了这栋破旧的老楼。取而代之的住户都是一些地位不高的教
职员工和新分来的青年教师。楼上203室从六十年代中期就一直空着,即使在研究所住房
最紧张的时候也是空着,没有人敢住。
据说,这套一室两厅的房子是凶宅。
如果要解释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我想,我们必须从203室的过去讲起。
这间203室最早的主人叫郑作维,曾任研究所的生物系。五十年代中期这栋楼建成后,郑
作维和所长书记们一同搬了进来,在203室一住就是十多年。楼前那棵大槐树就是郑作维
刚搬来时栽种的。
后来在如火如荼的文化大革命中,地主家庭出身
E*********r
发帖数: 10
33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我的小资书籍
电话里朋友问你那里读什么书?我想起,苏东坡下放外地,一样朋友来信问你那里酒怎么
样呀?苏老头说:“饮酒但饮湿。”我会说“读书就读字”,见个中国字就亲切的不得了
,还管什么书。
其实我也读书的。
我买过一本EDWARD HOPPER的画册,上面光线作一把刀把每个人慢慢割出来,即使在人群
中,在阳光下,他们一样孤独无助。他的NIGHT HAWK曾经挂遍了五十年代美国大学生的宿
舍,我偏爱他的NEW YORK MOVIE,同EDOUARD MANET的A BAR AT THE FOLIES-BERGERE,画
中的人物都是人群中默然的女郎。这些启发我,写就了一篇短文,里面说“ECHO站在这中
间,看出自己是剧院的引位员,是饭店的侍者,终日里繁华和盛宴在身边上演,然而和自
己无关,就可惜,ECHO只顾看见自己的脸,苍白,渺小。”
我还带了一本钱钟书的宋诗选注过来。88年的,只有2块35。作者的深心所寄,我向来不
在意。只是读这本书不让我厌倦,而且可以摘取些惬心贵当,解人心颐的句子和比喻,装
点我的门面,插花样摆在街头。宋诗选注五十年代一出,日本人格外关注,小川环树说可
以重写宋代文学史了。钱氏
j******n
发帖数: 21641
34
http://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287
民主诗人:瓦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
我是肉体诗人
我是灵魂诗人
我有天堂的愉快
我有地狱的痛苦
前者在我身上繁衍
后者是我的语言
我的灵魂,在破晓宁静的清凉中
找到了归宿
我的声音追踪着我目力不及的地方
舌头一卷,我尝到了大千世界
我是丑陋的诗人
我是伟大的诗人
我享有快乐的极致
我享有痛苦的深渊
前者在我身上永驻
后者是我的思想
我的灵魂,在漫长凄凉的躅行中
找到了光明
我的呐喊鼓动着我想象不及的空间
臂膀一张,我拥抱了整个宇宙
我把自己交给泥土
在草丛中成长
如果你需要我
请在靴底下找寻
——《我是肉体诗人》,瓦尔特·惠特曼
瓦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是美国著名诗人、美国现代诗歌之父
、人文主义者,他创造了诗歌的自由体(Free Verse),其代表作为诗集《
草叶集》(Leaves of Grass)。惠特曼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他说
过:“我不愿意做伟大的哲学家,建立任何学派。……我愿意把你们每一个人带到窗前
……我...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38
35
来自主题: Xiqu版 - 李世济:忆马连良老师
一阵风,留下了千古绝唱——父亲与马连良(上)
“怜君身似江南燕,又逐秋风望北飞。”
父亲(章伯钧)爱看戏。父辈似乎都爱看戏。在这个爱好上,分辨不出国民党官员
、共产党干部和民主人士政治身份的差异来。难怪从前的艺人地位虽低下,但心理上却
是自傲的:“甭管哪朝哪代,你们都得听戏。”
事实还真如此。罗瑞卿当学生时,为瞧一出梅老板(兰芳)的戏,大冬天把铺盖都
卖了。一九四九年后,当了公安部长的他,还把这故事亲口告诉了梅兰芳。梅先生感动
得直说:“以后我请您,我请您。”
一九五六年,禁戏内部演出。其间,由小翠花演一出跷功戏,剧目名称忘记了。父
亲和我临开演前十分钟进的剧场,竟发现已座无虚席。跟在后面的人是贺龙。他一拳打
在父亲后背上,父亲转身拍着他的肩膀,说:“你也来了。”“我当然要来。”父亲说
:“好像没有座位了。”
贺龙望了望前面几排就坐的人,笑着说:“他妈的!所有的部长都来了,比国务院
开会还积极!”
二人相视,哈哈大笑。
这年年底,四川的川剧团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谭记儿》,台下的四川籍首长一边
看戏,一边说笑。态度随意,评头品足,语言放肆,一点“首长”的样子也没有,大家
又回到了...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472
36
乱谈越剧之七——《西厢记》(二)
西厢妙文,人所共鉴,其事谐,其词雅,其情真。它把华美典雅、浓情旖旎、诙谐
调侃的风格融为一体,千古独绝。看了《西厢记》后,你再去看莎士比亚的《皆大欢喜
》、《无事生非》等剧,就会觉那只不过是文学青年的习作,乡间村夫的野语。可见从
前俺们的确比他们阔许多,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呐。
越剧《西厢记》最出名的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上越版的袁派西厢,另一个是浙百版
的茅派西厢。五十年代上越版的袁派西厢以袁雪芬为核心,第一主角自然是如花似玉的
莺莺小姐,老袁在《西厢记》中着实优雅了一把。到底是太师级的人物,袁老对人物心
理的深度把握和细腻刻画极其到位,她的莺莺小姐端庄大方,一咏三叹,显出十分雅致
。袁老的莺莺是原创性的,她为越剧莺莺划定了范畴,后继者一般情况下只能在这个圈
子内打转,很难超越的。
与袁老演对手戏的玉兰大师的表演始终一以贯之,她不会让你大失所望,也不会
让你大喜过望,她的表演以分值来衡量,始终处在70-80分之间。玉兰大师是个世俗之
人,对艺术不存有过高的企求,一切以抓住观众为核心,是一种表层化的表演。这个艺
术特点给她扮演张生这个角色带来了莫大的好处,她...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472
37
乱谈越剧之七——《西厢记》(二)
西厢妙文,人所共鉴,其事谐,其词雅,其情真。它把华美典雅、浓情旖旎、诙谐
调侃的风格融为一体,千古独绝。看了《西厢记》后,你再去看莎士比亚的《皆大欢喜
》、《无事生非》等剧,就会觉那只不过是文学青年的习作,乡间村夫的野语。可见从
前俺们的确比他们阔许多,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呐。
越剧《西厢记》最出名的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上越版的袁派西厢,另一个是浙百版
的茅派西厢。五十年代上越版的袁派西厢以袁雪芬为核心,第一主角自然是如花似玉的
莺莺小姐,老袁在《西厢记》中着实优雅了一把。到底是太师级的人物,袁老对人物心
理的深度把握和细腻刻画极其到位,她的莺莺小姐端庄大方,一咏三叹,显出十分雅致
。袁老的莺莺是原创性的,她为越剧莺莺划定了范畴,后继者一般情况下只能在这个圈
子内打转,很难超越的。
与袁老演对手戏的玉兰大师的表演始终一以贯之,她不会让你大失所望,也不会
让你大喜过望,她的表演以分值来衡量,始终处在70-80分之间。玉兰大师是个世俗之
人,对艺术不存有过高的企求,一切以抓住观众为核心,是一种表层化的表演。这个艺
术特点给她扮演张生这个角色带来了莫大的好处,她...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2456
38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谢泳:论中国知识分子
159、谢泳说:从1949年后,由于不断的政治运动,许多知识分子不仅检讨自己,而且
糟蹋自己的师长、朋友、前辈、自己的母 校、自己供职的单位,这些文字已成为历史
的一部分,历史研究者在面对这些史料时,不应当取一种简单的态度,他们有责任辨析
或以理解的心情分析出这些东西产 生的历史环境,有必要指出这些出自知识分子笔下
的文字,恰是一个时代政治文化的集中体现。
160、谢泳说:一九四九年以后,新政权和知识分子(特别是人文知识分子)的紧张关
系就存在了,新政权从一开始就对人文知识分子存有戒心,也许他们早已意识到那些人
文知识分子由于专业的关系,至少在思想上对新政权是一种威胁。
161、谢泳说:肯定自由主义的传统,不意味着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没有缺点,他们的毛
病是很多的。这一两年人们说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优点多了一些,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命
运太悲惨了,为了恢复失去的传统,多说他们的一点好处,我以为并不过分。
162、 谢泳说:中国老一代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们在改革开放以后,差不多都是
年近六七十岁的老人了,对于过去的屈辱,他们已经不愿意多说,就是说出来,他们也
觉得那些屈辱不是一时可以解脱的,我们...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2226
39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巨流河不算小说把?
她的文笔主要在序言里挺好,后来又看了一下正文,也还好。
我也同意是一本不错的自传,可要说成独一无二、不看就有缺憾的名著,可能就有些过
分了。
王德威专门为此书写了一篇长文,我附在后面。不过你不一定全看,哈哈。王先生主要
在开头的二、三两段里,提出这本传记因为采用了内敛式的叙述风格,表达了作者的文
学情怀,所以也可以算作文学作品。
他本身就是研究文学的专家,能这么说,让我有些疑惑。我觉得有的传记作品可以在语
言或叙述上更讲求文学性,但仍需严格遵守历史性著作的规范。象这本书被划入长篇小
说,那无论是读者,还是研究者,都无法正确对待她所写的内容。
还有一种在历史和文学之间的边缘体裁,叫传记文学。那要在纪实中有虚构成分才称得
上。如果只是有一些文学性的修饰,比如说讲究词藻,经历讲述得比较吸引人,恐怕依
然无法和历史性著作区隔。
附:
王德威: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齐邦媛先生与《巨流河》
*注:齐邦媛先生引自覃子豪诗《金色面具》(原句:"活得如此愉悦,如此苦恼,如此
奇特。 ");齐邦媛,《巨流河》(台北:天下, 2009),131页。以下引文出自同书。
齐邦媛教授是台湾文学和教育界最...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6
40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倪匡才尽了

从倪匡的经历看,他年轻是好象参加过工作队,在过内地转 过不少地方.直到
五十年代末才去的香港.似乎他在国内时对一些事特别看不惯,
受过些刺激.所以我总觉的他对国内的印象总停在五十年代
c****t
发帖数: 19049
41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我的老婆是军阀 作者: 录事参军
第二十章 剑指天南
隔着包厢的深红纱幔,舞台更显华丽,叶昭突然问:“杏贞,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人?

刚刚逢场作戏也好,怎么都好,其实两人现今到底是个怎样的关系,叶昭自己也不大清
楚。
为什么会与兰贵人发生第一次关系?或许食色性也,一时把持不住;又或许心底深处,
早就想征服这个妖孽般的女人,男人的劣根性,征服女人,往往是从**开始;又或许,
多少因为她的恶圌名太多响亮,令人恨得牙根痒痒。也许,真的只是为了拉近两人的关
系,牺牲自己的色相。
刚刚呢?当两人关系好像突然有了坚冰,叶昭想到的最快的解决办法,就是以最亲圌密
的方式来破除坚冰,有了第一次,刚刚,也实在没什么负罪感。
就算在前生,叶昭也从来没觉得自己是一个好人,但却知道,自己与刚刚来到这个世界
时的价值观、道圌德观,已经越来越是疏离。
坐在风情美貌祸国殃民的古典贵妇身侧,想想刚刚的亲圌密接圌触,叶昭却是极为坦然。
只是两人的关系,真的像看起来这般融洽么?
看似完全屈服于自己淫圌威下,甚至还主动献媚的丽人,心中,又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所以,叶昭一瞬不瞬的盯着丽人粉脸,观察她表情的细徽变化,等待她的回答。 兰贵
人怔了下,自是没想到叶...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42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我的老婆是军阀 作者: 录事参军
第二十章 剑指天南
隔着包厢的深红纱幔,舞台更显华丽,叶昭突然问:“杏贞,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人?

刚刚逢场作戏也好,怎么都好,其实两人现今到底是个怎样的关系,叶昭自己也不大清
楚。
为什么会与兰贵人发生第一次关系?或许食色性也,一时把持不住;又或许心底深处,
早就想征服这个妖孽般的女人,男人的劣根性,征服女人,往往是从**开始;又或许,
多少因为她的恶圌名太多响亮,令人恨得牙根痒痒。也许,真的只是为了拉近两人的关
系,牺牲自己的色相。
刚刚呢?当两人关系好像突然有了坚冰,叶昭想到的最快的解决办法,就是以最亲圌密
的方式来破除坚冰,有了第一次,刚刚,也实在没什么负罪感。
就算在前生,叶昭也从来没觉得自己是一个好人,但却知道,自己与刚刚来到这个世界
时的价值观、道圌德观,已经越来越是疏离。
坐在风情美貌祸国殃民的古典贵妇身侧,想想刚刚的亲圌密接圌触,叶昭却是极为坦然。
只是两人的关系,真的像看起来这般融洽么?
看似完全屈服于自己淫圌威下,甚至还主动献媚的丽人,心中,又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所以,叶昭一瞬不瞬的盯着丽人粉脸,观察她表情的细徽变化,等待她的回答。 兰贵
人怔了下,自是没想到叶...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43
第八章:决定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在田纳西洲发现了一艘坠落的外星飞碟,这艘飞碟并非如资
料上显示的是才坠落不久,而是一艘已经坠落了至少八千到一万年以上的飞碟,直到上
世纪五十年代才被美国挖掘出来……”
“这艘飞碟的外壳金属,是使用了我们人类还不知道的一种特殊金属,甚至在目前
,也就是各个国家自行制造宇宙飞船时,这艘飞碟的外壳金属都还无法解析,是超越了
人类科技不知道多少年的未来科技。”
“我们之所以能够打开这艘飞碟的舱门,原因是使用了电脑程序病毒进行无限制的
轰击,即便这样,美国也依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直到本世纪初,这才打开了舱门,
这就是自从有了电脑后,病毒便不停产生与不停变异的原因,这正是美国政府所需要的
,大量的,强力的病毒,事实上,这有美国在其中引导的因素,至于这艘飞碟内部的电
脑……或者说类似电脑的东西,已经超过了我们想象。”
视频里的老头苦笑了声道:“其实我一直在瞒着你,姚源,我家一直都被人监控着
,我最早接触这艘飞碟,是在本世纪初,作为全世界有名的电脑程序密码专家,我有幸
参与了这项工程,那就是解密这艘飞碟内部电脑的信息,同时参与的还有各种电脑专家
,密码专家,文字...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44
第八章:决定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在田纳西洲发现了一艘坠落的外星飞碟,这艘飞碟并非如资
料上显示的是才坠落不久,而是一艘已经坠落了至少八千到一万年以上的飞碟,直到上
世纪五十年代才被美国挖掘出来……”
“这艘飞碟的外壳金属,是使用了我们人类还不知道的一种特殊金属,甚至在目前
,也就是各个国家自行制造宇宙飞船时,这艘飞碟的外壳金属都还无法解析,是超越了
人类科技不知道多少年的未来科技。”
“我们之所以能够打开这艘飞碟的舱门,原因是使用了电脑程序病毒进行无限制的
轰击,即便这样,美国也依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直到本世纪初,这才打开了舱门,
这就是自从有了电脑后,病毒便不停产生与不停变异的原因,这正是美国政府所需要的
,大量的,强力的病毒,事实上,这有美国在其中引导的因素,至于这艘飞碟内部的电
脑……或者说类似电脑的东西,已经超过了我们想象。”
视频里的老头苦笑了声道:“其实我一直在瞒着你,姚源,我家一直都被人监控着
,我最早接触这艘飞碟,是在本世纪初,作为全世界有名的电脑程序密码专家,我有幸
参与了这项工程,那就是解密这艘飞碟内部电脑的信息,同时参与的还有各种电脑专家
,密码专家,文字...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392
45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惊悚之泪
----对于我们这个世界,人类的认识是肤浅的。我们永远无法真正看清这个世界,
就好象我们不能隔着活人的皮肉去看清他的骨骼一样。所以,在你我无法感知的四周,
总会发生一些灵异难解的事情,如同在烛火尽头黑暗处的眼睛,无声凝视着我们。南坪
85号是一栋师范学院的家属楼。该楼于五十年代中期建成,木质大梁,一砖到底,分上
下两层,每层四户。楼前有一棵硕大的槐树伸展着,遮天闭日,几乎阻挡了整栋楼的光
线。。。。。南坪85号中最早的住户是师范学院的校长系主任以及党委书记们。随着时
代的变迁,住房条件的改善,校长书记们分批搬出了这栋破旧的老楼。取而代之的住户
都是一些地位不高的教职员工和新分来的青年教师。楼上203室从六十年代中期就一直
空着,即使在师范学院住房最紧张的时候也是空着,没有人敢住。据说,这套一室两厅
的房子是凶宅……如果要解释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我想,我们必须从203室的过去讲
起。这间203室最早的主人叫郑作维,曾任师范学院的生物系。五十年代中期这栋楼建
成后,郑作维和校长书记们一同搬了进来,在203室一住就是十多年。据说,楼前那棵
大槐树就是郑作维刚搬来时栽种的。后来在如火如荼的文化... 阅读全帖
k**a
发帖数: 1181
46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思考者李毅兼任人大重阳研究员
李毅兼任人大重阳研究员
感谢祖国。在中国大陆,李毅不再是没有职务、没有职称、没有聘用的三无人员了。李
毅现在兼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研究员。
http://rdcy-sf.ruc.edu.cn/more_zl.php?cid=546
1949年,毛主席、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当时在美国有6000多中国留学生,绝大多数是
和国民党有关系的人。美国使用各种方法,努力使这些人留在美国,或去台湾,总之不
要回中国大陆。结果,其中4000多人,冲破美蒋的重重阻挠破坏,投奔毛主席、共产党
,回到祖国大陆,多数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世界各国留美博士,一、二十年来,
不回祖国的,印度第一多,中国第二多。2012年,中国首次超过印度,92%的中国留美
博士不回中国,91%的印度留美博士不回印度,现在中国成为全世界留美博士不回祖国
比例最高的国家。五十年代,中国大陆一贫如洗,为什么多数留美学生冲破美蒋阻挠,
投奔毛主席、共产党,报效祖国?因为那时候毛主席、共产党要赶超世界水平,要用人
才。今日中国大陆,与美国的生活差距,远远没有五十年代那么大,为什么92%的留美
博士现在拒不回国?因为,当今中国大陆,政... 阅读全帖
B******y
发帖数: 2255
47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中国教会史之失落的伟人
中国教会史之失落的伟人----贾玉明,杨绍唐 转自《看这些人》拙口(陈鸽弟兄
作)
“从前引导你们,传神之道给你们的人,你们要想念他们,效法他们的信心,留心看他
们为人的结局。”(希伯来书十三章7节)
贾玉铭牧师是中国基督徒所熟悉、所敬仰的名人。如果说他是神赐给中国教会的
一代属灵巨人,是中国神学届的泰斗,也实在不算过分。由于他特重祷告,他 所撰写
的神学著述和解经书籍,以及大量的灵修诗歌,洋溢着滚滚涌流的生命活水,感人至深
。他的著述和讲道给人的印象,是神学知识和属灵生命的密切溶合,既 有纯正而深湛
的圣经根基,又有热切活泼的灵恩能力,堪称神所重用的仆人。笔者曾怀着“高山仰止
”的崇敬心情,从贾老牧师领受了极多的属灵供应,成为日后追 随基督的指引。
贾牧师是山东安丘县人。他年轻时在山东牧会时的一个见证,使我深受感动。在他牧养
的教会中,一位长老,犯有淫乱,不但遮掩不改,而且劝说无 效。贾牧师与教会的执
事们讨论怎么办,按圣经真理,应予赶出教会。但众执事不敢决定,因该长老有钱有势
,是教会经济的台柱,若有所得罪,则教会势必关门, 牧师的生活也要难堪。这是一
个考验... 阅读全帖
h*o
发帖数: 1035
48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认识末世 苏颖智
附录(二)世界末日、何去何从?
1 引言
自从苏联核电厂发生爆炸后,全球的人均"谈核色变"。香港人对大亚湾兴建核电厂之工
程已愈来愈关注。无论当局如何保证措施之安全,也难叫市民有足够的信心,因为假使
将来核电厂发生爆炸,辐射泄漏,以及核电厂废料处理等事项,都足以威胁每一个居住
在五百哩以内甚至更远之居民的生命及健康。辐射不但影响人,且可将一切动植物变为
不可吃用的废物。在今年一月份美国ABC电视新闻报告中,有人引述一份医学报告,
劝告美国人少吃海鲜,因为这些食物所含辐射足以引致癌症,又说处理核电厂废料,已
经成为美国今日最头痛的问题。
其实,核子发电的危险,谁不晓得?但人类在面临着能源将尽的事实下,若不试图以核
子发电,也将是死路一条。无论人的决定如何,若我们仔细分析现今政治、经济、自然
现象及宗教等发展时,我相信连不信神的科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亦会同意圣经说法
──世界的末日将到。同时也表示,基督要来的日子将临。有关世界末日的预兆,最清
楚不过的,乃是主耶稣的预言。他说:"将来有好些人冒我的名来,说:'我是基督',
并且迷惑许多人……民要攻打民、国要攻打国,多处必有饥荒、地震……且...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10345
49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圣经无误论”的由来、争论与思考
三、福音派围绕圣经权威性可信性的内部论战与再分裂
乔治.马登说得对,某种意义上说,基要派是美国宗教的独特现象,当代福音派的
底色也是这种独特现象的继承与变种,总体却开明了许多。突出表现在四五十年代新兴
的福音派特别反对基要派的分离路线,更强调要融入文化与社会中,在与各方合作中宣
示福音,不过这样也带来了一些在部分保守派人士看来是错误的做法,就是鲜明的教义
统领教会、判断信仰得失的特色被淡化了不少,神学家戴维.F.韦尔斯(David F.Wells)
认为此时的福音派因为反对心理上的隔离意识,降低了基要派原先设置的高屏障,在基
要派原来看是妥协的行为,福音派却认为是正确的。用英国福音派神学家阿利斯特.麦
格拉斯(Alister McGrath)的话说:“这种牢牢地以教义为首要关注的界定意识在现
代美国福音派中正在毫无疑问地丧失着”(氏著《福音派与基督教的未来》,中央编译
出版社,2004)。这是一种历史回顾的视角,其实经过几十年发展的福音派,早已内部
多元化了。加布里埃尔.法克雷(Gabriel Fackre)教授曾非常精到地总结了福音派内
部的六大存在形式:
1、基要派。以极端的圣经无...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50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差传/宣教参考书目1-1 宣教/差传
顾卫民辑,内地会在华百三十年图片集,台湾:宇宙光出版社,1998。
蔡锦图,戴德生与中国内地会(1832-1953),香港:建道神学院,1998
陈佳荣,中国宗教史,香港:学津书局,1988。
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罗光,利玛窦,台中:光启出版社,1960。陈福中编译,戴德生小传,香港:基督
徒出版社,2000。
海恩波,先驱系列2:传教伟人马礼逊,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00。
李伟良、韩昱,宣教情怀系列1:在大地画窗──两颗宣教的心,香港:香港差传
事工联会,2000。
阿朝、萧联生,宣教情怀系列2:天地鸿鹄志──新兵老将拓荒记,香港:香港差
传事工联会,2000。
龙萧念全编,宣教情怀系列3:无国界孩子──华人宣教士子女手记,香港:香港
差传事工联会、海外基督使团,2000。
张子江,拼尽我一生──基督教教育先驱张子江牧师真情见证,香港:学生福音团
契出版社,2000。
盖落洼,神迹千里,香港:福音证主协会,200...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