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唯识与理念
相关主题
玄奘法师所译经典目录唯识宗基本教义 第四节 转依论
唯识学在佛法中的地位(惟贤法师)《藏密问答录》 索达吉堪布 著(16)(唯识见与中观见)
zt真常唯心论思想初探慧明:禅宗与密宗之流弊 Zz
重金求购正释唯识与中观千年间之误解
中观宗关于安立因果和名言中许有外境问题俺觉得佛经里面有一句话说得特别有道理
关于中观与唯识之间几个问题的商榷zzRe: 再问waichi: 什么是"识"
唯识宗基本教义 第二节 “八识”说与“唯识无境”中观宗关于“安立业果”与“名言中许有外境”的问题 --节转
唯识宗基本教义 第三节 种子说佛教空性略说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普遍性话题: 分离性话题: 理念话题: 可感话题: 柏拉图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g
发帖数: 225
1
自柏拉图把”理念” 抽绎为独立自存的世界后, 古希腊哲学
对欧洲哲学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哲学史出现了理念世界真实和
可感世界虚妄的范论; 由此引发的真妄二维取向的争论, 在历史
不同时期便巳有不同表现; 二重世界的分裂和探讨,
直绵延至今。二重世界的断然分割和谋求弥合的纷纭诸说, 使古希腊哲学
在源头陷人的窘困及其本有解弊, 有了换位解读的必要. 。但哲学
史上审读的努力, 已基本局限于由柏拉图思想内在逻辑所决定的
路向.
尝试以中国佛教唯识思维, 围绕理念的普遍性和决定性这两大方面,
重新考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间的思想承继性;
由启用新方法导致的新视角, 可以发明,由理念论肇始的诸多深层问题
所内禀的复杂性和既往理解上的单维性。还原了柏拉图的深邃和揭示其
无法自圆其说的宿命; 指出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抵牾能在中国唯识宗
的视界内得以一体融合。
一 普遍性与共相
柏拉图创造性地划分出感觉面对可感世界、理智面对理念世
界等两个不同的外部对象。这是受苏格拉底思想的启发, 即在心
灵中寻找规定外部世界的内在原则得出的.
理念具有两层涵义, 即普遍性和分离性。普遍性, 是向理智
展示的对象所具有的共性, 这突出的是可感事物的不变、单纯和
—般性; 常译作“相”“形式” 或“ 型相”。分离性, 指理智所
认识的对象是外在于可感世界的绝对存在, 是可感世界的决定者;
这突出的是绝对、无形和外在性; 常译作“理念”。
两个世界之间, 似乎能够通过可感事物的普遍性而联系着; 但是, 由下文分
析, 这种联系并未实现, 这源于对普遍性在不同层面上的歧异
解读。
在普遍性和分离性的关系上, 理念的分离性是普遍性的基础,
普遍性是分离性的表现。分离性将在第二部分论述, 这里先看普
遍性。
在柏拉图看来, 具体事物的普遍性之所以存在, 是以其独立
于具体事物之外为先决。
型相即普遍性所具有的分离独立这一先决条件, 在唯识宗中也有两个层次的涉及,
一个层次体现于对共相的表述。共相, 是贯通于同类事物所共有的质性; 与此相对的
自相, 是指能维持自身不变并区别于他物的特性。
此即《成唯识论述记》所云:
诸法自相, 局法体故, 不通于余, 若通于余, 便非自相。
待续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给现任和将来版主提个建议中观宗关于安立因果和名言中许有外境问题
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二)关于中观与唯识之间几个问题的商榷zz
密宗概要(二)by 慈诚罗珠堪布唯识宗基本教义 第二节 “八识”说与“唯识无境”
玄奘大师与大乘佛法唯识宗基本教义 第三节 种子说
玄奘法师所译经典目录唯识宗基本教义 第四节 转依论
唯识学在佛法中的地位(惟贤法师)《藏密问答录》 索达吉堪布 著(16)(唯识见与中观见)
zt真常唯心论思想初探慧明:禅宗与密宗之流弊 Zz
重金求购正释唯识与中观千年间之误解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普遍性话题: 分离性话题: 理念话题: 可感话题: 柏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