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无明灭了,行如何灭?
相关主题
ZT 无明是初果断还是阿罗汉断?关于涅槃「有」、「无」的辩证
圆觉经略说--南怀瑾Re: 略谈灭尽定 zz
圆觉经略说(1-2)[合集] 拒絕利用神通傳教的佛陀 (转载)
一个小故事[合集] 圆觉经略说--南怀瑾
新手应该怎么对佛教入手真实的存在
四圣谛5[合集] 佛陀所说的”空”的意义
杂阿含经卷一今天开悟的人还会不会再迷惑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再问个问题-佛性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比丘话题: 无明话题: 尽苦话题: 苦边话题: 感受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U
发帖数: 7025
1
无明灭,则行灭(SA 302 等经), 是佛说缘起时反覆说的。
什么是无明?
什么是行?
无明灭了,行如何灭?
行何时灭?
<杂阿含292经>,南传<相应部12相应51经>回答了这些问题。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2.htm
杂阿含292经(因缘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云何思量观察正尽苦,究竟苦边时,思量众生所有众苦种种差别?此诸苦何因?
何集?何生?何触?
思量取因,取集,取生,取触,若彼取灭无余,众苦则灭。
彼所乘苦灭道迹如实知,修行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尽苦,究竟苦边,所谓取灭。
复次,比丘!思量观察正尽苦,究竟苦边时,思量彼取何因?何集?何生?何触?
思量彼取爱因,爱集,爱生,爱触,彼爱永灭无余,取亦随灭。
彼所乘取灭道迹如实知,修习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尽苦,究竟苦边,所谓爱灭。
复次,比丘!思量观察正尽苦,究竟苦边[时?],则思量彼爱何因?何集?何生?
何触?
知彼爱受因,受集,受生,受触,彼受永灭无余,则爱灭。
彼所乘爱灭道迹如实知,修习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尽苦,究竟苦边,所谓受灭。
复次,比丘!思量观察正尽苦,究竟苦边时,思量彼受何因?何集?何生?何触?
知彼受触因,触集,触生,触缘,彼触永灭无余,则受灭。
彼所乘触灭道迹如实知,修习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尽苦,究竟苦边。
复次,比丘!思量观察正尽苦,究竟苦边时,思量彼触何因?何集?何生?何触?
当知彼触六入处因,六入处集,六入处生,六入处触,彼六入处{欲}[永]灭无余,
则触灭。
彼所乘六入处灭道迹如实知,修习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尽苦,究竟苦边。
复次,比丘!思量观察正尽苦,究竟苦边时,思量彼六入处何因?何集?何生?何
触?
知彼六入处名色因,名色集,名色生,名色触,名色永灭无余,则六入处灭。
彼所乘名色灭道迹如实知,修习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尽苦,究竟苦边,所谓名
色灭。
复次,比丘!思量正尽苦,究竟苦边时,思量名色何因?何集?何生?何触?
知彼名色识因,识集,识生,识触,彼识{欲}[永?]灭无余,则名色灭。
彼所乘识灭道迹如实知,修习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尽苦,究竟苦边,所谓识灭。
复次,比丘!思量观察正尽苦,究竟苦边时,思量彼识何因?何集?何生?何触?
知彼识行因,行集,行生,行触∶作诸福行,善识生;作诸不福不善行,不善识生
;作无所有行,无所有识生,是为彼识行因,行集,行生,行触,彼行{欲}[永?]灭无
余,则识灭。
彼所乘行灭道迹如实知,修习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尽苦,究竟苦边,所谓行灭。
复次,比丘!思量观察正尽苦,究竟苦边时,思量彼行何因?何集?何生?何触?
知彼行无明因,无明集,无明生,无明触∶彼福行无明缘,非福行亦无明缘,非福
不福行亦无明缘,是故,当知彼行无明因,无明集,无明生,无明触,彼无明永灭无余
,则行灭。
彼所乘无明灭道迹如实知,修习彼向次法,是名比丘向正尽苦,究竟苦边,所谓无
明灭。」
佛告比丘∶
「于意云何?若不乐无明而生明,复缘彼无明作福行、非福行、无所有行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所以者何?多闻圣弟子,不乐无明而生明,无明灭则行
灭,行灭则识灭,……如是,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如是纯
大苦聚灭。」
佛言∶
「善哉!善哉!比丘!我亦如是说,汝亦知此∶于彼彼法起,彼彼法生;彼彼法灭
,彼彼法灭止、清凉、息、没。
若多闻圣弟子无明离欲而生明,身分齐受所觉,身分齐受所觉时如实知;若寿分齐
受所觉,寿分齐受所觉时如实知;身坏时寿命欲尽,于此诸受一切所觉,灭尽无余。
譬如∶力士取新熟瓦器,乘热置地,须臾散坏,热势悉灭,如是,比丘!无明离欲
而生明,身分齐受所觉如实知;寿分齐受所觉如实知;身坏命终,一切受所觉悉灭无余
。」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相应部12相应51经/审虑经(因缘相应/因缘篇/修多罗)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只树林给孤独园。
在那里,世尊召唤比丘们∶「比丘们!」
「尊师!」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比丘们!当比丘审虑时,为了从一切苦的完全灭尽,应该怎样审虑?」
「大德!我们的法以世尊为根本,以世尊为导引,以世尊为依归,大德!如果世尊
能说明这所说的义理,那就好了!听闻世尊的[教说]后,比丘们将会忆持的。」
「那样的话,比丘们!你们要听!你们要好好作意!我要说了。」
「是的,大德!」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比丘们!这里,当审虑时,比丘审虑∶『凡在世间生起老死等这种种不同种类的
苦,这苦,什么是其因?什么是其集?什么是其生?什么是其根源?当什么存在了,则
有老死?当什么不存在了,则没有老死?』当他审虑时,他知道这样∶『凡在世间生起
老死等这种种不同种类的苦,这苦,生是因,生是集,生所生,生是根源,当生存在了
,则有老死;当生不存在了,则没有老死。』他了知老死,了知老死的集,了知老死的
灭,以及了知那适合导向老死灭之道迹,像这样的修学是随法而行。比丘们!这被称为
,为了从一切苦的完全灭尽,为了老死灭而修学的比丘。
又,更进一步审虑时,他审虑∶『那么,这生,什么是其因?什么是其集?什么是
其生?什么是其根源?当什么存在了,则有生?当什么不存在了,则没有生?』当他审
虑时,他知道这样∶『生,有是因,有是集,有所生,有是根源,当有存在了,则有生
;当有不存在了,则没有生。』他了知生,了知生的集,了知生的灭,以及了知那适合
导向生之灭之道迹,像这样的修学是随法而行。比丘们!这被称为,为了从一切苦的完
全灭尽,为了生之灭而修学的比丘。
又,更进一步审虑时,他审虑∶『那么,这有,什么是其因?……(中略)那么,
这取,什么是其因?……那么,这渴爱,什么是其因?……受……触……那么,这六处
,什么是其因?……那么,这名色……那么,这识……那么,这行,什么是其因?什么
是其集?什么是其生?什么是其根源?当什么存在了,则有行?当什么不存在了,则没
有行?』当他审虑时,他知道这样∶『行,无明是因,无明是集,无明所生,无明是根
源,当无明存在了,则有行;当无明不存在了,则没有行。』他了知行,了知行的集,
了知行的灭,以及了知那适合导向行灭之道迹,像这样的修学是随法而行。比丘们!这
被称为,为了从一切彻底地灭尽苦,为了行灭而修学的比丘。
比丘们!如果一个进入了无明的人造作福行,则识有福的转生;如果造作非福行,
则识有非福的转生;如果造作不动行,则识有不动的转生。
比丘们!当比丘的无明已被舍断,明已被生起;以无明的褪去,明的生起,他不造
作福行,不造作非福行,不造作不动行,当不造作、不思惟时,他在世间中不执取任何
事物。不执取则不战栗,不战栗就自证涅盘,他了知∶『出生已尽,梵行已完成,应该
作的已作,不再有这样[轮回]的状态了。』
如果他感受乐受,他了知∶『它是无常的。』他了知∶『它是不被固执的。』他了
知∶『它是不被欢喜的。』
如果他感受苦受,他了知∶『它是无常的。』他了知∶『它是不被固执的。』他了
知∶『它是不被欢喜的。』
如果他感受不苦不乐受,他了知∶『它是无常的。』他了知∶『它是不被固执的。
』他了知∶『它是不被欢喜的。』
如果他感受乐受,他离系地感受它;如果他感受苦受,他离系地感受它;如果他感
受不苦不乐受,他离系地感受它。
当他感受身体终了的感受时,他了知∶『我感受身体终了的感受。』当他感受生命
终了的感受时,他了知∶『我感受生命终了的感受。』他了知∶『以身体的崩解,随后
生命耗尽,就在这里,一切被感受的、不被欢喜的都将成为清凉,将只剩下遗骸。』
比丘们!犹如一个人从陶匠的窑拿出热陶壶后,会放在平整的地上,那样,就在那
里,热会平息,会剩下陶瓷碎片。同样地,比丘们!当比丘感受身体终了的感受时,他
了知∶『我感受身体终了的感受。』当他感受生命终了的感受时,他了知∶『我感受生
命终了的感受。』他了知∶『以身体的崩解,随后生命耗尽,就在这里,一切被感受的
、不被欢喜的都将成为清凉,将只剩下遗骸。』
比丘们!你们怎么想∶烦恼已尽的比丘会造作福行、造作非福行、造作不动行吗?」
「不,大德!」
「当没有了一切行,由行灭,识会被你们了知吗?」
「不,大德!」
「当没有了一切识,由识灭,名色会被你们了知吗?」
「不,大德!」
「当没有了一切名色,由名色灭,六处会被你们了知吗?」
「不,大德!」
「当没有了一切六处,由六处灭,触会被你们了知吗?」
「不,大德!」
「当没有了一切触,由触灭,受会被你们了知吗?」
「不,大德!」
「当没有了一切受,由受灭,渴爱会被你们了知吗?」
「不,大德!」
「当没有了一切渴爱,由渴爱灭,取会被你们了知吗?」
「不,大德!」
「当没有了一切取,由取灭,有会被你们了知吗?」
「不,大德!」
「当没有了一切有,由有灭,生会被你们了知吗?」
「不,大德!」
「当没有了一切生,由生灭,老死会被你们了知吗?」
「不,大德!」
「比丘们!好!好!比丘们!正是这样,没有其它的了!比丘们!这件事你们要信
赖我,你们要信解,对此要无疑无惑,这就是苦的结束。」
S**U
发帖数: 7025
2
无明触的经文,可以与上一经对照。
杂阿含57经
尔时,座中有一比丘,作是念∶
「云何知、云何见,疾得漏尽?」
尔时,世尊知彼比丘心之所念,告诸比丘∶
「若有比丘于此座中作是念∶『云何知、云何见,疾得漏尽?』者,我已说法言∶
『当善观察诸阴,所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
。』我已说如是法,观察诸阴,而今犹有善男子不勤欲作、不勤乐、不勤念、不勤信而
自慢惰,不能增进得尽诸漏。
若复善男子,于我所说法观察诸阴,勤欲、勤乐、勤念、勤信,彼能疾得尽诸漏。
愚痴无闻凡夫于色见是我;若见我者,是名为行。
彼行何因?何集?何生?何转?无明触生爱,缘爱起彼行。
彼爱何因?何集?何生?何转?彼爱受因,受集,受生,受转。
彼受何因?何集?何生?何转?彼受触因,触集,触生,触转。
彼触何因?何集?何生?何转?谓∶彼触六入处因,六入处集,六入处生,六入处
转;彼六入处无常、有为、心缘起法。
彼触、受、[爱、]行{受}亦无常、有为、心缘起法。
如是观者而见色是我,不见色是我而见色是我所,不见色是我所而见色在我,不见
色在我而见我在色。
不见我在色而见受是我,不见受是我而见受是我所,不见受是我所而见受在我,不
见受在我而见我在受。
不见我在受而见想是我,不见想是我而见想是我所,不见想是我所而见想在我,不
见想在我而见我在想。
不见我在想而见行是我,不见行是我而见行是我所,不见行是我所而见行在我,不
见行在我而见我在行。
不见我在行而见识是我,不见识是我而见识是我所,不见识是我所而见识在我,不
见识在我而见我在识。
不见我在识,复作断见、坏有见。
不作断见、坏有见而不离我慢。
不离我慢者而复见我,见我者即是行。
彼行何因?何集?何生?何转?如前所说,……乃至我慢。
作如是知、如是见者,疾得漏尽。」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057.htm
相应部22相应81经/巴利雷雅经(蕴相应/蕴篇/修多罗)
当时,某位比丘的心中生起了这样的深思∶
「怎样知、怎样见,而有烦恼的直接灭尽?」
那时,世尊以心思量那位比丘心中的深思后,召唤比丘们∶
「比丘们!那法的检择被我教导∶那四念住的检择被我教导,那四正勤的检择被我
教导,那四神足检择被我教导,那五根的检择被我教导,那五力的检择被我教导,那七
觉支的检择被我教导,那八支圣道的检择被我教导。
比丘们!法的检择被我这样教导。
比丘们!关于法的检择被我这样教导,然而,这里,某位比丘的心中生起了这样的
深思∶『怎样知、怎样见,而有烦恼的直接灭尽?』
而,比丘们!怎样知、怎样见,而有烦恼的直接灭尽?
比丘们!这里,未受教导的一般人是不曾见过圣者的,不熟练圣者法的,未受圣者
法训练的;是不曾见过善人的,不熟练善人法的,未受善人法训练的,认为色是我。
而,比丘们!那种认为是行。
而那行,什么是其因?什么是其集?什么是其生?什么是其根源?
比丘们!当被无明触所生的感受接触时,未受教导的一般人的渴爱生起,那行因而
被生。
这样,比丘们!那行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
那渴爱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
那受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
那触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
那无明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
比丘们!当这么知、这么见时,有烦恼的直接灭尽。
他或不认为色是我,但认为我拥有色。
而,比丘们,那种认为是行。
而那行,什么是其因?什么是其集?什么是其生?什么是其根源?
比丘们!当被无明触所生的感受接触时,未受教导的一般人的渴爱生起,那行因而
被生。
这样,比丘们!那行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
那渴爱也是……那受也是……那触也是……。
那无明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
比丘们!当这么知、这么见时,有烦恼的直接灭尽。
他或不认为色是我、不认为我拥有色,但认为色在我中。
而,比丘们,那种认为是行。
而那行,什么是其因?什么是其集?什么是其生?什么是其根源?
比丘们!当被无明触所生的感受接触时,未受教导的一般人的渴爱生起,那行因而
被生。
这样,比丘们!那行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那渴爱也是……那受也是…
…那触也是……那无明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
比丘们!当这么知、这么见时,有烦恼的直接灭尽。
他或不认为色是我、不认为我拥有色、不认为色在我中,但认为我在色中。
而,比丘们,那种认为是行。
而那行,什么是其因?什么是其集?什么是其生?什么是其根源?
比丘们!当被无明触所生的感受接触时,未受教导的一般人的渴爱生起,那行因而
被生。
这样,比丘们!那行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那渴爱也是……那受也是…
…那触也是……那无明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
比丘们!当这么知、这么见时,有烦恼的直接灭尽。
他或不认为色是我、不认为我拥有色、不认为色在我中、不认为我在色中,但认为
受是我;但认为我拥有受;但认为受在我中;但认为我在受中;但认为想……;但认为
行是我;但认为我拥有行;但认为行在我中;但认为我在行中;但认为识是我;但认为
我拥有识;但认为识在我中;但认为我在识中。
而,比丘们,那种认为是行。
而那行,什么是其因……(中略)什么是其根源?
比丘们!当被无明触所生的感受接触时,未受教导的一般人的渴爱生起,那行因而
被生。
这样,比丘们!那行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那渴爱也是……那受也是…
…那触也是……那无明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
比丘们!当这么知、这么见时,有烦恼的直接灭尽。
他或不认为色是我、不认为受是我、不认为想……不认为行……不认为识是我,但
有这样的见∶『彼是我者彼即是世间,死后我会成为常的、坚固的、永恒的、不变易法
。』
而,比丘们,那种常见是行。
而那行,什么是其因……(中略)。
比丘们!当这么知、这么见时,有烦恼的直接灭尽。
他或不认为色是我、不认为受……不认为想……不认为行……不认为识是我,也没
有这样的见∶『彼是我者彼即是世间,死后我会成为常的、坚固的、永恒的、不变易法
。』但有这样的见∶『那会非有,那会非我所;那必将非有,那必将非我所。』
而,比丘们,那种断灭见是行。
而那行,什么是其因?什么是其集?什么是其生?什么是其根源?
比丘们!当被无明触所生的感受接触时,未受教导的一般人的渴爱生起,那行因而
被生。
这样,比丘们!那行也是无常的……(中略)。
比丘们!当这么知、这么见时,有烦恼的直接灭尽。
他或不认为色是我、不认为受……不认为想……不认为行……不认为识是我……(
中略)不认为我在识中,也没有这样的见∶『彼是我者彼即是世间,死后我会成为常的
、坚固的、永恒的、不变易法。』也没有这样的见∶『那会非有,那会非我所;那必将
非有,那必将非我所。』但在正法上有困惑、疑惑、未达热心。
而,比丘们,那在正法上有困惑、疑惑、未达热心是行。
而那行,什么是其因?什么是其集?什么是其生?什么是其根源?
比丘们!当被无明触所生的感受接触时,未受教导的一般人的渴爱生起,那行因而
被生。
这样,比丘们!那行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
那渴爱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
那受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
那触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
那无明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
比丘们!当这么知、这么见时,有烦恼的直接灭尽。」
这两部南北共传的修多罗,都是明确的以无明灭为究竟解脱。
r****n
发帖数: 7315
3

‘不离我慢者而复见我,见我者即是行。'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啊。有点像六祖的前念。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无明触的经文,可以与上一经对照。
: 杂阿含57经
: 尔时,座中有一比丘,作是念∶
: 「云何知、云何见,疾得漏尽?」
: 尔时,世尊知彼比丘心之所念,告诸比丘∶
: 「若有比丘于此座中作是念∶『云何知、云何见,疾得漏尽?』者,我已说法言∶
: 『当善观察诸阴,所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
: 。』我已说如是法,观察诸阴,而今犹有善男子不勤欲作、不勤乐、不勤念、不勤信而
: 自慢惰,不能增进得尽诸漏。
: 若复善男子,于我所说法观察诸阴,勤欲、勤乐、勤念、勤信,彼能疾得尽诸漏。

i********7
发帖数: 808
4

恩,引入我慢的概念,并且与我见等同,那么到阿罗汉才能断我见,
这与初果断我见的说法。。。,似乎有违阿。。。。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阿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离我慢者而复见我,见我者即是行。'
: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啊。有点像六祖的前念。

i********7
发帖数: 808
5

见杂阿含334:
经文指出无明是不正思惟而来,然后进一步指出不正思惟是因为在六触入处不正思惟而
来。
“谓无明不正思惟因.不正思惟缘.不正思惟缚。不正思惟有因.有缘.有缚。何等不
正思惟因.不正思惟缘.不正思惟缚。谓缘眼.色。生不正思惟。生于痴
缘眼.色。生不正思惟。生于痴。彼痴者是无明。痴求欲名为爱。爱所作名为业。如是
。比丘。不正思惟因无明为爱。无明因爱。爱因为业。业因为眼。耳.鼻.舌.身.意
亦如是说。是名有因缘.有缚法经”
杂阿含57:
“愚癡無聞凡夫於色見是我;若見我者,是名為行”
从这篇经文可以了解到,断愚痴者,断无明者,则断我见
所以才无明断,则行断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无明灭,则行灭(SA 302 等经), 是佛说缘起时反覆说的。
: 什么是无明?
: 什么是行?
: 无明灭了,行如何灭?
: 行何时灭?
: <杂阿含292经>,南传<相应部12相应51经>回答了这些问题。
: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2.htm
: 杂阿含292经(因缘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 如是我闻∶
: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r****n
发帖数: 7315
6

我个人认为阿罗汉才能彻断我见。

【在 i********7 的大作中提到】
:
: 见杂阿含334:
: 经文指出无明是不正思惟而来,然后进一步指出不正思惟是因为在六触入处不正思惟而
: 来。
: “谓无明不正思惟因.不正思惟缘.不正思惟缚。不正思惟有因.有缘.有缚。何等不
: 正思惟因.不正思惟缘.不正思惟缚。谓缘眼.色。生不正思惟。生于痴
: 缘眼.色。生不正思惟。生于痴。彼痴者是无明。痴求欲名为爱。爱所作名为业。如是
: 。比丘。不正思惟因无明为爱。无明因爱。爱因为业。业因为眼。耳.鼻.舌.身.意
: 亦如是说。是名有因缘.有缚法经”
: 杂阿含57:

i********7
发帖数: 808
7
如果无明是最后断的,绝对要到阿罗汉才能断我见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个人认为阿罗汉才能彻断我见。

r****n
发帖数: 7315
8

我认为无明是最后断的,不过,途中可以有不同层次的开悟。
大阿罗汉才真实断我见。

【在 i********7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无明是最后断的,绝对要到阿罗汉才能断我见
i********7
发帖数: 808
9
无明最后断确实让人比较好接受
我们都已经被先入为主很久了
从一学佛的时候就开始了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认为无明是最后断的,不过,途中可以有不同层次的开悟。
: 大阿罗汉才真实断我见。

r****n
发帖数: 7315
10

我开始学佛的时候,根本没注意到啥无明。太飘渺。

【在 i********7 的大作中提到】
: 无明最后断确实让人比较好接受
: 我们都已经被先入为主很久了
: 从一学佛的时候就开始了

相关主题
四圣谛5关于涅槃「有」、「无」的辩证
杂阿含经卷一Re: 略谈灭尽定 zz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合集] 拒絕利用神通傳教的佛陀 (转载)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S**U
发帖数: 7025
11
无明触生,则这个经验直觉为有我。
初果断我见,是直觉无我。但是这经验无法持续。无明触生,初果还是直觉为有我。从
过去的无我经验,可以知道这是错觉,所以我慢(i.e. the direct experience 'I am
')要阿罗汉才能断。
阿罗汉恒住正念,都是明触,每个经验都直觉为无我。
经文的意义是一致的。

【在 i********7 的大作中提到】
: 无明最后断确实让人比较好接受
: 我们都已经被先入为主很久了
: 从一学佛的时候就开始了

t****e
发帖数: 2737
12
太消极了。我们的生命不是个错误。我们来这世间的目的不是来受苦。一个抑郁症患者
的眼中,什么都是苦的,选择逃避。但是心中有喜乐的人即使在最困难的环境中,也能
感受到生命的喜乐。以下讲得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去賓教授家之前,劉牧師得知他是個身患重病,基本癱瘓,進食困難的老教授,心想
「該是個面黃肌瘦,內心歹毒的老頭。因為人都是自私、以自己為中心的,當看到別人
舒舒服服地生活自己卻不能的時後,一定會生出不良想法。」到了教授家剛要敲門,裏
面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那從內心發出的開心和坦誠的笑聲,連門都在振動。推門一看
,果然是面黃肌瘦皮包骨,生平沒有見過比他更瘦的人,但是笑聲也確實由他發出。之
後的日子裏,劉牧師慢慢得知老教授學中文的原因。原來不久前老教授在紐約門看見越
來越多的中國學生,他覺得神不僅是讓他們出來拿到海外學位,是有更大的福氣要
給他們,就是永生的福音。於是老教授便想學習中文。他非常驚訝:當時老教授已經八
十二歲,身患重疾,卻要學習世界上最難的語言之一漢語。
上課之餘,劉牧師會與賓教授一起吃點心。但是賓教授只能吃一種餅,劉牧師形容自己
對那餅的感覺是「味同嚼蠟」,可是看賓教授吃的表情卻會以為他在吃北京烤鴨。劉牧
師感言:這是在享受神所賜的食物的人。另有一次,賓教授在街上看見一個黑人婦女帶
著幾個孩子困難度日,於是他又是聯繫她們的教會,又為她們禱告。劉牧師頗為費解,
一個是年輕力盛的人,一個是風燭殘年的老人,到底
誰應該幫助誰呢?
又有一次在大雪後,老教授同劉牧師到屋外透氣。賓教授看到小道旁的花朵,如同見了
老朋友般開著輪椅就快快的過去,一聊就聊了二十多分鐘。回屋前還說「同自己的老朋
友打招呼了」。「這位不能正常吃,不能正常走,連說話也困難的老人,但卻樂觀積極
的生活,生命裏發出青春的生機。我覺得他是最富有的人。」劉牧師生命被他深深觸動
了。劉牧師說:「富有不是你擁有多少,而是你
能夠給出多少;那些坐擁億萬卻仍然想著多得別人利益的,顯得多麼貧窮。」
當劉牧師告訴賓教授自己不能再教他中文要離開神學院時,賓教授極力挽留,說「神要
使用你」,但是這些話似乎太過於耳熟,劉牧師並不在意。但是第二天清晨他還沒起床
,便接到了賓教授的電話說「神要使用你,你不能走,昨晚我和太太為你禱告了一夜…
…」一個全身重疾,備受疾病摧殘的老人,和自己的太太,為了自己的人生道路,禱告
了一夜!這是什麼樣的心,這是什麼樣的力量,劉牧師内心承受不住這份巨大的愛。之
後的事情當然是心靈重生過來,繼續神學的修讀,走上了牧者。劉牧師說「若不是那個
電話,我根本不可能有今日站在講台上給眾人佈道……」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无明灭,则行灭(SA 302 等经), 是佛说缘起时反覆说的。
: 什么是无明?
: 什么是行?
: 无明灭了,行如何灭?
: 行何时灭?
: <杂阿含292经>,南传<相应部12相应51经>回答了这些问题。
: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2.htm
: 杂阿含292经(因缘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 如是我闻∶
: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S**U
发帖数: 7025
13
Try to understand what others are saying before commenting on it. Can you?
I didn't say
我们来这世间的目的是来受苦。
苦 in Buddhism means imperfection. You can't completely control your destiny
. You want to live forever, but you can't. You don't want to get sick, but
sometimes you do. You want to be forever young, energetic and beautiful, but
you can't. You want to be happy, but you can't always be. You don't want
bad things to happen to you or people dear to you, but sometimes things
happen.
Isn't this true?
If you agree, then life is imperfect, isn't it?
Then what?
The Buddha told you the eightfold noble path, to transcend the imperfection
inherent in life. What you choose is up to you.

【在 t****e 的大作中提到】
: 太消极了。我们的生命不是个错误。我们来这世间的目的不是来受苦。一个抑郁症患者
: 的眼中,什么都是苦的,选择逃避。但是心中有喜乐的人即使在最困难的环境中,也能
: 感受到生命的喜乐。以下讲得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 ‘去賓教授家之前,劉牧師得知他是個身患重病,基本癱瘓,進食困難的老教授,心想
: 「該是個面黃肌瘦,內心歹毒的老頭。因為人都是自私、以自己為中心的,當看到別人
: 舒舒服服地生活自己卻不能的時後,一定會生出不良想法。」到了教授家剛要敲門,裏
: 面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那從內心發出的開心和坦誠的笑聲,連門都在振動。推門一看
: ,果然是面黃肌瘦皮包骨,生平沒有見過比他更瘦的人,但是笑聲也確實由他發出。之
: 後的日子裏,劉牧師慢慢得知老教授學中文的原因。原來不久前老教授在紐約門看見越
: 來越多的中國學生,他覺得神不僅是讓他們出來拿到海外學位,是有更大的福氣要

t****e
发帖数: 2737
14
并非你这么说,而是佛教给人的感觉就是逃避,佛陀当初看到生老病死,就去思考如何
解脱。而我觉得能不能换个角度看问题。
why do you want to control? why do you want perfection? What if that we are
out of control and the imperfection is meant to tell us and teach us
something?
escaping.

destiny
but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Try to understand what others are saying before commenting on it. Can you?
: I didn't say
: 我们来这世间的目的是来受苦。
: 苦 in Buddhism means imperfection. You can't completely control your destiny
: . You want to live forever, but you can't. You don't want to get sick, but
: sometimes you do. You want to be forever young, energetic and beautiful, but
: you can't. You want to be happy, but you can't always be. You don't want
: bad things to happen to you or people dear to you, but sometimes things
: happen.
: Isn't this true?

f********4
发帖数: 253
15
你手不小心碰到开水了难道还直面困难等开水冷却了才把手拿出来?以后见到开水就把
手伸进去?人类所有对解决问题的努力都是逃避吗?到底是别人在逃避,还是你在逃避?
c***h
发帖数: 2262
16

are
从解除苦的角度,
佛教是最勇敢面对人生之苦,并且勇敢的亲自解决它的宗教,是最积极
就因为正视苦,正面迎战, 所以佛教谈苦,分析苦,谈如何解决它。
其他宗教则不愿正视自己的身心,正视它, 亲自解决苦 是在逃避
把它推给神去解决 (也就是所谓心灵寄托 神会帮我们解决我们的苦)
一种安慰

【在 t****e 的大作中提到】
: 并非你这么说,而是佛教给人的感觉就是逃避,佛陀当初看到生老病死,就去思考如何
: 解脱。而我觉得能不能换个角度看问题。
: why do you want to control? why do you want perfection? What if that we are
: out of control and the imperfection is meant to tell us and teach us
: something?
: escaping.
:
: destiny
: but

c***h
发帖数: 2262
17

就是不正思惟
何谓不正思惟?
你觉得 正思惟之后有何种效果?
随时随地正思惟,何等之难呀 只有阿罗汉能做到吧
你说的断我见 与初果 断身见结
有何差别?

【在 i********7 的大作中提到】
: 无明最后断确实让人比较好接受
: 我们都已经被先入为主很久了
: 从一学佛的时候就开始了

f********4
发帖数: 253
18

seeu在另一个帖子里说过
精勤思维“精勤思维”
巴利对应经文是 yoniso manasi
如理作意, pay careful attention
可以是四念处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是不正思惟
: 何谓不正思惟?
: 你觉得 正思惟之后有何种效果?
: 随时随地正思惟,何等之难呀 只有阿罗汉能做到吧
: 你说的断我见 与初果 断身见结
: 有何差别?

t****e
发帖数: 2737
19
珍珠上有一个瑕疵,就要扔了吗?人生不但有苦还有喜乐。喜乐大于痛苦,这是一般人
的感受。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是不正思惟
: 何谓不正思惟?
: 你觉得 正思惟之后有何种效果?
: 随时随地正思惟,何等之难呀 只有阿罗汉能做到吧
: 你说的断我见 与初果 断身见结
: 有何差别?

f********4
发帖数: 253
20
试着更有念住的生活,一般人的喜乐不太可能大于痛苦……另外一个有瑕疵和没有瑕疵
的珍珠相比价格一般都是天壤之别吧……
相关主题
[合集] 圆觉经略说--南怀瑾今天开悟的人还会不会再迷惑
真实的存在再问个问题-佛性
[合集] 佛陀所说的”空”的意义最初的无明是怎么来的呢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c***h
发帖数: 2262
21

Ya 整个四念处都要正思维
应该说,从初修佛法,到阿罗汉,都要正思维,
阿罗汉则随时随地都正思维,不退还。
应该说,从初修佛法,到阿罗汉
都要 观察(正念正知), 正见正思维,
也就是八正道
能保持多少 观察(正念正知),正见正思维, 就有多少正定。
而阿罗汉则随时随地都在八正道之中,不退还。也就是完美的正定。

【在 f********4 的大作中提到】
: 试着更有念住的生活,一般人的喜乐不太可能大于痛苦……另外一个有瑕疵和没有瑕疵
: 的珍珠相比价格一般都是天壤之别吧……

t****e
发帖数: 2737
22
可惜人不能造珍珠。完美不完美不是我们定的,人最终的去向,有位权威要审判决定。
在这个世界,就接受这个世界的现状。不要逃避,不要抱怨,放下自己的骄傲,学会顺
服。人最终还只是人。

【在 f********4 的大作中提到】
: 试着更有念住的生活,一般人的喜乐不太可能大于痛苦……另外一个有瑕疵和没有瑕疵
: 的珍珠相比价格一般都是天壤之别吧……

l*****a
发帖数: 38403
23
人就是人,说得没错,不过要是说人就是上帝造出来的卑贱的被造物,随他怎么捏,只
能一味顺从,不能也不敢有疑问,这是不是就是你要宣扬的基督教的理论?

【在 t****e 的大作中提到】
: 可惜人不能造珍珠。完美不完美不是我们定的,人最终的去向,有位权威要审判决定。
: 在这个世界,就接受这个世界的现状。不要逃避,不要抱怨,放下自己的骄傲,学会顺
: 服。人最终还只是人。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再问个问题-佛性新手应该怎么对佛教入手
最初的无明是怎么来的呢四圣谛5
杂含读记: 为魔所缚与解脱波旬杂阿含经卷一
心解脱与慧解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ZT 无明是初果断还是阿罗汉断?关于涅槃「有」、「无」的辩证
圆觉经略说--南怀瑾Re: 略谈灭尽定 zz
圆觉经略说(1-2)[合集] 拒絕利用神通傳教的佛陀 (转载)
一个小故事[合集] 圆觉经略说--南怀瑾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比丘话题: 无明话题: 尽苦话题: 苦边话题: 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