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n********n 发帖数: 8336 | 1 有一种错觉叫自由意志
康德的彼岸 2011-07-12 20:00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卢梭
一个人是能够做他想要做的事情的,但却不能拥有他想要的愿望。
——叔本华
人类究竟有没有自由意志?换个问法也许更通俗些:人类到底是生物化学、社会文化的
傀儡,还是不可预测、具有无限发展可能的能动主体?这个问题看上去很像哲学里的大
问题——虽然重要,但是忽略之也不影响正常的生活。更何况哲学家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似乎更适合于锻炼人的大脑而不是给出一个确切答案,所以长久以来自由意志研究总是
停留在形而上的层面之上。
但是就在近期,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或者统称认知科学研究工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实
证研究对这个问题给出了相对易于理解、相对一致的研究结论,其中最重要三点就是:
自由意志是错觉;人对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关系的认识是存在边界条件的;相信自由意
志的错觉是更好的。
那么,难道人类真的没有自由意志吗?认知科学工作者究竟是怎样得出这些让人失望的
结论的呢?
自由意志是错觉?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心理系教授本杰明•李贝特(Benjamin Libet)和哈佛大学
心理系教授丹尼尔•崴格纳尔(Daniel Wegner)的两个实验可以说是自由意志研
究领域当中的两座里程碑。
在李贝特教授的实验当中,他使用脑成像(EEG)来检测被试的脑活动信息,同时要求
被试随时报告自己动作发出的意向。结果发现,大脑是在个体报告发出动作意向之前几
百毫秒之前就已经产生了相应动作的脑活动 [1],也就是说动作产生的直接原因并不是
个体意识当中的意向,而是意识之外的其他脑活动。这个研究的结果震惊了整个心理学
界,引发了大量的后续研究。虽然有学者质疑Libet实验中被试报告与脑活动的时间差
测量的精确性(比如对被试用来报告出动作意向的时间的测量问题),但是在2008年在
《自然•神经科学板》(Nature NeuroScience)上,金顺菘(Chin Siong Soon,
音译)等人采用现代的脑成像技术再一次验证了李贝特的研究结果。
另一方面,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崴格纳尔采用心理学行为实验方法证明个体对于自由意
志的体验是一种错觉,并不是对现实的真实反映。
图 1 崴格纳尔的实验中,真假被试都带着耳机,他们不知道对方和自己听的是不同的
指导语。
在1999年的实验当中,崴格纳尔及其同事设计了一个非常复杂而巧妙实验室情境。在这
个情境当中,实验员让被试与实验者的助手(伪装成被试)一同参与一个任务,任务的
目的是通过操纵鼠标将屏幕上的指针停留在特定目标物上。真假被试同时控制鼠标,实
验者告知被试,当音乐响起时,他们就可以停下,但是不必立即停下。实际情况是在进
入音乐之后,假被试听到的指导语与真被试是不同的,当真被试停下时,指针就只由假
被试控制着达到目标物,真被试在这个阶段就有可能体会到虚假的控制感——这里可以
延伸被理解为虚假的自由意志体验。
研究发现,在改变真假被试停下的时间差(10s或1s等)之后,随着间隔时间的减少,
真被试对自己要指针停下的意向的评分就越高。也就是说,虽然这个期间指针并不是由
真被试控制,但是因为与真被试预期指针的运动方向一致,所以时间越短,被试越会产
生自由意志的错觉 [2]。
图 2 崴格纳尔根据自己的实验提出了一个行为产生的理论模型: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
在意识之外,而自由意志体验其实并不是建立在行为产生的真实原因之上,因此是一种
错觉。具体来说,在所介绍的实验中,被试预期屏幕上的指针会移动到指定位置,尽管
自己并没有操纵,仍然会因为与预期一致而产生自由意志的错觉。
这两个系列研究至今都被作为证明自由意志是一种错觉的证据而广泛引用。崴格纳尔在
2003年著《意识意志的错觉》(The illusion of conscious will)一书,系统总结了
自己的研究以及前人的相关研究。目前“自由意志是错觉,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并不是
意识”已经基本上成为了心理学界当中的普遍共识。
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里面所探讨的自由意志指的是个体的“自由意志”体验
,并不是指哲学上所探讨的自由意志实体。也就是说,心理学只能探讨我们体验到的掌
控感是否是错觉,至于人类到底是不是具备控制能力,心理学无法研究。有些学者认为
,心理学就是研究自由意志体验的,而自由意志本身并不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甚
至有学者认为心理学永远无法为自由意志建立一个科学模型 [4]。
图 3 心理学只能探讨我们体验到的掌控感是否是错觉,至于人类到底是不是具备控制
能力,心理学无法研究。
我们是如何理解自由意志的?
虽然实验证明自由意志并不与现实一一对应,是一种错觉,但这并不妨碍人类相信自由
意志。实验哲学家非常关心个体是如何看待自由意志的,并希望由此来找到哲学讨论中
不同的人对自由意志会有不同观点的心理学根源。
亚利桑那大学哲学系的肖恩•尼克尔斯(Shaun Nichols)在2011年的《科学》(
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实验哲学领域对自由意志研究成果的综述。在其介绍
的一个实验当中,首先给被试阅读一段指导语。这段指导语的主要内容是假设宇宙是遵
守决定论的,每一个事件都由之前所发生的事情所决定,因此一切都是确定的。 [5]
之后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提问比较抽象的问题,比如“你认为在这样一个宇宙当中每
个人是否有可能对自己所有的行为承担道德责任”;而另一组被试则会被询问比较具体
的问题,比如“现在有一个人杀了他的家人,但是他杀人都是有原因的,你认为他是否
还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道德责任”。
这里要插入一个背景介绍,就是在哲学领域,一般认为在决定论的条件下,每个人的行
为都是身不由己,那么他们就不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实验的假设是认为只要承
认世界是受决定论支配的,那么被试就应当认为个体不对自己的行为承担道德责任;反
之,如果被试承认个体是有自由意志的,那么被试就应该认为人是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
担相应责任的。
研究结果表明,案例越抽象被试越相信决定论,而案例越具体被试越相信人是可以控制
自己的行为的。也就是说,当询问的案例比较抽象的时候,被试会倾向于将决定论与自
由意志对立起来;反之,在比较具体的案例中,被试就不会因为决定论的假设而排除行
为主体对自身行为的道德责任。在哲学领域,有的学者认为自由意志与决定论是相排斥
的(不兼容论者),有点学者认为两者是可以并存的(兼容论者),这两种哲学观点的
心理学根源之一可能在于问题的抽象性。
我们还要相信自由意志吗?
尼克尔斯在给《心理学和自由意志》(Psychology and Free will)一书的序言当中认
为,心理学对于自由意志课题的探讨的贡献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描述层面上的,
就是回答人们是如何理解自由意志的;第二个层面是实质层面,就是究竟是否存在自由
意志;而第三个层面就是规范层次,就是要回答在理解了自由意志的本质之后人们应该
怎么做的问题。其实,第三个问题似乎更重要一些,毕竟人们更关心的是拥有一个信念
有多大的价值。心理学家们的确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研究
结论就是:相信自由意志能够减少不道德行为的产生。
明尼苏达大学管理学院的凯斯林•武欧思(Kathleen D. Vohs)和英属哥伦比亚
大学心理系乔纳森•史谷勒(Johnathan Schooler)设计了两个实验情境,一个
情境当中被试被诱发相信决定论,另一个情境当中不进行任何处理,之后同样要求两个
条件下的被试进行一个数学测验。在这个数学测验当中,被试被要求自己独立完成,但
同时也被告知可以通过特定的操作看到答案(当然是不被允许的)。这样就可以通过暗
中记录被试违规操作的次数来测量“欺骗”行为的频率来作为不道德行为的测量。结果
发现,被诱发相信决定论的被试有更多的不道德行为。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结论,在另一个实验当中,武欧思和史谷勒在一个条件下要求被试
阅读认为这个世界是受决定论支配的文字,而另一个条件则不作任何处理。不道德行为
的测量变为被试对自己在认知任务当中的表现的奖励是否公平。研究结果再一次表明阅
读了决定论文章的被试相比较于没有做任何处理的被试更频繁地给自己更多的奖励 [6]。
武欧思和史谷勒 [7]在解释自己的研究结果的时候说:“怀疑自己的自由意志可能会破
坏一个人对自我作为行为主体的感觉。或者可以说,否认自由意志就会给人一个随心所
欲行事的终极理由。”可见,无论自由意志是否是一种错觉,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讲,
相信自由意志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毕竟相信人类的能动性会促使我们遵守道德规范,反
之就会放松对我们自身的要求——因为如果一切都是决定的,那么我们就不用对自己的
行为负责了。
自由意志的心理学研究
康德将自由意志定义为:一个人根据自己的意志而不是他人或者其他因素去遵守规范。
从这个角度来说,自由意志的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就不仅仅在于回答形而上的哲学问题,
更重要的在于启蒙每一个人,让我们了解我们的行为究竟哪些是受到了社会文化因素的
影响,哪些是真正自我的追求,如此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信仰自由不是信仰随心所欲,而是信仰不断追求真理的边界,不断地排除先天、世俗传
统的约束,单纯地用自己的理性和真理去做出人生的每一个决策。尽管当前自由意志的
研究离这些课题还有相当远的距离,但是我相信,正是这种对最大化自由的渴望才能驱
动后来的心理学者们在这条道路上不断迈进。
http://www.guokr.com/article/50325/ | n********n 发帖数: 8336 | 2 新科学家:我们离不开的幻像——自由意志
暮星 2011-04-27 16:35
设想到了2500年,神经科学家已经完全清楚大脑的硬件是如何运行思维的软件的,而量
子超级计算机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精确预测一个人的行为。这样决定论的现实会不会摧毁
人们对于自由意志的信念,从而导致社会道德沦丧呢?
近些年来,有许多心理学家在研究对自由意志失去信念后,人会做何反应。美国明尼苏
达大学的凯思琳•佛赫斯(Kathleen Vohs)在测试中发现,对自由意志产生怀疑
的人更倾向于在数学测验中作弊。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罗伊•鲍迈斯特(Roy
Baumeister)通过实验发现,自由意志信念受到动摇的人,同情心会减弱,对于陌生人
的敌意也会增强。心理学家还发现,对自由意志信念较强的人对自己事业成就的期望更
高,而他们似乎的确在工作中表现要更好一点。
那么2500年的人类社会中,如果人们都不再相信自由意志,难道就充斥着骗子和失败者
了?倒也未必。所有的证据都显示,对自由意志的信念在我们的脑中根深蒂固。有社会
调查显示,超过70%的人相信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我们生来就默认自由意志的存在。
/gkimage/sp/5l/o5/sp5lo5.png
如果的确一切命中注定,人类对于自由意志的信念是否会受损呢?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
的埃迪•纳米阿斯(Eddy Nahmias) 对受试者描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电脑预测
了某人的出生和一切经历,正如预测一样,他在30岁的时候抢了银行。3/4的受试者认
为他是按自己意志行动的,83%的人认为他应该为罪行负责。而耶鲁大学认知科学家乔
舒亚•诺布(Joshua Knobe)等人的实验中,他们询问受试者,在决定论的世界
中人们是否应该担负完全的道德责任,有86%的人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诺布认为,导致
人对具体和抽象事件反应不同的原因就是感情的作用。
至于为什么有人对自由意志的信念更坚定,心理学家认为这和性格有关,外向的人更倾
向于人应该对自己负责。
诺布认为,在实验室之外,人们并不会长久受到决定论的影响,所以无须担心。而纳米
阿斯则认为决定论对自由意志的威胁被夸大了,神经科学不是要宣布自主意识和做出决
定不相关,而是要解释意志的生物学基础。总之到了2500年,决定论的现实对我们的行
为应该也没什么影响。
刊物: 《新科学家》4月16日刊 | J*******g 发帖数: 8775 | 3 给leonana做参考。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有一种错觉叫自由意志 : 康德的彼岸 2011-07-12 20:00 :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 ——卢梭 : 一个人是能够做他想要做的事情的,但却不能拥有他想要的愿望。 : ——叔本华 : 人类究竟有没有自由意志?换个问法也许更通俗些:人类到底是生物化学、社会文化的 : 傀儡,还是不可预测、具有无限发展可能的能动主体?这个问题看上去很像哲学里的大 : 问题——虽然重要,但是忽略之也不影响正常的生活。更何况哲学家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 似乎更适合于锻炼人的大脑而不是给出一个确切答案,所以长久以来自由意志研究总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