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 发帖数: 5074 | 1 啊,俺太粗心了
中英谈判的不
是马礼逊,而是他的儿子馬儒翰(John Robert Morrison),以及另一位传教士郭实腊
(百度百
科:郭实腊曾先后10次侦察中国沿海,搜集到大量的政治、经济、军事情报,为他参
与鸦片战争和
起草《南京条约》作准备;鸦片战争期间,郭实腊又穿起了军装充当起英海军司令的向
导并协助指挥
作战。)还有一些传教士直接参加八国联军充当情报官,如卫三畏、宝复礼等。
国基督教协
会的一篇报道(http://news.sina.com.cn/china/2000-09-27/130836.html):马礼逊
一八二五年给当时贩运鸦片到中国的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写信说:" 我在中国漫长的十五
年里,依照你
们在那里的职员们的要求,常常冒着个人的危险和痛苦,忠心耿耿地为贵公司的利益(
贩运鸦片)服
务,整个公司以及广州当地的商人可以证明。"美国人摩里逊在他写的《马萨诸塞航海
史》中说:
"基督教的传教士都不反对这种贸易(指鸦片贸易),他们乘贩运鸦片的飞剪船到中国去
,还: 从贩运
鸦片的公司和商人手中接受捐款。"
联系在一起,
也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1843) wa |
|
R*o 发帖数: 3781 | 2 5.礼俗观。传教士从敬拜唯一真神的基督教信仰出发,对与儒家有关的祭天、祖宗崇拜
、孔子崇拜等礼俗进行了观察与评论。他们发现中国人的祭天与基督教仪式是较为接近
的,如皇帝每年两次到天坛祭天及举行祈祷,“这一仪式无论从其整个的特点,还是从
其具体的每个环节看来,都与《圣经》中的宗教仪式有惊人的相似之处”(33),但也有
很大的区别,最主要的就是这种隆重的仪式只是皇帝的特权,一般人尤其是女性不允许
出现在天坛的附近,普通老百姓也只能以自己的朴素形式表达对天的虔诚,但中国人是
泛神论者,“缺乏明确的人格个性是中国人崇拜‘上天’的致命缺陷”(34),而这与儒
经中含糊不清的“天”的概念是有关的。他们还注意到对先祖亡灵的“祖宗崇拜”在中
国很有普遍性,多数传教士都认为这种祭祖活动完全是一种不利于传教的错误信仰故而
加以反对。何天爵称“祖宗崇拜”是中国的“所有的宗教仪式中最源远流长、根深蒂固
的内容。而且毫无疑问祖宗崇拜将是中国人当中最后消亡的一种错误信仰”(35)。明恩
溥指出“祖先崇拜的习俗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所有的死人都是神”,它与对自然力的
崇拜一起形成了中国下层民众的多神论、泛神论,而“在... 阅读全帖 |
|
f*********i 发帖数: 660 | 3 马儒翰(1814—1843),英国传教士、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处中文秘书兼翻译官。传教士
马礼逊长子,一般又称小马礼逊。他热心传教事业,遵其父遗命修改《圣经》汉译本,
后与传教士郭士腊、裨治文等合作,完成《圣经》新译本。著有《英华行名录》、《对
华商务指南》。
个人简介
1814年生于澳门。幼习中文,后到英国受短期教育。1830年在广州作英商翻译。
1833年5月在澳门创办《福音传道师》杂志。1834年继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处中文秘书
兼翻译官。1840年,他随懿律、义律乘兵船到天津与清政府代表直隶总督琦善会晤,作
搜集情报和翻译工作。1841年5月,在英军支持下创办《香港公报》。1842年,他随同
英国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驻华商务总监、全权代表璞鼎查至南京,参与中、英谈判并
起草《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后,他任香港政府议政局和定例局委员,兼代辅政司
。1843年8月29日因患疟疾病逝,终年29岁。
http://baike.baidu.com/view/247746.htm |
|
|
X*t 发帖数: 1746 | 5 马礼逊(1782-1834),十九世纪初,英国鉴于一七九三年(乾隆五十八年)派遣使节
马戞尔尼(Earl George Macartney,1737-1806)到中国的失败,又看到法国利用天主教
神甫在东方活动的成功,因此也想利用宗教的伪善面貌作掩护,派基督教新教教士深入
中国作侵略的先遣部队。一八○五年(嘉庆十年)就由伦敦布道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出面,派了一个二十三岁的青年教士到中国来,这个人的名姓是Robert
Morrison后来他自己译成中国汉字叫马礼逊
http://baike.baidu.com/view/247750.htm |
|
|
d******r 发帖数: 5008 | 7 合和本翻印了无数次了,后来又在前面的基础上改译了N次。
(圣经真XX是神的话语,一个字都不能改)。
但最早大量发行的那个版本就是在马家父子和另外几个人的基础上搞的。
你那个名单已经是二十世界初的版本了,别说小马,连老马
的名字都没有。
别人说小马译过圣经,你跑出来说:你错了,小马老马是两个人,老马才
是翻译者。 你说你是给人一个什么信息?
http://wapiknow.baidu.com/question/164961407
我们现在的圣经是1890年上海在华宣教士代表大会通过决议, 准备出版一本全国通用的
中文圣经,于是费时27年时间,在马礼逊等译本的基础上,于1919年出版了<国语和合
译本>,成为最受欢迎, 也流传最广的中文圣经译本。
八十年来,《和合本》不断流传,使千千万万的华人认识神、生命得到指引。然而因当
初所用标点、编排方式皆属十九世纪之型态,圣经公会在1989年重新采用新标点、新型
态编印、出版《新标点和合本》,呈现给世人。
附中文圣经译本流源附表
年分(公元) 译本
781年 景教碑
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 《若望孟高维诺译本》:诗篇、新约全书(蒙古文)
十六世纪末... 阅读全帖 |
|
k*********l 发帖数: 194 | 8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间谍郭实腊 2005年04月27日 00:18:53
本报记者 张建伟
电影《林则徐》中有个洋间谍,戴长辫,着汉装,在广东沿海窥探军情。他逃不出
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被沿海渔民擒获,假辫子揪下来,狼狈不堪。钦差大臣林则徐向
英国侵略者提出严正交涉,勒令驱逐。影片有史实依据。
西方传教士郭实腊自鸦片战争前10年就来到中国,从事间谍活动达10次之多,但郭
实腊从未被中方擒获。侦伺军情时,一旦被发现,他就散发宗教传单,说是来传教的。
鸦片战争中,郭实腊已不再是间谍,而是充任英军陆军司令部参谋。那时,间谍这等担
惊受怕的苦差事,他已有能力收买汉奸去干了。
奇怪的是,郭实腊每次当间谍后,立刻回到广州,继续做他的期刊主编,是否以此
掩人耳目不得而知。这份期刊名字很怪,叫《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刊于鸦片战争
前7年的1833年8月1日,是中国境内最早出版的近代中文期刊,在科学启蒙方面,有拓
荒之功。期刊大量介绍西方天文、地理和技术科学,鸦片战争后魏源写作《海国图志》
,广泛参考引用这些文章,史家说,“受到了它的重大影响”。让史家迷惑的是:郭实
腊的主要职业究竟是当间谍,还是做期刊主编?《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主... 阅读全帖 |
|
j*******7 发帖数: 6300 | 9 孔子、中国、耶稣
陈耀南
我说个比喻:这房子里飞翔着许多小鸟。房子有一条通往上天的出路,只是小鸟们找不
着。其中能力高强一点的,自以为找到了,就带着追随者乱飞乱撞,头崩额裂。
古今中外,世界上的人都在找寻幸福快乐之路。有些智能出众的人,被尊为一代圣贤,
其实只如上述,是领着跟从者乱飞的鸟,许多盲闯乱撞,加速死亡;较好的也不免冤枉
迂回,误人误己;最好的,不过在本族本类中作好准备,就像太阳出来之前,驱除黑暗
的油灯。
以色列之外的万国万邦,耶稣基督降生之前之后的百代千世,都有许多人间的导师贤哲
:释迦牟尼、苏格拉底、柏拉图、阿里士多德、孔孟老庄、穆罕默德、马克斯、佛洛伊
德、杜威、罗素等等,他们的智慧与主张或者接近圣经,或者与福音远离,最差的是“
各样的异端”、“各样拦阻人认识上帝的那些自高之事”;他们许多自以为有智慧,结
果“中了自己的诡计”;稍好的则是“向上帝有热心,但不是按着真知识,因为不知道
上帝的义…。”(经文出处:以弗所书四14;哥林多后书十5;哥林多前书三18至19;
罗马书十2至3)
一、先有上主,后有孔子
孔子可说是上帝赐给东亚世界的一位“行义”教师。古人说,孔子是“天... 阅读全帖 |
|
l*****a 发帖数: 38403 | 10 不必这么长篇大论,回答两个问题就好了
1, 老马礼逊在中国的时候供职于什么公司养家糊口?公司在中国的主要业务是啥?
2, 小马礼逊在南京条约,也就是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里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
|
s*******w 发帖数: 2257 | 11 传教士与中国--当年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做了什么?
(2014-04-29 16:00:18)
1、传教士与中国最早的医院
中 国此前也许有太医院之类的东西,但那与现代的医院概念相差甚远。外国传教士
在进入中国后就开始医药活动。利马窦开创了传教与医疗并重的传教路线,法国传教
士张诚曾用金鸡纳霜治愈了康熙皇帝的疟疾,马礼逊也曾澳门开办西医诊所。但最早在
中国建立现代意义上医院,对中国的近代医学产生深远影响的是美国传教士彼 得.伯驾
。 伯驾(PeterParker)1804年生于马萨诸塞,183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834年被美
部会派遣来华,成为基督教第一个来华传教医生。 1835年11月4日,他在广州新豆栏街
7号的丰泰洋行内租屋开设“广州眼科医局”(CantonOphthalimicHospital),又称“
新豆 栏医局”。这是中国第一所新式教会医院,西医自此正式传入中国。 1837年,
伯驾在医局内向关韬等3名中国人传授西医知识,使关韬成为中国第一个“西 医学医”
。从这个意义上讲,伯驾又是第一个向中国人传授现代医学的外国医生。 后来的一些
教会医院在中国非常有...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12 传教士与中国之最(转载) (2014-07-14 22:56:13) 下一个
2014-07-01 香柏领导力
1、传教士与中国最早的医院
中国此前也许有太医院之类的东西,但那与现代的医院概念相差甚远。外国传教士在进
入中国后就开始医药活动。利马窦开创了传教与医疗并重的传教路线,法国传教士张诚
曾用金鸡纳霜治愈了康熙皇帝的疟疾,马礼逊也曾澳门开办西医诊所。但最早在中国建
立现代意义上医院,对中国的近代医学产生深远影响的是美国传教士彼得.伯驾。
伯驾(Peter Parker)1804年生于马萨诸塞,183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834年被美部会
派遣来华,成为基督教第一个来华传教医生。1835年11月4日,他在广州新豆栏街7号的
丰泰洋行内租屋开设“广州眼科医局”(Canton Ophthalimic Hospital),又称“新
豆栏医局”。这是中国第一所新式教会医院,西医自此正式传入中国。
1837年,伯驾在医局内向关韬等3名中国人传授西医知识,使关韬成为中国第一个“西
医学医” 。从这个意义上讲,伯驾又是第一个向中国人传授现代医学的外国医生。
后来的一些教会医院在中国非常有名气,湘...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13 传教士与中国--当年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做了什么?
(2014-04-29 16:00:18)
1、传教士与中国最早的医院
中 国此前也许有太医院之类的东西,但那与现代的医院概念相差甚远。外国传教士
在进入中国后就开始医药活动。利马窦开创了传教与医疗并重的传教路线,法国传教
士张诚曾用金鸡纳霜治愈了康熙皇帝的疟疾,马礼逊也曾澳门开办西医诊所。但最早在
中国建立现代意义上医院,对中国的近代医学产生深远影响的是美国传教士彼 得.伯驾
。 伯驾(PeterParker)1804年生于马萨诸塞,183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834年被美
部会派遣来华,成为基督教第一个来华传教医生。 1835年11月4日,他在广州新豆栏街
7号的丰泰洋行内租屋开设“广州眼科医局”(CantonOphthalimicHospital),又称“
新豆 栏医局”。这是中国第一所新式教会医院,西医自此正式传入中国。 1837年,
伯驾在医局内向关韬等3名中国人传授西医知识,使关韬成为中国第一个“西 医学医”
。从这个意义上讲,伯驾又是第一个向中国人传授现代医学的外国医生。 后来的一些
教会医院在中国非常有...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14 传教士与中国之最(转载) (2014-07-14 22:56:13) 下一个
2014-07-01 香柏领导力
1、传教士与中国最早的医院
中国此前也许有太医院之类的东西,但那与现代的医院概念相差甚远。外国传教士在进
入中国后就开始医药活动。利马窦开创了传教与医疗并重的传教路线,法国传教士张诚
曾用金鸡纳霜治愈了康熙皇帝的疟疾,马礼逊也曾澳门开办西医诊所。但最早在中国建
立现代意义上医院,对中国的近代医学产生深远影响的是美国传教士彼得.伯驾。
伯驾(Peter Parker)1804年生于马萨诸塞,183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834年被美部会
派遣来华,成为基督教第一个来华传教医生。1835年11月4日,他在广州新豆栏街7号的
丰泰洋行内租屋开设“广州眼科医局”(Canton Ophthalimic Hospital),又称“新
豆栏医局”。这是中国第一所新式教会医院,西医自此正式传入中国。
1837年,伯驾在医局内向关韬等3名中国人传授西医知识,使关韬成为中国第一个“西
医学医” 。从这个意义上讲,伯驾又是第一个向中国人传授现代医学的外国医生。
后来的一些教会医院在中国非常有名气,湘...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onnecticut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Connecticut
标 题: 耶鲁中国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14 19:27:06 2014, 美东)
耶鲁和中国关系紧密,是第一个录取中国学生、第一个收藏中文书籍、第一个开设中文
课、第一个与中国交往的美国学校,培养出最多的驻华大使,清华、复旦第一任校长与
北大第一任教务长也都是耶鲁毕业生。前一阵查资料,兴起排了个耶鲁-中国交往时间
表。内容较杂,分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耶鲁及其(非中国)毕业生和中国的交往,
算耶鲁中国缘?第二部分是耶鲁的中国毕业生,算中国耶鲁缘?想不好怎么分类取名,
另外缺漏也一定不少,还望有识人士指点和补充,谢谢。
一、耶鲁中国缘
1835:耶鲁大学毕业生、传教士医生Peter Parker(中文名伯驾)在广州创办了中国第
一家西式医院——眼科医局(Ophthalmic Infirmary),又名博济医院。许多中国学生在
此学医、实习,包括孙中山。后改名为中山医院。
1838:耶鲁大学毕业生Samuel Robbins Brown(是康州...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onnecticut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Connecticut
标 题: 耶鲁中国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14 19:27:06 2014, 美东)
耶鲁和中国关系紧密,是第一个录取中国学生、第一个收藏中文书籍、第一个开设中文
课、第一个与中国交往的美国学校,培养出最多的驻华大使,清华、复旦第一任校长与
北大第一任教务长也都是耶鲁毕业生。前一阵查资料,兴起排了个耶鲁-中国交往时间
表。内容较杂,分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耶鲁及其(非中国)毕业生和中国的交往,
算耶鲁中国缘?第二部分是耶鲁的中国毕业生,算中国耶鲁缘?想不好怎么分类取名,
另外缺漏也一定不少,还望有识人士指点和补充,谢谢。
一、耶鲁中国缘
1835:耶鲁大学毕业生、传教士医生Peter Parker(中文名伯驾)在广州创办了中国第
一家西式医院——眼科医局(Ophthalmic Infirmary),又名博济医院。许多中国学生在
此学医、实习,包括孙中山。后改名为中山医院。
1838:耶鲁大学毕业生Samuel Robbins Brown(是康州... 阅读全帖 |
|
j*******7 发帖数: 6300 |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jmsma2007 (James),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中文圣经对白话文运动的影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21 18:58:06 2013, 美东)
http://www.maizhong.org/wheatseeds/2006-12.04/wz/07.html
中文圣经对白话文运动的影响
郑胜言
编者按: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白话文运动,对中国文化而言无疑是具有
划时代意义的,其倡导者无疑也是居功至伟的,然而最终促成其成功的因素又是什么呢
?不妨让我们来重新思考一些历史事实。
白话文运动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从北京推向全国的一场划时代的文体改革
运动。它提倡书面语而不用文言,改用白话或新语体。白话文运动先在“文学革命”的
口号下发动,进而在“思想革命”中发展,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白话文运动的成功,其意义深远,它结束了中国书面语与口语脱节的几千年历史
,为科学文化的发展传播、民智的开发、思想的解放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按照传统的说法,白话文运... 阅读全帖 |
|
j*******7 发帖数: 6300 |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jmsma2007 (James),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略论五四运动与基督教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24 12:32:49 2013, 美东)
略论五四运动与基督教
前言
五四运动与基督教两者之间的关系很早就有人关注。1921年5月5日中华续行委办会在
上海举行第九次年会时就重点讨论了新文化(新思潮)运动与中国基督教的关系。在会
上,刘廷芳、毕来思、柴约翰、罗运炎分别作了《新文化运动中宣教师的责任》、《中
国新思潮与基督教的关系》、《基督教与中国的新思潮》、《新思潮和基督教》的演讲
。他们对新文化运动对基督教和基督教会的影响作了阐发。但此时五四运动对基督教的
深远影响还未完全显现,所以他们的研究尚不完全。
之后对此问题研究比较全面的是张钦士的《国内近十年来之宗教思潮》(京华印书局
,1927)。笔者仅见转引的资料和观点,未见全书。还有王治心于1940年出版的《中国
基督教史纲》一书的第二十章,主要介绍了非基运动和本色化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对此问题的研究长期处于停滞...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195 | 19 唐朝兼容并包,所以有佛/道/基督/伊斯兰/犹太/明/袄教百家争鸣的盛景。唐朝
版三位一体:“敬礼妙身皇父阿罗诃(=上帝),应身皇子弥斯诃(=耶稣),证身卢
诃宁俱沙(=圣灵),以上三身同归一体”。
基督教在中国
------- 唐代的基督教
◆ 黄智奇牧师
基督教传到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时代。目前已经出土,尚存于世可供研究关于
唐朝时代基督教传播的文献最少有七样(注1)。其中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注2),
到目前为止,是记录最“丰富”内容的研究材料。所谓丰富,也只不过合共1695字的记
录。加上最近一百年来,在敦煌石窟、吐鲁番、泉州等地考古发现了其它零散的文献材
料。今日的人对景教(注3),就是当时的基督教,也凭着这有限的材料增长了见识。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见附图)
流行中国碑大概是在唐朝末年政府排斥景教的时候,被埋在泥土中的。直到明朝天
启三年(一六二五年),才在西安出土。
碑文有两种字体,碑文主体内容是用中文的楷书写成的。碑文主体内容的左右两侧
和下方则是以叙利亚文写成的。那是当时各传教士的名字和职位。碑文内容所记录的中
文名字很“洋化”,像普伦,伊施,宁恕... 阅读全帖 |
|
|
y***u 发帖数: 7039 | 21 五、悲壮的结局 深远的意义
在帝国主义和清朝反动封建统治阶级的联合绞杀之下,义和团悲壮的失败了。然而
【义和团运动】却产生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1、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1)义和团运动缺乏先进的政党领导、科学的理论指导,缺乏完整的革命纲领和系
统的战略、策略。在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民族斗争中、在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文
化、经济斗争形式中,必然出现失误、重大失误乃至归于失败。
(2)在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是革命的坚定力量,但不是先进的生产方式代表,不
能独立的取得反帝、反封建的彻底胜利。
(3)义和团缺乏统一的指挥决策和组织领导,各分支互不统属的松散组织形式,不
能完全整合、提高、编组各地几十万战士的巨大战斗力,使其统一、有序、有效的充分
发挥。
(4)在“扶清灭洋”的斗争实践中,轻信了以慈禧为代表的封建腐败、卖国势力的
欺骗,没有始终坚持义和团的独立地位,没有必要的警惕性及应变措施,导致了义和团
遭遇明枪暗箭腹背受敌的惨痛境遇,最后归于失败。
2、义和团运动的伟大意义
(1)义和团运动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侵略气焰,粉碎了列强要将中国全部
瓜分,彻底变为殖民地的妄...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5912 | 22 天朝差点成为大号的越南
转载自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569335.htm
汉字拉丁化是设想以拉丁字母代替汉字,最终废除汉字。将汉字改造为字母文字,希望
以此在短期内大幅增加中国广大人民的识字率,同西方国家接轨。但是其过程并不顺利
,目前取折中的“简化字”方案。
目录
1起因
2过程
3评价
4其他信息
1起因
中西方的交流很早就有了,而不同的文化交流需要语言的沟通,汉字拉丁化可以实现西
方人对中国的了解。 近代以前,汉字的拉丁化基本由西方人进行。中国近代,国家危
亡情况下,民族自信心受到打击,一些思想家开始对民族固有的事物进行批判和否定,
包括孔子思想、礼教等,其中也包括汉字。
汉字由于字数众多(常用字3000~4000),学习比较费劲。师承不同,字的具体写法也
有不同。近代科学大量引入中国,汉字在这些概念面前暂时变得不够使用。新文化运动
大背景下,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提倡汉字拉丁化,其中刘半农、鲁迅等最为积极。
2过程
西方基督教传教士来当时的中国传教时,对汉字进行注音,这形成了最早的汉字拉丁化
。如果介绍中国的...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3 从洛宁的63座教堂,看基督教是如何在中国传播的?
来源:"地球村9号"微信公众号 时间:2018-01-19
61 0 宗教 字号:A-A+
分享到:
1 收藏 打印
640.webp.jpg
A.河洛文化上兴起的基督教堂
洛阳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城市。
从十三朝古都洛阳出发,沿着S85省道一路西行,就可以到达洛河中上游的洛宁县。
洛宁古称崤地,是中国古代沟通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官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北
魏487年设崤县,唐618年改称永宁,1913年更名洛宁至今。1959年,毛主席曾点名接见
表扬了敢说实话的洛宁基层民兵连长李成午。
黄河是一条母亲河,洛河是一条文明河。洛宁是洛河出山入川之地,自古以来是人类繁
衔生息之所,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
仓颉造字台、洛书出处碑,彰昭洛宁的历史悠久,仰韶、龙头文化遗址,凸显洛宁的底
蕴厚重。还有,乐津之源黄帝乐师伶伦取竹为管的“嶰溪谷”,大禹劈山导洛的龙头山
、禹门河和大禹治水遇鹿之处夏鹿台,等等,这都应成为洛宁人文化自信的底气。
现在的洛宁很安静。这里地处豫西山区,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名气抵不过网上的小
鲜肉,也很少为外界所... 阅读全帖 |
|
a****2 发帖数: 3735 | 24 “抗英”和“援英”
1841年5月底,广州城北的三元里爆发了民众抗英事件,后来这个事件因被写入历史教
材而广为人知。
但鲜为人知的是,就在三元里民众抗英的同时,也有不少民众成为英国军队的后援。据
记载,仅三元里一地,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就有1200名援英者被搜出(《道光朝筹办夷
务始末》),这个数字要远远超过丧生三元里的英军数量——《南海县志》称毙敌10人
,英军司令卧乌古的报告是5人。
不仅仅在三元里,在两次鸦片战争中,都有众多的中国民众为英军以及后来的英法联军
服务,他们为这些“夷人”提供后勤,刺探情报、引路,甚至直接参与作战。
这些援英者被斥之为“汉奸”。这种情况在当时是如此普遍,以至于有清廷官员慨叹,
“汉奸”是清军战败的重要原因。1841年2月,琦善在连吃败仗的窘境中,上书道光皇
帝,指出广东已不堪作战,原因就在于广东民众除已为汉奸者外,其余民众咸被英军诱
惑以助敌势;浙江巡抚刘韵珂在奏报中说:“论者本谓该逆(清廷对英军的称呼)不长
陆战,而两年之中,该逆之略地攻城,皆在陆路,且能爬越山岭,又有汉奸为之导引,
各处路径,较我兵更为熟悉。”
这些写给皇帝的奏折难免有推卸战败责任、... 阅读全帖 |
|
t****t 发帖数: 203 | 25 同治朝开设的新式学校,还有江南制造局附设的机械学堂、福州船政局附设的船政学堂等
。福州船政学堂又称“求是堂艺局”,是同治五年(1866年)由左宗棠主持福州船政局时附
设。这所学校是近代较早开设的一所以学习自然科学为主的新式学校,同时又有军事学校
的性质,以培养海军和造船人才为目的之一。
(四)派留学生出国。同治十一年(1872年),首批30名“幼童”奔赴美国留学,史称
“
幼童出洋”。同治年间留学之风兴起,与容闳(hóng)分不开。容闳(1828~1912年),广
东香山(今中山)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入澳门马礼逊教会学堂读书,家长想让他学成
后做买办。后该校教员、美国人布朗回美国时,容闳随他去了美国,成为近代早期留学生
之一。他在美国先读中学,后入耶鲁大学,攻读4年,于咸丰四年(1854年)获该校文学学
士学位后回国。同治九年(1870年),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容闳为其幕僚和译员。他多次向
曾国藩建议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同年,清政府批准了曾国藩等上奏派留学生的章程,决
定派遣120名十二三岁幼童去美国留学,学习期限为15年,在上海成立留学出洋局管理此
事。后以陈兰彬、容闳为正 |
|
c******k 发帖数: 408 | 26 貌似知道的人不多?顺便八句起草人的老子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马礼逊 |
|
t******1 发帖数: 404 | 27 发现历史:中国特色的基督教运动, 太平天国(ZZ)
时间:2011-7-7 14:50:30
1836年春天,23出头的洪秀全到广州参加府试考秀才,遇到有人散发一本叫《劝
世良言》的小册子,洪秀全拿到一套。这本宣传基督教的十余万字的小册子,就这样开
始改变洪秀全的命运,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劝世良言》是一本宣传基督教教义的启蒙通俗读物,作者是梁发。书中的一半内
容,摘录的是当时的中译本《圣经》部分原文,另一半则是梁发针对中国的国情阐述的
教义,内容涉及创世说、原罪和救赎说、天堂、地狱和末日审判说等一些基督教最基本
的神学内容。梁发强调:“神天上帝独真、独尊、独威的绝对性,而其它一切宗教的神
灵、偶像都属于被清除的邪门歪道。若崇拜它们,便将获罪于上帝。”《劝世良言》中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及民间宗教和巫术风水之类文化进行了抨击。此书使四次落第的洪秀
全有了特殊体悟,决心皈依上帝,他相信自己受了上帝启示,受上帝派遣,前来消除人
间妖孽,建立太平天国。他砸了本村孔子牌位,开始出门传教,加入并改造了“拜上帝
会”,并很快成为领袖。“拜上帝会”公开宣称信仰上帝,信奉基督,认... 阅读全帖 |
|
s******g 发帖数: 5074 |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omplain 讨论区 】
发信人: serawang (皇叔郎), 信区: Complain
标 题: Re: 非基们,撤了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6 11:15:15 2010, 美东)
你说的都对,但中国人就是因为处处忍让,处处中庸,
才导致了几百年被列强欺凌
翻译基督教圣经的人叫罗伯特。马礼逊;就是此人起草的《南京条约》
基督教的本质,就是奴化国人的武器,我们怎么能容忍???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集体渲染下都
不信
那么罪恶。该
做好
破产。放心
吧,基
了。
发帖子,不来
这里, |
|
E******u 发帖数: 3920 |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Esquimau (雪门院),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清末民初《圣经》的各类方言译本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22 14:36:47 2012, 美东)
目前耶稣教最通用的圣经汉语译本《合和版圣经》源自1890年西方传教士大会的联合圣
经翻译,1906年完成《新约》翻译,1919年完成《旧约》翻译。天主教通用的圣经汉语
译本《思高版圣经》翻译时间稍后,全书在1968年翻译完成。
其实,圣经的翻译工作早在唐朝就开始了。当时的基督教之一支景教来到大唐,并开始
陆续翻译圣经和基督教教义。明朝的耶稣会传教士自从利玛窦以来也陆续翻译了不少新
约的片段。大规模的圣经翻译是由19世纪的耶稣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开始的。这里有一个
链接,大体上介绍了各类圣经汉译本:
http://book.douban.com/review/4598169/
今天我主要想介绍很有趣的一类圣经汉译版本,就是用各地方言翻译圣经。这在清末民
初和合本翻译之前,是非常流行的圣经翻译方式,而今天却往往会被人忽略。大家想... 阅读全帖 |
|
l*****a 发帖数: 38403 | 30 最先翻译的是马礼逊父子那对人渣,老子忠心耿耿替东印度公司服务向中国人卖鸦片,
儿子起草了南京条约 |
|
l*****a 发帖数: 38403 | 31 可能基督徒认为挺优美通顺的吧,譬如二楼那位,另外有一件事很有趣,基督徒信得越
深,讲话越带着那种调调,比如这是个最近准备职业传教的基,原先讲话还挺正常的,
现在这中文么,简直就是马礼逊附身,哈哈
发信人: Dignity (信而顺服),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Re: 神为何没有保证圣经不出错误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Nov 20 16:27:45 2013, 美东)
这个世界有什么不在上帝的主权下进行呢?人岂可说,我所做的神没有主权呢?受造之
物岂可对造他的主说,主权在我呢!!!!岂可对神说:”我说圣经错了,圣经就错了
。“因为什么芝加哥宣言,因为现在的版本,所以神你错了,我说的对了。
你如果和楼主坚持这样,那是你的事情,而且是错误的观念,说到根底就是你是神,因
为神的错误让你论证或找出来了。你号称信神,却不把神的荣耀归给神,反而将错误归
给神,你认为合宜吗?如果合宜,这样的神,还是那全能, 全善,全知,全智,真理
的神吗?你还信他干嘛?
不怕我们不懂和不明白圣经,而是我们不该在不懂的时候把不好的属性添加给神。信徒
若有信,必带出敬畏的心,那么... 阅读全帖 |
|
j*******7 发帖数: 6300 |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jmsma2007 (James),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中文圣经对白话文运动的影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21 18:58:06 2013, 美东)
http://www.maizhong.org/wheatseeds/2006-12.04/wz/07.html
中文圣经对白话文运动的影响
郑胜言
编者按: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白话文运动,对中国文化而言无疑是具有
划时代意义的,其倡导者无疑也是居功至伟的,然而最终促成其成功的因素又是什么呢
?不妨让我们来重新思考一些历史事实。
白话文运动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从北京推向全国的一场划时代的文体改革
运动。它提倡书面语而不用文言,改用白话或新语体。白话文运动先在“文学革命”的
口号下发动,进而在“思想革命”中发展,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白话文运动的成功,其意义深远,它结束了中国书面语与口语脱节的几千年历史
,为科学文化的发展传播、民智的开发、思想的解放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按照传统的说法,白话文运...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33 近代传教士与西方列强(之二)
参与收集情报及侵略战争
西方教会出版的书籍中关于传教士对殖民侵略的作用直言不讳:"在殖民地修建教
堂、驻扎传教士,就象在殖民地修建兵营、驻扎侵略军一样必要"." 一个传教士抵得上
一营军队"."与其设立九个军事据点,不如设立九个教堂更为有效。"事实正是如此。西
方列强从侵入中国始,就把传教士作为其侵略、掠夺的工具。传教士受差会派遣,要将
自己在中国内地的所见所闻汇报回国去,这就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帝国主义的情
报员。美国传教士斯贝杰在他的《十字架征服中国》一书中承认,传教士"受命把其所
在地的一切情况向领事汇报。"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在给国务院的报告中说,"这些先锋(
传教士)所搜集有关(中国)民族、语言、地理、历史、商业,以及一般文化的汇报,将
其送回国内,对于美国的贡献是很大的。"鸦片战争时期,当时在华的知名传教士如郭
实腊、马礼逊、裨治文和伯驾等,都在宗教的外衣掩护下,从事刺探、搜集中国情报,
充当侵略者的间谍,鼓吹战争,并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掠夺财富出谋划策,直接服务
或参与西方列强的侵略战争。黎金牧师(The Rev.John Liggins)在 |
|
R********n 发帖数: 657 | 34 资料来源:《学术月刊》1998年第1期
我认为在洪秀全与基督教的关系问题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讨论:一是
洪秀全获得基督教神学知识的最初来源及其影响;二是洪秀全是否创立了名叫 “拜上
帝教”的“新宗教”?三是洪秀全是否利用宗教进行反清革命活动?以上三题,乍看似
乎都是太平天国史乃至中国近代史教学和研究中的常识,早已有了现存答案。但若认真
研读已经刊布的有关史料,就会对目前的共识产生困惑,感到仍有再讨论的必要。兹就
管见所及,略作申论,用意主要在于提出问题,以期抛砖引玉。
一
洪秀全获得基督教神学知识的最初来源,无疑是梁发编撰的《劝世良言》。
《劝世良言》是一部蹩脚的布道书。它对基督教神学知识的宣传是零散而不完整的;撰
述上是杂乱而缺乏条理的;《圣经》引文取自于马礼逊用晦涩费解的古文翻译的译本,
而且不按《圣经》原有的顺序排列;在大段引文中间又插入了梁发用半文半白文字所写
的注释和议论,强调并渲染天父耶和华的全能,耶稣救世和复活,反对偶像崇拜与独尊
天父以求免入地狱及灵魂得救〔1〕。
可见,洪秀全在1843年阅读《劝世良言》后,尽管从中获得了宗教感悟〔2〕,但他的
基督教神学 |
|
s******g 发帖数: 5074 |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omplain 讨论区 】
发信人: serawang (皇叔郎), 信区: Complain
标 题: Re: 非基们,撤了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6 11:15:15 2010, 美东)
你说的都对,但中国人就是因为处处忍让,处处中庸,
才导致了几百年被列强欺凌
翻译基督教圣经的人叫罗伯特。马礼逊;就是此人起草的《南京条约》
基督教的本质,就是奴化国人的武器,我们怎么能容忍???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集体渲染下都
不信
那么罪恶。该
做好
破产。放心
吧,基
了。
发帖子,不来
这里, |
|
|
s****y 发帖数: 1574 | 37 我也是刚刚查的。以前只听说马礼逊跟贩卖鸦片有关,第一次知道传教士直接参与《南京条约》的签订,非常吃惊,所以特意查了一下。 |
|
c******k 发帖数: 408 | 38 翻译圣经的是马礼逊父子,爸爸对中国卖了近20年的鸦片,儿子起草了南京条约
那个link里,写的很详细 |
|
W******r 发帖数: 87 | 39 张文举:基督教近代入华作用及性质之再认识
时间:2010-10-08 11:37 作者:张文举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453次
基督教近代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无论在文化,还是在社会影响上,都是十分重要的
历史事件。但是,在一个半世纪后的今天,反思来路,我们却发现,不论是社会大众与
意识形态接受或拒斥它时的心态和理由,还是一些学者对它进行的研究和了解,都比较
缺乏一种基本的尊重全面事实的精神,和理性分析的态度;往往简单指责甚至盲目攻击
者多,深入了解和理解却少。针对这一情况,本文欲提请人们注意,基督教在近代入华
以来,对中国社会积极影响之一面,及引起极大误解甚至曲解的一面,尤其是尝试对此
误解予以清理,以稍稍纠正一下我们认识上的偏识,并期望能引起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究
与思考的愿望。
一
自鸦片战争以来,基督教(不论新教还是天主教)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传播。据
1923年中国基督教教会年鉴报告:“基督教在全国一千零七十三县中,没有占据的只有
一百二十六县,其余都树了基督教旗帜。”[1](P74)另据1922年出版的英文版《中华归
主》的统计,仅从1900年到1920年的20年间,全国的新教徒已...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186 | 40 基督教入华共三次:
1、唐代景教
叙利亚教会(聂斯托留派)的传教士阿罗本于635年抵达长安,受到房玄龄的接待。唐
太宗与其谈话後,认为教义很好,允许在全国传教。景教寺持续在华扩充近百年,直到
唐武宗灭佛之时才一同开始衰微。後来景教在西域一直流行,元代很多蒙古人和色目人
是景教徒。
2、明代天主教入华
明代利玛窦开始,徐光启、李光藻、杨廷筠被称为“圣教三柱石”。天主教在康熙年间
因祭祖一事被朝廷禁止,但是在全国各地始终持续不绝,直到十九世纪转为公开。
3、1807年马礼逊新教入华
以戴德生和李提摩太为代表。前者致力于普通民众,其第五代孙戴继宗如今仍然在香港
和西南各省做福音事工。後者致力于上层路线和社会福音。百日维新时康梁的诸多主张
皆为李提摩太指导下提出。 |
|
j*****7 发帖数: 10575 | 41 关于欧洲和美国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关于韩国宣教士的问题,这可能就是信仰和文化的差别了
从文化的角度来说,这种文化侵略的确不好,造成很多的冲突
但从信仰的角度来说,如果上帝是真的,圣经是真的,那么韩国人做了一件名垂青史的
好事
200年前基督教第一次由马礼逊带到中国,这两百年并不平静
义和团杀宣教士也好,八国联军的枪炮也好,接受一种新的事物,尤其是信仰,这个过
程都是极其痛
苦的。神州里有讲
so,就看历史怎么走吧,几百年后如果耶稣还没来的话,后人可以再做评说 |
|
q********g 发帖数: 10694 | 42 你的回帖中的几个字分明是不错的:上帝让他一下子就翻到了。不过可惜你后来全是不
确定的口气什么可能或许。呵呵,耶证什么时候能表现底气足点好不好,我都觉得你们
烂泥扶不上墙。我之前也说过了,某些邪教异端,开口就成自己叫住懂n种语言,自己
对圣经原文理解精深,自己就翻译出来了,还搞了解经文。基本上就是忽悠普通信徒不
懂希腊文希伯来文,你要知道正经的翻译工作是怎么做的,尤其马礼逊翻译和合本圣经
的过程,就清楚知道若没有圣灵同在是不可能的。邪教基本上都强调教主人的权威,而
否定惧怕圣灵的引领。
还是那句话送给耶证:不认识耶稣是神的,你们拜父也是枉然。 |
|
l********5 发帖数: 297 | 43 基督徒唯一所羡慕的是什么?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62da5da30100fp5l
最近一直在主面前寻求这个问题。想到了保罗、马礼逊、戴德生、和受恩、倪柝声等等
。这些人的一生真是充满了坎坷,但是,他们一生经历的坎坷、苦难等等都没有摸着他
们,他们一直向前,直到得胜。
对于保罗,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主所大用的人,写了14封新约的书信。我们都知道他
对于完成神的话,完成神圣的启示,起了多么大的作用。他很有恩赐、很属灵。这些大
家都知道。做神的出口,在人看来是很荣耀的事,好像也不需要受什么苦难。
但是,我们亲爱的保罗弟兄,他不仅仅是一个将神圣启示揭开的人,他不仅仅是一个说
话的人,他更是基督的大使,福音的执事,将基督那追测不尽的丰富当做福音传给外邦
人,为着福音的传扬他是何等的竭力奋斗。他有四次旅程,几乎走遍了地中海沿岸。在
这个过程中,还要自己织帐篷供应自己的需要。他还有身体的病痛。哥林多后书就是保
罗自传。你去读一读,就发现我们的保罗弟兄是何等豪迈。
最后他是被囚禁在罗马监狱里,但他却嘱咐腓立比的圣徒:“你们要在主里常常喜乐,
我再说,你们要喜 |
|
m******d 发帖数: 177 | 44
“有没有圣灵引导”这是个讨论不出结果的问题,这里单就说一下圣经的翻译。
首先要认识的是没有一个翻译是完美的,唯一能够说是完美的,只有圣经原文。但是能
流利阅读希伯来文、希腊文、亚兰文的基督徒,估计百分之一都不到,所以我们还是需
要翻译。
为什么要重译中文新约圣经?
第一,因为圣经考古学者陆续发现古抄本,由圣经学会制订,使原文圣经更为准确。
第二,圣经的翻译往往受到译者的观念所影响,若译者的真理认知有误,那翻出来的圣
经也会有误。因为历代真理认知的不断恢复,使圣经的翻译就更为准确。
第三,日常使用语文的变迁,例如马礼逊的《神天圣书》是文言,我们今天很难读得
懂。另外,《圣经和合本》也有一些字句是较古典式的,一般人看不懂。所以,联合圣
经公会才会出版《现代中文译文》,借以替代《圣经和合本》;英文的KJV之后,就还
有NKJV。
第四,不同译本的翻译侧重点不同,有的注重浅显易懂,有的注重语句通顺,有的注重
忠于原文,有的纯粹是作为工具书(如Amplified Bible)
其实你看看英文的圣经的翻译版本就知道了,常见的译本不下十种(NIV, NASB, KJV,
NKJV, ESV, AS |
|
s******g 发帖数: 5074 | 45 说的不错,说起中文圣经的翻译就不得不提到东印度公司的马礼逊
Robert Morrison,和参与起草《南京条约》的郭实腊Karl Gutzlaff,
大家有兴趣可以好好研究一下这两个人,和我们国家近代最屈辱的一段历史~!! |
|
m******d 发帖数: 177 | 46
你好,本帖旨在讨论《圣经恢复本》与《圣经和合本》的比较,请勿离题。
若是要讨论马礼逊和中国历史,请另开一贴,谢谢! |
|
|
E*****l 发帖数: 2662 | 48 编者按:“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关系?中国基督徒应该怎样看待自己所属的文
化?应该承担什么样的文化使命并且怎样才能承担。”在本文中,作者石衡潭博士“愿意将自
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告诉大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投入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并且以我们切实的
行动形塑中国基督宗教的未来。”经作者授权,本站将分五次转载。
基督宗教曾经四度入华,最后一次马礼逊将基督新教传入中国,也已经将近二百年了,中国的
基督徒也已经有了千万之众,应该说基督宗教已经进入了中国,进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
中,但也应该看到,基督徒在中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仍然不大,基督宗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仍然不是很大,基督宗教也还没有进入中国文化的主流。直到今天,我们没有像德尔图良、奥
古斯丁那样灵性丰沛、学养深厚的神学大师,还没有建立融汇中国文化的神学思想体系,还没
有像《天路历程》那样深蕴基督教精神的宏篇巨著,还没有大批在各行各业卓有建树的基督
徒。
直到今天,还有人在为是“中国基督教”还是“基督教在中国”这样的命题而争论不休;还有
人在为“是龙的传人”还是“神的儿女”而吵得面红耳赤;还有人在为多了一个基督徒,少了
一个中国人而 |
|
|
s******g 发帖数: 5074 | 50 D. N. B., xxxix, 111–2. United Kingdom, Parliamentary Papers, 1844, xxxvi,
Paper 522, May 1844, ‘Communications having any reference to ... the late
John Robert Morrison’.
http://www.midley.co.uk/Nanking/NANKING_JICH.htm
The Treaty of Nanking:
Form and the Foreign Office, 1842–43
R. Derek WOOD
Journal of Imperial and Commonwealth History,
May 1996, Vol. 24 (2), pp. 181–196
First witness (1841): Captain Charles Elliot, as Superintendant of the
British Trade mission to China, had an important me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