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 发帖数: 8253 | 1 无明avijjà。在《清净道论》中是这样解释无明的:以不适当的身恶行等名为不应有
(称为不应有、不应得的意思)。由这些不应当有的称为无明。
vijjà解释成存在,因为有了身恶行等等的存在,而不应该有这些存在的却拥有了,所
以这个称为无明,这是从辞源学来解释的。
而相反地,以身善行等名为应当有的(应当存在的),没有彼应有(没有这些应该有的
),所以称为无明。
这也是从辞源学来解释的。所以在这里vijjà用有、用存在来解释。
还有vijjà是知道、支持、了解。再加a就是不知道,不知道什么?
不知蕴、处、界、根、谛故为无明。
也就是对于五蕴、对于十二处、对于十八界、对于二十二根、对于四圣谛不知道、不了
解,称为无明。
或者又以:
不知以逼迫为苦等四种义故为无明。
也就是不知道苦、不知道集、不知道灭、不知道道等等。
还有:
令有情驱驰于无始轮回的一切胎、趣、有、识住、有情居,故为无明。
或者:
奔走于究竟意义上并不存在的女人、男人之间,而不奔走于存在的诸蕴等,故为无明。
也就是说,只是知道概念法认为有女人、男人,但是在究竟意义上、在胜义谛上是不存
在的这些女人、男人,不了解在究竟意义上来说称为 |
|
Y**u 发帖数: 5466 | 2 其实这颗心原本是不动与平静的——真正的平静!只要风静止,叶子就会安住不动:风
来了,叶子随之舞动,它舞动是源自于风。心的舞动则是源于感官印象,心跟随著它们
,否则就不会舞动。若完全觉知感官印象的真实本质,我们就能不为所动了。
——阿姜查 |
|
Y**u 发帖数: 5466 | 3 嗯, 你是说这里的语言不够严谨(让普通大众比较容易理解)。 好吧。 我们正是普
通大众, 那阿姜查这里文字背后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这颗心原本是不动与平静的——真正的平静!只要风静止,叶子就会安住不动:
风来了,叶子随之舞动,它舞动是源自于风。心的舞动则是源于感官印象,心跟随著它
们,否则就不会舞动。若完全觉知感官印象的真实本质,我们就能不为所动了。"
——阿姜查
六祖曾经也有过"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而是心动"的名言,你看有区别吗? 还是阿
姜查也被大乘化的严重?
懂。 |
|
r****n 发帖数: 8253 | 4 对,“观”乃自性之功能, "观光", 乃以五句显心, 及以一切显"观"之性,
再以永恒不变为体(观及心), 生灭变迁现像为用, 得以"明心"而超叁界,
再从"观光"了解见性, 能见之性, 其之本体, 并无能见也无所见, 亦无眼
根, 得以见性.
----------------------------
再看这个,如来藏邪见更暴露的一清二楚。
这里把观当成了不生不灭的自性的功能 ,可实际观也好,反观也好,都和什么不生不
灭的自性没有任何联系,它仅仅是不断生灭,伴随心识生起的心所的一种功能,本身都
是无常,苦和无我的,也是需要最终舍弃的。
而老歪这里却将其当成了不生不灭,永恒不变,恰恰触犯了修行者的大忌,误以为存在
个永恒不变的本体。如此造成严重我见,堕生死轮回。 |
|
|
|
r*****d 发帖数: 922 | 7 如果你真吃到的话,就知道其实提或不提都不影响芒果的味道,提或不提都不影响吃到
芒果。这就是听说的和尝过的区别。“夫文字者:本性解脱。文字不能就系缚,系缚自
本来未就文字。”
大智度论中说“依信而入,依智而度”。啥时吃到芒果了,那其实才能开始叫智。就如
憨山大师梦中得弥勒菩萨开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生死,净无诸佛。”
具体如何吃到,经论中说得很明白:“胜义谛唯依信心而证悟”。 |
|
r****n 发帖数: 8253 | 8
你对佛教的基本知识,太欠缺了解。
在佛法里面,任何五蕴,都是苦,真正超越苦乐的,只有涅槃。
而涅槃只能在五蕴熄灭,识熄灭的条件下才能证得,如果认为除涅槃之外,还存在什么
超越苦乐东西,认为存在什么最初的源头,即是邪见,即是“我见”。因为你这里的这
个东西,最后一定指向主宰性,恒常性,所以必定形成我见。 |
|
r****n 发帖数: 8253 | 9
这是错的。或者说,是不完整的。
并不是所谓了解了真相就解脱,仅仅了解了真相还不够,了解了真相而产生了正确的行
动,才是解脱。
有人明知五蕴是无常,苦,无我,但是却丝毫升不起厌离,以及熄灭识,导向涅槃
,那么根本不能解脱。
就如有人明知吸烟有害,仍然吸烟,明知游戏是虚假,仍然沉迷于游戏。
佛法的终极目标,不是什么了解了真相,不是所谓的“明心”,而是达到苦的彻底熄灭
,这个苦,不是狭义的痛苦,不是主观情绪的痛苦,而是指代所有不圆满的存在,包括
所有的身心现象。
不圆满的存在方式的彻底终止,是涅槃。而涅槃,是建立在认知真相以后正确的行动基础上的。 |
|
p*******r 发帖数: 4048 | 10
是。识如何缘名色?
我并没有说根本源头。
没有什么大邪见。菩萨依愿力生于世间,不依十二因缘的贪欲。理论上没什么说不通的。 |
|
r****n 发帖数: 8253 | 11
认为有"主体",是人们根据世俗经验,在我见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一定要有个“主体”,
可佛法却偏偏就是要彻底破掉这个。
认为有个主体,叫做“我见”。
佛陀的缘起法,本身就排斥主体的存在,认为现象是诸多的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
主体。
这个例子,本身并不符合缘起法,只是缘起法的近似。
在这里例子里面,种子是个贯穿的主体,而且是现象级的,但是在缘起法里面,却没有
这种状况。
很多人用这种例子来说明缘起法,但是由于例子的局限性,于是造成很多误解,缘起法
本身就是甚深难解,是超越世俗经验的。
如果一个人理解的缘起法,只是类似种子成长大树,以及所谓的因果关系,那么就肯定不是
真正的缘起法,缘起法不是这么肤浅。
识,名,色,这些称为现象,是时空内的事件。他们三者是一种彼此依赖,犹如三角架
或者犹如经典里面说的彼此依赖支撑的芦荻,去掉其中一个,另外两个就不能站立,不
能升起。当这三者互相依赖产生的时候,当中没有任何一个是主体,没有任何一个是恒
常不变,它们同生同灭,并且整个五蕴生灭之流以一种跃迁的方式,刹那刹那的生灭,
当中也显然没有任何一个是主体。
当然,这里面确实有个“基础”,但是这是极难理解认识...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12
现象,也就是名色,依然是因为无明而产生。
这是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是基于错误的日常经验而产生的问题。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总是认为有个根本源头,但是轮回现象是没有“第一因”的,无明
也并不是第一因。
现象,是无始的,无明也是无始的。我们只能从从没有起始的五蕴生灭之流截取出一个
片段,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对现象不能如实看清的,还是现象本身。具体的说,比如在五蕴生灭之流当中。
当下升起的识伴随着一些心所,其中心所是名法。而所缘对象是色法或者名法。
这当中,被观察对象,是名色,是现象。而观察者本身还是名法,还是现象。而绝对不
是在这之外,有个本体的“心”
大多数人完全不理解这个,当佛陀说对五蕴不能有贪爱,他错误的认为是某个所谓的心
或者本体性的东西,对五蕴不贪爱,这里的心,和五蕴是不同的,是五蕴之外的。
实际上对五蕴熄灭贪爱,并非某个五蕴之外的主体对作为客体的五蕴不贪爱,而是当下
的五蕴生灭之流当中不再升起贪心所。这当中没有主体,是五蕴生灭之流内发生的。
是缘, 没有主题, 可可以又说这三个相互依靠。。。。如果可以, 是不是又可以说
行缘无明和现象了。。 |
|
r****n 发帖数: 8253 | 13 我这里所说的现象这个词,对应的是全部的五蕴,全部的有为法,包括心,包括识。
这个“现”,是比较准确的一个词。名色是显现出的,是现实性的。
名法和色法,是涌现出的事件。是在时空之内的,是现象界。
玻尔在自己关于量子力学的描述当中,也大量用现象这个词,而不是传统的物质概念。
我觉得这个词,也确实比较贴切。玻尔有句话比较有名,”任何一种现象,只有被记录被测
量才是一种现象“,这个很准确。
有现象界,自然就有非现象界,它就是涅槃界,它不是现象,不是时空当中的事件。
现象界,是世间,非现象界,是出世间,是涅槃界 |
|
w**u 发帖数: 311 | 14 看过,发表在science上,实在难以理解。名色法的确很复杂,神经生物里还没有“识
”的位置,幸好science是开放的。 |
|
w**u 发帖数: 311 | 15 看过,发表在science上,实在难以理解。名色法的确很复杂,神经生物里还没有“识
”的位置,幸好science是开放的。 |
|
f*******8 发帖数: 3612 | 16
破除自我对五蕴的依赖。
但是并没有完全破除全部迷惑,
只破除了人我,没有破除法我。我空了,世界没空。
这一点我觉得有一点细节上的问题,还不是特别清楚。就是识蕴的问题。 |
|
S***n 发帖数: 1281 | 17 我很喜欢作者想把玄妙的道尽量用科学的理性解释出来的努力的。
但是这个“心”的位置,我恰恰认为思路被局限住了。难道“心”非要有一个“中枢机
构”的吗?非要有“管理者”的吗?我在看电影avatar的时候就在那里想,只有人类才
会愚蠢地去建立一个中枢大树,那样正好可以在局部暴露出弱点来,可以让坏人去炸,
让坏人只要干掉一个局部,就能彻底摧毁全部。
按照我对道的理解,道恰恰是任何位点都是全息性的,是无主脑的。也就是说,整个无
主脑的网络本身就是“心”,这个整体是“心”。这个整体并没有要全部都连接上的要
求,任何一个分出来的部分,都能独立运作。 |
|
S***n 发帖数: 1281 | 18 我很喜欢作者想把玄妙的道尽量用科学的理性解释出来的努力的。
但是这个“心”的位置,我恰恰认为思路被局限住了。难道“心”非要有一个“中枢机
构”的吗?非要有“管理者”的吗?我在看电影avatar的时候就在那里想,只有人类才
会愚蠢地去建立一个中枢大树,那样正好可以在局部暴露出弱点来,可以让坏人去炸,
让坏人只要干掉一个局部,就能彻底摧毁全部。
按照我对道的理解,道恰恰是任何位点都是全息性的,是无主脑的。也就是说,整个无
主脑的网络本身就是“心”,这个整体是“心”。这个整体并没有要全部都连接上的要
求,任何一个分出来的部分,都能独立运作。 |
|
r******a 发帖数: 207 | 19 请问你如何评论阿姜曼尊者的这段话,是不是很像如来藏?你认为他的证悟有问题吗?
===
「缘无明住地而生行,...取...有...生。」
我们每个人生为人类都有他的生处,也就是我们都有父母做为我们的生处。那么为什么
佛陀解说因缘法只从无明开始?无明从何而来,他并没有说,无明就像我们一样,一定
有它的父母,我们从上面知道thittibhutam 「住地」是它的父母,thittibhutam「住
地」是指最初的心意。当最初的心意浸染了愚痴,就有持续的因素:无明的因缘。一旦
有了「无明」,它就成了「行」---心理形成的因缘,伴随着对它们的执着,这就长养
了「有」和「生」的状态。也就是这些事情将必继续生起并持续地相互增长,它们被称
为缘起,因为它们互相支持强化。
明和无明都从thittibhutam「住地」而来,当thittibhutam「住地」浸染了无明,它并
不知道它的情况;但是当它浸润于「明」时,它知道它们真正的情况。这就是事实如何
显现的经过,当以清净的内明予以思考时所呈现的。
总而言之,thittibhutam「住地」是生死轮回的主要教唆者,因此它被称为三毒(见第
12节)的根源,当我... 阅读全帖 |
|
r******a 发帖数: 207 | 20 请问你如何评论阿姜曼尊者的这段话,是不是很像如来藏?你认为他的证悟有问题吗?
===
「缘无明住地而生行,...取...有...生。」
我们每个人生为人类都有他的生处,也就是我们都有父母做为我们的生处。那么为什么
佛陀解说因缘法只从无明开始?无明从何而来,他并没有说,无明就像我们一样,一定
有它的父母,我们从上面知道thittibhutam 「住地」是它的父母,thittibhutam「住
地」是指最初的心意。当最初的心意浸染了愚痴,就有持续的因素:无明的因缘。一旦
有了「无明」,它就成了「行」---心理形成的因缘,伴随着对它们的执着,这就长养
了「有」和「生」的状态。也就是这些事情将必继续生起并持续地相互增长,它们被称
为缘起,因为它们互相支持强化。
明和无明都从thittibhutam「住地」而来,当thittibhutam「住地」浸染了无明,它并
不知道它的情况;但是当它浸润于「明」时,它知道它们真正的情况。这就是事实如何
显现的经过,当以清净的内明予以思考时所呈现的。
总而言之,thittibhutam「住地」是生死轮回的主要教唆者,因此它被称为三毒(见第
12节)的根源,当我... 阅读全帖 |
|
w**u 发帖数: 311 | 21 总结一下刺激意门感受的意尘,可分六类:
1)不能预期的安全威胁。
2)身门感官上直接的不适和痛苦。
3)休息;食物;健康;性满足;娱乐;金钱。
4)与安全无关的未预料的突发新情况。
5)需要思考和计划的新挑战,新知识,新领域。
6)群体归属;相关归属群体的利益;群体中作用的同行评价(赞美,尊重);群体中
影响力的深广久(权利和名闻);计划的实现程度的自我评价(功);道德。
从本能到物质精神的外延次序,依次是: 安全>>舒适>>健康>>快乐>>外界/未来世界的
规律>>内外精神世界的交流和价值实现。
所对应的情绪也是:1)恐, 2)悲/怒, 3)悲/怒, 4)惊, 5)思, 6)悲/怒。
所以,用"常-(1,4,5),乐-(2,3),净-(3,6),我-(6)"来概括心识的趋向
和粘着,实在不错。 |
|
c***h 发帖数: 2262 | 22
痰,
Ya 没错 会先有贪,贪不到然后嗔
似乎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常常 嗔总是比较持久
观察久了,好像就比较不贪了
我想….也许是慢慢习惯观察贪心的生灭,比较不会被贪心拖走(被境所转)
嗔心
我想….应该也会慢慢习惯观察嗔心的生灭,慢慢比较不会被嗔心拖走(被境所转)
于色有贪,是”色集” (被”色”所转)
对色之贪灭了,是”色灭”
“色集” 则有 色受阴(色取蕴)
“色灭” 若还活着,则还有色的实相、本来面目
于”色” 观察实相, 观察 集、灭、味、患、离,
就是身念处的整个纲要
如此还不”究竟”(指彻底断了贪嗔)
更”究竟”的方法,就是观察贪心嗔心由何而来
由”受”而来
是怎么由”受”生成贪,每一个变化转折都观察清楚
更更”究竟”是观察”受”从哪里来,
由”触”而来
是怎么由”触”生成受,每一个变化转折都观察清楚
于”受” 观察实相, 观察 集、灭、味、患、离
就是受念处的整个纲要
………………………
观察 愈来愈仔细
于 “受 想 行 识” 观察实相, 观察 集、灭、味、患、离
就是心念处的整个纲要
我也还在学习 共勉共勉 |
|
w**u 发帖数: 311 | 23 五石兄是中医专业人士吧!您对五脏气机升降和情志的影响的理解一定是准确和多层次
的。我没有听过脾主气变,但我想:气机作为一个被识所感知的体内的流体,脾的作用
可能是使流动更具方向一致性。当然这是中医版讨论的问题。
我的目的还是通过实事求是的知见,来熟练分解还原贪求,嗔心的固定程式,建立出离
心,灭苦。 |
|
c***h 发帖数: 2262 | 24
先说南传是这样看观禅的四禅
班迪达尊者在“今生解脱”说明”禅那”有两种:止禅(samatha jhAna)与观禅(
vipassanA jhAna)
止禅,如一般所说,以”概念法”为所缘。
观禅,以「胜义法」(paramatthad h a m m a )为所缘。
观禅的初禅
寻 伺 喜 乐 心一境性
前四个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但”心一境性”可能就属定义或对这个词的看法的不同了
先为有些可能对一些名词还不了解的人解说一下。
概念法,指自己想出来的东西。例如看着红香头,久了,自己心里想象有一片红光,这
个自己心里想象的红光,就是”概念法”
胜义法,应该指可直接感觉到的自己的身心
寻,找到一个所缘。 观禅所缘是自己身心的某件。
伺,在这所缘继续观察,一直一直一直盯着。 观禅,就是一直一直观察。
喜,乐。
因为不断观察,直到离五盖(贪 嗔 掉举 昏沉 疑),心中就出现喜乐
然后,
当前四禅支出现,心变得宁静,不散乱地专注于观察的所缘,
这称为”心一境性”。
这时可以看到心念、身,剎那生灭,不会一整片。心要清净到这种程度。
也就是”名色分别”。看清楚看到心念一起,身体如何动作。
然后...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25 网上看到这个帖子, 挺有意思就转了
==============================================
因为楞严咒是事关佛法存亡的。
宣化上人要求我们:“能念楞严咒就是利益众生,不能念就不能利益众生。各位赶快把
楞严咒学会,背得出,再研究明白了,才是佛教徒所应有的行为,想学楞严咒,持诵楞
严咒的人最好能发大心,为全世界诵持,把所有的功德回向给全世界。”
宣化上人说:“在佛教里再没有比楞严咒更重要的了。楞严咒是正法的代表,有楞严咒
就有正法,没有楞严咒就没有正法,不会背楞严咒不配做佛教徒。”
宣化上人开示
我现在给你们讲《楞严咒》,这楞严咒,百千万劫也没有人讲一次,也不容易讲一次。
这么一个法会是很稀有的,难遭难遇的。在我给各位讲时,我知道没有人听得
懂,就是有人自以为懂得,也不是真懂。有人自以为懂了,所以不注意,那也等于不懂
。在佛教里头,楞严咒是最重要的一部咒,是咒中之王,也是咒里边最长的一
个咒,这个咒关系整个佛教的兴衰。楞严咒是支持天地没有毁灭的灵文,楞严咒是支持
世界不到末日的灵文。所以我常说,世间上若有一人会念楞严咒,这世界就不
会毁灭,佛法...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26 网上看到这个帖子, 挺有意思就转了
==============================================
因为楞严咒是事关佛法存亡的。
宣化上人要求我们:“能念楞严咒就是利益众生,不能念就不能利益众生。各位赶快把
楞严咒学会,背得出,再研究明白了,才是佛教徒所应有的行为,想学楞严咒,持诵楞
严咒的人最好能发大心,为全世界诵持,把所有的功德回向给全世界。”
宣化上人说:“在佛教里再没有比楞严咒更重要的了。楞严咒是正法的代表,有楞严咒
就有正法,没有楞严咒就没有正法,不会背楞严咒不配做佛教徒。”
宣化上人开示
我现在给你们讲《楞严咒》,这楞严咒,百千万劫也没有人讲一次,也不容易讲一次。
这么一个法会是很稀有的,难遭难遇的。在我给各位讲时,我知道没有人听得
懂,就是有人自以为懂得,也不是真懂。有人自以为懂了,所以不注意,那也等于不懂
。在佛教里头,楞严咒是最重要的一部咒,是咒中之王,也是咒里边最长的一
个咒,这个咒关系整个佛教的兴衰。楞严咒是支持天地没有毁灭的灵文,楞严咒是支持
世界不到末日的灵文。所以我常说,世间上若有一人会念楞严咒,这世界就不
会毁灭,佛法... 阅读全帖 |
|
p*****8 发帖数: 47 | 27 为左沟通方便,住的地方好多韩国人。仲有,就是兴趣. |
|
|
|
p***l 发帖数: 134 | 30 我是正宗佛山公罗,大概十年前我上来一盅两件的时候呢度仲是私人俱乐部,个阵时仲
有几个人识得我。呢几年无上来蒲,大家都唔知道我个朵添。佛山呢几年是建设得好正
啦,讲市容的话比广州好似唔差得几多。我番去的时候看见这个从小混迹的小城变成大
都市,都有种好唏嘘的感觉,真是人老心老啦。
《粤讲粤过瘾》这个节目我都是唔觉意在youtube看见的,啱啱遇着刚刚啫。 |
|
p***l 发帖数: 134 | 31 认真唔敢当,大哥仲是留番比人做啦。我呢十年以来一直系东海岸,呢个id亦是一直用
紧o既。不过我份人唔多声气,虽然有时过来看一看,不过既然识得的人都散晒水,所
以就继续冬眠啫。我来广东版的时候呢度已经有成千篇水啦,估计呢个版真是几有历史
.....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2 回国从机场打的到酒店,途经某寺,但见门前粗金柱,门后大金塔,重重庙顶均镀重金
,一片金碧辉煌,耀眼夺目。惊问司机此为何地,司机说就是静安寺啊。我说不记得以
前这么金灿灿,司机说是近几年翻修的,静安寺可谓黄金滚滚,红尘滚滚。说得我大感
好奇,酒店恰好就在静安寺隔壁,放下行李就来拜山门。
逛了一圈,果然好玩。静安寺地处市中心,周围现代大厦林立,本属寻常;好玩的是紧
贴寺庙的楼群广告。庄严庙檐下突现青春美女的大幅彩照,头上大书“都市新性感”,
是隔壁购物中心的广告;巍峨庙顶旁紧挨着一对对俊男倩女的亲热图,是什么婚戒名牌
的广告。虽然广告无意,焉知不无禅意:静安寺从外到里一片黄金灿灿,都市人对寺庙
一派趋之若鹜,青灯红尘携手言欢,谁说不是当今的新性感。金色庙门进口处立着一块
募捐牌,说静安寺最早的石佛已毁,现任主持发大善心,募捐黄金两吨,铸造金佛像,
请大家踊跃捐献。后来在复旦和以前的导师聊起,纳闷静安僧人为何如此偏爱黄金;导
师大笑说复旦百年校庆时数静安寺送的礼最贵最重最庸俗,是个真金打造的复旦校标,
号称黄金多少斤两。害得复旦把别家赠送的礼物摆在校园各处供观赏,唯有静安寺的黄
金不敢放在外...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3 静安寺香火券30块。玉佛寺20,但参观里面的玉佛另收10块。
你是不是住得离龙华寺近?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4 祝福你。我后来还去了雍和宫,出来以后也听说很灵。玉佛寺是佛教协会所在,好像住
持一般都兼任佛协会长。佛协会就在寺内一个小院子里,不大。
布。 |
|
|
q*c 发帖数: 9453 | 36 下面都是我个人的体会,use it at your own risk :)
这个不行, 硬来会严重影响打坐。
办法是暂时用腿不酸的姿势。 真要练腿, 把练腿和打坐分开。
这个没办法, 慢慢来。 达到强制成爱。
这个先别想了。 破了六根就成大阿罗汉, 解脱圣人, 破除一切世界物理规律, 观三
界如小果, 断生死流。
充耳不闻视而不见都是望文生意, 毫无力量, 一巴掌就让你回来了。
当然闭眼。 开眼你都能打坐, 早牛到了天上了。
越久越好。只要撑的住。 但是要撑不住, 也不能硬来。
以不对打坐产生强烈反感情绪为好。
。。。。这个。。。开始就对, 你就牛的无法想象了。 因为打坐要干的事情就是纠
正各种长久以来的错误习惯, 一开始就对是很难的。 但是没关系, 慢慢来, 大家都
在错误里面慢慢的摸索。 错误是正确的妈妈。 |
|
a*******r 发帖数: 7558 | 37 昨晚有个包头巾的拿了鱼就跑掉了 今天终于逮住了
大中华水产部主任 |
|
E******u 发帖数: 3920 | 38 第四节 转依论
在玄奘所传唯识学中,心体与理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体即清净法界,亦即真如、法
性;心体即第八阿赖耶识,即藏识、种子识。第八识之中蕴藏的无漏种子既是众生解脱
的根据,也是连接心体和理体的中介。唯识学的“三性”、“三无性”学说,一方面是
对“识”之体性的描述,另一方面又具有联结心体与理体的特别意义。“三性”中依他
起性最为关键,在某种意义上依他起之最终的根据是阿赖耶识,此识体所蕴藏的有漏、
无漏种子正是遍计所执性与圆成实性之所以形成的根源。通过依他起性,唯识宗将心体
与离言之心性(真如)之转依关系揭示了出来。同样,“相名五法”,一方面是对世间
诸法所作的一种分类说明,另一方面此五法之间的关系也蕴含了心体与理体之间的差别
与联系。与中土的“性宗”相同,唯识宗同持不可言诠的“离言真如”立场,窥基创发
的“四重二谛”,其目的正是试图以此将心体与理体紧密地联系起来。
“转识成智”是唯识宗将其心性论落实于解脱论层面的必然结果。凡夫不知外境非实、
离心无境的道理,若明了“唯识无境”之理,并且转变所依,就可实现“转识成智”而
解脱成佛。唯识宗以四缘论证“转识成智”如何可能,前二属于主观方...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9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40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1 意识之“证自证分”,一切俗人已能认知、确定其有,谓一切人于意识(含无念灵
知心)现起时,皆能于六尘境界之中了知自己所处六尘境界故;由了知自己正处于六尘
境界故,心中生起顺违之受,故有苦乐忧喜舍受等,已证实意识心确有“自证分”;由
有此“自证分”故,意识觉知心复又具有了知自己“是否正处于顺违之境中”,能观察
证实之,此已证实意识心确有“证自证分”。若如今时台湾诸应成派中观师于被余严辞
评论其无知时,正起种种瞋恨怨恼,却如植物人不能了知自己此时正处于起瞋恨怨恼之
违心境界,方得名为无“证自证分”也。是故,意识觉知心于六尘境界中,皆能了知自
身是否处于顺违之境,皆有“证自证分”也,非如应成派诸中观师之妄谓意识觉知心无
“证自证分”也。
如是,一切俗人尚能证知意识灵知心之具有“证自证分”功能,而彼等自认最有修
行、最有证量、最有智慧之应成派诸中观师,竟然不能觉知意识自己有“证自证分”,
真可谓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之人也。一切应成派中观师,其实皆早已证知意识自己之“
证自证分”,只缘于欲维护其应成派中观之歪理,而故意颠倒其说罢了。
佛如是于第三法轮诸经中说第八识心无“证自证分”,复说意识心...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42 论开悟
贾题韬
第一讲 开场白
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这次讲演的开场白:
昔缘未了论开悟,今又葛藤试解环;
此事当人须直取,吃瓜莫受卖瓜谩!
因为过去我曾讲了论开悟这个题目,但没有讲完,所以说是“昔缘未了”,我现在还同
大家一起象理葛藤一样地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葛藤”是禅宗习用的语言,是指说话
太多象蔓草那样纠缠不休,这里用来比喻人说话不完,或者讲的不尽恰当。但是,要真
正懂得这个道理,需要你自己去亲证,单听别人讲是不行的,必须闻而思,思而行,行
而亲证,这是你自己的事。比如吃瓜,瓜是苦是甜还必须由你亲口去尝一尝,不要光听
卖瓜的说长道短,佛法究竟如何,也是需要你自己去直接体验的!
关于“开悟”,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的,都知道开悟的重要性。佛教是无神论,大家必须
把这一点认识清楚。学佛完全靠自己来解脱自己,这就是佛教的特色。其它宗教主要依
靠外力,只有佛教是靠自己解放自己。因此,开悟在其它宗教里并不算什么重要问题,
而在佛教里却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开悟是要你自己开悟。只有开悟才能明确宇宙人生是
怎么一口事,你自己也才能有个下落。如果不开悟,在佛教里来说,是没有什么力量能
来代替你解脱的。...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3 ☆─────────────────────────────────────☆
GWZW (GWZW) 于 (Tue Mar 29 14:33:47 2011, 美东) 提到: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
经文语译:
【佛陀所开示的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佛门内外许多的的知识们,都不能知道.「如
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如此甚深的义理。十方诸佛所证如来无垢识,其实就是由因地时的
阿赖耶识辗转所修成的。由因地的阿赖耶识修成三大阿僧祈劫以后的如来无垢识的过程
,就显示出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无垢识心体,是没有差别的;就如同将黄金打造成金
指环的过程,金指环是由金体辗转打造而成,金指环还是原来的金体,所以金体与金指
环体是没有差别的。】
行者在因地时证得阿赖耶识,虽然能观见阿赖耶识体如同黄金一样的清净无染,但却是
函藏著无明贪爱等业种、函藏著七识心所相应的不净种、所知障随眠…等,所以透过福
慧双修、定慧等持而努力修行三大阿僧祈劫,把阿赖耶识体中的所有不净种子修除净...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4 第十四点、意识与五别境心所有法相应,是生灭法。意识现行时,必定与了别六尘境
的五别境心所有法相应。今以离开语言文字一念不生而了了灵知的离念灵知心为例,譬
如意识心喜欢长时住于离念灵知定境中,于所乐之境,有希望冀求为性,这是五别境心
所有法中的“欲”心所。又住于离念灵知定境中,能了知此是离念灵知定境,于所决定
之境,能够印定执持为性,正是五别境心所有法中的“胜解”心所。意识觉知心以前曾
经住于离念灵知定境中,今复进入此定中而能了知是以前所曾经历过的同一种定境,这
就是于所曾习境明记不忘为性,正是五别境心所有法中的“念”心所。意识觉知心又能
在此离念灵知境界中长时制心一处而安住,即是“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为性”,正是五别
境心所有法中的“定”心所。又在此离念灵知意识心所住的定境中,可以不起语言文字
而作分别:此是父亲、母亲,此是兄弟姐妹,此是风声、雨声,此是原有定境、此是比
以前更增益微细之定境……等等,即是于所观境能够拣择为性,正是五别境心所有法中
的“慧”心所。由此可知,离念灵知意识心现起时,一定会与五别境心所法相应,更何
况有念灵知心的散乱意识心,当然更会与五别境心所法具足相应的了:...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45 “当学观音耳根圆通。反闻自性。当学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面解释是藕益大师的《楞严经文句》)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
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垂询圣众。其故有二。一者正显方便多门。二者正显门门各有成验。所谓要知山下路
。须问过来人也。最初发心等者。先开解也。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者。依解起行也。二十
五圣。虽未必人人先开圆解。而从解起行。自是修证通途轨式。或见此处有最初字。便
欲拟答最初方便之问。反以第一大科拟答妙奢摩等。误矣。误矣。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五。初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辛)初中六。初陈那观声。(至)六迦叶观法。
(壬)今初。
憍陈那五比丘。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
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六尘圆通。色应居首。今先明声尘者。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且与耳根圆通。一
始一终。互相映故。释此二十五种圆通。各为三意。一。...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46 教观纲宗 / 释义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释义
----------------------------------------------------------------------------
----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观。改作书册题名)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观而已矣。观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殆。
然统论时教。大纲有八。依教设观。数亦略同。八教者。一顿。二渐。三秘密。四不定
。名为化仪四教。如世药方。五三藏。六通。七别。八圆。名为化法四教。如世药味。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藏以析空为观。通以体空为观。别以次第为观。圆以
一心为观。四观各用十法成乘。能运行人至涅槃地。藏通二种教观。运至真谛涅槃。别
圆二种教 观运至中谛大般涅槃。藏通别三。皆名为权。唯圆教观。乃名真实。就圆观
中。复有三类。一顿。二渐。三不定也。为实施权。则权含于实。开权显实。则实融于
权。良由众生根性不一。致使如来巧说不同。且约一代。略判五时。一华严时。正说圆
教。兼说别教。约化仪名顿。二阿含时。但说三藏教。约化仪名渐初。... 阅读全帖 |
|
d**********6 发帖数: 237 | 47 略论明心见性
元音老人著
连载于《禅》刊 1991 年 1~4 期
绪说
(甲)明心见性之意义
明心见性者,明心虚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见真性也
明心见性者,乃明白心之妙用,皆依性体而起;从用见体,从流得源也
明心见性者,明心本无,见性本有也
明心见性者,明悟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也
明心见性者,明心性无住,一物不立,归无所得也
(乙)明心见性之证成
禅宗
净土宗
密宗
(丙)悟后真修
(丁)证体启用
(戊)归宿问题
(己)结 论
绪说
我等众生,从无始旷劫以来,迷失自己本来面目,认妄为真,唤奴作郎,妄起贪嗔,造
业受报,如春蚕作茧,自缠自缚,无解脱时。愚者无知,安受困苦,不求解脱;智者虽
知生死事大,苦海无边,欲求解脱而苦无其门。如古之外道六师,探宇宙万有之缘起,
不曰神我,即谓冥谛、断灭;今之科学、哲学,究人生万物之根源,不言二元,即言一
元,虽各言之凿凿,极尽玄妙;然皆如盲人摸象,无有是处。
释迦文佛,悲悯众生,出苦无由,应现世间,教化众生。四十九年随顺时节机宜,说大
、说小,说偏、说圆,说顿、说渐,披肝沥胆,委曲开示二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
,二者菩提涅槃原清净体,以阐明人生宇宙之... 阅读全帖 |
|
y****w 发帖数: 39 | 48 一篇因果观察的文章。
包含阿秋喇嘛的观察,亚青寺白玛呈列活佛的观察,阿松活佛的观察。
还有通过回忆,催眠等方式追忆到前世等等情形的。
一系列公案,让我们在诚信因果的同时,回顾自己的所作所为,或欣慰,或惭愧。
一一对应,比照自身,过咎自改,功德增上。
本文分作八类(一,杀生之异熟果;二,对世间物质生贪之异熟;三,说粗暴语之异
熟;四,享用僧财之异熟;五感受诸业之异熟;六,善业异熟;七,因业力而真实回忆
前世之情况。八,依催眠而忆前世者。)大神通者讲述148例真实的前世今生因果故事
!请见者多多转载,利益有缘!
前世今生因果分类直指
(来自阿秋喇嘛、白玛呈列活佛、阿松活佛的观察)
先发殊胜菩提之心,
继攒三阿僧祗二资,
终获究竟圆满佛果,
敬礼第四佛释迦佛!
其无欺教言之甘露精华,
惠施法恩于堪忍刹众生。
然因众生业显不思议力,
而有不悟或错解之士夫。
故以佛经典及正法教言,
成就者所见境界之实证,
对现前之无欺因果分类,
而成此圣者教言之汇编。
一般而言,古往今来,传播到南瞻部洲许多国家的佛法。虽有兴有衰,但其精华至今
未泯灭!不仅皈依三宝之世风尚存,且有具缘众生依... 阅读全帖 |
|
y****w 发帖数: 39 | 49 一篇因果观察的文章。
包含阿秋喇嘛的观察,亚青寺白玛呈列活佛的观察,阿松活佛的观察。
还有通过回忆,催眠等方式追忆到前世等等情形的。
一系列公案,让我们在诚信因果的同时,回顾自己的所作所为,或欣慰,或惭愧。
一一对应,比照自身,过咎自改,功德增上。
本文分作八类(一,杀生之异熟果;二,对世间物质生贪之异熟;三,说粗暴语之异
熟;四,享用僧财之异熟;五感受诸业之异熟;六,善业异熟;七,因业力而真实回忆
前世之情况。八,依催眠而忆前世者。)大神通者讲述148例真实的前世今生因果故事
!请见者多多转载,利益有缘!
前世今生因果分类直指
(来自阿秋喇嘛、白玛呈列活佛、阿松活佛的观察)
先发殊胜菩提之心,
继攒三阿僧祗二资,
终获究竟圆满佛果,
敬礼第四佛释迦佛!
其无欺教言之甘露精华,
惠施法恩于堪忍刹众生。
然因众生业显不思议力,
而有不悟或错解之士夫。
故以佛经典及正法教言,
成就者所见境界之实证,
对现前之无欺因果分类,
而成此圣者教言之汇编。
一般而言,古往今来,传播到南瞻部洲许多国家的佛法。虽有兴有衰,但其精华至今
未泯灭!不仅皈依三宝之世风尚存,且有具缘众生依...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