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议政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B*****e
发帖数: 1005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戊戌前,京畿兵力分布
清的八王议政是需的,各省督抚是不指得是省书记?
T****r
发帖数: 22092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TG的核心问题是干部制度
那倒未必,比如要是九常委集体领导制代替了一人独大,算什么?
八王议政代替皇帝一人独大,性质应该怎么算?
再假如说,如果现在常委年轻化,然后形成老中青三阶段,然后三阶段互搏,跟美
国两党双手互搏虽然形式上不一样,但是意义跟一人独大完全不同了吧?
国内人的官本位意识就体现,吹嘘美国民主的人,一提到美国总统,都认为美国总
统一手遮天,一提到德国总理,也认为德国总理一手遮天,虽然嘴上不是这么说。
O****X
发帖数: 24292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TG的核心问题是干部制度
另外,集体领导制和八王议政是不稳定的一个体制,我老的看法是其存在时间不会长久
T****r
发帖数: 22092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TG的核心问题是干部制度
那可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现在给你个机会,说一个很稳定的体制出来看看。
然后我们把你那个很稳定的体制跟八王议政和集体领导制对比来看看。
t****u
发帖数: 8614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对比红朝和宋朝政治制度
假设我们都同意人大是走过场举手机器,政协就是鼓掌花瓶。如果不同意这两条,那么
也不要争论什么了,我老直接认输就行了。
最高领导人的产生:
宋朝:帝制嘛,广义上讲也就是父死子继,
红朝:现在是隔代指定。
哪个更稳定,这个由很多政治学家们论述过,我老就不用多说了。
中央政治制度:
宋朝:
设政事堂,多相制。宰相有独立行政权,基本上的体制是政事堂议政决定政策,然后上
报皇帝,皇帝用印,宰相副署,诏行天下。注意皇帝的诏令无宰相副署是无效的。基本
上是宰相掌握行政权,皇帝监督。有宋一代,如果皇帝不同意宰相的意见,那么宰相通
常只能辞职,基本上这类情况极少发生。
红朝:
政治局常委开会决定国家政策,无人监督,类似大清的八王共制。政治局的每个决定在
任何时刻都是英明的。就算事后发现有问题,通常的说法那是表明事后的纠正更英明。
政治局老大们永远是伟大光荣正确的。
地方制度:
宋朝:异地为官,所有地方官员均由中央委派。国家行政力到县一级,乡村基本靠士绅
自治。地方上州县两级,路(相当于省)一级大部分时候不设独立行政机构(也有例外
,比如比较重要的地方,边疆一代,还是设有主管一路的安抚使),但设置中央垂直
s*****o
发帖数: 1540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文化重塑:从解构到重构
千年的平民议政传统
看了这一句,我直接PASS了。
a****t
发帖数: 7049
7
你话只说了一半。为什么中国在东周时有逻辑的萌芽,在后又没有了,为什么古雅典会
有逻辑学?其实这很显而易见。逻辑学不是凭空而出的,是为了辩论的需要才产生的。
古雅典有民主议政,东周有百家群辩,印度的佛教、中世纪的基督有辩经,在这种需求
下逻辑学会产生、发展。中国逻辑学没发展下去怪罪儒教不在要点,问题还是出在统一
后“不辩”的河蟹主义,扬儒也不过是表象之一。
河蟹主义是罪魁祸首。中国犯了个很大的错误(而且还在继续犯下去),以为河蟹是理
想状态,没意识到有效控制好的折腾才是理想状态。从各个角度,人生、家庭、国运都
是这样。
S*******C
发帖数: 7325
8
☆─────────────────────────────────────☆
tonyxu (无斋主人) 于 (Sun May 16 14:44:39 2010, 美东) 提到:
假设我们都同意人大是走过场举手机器,政协就是鼓掌花瓶。如果不同意这两条,那么
也不要争论什么了,我老直接认输就行了。
最高领导人的产生:
宋朝:帝制嘛,广义上讲也就是父死子继,
红朝:现在是隔代指定。
哪个更稳定,这个由很多政治学家们论述过,我老就不用多说了。
中央政治制度:
宋朝:
设政事堂,多相制。宰相有独立行政权,基本上的体制是政事堂议政决定政策,然后上
报皇帝,皇帝用印,宰相副署,诏行天下。注意皇帝的诏令无宰相副署是无效的。基本
上是宰相掌握行政权,皇帝监督。有宋一代,如果皇帝不同意宰相的意见,那么宰相通
常只能辞职,基本上这类情况极少发生。
红朝:
政治局常委开会决定国家政策,无人监督,类似大清的八王共制。政治局的每个决定在
任何时刻都是英明的。就算事后发现有问题,通常的说法那是表明事后的纠正更英明。
政治局老大们永远是伟大光荣正确的。
地方制度:
宋朝:异地为官,所有地方官员均由中央委
t****u
发帖数: 8614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历史假设坑:岸英不牺牲的话
唐宋都是多相制,政事堂议政,有独立行政权。
明朝的大学士理论上只是皇帝的秘书,没有独立行政权的。
票拟还要经过司礼监公公一关。就连牛轰轰的张居正要施
政顺利,也只能靠搞定内相才行。
明朝相权是怎么回事,明史上写得明明白白的。
所谓明朝相权大,都是啥网上小说弄出来的故事,当年明
月什么的功不可没。当小说看可以,真当真就搞笑了。
f*****e
发帖数: 939
10
朱永嘉:辛亥革命前前后后与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结论(全文)
作者:朱永嘉
按:
这是我一篇讲中国近代史的旧作,作于今年四、五月间,在箱底压了半年多,写作的
目的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故在十月间,放在博客上,供大家阅读批评,纪念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回顾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走过的历史进程,还是富有历史和现实意
义的,这一百多年如果以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分界的话,前面我们是在民族危机和
灾难深重中跌跌冲冲地慢慢跋涉过来的,49年以后的历史,我们同样也是摸索中不断前
进的,邓小平说过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换一句话,我们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
础上摸索着前进的,现在人们喜欢说中国的崛起,换一句话说从49年起,中国人民站起
来了,逐渐摆脱别人的指挥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要走的道路,当然,这个过程我们也为
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吸取了不少教训,但毕竟走过来了,中国也就是中华民族在国
际上的地位影响,已是举世瞩目的对象了,我们并不讳言,我们还存在许多问题,无论
政治、经济、文化那一个方面都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我们可以站着摸索着走自己的路,
同时我们又是与世界各国人民最友好的国家和民族,总结...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11
叶永烈
朝鲜半岛最近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朝鲜与韩国尖锐的军事对立,几乎达到战争一触即
发的地步。
我曾经沿着三八线南北两侧旅行。三八线下的地道战,令我触目惊心。
在三八线非军事区两侧,韩国和朝鲜都里三层、外三层修筑了铁丝网,成为一道东方的
“柏林墙”。除了鸟儿自由飞越三八线、风可以自由吹过三八线,谁擅自越过这道人间
藩篱,马上引来一阵密集的枪声。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就在这道水泼不进、针插不进的三八线的深深的地下,却“蛰伏
”着长长的地道。
我在朝鲜访问三八线的时候,从未听说三八线底下有地道。可是到了韩国,参观三八线
底下的地道却成了热门的“旅游”项目。这些地道韩国人叫做“南侵坑道”。所谓“南
侵”,就是朝鲜“南侵”。从1972年起,朝鲜悄悄地挖掘地道,从地下穿过三八线,进
入韩国一侧,以求突然袭击韩国首都汉城。
韩国人是怎样发现这地下的秘密地道?
据说,三八线下的秘密地道是极其偶然被发现的:
1974年11月15日(注:也有的记载为11日),一支美韩联合侦察小分队巡逻至非军事
Korangpo这个小地方的时候,一名内急的美国大兵偶然发现一股非同寻常的热气从地缝
里直往外冲。联合国军司... 阅读全帖
d*****g
发帖数: 1616
12
http://www.iccs.cn/detail_cg.aspx?sid=371
摘要:

1973年11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问中国。四天多里,他会见了毛泽东,与周恩来
、叶剑英进行了多次会谈。基辛格走后,发生了一个所谓“批周”会议的事件——11月
下旬至12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奉毛泽东指示,多次开会批评周恩来、叶剑英。江青集
团乘机对周、叶进行大肆攻击。周恩来被迫进行了违心的、甚至是过分的检查。当时的
传言是:周恩来在与基辛格会谈中,对美国向中国提供“核保护伞”问题犯了“右倾投
降主义”错误。也有人认为是关于台湾问题。“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在讨论中共中
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稿时,还有人提出,周恩来并没有任何错
误,是毛泽东在联美反苏战略问题上态度“出尔反尔”。孰是孰非?30多年过去,由于
缺乏资料,这次事件仍然扑朔迷离。本文根据一些档案和采访材料进行了考证和分析。
全文:
一、毛泽东对周恩来的批评
林彪事件使毛泽东的接班人出现了空缺。林彪事件中,周恩来殚精竭力,呕心沥血
,筹划局势的稳定和善后工作。最长的一次,有两天两夜以上没有合眼。尽... 阅读全帖
O*******k
发帖数: 901
13
腊肉是前五百年后五百年无出其右的暴君,但仍然要寄托在“革命领袖”的光环下才能
杀人;如若是皇帝自封,天下都是毛家的,彭德怀还敢反,还能反?腊肉劣迹斑斑,4
个老婆重婚3次,小三江青进八王议政圈子,开启腊肉党后宫干政之先河。大炮之名,
可是有来头的,蔡锷开枪也得举大炮之名方能名正言顺

毛啥限制都没有。
生蔡锷跑路到云南开了第一枪。
成了。
p********a
发帖数: 5352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老毛像不像丁春秋?
作者:疯牛踢蛋 回复日期:2011-04-13 21:25:13  回复
好一个“抹杀良心”,道尽人世丑恶。
看了丁春秋和星宿派的两大特点,大家是不是觉得有些面熟,似曾相识。
知人论世,想要对丁春秋这个人物有深入的解读,还是应该了解一下金庸的生平和
政治倾向。
现在人们对金庸最大的印象就是一个杰出的武侠小说作者,其实金庸是以政论而名
于世。从金庸的政治光谱来看,有一个从右到左的嬗变。很少有人知道,在文革中,香
港的左派企图暗杀金庸,由此也可看出金庸当时的立场,是如何令左派不快和愤怒。
1967年,“文革”波及香港,酿成了“六七风暴”(又称“六七暴动”、“反英抗
暴斗争”)。面对“六七风暴”,金庸的态度一直很明朗,他完全是站在港府一边,支
持他们的政策。所以,汉奸、走狗、卖国贼、“豺狼镛”等帽子漫天飞来,他面对的是
左派四面八方的诅咒、辱骂。在香港一间国货公司的橱窗最显著的位置,还展出了左派
眼中的“十大汉奸”,金庸被列为头号汉奸,谑称“豺狼镛”,有照片,有文字,图文
并茂,引起很多市民围观。
金庸执掌《明报》,以笔为武,以文议政,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坚持民主、自由
的思想原则,充分展...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7636
15
揭竿而起, 军队暴走,可能性不大。
土共内部政治斗争导致变化的可能性更大。毕竟历史上看,这个八王议政的统治方式极
其不稳定,最后不是彻底独裁就是彻底分裂。
C********g
发帖数: 9656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北洋军阀时期为何也有民主
作者:李庶民
一、一个矛盾的问题
从一九一二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到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形式上统一中国,这
十几年的时间是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亦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此期间,当政者频繁
更替,“城头变幻大王旗”,但军阀统治的本质未曾改变。因此,在人们长期的印象中
,这一时期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特别是政治方面,腐败、专制、独裁
几乎是这一阶段的代名词。
然而,还有另外一个事实,那就是,近代许多伟大的历史事件(特别是思想解放运
动)也都发生在这一时期——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以及中国
共产党的创立和壮大,等等。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发生了那么多活跃的社会运动,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答案在
于,北京政府时期,在种种因素作用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政治民主,为上述那些历史
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二、北洋军阀时期民主政治发展的表现
民国北京政府在它存续的十几年中,被动地逐渐形成了一些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制度
,虽然很不完善,但是对当政者的权力也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人民
权利。
(一)形式上采取了三权分立制度,权力受到制约。北京政府时期的宪法,除《中华
民国... 阅读全帖
l**k
发帖数: 45267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朝似乎篡位的事儿很少
我觉得一是因为宗室不分封,都关在京城圈养,所以阿哥们没机会也没实力;二是朝廷
盯得紧,阿哥不许结交外臣,所以外助也少
不过雍正那时候不还是搞出个重立八王议政的把戏么,搞成了的话我看离篡位不远了
x****o
发帖数: 29677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朝似乎篡位的事儿很少

乾隆时倒是有想篡的,要改八王议政制度,不过八个人不齐心结果完蛋了
t*n
发帖数: 14458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朝似乎篡位的事儿很少
对了
往前数少数统治多数的有海陵王篡人又被篡的事儿

乾隆时倒是有想篡的,要改八王议政制度,不过八个人不齐心结果完蛋了
t******t
发帖数: 15246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朝似乎篡位的事儿很少
八王议政是不是原因?他们有体制内部的解决方案,如果没有八王支持,根本没法子床
位。
a******g
发帖数: 13519
21
依我看,可以搞满清的八王议政。4小将3老将加1中将。
b****r
发帖数: 2555
22
☆─────────────────────────────────────☆
Synix (坚持到底) 于 (Mon Sep 19 12:39:38 2011, 美东) 提到:
说米国民主自由简直是笑话,米国是靠law and order发达的。
所有自由都是在law的范围内受控制的,那么law是谁控制?当然是立法机构,立法机构是选出来的吗?表面上看是这样,实际上这套制度的核心是政治影响力的大小是和你有的资本成正比的,而(影响力/资本)是具有规模经济的,1%的人拥有70%的财富?他们的政治影响力则远大于70
以说99%的影响力掌握在1%的人手里。
什么?总统是按1人一票选的?总统那就是个屁?是用来逗大家玩的,实际控制者就没有变过,是那1%的富人。早期的美国总统有几个不听话的,直接就被干掉了,杀鸡儆猴,所以现在的总统都乖得很,自觉的明白总统就是份4年的合同工而已。
1%的人控制立法机构,立法机构控制法律,法律控制人民,米国就是靠这个再简单不过的游戏发达滴。
米国有民主自由吗?看上去似乎有,实际上从来就没有过。民主是人民主宰国家,而美国是1%富人主宰。自由是人民自由通过协商达成... 阅读全帖
t****u
发帖数: 8614
23
这个还真不好说。
大清军机处内议政也很民主的,不比红朝9长老程度差多少。
县以下还有乡绅自治。
b****r
发帖数: 2555
24
☆─────────────────────────────────────☆
kzeng (寱语·无味赛百味) 于 (Sat Oct 22 21:43:28 2011, 美东) 提到:
这是用的最多一个数据库,当然也有很多争议,但是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个;
顺便画了几个版上热门国家,缩写看索引。
中国最民主的时候是 1912 前后,其他时候都低于 0 线;
日本那个斜升的阶段对应的大致是明治维新,二战中日本还是高于 0 的,后来被米国
占领结束后就直接升10了;
法国是跳的最厉害的国家,几上几下,现在还没有10;
三哥也没有 10;
英国升 10 其实也是比较晚的时候了;
新加坡港独立的时候很高,后来就持续定于 0 了;
这个数据有些地方很不靠谱,作为数据党,批判的看吧,呵呵
☆─────────────────────────────────────☆
hairi (搞一个女机器人当情妇) 于 (Sat Oct 22 21:49:04 2011, 美东) 提到:
新加坡不仅是专制,而且是世袭专制,比中国民主,肯定是喝了普氏老将迷魂汤

☆─────────────... 阅读全帖
b******i
发帖数: 954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罗马真的是如此混乱?!
罗马真正先进的还是社会制度,尽管罗马的共和与现在的共和并不是真的一回事,但至
少有了个雏形。罗马也是少有的从共和体制转向帝制的国家,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
罗马的政治制度超越了当时社会普遍认可的水平,也就必然会在人对权力与利益的追求
中倒退。
其实,星球大战那部电影,本质上就是罗马的科幻版,共和到帝制、类似元老院的议政
体制和呼声表决法...都是罗马的印迹
d******a
发帖数: 32122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
所以雍正第一次提隆科多和几名皇子受诏,是在雍正五年就有了,而不是雍正八年
原文
吏部尚书隆科多案件判决书谕
雍正五年十月初五日
顺承郡王锡保等遵旨审奏:隆科多罪案,大不敬之罪五,欺罔之罪四,紊乱朝政之罪三
。奸党之罪六,不法之罪七,贪婪之罪十六。
查隆科多私抄玉牒,收藏在家,大不敬之罪一;
将圣祖仁皇帝钦赐御书,贴在厢房,视为玩具,大不敬之罪二;
妄拟诸葛亮,奏称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时,大不敬之罪三;
盛京兵部主事马岱之事,屡奉圣谕,隆科多明知干犯,复行妄奏,大不敬之罪四;
皇上赏银三千两,著令修理公主坟墓,隆科多迟至三年,竟不修理,大不敬之罪五。
圣祖仁皇帝升遐之日,隆科多并未在御前,亦未派出近御之人,乃诡称伊身曾带匕首,
以防不测,欺罔之罪一;
狂言妄奏,提督之权甚大,一呼可聚二万兵,欺罔之罪二;
时当太平盛世,臣民戴德,守分安居,而隆科多作有刺客之状,故将坛庙桌下搜查,欺
罔之罪三;
妄奏被参知县关,原系好官,欺罔之罪四。
皇上谒陵之日,妄奏诸王心变,紊乱朝政之罪一;
妄奏调取年羹尧来京,必生事端,紊乱朝政之罪二;
妄奏举国之人,俱不可信,紊乱朝政之罪三。
交结阿灵阿、... 阅读全帖
t******o
发帖数: 2792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
1. 皇帝弥留之际指明储君的谈话没有官方记载能用“私人交谈,说服力根本不强”遮过去?
呵呵,这个说服力太强大!
得,那我说按官方文件,隆科多是“唯一”亲受顾命的大臣可以么?

清朝自顺治入关以来,像册立储君或者安排后事这类国家的头等大事,从来没有大臣一个人独立承旨的历史。
而康熙本人,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第一次废太子允礽,康熙帝“召诸王大臣、侍卫、文武官员等齐集宫前”,当众宣布此事。同年十月至十一月,康熙又曾多次召见“诸皇子、议政大臣、大学士、九卿、学士、侍卫等”下达有关建储问题的指示。而第二次废太子时,康熙曾经向“诸王、贝勒、贝子、大臣等”颁布“御笔朱书”。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辛未(1717年12月24日),在乾清宫东暖阁,,康熙在“近日多病,心神恍惚,身体虚惫,动转非人扶掖步履难行”的情况下,对“诸皇子及满、汉大学士、学士、九卿、詹事、科道等”作了一次长篇讲话,这就是所谓的《面谕》。
可见康熙在处理有关立储的重大事件时,数次都是亲自召集满汉大学士等大臣当众宣示,这是他的一贯作法。结果到最后传位,时间有,头脑清醒,却只有地位还不如领侍卫内大臣、大学士的一个外臣受命?

至于“康熙会... 阅读全帖
g*******0
发帖数: 5
28
西藏历史地位明辨(转载)
拨云现日
关于西藏的历史地位,可谓众说纷纭,然而不基于历代中原王朝对周边民族政权所采取
的羁縻政策来谈西藏乃至其他民族政权的历史地位都是无法说清的。本文从阐述羁縻政
策的层次及由此划分的三种羁縻关系入手,对西藏从元朝至清朝不同时期的历史地位进
行了辨析,同时驳斥了诸多不正确的见解与观点,希望有助于读者对西藏的历史地位建
立实事求是的认识。
前言 吐蕃疆域的变迁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元朝与吐蕃的关系
第三章 明朝与吐蕃的关系
第四章 清朝与前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第五章 清朝与过渡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第六章 清朝与中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结论 吐蕃历史地位简评
附录一 驳《西藏历史地位辨》
附录二 驳《西藏地方与清朝中央政府的属领关系》
附录三 正史对于各朝疆域的记载
附录四 零星驳斥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 吐蕃疆域的变迁
藏区,藏族人称为吐蕃(藏文བོད,Bod,英文Tibet),国际
上称为大藏区,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传...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2888
29
看看宋朝的制度
正是宋太祖、太宗深知“以马上得天下,不能以马上治天下”的古训,并以为,“用儒
臣百余人分治大藩,纵使他们去贪污受贿,其危害也不及一个武臣”,也就是说,之所
以不敢大量用武官,是出于对武官的恐惧和担心,用清初王夫之的话解释,就是:“夫
宋祖受非常之命,而终以一统天下……垂及百年,世称盛治者,何也?惟其惧也。”在
这种执政理念的影响下,宋朝文人的创作才情也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而且议政建言也
尤为大胆,言者也很少被治以重罪。
苏轼的弟弟苏辙,在“举贤良对策”时,公开批评仁宗贪图酒色,不理朝政,考官
以为他道听途说,大胆妄言,欲罢黜之,仁宗却不许: “朕设制科,本求敢言事者,
辙小官,敢如此极言,特与科名,仍令史官编录。”
宋神宗时,因攻打西夏失利,要杀一个漕运官,时任宰相说:“祖宗以来未尝杀士
人。”以本朝惯例为由不执行,神宗也毫无办法,准备脸上刺字发配,可是门下侍郎张
谆又反对:“士可杀不可辱”,神宗大怒:“快意事,(吾)便做不得一件”,然而张
谆却据章理直气壮: “如此快意事,不做得也好。”神宗只好作罢。
苏轼因不满王安石变法,写了几首讽刺新政的诗... 阅读全帖
g******4
发帖数: 6339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ogo2004 (挑灯看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王绍光/历史的逻辑与知识分子命运的变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an 11 11:01:00 2012, 美东)
王绍光/历史的逻辑与知识分子命运的变迁
——王绍光博士专访
《南风窗》记者 阳敏
王绍光,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教授,英文学术刊物《The China Review
》主编,1990年-2000年执教于美国耶鲁大学政治系。
《南风窗》(以下简称“《南》”):对于五七年反右,有很多种不同的理解:有的学
者认为,毛泽东搞的是“阳谋”,先“引蛇出洞”,后“聚而歼之”,反 右早在计划
之中;有些学者又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原先只是整风,后来情势发生逆转,才演变为
反右的——我想知道,您对五七年反右持什么样的看法。
王绍光(以下简称“王”):“阳谋”是毛主席后来自己讲的,但是开始就是要“整风
”。我一般讲毛泽东跟别的领导人不一样,他老想改革自己一手创立的制度,1949年之
后他有三次大的社会实践,第一次是“百花齐放”,第二次是“...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请教“哈哈哈”
国民党在台湾的土改与此相比就简单的多,单纯的多了。就是为了实现平均地权这个政
治理想。这个丝毫也谈不上什么跟共产党学。相反,他们恰恰没有学共党的所谓“土改
”,于是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后果。
台湾土改前的土地占有分化比大陆要大的多,这是由于殖民地经济的原因造成的,满洲
地区也具有累死特征,这些地方都有很多殖民者凭借政治权力强占的大地产。
所以台湾分土地,也不是完全是有些人说的和平赎买,还有的部分直接就把日本人的土
地分掉了。国民党在台湾能搞土改,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我觉得就是战后没收了大量“
敌伪资产”,这让这个政府一下子“阔”起来了,所以有能力去和平赎买搞“耕者有其
田”。他们除了直接分日本大地产的部分外,赎买部分也都是靠国营企业股份去赎买,
不是直接靠货币来买。而这些国营企业哪里来的?不是像共产党那样没收资本家的,而
是来源于大量“敌伪资产”,本身很多也是日方官营资产。
台湾土改之后,农村的土地分配状况有改善,但差距仍然不小仿照衡量收入分配的基尼
系数,计算土地分配的基尼系数,台湾土改后仍有0.47,高于大陆大部分地区土改前的
数字。而台湾土改,被大部分人(包括共党)认为是成功的,换言之...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32
首先要停止打土豪,分浮财
之后,把前明那些官员都弄成民主党派,封官许愿,允许他们参政,议政
等到稳定了,再反右派,就行了
C********g
发帖数: 9656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都南京告全国同胞书
蒋介石
中华民国十六年四月十八日在南京庆祝建都大会发表
我们中国国民党的目的:是本着三民主义,为中国全体人民利益,为中国全个民族谋解
救,且为世界各个民族求平等的。我们国民革命的工作:是要以实力打倒军阀和帝国主
义,扫除国内外一切黑暗横暴势力,为中国求独立自由平等;这也是世界革命一部份的
工作。
多少年来,我中国民族无时无刻不在帝国主义压迫之下,侵略我们的领土,破坏我们的
主权,霸占我们的关税,操纵我们一切的经济和政治的生命;甚如前年的五卅惨案,擅
杀我们的民众,受这种不平等条约的束缚,这种次殖民地的待遇,中国还能算是独立自
由平等的国家吗?
帝国主义利用军阀的暴力和愚蠢,以宰制中国,使他们的兽性发展到不可遏止的程度。
最初则为权利,数年一战,近来则每年一战,一年数战,连年不息,社会残破,民不聊
生。以一国的生命托在无办法、无知识、无人性者的手里,这种民族还有生存的希望吗?
我们国民党 孙总理手创中华民国,为欲挽救中国的危亡,使中国全体人民都能够满足
他个人生存的条件,于是立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定下了国民革命的计划。不
幸他以四十年奋斗的辛苦,为中国民族而死,把国民革命的艰钜交...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3662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的两会
参加人大同样能议政,还有决策权。为什么明星不去人大呢?
就是因为选不上人大代表?
r*****y
发帖数: 53800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朝世袭铁帽子王承传谱系
档案中的清朝皇族十二家铁帽子王
[日期:2008-06-17] 来源: 作者:内蒙古通辽市档案局 潘茂桐 [字体:大 中 小]
铁帽子王,是指清朝时皇族中世袭原封爵位的王爷,人们用“铁帽子”这三个
字来形象地比喻这些王爷头顶上王冠的牢固、名声的显赫和身份的高贵。要想说清这些
铁帽子王的来历,必须从清朝皇族的封爵谈起。
清王朝建立后,为了适应其封建统治的需要,建立了一整套封爵制度,用来确
定统治阶级成员的等级与身份,皇族爵位即是这个制度的组成部分之一。当时确定的皇
族爵位共有十二等,依次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
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
恩将军。封爵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因在战争中立下军功而封爵,这称为军功封;另
一种是因属于皇帝的直系子孙而封爵,这叫做恩封。这些爵位,受封者的后代是可以承
袭的。袭爵的方式也分为两种:一种是降等承袭,这是一般的惯例,即逢子孙袭爵时,
每代要递降一个等级来承袭。但由亲王递降至镇国公、郡王递降至辅国公、贝勒递降至
不入八分镇国公、贝子递降至不... 阅读全帖
A****0
发帖数: 12393
36
辛酉政变后,封了议政王,虽然不是摄政王,但也是权倾朝野。
不过真正摄政的是老佛爷自己。
l******n
发帖数: 11737
37
唐朝上朝议政有座位,宋朝凳子被老赵抽了只能站着,元朝开始跪下了,然后天朝人就
再也没站起了。后来老毛说大家从此站起来了,大家很感激,于是给他跪下来。
w****j
发帖数: 5581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扫盲贴-起居注
清代由经筵日讲官来专职编修起居注。能给帝王讲课的一般是翰林了,学问不够肯定是
不行的。不过做官和做学问毕竟不是一回事,前途其实也不能全靠这个了。到后面,这
个衔就有点荣誉的意思,做具体事情的必然另有人辅助。这个名人么,比如三朝元老张
庭玉在乾隆朝官衔全称是经筵日讲官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兼管吏部尚
书翰林院掌院学士世袭三等伯。
t******o
发帖数: 2792
39
关于具体的决策程序,唐代的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很多细节也是前后不一,能力所及,这里先说个大概:

政事堂的决策面很宽,凡是军国事务都涉及,根据来源,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是皇帝直接下达命令,这也是五花八门的,可以是婚丧嫁娶,也可以是讨论改革方案,官员任免。对此政事堂会议有权拒绝。如元和初,河东节度使王锷求兼宰相。密旨下:“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但是当时主持政事堂的李藩却以笔涂“兼相”字,上奏:“不可”。第二类是臣下的奏疏,有的是先递给皇帝,皇帝转发给政事堂讨论;有的是中央各机构向皇帝所上奏状主动要求转发政事堂,尚书省诸司的某些奏状也可以直接上报政事堂处理。第三类是宰相们认为有必要讨论的政事。如唐武宗时回鹘逼近河套天德军一带,政事堂在讨论后拟定了十一条措施。
第二类、第三类这里可以归到一起,属于政事堂自己的决策,宰相们协商一致后形成“熟状拟定”,以中书门下奏状的方式呈递皇帝,如果批准,熟拟就作为与诏令具有同等效力的文件颁布,或转交中书舍人或翰林学士起草正式诏令颁发。如果被否决,其所议即作罢论。反之,皇帝的命令(即第一类),在一般情况下也要经过政事堂讨论通过,...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4458
40

政治制度方面俺一直糊涂的说

关于具体的决策程序,唐代的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很多细节也是前后不一,能力所
及,这里先说个大概:

政事堂的决策面很宽,凡是军国事务都涉及,根据来源,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是
皇帝直接下达命令,这也是五花八门的,可以婚丧嫁娶,也可以是讨论改革方案,官员
任免。对此政事堂会议可以予以拒绝。如元和初,河东节度使王锷求兼宰相。密旨下:
“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但是当时主持政事堂的李藩却以笔涂“兼相”字,上奏
:“不可”。第二类是臣下的奏疏,有的是先递给皇帝,皇帝转发给政事堂讨论;有的
是中央各机构向皇帝所上奏状主动要求转发政事堂,尚书省诸司的某些奏状也可以直接
上报政事堂处理。第三类是宰相们认为有必要讨论的政事。如唐武宗时回鹘逼近河套天
德军一带,政事堂在讨论后拟定了十一条措施。
第二类、第三类这里可以归到一起,都属于政事堂的决策,由宰相们协商一致后形
成“熟状拟定”,以中书门下奏状的方式呈递皇帝,如果批准,熟拟就作为与诏令具有
同等效力的文件颁布,或转交中书舍人或翰林学士起草正式诏令颁发。如果被否决,其
所议即作罢论。反之,皇...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4458
41
印象中玄宗一朝换相相对很频繁

所及,这里先说个大概:
是皇帝直接下达命令,这也是五花八门的,可以婚丧嫁娶,也可以是讨论改革方案,官
员任免。对此政事堂会议可以予以拒绝。如元和初,河东节度使王锷求兼宰相。密旨下
:“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
形成“熟状拟定”,以中书门下奏状的方式呈递皇帝,如果批准,熟拟就作为与诏令具
有同等效力的文件颁布,或转交中书舍人或翰林学士起草正式诏令颁发。如果被否决,
其所议即作罢论。反之,皇
如景龙中甚至十余人,时称“政出多门, 滥官充溢,人以为三无坐处,谓宰相、御史
及员外官也。”
致,有些像陪审团,向皇帝递的熟拟需要全体宰相的联合署名,在前期还要有中书舍人
的署名,只要有一个宰相拒绝署名,此状即为废状。若是宰相们扯皮,各以己见上奏,
则属于违反联署制度,通常
相判四方之事有堂案,处分百司有堂帖。”堂后五房主书发遣堂帖,须有秉笔宰相签署
,宰相决策会议的其他成员同署。堂帖可以号令四方,在宋朝称作札子或堂扎。与此对
应,皇帝有时也不经中书门
议没有商量,突然拍脑袋拍出个idea让底下实行的次数应该有限,如果这皇帝靠谱一些
的话。其二,说是堂帖只是日常事务,给人印... 阅读全帖
j******l
发帖数: 10445
42
"满清入关之初,清朝的政治体制并不是“君主集权”制,而是使用努尔哈赤创立的“
八王议政”制度,皇帝并不能一个人说了算。简单说,就是满洲八旗各出一个代表,组
成八人议会,这个议会拥有否决权,可以否决皇帝的指令,甚至否决皇帝指定的皇位继
承人。同样,皇帝也拥有否决权,也可以否决议会做出的决定。这样,双方互相钳制,
凡事都要商量着来。"
z******a
发帖数: 5381
43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惟治世以文,清法度,明律令,弼成国家之治也。
平西郡王,太子少保,渝州节度使薄熙来者,以儇佻恶少,屡逢侥悻。朕拔其与微末,
擢至封疆,然其狂昧无知,骄横不法,靡费贪渎。恣王妃古氏公然跋扈,狂悖无忌,毒
杀英吉利国商人在先,又有逼迫私党王立军,以提督之尊夜奔美利坚夷馆,宗庙社稷受
辱在后。罔顾君恩者,莫此为甚!
人犯古,王之罪,业已审结,罪臣薄熙来欺君僭越,罪恶深重,本当显戮。 朕念其祖
上追随侍奉先皇,持躬忠慎,先着薄熙来革一等侯爵,黜本身及加衔诸职,交由九王,
九卿
,议政大臣,军机处大臣会同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定罪
钦此!
q*d
发帖数: 22178
44
满清的八旗议政算是二了吧,
说实话,我感觉这是满清能得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制.
z******a
发帖数: 5381
45
谈财税?擦,那不是映射天子,草民议政,欺君罔上么?
敏感话题,军子不力围墙之下啊.
z******a
发帖数: 5381
46
谈财税?擦,那不是映射天子,草民议政,欺君罔上么?
敏感话题,军子不力围墙之下啊.
m***n
发帖数: 12188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什么日本能维新,中国不行
我记得陈寅恪有一篇议论,任何成功的改革,都不能推倒重来,都必须结合传统,并发
扬传统。而最成功的进步,往往是打着复古的旗号。
日本的明治维新,当时叫“王政复古”。还有欧洲“文艺复兴”,复兴希腊罗马。
日本要复古和维护王权,所以成功了,中国要革命和全盘西化(俄化也是西化),所以
一波三折,失败了。英国维护传统,所以走的稳。法国要彻底革命,所以流了三百年的
血。本来在欧洲文明里面的传统老大地位也丢了。到戴高乐时代,美英还曾经质疑法国
的民主国家身份。
陈寅恪是反对灭亡清朝的。他的诗歌里面对辛亥革命诅咒。
新儒家(梁漱溟等),也持此论。他们认为中国要改革进步,必须复兴改良儒家。
梁漱溟对清朝的感情没那么深,但是主张复兴三代(尧舜禹)和周公的传统,禅让制度
,国人议政,革命,等等。反对模仿西方制度和苏俄制度。
M******8
发帖数: 10589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fatblackliar (千里追铊, 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被汉人遗忘的辉煌-----歼灭满洲官兵人数最多的厦门大海战 (ZT)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4 12:53:05 2013, 美东)
发信人: wwww (water), 信区: paladin
标 题: 被汉人遗忘的辉煌-----歼灭满洲官兵人数最多的厦门大海战 (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3 12:59:46 2013, 美东)
清顺治十七年初,终于在历时一年的江宁会战中获胜的满清,决心毕其功于一役,彻底
消灭南明最后的抵抗力量。顺治以内大臣达素为“安南将军”,集中各地满洲劲兵兼程
南下,同时沿海各省水师也向闽东集结。
三月,安南将军达素抵达泉州,准备对郑成功的大本营厦门岛作最后的总攻。一边
多方掠夺船只、物资拼凑起近千艘海船的队伍。一边策划暗杀阴谋,收买郑氏厨子张德
,寻机毒死郑成功。事泄,为郑成功乱箭射杀。
阴谋失败后,安南将军达素集中从全国... 阅读全帖
b*******7
发帖数: 907
49
改革的攻坚之年,终于到来。在晚清最后十年的改革进程中,没有哪一年比1908年更为
关键——呼唤真改革的民意,在这一年第一次以运动的方式爆发出来。朝廷如何应对这
汹涌澎湃的民意,直接决定着人心的去留与改革的成败——但终究,朝廷还是义无反顾
地走上了假改革、反改革之路;革命,也终于不可避免……
反改革案例一:下达谕旨,禁止绅商和学生“干预国家政治”
1907年12月,清廷下达谕旨,用十分严厉的口吻谴责“各省绅商士庶”干预朝政。谕旨
说:近年以来,各省绅商士庶,遇有内外政事,动辄拿立宪说事,“相率干预,一唱百
和,肆意簧鼓”,以此干预朝廷决策,着实可恶。谕旨明确强调,立宪法开议院这种国
家大政,决不是人人都可以议论干预的——“各国君主立宪政体,率皆大权统于朝廷,
庶政公诸舆论,……其开设议院专为采取舆论,……固非人人皆得言事,亦非事事皆可
参预。”
禁止“绅商士庶”议论立宪事宜的同时,1908年1月,作为中央最高教育行政机构的学
部,也秉承朝廷谕旨,明文禁止学生干预国家政治。在其下达给“大学堂”(清末大学
的通称)的文件里,如此严厉规定:
“(学生)不准干预国家政治及离经叛道、联名纠众、立会... 阅读全帖
s******s
发帖数: 13035
5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年羹尧为何不造反呢
清朝不吃这一套的吧。如果八爷掌权,一翻手肯定把年灭掉;
如果八爷只是傀儡,所谓的议政八王也不是傻子,各旗都不会支持。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