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胡适之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
t******1
发帖数: 404
1
陈独秀与胡适(ZZ)
陈独秀、胡适,是20世纪中国新文化运动两颗灿烂的巨星。论政治理念,陈独秀与鲁迅
比较接近,都倾向于比较激进的左倾革命立场,较多地接受了共产主义世界观,而反对
胡适的温和路线,反对他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渐进改良观。然而在个人交往上
,胡适与陈独秀相知相交二十余年,两人保持了终生的友谊,陈独秀始终信任胡适,他
的遗稿最后也是由胡适为之作序出版的。
论个性,两人也可以说是迥异其趣。从五四时代就与两人有交往的鲁迅,不怎么喜
欢陈独秀和胡适。他曾经写过一段很有趣的文字,比较陈、胡二人的性格: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
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
:“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
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
”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
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且介亭
杂文·忆刘半农君》)
a**5
发帖数: 28
2
来自主题: Missouri版 - 真是有人才呀。 看对联:
我说的三字对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在正式大学招生考试中考的对联 (193X年?)。上
联是:
孙行者
据说有考生对了
胡适之
也给了分。 但据说出题人真正想要的是: 祖冲之。
孙行者
祖冲之
a****e
发帖数: 1560
3
《湖南建设问题的根本问题——湖南共和国》:“我是反对大中华民国的,我是主张湖
南共和国的。”“最好办法,是索性不谋总建设,索性分列,去谋各省的分建设,实行
各省人民自决主义。二十二行省三特区两蕃地,合共二十七个地方,最好分为二十七国
。”
《打破没有基础的大中国建设许多的中国从湖南做起》:“固有的四千年大中国,
尽可以说没有中国。”“谋之总,谋之上,谋之己,是中国四千年来一直至现在的老办
法,结果得了一个“没有中国”。因此现在唯一的办法,是打破没有基础的大中国,建
设许多的小中国。”“我主张中国原有的二十二行省三特区两藩地,合共二十七个地方
,由人民建设二十七个国。这是各省各地方人民都要觉悟的。”
《“全自治”与“半自治”》:“我们主张‘湖南国’的人,并不是一定要从字面
上将湖南省的‘省’字改成一个‘国’字,只是要得到一种‘全自治’,而不以仅仅得
到‘半自治’为满足‘国’的要素为土地、人民、主权,主权尤为要素中的主要素。湖
南人没有自己处理自己的事的完全主权,而长被侵夺於益我则少、损我则多的中央或邻
省。湖南人不是麻木,总该有点感觉,奋起独立,正此其时。”
《反...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23482
4
来自主题: NewYork版 - 原来胡铁花真有其人

胡适就是胡适之
D**0
发帖数: 2048
5
☆─────────────────────────────────────☆
benchmark (maine) 于 (Sun Oct 10 15:44:01 2010,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benchmark (maine),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毛泽东逢中必反,反对统一鼓吹独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10 15:43:48 2010, 美东)
反对统一
毛泽东(一九二0年十月十日)
中国的事,不是统一能够办得好的,到现在算是大明白了。中国也不是全无热心国
事的人,也不是全然没有知识和能力。然而办不好者,中国之大,太没有基础,太没有
下层的组织。在沙渚上建筑层楼,不待建成,便要倾倒了。中国二十四朝,算是二十四
个建在沙渚上的楼,个个要倾倒,就是因为个个没基础。四千年的中国只是一个空架子
,多少政治家的经营,多少学者的论究,都只在一个空架子上面描写。每朝有几十年或
百多年的太平。全靠住一个条件得来,就是杀人多流血多。人口少了,不相杀了,就太
平了,全不靠有真实的基础。因此我们这四千年文明古国,简直等于没有国。国只是一
个空... 阅读全帖
b*******k
发帖数: 16989
6
反对统一
毛泽东(一九二0年十月十日)
中国的事,不是统一能够办得好的,到现在算是大明白了。中国也不是全无热心国
事的人,也不是全然没有知识和能力。然而办不好者,中国之大,太没有基础,太没有
下层的组织。在沙渚上建筑层楼,不待建成,便要倾倒了。中国二十四朝,算是二十四
个建在沙渚上的楼,个个要倾倒,就是因为个个没基础。四千年的中国只是一个空架子
,多少政治家的经营,多少学者的论究,都只在一个空架子上面描写。每朝有几十年或
百多年的太平。全靠住一个条件得来,就是杀人多流血多。人口少了,不相杀了,就太
平了,全不靠有真实的基础。因此我们这四千年文明古国,简直等于没有国。国只是一
个空的架子,其内面全没有什么东西。说有人民罢,人民只是散的,‘ 一般散沙’,实
在形容得真冤枉!
中国人生息了四千多年,不知干甚麽去了?
一点没有组织,一个有组织的社会看不见,一块有组织的地方看不见。中国这块土
地内,有中国人和没中国人有甚麽多大的区别?
在人类中要中国人,和不要中国人,又有甚麽大不了的关系?推究原因,吃亏就在
这‘中国’二字,就在这中国的统一。现在唯一救济的方法,就在解散中国,反对统一

中国人... 阅读全帖
g*****k
发帖数: 35
7
来自主题: Seattle版 - 张迷看张
张迷看张(四)- 女人,文学,政治
张爱玲早期的作品是不问政治的。虽然她经常被人称为“汉奸文人”,但我不觉得她亲
日。
人们从她的文字中捕捉一些对日本的溢美之辞,找到了《忘不了的画》中的“日本对于
训练十分重视,而艺妓,因为训练得格外彻底,所以格外接近女性的美善的标准。”《
双声》中的“同西洋同中国现代的文明比起来,我还是情愿日本的文明的。”如果放在
上下文中读,理解会客观一些。有人把她名列“大东亚文学者大会”邀请名单作为罪证
之一,但是,“1945年日本即将投降之际,上海召开‘大东亚文学者大会’,通报上列
出张爱玲的名字,她马上表明了拒绝的态度。”(注1)。人们认为张爱玲亲日,恐怕
与胡兰成有脱不了的干系。
较张爱玲亲日,我觉得说她亲英美更真实些。张爱玲母亲与姑姑曾留学美国。因为母亲
陌生朦胧的缘故,张爱玲从小对母亲怀着深深的崇拜,觉得母亲一边的都是好的。张爱
玲自己又在上海的教会中学和香港大学就读过,会一口流利的英文,深谙英美文学。从
《小团圆》里看,张爱玲考取了伦敦大学,因为战事未能如愿,辗转到了英殖民地下的
香港大学就读。五十年代,张爱玲从大陆去香港作短暂逗留,便去了美国,后来... 阅读全帖
G***o
发帖数: 5158
8
贴几个给点概念:
#历史上的今天#1725/2/8,彼得大帝驾崩。康熙同龄人,十五岁登基,困姊杀子,身长
九尺,一生致力欧化俄罗斯;其父皇因恐惧西欧风俗思想,诏令俄人不得去国;然其自
二十五岁上隐姓埋名游历西欧列国十八月,堂堂沙皇以学徒身份寻师问道;回国后立布
新,"以彼得的野蛮征服了俄罗斯的野蛮。"
1950年,哥伦比亚大学校长也就是后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请该校教授Rabi作演讲,
Rabi是194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艾森豪威尔开场客气地说“在众多雇员(
Employee)里,你能够获得那么重要的奖项,学校以此为荣”。Rabi回敬说:“校长,
我是这个学校的教授,我们就是哥伦比亚大学,你才是学校的雇员。”
#历史上的今天#1725/2/8,彼得大帝驾崩。康熙同龄人,十五岁登基,困姊杀子,身长
九尺,一生致力欧化俄罗斯;其父皇因恐惧西欧风俗思想,诏令俄人不得去国;然其自
二十五岁上隐姓埋名游历西欧列国十八月,堂堂沙皇以学徒身份寻师问道;回国后立布
新,"以彼得的野蛮征服了俄罗斯的野蛮。"(马克思语)
#历史轶事#胡适之先生《丁在君这个人》http://t.cn/zOz078A「他...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9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作者:梁由之 分类:百年五牛图 提交日期:2006-8-28 11:06:00 浏览:5784
目录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二.旧时王谢早无家
三.吾侪所学关天意
四.残废流离更自羞
五.浮海宣尼未易师
六.老岁为诗欠斫头
七.著书唯剩颂红妆
八.斯文自有千秋业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1927年,岁次丁卯,是个不寻常的年头。
单说这年的6月2日,农历端午节前两天,一代文史大师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
1877-1927)百岁功名才及
半,,却突然出人意料地在北京颐和园鱼藻轩投水自沉,当时约是上午11点。相隔十余
米处,刚好有个清道夫目击此
事,当即跃入水中将人救起,前后不到两分钟时间。池水甚浅,甚至连王国维背后的衣
服都未浸湿,他并没有呛水。但
湖底满是淤泥,王国维入水时头朝下并用了相当力量,以致口鼻都为淤泥湮塞,清道夫
托他出水后又不知道如何及时抢
救,观堂终于窒息而死。
莫道昆明池水浅,一样呜咽送大贤。
王国维给儿子贞明留下了... 阅读全帖
g******n
发帖数: 283
10
来自主题: MJ版 - 梁实秋笔下的麻将
我的家庭守旧,绝对禁赌,根本没有麻将牌。从小不知麻将为何物。除夕到上元开
赌禁,以掷骰子状元红为限,下注三十几个铜板,每次不超过一二小时。有一次我斗胆
问起,麻将怎个打法。家君正色曰:“打麻将吗?到八大胡同去!”吓得我再也不敢提
起麻将二字。心里留下一个并不正确的印象,以为麻将与八大胡同有什么密切关联。
后来出国留学,在轮船的娱乐室内看见有几位同学作方城戏,才大开眼界,觉得那
一百三十六张骨牌倒是很好玩的。有人热心指点,我也没学会。这时候麻将在美国盛行
,很多美国人家里都备有一副,虽然附有说明书,一般人还是不易得其门而入。我们有
一位同学在纽约居然以教人打牌为副业,电话召之即去,收入颇丰,每小时一元。但是
为大家所不齿,认为他不务正业,贻士林。
科罗拉多大学有两位教授,姊妹俩,老处女,请我和闻一多到她们家里晚餐,饭后
摆出了麻将,作为馀兴。在这一方面我和一多都是属于“四窍已通其三”的人物——一
窍不通,当时大窘。两位教授不能了解 中国人竟不会打麻将?当晚四个人临时参看说
明书,随看随打,谁也没能规规矩矩的和下一把牌,窝窝囊囊的把一晚消磨掉了。以后
再也没有成局。
麻将不过是一种游戏,玩... 阅读全帖
m*****g
发帖数: 12253
11
来自主题: MJ版 - [合集] 梁实秋笔下的麻将
☆─────────────────────────────────────☆
guobayin (guobayin) 于 (Thu Mar 29 13:21:03 2012, 美东) 提到:
我的家庭守旧,绝对禁赌,根本没有麻将牌。从小不知麻将为何物。除夕到上元开
赌禁,以掷骰子状元红为限,下注三十几个铜板,每次不超过一二小时。有一次我斗胆
问起,麻将怎个打法。家君正色曰:“打麻将吗?到八大胡同去!”吓得我再也不敢提
起麻将二字。心里留下一个并不正确的印象,以为麻将与八大胡同有什么密切关联。
后来出国留学,在轮船的娱乐室内看见有几位同学作方城戏,才大开眼界,觉得那
一百三十六张骨牌倒是很好玩的。有人热心指点,我也没学会。这时候麻将在美国盛行
,很多美国人家里都备有一副,虽然附有说明书,一般人还是不易得其门而入。我们有
一位同学在纽约居然以教人打牌为副业,电话召之即去,收入颇丰,每小时一元。但是
为大家所不齿,认为他不务正业,贻士林。
科罗拉多大学有两位教授,姊妹俩,老处女,请我和闻一多到她们家里晚餐,饭后
摆出了麻将,作为馀兴。在这一方面我和一多都是属于“四窍已通其三”的人... 阅读全帖
c**l
发帖数: 9003
12
来自主题: Pingpong版 - 碰见牛粪怎么办?
踩一下、铲一下、踢一下。。。不对,碰哪儿臭哪儿,该绕着走!
以前看过伯杨写的一段话:
。。。这就跟泼妇打架一样,她一口千年老痰唾到你脸上,你如果没有两下子,忍耐不
住,也回敬一口,好啦,她阁下烧了三年香,左许愿右许愿,就是巴不得你回敬她一口
的,所以,接着而来的表演就可不卜先知,她披散着头发,脱掉裤子,号声震天,照你
尊腰一头撞去,这就连洗土耳其浴都洗不净矣。胡适之先生这一生从不往这种硫磺圈里
跳,对任何攻击都毫不激动,假装没有看见,盖有鱼泼妇之可敬可畏也。
当时看了狂笑,现在居然有了真人版。让Y自己蹦,骂人的话封Y就得了。
u***t
发帖数: 3986
13
害我等正直正常网友屡屡掉坑
又有善良热心人愿意被利用
又有永远嫁不出去的丑女也甘心被利用以发泄对幸福人妇的极端嫉妒
又有平日屁都不敢放一个的窝囊和fags到此大过干瘾
争权夺利,勾心斗角,满足变态的病态欲望。。。兴风作浪,'拽'得不亦乐乎(诶! 看我牛吧? 现在一个版面上几乎人人都被我利用任我差遣...)
可是到最后, 万物万事,一切都会回到初始。本该如何还是如何。
再引用次才人"call "的quote:
。。。这就跟泼妇打架一样,她一口千年老痰唾到你脸上,你如果没有两下子,忍耐不
住,也回敬一口,好啦,她阁下烧了三年香,左许愿右许愿,就是巴不得你回敬她一口
的,所以,接着而来的表演就可不卜先知,她披散着头发,脱掉裤子,号声震天,照你
尊腰一头撞去,这就连洗土耳其浴都洗不净矣。胡适之先生这一生从不往这种硫磺圈里
跳,对任何攻击都毫不激动,假装没有看见,盖有鱼泼妇之可敬可畏也。
特别关注: QQMJ 你保重!
h***n
发帖数: 1275
1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聂绀弩,胡适
胡适之那是城高府深,高深莫测的绝顶聪明人,当年鲁迅时不时顺手讽刺他,人不过就
笑笑,看人写的四十自述,举重若轻,有神无迹,那感慨阿。
中国其实这种人其实很多,只不过更多人不怎么有名,我记得何满子自述里就写过一个
他很佩服的人,根本不是名人。
l*r
发帖数: 79569
15
看了波哥对教授的殷殷期望,我也效颦,引一句语录:
“要使他们像胡适之说的'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
m*****y
发帖数: 40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istory (Michelle),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剑桥中国秦汉史》读书笔记(转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23 16:12:31 2011, 美东)
原文链接 http://mistory.tk/?p=275
这是适合普通读者的通史性质的书,介绍由列国时代到一统的秦、前、后汉(中国习惯
称西汉、东
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对后世的影响。
这学期修“汉唐史”,照理,我应当将时间花在针对各项专题的研究著作上做更深层次
的阅读或直接读
《汉书》或《后汉书》,可是有份担心促使我还是拿起这本泛泛而谈的书:从前对秦汉
或隋唐的条
件,都是考试钦定教材,脑袋里可谓充满各种因应政治或民族的自豪感的需要而编纂出
的偏见;或是
如钱宾四先生(允许我卖弄一下:))吕思勉先生等本国史家的作品,如果不用剑桥史
这样的权威的
教材来对头脑做一个清洗,我担心自己在阅读原典时会受不自觉的偏见影响而难有收获
。好吧,我承
认自己有诉诸权威的习惯,但倘不如此,有时的确寸步难行。
有关秦汉的基本史实与...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79569
1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离婚时代---平等打败婚姻
黄侃有什么书?他那些小学的东西,不看也罢,卡卡
看他骂胡适之,有趣却无聊。。。不知道建党伟业里面有没有黄侃啊哈哈哈
a*********7
发帖数: 30080
1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论为什么大家看不起文学青年
大家不宜胡诽,只宜胡适之
a*********7
发帖数: 30080
1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论为什么大家看不起文学青年
不宜胡诽,只宜胡适之,哈哈
j******n
发帖数: 21641
20
原编者注︰文革中曾参与“梁效”写作班子工作的周一良先生去年逝世,北京刊物《群
言》向家属征求回忆稿件,周先生之子周启博如期交稿而未获刊登。】
(一)尴尬群体中的一个
父亲周一良二零零一年十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八十八,当属高龄。遗憾的是他未能把
想说的话全部形诸文字。
父亲对子女随和,不象母亲有时不严自威。但他少与子女谈心。以我观察,他有两批较
能推心置腹的朋友。一是留学哈佛的“学友”,青年学子在异国共度寒窗,铸就友谊。
二是文化革命中因“反聂(元梓)”而同被关押殴打,和因“梁效”而同被禁闭整肃的
“难友”。学人罹难共度铁窗,遂成莫逆。我自己成年后很少与父亲深谈,直到年逾不
惑,发现自己青少年时是在谎言包围中渡过,才有意识地找父亲交流,并探索他这一代
知识分子的思想变革。
父亲是一个企业世家兼文化世家的长子,家教是忠恕之道和谨言慎行。少年青年时潜心
文史,所在学科前辈和同侪对他颇为看好。如果他能按自选方向走下去,学术上当有可
观成就。然而他生不逢时,在中年以后被社会环境压倒,奉领袖为神明,把改造思想以
达到领袖要求当作高于学术甚至家庭的终极目标。每当他未泯的人性和常识与领袖的方
针冲突,... 阅读全帖
n****b
发帖数: 744
21
解读一下:
《山中》一诗是一首以表达思念与爱意为主题的抒情诗歌,全诗通过我–你这一对偶性
的架构,再透过“庭院”、“静”、“松”、“月”、“山中”、“风”、“春”、“
松针”与“窗”等景象与意象去展开诗意。以下让我们进一步去探究这四小节诗歌的确
切意旨。
诗的第一节描述诗歌主述人在当前一片静的庭院里,思念着远在“山中”的心上人。《
山中》一诗写于1931年4月1日,当时徐志摩家在上海(因为陆小曼不愿意搬北平),他
一个人在上海、北平来回地跑,在三所大学任教去赚钱供陆小曼在上海挥霍。在北大任
教时则借住好友胡适之先生寓所(应该在北平后门内米粮库4号),诗中的庭院正是胡
先生家的庭院。在北京城里,虽然在晚上,仍不免存在着城市的各种喧哗声音,所谓的
“市谣”,但是,诗歌主述人采取的态度却是任其自然,也就是说,听任城市中的各种
声音与当前的一片静自然地和谐共处,虽然不能身处自然,享用那天然的静–“更深的
静”,但是,在诗歌主述人的心灵中所呈现出的一片静却可听任市谣围抱,他的沉思与
想象力便能将他带离市谣之外!诗歌主述人进入了当前的一片静里,内心处于纯粹的沉
思想象中,客观世界的松与月便与内心深...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2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梅花三弄-古琴推荐

周作人
前回徐志摩先生在平民中学讲“吃茶”,--并不是胡适之先生所说的“吃
讲茶”,--我没有工夫去听,又可惜没有见到他精心结构的讲稿,但我推想他
是在讲日本的“茶道”(英文译作Teaism),而且一定说的很好。茶道的
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
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是日本之“象征的文化”里的一种代表艺
术。关于这一件事,徐先生一定已有透彻巧妙的解说,不必再来多嘴,我现在所
想说的,只是我个人的很平常的喝茶罢了。
喝茶以绿茶为正宗。红茶已经没有什么意味,何况又加糖--与牛奶?葛辛
(George Gissing)的《草堂随笔》(Private Pap
ers of Henry Ryecroft)确是很有趣味的书,但冬之卷
里说及饮茶,以为英国家庭里下午的红茶与黄油面包是一日中最大的乐事,支那
饮茶已历千百年,未必能领略此种乐趣与实益的万分之一,则我殊不以为然。红
茶带“土斯”未始不可吃,但这只是当饭,在肚饥时食之而已;我的所谓喝茶,
却是在喝清茶,在赏鉴其色与香与味,意未必在止渴,自然更不在果腹了。中国
古昔曾吃过煎茶及抹茶,...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2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圣严法师说:徐志摩的婚姻一团糟
看到圣严法师的这段小开示,觉得法师很有智慧,三言两语就将现代人的婚姻问题做了
总结归纳,然后得出一个结论。其中还顺带点评了一下徐志摩的婚姻,原话是:
“不要太理想化,理想化是有问题的,像徐志摩这样的人是讲究理想的,讲究追求浪漫
的,结果他的婚姻是最糟糕的,胡适之他不浪漫,他是一位非常自由的非常开放的一个
人,非常现代化的一个人,但是因为他有哲学思想,他的哲学思想,就能够让他知道安
身立命,不是抱了个太太就终身安身立命,他的安身立命是从他的思想理念来的,而不
是把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的太太的身上去,另外一个人身上去,那个太浪漫了。夫妻不
是一个浪漫的,夫妻是共同生活一辈子互相共患难的,而不是两个人老在一起你写一首
诗我写一首诗,我画画你也画画~~”
整个视频如下
r****e
发帖数: 3373
24
有点长,但是很好看。
周启博:我的父亲周一良
(一)尴尬群体中的一个
父亲周一良二零零一年十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八十八,当属高龄。遗憾的是他未能把
想说的话全部形诸文字。
父亲对子女随和,不象母亲有时不严自威。但他少与子女谈心。以我观察,他有两批较
能推心置腹的朋友。一是留学哈佛的“学友”,青年学子在异国共度寒窗,铸就友谊。
二是文化革命中因“反聂(元梓)”而同被关押殴打,和因“梁效”而同被禁闭整肃的
“难友”。学人罹难共度铁窗,遂成莫逆。我自己成年后很少与父亲深谈,直到年逾不
惑,发现自己青少年时是在谎言包围中渡过,才有意识地找父亲交流,并探索他这一代
知识分子的思想变革。
父亲是一个企业世家兼文化世家的长子,家教是忠恕之道和谨言慎行。少年青年时潜心
文史,所在学科前辈和同侪对他颇为看好。如果他能按自选方向走下去,学术上当有可
观成就。然而他生不逢时,在中年以后被社会环境压倒,奉领袖为神明,把改造思想以
达到领袖要求当作高于学术甚至家庭的终极目标。每当他未泯的人性和常识与领袖的方
针冲突,他都认为人性和常识是自己未改造好的表现,“改造思想”成为他永远追求也
永远达不到的目标,而... 阅读全帖
I*******k
发帖数: 2914
2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豆瓣上的书下架了
肯定比胡适之的三从四德更有现代意义,每家娘子都该供一本做指南,还愁木有钱途嘛。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7.8
wh
发帖数: 141625
26
嗯我也听说过卞之琳诗的这个说法。查了查,是傅汉思应胡适之邀,在北大西班牙语系
当系主任时认识张充和的。关于张家的八卦传记书挺多的,都看不过来,呵呵。
l*****f
发帖数: 13466
2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bssd] 蒋公的面子观后-感怀
严重剧透版
没看还打算去看又不爱被剧透的请止步
十年骑马上京华,银烛歌楼人似花。今日江头黄篾舫,满天风雨听琵琶。
-胡小石
据说胡小石先生就是戏中夏小山的原型。原型与否其实并不重要,这首诗实在切题的很
,在戏中出现有点睛的意思。听琵琶者,琵琶弹词也,夏小山在戏中及戏尾两次吟唱的
长生殿弹词一枝花的起首一句:
不提防余年值乱离,逼拶得歧路遭穷败。
据说是演员自己唱的?在我这个戏盲听来唱的很有味道。乱离,是史书上千年前的丧乱
,是戏中抗战时期的流离,也是戏里另外一个时空,文革时期的荒唐与混乱。这戏中人
的诗与古曲混为一体,又丰富了剧情的历史纵深。
两个多小时的戏,大部分是三位男主角的对话,唯一女角时太太戏份极少,虽说不可缺
却有点意外愕然的感觉。三位当时中大教授的对话撑起整出戏,却并不觉得枯燥乏味,
时间几乎不觉得就过去了。这自然要归功于编剧,才二十出头的小姑娘,文字好,功课
足,下了大功夫研究民国中大史料,剧本台词有内容也有趣味,张弛有致,随手拈来的
一些历史故实,添了不少亲切感,如提到胡适之,梁启超,罗家伦等人轶事,讥笑某北
大毕业生号称通读皇清经解的笑话;是当时北大南高,学衡派与新文...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胡适与韦莲司
毛泽东称胡适不走就让他当北京图书馆馆长
2013年12月26日14:25 新华网 我有话说(334人参与)
作者: 赵映林 摘自《温故》之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
不论是胡适的“规劝”,还是斯大林的高压,毛泽东都没有听。胡适的这种态度决
定了毛泽东不再对胡适存有幻想了。但毛泽东还是做了最后一次的努力,他说:“只要
胡适不走,可以让他做北京图书馆馆长!”胡适听了后笑拒了。

如果生活在五四前后的中国,只要向任何一个知识青年提问:“你喜欢读什么杂志
?”他会毫不迟疑地告诉你:“《新青年》杂志。”如果再问他:“你最敬佩的人物是
谁?”他同样会毫不迟疑地回答说:“是胡适和陈独秀。”从那个时代过来的毛泽东就
曾这样回答过。
凡读过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的读者,势必会记得1936
年毛泽东在延安对斯诺访问时说过的这么一段话:“《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
杂志,由陈独秀主编。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
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胡适只比毛泽东大两岁(胡适生于...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胡适与韦莲司
胡适情事之一:曹佩声 后五四时代的爱情
2011-11-20 16:44:20
1,民国版非诚勿扰
阳光下并无新鲜事物。丁玲曾说:你们觉得新奇的,早就是我们当年玩剩下的(大意)
。她说的这个当年,是在五四之后,人们思想解放到空前的程度,什么都想拿来试一试
,于是1921年夏天,在杭州西湖的游船上,一场后五四版的非常勿扰得以上演。
一个男生,八个女生。男生是胡适的侄子,年轻的诗人胡思永,女生则来自浙江女子师
范,她们的同学,胡思永的小姨曹诚英,将她们召集在一起。
除此之外,在座的还有两位男客,一位是曹诚英的丈夫,另一位则是绩溪老乡汪静之,
他的神情,看上去有点狼狈。
这是一场爱情名下的聚会,结果却是,八个美女都不能给胡思永她们的爱情,换成非诚
勿扰里的说法就是,她们全体对他灭了灯,看来,他文二代的身份,给他增添的光彩很
有限。
胡思永倒是看上了其中有位叫绿漪(本名符竹因)的女生,回到北京他叔叔那里之后,
一个劲儿给这位姑娘写信,人家绿漪不理他,他就给其他女生写信,其他女生也都不理
他,他回过头来再找绿漪,却听说她和那天相亲会上出场的汪静之复合了。
用复合二字,乃因这俩人曾经好过,他们好上...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胡适与韦莲司
胡适幼子胡思杜的人生悲剧
转自:
胡适有三子。长子祖望,出生在1919年3月16日,距胡适母丧仅四个月,取名“祖望
”有望祖的意思;次女素斐,出生于1920年8月16日,不幸在1925年5月早夭;幼子思杜
,出生在1921年12月17日,这天正好也是胡适的生日,取名“思杜”是为了表示对恩师
美国哲学家杜威的感激之情。
胡思杜少年时候患有肺病,时读时辍,所以胡适专门请家教辅导两兄弟,其中有一
个家庭教师,就是胡适的弟子,后来成为著名历史学家的罗尔纲。罗尔纲当过小学教师
,对付小孩子有一手,把两兄弟管教得服服帖帖的,其它老师教不了多久就要走人,罗
尔纲一直教了五年,所以他对胡家也比较了解。在罗尔纲晚年著的《胡适琐记》中,有
一章提到了胡思杜,说他从小就有进步思想,比较爱国热爱鲁讯等等,这是他在有意替
胡思杜澄冤,有政治上的企图。当时的胡思杜只是小孩子,不可能有这么丰富的想法,
他的举动应该归因于他生性比较活泼。胡思杜的堂兄胡恒立回忆他少年时,说他脸圆圆
的,异常的活泼搞怪,常常妙语如珠,是大家的开心果。
但是胡思杜不怎么好读书,“善交朋友,好玩乐。”抗战开始后,胡适赴美任...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胡适与韦莲司
思想与学术[编辑]
胡适(右)和胡先骕[1](左)合照
胡适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读期间,师从约翰·杜威,使其终生服膺实用主义(杜威式
的pragmatism实用主义,胡适自译为实验主义)哲学。北大学生对教师素来挑剔,北京
大学学生顾颉刚介绍傅斯年去听胡适上课,以决定要不要将这个新来的留学生从北大哲
学系赶走。傅斯年听了几次课以后,他评价胡适:“这个人,书虽然读得不多,但他走
的这一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11] 于是胡适留在了北大哲学系。
胡适很喜欢“谈墨”,他认为“欲知一家学说传授沿革的次序,不可不先考订这一家学
说产生和发达的时代。如今讲墨子的学说,当先知墨子生于何时。”其中的兼爱思想成
了胡适一生的品德。胡适还认为“天人感应”是汉代儒教的根本教义,而这是受墨子“
天志”的影响。1921年,梁启超将作品《墨子》笺注辑为《墨经校释》四卷,送请胡适
作序。胡适在这篇长序赞美任公的贡献,但也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墨子不曾见到战
国名将吴起的死——吴起死时,墨子已去世多年,而且墨学已是一种宗教。任公常说:
“绩溪诸胡多才,最近更有胡适之”。
s*******w
发帖数: 2257
3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胡适与韦莲司
毛泽东称胡适不走就让他当北京图书馆馆长
2013年12月26日14:25 新华网 我有话说(334人参与)
作者: 赵映林 摘自《温故》之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
不论是胡适的“规劝”,还是斯大林的高压,毛泽东都没有听。胡适的这种态度决
定了毛泽东不再对胡适存有幻想了。但毛泽东还是做了最后一次的努力,他说:“只要
胡适不走,可以让他做北京图书馆馆长!”胡适听了后笑拒了。

如果生活在五四前后的中国,只要向任何一个知识青年提问:“你喜欢读什么杂志
?”他会毫不迟疑地告诉你:“《新青年》杂志。”如果再问他:“你最敬佩的人物是
谁?”他同样会毫不迟疑地回答说:“是胡适和陈独秀。”从那个时代过来的毛泽东就
曾这样回答过。
凡读过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的读者,势必会记得1936
年毛泽东在延安对斯诺访问时说过的这么一段话:“《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
杂志,由陈独秀主编。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
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胡适只比毛泽东大两岁(胡适生于...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胡适与韦莲司
胡适情事之一:曹佩声 后五四时代的爱情
2011-11-20 16:44:20
1,民国版非诚勿扰
阳光下并无新鲜事物。丁玲曾说:你们觉得新奇的,早就是我们当年玩剩下的(大意)
。她说的这个当年,是在五四之后,人们思想解放到空前的程度,什么都想拿来试一试
,于是1921年夏天,在杭州西湖的游船上,一场后五四版的非常勿扰得以上演。
一个男生,八个女生。男生是胡适的侄子,年轻的诗人胡思永,女生则来自浙江女子师
范,她们的同学,胡思永的小姨曹诚英,将她们召集在一起。
除此之外,在座的还有两位男客,一位是曹诚英的丈夫,另一位则是绩溪老乡汪静之,
他的神情,看上去有点狼狈。
这是一场爱情名下的聚会,结果却是,八个美女都不能给胡思永她们的爱情,换成非诚
勿扰里的说法就是,她们全体对他灭了灯,看来,他文二代的身份,给他增添的光彩很
有限。
胡思永倒是看上了其中有位叫绿漪(本名符竹因)的女生,回到北京他叔叔那里之后,
一个劲儿给这位姑娘写信,人家绿漪不理他,他就给其他女生写信,其他女生也都不理
他,他回过头来再找绿漪,却听说她和那天相亲会上出场的汪静之复合了。
用复合二字,乃因这俩人曾经好过,他们好上...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胡适与韦莲司
胡适幼子胡思杜的人生悲剧
转自:
胡适有三子。长子祖望,出生在1919年3月16日,距胡适母丧仅四个月,取名“祖望
”有望祖的意思;次女素斐,出生于1920年8月16日,不幸在1925年5月早夭;幼子思杜
,出生在1921年12月17日,这天正好也是胡适的生日,取名“思杜”是为了表示对恩师
美国哲学家杜威的感激之情。
胡思杜少年时候患有肺病,时读时辍,所以胡适专门请家教辅导两兄弟,其中有一
个家庭教师,就是胡适的弟子,后来成为著名历史学家的罗尔纲。罗尔纲当过小学教师
,对付小孩子有一手,把两兄弟管教得服服帖帖的,其它老师教不了多久就要走人,罗
尔纲一直教了五年,所以他对胡家也比较了解。在罗尔纲晚年著的《胡适琐记》中,有
一章提到了胡思杜,说他从小就有进步思想,比较爱国热爱鲁讯等等,这是他在有意替
胡思杜澄冤,有政治上的企图。当时的胡思杜只是小孩子,不可能有这么丰富的想法,
他的举动应该归因于他生性比较活泼。胡思杜的堂兄胡恒立回忆他少年时,说他脸圆圆
的,异常的活泼搞怪,常常妙语如珠,是大家的开心果。
但是胡思杜不怎么好读书,“善交朋友,好玩乐。”抗战开始后,胡适赴美任...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胡适与韦莲司
思想与学术[编辑]
胡适(右)和胡先骕[1](左)合照
胡适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读期间,师从约翰·杜威,使其终生服膺实用主义(杜威式
的pragmatism实用主义,胡适自译为实验主义)哲学。北大学生对教师素来挑剔,北京
大学学生顾颉刚介绍傅斯年去听胡适上课,以决定要不要将这个新来的留学生从北大哲
学系赶走。傅斯年听了几次课以后,他评价胡适:“这个人,书虽然读得不多,但他走
的这一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11] 于是胡适留在了北大哲学系。
胡适很喜欢“谈墨”,他认为“欲知一家学说传授沿革的次序,不可不先考订这一家学
说产生和发达的时代。如今讲墨子的学说,当先知墨子生于何时。”其中的兼爱思想成
了胡适一生的品德。胡适还认为“天人感应”是汉代儒教的根本教义,而这是受墨子“
天志”的影响。1921年,梁启超将作品《墨子》笺注辑为《墨经校释》四卷,送请胡适
作序。胡适在这篇长序赞美任公的贡献,但也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墨子不曾见到战
国名将吴起的死——吴起死时,墨子已去世多年,而且墨学已是一种宗教。任公常说:
“绩溪诸胡多才,最近更有胡适之”。
T*****n
发帖数: 2456
36
LOL,对于我这样的诗盲来说,觉得写得都好,包括后面那些田园诗,我看得好开心呀
。自从胡适之之流提倡新诗以来,偶们大部分人都写不出老汪这样的诗啦。“引导成一
块不负少年头”,为了孙大炮的泡沫理想而自贱自己的生命,我反而觉得不咋地啊。刺
杀了小沣沣,国家还是一样的。
我认为歌颂革命烈士都是忽悠人的,我欣赏罗素的一句话,我不会为了我的理想而献身
,因为我的理想可能是错误的。
当然了,我的思想是异端,和很多国人不同。大部分中国人思想其实还是非常传统的。
。。
T*****n
发帖数: 2456
3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64后体制的本质
你说的思想启蒙,无非就是一些虚飘飘的主义思想。酸腐文科生们自以为自己先知先觉
,来“启蒙”傻乎乎的老百姓,构建了一大堆自以为是的乌托邦,已经把20世纪的人类
害苦了。21世纪的人类要全然丢掉20世纪各种光怪陆离的垃圾主义思想,而实实在在地
从解决一个个民生问题入手。这点,胡适之早有话说,“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70,80后,等到拥有一定的权力和地位,能够实实在在解决当时的一些民生问题,社会
就可以循序渐进。不需要搞得和原教旨主义者一般,从少年时代就喊着一个口号,然后
终生为这个虚无缥缈的口号而奋斗。
wh
发帖数: 141625
3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刘文飞:耶鲁访张充和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onnecticut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Connecticut
标 题: 刘文飞:耶鲁访张充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29 11:38:43 2014, 美东)
(《耶鲁笔记》是学者、翻译家刘文飞作为美国耶鲁大学富布赖特学者在耶鲁大学访学
期间对这片校园热土的深情书写。书中既有他的见闻感受,又有一脉相承的耶鲁校园文
化带给他的思索,还有他与一些中外学者的交往故事,以及他对美国社会的独到观察。
读者可以对世界一流大学的校园文化、美国学术界及其学术精神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图为刘文飞夫妇拜访张充和先生。)
来耶鲁之前,我就读了《合肥四姐妹》一书,知道张充和先生就住在耶鲁。到耶鲁
后,经东亚系孙康宜教授介绍,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秋日的下午拜访了充和先生。
用车载GPS搜寻充和先生的住处,我惊讶地发现,我们两家相距竟然不足两公里!
她居住的北黑文(North Haven,充和先生等旅居该地的华人始终将其称作“北港”,
一如他们称“纽黑文”为“新港”)和我租住的哈姆登(Hamden)虽是同属大纽黑文区
的两个小镇,但我们...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1977
3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2014书单]
书单肯定不全,因为很多我都没写读书笔记。
有些是读的纸版,有些是在手机和iPad上面读的。下面所列的都是闲书,和专业无关的。
1.《资治通鉴》(卷01-30),中华书局2013年7月1版1印本。读《资治通鉴》从来都是
个大工程,十多年前读了大概全书的60%,今年买了一套典藏版,零零碎碎读了一些。
最近没时间继续了。写了一点读书笔记。
2.《叶浅予中国画作品集》,楼家本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6月1版1印本。这是头
次开始购藏画册。人美的书好像良莠不齐。这部书算是“良”的一种。
3.《留学生活》,周作人等作,张耀宗等编,北京三联书店2013年8月1版2印本。 这书
是三联的“中学生图书馆”中的一本,是“编”出来的,里面的文章也是参差不齐,基
本是文科学霸大集合,有的蛮有意思,有的差点意思。
4.《毛泽东的读书生活》,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年二版。 这本书是三联”中学图书馆文库”的一本。这书有很明显的1980年代的
味道。书里面对毛泽东的读书态度以敬为主,带有很少的一点点批评。
5.《万历十五年》,北京三联书店“中学图书馆文库”本。十多年前读过,不... 阅读全帖
y***k
发帖数: 1078
40
其实可以列一列民国的成就。民国在文史哲方面还是非常牛的。是一个新文化初建的气
象。当然,归于政府对其的容忍和宽容我觉得好像不见得靠谱:难道不肉体消灭就是宽
容吗?当然,也有很多人直接被杀掉了。这个说法可能是和反右派那样的迫害知识分子
相比。但我觉得容忍和宽容自有定义。不是比最坏的好一点就是宽容了。
但凡文化昌盛,往往是乱世时候,比如春秋战国,比如晋朝,比如安史之乱,比如两宋
之交。那些时候正是想除旧立新的时候,有大的问题在,只需要合适的人解决。
不过民国的有些所谓大师,实在只是适逢其会而已。我的朋友胡适之,学术上好像
没有多少独创性的东西。他好像是开创了很多领域,引入现代研究方法,然后就不了了
之了。 可能是一部分民国大师的代表了。
民国还有一个现象:缺乏非人文的人才,首先缺工程师,什么都搞不出来;科学方面的
大师都在国外。没有整体的现代环境,所以看到有很多文人,但研究的问题对现代中国也
不见得有用。所以民国有经济人才,政治人才,但基本没影响力。他们做的东西可能就
不接地气。
wh
发帖数: 141625
4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张充和去世新闻两则
网易登了合肥四姐妹的照片:
"最后的才女"张充和去世 合肥四姐妹成绝响
2015-06-18 09:45:54 来源: 海外网(北京)
(抗战胜利后,张家孩子齐聚上海大团圆,前排从左依次为张充和、张允和、张元和、
张兆和。后排从左依次为张宁和、张宇和、张寅和、张宗和、张定和、张寰和。)
民国闺秀、“最后的才女”张充和6月17日下午一时在美国去世,享年102岁。合肥四姐
妹成为绝响。
张充和,1914年生于上海,祖籍合肥,为淮军主将、两广总督署直隶总督张树声的曾孙
女,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在父亲的影响下,四姐妹个个兰心蕙质、才华横溢,公
数充和为最。弟弟们多是出自北大、清华的学者、艺术家。张充和在1949年随夫君赴美
后,50多年来,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为弘扬中华传统文
化默默地耕耘了一生。
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这四个才貌双
全的女子便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在苏州园林中长大的闺秀经历着从传
统到现代的历史蜕变,诗情画意的生活与错综复杂的命运不亚于宋氏三姐妹。大姐元和
,喜爱文学,情系昆曲名家顾传玠;二...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张充和去世新闻两则
又找到一个更详细介绍其身世的新闻:
最后的才女张充和去世 享年102岁
2015-06-18 09:24:05 凤凰文化
民国闺秀、“最后的才女”张充和6月18日下午一时在美国去世,享年102岁。合肥四姐
妹成为绝响。
张充和,1914年生于上海,祖籍合肥,为淮军主将、两广总督署直隶总督张树声的
曾孙女,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在父亲的影响下,四姐妹个个兰心蕙质、才华横溢
,公数充和为最。弟弟们多是出自北大、清华的学者、艺术家。张充和在1949年随夫君
赴美后,50多年来,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为弘扬中华传
统文化默默地耕耘了一生。
张充和一生低调,为人谦和,淡泊名利。她曾戏说,她对自己的作品就像随地吐痰
,无刻意留存。谁有兴趣谁收藏,谁想发表谁发表,“一切随缘”。出于敬重,大家都
唤张充和为“张先生”。稍稍熟悉民国掌故的人都会知道,这是一个连缀着许多雅致、
浪漫、歌哭故事的名字,在许多仰慕者听来,更仿佛是一个从古画绫缎上走下来的名字
。她是已故耶鲁东亚系名教授傅汉斯(HansH.Frankel)的夫人,当今世界硕果仅存的
书法、昆曲、诗词大... 阅读全帖
a*o
发帖数: 25262
43
以下来自中国内地禁书:《誰是新中國》
二  国民党政权在内战中失败的原因
第一、日本侵华战争是国民党失败的根本历史原因
中国国民党在内战中的失败,盖其根本的原因,为日本帝国对我国的十四年疯狂侵
略。这是因为:
一、正是日本帝国长达十四年的侵略,不仅给刚刚统一的中华民国带来了无穷外患
,更为中共在苏俄指使下的持续叛乱造就了“天赐良机”,尤使因阴谋策动“西安武装
政变”而绝处逢生的中共,终因全面抗战的爆发,而获得了图存和扩张的大好历史条件
,从而导致了国、共两党力量的相消长。中华民国几为抗战而将“国底掏空”,相反,
中共却在“一分抗战,两分宣传和十分发展”中“成长壮大”起来了。05
其一、在军事上,国民党军队的惨重伤亡已如前述(参见第六章)。相反,中共却
在决策“日蒋火并”和乘国难以扩张的“抗日”总方针下,从不足二万人马发展成了拥
有一百二十万正规军队和二百万民兵的农民造反力量。所谓战争的“创伤”和战争的损
失,在中共只是一句笑谈而已。加之中共既不打日本,日本也就不打中共,双方甚至暗
通款曲,互相默契(参见下卷第四章)。由是,日本只对远在重庆的蒋介石黄山官邸进
行轮番轰炸,一再发动大举攻势...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227
4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magina(magina), 信区: LeisureTime
标题: 毛主席早年为什么没有出国留学?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Wed Oct 11 11:14:22 2017,GMT)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出现过两次出国留学热潮。一次是清朝末年的留日运动,人数达两
万之多;一次是五四运动前后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前者是仁人志士在国外学习和探索
救国救民的真理,以海外作基地,开创和进行革命事业;后者则是被法国优秀文化传统
所吸引。在不少中国青年眼里,法国是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得较彻底的国家,一些科学新
说多出自法国,而去法国的留学费用与到其他国家相比又最低。因此,到法国勤工俭学
成为许多热血青年共同的梦想。于是他们怀着振兴中华,挽救危亡,追求新思潮,向西
方学习的目的,远赴法国勤工俭学。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对赴法国勤工俭学倾注了很大
心血,支持和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留法学生,可他自己却未能赴法留学。究其原因,诸多
学者及论著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旧地远方认为大体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是毛泽东早年友人曹子升回忆文章中提到的两个原因:语言困难,没有学好外语,担
心出国后无法进行...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4334
45
擦,美国助建的清华园,这个早就被辟谣了。米国本来就敲了中国一笔竹杠,庚子赔款
要了2500万米刀,而实际军费一半都不到,最后退回给清国1100万,还特么赚了一票。
而且退回完全是因为驻米公使梁成的数年努力才达成的,清国人是拿着自己被敲诈的钱
建立的清华园。
反观日本,庚子赔款是唯一一个没有赔满军费的国家,要的赔款小于军费开支。当时的
公使小村寿太郎说,我擦,为了东亚的共荣,让清国少赔点银子吧。就算亏本生意,最
后日本的庚子赔款还被用于中日文化事業。清国人也不傻,看出日本的友好,是在洋大
人联军中唯一帮中国人说话的国家,所以庚子年后大量赴日留学,涌现出一大批人才。
米国一看,擦,大事不好,东亚共荣要提前实现了,这可如何是好,这才勒令清国把敲
竹杠的1000万元用来运人去米国读死书,死读书。于是出现了胡适之赵元任这样的骗子
,哦也。
s******n
发帖数: 518
4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ZZ 泰戈尔访华之旅有人欢喜有人忧
泰戈尔访华之旅有人欢喜有人忧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7-11-10 09:27:27)
标签: 人文历史 民国轶事 泰戈尔 徐志摩 诗人 分类: 如烟往事
泰戈尔访华之旅有人欢喜有人忧
印度诗人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为东方文化系统中的代表人物,
其诗风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过重大影响,新文化运动时代,很多作品都被译成中文,拥
有很多粉丝,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就是受泰戈尔《新月集》的启迪。
泰戈尔也有着浓浓的中国情结,二十年代曾经两次访华,有意思的是,前后两次访问,
中国文化界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
周恩来总理曾说“至今中国人民还以惦念的心情回忆着1924年泰戈尔对中国的访问。”
当年,蔡元培、梁启超以讲学社的名义邀请泰戈尔来华讲学。讲学社是梁启超创办的,
邀请过许多外国著名学者比如杜威,罗素等来华讲学。
泰戈尔访华之旅有人欢喜有人忧
徐志摩回国后一直积极参与梁启超文化复兴的活动,帮助老师处理讲学社的英文事务,
泰戈尔访华这个任务很自然的落在徐志摩肩上,他负责接待,联络,组织。当时,徐志
摩写文《泰山日出》,来隐喻泰戈尔的文学创作和访问,表达... 阅读全帖
n*******t
发帖数: 1296
47
认为悬崖夸大当时哈尔滨城市建设水平,怀疑满街出租车的可以看看朱自清的游记。注
意这还是在918事变前。
原文和图在百度贴吧
http://tieba.baidu.com/p/1390477709
朱自清1931年哈尔滨印象游记图 悬崖故事发生前10年的哈尔滨
朱自清是中华民国著名的散文家作家。以下是作者在1931民国年间和叶圣陶的书信中对
哈尔滨的描写。近80年前的哈尔滨别有风情。本文原为朱自清《西行通讯》中关于哈尔
滨一部分的节选。
圣陶兄:我等八月二十二日由北平动身,二十四日到哈尔滨。这至少是个有趣的地方,
请听我说哈尔滨的印象。这里分道里,道外,南岗,马家沟四部分。马家沟是新辟的市
区,姑不论。南岗是住宅区,据说建筑别有风味;可惜我们去时,在没月亮的晚上。道
外是中国式的市街,我们只走过十分钟。我所知的哈尔滨,是哈尔滨的道里,我们住的
地方。
道里纯粹不是中国味儿。街上满眼是俄国人,走着的,坐着的;女人比那儿似乎都要多
些。据说道里俄国人也只十几万;中国人有三十几万,但俄国人大约喜欢出街,所以便
觉满街都是了。你黄昏后在中国大街上走(或在南岗秋林洋行前面走),瞧那拥拥挤挤
的热闹...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2341
48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在听崔建,感觉周杰伦真的是垃圾
黑豹模仿gun and rose的痕迹太重
唐朝模仿heavy metal的痕迹太重
只有老崔是划时代的人物,真正集中国摇滚大成的人物
老崔之于中国摇滚,相当于胡适之于新文化运动
h********u
发帖数: 31
49
两个月来,新闻媒体大谈「茉莉花革命」,电视上记者的报导和北非血淋淋的新闻影片
不断刺激人们的神经。
「革命」是一个非常耸动的名词,台湾的记者本来意识形态就很重,「茉莉花」又是一
首家喻户晓的民谣很容易和中国产生联想,想想看,好事又对中国有敌意的台湾记者能
放过这个唱衰中国的机会吗?
果然,台湾深绿的「自由时报」打出「中国开始了茉莉花革命!」的耸动标题做诱导式
的报导,台湾深蓝的TVBS电视节目「新闻夜总会」也以「中国的茉莉花革命」作专题讨
论。我们再一次证明在面对大陆的时候深绿和深蓝的媒体非常自然地形成坚定的联合战
线,李艳秋唯恐大陆不乱的报导跟「自由时报」没有任何不同。有趣的是,那天她请来
的特别来宾并没有随她的报导起舞,这是一大进步。李艳秋应该读点书了,不能一直靠
老公鬼混,否则主持人的位子是坐不住的(罩不住特别来宾),她这个谈话性节目不但
误导观众而且越来越粗俗不堪。
今天YST就来先闲谈一下「茉莉花革命」。YST用「闲谈」,因为对北非的事情YST并没
有深入的研究,主要是由此引出另外一个重要话题,那就是评论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一)北非的「茉莉花革命」
2010年12月17日,... 阅读全帖
r***u
发帖数: 1272
50
“漫长的革命”——毛泽东与文化领导权问题
韩毓海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再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感觉那好像是一出长
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
旧世界,我们还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
"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人人需要改造,剥削者要改造,劳动者也要改造
,谁说工人阶级不要改造?――工人阶级要在阶级斗争中和向自然界的斗争中改造整个
社会,同时改造自己。工人阶级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学习,逐步克服自己的缺点,永远也
不能停止。――后退是没有出路的。"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爱无疑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但是,对于一个博学善思的民族而言,爱一个人不
是指爱他给我们留下和提供的结论,而在于爱他向我们提出的问题、包括他对我们的批
评。毛泽东提出的那些问题依然困扰着现代人类,他的批评今天依然有力量。自这个伟
人逝世后中国与世界所发生的变化已经表明: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当代就不可
能不是一个毛主义者,无论'葛兰西派'(Gramscian...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