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老三届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t*****g
发帖数: 6101
1
数学
比较一下老三届和当今青年的生活
网上的资料是说老三届的年龄是在1949年到1953年出生,但是我姐姐是老三届,是1954
年出生。因此,其实老三届是从1949年到1954年出生的。这些人中我就讨论其中下乡的
人吧,那么大规模上山下乡活动是在1968年发生。
那么,1968年的老三届,平均年龄是多少呢?算算就知道,是在15岁到19岁之间,是三
个年龄层,平均年龄是多少岁呢?是17岁。
那么,现在的年轻人,17岁正在干什么呢?正在准备复习高考,是成天坐在教室里听课
啊练习啊模拟考试啊这样的事情,而且通常都要搭上星期六。现在的年轻人上小学的时
间是六到七岁,一直上学到高中毕业,是七加12等于19岁。到19岁的时候参加高考,考
上了当然就上大学,考不上呢?有可能要复读一年,甚至还要再复读一年。
而老三届17岁下乡,两年以后就有机会由组织上推荐表现良好的青年上大学。当然,这
又展开一个表现良好的竞争,在这个竞争中有没有违规操作的呢?是有的,不正之风,
但是并不是个个都违规操作,这一点现在的高考也是一样啊,有没有高考作弊的?当然
是有的,因此只能够说不公平到处存在。既然如此,都有不公平,一个...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6101
2
比较一下老三届和当今青年的生活
网上的资料是说老三届的年龄是在1949年到1953年出生,但是我姐姐是老三届,是1954
年出生。因此,其实老三届是从1949年到1954年出生的。这些人中我就讨论其中下乡的
人吧,那么大规模上山下乡活动是在1968年发生。
那么,1968年的老三届,平均年龄是多少呢?算算就知道,是在15岁到19岁之间,是三
个年龄层,平均年龄是多少岁呢?是17岁。
那么,现在的年轻人,17岁正在干什么呢?正在准备复习高考,是成天坐在教室里听课
啊练习啊模拟考试啊这样的事情,而且通常都要搭上星期六。现在的年轻人上小学的时
间是六到七岁,一直上学到高中毕业,是七加12等于19岁。到19岁的时候参加高考,考
上了当然就上大学,考不上呢?有可能要复读一年,甚至还要再复读一年。
而老三届17岁下乡,两年以后就有机会由组织上推荐表现良好的青年上大学。当然,这
又展开一个表现良好的竞争,在这个竞争中有没有违规操作的呢?是有的,不正之风,
但是并不是个个都违规操作,这一点现在的高考也是一样啊,有没有高考作弊的?当然
是有的,因此只能够说不公平到处存在。既然如此,都有不公平,一个青年如... 阅读全帖
k**********4
发帖数: 16092
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老三届
五月回国时,在长江三峡游轮上遇到几个老三届,他们与我同餐桌就餐,餐桌固定,每
餐相遇成了“餐友”,大家随意聊聊天,他们说到以前在黑龙江北大荒和内蒙古插队时
的往事,让我想起儿时认识的几个老三届。
所谓“老三届”是指66,67,68,三届高中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高老三”大约是建
国前后生人,“初老三”小个三四岁,应是五三年前后出生的。那拨人当时碰到文革,
停课闹“革命”,大家都是红卫兵,袖口卷起,手臂上戴个红卫兵红袖章,有的带顶草
绿色军帽——帽上没有五角星帽徽,腰里束条宽皮带,肩上斜挎个小红包,里面放本毛
主席语录,老三篇什么的。那些人来来往往风风火火,精力充沛大喇喇神气活现的感觉
,但后来忽然都消失了,就是跑去黑龙江内蒙古云南等边远地区插队落户去了,有的是
去了那里的建设兵团,当时那是响应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
再教育,很有必要”。所谓知识青年主要就是指的老三届那拨人。我在三峡游轮上遇到
的老三届里有一个说他与共和国同龄是四九年生人,今年是古稀之年,步入老年人行列
了,但或许因为“知识青年”之故,老三届在我印象里似乎总还“青年”着。
我认得的一个老三届似乎也是...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459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dlife 讨论区 】
发信人: mirrorjj (人在天涯), 信区: Midlife
标 题: 老三届的故事---学英语(转载)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7 23:47:06 2013, 美东)
发信人: mirrorjj (人在天涯), 信区: SanDiego
标 题: 老三届的故事---学英语(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7 23:37:40 2013, 美东)
发信人: Zijun (紫君), 版面: Talk
标 题: 还愿:为了阿彻的归来:我是怎么学的英语
发信站: 阿2013/06/07 18:40:11 EST)
还愿:为了阿彻的归来:我是怎么学的英语
以前应阿彻的询问,曾答应说要把自己怎样学英语的事情讲讲。一直没有得空。后来发
现阿彻不见了,很是不安,觉得自己答应了的事情还没有作,希望能够兑现。紫君向来
是很看重“君子一言,什么马难追”的。这回喜闻阿彻回归,无以言表,就以此文来庆
贺吧。希望阿彻高兴,也希望更多的网友喜欢。聊以解闷吧。也是一段历史。
我们那个时候,上个世... 阅读全帖
m******j
发帖数: 5079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anDiego 讨论区 】
发信人: mirrorjj (人在天涯), 信区: SanDiego
标 题: 老三届的故事---学英语(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7 23:37:40 2013, 美东)
发信人: Zijun (紫君), 版面: Talk
标 题: 还愿:为了阿彻的归来:我是怎么学的英语
发信站: 阿2013/06/07 18:40:11 EST)
还愿:为了阿彻的归来:我是怎么学的英语
以前应阿彻的询问,曾答应说要把自己怎样学英语的事情讲讲。一直没有得空。后来发
现阿彻不见了,很是不安,觉得自己答应了的事情还没有作,希望能够兑现。紫君向来
是很看重“君子一言,什么马难追”的。这回喜闻阿彻回归,无以言表,就以此文来庆
贺吧。希望阿彻高兴,也希望更多的网友喜欢。聊以解闷吧。也是一段历史。
我们那个时候,上个世纪五十年代, 不是人人都可以学外语的。许多小孩子(甚至包
括很大一部分成年人大概都不知道外语为何物。)紫君小时候由于家庭的原因,来回转
学在天津和岛市。记忆中,天津的小学就从来没开过外语课。岛市倒还是学了两次。每
... 阅读全帖
i*****9
发帖数: 698
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哥知道李源潮是老三届
老三届指的是66,67,68届三届高中和初中生。文革是在66年5月开始的,这三届都是
在文革前入学,但没有毕业。其中66届已经基本完成学业,67届读了两年书,68届只有
一年。在恢复高考后这三届进入大学的很多。
习近平从年龄推算应该是69届初中生。69届以后的入学就闹革命,不读书。
划出老三届的意思就是那批人在中学或多或少读过书。68届虽然只读过一年书,但和69
届有显著差别。
s********i
发帖数: 17328
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老三届水平怎么样?
这个问题问的没有意义,老三届和任何一届有什么区别吗?都有水平高的水平低的。老
三届是高中毕业,水平在当时就比较高了,文革耽误了10年,仅此而已,耽误的是高等
教育,对大多数工作来讲,可有可无。而非老三届小学初中都没念完,不用提了。
m******j
发帖数: 5079
8
来自主题: SanDiego版 - 老三届的故事---学英语(转载)
发信人: Zijun (紫君), 版面: Talk
标 题: 还愿:为了阿彻的归来:我是怎么学的英语
发信站: 阿2013/06/07 18:40:11 EST)
还愿:为了阿彻的归来:我是怎么学的英语
以前应阿彻的询问,曾答应说要把自己怎样学英语的事情讲讲。一直没有得空。后来发
现阿彻不见了,很是不安,觉得自己答应了的事情还没有作,希望能够兑现。紫君向来
是很看重“君子一言,什么马难追”的。这回喜闻阿彻回归,无以言表,就以此文来庆
贺吧。希望阿彻高兴,也希望更多的网友喜欢。聊以解闷吧。也是一段历史。
我们那个时候,上个世纪五十年代, 不是人人都可以学外语的。许多小孩子(甚至包
括很大一部分成年人大概都不知道外语为何物。)紫君小时候由于家庭的原因,来回转
学在天津和岛市。记忆中,天津的小学就从来没开过外语课。岛市倒还是学了两次。每
次都是一个北京来的王老师(同学们给她起了个外号叫“王瞪眼”,可能是她的眼睛很
大的缘故吧。)记得两次都只是学了一个词组,或是句子,还是个疑问句,最常用的,
翻译成中文就是:这是什么?俄语发音第一次教的是“奇多挨打”,第二次老师纠正说
是“使多挨打”了。但仅限...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anjin 讨论区 】
发信人: sunnyyen (你心头永远的痛), 信区: Tianjin
标 题: Re: 老三届的故事---学英语(转载)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9 02:08:17 2013, 美东)
再加上一个天津论坛上的回忆文章吧:
http://bbs.enorth.com.cn/thread-1423994-1-1.html
发信人: sunnyyen (你心头永远的痛), 信区: Midlife
标 题: Re: 老三届的故事---学英语(转载)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9 02:07:08 2013, 美东)
俺是天津郊区农村的,小学没有英语课--没英语老师。中学要到运河对岸的邻村去上,
上了中学才发现河对岸的几个小学的孩子都是从三、四年级就开始学英语了。我记单词
一直尝试找出拼写和读音之间的联系,印象最深的就是初一时学的tractor这个词。当
时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读"出-阿-克.."的音,结果一次小考时还是同桌的同学告诉我
"t-r-a-c-t-o-r"我...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anjin 讨论区 】
发信人: sunnyyen (你心头永远的痛), 信区: Tianjin
标 题: Re: 老三届的故事---学英语(转载)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9 02:08:17 2013, 美东)
再加上一个天津论坛上的回忆文章吧:
http://bbs.enorth.com.cn/thread-1423994-1-1.html
发信人: sunnyyen (你心头永远的痛), 信区: Midlife
标 题: Re: 老三届的故事---学英语(转载)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9 02:07:08 2013, 美东)
俺是天津郊区农村的,小学没有英语课--没英语老师。中学要到运河对岸的邻村去上,
上了中学才发现河对岸的几个小学的孩子都是从三、四年级就开始学英语了。我记单词
一直尝试找出拼写和读音之间的联系,印象最深的就是初一时学的tractor这个词。当
时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读"出-阿-克.."的音,结果一次小考时还是同桌的同学告诉我
"t-r-a-c-t-o-r"我...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939
11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老三届学生谈文革
http://wengewang.org/read.php?tid=27841
我是文革过来人,老三届的,我只说一点,年青人就能多少了解点文革了。假如今天白
天中央有人说,马上要开始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了,我敢肯定,全国凡是经历过文革的
人都会马上奔走相告,难以入眠,你走到哪里都会听到人们在讨论,而且讨论的话题只
有一个: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劳动人民是兴奋不已:这下好了,看病,住户,养老,孩子上学就业全不用烦了,当官
的,老板再不敢欺负我们了。明天我就到X官哪里去一趟,看他还威风不威风了?就怕
是不是真的要搞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了。
官员会彻夜难眠:我有没有贪污?有没有得罪过百姓?搞私有制我有没有参加?工人下
岗时我有没有把人搞下岗?土地我有没有乱征?明天我见到百姓应当摆什么讨好的脸色
,讲话用什么词才能不招嫌?
文革留给我们这一代人的印象太深了,深到骨髓里。真是江河可以改道,高山可以化为
平地,沧海可以变为桑田,而文革的记忆永远不会淡漠。
为说明文革的影响之大,这里引用美国著名学者詹明信(又译作詹姆逊)《60年代:从
历史阶段论的角度看》中的两段话:
“就这一点来说,毛泽东对这个进程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2
谢谢你这么夸我们老三届!

发帖数: 1
1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比如知青老三届的
比如知青老三届的,考回城太难了,跟现在考top10大学差不多难度,还有那些大龄考
生,比如33岁参加高考的
这些当年刚恢复高考考上大学的人普遍都晚婚,基本上都是三十岁以上结的婚
F**Y
发帖数: 5826
1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哥知道李源潮是老三届
哥知道李源潮是老三届
n**d
发帖数: 9764
1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老三届水平怎么样?
老三届最后一届的高中是不是只上了一年?
wh
发帖数: 141625
16
帖子里的follow me听说过,其他电视电台的英语讲座都不熟。link里那位老三届文章
里的《英语900句》似乎在我妈书架上看到过,我妈还有《英语学习》月刊,是A4纸一
半大小的小册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周日播出的星期日广播英语(Radio English on
Sunday )、主讲申葆清老师这些都不知道,不过里面引用的“mirror,mirror on
the wall,who is finest of us all”我刚在孩子表演的话剧《Snow White》听到,
小孩非常喜欢这句话,回家老爱说这句。坏皇后的语调很傲气凌人,小孩就喜欢这种与
众不同的。那位电台老师挑的英语故事都不错,绘声绘色的朗诵也让人印象深刻。那时
候的老师和学生都勤恳认真,惭愧一下……
wh
发帖数: 141625
17
帖子里的follow me听说过,其他电视电台的英语讲座都不熟。link里那位老三届文章
里的《英语900句》似乎在我妈书架上看到过,我妈还有《英语学习》月刊,是A4纸一
半大小的小册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周日播出的星期日广播英语(Radio English on
Sunday )、主讲申葆清老师这些都不知道,不过里面引用的“mirror,mirror on
the wall,who is finest of us all”我刚在孩子表演的话剧《Snow White》听到,
小孩非常喜欢这句话,回家老爱说这句。坏皇后的语调很傲气凌人,小孩就喜欢这种与
众不同的。那位电台老师挑的英语故事都不错,绘声绘色的朗诵也让人印象深刻。那时
候的老师和学生都勤恳认真,惭愧一下……
s******n
发帖数: 459
18
再加上一个天津论坛上的回忆文章吧:
http://bbs.enorth.com.cn/thread-1423994-1-1.html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dlife 讨论区 】
发信人: sunnyyen (你心头永远的痛), 信区: Midlife
标 题: Re: 老三届的故事---学英语(转载)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9 02:07:08 2013, 美东)
俺是天津郊区农村的,小学没有英语课--没英语老师。中学要到运河对岸的邻村去上,
上了中学才发现河对岸的几个小学的孩子都是从三、四年级就开始学英语了。我记单词
一直尝试找出拼写和读音之间的联系,印象最深的就是初一时学的tractor这个词。当
时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读"出-阿-克.."的音,结果一次小考时还是同桌的同学告诉我
"t-r-a-c-t-o-r"我才答出来,这是我唯一一个机械记住拼法的词。
初二的时候,1982年,中央电视台开始放BBC的教学节目Follow Me,还是一位从外地转
学来的同学告诉我的。我们就一起去买了教材,放学以后在家跟着电视学。同时还开始
疯狂搜集各种电...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8403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解:崖山以后无中国
蒙古元朝有一个特点就是100年统一中国而摧残中国文化,这种情况史无前例。
这事秦始皇也干过, 但是他只有15年统一的时间。 他残杀六国贵族学者, 销毁民间
藏诸子百家典籍, 将孤本存在自己私人图书馆。 他干得这一系列都让他问鼎中国文
明第一罪人。 他登天以后, 看看反秦人物的履历吧。
项羽年轻人“愤青新三届”,学的是家传楚国兵法,有领导力但不是理论上的好学生。
他看见秦始皇
的私立图书馆就把它当秦始皇的财产一把火烧解气, 这把火成就了中华文明第二罪人。
项羽的很多决策错误,小半是性格,大半绝对是他理论功底薄弱造成。
刘邦,此人年轻时是战国末期的游侠可能在当地的大学里上过一些学(老三届),曾经
想追随信陵君。 社会履历丰富。 40多岁起兵。 萧何, 年纪跟刘邦差不多,也是
受惠先秦教育的老三届。 他哥俩合伙干的很多事都是在恢复被秦始皇唾弃摧毁的先秦
文化: 约法三章, 寻访诸子百家孤本 (很多已经失传), 保存秦朝残余的census
data.
韩信与张良都比刘邦萧何年轻一大截。 但是张良出身韩国贵族在民间秘密Chinese
School学得太公兵法。 ...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8403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解:崖山以后无中国
蒙古元朝有一个特点就是100年统一中国而摧残中国文化,这种情况史无前例。
这事秦始皇也干过, 但是他只有15年统一的时间。 他残杀六国贵族学者, 销毁民间
藏诸子百家典籍, 将孤本存在自己私人图书馆。 他干得这一系列都让他问鼎中国文
明第一罪人。 他登天以后, 看看反秦人物的履历吧。
项羽年轻人“愤青新三届”,学的是家传楚国兵法,有领导力但不是理论上的好学生。
他看见秦始皇的私立图书馆就把它当秦始皇的财产一把火烧解气, 这把火成就
了中华文明第二罪人。 项羽的很多决策错误,小半是性格,大半绝对是他理论功
底薄弱造成。
刘邦,此人年轻时是战国末期的游侠可能在当地的大学里上过一些学(老三届),曾经
想追随信陵君。 社会履历丰富。 40多岁起兵。 萧何, 年纪跟刘邦差不多,也是
受惠先秦教育的老三届。 他哥俩合伙干的很多事都是在恢复被秦始皇唾弃摧毁的先秦
文化: 约法三章, 寻访诸子百家孤本 (很多已经失传), 保存秦朝残余的census
data.
韩信与张良都比刘邦萧何年轻一大截。 但是张良出身韩国贵族在民间秘密Chinese
School学得太公兵法。 ...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1
北京四中校门是灰砖和石块构筑的牌坊式建筑,校名由郭沫若题写。
赵振开(北岛),1969年摄于北京。
刘辉宣1969年的入伍照。
与北岛同班的曹一凡,1968年在北海公园。
牟志京(中)与赵京兴(左)、陶洛诵在北京。
《中学文革报》。由四中学生牟志京等于1967年1月18日创办,创刊号刊登遇罗克的《出身论》。 图片由三联书店提供
3月,《暴风雨的记忆:1965- 1970年的北京四中》(以下简称《暴风雨的记忆》)在内地出版。这是一本关于北京四中的回忆文字结集,十八位作者都曾是北京四中的学生,其中大多数属于“老三届”,即1966年、1967年和1968年的初中和高中毕业生。
曹一凡、北岛、维一三人任此书主编。北岛是核心。
在书的序言中,北岛写道,“北京四中是北京乃至全国最有名的中学之一,曾处在暴风雨的中学,在这小小的舞台上,展开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
就在这个舞台上,高干子弟、知识精英、平民子弟被推拉上阵,大幕拉开,剧情浓缩了一个中国。
这本书中的文字,真切记录了“文革”暴风雨怎样冲刷一代人的心灵,又如何影响他们的一生和他们所代表的这个国家的未来。
“暴风雨过去了,如果什么记忆都没...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3633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完李鹏日记
89年三十五岁左右的大约属于老三届。6.4前期(镇压前)的景象
对他们来说肯定似曾相识。都是从高校开始逐渐波及社会。文革
对于老三届来说有亲身的体会,他们大部分人都自认为是文革
的受害者:耽误了青春没有上学。 所以,对于学生主张,他们
支持,但是一旦表达主张的行动不可避免的影响了原有秩序时,
老三届的那代人就对此产生了犹豫。
不知道他们的犹豫对TG下决心开枪有多大影响。
老三届对这次运动重新认同是开枪之后了,可能更准确的词是同情吧。

续发
g********x
发帖数: 7361
23
老三届里能人多,不是因为老三届牛逼,而是因为老三届后面的10年全尼玛被老毛充军
乡下,屁也不懂,于是显得老三届牛来了
m********5
发帖数: 17667
24
拍婆子流行于1967至68年的中国北京。流行高潮期为1968年。1969年,随着“上山下乡
,全国一片红”而退潮。
把“拍婆子”纳入那时候的词典,可以解释作“男孩勾搭不相识的女孩”。它盛行于“
文革”中前期,“文革”后期,这个词演化为“磕蜜”。往今天的词上套,或许和“早
恋”搭点界。再现老三届、新三届那代人在动乱年代的生活的电视剧备受追捧,如《血
色浪漫》 、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等。剧中反映当时青年男女之间交友,恋爱的所谓
“拍婆子”现象,更是勾起了不少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的回忆。
1966年夏,红卫兵运动风起云涌。仅仅半年多,被利用的红卫兵即遭抛弃,由斗志昂扬
转为颓废消极。在复课闹革命中,属于老三届的青年被排除于学校之外。曾经驰骋于历
史舞台上的老红卫兵(人称老兵)既无革命可干,又无学可上。他们精力旺盛,欲望充
沛,却不知路诤畏健k们无聊烦闷,四处闲逛,无所事事,许多人又因父母受到冲击,
顿失依托,开始抽烟,喝酒,拍婆子,逐渐形成一种玩世不恭的风气。北京因干部子弟
云集而成为拍婆子的首善之地?
当时在校的中学生是上而不学。师道尊严已被批倒批臭,课堂如茶馆酒店,来去自便。
上课时,学...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95
25
来自主题: _America版 - 我们曾经是八九点钟的太阳
http://www.wenxuecity.com/BBSview.asp?SubID=newsdirect&MsgID=23065
我们曾经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图文)
早就想为我们这代人写些什么,却不知如何下笔。尽管有关当年的“老三届”、“红卫兵
”、“知青”们的文章和文艺作品并不算少,但许多都给人留下负面印象,或干脆对这批
人直接抨击和讥讽。那种一概而论太冤屈了作为整体的这拨人,我想替这代人说些什么却
一直未能兑现,因为自己也拿不准该如何为这代人定位。
我并不是“老三届”。文革开始的时候,我还在小学里混,因此当不上造反的“红卫
兵”,也没赶上“大串联”、“毛主席接见”等热闹。而且因为红卫兵抄了我家,使我对
那些“红袖箍”没啥好印象。但后来,咱也不得不步“老三届”和“红卫兵”们的后尘下
乡插队,殊途同归的命运使我开始理解了比我年长的这些人,并对他们不无同情与敬佩。
乃至终于嫁给了个“老三届”,使自己的命运与这批人愈加不可分割。
多年后在美国,由于职业需要,我研读了大量关于美国各年龄世代人群的资料,修炼
得可对美国当今世代及特点如数家珍,并写过有关文章。然而,我却不知道自己的祖国是
否有
c***s
发帖数: 70028
26
与军队大院一样,机关大院文化也是北京大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以三里河为中心兴建了各大部委的办公地。随后各个机关大院也相继建成。这里也成了新北京高级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地方之一,由此形成的大院文化独具的魅力。
在各机关大院中,计委大院很有代表性,从大院陆续走出过21位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和200多位部长、副部长。当时,计委的红塔礼堂位列北京四大礼堂之首(其他三个是地质、物资、政协),红塔礼堂是那时候北京文艺青年心目中最重要的文艺地标。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首位来访的西方小提琴大师斯特恩选择红塔礼堂举办他的独奏音乐会,小泽征尔首次率波士顿交响乐团来京,首演也是在这里。
如今的计委大院已有几分落寞,冬天感觉更是如此,在灰色的天空和枯萎的树枝映衬下,苏式老楼越发显得破败,很多窗户已没了玻璃,用塑料编织袋勉强堵上。一幢灰色的旧楼上挂着“国务院副总理陈慕华旧居”的牌子,从质地上看像是居民自己制作的,牌子旁张贴着一张“呼吁书”细看之下,才知道这幢楼已列入拆除名录,居民们想留住的或许不仅仅是这幢旧楼,还有他们与新生的共和国一起走过的日子。
不少孩子从中古友谊小学放学出来,边走边...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7
那个年代你没有选择
潘绥铭的办公室位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第一间,门牌号400,听起来像是个编外所在。与其说这里太过简陋,倒不如说主人不大讲究。不知何故,空调外挂箱稀里煳涂地摆在楼道里(不知环境学院的人看见会作何感想)。办公室里是一些陈旧的家具,一面挂钟的指针始终指向两点。另一面墙上则是学生赠送的横幅:师恩如山。这幅字因为反着念也通,因而显出了几分喜感。
第一次采访时,我很自然地坐到他办公桌对面。他指指与他相邻的那一侧:“坐这儿不是更好吗?”我知道这种90度的格局比起面对面会让双方更放松一些,但显然,他比我更重视交往中的细微之处。
潘绥铭是我见过少有的既快人快语又善解人意的人。他说起话来富有节奏,而那张卡通化的脸则强化了这种表现力,他是个天生的演讲者。几个月前的一个秋夜,北京彼岸书店举办的一次读书沙龙请他去讲《我们时代的性与爱》。主持人致开场白时说:“今天晚上我们的主题是性,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性是一个神秘的、难以启齿的话题……”他接过话筒:“对性还觉得很神秘的有吗?小孩都不神秘了吧。”众人哄笑。
潘绥铭的口才在人大是出了名的,从10年前到现在校内流传的各种版本“四大名嘴”,里头都少不了...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28
“平凡中的伟大,真心钦佩这位大姐。”事情已过去一天了,但提到前一天遇见的那位爱心大姐,冯女士15日还是忍不住连声夸赞。
穿着很讲究 内心和行为更美
14日中午2点左右,家住南二环与含光路附近的冯女士坐车时,在老三届大厦楼下看见一名女士,正低头忙着什么事。“她低着头,手上戴着乳胶手套,拿了把小铲子,在铲粘在地上的口香糖,我都走过去了,又回来跟她聊了聊。她大概40岁左右,从穿着看不像保洁人员。她自称姓张,和我说话时,还低头铲着,铲下来的口香糖装进一个小塑料袋里,她的手提包就放在一旁。”冯女士说,当时还有一个小伙子也看到了这个场景,他还给这位爱心大姐放了一瓶水。
“我当时问大姐为什么要这么做,她说自己就在这附近上班,看到地上一坨一坨黑色口香糖太难看了,中午没事就过来清理了。我给她拍照时,她还让我别拍,说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冯女士说,这位爱心大姐穿着很讲究,内心和行为更美。
随后,冯女士将这一幕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并呼吁喜欢嚼口香糖的市民,不要再将口香糖随意吐在地上,要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
保洁员呼吁不要乱丢垃圾
15日中午,华商报记者在老三届大厦附近找了好久,没找见那位爱心女士。但走访中,有...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29
“平凡中的伟大,真心钦佩这位大姐。”事情已过去一天了,但提到前一天遇见的那位爱心大姐,冯女士15日还是忍不住连声夸赞。
穿着很讲究 内心和行为更美
14日中午2点左右,家住南二环与含光路附近的冯女士坐车时,在老三届大厦楼下看见一名女士,正低头忙着什么事。“她低着头,手上戴着乳胶手套,拿了把小铲子,在铲粘在地上的口香糖,我都走过去了,又回来跟她聊了聊。她大概40岁左右,从穿着看不像保洁人员。她自称姓张,和我说话时,还低头铲着,铲下来的口香糖装进一个小塑料袋里,她的手提包就放在一旁。”冯女士说,当时还有一个小伙子也看到了这个场景,他还给这位爱心大姐放了一瓶水。
“我当时问大姐为什么要这么做,她说自己就在这附近上班,看到地上一坨一坨黑色口香糖太难看了,中午没事就过来清理了。我给她拍照时,她还让我别拍,说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冯女士说,这位爱心大姐穿着很讲究,内心和行为更美。
随后,冯女士将这一幕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并呼吁喜欢嚼口香糖的市民,不要再将口香糖随意吐在地上,要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
保洁员呼吁不要乱丢垃圾
15日中午,华商报记者在老三届大厦附近找了好久,没找见那位爱心女士。但走访中,有...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t 难忘的1977全国高考(上
难忘的1977全国高考(下)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犯下各种错误。 有的人犯错误不多,一生一帆风顺。 有的人
错误不断,一生坎坷。 我就是那种一生错误不断的傻冒。 但是我在一生最关键的几件
事上却幸运地做出了正确的抉择,也许这就让我避免了许多不幸或灾难。 这其中最重
要的一个抉择,就是参加1977年高考。
正如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描写的那样,虽然“四人帮”在1976年就被
粉碎了,但那后来的几年中极左路线的影响还在(也许今天还在),人们还是心有余悸,
害怕“四人帮”有朝一日卷土重来,反攻倒算。 中国那几十年翻来覆去的政治风云,
确实让很多人后怕。
那一年我虽然义无反顾决定参加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但脑子里还一直挥不去张铁生的
阴影。 万一极左路线回来,那可就惨了。 那一年公社的“五七”办公室正式宣布了中
央高考改革的文件后,公社的知青们一窝蜂回城参加高考复习去了,但我还是不敢走,
每天仍然若无其事地和贫下中农们一起劳动,坚守在生产第一线。 就跟《邓》剧中那
个农场场长那样,许多革命干部仍然把持着知青生杀予夺的大权,俺还要悠着点。 所
以我白天作出对高考并不积极的样子,但一到... 阅读全帖
i*****g
发帖数: 11893
31
http://www.junzhuan.com/thread-907086-1-1.html
经济观察报:八十年代,李泽厚曾经把辛亥革命以来的知识分子分为六代,即辛亥一代
、五四一代、大革命一代、抗战一代、解放一代、红卫兵一代。如果接着往下讲,你认
为现在到了第几代?
易中天:1977年恢复高考是个分水岭。我觉得应该以1977年恢复高考为界线,恢复
高考到八十年代末算一代,我主张把这一代称为“改革初一代”。九十年代以后要划成
另一代。1990年以后入大学的,现在才十几年,不好称呼。这两代的思想非常不一样。
区别在于后一代既没有**的经历,也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及思想解放的经历。
今年是恢复高考三十周年。恢复高考的意义非常重大,甚至不在真理标准大讨论之下
。恢复高考有一个文化意义,就是产生了我称之为“改革初”的这一代知识分子。这一
代知识分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多半是老三届,还包括一些像邓晓芒和我这样一些
不是老三届,但又不是**前入大学的这样一批人,你们叫做“资深记者”,我们这些人
叫做“资深知青”。
经济观察报:为什么说是“资深”?
易中天:资深知青,就是**前就到农村去的知识... 阅读全帖
f*u
发帖数: 5923
32
军团里面都是老三届?军团多大啊?老三届多少人啊?原来全国百姓都要养着军团里的
所有老三届供军官淫乐啊?
n********t
发帖数: 1843
3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以后你妈全国都是太子太孙党了
是李源潮,我搞混了。
老三届当年录取比例1:20。是比例不高,但是等到的机会是百里挑一的。
去年考公务员,益阳市,一个湖南发展靠后的地级市,录取比例都到1:200了。一个内
陆落后地区的新进办事员,能得到老三届当年那样的发展机会么,看着都摇头。
老三届老强调自己的录取困难,再困难,也不过严进宽出。鱼跃龙门之后的一马平川,
却是从来不提。多少有得了便宜卖乖的嫌疑。
w********t
发帖数: 12853
34
哦,你这个意思啊。 老三届确实是指你说的那些人,但是有的时候,还特指参加了高
考的老三届,这些参加高考的老三届,留在国内的,要比出国的多得多,因为他们毕业
的时候,还没有出国热,公派出国的,许多也马上海归。
Q****r
发帖数: 7340
35
你真的很脱离社会,脱离实际。连老三届和小三届都搞不清楚,果然是不是肉糜的既得
利益者。
老三届是指高中毕业上山下乡的第一批
小三届是指初中毕业就上山下乡了的第一批
自己看,一个小三届写自己参加高考的经历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ww_hqIeQnmJHsm2Z3NTxMprori-2U4I
小三届 - 难忘的中学时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de07090100c9gq.html
我所认识的小三届知青
““老三届”(66、67、68届高中毕业生)一块下乡的“小三届”知青(66、67、68届
初中毕业生)——如今的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等几位也是“小三届”知青。”
http://blog.renren.com/share/243147023/15185340431
M******a
发帖数: 6723
36
本主题共有 5 篇文章,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返回讨论区]
[回复本文][原帖] 发信人: tulsi(蓝袜子), 信区: masterpiece
标 题: 葛岩:七十年代:记忆中的西安地下读书活动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12年09月03日08:52:35 星期一)
http://www.yantan.cc/bbs/thread-112637-1-1.html
[转帖] 七十年代:记忆中的西安地下读书活动
作者:葛 岩
从1960年末期开始,不少曾积极参于文革的大中学生失意于现实。其中的一些人开始阅读
禁书,形成今人所说的地下读书活动。这种时为禁忌的活动分布广泛,参与者众多,在某
种程度上,是19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在民间的序幕,是催生日后许多理想主义文化精英的
摇篮。《今天》杂志的诗人中、“星星画派”的艺术家中,《走向未来》丛书的编辑中和
参与改革设计的策士中,不少人是在地下读书活动时开始了其知识和文化的准备。对此,
坊间已经有了相当数量的回忆和评论。
不过,从1968年上山下乡开始至 1977年恢复高考,地下读书活动延续十年之久。
其间
,“老三届”中学毕业生,...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三个月内对江泽民不利的100个征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16 12:31:40 2015, 美东)
9月28日在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联合国大会,法轮功学员在联合国周围从34街到54
街,祥和安静地打出“法轮大法好”、“法办江泽民”等横幅。(戴兵/大纪元)
自今年5月底,法轮功学员掀起诉江大潮,到10月13日为止,超过18.9万人控告中共前
党魁江泽民,获得世界各地民众和政要的声援;超过10万人的控告状递达中共最高检察
院、法院。
7月底以来,习近平当局直接针对江泽民老巢上海及其家族的动作不断,官媒及网络舆
论密集释放影射江泽民的信号。至今,至少100种迹象显示江泽民处境不妙。外界解读
,江泽民可能已失去部分自由,随时可能被习近平当局公开逮捕。
一百,逾18.9万人控告江泽民 十万递达高检高法
据明慧网最新数据,到10月13日为止,超过18.9万名(16.0万个案例)海内外法轮功学
员及家属向中共最高检察机构控告中共前... 阅读全帖
d********y
发帖数: 6566
38
北京知青林达和当地青年路遥结识并恋爱。因为“出身问题”当年在少管所被管教的习
近平,成为大队书记,他带领队员建成了陕北第一个沼气池。
1969年,被评为延安县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的北京知识青年,欢聚在宝塔山下
。 (CFP/图)
时已寒冬,记者经由西安去延安拜访一个叫北京知青林的地方。
过八百里秦川,崎岖往北,一道道沟梁之后,大河套里,就是延安。在原来的延安县,
现在的宝塔区一百里外的金盆乡,“北京知青林”的标示牌在一棵大树后赫然出现,那
是一个举世皆知的地方——南泥湾。
记者在那里见到四个人:周福生、付和平、刘二顺、林树彬。
他们是一场运动后留在了这里的北京知青。
“这样的北京知青,在延安的角落里,”来自延安市劳动局北京知青处处长童刚说,“
整个延安市还有346个。”
不过,就在记者即将离开的前一天,又过世了一个。
他们有家不可归,或如当事人所言,“不愿归”。
满载知青的火车
当1969年他们踏上西去的火车时,所有与生俱来的界限,诸如身份、地位、等级等等,
都被抹灭干净。
那一刻,他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北京知青。
带记者前往的,是素昧平生的在西安的三个北京老知青:邵华、刘静... 阅读全帖
j*********2
发帖数: 2
39
来自主题: Family版 - 婆婆的故事(1)
你太年轻了,不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我在这里作个简单说明。
1、恢复高考是在77年的10月,实际考试已在年底,入学已到78年的春天,毕业在82年1
月。
2、恢复高考照顾的“老三届”是指从66届高中到68届初中的6届学生。按正常的入学年
龄,66届高中学生应是46至47年出生。实际上还有极少数45年出生的,今年要有67岁了。
3、当时一个班的同学,最长者达32、3岁,最小的才15、6岁。
4、当时对“老三届”学生的政策很宽,已婚、有孩子都不限制,也允许在校期间结婚
。入学前就有孩子,入学后生孩子的情况也有一些。考虑到现实年龄,很都未婚的“老
三届”都选择在毕业前结婚,毕业后即有孩子,所以他们的孩子很多是82至83年出生的。
恢复高考后跨进大学的“老三届”学生,他们中大量是这几年社会积淀下来的优秀分子
,他们不仅智商高,更有宽阔的情怀,是值得我们敬慕的一代。了解到这些,对LZ的婆
婆形象就不足为奇了。
k*j
发帖数: 2317
40
2014-01-28 张雄 南方人物周刊
有“性学教父”之称的潘绥铭即将退休了,在他从事性社会学研究的30年,正是中国人
性观念和性行为发生剧烈变革的30年,他是怎么做研究的?怎么看这些年来中国性观念
的变化?
那个年代你没有选择
潘绥铭的办公室位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第一间,门牌号400,听起来像是个编外所
在。与其说这里太过简陋,倒不如说主人不大讲究。不知何故,空调外挂箱稀里煳涂地
摆在楼道里(不知环境学院的人看见会作何感想)。办公室里是一些陈旧的家具,一面
挂钟的指针始终指向两点。另一面墙上则是学生赠送的横幅:师恩如山。这幅字因为反
着念也通,因而显出了几分喜感。
第一次采访时,我很自然地坐到他办公桌对面。他指指与他相邻的那一侧:“坐这儿不
是更好吗?”我知道这种90度的格局比起面对面会让双方更放松一些,但显然,他比我
更重视交往中的细微之处。
潘绥铭是我见过少有的既快人快语又善解人意的人。他说起话来富有节奏,而那张卡通
化的脸则强化了这种表现力,他是个天生的演讲者。几个月前的一个秋夜,北京彼岸书
店举办的一次读书沙龙请他去讲《我们时代的性与爱》。主持人致开场白时说:“今天
晚上...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70
41
老三届,中国大陆1966年到1968年三年共三届高中、初中毕业生的统称。
1966年到1968年,中国大陆正陷于“文化大革命”的混乱之中,大学停止招生。这
三年的高中毕业生作为“知识青年”的主体“上山下乡”,被安排到农村落户。19
77年恢复高考时,他们已经超过高考年龄,但鉴于其被“文革”耽误,所以直至19
79年,仍被允许参加高考,被称为“老三届毕业生”。作为对应,所有1977年-197
9年考入大学的学生,则被称为“新三届”。

老三届是指下乡的吧?67、68、69?
z**r
发帖数: 17771
42
发信人: otheme (puff), 信区: America
标 题: 我们曾经是八九点钟的太阳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Fri Nov 14 00:53:38 2003) WWW-POST
http://www.wenxuecity.com/BBSview.asp?SubID=newsdirect&MsgID=23065
我们曾经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图文)
早就想为我们这代人写些什么,却不知如何下笔。尽管有关当年的“老三届”、“红卫兵
”、“知青”们的文章和文艺作品并不算少,但许多都给人留下负面印象,或干脆对这批
人直接抨击和讥讽。那种一概而论太冤屈了作为整体的这拨人,我想替这代人说些什么却
一直未能兑现,因为自己也拿不准该如何为这代人定位。
我并不是“老三届”。文革开始的时候,我还在小学里混,因此当不上造反的“红卫
兵”,也没赶上“大串联”、“毛主席接见”等热闹。而且因为红卫兵抄了我家,使我对
那些“红袖箍”没啥好印象。但后来,咱也不得不步“老三届”和“红卫兵”们的后尘下
乡插队,殊途同归的命运使我开始理解了比我年长的这些人,并对他们不无同情与敬佩
z**********e
发帖数: 22064
43
http://hx.cnd.org/?p=111570
一,破解《七.三布告》背后的隐秘棋局 军头设局柳州惊天劫军列抢枪大案
小平头(萧宏)
(一)《七.三布告》背后的隐秘棋局
以岑国荣为首的广西文革余孽为文革翻案的两大论据是广西“反共救国团”案和《七.
三布告》——这两大案都可视为韦国清当年从政治上抹黑及镇压广西“4·22”的尚方
宝剑。其实,韦国清岂止炮制广西“反共救国团”冤案,就连周恩来“批注”、毛泽东
文字批准“照办”的《七.三布告》颁布的直接诱因——柳州造反派“5.21”抢军列,
“5.25”抢解放军七百多支枪的事件,都是韦国清与军人集团设局栽赃广西“4·22”
,倒逼毛泽东依靠军队牺牲造反派的惊天大阴谋。以下节选拙作“台前幕后”的部分段
落,来盘点、解构这个阴谋出笼的经过。内文披露了很多至关重要的细节,可以令人一
窥彼时高层毛林周三个集团博弈的过程及毛抛弃造反派心理和决心态度。
(1)楔子:柳州“5.21”惊天劫军列案
1968年5月21日一个三星正南的下半夜,大鹅山下的柳州火车站,三个广西“4.22”派
的柳铁“工机联”(柳铁“工人总部”、“机关总部”、“红卫兵联合战队”...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4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杜欣欣:1978年高考
http://hx.cnd.org/?p=112001
1966年,毛泽东发动文革后就关闭了所有的大学。1970年代中期,中国的大学招收过由
单位推荐,不通过考试的工农兵学员。1977年9月,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
中国教育部决定恢复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那年,我23岁,当工人六年半。
10月底,我得知高考的消息后,非常兴奋,立刻就报了名,却没想过哪里来的时间复习
。12月10日是高考的第一天,北京下大雪。我和全国570万考生一起走进考场。很多年
没有考试了,我既紧张又新鲜。上午考政治,下午考史地,次日考数学和语文,一共四
门。考语文时,我一看作文题“我在这战斗的一年”就懵了。那时的作文推崇宏大叙事
,我想了半天,也想不出当年有什么战斗可写。勉强完成,自然不能满意。
次年,北京市的一篇高考作文传入社会,后被《北京日报》全文发表。文章开头是这样
写的:“再也没有比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更能提醒你已经进入中年了。这是个女孩儿, 皱
着眉头哭着。大概她也像门口的那个护士一样,不相信这个挎着书包、满脸胡茬儿的人
就是她的父亲吧。”随着“考试的日期一天天近了,我的孩子也一天天快要出世了。如
果...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马英八:我弟弟要滚蛋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转帖] 七十年代:记忆中的西安地下读书活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5 23:44:09 2016, 美东)
本主题共有 5 篇文章,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返回讨论区]
[回复本文][原帖] 发信人: tulsi(蓝袜子), 信区: masterpiece
标 题: 葛岩:七十年代:记忆中的西安地下读书活动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12年09月03日08:52:35 星期一)
http://www.yantan.cc/bbs/thread-112637-1-1.html
[转帖] 七十年代:记忆中的西安地下读书活动
作者:葛 岩
从1960年末期开始,不少曾积极参于文革的大中学生失意于现实。其中的一些人开始阅读
禁书,形成今人所说的地下读书活动。这种时为禁忌的活动分布广泛,参与者众多,在某
种程度上,是19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在民间的序幕,是催生日后许多理想主义文化精英的
摇篮。《今天》杂志的诗人...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6
http://hx.cnd.org/?p=139751
1976年10月,在中国,以华国锋为首的“华派”逮捕了“文革派”,掌握了中国的最高
权力,结束了“文革”。
在华国锋的同意和邓小平的推动以及在教育部门的操办下,高等院校恢复了正规招生和
考试入学,全国有570万以“知青”为主的青年人应试,其中27万人考入高校,他们在
1978年2月成为“文革”结束后的第一批大学新生。他们遭遇过苦难,感知受教育权利
的来之不易而刻苦学习。此时的大学校园里还都是“文革”留下的疮痍,连个像样的食
堂也没有。教育功能重新复位,发展科技成为国家战略。受到这种情势的鼓舞和渴望情
绪的支配,这时发生了知青自发的“大返城”运动。
在“文革”时期,约1,600万知青被“上山下乡”运动驱往农村或山区,据统计有25,
690名知青死亡,其中非正常死亡高达62%,还有数万名女知青遭到了当地干部和军人
的强奸。知青们在一再受挫、理想破碎之后已不再有当年担当“革命”急先锋的豪迈,
只有忍受“变相劳改”的悲凉心境,他们对“前途茫然”的感觉极为痛苦。1978年9月
,云南景洪农场的上海知青联名写了一封公开信,历数广大知青的艰困、... 阅读全帖
z**r
发帖数: 17771
47
发信人: otheme (puff), 信区: America
标 题: 我们曾经是八九点钟的太阳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Fri Nov 14 00:53:38 2003) WWW-POST
http://www.wenxuecity.com/BBSview.asp?SubID=newsdirect&MsgID=23065
我们曾经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图文)
早就想为我们这代人写些什么,却不知如何下笔。尽管有关当年的“老三届”、“红卫兵
”、“知青”们的文章和文艺作品并不算少,但许多都给人留下负面印象,或干脆对这批
人直接抨击和讥讽。那种一概而论太冤屈了作为整体的这拨人,我想替这代人说些什么却
一直未能兑现,因为自己也拿不准该如何为这代人定位。
我并不是“老三届”。文革开始的时候,我还在小学里混,因此当不上造反的“红卫
兵”,也没赶上“大串联”、“毛主席接见”等热闹。而且因为红卫兵抄了我家,使我对
那些“红袖箍”没啥好印象。但后来,咱也不得不步“老三届”和“红卫兵”们的后尘下
乡插队,殊途同归的命运使我开始理解了比我年长的这些人,并对他们不无同情与敬佩
w***s
发帖数: 4394
48
你脑子已经彻底坏了,而且是个毛生产出来的文盲,我没有时间跟神经病瞎扯,我只是
贴给大家看看。只要看停课就行了。
(一)老高三:1947年前后生,1963年进高中,1966年应届高中毕业生。已读
完高中三年,面临高考,大学成梦,加上文革停课两年半多,高中阶段共在校五年多。
他们是老三届里年纪最大,读书最多的一届。优势是:文革后恢复高考最有实力;劣势
是:因年龄偏大而不受招工条件青睐。   (二)老高二:1948年前后生,1964
年进高中,1967年应届高中毕业生。实际读了二年高中,加停课,高中阶段共在校
四年多。优势和劣势与老高三差不多。   (三)老高一:1949年前后生,与共
和国同龄,1965年进高中,1968年应届高中毕业生。实际读了一年高中,加停课,
高中阶段共在校三年多。恢复高考后仍有实力,年龄在招工条件上也优于上两届。
(四)老初三:1950年前后生,1963年进初中,1966年应届初中毕业生,读
完三年初中,升高中成梦。加停课,初中阶段共在校五年多。恢复高考后仍有实力,因
考题难度偏浅。招工年龄条件也优于上几届。   (五)老初二:1951年前后生
,1964年进初中,...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4394
49
认识字的请自己看,文盲就算了。请看“停课”两个字。
(一)老高三:1947年前后生,1963年进高中,1966年应届高中毕业生。已读
完高中三年,面临高考,大学成梦,加上文革停课两年半多,高中阶段共在校五年多。
他们是老三届里年纪最大,读书最多的一届。优势是:文革后恢复高考最有实力;劣势
是:因年龄偏大而不受招工条件青睐。   (二)老高二:1948年前后生,1964
年进高中,1967年应届高中毕业生。实际读了二年高中,加停课,高中阶段共在校
四年多。优势和劣势与老高三差不多。   (三)老高一:1949年前后生,与共
和国同龄,1965年进高中,1968年应届高中毕业生。实际读了一年高中,加停课,
高中阶段共在校三年多。恢复高考后仍有实力,年龄在招工条件上也优于上两届。
(四)老初三:1950年前后生,1963年进初中,1966年应届初中毕业生,读
完三年初中,升高中成梦。加停课,初中阶段共在校五年多。恢复高考后仍有实力,因
考题难度偏浅。招工年龄条件也优于上几届。   (五)老初二:1951年前后生
,1964年进初中,1967年应届初中毕业生,实际读了初中二年,加停课,初中阶段...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