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经悟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p*****n
发帖数: 1415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证悟的次第 4
证悟的次第 4
四圣谛与十二缘起不同的是四圣谛,还說到苦灭道迹圣谛的方法。此方法
就是八正道,使解脱成为实际可行的事实,而不只是理論。
所以四圣谛与十二缘起是解脱法门一事的兩說,不过四圣谛多&#
63855;了实践之道,内容比十二缘起更完备。
四圣谛与十二支的相通,经中有明确的依据。︽杂阿含经︾三五五经說:尔时世
尊告诸比丘:﹁当觉知老死,觉知老死集、老死灭、老死灭
道迹。如是……乃至当觉知行、行集、行灭、行灭道迹。﹂
﹁云何当觉知老死?觉知缘生故有老死,如是老死觉知。云何&#
63796;死集?生集是老死集,如是老死集觉知。云何老死灭觉知?
谓生灭是老死灭,如是老死灭觉知。云何老死灭道
Y**u
发帖数: 5466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坛经偈
偈 2
无相颂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
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
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
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
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
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S**U
发帖数: 7025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认识《正见经》
《正见经》中舍利弗以知善不善根、知食、知四圣谛、知十二支缘起、知漏等十六项目及知其集、灭、道,来解释有关概念正见所理解、经验知见所洞澈的缘起法则。每一个项目都以简要与详细两种方式加以说明,所以说《正见经》是所有巴利五尼柯耶中,唯一各以32种情况解释四圣谛与阿罗汉境界的一部经典。
《正见经》的内容架构
《正见经》是属于法义问答的毘陀罗体裁,因此经里每一问答,必有领解赞叹的定型句,相对的汉译《杂阿含·344经》(《大正藏》卷2·页94)却完全没有领解赞叹的定型文句,如此就与一般的问答没有什么差别。了解毘陀罗的体裁形式之后,就可以清楚《正见经》的内容架构。
首先,舍利弗提出要具足何种正见,才能对法产生不坏净信且悟入正法。舍利弗自问自答后,比丘们欢喜、赞叹之外,再问舍利弗是否还有其他获得正见的方法,如此共问了十五次。
舍利弗解说的十六个方法可以「世间正见」与「出世间正见」的获得来了解。知「善不善」、知「食」属于世间正见的解释;「四圣谛」、「十二支缘起」与「漏」则是出世间正见的说明。下图说明本经的架构。
w****g
发帖数: 570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伽经》导读 - 谈锡永
中观与如来藏
印度佛学的空宗,由“般若”开始,至龙树论师发展为中道思想,于焉大
成。中观,即是于修“止观”时依中道思想而行。
前代祖师着重行持,一切理论与实际行持皆有“根、道、果”的关系,并不如今
人,理论与修持彼此脱节,所以用中道为根(基本观点)的止观(修持的
道),便称为中观般若(Prajna)意为智。这种智又有专指,只指能体证一切
法空的智,是故亦可理解它即是“空性智”,或“空智”。
空,是指一切法(世间一切事物及现象)均不永恒,无独立的本质。一切
法生起,都依靠各种必要的客观条件而成立,条件具备则生起,条件不具备则
还灭。是故世间一切法皆可视为“缘起”(因缘具足则生起)。
在思惟层次理解缘起,并不难,可是怎样在实修层次证悟,则实不易。修
止观便是证空性的修持次第。
止(samatha 译奢摩他),是将心念集中于一处。所谓一处,可是一种实物
(如座前设一块石),可以是一种自然现象(如日落的光华,或无云晴空),
也可以是自己观想出来的坛城与本尊,或观想出来的境界(如光轮)。
与止同时(必须是同时),还须作观(vipasyana音译毗钵舍那)。观不是
观想,而是观察、观觉,于一法生起...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491
5
学佛的人,天天听经、天天闻法,法喜充满,快乐无比。为什么快乐无比?心开意解。
没接触经典之前,不了解生命的意义,不懂得为什么而活;听了经,闻了法,这个结解
开了;换句话说,我们的生命踏实了,生活有意义了,不会再醉生梦死。
为什么要天天听经、天天闻法?我们是凡夫,无量劫来累积的烦恼习气,要想把它伏住
谈何容易,所以唯一的办法是天天听经、天天闻法。天天听经、天天闻法,经教里面所
说的,都明白了,都通达了,然后都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那你就得受用了。
天天听经,天天接触佛菩萨的教诲,你才不至于迷失了方向;天天闻法,天天接受正法
的薰习,把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统统改正过来,你就会活得很快乐、很
自在。
这个世间的名闻利养、功名富贵都是假的,你真正觉悟了,你自然懂得如何生活,懂得
认真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懂得把握有限的命光努力念佛。断惑证真、破迷开悟、往生
不退成佛,这是念佛人生活的方向、生命的指标,你想想看,这个生命多有意义、多有
价值!
所以说世间最幸福的人,在一生当中活得最有意义、最有价值,这一生没有空过,无过
于念佛往生之人。
--净空法师
http://www.fodizi....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残疾人修身念处而证悟
甘澎老师谈禅修
林崇安 (内观杂志第64期.2009)
一、前言
今(2008)年八月,我们一行十五人到泰国参访禅修老师,并顺便参观寺院和名胜古迹
。于二十一日早上参访了在佛统府佛教城的圣法中心(Ariya dhamma sathan)的康恳
长老和甘澎老师。甘澎老师(Kampon Thongbunnum)是康恳长老晚年所指导出的最有名
气的在家弟子,以下先介绍一下甘澎老师戏剧性的生平。
二、甘澎老师的生平和禅修经历
1955年,甘澎老师生于泰国北部那空洒汪府的贫民窟,整天生活在船上,陆上没有房子
,他的父母靠船运载维生,有五个孩子,甘澎老师排在第二。他的父亲知道教育的重要
,虽然生活贫困,仍然鼓励子女上学读书。 7岁时甘澎老师开始上小学,13岁时读初中
,喜爱体育课程。 16岁时考上Chan kasem师专(毕业后可教小学),18岁时考上
Mahasarakham体育师专(毕业后可教中学),20岁时他以成绩优异直接进入曼谷的Sri
Nakharinwirot体育大学读书。
1977年,甘澎老师22岁,从体育大学毕业,并顺利地被录取为Ang thong体专的公职老
师,从此拥有一个铁饭...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7

般若经是伪造,并不表示般若经说的都是错的,都非佛法。
这是两回事。
有些是后世人因应某种时空环境而这样说,可以讨论。
走对的,我们不一定知道他境界多高,
但走错的,常常看得出蛛丝马迹。
南传法师的悟境也不一定都对,有些也有争议,大乘法师也一样。
c***h
发帖数: 2262
8


=================
http://baike.baidu.com/view/13867282.htm?fr=aladdin

如果在更大的背景中考察,《杂含》在经藏中的地位就显得更加突出。据义净《南海寄
归传》所述,佛灭后一千多年,印度(包括周边国家)佛教大小乘并存,其中上座部、
有部势力最大,分传南北。然其大小乘的差别仅在于是否礼拜菩萨、读大乘经,行斯事
者名大,否则号小,馀皆同也,所谓“律捡不殊、齐制五篇、通修四谛”[7]者是。《
瑜伽论》的体例、内容恰应此说,《菩萨地》仅在原始经、律基础上别出一门[8],并
无脱离三藏另立新宗之事。此在早期大乘作品《大智度论》中亦有迹可循,论中安立“
修多罗”为阿含、大乘二分,而以大乘经为三藏外别说者,同时将自宗“空门”与“阿
毗昙”等并提[10]。又,玄奘除了翻译《瑜伽论》等大乘经论之外,还翻译了大量有部
论着,从古论到注释书,这也是当时佛教实况在文献上留下的一个注脚。即此遍观,足
知即使在大乘分支以后,一切法义不离三藏,三藏要义摄归《杂含》。所以,印顺法师
的断语是十分允当的:“无边的甚深法义,都从此根源而流衍出来”。... 阅读全帖
k********e
发帖数: 168
9
分数出来有两周了,一直想要发帖,因为还记得自己考前,成天刷屏,多么希望看到一
篇最新考经啊,但是拖延症又犯了,直到今天,有一个很久没有联系的考友向我询问最
新考试是否像传说中的那么恐怖,才激起我马上写完此贴的愿望,希望能对以后考试的
人有些帮助。
个人背景:国内土硕,本科毕业至今正好5年(生生错过了毕业5年内申请match的大好
机会。。。),全职复习,家有toddler小娃送daycare,大部分时候学习时间集中在工
作日的11am-5pm和晚上10pm-11:30pm,双休日的9:30pm-12:00pm.
帖子分三个部分:考完当天的感想,出分后的感想,个人复习过程和模考情况. 超常慎
入。。。
第一部分:考完当天的感想
这个是我刚考完后给几个朋友写下的,直接贴过来:
一.题目难度:
与16为背景,当时我做16的时候,感觉有1个block比较难(假设难度为3),其他3个稍
微好点(假设难度为2)
真实考试第1,2,5,6难度好点(难度值2-2.5不等),3,4,7难度比较大(应该大于3,尤
其第7个)
二.题目长度:
应该是比16要长,有些题目是要翻页的,不过大多数因为配了图,我每...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10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佛说四十二章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
後汉迦叶摩腾 竺法兰同译
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离欲寂静。是最为胜。住大禅定。降诸魔道。於鹿野苑中。转
四谛法轮。度 陈如等五人。而证道果。复有比丘所说诸疑。求佛进止。世尊教敕。
一一开悟。合掌敬诺。而顺尊敕。
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
真道行。成阿罗汉。
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
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
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
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证阿罗汉。
爱欲断者。如四肢断。不复用之。
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
。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
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
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
身三者。杀。盗。淫 。
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
意三者。嫉。恚。痴。
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
n*********s
发帖数: 256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newcomments (New Comments), 信区: Wisdom
标 题: 【经中之王】金刚经的功德、作用、讲解、修持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2 04:09:24 2013, 美东)
来源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8614308/
来自: 三山符箓夫妇(散而为气, 聚而成形)2009-11-10 12:16:23
【金刚经的核心一段】画龙点睛,这就是六祖悟道领悟的东西。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77940​86/
----------------------------------------------------------------------------
---------------------------
金刚经是经中之王, 一切诸佛, 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皆从此经出。
金刚经全文:
http://www.jingangji​ng.com... 阅读全帖
S******l
发帖数: 1548
12
来自主题: LoveNLust版 - 《极乐天经》-4-兄弟落难
(四)心明之难
“阿弥陀佛!心明,你竟练魔功,误入魔道。为苍生计,本寺必须将你镇压。达摩院,
列阵降魔。务要生擒此徒,我们还要寻得这魔功的来历。”方丈忽然起身,下达指令。
“哈哈哈哈!什么误入魔道,为苍生计。。。你们是输不起了!世间生灵涂炭,妖魔横
行,唯寺院不敢染指。可你们却藏在寺中,不降魔救苍生,还妄称正道?笑话。我不修
佛法却能行大义,救苍生,何须你们教化!”心明带着沙哑的声音怒吼着。
“唉。。。心明儿时的悲惨让他有‘心’难‘明’啊。。。我未能教化他,就让我来收
服他吧。”心明的入门师傅觉远和尚,悲悲的走出来,只希望自己出手,能免去爱徒受
少林大阵的摧毁,为日后弃魔道,皈依我佛,留一丝生机。
“师傅!。。。你也要废了徒儿么?。。。你该知道徒儿心中的想法。。。”心明再疯
狂,此时也不想对师傅动手。
“阿弥陀佛,心明,你已犯下杀人大罪,为师必须尊寺规,你带上刑具,跟为师进达摩
堂吧。。。”觉远不想动手,可心明却想逃。但心明转身没几步,就觉身后风力强劲,
原来觉远使出了金刚般若掌,掌风拢到心明的前后左右,让他无处可逃。
“呯!”心明跌倒,“哗楞!”一条铁链甩了过来,心明被锁,压入达摩院...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认识《正见经》
依上文对《正见经》的架构有一认识后,本文将以表格方式摘要《正见经》的主要内容,俾使读者对此部经内容有一整体概念。(见下表)
本经主旨是在探讨拥有什么样的正见,可以使圣弟子对法具足正信(得四不坏信)而证悟涅盘。经文接著详细分析获得正见的方法。
经文以问答的方式逐一深入,探索获得正见的方法。经中所提的十六个方法可分为∶善/不善(根)、食、苦(四谛)、缘起(十二支和漏)等四类,对于每一个方法加以详细分析,先解释它是什么,再探讨它是如何生起的,什么情况可以消灭它,用什么方法来消灭。
《正见经》一开始先建立对世间善恶、业报的正见了解,再更进一步切入四谛、缘起的出世间正见。掌握「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的缘起法则所建立的正见,即是在正观因缘法上更深刻体悟一切法的因缘有与因缘灭,生是老死的根源,生灭则老死灭,依此追溯即可了解缘起缘灭的相互关系,从中找到息苦的下手处。
正见是如实知见一切事物的真相,即是对四圣谛的苦谛当知当解,集谛当知当断,灭谛当知当证,道谛当知当修。而《正见经》中食、苦、缘起与漏的断灭之道,即是以正见为前导的八正道。由此可知,观察生命的实相与解脱生命的方法以正见为始,亦以正见为终,此
r*****g
发帖数: 478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严经》卷二疑问
提婆达多真的恶毒第一吗?他是因为吃素所以恶毒?
顺便引一点法华经里关于提婆达多的部分:
开经前,先念开经
甚深无上微妙法
百千亿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尔时佛告诸菩萨、及天人四众:‘吾于过去无量劫中,求法华经,无有懈倦。于多劫中
、常作国王,发愿求于无上菩提,心不退转。为欲满足六波罗蜜,勤行布施,心无吝惜
,象、马、七珍、国、城、妻、子,奴婢、仆从,头、目、髓、脑,身、肉、手、足,
不惜躯命。时世人民、寿命无量,为于法故,捐舍国位,委政太子,击鼓宣令、四方求
法:“谁能为我说大乘者,吾当终身供给走使。”时有仙人、来白王言:“我有大乘,
名妙法莲华经,若不违我,当为宣说。”王闻仙言,欢喜踊跃,即随仙人、供给所需,
采果、汲水,拾薪、设食,乃至以身而为床座,身心无倦。于时奉事、经于千岁,为于
法故,精勤给侍,令无所乏。’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念过去劫, 为求大法故, 虽作世国王, 不贪五欲乐。
捶钟告四方, 谁有大法者, 若为我解说, 身当为奴仆。
时有阿私仙, 来白于大王, 我有微妙法, 世间所稀有,
若能修行者, 吾当为汝说...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15
来自主题: LosAngeles版 - 被火烧了之后
没悟的人说经,悟了的人说话,非悟者。
n*****1
发帖数: 25
1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歪讲《六祖禅经》
读坛经让人真感到人人皆有佛性,坛经是慧能的传记,思想录,一部凡人成真的记录。
六祖固然是天
生佛种,读坛经关于他的故事常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感。他的后辈中人能被点透悟
道已经不错,
他是不教自会。不过,七祖神会大师是个能干的人,弘扬他的领悟,与北宗大辩论,胜
出。编撰坛
经,真是功不可磨。当然,也顺带自吹了一下,在慧能宣布将要圆寂时,有一个小和尚
异常镇静,连
慧能都不得不感叹这人不简单。他就是神会。
另外,唐时国力强大,人才辈出。坛经中的那位一宿觉被认为是和慧能不相上下,甚至
在其上。可惜
没有开宗立派。
慧能在坛经中预测了很多事,包括在未来真正的懂法之人会隐居于深山老林。真想到广
东韶关去拜一
下他的真身。历时一千多年无损,让人想着都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j********p
发帖数: 9680
17
**《和谐中的快乐》---闻 思 觉 悟 正念
**●想要修行先要闻、思,在此基础上才是修,不经过闻、思,怎么知道修什么?怎么
修?闻、思之后,不结合自己的身心去修行,也得不到实在的益处。
●很多人没有广大的闻思,尚未通达教理,既无充足的福德资粮,又无一定的护持方法
,内心还不甘寂寞,就想一个人闭关——魔在等着你呢!
●人世间是一个过度场,可以上升、可以下降,主要看自己的选择和行为。
●据说天鹅能从奶和水的混合物里,把奶汲取出来食用。我们也应从浩如烟海的佛法里
,提炼精华来学习。
●能够在每一个场合控制自己并不等于获得自在无畏,真正的无畏是当你在任何场合根
本没有一个“自我”需要去控制。
●如果你做的是善行,你不需要向佛菩萨祈求保佑;如果你做的不是善行,祈求谁也没
有用。
**●嫉妒别人,仇视异已,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善瞋之人,
时时地狱。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虽然我们的起心动念,某些行为不为人知,但不可欺瞒自己的心。
●我们以不净的三业,如何同三业清净的本尊相应?就像我们去五台山朝圣,有谁见到
了文殊菩萨?能梦见文殊菩萨都已是很大福报。
**●“千江有水千...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18
偶个人认为证悟至少要到八地,不然随时掉下来的证悟是真的证悟么,偶很怀疑。今生
证果是究竟么。
各个筏子功用都是一样的,就看众生的根性喜好机缘而已。不好以分别心用买菜的标准
看。

的。
b*****l
发帖数: 3821
19
如你所说“一般的开悟好象也不是什么大事”,正是因为‘开悟’的太多了。降低标准
的话,我读篇paper也能‘悟’个好几次呢,呵呵。
你不认为自己能理解经典, 为什么认为别人能理解经典呢。听了在多的师傅讲,最后
的判断标准还是要自己来的,这个依据最终还是要绕回到你自己对经典的理解上的。
Y**u
发帖数: 5466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坛经精华
7: 西方静土:
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
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
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
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
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今劝善知识
。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
弥陀。
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
。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
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
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
浪灭。毒害忘。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
。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
到彼。
a*******g
发帖数: 867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严经中所说的神通与着魔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
阴区宇。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
超越见浊。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
“阿难,彼善男子,当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发明,内抑过分,忽于其处发无穷悲
,如是乃至观见蚊虻犹如赤子,心生怜愍不觉流泪。此名功用抑摧过越,悟则无咎,非
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若作圣解,则有悲魔入其心腑,见人则悲啼泣无限,失
于正受,当从沦坠。
“阿难,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胜相现前,感激过分,忽于其
中生无限勇,其心猛利,志齐诸佛,谓三僧祇一念能越。此名功用陵率过越,悟则无咎
,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若作圣解,则有狂魔入其心腑,见人则夸我慢无比
,其心乃至上不见佛,下不见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前无新证,归失故居,智力衰微,入
中隳地,迥无所见,心中忽然生大枯渴,于一切时沉忆不散,将此以为勤精进相。此名
修心无慧自失,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
f*******8
发帖数: 3612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严经真伪之辨

凡事不能只会一根筋思维,
也要学会反着想想。一定要反观自身。
这个例子如果结合自身的,你就应该想到,
为什么人家舍利弗一闻因缘偈语,就证初果?
为什么我天天跟着老师背那个偈语,正说反说都会,还是不证初果呢?
为什么老师不能把我也教到那种一闻偈语心即开悟的状态呢?
为什么老师天天背偈语也做不到呢?
你就应该想想:为什么人家所谓外道的,一听就懂就开悟。
为什么我们自称内道的,天天听还听不懂,死活不开悟呢?
想到这里,你就应该和老师抱头痛哭才是啊。
你就应该怀疑,也许自己和老师既不是内道也不是外道,根本就不上道?
等禅
(单
结果
r****n
发帖数: 8253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坛经论四圣谛

人家有说阿罗汉没开悟解脱?
人家意思是佛是无师自悟的,而阿罗汉是在佛的教导之下而开悟证果的。他们的最终解
脱都是一样的。
r****n
发帖数: 8253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坛经论四圣谛
佛是自悟四圣谛,所以才成为佛
阿罗汉是在佛陀的指导下证悟四圣谛,所以是声闻
一切诸佛和阿罗汉,都是通过四圣谛而证悟的。
而佛陀说世间只要有八正道,就会有阿罗汉,八正道的正见正是关于四圣谛的了解认识
,这个是从佛陀,善知识那里听闻和如理思维而确立的。
上座部之所以还不断有解脱者,是因为还有人在实行八正道。
x******i
发帖数: 14369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达摩大师血脉论
没悟的人说经,悟了的人说话,非悟者。
n*********s
发帖数: 256
26
来源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8614308/
来自: 三山符箓夫妇(散而为气, 聚而成形)2009-11-10 12:16:23
【金刚经的核心一段】画龙点睛,这就是六祖悟道领悟的东西。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77940​86/
----------------------------------------------------------------------------
---------------------------
金刚经是经中之王, 一切诸佛, 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皆从此经出。
金刚经全文:
http://www.jingangji​ng.com/
MP3教念
http://down.fodizi.c​om/fjnsmp3/%E3%80%8A​%E9%87%91
千万不要小看这部《金刚经》,它所在的地方就相当于有佛有塔,修行功夫高的人会看
到它在暗中是放着金光的,而这金光中还有很多天龙护法在护持。所以...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4116
27
说喇嘛教非佛教也不叫否定
说慧能、马祖、洞山、永嘉、虚云、广钦等等未悟,这叫对正法的否定
说只有六识,没有超过识阴的法存在,这叫对正法的否定
说第八识如来藏非究竟,这叫对正法的否定
说大乘非佛说,法华楞严楞伽等是伪经(本版真有喇嘛教徒振振有词说法华有问题!)
,诸如印顺老秃驴,这叫对正法的否定
说释迦牟尼佛的教外别传禅宗所悟,不如某某胜妙,这叫对正法的否定
说双身修法(性器官的结合,淫这种最粗重的贪欲)可以即身成佛,这叫对正法的否定
说什么科学的发展有必要让佛教改写,不能因为佛陀就全信,说如来有二语的,这叫对
正法的否定
佛学家bigfool,以上末学对否定的类型列举,您认为如何?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7.8
h***1
发帖数: 2263
28
说慧能、马祖、洞山、永嘉、虚云、广钦等等未悟,这叫对正法的否定
说只有六识,没有超过识阴的法存在,这叫对正法的否定
说第八识如来藏非究竟,这叫对正法的否定
说大乘非佛说,法华楞严楞伽等是伪经(本版真有喇嘛教徒振振有词说法华
有问题!)
,诸如印顺老秃驴,这叫对正法的否定
说释迦牟尼佛的教外别传禅宗所悟,不如某某胜妙,这叫对正法的否定
说双身修法(性器官的结合,淫这种最粗重的贪欲)可以即身成佛,这叫对
正法的否定
说什么科学的发展有必要让佛教改写,不能因为佛陀就全信,说如来有二语
的,这叫对
正法的否定
你如果有觉得不妥的地方 比如你觉得”只有六识,没有超过识阴的法存在,这不是对
正法的否定“ 那就请您列举出来,OK?
不要只是搅稀泥,阴阳怪气的说话,酸死了
G**W
发帖数: 1865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祖之所悟和唯识學間的关系
《六祖坛经》中五祖对六祖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五祖说 :「如果没有认识本心
所在, 没有亲证本心是怎么一回事,修学佛法都将会落於玄想与空谈,所以学法并不会
有真正的智益。」
六祖悟的那个『自性』, 讲穿了根本就不是意识, 那个自性, 直指我们每个有情除了自
己能知能觉能想的意识之外, 还有其它识的功能, 而这个超越意识功能的某种东西, 六
祖叫它自性, 有经典说它叫如来藏, 或叫自心如来, 不管叫它什么, 反正它不是意识就
对了.
禅宗就是依这个所谓的自心如来的清净、涅槃、自性而说般若,不是依意识来想像或思
惟的认知境界来说般若的;而中观也是以这个人人都有的自心如来的不落断常、垢净、
来去、一异……等两边而说中观的,并不是用意识的思维去依佛法知见来起心作意离开
两边的中观,也不是意识感知在事相上离两边的中观,所以証悟禅师就是找到了法界实
相心如来藏。
法界万法的根源既然是祂,那么佛法的修证就必然是依绕着法界实相的这个根本心来修
证的,这就是般若正确而且唯一的修证标的,禅宗正就是这样修证的;若离开对自心如
来的修证,就并不是真正佛法般若的证悟!
H******3
发帖数: 169
30
问:为什么有的修行人自认为是证悟者,实际并非如此?
索达吉堪布:一般来讲,在真正闻思修行的人当中,误入歧途的人比较少。但是,从来
没有经过系统教育、没有真正闻思修行的人,自心稍微有点安住的时候,就认为:我已
经获得了圣者果位,我现在非常了不起。这种境界,就像《定解宝灯论》中所讲的,仅
仅是一种分别念和语言的境界,却自认为已经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果位。
我们应该首先了知真实的胜义谛,之后不管闻思还是抉择见解,全部都是往这个方向努
力。比如,在一个十字路口,我们知道哪条路才是自己真正要走的路之后,只要毅力没
有减少,一直精进努力地修持下去,这一世不证悟就下一世,只要打下很好的基础就可
以。但如果方向完全错了,却自认为已经到达目的地的话,那肯定是不合理的。
——《中观庄严论解说》
1 美国菩提学会(BICW):http://www.bicw.org
2 国际佛学网:http://www.buddhistweb.org
3 智悲佛网:http://www.zhibeifw.com/cn/
i******s
发帖数: 566
31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李木源:人生这部经最厉害 (zt)
李木源:人生这部经最厉害
来到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访问李木源居士时,正巧碰上居士林一年一度颁发度岁金给
贫困老人,整个场面热哄哄的,义工们在路口指辉交通,推着轮椅,接待到来的老人。
一走进去,许多步履蹒跚、老态龙钟的贫困老人,正在食堂用斋,看那一大锅一大
盆的饭粥菜肴,任他们自助享用,供应量之大令人侧目。
一个角落,又有好多位老妇人,正蹲在那儿帮忙洗菜搁菜。我彷佛走进了老人村,
好不容易在一片蓬头鹤发之中找到了李木源,只见他满头大汗,行色匆匆说:“对不起
,我现在很忙很忙,我们另约时间再谈好吗?”
既来之且安之,先去大殿观礼。
在庄严宏伟的佛像下,九大宗教的代表排排坐,各自披上传统的长袍礼服,受邀为
贫困老人祝福。
天主教的神父上前,念诵了一段奉主之名的祝福,接着回教的宗教司也念诵一段可
兰经……,不同言语的祈祷,形成一首奇妙的交响乐,在大雄宝殿祥和萦绕着。
不同的宗教未必是敌对的,不同的信仰未必就有冲突。至少,在这里我感受到了融
洽,也看到了希望。
宗教对话多学习
下午,再倒回来时,李木源已松了一口气。
隔壁的会议室,还有几位宗...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经轮的功德
第八世噶千仁波切的大手印已达一味瑜伽以上之成就是藏传佛教界公认的,一味瑜伽以
上是无修瑜伽,当然他自己从不承认,只是说一切都不超过佛子行三十七颂,下面是顶
果钦哲法王的诠释:
无修瑜伽
心之自性明空本解脱;
明觉任运心念自清净。
心觉不二于一明点中,
无修法身境中诵嘛呢。
心的究竟本性是本然明觉,念头从中散发,就像光从太阳辐照出一般。一旦了悟这个心
的本性时,妄念会消失,如同云在虚空消散。心的本性离于染污,无生、住、灭;以密
咒乘的词汇来说,就称为本然相续之心,或住于当下的离戏。在佛经中也提到,如《般
若菠萝蜜多经》中所说:
心,
心不存在,
其相为明。
当你检视静相的心、动相的心和这个能了知动静二相的心,无论你花多久时间去找『心
』,除了空,你找不到任何东西:心无形、无色、无体,这是心的『空』相。但心能够
知道事情、感知现象界的无穷变化,这是心的『明』相。空、明不二,就是本然相续之
心。
现在,你心的明性被妄念所障蔽,但当此障碍清除时,你会开始揭显觉性的光辉,直至
念头一生起就立刻解脱的境界,好似水上之画,才画下就消失无踪。以这种方式去体悟
心,就会探触到根本的佛性,此即第四灌顶的修...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经桶有什么用?
证悟大成就者:噶千仁波切,对于「转经轮」法门的开示
噶千仁波切,对于「转经轮」的开示──
「转经轮」和「见解脱」是我个人修累善业福德中,
两项最宝贵的修持。
任何见着一个拿着转经轮的人,
将不会堕入下三道。

不论一个转经轮内装有多少的咒语,
当轮转一次,就会有那么多的咒语散布出去。

咒语的功德利益是什么呢?
如果你说:「嗡玛尼贝美吽」,
它就会化现出一个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的真实意义是爱。

犹如天下甘霖一般,不论你持诵多少「玛尼」,
都会被风承载,携同着慈爱,
带到众生的心续当中。
当众生心怀慈爱时,我执即被摧毁。
这,就是最伟大的善法,
能生出身语意之福善功德。
j******g
发帖数: 2689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能判断一个人是否开悟?
“胜义僧”、“在家阿罗汉”是对出家僧人修证解脱优先性的挑战,即在家人证果后是
否超越一般未证果的僧人。僧伽的定义是依律制而成立的,出家受具足戒,受到在家信
徒的尊敬供养。但是,有些部派提出“胜义僧”的观念,如南传《论事》记载,方广部
以为僧伽四双八辈是约胜义僧说,胜义僧是无漏道果。[15]《杂阿含经》卷三十三说:
世尊弟子,善向、正向、直向、诚向,行随顺法,有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
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此是四双八辈贤圣,是名世尊
弟子僧。净戒具足、三昧具足、智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知见具足,所应奉迎、承事
、供养,为良福田。[16]
《杂阿含经》的观点与《论事》完全相同,僧是四双八辈贤圣僧,“念僧”就是念成就
戒、定、慧、解脱、解脱智见的无漏功德者。因此,在家信徒若证得道果,也就是“贤
圣僧”,这就是“胜义僧”。所以,依佛陀的律制,出家便有崇高的地位;而在实质上
,在家贤圣胜过了凡庸的出家者。这是法义与律制间的异义。[17]“胜义僧”的观念为
后来那些有大势力或有修有学的在家居士弘法提供了一定的根据,但是应该重视“胜义
僧”是强调证果的贤圣,而非未...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2216
35
来自主题: Ghost版 - [转载] 六祖坛经 Nan
发信人: mem (蓝色回忆), 信区: Wisdom
标 题: [转载] 六祖坛经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Oct 2 04:22:19 1998), 转信
From: z*****[email protected] (Ong Chih Hsing)
Newsgroups: alt.chinese.text
Subject: 【转载】 六祖坛经
Date: 6 Sep 1996 21:16:51 -0400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门人法海编集
后学德清勘校
自序品第一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於
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
馀人、儒宗学士二十馀人、僧尼道俗一千馀人,同时作礼,
愿闻法要。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水清净,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惠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此
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於市
卖柴。
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钱,
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惠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
「客诵何
S**U
发帖数: 7025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认识《正见经》
佛法入门经典
舍利弗以证悟的智慧解释深广的四圣谛教义,他所留传下来的《正见经》,被后代南传比丘们视为佛陀教义入门经典。《正见经》如其经名,其主题就是正见,藉由经中对正见的分析,带领读者进入佛法的核心。
正见的重要性
正念的修习一向被视为佛陀教法的珍宝,但仍不足以有力地强调正念的修习;唯有以正见为依据和引导,正念才能成为有效的解脱方法。为了证实正见的重要性,佛陀将正见置于八正道之首,且以「黎明曙光是日出的前兆和迹象」譬喻正见是善法的先驱与前导。
正见的类别及内容
正见有世间正见和出世间正见。世间正见就是建立善恶、因果、业报与凡圣的观念,也称之为自业正见,我们由此了解自己得承受自己的善恶行为。除此认知外,还要了解善不善业的分别、善不善业的主要内容、以及善不善业的根源。
然而,自业正见仍无法导向解脱,尚需具足了知四圣谛的出世间正见。出世间的四圣谛正见有两个发展的阶段,一是随顺真理的正见(saccAnulomika- sammAdiTThi谛随顺见),这是与四圣谛相应的智慧,相信并接受四圣谛教法的原则,为概念性的正见。一是洞察真理的正见(saccapaTivedha-sammAdiTThi谛通
S**U
发帖数: 7025
37
转法轮经说的很明白,佛陀悟入四圣谛而成佛。此经南北传合计至少有六七个译本,内
容相当可靠。
杂阿含379经(转法轮经)
诸比丘!我于此四圣谛,三转、十二行,不生眼、智、明、觉者,我终不得于诸天、魔
、梵,沙门、婆罗门,闻法众中,为解脱,为出,为离,亦不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
我已于四圣谛、三转、十二行,生眼、智、明、觉故,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
,闻法众中,得出,得脱,自证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7/yinshun37-06.html
大乘中观派延续阿含的立场,认为大小乘智慧的区别是量,不是质。到唯识或如来藏说
,才主张佛智慧与阿罗汉是质的不同。
z**n
发帖数: 22303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经轮的功德
证悟大成就者:噶千仁波切,对于「转经轮」法门的开示
「转经轮」和「见解脱」是我个人修累善业福德中,
两项最宝贵的修持。
任何见着一个拿着转经轮的人,
将不会堕入下三道。

不论一个转经轮内装有多少的咒语,
当轮转一次,就会有那么多的咒语散布出去。

咒语的功德利益是什么呢?
如果你说:「嗡玛尼贝美吽」,
它就会化现出一个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的真实意义是爱。

犹如天下甘霖一般,不论你持诵多少「玛尼」,
都会被风承载,携同着慈爱,
带到众生的心续当中。
当众生心怀慈爱时,我执即被摧毁。
这,就是最伟大的善法,
能生出身语意之福善功德。
G**W
发帖数: 1865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难七梦经》
《阿难七梦经》
阿难尊者(释迦牟尼佛大弟子之一,在释迦牟尼佛身边做了二十七年的侍者)在舍卫城
时,做了七个异样的恶梦:
(一)梦见广阔的水面都被烈火燃烧起来,而且火焰直冲天上。
(二)梦见太阳将沉没,娑婆世界呈现一片黑暗,天上没有任何一颗星星。
(三)梦见出家僧尼堕落于大坑中,在家人踏在他们的头上。
(四)梦见茂密的森林,有很多的山猪,挖掘着旃檀大树的树根。
(五)梦见自己头顶须弥山,而不觉得重。
(六)梦见大象厌弃小象。
(七)梦见百兽之王的狮子死去,名花洒在头上,禽兽仍然恐怖远离,但不久其身内生
虫,还食狮子肉。
阿难不解,来问于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对阿难说:
“你的第一个梦梦见广阔的水面都被烈火燃烧起来,而且火焰直冲天上。这是象征着未
来佛教团体中彼此斗争,这就如同澄清的海水变成了火海一般。
你的第二个梦梦见太阳将沉没,娑婆世界呈现一片黑暗,天上没有任何一颗星星。这个
梦表示着佛陀不久就要涅槃了,诸大弟子也都会涅槃,这预示人天的眼睛将入灭。
你的第三个梦梦见出家僧尼堕落于大坑中,在家人踏在他们的头上。这是预示着未来比
丘们互相嫉妒、毁谤、不畏因果,舍弃戒律、贪图享乐、终于堕落...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0
大乘密严经 (卷1) :
金刚藏。如来常住恒不变易。是修念佛观行之境名如来藏。犹如虚空不可坏灭。名涅盘
界亦名法界。过现未来诸佛世尊。皆随顺此而宣说故。如来出世不出世间此性常在。名
法住性亦名法尼夜摩性。金刚藏。云何名为尼夜摩。后有诸恶此皆离故。又此三昧。能
决定除后有诸恶。以如是义名尼夜摩。
大乘密严经 (卷2)
诸仁者。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盘。譬如明月现众国
土。世间之人见有亏盈。而月体性未尝增减。藏识亦尔。普现一切众生界中。性常圆洁
不增不减。无智之人妄生计着。若有于此能正了知。即得无漏转依差别。此差别法得者
甚难。
大乘密严经 (卷2)
诸仁者。阿赖耶识恒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
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
大乘密严经 (卷3)
佛说如来藏   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   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   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   展转无差别
大乘密严经 (卷3)
诸识亦复然   恒依赖耶转
当知赖耶识   即名为密严
譬如好真金   光色常充满
自证清净境   非分别境界
性与分别离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著名的《卡拉玛经》
著名的《卡拉玛经》【禅世界现代汉语版】
https://chanworld.org/%E3%80%8A%E5%A2%9E%E6%94%AF%E9%83%A8%E3%80%8B%E3%80%90
%E7%A6%85%E4%B8%96%E7%95%8C%E7%89%88%E3%80%91/%E3%80%8A%E5%A2%9E%E6%94%AF%E9
%83%A8%E3%80%8B%E3%80%90%E7%A6%85%E4%B8%96%E7%95%8C%E7%89%88%E3%80%913-7/
AN.3.65 克萨普塔(Kesaputtiya)经;又名卡拉玛经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与大比丘僧团一起在拘萨罗人(Kosalans)中巡回游行,抵达名
叫克萨普塔(Kesaputtiya)的卡拉玛人(Kalamas)市镇。克萨普塔的卡拉玛人听闻:“据
说释迦人之子、从释迦族出家的沙门乔达摩已抵达克萨普塔。现在流传着一份有关乔达
摩大师良好声誉的如是报告:“那位世尊是一位阿罗汉(arahant)、遍正觉者(
perfectly enlightened)、明与行具足者(accomplished i... 阅读全帖
b*******8
发帖数: 37364
4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佛说苍井空经》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ex 讨论区 】
发信人: birdninehead (九头鸟), 信区: Sex
标 题: 《佛说苍井空经》
关键字: 苍井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26 23:20:06 2018, 美东)
《佛说苍井空经》
皮村鸟人
居士慕道,而不知道,请于住持。住持曰:“何道?”居士曰:“某尝灵修,忽惧淫邪
,不能自明。有缘有欲,是为有信。无色无相,是为有道。菩提虽无尘,然红尘俗世,
明镜有垢,不能色戒,有污大道,奈何?”
住持乃引居士入精舍,顶礼异像,绕之三匝,而后示居士,曰:“礼之,可悟大道。”
居士奇曰:“非女优耶?何礼之?”住持曰:“此佛也,非女优也。”居士笑曰:“实
苍井空也,众僧可证。何诳语?”
住持曰:“实佛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来于此。”居士曰:“愿闻。”
住持曰:“众生执念,淫邪为最。淫邪附体,欲火焚身,攫人妻女,逞以大欲,污人清
白,毁己善缘,罪大恶极。然千载以降,法例万千,未可禁绝。有圣女礼佛,曰:‘生
则有欲,不生则无欲。无欲无求,不在红尘... 阅读全帖
S******l
发帖数: 1548
43
来自主题: LoveNLust版 - 【极乐天经】-2-初解天经
(二)初解天经
心空三人依旧偷偷的翻着极乐天经,其上密密麻麻的小字让他们颇费脑筋。什么“吐故
纳新”“欲走心经”搞得他们都失去了兴趣。
”唉,我说,我们去吃饭吧,饿得我都要吃人了!“心明嚷嚷道。
”阿弥陀佛,心明你又说这犯忌的话!“馨馨听他说吃人,立即阻止。
“老尼姑!”
“好吧,我们去吃饭。”心空起身,几人一起去斋堂。
“啊~~~。吃饱了真舒服,心里暖洋洋的。刚才那碗热菜粥一下肚,就感觉那热流从嘴到
喉咙,再到肚子,一丝丝的灌下来,太有安全感了。。。”心明拍着肚皮,但旋即瞪起
眼睛看向心空。心空也是一愣,若有所悟的和心明对视。馨馨看两个人若有所思的样子
,也放下碗筷,默不作声,怕打扰了他们思考。
“我明白了!”心明低声道。
“嗯,我们出去说。”心空道,同时对馨馨使了个眼色。三个人默契的收拾好碗筷,交
到回收处,合手施礼,没事儿人一样慢慢退出斋堂。
出了斋堂,三个人立刻跑到一颗偏僻的大榕树下,这是他们从儿时起的根据地。虽然他
们都有禅堂,有师傅,可遇到委屈,思念,噩梦后的伤痛,他们都会跑到这个大榕树下
,抱团哭泣,彼此安慰。慢慢的,这里是承载他们所有心事,或是秘密的地方。
“我明白什么... 阅读全帖
i******8
发帖数: 93
44
五灯分宗禅指要之百丈怀海禅师
问:“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如同魔说时如何?”师曰:“固守动静,三世
佛冤。此外别求,即同魔说。”
指要:固守动静乃禅人执取于一得,纳于心而守己悟之境,故为三世佛冤;反之若于此
心外别有所求,则即同魔说!禅人了得此旨,于了无执守此而放旷天地、纵横法界,妙
机随时、万法自然,方为真正道人!
问:“如何得自由分?”师曰:“如今得即得。或对五欲八风,情无取舍,嫉贪爱,我
所情尽,垢净俱亡。如日月在空,不缘而照。心心如木石,念念如救头。然亦如香象渡
河,截流而过,更无疑滞。此人天堂地狱所不能摄也。夫读经看教,语言皆须宛转归就
自己。但是一切言教,只明如今鉴觉自性,但不被一切有无诸境转,是汝导师。能照破
一切有无诸境,是金刚慧。即有自由独立分。若不能恁么会得,纵然诵得十二韦陀典,
只成增上慢,却是谤佛,不是修行。但离一切声色,亦不住于离,亦不住于知解,是修
行读经看教。若准世间是好事,若向明理人边数,此是壅塞人。十地之人脱不去,流入
生死河。但是三乘教,皆治贪瞋等病,只如今念念若有贪瞋等病,先须治之,不用求觅
义句知解。知解属贪,贪变成病。只如今但离一切有无
a**u
发帖数: 8107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To pupp萨遮迦大经节选
☆─────────────────────────────────────☆
runsun04 (runsun) 于 (Mon Jan 19 08:13:18 2009) 提到:
本经典只出现在南传中部经,北传阿含经没有,内容是描述世尊证悟过程,此为节选
根据这段节选,可以看出经典记述的是世尊是先有经过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然后
再证得宿命智,直到漏尽智,经上并无说世尊是在四禅当中证得漏尽智,不是进入四禅
定。四禅只是一个过程
=========================
阿义耶萨那!如是予摄粗食乳靡,得体力,离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伺,由 离生喜乐
成就初禅。阿义耶萨那!然而,予已生之乐受不着于心。予寻伺已息,于 内清净,心成
一处,无寻。无伺,由定生喜乐,成就第二禅而住。阿义耶萨那!然 而,如是予已生之
乐受不着于心。予不染于喜,而住于舍,正念、正智,以身正受 乐,圣者之所谓:‘
舍、念、乐住’成就第三禅而住。阿义耶萨那!如是予已生之 乐受不着于心。予舍乐、
舍苦,先已灭喜忧,舍不苦不乐,念清净成就第四禅而住。 阿义耶萨那!如是予已生之
乐受不着于心。
如是予心
A****a
发帖数: 274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说箭喻经

圆觉和楞严一样,是大乘伪经,
三界如空中花更是一个错误的比喻,离幻即觉也完全不对。
这句话的根本错误就在于放下五蕴的无常性,而集中于五蕴的究竟是“实有”还是“幻
有”。
佛陀指出五蕴,三界万法的无常,本质是为灭苦而服务,不知无常,就不知苦,也不知
灭苦。
佛陀在阿含经当中,根本没有探讨五蕴的实有还是幻有,也根本没有大乘的空中花以及
梦之类的比喻。阿含经当中到处充满苦,无常,无我,以及四圣谛,非常的直接朴实
而后人研究五蕴,三界万法的实有还是幻有,则是开始研究哲学问题,于是佛法变质。
这个是佛陀指出的,但是佛陀指出这个其目的为了灭苦,佛陀并不是刚开始去研究我是
谁,什么是我,然后发现四大和合不是我。
众所周知,佛陀是刚开始目睹生老病死的苦难,于是下决心去解除这些苦难,于是开始
四处寻师,最后在菩提树下证悟。
一个目的是为了灭苦,一个目的是探寻我是谁,不要认为这两者类似,实际这两者大大
的不同,它会直接导致结果的不同。
在灭苦的中心下,佛陀观察五蕴的生灭无常,了解五蕴非我,但是佛陀并没有围绕无我
这个问题去深入探寻,也没有以这个无我为中心,无我说只是成为佛法的一个特色
仔细研究原始佛教和
r****n
发帖数: 8253
47
《散播慈爱》(缅)瓦谢达长老
原序
在解释慈爱(mettà)的利益时,注释提到,由于慈爱的力量,诸神(deva)不
能显示恐怖的现象。有一次,五百位比库向佛陀学习一个禅修业处后,便来到一座位于
喜玛拉雅山的浓密森林,在该处的树下禅修。由于那些比库的戒行,住在树上的诸神不
敢住在那里,都抱着小孩下来,走来走去。那些神希望那些比库赶快离开,但是不久之
后他们便了解到那些比库不要离开。因此,诸神便在晚上现出恐怖的景象与声音,来吓
那些比库,以便他们不敢继续住在该处。因此缘故,那些受到惊吓的比库患上各种疾病
,不能够在禅修上有任何进展。后来他们决定不应该继续住在该处。他们去见佛陀,向
佛陀报告他们的经历。然而,佛陀看到没有其它地方比该座森林更适合他们修行,因此
他叫他们回去那个地方,以及教导他们《慈爱经》(Mettà Sutta),作为禅修业处及
保护经(Paritta)。
那些比库回到该座森林,诵念《慈爱经》,以及修行慈心禅。众神变得对他们友
善,以及照顾他们。那些比库以慈心禅作为基本业处,进而修行观禅(vipassanà),
都在那次的雨安居(vassa)期间证悟了
b**d
发帖数: 7644
48
按不知道这个人有没有证悟,所以听听算了。
简单的道理是,一个人临终的时候都糊涂啦,念那么长的经,人家能听得懂吗?
。《地藏经》云:“一切
说的很清楚啦呀。 你盯着阿弥陀佛念,他听到了,就解脱啦。 你念那么长经不是跟这
个说法矛盾啦嘛? 一部经里面有多少字不是佛的名字呢?
S**U
发帖数: 7025
49
定境神通感应都不是证果的标准。佛经入结集,是用阿含经(修多罗)相应等作标准,不是某人发誓这是真的。
佛陀在阿含经说四圣谛,许\多弟子悟入四圣谛而证果。
楞严经的内容四圣谛相应否?

誓?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