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禪支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
t******g
发帖数: 17520
1
初禪中的「尋」與「伺」(上篇)
(朱倍賢教授2014.10.12skype開示)
構成禪那有五個內心的特質(五禪支): 尋、伺、 喜、樂,而第五個禪支有的經文是
漏掉,有的經文則寫「捨」或「心一境性」。從字面上比較容易了解後面三個禪支~喜
、樂、捨,前面兩個禪支「尋」跟「伺」,則是字義比較晦澀、不易了解,在歷史上有
比較多的爭議。好比說,在玄奘法師翻譯佛經之前,“vitakka”跟“vicāra” 這兩
個字是被翻譯成「尋」和「伺」,玄奘法師則將之譯為「覺」跟「觀」。
今天要探討的主題是「初禪中的尋與伺」,透過了解這兩個禪支的內涵,就能夠了解初
禪的要領。
尋(vitakka) 與伺(vicāra) 起碼有三種定義
略加整理會發現當代教禪修的老師們對「尋」與「伺」的定義,基本上有三種不同的版
本。
《清淨道論》對「尋」與「伺」的定義
第一個定義來自《清淨道論》,也就是影響南傳佛教最深遠的一部論典。當今的南傳佛
教,許多禪修技巧跟理念與原始經典有大差距的,基本上都是受到這部論典的影響。所
以今天的探討課題之一,就是澄清因為《清淨道論》而流傳出來,一些實際上並不符合
歷史佛陀教說的教義。
... 阅读全帖
s*********2
发帖数: 357
2
来自主题: _wisdom_except_GUANYINFAMEN版 - 如何进入禅定。
當信、精進、念、定、慧這五根得到充分培育之時,定力將會超越近行定而達到安止定
。達到禪那時,心將持續不間斷地覺知似相,這情況可能維持數小時、甚至整夜或一整
天。
心持續地專注於似相一小時或兩小時之後,你應嘗試辨識心臟裡意門
(bhavavga 有分識;有分心)生起的部位,也就是心色(心所依處)。有分心是明亮
清澈的;註釋中說,有分心就是意門(manodvara)。若如此一再地修行多次,你將能
辨識到依靠心色而生起的意門(有分心),以及呈現在意門的似相。能如此辨識之後,
你應嘗試逐一地辨識五禪支,一次辨識一禪支。持續不斷地修行,最後你能同時辨識所
有五禪支。五禪支是:
一、尋(vitakka):將心投入於似相;
二、伺(vicara):保持心持續地投注於似相;
三、喜(piti):喜歡似相;
四、樂(sukha):體驗似相時的樂受或快樂;
五、一境性(ekaggata):對似相的一心專注。
諸禪支整體合起來即稱為禪那。剛開始修行禪那時,你應練習長時間進入禪那,而
不應花費太多時間辨識禪支(jhanavga)。你也應練習初禪的五自在:
一、轉向自在:能夠在出定之後辨識諸禪支。
二、入定自在
T*******y
发帖数: 6523
3
en, it sounds so.
you also mentioned that "拙火是禅支之一。。。"
May I know what 禅支 is? I seem to find different things.
http://www.hudong.com/wiki/%E7%A6%85%E6%94%AF
七禅支:一、寻;二、伺;三、喜;四、一境性;五、悦;六、忧;七、舍。
http://www.dharmalineage.org/Docs/The%20five%20elements%20of%20
五禪支與五蓋
「尋」禪支可以對治消沈
「伺」禪支可以對治對法的疑惑、困惑
「喜」禪支可以對治當下的不耐煩
「樂」禪支可以對治散亂
「一心」禪支可以對治慾望
Which 禅支 is 拙火 corresponding to?
i******s
发帖数: 566
4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牛禪修的故事(zt)
牛禪修的故事(文/詠給.明就仁波切;摘自《請練習,好嗎?》)
我跟各位講一個「牛禪修」的故事,是很有用的,幫助各位更清楚這個教法。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牧牛人,他每天都去放牛,從年輕的時候就一直放牛,到了六
十幾歲,他大部分的時間都跟牛在一起。他喜歡牛,而且特別喜歡牛角。
當他六十幾歲的時候,有一天就覺得:「哇……這實在是一個無聊的工作!」因為每一
天都做著同樣的事,就是餵牛,把牛放到田野去。那時候並沒有一個牧牛場的特別區域
,每天要到各個地方去放牛。他就想說:「喔!這真是輪迴啊!循環著!每一天都是重
複著同樣的工作。」他想:「現在我想要出離輪迴了!」為了這一個目的,他要去找老
師。
他放下了工作到山上去找老師。在山上有一個山洞,山洞裡面坐著一位印度的大成就者
、修行人,這位修行人頭頂上綁著髮髻,耳朵帶著兩個耳環,還有很大的眼睛看著前面
的虛空。他就生起了虔誠的心,請這位禪修者教他禪修。這個老師說可以,就教了他無
所緣的禪修。
山上有很多的山洞,牧牛人找到了一個山洞,在裡面練習無所緣的禪修。但是,他沒有
辦法修,因為他一直在想那些牛,很多很多的牛。他試著要停止去想到那些牛,可是牛
就...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New Year's resolution
如果能“感覺”到所緣人的身體, 其實不是那麼容易的, 甚至臉也不容易
如何能在觀想的時候保持正念, 不容易
一下轉自 sujiva 禪師的 慈心禪
。。。。
引發慈心
選好了一位適當的人選,就一直用他,有時候可以有第二、或第三位人選備用(這
不像菜單,有好多道菜供你挑選,也不是像備胎,爆胎時拿出來用,而是像好朋友,永遠
準備好向我們施以援手),如果你每日固定禪坐,比較適合這樣做,但在密集禪修中,我
們在幾日或幾週內,都努力專注某一個人(所緣)。
一、呈現眼前
最好想像那人就在附近,直到感覺出他的存在,甚至感覺到他的感受。如果做得成
功,不必驚異你在心理上會如此貼近他,當這個對象真的出現在眼前,你再試試看,就
會知道是什麼感覺了。
如果你把慈心送給過自己(也就是讓自己快樂),對象又很適合,慈心會自然而然流
瀉出來,鼓勵它繼續流出,不要把情緒擋住,擁有大量慈心一點問題也沒有,相反的,這
要比物質享樂好多了。
=========================================================
在這個關鍵上,我也想順便一提觀想,我所謂觀想是指以內在的心眼(在意門...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6
寻 伺
一般佛教徒对“寻伺”的使用大部份限于对禅定的描述,或对这对“心所”的意义的解
读,在生活中,“寻伺”往往被其它名词所取代。但是“寻伺”有不可取代的独特性,
无法用别的心法来涵盖,若对于“寻伺”不了解的话,对行持来说,总是有缺损。
寻伺的定义
在经中并未对各别对“寻”“伺”下定义,阿毘达摩中,有对“寻伺”这对究竟法下定
义,令其意义明确。
《分别论.禅那分别品》(vibhavga,12. jhanavibhavgo,no.565. cscd版)说 :“
savitakkam savicaran”ti atthi vitakko, atthi vicaro.有“寻”、有“伺”称为
“有寻、有伺”。
tattha katamo vitakko?什么叫做“寻(思)”?
yo takko vitakko savkappo appana byappana cetaso abhiniropana samma savkappo
ayam vuccati “vitakko”.无论什么寻、寻思、思惟、安止、极安止、心的安置、正
思惟,是名为“寻”。...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察情绪与受心念住
關於内观是否可能有初禅的爭議,我聽到一個合理的說法,就是雙方對於初禅的定義不
同。
如果說内观可以達到相當於初禅的定力,問題就不大。
初禅的定義是有五禪支:尋,伺,喜,樂,一境性。
如果一境性所緣必須是概念法,問題就來了:内观所緣並非概念法,而是會生滅的真實
法,不算一境性。
如果一境性是心境合一不分離,則内观與初禪是相似的。
w**u
发帖数: 311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察情绪与受心念住
受教受教。
我理解的观禅"刹那定"关键是当下的质量,不拖泥带水。不纯净的"当下"其实是一
个很长的时间片段,包括前面一个刹那的残余记忆,一部分是对将来的期待。
这种情况跟看电影有点像,一帧帧的图片因为视觉的迟滞,让我们误以为是一段连续的
影片。

:關於内观是否可能有初禅的爭議,我聽到一個合理的說法,就是雙方對於初禅的定義
不同。
:如果說内观可以達到相當於初禅的定力,問題就不大。
:初禅的定義是有五禪支:尋,伺,喜,樂,一境性。
:如果一境性所緣必須是概念法,問題就來了:内观所緣並非概念法,而是會生滅的真實
:法,不算一境性。
:如果一境性是心境合一不分離,則内观與初禪是相似的。
J****0
发帖数: 2400
9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阿里布達年祭 44 破碎虛空篇
【阿里布達年祭】 44 破碎虛空篇
作者:弄玉
出版:河圖文化有限公司
出處:失落手打論壇
本集簡介:
領著兩個第六級修為和一個第七級修為摸去黑龍會的東海老巢偷東西,怎麼想
怎麼沒把握,既然這段路途不算短瘓瘌瘊瘍,匱匰厬厭搞個集體特訓應該不錯;被白起
操了幾千幾百年,沒有練成絕世高手箝箔箘箸,粽粻綿緂至少也是個特訓專家——嗯,
既不能打傷打殘又要逼出極限,辦個亂鬥脫衣特訓吧!

拉薩駐紮了黑龍會的新七大海將軍之一,聽說與此人交手無一生還僣僛僖僩,瘓瘌瘊瘍
這種鬼話我當然不會信,但這傢伙擺出的陣勢卻讓我很難招架!
第一話 掩耳盜鈴 偷奶惡賊
第二話 化明為暗 重啟旅程
第三話 實戰過招 循環漸進
第四話 正義一方 邪惡對抗
第五話 邪無第一 舉世皆黑
第六話 虛張聲勢 玉石俱焚
第七話 骨肉相連 三位一體
第八話 熱烈歡迎 衣錦榮歸
第一話 掩耳盜鈴 偷奶惡賊
「喂!方仔,一個人悶在那裡幹什麼呢?你重傷初癒,應該要多休息才對啊!」
「我正在想論文的題材,之前已經有些想法,趁現在做點整理。」
「哦,有趣,方青書大少的新論文,這個我也好奇,你寫什麼題目?軍...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汉传佛教--维基百科
汉传佛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漢傳佛教,是以地理位置划分的佛教派别,是佛教的三大地理分支之一。另外两个为南
传佛教(即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佛教經由兩條路徑傳入中國,一支由古印度經西域
傳入中原地区,爾後傳入朝鲜半岛、越南、日本等处,故汉传佛教又称北传佛教[1]。
传入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則由南印度經海路傳至中國南方,为南传佛教,并不包括在漢傳
佛教中。
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同为大乘佛教的主要發揚传系。因為中國的影響,漢傳佛教將大乘
佛教的教義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並且影響了藏傳佛教。實質上,漢傳佛
教可以說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有別於藏傳佛教之顯密並重,漢傳佛
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另外,尽管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为主,当年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区
的佛教也包括了流传远不如大乘佛教广泛的小乘佛教。
目录
[隐藏]
* 1 詞語釋義
* 2 发展过程
o 2.1 秦漢
o 2.2 三國時期
o 2.3 晋朝
o 2.4 南北朝时期
+ 2.4.1...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轉】非我(上篇)
非我(上篇)
Posted on 2016 年 05 月 03 日 by 學文
(朱倍賢老師開示於2016年3月20日)
現在有很多普遍地對於「非我」(anātta/anātman)此一話題的誤解。此篇分上下兩部
分講述「非我」的觀念。
佛陀講「非我」的動機是為了長夜安樂之道,不是在描述實相或本體論
佛陀在講「非我」這個議題時,起始動機和用意不是在探索所謂的實相,或探索宇宙人
生最高、最終的本體論上的真理。與其去討論本體上終究的本質是什麼,到底是人性本
惡、還是人性本善,到底是性空、唯識,不如去討論,行為與痛苦間的關係。這就是回
歸到佛法最原始的「業力」的學說。不斷地看到在起心動念、活動方式的層面上,什麼
才是有幫助的。
所以,當佛陀講「我」或「非我」的議題時,不是在講一個東西「存在」、「不存在」
。他討論的「我」與「非我」,基本上是兩種不同的活動模式。原始佛經裡,很多時候
佛陀在講「我」時,用的是很特殊的表達法:“I-making”、“mine-making”。意思
就是「架構自我、架構我所」的活動。同樣地,「非我」是某種對待事物的態度和活動
方式。
「自我」的其中一種活動方式,就是...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7644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靜修風險案例分析(ZT)
靜修風險案例分析
(1)案例一:憂鬱症患者靜修的問題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憂鬱症、精神分裂症、躁症、注意力缺陷症等,都是因為前額葉的
功能出了問題。
1. 倫敦衛康認知神經研究所的腦部照相研究顯示,憂鬱症患者和退縮型精神分裂
症患者腦皮質的活動都非常微弱。最顯著的特徵則是在上述前額葉「自我意識區」的生
化電流全面停滯,讓患者幾乎喪失了「我活著」的感覺。
2. 華盛頓大學的波斯納和瑞查(Michael Posner & Marcus Raichle)則發現憂
鬱症患者前額葉的外緣特別活躍,這是抽取長期記憶(例如童年遭遇),刺激杏仁核而
活化悲傷情緒的地方。因此,它讓患者關閉了理性的思維,專注於內在的悲傷記憶而自
怨自艾,患者完全不理會外界的事物,只沈浸在自己剪不斷、理還亂的悲哀思緒當中。
3. 缺乏實證經驗的禪定檢測者很可能會把精神病患誤判為禪定高手,進而鼓勵他
繼續精進禪修,因而導致不可挽回的傷害。從本學舍「2.6信念成績的評量」中,我們
已經提到GSR可以檢測正負面情緒的兩個極端。一個同樣的數據,到底是流露出憂鬱自
閉還是呈現念念分明的狀態,端賴專業的判讀... 阅读全帖
G*******s
发帖数: 4956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经典
佛教的聖典是「經」「律」「論」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謂之三藏,本書所集二三六篇經
藏解釋,不僅介紹其出處,且將經典、戒律典論內容逐條介紹其內容使學習佛教理論者
能深入淺出的認知。
本書所指經,就是梵語的義譯記載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所說的教義,「律」亦是梵語譯音
,是將當年的教團生活規則作為學佛的戒律,論是將佛教教義加以詮譯,因而本書可說
是佛教聖典全集的濃縮。
大藏經(回頂端)
大藏經為漢譯的佛教經典,與東土高僧著作入藏的總稱,簡稱為藏經。又稱為一切經。
一切經的名稱起源於隋朝,它的內容包括佛所說的經典及西方釋氏的著作。現今的大藏
經,又加入中國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
根據隋書經籍志記戰:梁武帝在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典共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撰經目
錄,這是佛經有藏的開始。
唐朝開元年間,沙門智昇著開元釋經目錄二十卷,列五千四十八卷。宋朝有蜀版五千四
十八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開元
寺版六千一百十七卷、思溪版五千九百十八卷、磧砂版五千八百零二卷。元朝有杭州版
六千零十一卷。明朝有南藏六千三百三十一卷、北藏六千三百六十一卷、武林版六千七
百七十一卷。清朝有...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佛教经典
☆─────────────────────────────────────☆
Godwithus (神与我们同在) 于 (Sun Jul 24 01:37:16 2011, 美东) 提到:
佛教的聖典是「經」「律」「論」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謂之三藏,本書所集二三六篇經
藏解釋,不僅介紹其出處,且將經典、戒律典論內容逐條介紹其內容使學習佛教理論者
能深入淺出的認知。
本書所指經,就是梵語的義譯記載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所說的教義,「律」亦是梵語譯音
,是將當年的教團生活規則作為學佛的戒律,論是將佛教教義加以詮譯,因而本書可說
是佛教聖典全集的濃縮。
大藏經(回頂端)
大藏經為漢譯的佛教經典,與東土高僧著作入藏的總稱,簡稱為藏經。又稱為一切經。
一切經的名稱起源於隋朝,它的內容包括佛所說的經典及西方釋氏的著作。現今的大藏
經,又加入中國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
根據隋書經籍志記戰:梁武帝在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典共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撰經目
錄,這是佛經有藏的開始。
唐朝開元年間,沙門智昇著開元釋經目錄二十卷,列五千四十八卷。宋朝有蜀版五千四
十八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東禪寺版...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15
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明古吳蕅益釋智旭著
----------------------------------------------------------------------------
----
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明古吳蕅益智旭著
~d 1
經題七字。通別合舉。人法雙彰。經之一字是通名。一切大小乘脩多羅藏。同名經故。
佛說四十二章六字是別名。異眾經故。就別名中。佛為能說之人。四十二章為所說之法
。佛者。梵語具云佛陀。此翻覺者。謂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自覺不同凡夫。覺他不
同二乘。覺滿不同菩薩。卽是釋迦牟尼如來萬德慈尊。娑婆世界之教主也。說者。悅所
懷也。佛以度生為懷。機緣未至。默然待時。機緣旣熟。應病與藥也。四十二章者。約
數標名。蓋從一代時教之中。摘其最切要。最簡明者。集為一冊。以逗此土機宜。所以
文略義廣。該通四教。未可輒判作小乘也。
~s 1
後漢迦葉摩騰竺法蘭同譯
~d 2
後漢。卽東漢。對前漢而言之。孝明皇帝永平三年。歲次庚申。帝夢金人項有日光。飛
來殿庭。以問群臣。太史傅毅對曰。臣聞西域有神。號之為佛。陛下所夢。其必是乎。
博士王遵亦奏曰。按周書異記。載佛誕於周昭王二...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2
16
San Jose 聞思修居士林
「法性三日禪」通啟
聞思修居士林於Memorial Day假期,有幸從台灣邀請到習禪多年的如瑩法師,前來主持
三日禪修。法師禪風獨到,將對灣區學禪者大有助益。
釋迦牟尼佛出世時行走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雖
是教相,郤代表著深遠的意義。佛一開始,就告訴世人,這世界上所有的事,都是要我
們自己獨立去完成的,因為生命自始至終,是獨立個體。
我們在修學佛法的道上,雖瞭解了很多法義行門,但偶遇境緣時,總欠缺那一份的踏實
,那是因缺乏對「法」的親悟體會,而不能豁達。佛法雖浩瀚,但只要其中一法,能自
己親身體驗實踐,那麼就能明白佛要告訴我們的真理,而能受用於生活中,過著逍遙自
在人生。
宇宙人生真理,要自己去發現的;生死大事,要自己去明瞭的。這些事,就如同吃飯喝
水一樣,都是別人無法代替的。
本禪法,以三天時間,希望能讓大家,從身心世界變化的無常法印中,一直到大乘如來
藏一實相印,提供有心修行者一條簡潔、有力,並貫通南北傳法義,直趣佛陀本懷的方
法,定名為「法性三日禪」。
如 瑩 法 師 簡 介

法師現年五十六歲。二十歲時... 阅读全帖
k****s
发帖数: 1209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刘培中于昆仑道苑的讲义
有些字乱掉了。先留下来,找机会再更正了。
仙宗要義講記第一卷
修真養性有何難,全憑神定意勿亂,呼吸取得天地氣,守玄能參天外天,明指透
出玄中玄,則成逍遙紫金仙。
人命無常呼吸間,眼觀紅日落西山,陽間一遭空回首,一失人身萬劫難。
巍巍不動一孤舟,大道分明何用修,自己原是金仙體,那須苦苦問根由。
玄中之妙妙中玄,奧法倒海於移山,若無救法乾坤手,妙合得過末劫年。
大道真口訣:
玄妙全由內外合,別看天地渺如夢,只在元神手中托,但愿各自心求靜,同試奇遁笑哈
哈。
道在保守用在玄,修者由身妙在天,那論地靈與法奧,
只在虔誠性可參,目下風雲緊又高,但憑天機末劫消,
那怕浩劫從天降,至時善人得逍遙,須得勤功加修煉,
借來天地靈與妙,安心靜養三真氣,崑崙門下禍不招,
佛講空法道講玄,三教門戶各有天,出家在家分內外,
入世出世皆自然,道德倫理與信義,須當辨明判斷言,
誠心堅決參大道,苦心方求妙真言,訪師拜師明師意,
非是以道用金錢,敬師不可以外表,須當細心參機玄。
神仙與人有別分,內中暗存乾與坤,陰陽乃是天地理,全在呼吸並轉輪。
大道雖玄理有評,妙功全在日常中,但能跳出色相外,即是金仙不老翁。
崑崙大道言...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2192
18
《大智度論》中四無量心的地位及修持
釋海實
大   綱
一、前 言
二、四無量心
(一)慈、悲、喜、捨義
(二)無量義
三、龍樹對四無量心的立場
(一)承續《阿含經》解脫的立場
(二)以三種緣明不共二乘之差別
四、四無量心的修習方法
五、結 論
【參考書目】
一、前 言
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在原始佛教中,本是佛陀所重視的修行法門之一。世
尊不但順應當時沙門、婆羅門等,希求生梵天而教授其法,[1] 更進而開示,修四無量
心能得無量心解脫的要義。但至部派時期、聲聞學者卻將四無量心視為是勝解觀(假想
觀)、一般的世俗定法,僅能降伏煩惱,不能依此引發無漏慧得証解脫。直至大乘佛法
的興起,龍樹菩薩以一切法無自性空的立場,來解說四無量心,這才又回復佛陀的本懷
,並以三種緣(眾生緣、法緣、無緣),來論述當時聲聞學者對四無量心的錯誤觀點。
此外,慈悲本是佛教的精髓,大乘行者無不以此為要著。而長養慈悲的方法,不外乎是
修習四無量心。那四無量心要如何修習才能與菩薩道相吻合呢?龍樹又如何解說四無量
心,如何會通原始佛教解脫的立場呢?今即對此等問題,以本文略加探討。
二、四無量心
四無量心,又名四梵行... 阅读全帖
T***c
发帖数: 17256
19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獵命師傳奇 卷19
《獵命師傳奇 卷19》
“不可詩意的刀老大”之
我變胖的真正原因
最近這幾年來,我的人生出現一些變化,造成我很大的困擾。
困擾往往伴隨着甜蜜的果實,所謂的甜蜜果實也就是這幾年我的小說越賣越好。但
我不是要假裝抱怨我的小說賣很好有什麼問題,小說賣得好,我當然很高興,然而小說
之所以大受歡迎,其實都多虧了學校老師的大力幫忙,因為不管我寫什麼題材,學校老
師都會說:“拜託不要再看九把刀的小說了,沒營養,看了國文會變爛!會!變!爛!”
學生就是這樣,在我還是中二生的時候,老師常常對我們咆哮:“不要再看金庸小
說了!看再多——考試!也不會!考!”的時候,我就自動在腦內翻譯成:“考試都考
無聊的東西,所以不會變成考題的書一定都很好看耶!”所以我就給他狂看金庸小說,
果然非常好看,然後干考試真的不會考。
總之老師對我的批評依舊造成了反效果,好像我的書特別好看一樣,學生常常在抽
屜裡把我的小說傳來傳去,書被沒收了就再買一本,導致書的銷量莫名其妙地居高不下
,這都是老師的功勞。(希望老師永遠不要將我的小說變成指定的課外讀物強迫學生去
讀,否則學生一定會覺得...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9433
20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禅那( 梵语 Dhyāna ),又譯為馱那演那,簡稱為禪,佛教術語,漢語意譯為「思维修
」或「静慮」。
原出自《奧義書》,為印度教術語,為“六支瑜伽”的第三支、“八支瑜伽”的第七支
,是修習瑜伽的高級
階段。後為佛教所吸收,為「三無漏學」與六度之一。
禪的定義
禅那,汉译静虑,即于一所缘境系念寂静、正审思虑[1]。
禪那與禪定可視為同義詞,但是兩者的分別在於,禪那的範圍窄而定的範圍寬。禪那專
指色界以上的四
禪境界,而欲界諸定因智慧狹小,不能稱為禪。《大智度論》卷28:「四禪亦名禪,亦
名定,除四禪,
諸餘定亦名定,亦名三昧,不名為禪。」因為佛陀與其弟子多以四禪力證入湼盤,所以
四禪又稱根本定
〈dhyana-maula〉。
Y**u
发帖数: 5466
21
☆─────────────────────────────────────☆
SeeU (See you) 于 (Thu Sep 20 00:08:27 2012, 美东) 提到:
涅盘是什么?初果是否体验了涅盘?本文从北传杂阿含351经,南传相应部12相应68经
「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结合十二支缘起,提出一种解释。
SA 351, SN12.68 都说∶涅盘就是「有之灭」。本经也提到了十二支缘起,『以取灭而
有灭』等。十二支缘起的「有」支,是指来世的「后有」,而不是这一生的五蕴。阿罗
汉断尽烦恼,取灭而有灭,虽然还有这一生的五蕴,而能体验到来世的「后有」灭,也
就是触证涅盘。阿含经中阿罗汉证果的定型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
不受后有。」,是因为阿罗汉已经体验到后有的灭,所以才能肯定我生已尽。
与此对比,有学圣者虽能现观「以取为缘而有后有」,但是还不能断「取」,也就无法
灭「后有」,所以经文有「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知道而作不到,也就是知道涅盘
的法则如此,但还无法体验涅盘。
不知道如此解释,是否与其他阿含经文抵触?欢迎大家讨论。
Ref:
http:/...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所謂"法義辨正"的真實義
何谓外道 ? 何谓内明 ?
第一种外道是人间道。譬如各种追求色、声、香、味、触的法,或世间的艺术。茶有茶
道,剑有剑道、书法有书道,各种不同的琳瑯满目的道,非常多,这也是道。学问家做
学问的诸子百家等也是道。有人专门研读诗词,有人专研古文词,各不相同。有人专门
研究各种不同的哲学理论,那也都属於人间的道。还有中国儒家所谓格物致知,修齐治
平这些儒学也是人间的道。
第二种外道是宗教之道。譬如各种鬼神祭祀之法,如何求神问卜,道家的练丹练气,
羽化飞升之法。又譬如世间各种宗教裡面,有的修不死神仙之法也是外道。有人专门行
善,求生天堂之天道,这也称為外道。有人专门做神学研究,或佛教中专门做佛学研究
而不实践,这也是人间的属於宗教的道,因為是心外求法所以叫外道。
有人虽然信佛学佛,每天三柱香点燃举起,就想求佛菩萨给他什麼?虽然名為佛子,
其实是外道。有的人参禪打坐目的是求神通;神通是心外之法,是妄心妄识裡面的法,
不离五尘境,是求三界之中的有,是心外求法,也是外道。
什麼是内明?这就要讲三乘内明的不同。声闻道是内明,缘觉道也是内明,还有菩萨
道也是内明。所谓声闻道是依照四圣諦的知见,藉著八正道的...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昨天打坐好奇怪
这里有-篇禪坐的故事,您有空看看
有一位打坐功夫很相当的禪僧,只要他坐上蒲团,盘起了腿子,一坐就是好几天的时间。
有一阵子,这位禪僧打坐的时候,总是会看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让他十分苦恼。於是
他跑去请教无德禪师,询问怎样才能消除这种现象。
禪僧问说:「禪师,為什麼每当我一入定,就会看见眼前有一隻大蜘蛛,在我的腿上爬
来爬去,怎麼赶也赶不走。」
无德禪师教了他一个办法:「下次你打坐的时候,不妨先準备一支笔在身旁,如果大蜘
蛛再出来捣乱,你就拿笔在牠的肚皮上,画个圈圈,等出定之后,再来看看牠到底是何
方妖怪。」
禪僧遵照无德禪师的指示,在打坐之前,预先準备好一支笔,放在蒲团旁边,这才安心
打坐。等到他一入定后,大蜘蛛果然又出现了,禪僧即刻拿起笔来,在蜘蛛的肚皮上画
了一个圈圈,作為标记。奇怪的是,禪僧才把圈圈画好,大蜘蛛便立刻销声匿跡了。
禪僧喜出望外,下座之后,赶紧向无德禪师报告说:「禪师,禪师!您这画圈圈的方法
,果然有效,我才一收笔,大蜘蛛竟然就不见了。」
无德禪师笑了一笑,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这样啊!」
这天傍晚,禪僧沐浴净身的时候,赫然发现画在大蜘蛛肚皮上的圈圈,竟然就在自己的...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4
☆─────────────────────────────────────☆
GWZW (GWZW) 于 (Tue Mar 29 14:33:47 2011, 美东) 提到: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
经文语译:
【佛陀所开示的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佛门内外许多的的知识们,都不能知道.「如
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如此甚深的义理。十方诸佛所证如来无垢识,其实就是由因地时的
阿赖耶识辗转所修成的。由因地的阿赖耶识修成三大阿僧祈劫以后的如来无垢识的过程
,就显示出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无垢识心体,是没有差别的;就如同将黄金打造成金
指环的过程,金指环是由金体辗转打造而成,金指环还是原来的金体,所以金体与金指
环体是没有差别的。】
行者在因地时证得阿赖耶识,虽然能观见阿赖耶识体如同黄金一样的清净无染,但却是
函藏著无明贪爱等业种、函藏著七识心所相应的不净种、所知障随眠…等,所以透过福
慧双修、定慧等持而努力修行三大阿僧祈劫,把阿赖耶识体中的所有不净种子修除净...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楞严经真伪之辨
☆─────────────────────────────────────☆
SeeU (See you) 于 (Thu Aug 5 00:28:26 2010, 美东) 提到: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节录)
自中唐以迄近代,千二百年间,楞严经备受禅讲之士的推崇,也成为后世行人认为必读
之书。但是怀疑者以此经所说与其他经论不符,认为伪造。他们所疑约有七点∶
(1)一般经论都说四大(地、水、火、风),或说五大(地、水、火、风、空),
或说六大(地、水、火、风、空、识)。而此经独说七大,于六大外又立「见大」,是
一切经所无。
(2)此经卷四辨六根功德中说(大正19·122c )∶「三四四三,宛转十二,流变三
叠,一十百千。总括始终,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此文在诸家疏释中无有
定解。《首楞 严经义海》云∶「!6樠师约三世四方具有五根五尘,成百二十。一一根
尘熏成十类众生,为千二百。(弘)沇师非之,(崇)节公是之。(洪)敏师于十二中
一一皆具十善成百二十。一一善用具十如是,成千二百。」子璇《义疏》卷四之二云(
大正39·886a)∶「如第一位,三世四方,宛...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10345
26
禅那(梵文:ध्यान dhyāna,巴利文:झ&#
2366;न jhāna),又譯為馱那演那,佛教術語,意譯為思维修或静慮。它有兩
個意義,它可以是一種三昧的境界,專指色界以上的四禪境界,但它也可以指修行進入
四禪境界的方法,也就是奢摩他與毗婆舍那的合稱。
這個詞語原出自《奧義書》,為印度教術語,為“六支瑜伽”的第三支、“八支瑜伽”
的第七支,是修習瑜伽的高級階段。後為佛教所吸收,為「三無漏學」與六度之一。漢
傳佛教中也將其譯為止觀。漢傳佛教中的禪,原先源自於禪那,為禪那的簡稱,但隨著
禪宗的發展,逐漸形成一個獨特的思想體系。
Y**u
发帖数: 5466
27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Fri Aug 12 14:12:59 2011, 美东) 提到:
原始佛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原始佛教指的是“基礎的佛教”,又稱「初期佛教」,係指釋迦牟尼在世時的佛教。佛
入滅後一百年部派根本分裂之前的佛教稱為「根本佛教」,此時已經受到佛陀本生故事
的影響,蘊含佛教分裂的遠因。至於被稱為小乘的部派佛教及後續的大乘佛教、祕密大
乘佛教(或稱金剛乘、密續乘)則是屬於“發展的佛教。”
詞語釋義
最早使用這個分類法的,是日本的佛教學者,如日本《廣說佛教語大辭典》對於“原始
佛教”定義如下:「相對於後世發達之大乘佛教,指釋尊在世時代至二十部派開始分裂
前之佛教。此時代之經典,包含佛教教說最古之原型。原始佛教一詞,係依明治以後佛
教研究者而使用。」日本學者對於這個詞的定義尚有爭議。
最新的觀念為烏帕沙瑪比丘在《相應菩提道次第》所提出“原始佛教”这个概念,指的
是釋迦牟尼在世時的佛教,此時教法一味合和無諍。佛入滅後一百年部派根本分裂之前
的佛教稱為...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28
第二章 中觀的定位問題
所謂「中觀」,其實是「中道觀」的簡稱,佛教中指的是觀察宇宙萬法的方法要不
落二邊而取其中道。《丁福保佛學大辭典》在解釋「中觀」時說:「諸宗各以中觀為觀
道之至極。法相宗以觀遍計所執非有、依他圓成非空為中觀,三論宗以觀諸法不生不滅
乃至不來不去為中觀,天臺宗以觀三千諸法一一絕待為中觀。」可見,中觀其實只是一
種觀察問題、處理問題的方法。
對於中觀的定位,印順法師有十分明確的看法。他說:「關於佛法,我從聖龍樹的
中觀論,得一深確的信解:佛法的如實相,無所謂大小,大乘與小乘,只能從行願中去
分別。緣起中道,是佛法究竟的唯一正見,所以阿含經是三乘共依的聖典。」這裏,印
順法師將「緣起中道」視為「是佛法究竟的唯一正見」,顯而易見,在印順法師看來,
要修學佛法,離開了中觀見就不可能。不過,現代禪方面對印順法師的這一看法有所補
充和修正。比如,現代禪教團教研部主任溫金柯先生說:
李老師雖受印順法師影響,慣以中觀思想詮釋佛法義理和剖析修行原理,但不認為
中觀思想是第一義唯一的表詮方式。李老師強調,中觀思想只是佛教的起點,不是佛教
的終點。如來藏、真常唯心思想,李老師雖少談及,但... 阅读全帖
T***i
发帖数: 1354
29
随喜卓荣德老师已依止随佛尊者,于今年七月正式出家。以前最早是在网络上看到老师
讲解原始佛法,老师研究《阿含经》长达十年之久,非常热衷于原始佛法的传播,用其
平实生动又一针见血的解说将世人对小乘的蔑视和误解彻底打翻。老师2000年在台湾创
立明和讲堂,与其夫人张碧华曾经一起出过书籍也一起办过许多场讲课,其慈悲的胸怀
和奉献精神令人赞叹。
生明法師(Ven. Vijjadīpa),台灣彰化人,台大哲學系畢業。熱誠助人、富正義感
、信念堅定,追求公正的群我社會,懷抱悲天憫人的胸懷,具犧牲奉獻的精神,衷心於
生命的提昇與超越­。參與台灣政經文化變革後,重新探索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歷經西方心靈探索與東方宗教傳承的研修,近十餘年來研習『阿含經』,學習南傳佛教
各種禪法,在俗時成立明和講堂,流通『阿含經』的講述作品,戮力於弘傳世尊之殊勝
法教。
2011 年初經人引介,有幸得遇隨佛尊者與中道僧團後,得聞正確、完整的佛陀修證方
法及次第,確認「原始佛法」為人間最完整究竟之修行系統,歡喜得見經教當中之清淨
僧團可以現於人­間。
2011 年6 月向社會大眾公開宣告,退出一切政治性的活動,...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30
天台智顗一心具足說之理論意涵
林志欽
真理大學宗教系助理教授
壹、前言
天台宗之立宗大師智顗(A.D.538-597)以其博聞強記,高超之思辨抉擇與綜攝能力[1],
統合當時傳至中國之諸大小乘佛教經典[2],構築成理論周備、層次井然之整體佛教思
想體系。智顗之思想分教、觀二門,即教相理論與觀行實踐兼備而並舉。其中又以圓教
、圓觀之提出最為殊勝。圓教思想由智顗之師慧思(A.D.515-577)所奠基,圓觀(一
心三觀)則源自天台宗二祖慧文禪師。但二者詳細內容之闡述、演發以至周備者,則是
由智顗所完成。依智顗之說,圓教理論由「一念三千」說獲得具體之說明與論立;圓觀
法門則以「一心三觀」為修法之中心。由此一念三千與一心三觀,可以發現二者終歸於
「一心」,由一心(以至於一念、念念)而具足萬法、萬行,成為最圓極、究竟之教理
與觀法,本文乃稱之為「一心具足說」。無論是就教理或觀行兩方面來說,一心具足說
即是智顗思想理論最高處,亦即圓教、圓觀說之核心。本文之目的即在就此一念三千思
想所展現的一心具足義,闡釋其理論意涵,探討其如何在思想上論立,又何以證成。
貳、化法四教說
智顗綜攝佛陀之教[3...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1
当年看到, 觉得很神奇的说, 后来接触点佛教, 估计和唐密有点联系
转文的作者也是这么看的。。。
密宗的策略似乎是在“基础知识”具备以后, 跳过很多”层“, 从“反“方向直击中
心。
这种性质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和 禅宗 有一丝丝相似, 不然就不会有禅头用
”金沙滩头马郎妇“
我猜这种”即身是佛“,当”自己“是本尊的金刚乘的方法,弄地不好, 挺危险的。
当然我知道啥那?不过记得莫仁波切说了, 不成佛即下地狱。。。。
刚才还看了几个网文, 不过browswer crash了, 找不到了。
『转』
論文稿定本
1 論文稿定本
二、論文稿定本
從鎖骨菩薩到魚籃觀音傳說之變異
胡萬川
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
前言
傳統中國,特別是漢族的民間佛教信仰,觀音菩薩是在所有的菩薩信仰當中流傳最為普
及的一位菩薩。印度傳來的觀音菩薩,原來大都以男性形象出現,根據學者的考證,大
概從宋代以後,觀音菩薩才漸漸的以女性的形象出現,並且有多種化身。其中之一尌是
魚籃觀音,魚籃觀音又稱做馬郎婦觀音。雖然各地供奉觀音的佛寺,很少以魚籃觀音為
主祀的菩薩,但是在民間傳說上和後來的各種觀音畫像,魚籃觀音卻出現得很頻繁。魚
籃觀...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32
◎世尊顯然還是有分別心存在的。(心經密意122頁)胡說八道蕭平實着
金光明經
復次善男子。一切如來無分別心。於一切法得大自在
佛說法集經
如來無分別心。 所說之法自然而成。
蕭老頭:阿賴耶識就是真如法身
佛:阿賴耶識.有能取所取.......
佛:離於能所取我說為真如
蕭老頭:找到阿賴耶識就是證果.開始做轉依
彌勒菩薩:緣真如境聖道方能轉依故
蕭老頭:阿羅漢沒開悟
彌勒菩薩:或入聲聞正性離生.亦能通達阿賴耶識
勝嫚經講記
意根是永遠不會滅的.直到成阿羅漢以前..........蕭平實著
佛:壽盡諸根敗壞
勝嫚經講記
若在正覺講堂已證得七住明心.所已是七住菩薩.阿羅漢才六住......當然證量是在你之
下(明心七住蕭老頭說心情好時可以送)
蕭平實著
大家看看這蕭老頭多麼厚顏無恥.......................
勝嫚經講記:
如果我喜歡一個人.密意還可以明說.如果信受.這樣就成為七住明心.位登菩薩二果....
........
蕭平實著
.這蕭老頭真是亂搞一通 ..........................
勝嫚經講記
假使一個凡夫菩薩證悟了.但心中仍然很貪求錢財.你若...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辨識佛法的準則
朱倍賢 講於2015.12.20
關於真正的佛法具有什麼樣的特質,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的爭論。不同的論師乃至後來「
大乘」結集出來的經典,以不同的標準,判定甚麼是佛法、甚麼不是佛法。層出迭起的
部派論典和「大乘」經典,彼此互判誰才是「了義」、「不了義」。越是後出的經典,
越是有對較早集出的經典有翻案的優勢——已經流傳開了的、較早集出之經典,畢竟無
法對後起的「重新判教」作回應、反駁。
舉例來說,部派佛教發明了「三法印」、「四法印」、「五法印」等等不同的說法,以
此認證「具有佛法特徵的烙印」。「般若系統」的眾多經典,則一舉推翻前說,判定「
無自性空」為「一實相印」——對終極真理的判定。更後來,以「唯識」為宗的《解深
密經》拍板「識外無境」、「三性」等為佛陀最幽深的教義,自稱是比起較早傳出的「
般若」「無自性空」之說更為殊勝,是為「第三轉之法輪」。而大概目前佛教界最普遍
的講法,就是以「緣起性空」作為判定佛法的「法印」。
然而,遍閱原始經典,全然看不到佛陀以上述的那些方法來判定「法」的真實性。佛陀
從來不以某種哲學立場、對宇宙現象本體的某種認知,來界定佛法。佛陀從來不講:如
果你把宇宙的本質形... 阅读全帖
W*******a
发帖数: 1769
34
《新書簡介》
孔夫子不喜歡紫色,因為紫色混淆了大紅大紫;孔夫子不喜歡鄉愿,因為鄉愿偷走
了大是大非。
龍應台出道以來,她用心建立起冒充放火的文明。其實她放的,只是煙火、不是野
火,她沒有任何放火者的歷練,監牢、捶楚、刑求、查禁,她都陌生;爭自由、爭民主
、爭人權、爭法治,她都逍遙國外。她從不拔一毛抗爭藍色綠色的野蠻,卻在白色恐怖
風頭過後,一片風涼,要我們用文明來說服她。
我們卑視混淆大紅大紫的所謂文明、我們憤怒偷走大是大非的所謂文明、我們不再
忍耐這票文明的挑釁,我們要中國人生氣一次給她看。
每個人都會罵人王八蛋,但李敖卻能用證據證明你是王八蛋。在這本書裡,李敖用
24萬字的證據,證明龍應台錯在那裡。龍應台的文章越寫越好,龍應台的大腦越老越混
,不能準確切割文章和大腦的「龍應台迷」有禍了,因為你可能是一種動物的蛋。
對蛋化恐懼的「龍應台迷」說來,這本書,是一種救贖。
龍應台口口聲聲請用文明說服她,但她只提俄國大兵強姦中國女人,不提美國大兵
強姦中國女人,如此媚美藏奸,是那一國說服人的文明呢?
四分之一世紀來,龍應台一貫用「片面強...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李敖骂龙外F了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RoamingGhost (游魂),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李敖骂龙外F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1 00:16:34 2011, 美东)
大江大海騙了你 李敖秘密談話錄
* 2011-01-31
* 新聞速報
* 【作者/李敖 出版/李敖出版社】
《新書簡介》
孔夫子不喜歡紫色,因為紫色混淆了大紅大紫;孔夫子不喜歡鄉愿,因為鄉愿偷走了大
是大非。
龍應台出道以來,她用心建立起冒充放火的文明。其實她放的,只是煙火、不是野火,
她沒有任何放火者的歷練,監牢、捶楚、刑求、查禁,她都陌生;爭自由、爭民主、爭
人權、爭法治,她都逍遙國外。她從不拔一毛抗爭藍色綠色的野蠻,卻在白色恐怖風頭
過後,一片風涼,要我們用文明來說服她。
我們卑視混淆大紅大紫的所謂文明、我們憤怒偷走大是大非的所謂文明、我們不再忍耐
這票文明的挑釁,我們要中國人生氣一次給她看。
每個人都會罵人王八蛋,但李敖卻能用證據證明你是王八蛋。在這本書裡,李敖用24萬
字的證據,證明龍應台錯在那裡。龍應台的文章越寫越好,龍應台... 阅读全帖
R**********t
发帖数: 1795
36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李敖骂龙外F了
大江大海騙了你 李敖秘密談話錄
* 2011-01-31
* 新聞速報
* 【作者/李敖 出版/李敖出版社】
《新書簡介》
孔夫子不喜歡紫色,因為紫色混淆了大紅大紫;孔夫子不喜歡鄉愿,因為鄉愿偷走了大
是大非。
龍應台出道以來,她用心建立起冒充放火的文明。其實她放的,只是煙火、不是野火,
她沒有任何放火者的歷練,監牢、捶楚、刑求、查禁,她都陌生;爭自由、爭民主、爭
人權、爭法治,她都逍遙國外。她從不拔一毛抗爭藍色綠色的野蠻,卻在白色恐怖風頭
過後,一片風涼,要我們用文明來說服她。
我們卑視混淆大紅大紫的所謂文明、我們憤怒偷走大是大非的所謂文明、我們不再忍耐
這票文明的挑釁,我們要中國人生氣一次給她看。
每個人都會罵人王八蛋,但李敖卻能用證據證明你是王八蛋。在這本書裡,李敖用24萬
字的證據,證明龍應台錯在那裡。龍應台的文章越寫越好,龍應台的大腦越老越混,不
能準確切割文章和大腦的「龍應台迷」有禍了,因為你可能是一種動物的蛋。
對蛋化恐懼的「龍應台迷」說來,這本書,是一種救贖。
龍應台口口聲聲請用文明說服她,但她只提俄國大兵強姦中國女人,不提美國大兵強姦
中國女人,如此媚美藏奸,是那一國... 阅读全帖
g******s
发帖数: 42
37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李敖骂龙外F了
re

大江大海騙了你 李敖秘密談話錄
* 2011-01-31
* 新聞速報
* 【作者/李敖 出版/李敖出版社】
《新書簡介》
孔夫子不喜歡紫色,因為紫色混淆了大紅大紫;孔夫子不喜歡鄉愿,因為鄉愿偷走了大
是大非。
龍應台出道以來,她用心建立起冒充放火的文明。其實她放的,只是煙火、不是野火,
她沒有任何放火者的歷練,監牢、捶楚、刑求、查禁,她都陌生;爭自由、爭民主、爭
人權、爭法治,她都逍遙國外。她從不拔一毛抗爭藍色綠色的野蠻,卻在白色恐怖風頭
過後,一片風涼,要我們用文明來說服她。
我們卑視混淆大紅大紫的所謂文明、我們憤怒偷走大是大非的所謂文明、我們不再忍耐
這票文明的挑釁,我們要中國人生氣一次給她看。
每個人都會罵人王八蛋,但李敖卻能用證據證明你是王八蛋。在這本書裡,李敖用24萬
字的證據,證明龍應台錯在那裡。龍應台的文章越寫越好,龍應台的大腦越老越混,不
能準確切割文章和大腦的「龍應台迷」有禍了,因為你可能是一種動物的蛋。
對蛋化恐懼的「龍應台迷」說來,這本書,是一種救贖。
龍應台口口聲聲請用文明說服她,但她只提俄國大兵強姦中國女人,不提美國大兵強姦
中國女人,如此媚美藏奸,... 阅读全帖
g******s
发帖数: 42
38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李敖骂龙外F了
re

大江大海騙了你 李敖秘密談話錄
* 2011-01-31
* 新聞速報
* 【作者/李敖 出版/李敖出版社】
《新書簡介》
孔夫子不喜歡紫色,因為紫色混淆了大紅大紫;孔夫子不喜歡鄉愿,因為鄉愿偷走了大
是大非。
龍應台出道以來,她用心建立起冒充放火的文明。其實她放的,只是煙火、不是野火,
她沒有任何放火者的歷練,監牢、捶楚、刑求、查禁,她都陌生;爭自由、爭民主、爭
人權、爭法治,她都逍遙國外。她從不拔一毛抗爭藍色綠色的野蠻,卻在白色恐怖風頭
過後,一片風涼,要我們用文明來說服她。
我們卑視混淆大紅大紫的所謂文明、我們憤怒偷走大是大非的所謂文明、我們不再忍耐
這票文明的挑釁,我們要中國人生氣一次給她看。
每個人都會罵人王八蛋,但李敖卻能用證據證明你是王八蛋。在這本書裡,李敖用24萬
字的證據,證明龍應台錯在那裡。龍應台的文章越寫越好,龍應台的大腦越老越混,不
能準確切割文章和大腦的「龍應台迷」有禍了,因為你可能是一種動物的蛋。
對蛋化恐懼的「龍應台迷」說來,這本書,是一種救贖。
龍應台口口聲聲請用文明說服她,但她只提俄國大兵強姦中國女人,不提美國大兵強姦
中國女人,如此媚美藏奸,...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转:原始佛法之探究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Thu Sep 13 15:05:09 2012, 美东) 提到:
「原始佛法」一词,是传统佛教所无有的语词与
概念,此为近代佛教史学界的用语,最初提出此一用
语与概念的,是英国的学界。
早在十八、九世纪,当
西方列强向亚洲各地进行殖民侵略时,发现要在亚洲
进行殖民侵略,并不像非洲及南、北美洲般的容易。
因为亚洲不仅已有高度的文明及统一的国家,也有发
展久远的伟大宗教信仰,特别是佛教信仰早已深入亚
洲各国人民的心灵。
当时西方的殖民侵略,多半紧随
于宗教信仰之后,而将西方信仰传入当地,往往是文
化及殖民入侵的先驱。因此,打击亚洲的佛教信仰,
特别是东南亚各国及中国,为后续的传教、经济、殖
民作准备,即成为当时西方列强的手段。
因此,英国
对当时在其统治下的印度,针对佛教的历史、文献、
史迹进行全面性的考古及研究,原本的目的,是要透
过现代科学的求证方式,证明佛教信仰中的 释迦牟尼
佛,只是出自印度民族的神话传说、虚构人物,而不
是真实的历史人...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来藏不是外道梵我、神我
如来藏非梵我,非神我,完全无眾生所熟知的我性,非意识自我,為宣说故方便说『我
』:
有某派法师(如印顺法师)抱持这样的想法说:【「如来藏」和「梵我」(神我)是一样
的,背弃了佛陀的根本教义—「无我」。】这是某派法师误会佛法所持有的想法, 然而
这根本是无稽之谈,因为佛陀不可能故意去凑合印度教之「梵」「梵天」「梵我」来当
成是大乘佛法,这两者有根本不同的差异。此派法师受到日本一分研究学者的影响,如
今又有日本学者松本史朗对於如来藏大加批判。我们由底下来说明「如来藏」和「梵」
两者根本没有关係:
「梵」原本在印度是以实质的「梵天」,甚至说是更高的「至尊」。在《吠陀》
有「至尊」的描述,并由祂產生「至尊人格神」来到人间;乃至当「梵天」说他出生一
切万物时,他这样的人格神也是由「至尊」所出生的,这是印度传统的一支大一统思想
。《奥义书》则在之后產生,许多奥义书则明确地赞成一个衍生的概念,就是一切事物
皆有「梵」,并且将修行变成一个普遍性的知觉到「梵」,以此称之为「梵我合一」,
以为就是涅盘,就是解脱,如此作为「我」的扩大;但以上的「梵」、「梵天」、「梵
我」都是被佛陀所驳斥的。
...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从弥陀的光环到地狱的有无
不要再自誤誤人了,因為你的六識論邪見,始終走不出以意識我見引申佛法的死胡同
為避免因如來藏正法這個緣起而導致你謗佛謗法,還是要做出以下說明 :
如來藏非梵我,非神我,完全無眾生所熟知的我性,非意識自我,為宣說故方便說『我
』:
有某派法師(如印順法師)抱持這樣的想法說:【「如來藏」和「梵我」(神我)是一樣
的,背棄了佛陀的根本教義—「無我」。】這是某派法師誤會佛法所持有的想法, 然而
這根本是無稽之談,因爲佛陀不可能故意去湊合印度教之「梵」「梵天」「梵我」來當
成是大乘佛法,這兩者有根本不同的差異。此派法師受到日本一分研究學者的影響,如
今又有日本學者松本史朗對於如來藏大加批判。我們由底下來說明「如來藏」和「梵」
兩者根本沒有關係:
「梵」原本在印度是以實質的「梵天」,甚至說是更高的「至尊」。在《吠陀》
有「至尊」的描述,並由祂產生「至尊人格神」來到人間;乃至當「梵天」說他出生一
切萬物時,他這樣的人格神也是由「至尊」所出生的,這是印度傳統的一支大一統思想
。《奧義書》則在之後產生,許多奧義書則明確地贊成一個衍生的概念,就是一切事物
皆有「梵」,並且將修行變成一個普遍性的知...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2
这个就要看您接不接受大乘佛法了,我也不想长篇大论,以下就您随缘参考 :
如来藏非梵我,非神我,完全无眾生所熟知的我性,非意识自我,為宣说故方便说『我
』:
有某派法师(如印顺法师)抱持这样的想法说:【「如来藏」和「梵我」(神我)是一样
的,背弃了佛陀的根本教义—「无我」。】这是某派法师误会佛法所持有的想法, 然而
这根本是无稽之谈,因为佛陀不可能故意去凑合印度教之「梵」「梵天」「梵我」来当
成是大乘佛法,这两者有根本不同的差异。此派法师受到日本一分研究学者的影响,如
今又有日本学者松本史朗对於如来藏大加批判。我们由底下来说明「如来藏」和「梵」
两者根本没有关係:
「梵」原本在印度是以实质的「梵天」,甚至说是更高的「至尊」。在《吠陀》
有「至尊」的描述,并由祂產生「至尊人格神」来到人间;乃至当「梵天」说他出生一
切万物时,他这样的人格神也是由「至尊」所出生的,这是印度传统的一支大一统思想
。《奥义书》则在之后產生,许多奥义书则明确地赞成一个衍生的概念,就是一切事物
皆有「梵」,并且将修行变成一个普遍性的知觉到「梵」,以此称之为「梵我合一」,
以为就是涅盘,就是解脱,如此作为「...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43
NOVEMBER 3, 2014
紅閻摩敵導言
紅閻摩敵金剛是禪修本尊,,屬於大乘佛教中的金剛乘。金剛乘以印度的密教文獻為根
本,其禪修本尊不一定是一個實體,人或神。在金剛乘裡通常本尊只是一個架構,一個
空想,一個因禪修而產生的客體。符號在此扮演了重要角色,每個禪修本尊都與一個特
定的隱喻有關。與紅閻摩敵相關的隱喻是“死亡”,而紅閻摩敵這個名字的意思是“紅
色的死亡剋星”。在這個符號裡,死亡指的是佛教思想中所說的眾生的悲苦。本尊的根
本形相,有幾張臉、幾條手臂、它身上的飾品、服飾及法器等,都成了一種幫助記憶的
裝置﹝記憶體系﹞,把佛教最精要的原則義理,都涵括在一個單一物體上。
紅閻摩敵修法的印度母本是《紅閻摩敵密續王》(Raktayamari-tantrarajanama)。原文
有19章。14世紀時西藏一位學者昆邦缺紮桑布手上出現的另一印度文本,有22章。夏魯
寺的大堪布布頓仁欽竹(1290-1364)學習時用的就是這個版本。至今這兩種版本都存
在,一般地受到推崇。
紅閻摩敵是三個本尊之一。另外兩位本尊是大威德金剛和黑閻摩敵。這三位本尊都伴隨
跟死亡有關的隱喻,並與大乘佛經中常見的文...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4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Wed Oct 10 14:07:20 2012, 美东) 提到:
欢迎大家引用杂阿含和相应部讨论 :)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Wed Oct 10 14:21:15 2012, 美东) 提到:
杂阿含经65:
佛陀指出禅观是如实观察: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所以者何?
比丘!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如實觀察。
云何如實觀察?“
那么如实观察的内容呢?
”此是色,此是色集,此是色滅;此是受……想……行……識,此是識集,此是識滅。
云何色集?受、想、行、識集?“
观察五阴的集与灭为如实观察,不是自己在静坐中自己想象,比如不净观,慈心观之类。
那么什么是五阴的集?
”愚癡無聞凡夫於苦、樂、不苦不樂受不如實觀察此受集,受滅,受味,受患,受離;
不如實觀察故,於受樂著生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31
45
原始佛教中道僧團2014年4月美东弘法
正覺人生的落實與體現
此次中道僧團美國弘法之行的主題:《正覺人生的落實與體現》,將在紐約中道禪院、
青年佛教通訊中心、麻州普賢講堂…等各地,皆有精彩的宣法活動,歡迎法友們熱情參
與,讓原始佛教法傳美國的熱力持續!
随佛長老此次美東弘法行程雖然短暫,但弘法的精純度將以更切要的方式來與學法者們
分享,如:生死的緣起、身心的緣起、癡、貪、瞋的緣起、輪迴的十二因緣、苦 的緣
生、緣滅, 佛陀的中道禪法、九種因緣觀、七菩提支、離貪的生活實踐……。敬請美
國、加拿大的法友們把握這次難得的聞法機緣!
青年佛教通訊中心
4月11日 7:30pm~9:30pm
4月25日 7:30pm~9:30pm
地址:55-59,Chrystie Street,Suite B101,N.Y.C.
紐約 中道禪院
二日弘法 正覺人生的落實與體現
4月12日~4月13日 9:00am~4:30pm
4月26日 9:00am~4:30pm
地址:30-20 Parsons Blvd Flushing NY 11354
麻州 普賢講堂
麻州 二日弘法 開展人生 息苦...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7132
4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ZZ唐代的亡妻與亡妾墓誌
唐代的亡妻與亡妾墓誌
陈尚君
本文研究唐人親自執筆為其妻或妾撰寫的墓誌,亡妻的提法偶亦見於托人撰寫的墓誌中
,多數情況下則是夫君指稱的專利。亡妾的說法則不見於墓誌的正式表達中,是從亡妻
的提法延伸出來的。
墓誌在东漢出現時,僅記死者姓名字里和死期享年,很簡單。西晉時墓誌文體已趨成熟
,後南朝禁止埋銘,北朝則蔚為風氣,現在能見到的唐以前的一千多方墓誌,大多是北
朝、隋代的作品:雖已有一些知名文人參與墓誌寫作,但迄今還沒有見到由配偶親自執
筆撰寫的墓誌。唐代傳世文集中,為配偶撰寫的墓誌也很少,所知亡妻墓誌,只有柳宗
元為其妻楊氏所寫的一篇,亡妾的墓誌,也僅有元稹和沈亞之的兩篇。宋以後地下稍有
出土,數量仍不多。近代以來因大規模基本建設和科學考古的實施,形成有規模有計劃
的墓羣發掘,得以有機會成批出土同屬一家族的墓誌石刻,由配偶親筆撰寫的墓誌也頗
有發現。據本文附表所作的不完全統計,今得見的亡妻墓誌已達八十七篇,亡妾墓誌也
有近二十篇,數量均很可觀。這些墓誌因出於最親近的配偶之手,對妻妾的描述和評價
都出自平日的感受,所述亡妻之慟也出於切身的情感,對了解唐人的家庭生活、夫妻關
係及情感表達方...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1290
4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蒋方舟:致张爱玲小姐at
LD 幾年前寫的胡蘭成的"中國文學史話"的讀書筆記
(一)
胡蘭成這個人,一提起來都難免先想到張愛玲。此人如何,自不待言,也原同我要
看他這本書無關。其實對於胡蘭成的文章,我本是沒什麼真正的具體認識的。前些時候
,偶然間看到關於此書的三言兩語,似乎頗有些不一樣而且有趣的東西在裏面,頓時留
了心,好是一番尋找,輾轉了一個月,總算借到手。其實本來不是那麼難借的,雖然我
們學校圖書館裏沒有,總還有館際借書。整個長春藤聯盟,共有兩本。本來在網上借了
一本來,滿以為沒幾天就到了;誰曉得幾個星期了無蹤影。跑來跑去的問,最後負責人
讓我直接去借另一本,而這一本麼,他倒是不大關心的說多半寄丟了。我當時便想,倘
若我弄丟了圖書館的書,他們也這麼無可無不可的,就好了。借了第二本,天天盼啊盼
,還是不見它來。真是奇怪,居然連續兩本書都下落不明。結果今天再跑去圖書館問,
那第一本竟然出現了,也算是異數。不曉得是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但連續兩本芳蹤遲
遲,多半是我們這邊的圖書館辦事不力。果然麼,書到了都不通知我,還要我自己跑去
問。
(二)
晚上就開始看。翻開書,便跌入一個奇怪的意想。“中國文學史話”,確實是在談... 阅读全帖
L*****e
发帖数: 2926
4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蒋方舟:致张爱玲小姐at
Mark
胡写这中学术性的 更多是随笔性的吧 难得你领导当作一本正经的学术著作读
发信人: Bremen (獨孤不再),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Re: 蒋方舟:致张爱玲小姐a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7 18:42:04 2013, 美东)
LD 幾年前寫的胡蘭成的"中國文學史話"的讀書筆記
(一)
胡蘭成這個人,一提起來都難免先想到張愛玲。此人如何,自不待言,也原同我要
看他這本書無關。其實對於胡蘭成的文章,我本是沒什麼真正的具體認識的。前些時候
,偶然間看到關於此書的三言兩語,似乎頗有些不一樣而且有趣的東西在裏面,頓時留
了心,好是一番尋找,輾轉了一個月,總算借到手。其實本來不是那麼難借的,雖然我
們學校圖書館裏沒有,總還有館際借書。整個長春藤聯盟,共有兩本。本來在網上借了
一本來,滿以為沒幾天就到了;誰曉得幾個星期了無蹤影。跑來跑去的問,最後負責人
讓我直接去借另一本,而這一本麼,他倒是不大關心的說多半寄丟了。我當時便想,倘
若我弄丟了圖書館的書,他們也這麼無可無不可的,就好了。借了第二本,天天盼啊盼
,還是不見它來。真是奇怪,居...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死轮回是没有“主体”的
無我的輪迴─ ─佛教的生死觀
郭朝順
華梵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元培學報
第五期 (1998.12)
一、印度傳統的輪迴思想
生死問題是一切宗教的大問題,更是人生的大問題。吾人因何有生?為何有死?在生之
前,在死之後,吾人存在嗎?還是並不存在?這些問題並不是只有宗教家或者宗教信徒
才會追問的,而是只要知道這世上存在死亡現象之人,在他內心的深處,都會不由自主
地興起種種關於生死的諸般疑問。相傳釋迦牟尼佛出家的因緣之一,便是當其為悉達多
太子時出遊,親眼目睹老病死的現象而引發[1]。
悉達多第一次看到死亡與葬禮,死亡的現象大大地震動了他的心靈,因為「死亡」就是
離開人世,就是無論父母、親人都無法再見到死者,而死者也無法再見父母、親人、愛
人。讓我們想像一下躺在墓地的死者,孤零零地一個人處在他的棺木之中,至親至愛的
親人,在喪禮結束之後,就算再留戀,遲早也會離去,所有的生者都要去過他們人世間
的生活,有陽光,有活力,有喜,有悲的生活﹔只有那棺中之人,一個人被留在墓穴的
棺木之中,身上布滿細菌,爬滿蟲蟻,流出膿汁,化為枯骨。印度以火葬為主,火葬雖
沒土葬那般令人對於地底幽冥產生想像與畏懼,但喪禮...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來藏思想不是佛教ZT
如來藏思想不是佛教
松本史朗 著 呂凱文 譯
法光雜誌 v.101 (1998.02 )
法光雜誌編輯委員會
前言
如­­同題目[1]所示,我認為「如來藏思想不是佛教」。以下將說明其理由。
為了論證如來藏思想不是佛教,首先將說明如來藏思想是什麼、佛教是什麼,然後再辨
明兩者不同。總之嚴格說來,我想考察如來藏思想是什麼、佛教是什麼。
佛教是什麼?
首先,關於佛教是什麼?我先說自己的意見。就結論而言,我認為佛教是主張無我
說、緣起說。然而,這裡所謂的「緣起說」並不是指重重無盡的法界緣起或是相依相待
的、同時的、空間的緣起。我所謂的緣起主要是指十二支緣起;依據《律藏》〈大品〉
所載,我相信釋尊是順逆地觀察十二支緣起而證悟。
然而一旦有這種言論,馬上就會招來所謂學術批判的聲音。這些聲音包括:釋尊的證
悟與緣起無關,或十二支緣起乃後代成立,或更極端的是認為釋尊的證悟與奧義書或原
始耆那教哲學之間在本質上不相違背。礙於篇幅所限,本文並不容許我就原始佛教(初
期佛教)的種種解釋深入問題討論[2],可是基於兩個前題考量下,我敢主張釋尊是證
悟十二支緣起。第一... 阅读全帖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