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神经细胞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y****w
发帖数: 39
1
──诺贝尔奖物理学家与医学家的观点汇述
人到底有没有灵魂(实在该称灵识──佛经不称为灵魂,只称为灵识)?有没有可以移物
或遥控的心力?
我确信那是有的,我自己有过不少无法解释的遥控心力实验,及“离体”经验。世上很
多人都有过此类经验,虽则程度因人而殊。
有些“超常心理学家”称此类经验仅为“超常心理状态”,又有些心理学家视之为“太
丰富的想象”;一般人嗤之以鼻,认为那些心灵经验都是“幻想”、“活见鬼”。可是
,在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知道都是真实的,既非幻想,亦非幻象,亦非想象,更不是
活见鬼。我的精神状况完全正常,心理健全,我的新科学知识水平不低于一般人,我的
医学知识也过得去,我知道我的精神状况和健康状况无可能产生幻想。
我不时在修行佛家禅定时离开自己的躯体,看见躯体仍在打坐,而真我已经飞翔进入太
空深处。从彼处可以看见娑婆世界的过去与未来,自然更可看见这个五浊世界的过去和
未来。因为在宇宙深处,时间是零,空间多度综合交错,以无限观察有限,以静观动,
一切因果、动向有一定的运动往复方向和轨道,都历历在目。
所谓过去,所谓现在,所谓未来,在多度空间的宇宙之中,根本都是虚妄而不存在的,
也... 阅读全帖
y****w
发帖数: 39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2)
尢智表居士著
五、佛经的理论和内容
上文仅仅讲到佛经的皮相,还没有接触到经文的内容。可是皮相和骨肉是有密切关系的
,要是名词混淆,句法错乱,讹字连篇,章节不明,那么我早就把它置诸高阁了;只因
为佛经的皮相端庄美丽,正和菩萨的相貌作和谐的对比,所以我对于研究佛经的理论,
自有不能自已的趋势。我最初所读的《楞严经》,本是一部辞藻丰美的经典,优美的笔
调既足引人入胜,而其组织的严整,说理的精妙,更使人爱不忍释。所以杨仁山居士在
旧书摊上看到了这部经,竟一口气把它看完了才走。
古人诗说:“自从一见楞严后,不读人间糠枇书。”我对此也有同样的感觉。我又把它
当作一本“实验指导书”,因为这部经的结构确乎和指导书有相同之点。普通一本指导
学生实验的书,总是分为下列几段:1、实验的目的,2、应用的材料仪器工具,3、实
验所依据的理论,4、实验工作的方法和步骤,5、从这一实验应得怎样的效果,6、实
验时应该注意或预防的事项,7、最后是结论,说明实验的结果,可以证明某种理论的
正确,或者有什么实用的价值等等。
《楞严经》也可分成以下几段:1、说经的缘起(即序文),2、说明修治的对象(例如
七处证心等),3、... 阅读全帖
x*******1
发帖数: 28835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zpko123 (静芬), 信区: Joke
标 题: 科大“女婿”荣获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9 06:00:23 2013, 美东)
发信人: susy11 (susy1),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这么拉关系也太没节操了---科大“女婿”荣获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8 13:31:36 2013, 美东)
科大“女婿”荣获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奖
10月7日,斯坦福大学教授Thomas Sudhof荣获诺贝尔医学奖。Sudhof教授夫人为中国科
大898校友陈路。陈路同样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她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神
经科学副教授,曾在2005年荣获麦克阿瑟天才奖。
据悉斯坦福大学的Thomas Sudhof目前人在西班牙出席会议。他的妻子陈路率先在今天
凌晨接到得奖电话。凌晨两点,陈路听到家里的电话响,原本以为是中国家人搞不清楚
时差打电话来,发现是诺贝尔委员会的电话,感到惊讶、兴奋,但还是给了委员... 阅读全帖
j****u
发帖数: 1413
4
新闻与视频请见:http://www.ustcif.org/default.php/content/1850
10月7日,斯坦福大学教授Thomas Sudhof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其夫人为中国科大898校
友陈路。陈路同样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她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副
教授,曾在2005年荣获麦克阿瑟天才奖。
据悉斯坦福大学的Thomas Sudhof目前人在西班牙出席会议。他的妻子陈路率先在今天
凌晨接到得奖电话。凌晨两点,陈路听到家里的电话响,原本以为是中国家人搞不清楚
时差打电话来,发现是诺贝尔委员会的电话,感到惊讶、兴奋,但还是给了委员会
Thomas Sudhof的手机号码,要他们亲自联络在西班牙出席会议的丈夫。陈路:”这是
一生中只有一遇的事,我不可以把这个兴奋剥夺掉。我很想告诉他,真的。但是我想还
是让这(诺贝尔)委员会告诉他。”
57岁的Thomas Sudhof ,是从25年前开始研究人脑中的讯息传递方式。神经细胞如何透
过钙离子,将信息传递到其他的神经细胞。这知识可以帮助了解,怎样的基因突变会引
起神经退化,如精神分裂和自闭症的病症。
陈路认为得奖将不... 阅读全帖
J*******3
发帖数: 1651
5
http://old.redcrossol.com/sys/html/lm_10/2014-04-17/102840.htm
陈路:用“中国心”套牢“诺奖”老公
时间:2014-1-1
如果上帝让我和你有一段爱情,我希望一万年也不会过期
文∕巴山
两个“书呆子”的相遇
2007年春天,“神经细胞分子研究”高端学术会在美国费城举办,陈路与托马斯在
会上初次相识。
对陈路这个后起之秀,托马斯十分欣赏。那时,陈路是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生物学
助理教授,托马斯则是来自德国的生物化学家,以研究突触传递闻名于世界。
通过几天的接触,托马斯以一个科学家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陈路脸上流露出的淡
淡愁绪。
一次晚宴中,陈路独坐一隅。托马斯走到她身边,以德国人的坦率,直言不讳地说
:“密斯陈,我感觉你心情不太好,你应该好好放松一下。我有一个忠告,对科学家而
言,与家人相处很重要。我们德国妇女,家庭观念都比较强。”
陈路哭笑不得。这人说话如此绕嘴,是不是一种德式幽默呢?但她实在不明白他所
谓何来,只能回答:“我,呵呵,目前,一个人生活。”
托马斯报她一个苦笑:“我也是。”接着是难堪的沉默。良久,...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6053
6
来自主题: Shanghai版 - 上海就医康复记
康复记

天渐渐黑透了,晚饭间胸部开始的隐隐作痛此时越发加剧。平时不太愿意上医院的我,
居然主动对我太太说:“是否要去趟医院?”探头向窗外望去,天空中飘起细雨,2010
年3月23日,上海初春的晚上,乍暖还寒。整个城市都是湿漉漉、阴冷冷的。
还是自己开车去华东医院最方便。将车停在医院急诊室外面的店门口,心里还想着,已
经是晚上了,大概不会有警察叔叔的违章停车罚单。如果我知道后面将要发生的事情,
一张200块钱的罚单,那就像天上在飘的毛毛雨啊。没带雨伞,关上车门,拉着太太,
一路小跑进了急诊室。
听说是胸痛,接待的医生一连串问题立即提出:“有没有交通事故受伤?”“有没有搬
过重物?”“有没有跌倒过?”我缓慢地摇着头,努力回想着这些天,除了到安徽蚌埠
以及梅桥公社(我插队的地方)走了一次,什么都没有做,一切正常。医生怀疑是心梗
,心电图仪立即伺候,连做两次,都是正常……。但胸痛仍在持续,加重……
夜逐渐深了,医生用迷糊的眼睛看着我,蹦出一句话:“吊点水吧!”这是中国医院最
标准的处理方法。没有头绪的时候,往血管里灌一些医生认为不会造成任何结果的盐水
加药水,总不会错。坐到了急诊室的专供临...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6053
7
来自主题: Shanghai版 - 上海就医康复记
康复记

天渐渐黑透了,晚饭间胸部开始的隐隐作痛此时越发加剧。平时不太愿意上医院的我,
居然主动对我太太说:“是否要去趟医院?”探头向窗外望去,天空中飘起细雨,2010
年3月23日,上海初春的晚上,乍暖还寒。整个城市都是湿漉漉、阴冷冷的。
还是自己开车去华东医院最方便。将车停在医院急诊室外面的店门口,心里还想着,已
经是晚上了,大概不会有警察叔叔的违章停车罚单。如果我知道后面将要发生的事情,
一张200块钱的罚单,那就像天上在飘的毛毛雨啊。没带雨伞,关上车门,拉着太太,
一路小跑进了急诊室。
听说是胸痛,接待的医生一连串问题立即提出:“有没有交通事故受伤?”“有没有搬
过重物?”“有没有跌倒过?”我缓慢地摇着头,努力回想着这些天,除了到安徽蚌埠
以及梅桥公社(我插队的地方)走了一次,什么都没有做,一切正常。医生怀疑是心梗
,心电图仪立即伺候,连做两次,都是正常……。但胸痛仍在持续,加重……
夜逐渐深了,医生用迷糊的眼睛看着我,蹦出一句话:“吊点水吧!”这是中国医院最
标准的处理方法。没有头绪的时候,往血管里灌一些医生认为不会造成任何结果的盐水
加药水,总不会错。坐到了急诊室的专供临...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930
8
本人对人工智能和machine learning都是外行,但是对neuroscience还知道一些。目前
对于人类学习记忆思维等很多和大脑情感等有关的基本思路了解很少。从整个医学的研
究来看,大脑的研究相对其他脏器落后很多。过去人类寿命比较短,大脑疾病不多见,
对其关注也少。现在医药学有长足进步,寿命延长很多,很多疾病如老年痴呆症、帕金
森氏症等发病率大大提高,这都需要很多治疗,从而衍生了很多课题。大脑神经细胞太
多,相互关系太复杂,尽管最近10多年对神经科学研究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研
究手段和方法的限制,进展还是很小。可以说如果没有方法学的重大突破,例如动物活
体状态下观察对猴子大脑的变化,很难有大进步。当然现在有芯片技术植入大脑中,这
仅仅是对失去某些运动功能的神经细胞增加一些刺激。
现在的技术对单一活体细胞调控和活动了解越来越多,分子成像技术可以做到这一点。
而大脑需要整体的研究才有实际价值。
如果人工智能没有动物研究成果,很难想象人工智能技术有真正的进步。而动物大脑研
究我看最近50年还很难有飞跃性进展。
f****n
发帖数: 355
9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第九章 几类实验
第九章 几类实验
“研究是一门艺术,即如何设计一些方案去解决那些难题的艺术。”
——彼得·梅达沃爵士(Sir Peter Medwar)
严格他说,每个人所能确信的只是他自己是有意识的。比如说,我知道我是有意识的
。在我看来你的行为举止与我很相似,特别是你使我相信你是有意识的,故而我很有把握
地推断你也是有意识的。倘若我对自己的意识的本质感兴趣的话,我就不必仅仅把研究局
限在自己身上,而完全可以在别人身上做实验,只要他们不是处于昏迷状态。
要揭示意识的神经机制仅仅靠对清醒的受试者进行的心理学实验是不够的。我们还必
须研究人脑中的神经细胞、分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从死者的脑中获得关
于脑结构的大部分信息。但要研究神经细胞的复杂行为,则必须在活体上做实验。实验本
身并不存在什么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更多的是由于伦理道德方面的考虑使得许多这样一
类实验变得不可能,或是十分困难。
大多数人并不反对在他们的头皮上放置电极来测量脑电波。但是为了直接把电极插入
活体脑组织而要移去部分头骨,即便这只是暂时的,也是众人所不能接受的。即便有人甘
愿为了科学
s*********y
发帖数: 1189
10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做果蝇电生理好做吗?
我觉得还没有人在 MB 里面做过 IN VIVO 的。Rachel Wilson 也只能在嗅球里面做,
算2级神经细胞。MB 里面3级的神经细胞应该没有人做过。Rachel 在一篇综述文章里面
谈到是因为细胞太小的原因。
m***e
发帖数: 16
11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新人请教: neural cell line
想在神经细胞中表达一个蛋白,想制作一个stable cell line。
但是发现神经细胞都是原代培养的,
故想请教有什么neural cell line能持续分裂,并且可以用来做transient
transfection和
stable cell line呢?谢谢
d********a
发帖数: 1852
12
饶毅:中国科学界的“鲶鱼”
转自《南方人物周刊》
2010年9月3日,美国《科学》杂志刊发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和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共同署名的社评文章《中国的科研文化》。文中,两位
科学家指出了中国科研经费分配的问题:“关系”起了太大的作用。他们认为,科研经
费分配所存在的严重问题正在减缓着中国潜在的创新步伐,“其中的问题,一部分要归
结为体制,一部分要归结为文化”。
据说,该文 3天内由中央财经工作小组翻译并交给了温家宝,并很快得到了总理的
关注,温指示相关部门提出有关基金分配体制改革的建议,之后,众多普通学者和一线
科学家都表示了支持意见。然而,到了11月,科技部忽然宣布:“今年9月,美国《科
学》杂志刊登的《中国的科研文化》一文,涉及我国基础研究科研经费分配问题,我们
认为与事实不相符合。”
在科技部声明后,接受《科学》杂志记者采访的饶毅很吃惊,他说:“我们的文章
并没揭露什么新东西,只是公开了一些在中国,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这并不是中国的科学家在国际性学术期刊上对科技政策的第一次批评。
2004年11月18日的《自然》杂志中国特刊上,刊登... 阅读全帖
K**********e
发帖数: 188
13
让论文飞一会儿:发现高于论文 质量重于数量
《中国青年报》雷宇
论文和子弹看起来毫不相干,但也有得一比:不在于子弹速度多快(论文数量多
少),不在于枪声多响(论文发表
在什么杂志),而在于打中什么目标(论文中的发现的重要、深度、有趣)。
目前,虽然中国科学经费大增,但中国科学平均水平仍然不高,科学界能够和敢于
脱开论文数量和杂志来评价科学
水平的机构和人较少,因此,实际上中国普遍存在科研论文的简单竞赛。把科学变成了
赛马,有时是对科学的讽刺。
岁末年初科学界的盘点不断展开,去年年初曝光的井冈山大学论文造假事件屡被提
及。
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钟华和工学院讲师刘涛为责任人,发表在国际学术期
刊《晶体学报》的70篇论文存在
造假现象,被一次性撤销。这起中国SCI论文饥渴背景下的疯狂案例曾令国际舆论哗然。
实际上,即便在我国最高水平的科研机构或国家部委高层次的评审中,算数量、比
速度,也是比较明显的问题。一
些还算好但并非真正突出的发现,比如我国的干细胞领域,因为其论文发表在国际顶尖
杂志,就被国内领导和部门作为
突出贡献而庆祝并给予极大的支持。
近年来,我国科研论文发表数量突飞猛进... 阅读全帖
c****n
发帖数: 1108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stdoc 讨论区 】
发信人: XIXIHAHAGG (XIXI), 信区: Postdoc
标 题: 薄后刚开工做个最简单的实验被笑话了,大家帮看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8 00:03:03 2011, 美东)
刚毕业开始做薄后,老板底下加我一起5个薄厚,没有学生。其余4个在老板底下做了6
年以上了,呵呵
我以前做肿瘤的,现在的老板做神经领域。老板希望我做某一个环境毒物(他们实验室
以前没做过)对神经细胞的影响等等。查了一下文献,做这个的不多,用这个chemical
处理过神经细胞的文章只有一篇。他们文章中有viability data等。我准备自己先做做
viability 看看浓度,处理时间等。准备开工,结果被其余博后嘲笑了一番。不知道我
是不是真的科研思维太弱了,很郁闷:
1, 他们说别人都做过viablity了,你为什么还要做?直接用他们的结果选浓度不就行
了么?难道你不看别人的文献么?觉得比较郁闷,文献我看了,我总得自己看看结果吧
,不对么
2,我准备用96孔板做viability,细胞还没好,今天只是准备,我在那里... 阅读全帖
X********G
发帖数: 326
15
刚毕业开始做薄后,老板底下加我一起5个薄厚,没有学生。其余4个在老板底下做了6
年以上了,呵呵
我以前做肿瘤的,现在的老板做神经领域。老板希望我做某一个环境毒物(他们实验室
以前没做过)对神经细胞的影响等等。查了一下文献,做这个的不多,用这个chemical
处理过神经细胞的文章只有一篇。他们文章中有viability data等。我准备自己先做做
viability 看看浓度,处理时间等。准备开工,结果被其余博后嘲笑了一番。不知道我
是不是真的科研思维太弱了,很郁闷:
1, 他们说别人都做过viablity了,你为什么还要做?直接用他们的结果选浓度不就行
了么?难道你不看别人的文献么?觉得比较郁闷,文献我看了,我总得自己看看结果吧
,不对么
2,我准备用96孔板做viability,细胞还没好,今天只是准备,我在那里找排枪。另一
个薄厚过来看见了说:你怎么用96孔板做?我们从来不用的,这个结果怎么能信呢,最
后收蛋白什么的都用dish,比96孔大多了,这样出来的viability 和最后处理细胞的肯
定差异很大。哎,只有肿瘤的现在还在用96孔板吧。虽然有点不高兴,我还是笑着问他
那你... 阅读全帖
n*******l
发帖数: 75
16
我正在用stem cell做神经分化。总之,最后发现其中一个孔中发现2团动的细胞,就象
心跳一样,一动一动的。而且两团动的节律不一样呢。排除其他生物掉进去的可能性。
因为我在另外一个孔中也发现了。有人说是心肌细胞。我补晓得是什么东西。大侠们知
道这个么?很奇怪 很奇怪。我知道应该得到的是神经细胞。而且已经Western证明了有
我要的神经细胞。但是这个补晓得是什么。请大家告知。多谢
l*********n
发帖数: 57
17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new star: Feng Zhang @ broad
还好吧,他斯坦福的导师是红透半边天的Karl Deisseroth,未来的诺奖获得者。
他们发明了在神经细胞上植入感光G蛋白,用激光控制神经细胞发放。这是最近两年神
经科学在技术上的最大突破。
b*****e
发帖数: 288
18
在国内北方农村,橡子成熟的季节(冰河世纪里中那只松鼠整天抱着那个),孩子们放学后要
捡一筐橡子回去磨碎了喂猪。
我也试着吃过一次橡子,真是苦得难以忍受。据说是以前只有闹饥荒的时候,才去磨了充饥。
现在知道那是因为它含有Tannic acid,少量吃点没事,但吃得太多了会伤胃。
但松鼠和花栗鼠就很爱吃那个,老鼠也爱吃,兔子也爱吃。
磨粉之后,给鸭子和鸡,它们也爱吃。给猪,它也爱吃。
我个人认为,在人类中,Tannic acid肯定是被味蕾上的若干个受体感受到了,信号传到脑的
时候,连到了一个让脑感到不爽的神经细胞上。
而其他动物则不一定能特异感觉到Tannic acid,但它们却感觉到了淀粉,信号连接到了个
能感到美味的神经细胞上。
按说人类和各种啮齿类在进化树上也算是靠得很近的,起码相对于马、狗、猫、猪之类
的近多了。但却能通过味觉分辨出Tannic acid。
我个人的解释是,灵长类的祖先应该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树上呆着,主要是是吃果子、
树叶什么的。而很多种树叶含有大量Tannic acid。
兔子等动物可以特化出草食性消化系统,并吃粪便靠微生物分解有害物质,而灵长类则
需要识别不易...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2583
19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复杂
—米歇尔·沃尔德罗普—复杂


概述
这是一本关于复杂性科学的书——这门学科还如此之新,其范围又如此之广,以至
于还无人完全
知晓如何确切地定义它,甚至还不知道它的边界何在。然而,这正是它的全部意义之所
在。如果说,
复杂性科学的研究领域目前尚显得模糊不清,那便是因为这项研究正在试图解答的是一
切常规学科范
畴无法解答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苏联对东欧四十年的统治会在1989年的几个月之内轰
然坍塌?为什
么苏联自身也在其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分崩离析?这些当然与名叫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
的两个人有一
定的关系。但即使是这两个人自己,也像是被他们完全无法控制的事件席卷裹挟而不能
自已。这是否
是因为有某种全球性的、超越个人能量的原因在起作用?
为什么股票市场会在1987年10月的一个星期一这一天之中猛跌五百多个百分点?很
多评论将之
归咎于股票生意的计算机化。但计算机的应用已有多年,有没有任何答案可以解释为什
么股票偏偏在
那个特殊的星期一狂跌不已?
根据化石标本的记载,古代物种和生态系统常常稳定地保持了几百万年,而后却在
地质期的某一
瞬间灭... 阅读全帖
d******u
发帖数: 178
20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人类何时能攻克癌症
我相信这么一个理论。
低等单细胞生物个体没有功能分化,群体中个体之间没有协作关系,对于环境营养是竞
争关系(当年微生物学得差,可能有特殊情况)。当环境条件变得恶劣的时候,减少个
体数量,但种群还是能得以延续。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类细胞是“自私的”,它们没有
能力也没有必要在一种更高层次上的调控力量下分工合作。
高等哺乳动物“发展”(不一定是进化)出了复杂的细胞和组织分工,以维持“高等生
命”“高等”的表观和功能。胚胎细胞在生命最早期就开始了分化的过程,直到最后形
成独立但又高度统一协调的组织器官系统。组织器官水平上的高度统一协调,又是建立
在细胞水平上的高度专业化基础之上的。“分化”和“专业化”对于早期胚胎细胞(或
者说胚胎干细胞,甚至成体干细胞和很多多能细胞)来说,大致是一个基于全基因组基
因表达的重新“编程”——停止大部分基因的表达活性(比如细胞分裂对与神经细胞)
,保留甚至夸大对该细胞种类有决定最用的基因的表达活性(比如分泌对于腺体细胞)
。其实从这个地方开始,维持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这种调控机制对于单一细胞已经提出
了一个残酷的指令:“你只能干这个这个,不能干那个那个。”在这种高度...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6830
21
作为还没有什么太多实践idea的机会的人,在这里胡诌几句吧。上面的回帖是实验的小
间隙,现在是个大间隙。。。
不知道你说的idea是哪个层次上的。我很多大而无当的idea的来源还不是paper。我作
为懒人,吸收的是科技新闻层次的东西多。比如自己订了生物谷的新闻rss和pubmed的
rss,汉语的坚持看,看到有趣的paper的时候就看看abstract,英语的攒了上百条。。
。CNS都有podcast,这种可以边走边听,但是某某蛋白的某碱基突变这种信息是永远记
不住的,记住的是如果阻碍了神经细胞的什么过程的话,那么什么激素就会受影响了。
然后就可以天马行空的想,阿,是吗,那这个激素,不是也影响干细胞的神马么,那么
这个神经细胞是不是跟干细胞也有联系???(这段是瞎扯的随便举个例子)。当然如
果真的是极度相关的东西还是会找原文来看,但是大部分就随便听听就过去了。不过有
时候这种东西听多了,别人闲聊跟自己无关的课题的时候,有时候也可以插上话,你说
的那个什么abc,不是也调控xyz么?有时候能显得见多识广,但是自己知道其实是半瓶
子醋。。。
小的真的能用的idea,我为神马想不起来例子。... 阅读全帖
l********t
发帖数: 2
22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问一个PCDNA质粒的问题
pcdna3.1 v5-his和PCAGGS-GFP磷酸钙共转染原代神经细胞,然后染色GFP和V5tag,GFP
信号很强,但是V5信号非常弱,表达很低。但是HEK上共转染,GFP和V5都很强。是因为
PCDNA的promoter在神经细胞里不太好使吗?考虑要不要subclone到pcaggs载体里去。
O******e
发帖数: 4845
23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饶毅学术水平到底有多牛?
以下摘自吴瑞先生的“中国旅美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家的贡献”
饶毅(Rao,Yi)(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贡献:发现多个系统内细胞迁移导向的保守机理,发现新的轴突导向分子Slit及其
在神经细胞迁移的作用(Cell 96:807-818,1999;Nature 400:331-336,1999;
Nature410:948-952,2001)。
影响:他发现的Slit对神经细胞迁移的导向导致对神经系统内细胞迁移的理解。

b****r
发帖数: 17995
24
那是人家文章自己这么吹,你自己真正做的就知道,其实漏的不知道有多少
然后漏掉的一个又和n个相互作用,n个又和n^n个相互作用。。
自己想想吧,还有多少东西没搞清楚。神经科学也是类似的,1000亿个神经细胞,每个
都可以和几十上百个神经细胞发生突触关系,然后每个又和几十上百个发生关系。。。
而且这种突触关系每时每刻可能都是在动态变化的,想想那是多么大的排列组合方式!
所以说,生命这玩意实在太复杂了,这才是真正的瓶颈
不过我老还是很乐观的,我觉得很多根本的生命问题在20-30年内都会有答案的。就好
象那个寓言故事,一个棋盘里,第一格放一粒谷子,过几十轮后全国的谷子也远远不够
了。 人类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发展速度太可怕了,很多东西都在若干年来和接下来
若干年内仍然会以接近摩尔定理甚至超摩尔速度发展,比如电脑计算速度,信息存储能
力,信息节点数量,这些都可以放在生物学上。更直接的还有测序能力,整合患者人数
做临床实验的能力
不过传统的生物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做生物的如果只满足于掌握这些技能而不去
学习上面这些新知识,生物科学和生物产业再发展,也分不到什么甜头的。在巨量新信
息和不完全已知...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225
25
就是说神经细胞比人体其它某些细胞凋亡得慢得多。
但是途径是相似的么?比如我在网上看到:
“细胞凋亡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通过胞外信号激活细胞内的凋亡酶caspase、一
条是通过线粒体释放凋亡酶激活因子激活caspase。”
神经细胞也是如此么?
b***2
发帖数: 348
26
之前报道的难道不是神经细胞诱导成ips只依赖于oct4吗nn【在 shakuras (doskey)的
大作中提到:】n: 其实oct4这个比较有趣,其实走先诱导成神经细胞在成ips的两步
法,n:可能也不需要oct4. n:n:n:【 在 b6122 (飞扬) 的大作中提到: 】n:: 我
对本文谨慎乐观。丁胜几年前就筛出oct4加小分子的条件,这次是临门一脚把oct4也n
:: 换下了。但是另一方面,之前有报道说小鼠的oct4本来就是可取代的,而人的oct4
是不n……nn--n[发自未名空间Android客户端]
F*Q
发帖数: 3259
27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这个....
是文学城这个么?
文学城首页 » 滚动新闻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女婿 荣膺诺贝尔医学奖
10月7日,斯坦福大学教授Thomas Sudhof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其夫人为中国科大898校
友陈路。陈路同样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她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副
教授,曾在2005年荣获麦克阿瑟天才奖。
据悉斯坦福大学的Thomas Sudhof目前人在西班牙出席会议。他的妻子陈路率先在今天
凌晨接到得奖电话。凌晨两点,陈路听到家里的电话响,原本以为是中国家人搞不清楚
时差打电话来,发现是诺贝尔委员会的电话,感到惊讶、兴奋,但还是给了委员会
Thomas Sudhof的手机号码,要他们亲自联络在西班牙出席会议的丈夫。
陈路:“这是一生中只有一遇的事,我不可以把这个兴奋剥夺掉。我很想告诉他,真的
。但是我想还是让这(诺贝尔)委员会告诉他。”
57岁的Thomas Sudhof ,是从25年前开始研究人脑中的讯息传递方式。神经细胞如何透
过钙离子,将信息传递到其他的神经细胞。这知识可以帮助了解,怎样的基因突变会引
起神经退化,如精神分裂和自闭症的病症。
陈路认为得奖... 阅读全帖
w********m
发帖数: 1137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eadline 讨论区 】
发信人: Cnews (chinanews), 信区: Headline
标 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女婿荣膺诺贝尔医学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8 22:00:13 2013, 美东)
10月7日,斯坦福大学教授Thomas Sudhof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其夫人为中国科大898校友陈路。陈路同样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她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副教授,曾在2005年荣获麦克阿瑟天才奖。
据悉斯坦福大学的Thomas Sudhof目前人在西班牙出席会议。他的妻子陈路率先在今天凌晨接到得奖电话。凌晨两点,陈路听到家里的电话响,原本以为是中国家人搞不清楚时差打电话来,发现是诺贝尔委员会的电话,感到惊讶、兴奋,但还是给了委员会Thomas Sudhof的手机号码,要他们亲自联络在西班牙出席会议的丈夫。
陈路:“这是一生中只有一遇的事,我不可以把这个兴奋剥夺掉。我很想告诉他,真的。但是我想还是让这(诺贝尔)委员会告诉他。”
57岁的Thomas Sudhof ,是从25年前开始研究人脑中的讯息传递方式。神经... 阅读全帖
s*****j
发帖数: 6435
29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A GOOD Scientist
我的办公室里来了位女孩, 一个一年级的博士研究生. 她专门来问一些有关她的
project的问题. 虽然我很忙, 我还是在日程中抽出了半个小时来. 我一直都认为, 鼓
励扶持年轻一代是我们过来人的责任.
她带来几张神经细胞的图像. 照片拍的不好, 我看着直摇头. 不过才一年级嘛. 她
说要计算神经细胞在两种状态下的变化.
我问她 “你是要算什么的变化呀? 你预计这个变化是朝什么方向发展的?”
她看着我, 迟疑了一下, 说” 我不是很清楚, 我现在只是想看看实验结果表明了究
竟什么有变化?”居然连想算什么都不知道, 我直摇头 “你得知道什么在变化, 这样
一来我们才能算呀?”
她说 “我有点想法, 但是不是很清楚. 我觉得参数太多, 所以想先看看实验结果到
底给出什么有变化. 我不想把思路限制起来.“
“No. This doesn’t work. “ 我很严肃的告诉她, “ 你必须先有一个理论, 一个
Hypothesis, 然后你来检验你的实验结果能不能证实这个 Hypothesis. This is
called Hypothesis d...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247
30
说得好!太强当然可能是有问题的。
姑且不论现在一般并没有半强/强/特强的过表达选择,如果有的话,应该是很有意思的
一件事。
仅就你说的太强的观点,我举个例子。
为了标记神经细胞,很多时候大家会用分布在细胞膜上的荧光蛋白,比如mCD8::GFP。
行业内现在就有一种认识,认为过多的表达这个,对神经细胞的功能可能是有影响的。
而且如果在共用同一个Gal4的情形下,某一个UAS transgene太强,比如40X UAS-CD8:
:GFP可能会因为占用太多的Gal4影响别的transgene表达。
我这个挑战当然不考虑这些因素。主要的原因是实际情况中,有时候Gal4的表达很弱,
又或者不是Gal4-UAS系统,是直接测试enhancer。那么你确实需要一个有很强表达的
transgene。
T*****e
发帖数: 247
31
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楼主你标题说这个蛋白要形成dimer,但是在背景中没有再提
到dimer。
我根据你的介绍,和seraphzc的回复,提出这样一种想法:
不知道你对研究神经突触的一些工具有没有了解,比如GRASP,大概的意思就是把荧光
蛋白拆成两个部分,然后在A神经细胞表达其中一部分,再在B神经细胞表达另一部分。
如果这两个细胞靠的够近的话,你就能看到荧光。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8255029
在你这种情况下,可以表达两个不同version的膜蛋白。其中一个version(1)带部分
GFP,另一个version(2)带另一部分GFP。如果他们能正常形成dimer,那你应该能看
到荧光。
但你的model似乎有一点复杂。虽然你的标题说是看dimer的形成有没有变化。但实际上
,我不确定你想看到有或无的dimer结合,还是你model里面更具体的“激酶活性区更靠
近”。
如果是前者的话,你可以参考我上面提到的方法。如果是后者的话,设计起来可能更复
杂。你也许要用FRET,或者这篇文章能给你灵感。
http://www.nature...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109
32
就是阻断glia cell的活动,神经系统有两种细胞,一种是神经细胞也就是神经元,另
外一种就是glial cell也就是神经胶质细胞,想找到一种抑制剂,只抑制神经胶质细胞
但不抑制神经细胞
j*b
发帖数: 341
33
levodopa 直接可以rescue那个PD大鼠吧?
只要神经细胞可以表达多巴,就可以看到一些效果。
但是这些神经细胞可以整合到已有的网络里吗?以前的报道是长成一大坨细胞团,和肿
瘤差不多。
Nature. 2011 Nov 6;480(7378):547-51.
Dopamine neurons derived from human ES cells efficiently engraft in animal
models of Parkinson's disease.
这种成纤维细胞来的,也是问题多多,大家都是报喜不报忧。
只要是有几个MARKER表达就可以了。
真的是差远了。

发帖数: 1
34
人的新知识的积累是靠新的神经细胞的产生。
人类的大脑每天可以产生1500个新神经细胞,所以再卖力你的新思路新想法也不过这么
点。与其把这些新思维能力用在繁琐的实验细节上,还不如每天留1000个新脑细胞在那
里,
积累了几十万个新脑细胞后突破一个大问题吧。
所以忙忙碌碌只不过消耗你的潜能,而偷懒只不过在积蓄潜力,最后达到临界值,捅破
那层纸而已。
g**********4
发帖数: 32
35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记忆的存储方式究竟是什么?
貌似很多人把记忆想成了一种物质,然后需要一定的空间来存储。我认为人脑的记忆是
虚拟的,是n多神经细胞之间形成的链接被激发后的一套信号重现。而这一套信号的来
源就是当初你接受了的外界刺激,这种刺激塑造了一套特殊的神经细胞网络链接,当同
样的刺激来袭的时候,这一信号又重现了。可能有人会想是不是每个记忆都有自己独立
的神经网络链接?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很多记忆应该是partially share几个神经网络
的,只是有个别不同的链接模式。
很多记忆是需要加强才不会忘记的,这种加强估计也只是稳定特定的链接。如果长时间
不加强,这个链接就会退化,然后你以前学的某样东西又全还给高中/大学老师了。这
也是人脑与电脑的区别,后者是不需要加强的。(但是我认为人脑比电脑强n多倍,因
为人脑的可塑性是非常大的。)
h*****9
发帖数: 4028
36
同学,你只把你自己想说的部分拿出来,谁知道那篇文章到底说了啥?
还是你在扯淡?
我问了你说那个作者凭啥说他的染色的就是神经细胞,而不是肌肉细胞,
大嘴巴细胞,囫囵吞枣细胞,这个难到不需要control? 你老人家到现在
还说不出所以为然。这能叫看了理解了那篇文章?
那篇作者的文章到底下了啥结论?他说他的文章发现了一种坚实的通用
染色办法,还是说他的方法可能被用作神经细胞染色?二者差别大的很。
不过估计你老人家感受不到其中差别。
s*******a
发帖数: 921
37
当然是说这个工作支持我的观点的部分啊。难不成你写文章引用的时候还把人家的工作
全都拷贝一份?那得要多长啊!知道那个工作到底说了啥的人可多了。人家是公开发表
的。不能说你不知道,你没有看到,就说我提到的东西是‘扯淡’吧?(而且,您说话
怎么总是这么粗啊,小声抗议一下子)在你自己回我的帖子的时候你不是也写过‘首先
,物质不是无限可分的,其次、、、、、、’的句子呢?在那个时候你就要我去找相关
信息的证据,这个时候你没有看过的我提到的研究工作,所以我就在‘扯淡’了。你这
样子做事,怎么能够服人呢?
另外关于高尔基染色的事情,我倒是愿意就我说知道的东西讲的多一点。 高尔基前辈
的实验目的是染色看看神经细胞长啥样子。然后人家的实验是拿一块神经组织去染色,
用各种能想到的方法染色。然后终于有一次成功的在显微镜底下看到了单个的细胞,然
后用手绘下来,发表,说他染色的是神经细胞。这个工作很不严谨,没有什么统计学的
数据,也没有什么对照(control)实验。不过,你要说这神经组织里会不会染出肌肉
细胞来?还真不好说。所以,基于这一点,我承认,这个实验是可以设计出control实
验的(偷偷的说,虽然我觉
c********6
发帖数: 322
38
死者做了尸检,报告指出有急性肺水肿,但并没将急性肺水肿定为死亡原因。请大家
看看,同时看看鉴定报告,觉得很冤。先谢过。(有点长)
医治过程描述
2013年5月26日下午,我父亲的干女婿杨春平到我家里耍,父亲提出身体不舒服,
杨春平就说大南街的张医生医术很好,他们一家人都是在张医生诊所看病,跟张医生的
关系很好,劝父亲早点去诊所输液早点好。我就开车和杨春平把父亲送到张天喜诊所看
病(这是我父亲第一次到该诊所就诊)。到张医生诊所大约是当日下午四点二十分,当
时诊所有两个病人在病床上输液。
杨春平给张医生说我父亲(龚定国)感冒了让张医生输液,张医生询问了杨春平病人叫
什么名字、年龄和以前有什么病(医生没有直接询问病人本人姓名、年龄、是什么病)
,杨春平告知了张医生病人有糖尿病。张医生没有做任何检查(没有测体温、没有测血
糖、没有测血压)张医生就在楼下喊他楼上的老婆配哪几样药,张医生老婆配好药从楼
上拿下来后张医生扎针开始输液。开了青霉素,没有做皮试就直接输。
第一瓶液体大概在当天下午4点半左右开始输(从瓶子的大小看是500ml大小的液体,输
的四瓶液体都是同样大小的瓶子,后面几...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潘教授是物理学界的李洪志——拿哲学思辨当通讯技术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18 16:06:13 2016, 美东)
量子意识——现代科学与佛学的交汇处
2015-10-18 朱清时 王育琨频道 微信号Wang-ditouli
功能介绍
王育琨 商业哲学家、心灵导师、管理专家、并购专家、财经作家。道行天下论坛发起
人之一,五洲联盟商学院执行董事兼百年企业研发中心主任,北京地头力管理机构创始
人兼董事长,全球并购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山东大学经管学院特聘教授,多家企业集团
顾问。
朱清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获海外华人物理学会亚洲
成就奖和汤普逊纪念奖。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自然科学发展到后来,发现意识是怎样都规避不了的,而且意识在自然科学理论中,
反而可能是最基础的。如果大家听懂了,为什么意识是规避不了的,而且意识在自然科
学理论中是最基础的,大家就可能知道自然科学最终应该会和佛学殊途同归... 阅读全帖
e**c
发帖数: 327
40
来自主题: Neuroscience版 - what's the next big thing in Neuroscience?
楼主不如改一下标题吧,比如“神经科学的一百个问题”
希尔伯特提了23个数学问题,推动了整个二十世纪的数学发展,也定了二十世纪数学发
展的基调。咱们没希尔伯特那么牛,就多里捞摸吧。提一下神经科学领域目前一百个左
右重要问题。版上人多,各个方向的都有,每人提几个自己领域或自己想到的重要问题
也足够涵盖二十一世纪神经科学的发展方向了。
这些问题似乎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神经科学的终极问题。比如意识是什么,神经怎么控制行为,睡眠和做梦的作用
,人脑是否可以移植,记忆是否可以复制,等等。重要脑疾病治疗也可以归于这一类。
这类问题通常不太可能很快被解决,而且太宽太泛,对于吸引高中生本科生或者行外人
很有用,但对于版上从事神经科学研究都有一定造诣的人来说已经没有太大意义。
所以建议大家提一些第二类问题。这类问题比较专业,比较具体,但又不是具体到了大
家可以写到grant里的specific aims那种。象什么xxx蛋白在神经导向中的作用就不必
了。那哪些问题可以算这一类呢,套用河马(生物版老人应该知道这个绰号)的话,就
是那些可以写入教科书的问题。象以前很多得过诺贝尔奖的问题都可以算,比如离子通
... 阅读全帖
e**c
发帖数: 327
41
来自主题: Neuroscience版 - what's the next big thing in Neuroscience?
楼主不如改一下标题吧,比如“神经科学的一百个问题”
希尔伯特提了23个数学问题,推动了整个二十世纪的数学发展,也定了二十世纪数学发
展的基调。咱们没希尔伯特那么牛,就多里捞摸吧。提一下神经科学领域目前一百个左
右重要问题。版上人多,各个方向的都有,每人提几个自己领域或自己想到的重要问题
也足够涵盖二十一世纪神经科学的发展方向了。
这些问题似乎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神经科学的终极问题。比如意识是什么,神经怎么控制行为,睡眠和做梦的作用
,人脑是否可以移植,记忆是否可以复制,等等。重要脑疾病治疗也可以归于这一类。
这类问题通常不太可能很快被解决,而且太宽太泛,对于吸引高中生本科生或者行外人
很有用,但对于版上从事神经科学研究都有一定造诣的人来说已经没有太大意义。
所以建议大家提一些第二类问题。这类问题比较专业,比较具体,但又不是具体到了大
家可以写到grant里的specific aims那种。象什么xxx蛋白在神经导向中的作用就不必
了。那哪些问题可以算这一类呢,套用河马(生物版老人应该知道这个绰号)的话,就
是那些可以写入教科书的问题。象以前很多得过诺贝尔奖的问题都可以算,比如离子通
... 阅读全帖
f**d
发帖数: 768
42
摘自《科技文摘报》
在19世纪后叶已有成就的基础上,20世纪初期,神经细胞、突触、脑功能定位脊髓
反射、突触化学传递等概念,以及神经电活动和脑电图等记录业已确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应用微电极记录技术,单个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和兴奋性
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记录的实,以及随之而来的神经兴奋的离子学论、突触传递的
量子释放学说和突触传递的量子释放学说和突触之间相互作用的Hebb假说的提出,
使脑科学产生了划时代的进展。20世纪后期,神经递质、神经调质、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受体、通道、第二信使、信号转导、NO和CO作用等相继发现,特
别是膜片钳记录技术的发现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崛起,脑科学已在分子水平上研究
受体、离子通道的结构与功能,并给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带来新的突破。特别是
20世纪最后10年--"脑的十年",脑科学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主要通过经典遗传学
与当代分子生物学的结构,发现一系列和神经系统发育、发展与死亡的相关基因。
基于电生理学技术与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已能在单个蛋白质分子水平上
了解离子通道、受体以及神经细胞膜信 转导的活动机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人们已发现50... 阅读全帖
m****g
发帖数: 530
43
来自主题: _Harvard_Medical_School版 - 科学家在老鼠中发现了“痒回路”
没有人会搞错蜜蜂螫伤的疼痛和蚊子叮咬产生的痒。但是对于神经学科学家而言,还
是很难去解释人类区分这两种感觉的
机制。目前科学家们已经识别了老鼠中一个先前还未被研究过的神经细胞,这种细胞只
会传达痒的信息。这可以为刺激性
不适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目前主流的理论认为疼痛和瘙痒与神经系统连接的。但是事实上,医生经常会
给一些病人开疼痛药方来治疗慢性瘙
痒。还有一些科学家支持一种“labeled-line”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痒信号有自己的神
经回路,或线路可以将感觉传递到大
脑。在2001年,研究人员已经证实这个想法,发现了脊髓丘脑束(spinothalamic
tract ,STT)中存在只对痒敏感的神
经细胞,可以通过脊椎将信号传递到大脑丘脑。但是,随后的研究表明,这些神经元细
胞同样对辣椒素的灼痛有反应。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相信,他们已经掌握了最可信的证据来证明痒传
递线路的存在。两年前这个研究小组发
现了一种对痒很敏感而对痛没反应的基因GRPR。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他们试着证明表达GRPR的细胞是否就是长效性痒神经细胞
。因此研究
r*****t
发帖数: 4793
44
就是说,如果真的有所谓肖氏反射,那理论上.应该会看到在缝合的地方,有两端神经细胞
的融合,是吧?
l**********l
发帖数: 361
45
http://zqb.cyol.com/html/2011-02/10/nw.D110000zgqnb_20110210_1-
本报记者 雷 宇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2月10日 03 版)
岁末年初科学界的盘点不断展开,去年年初曝光的井冈山大学论文造假事件屡被提
及。
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钟华和工学院讲师刘涛为责任人,发表在国际学术期
刊《晶体学报》的70篇论文存在造假现象,被一次性撤销。这起中国SCI论文饥渴背景
下的疯狂案例曾令国际舆论哗然。
实际上,即便在我国最高水平的科研机构或国家部委高层次的评审中,算数量、比
速度,也是比较明显的问题。一些还算好但并非真正突出的发现,因为其论文发表在国
际顶尖杂志,就被国内领导和部门作为突出贡献而庆祝并给予极大的支持。
近年来,我国科研论文发表数量突飞猛进。最新的媒体数据显示,我国科技人员发
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然而据统计,这些科研论文的平均
引用率排在世界100名开外。真正极好的论文,在中国还是凤毛麟角。
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就科学界如何潜心学术、摒弃... 阅读全帖
p*********w
发帖数: 23432
46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twitter看来的:“轻度体”合集zzz
twitter看来的:“轻度体”合集zzz
@老课本新阅读:【百度百科很给力】轻度(qīng dù )解释:1.程度低或量小,范围
不大或数量不大。如:轻度损坏。2.以不影响患者保持不卧床和走动的能力为特征的。
如:轻度肺炎。3.以没有人员死亡的国家基础建设事故。如:轻度追尾。
@80后重口味: 【 中国进入轻度时代 】 地铁,轻度追尾;事故,轻度泛滥;决策,轻度
失误;社会,轻度不满;货币,轻度贬值;法治,轻度混乱;物价,轻度上涨;税收,轻度敛
钱;民生,轻度痛苦; 分化,轻度发展;权力,轻度腐败;经济,轻度危险;舆论,轻度造
假;制度,轻度缺陷;环境,轻度污染;改革,轻度逆转。
@时尚慢生活: 【“轻度”时代】地铁轻度追尾,贪官轻度腐败,国人轻度税负,房子
轻度涨价,CPI轻度攀高,看病轻度困难,城管轻度打人,城建轻度拆迁,招聘轻度拼爹
, 法官轻度受贿,统计轻度掺水,新闻轻度造假,公权轻度寻租,“三公”轻度挥霍,
地沟油轻度泛滥,道德轻度滑坡,百姓轻度无奈!
@快乐郑州:【在郑州】空气轻度污染了;出租车轻度拒载了;修路轻度限行了;交通轻
度拥堵了;房租轻度上涨了;房子轻度买不起了...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636
47
能替换损坏的细胞组织
制作人类胚胎干细胞所采用的克隆技术与1996年在英国出生的全球首只克隆羊“多
利”的制作技术相似。“体细胞克隆技术”是一种将供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已去除细
胞核的卵细胞中去的重要技术,利用这种技术,科学家们能获得与供体细胞遗传相匹配
的胚胎。
美国俄勒冈健康科学大学教授舒克拉特·米塔利波夫介绍,研究人员将122个由年
轻健康女性捐献的卵细胞去除细胞核,然后植入他人皮肤细胞的细胞核,用电流刺激这
些卵细胞发育成胚胎细胞。五六天后,其中21个卵细胞发育到了被称为“囊胚”的阶段
,再培养后,其中6个成为了胚胎干细胞。促使这些胚胎干细胞分化成心肌后,研究小
组还确认了脉动。
在研究中产生的人类胚胎干细胞与受精胚胎很相似,而且没有出现任何染色体异常
,这表明这种细胞具有正常的基因活性,能分化发育为更多特异性细胞类型,用于替换
受损组织。
长年致力于灵长类动物基因研究的美籍维吾尔裔研究员米塔利波夫表示,“我们的
这项发现为组织和器官功能失调或受损的患者,提供了干细胞新来源。这种干细胞可以
更新和替换已经损坏了的细胞和组织,将为上百万的患者减缓病情。”
引发关于克隆人的担忧
在...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636
48
一位意大利神经学家近日表示,使用目前的医学技术,人类头部移植已经成为可能,并
声称自己已经找到了进行这种手术的方法。如果头颅移植真的能够成功实现,那么患有
身体器官衰竭和大面积肌肉萎缩等疾病的病人将有办法摆脱痛苦。这引起媒体关注,有
专家批评称这种手术“完全是幻想”,做这样的实验“不道德”,是“永远不该发生的
坏科学”。
大胆预测自称解决关键技术难题
据报道,意大利都灵先进神经调节组织的神经学家卡纳韦罗6月份在开源期刊《国
际神经外科》上报告说:"换头"手术最大的技术障碍是连接捐赠者与接受者的脊髓。但
我认为,现有技术已经可以进行这样的连接。”他预测,“换头术”再过几年就能实现。
卡纳韦罗说,在手术过程中,必须用一把特别锋利的刀切断脊髓,整齐的切口是脊
髓缝合的基础。然后,必须使用一种叫做促融剂的特殊膜融合物质,来解决脊髓连接融
合的问题。此前一些研究表明,促融剂能成功融合狗及豚鼠的脊髓。但最难的事情是保
证那些神经纤维均能正常工作。为解决这个难题,卡纳韦罗称打算使用脊髓刺激器中的
电子刺激来促进神经细胞的可塑性,帮助头部懂得如何操控身体。
追本溯源猴子换头后存活8天
卡纳韦罗的研究并... 阅读全帖
T*********2
发帖数: 82
49
悉尼研究人员们日前开发出了新一类癌症治疗药物,这是第一种可攻击肿瘤细胞内部结
构的药物。
据悉尼晨锋报报导,在经过30年的研究之后,纽省大学(UNSW)的研究人员开发出这种
被称为反原肌球蛋白的新型药物。它可摧毁癌细胞的基本结构单元之一,即组成细胞内
部支架的支柱和线路的分子。
澳洲研究人员们已在啮齿动物身上试用了这种药物。细胞培养测试显示,这种药物对被
测试的每种类型的癌症都有效,包括难以治疗的儿童癌症比如成神经细胞瘤(亦称神经
母细胞瘤)。
首席研究员甘宁(Peter Gunning)说:“我们的药物使得癌细胞的结构崩溃,进行得
还相当快。就像在电视新闻上看到一个建筑物倒塌一样。”甘宁希望这种药物很快会被
添加到一些其它化疗药物类里。
这种新药针对的是原肌球蛋白,这种蛋白与肌动蛋白联手组织体内所有细胞的内部结构
,包括癌症细胞。
这两种蛋白还一起组成诸如心脏的肌肉内最小的收缩单元。
大多其他研究团体集中针对肌动蛋白进行研究。然而,针对这一蛋白的问题在于心脏和
其它肌肉里的肌动蛋白,几乎与癌细胞里的肌动蛋白相同。甘宁说:“那些药物的问题
在于其会使心脏停止跳动。”
当甘宁他们发现心脏...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2026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nile (nile),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反人权的法西斯丑剧——评朱令案白宫请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19 22:00:08 2015, 美东)
2013年5月3日,有人在美国政府网站“we the people”贴出一份请愿书(链接1),声
称朱令案司法调查受到政治干扰而神秘中止,要求遣返据称是朱令案主要嫌犯Jasmine
Sun。据网站信息有超过15万人签署了名字。这份请愿书有一个明显的道义和逻辑矛盾
:既然认为中国以政治干扰司法是不公正的,要求美国政府以行政干扰司法难道不是同
样远离公正吗?
这一请愿两年之后被官方拒绝(链接2)。拒绝的原因是这样的:We decline, however
, to comment on the specific request in your petition. As the We the People
Terms of Participation explain, to "avoid the appearance of impr...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