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田赋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共5页)
a***d
发帖数: 2374
1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张衡的《归田赋》
前几天某人给我念了这篇张衡的《归田赋》。想想版上很少有“赋”的话题,就拿来大家一起欣赏闲聊一下了,大家有兴趣的话,来说说自己喜欢的赋,或许大家也可以写一两篇短赋玩玩?
以下摘自:
http://baike.baidu.com/view/45191.htm
http://www.hudong.com/wiki/%E3%80%8A%E5%BD%92%E7%94%B0%E8%B5%8B%E3%80%8B
——————————————
赋的特点,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陆机认为,赋是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要写得爽朗而通畅。不过这不是绝对的,赋也有很多抒发感情的成分。《归田赋》就是汉赋中的抒情赋。
张衡的大多数作品都表现出对现实的否定与批评。他探讨人生玄妙哲理,也探寻合于自己理想与性格的生活空间。于是,田园的环境、心境,恰与官场、仕途形成对比。《归田赋》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语言运用,也同他所展现的内容相称。此赋篇幅短小,语言清新自然,与作品所展现的环境、心情浑然一体。这些特点使《归田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田园隐居乐趣的作品,同时,它也是汉代
g********n
发帖数: 2314
2
来自主题: _GoldenrainClub版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zz 钱穆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zz 钱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8 11:17:00 2009), 站内
发信人: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信区: paladin
标 题: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zz 钱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8 11:16:46 2009), 转信
eBookCN|Txt电子书籍下载 http://www.ebookcn.com
目 录

前言
第一讲 汉代
第二讲 唐代
第三讲 宋代
第四讲 明代
第五讲 清代
总论
钱穆年表
钱穆先生小传
王昆吾: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毕明迩:关于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我很早以前,就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一则我认为政治乃文化体系中一要目。尤其如中国,其文化精神偏重在人文界。更其是儒家的抱负,一向着重修齐治平。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绝不该忽略中国传统政治。辛亥前后,由于革命宣传,把秦以后政治传统,用专制黑暗四字一笔抹杀。...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428
3
《史学月刊》2014年第10期 作者:万明
【内容提要】迄 今对明代中国财政史最重要而且也是最流行的成说之一,是黄仁宇
的“洪武型财政”说,由此将明代中国视为“不能在数目上管理的国家”的典型。“洪
武型财政” 说滥觞于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一书,其中对明代财政
史的基本评价是保守、僵化与倒退。这种评价有失公允。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学术理路
出 发,结合近年对于明代赋役与财政改革的实证研究,特别是对《万历会计录》整理与
研究的结论,可以看出,“洪武型财政”说不仅受到西方中心论史观的影响,而 且忽视了
明朝中央大型财政数据文献的利用,致使立论根据严重不足,对一些基本史实存在误解。
实际上,晚明中国已处在由传统赋役国家向近代赋税国家转型的过 渡期。
【关键词】16世纪;明代财政史;洪武型财政;史观;方法论;重新检讨
一、引言
财 政改革历来是惊心动魄的,处于社会转型、制度变迁、世界巨变关键时期的16世
纪明代财政史,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在研究史的回顾中,我们看到一个二律悖反的 现象:
一方面对于张居正改革和一条鞭法的高度评价基本成为学界的共识,另一方面对于16世
纪明代财政乃至整...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428
4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2期 作者:夏春涛
内容提要: 太平天国起初主要靠攻陷城池接收官库、剥夺官绅浮财以及绅民进贡
来筹措军饷,定都年余后确定“照旧交粮纳税”政策,以田赋作为固定饷源,并推行轻
徭薄赋以 争取民心。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轻徭薄赋政策在后期未能切实持久推行,
为近乎竭泽而渔式的强制征敛所取代。筹饷问题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战略思想的片面
性,尤其是在乡村治理上的失策,以及其内部存在的腐化享乐意识膨胀、拥兵自重、
人心涣散等严重问题,对战局走势影响甚巨。
关 键 词:太平天国 太平军 军饷 乡官
作者简介:夏春涛,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专职副主
任,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太平天国打江山,清政府全力保江山,双方势不两立。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
行”,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争战中,军饷供应对双方来 说都是一个至关紧要的问题,事
关军心是否稳定、能否继续支撑战事,涉及社会经济政策、吏治、军纪等,对战局走势
影响甚巨。关于太平天国筹饷问题,学界以往 论著已有不同程度论述,但不够系统全
面,某些史实未纳入研究视野,对一些具体史实的解读也存...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25644
5
来自主题: RuralChina版 - 一篇七十年前的“三农问题”文章
再论无为的政治
胡适
在去年的五月初,我写了一篇《从农村救济到无为的政治》(《独立》第四九期),我
说:
我的意见是这样。农村的救济有两条大路,一是积极的救济,一条是消极的救济;前者
是兴利,后者是除弊除害。在现时的状态之下,积极的救济决不如消极救济的功效之大
。兴一利则受惠者有限,而除一弊则受惠者无穷。这是我要贡献给政府的一个原则。
我举出“消极救世”的四大实例:(1)裁减官吏与机关,(2)停止一切所谓“建设”
事业,(3)努力裁兵,(4)减轻捐税。这都是消极无为的救济,在今日一定有人骇怪
,所以我自己声明:
读者莫笑这种主张太消极了。有为的建设必须有个有为的时势;无其时势,无钱又无人
而高但倡建设,正如叫化子没饭吃时梦想建造琼楼玉宇,岂非绝伦谬妄?今日大患正在
不能估量自己的财力人力,而妄想从穷苦百姓的骨髓里榨出油来建设一个现代式的大排
场。骨髓有限而排场无穷,所以越走越近全国破产的死路了!
从这种观察上着想,我曾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我说:此时中国所需要的是一种提倡无
为的政治哲学。古代哲人提倡无为,并非教人一事不做,只是要人睁开眼睛看看时势,
看看客观的物质条件是不是可以有为。所...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6
2012-11-30 第92期1942-1943年河南大饥荒百姓以树皮为食
1942年河南大饥荒,是天灾与人祸双重打击下的产物。天灾状况,资料文献与媒体报道大致相同,无需多谈。
值得细讲的是“人祸”。时下媒体也热衷于谈1942年河南饥荒背后的“人祸”因素,但可惜其分析大多很不到位,甚至采纳的是伪历史。
本期专题,即试图勾勒出这场“人祸”的真实历史逻辑,并澄清一些广为流传的伪历史。
重庆方面:蒋介石“不愿救灾、不愿听灾”不是事实
“蒋介石不惟是不愿救灾,而且是不愿听灾”,张仲鲁、王芸生60年代撰写“文史资料”时均如此说;这也是当下媒体在报道1942年河南大饥荒时最常见的表述 [详细] 。但这种简单粗暴的表述,并不是事实。
1942年6月全国粮政会议:蒋介石要求加大对地主富户的征粮力度,以减轻平民负担
因通货膨胀,国民政府1942年的征粮工作采取“征实”模式,即拒收货币,要求民众缴纳实粮。同时,整个征粮工作被分为征收与征购两大块。征收即按固定标准无偿向政府缴纳,征购则是政府按规定价格向社会上购买。之所以分做两大块,既为保证征粮数量,更为保证粮食政策的平均和平等。1942年6月1日,蒋介石在...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14447
7
为什么民国土匪猖獗,是地租,高利贷,苛捐杂税等三座大山,把农民逼上梁山。
下面是摘自关海庭和田巍所著《中国革命的逻辑起点——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土地政
策比较》。略作了编辑。
1. 地租沉重。
四川北部,上田佃三主七或佃二主八分成;中田佃四主六分成;下田佃主对半分成。(
徐向前:《历史的回顾》,第261页。)
赣西南和闽西地主富农对农民的地租剥削,包括实物地租和劳役地租两种。实物地租又
有“分租制”和“定租制”。“分租制”是农民和地主当场对土地收获物进行分成,俗
称“见面分割”。“见面分割”就是禾熟时地主与农民同往禾田,农民把谷子打下和地
主对分,双方各半,地主部分要农民送到其家。有些地方分割之先,由地主先取一担,
这一担不在对分数内,这种多半是肥田。这实际是级差地租的体现。“分租制”中也有
四六分(农民四、地主六,下同)、三七分、甚至二八分的。这种“分租制”在赣南各
县实行较多,闽西各县较少。“定租制”是按田亩面积固定租额,一般为五成、六成,
有的高过七成、八成。闽西“田租各县最低百分之六十,长汀百分之七十,连城南乡高
至百分之八十”。“定租制”的租额不少地方是“铁租”,即使在遭...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14447
8
解放前地主以及官僚阶级如何对贫农进行残酷剥削。
(下文摘自关海庭和田巍所著《中国革命的逻辑起点——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土地政
策比较》。略作编辑)。
1. 地租沉重。
四川北部,上田佃三主七或佃二主八分成;中田佃四主六分成;下田佃主对半分成。(
徐向前:《历史的回顾》,第261页。)
赣西南和闽西地主富农对农民的地租剥削,包括实物地租和劳役地租两种。实物地租又
有“分租制”和“定租制”。“分租制”是农民和地主当场对土地收获物进行分成,俗
称“见面分割”。“见面分割”就是禾熟时地主与农民同往禾田,农民把谷子打下和地
主对分,双方各半,地主部分要农民送到其家。有些地方分割之先,由地主先取一担,
这一担不在对分数内,这种多半是肥田。这实际是级差地租的体现。“分租制”中也有
四六分(农民四、地主六,下同)、三七分、甚至二八分的。这种“分租制”在赣南各
县实行较多,闽西各县较少。“定租制”是按田亩面积固定租额,一般为五成、六成,
有的高过七成、八成。闽西“田租各县最低百分之六十,长汀百分之七十,连城南乡高
至百分之八十”。“定租制”的租额不少地方是“铁租”,即使在遭灾歉收年景也不能
少。地主...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14447
9
下面是摘自关海庭和田巍所著《中国革命的逻辑起点——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土地政
策比较》。略作了编辑。
1. 地租沉重。
四川北部,上田佃三主七或佃二主八分成;中田佃四主六分成;下田佃主对半分成。(
徐向前:《历史的回顾》,第261页。)
赣西南和闽西地主富农对农民的地租剥削,包括实物地租和劳役地租两种。实物地租又
有“分租制”和“定租制”。“分租制”是农民和地主当场对土地收获物进行分成,俗
称“见面分割”。“见面分割”就是禾熟时地主与农民同往禾田,农民把谷子打下和地
主对分,双方各半,地主部分要农民送到其家。有些地方分割之先,由地主先取一担,
这一担不在对分数内,这种多半是肥田。这实际是级差地租的体现。“分租制”中也有
四六分(农民四、地主六,下同)、三七分、甚至二八分的。这种“分租制”在赣南各
县实行较多,闽西各县较少。“定租制”是按田亩面积固定租额,一般为五成、六成,
有的高过七成、八成。闽西“田租各县最低百分之六十,长汀百分之七十,连城南乡高
至百分之八十”。“定租制”的租额不少地方是“铁租”,即使在遭灾歉收年景也不能
少。地主往往虚报田亩面积出租,以加重对农民的剥削。无论是...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2067
10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康乾盛世
布鲁诺在罗马教廷的裁判所内直言:高加索山上的冰川,也无法冷去我心头的火焰。
满清的所谓盛世,仅仅是一小撮人的盛世。戳穿它的画皮是替天行道。农业经济在100%
自耕农的状态下也无法支持上亿人口共同富裕。更不要说越来越严重的土地兼并。同时
代利润最高,最能拉动产业升级的海上贸易又被满清完全禁绝。
清初,满人一人关内,就对直隶省内的汉人耕地接连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圈夺①,作为
皇帝、宗室、和八旗壮丁所有的土地。至于零星侵占是陆续不绝地在那里进行的,因此
究竟面积若干,我们还无法确定。据《清通考》转载“八旗土田志”数字,皇室、宗室
和八旗庄田共约十六万七千顷。各地旗兵的驻防庄田尚不在内②。这样大量土地被圈的
结果,直隶许多州县几乎没有民田,如雄县在明代民地4400多顷,现在旗地占了3056顷
,即70%③;唐县“垦田无多,腴者又半属旗地”④;可以代表许多别的州县的情况。
这是官拨旗地,此外还有农民“带地投充”并人旗庄的土地,如房山县内土地,圈占去
了十分之七,“投充”又达十分之二⑤。总的来看,清初各类旗地的总数当不下于明末
的官庄。
除了清统治者对直隶境内汉人土地的大规模的强暴掠夺以外,各地的大...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325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明朝为啥那么穷呢?
☆─────────────────────────────────────☆
zachary1985 (wuximan) 于 (Mon Mar 22 22:55:34 2010, 美东) 提到:
清朝也有近四千万两的收入,洋务运动后有八千万
两宋更是近一亿的财税收入,咋明朝这么不会搞钱呢?
明朝是被穷死的,很多流寇实际上是拿不到兵饷的官兵.
我一直疑惑的就是大明朝的财政体系怎么这么挫,按说末期江南的经济是很发达的,但怎
么一年才收个四百万两的税,而且还是在反复增税的基础上
☆─────────────────────────────────────☆
Caduceus (蛇杖) 于 (Tue Mar 23 01:06:43 2010, 美东) 提到:
明朝财政架构的问题。中央没有集中的财政,而是设立了无数条直接的点对点的流动。
某县产粮食,每年负责供应某边镇多少粮食;某地养马,每年负责输送某边镇多少马匹
;商人运粮到边镇,换取盐引,然后去国家盐场买盐,然后行销某处。。。 这些都不
经中央。
到了中期以后,建立了太仓银库,把部分粮食税收改成货币税收,才有像样的中央财...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2
纹银、足银、折色银、金花银应该都能看出来吧。
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经验。
http://www.sinoss.net/qikan/uploadfile/2010/1130/3263.pdf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Chinese Social History Review二零零四年第二辑
----------------------------------------------------------------------------
明代白银货币化与社会变迁
万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京 100732)
摘要:或许在明朝最重要的变化是白银货币化的成功。事实上,白银在明朝后期成为合
法的货币,摆脱了明朝
早期的不合法的地位。但是,白银货币化不是从皇帝制定法令开始的, 它出现的趋势
是自下向上的过程,而官
方的接受和推动则是随后才自上向下的。由于白银货币化,在成化和弘治统治之后,金
融和征税几乎从实物转
化为白银,它显现明初到晚明农业经济向货币经济的转变。一系列变化在整个社会方面
起因于白银。白银经济
表明市场经济的萌芽。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就是货币经济。如果我们只关注于商品
经...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21909
13
【整理者按】这是秦晖、温铁军、汪晖三人的一个对话。《天涯》与《中国改革》杂志
曾先后发表过未经笔者审阅及认可的两个删改版,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发表未删改的文
本以正视听。在这个由笔者整理的版本中,本人的谈话部分有相当篇幅的进一步补充,
同时也保留了其它两位对话者的全部对话内容(包括两位事后整理增补的内容及前后文
的顺序、体例,乃至两位认为应当放进来的他人言论,均一字不删,以对历史负责),
但他们的对话内容在文中的性质属于引文,不影响笔者自负文责、自享文权。——秦晖
第一部分 国家的责任与权力 关于过去的争论
中国农民摆脱束缚,无需支付失去保护的代价?
秦晖:在中国—东欧转轨比较上,如今争论双方似乎有个共同点,即都说中国
渐进、东欧激进。只是一方说中国渐进就对了,而东欧激进则是犯了过分市场化的错误
。另一方则认为:目前中国采取的渐进改革,虽然短期内增长比较快,但将来可能会发
生很多问题。而东欧国家采取彻底的自由化道路,所以现在虽然付出了一些代价,但是
从长远的角度看,将来会有很大的发展。但我看,如果不谈政治改革,仅就经济转轨而
言,中国渐进东欧激进之说本身就很可疑。
如果拿东欧和中国做比较... 阅读全帖
U*E
发帖数: 3620
14
来自主题: ChinaNews2版 - 同治陕甘回变
http://zh.wikipedia.org/wiki/鍚屾不闄曠敇鍥炲彉
同治陕甘回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条目或章节需要被修正为维基格式以符合质量标准。(2012年3月14日)
请协助添加相关的内部链接,并使用百科全书的语气来改善这篇条目。
此条目的中立性有争议。内容、语调可能带有明显的个人观点或地方色彩。(2012年1
月29日)
加上此模板的编辑者需在讨论页说明此文中立性有争议的原因,以便让各编辑者讨论和
改善。
在编辑之前请务必察看讨论页。
同治陕甘回乱
日期: 1862年-1873年
地点: 中国西北
结果: 清政府胜利
动乱平定后,一部分回民逃入中亚
参战方
清帝国 陕甘回民
指挥官
左宗棠、多隆阿 马化龙、白彦虎等
伤亡
共计死亡2000多万人,包括士兵与平民
同治陕甘回乱简称陕甘回乱(可称同治陕甘回变,也有人称为同治陕甘回民起义),是
19世纪清朝同治年间发生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一场带有大规模种族屠杀性质的战争和动乱
。主要是由回民发动的一场与汉民之间的相互仇杀,其目的是以驱逐、杀害非穆斯林为
手段在黄河西岸陕甘地区建立回民政权,推翻清王朝在该地区的统治。战乱持...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21909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monkeylady (MonkeyQueen),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秦晖、温铁军、汪晖三人的一个对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20 12:38:49 2011, 美东)
【整理者按】这是秦晖、温铁军、汪晖三人的一个对话。《天涯》与《中国改革》杂志
曾先后发表过未经笔者审阅及认可的两个删改版,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发表未删改的文
本以正视听。在这个由笔者整理的版本中,本人的谈话部分有相当篇幅的进一步补充,
同时也保留了其它两位对话者的全部对话内容(包括两位事后整理增补的内容及前后文
的顺序、体例,乃至两位认为应当放进来的他人言论,均一字不删,以对历史负责),
但他们的对话内容在文中的性质属于引文,不影响笔者自负文责、自享文权。——秦晖
第一部分 国家的责任与权力 关于过去的争论
中国农民摆脱束缚,无需支付失去保护的代价?
秦晖:在中国—东欧转轨比较上,如今争论双方似乎有个共同点,即都说中国
渐进、东欧激进。只是一方说中国渐进就对了,而东欧激进则是犯了过分市场化的错误
。另一方则认为:...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2555
16
☆─────────────────────────────────────☆
monkeylady (MonkeyQueen) 于 (Sun Nov 20 12:40:18 2011,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monkeylady (MonkeyQueen),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秦晖、温铁军、汪晖三人的一个对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20 12:38:49 2011, 美东)
【整理者按】这是秦晖、温铁军、汪晖三人的一个对话。《天涯》与《中国改革》杂志
曾先后发表过未经笔者审阅及认可的两个删改版,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发表未删改的文
本以正视听。在这个由笔者整理的版本中,本人的谈话部分有相当篇幅的进一步补充,
同时也保留了其它两位对话者的全部对话内容(包括两位事后整理增补的内容及前后文
的顺序、体例,乃至两位认为应当放进来的他人言论,均一字不删,以对历史负责),
但他们的对话内容在文中的性质属于引文,不影响笔者自负文责、自享文权。——秦晖
第一部分 国家的责任与权力 关于过去的争论
中国农民摆脱束缚,无需支付失去保护的代价?
秦...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6421
1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泽东:寻乌调查
寻乌调查
毛泽东
一九三○年五月
我做的调查以这次为最大规模。我过去做过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永
新、宁冈七个有系统的调查,湖南那五个是大革命时代(一九二七年一月)做的,永新、
宁冈两个是井冈山时代(一九二七年十一月)〔1〕做的。湖南五个放在我的爱人杨开慧
手里,她被杀了,这五个调查大概是损失了。永新、宁冈两个,一九二九年一月红军离
开井冈山时放在山上的一个朋友手里,蒋桂会攻井冈山〔2〕时也损失了。失掉别的任
何东西,我不著急,失掉这些调查(特别是衡山、永新两个),使我时常念及,永久也不
会忘记。寻乌调查是一九三○年五月四军到寻乌时做的,正是陂头会议〔3〕(二月七日
四军前委与赣西特委的联席会议)之后,汀州会议〔4〕(六月四军前委与闽西特委的联
席会议)之前,关于中国的富农问题我还没有全般了解的时候,同时我对于商业状况是
完全的门外汉,因此下大力来做这个调查。在全部工作上帮助我组织这个调查的,是寻
乌党的书记古柏同志(中学生,破产小地主,曾任小学教师、县革命委员会及县苏维埃
主席,篁乡区人)。在材料上与我以大量供给的,是郭友梅(五十九岁,杂货店主,曾任
县商会长,本城人)、范大... 阅读全帖
H**s
发帖数: 657
1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同治陕甘回变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0%8C%E6%B2%BB%E9%99%95%E7%94%
同治陕甘回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条目或章节需要被修正为维基格式以符合质量标准。(2012年3月14日)
请协助添加相关的内部链接,并使用百科全书的语气来改善这篇条目。
此条目的中立性有争议。内容、语调可能带有明显的个人观点或地方色彩。(2012年1
月29日)
加上此模板的编辑者需在讨论页说明此文中立性有争议的原因,以便让各编辑者讨论和
改善。
在编辑之前请务必察看讨论页。
同治陕甘回乱
日期: 1862年-1873年
地点: 中国西北
结果: 清政府胜利
动乱平定后,一部分回民逃入中亚
参战方
清帝国 陕甘回民
指挥官
左宗棠、多隆阿 马化龙、白彦虎等
伤亡
共计死亡2000多万人,包括士兵与平民
同治陕甘回乱简称陕甘回乱(可称同治陕甘回变,也有人称为同治陕甘回民起义),是
19世纪清朝同治年间发生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一场带有大规模种族屠杀性质的战争和动乱
。主要是由回民发动的一场与汉民之间的相互仇杀,其目的是以驱逐、杀害... 阅读全帖
S*********4
发帖数: 5125
1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印度洋与中国政策
大家看欧洲地图就会明白这点。在北半球北美、亚洲、欧洲三大板块中,欧洲的破碎程
度最高,其特点是从中心即意大利北部开始破碎的。“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诗经·大雅·荡》,载袁愈荌译、唐莫荛注:《诗经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405页。]公元800年,继罗马帝国之后,查理大帝将群雄纷争的欧洲归于一统,其
历史贡献类似中国的秦始皇,可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统一的欧洲就为查理大帝的
三个“崽卖爷田不心疼”的孙子于843年用一纸《凡尔登条约》 一分为三,这不仅奠定
了后来意、法、德三国的雏形,而且在欧洲大陆地缘政治中深埋了极难修复的破碎性的
根基,这反过来为欧洲绵延千年之久的混战及地处欧洲大陆边缘的不列颠岛国最终成长
为世界大国提供了天然的地缘政治条件。
地区版图破碎并不怕,最怕的是象欧洲那样的对称性破碎。一旦对称性破碎局面形成,
这个地区就没有希望了,因为地区被拦腰斩断了。司马光可能也注意到这一点,他在写
《资治通鉴》时将周天子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为开篇,就在这一年晋国正
式分封韩、赵、魏为诸候,其后果与公元843年将欧洲一分为三的《凡尔登条约》一样
,造成中...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0
清末的财政收入,几乎是康乾盛世的十倍,清朝却为何垮台了?
1909年11月,大清帝国海军大臣载洵一行抵达柏林,受到德国方面高规格的接待,原因
也很简单:德国的财神爷来了。早在三个多月前,载洵刚刚就职海军大臣时,就雄心勃
勃的提出重振海军计划,准备在未来七年内,添置8艘战列舰、20艘巡洋舰。此后,载
洵一行开始了环球采购,在到达柏林前,载洵已经在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的兵工厂下了订
单。德国人眼见大清真的撒银子了,自然不敢怠慢,高规格的接待外,带载洵逛遍了德
国的兵工厂。可惜这位贝勒爷似乎对德国的舞会和妓院更有兴趣,这也成了当时德国报
纸的槽点。
虽然载洵有点儿不着调,但大清这土豪可不是装出来的。一年后,即1910年,又一条消
息传遍了世界:大清为了新政,决定在北京贡院的旧址上兴建国会大厦,由德国人设计
,德国施罗特公司负责施工。虽然设计上参考了德国国会大厦,但体量却是德国国会大
厦的两倍,而且电梯、电报、电话、暖气一应俱全,尽显现代化风采,因此造价不菲,
全世界也就再次被大清的挥金如土所震撼了(注:1911年武昌起义后,此大厦刚打好地
基,被迫停工)。
走出柏林凯宾斯基酒店的载洵,旁边持文明...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1
1909年11月,大清帝国海军大臣载洵一行抵达柏林,受到德国方面高规格的接待,原因
也很简单:德国的财神爷来了。早在三个多月前,载洵刚刚就职海军大臣时,就雄心勃
勃的提出重振海军计划,准备在未来七年内,添置8艘战列舰、20艘巡洋舰。此后,载
洵一行开始了环球采购,在到达柏林前,载洵已经在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的兵工厂下了订
单。德国人眼见大清真的撒银子了,自然不敢怠慢,高规格的接待外,带载洵逛遍了德
国的兵工厂。可惜这位贝勒爷似乎对德国的舞会和妓院更有兴趣,这也成了当时德国报
纸的槽点。
虽然载洵有点儿不着调,但大清这土豪可不是装出来的。一年后,即1910年,又一条消
息传遍了世界:大清为了新政,决定在北京贡院的旧址上兴建国会大厦,由德国人设计
,德国施罗特公司负责施工。虽然设计上参考了德国国会大厦,但体量却是德国国会大
厦的两倍,而且电梯、电报、电话、暖气一应俱全,尽显现代化风采,因此造价不菲,
全世界也就再次被大清的挥金如土所震撼了(注:1911年武昌起义后,此大厦刚打好地
基,被迫停工)。
走出柏林凯宾斯基酒店的载洵,旁边持文明棍的是大清驻德国大使荫昌
今人看来,清朝在末年居然还是一副...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7636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是中国最自卑的朝代之一
明代田赋收入的一大特点是税源地域分布的不平衡性,以单位面积的田赋贡献额看,全国
五分之一以上的税粮来自于仅占全国十六分之一田土面积的江南八府(苏松常镇应杭嘉
湖),也就是说,明代全国财政收入的15%来源于江南地区的田赋贡献。“国家财赋抑给东
南”是明朝财政收入的另一特征。
S*****o
发帖数: 192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irDiao (屌丝),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人民日报:暴力搞土改是逼农民纳“投名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19 16:27:21 2014, 美东)
《文史参考》杂志是由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主办的时政历史半月刊,是继环球时报英
文版之后人民日报打造国际一流媒体的又一重大举措。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秦晖发表在《文史参考》2012年第8期(4月下)的文章
秦晖:暴力搞土改是逼农民纳“投名状”
[导读]1947年4月,刘少奇到晋察冀中央分局讲到,“要以复查为中心,动员党政军民
的力量搞个彻底,所谓搞彻底就是要死一些人,搞彻底了,负担重些,农民也甘心,扩
兵也容易。”
秦晖:国民党为“抗战”把农民得罪光了
1951年,青海民和县,分得土地的农民高举土地证,欢呼土改胜利完成。
中共土改,为了什么?
我们说中国革命是“土地革命战争”,但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最关键的因素吗?国共两
党分野是土地改革者和反土地改革者的分野吗?内战期间国民党失人心,共产党得人心
是因为分了土地吗?这场内战以共产党胜利... 阅读全帖
f****y
发帖数: 737
24
潘安不仅容貌美,还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他天资聪颖,12岁开始行文作诗,20岁写出
了著名的《藉田赋》,声闻朝野。潘安自恃多才多艺,常在宫中或尚书阁题书写词,他
在词中辛辣讽刺了当时的尚外仆射、“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等人,遭来对方的恶意报
复。
一千多年来,“貌若潘安”成为对一个男子容貌的最高称赞。近日,在距潘安老家
河南中牟120公里的巩义,发现了这位美男子的真正墓冢——此前,只在河南巩义存有
潘安的衣冠冢。
除了英俊的外表,能在史书上留有一笔的潘安,还有什么事迹是今天的人们所不了
解的?他最终死于何因?
潘安,名岳,字安仁,世人俗称潘安,出生于公元247年。潘安少时就才貌出众,
有“奇童”之称。17岁那年的一天,潘安一时兴起,拿起牛皮弹弓就驾车出了洛阳城。
他不同凡响的容貌和举止风度,引来路人驻足观赏。姑娘们更是群起围观,并向他投掷
水果以表爱慕之情。由此留下了“掷果盈车”、“ 掷果潘郎”的成语。
潘安不仅容貌美,还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他天资聪颖,12岁开始行文作诗,20岁
写出了著名的《藉田赋》,声闻朝野。潘安自恃多才多艺,常在宫中或尚书阁题书写词
,他在词中辛辣讽刺了当时的尚外仆... 阅读全帖
p**********6
发帖数: 3408
25
说起民国农村来,可以看看老毛的《寻乌调查》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6169987/
那里面讲海龟,说出来大家羡慕死。寻乌县县署田赋收入每年不过六千一百余元,“而
县署用款如行政经费、司法经费、监所经费、人犯囚粮、慈善经费各项,每年须用一万
余元,以之抵充,不足远甚。故到寻乌做官的人,莫不觉得苦甚,便一意勾结豪绅,借
种种事故压榨贫民。至于烟、酒、屠宰等税,直接归省政府,不与县署相干,县署能指
挥的只有田赋一项。”
而当地豪绅领袖“屎缸伯公”潘明征的孙子潘作琴“在英国医科毕业回来,现在汕头行
医,称汕头西医第二个好手,每天收入四五十元,每月能收千多元。他初回国时,寻乌
教会医院出千二百元一年请他,不肯就,因为他在汕头的收入更要大。 ”
一个留英海龟一年的收入,顶一个县的县署田赋收入的两倍。
S*****o
发帖数: 192
26
是土共自己承认的,《文史参考》是人民日报旗下的重要刊物。
清华历史系教授秦晖发表在《文史参考》2012年第8期(4月下)的文章说到土改的作用
的问题。
秦晖:暴力搞土改是逼农民纳“投名状”
2012年04月25日09:11人民网秦晖我要评论(0)
字号:T|T
[导读]1947年4月,刘少奇到晋察冀中央分局讲到,“要以复查为中心,动员党政军民
的力量搞个彻底,所谓搞彻底就是要死一些人,搞彻底了,负担重些,农民也甘心,扩
兵也容易。”
秦晖:国民党为“抗战”把农民得罪光了
1951年,青海民和县,分得土地的农民高举土地证,欢呼土改胜利完成
中共土改,为了什么?
我们说中国革命是“土地革命战争”,但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最关键的因素吗?国共两
党分野是土地改革者和反土地改革者的分野吗?内战期间国民党失人心,共产党得人心
是因为分了土地吗?这场内战以共产党胜利告终,这与土改之间是什么关系?
国共双方都不太重视“土地问题”
国共两党的土地政策显然有非常大的差异,共产党的土改政策要比国民党激进得多。但
如果依土地问题分析当时中国各支力量的话,国民党绝不是最保守的。国民党当然是反
对暴力土改,但是它的... 阅读全帖
S*****o
发帖数: 192
27
《文史参考》杂志是由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主办的时政历史半月刊,是继环球时报英
文版之后人民日报打造国际一流媒体的又一重大举措。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秦晖发表在《文史参考》2012年第8期(4月下)的文章
秦晖:暴力搞土改是逼农民纳“投名状”
[导读]1947年4月,刘少奇到晋察冀中央分局讲到,“要以复查为中心,动员党政军民
的力量搞个彻底,所谓搞彻底就是要死一些人,搞彻底了,负担重些,农民也甘心,扩
兵也容易。”
秦晖:国民党为“抗战”把农民得罪光了
1951年,青海民和县,分得土地的农民高举土地证,欢呼土改胜利完成。
中共土改,为了什么?
我们说中国革命是“土地革命战争”,但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最关键的因素吗?国共两
党分野是土地改革者和反土地改革者的分野吗?内战期间国民党失人心,共产党得人心
是因为分了土地吗?这场内战以共产党胜利告终,这与土改之间是什么关系?
国共双方都不太重视“土地问题”
国共两党的土地政策显然有非常大的差异,共产党的土改政策要比国民党激进得多。但
如果依土地问题分析当时中国各支力量的话,国民党绝不是最保守的。国民党当然是反
对暴力土改,但是它的意识形态中还是有所谓... 阅读全帖
d*******3
发帖数: 8598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irDiao (屌丝),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人民日报:暴力搞土改是逼农民纳“投名状”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19 16:28:00 2014, 美东)
发信人: SirDiao (屌丝),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人民日报:暴力搞土改是逼农民纳“投名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19 16:27:21 2014, 美东)
《文史参考》杂志是由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主办的时政历史半月刊,是继环球时报英
文版之后人民日报打造国际一流媒体的又一重大举措。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秦晖发表在《文史参考》2012年第8期(4月下)的文章
秦晖:暴力搞土改是逼农民纳“投名状”
[导读]1947年4月,刘少奇到晋察冀中央分局讲到,“要以复查为中心,动员党政军民
的力量搞个彻底,所谓搞彻底就是要死一些人,搞彻底了,负担重些,农民也甘心,扩
兵也容易。”
秦晖:国民党为“抗战”把农民得罪光了
1951年,青海民和县,分得土地的农民高举土地证,欢呼土改胜利完成。
...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0426
29
《文史参考》杂志是由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主办的时政历史半月刊,是继环球时报英
文版之后人民日报打造国际一流媒体的又一重大举措。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秦晖发表在《文史参考》2012年第8期(4月下)的文章
秦晖:暴力搞土改是逼农民纳“投名状”
[导读]1947年4月,刘少奇到晋察冀中央分局讲到,“要以复查为中心,动员党政军民
的力量搞个彻底,所谓搞彻底就是要死一些人,搞彻底了,负担重些,农民也甘心,扩
兵也容易。”
秦晖:国民党为“抗战”把农民得罪光了
1951年,青海民和县,分得土地的农民高举土地证,欢呼土改胜利完成。
中共土改,为了什么?
我们说中国革命是“土地革命战争”,但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最关键的因素吗?国共两
党分野是土地改革者和反土地改革者的分野吗?内战期间国民党失人心,共产党得人心
是因为分了土地吗?这场内战以共产党胜利告终,这与土改之间是什么关系?
国共双方都不太重视“土地问题”
国共两党的土地政策显然有非常大的差异,共产党的土改政策要比国民党激进得多。但
如果依土地问题分析当时中国各支力量的话,国民党绝不是最保守的。国民党当然是反
对暴力土改,但是它的意识形态中还是有所谓... 阅读全帖
d**********0
发帖数: 13081
30
http://www.cchere.com/topic/862630/7
2006-10-20 22:47:32
突突君能与王君一般,切实由资料面着手进行探究,这是可喜的现象.适之先生说了,心中
有问题,就要”动手动脚找资料”.作空高机锋之谈,自然另有其锻练口才之类的价值,但
是难见实质意义.
突突君质疑”四川各省在内战和抗日时期并无中共的根据地和解放区,为何中共官方会
有征派,还最为骇人?’以下为一则重庆市江北区文史资料的札记.
"在<江北文史资料>第7辑,有抗战时期国府征借购田赋与中共征发公粮的较详细记录.
抗战期间,国府因为军费浩繁,不得不提高征额,并辅以购借,购借之偿金只有3成现款,另
7成除以粮食库券抵充外,亦有美金公债券与美元储盖券.1944年最高额度达征借额6万
6314石(795万7680斤),另对大户额外征1万4563石,合计8万877石(970万5240斤).另有省
,县附加粮,尊师粮,文化粮,献粮(由积縠拨给),积縠,预征等,以致""尾欠积累甚多,虽每
年发出训令,但欠额连年有增无已"".
这些欠额在抗战胜利后被蒋介石一笔勾消,但在大陆上的文史资料,讳言此事.
也... 阅读全帖
S*****o
发帖数: 192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irDiao (屌丝),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人民日报:暴力搞土改是逼农民纳“投名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19 16:27:21 2014, 美东)
《文史参考》杂志是由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主办的时政历史半月刊,是继环球时报英
文版之后人民日报打造国际一流媒体的又一重大举措。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秦晖发表在《文史参考》2012年第8期(4月下)的文章
秦晖:暴力搞土改是逼农民纳“投名状”
[导读]1947年4月,刘少奇到晋察冀中央分局讲到,“要以复查为中心,动员党政军民
的力量搞个彻底,所谓搞彻底就是要死一些人,搞彻底了,负担重些,农民也甘心,扩
兵也容易。”
秦晖:国民党为“抗战”把农民得罪光了
1951年,青海民和县,分得土地的农民高举土地证,欢呼土改胜利完成。
中共土改,为了什么?
我们说中国革命是“土地革命战争”,但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最关键的因素吗?国共两
党分野是土地改革者和反土地改革者的分野吗?内战期间国民党失人心,共产党得人心
是因为分了土地吗?这场内战以共产党胜利... 阅读全帖
l*****9
发帖数: 9501
32
登州水城中,一个正兵营千总部正在登船,这个千总部是鸳鸯阵编制,另一个方阵
编制的千总部已经在上一批运往旅顺。.这两个千总部都属于正兵营,也就是陈新的近
卫营,近卫营最早一批完成兵源补充,补充兵大多来自去年那些临时辅兵营,这些辅兵
都接受过基础训练和少量个人技艺训练,在登州平乱中也感受过战场氛围,属于最优质
的补充兵,另外则有约两成来自旅顺的临时辅兵营,这些东江兵以前战力不行,是因为
身体羸弱和装备地峡,他们与建奴有深仇大恨,挑出来的这些人都有些个人技艺,很多
有战斗经验,也曾随军光复金州,同样是优良兵源。
码头上站满了来送行的文武官员,其中便有刚刚回到登州不久的王廷试。
陈新满面微笑的打量了一下对面的武官,此人体格强壮,脸上毛孔粗大,留了一把
络腮胡子,眼神中始终闪动着一种戾气,他与李九成的强悍不同,也不同于张东的阴狠
,反而整个人散发着一种残忍的气息。
“陈将军,这位便是新来的标兵左营刘泽清参将,亦是一员虎将,曰后当可助陈大
人一臂之力。”王廷试笑眯眯的道,他刚从京师回来不久,陈新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个刘
泽清。
“末将见过陈大人。”刘泽清跪下道,... 阅读全帖
S*****o
发帖数: 192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irDiao (屌丝),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人民日报:暴力搞土改是逼农民纳“投名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19 16:27:21 2014, 美东)
《文史参考》杂志是由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主办的时政历史半月刊,是继环球时报英
文版之后人民日报打造国际一流媒体的又一重大举措。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秦晖发表在《文史参考》2012年第8期(4月下)的文章
秦晖:暴力搞土改是逼农民纳“投名状”
[导读]1947年4月,刘少奇到晋察冀中央分局讲到,“要以复查为中心,动员党政军民
的力量搞个彻底,所谓搞彻底就是要死一些人,搞彻底了,负担重些,农民也甘心,扩
兵也容易。”
秦晖:国民党为“抗战”把农民得罪光了
1951年,青海民和县,分得土地的农民高举土地证,欢呼土改胜利完成。
中共土改,为了什么?
我们说中国革命是“土地革命战争”,但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最关键的因素吗?国共两
党分野是土地改革者和反土地改革者的分野吗?内战期间国民党失人心,共产党得人心
是因为分了土地吗?这场内战以共产党胜利... 阅读全帖
j********b
发帖数: 565
34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袁伟时:我看到的家乡民国县乡政府
人类共同体的事物需要有人管理,逐步生长出政府机构。我在民国政府统治下生活了18
年,对县乡政府有些零碎印象。
简陋的政府机关
我的家乡:广东省兴宁县罗岗区。1941年实行新县制,区以下分几个乡,我家在靠近罗
岗圩的蕉坑村,属于罗中乡。省到乡共四级,省县之间有个兴梅专区,有专员公署,是
省的派出机构。这些政府机关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简陋。以罗岗区政府来说吧,设在
圩上原来的一个破庙中,两进的平房。区政府和警察派出所都在其中办公。区政府官员
十来个人,警察也是十个八个。我没有找到罗岗区政府的档案,兴宁其他区的工薪册,
和我估计的差不多。
1941年推行的所谓新县制的最大特点是区以下设乡,乡下面有保甲。
乡政府更简单:一个乡长,一个文书,一个杂役。罗中乡政府在圩场旁边,乡长袁国泰
,原来是罗岗中心小学校长;没有人回到乡政府办什么事情,主要作用是赴圩的乡邻到
那里去喝茶聊天。乡长的薪金是每年十担谷(每担等于现在120市斤)。
县政府在兴宁县城府前街。是较大的平房。我没有进去看过。大门上一边一块大招牌:
兴梅专区专员公署,兴宁县政府。官员准确人数不知道,印象是出入的人从不拥挤。隔
一个只有几百平... 阅读全帖
j********b
发帖数: 565
35
中共土改,为了什么?
我们说中国革命是“土地革命战争”,但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最关键的因素吗?国共
两党分野是土地改革者和反土地改革者的分野吗?内战期间国民党失人心,共产党得人
心是因为分了土地吗?这场内战以共产党胜利告终,这与土改之间是什么关系?
国共双方都不太重视“土地问题”
国共两党的土地政策显然有非常大的差异,共产党的土改政策要比国民党激进得多。
但如果依土地问题分析当时中国各支力量的话,国民党绝不是最保守的。国民党当然是
反对暴力土改,但是它的意识形态中还是有所谓“平均地权”的内容。尽管很多人指出
,因为国民党基层有很多既得利益者,因此贯彻这个意识形态有很多阻力,但是不管怎
么说,国民党的理论中有这个意识形态。当时认为连和平土改都不必要的保守势力是第
三方,所谓的第三方,就是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之外的势力,比如民盟。民盟主要是两部
分人:一部分是自由主义者,一部分是传统文化本位派。资本主义经济学强调维护产权
,自由主义者对于国家没收土地这种做法肯定反对;传统文化本位派就更不用说了,本
来就认为传统乡村非常美好、和谐,有德高望重乡绅,按照儒家的伦理把这个乡村治理
得井井有条。而乡绅用...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36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小农没有出路
第一部分 小农没有出路——从土改到农业集体化
建国之后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其中对农业的改造,主要指由土地私有制变为公有制的
农业集体化运动。该运动的直接结果是土地私有制被消灭,所有的农民都被纳入基层农
村组织当中。
今批判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言论主要基于下列原因:其一,内战时期(或者按官方术语来
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耕者有其田”为号,打土豪分田地,
使佃户成为自耕农。农民获取了土地,从而支持共产党,中共依此得天下。而得天下之
后,竟翻云覆雨,又夺走农民的土地,将自耕农变为连佃户都不如的国家农业雇员。自
食其言而又恩将仇报,实属寡廉鲜耻。其二,农业集体化导致大饥荒,饿死成千上万的
人,故罪大恶极。
首先必须承认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但农业集体化却是中国必然的,甚至可以说是对中华
民族发展最有利的选择。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从根本上结束了中国的“
封建”社会,开启了中国走现代工业化道路的大门。而且农业集体化泽被后世。其遗产
直到改革开放私有化时期还在发挥作用。这道理有点复杂,我甚至怀疑当时的中共领导
人也未必能完全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起初只是想模仿苏联而已。所以说... 阅读全帖
t******o
发帖数: 2792
37
秦晖:谢谢大家参加这次交流。我今天讲的这个话题其实本来应该是去年和前年讲的
,大概全球的惯例就是,凡是.逢十逢百.往往都是比较受关 注的时候。08 年是改革30
年,09 年是国庆60 年,这个30 年、60 年的话题当时是很热的。实际上很多研究者也
在关注这个话题,但是我们国家的现象就是,只要是.逢十.反而比较敏感,因此这个话
题本来在那个时候是研究的热 点,但是真正到了那个时候往往是宣传的热点和研究的
低点,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正好现在这个.逢十.已经过去了,我们可以冷静下来真正
的分析一下这30 年、60 年。
我们知道在前年、去年30 年、60 年的文字中,有个很有意思的变化,08年改革30
年,那个时候主流的宣传是强调改革前后的剧变,那个时候经常说改革前如何如何糟糕
,改革以后就发生了中国奇迹,发生了大的变化,强调这两者之间的断裂,就 是一个
很大的改变。但是到了去年,主调是60 年,于是这个主流就变成强调改革前后的连续
,也就是前30年也很好,后30年更好,这个.更好.对前30年是继承,强调这两个30年之
间的连续性。关心中国思想界的人不难发现,其实这两种声音一向都...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13789
38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宋楚瑜:蒋经国先生的改革之路
宋楚瑜:蒋经国先生的改革之路
来源:文史参考
日期:2010-11-6
中国征了几千年的田赋,也在经国先生“行政院长”任内停征,用以照顾农民。国
际油价波动,台湾什么油都可以涨,渔业用油、农业用电不准随便涨。台湾什么烟酒都
可以涨,基层在抽的香烟不准涨。
编者按:宋楚瑜,台湾亲民党主席,于1964年政治大学外交系第一名毕业,赴美国
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取得国际关系硕士学位,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乔治城大学获政治学
博士学位。留美期间适逢蒋经国新任“行政院长”,希能选用一位英文秘书,蒋经国将
此任务交给钱复,还特别交待,最好找年轻人。
钱复多方查访后,两度赴美相约宋楚瑜面谈,并推荐给蒋经国。宋楚瑜于1973年8
月14日回台面见蒋经国,蒋甚为满意,让宋楚瑜早日回台。于是自 1974年1月1日起,
宋楚瑜开始担任“行政院长”蒋经国的英文秘书。后因表现良好,逐次提升,担任过“
新闻局长”、国民党文工会主任(相当于宣传部部长)、副秘书长等职务,在这段任职期
间仍一直兼任蒋经国幕僚与机要秘书工作,直至1988年1月蒋经国在“总统”任上去世。
今宋楚瑜以其在蒋经国身边14年的贴身观察,特为本刊撰文,首次...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39
精华阅读:
×过去国民党在四川的最高征粮数为一千二百万担,我们这次征收数为两千万担(三十
亿斤)。
×邓小平毫不掩饰征粮的困难:中共在西南的征粮不仅要比国民党重得多,还限定要一
两次缴纳完毕,且征收季节已过,征收方法又不合理。
×但邓小平坚持认为,“公粮必须完成,否则要产生严重的财政混乱”。
×对党内同志的不同意见,邓小平可就没有这么客气了。他在中共西南局征粮剿匪会议
上严厉批驳“合理负担”的观点,对川南军政领导人指名道姓地批评说:“征粮任务没
有完成,你李大章、彭涛、杜义德、郭影秋要负责,再完不成任务,我要给你们算账,
算历史账,新账老账一起算,算总账!”他还说:“什么是政策?当务之急是把粮食拿
到手,完成征粮任务就是政策。站不住脚跟,还有什么其他政策可讲!”
————————————
王海光:民变与“匪乱”:以中共接管贵州暨西南时的征粮为例
1950年初,中共新占领地区的许多农村和偏远地区,普遍发生了规模不等的武装暴动和
反抗新政权的情况。当时舆论统称之为“匪乱”,而将新政权的军事打击行动称为“剿
匪”。在“匪乱”严重的地区,叛乱者抢粮暴动,攻打基层政府,杀害政府工作人员和
征粮队...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0
文化人议政、参政,本来是我国自古以来士大夫阶层的传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精神感召下,这一传统更加发扬光大,而且赋予了现代政治意义。抗日期间,文化人反腐败斗争的事迹很多,本书仅举出反对孔祥熙为代表的官僚资本的案例。
抗战爆发后,蒋介石自兼行政院长(相当于国务总理),孔祥熙为副院长兼财政部长、中国银行总裁,实际主持日常工作。迁都重庆以后,1938年3月国民政府改组战时机构,孔祥熙被任命为行政院长,仍兼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不久又兼四行联合办事处副主席,成为抗战时期主管大后方财政经济的首脑。
由于宋美龄的裙带关系,连蒋介石本人对大姐夫孔祥熙都有点奈何不得。孔祥熙担任财政部长之后,独揽中国财政金融大权达11年之久,其间连蒋介石本人都无从确切得知真正的财政运行状况,孔氏真可谓权倾一时。
为何蒋介石长期重用孔祥熙主管财政?
蒋介石究竟为什么如此重用并纵容孔祥熙呢?
说来复杂,但总而言之一句话:蒋介石的连襟和亲信孔祥熙善于理财、敛财,切实保障了国民党官僚资本集团的经济利益。
抗日战争初期,敌强我弱,日本侵略者处于战略攻势,华北、东南广大地区相继沦陷,占战前国民政府财政总收入90%以上的... 阅读全帖
B*****e
发帖数: 1005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说说喜欢的治国能臣
杨炎主张“人无丁(丁男)、中(中男),以贫富为差”,作为两税法的课税基础,抛
弃了唐代原来以人丁为征课标准的租庸调制,以土地、业产等财富的多寡,按每户的贫
富差别进行课征。
一条鞭法改革主要是役法改革,也涉及田赋。明代徭役原有里甲正役、均徭和杂
泛差役。其中以里甲为主干,以户为基本单位,户又按丁粮多寡分为三等九则,作为编
征差徭的依据。丁指十六至六十岁的合龄男丁,粮指田赋。粮之多寡取决于地亩,因而
徭役之中也包含有一部分地亩税。这种徭役制的实行,以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广泛存在
及地权相对稳定为条件。
w**t
发帖数: 3247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远不如明
这...我挑简单的归纳一下吧。行政疲敝,例子如下:
1.嘉庆八年,嘉庆帝在神武门遇刺,随从上百名侍卫只有几位反应过来出手相救。显然
侍卫们平时训练很差,也没什么责任心。
2.十五年正月嘉庆帝斥责部院衙门因循怠玩。具体事因...你可以不可以放低点要求?
3.二十三年十一月,嘉庆帝又下令查部院疲玩现象,十二月初九规定了部院行查时间逾
限处分。估计是皇帝发现下面的行政效率低到无法忍受了。
财政:清的财政收入主要还是农业税-田赋。雍正将田赋丁税合二为一,为丁银。各省
有定额。而江苏山东等富省,另有漕粮供京师及驻军使用,也有定额。自康熙以来的永
不加赋,固然可以笼络人心,但一方面对人口增加的约束力没了,另一方面,随着朝廷
机构的膨胀,行政效率的下降,到嘉庆道光,定额制度下即使无事之时也已经捉襟见肘
,更不要说连定额都收不上来,形成亏空。这些亏空涉及地方财政的运作,是篇大文章
了,涉及面太光,俺可没力气说清楚。
y***y
发帖数: 198
43
☆─────────────────────────────────────☆
sociliyi (李毅) 于 (Sun Sep 6 11:52:55 2009, 美东) 提到:

序言:我的社会学观点
一九七九年三月,中国恢复社会学;同年五月,我进入了这个领域。二十五年过去,弹
指一挥间。我想借此机会对自己二十五年的学习做个总结。赴美之前,我出版了两本书
,发表了一些文章。一九九四年一月,我取道香港,来到美国。先到密苏里,随后到芝
加哥。滞美期间,我自东岸至西岸,游历了美国主要大城市。一九九八年去加拿大,在
第十四届世界社会学大会上宣读论文。二零零零年去莫斯科参加一个会议。二零零一年
在第五届欧洲社会学大会上宣读论文,顺便走访了罗马、巴黎、伦敦、柏林、赫尔辛基
。我的世界观肯定有缺陷,因为我还没有机会走访日本、印度和巴西。但无论如何,这
个总结是我二十五年来诚实探讨的结果。
中国居于世界体系的中心长达一千五百年,直到一百四十年前被英国取代。秦汉和罗马
帝国之前,人类社会发展有限。战国七雄,各有数百或上千年历史。七国之间,老百姓
口语肯定不相通;文字、货币、...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100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为啥那么穷呢?
田赋各地差异很大。但总的来说税率是很低的。
明史。食货二
初,太祖定天下官、民田赋,凡官田亩税五升三合五勺,民田减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
五勺,没官田一斗二升。惟苏、松、嘉、湖,怒其为张士诚守,乃籍诸豪族及富民田以
为官田,按私租簿为税额。而司农卿杨宪又以浙西地膏腴,增其赋,亩加二倍。
故浙故浙西官、民田视他方倍蓰,亩税有二三石者。大抵苏最重,松、嘉、湖次之,常
、杭又次之。洪武十三年命户部裁其额,亩科七斗五升至四斗四升者减十之二,四斗三
升至三斗六升者俱止徵三斗五升,其以下者仍旧。时苏州一府,秋粮二百七十四万六千
馀石,自民粮十五万石外,皆官田粮。官粮岁额与浙江通省埒,其重犹如此。
c******s
发帖数: 100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为啥那么穷呢?
1/10 是指田赋,其实没有那么高。商业税率更低
除了田赋,另外要出劳役。这个就不好说了。
商业税方面,有市场税,有钞关,就是收货物的过路费。
还有各种特产税。
c*****1
发帖数: 3240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税的问题
真正的田赋很低,十五到二十,btw,上世纪5,60年代似乎是中国历史上田赋最高的时期
当然各种其他捐赋和徭役没算
g******t
发帖数: 18158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总设计师的拥护者们

秦晖:30 年、60 年、120 年——中国历史的延续与断裂
标签: 中国历史
● 秦晖 (进入专栏)
秦晖:谢谢大家参加这次交流。我今天讲的这个话题其实本来应该是去年和前年讲
的,大概全球的惯例就是,凡是.逢十逢百.往往都是比较受关注的时候。08 年是改革30
年,09 年是国庆60 年,这个30 年、60 年的话题当时是很热的。实际上很多研究者
也在关注这个话题,但是我们国家的现象就是,只要是.逢十.反而比较敏感,因此这个
话题本来在那个时候是研究的热点,但是真正到了那个时候往往是宣传的热点和研究的
低点,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正好现在这个.逢十.已经过去了,我们可以冷静下来真正
的分析一下这30 年、60 年。
我们知道在前年、去年30 年、60 年的文字中,有个很有意思的变化,08年改革30
年,那个时候主流的宣传是强调改革前后的剧变,那个时候经常说改革前如何如何糟
糕,改革以后就发生了中国奇迹,发生了大的变化,强调这两者之间的断裂,就是一个
很大的改变。但是到了去年,主调是60 年,于是这个主流就变成强调改革前后的连续
,也就是前30 年也很好,后30 年更... 阅读全帖
k***g
发帖数: 7244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戰國時齊國究竟強在哪裡
齐国的变革其实也是翻天覆地。
先是“田氏代齐”,在保持统一的情况下统治阶级新陈代谢(相比之下,三
家分晋,就把晋国毁了)
然后是邹忌鼓琴见威王,进行政治改革(差不多和商鞅同一时期),很多改
革齐国都是走在秦国的前面的,譬如作为百官之长的相国的设立(也就是中
央集权的官僚体系的建立),齐国就比秦国早,商鞅变法的时候,身份是大
良造(秦国在张仪时才设立相国),而邹忌在齐国变法时的职位就是相国了
(对比之下,楚国一直都没真正完成官僚政治的中央集权,旧贵族的权力一直
都很大,直到灭亡)
齐国本身因为管仲早先的政策影响工商业一直都很发达 (比较齐、秦两国的
税收政策也很有趣,虽然都收田赋和口税,秦国比较重视人口税,舍地而税
人是鼓励人垦荒和开疆拓土;齐国比较重视田赋,实际上是鼓励人从事工商
业),齐国的文化教育也比秦国强很多;
就早期的军事而言,同是打魏国,齐国在战场上是真正的军事胜利,而商鞅
带队的秦国,用的是很下作的方法 。。。
齐国主要是亏在地理上了,同时扩张,秦国一开始是朝西扩张的,打巴蜀,
打义渠,在列国都没有引起太大的不安和反制,而齐国要扩张,也必须向西
(东边是海),但是齐国的西边... 阅读全帖
k*****a
发帖数: 610
49
“土地兼并, 人口膨胀养不活了, 只好砍杀一通。”
------------------------------------------------- 非也!非也!
转贴一篇:
秦晖:
最近傅蔚冈先生看了我写土地问题的文章,请我来讲两句。土地问题我其实不准备
多讲了,因为就现实而言,问题已经是很清楚了。其实地权不交给农民,而要由政府来
进行某种管制,这不是没有道理的,也不是不可以讲这些道理:比如说农民知识层次比
较低、比如说社会主义起步阶段需要有一个原始积累、比如说规划极为重要等等,都可
以成为理由。但是,我觉得现在讲的最大的一个理由恰恰是最没有理由的——就是说我
们为失地农民着想,不搞土地私有制,就是防止出现大量的失地农民。我觉得这个说法
是所有理由中最荒唐的一个理由。简而言之,如果你真的是为失地农民所想,害怕土地
给了农民后,他们会被忽悠会乱卖地,或者说农民喜欢赌博啊喝酒,把这些地都拿去胡
折腾……我觉得针对这个担忧的解决办法很简单:那就是把土地私有制实行一半,就是
我讲的实行所谓的交易批准制度,也就是说如果农民愿意卖地,还需要交易被批准,土
地就不会想卖就能卖;但是如果农民不卖地... 阅读全帖
h*h
发帖数: 27852
5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t 北宋赋重役轻说
北宋赋重役轻说
长期以来,学界认同度颇高的共识是:随着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强制
性劳役比前代大大加重。[①]而笔者则以为:北宋与前代相比,赋税虽有较大幅度的增
长,但徭役有所减轻。一言以蔽之,北宋赋重而役轻。
一、职役非役
按照通常的说法,北宋的役包括职役和夫役两种。有必要指出的是,职役和夫役的性质
并不相同。职役不可与“身任军旅土木之徭役”[②]混为一谈,一般应当排除在徭役范
畴之外。其主要理由有二:
第一,从承担差事上看。马端临说:“古之所谓役者,或以起军旅,则执干戈,冒锋镝
而后谓之役。或以营土木,则亲畚锸,疲筋力,然后谓之役。”[③]职役既不“亲畚锸
,疲筋力”,也不“执干戈,冒锋镝”,而是承担胥吏一类的职责。用北宋人晁说之的
话来说,便是:“有官府则有府吏胥徒,有府吏胥徒则差役于民。”[④]诸如主管官物
、负责辇运的衙前、掌管督催赋税、参与推排户等的里正之类,在当时虽有“差役”之
称,但断断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力役或徭役篪,甚至还应当将其视为一种特权。这些所谓
“差役”确实是有机会利用手中的权力,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
第二,从差派对象上看。北宋人韩琦称乡村上三等... 阅读全帖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