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3 发帖数: 89 | 1 西游记完整贯穿了中国人文化根流的整个生态系统,所以跟着西游记走是没错的,能让
你游历一个完整的文明系统.....
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
(1) 勤谨不懈是必须的 (2) 斗米折腰 (3) 金顖
(1)勤谨不懈是必须的
怎能说白鼋成了选择最后的一层壳呢?我们且看原委。那白鼋为什么主动出现、要求背
负取经人队伍过河?乃是因为他感激孙大圣。他感激孙大圣,一方面是出于自己被救赎
的报恩,一方面是出于眼见孙大圣请来观音菩萨降妖、救下满村多少家儿女的义举。白
鼋认为,于公于私,自己都有协助人家过河的必要。白鼋出于自己报恩,这种知恩图报
的正常行为,在当代中国已经成为稀罕的高德之举。这边厢,多少人非但不肯报恩,还
要反咬一口、把恩人当作送上门提款机,或者把恩人当作罪犯举报给恶棍。看到有人行
善,如果受惠者不是自己,在当下中国,会站在受惠者的角度去感念善人善行的,您身
边还能看到吗?估计您认为不是绝迹了、就是从来没有过。中国人善妒、感觉自己受惠
少了,都会心里不平衡,看到受惠者根本不是自己,恐怕早就怒火中烧、浑身难受了。
白鼋出于感谢报答,驮他们过了通天河。一恩一报,天经... 阅读全帖 |
|
v*******e 发帖数: 3714 | 2 爱欲之潮来袭时 词、曲:陈升
十九岁的那一年 流浪和我有约定
寻找一个理想的地方
盼望有人告诉我 一个方向在远方
能够远离诱惑不安
没有欲望 自由解放
不再盲目的追求
告别爱欲纠缠
fly away
三十岁的那一年 悲伤与我有约定
寻找不到理想的地方
在欲望的国度中 我们都是肌渴的人
不能远离诱惑不安 |
|
|
x*******8 发帖数: 1254 | 4 爱欲为生死之根本
有一天,庄子在山上遇到一名女子,蹲在新坟前,拚命摇扇,好像要把坟上湿漉漉
的土煽干。庄子不解她的用意,便开口问她。她表示,坟中葬的是他丈夫,丈夫临终遗
言,要等坟上土干后,她才可以改嫁。她等不及了,于是猛煽坟土,让它快干,好追寻
第二春。
庄子想到世间居然有此薄情的女子,感叹不已。继而想到,自己的妻子会不会也这
样呢?疑心病起,便想试探。
庄子的太太姓田,我们称她田女士吧。夫妻平日感情甚笃,庄子为考验他妻子的忠
贞,决定装死试探。
听说庄子急病而亡,包括亲友等四方人士,许多人前来吊唁,其中来自楚国的王孙
,长得英俊潇洒,位尊多金,他见田女士新寡,楚楚可怜,便追求她。田女士不堪诱惑
,爱上王孙。当晚,酒酣耳热之际,王孙突然心脏病发,命在旦夕。
田女士吓得惊慌失措,急问王孙如何是好,王孙忍着痛楚,告诉田女士,要用死尸
的脑浆才能起死回生。
死尸到哪找,总不能去掘墓吧?田女士转念一想,丈夫不是刚死吗?现成尸体,不
用白不用,从前的夫妻恩义,此时早已抛诸脑后,她竟然拿着斧头,劈开丈夫的棺木,
准备取出他的脑浆做药。
不料劈... 阅读全帖 |
|
T******d 发帖数: 2139 | 5 (一)
佛曰: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
当爱情的潮水涌来,人沉浸在幸福里。这是出自真心的感情、是欢乐的顶点。这是每个人心里知道的、这是不变的 -- 无论后来发生了什么。这样的日子,是旅途中最优美的风景、是天堂、是童年的梦想。
而从某一天开始,旧情不再、身不由己,这无奈的感觉将愈久愈强、影响深远。于是反思,思考人生的目的是什么,问自己快乐从何而来、又为何而去。这些闲情来了又走,深刻却无意义。于是人变得跟以前不同:性格不同、举止不同、思维不同。如果这就是成长,那么这成长伴随着大忧大怖的产生、标志着无知无畏的青春时代的终结。
天地无垠
登一土冈而愈显寥廓
七彩迷目
择一艳者则足以自娱
夫慈如父母
不能溺爱而无微不至
于是知生为神恩
不能苛求极乐
而我的灵魂一直在人间奔跑
不在任何一个路口拐弯
它从不回望来路
幼稚的足迹遍布田野
在雨中随着野花飘散
这路通向天堂
这路通向远方
这路来去如风、永无尽头
路边的风景永不重复
(二)
某一个苦闷的夜晚,再次倚靠看书排遣时间,捧起一本我喜爱的繁体、竖行印刷的古典文学 -- <<金瓶梅>>(听起来象郭德刚的相声)。书中人物或者漂亮潇洒、或者丑恶萎... 阅读全帖 |
|
v*******e 发帖数: 3714 | 6 裘德的生死爱欲--从《无名的裘德》看现代性问题
上世纪末,托马斯-哈代在英国写下了他的名篇《无名的裘德》
,其中关于青年思想者裘德命运的描写打动了当时许多有着相似经历
的人。但这本书的读者数量和所受欢迎的程度显然比不上另一本哈代
著作《德伯家的苔丝》。一百年过去了,情形依然如是。应该说,苔
丝的爱情经历更带有浪漫色彩,它的残酷性的底层仍然有一种亮色,
这迎合了我们自己关于爱情的美好想象。而裘德的爱情故事从里到外
散发的是一种黑暗和阴沉,它的残酷性是一种终极意义上的毁灭性,
因此它不那么讨人喜欢。但引起这种现象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相对
于《苔丝》而言,《裘德》描述了广阔得多的社会、精神和生存画面
,对它的阅读需要更深远的眼光;而苔丝的故事就显得极为单薄和狭
窄。本文试图站在现代性的地平线上眺望裘德故事所昭示出来的个体
生存、知识理念和社会制度问题,作为我自己反省现代性的一次契机
。
四个世界之间的徘徊
裘德的悲剧在于,他不是象一般人那样仅仅生存在一个世界之中
,而是生存在几个相互冲突的世界之中;不是仅仅安于一种生活,而
是同时向往好 |
|
a**u 发帖数: 8107 | 7 ☆─────────────────────────────────────☆
jimmyvic (yixi) 于 (Sun Nov 14 19:07:36 2010, 美东) 提到:
我刚刚接触佛教,很有兴趣,但是面对如此多的资料,感觉无法下手,所以想请问版上
的各位高人:如
何慢慢的开始学习和修行佛教,比如需要看哪些书,坐哪些事情?
最近刚看了"what Buddha taught"这本书,对佛教的了解基本限于此。我现阶段的想法
还是希望通
过学习佛教让生活少一些烦恼,多一份平静。请各位不吝赐教,我先谢谢了!
☆─────────────────────────────────────☆
lingsu (dunzie) 于 (Sun Nov 14 20:04:02 2010, 美东) 提到:
个人觉得每天数息5分钟就可以。
☆─────────────────────────────────────☆
SeeU (See you) 于 (Sun Nov 14 21:32:13 2010, 美东) 提到:
I recommend "In the Bud...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8 bdbd 没学过论,说的不精确,不过观察烦恼生起的心理过程这个方向没错。
《大念处经》讲心念处,摄阿毗达摩义论讲心路过程,都是现观当下心。《大念处经》
讲观成熟的时后,在烦恼生起的地方,当下断除烦恼。
《大念处经》
http://www.mahabodhi.org/intro/mahasatipatthana.html
复次,诸比丘!何谓苦灭圣谛?
此即爱欲之消逝无余、舍离、灭尽、解脱、无染。
然而,诸比丘!于何处舍离、灭尽爱欲?
在世间有诱人、可意之处,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何者是诱人、可意者?
在世间眼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耳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鼻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舌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身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意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色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声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香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 阅读全帖 |
|
x******i 发帖数: 14369 | 9 LOL 用这个当签名档好。
在世间有诱人、可意之处,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何者是诱人、可意者?
在世间眼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耳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鼻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舌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身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意根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色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声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香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味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触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法尘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眼识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耳识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鼻识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欲。
在世间舌识是诱人、可意者,就在该处舍离爱欲、灭尽爱... 阅读全帖 |
|
x*m 发帖数: 276 | 10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佛教圣典 佛教圣典
关世谦居士译
每个人都有迷与苦为渊源的烦恼,想从这烦恼的羁绊中挣脱,有五种方法:
第一,对事物的见地须正确,辨别它的前因与后果。一切苦的根源,是由于心中有
了烦恼,一旦烦恼祛除,就会显现出无苦境界的正知。
因为见地有错误,生起对‘我’的思虑及忽视原因与结果的法则,被这错误的思虑
所拘束而生起烦恼,陷入苦与迷的境地。
第二,抑制欲望,使烦恼镇伏。以光明正大的心,制服眼、耳、鼻、舌、身、意六
根所发起的欲望,把产生烦恼的根本斩断。
第三、使用物品须合适,思考要正当。选用衣著和食物时不要考虑是为享乐,考虑
到衣服是为防御寒冷和暑热,以及遮护羞耻;食物是维持修道的根本,是为滋养身体。
有了如此正当的思考,烦恼将无由生起。
第四,凡事都须忍耐。忍耐寒、暑、饥、渴、辱骂,毁谤更要忍耐,因为接受忍耐
可以消灭燃烧己身的烦恼之火。
第五,远离不应去的所在,远离不可交的朋友。如能做到这一点,烦恼的火焰则消
逝殆尽。(——巴利本中部二·一切漏经)
佛陀篇
第一章 历史上的佛陀
第一节 伟大的生命历程
(一)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在罗希尼Rohini河流域,释迦族老早就建都在迦毗罗
Kapila城。国...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647 | 11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子经》节录
《优婆塞戒经》节录
《大般涅槃经》节录
《般泥洹经》节录
《七佛灭罪经》节录
《戒德香经》节录
《楞严经》节录
《禅要经》节录
《四十二章经》节录
《罪福报应经》节录
《大乘造像功德经》节录
《分别善恶报应经...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2 ☆─────────────────────────────────────☆
danieljoyful (danieljoyful) 于 (Tue May 24 23:21:32 2011, 美东) 提到: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论藏传佛教的“双修”(多识仁波切)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Sep 13 23:59:09 2013, 美东)
按:随着资讯的发达,随着书籍影像的广泛传播,随着藏传佛教在汉地和西方世界被越
来越多的人士关注,对它的神秘、修法仪轨等方面的好奇、疑问和不解、误读等现象也
应运而生。尤其是对于藏密金刚乘的“双运”“双身像”“双身大乐修法”等术语和法
门疑问最多,个别其他宗教信徒和一些附佛外道也籍此误读屡屡攻击藏传佛教,对藏传
佛教的声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消除大家的不解和疑问,博主特摘录多识仁波切两本著作中的一些片段,以飨读者
,惟愿撩开藏密金刚乘神秘的一角面纱,消除关注、爱好、研究、信仰藏传佛教人士的
疑虑,还藏传佛教以本来的面目。
什么叫“双运”?
“双运”是“两种法合修”之义。这个名词不是密宗的发明,在显宗经论中也用得很广
泛,如悲智双运、色身和法身双运、止观双运、智慧方便双运、见行...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14 论藏传佛教的“双修”(多识仁波切)
按:随着资讯的发达,随着书籍影像的广泛传播,随着藏传佛教在汉地和西方世界被越
来越多的人士关注,对它的神秘、修法仪轨等方面的好奇、疑问和不解、误读等现象也
应运而生。尤其是对于藏密金刚乘的“双运”“双身像”“双身大乐修法”等术语和法
门疑问最多,个别其他宗教信徒和一些附佛外道也籍此误读屡屡攻击藏传佛教,对藏传
佛教的声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消除大家的不解和疑问,博主特摘录多识仁波切两本著作中的一些片段,以飨读者
,惟愿撩开藏密金刚乘神秘的一角面纱,消除关注、爱好、研究、信仰藏传佛教人士的
疑虑,还藏传佛教以本来的面目。
什么叫“双运”?
“双运”是“两种法合修”之义。这个名词不是密宗的发明,在显宗经论中也用得很广
泛,如悲智双运、色身和法身双运、止观双运、智慧方便双运、见行双运等等。
在密法中,“双运”一词也有多种含义,如在《密集金刚续》中,把宇宙和生命阴阳二
极现象共分为25类,如无形的空间和有形的大地,太阳和月亮,白昼和黑夜,流动之物
如水风和静止不动之物如山岳,有和空,肉体和意识,精和血,气和脉,体内和体外,
粗分肉身和粗分意识,细分肉...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15 按:随着资讯的发达,随着书籍影像的广泛传播,随着藏传佛教在汉地和西方世界被越
来越多的人士关注,对它的神秘、修法仪轨等方面的好奇、疑问和不解、误读等现象也
应运而生。尤其是对于藏密金刚乘的“双运”“双身像”“双身大乐修法”等术语和法
门疑问最多,个别其他宗教信徒和一些附佛外道也籍此误读屡屡攻击藏传佛教,对藏传
佛教的声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消除大家的不解和疑问,博主特摘录多识仁波切两本著作中的一些片段,以飨读者
,惟愿撩开藏密金刚乘神秘的一角面纱,消除关注、爱好、研究、信仰藏传佛教人士的
疑虑,还藏传佛教以本来的面目。
什么叫“双运”?
“双运”是“两种法合修”之义。这个名词不是密宗的发明,在显宗经论中也用得很广
泛,如悲智双运、色身和法身双运、止观双运、智慧方便双运、见行双运等等。
在密法中,“双运”一词也有多种含义,如在《密集金刚续》中,把宇宙和生命阴阳二
极现象共分为25类,如无形的空间和有形的大地,太阳和月亮,白昼和黑夜,流动之物
如水风和静止不动之物如山岳,有和空,肉体和意识,精和血,气和脉,体内和体外,
粗分肉身和粗分意识,细分肉身和细分意识等等都是两两相对、彼此相...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16 虚空打破明心地-宣化上人
第一单元──为什么要参禅
意不颠倒不再糊涂
我们人生来糊涂,死去糊涂;睡也糊涂,醒了也糊涂。这样活著有何价值?那么是不是
不要做人呢?不是,但你要明白生从何来?死从何去?有人说:‘我知道怎样死去;或
服药、或上吊、或投河,不就知道吗?’这叫自杀,不但不能解脱,反而增罪业。因此
,打坐要想办法,将来临终时如何身无病苦,心不贪恋(不贪财色名食睡﹚,意不颠倒
,如入禅定。或含笑而逝,或悠然而逝,或见弥陀佛手执金台来相迎,人对生死有把握
,预知时至,知道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乃至哪一时辰圆寂,知道这一生的事情办
好了。修行就是为这个!若不知道这最后一关,则糊涂一辈子。也不是说死了就完了,
要是这样,下一辈子仍然糊涂,再下一辈子仍是糊涂,如是者永远糊涂,多可怜啊!
我们打坐、学佛,就是想不糊涂,想真正明白本身的化学工厂,如何把这化学工厂建立
起来,研究真科学之所以然。你到外面去找科学,是舍本逐末。 你把本身明白了,才
得大智慧,学佛即是学大智慧。
生死自由来去自由
参禅的人,对于生死自己能做主宰,来去自由,不受任何限制,所谓‘性命由我不由天
’,就是阎罗老子也管不了,...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17 序
《自由的迷思》是根据丘扬·创巴仁波切(chogyam Trungpa Rinpoche),于一九
七一至一九七三年间,在美国各地所作的演讲结集成书的。由于仁波切的前一本书《突
破修道上的唯物(Cutting Through Spiritual Materalism)》引起热烈的回响,因此
我们决定将这一组演讲稿也付梓刊行。《自由的迷思》可以视为《突破》一书之姊妹作
,也可单独当作一本介绍佛教心理学与西藏禅修的书来阅读。
本书在正文前,是仁波切写来描述修行历程的一首诗歌;书的最后是由仁波切英译
的一篇古典经文——帝洛巴(Tilopa)对弟子那诺巴(Naropa)口授之大手印教法。帝
洛巴乃仁波切所属历时一千一百年的噶举传承之祖师,故将该篇古典经文收录书尾,格
外适切。
|序曲|
登极
修行是努力汲取心灵的滋养,淬砺智慧的剑锋。
一
父母是非常慈爱的,
而我太年少未能体会。
高原的崇山与深谷美丽无比,
未曾见过低地的我,何其愚昧。
二
努力汲取心灵的滋养,
淬砺智慧的剑锋,
我寻得永恒的父母
令我再也难忘。
三
无人左右我的思想,
我显露本我的自性
现出少年王子的风仪。
此皆唯一上师之...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8 我们上一集有讲到,苦圣谛是由于生、老、病、死苦,还有怨憎会、爱别离、所求
不得苦,还有五阴炽盛苦,总括而来是这个八种苦,就是苦圣谛所说的内涵。生、老、
病、死苦它是属于身苦,怨憎会、爱别离、所求不得苦是属于心苦,而五阴炽盛是总括
身心二苦。这个前面的七苦是过去所感之果,后面的这一个苦总括来说是身心诸苦而说
,也就是说是现在起心造作,是未来得苦的因。因跟果互相牵连、相续不断的,所以痛
苦就没有一个止期了。所以,有智慧的人必须要依止著声闻的解脱道,或是说大乘的佛
菩提道,才有办法解脱这八苦的这样子的一个烦恼。
所以,《中阿含经》里面舍梨子尊者才会这样说:过去时是苦圣谛,未来、现在时
是苦圣谛;这样子的圣谛,它是真谛不虚,不离于如,也不是颠倒的;这个真谛审察确
实,合于这样子的谛,合于这样子的苦圣谛——这个诸谛,圣者之所有,圣者之所知,
圣者之所见,圣者之所了,圣者之所得,圣者所觉悟的;这个是说苦圣谛真正的道理。
所以,过去时的五盛阴是苦圣谛,未来、现在的五盛阴也是苦圣谛,这是真实的道
理,绝不虚妄的。这个苦圣谛并不离于如,什么是如呢?这个“如”字表示,苦谛它不
离于真实而如如不动的...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9 《密宗大解脱法》
不是我爱喳呼,破坏各位清修的雅兴,更有很多人说藏密不是这回事,哈哈哈。
很多人说了双修是如法, 只要不起淫心便可, 我想劝告你, 这真叫知见不清, 自误误人
的说法, 既然没有淫心, 行淫做什么 ? 既不想食肉, 杀生做什么 ? 好玩 ?
莲华生大士是谁知道吧, 喇嘛教大祖師, 聽過吧, 不是真憑實據誰敢誹謗, 你敢, 我
可不敢!
莲花生大士的祕密 , 噗哧, 明白了, 原來我們大家都是連華生:
喇嘛教双身法术语--莲花,也就是女阴,自古以来都是不公开的,只是留给具格的弟子
口耳相传,或是师父现场指导,才能具体了知(请参照以下附注1);至于密乘行者在
进入双身法阶段前,还没有资格去碰实体明妃,没有实际看过真正的「莲花」前,又该
要如何观想这莲花呢?
答案是喇嘛行者用一种雕刻的木制法器--莲花上面有女阴(如附图所示),以作观想
之用。
『藏密红教祖师莲花生大士在《密宗大解脱法》之开示:〈以修习四乐关闭受生门〉
.....,有关身体修法,互相不时交换短暂的爱欲眼神。有关声音, 则说浪漫之语或一
些能引起爱欲的对话。.....谈到触觉,则抚弄、 按摩与吸允胸乳,轻柔拥抱...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20 『藏密红教祖师莲花生大士在《密宗大解脱法》之开示:〈以修习四乐关闭受生门〉
.....,有关身体修法,互相不时交换短暂的爱欲眼神。有关声音, 则说浪漫之语或一
些能引起爱欲的对话。.....谈到触觉,则抚弄、 按摩与吸允胸乳,轻柔拥抱和搔痒,
摩擦莲宫中央。脱衣互看莲杵生起爱欲。
当「法印身」充满欲爱时,爱欲被撩起,金刚杵已準备好,可以向莲宫献入。
在上下移动深入之后,『保持空的感觉』不去移动。 再轻柔地移动,不失去前述经验
,『初乐生起并被认知』。
以那个感觉,完全『住留在空乐的状态』中。如果乐感好像在退减,再根据你的经验强
烈地移动抽送,『喜乐增强而无上乐被认知』......。
所以,由于『这是较其他密法具更深且迅诉成就之法』,目前,『不必管一般人将怎么
说,』.....。
『重要的是能找到一个合格年轻配偶来训练此大乐法门。』至于细节可在《下门大乐教
法》中知晓。 这是以爱欲之道关闭受胎之门,是为『幸运俱足的上等修行者』所预备。
三昧耶.〈以禁戒对治为解脱道关闭受生门〉
这是为珍惜誓戒的居士、沙弥及比丘,当他们看到男女交欢或忆起爱欲对象时,
就强调修不净观或强烈摒弃。在中有过程内,...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21 你可以一知半解,也可以當聖解,莲花生Great Grand Master聽過吧 ? 密法實修估計你
比他更行. 圖就不再貼了.
===============================================
『藏密红教祖师莲花生大士在《密宗大解脱法》之开示:
〈以修习四乐关闭受生门〉
.....,有关身体修法,互相不时交换短暂的爱欲眼神。有关声音, 则说浪漫之语或一
些能引起爱欲的对话。.....谈到触觉,则抚弄、 按摩与吸允胸乳,轻柔拥抱和搔痒,
摩擦莲宫中央。脱衣互看莲杵生起爱欲。
当「法印身」充满欲爱时,爱欲被撩起,金刚杵已準备好,可以向莲宫献入。
在上下移动深入之后,『保持空的感觉』不去移动。 再轻柔地移动,不失去前述经验
,『初乐生起并被认知』。
以那个感觉,完全『住留在空乐的状态』中。如果乐感好像在退减,再根据你的经验强
烈地移动抽送,『喜乐增强而无上乐被认知』......。
所以,由于『这是较其他密法具更深且迅诉成就之法』,目前,『不必管一般人将怎么
说,』.....。
『重要的是能找到一个合格年轻配偶来训练此大乐法门。』至于细节可在《下门大乐教
法》中知...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4192 | 22 节录自《宣化上人法语开示》:
我想有人一定会有疑问,为什么没有贪嗔痴的人就是证果的人。现在我把贪嗔痴的
重点,以最通俗而易明白的事相说给大家听。所谓贪心,就是欲念,淫欲之心。没有了
贪心,就是断了欲念;没有了欲念,就是没有淫欲的心。男女两方见面接触,互不生此
妄想,不仅此念不生,就连生理上都不生一点反应,男女根也不动了,这才是真的断了
欲念,息了贪心。诸位!你们不要惊奇我说得这样坦白彻底,因为千经万论,三藏十二
部,到究竟处经典都是讲这个问题。要是没有这个“欲”的问题,什么经典都不必要了
,一切法皆“空”,一切法皆“如”了。就因为有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才要修行,倘若
你不能断欲去爱,你就是出家了八万个大劫,也只是在佛教里混光阴、吃造业饭。若能
断欲去爱、除淫心,才真是没有贪心,没有贪就没有烦恼。要甚么时候才能把贪心断灭
呢?必须要破无明,才能断除贪心。菩萨修行所以勇猛精进的缘故,就是为了破一分无
明,证一分法身,达到等觉果位时,才把尘沙无明断尽,证得佛果。贪心在三毒中是最
毒最难断尽的。我们初发心修行,最障碍我们用功的,就是男贪女、女贪男的淫欲心,
这是最根本的问题。《楞严经》上说得很清...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4192 | 23 节录自《宣化上人法语开示》:
我想有人一定会有疑问,为什么没有贪嗔痴的人就是证果的人。现在我把贪嗔痴的
重点,以最通俗而易明白的事相说给大家听。所谓贪心,就是欲念,淫欲之心。没有了
贪心,就是断了欲念;没有了欲念,就是没有淫欲的心。男女两方见面接触,互不生此
妄想,不仅此念不生,就连生理上都不生一点反应,男女根也不动了,这才是真的断了
欲念,息了贪心。诸位!你们不要惊奇我说得这样坦白彻底,因为千经万论,三藏十二
部,到究竟处经典都是讲这个问题。要是没有这个“欲”的问题,什么经典都不必要了
,一切法皆“空”,一切法皆“如”了。就因为有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才要修行,倘若
你不能断欲去爱,你就是出家了八万个大劫,也只是在佛教里混光阴、吃造业饭。若能
断欲去爱、除淫心,才真是没有贪心,没有贪就没有烦恼。要甚么时候才能把贪心断灭
呢?必须要破无明,才能断除贪心。菩萨修行所以勇猛精进的缘故,就是为了破一分无
明,证一分法身,达到等觉果位时,才把尘沙无明断尽,证得佛果。贪心在三毒中是最
毒最难断尽的。我们初发心修行,最障碍我们用功的,就是男贪女、女贪男的淫欲心,
这是最根本的问题。《楞严经》上说得很清...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24 再怎大也不會此這個大,
『藏密红教祖师莲花生大士在《密宗大解脱法》之开示:〈以修习四乐关闭受生门〉
.....,有关身体修法,互相不时交换短暂的爱欲眼神。有关声音, 则说浪漫之语或一
些能引起爱欲的对话。.....谈到触觉,则抚弄、 按摩与吸允胸乳,轻柔拥抱和搔痒,
摩擦莲宫中央。脱衣互看莲杵生起爱欲。
当「法印身」充满欲爱时,爱欲被撩起,金刚杵已準备好,可以向莲宫献入。
在上下移动深入之后,『保持空的感觉』不去移动。 再轻柔地移动,不失去前述经验
,『初乐生起并被认知』。
以那个感觉,完全『住留在空乐的状态』中。如果乐感好像在退减,再根据你的经验强
烈地移动抽送,『喜乐增强而无上乐被认知』......。
所以,由于『这是较其他密法具更深且迅诉成就之法』,目前,『不必管一般人将怎么
说,』.....。
『重要的是能找到一个合格年轻配偶来训练此大乐法门。』至于细节可在《下门大乐教
法》中知晓。 这是以爱欲之道关闭受胎之门,是为『幸运俱足的上等修行者』所预备。
三昧耶.〈以禁戒对治为解脱道关闭受生门〉
这是为珍惜誓戒的居士、沙弥及比丘,当他们看到男女交欢或忆起爱欲对象时,
就强调修不净观或... 阅读全帖 |
|
r****b 发帖数: 110 | 25 未知“死”,焉知“生”?
[6]
几乎所有的世人对死亡的恐惧便是一个极好的例证。不管是混沌未开的幼儿还是学富五
车的世间智者,他们都无法通过深刻的内观来认识那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在“结生”时就
随之而现起的“俱生我执”和与之相关的“我慢”等不善心所,(更枉谈去制伏它们了
)。由于这种在现代人所说的“下意识”层面上就可以正常地活动的“俱生我执”所执
著的对象中就包括色身,因此世人在觉得自己的色身可能受到侵害时,必然就会随之而
现起“我慢”等与烦恼相应的不善心所,将自己的心态遗忘在烦恼之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社会经验和世间智慧也会随之而增长。可惜的是,世间智慧的
增长不仅不能减轻“俱生我执”,相反地还会通过“心理正反馈”的方式来加强它。人
们在生活中遇到了许多令他们感到非常难过的烦恼,但是缺乏内观经验的他们既分不清
这些烦恼是来源于身体还是心理,也根本不知道通过纯心理学意义上的心态调整就可以
减轻乃至于制伏烦恼。他们所知道的只是:如果能够在“财色名食睡”等五欲方面获得
满足,则心中的烦恼就可能通过转移的方式而得以减轻,而五欲是通过滋养色身的方法
来给人们带来快乐的觉受的。于是,他们所倡导...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6 杂阿含1092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郁鞞罗聚落尼连禅河侧,于菩提树下成佛未久。
时,魔波旬作是念∶
「今,沙门瞿昙住郁鞞罗聚落尼连禅河侧,于菩提树下成佛未久,我当往彼为作留
难。」即化作年少,往住佛前而说偈言∶
「独入一空处,禅思静思惟,已舍国财宝,于此复何求?
若求聚落利,何不习近人?既不习近人,终竟何所得?」
尔时,世尊作是念∶「恶魔波旬欲作娆乱。」即说偈言∶
「已得大财利,志足安寂灭,摧伏诸魔军,不著于色欲。
独一而禅思,服食禅妙乐,是故不与人,周旋相习近。」
魔复说偈言∶
「瞿昙若自知,安隐涅盘道,独善无为乐,何为强化人?」
佛复说偈答言∶
「非魔所制处,来问度彼岸,我则以正答,令彼得涅盘,时得不放逸,不随魔自在
。」
魔复说偈言∶
「有石似凝膏,飞乌欲来食,竟不得其味,损觜还归空,我今亦如彼,徒劳归天宫
。」
魔说是已,内怀忧戚,心生变悔,低头伏地,以指画地。
魔有三女∶一名爱欲、二名爱念、三名爱乐,来至波旬所而说偈言∶
「父今何愁戚,士夫何足忧?我以爱欲绳,缚彼如调象,牵来至父前,令随父自在
。」
魔答女言∶
「彼已离恩爱,非欲所能招,已出于魔境,是故我忧愁。」
时,魔...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27 文章来源:多识仁波切
侮蔑佛陀为“鬼神”,佛法为“鬼神之法”的做法,是自己砸自己的招牌
萧平实又说:“结手印,诵咒是鬼神所说法。”
“手印”是一种象征性的语言。除了萧平实这样的无知的狂徒,谁也不会把“结手印”
当成密宗的特征。看来萧平实连汉传佛教的寺庙都未曾进入过。如果进过寺庙,不会看
不到寺庙中三世佛、八大菩萨等雕塑佛像,如果看到各种雕塑佛像,不会看不到,各种
佛像所结不同手印。萧平实如果长眼睛,不会看不到这个铁的事实。既然“结手印”是
鬼神所传的法,那么显宗佛教的佛像手印也是“鬼神所传”的法了。
又如凡是修定坐禅的人,都依毗卢七法的坐势打坐。在毗卢七法中就有双手结定印之法
。如果“结手印”是鬼神所传之法,那么毗卢七法中也有鬼神之法了?萧平实声称他们
也在习禅打座,肯定是不用毗卢法了,若依毗卢七法而坐,就会有习“鬼神之法”之嫌。
又“密咒”不仅密宗经典有,而且《般若》、《华严》、《阿含》各个经典中都有,如
《般若心经》中说到:“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其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在《大般涅槃经》中说:“善咒者以咒力故,能令如是老毒龙金翅鸟等,恶象狮子虎豹
豺...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17566 | 28 御姐的礼仪
御姐是骄傲的,但这种骄傲是自豪的同义词,而不是傲慢,为了保证我们能够永远骄傲
地面对世人的赞许与非难,礼仪是很好的调节体制。人与人的关系总是相对的,我们在
实现自我的过程中也要设法观察对方的态度,以免使人产生对我们作为一个群体的反感
,而求得带有敬意的反馈会让我们欣慰。同时为了调剂我们内部的关系,保证御姐与御
姐之间的和睦共存,礼仪也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礼仪重在坚持和自觉,我们反对您将它们当作形式化的教条,而是一种长远的投资
或修行,最好的情况是这些礼仪的内容本身也是御姐您的本色,那么就将它们运用到炉
火纯青吧。作为一个重要的提示,在您决定自己的定位之前,必须认识自己。
接下来我们将选择一部分礼仪形式作为代表,向您述说身为御姐的言行规章,希望
您从中读到我们这个群体的积极性。
电话礼仪
我们把这个貌似相对不起眼的礼仪形式首先谈,是因为它很容易实践,有一种做法
是,御姐在接电话时,可以坚持使用一套有象征性的言辞。比如“您好,请讲”;在打
出电话时,用“请问……”作为开端;在挂电话前,先等对方挂掉。这种电话中特有的
礼仪是与话筒另一端的对象无关的。
尽管在过程上很容易,但以... 阅读全帖 |
|
r****b 发帖数: 110 | 29 未知“死”,焉知“生”?
[7]
由于世人对死亡的恐惧几乎无人能够幸免,而一旦人们通过内观等方式弄清楚了生死的
真相,也就会随之而解决许多与现实人生密切相关的关键性的问题,其人生智慧必然会
有一个极大的长进。而且在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也会随之而发生本质上的减轻。因此,人
们是不应该以“掩耳盗铃”的方式去刻意地回避对生死问题的深入探究的。这种建立在
顽迷和怯懦的基础上的回避会阻塞人们通向真理的道路的。
在《南传大藏经·小部·经集·八颂经品·洞窟八颂经(第2经)》中,佛陀的圣弟子
们是这样告诫后人的:
一个生活在洞窟(指身体)里的人有许多遮蔽,沉溺在愚痴中;这样的人远远没有达到
超脱。因为在这世上,爱欲是很难摒弃的。
听凭愿望,执着生存的快乐,寻求未来或过去的爱欲,贪恋今日和往昔的爱欲,这样的
人很难获得解脱。因为解脱不能依靠别人。
贪求,迷恋,沉醉于爱欲,吝啬,邪恶,这样的人陷入痛苦时,悲叹道:“我们死后,
将成为什么?”
因此,让世人学会知道什么是世上的邪恶,让他不要行恶。因为智者说道:人生是短暂
的。
我看到世上贪恋生存的人战战兢兢; 这些可怜的人面临死亡嘟嘟哝哝,不能摆脱对生
存的贪恋... 阅读全帖 |
|
r****r 发帖数: 755 | 30 选择正当禅修方法的准则
http://bbs.sutta.org/thread-6491-1-1.html
作者:乌荣悲(U Win Pe)
佛陀在《大念处经》中说:「对于凡夫,只有一条路可以导致清净,克服忧愁哀伤,袪
除苦楚悲痛,达致正道,体证涅槃。」这条路就是四念处:即发展对身、受、心和法的
专注力的内观禅修法。
专注的修习是一条大路,很多小路都自称可以进入它。各式各样宣称可以成功地建立起
专注的禅法都被提供出来,而《大念处经》本身亦提供了很多禅法和练习 —— 有利用
呼吸、身体的姿势、四大(地、水、火、风)和墟墓观等练习去建立专注;有利用乐、
苦、不苦不乐受去建立对感觉的专注;有利用为数十六种的心识去建立对心的专注;亦
有利用五盖(Five Hindrances)、五取蕴(Five Aggregates of Clinging)、内六根
(Six Internal Sense-bases)和外六尘(Six External Sense-bases)、七觉支(
Seven Factors of Enlightenment)和四圣谛(Four Noble Truths)等去建立和发展... 阅读全帖 |
|
r****r 发帖数: 755 | 31 选择正当禅修方法的准则
http://bbs.sutta.org/thread-6491-1-1.html
作者:乌荣悲(U Win Pe)
佛陀在《大念处经》中说:「对于凡夫,只有一条路可以导致清净,克服忧愁哀伤,袪
除苦楚悲痛,达致正道,体证涅槃。」这条路就是四念处:即发展对身、受、心和法的
专注力的内观禅修法。
专注的修习是一条大路,很多小路都自称可以进入它。各式各样宣称可以成功地建立起
专注的禅法都被提供出来,而《大念处经》本身亦提供了很多禅法和练习 —— 有利用
呼吸、身体的姿势、四大(地、水、火、风)和墟墓观等练习去建立专注;有利用乐、
苦、不苦不乐受去建立对感觉的专注;有利用为数十六种的心识去建立对心的专注;亦
有利用五盖(Five Hindrances)、五取蕴(Five Aggregates of Clinging)、内六根
(Six Internal Sense-bases)和外六尘(Six External Sense-bases)、七觉支(
Seven Factors of Enlightenment)和四圣谛(Four Noble Truths)等去建立和发展... 阅读全帖 |
|
p*********3 发帖数: 2039 | 32 一却说石秀这一晚在杨雄家里歇宿了,兀自的翻来复去睡不着。隔着青 花布帐眼睁睁
的看着床面前小桌子上的一盏燃着独股灯芯的矮灯檠,微小的 火焰在距离不到五尺的
靠房门的板壁上直是乱晃。石秀的心情,也正如这个 微小的火焰一般的在摇摇不定了
。其实,与其说石秀的心情是和这样的一个 新朋友家里的灯檠上的火焰一样地晃动,
倒不如说它是被这样的火焰所诱惑 着,率领着的,更为恰当。因为上床之后的石秀起
先是感觉到了一阵白昼的 动武,交际,谈话,所构合成的疲倦,如果那时就闭上眼纳
头管自睡觉,他 是无疑地立即会得呼呼的睡个大的。叵耐石秀是个从来就没有在陌生
人家歇 过夜的人,况且自己在小客店里每夜躺的是土炕,硬而且冷,哪有杨雄家这 样
的软绵绵的铺陈,所以石秀在这转换环境的第一夜,就觉得一时不容易入 睡了。
躺在床上留心看着这个好像很神秘的晃动着的火焰,石秀心里便不禁给 勾引起一
大片不尽的思潮了。当时的石秀,一点不夸张地说,虽则没有睡熟, 也昏昏然的好像
自己是已经入了梦境一般了。他回想起每天挑了柴担在蓟州 城里做卖买的生涯,更回
想起七年前随同了叔父路远迢迢的从金陵建康府家 乡来此贩买牛羊牲口的情形...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538 | 33 http://www.fjdh.com/article/2011/05/192327170836.html
一位能与鬼神沟通的佛教徒自诉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2日
来源:戒邪淫论坛 2011-4-22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以下是一位可以和其他道众生交流的佛教徒自诉:
昨天是大势至菩萨诞辰,晚上,我和往常一样,正准备诵一下佛号,就睡觉休息。
正在这时候,一位将军打扮的天人来到我家告诉我说,我是天上的将军,我负责监视人
间的鬼魅魔众,我时时关注被鬼魅魔众迷惑的男子,有时我看见一个灯光闪耀的地方,
有很多的男女坐在一起,喝酒聊天,看上去很开心,可是在我眼中,那些人都有一个青
面獠牙的小鬼骑在他们的脖子上,夹着他们的脖子,可是为什么他们都没有感觉呢。有
时我看见一个男人跟着刚认识的女子身后,满脑都是淫欲和得意,在我看来是非常愚蠢
的,殊不知走在他身旁的美女是魔女所化,来引导他堕落而已,他们在同床之时,魔女
的魔子魔孙就在一旁虎视眈眈,想食之精血,更有甚者,直接趴伏于男子背上食之元神
,吃其血肉,男子却浑然不知,沉浸于爱欲之中。我看众男子,精气神不断流失,身体
越... 阅读全帖 |
|
j********p 发帖数: 9680 | 34 【天神的告诫】:色情邪淫等感召邪魔鬼魅(转帖)
以下是一位可以和其他道众生交流的佛教徒自诉:
昨天是大势至菩萨诞辰,晚上,我和往常一样,正准备诵一下佛号,就睡觉休息。
正在这时候,一位将军打扮的天人来到我家告诉我说,我是天上的将军,我负责监视人
间的鬼魅魔众,我时时关注被鬼魅魔众迷惑的男子,有时我看见一个灯光闪耀的地方,
有很多的男女坐在一起,喝酒聊天,看上去很开心,可是在我眼中,那些人都有一个青
面獠牙的小鬼骑在他们的脖子上,夹着他们的脖子,可是为什么他们都没有感觉呢。有
时我看见一个男人跟着刚认识的女子身后,满脑都是淫欲和得意,在我看来是非常愚蠢
的,殊不知走在他身旁的美 女是魔女所化,来引导他堕落而已,他们在同床之时,魔
女的魔子魔孙就在一旁虎视眈眈,想食之精血,更有甚者,直接趴伏于男子背上食之元
神,吃其血肉,男子却浑然不知,沉浸于爱欲之中。我看众男子,精气神不断流失,身
体越来越衰弱,可是仍旧不知悔改,最终死于邪淫爱欲。
将军说到这里就低下头深深的叹气,很惋惜的样子,我就问他,将军,既然魔众这
样的猖狂,您们天上不管么?他说,不是我们不管,我们只能惩罚那些到处伤人的鬼魅
魔众...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5 世界(器世间)有成、住、坏、空的现象. 当世界处于坏劫和空劫时可方便说为世
界末日。
要探讨的题目是“人类及宇宙是被创造的或是进化的?”人若是上帝创造的,上帝
本来也是人,那么上帝这个人是谁创造的呢?人类若是由灵长类猿人演变进化的,那么
家猫、家狗、家猴养久了,是否也可以演变进化成为人,是什么原因?是由于生活习惯
的因素吗?没有善恶业的因果吗?是由于人与它们交配吗?人也会再演变成为猫狗吗?
这些问题也是要思惟的。
所以如果主张人类是经过演化的,也必须要有生死轮回的过程存在,才有这些现象
可以分析;这也表示过去与未来必须有生死轮回的事实存在著才能够成立。所以期待未
来世有更进化的出生,表示过去世必定也经历出生后死亡的过程,所以才会来到这一世
,再出生而有不同性别长相的存在。因此有三世生死轮回的道理,它是在现象界可以徵
信的,同时也是人的心灵中对善恶因果真理的期待。因此说,信有三世生死轮回是一种
善根,依据这样的善根,才能够进行如理的观察与思惟。
三世生死轮回的范围,包括轮回的主体与轮回的处所,我们就称为世间。轮回的主
体就是有情的五阴世间,有情五阴世间总共有人、天、阿修罗...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6 世界(器世间)有成、住、坏、空的现象. 当世界处于坏劫和空劫时可方便说为世
界末日。
要探讨的题目是“人类及宇宙是被创造的或是进化的?”人若是上帝创造的,上帝
本来也是人,那么上帝这个人是谁创造的呢?人类若是由灵长类猿人演变进化的,那么
家猫、家狗、家猴养久了,是否也可以演变进化成为人,是什么原因?是由于生活习惯
的因素吗?没有善恶业的因果吗?是由于人与它们交配吗?人也会再演变成为猫狗吗?
这些问题也是要思惟的。
所以如果主张人类是经过演化的,也必须要有生死轮回的过程存在,才有这些现象
可以分析;这也表示过去与未来必须有生死轮回的事实存在著才能够成立。所以期待未
来世有更进化的出生,表示过去世必定也经历出生后死亡的过程,所以才会来到这一世
,再出生而有不同性别长相的存在。因此有三世生死轮回的道理,它是在现象界可以徵
信的,同时也是人的心灵中对善恶因果真理的期待。因此说,信有三世生死轮回是一种
善根,依据这样的善根,才能够进行如理的观察与思惟。
三世生死轮回的范围,包括轮回的主体与轮回的处所,我们就称为世间。轮回的主
体就是有情的五阴世间,有情五阴世间总共有人、天、阿修罗...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7 附上一些阿含经检查修行的方法。
三果就离欲。检查离五欲∶
杂阿含493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尊者舍利弗,告诸比丘∶「若阿练若比丘
,或于空地、林中、树下,当作是学∶内自观察思惟,心中自觉有欲想不?若不觉者,
当于境界,或于净相,若爱欲起,违于远离。譬如士夫用力乘船,逆流而上,身小疲怠
,船则倒还,顺流而下。如是比丘思惟净想,还生爱欲,违于远离。是比丘学时,修下
方便,不得淳净,是故还为爱欲所漂,不得法力,心不寂静,不一其心。于彼净相,随
生爱欲,流注、浚输,违于远离。当知是比丘不敢自记,于五欲功德离欲解脱。若比丘
或于空地、林中、树下,作是思惟∶我内心中为离欲不?是比丘当于境界,或取净相,
若觉其心于彼远离,顺趣、浚注。譬如鸟翮入火,则卷不可舒展。如是比丘或取净相,
即顺远离,流注、浚输。比丘当如是知于方便行,心不懈怠,得法寂静,寂止息乐,淳
净一心。谓我思惟已,于净相顺于远离,随顺修道,则能堪任自记,于五欲功德离欲解
脱」。尊者舍利弗说是经已,诸比丘闻其所说,欢喜奉行。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8/yin...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