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 发帖数: 5476 | 1 上游要建n个大坝,当年设计时都没考虑呢
黄万里老先生担心三峡被金沙江卵石淤积,不过以现在大坝的建设趋势看,金沙江卵石
冲到三峡里的概率真是太小了 |
|
m*******r 发帖数: 2044 | 2 我们老家离康宝不远,可惜总没有去过。
5年前回国的时候,看到了原来的水利建设已经彻底完蛋了,基本就是淤积,堵塞和失
修。过去的1米多高的坝就剩残缺不全的半米不到了。估计发洪水基本完蛋。
小时候大坝修起来的时候走在上面看到另一面的洪水奔腾而下还是比较壮观的,比后来
见到的黄河大不少。北方的山洪来得快去得快。人们抢水浇田和老天肆虐乡里其实都是
那么几个小时到1-2天,区别就是坝和闸。现在都没有了。 |
|
c****n 发帖数: 21367 | 3 黄万里在任何一个水库调洪错峰上的计算和张光斗不会有差别
至于三峡是否应该兴建,是否会淤积泥土卵石,这是另一个问题 |
|
l**k 发帖数: 45267 | 4 别转进,我们现在谈的是重庆被堵,不是被淹。
三峡水库03年就开始蓄水,一蓄水自然就开始淤积泥沙的卵石了,我看重庆港被卵石堵
塞的日子很快就到了对吧?
至于被淹,重庆现在这点水既没冲垮房子也没冲毁路,重庆人都在外头看热闹,你操的
哪门子闲心啊? |
|
a***h 发帖数: 1377 | 5 上面的水泥8m,应该是 淤泥8m。
至于淤积的是石头还是泥沙,由于中上游离大坝上百公里处,所以结果都一样,靠水冲
是冲不走的。 |
|
|
l**k 发帖数: 45267 | 7 防洪库容靠的是145米和175米水位之间的容量
只要泥沙不淤积到145米水位当然就没什么影响,而且三峡大坝不是在90米水位附近开
了专门的排沙孔么?你接着操心吧 |
|
a***h 发帖数: 1377 | 8 三峡那么长,几百公里,觉得下游能平衡,上游基本会一直净淤积。 |
|
|
z*c 发帖数: 4700 | 10 杯子里放一个鸡蛋vs杯子里不放鸡蛋,然后从半杯水开始倒满整个一杯水,所需的水量
一样。 |
|
s******y 发帖数: 1547 | 11 your definition is wrong. |
|
l*w 发帖数: 3758 | 12 干吗不发发黄老建议修大西线调水的报告。黄老反对三峡是因为没钱修他梦想的大西线
青藏调水了。黄老的所唯卵石淤积假设,先是被清华泥沙实验室否决了,现在又被实证
证伪了,亏你还好意思拿出来说事。 |
|
k*********u 发帖数: 2897 | 13 三峡这个事情,现在不清楚,至少有功有过。
但是,三门峡确实是傻逼了。
三门峡蓄水以后,泥沙淤积,黄河水倒逼潼关。
关中逢雨成灾,三门峡发的那点电根本不够救灾
用的。
南水北调也是傻逼逻辑。 |
|
d*******p 发帖数: 1559 | 14 不过将来在回水区的泥沙淤积会恶化重庆段的防洪,平均水位可能要提升7~10米左右
。 |
|
|
a****t 发帖数: 7049 | 16 ## 但随着泥沙的不断淤积,洞庭湖的水面面积和容积日渐萎缩,使其滞蓄长江洪水的
能力大力削弱。兴建一个能够调蓄长江洪水的水库,使其能像云梦泽和洞庭湖一样来滞
蓄和调蓄长江洪水,使长江中下游免遭洪水灾害。##
难道不是统筹规划的?拍板时不考虑根本问题所在和新格局会产生的后续效应? |
|
w*******g 发帖数: 9932 | 17 降水还是那么多吧. 挖通河道. 减少淤积可以巩固湖泊面积 |
|
c*****d 发帖数: 858 | 18 这个关乎我党政绩。
至于淤积阿,环境阿,要等三五十年才能下定论的。 |
|
d*********t 发帖数: 4393 | 19
对黄万里估算长江三峡卵石输移量一文的讨论
李蓉 - 水力发电学报, 1994
摘 要:
本文论述了长江三峡卵石推移质测验的实际情况和推移质的实测数据,说明黄万里提出
的“长江三峡无卵石推移质资料“不符事实,对黄采用的两种推算宜昌卵石推移量的方
法和推算结果进行了讨论,认为该两方法理论上下成立;应用都江堰一站资料代表全流
域进行计算很不合理;忽视磨损,堆积,水库截留和人工开挖的影响,把卵石视同水体
、在运动过程中体积无变化是不正确的。最后根据葛洲坝水库淤积实况对估算值“1亿
t”进行了检验,检验
页 数:
共11页
页码范围:
94-104页
关 键 词:
长江三峡 卵石输移量 计算
学科分类:
TV142[工业技术 > 水利工程 > 水利工程基础科学 > 泥沙动力学、河流动力学 > 泥沙
运动]
相关文章:
主题相关 被引情况(1篇) |
|
s********i 发帖数: 17328 | 20 不是专家,看不太明白,感觉有点儿语焉不详啊,好像有淤积,但都在预期范围以内。 |
|
l**k 发帖数: 45267 | 21 淤积 < 张仁教授的预期 << 黄万里教授预期
真看不明白?
但被
被迫
》新 |
|
s********i 发帖数: 17328 | 22 比如这一段:
=======
据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监测统计,三峡建库前,重庆寸滩断面多年平均卵砾石来
量22万吨,仅为黄万里推算的千分之二。
张仁对本刊记者说,黄万里生前曾对这一测验结果表示异议,说卵石是测不准的,
“把一个采集卵石的采样器放到河里,卵石有的滚进去,有的滚不进去,所以测到的往
往只是很小一部分。”
张仁认为,“这一点黄先生是对的,但每年入库卵砾石量远远不会到一亿吨。”
三峡蓄水以来,水文局监测统计显示,寸滩断面卵石来量减少至年均4万多吨。到
目前为止,重庆主城区河道还冲刷了几百万立方米,“并没有发生卵砾石的严重淤积”。
=========
既然张仁已经同意测验方法不科学,为什么有引用这个数据呢?也就是说水文局监测统
计的数据是没有
说服力的。 |
|
d*********t 发帖数: 4393 | 23
”。
我的理解是:水文局监测卵砾石来量的方法有系统误差,黄万里指出了这一点,水文局
监测量比实际卵砾石来量要小,对这个系统误差,可以研究,一个办法给出一个比例系
数,校正监测量,再一个办法是改进监测方法,减小系统误差,但是目前水文局监测量
虽有误差,也是有很大的参考意义的,至少比没有任何数据要好,而且黄万里指出的系
统误差也不会导致数量极的变化。再有,除了卵砾石来量,还有实际淤积量可以对照。 |
|
l**k 发帖数: 45267 | 24 嗯,当年看来三峡的发电量很浪费,结果现在可好修完了三峡还是不够,还得修更多的
另一个反对修三峡的重要理由是泥沙卵石淤积,现在看来也不用担心。如果tg的水文局
数据撒谎,过些年大家就可以看见重庆港堵塞了,瞒也瞒不住。
移民问题也只是个花钱的问题,当年花不起,现在不是问题。
反对修建的主要理由中,现在只有生态危害这个理由最站得住了 |
|
f**k 发帖数: 15238 | 25 是建筑课本
每个水库修建的时候都有这些导孔.大多也是堵住的. 后来62年淤积问题产生
人们就想到了打开这些排沙,69年改进后,8个打开,以后又陆续打开其他的,
2000年打开了11,12号,中途几次改建,把6,7号改建成了机组.
现在的问题是个存废问题了,因为已经无计可施,除非有天顶星技术,在上游省份
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恢复公元前的植被. |
|
n*******4 发帖数: 2285 | 26 水位高是有顶托作用, 但江面也变宽了。而且因为有夔门这个瓶颈在(河宽百米,两
岸垂直),过去重庆的洪水下泄也不畅,一发大洪水夔门水位涨好几十米。综合起来应
该影响有限,但日后库区上游淤积严重的话,重庆的洪水会更频繁。 |
|
C**V 发帖数: 2198 | 27 这是一方面,有这个报道。
令一方面是下游修了大坝,上游即使什么都不做,水流也会变缓,泥沙的携带效率降低
,流入的泥沙减少
同样,库区水流携带泥沙也减少,增加泥沙淤积。不过肯定没有 1-0.12 那么夸张
长远看会怎么样不太清楚 |
|
s**********e 发帖数: 2888 | 28 我觉得不能这么简单的分析,今年是三峡刚修好,效果没有人否认。但是过了很多年,
万一水库里面泥沙淤积,运转不正常,等等,会不会防洪的效果越来越差?或者有一天
出个意外,一不小心,把长江中下游全给葛屁了?
花了这么多的成本,这个总帐是不是划算? |
|
x***u 发帖数: 6421 |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xiumu (朽木☀江湖夜雨十年灯),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毛泽东对三峡工程的顾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3 00:33:21 2010, 美东)
毛泽东对三峡工程的顾虑
2010年08月03日 09:12:22 来源: 人民网
核心提示:从1953年2月乘“长江舰”视察到1958年1月南宁会议不到5年时间,毛
泽东为了三峡工程和长江水利建设问题先后6次召见林一山。对三峡工程的考虑,他逐
步地深入和细致,提出了很多关键性问题:一是如何解决泥沙淤积;二是投资国力能不
能承受;三是怎样解决防空炸问题,同时要考虑防原子弹的问题。
本文摘自《走进毛泽东的遗物馆》 作者:夏佑新 出版社:湘潭大学出版社
从荆江分洪工程到正式提出三峡工程,历经一年时间。到了1953年2月,毛泽东乘
“长江舰”从汉口到南京,专门就长江流域规划、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等问题同林一山
谈了3天。林一山谈了在长江许多支流修建水库的规划。毛泽东问他这些支流水库加起
来能不 |
|
w****2 发帖数: 12072 | 30 我说过了,当时的错误是没有科学实验就做了估计。而这是苏联专家和中国专家都认同
的估计(否则报告就不会通过)。为什么没有试验就认同估计呢?因为这是当时很多大
坝的修建惯例,世界很多大坝建设都没有事先作试验,所以当时大多数人对此没有提出
疑义,如苏联专家也知道数据是估计出来的,只是对估计的数目有疑问,而对估计的方
法没有疑问(苏联专家建议“水土保持的措施估计得低些,是比
较审慎的”。
只有事后诸葛亮才显得自己英明,真是可笑。修坝防洪动机有什么不对?没有经验和科
学素养犯了错误(是绝大多数水利专家包括苏联专家犯的错误),比老蒋黄金十年不修
坝,淹死十几万人好太多了。新中国1951年就开始设计修第一座水坝(好像在淮河上)
,54年洪水前及时修好荆江泄洪工程,使武汉没有被淹(1931年武汉被淹)。
=========
"同时,《技经报告》也指出了枢纽存在的两个严重问题:一是水库正常高水位350米高
程时,将淹没农田200万亩,移民60万人,巨大的淹没是兴建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困难问
题,为减轻大批移民的困难,拟采取分期修筑、分期抬高水位运用和分期移民的办法;
二是水库泥沙淤积,除计划预留147亿立方 |
|
m******9 发帖数: 404 | 31 http://view.ccthere.com/article/3032740
看到一些胡乱引用黄万里教授毫无根据地攻击别人实在看不过去了临时凑拼的。 很多
老水利的段子是10多年前大家课后跟老邓(现在是付总工了)淘来的。
========
首先亮明观点:不要废弃了三门峡水电站;降低运用水位,少发一点电,尽可能小的影
响陕西关中平原;[FLASH]插根输血管到陕西补偿陕西的损失[/FLASH]。 我不是斗爷那
一系的,而且离开水电系统10年了,一些谬误在所难免,欢迎拍砖F; 除了以前自己搜
集的一些东西,很多内容大家你抄我, 我抄你,反正就是那么一个文件,所以不注明
原始文献了F
新中国成立后,从民生与经济的角度出发,大举兴修了一系列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
因水电工程牵扯到天、地、人、(和谐)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经验的从无到有,水平从
低到高,从肤浅到深入的认识,加上当初迫切的建设心情,曾犯过不少错误:三门峡水
库的严重淤积;黄淮海平原的严重涝碱灾害(在“大跃进”时期)。
下面就说说这座滥尾坝(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肯定不这么认为)的前世今生。
1946年初,国民党当局突然提出要堵 |
|
g*q 发帖数: 26623 | 32 三峡工程共分三期建设,即围堰发电、初期运行和后期运行期。这三个时期分别以
蓄水到135米、156米、175米水位为标志。自2008年启动试验性蓄水以来,三峡水库一
直未能运行至175米的最终水位。
在这个收获的金秋,在世人的瞩目下,三峡工程175米最高水位蓄水第三次启动。
有着2008、2009年两次试验性蓄水积淀的经验,这一次,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切会“水到
渠成”。
走过18年的艰辛路程,褪去襁褓与青涩,三峡工程终于迎来了她的成人礼!
细数三峡工程五大功效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历经百年梦想,40年论证,18年建设。三峡工程由10多万工程
人员参与施工,130万库区群众迁离家园。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利用自然资源的成功实
践,是世界水利工程建筑史上的一个杰作。其规模之大、效益之著,为世界瞩目,令国
人骄傲。细数三峡的五大功效,中国三峡集团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们给出了详细说明。
首先是防洪效益。
三峡水库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亿立方米,可以有效调节长江洪水,
将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过去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使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2300
多万亩田园,1500多万人口得到有...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939 | 33 从电视片《华尔街》看媒体的倾向性问题
为了庆祝央视财经频道开播一周年,财经频道先后在黄金时间播出两部大型系列片《公
司的力量》与《华尔街》,其中《公司的力量》从国际的视角,展现了公司这种经济动
物在世界舞台上起的重要作用。不过相比之下,央视似乎更看重《华尔街》,在9月22
日开播之前,至少一个月的跨媒体宣传,为这部电视系列片的播出造足了势。这使得像
本人这样痴迷于此类内容的人早早就做好准备,一睹这部由财经频道与招商证券耗时两
年打造的作品。
从《公司的力量》到《华尔街》,央视不可谓不专业,庞大的制作与金融专业团队,权
威的机构支撑,让这种节目注定有很大的价值。吹捧的话就不多说了。在这里依然是挑
刺。
因为专业人士与权威机构一方面应该有足够的胸襟接受来自不同角度的声音,而且正是
那些不同的声音才推动其不断进步,巩固自己的位置。
从荷兰人的船队驶入哈德孙河开始,到现在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要说的话很多,挂
一漏万也在所难免,但个人感觉,《华尔街》却忽略甚至在回避一些重大信息:
比如杰克逊与美国第二银行之争,而从美国第一银行到美国第二银行,其中政府的话语
权(股份)只有20%,剩下的80%... 阅读全帖 |
|
s**r 发帖数: 348 | 34 看人有人说起图门江的影响,我以前也是觉得这个江口可能会影响中国东北一带的发展
,可是后来和一个同事聊天,他告诉我说,其实那里中国之前是有出海口的。
现在还在那里,他们还经常去那里玩,因为担心有人从入海口的那里打过来,就将那里
给淤积了,不让走船,所以就没有出海口了。
有没有出海口且不说,但是我想讨论的是,假如那里有了出海口,能做什么?
听听大家的看法:
我知道的有:
能节省大部分四分之一东北出海的距离,从走大连改走图门江?
还有什么?大家给科普一下? |
|
s**d 发帖数: 18498 | 35 淤积是沙俄堵的。清朝的协定,那里中国没有领土,有通行权。现在江口有座桥连接朝
鲜和俄罗斯,也不能走大船。出海口外一点中国现在租了两个港,陆路运过去出海。 |
|
d*s 发帖数: 3016 | 36 划界的时候还是岛,后来河流淤积,和我们这边连上了。
中朝界河里95%以上的岛屿都被划给朝鲜了。 |
|
g*******1 发帖数: 6009 |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goodegg01 (goodegg),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毛主席八次接见红卫兵:每次挤掉的鞋袜都要拉走好几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1 12:06:06 2010, 美东)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凶猛烈火,可以说就是从天安门广场点燃的。或者在某种意义上
也可以说,毛泽东八次接见的l000万红卫兵,是文化大革命的主要组成部分。红卫兵把
“火种”带到了全国各地,从此“燎原”了整整10年。
红卫兵组织诞生在1966年5月29日的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名字的寓意为保卫红色政
权的卫兵。刚开始,这个由中学生自由组织的秘密团体,因为干扰了工作组在中学的正
常工作,被视为非法的反革命活动。有几个学校的红卫兵组织被定性为反革命组织而强
行解散。最先发起红卫兵运动的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红卫兵连续写了一二三论无产阶级
革命造反精神万岁,表示造反有理,要一反到底。8月1日,毛泽东写信给清华大学附中
的红卫兵,向他们表示热烈的支持。从此,红卫兵组织从北京蔓延全国,成了那个疯狂
年代的一种强大的集团力量... 阅读全帖 |
|
g******g 发帖数: 1310 | 38 就别装傻联系日本了。
中朝两国山水相连,以鸭绿江和图们江为界。这是世所共知的标准用语。然而,身临其
境,方知这一说法并非尽然。中朝边界有许多异乎寻常的“特色”,值得一叙。
先说“三共”模式。依据国际惯例,一般界河均以主航道(或主河道)中心线为界。例
如中俄边界的黑龙江、乌苏里江和额尔古纳河等都是如此。然而,根据中朝两国约定,
鸭绿江和图们江水域由两国“共有,共管,公用”。据此,中朝双方的船只都可以自由
航行或停泊于对方岸线近旁,只要人不上岸,即属合法。应当指出的是,鸭绿江全长
790公里,图们江全长505公里(其中中朝河界491公里),并且每年约有4个月的结冰期
。边境管理难度可想而知。据说,文革时期,曾有不少边境地区的中国朝鲜族人经“两
江”偷渡到朝鲜。改革开放以来,又有不少朝鲜人偷渡来华。诚然,在这些偷渡行为的
背后具有政治、经济、民族等多种复杂因素,但显而易见的是,这种界河管理模式提供
了便利。
2003年8月24日,在中朝界河鸭绿江上发生了一起举世瞩目的跨国叛逃案。当天,来自
大阪的日本青年妇女香积北川与同伴一起到丹东旅游,并乘船游览鸭绿江。当游船靠近
朝方岸线时,香积北川突然... 阅读全帖 |
|
s**r 发帖数: 6678 | 39 直径8m的管子还真不好埋啊——埋到地表下面的话,深度至少得个10m吧。过个山包啥
的,就不知道咋办了——是绕过去还是钻过去?
渤海水泵到1200m高程,乌鲁木齐海拔680-920m,取平均值800m,乌鲁木齐距离渤海直
线距离3000公里以上(从googlemap上量的,而引水工程不可能走直线,路线说不定能
呢个到3500-4000公里),高差只有400m的样子。坡度为万分之一的样子,这点差别,
水根本不会自动流过去,淤积会很严重。
就是把水弄到海拔为-153m的艾丁湖去,高差也不过1400m,水流坡度不到万分之五。
靠这个高差,很难得到理想的流速。 |
|
H******7 发帖数: 34403 | 40 流速大于2才会不淤积,全程平均坡度要1%以上,能1%的地方都要1%,实在做不到的
也根据管径有最
低坡度要求。具体由manning 方程计算。for your case, you only need know 1% for
your overall calculation. |
|
s**r 发帖数: 6678 | 41 这样看,假设需要1%的坡度,新疆到渤海直线距离3000公里,管线长度假设为3500公里
,为达到1%的坡度,高差要有35000m啦。看来不淤积是不现实的。
有个简单的坡度与流速估算的方法吗?网上的考虑的太详细,看这费劲。
直径8m玻璃钢管,90%或者80%的装水量吧。
for |
|
|
s*****e 发帖数: 16824 | 43 淤积是河水带来的泥沙,这些泥沙在入海以后很快就会沉淀,所以只要避开入海口,取
水的地点深入一点,泥沙问题应该基本没有。 |
|
g*******g 发帖数: 9753 | 44 当然有,现在的淮河就是黄河古道
苏北自连云以南这么长海岸线就没一个海港,就是因为被黄河淤积的,要是黄河没改道
,苏北海岸线会朝着棒子方向沿出去数十甚至上百公里 |
|
g*******g 发帖数: 9753 | 45 呵呵,也许以前海平面比较低。。。。
不过,苏北外海,有连绵数百公里的大沙丘,离海面很近,就是以前黄河淤积下来的,
说不定还真曾经在海面上呢 |
|
t*******y 发帖数: 21396 | 46 老周生癌,是老周死的主要原因,72年查出膀胱癌,73年初做手术,就算拖了几个月,
也不存在早做手术就不死的问题。老毛迫害老周不让他接班,让小平接班,从道理上说
就说不通。
周恩来晚年五次大手术 自称身体被文化大革命打败
CCTV.com 2009年06月05日 07:27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周恩来晚年五次大手术
汲留朋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尽管日理万机,由于身体素质好,一直很少生病,而“文革
”中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内心的极度焦虑,使得周恩来的身体每况愈下。
由于长期的劳累与缺乏睡眠,1967年2月2日,医生诊断周恩来患有心脏病。2月3日
,工作人员和几位老帅在周恩来的办公室门口贴了一张大字报,劝周恩来注意睡眠,保
重身体。周恩来看到后,在上面签字答复:诚恳接受,要看实践。而在4月处理广交会
的问题时,他又连续工作长达84小时未睡眠。周恩来终因过度疲劳、紧张与严重睡眠不
足引发心绞痛与“频发室性早搏”。自此以后,周恩来每晚睡觉前开始吸氧,并每天服
药4次。
1967年9月27日,周恩来应要求为国庆节两次试写“热烈庆祝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庆十八周年”,... 阅读全帖 |
|
w**j 发帖数: 1032 | 47
2.食品供应
由于罗马只统计成年男性公民的数量,所以罗马城有多少人口从没有确切的数字。
现代多数历史学家相信在2世纪,罗马城人口大约为120万。在古代,供应一个超过百万
人口的城市是巨大的挑战。罗马城消耗的物资,来自整个地中海区域,各种物资中运量
最大的是食品。食品中又以谷物、葡萄酒和橄榄油为主。谷物来自埃及和北非,葡萄酒
从坎帕尼亚、高卢和西班牙进口,橄榄油主要来自南西班牙和北非。
帝国时期海运、河运和陆地运输的成本大约是1 : 5 : 30。在奥古斯都时期,埃及
每年要向罗马输送1亿8千万公升小麦,1世纪的历史学家约瑟夫则宣称阿非利加省的输
送量是埃及的两倍,这样大的运输量只能依靠海运。
葡萄酒和橄榄油装在双耳瓦罐(amphorae)内,先运到台伯河口,转到小型驳船上
,沿台伯河运达罗马城内的河码头。所有的瓦罐在码头上倒空,酒和油储存在一个个巨
大的仓库内,大部分空瓦罐直接扔掉。就在台伯河码头旁,有一座人造的小山Monte
Testaccio,高34米,周长1公里,就是由丢弃橄榄油瓦罐的碎片堆成。据估算堆成这样
一个小山包至少需要五千三百万个瓦罐。
从共和国后期开始,罗马城内的贫... 阅读全帖 |
|
n****o 发帖数: 879 | 48 错误不错误,让时间和事实检验吧,谁都不是上帝。
工程上的事情应该是允许讨论的,民众关心这么重大的工程,也是素质的体现,不是什
么坏事。科普的好机会哉,省得平常埋怨屁民就知道饮食男女风花雪月。
何祚庥毛子前进子地轰炸喜马拉雅山,院士不也滋润着。
老黄这点儿就事论事的忧国忧民,能错到天上去?这淤积问题每天都是大问题,谁敢拍
胸脯? |
|
n****o 发帖数: 879 | 49 对于预测来讲,最困难的就是timing。
类似的一个例子,股市和房泡。
从一个工程师的角度讲,老黄这种过虑没坏处,所谓防患于未然,设计裕量一定要考虑
周全。
淤积每时每刻都有,没有发展到灾难性的临界点,是好事是运气。但不能靠这个自欺欺
人一劳永逸。长江黄河的水土流失和搬运,是个长时期的问题。
上纲上线到说老黄睁着眼睛说瞎话,未免有些上帝代言人把握未来的口气了。 |
|
z****n 发帖数: 5870 | 5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1c4eb0100pi46.html?tj=1
(一)
依然是屏幕悲纵
制止了春光的爱好
依然是房倒路断
阻止着景色的妖娆
海水撵着汽车奔腾
让我们看到摧毁的速度
把巨轮扔到高楼上边
又去消失小巷大道
目睹过印度洋上岸
卷走成千上万的游客
看到智利的强震
把不同肤色围剿
却第一次惊讶
强震能把通天大楼
顿时扭为蛇形
接天的巨浪
瞬间将万物横扫
咋还敢说风雨同舟
所有的船只连同飞机
在冲撞之中
顷刻变成废屑……
几天过去了
在这曾为纪念周总理
撰刻碑文的国度
在这鲁迅当年求知
曾经就读的学校
核电站连续爆炸
仿佛要向八方辐射
二百人受到污染
五十亿人民的神经
有如钟表上了发条
于是,我关心今夜
风从哪方吹来
全人类都双手合揖
向着一个方向祈祷
炼油厂的灼天大火
日夜不停地燃烧
...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