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洋务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z**********e
发帖数: 22064
1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18
第十八章洋务运动与各方面的关系——兼论有关洋务运动一些理论问题
一、洋务运动与太平天国的关系
写到上一章为止,组成洋务运动这架大机器的零部件可以说是基本上阐
述清楚了。现在应该带综合性地叙述它与各个方面的关系。首先谈与太平天
国的关系。
一谈起洋务运动与太平天国的关系,人们总是很自然地想到,它是作为
太平天国对立面发生的。不错,促使洋务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清政府为
了镇压太平天国为主流的农民革命运动,但远不止于这一种关系。洋务运动
与太平天国还有更为深刻和广泛的关系。洋务运动就清政府的目的说,是“资
取洋人长技”以拯救清朝封建统治的运动。要拯救清朝统治,它一定内之镇
压人民革命,外之抵御列强侵略。当力量不足以镇压人民革命,则联外以制
内,当力量不足以御外时,则又会用妥协求和的方法来保持自己的统治。不
管怎么表现,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发展生产力、发展近代工业的结果,
都是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洋务运动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
发展,与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至少有如下面点密切的关系。
一个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发展了商品经济。由于太平军沉重地打击了封
建势力,多数地区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后记
清样校毕,心情极为愉快。经过三十余年研究,较为全百体现我的研究
体系的《洋务运动史》,终于要问世了。著述时间虽长,但出版却是快的,
从交稿到见书还不到一年时间。这在当前学术著作的出版上可说是高速度
了。这要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
首先是陈丽菲同志在我尚未定稿时,即积极向我索稿,促使我加快了定
稿的步伐。交稿之后,她和陈长华同志又抓紧时间审稿,提出不少修订意见。
例如,大到体系论述上的某些重复或是前后矛盾,小到一个数字的错漏,他
们都审查出来加以修改。尤为可贵的,他们对我的研究体系知之甚透,故所
提意见颇为中肯,这可说是我的学术知音。
另外,著名书法家顾廷龙教授,以年近九旬高龄,为我题写了《洋务运
动史》书名,是非常难得的。
我在此一并致谢。
夏东元
1992年1月于华东师范大学寓所
②③④⑤《光绪朝东华录》(四),第4755、7454、7469、4771页。
附录:我和洋务运动史研究
一、洋务运动发展论
我对洋务运动史的研究,如果将酝酿时期算在内,已整整40年了。在长
期从事此项研究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看法。这套看法最扼要他说,就是把洋
务运动置于历史长河的发展规律中进行考察...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19
第十九章洋务运动尾声
一、成功与失败
“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包括它的尾声在内,共经历了40年之久。
1895年到1901年应是洋务运动的尾声。”为什么我认为1895年到1901年是
洋务运动的尾声呢?多年来学术界谈起洋务运动,总是习惯他说它“失败”,
或者说是“破产”、“彻底破产”等等。他们以什么作根据这样说的?无非
是洋务运动搞了几十年,但甲午战争中被打得大败,这不是洋务运动失败或
彻底破产的标志吗?!诚然,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在一定意义上说,
也是洋务运动的失败,但二者不能划等号,即不能说甲午战争的失败,即等
于洋务运动的失败或彻底破产。因为如果那样认识的话,那就是洋务运动没
有“成功”之处可言了。事实上,按照本书各章节所述,洋务运动成功之处
是很多的,从全局看,甚至可以说“成功”多于“失败”。在洋务运动过程
中,不断有成功也随时有失败,这无论从具体某一企业、事件或从带总体性
的方针路线看均是如此。
历史学家评价历史事件或者是战争,说它们胜利与失败、成功与破产,
是从政治路线和目的等方面说的,是将事件置于历史长河规律中考虑的,离
开“目的”、离开“规律”来谈成功、...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7
第七章洋务文化教育的开端
一、举办洋务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
洋务文化教育,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为适
应洋务活动需要所举办的文化教育事业。这种事业,既与清政府同外国资本
主义国家打交道的外交活动有关,也与办洋务企业的经济活动及一切政治、
军事活动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洋务文化教育涉及面是比较广泛的,它培
养了包括翻译、外交、律例、科学技术、企业管理、电报、矿务、冶炼、机
械制造、水陆军事等等多方面的专门人才。这些文化教育事业,主要是由于
洋务派在洋务活动实践中,意识到培养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性而逐渐举办
的,是适应洋务活动的具体需要进行的。因此,虽有一些计划,但并无远景
规划和战略目标,因而基本上是被动的,尤其在洋务运动开始时是如此。
首先意识到紧迫需要的是通事(翻译)人才。清政府在与洋人打交道中
使用通事,并不是到鸦片战争之后才开始的,更不是到1860年《北京条约》
签订后才开始,而是早已有之。那时的通事,主要是由于广州一口对外贸易
等活动,和澳门一隅同洋人接触及传教士的活动等关系,而自发的出现和形
成的“通事”群。没有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只有在北方因与沙俄交往...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5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17
第十七章洋务教育的发展
一、由封建教育逐渐向资产阶级教育转变
本书第七章已对洋务运动前期的新式文化教育,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随着洋务事业、尤其是洋务民用工业企业的创办与发展,新式海陆军的建设,
需才孔亟,洋务文化教育很自然地迅速发展着。而且在性质上也必然起着变
化。如果说19世纪60年代洋务教育方面的改革,基本上是封建主义教育的
话,那么,70年代以后到80—90年代,则是逐渐向资本主义转化并相当程
度变为资产阶级教育了。60年代的教育,是与军用工业、对外交涉相适应的,
虽带上资本主义教育的色彩,但它是直接为封建统治服务并仍然是封建主义
的教育体制,这一点是显然的。奕曾企图挑选正途出身的官吏到同文馆学
习天文数学等科技知识,以逐步改变原有的干部队伍结构和制度,但这仍然
没有超出封建主义的范畴①。70年代以后,特别是80—90年代则大不相同了。
办新式教育的根本目的,虽也是为了维护封建主义统治,但教育的直接服务
目标,却是日益增多地为了发展资本主义,也就是为造船、驾驶、电报、矿
务、冶金、铁路、纺织、商务以及一切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培养所必需
的人才。因此,教育的体制,包括课程设置、...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6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1
夏东元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
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经销江苏如东印刷厂印刷
开本:850×11681/32印张:16.25插页:2字数:440千字
1992年5月第一版1996年8月第二次印刷
印数:3,001—6,000本
ISBN7-5617-0847-5/K•082定价:17.00元
作者小传
夏东元,1921年生,江苏靖江人。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博士生导
师。早年就读于上海诚明文学院,对国学造诣较深。1945年到解放区参加革命
工作,在华中建设大学、山东大学(临沂)政治系学习。先后在山东滨海公学、
曲阜师范、山东省医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教授中国近百年革命史、
政治经济学、马列主义基础等理论课程。1956年调华东师大历史系专门从事中
国近代史的教学与科研;尤侧重于洋务运动的研究,逐步形成一家之言,自成研
究体系。著有《郑观应传》、《晚清洋务运动研究》、《盛宣怀传》,校编出版
《郑观应集》,发表学术性文章100余篇。现正主持撰述《一百十年中国近代史》,
主编《中学百科全书•历史卷》、《二十世纪中国大博览》。
...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7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8
第八章洋务路线的改善及战略性转变
一、列强从加强经济侵略到新的武装入侵
所谓洋务运动路线的改善,主要是指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清政府
由镇压人民革命为主转变为抵御外侮为主,由举办和发展军用工业以求强为
主转变为举办和发展民用工业以致富为主。这种政治路线的改善和战略性转
变,固然是体现了洋务运动本身发展深入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也是对外国资
本主义列强利用“中外和好”幌予加强经济文化侵略,并由“中外和好”变
为军事上武装入侵的客观形势所作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一个进步。
首先叙述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加强经济侵略简况。自1860年《北京条
约》签订之后,侵略者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他们为了将中国人民革命运动镇
压下去,暂时放松了武装入侵,而根据天津、北京两个条约所给予的特权,
利用所谓“和好”之机,在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等方面进行肆无忌惮的侵略,
而特别是加强经济侵略。众所周知,鸦片战后中英于1843年订立的第一个协
定税则,进口货物税率比之战前降低了58%至79%之间,1858年《天津条
约》所定的税率比1843年又降低了13%至65%之间;1842年的《南京条约》
及其附约并无值百抽五的明文规...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8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12
第十二章金属矿的开采与冶炼
一、开采金属矿的目的及其简况
所谓金属矿,在当时是指金、银、铜、铅、铁等种类。在1874—1875
年间,大臣疆吏筹议海防中奏请开采煤炭时,常常是煤铁并提,也涉及铜铅
等五金矿藏。例如丁日昌于1874年在其《海防条议》中说:“镇江之东南山
煤铁五全似皆可采。..产煤之处皆多产铁。..五金煤铁等项,非特利源
所系,亦军事胜败所关,..故开矿一层,尤为目前军事饷事之第一要务矣。”
③其他封疆大吏也有类似的煤铁五金并提的说法。但付之于实行时,首先是煤
炭,虽也注意到铁的开采,实际上却未曾与煤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先煤
后铁”是办洋务企业者常讲的一句话,其他金、银、铜、铅等就等而次之了。
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所造成:一是洋人觊觎中国矿藏最早的着眼点是
煤炭,清政府洋务派为保护自身的利权,故把采煤放在优先的位置:二是洋
务军用工厂和兵商各轮迫切需煤,不橡五金那样可以暂时从缓;三是采煤较
为易办,并且采出来即可使用,经济效益也可以立竿见影,不像铜、铁等金
属需要有一个冶炼加工过程。以故,金属矿使用机器开采与冶炼,延至1880
年前后始提到实践的日程,比之煤炭的开采晚...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9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9
第九章由求强到求富的过渡——轮船招商局
一、创办轮船航运局的目的和“公局”成立
洋务派求富活动正式开始,是1874年海防议起之后,但其序幕却是1873
年1月开办轮船招商公局时开始的。因此,轮船招商局可看作是洋务运动从
举办求强的军用工业到举办求富的民用工业企业过渡性的一着。
为什么创办轮船招商局,这个问题要先从当时的轮船航运背景谈起。
早在鸦片战后不久,即有洋商船只航行于沿海。1842年英船“美达萨”
号首抵上海;1844年,怡和洋行派“哥萨尔”号作香港、广州间的定期航行;
1850年,大英火轮船公司派“玛丽乌德”号开辟香港、上海间航线。1853
年美轮“孔晓修”号亦开抵上海。1858年《天津条约》和1860年《北京条
约》签订后,在五口开放之外,又开了南至琼州、潮州北至牛庄、天津西至
汉口等多处为商埠。于是外轮得以直入长江、大沽口。各国闻风而至,英、
法轮船公司和在华洋行,纷纷自行其是地派轮航行于各埠。60年代的10年
间,外商在港、沪、津等处设立的轮船公司,主要有:美国的旗昌,英国的
会德丰、上海拖驳、大沽驳船、太古洋行,以及英葡合营的省港澳轮船公司、
德国的美最时等等。到70年...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0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2
第二章适逢经济和思潮变革之会的洋务运动的兴起
一、“两害取轻”的抉择
左宗棠在《重刻〈海国图志〉叙》中指出,鸦片战争中林则徐、魏源等
先进政治家思想家,试图以“师夷长技以制夷”来拯救清王朝垂危统治的改
革主张和措施,由于顽固势力的破坏阻挠而被扼杀,以致“廿余载事局如故”,
社会处于停滞状态,毫无革新和前进;20年后,清政府处于太平天国革命和
英法联军入侵双重压力下,采取“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决策,却又将“师夷
长技”提到了实践的日程。这也就是说,“师夷长技”的变革,没有能在抵
御外侮也即所谓“制夷”中实行,而却在镇压人民起义中实行了。
清政府的“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抉择,不是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一开
始就定下来的,而是经过四年的酝酿讨论和各种“力”的较量后,认为只有
这样做才能达到挽救清王朝的危亡局面的目的,从而作出这样的决定的。
太平军成为清王朝之“害”始于1851年。1856年在太平军摧枯拉朽般
打击下,处于惶惶不可终日的清政府,又遭英国和法国的武装侵入。面对太
平天国和英法联军内外两大敌人的清朝统治者,从天朝至尊和统治利益出
发,当然要用两个拳头同时打向内外两重威胁。但事实上,这...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1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13
第十三章近代海军的筹建
一、水师的历史溯源
近代海军海防建设,是与以求富为目的办近代工矿企业同时提出的,同
是由于日本侵略台湾“海防议起”而于1875年提到实践日程的。显然是与鸦
片战前清王朝设水师的目的不同。这里首先叙述清政府设水师的历史渊源。
清代自康乾以还,在沿海和长江北起东三省,南至两广,西至两湖等十
二个省区没有水师,这些水师,“仅为防守海口、缉捕海盗之用”①。它不仅
“官制同于内地”,军事技术水平也与陆军一样,当然够不上海军的称号,
而且很多地方的水师还有时建时废的现象。1839年英国进犯广东,先进的炮
火船舰教训了清政府统治者们,“始有购舰外洋以辅水军之议”①。敢于面对
现实勇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林则徐,积极筹办海防。他认识到军火技术与洋人
的差距,认识到“剿夷而不谋船炮水军是自取败”的真理。乃谋赶造西洋先
进的船炮,因制造时间来不及“且不如法”,于是只好“先雇船”和“先购
买夷炮”以应急需。他在所谓“获咎之后”犹念念不忘此事说:“要之船炮
水军断非可已之务。即使逆夷逃归海外,此事亦不可不亟为筹画,以为海疆
久远之谋。”②这表明林则徐充分认识到建设先进的海军的重要性。在他的倡...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2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10
第十章电线电报业的创办与发展
一、适应了时势的需要
如果说轮船招商局的创办,是为了适应商业的发展和机器局、军务的运
输需要的话,那么,电线电报业的举办亦负有满足商务军务需要的相同任务;
如果说轮船航运局的创办,是因为洋轮充斥沿海沿江,而有争回利权分洋商
之利以致富的目的的话,那么,电线电报业的举办亦有相同的意日。因此,
架设电线、创办电报局,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的要求。
电线电报既为近代商务、军务所必需,它就像铁路、矿务、航运一样,
必为外国资本主义所垂涎。早在同治元年(1862年)初,沙俄侵略者把留捷
克向清政府“屡次言及本国为通信便捷,欲由都城至天津造用发铜线法。”
清政府以“中华未能保其永固,且不免常有损坏,以致缘此生隙”为由,而
加以拒绝。但把留捷克留有“酌定以后如有允许他国于贵国设立此法,必须
先准俄国以为始”③的话。接着,英国卜鲁士于1863年照会清政府,说英国
电报企业家“因闻俄国飞线之设,经过俄国将及恰克图地界,该民意欲添设
飞线,与俄国所设相联合”,也就是要由恰克图经北京城至海口设立电线①。
美国也不甘落后,它的公使于1864年“备具照会,请置铜线”②。同年...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3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16
第十六章纺织工业
一、办纺织工业的指导思想
人们常把洋务纺织工业,与轮船航运、电线电报、煤铁矿务的开采与冶
炼,并列为洋务派举办的四大洋务民用工业企业。③它们的举办有一个共同
点,那就是与洋商竞争,分洋商之利,追逐利润以致富:但也有不同点:轮
船、电线和矿务三者,既是商务,又与军事上的需要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轮
船利于军队和军需的转运;电报对于军事信息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煤铁和
其他金属等矿务更明显的是为了军事工业能取得廉价的燃料原料;而办纺织
工业却同军事无任何直接关系,仅仅是为了发展商务以致富之举。此其一。
其次,轮船航运的创办,是在洋轮充斥于江海,电线架设时,洋商已在沿海
设海线,并又在陆上设线,也就是说,轮、电二者都是在洋商侵占了中国利
权情况下举办的,至于矿务,洋人也已在中国大事勘查矿藏准备擅自开采的
情况下洋务派始着意于此的。纺织工业却是在洋商没有在中国设厂时开始筹
建的。第三个不同点是,轮电、机器开矿和机器纺织四者,虽均为中国前此
所未曾有,但纺织业又与前三者有其自己的不同特点。纺织业是中国有着攸
久历史传统的最为普遍的手工业,绝大部分产品是与农业结合的家庭手工业
生产的。...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4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5
第五章近代军用工业之二——马尾船政局①
一、建造轮船工厂的历史必然
马尾船政局,是1866年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创办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
个制造轮船的专业工厂。它的产生和建成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和英法联军入侵的战争中,亲身体验到西洋坚船利炮
的威力,朝野上下纷纷讲求造炮制船“师夷长技”。这不仅成为一种思潮,
且也已有具体实践。例如,在鸦片战争中,潘仕成试造成水雷①,且捐造成一
艘可用于外海作战的仿美国三桅夹板船②;福建晋江丁拱辰不仅辑有《演炮图
说》,且试造了长4尺2寸、阔1尺1寸用蒸汽作动力的实验性的小火轮船,
“惟质小气薄,不能远行”③。进入60年代后,除曾国藩试造轮船于安庆内
军械所外,左宗棠亦于1864年试造成小火轮一艘,驶行于西湖之上。
上述那些造火轮船的思想和实践,主要是为了抵御外侮,同时也有防海
盗和镇压人民起义的目的。镇压人民起义是反动的,但对于“防海盗”就要
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斥为反动。对马尾船政局的创建说,抵御外侮是其主
要目的,而“御外”又有军事和经济两个方面。船政局的创办者闽浙总督左
宗棠说:现令“泰西诸邦均以机器轮船横行海上,英、法、俄、德又...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5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15
第十五章铁路的筹建
一、对列强觊觎铁路修建权的抵拒
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铁路修建权的觊觎,几乎与他们在中国架设电线同
步进行;清政府也常常把外国资本主义觊觎铁路修建权之事,同洋商在中国
架设电线一事联系在一起,并加以反对。
早在1862年,被李鸿章称为“外托柔和,内怀阴狡”的英国翻译梅辉立,
即在广东“倡为由粤开铁路入江西之议”。但经勘察,因“工程过大,事遂
中寝”。①接着,1863年正当中外反动派携手进犯太平军占踞的苏州时,以
英商怡和洋行为首联络英、法、美三国27家洋行,通过上海关道转请江苏巡
抚李鸿章索要修筑上海至苏州间的铁路权。他们认为乘此苏州即将克服之
时,提出这条“建筑铁路权利的要求,实为一适当之时机”①。并随即筹设“苏
沪铁路公司”。李鸿章毫不犹豫地予以拒绝。总理衙门作了“铁路与发铜线,
事同一律,万难允许”的指示。李鸿章对此认识得更深刻和更严重些。他认
为以俄国为开端的请架设电线,只限于天津通商口岸②,英、法、美“三国所
觊觎者,在苏州未通商地方,竟以开路为主;其用意似有深浅之殊,其关系
亦有轻重之别。”他并怀疑,“三国同声造请,必有为之谋者,未必尽出于
商人”。①他怀疑...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6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3
第三章“借师助剿”及其对洋务运动兴起的作用
一、“借师助剿”的正义
借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军队和外国军事人员之力,在江浙、上海等部
分沿海地区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清王朝把这一勾结帝国主义的特殊形式
称之为“借师助剿”。“借师助剿”与洋务运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我把
“借师助剿”列为洋务运动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不是为了分析和说明“借
师助剿”具有镇压人民革命的反动性,勾结和借助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力
量的买办性,而主要是因为“借师助剿”体现了洋务运动的中心内容:引进
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首先是军事技术,以期拯救清王朝的垂危统治。
之所以这样说,可用几个“为什么”来表达。为什么要“借师”?因为
清军不是人民起义军的对手,而“洋兵”却有可能战胜起义军:为什么“洋
兵”能战胜起义军而清军却不能?因为清军除士气低落外,装备很窳陋,而
“洋兵”的武器精良,训练亦系新式;为什么“洋兵”武器装备能那样精良?
因为西方资本主义科学技术先进,工业发展水平较高。因此,“借师助剿”
给清政府及其官吏们以一系列启迪:要拯救清王朝的垂危统治,必须有一支
用新式武器装备的军队;要拥有一支新式武器装备的军队...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7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6
第六章近代军用工业之三——金陵、天津及各省机器局
一、金陵、天津及各省机器局的创办目的及其概况
1864年,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虽然被镇压了,但太平军余部、东、西捻军
和连绵不绝的少数民族反抗斗争依然严重地威胁着清朝统治;外国侵略者也
在“中外和好”幌子下俟隙而动,以1870年天津教案为起点,武装侵略的战
火,又复不断燃起。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安内”并进而“攘外”的能
力,清政府在兴建江南制造局和马尾船政局之外,还直接拨款筹建了金陵机
器制造局和天津机器制造局。各省督抚为了强化本辖区内的武装力量,在清
王朝的同意下,也纷纷自筹经费创办机器局,于是中小型机器局相继出现。
在江南、马尾、金陵、天津四大军工厂之外,各省机器局大致情况如表(见
下页)。
各省督抚筹资创办的中小型机器局,限于经费不足和技术水平不高,一
般设备均较简陋,大都只能制造枪枝弹药,供本省防营
各省军用工业概况表*(1869—1894年)
*资料来源:《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上册,第565、566页;另
参考其他有关文献。
使用,其中一部份地方机器局在中法战争等对外战争中也发挥了一定的
御侮作用。从各省机器局创办和发展...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8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11
第十一章采煤工业的兴办和发展
一、资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煤矿的企图
如果说轮船招商局的创办,是洋务运动从军用工业到民用工业、从求强
到求富的过渡性的企业的话,那么,煤炭金属矿的开采和冶炼工业的兴办,
则是洋务派以求富为主要目的兴办民用工业的正式开端,也是“以富求强”
的起点。而首先提到开采日程的是煤炭。70年代中期掀起了机器开采煤炭的
热潮。这股热潮正好与资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煤矿的企图针锋相对。因此,
得先叙述资本帝国主义妄图窃取中国煤矿开采的权利的历史。
早在19世纪40年代,英国就开辟了从它本上到中国香港和上海的定期
轮船航线,美国也在酝酿从它的西海岸横渡太平洋直达中国的轮船航线。随
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中国被迫开放北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各通商口岸,外
国兵商轮船,便横行于从辽东到海南的漫长的中国沿海一带和长江中下游。
在那时,轮船的动力燃料是煤炭,它的消耗量随着轮运的增加而猛增。据统
计,中国沿海外国轮船每年煤炭消耗量60年代中期达到40万吨,年输入上
海的煤炭,由50年代后期的3万吨,增为70年代初的16万吨,其中大部分
是供应外轮所需①。这种长途运煤成本昂贵,且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9235
19
洋务运动问题在于规模太小,对于社会普通民众几乎没有任何影响;羽翼未丰就去挑战
发展要早跟多的日本,自取其辱。
“中国模式”具有庞大的民营资本,对社会却大多数民众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举足轻重
。 所谓“国进民退”只是在特定的一些资源性行业加强对于安全,环境,税务等的
监管。 没有必要耸人听闻。
军事方面中国追求自己消化制造,具有一定大规模生产能力,而洋务政府可没有这种能
力。一定要比较的话,洋务政府在军事上跟印度倒是挺像的。
m*******e
发帖数: 254
20
一样的在集三四十年洋务改革和国防整顿之后,一样的踌躇满志信心满满。
甲午首先输在外交上,如今看样子要输在对美谈判上。
甲午前夕,日本在清日两国从朝鲜共同撤军的议题上,苦心孤诣地搭上一个朝鲜内务改
革案,清廷就马失前蹄了。清国拒绝当时的大佬英国人就撤军和朝鲜内务改革而作的调
停,让日本在战争开启时赢到一般国际舆论的支持。
如今美国在关税谈判中提出一个中国产业禁补贴的动议,看样子中国又要重蹈覆辙。
号称谋略之邦,中方在谈判中没有显示出多少智慧,看中方的提议,都是些鸡零狗碎的
事,甚至包括什么要求美方重新允许熟食出口:真叫人禁不住想哭,不,作为美国公民
,也许应该苦笑一下。
z**********e
发帖数: 22064
21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4
第四章近代军用工业之一——从安庆内军械所到江南制造局①
一、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安庆内军械所
在本书前三章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
提出,或是洋枪洋炮的使用和“借师助剿”的实行,都在某一侧面和一定程
度上,为中国自己创办近代军用工业,作了思想上和技术上的准备。尤其是
清军使用洋枪炮、火轮船和“借师助剿”的实践,对清政府的军政官员下定
自己掌握先进武器的决心,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值得指出的是,对于中国
必须设厂制造枪炮轮船的直接认识,始自林则徐。林则徐在两广总督任内与
英国侵略军的接仗中,即明确意识到:为了国防的需要,不仅从西洋购买火
炮船只,更要自己制造,而首先在国防前线地区制造。他说:“以船炮而言,
本为防海必需之物,虽一时难以猝办,而为长久计,亦不得不先事筹维。..
粤东关税既比他省丰饶,则以通夷之银,量为防夷之用。从此制炮必求极利,
造船必求极坚。”①魏源并建议在虎门外的大角、沙角建立造船厂和火药局各
一座,雇用法、美等国技术工匠,制造船炮。这种主张在当时虽未能实现,
但对后人的影响却是深远的。直至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并付诸实践后,左宗
棠因此举被顽固...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4596
22
纪念同治变法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5周年——1867年同文馆风波始末
作者:任复兴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551 更新时间:2011-11-20

提要:躬逢同治变法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5周年,重温历史,对推动现代化建设
很有现实意义。前几年,曾由山西省政府拨款,在这次变法的智囊、首任总管同文馆事
务大臣(即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学校首任校长)徐继畬的家乡举行过“纪念徐继畬暨中
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0周年研讨会”。希望如今有更高层次、更多相关学校(如北大
、北师大……)、部门和人士有所表示、行动。
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阶段,同治年间同文馆天文算学馆计划,是“古今一大变局”
之中的变法。1866年12月至1867年8月,变法计划的出台及由此引起的风波,对中国现
代化进程的影响十分深远。海外学者认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事前曾“作出了一个实在
大胆的计划,此计划的激进性质,通常为历史学家所忽略”,是一次受到挫折的变法。
(注:参见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卷上第582页,中国社科出版社,1985年;刘
广京:《经世思想与新兴企业》页407。)尽管因倭仁...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季我努学社 企鹅号
2018/05/31
08:38
季我努学社
企鹅号
季我努学社
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
洋务新政和明治维新的最大差距是什么?最大的差距在于明治政府明确认识到改革
的目标是走向西方式的资本主义,洋务新政的领导者完全没有这种认识。这是因为,洋
务新政和明治维新发生的时代背景不完全相同,中日两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完全相
同。
中国和日本学者多有拿晚清的洋务新政和日本的明治维新相比较的。日本学者依田
熹家著《日中两国近代化比较研究》(卞立强、严立贤等中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
年版),比较、研究了中日两国的近代化问题,特别对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
新,从各个方面—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从两国对近代国家的认识、从两国的产业
政策、近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形态、从两国的儒学、从两国的经济观等方面,做了相当全
面的比较。依田氏通过比较提出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是向着分裂的方向走,日本是向
着统一的方向走,向着统一方向走的日本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向着分裂的方向走的
中国未能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他认为这是中日两国近代化向着不同方向发展的基本原
因。1这是一个重要的见解,尽管其中不乏...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24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我的老婆是军阀 作者: 录事参军
第六十九章 船厂
长洲岛上,人声鼎沸,热火朝天,叮叮当当的声音不绝,一座座厂房、炉房拔地而起。
船台船坞初见规模,水力驱动的可吊起近百吨重的几座起重机正缓缓舒展手臂。
这是珠江的江心岛,北望黄堵港,江水滚滚奔腾,远方,海天一色。
远东规模最大代表世界最先进技术水平的广府造船厂就将坐落于此。
走在这无数人影忙碌的岛上,叶昭深深呼出口气,终于,有些眉目了。
叶昭身后,浩浩荡荡的一行人,有高鼻梁的白人,也有穿着官服的大清官员,跟在
叶昭身边除了一名红顶子官员,另外则是两名布衣,卷头发四十多岁的洋人唤作马丁,
三十出头一袭青袍微胖的华人叫刘麒,两人乃是广府造船厂的行政总管,创业之初,自
然来自英伦船厂的马丁为正,刘麒虽是华商青年翘楚,但现今自然要抱着学习的态度为
副手。
这座造船厂,虽为国有,叶昭并没有设立船政局一类的衙门来管理,更没有给刘麒
戴上红顶子,洋务运垩动的失败可谓前车之鉴,企业,就要走企业路线。
造船厂要自负盈亏,不仅仅是船舶贸易行,就算广东水师,从其购买舰船也好,修
理改造船舶也好,都要一笔笔结算清楚,当然,船厂前几年大将军府户房自然要拨银子
补贴与它,可这财政拨款也要数目分明,...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25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我的老婆是军阀 作者: 录事参军
第六十九章 船厂
长洲岛上,人声鼎沸,热火朝天,叮叮当当的声音不绝,一座座厂房、炉房拔地而起。
船台船坞初见规模,水力驱动的可吊起近百吨重的几座起重机正缓缓舒展手臂。
这是珠江的江心岛,北望黄堵港,江水滚滚奔腾,远方,海天一色。
远东规模最大代表世界最先进技术水平的广府造船厂就将坐落于此。
走在这无数人影忙碌的岛上,叶昭深深呼出口气,终于,有些眉目了。
叶昭身后,浩浩荡荡的一行人,有高鼻梁的白人,也有穿着官服的大清官员,跟在
叶昭身边除了一名红顶子官员,另外则是两名布衣,卷头发四十多岁的洋人唤作马丁,
三十出头一袭青袍微胖的华人叫刘麒,两人乃是广府造船厂的行政总管,创业之初,自
然来自英伦船厂的马丁为正,刘麒虽是华商青年翘楚,但现今自然要抱着学习的态度为
副手。
这座造船厂,虽为国有,叶昭并没有设立船政局一类的衙门来管理,更没有给刘麒
戴上红顶子,洋务运垩动的失败可谓前车之鉴,企业,就要走企业路线。
造船厂要自负盈亏,不仅仅是船舶贸易行,就算广东水师,从其购买舰船也好,修
理改造船舶也好,都要一笔笔结算清楚,当然,船厂前几年大将军府户房自然要拨银子
补贴与它,可这财政拨款也要数目分明,... 阅读全帖
m********g
发帖数: 10469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T 左宗棠与李鸿章之间的较量
左宗棠与李鸿章之间的较量
http://wenku.baidu.com/view/c2a3d6707fd5360cba1adb01.html
在谈到左李二人之前,想说一些题外的话。这几年,重新评价李鸿章的呼声很高,李鸿
章似乎已经成功地得到正名,开始以一代贤相的身份出现在各种场合。在这些重新评价
李鸿章的文章中,被引用得最多的,几乎被视为经典和依据的,是梁启超著名的大作《
李鸿章转》。但是,一些不经意的发现,使笔者对梁氏文章的公正性产生了怀疑。
有一次在网页上看到了梁启超故居的词条,就顺便浏览了一下,看过之后,有点出
乎意料。梁氏故居的豪华程度,远远超过笔者的想象,即使在全国范围内,这样的建筑
,也算得上一座超级豪宅了。清末民初,国家衰败,民不聊生,梁启超却在这种时候大
起閈闳,将府邸打造得如此奢华,其非同寻常的财力不禁令人乍舌。
一八九八年,梁启超被光绪赐予六品衔,这是一个比较低微的品秩,而且是个闲职
,在当年的百日维新之后他就逃亡日本,所以,在此之前,不可能拥有巨额财富。日本
时期的梁启超,生活比较拮据,连住所都是向别人借的,一九零八年,还“与觉顿在此
忍饥相对”,“从事于著述以疗...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林治波:李鸿章是个什么东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22 00:31:03 2013, 美东)
李鸿章是个什么东西?
(2013-01-21 18:58:41)

这几年,有些电视剧拍得很好看,剧情起伏跌宕,表演功夫到家,观众不但爱看,
看过之后还街谈巷议,赞不绝口,誉之为突破性的力作,如《雍正皇帝》《走向共和》
等等。但是,被精彩剧情所掩盖的历史观与思想倾向上的严重问题却被人们忽略了。比
如,一个开历史倒车、闭关锁国、大兴文字狱的专制暴君,却被《雍正皇帝》吹捧为勤
政为民的贤君,一个妥协卖国、劣迹斑斑的李鸿章却被《走向共和》美化为忍辱负重、
功勋卓着的功臣。
对李鸿章的肉麻吹捧,笔者开始不知其意,后来看了《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一文
并得知作者正是《走向共和》的策划人之一,方才明白了他们的思想倾向和用意所在:
凡是办洋务尤其是对外妥协的买办人物,他们都要加以美化,反之则加以丑化,为此不
惜歪曲历史。
其实,历史上的李鸿章,绝非《走向...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5246
2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左宗棠就是清朝的毛派
新疆胜利收复以后,李鸿章对左宗棠的攻击一如既往。
李鸿章在给别人的信中说:“左相到京,奉旨入值枢廷总署,惜其于近日洋务尚多
隔膜,即如奏称船政造成各船,可敌俄人东来铁舰,可为笑柄。”的确,李鸿章这段话
说的是事实。洋务,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是一种新事物,对洋务的学习、认知,是
不能不考虑客观条件的差异的,左宗棠和李鸿章之间,这方面的差异就非常之大。李鸿
章掌辖的地方,先后是上海、天津、广州,都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口岸城市。这种地理上
的便利,使他比晚清的任何一个大吏接触西方新鲜事物的条件都要优越得多,并且,随
便引进点什么洋玩意儿,在当时几乎都是前所未有的首创,因此,他在洋务方面的成绩
远远超越其他人。左宗棠呢,他只在福州待了很短的时间,创设了福州船政局,然后就
去了十分闭塞的西北,一待就是十好几年。刚刚回到北京,他对西方科技突飞猛进的认
识当然需要一个过程,对国产轮船实际情况的了解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之前,
他只有一个笼统的数字概念,认为船政局造的船能够大体上和洋人的船以一敌一,应该
是十分自然的。这种认识上的落后,立刻成为李鸿章手中的把柄,遭到嘲笑。
然而,当左宗棠了解了西方科...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2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林治波:李鸿章是个什么东西?
李鸿章是个什么东西?
(2013-01-21 18:58:41)

这几年,有些电视剧拍得很好看,剧情起伏跌宕,表演功夫到家,观众不但爱看,
看过之后还街谈巷议,赞不绝口,誉之为突破性的力作,如《雍正皇帝》《走向共和》
等等。但是,被精彩剧情所掩盖的历史观与思想倾向上的严重问题却被人们忽略了。比
如,一个开历史倒车、闭关锁国、大兴文字狱的专制暴君,却被《雍正皇帝》吹捧为勤
政为民的贤君,一个妥协卖国、劣迹斑斑的李鸿章却被《走向共和》美化为忍辱负重、
功勋卓着的功臣。
对李鸿章的肉麻吹捧,笔者开始不知其意,后来看了《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一文
并得知作者正是《走向共和》的策划人之一,方才明白了他们的思想倾向和用意所在:
凡是办洋务尤其是对外妥协的买办人物,他们都要加以美化,反之则加以丑化,为此不
惜歪曲历史。
其实,历史上的李鸿章,绝非《走向共和》中美化的那样忍辱负重、功勋卓着,而
是一个没有操守、乏善可陈的历史丑角,更准确地讲,李鸿章是一个汉奸卖国贼。
先说说李鸿章的所谓“功业”。李一生最大的“功业”就是办洋务,而最大的洋务
就是购买洋舰,组建北洋水师。为了这支北洋水师,清政府总计...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李鸿章的悲剧
作者: 张鸣
在历史上,中国人的名字,除了孔子之外,罕有越出国界的,但李鸿章却是个例外。好
多西方人,都知道中国有个政治家叫做李鸿章,美国有道菜叫做李鸿章杂烩,说明他的
名字,已经进入了美国的市民耳朵里。甚至有人,称他为中国的俾斯麦。
无疑,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他是成功的。他的事业,事实上已经超越了他一向佩服的曾
国藩,自打他练淮军起,直到辛丑条约的签订,晚清四十年的历史,几乎每一页,都有
他的痕迹。直隶总督是清朝最重要,也最为要害的地方大员,没有人能持续在这个位置
上坐上十年以上的,但他一干就是二十年。不是直隶离不开他,而是总理衙门,确切地
说,是大清的外交或者说洋务离不开他。
他主持以及影响了晚清的外交,编练了淮军和后来的练军,组建了能排在亚洲第一的北
洋海军。他办的洋务产业,是自强运动中所有洋务事业中最好的。也可以说,唯一能盈
利,而且延续下去的洋务事业,无一不是出自他的手,或者由于他的庇护。中国的轮船
航运事业,铁路事业,电报事业,都是他的功劳。在那个封闭保守迷信的岁月,办这样
的事业,筚路蓝缕之功,怎么说都不过分。
然而,他却是一个悲剧,中国近代历史中最深痛的悲剧。因为,在多少...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1024
31
左宗棠与李鸿章之间的较量
在谈到左李二人之前,想说一些题外的话。这几年,重新评价李鸿章的呼声很高,李鸿
章似乎已经成功地得到正名,开始以一代贤相的身份出现在各种场合。在这些重新评价
李鸿章的文章中,被引用得最多的,几乎被视为经典和依据的,是梁启超著名的大作《
李鸿章转》。但是,一些不经意的发现,使笔者对梁氏文章的公正性产生了怀疑。
有一次在网页上看到了梁启超故居的词条,就顺便浏览了一下,看过之后,有点出
乎意料。梁氏故居的豪华程度,远远超过笔者的想象,即使在全国范围内,这样的建筑
,也算得上一座超级豪宅了。清末民初,国家衰败,民不聊生,梁启超却在这种时候大
起殂龋〈蛟斓萌绱松莼浞峭俺5牟屏Σ唤钊苏唷br />
一八九八年,
梁启超被光绪赐予六品衔,这是一个比较低微的品秩,而且是个闲职,在当年的百日维
新之后他就逃亡日本,所以,在此之前,不可能拥有巨额财富。日本时期的梁启超,生
活比较拮据,连住所都是向别人借的,一九零八年,还“与觉顿在此忍饥相对”,“从
事于著述以疗饥”,一九一零年三月十日在上海办《国风报》时,尚需克服窘困,四处
筹措款项,才能开业。梁启超一九一二年回国后,没有经商,没...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2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美国的那些事1
苦涩的异域文化体验:早期留美幼童的悲喜剧
新华网 (2002-05-13 10:34:50)
稿件来源:人民网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选派10岁到16岁的幼童120名到美国留学,这是中国最早
的官派留学生。这批幼童原计划留学15年,但由于政治文化的差异,9年后就中途撤回
,以失败而告终。这些受中国固有传统文化熏陶的幼童,越过太平洋去拥抱风格迥异的
美国文化,自然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中美文化冲突与融合过程中的阵痛,其中的酸甜苦辣
是颇耐人寻味的。
出国难
派留学生出国,本来是近代世界文化交流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在专制积淀甚深的
中国却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演进过程。
魏晋隋唐时期,有数百名高僧跋山涉水往印度钻研佛学,可以讲这是中国最早的留
学生。然而,宋元明清以降,由于中国的优越地位和封建王朝的固步自封,出国留学者
却寥寥无几。尤其是清廷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关闭了中国人走向世界的大门。当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的时候,中国人的世界知识极其有限,连林则徐那样努力睁眼看世
界的开明官僚,都无法准确说出英国的地理位置,甚至认为英国和俄国接壤。伴随着鸦
片战争的硝烟,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3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美国的那些事1
苦涩的异域文化体验:早期留美幼童的悲喜剧
新华网 (2002-05-13 10:34:50)
稿件来源:人民网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选派10岁到16岁的幼童120名到美国留学,这是中国最早
的官派留学生。这批幼童原计划留学15年,但由于政治文化的差异,9年后就中途撤回
,以失败而告终。这些受中国固有传统文化熏陶的幼童,越过太平洋去拥抱风格迥异的
美国文化,自然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中美文化冲突与融合过程中的阵痛,其中的酸甜苦辣
是颇耐人寻味的。
出国难
派留学生出国,本来是近代世界文化交流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在专制积淀甚深的
中国却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演进过程。
魏晋隋唐时期,有数百名高僧跋山涉水往印度钻研佛学,可以讲这是中国最早的留
学生。然而,宋元明清以降,由于中国的优越地位和封建王朝的固步自封,出国留学者
却寥寥无几。尤其是清廷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关闭了中国人走向世界的大门。当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的时候,中国人的世界知识极其有限,连林则徐那样努力睁眼看世
界的开明官僚,都无法准确说出英国的地理位置,甚至认为英国和俄国接壤。伴随着鸦
片战争的硝烟,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231
34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建议sangwanglan去美国FBI举报
向美国FBI实名举报八个中共间谍:郭盈华,赵岩.唐宇华......
http://jasmine-action.blogspot.ca/2013/08/fbi.html
1. 本文摘要
现如今在中国时兴网上实名举报中共贪官淫棍。我在美国,不妨也在网上实名举报,只
不过我不是举报贪官污吏,也不是向中共纪委监委举报,而是向美国国会和FBI举报,
我举报的是中共间谍,还有中共向美国进行间谍渗透的几家知名公司。
我举报的中共间谍公司有:中软公司(ChinaSoft),双桥公司(DoubleBridge),华
为(Huawei),联想(Levono)。
我举报的中共间谍有:
郭盈华(Elisa Guo),美国辉瑞公司高管,中共总参61398部队军官。
严文明(Jason Yan),郭盈华的上线联络官,中共总参61398部队军官。自称是郭盈华
的表哥和男朋友。多次来美国给郭盈华送活动经费,明目张胆地同郭盈华私通。
唐宇华,中共驻北美间谍头子。由于我多次向美国相关机构举报唐宇华,美国FBI于
2011年底将唐宇华逮捕归案。
赵岩,表面身份是纽约时报记者,实为中共警察,是中共派驻美国的秘密特派员,负责...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231
35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建议sangwanglan去美国FBI举报
向美国FBI实名举报八个中共间谍:郭盈华,赵岩.唐宇华......
http://jasmine-action.blogspot.ca/2013/08/fbi.html
1. 本文摘要
现如今在中国时兴网上实名举报中共贪官淫棍。我在美国,不妨也在网上实名举报,只
不过我不是举报贪官污吏,也不是向中共纪委监委举报,而是向美国国会和FBI举报,
我举报的是中共间谍,还有中共向美国进行间谍渗透的几家知名公司。
我举报的中共间谍公司有:中软公司(ChinaSoft),双桥公司(DoubleBridge),华
为(Huawei),联想(Levono)。
我举报的中共间谍有:
郭盈华(Elisa Guo),美国辉瑞公司高管,中共总参61398部队军官。
严文明(Jason Yan),郭盈华的上线联络官,中共总参61398部队军官。自称是郭盈华
的表哥和男朋友。多次来美国给郭盈华送活动经费,明目张胆地同郭盈华私通。
唐宇华,中共驻北美间谍头子。由于我多次向美国相关机构举报唐宇华,美国FBI于
2011年底将唐宇华逮捕归案。
赵岩,表面身份是纽约时报记者,实为中共警察,是中共派驻美国的秘密特派员,负责...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36
通往“丛林”之路
作者:马勇
在甲午战争中,有一个人虽在北洋任职,但没有参加战争;自己虽然没有参加战争,但
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献出生命的人中,却有不少是他的同学或学生,这个人就是严复。他
既在战局中却又在战局外。在局外,他不是一个纯粹的旁观者,他的愤怒、哀号和呼唤
,来自真真切切的生命体验和感受;在局中,他对中国的失败,北洋的倾覆有深刻的反
省,着力寻找这其中的奥秘,并试图为未来中国搭建一条通道,那就是走进丛林,遵从
丛林法则,彻底放弃王道政治,紧紧抓住霸道政治,用力量去说话,而不是用道德示范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国人终于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接受了严复提供的进化论,
此后一百多年,不论中国在政治上发生怎样的变化,但中国人始终没有怀疑壮大自身走
上富强,是唯一的凭借和正途。
从西方到东方:严复的困惑与不顺
严复之所以在甲午战争爆发后能够敏锐地提出这样的思想主张,而且深刻影响此后一百
多年的中国历史进程,是因为他在那之前差不多三十年的时间里,孜孜不倦地探究西方
走向富强的根源、背景与动力,这为他后来的思想展开准备了基础和条件。
严复生于1854年,至甲午战争爆发,刚刚度过不惑之年。他的出... 阅读全帖
f****r
发帖数: 5118
37
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洋务30年似乎也差不多
李鸿章还利用洋务建造了远东第一大北洋舰队,中共目前还没有航母吧?
左中堂利用洋务收复了新疆
慈禧利用洋务建造了圆明园,圆明园是不是和奥运会的功绩差不多?
新中国的洋务运动副产品腐败和清政府差不多,历史真是重演.
h******n
发帖数: 674
3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从骂汉奸到争当汉奸的中国人
汉奸这名目,原本是汉人骂那些跟满人合作者的,但满人统治200多年之后,人们忘记
了原义,捡起来,又用在了跟外国人打交道的人头上。特别喜欢用这个词儿骂人的,偏
偏满人为多。晚清的中国,经常受西方的欺负,洋鬼子总是来找便宜,也是没办法。但
是,人家到门口了,交道总得打,不理不睬,人家会打破大门的。可是,在晚清国门被
打开的最初二三十年,漫说跟洋人打交道,就是沾濡了洋人的学问,也会为士林所不齿。
原来京师办同文馆,是准备招年轻翰林的,高起点,大阵仗。但士林以学习洋文为耻,
一个翰林都不肯来,也不敢来。结果使得一个国家办的西学最高学府,变成了满洲贫寒
子弟救济中心,混进来的,都是贫寒八旗子弟,饭吃不上,鸟是要遛的。其他几个新学
堂的学生,尽管都是国家珍稀的洋务人才,但在官场上,却一直被人看不起。严复留学
英国回来,做了北洋水师学堂的总教习,但在科名方面没有建树,一直为族人看不起。
严复有个叔父,是个举人,其实什么都不是,但却有资格一直看不起严复。严复受了这
个刺激,每次乡试,都会下场,屡试不第。如果他不花那么多功夫准备考试,肯定还可
以翻译出更多的西方著作。当年留美幼童,花了大笔的银子,眼看从...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1166
39
采访庆亲王奕劻,可费了老大劲。这位在太后面前紫得发黑的勋贵,在媒体上的曝光率
仅次于太后、皇上和李鸿章,但生性似乎并不爱跟媒体打交道。
这 位老兄的名声并不太好,坊间都传他能力平平,贪财无数,但就是命好得很。自从
光绪十年(1884年)恭亲王奕被太后冷落后,就从边缘宗室步步跃入中央,先 后任总
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首席军机大臣、总理外务部。1911年内阁成立后,任首位内阁总
理大臣。尤其是别人有喜事,他就升官。咸丰帝三十岁大寿,他从 贝子晋封贝勒。同
治皇帝结婚,他加郡王衔。光绪皇帝结婚,他自己得了赏赐不算,儿子载振也跟着封官
。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他晋封亲王。戊戌变法那年,也就是 1898年,他获授“世袭罔
替”,成为清朝历史上第十二位世袭罔替的亲王,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铁帽子王”。
侠客岛很早前就计划着采访这位“大人物”,私心想着也能上个大头条,但“不怕阎王
怕小鬼”,这采访函递交上去,便石沉大海,恐怕早就被一帮门人给压箱底了。所以,
今天岛叔接到庆王府来的复函,着实一愣,心头又暗自窃喜,赶紧收拾装备,匆匆赶往
庆王府。
话说这庆王府,还挺有来头,住在里面的人物都响当当。和珅知道吧?...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40
143年前的笑话:中国知识分子劝英国向清朝学习
原创:严汣霖 短史记 短史记 微信号 tengxun_lishi
功能介绍
腾讯新闻原创栏目《短史记》,疑今察古,鉴往知来。
1864年,李鸿章致信总理衙门: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①
由此,李鸿章踏入了以“师夷长技”为目的的洋务活动之中。之后的近三十年里,他成
了西方军事技术的忠实信徒兼重要购买商。
当然,李的认知也在变化。譬如,他渐渐明白,仅靠购入先进武器是不够的,还需要培
养与之相适应的具备近代军事技术与军事理念的军事人才:
“西洋水陆兵法及学堂造就人才之道,条理精严,迥非中土所及。”②
北洋海军留洋管带群体、天津水师学堂等等,都是这种认知进化后的产物。
图:1879年,李鸿章与美国前总统格兰特合影
军事之外,李鸿章还观察到了一些有意思的经济现象。
比如,西方列强疆土狭小,但“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中国疆域辽阔,却“积弱
患贫”,财政上捉襟见肘。李鸿章对此深感困惑,想要找出原因。他早年认为,答案在
于列强有“煤铁二端”。稍后,他的看法有了进化,开始意识到商业的重要性:
“欲自强,必先裕饷源;欲裕饷源...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1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战前大清:没落的王朝
2014年06月17日14:17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清政府中的洋务派开始着手进行改革,以“自强”和“求富”
为口号进行了一场大规模学习西方工业化的运动。但这是一场在维护封建皇权的前提下
进行的改良运动,没有改变政治体制。整个大清就像是一轮正在落山的太阳,积重难返。
【官场腐败官员缺乏现代政治、经济常识】一方面很多省都喊叫冗员过多,另一方面从
中央到地方都感到熟悉“洋务”的人员奇缺。冗员又成为官场腐败的温床。
从1861年登台到1908年去世,慈禧是这48年间统治清朝的绝对权威。这些年间,大清经
历了洋务运动、甲午战败、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等大事。慈禧把维护个人权威和享
受放在首位。为了过60大寿,在甲午海战爆发的当年,她不惜挪用海军军费重修颐和园
。图为宫中的慈禧。
大清名义上的皇帝是光绪。1874年,同治帝驾崩,在争权的斗争中,年仅四岁的载湉在
慈禧的运作下登基,年号光绪。他一生受制于慈禧,从未真正施展自己的抱负。1894年
,光绪24岁,不知战争为何物。从帝师翁同龢到军机处,绝大多数是文官,很少有人打
过仗。图为光绪画像。
军机处是清政府的中枢权力机关。从1861年到1884...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3594
42
采访庆亲王奕劻,可费了老大劲。这位在太后面前紫得发黑的勋贵,在媒体上的曝光
率仅次于太后、皇上和李鸿章,但生性似乎并不爱跟媒体打交道。
这位老兄的名声并不太好,坊间都传他能力平平,贪财无数,但就是命好得很。自
从光绪十年(1884年)恭亲王奕被太后冷落后,就从边缘宗室步步跃入中央,先后任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首席军机大臣、总理外务部。1911年内阁成立后,任首位内阁
总理大臣。尤其是别人有喜事,他就升官。咸丰帝三十岁大寿,他从贝子晋封贝勒。同
治皇帝结婚,他加郡王衔。光绪皇帝结婚,他自己得了赏赐不算,儿子载振也跟着封官
。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他晋封亲王。戊戌变法那年,也就是1898年,他获授“世袭罔替
”,成为清朝历史上第十二位世袭罔替的亲王,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铁帽子王”。
侠客岛(ID:xiake_island)很早前就计划着采访这位“大人物”,私心想着也能
上个大头条,但“不怕阎王怕小鬼”,这采访函递交上去,便石沉大海,恐怕早就被一
帮门人给压箱底了。所以,今天岛叔接到庆王府来的复函,着实一愣,心头又暗自窃喜
,赶紧收拾装备,匆匆赶往庆王府。
话说这庆王府,还挺有来头,住在里面的...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3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美国的那些事1
1881年度事件:朝廷下旨中途召回留美幼童
1872年8月,第一批幼童30人从上海港乘船出发前往美国。其后三年,1873、1874、
1875每年各有一批,共120名幼童(年龄在10—16 岁间)到美国留学。留学年限定为15年
,另加2年游历以验所学,加上行前在上海预备学校肄习一年中西文,共计将近20年时
间。史称“晚清幼童留美计划”。计划最强力的推动者李鸿章曾如此表述其目的:“求
洋人擅长之技,而为中国自强之图。”
尽管在启动之初,李鸿章屡次言及须不畏艰险与流言,绝不使计划流产,但最终,他没
有能够坚持到底。伴随着李鸿章对留美幼童计划进展的失望,1881年6月28日,总理衙
门照会在美国的幼童出洋肄业局,令全体师生尽速返华。留美幼童被分三批启程,于
1881年秋返回中国。至此,始于1872年,历经10年的中国第一次官派留学以失败告终。
一度拟将推动留学教育以开启民智作为自己毕生事业的容闳痛心疾首:“毕生志愿,既
横被摧毁……顿觉心灰,无复生趣。”后来他在天津见到李鸿章,严厉指责这位洋务老
臣没有尽力保全这一事业。然而,容闳所不知道的是,李鸿章本就是撤回留美幼童的强
力主张者——188...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4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美国的那些事1
1881年度事件:朝廷下旨中途召回留美幼童
1872年8月,第一批幼童30人从上海港乘船出发前往美国。其后三年,1873、1874、
1875每年各有一批,共120名幼童(年龄在10—16 岁间)到美国留学。留学年限定为15年
,另加2年游历以验所学,加上行前在上海预备学校肄习一年中西文,共计将近20年时
间。史称“晚清幼童留美计划”。计划最强力的推动者李鸿章曾如此表述其目的:“求
洋人擅长之技,而为中国自强之图。”
尽管在启动之初,李鸿章屡次言及须不畏艰险与流言,绝不使计划流产,但最终,他没
有能够坚持到底。伴随着李鸿章对留美幼童计划进展的失望,1881年6月28日,总理衙
门照会在美国的幼童出洋肄业局,令全体师生尽速返华。留美幼童被分三批启程,于
1881年秋返回中国。至此,始于1872年,历经10年的中国第一次官派留学以失败告终。
一度拟将推动留学教育以开启民智作为自己毕生事业的容闳痛心疾首:“毕生志愿,既
横被摧毁……顿觉心灰,无复生趣。”后来他在天津见到李鸿章,严厉指责这位洋务老
臣没有尽力保全这一事业。然而,容闳所不知道的是,李鸿章本就是撤回留美幼童的强
力主张者——188...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5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战前大清:没落的王朝
2014年06月17日14:17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清政府中的洋务派开始着手进行改革,以“自强”和“求富”
为口号进行了一场大规模学习西方工业化的运动。但这是一场在维护封建皇权的前提下
进行的改良运动,没有改变政治体制。整个大清就像是一轮正在落山的太阳,积重难返
。【战前日本请点击:崛起的帝国】
http://slide.news.sina.com.cn/j/slide_1_45272_61694.html
【官场腐败官员缺乏现代政治、经济常识】一方面很多省都喊叫冗员过多,另一方面从
中央到地方都感到熟悉“洋务”的人员奇缺。冗员又成为官场腐败的温床。
从1861年登台到1908年去世,慈禧是这48年间统治清朝的绝对权威。这些年间,大清经
历了洋务运动、甲午战败、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等大事。慈禧把维护个人权威和享
受放在首位。为了过60大寿,在甲午海战爆发的当年,她不惜挪用海军军费重修颐和园
。图为宫中的慈禧。
大清名义上的皇帝是光绪。1874年,同治帝驾崩,在争权的斗争中,年仅四岁的载湉在
慈禧的运作下登基,年号光绪。他一生受制于慈禧,从未真正施展自己的抱负。1894年
,光绪2...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939
46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姚士馨:温世珍汉奸案
姚士馨
出处:《八大奇案》,姚士馨主编 页数:247 出版社:天津市: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
版日期:1991
19 51年7月10日,对天津人民来说,实在是个大快人心的日子。这一天,一颗正义
的子弹,结束了温世珍的罪恶生命。街头巷尾,人们奔走相告,齐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
给全市人民解除了压抑多年的心头之恨,齐道大汉奸温世珍这位甘心附日,作恶多端的
前伪市长终于受到了应有的惩处,彼时情景,真所谓“一害得除,三津皆贺”。
那么,温某究竟为何如此遭到全市人民的切齿痛恨呢?正如古人所说“多行不
义必自毙”。笔者仅就温世珍的一生历史作以下记述。
一、附日前的温世珍
温世珍,字佩珊,天津北郊宜兴埠人,清光绪四年(1878年)生于仕官兼地主家庭。
1899年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被派往北洋舰队见习,补通济舰三副,后因操作升旗摔成
拐子。经其兄温世源介绍,充任北洋大臣李鸿章的英文翻译。在李以钦差大臣身份与八
国联军议和时,温曾参与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因得李之赏识,1902年,由
河南巡抚调他到开封办学,曾先后开办河南高等学堂、高等师范,开封中学和陆军小学
,历时三载,他嫌办学太...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2555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戴旭是怎么突然火了?
要确定比较对象么,公平的比较是洋务运动跟洋务之前的晚清社会比;改革
开放跟改革之前a.k.a文革后期比。
洋务之前是几亿人民在基层种田织布考科举打酱油玩,洋务之后基本上还是
如此,多了万把产业工人吧。洋务运动的主要成果,军械造船煤矿什么的,
对普通人生活影响不大;人民群众还是自己种田吃自己织布穿。
改革之前是1亿左右的国企工人,和8-9亿左右的农民。现在国企工人已经少很
多了,同时血汗工厂多了几亿农民工。文革时社会的组织方式,农村靠生产
队城市靠国企和居委会,现在基本上全部瓦解了。文革时的经济组织方式,
所谓的计划经济,占的比重也很小了。普通人衣食住行的获得,可以说完全
和计划经济没有关系,文革时期的票证想必你也见过,现在90后们谁知道那
玩意?
这样的比较,你还觉得两次改革对社会运作的影响是一个层面上的?
胡核心么,也就是封封网了,毕竟还没有怎么砸人饭碗。他要是真打算回到
文革,私企全部取消,搞计划经济,没户口的民工回家种田,大学生毕业了
先去农村锻炼两年。这么搞就是砸了几亿人的饭碗,你看人民急不急。
ak
发帖数: 512
48
from wenxuecity
(原名)郭嵩焘一句话让李鸿章目瞪口呆!
(他跑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去给被人道歉,被人骂成大汉奸卖国贼,又成了近代中国第一
任大使。这小子也是湖南犟驴子,多说点帝国主义腐朽没落,大清国制度先进不就完了
,非要写个劳什子《使西纪程》,还被总理衙门刊登在党报上,结果坐实了大汉奸卖国
贼的尊称。被清宣部停止刊登,连版都收回烧毁!终于被爱党爱国的副手将其卖国行径
不断汇报,被召回国内。让人民群众痛骂。郁闷而死。)
今天人们能记住的晚清官员,大概只有李鸿章、曾国藩了和左宗棠了。
不过,我相信用不了多久,一位名叫郭嵩焘的名字,将超过他们三位,成为晚清最值得
记住的中国人。
郭嵩焘,大清的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中国第一位驻外使节, 中国第一个放眼看
世界的人。当年他从英国归来的一席话,曾让李鸿章瞠目结舌!
1818年,郭嵩焘出生在湖南湘阴岳阳楼畔。
1835年,郭嵩焘进入岳麓书院读书,与曾国藩、刘蓉等为同窗好友。
1847年,郭嵩焘金榜题名,与李鸿章、沈葆桢等为同科进士。
郭嵩焘仕途坎坷,先后任上海任松沪粮道和广东巡抚等职,最终官至兵部侍郎(副部长
)。
当时的大清可谓... 阅读全帖
i******m
发帖数: 229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慈禧搜刮了海军军费吗?
读史最无趣的是什么?就是对某段历史或某位历史人物,只有一种声音、一种评价。一直以来,主流宣传对慈禧的评价,无一例外地说她好奢华,善权谋,顽固守旧,祸国殃民。确实,慈禧统治中国的时间长达近半个世纪,在这四十多年里,要找出一个人的善恶之迹,易如反掌,但要以某件事来概括她的一生,就需要谨慎了。一个人从青年渐渐成长,迈入中年、老年,思想、生活习惯、脾气性格等都会发生诸多变化,风华正茂时所作出的考虑与决定,会与古稀之年大不一样。分析历史人物,不仅要有“阶级分析”,还要有性格分析、家庭分析、师承学历分析等等。慈禧一生的每个时期、每个决策,都与她当时的年龄、健康、见识、心情以及谁在她身边等细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非“顽固守旧,祸国殃民”可以盖棺论定的。
慈禧当政时,正值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四方云扰幅裂,慈禧作为最终的决策者,固然要为中国一步步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悲惨命运负主要责任,但只要客观地对待史料,不难发现,其实在每一次事件初起时,慈禧的判断与决定大体上都是切合实际的,至少不那么糟糕,最后却总经不住耳边大言炎炎,小言詹詹,令她陷入惑乱,改变了初衷。总体说,在对内的问题上,慈禧较能坚持自己的定... 阅读全帖
e***s
发帖数: 1188
5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秦晖:辛亥百年话传统
辛亥革命“成功”了吗?
1911年武昌城头一声炮响,辛亥革命爆发,至今已经整整一百年了。
辛亥革命要干什么?要推翻帝制。辛亥革命干成了什么?也就是推翻了帝制。辛亥
以后百年,当时先进者追求的民主、自由、宪政、人权等等依然任重道远。但是帝制这
玩意,后来再也行不通了。尽管民初的中国兵荒马乱,内忧外患,人祸天灾连绵,复辟
派说是今不如昔,客观地讲很多方面的确如此。相比起过去很多人夸张渲染东欧、泰国
等地民主化以后的所谓“乱象”,民初的乱象何啻百倍,比之更甚的恐怕只有俄国革命
后引发的惨烈内战了。
但所谓人心怀旧不过是想入非非,袁世凯、张勋两次尝试复辟帝制,都立即成为国
人公敌,身败名裂。人就是这样怪:有的事情人们就是认准了不能回头的。正如世上不
少国家独立后长期治理不善,但就是乱到卢旺达、索马里那种地步,也没有人把重回殖
民地作为选项。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后治安问题严重,过去也曾被一些人引为民主有害的
证据,但南非现在就是白人也无人想恢复种族主义的“好秩序”了。同样,辛亥以后国
人告别帝制也是义无反顾,民国再“乱”,复辟也是不得人心的。
但是辛亥革命毕竟...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