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毗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r****n
发帖数: 8253
1
节选自马哈西尊者的《毗婆舍那讲记》
问:未依禪那获得心清净,能够修习毗婆舍那吗?
答:有些人教导说,应该以色界禪那定令心清净之后,再修习毗婆舍那,否则不可能成
就毗婆舍那。但是,这只是极端的说法。实际上,《清净道论》明确地说,「近行定」
便足以让禪修者修得毗婆舍那, 乃至证得阿罗汉,因为「近行定」已能净除五盖。在
《大念处经》等的经典裡,佛陀也明白指出,观照四威仪等所得的定力,足以令人证得
阿罗汉果。
在《增支部•随念经》,佛陀说,以佛随念所得的定为基础,可以修成阿罗汉。
注释书也说:禪修者可藉由随念佛或僧的功德,令喜生起,接著观照喜的生灭,直到证
得阿罗汉。 (◎摘自《转法轮经讲记》)
问:「剎那定」能帮助我们修得「毗婆舍那」吗?
答:请记住《清净道论》明确地提到,依据《念处经》的〈界作意章〉,观照四界时生
起的「近行定」能够去除五盖。《清净道论大疏钞》 解释说,这不是真正的「近行定
」,因为它不会引生色界「禪那」。但是,由於这种定和真正的「近行定」一样,能够
镇伏五盖,所以藉由所谓"sadisiipacara" 的类喻方式,称它为「近行定」。就毗婆舍
那修行的场合而言
a*******g
发帖数: 867
2
问:你曾说奢摩他(Samatha)和毗婆舍那(Vipassan^a)或者禅定和内观是无差
别的。这一点能否进一步说明?
答:这个道理很简单,禅定和智能是相辅相成的。当你闭目静坐,制心一处,心
祥和寂静了,这就是禅定,接着它又是智能或者毗婆舍那生起的因缘。此后,无论是闭
目静坐或者行走于闹巿,心都能安住不乱。这就像你曾经是个孩童,现在已经是个成年
人了,两者是否同一人?你可说是,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又不是。因此,从另一方面来
讲,三摩地有别于毗婆舍那。或者好比食物和粪便,两者可说为同一物。不要光相信我
所说的,要身体力行,亲自证得,没有什么特别的法门。你若观察到禅定和智能是怎么
生起的,即能自知自证。很多人最近几天一直执着在字面上,称他们的修行是毗婆舍那
,而贬抑三摩地。又有的人称他们的修行是三摩地,认为它是毗婆舍那的基础。凡此皆
戏论,不要在这上面伤脑筋。祇要好好用功,自然会明白。
r****n
发帖数: 8253
3
關於無禪定慧解脫阿羅漢(純觀者),和毗婆舍那禪定等相關的研究,台灣溫宗堃先生
有幾篇極其重要的論文,是目前華文世界內研究最細緻最深入的,據我所知,溫先生應
該也是馬哈希尊者的禪法的實修者。我曾經從他的幾篇論文裡面獲益匪淺,如果你想要
了解慧解脫阿羅漢的狀況以及毗婆舍那禪定,建議細細閱讀這幾篇論文,對於建立純觀
禪法的信心以及了解慧解脫是非常有幫助的。
以下是這幾篇論文的下載網址
毗婆舍那也是禅那?
http://www.zxff.cn/downloads/0607-vipassanajhana.rar
巴利注释文献里的“干观者”
http://www.zxff.cn/downloads/0607-Sukhavipassaka.rar
内观修行的兴起与“干观者”的争论
http://www.zxff.cn/downloads/0607-TheraisingofvipassanatraditioninBurma.rar
汉译《阿含经》与阿比达摩论书中的“慧解脱”
http://www.zxff.cn/downloads/0607-LiberatedbywisdominChineseCano
l**a
发帖数: 5175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毗达摩俱舍论
http://www.chinabaike.com/
《阿毗达摩俱舍论》(略称《俱舍论》),是世亲早年还未信仰大乘佛教时的著作。世亲
为公元第五世纪顷北印度犍陀罗人,在佛教有部出家。那时北印度一带的有部学徒以迦
湿弥罗地方的毗婆沙师为正宗。他们独尊《大毗婆沙论》,世亲起初也从而学习,后又
采取当时比较进步的经部学说,作了一部含有批评毗婆沙师意味的通论有部学说之书,
这就是《阿毗达摩俱舍论》。他先作本颂六百颂,随后又作长行注解八千颂。因为在这
部论书里包括了有部的重要阿毗达摩论如《发智》、《身论》和《法蕴》等六足论以及
《大毗婆沙论》的要义,同时也即以这些论书为所依,所以此论题名为阿毗达摩的《俱
舍》,"俱舍"具有箧藏和刀鞘之义。
据玄奘门下普光、法宝等的传说,世亲起初为了要使批判《毗婆沙论》彻底之故,
曾经化装去迦湿弥罗跟着悟入论师学习了四年,后来被悟入识破了,才回转犍陀罗来。
他随即为众人讲《毗婆沙论》,每日讲完一段,即概括其义作一个颂。这样他讲完了全
论,作成六百颂,即是《俱舍论本颂》。《本颂》最初传到迦湿弥罗之时,当地学徒还
以为帮助已宗宣扬《毗婆沙论》的主张,等到续请世亲写出了...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毗达摩讲要(四)

色聚是色法也就是物质现象的最小单位,类似科学里面的原子,粒子,夸克这样的概念。
禅修者通过修地火水风四界分别观包括四念处,依靠定力,有机会见到这种最小物质组
成,他们是不断生灭的。
同理,还有名聚,是名法的最小单位,由心和心所组成。也是不断生灭的
根据帕奥的体系,只有破除色聚和名聚,见到究竟色法和究竟名法,才算真正的修毗婆
舍那。
========================
依照阿毗达摩的分析法,包括我们身体在内的一切物质现象,都是由许许多多的色聚所
组成的。色聚(råpakalàpa)是物质最小的单位。不过,不要以为色聚是最小的
物质单位,以为有些禅修者能够见到色聚就觉得很了不起,其实色聚还是概念法。为什
么这样说呢?色聚的「聚」是组合的意思;如此,色聚也就是色法的组合。只要有组合
,就还是概念,还不是最究竟的,还是可以被分析的。如果有定力的话,我们可以用定
力来分析平时所接触到的色法,将能够见到色聚。色聚有透明跟不透明的,而且它们生
灭得非常快,所以需要拥有定力才能见到。见到色聚后,再依照佛陀的教导去分析,将
会发现色聚还可以再分为很多的究竟色法。任何一粒色聚,
r****n
发帖数: 8253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毗达摩讲要(四)

色聚是色法也就是物质现象的最小单位,类似科学里面的原子,粒子,夸克这样的概念。
禅修着通过修地火水风四界分别观包括四念处,依靠定力,有机会见到这种最小物质组
成,他们是不断生灭的。
同理,还有名聚,是名法的最小单位,由心和心所组成。也是不断生灭的
根据帕奥的体系,只有破除色聚和名聚,见到究竟色法和究竟名法,才算真正的修毗婆
舍那。
========================
依照阿毗达摩的分析法,包括我们身体在内的一切物质现象,都是由许许多多的色聚所
组成的。色聚(råpakalàpa)是物质最小的单位。不过,不要以为色聚是最小的
物质单位,以为有些禅修者能够见到色聚就觉得很了不起,其实色聚还是概念法。为什
么这样说呢?色聚的「聚」是组合的意思;如此,色聚也就是色法的组合。只要有组合
,就还是概念,还不是最究竟的,还是可以被分析的。如果有定力的话,我们可以用定
力来分析平时所接触到的色法,将能够见到色聚。色聚有透明跟不透明的,而且它们生
灭得非常快,所以需要拥有定力才能见到。见到色聚后,再依照佛陀的教导去分析,将
会发现色聚还可以再分为很多的究竟色法。任何一粒色聚,
z*****n
发帖数: 633
7
禅定今说——现代在家居士的禅修途径
跃辰居士
禅定是佛教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缺少对禅定的了解,会给佛教史的研究增加
许多困难。但是现在很少有专门的著作能把禅定讲清楚,也很少有人讲清楚。这导致了
在坊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关于禅定的传说,使禅定神秘化、神话化。今天我尽个人能力
给大家介绍一下禅定的实际情况。
解说禅定的困难
禅定不仅仅属于佛教,其他宗教修习禅定的也很多。据说早期基督教、伊斯兰教的
苏菲派也都有禅修手段。但佛教的禅定与其他宗教的禅定在目的上有根本不同。这个根
本的不同点在于:佛教禅定的目的是超越二元对立,现量体会缘起性空正见,契入空性
。但是近代以来,真正能从基本概念与基本练习角度讨论禅定的书籍非常少,这造成了
大家对禅定的不了解,从而形成了各种神秘,成为形形色色的无知传说的温床。造成这
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是缺乏训练有素的禅定者。这个问题到今天也是一样。不论古代还是现代,
真正有很深禅定功夫的人的数量总是很少的。古代的禅修大家可能比现在稍微多一点。
不过差距也不是太大。但是更重要的问题是下面的第二个困难。
第二个是缺乏名言共许下的语言传递信息。什么叫缺乏名言共...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代南传大师及其教法
莫哥西亚多
观察五蕴生灭的现象即涵盖整个四圣谛,
这种内观才是真正毗婆舍那的目的,
毗婆舍那禅修应该愈早做愈好。
我们应该记住,
在这个充满压力的时代,
随时都有疾病和死亡的危机,
因此必须尽早做禅修的练习。
毗婆舍那是预防来世危机,
止息今生痛苦的唯一道路。
佛法的目的是为了导向解脱、得到涅盘,它的教法富有次第性;道德(戒)是这条道路
的第一阶段,
而道德的实践带给我们内心的快乐与宁静。专注(定)是第二个阶段,它带给我们更高
的喜乐,因为专注
所得到的内心纯净,可使人体验到天堂般的快乐、轻安、喜悦。然而,祇有专注仍是不
够的,仍缺乏将内
心的染着永远根除的力量,唯有再加上毗婆舍那的智能方可使我们得到解脱,导向最高
境界的涅盘,这是
第三阶段。
要得到解脱必须知道毗婆舍那,了解它的目的以及如何修学。佛陀说,行者须用毗婆舍
那来清除他对
自我及整个世界的错误观念。毗婆舍那使我们对世界看得更清楚,我们种种不正确的观
念造成我们在生死
苦恼中轮回,所以我们应该赶快修学毗婆舍那来摆脱轮回之苦,就像一个人头发着火或
者胸口被矛所刺中
般紧迫;有机会接受毗婆舍那的练习真是非常宝贵的啊!
当我们透过...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633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契入空性的关键
契入空性的关键
越尘居士
一、契入空性的通用教法 2
二、特殊的引导方便 4
三、对方法与环境等因素的考量 6
四、常见错误辨正 7
五、 心闻无遮出尘初步(略去)
5.1第一步引导,心闻无遮扯脱根尘
5.2明晰出尘
5.3第二步引导, 毗婆舍那
5.3契入空性前常见错误的校正
5.4伴随进展的现象
六、 广大无边菩提道――继续深入(略去)
一、契入空性的通用教法
在契入空性之前,行人应当在佛法的修学方面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基础。要以言之为
三主要道,即出离心,苦集灭道; 菩提心,广大慈悲,利益一切众生趋向解脱;正见
,缘起性空,无主宰,非实有。 此三主要道见诸三藏十二部,前贤大德均已广说。若
圆满三主要道,则行人业已成佛。这里作为契入空性前的基础,对出离心方面的大致要
求是对世间法知虚妄而有节制,菩提心方面要求大致是愿菩提心及少分行菩提心范围,
而对正见的要求则是闻思范围。 在此基础上,行人以戒律为防护,以禅修为增上,依正
见经毗婆舍那而契入空性。由思维所成见通向空性现量见道的关键过渡是毗婆舍那,即
在思维心下对自心相似相续正观缘起。 若得相应,则行人得以现量体会无生本觉...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代南传大师及其教法
孙伦西亚多
严格地正念于接触的警觉。
我们应该严格地、热诚地、强度地正念。
疲倦时不要休息,痒时不要抓,抽筋时不要动。
我们应该保持身心绝对地静止,奋力直到结束。
不舒服真的是基准;舒服将使我们漂流于迷惑之流。
我们应该穿透苦受;祇有穿透苦受才会如实进步。
今天晚上我考虑提议谈实用的禅修法。我会考虑从行者的观点,他的爱好、癖性,他所
碰到的问题及
修行上的困难,他微细的关切及执着,他的微细的自欺。当我谈以上这些问题时,我尝
试融入孙伦西亚多
运用毗婆舍那的教法,来显示我的论点。
一个很专注集中的心是行者第一重要的装备,祇有专注集中的心才是清净的心,祇有清
净的心才能清
除五盖,贪欲、瞋恚、懒惰、兴奋、疑惑,才能够很正常地去运作,以及体证毗婆舍那
。为了开始澄清,
正常、平凡的心需要有一个对象去抓取。这种对象有两种:一、身外之物或属于行者身
心的东西。二、身
外之物属于外界环境,如有色彩的盘子、尸体,或者他每天吃的食物。属于行者身心的
东西,是他的身体
和念头。任何这些对象都可以当做禅修的对象来修习专注。
举例来说,色盘可拿来使用,行者将它放在约三码外的适当距离,他两脚盘起,身体坐
端正...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1
☆─────────────────────────────────────☆
imper (Imper) 于 (Sat May 7 14:38:15 2011, 美东) 提到: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释恒强
一、自利利他的头陀行
二、以清净心说法
三、佛陀嘱法大迦叶
四、结集三藏
五、呵责是爱护
六、结语(含注释)
☆─────────────────────────────────────☆
imper (Imper) 于 (Sat May 7 14:39:00 2011, 美东) 提到:
【提 要】 大乘佛教的信奉者一直以来对大迦叶等声闻众存在误解、偏见,说他们自利
独善,贬斥他们为“小乘”,讥毁他们为“痴犬”、“焦芽败种”,这都是不实、不公
的。大迦叶尊者行头陀行也有利他的一面,也常以清净心说法,乃至为正法久住而说法
。尊者人间乞食,随缘教化,也经管精舍,领众共修,利益大众。佛陀常常赞叹尊者、
维护尊者,以便在僧团中树立起尊者的威信,最后将佛法付嘱于他及阿难。佛陀涅槃后
,尊者即发起僧众忠实地结集佛陀的...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代南传大师及其教法
佛使比丘
无论禅修者做的是隔离式的系统训练,
或是自然的训练方式,
他必须做在日常生活中
将毗婆舍那与正念紧密结合。
有智能的人没有过去或未来,
他了解自由其实就是知道
没有获得或失去任何东西,
不必追求或存有何任东西。
自然内观
早期的经典,有许多地方谈到,人们在自然的情况下获得不同程度的觉悟,佛陀如此,
其后很多的教
师也是如此,他们并没有采用后期经论所教的方式,于森林内坐着,专心地练习把注意
力集中在某个对象。
很明显地,佛陀对最早的五个弟子有关无我的谈话,以及后来对上千位弟子有关《火烧
之教诫》
(^Adittapariy^aya-sutta)的教导,并不是一种系统式的训练课程,然而,弟子们的
智能、洞察力就在这些
对话中自然地产生。这些例子明白显示,当一个人想要明白了解一个问题时,专注力就
会自动、自然地产
生,而且其引发的观察力,可以非常深刻而稳定。就像我们做算术时,精神会自动、自
然地集中,又如射
击,当我们在瞄准目标时,心念会自动地专注、平稳。这就是心念如何自然地专注的方
式。由于这种方式
一点也没有魔术的、奇迹的或令人敬畏的,我们常常会完全忽视它,殊不知经由此种自
然...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3
Instead of answering the question directly, I'll quote an article that
answers it indirectly and gives an overall picture.
My personal opinion is it's not mandatory. However, if you have doubt about
it after observing only the present, then observing the past may help.
Logically, any finite amount of observation can't establish the universality
of any natural law absolutely. e.g. you can argue the physical law is
different 40 billion years ago, or in a parallel universe, and there is no
practica...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代南传大师及其教法
乌巴庆
毗婆舍那的最初目标是启发自身内的「活化无常」
──完全经验到真正无常,
即身心连续体很快融化,
像「掉落在湖面的雨水」,
在那时,心灵产生净化力──
或感受内在自我的无常,
最终希望能达到内、外宁静和平衡的状态,
个人全神贯注于身内无常时,
即可达成此一目标。
根据字典上意义,佛教不是个宗教,因为它不像其它所有宗教,有一中心的上帝。严格
说来,佛教是
结合身体和心灵道德规范的一套哲学体系。它的目的在于灭绝痛苦和死亡。
佛陀第一次说法的四圣谛,奠定本哲学体系。事实上,前三个圣谛阐明佛陀的哲学,而
第四个圣谛(八
正道,是道德兼哲学的一套规范)则作为达成目的的方法。这第一次说法,系对憍陈如
(Ko&n&da^n^na)
领导的五苦行者,他们是佛陀早期求道的同修。憍陈如是佛陀第一个完全证悟的弟子。
现在我们谈到四圣谛,它们是:
一、苦谛
二、集谛:苦之生起或苦之根源
三、灭谛:苦之止息
四、道谛:导致苦之止息的途径
要完全了解佛陀哲学的基本概念,需要明白苦谛。为了说明苦谛,佛陀从两个不同的角
度来探讨这问
题。
首先,利用推论过程。佛陀让弟子了解,人生是苦难,人生是痛苦的,生是痛苦,...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15
文章来源:多识仁波切
我们从萧平实的《狂密与真密》一书可以看出,用吃奶的功夫所使出的招数也只是“信
口开河”四个字。可笑之处是,评头论足别人时,却完全暴露了自己孤陋寡闻的致命弱
点;使出的杀人武器,却成了自杀性的武器,对别人毫毛未损,对自己伤得十分狼狈。
——摘自本书
序言
他们把藏汉佛教界善知识的宽容忍耐的高风亮节,变成他变本加厉、推销谬论的商机,
竟然大言不惭地叫嚣:“没有一个人敢和我对辩,印顺等人不敢和我对辩,藏传佛教的
喇嘛、法王、活佛没有一人敢和我辩论。”
——题记一
世界上只有最愚蠢的蚊蝇,才会把自己想象成展翅遮天的大鹏
——题记二
本来我想多做一些理论研究和经典精品的译介工作,不愿把宝贵精力浪费在和邪魔外道
的无聊的辩论上,但这个保护圣教理论环境的“清洁工”的工作得有人来做,在这种情
况下只好见义勇为了。
——题记三
我在2001年写的《密乘是非分辨论》中说了如下这样一段话:“本来显宗般若乘和密宗
金刚乘是大乘教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密宗是显宗理论的进一步升华,走向更透
彻的必然产物。犹如从小乘有部的诸法实有,逐步走向大乘唯识的境空识有、到中观的
万法性空一样... 阅读全帖
q*c
发帖数: 9453
16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佛教的计量单位 - 转载。
记得有人发过这个, 在 wisdom 版。 很有意思, 再发一遍。
感叹诸佛心量的无限广大, 而我们的渺小。
----------------------------------
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一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众妙光明灯。以一切庄严帐为际。依
净华网海住。其状犹如卍字之形。摩尼树香水海云。而覆其上。十五佛刹微尘数世界。
周匝围绕。纯一清净。佛号不可摧伏力普照幢。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
清净光遍照。以无尽宝云。摩尼王为际。依种种香焰莲华海住。其状犹如龟甲之形。圆
光摩尼轮栴檀云。而覆其上。十六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佛号清净日功德眼。此
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宝庄严藏。以一切众生形。摩尼王为际。依光明藏
。摩尼王海住。其形八隅。以一切轮围山。宝庄严华树网。弥覆其上。十七佛刹微尘数
世界。周匝围绕。佛号无碍智光明遍照十方。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离
尘。以一切殊妙相。庄严为际。依众妙华。师子座海住。状如珠璎。以一切宝香。摩尼
王圆光云。而覆其上。十八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纯一清净。佛号无量方便最胜
幢。此上过佛刹。微... 阅读全帖
i***r
发帖数: 292
17
匆匆看了两眼结尾的文字:“恒強比丘要為大迦葉翻案的原因是,他所心儀的教法,被導師判為不究竟,所尊崇的聲聞聖者,被視為「猶有餘習」。”
只这一句,整篇文章就没法看了。这篇文章不是以史为鉴,而是以“导师”为准。。。
对比这篇论文的参考文献,再看看恒强法师的注释,高下立判。。。印顺法师后继乏人啊。。。
參考文獻
1. 印順:《佛法概論》,臺北:正聞出版社
2. 印順:《成佛之道》,臺北:正聞出版社
3. 印順:《印度佛教思想史》,臺北:正聞出版社
4. 印順:《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臺北:正聞出版社
5. 印順:《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臺北:正聞出版社
6. 印順:《華雨集》第三冊,臺北:正聞出版社
7. 釋昭慧:《佛教倫理學》,臺北:法界出版社
8. 釋昭慧:《律學今詮》,臺北:法界出版社
9. 釋昭慧:《佛教規範倫理學》,臺北:法界出版社
10. 釋昭慧:《千載沈吟—新世紀的佛教女性思維》,臺北:法界出版社
11. 釋悟殷:《部派佛教系列(上編)——實相篇、業果篇》,臺北:法界出版社
12. 釋悟殷:《部派佛教系列(中編)——修證篇》,臺北:法界出版社
注释:
[1]印顺:《华雨集... 阅读全帖
i***r
发帖数: 292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Z)
结 语
头陀行并非大迦叶尊者个人的自创或特行,而是如同八正道一样同为佛陀的教法。
虽然佛陀本人没有行持所有头陀支,也没有制戒规定出家弟子一定要修头陀行,但头陀
行却常为佛陀所称道。又头陀行比丘并非纯为自利,也有令法久住、利益众生的利他一
面,甚至成为佛法住世的标志。
大迦叶尊者也常以清净心说法,游行人间,随缘教化。有时之所以不愿说法,而
是因为少数人对尊者不敬不信,对善法无有恭敬,甚至对尊者辱骂、诬谤、讥毁。为了
调伏他们,尊者自己不说法而请佛陀说法。尊者也参与僧务管理,经管五大精舍,领众
共修,利益大众。
因为当时六群比丘、比丘尼等对尊者的种种辱骂、诬谤、讥毁乃至人身伤害,佛
陀每每予以维护,常常赞叹尊者,不曾呵责尊者,甚至让以半座,不以师自居。佛陀这
些不同寻常的举动,一方面是因为大迦叶的证量几乎与佛无异,另一方面是佛陀始终站
在令法久住的高度,欲树立起尊者在僧团中的威信,以便将佛法付嘱于他。正是这个原
因,佛陀劝尊者为大众说法,依众而住,更多地参与僧务。
大迦叶尊者发起结集佛法时,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派人去外地召请
诸大德长老。为了忠实而尽量完满地结集,尊者从大众僧中选...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9
作者:楼宇烈 [2001-9-29 17:38:48]

宗密(780—841)在其所著《禅源诸诠集都序》一文中认为,禅修是三乘学人欲求
圣道的必由之途。然修禅者不可不知,禅法乃有浅深阶级之不同。他把禅门分为五等,
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和最上乘禅。在这五等禅中,宗密最为推尊的是
最上乘禅,亦即达磨所传之禅,中国禅宗所传之禅。对此最上乘禅之要旨,宗密概述说

“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
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
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磨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1

宗密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来概括达磨所传之禅法(其实主要是慧能以后禅宗南宗所传之禅法)的特点,应当说
是很准确的。试以《坛经》中所记述的慧能思想考之,他最强调也正是这几点。如慧能
的得法偈,即针对神秀的...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传佛教-百度百科
简介
南传佛教是由印度向南传到斯里兰卡并且不断发展形成的佛教派系。在教义上,南
传佛教传承了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统,遵照佛陀以及声闻弟子们的言教和行持过修行
生活,因此称为「上座部佛教」(Theravàda)。上座部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缅甸
、泰国、柬埔寨、寮国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以及我国云南省的傣族、布朗族、崩龙族
一带地区。上座部佛教使用的经典语言属于巴利语体系,所以也称为「巴利语系佛教」。
上座部佛教流传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现在我们不能够更系统一点地去
了解和上座部佛教同时或者更晚时期盛行过的其它部派佛教(说一切有部除外),因为
他们大多数是在漫长的岁月之中湮灭无闻了,遗留下来的至多是一两部经典论著,甚至
只是片言断语。然而,南传佛教不但非常完整地保存了一套巴利语三藏圣典以及许多重
要文献,而且这些经典是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相当大的地域中唯一不可争辩的权
威性著作。在南传佛教国家,我们至今依然还能够看到按照佛陀当年所教导的行为规范
一样过着剃除须发、三衣一钵、托钵乞食、半月诵戒、雨季安居等等如法如律生活的比
库[1]僧团,使我们仍然能够亲切地感受到最接近于二千五...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破僧”与“三净肉”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弱智儿童欢乐多), 信区: Wisdom
标 题: “破僧”与“三净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24 14:36:49 2012, 美东)
破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破僧是指僧團分化。提婆達多以佛陀年邁為由,要求佛陀交出僧團的領導權。
提婆達多是阿難的兄長,佛陀的堂弟。佛陀四十一歲時,回祖國迦毘羅衛城遊化,提婆
達多受到感召而加入僧團。[1]提婆達多以其聰明、博聞、禪定、戒行精進,在摩揭陀
國弘法時,以種種神通,深受王子阿闍世的禮敬,在王舍城一帶受到僧俗二眾崇仰,自
認與佛陀同「姓瞿曇生釋家」。提婆达多开始怀有统摄僧众的雄心,目犍连發覺他的野
心,报告了释尊,那时释尊在拘舍弥[2]。因而提婆達多乃以佛陀“為諸四眾,教授勞
倦”為由,向佛“索眾”。要求“令僧屬我,我當將導”,佛陀則以舍利弗智慧第一,
目犍連神通第一,都未交託統攝教授眾僧之責,何況提婆如此的“噉唾癡人”。遂令提
婆達多心生嫌恨,而提婆達多所理解教義,也與舍利弗、目犍連不同。提婆弟子瞿迦梨
、迦留盧提舍等則時常謗毀佛陀...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代南传大师及其教法
正念必须奠基于我们自己的经验,
我们的心与身。
分析身体构成部分,
显示没有永远的「灵魂」或「自我」;
注意到这一事实,
则基于迷惑的「自我」或「身见」,
将自然消灭,
使我们自痛苦轮回的世界中脱离。
佛教是一个完美的心灵教育或禅修系统。心是佛教最重要的因素,必须善加训练;祇有
训练的心才能
开发出洞察光明与实相的智能。
整个佛教教学是以四圣谛为基础,它们是:一、不完美或苦的圣谛,二、苦因的圣谛,
三、苦灭的圣
谛,四、通往苦灭的道路的圣谛。这四种圣谛告诉我们,每个有情的存在是五蕴的身心
和合,是所有烦恼
与痛苦的根源,存在是执取或贪求不可避免的结果。
存在(有)也是对实相不了解的结果,贪造成无止息的存在,祇有摧毁贪才得以止息存
在或苦。要止
息人类的贪或苦,可透过修习八正道达到,包括:一、正见,二、正思惟、三、正语,
四、正业,五、正
命,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依此止息苦会得到四个阶段的解脱,一步一步
走向涅盘,没有经
过这种解脱,涅盘便无法实现或获得。
佛陀的基本教义视「生」是「无明」与「贪」的结果,而「无明」与「贪」则来自需要
保护与满足「我」
或「自我」的错误认识,因...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破僧”与“三净肉”
破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破僧是指僧團分化。提婆達多以佛陀年邁為由,要求佛陀交出僧團的領導權。
提婆達多是阿難的兄長,佛陀的堂弟。佛陀四十一歲時,回祖國迦毘羅衛城遊化,提婆
達多受到感召而加入僧團。[1]提婆達多以其聰明、博聞、禪定、戒行精進,在摩揭陀
國弘法時,以種種神通,深受王子阿闍世的禮敬,在王舍城一帶受到僧俗二眾崇仰,自
認與佛陀同「姓瞿曇生釋家」。提婆达多开始怀有统摄僧众的雄心,目犍连發覺他的野
心,报告了释尊,那时释尊在拘舍弥[2]。因而提婆達多乃以佛陀“為諸四眾,教授勞
倦”為由,向佛“索眾”。要求“令僧屬我,我當將導”,佛陀則以舍利弗智慧第一,
目犍連神通第一,都未交託統攝教授眾僧之責,何況提婆如此的“噉唾癡人”。遂令提
婆達多心生嫌恨,而提婆達多所理解教義,也與舍利弗、目犍連不同。提婆弟子瞿迦梨
、迦留盧提舍等則時常謗毀佛陀兩大脅侍 。
阿闍世篡奪父王頻婆娑羅之位後,提婆達多更受王家利養恭敬,地位聲勢益加尊隆。因
此“名聞利養”,反而損害其修行,於是苦行修養更加精嚴。佛制四依法,他則有五法
:“盡形壽乞食”“盡形壽著糞掃衣”“盡形壽露坐”“盡形壽不食酥鹽”“盡形...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
标 题: 叶均:南传上座部佛教源流及其主要文献略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8 00:01:50 2011, 美东)
叶均:南传上座部佛教源流及其主要文献略讲
[ 作者: 叶均 来自:西园论坛 已阅:1716 时间:2008-11-19 录入:
zhangjingzhen
2008年11月19日 佛学研究网
南传(一称南方)上座部,是指现在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
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的佛教。它是部派佛教中的一个派系。南传,是从其源流及地
理而说,因为这个派系是由印度南传到斯里兰卡而后发展起来的。这一系的佛学,近代
发展比较快,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的佛学者用各种文字翻译
和研究他们的典籍。
近代佛学者,为了研究整个佛教学说的方便,按照语文分为三大系,即汉语系、藏
语系、巴利语系。南传上座部属于巴利语系,因为他们的三藏典籍和许多重要的著作...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5
叶均:南传上座部佛教源流及其主要文献略讲
[ 作者: 叶均 来自:西园论坛 已阅:1716 时间:2008-11-19 录入:
zhangjingzhen
2008年11月19日 佛学研究网
南传(一称南方)上座部,是指现在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
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的佛教。它是部派佛教中的一个派系。南传,是从其源流及地
理而说,因为这个派系是由印度南传到斯里兰卡而后发展起来的。这一系的佛学,近代
发展比较快,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的佛学者用各种文字翻译
和研究他们的典籍。
近代佛学者,为了研究整个佛教学说的方便,按照语文分为三大系,即汉语系、藏
语系、巴利语系。南传上座部属于巴利语系,因为他们的三藏典籍和许多重要的著作,
都是用巴利语写的。除了巴利语系有一完整的三藏典籍和各种论著之外,其他北传佛教
的经籍,绝大部分都保存在我国的汉文和藏文的藏经里。

另外一种分法,是所谓大乘和小乘。称汉语系和藏语系中的大乘理论为大乘,称巴
利语系的佛教及其他类似的佛教为小乘。但巴利语系的...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姜敦:法语微言Zz
1.以法对答
1979年12月18日,国王与王后陛下私下拜访了龙普。向他问候健康、与他对谈佛法之后
,国王发出一问: “在断弃杂染时,应当首先断弃那些?”
龙普答:
“种种杂染在内心成群升起。直接观心。哪个杂染先升起,就先断弃哪个。”
----------------------------------------------------------------------------
----
2.不违拒造作
每次两位陛下拜访龙普之后,告辞时,国王会说: “我们恳请您,继续维护您的诸蕴,
让它们活过百岁,让大众有一个崇敬的对象。您可以接受我们的恳请吗?”即使这只是
一种礼节,是国王祝福龙普的一种形式,龙普也不敢接受,因为他不能违拒造作的本性
。因此他会如此答复:
“恐怕我不能够接受。这完全取决于造作的自然发展。”
----------------------------------------------------------------------------
----
3.四圣谛
1956年雨安居的第一天,一位林居禅修传统的比丘长老来拜见龙普。龙普对一些甚深主
题给予一番指教之...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传佛教-百度百科
维基主题:佛教
上座部佛教(巴利语:theravāda,梵文:sthaviravāda)又称作南传佛教、巴利语
佛教,与大乘佛教并列现存佛教最基本的两大派别。属上座部分别说系大寺派传承,流
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地。
目录 [隐藏]
1 起源
2 锡兰时期
3 对外发展
4 基本教义
5 主要经典
6 南传菩萨道
7 僧俗关系
8 关于“小乘”称呼
9 注释
10 引用
11 相关条目
12 外部链接
[编辑]起源
佛教发展于印度,后来向外传播发展,分成两大系统:向北方流传的,经过中亚转到中
国汉地及西藏,再传到韩国、日本、越南、蒙古等地,属于北传佛教;向南方流传的,
传到斯里兰卡,然后再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地
区,属于南传佛教。
在佛陀灭度之后百年,印度西部摩偷罗国的上座耶舍比丘,往东方毗舍离城,见当地的
跋耆族比丘,在布萨日向民众求施金钱。耶舍比丘认为此举非法,遂向民众宣说此为非
法,却令当地比丘大怒而赶他出城。耶舍比丘回西方动员其他大德比丘前往东方,跋耆
族比丘也动员,与西方比丘辩论戒律。结果有七百人集会,会中做出决议,认为东部...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633
28
观:超越边见,突破无明的开始
越尘居士
常在闲谈中听人讲:破无明要靠智慧,慧由定生。定如何生慧?通过观,所谓观慧
是也。什么是观?佛门用观字的地方甚多,用以处理不同问题。如净土十六观中前几观
主要是为了迅速集累白净业,不净观对治贪,天台空假中三观各有所摄,而密宗中观想
种类之多不胜枚举,非可尽述。但与智慧直接相关的观,用中文讲包括观想与观察,梵
文中有二,毗婆舍那——指以思维分析为重心者和三摩钵提——指以体察等持为重心者
。本文将以简介毗婆舍那为主,稍及三摩钵提。
怎么观,观什么?常听人答曰观心,或曰观如幻,或曰观八不,或曰观真实,或曰
观真如体性等等。都对,只可惜是讲给会家子听的,不会的人听不懂。如今学观要如何
做起,哪些是基本原则?以笔者一管之见,有几点值得事先搞清。第一,观的根本出发
点不在于立而在于破:破除一切错见执着。毗婆舍那以破错见为重心,进而初步契入空
性;三摩钵提以破执着串习(这是细错见)为重心,逐步于空性巩固深入。在深入破除
错见之过程中,行人得以契入空性:并非得到真理,而是真如法尔自显现。如果企图观
得什么,一开始方向就不对更谈何结果。科学发... 阅读全帖
i***r
发帖数: 292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Z)
四、结集三藏
(一)为正法久住
佛陀作为佛法的创觉者、觉行圆满的大智者,而成为僧团的当然领导者,引领具
足善根的众生走向解脱的彼岸。但色身无常,佛陀年届八十,也垂垂老矣。而佛陀千劫
难遇,他的涅槃,对无明众生来说,将是怎样沉痛的一件事!诸佛之法虽然是法尔常住
的,但五浊恶世中众生的业力也不可思议,“有五因缘能令如来正法沉没”:当“相似
像法”出现于世间,诸比丘于佛、于法、于律、于随顺教、于诸梵行、于佛所称叹的,
不敬不重,不下意供养而依止住,佛法渐没。因此恶众生出现于世:非法言法,法言非
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乃至欲行诸恶,乐行诸恶,成就诸恶。[49]做为一个真正的
佛子,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痛心疾首的呢?
但就是在佛陀涅槃之时,出现了这样的苗头。如经中说:
时,彼众中有释种子,字拔难陀,止诸比丘言:“汝等勿忧,世尊灭度,我得自在
。彼者常言,当应行是,不应行是。自今已后,随我所为。”迦叶闻已,怅然不悦。[
50]
这位闻佛涅槃觉得庆幸的释种比丘,《四分律》与《五分律》中也说是拔(跋)难陀
,《摩诃僧祗律》中说是摩诃罗,《善见律毗婆沙》中说是须跋陀罗摩诃罗,《十诵律
》则说是一个“顽愚...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30
本解序文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一卷
壹、前言
贰、概要
一、教起因缘
二、本经体性
三、一经宗趣
四、方便力用
五、所被根器
六、藏教所摄
七、部类差别
八、译会校释
九、总释名题
叁、正释经义
(壹)序分(第一至第三品)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二卷
(贰)正宗分(第四至第四十二品)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第十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三卷
国界严净第十一
光明遍照第十二
寿众无量第十三
宝树遍国第十四
菩提道场第十五
堂舍楼观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风华雨第二十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四卷
菩萨修持第三十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边地疑城第四十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31
唯识宗的创立
玄奘西行求法归来,通过翻译经典和传授学徒等方面的工作,将当时印度唯识学的最新
成果介绍到中土,最终创立了以佛教义学见长的法相唯识宗。玄奘在翻译佛典的过程中
,为中国佛教培养了一代精通唯识、因明学说的高僧,特别是其高徒窥基继承光大其学
说,留学僧人圆测将玄奘之学传播到新罗国,对于唯识学说广泛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说玄奘是法相唯识宗的创始人,是由于他把法相宗的主要经典都翻译成汉语并作了初步
的宣传;说窥基是法相宗的实际创始人,是因为窥基在玄奘所奠定的基础上,扩大了这
一宗派的理论影响。公正地说,法相唯识宗是玄奘、窥基两代高僧共同努力创立的。
第一节 玄奘与唯识宗的创立
依照现今学术界、佛教界的普遍认识,玄奘西行的时候,中国佛教已经处于学派佛教与
宗派佛教交替发展的时期。玄奘先后礼拜了十二位老师,但其中并不包括被认定为佛教
宗派的天台宗僧人,也没有礼拜三论宗的祖师吉藏为师。玄奘西行的动机之一就是出于
消弭学派佛教差别诠释所带来的混乱。回国之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佛教经典的翻译活
动,在其弟子们的继续努力下,终于创立了一个新的佛教宗派。
玄奘在国外之时,中土佛教界存在和发生的争论,...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真面目 节选
这是冯达庵的著作中的一段,给出佛教发展大概的轮廓。
------------------------------
第三节  小乘发展期
释尊在世,三乘一乘虽无所不谈,总以小乘摄机至众。当时学风一若小乘为
无上正法;习大乘者甚属希有。五种法藏,亦以小乘部之经律论三藏最为需要。
实践此中教法,全仗导师之力。佛将涅盘,诸比丘相率哀求留寿,职是之故。
然佛则付嘱摩诃迦叶继承领导之位,以其洞达佛教真面目;且"头陀"第一为
大众素所景仰,足资矜式也。
佛示灭时,诸比丘再三请佛住世,佛言:"汝等不应作如是语。我今所有无上
正法,悉以付嘱摩诃迦叶。是迦叶者当为汝等作大依止。"此《涅盘经》卷二之言
也。头陀者,抖擞之义;谓振刷精神与烦恼奋斗也。必自刻苦始:衣粪扫衣;食
不过午;住在冢间,长坐不卧;以此为基,日常不觉其苦,庶能不被烦恼制伏云
尔。
佛教以一乘为正宗;三乘为预科。与一乘宗旨真实相应,即达佛教真面目。
习之精熟,能接十方如来法流转加持一切众生,使三乘学人皆得实证果位;否则
不足为三界导师。是故小乘领导之人,亦须先自明宗,乃有实力。灵山会上佛对
百万人天证明迦叶默...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空间和时间问题 ZZ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Inspiration_from_Nagarjuna 俱乐部 】
发信人: tuziwang (a.k.a. 毛兔, 兔子, Kaiju), 信区: Inspiration_from_Nagarjuna
标 题: 空间和时间问题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17 18:36:41 2015, 美东)
http://hk.plm.org.cn/qikan/xdfx/6301-034A.htm
期 刊 号:6301
作 者:常仁
文章名称:空间和时间问题
空间和时间问题
常仁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这是佛教对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基本看法。但是一切事物
的生灭无常,决不能离开空间和时间。因此,佛教在分析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同时,也谈
到空间和时间问题,并有其独特的见解。佛教有大乘和小乘派系,它们对空间和时间问
题的看法基本槪念虽然相同,但在解释上也有所争论。这是因为空间和时间问题同各派
的整个思想体系有密切的联系。这些思想体系各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对空间和时间问题
的看法有分歧,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一 关于空间问题
关于空间问题的解释,在佛典中分... 阅读全帖
y****w
发帖数: 39
34
一篇因果观察的文章。
包含阿秋喇嘛的观察,亚青寺白玛呈列活佛的观察,阿松活佛的观察。
还有通过回忆,催眠等方式追忆到前世等等情形的。
一系列公案,让我们在诚信因果的同时,回顾自己的所作所为,或欣慰,或惭愧。
一一对应,比照自身,过咎自改,功德增上。
本文分作八类(一,杀生之异熟果;二,对世间物质生贪之异熟;三,说粗暴语之异
熟;四,享用僧财之异熟;五感受诸业之异熟;六,善业异熟;七,因业力而真实回忆
前世之情况。八,依催眠而忆前世者。)大神通者讲述148例真实的前世今生因果故事
!请见者多多转载,利益有缘!
前世今生因果分类直指
(来自阿秋喇嘛、白玛呈列活佛、阿松活佛的观察)
先发殊胜菩提之心,
继攒三阿僧祗二资,
终获究竟圆满佛果,
敬礼第四佛释迦佛!
其无欺教言之甘露精华,
惠施法恩于堪忍刹众生。
然因众生业显不思议力,
而有不悟或错解之士夫。
故以佛经典及正法教言,
成就者所见境界之实证,
对现前之无欺因果分类,
而成此圣者教言之汇编。
一般而言,古往今来,传播到南瞻部洲许多国家的佛法。虽有兴有衰,但其精华至今
未泯灭!不仅皈依三宝之世风尚存,且有具缘众生依... 阅读全帖
y****w
发帖数: 39
35
一篇因果观察的文章。
包含阿秋喇嘛的观察,亚青寺白玛呈列活佛的观察,阿松活佛的观察。
还有通过回忆,催眠等方式追忆到前世等等情形的。
一系列公案,让我们在诚信因果的同时,回顾自己的所作所为,或欣慰,或惭愧。
一一对应,比照自身,过咎自改,功德增上。
本文分作八类(一,杀生之异熟果;二,对世间物质生贪之异熟;三,说粗暴语之异
熟;四,享用僧财之异熟;五感受诸业之异熟;六,善业异熟;七,因业力而真实回忆
前世之情况。八,依催眠而忆前世者。)大神通者讲述148例真实的前世今生因果故事
!请见者多多转载,利益有缘!
前世今生因果分类直指
(来自阿秋喇嘛、白玛呈列活佛、阿松活佛的观察)
先发殊胜菩提之心,
继攒三阿僧祗二资,
终获究竟圆满佛果,
敬礼第四佛释迦佛!
其无欺教言之甘露精华,
惠施法恩于堪忍刹众生。
然因众生业显不思议力,
而有不悟或错解之士夫。
故以佛经典及正法教言,
成就者所见境界之实证,
对现前之无欺因果分类,
而成此圣者教言之汇编。
一般而言,古往今来,传播到南瞻部洲许多国家的佛法。虽有兴有衰,但其精华至今
未泯灭!不仅皈依三宝之世风尚存,且有具缘众生依...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6
>奢摩他本身并没有错误,奢摩他的修习是正当的,有被推荐的很多理由;但是专注并
非内观,因此想得到专注的行者可修习专注,想得到内观成果的人必须修习内观,祇是
时间迟早的问题,或者在专注修习之后,或立即直接从事内观的修习。他是否当前祇希
望修习专注,而稍后转换为毗婆舍那,或者立即修习毗婆舍那,是行者自己的抉择。我
做为一个毗婆舍那的修行者,并不应该热切地要他立即做选择。孙伦西亚多有一次说:
「人做他想做的,做他想做的就不会困扰他。」
===================
这段说法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基本是对的。但需要弄清楚,“时间迟早”的确切含义。
不错,修习奢摩他(专注禅)的人确实最后必然会过渡到毗婆舍那(观禅),但是这个时间
,可能是一个月,可能是一世,也可能是千万世。
奢摩他(专注禅)本身确实没什么错误,对于无法刚开始就进行毗婆舍那(观禅)的人来说
,它有它自己的作用,一个必须依赖拐棍的人,夺去他的拐棍,只能让他寸步难行,
但是大多数修习奢摩他的人,最后停留在奢摩他(专注禅),被奢摩他禅定所带来的觉受,
神通,以及在此基础上虚假的“观”所迷惑,误认为自己解脱证果。而且更多人是完全
修错
r****n
发帖数: 8253
37
>奢摩他本身并没有错误,奢摩他的修习是正当的,有被推荐的很多理由;但是专注并
非内观,因此想得到专注的行者可修习专注,想得到内观成果的人必须修习内观,祇是
时间迟早的问题,或者在专注修习之后,或立即直接从事内观的修习。他是否当前祇希
望修习专注,而稍后转换为毗婆舍那,或者立即修习毗婆舍那,是行者自己的抉择。我
做为一个毗婆舍那的修行者,并不应该热切地要他立即做选择。孙伦西亚多有一次说:
「人做他想做的,做他想做的就不会困扰他。」
===================
这段说法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基本是对的。但需要弄清楚,“时间迟早”的确切含义。
不错,修习奢摩他(专注禅)的人确实最后必然会过渡到毗婆舍那(观禅),但是这个时间
,可能是一个月,可能是一世,也可能是千万世。
奢摩他(专注禅)本身确实没什么错误,对于无法刚开始就进行毗婆舍那(观禅)的人来说
,它有它自己的作用,一个必须依赖拐棍的人,夺去他的拐棍,只能让他寸步难行,
但是大多数修习奢摩他的人,最后停留在奢摩他(专注禅),被奢摩他禅定所带来的觉受,
神通,以及在此基础上虚假的“观”所迷惑,误认为自己解脱证果。而且更多人是完全
修错
r****n
发帖数: 8253
38
简单给这篇文化总结一下,并补充一些东西
1.原始佛教经典当中的禅那(中国也翻译成禅定)一词,从巴利文含义来看,则重于观
照,观察,而巴利文是佛陀在世时候说的语言,所以很有参考意义。中国人翻译成禅定
以后,将禅那的本身观察的含义给弄没了,更强调了专注的“定”。让人误认为佛教是
以修四禅八定的专注禅定为核心的。但实际,佛教更重视修“观”。并且和四禅八定是
不同的。
2.禅那分两种,一种是奢么他禅那,一种是毗婆舍那禅那,奢么他禅那后来成为禅定以
及四禅八定的同义词,但实际这个是有问题的。因为还有另外一种毗婆舍那禅那。但是
当大家都公认禅定是指四禅八定以后,这个也就不成为错误了。但是需要明白禅那确实
不仅仅包括四禅八定。
3。毗婆舍那禅那实际就是修观禅时候的刹那定,这个在三藏经纶和论述以及疏钞里面
已经有明显的证据(我曾经找出大量,但此处没贴出)
4.如果是四禅八定,也就是奢么他禅定,那么它的所缘必须是固定,单一的概念法
5..如果是毗婆舍那,也就是修观,那么对象一定要是代表真实法的五蕴身心现象。绝
对不能是包括禅相的光在内的概念法。
6.毗婆舍那意思并不仅仅是观察,而是指如实观察五蕴诸法的三
a*******g
发帖数: 867
39
http://sss2002.51.net/books/ddncfjds/ddncfjds007.htm
第四章  阿姜查 ACHAAN CHAA
耐心修学,
奉持戒律,
生活简朴,
保持自然,
观照内心。
这是我们的修行方法,
它将引导你证入无我,
达到寂静安详的境界。
阿姜查(Achaan Chaa)出生于泰国北部寮国人区的一个温馨的农村大家庭。年幼
即剃度受沙弥戒,二十岁具足比丘戒。当沙弥时即研读基本经教,这已超出当时乡村的
四年教育水准。长大后追随几位寮语系统的师父修学,过着传统的丛林苦行生活。他苦
行和云游数年,夜宿林间树下,并且在阿姜曼Achaan Mun,泰寮地区本世纪最重要的著
名大师)门下待过短暂的时间,但却在那段因缘里豁然开悟。几年之后,阿姜查回到自
己的家乡,住在附近一处浓密丛林里的坟场。这个地方荒无人迹,众人皆知,是个布满
毒蛇,藏有老虎以及是鬼魅出没之处,但对在山里修行的出家人而言,是个极理想的场
所。由于日益增多的男女出家众以及在家居士前来请益并留下来跟他修学,一间很大的
道场就在他的四周围设立起来。目前在泰国北部丛林里,约有三十座以上的分支道场,
里头都有...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内观道与出世间八正道-zz
一、经中内观道出现的地方
” 内观道“一词出现在《长部14*大本经》中,其内容指的是十支缘起的还灭门,只是元亨版的译法
是”观道“而不是”内观道“:
诸比丘! 尔时,毗婆尸菩萨如是思惟:“此正觉之观道,由我所证悟:名色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
灭,名色灭则六处灭,六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受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
灭,生灭则老、死、愁、悲、苦、忧恼灭,如是此等全苦蕴灭。”
诸比丘! 于 “灭尽!灭尽” 之思惟,毗婆尸菩萨,于诸前未曾闻之法,眼生、智生、明生、光明生。
此经英译本的译者Maurice Walshe 的用词是:insight (vipassana) way ,所以译成观道或
内观道都应该是正确的,不过insight或vipassana通常都译为内观,所以译成内观道更为清楚。
二、内观道亦是八正道
和上面同样的内容,在相应部12.65经被称作八正道。过去由于没有见 到相应部12.65经的中文版,
我对此经英文版(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 ... /sn12.065.than.html )的
相关段落作了翻译,下面是这部分...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代南传大师及其教法
阿姜查
耐心修学,
奉持戒律,
生活简朴,
保持自然,
观照内心。
这是我们的修行方法,
它将引导你证入无我,
达到寂静安详的境界。
问:我很用功修行,但似乎尚无一点消息。
答:修行不能有所求,凡有求解脱或求开悟之心即成解脱之障碍,这一点非常重要。你
可以日夜精进不懈,但若仍有企求心,则永远不能获得涅盘,此求解脱之欲会导至疑惑和掉悔。无论你修行多么长久多么卖力,智能决不会从欲望中产生。因此,祇须很单纯地放下,警醒地观照身心,不可有有所得之心,甚至不可执着修行或要开悟。
问:关于睡眠,该睡多久?
答:别问我这个问题,我无法告诉你。对某些人而言,平均每晚睡四个小时就好了。不
过,重要的是,你要观,并且了解自己。若故意少睡一些,会感到全身不舒服,也很难保持正念。睡太多会令人昏沉或掉举。因此,要发现自己原本的步调。这必须仔细观照身心,弄清楚真正需要的睡眠时间,才能把自己调整在最佳的状态。醒来以后又翻身小睡片刻是有害修行的;当眼睛一睁开就要保持清醒了。
31
问:关于用餐,该吃多少?
答:这个问题跟睡觉一样,你必须了解自己。食物应适合身体所需,当视之为医药。你
会不会在餐后感到昏沉?或者日...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代南传大师及其教法
由于我们总是希望现状能改变,
因而没能清楚地看到当下现况;
如果我们注意到的不是现况,
这样的修行就是离开了中道。
我们可以看出,
建立平衡中道并非易事;
基于这个理由,
具足正见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必须了解,
内观并不是出自努力或深定,
而是出于正念。
两种开发心灵的方法
佛教有两种开发心灵的方法,一种是内观(毗婆舍那)的开发,另一种是定力(奢摩他
)的开发。后
者着重在专注力;一个人要不断地注意一个目标,而且专注力是依循单一的轨道,以趋
向清澈的宁静境界,
这种心灵的开发并不会带来对事实及其因果的了解,祇会带来宁静。另一方面,内观的
开发则要了解「存
在的实相」,换句话说,就是要证知肉体与心。这种证知是开发内观的目标。
首先,我将解释在宁静的开发中,专注力的构成要素,这是因为专注力的开发不能同时
用于内观的开
发上,反之亦然。对此点请不要误解,一个人当然可以先进行宁静的开发,等待达到专
注力了,再进行内
观的开发,但是,把这两种方法混在一起用,却无法达到内观所预期的效果。
宁静的禅修是集中注意力在一特定目标上,在传统上,宁静禅修专注的特定目标有四十
个:十个是颜
色与元素,十个是不...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3
☆─────────────────────────────────────☆
cpath (秋十三) 于 (Tue Jul 26 06:16:27 2011, 美东) 提到:
任何初学者,凭什么认为某比丘或某法师说的是正确的佛法,真的佛法?
是因为他德高望重?
是因为他与你感情好,熟识?
是因为他的风格你喜欢?
是因为他说的与传统上听到的一样或差不多?
是因为他说的是劝人为善….之类的人间善法,不是害人的?
是因为他说的就是你想听的,你也认为如此?
………
都是没有依凭的。
葛拉马经? 照着修果然就……就要相信他?
他有某种你所不及的修为境界,或神通,你被震摄,就相信他说的是佛法?
他说可以通灵,你照着修,真的可以通灵,于是他说的就是真的佛法?
他说,照着修可以入禅定,于是你照着修,果然可以入禅定,
于是就相信他说的是佛法?
他说照着修可以死后生极乐世界,死后就真的会生极乐世界? 他说的就是真的佛法?
他说要普渡众生,很伟大,于是他说的就是真佛法?
他说这样可以成佛,于是你就照着做,果然成佛了? 这就是真佛法?
那谁照着做成佛了?
他说照着修可以灭除贪嗔痴,你照着修果然就...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311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察情绪与受心念住
http://bbs.sutta.org/thread-9341-1-1.html
剎那定(khaṇika-samādhi)
当人们提到「禅那」(jhāna)之时,通常指「奢摩他」(samatha)的修行。一般普遍的
想法坚信,「奢摩他禅那」(samatha-jhāna)是「真正的禅那」(true jhāna)。当然
,修行者可以在奢摩他禅那中证得「安止」。在奢摩他禅那中,修行者将注意力固定在
单一「概念法」(paññatti);然而,在「毗婆舍那禅那」(vipassanā- jh
āna)中,修行者不把注意力固定在单一所缘,他的注意力会从一个「究竟法」(
paramattha),[172]移到另一个新生起的「究竟法」,在这状况下所证得的定,叫作「
剎那定」(khaṇika- samādhi)。
佛典也将「剎那定」说为“khaṇika-cittekaggatā”,意思是,「剎那的心一
境性」,对此,注释书批注为“khaṇamatta- ṭṭhitiko samādhi
”,「仅住剎那的定」。...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478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五灯会元卷第一】
【五灯会元卷第一】
《七佛》
古佛应世,绵历无穷,不可以周知而悉数也。近故谭贤劫有千如来。暨于释迦,
但纪七佛。按长阿含经云:「七佛精进力,放光灭暗冥。各各坐树下,于中成正觉。
」又曼殊室利为七佛祖师,金华善慧大士登松山顶行道,感七佛引前,维摩接后。今
之撰述,断自七佛而下。
《毗婆尸佛》
毗婆尸佛。[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八尊。]偈曰:「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
幻出诸形象。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长阿含经云:「人寿八万岁时,
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盘头,母盘头婆提。居般头婆提城。坐波波罗树下
,说法三会,度人三十四万八千。」神足二:一名骞茶,二名提舍。侍者无忧子方膺

《尸弃佛》
尸弃佛。[庄严劫,第九百九十九尊。]偈曰:「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
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长阿含经云:「人寿七万岁时,此佛出
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明相,母光耀。居光相城。坐分陀利树下,说法三会,
度人二十五万。神足二:一名阿毗浮,二名婆婆。侍者忍行子无量。
《毗舍浮佛》
毗舍浮佛。[庄严劫,第一千尊。]偈曰:「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
r**m
发帖数: 1825
46
实际上后期的论典直到清净道论之前,这些修习细节应该还是都比较偏向《解脱道论》
的,我看了阿比达摩同期的有部论藏《大毗婆沙论 》中入出息念的部分,也是说的风
相增大,遍满全身入出息,并且说全身息是关键。
我个人认为直到清净道论前的大部分论藏,止和观都应该不是像现在这么割裂开的,都
是比较类似《解脱道论》的方法,当然现在由于看不到阿比达摩原文,所以无从知晓,
我预计阿比达摩原文也应该是《解脱道论》,《大毗婆沙论 》这种修法。
我认为阿比达摩原文很有必要去看,现在虽然大家都崇尚阿比达摩,但是估计还没人看
过阿比达摩原典。
大毗婆沙论中全身息的段落:
故入出息先短后长。问此观息风从鼻而入还从鼻出。何故乃说我觉遍身入出息耶。答息
念未成观入出息从鼻入出。息念成已观身毛孔犹如藕根息风周遍于中入出。
第二十六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http://www.jingshu.org/dzj-new/article-4230-1.html
Y**u
发帖数: 5466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唐西域记中的两个故事
大唐西域记
.....
话说玄奘大师曾来到秣底补罗国,这里是小乘佛教的聚集地。三宝弟子都知道,「
俱舍论」的作者就是世亲菩萨,且俱舍论在当时也是广为流通、为世人所称颂的。可是
,有一位以修学小乘宗派为主的众贤论师,对於世亲菩萨的大作「俱舍论」却很不以为
然。於是众贤论师苦心钻研,历经十二年的努力,终於写成了二万五千颂、八十万言的
「俱舍雹论」。而这部论著,就是专门用来批驳世亲菩萨之俱舍论的。众贤论师对徒子
徒孙们很自豪的说:「凭我的聪明才智以及正确的见解,一定能驳倒世亲,挫他的锋锐
,不能让这老头独占鼇头。」於是他选了三位小乘派最精锐的弟子,向世亲菩萨常住的
佛寺下战书。世亲菩萨接到战书之後向弟子们说:「我已年迈体衰了,不想再为这种无
聊的争辩浪费口舌。我要远游中印度,不想跟这种年轻人争辩,大乘佛法是无诤且心胸
宽广的。」
当世亲菩萨离开佛寺後的第一天,众贤论师的人马即到来,当众贤论师才踏进世亲
菩萨的本庙山门时,忽然全身瘫痪,不支倒地(这是三宝报应的一种症状)。於是众贤
论师心有所悟,便写了一封信向世亲菩萨说道:「如来涅盘以後,佛弟子分成许多宗派
,各有门户之见,排斥其他部派...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ZZ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陈义孝居士著
一、极乐世界的有无问题
在我们还未针对问题作出分析之前,要请您且先看看,一些关于佛教与科学十分巧合的
数据如下:
●古人普遍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佛却说地不是方的,而是圆的,叫做‘地轮’。
此事后来科学发达了,测知地的确是圆的,叫做‘地球’。
●《华严经》和《梵网经》等记载,华藏世界,如云似海,重重无尽。
近代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数理证明宇宙是四度空间的连续体,认
为宇宙是膨胀的,而且是极其宏大乃至无穷无尽的!他引用‘相对论’来说明质量与能
量所表现的一个静的宇宙和一个动的宇宙,两者间的错综组合,形成了变化莫测的宇宙
。这与佛教所说的重重无尽的宇宙观,相当接近。
●佛教说,百亿须弥,百亿日月,构成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只是一佛之化土而已。
所谓‘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千个太阳系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
,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现代的天文学家已探测到在银河系中,有著本身发光
如同太阳的恒星近十亿个,依理推测应有三百亿个之多。并在太阳系的空间,还有数不
尽、算不清的星云星系,而且每一个星球都有一或两个卫星月球。这与...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汉传佛教界真是群魔乱舞啊
这个好像是跑日写的。
=====================================
改寫大乘260字<心經>,還原佛法真實義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0da51a0100l38r.html
本文绝非如是我闻之佛经,乃是依佛教第一次结集之契经并对照大乘唐玄奘所译《般若
波罗密多心经》而写,和大乘心经一样,也是260字,是为显扬原始佛法之正见
-------------------------------------------
四念处毗婆舍那心要
---如觉改编
多闻圣弟子,行深四念处毗婆舍那时,照见五蕴刹那生灭,生畏怖,起厌离,向于舍,
除一切苦厄。色异於空,空异于色,色不是空,空不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以何
故?是诸有为法缘生缘灭,如病如刺如杀,非我非无所。而无为法无生无灭,诸行空寂
,清凉安乐。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无老死,无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正观无常,厌
离五蕴而向于涅槃故,远离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声闻弟子,依
四念...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汉传佛教界真是群魔乱舞啊
这个好像是跑日写的。
=====================================
改寫大乘260字<心經>,還原佛法真實義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0da51a0100l38r.html
本文绝非如是我闻之佛经,乃是依佛教第一次结集之契经并对照大乘唐玄奘所译《般若
波罗密多心经》而写,和大乘心经一样,也是260字,是为显扬原始佛法之正见
-------------------------------------------
四念处毗婆舍那心要
---如觉改编
多闻圣弟子,行深四念处毗婆舍那时,照见五蕴刹那生灭,生畏怖,起厌离,向于舍,
除一切苦厄。色异於空,空异于色,色不是空,空不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以何
故?是诸有为法缘生缘灭,如病如刺如杀,非我非无所。而无为法无生无灭,诸行空寂
,清凉安乐。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无老死,无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正观无常,厌
离五蕴而向于涅槃故,远离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声闻弟子,依
四念...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