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 发帖数: 126 | 1 一篇paper刚被本领域top journal 接受,今天接到校样,才发现有一个reference被引
用的位置不对。如果改动,整篇paper的reference 次序都要变。请有经验的前辈,这
该咋办? |
|
c****2 发帖数: 126 | 2 问题是去掉后,整篇paper的reference次序都要变。好像校样不接受整篇paper 有改动
。请明白人说说。 |
|
w********h 发帖数: 12367 | 3 把我所有的图都改一遍,
字体全部由Time New Roman变成Arial,
而且还调整成字体很大的样子。。。
我ft阿,
我的审美情趣就是time new roman + 小字体 + 小尺寸图啊。
好不容易elsevier杂志把字体改小,深得我心,
现在图怎么这样搞。。。
从邮件的地址看,
是不是这些杂志的校样都外包给老印去做了。。。 |
|
y***e 发帖数: 6082 | 4 生菜和生大哪个快?内容方面有啥要求区别,做生大的投到那里去希望大么?
把我所有的图都改一遍,
字体全部由Time New Roman变成Arial,
而且还调整成字体很大的样子。。。
我ft阿,
我的审美情趣就是time new roman + 小字体 + 小尺寸图啊。
好不容易elsevier杂志把字体改小,深得我心,
现在图怎么这样搞。。。
从邮件的地址看,
是不是这些杂志的校样都外包给老印去做了。。。 |
|
v****y 发帖数: 11 | 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2dvaa.html
李开复是不是“卡内基·梅隆大学最年轻副教授”?
今年年初有海外留学生网站在议论李开复是不是当过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副教授,几天
前有人把这些议论转给我,问我对此事的看法,才引起我的注意。
今年年初有海外留学生网站在议论李开复是不是当过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副教授,
几天前有人把这些议论转给我,问我对此事的看法,才引起我的注意。 《世界因
你不同:李开复自传》序言说: “我无法忘记1990年夏天那次来到加州的情景,
那时我也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选择。当时年仅28岁的我是卡内基·梅隆大学最年轻的副教
授,只要再坚持几年就可以得到tenure(终身教授)的职位。这意味着终生的安稳,可以
在世界排名第一的大学计算机系中作研究。” 有一节叫《26岁的副教授》,文中
说: “1988年4月,我拿到了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博士学位,……在恩师的
盛情邀请下,4月,我决定留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教书。26岁,我成为卡内基·梅隆里
最年轻的副教授。” 自传又说,李开复在1990年夏... 阅读全帖 |
|
p****s 发帖数: 32405 | 6 仅仅热爱翻译是不够的。翻译是一种综合能力。作为年轻初学者,这直接反映在你的理解力上。你现在才二十多岁,即使是读汉语或汉译的理论著作或论述,以至诗歌或散文,可能也还有理解障碍,这是因为你还没有较高深的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是与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分不开的,甚至影响你的判断力。假如一个出色译本是这样一种概括和抽象的产物,而你读不懂,你就有可能归咎于翻译不好。相反地,你也有可能把一个译得不大准确却似乎好懂的译本,当成好译本。在汉语或汉译里,你觉得似懂非懂的,一个老练读者看来,却是明白的。你把似懂非懂的东西译成似懂非懂的东西,在你看来没问题,但有经验的人一看就是误译。这也解释了一个现象,其他领域都有神童或早熟的天才,翻译领域里没有。一个译者三十五岁能出版一部自己后来不汗颜的翻译作品,已算是个幸运儿。我自己就不是这样的幸运儿。
虽然你的阅历和理解力会增加,但不见得就能因此而自动在十年后以至二十年后变成一个具有高度理解力的出色译者。有不少譬如二十年前就做诗歌翻译的人,翻译质量原本就低,二十年后其外语水平几乎从未提高过,数量却不断增加。而他们都不自知。这是一个我至今百思不得其解的怪现象... 阅读全帖 |
|
o**a 发帖数: 472 | 7 金仁顺:《人说海边好风光》
□李敬泽
1“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知道”
你昨天晚上怎么不在房间?'回家的路上李江波问罗晶。
房间里有人。我进去不大方便,就去楼下酒吧坐了坐。
这么说,杜新颖又有新情人了?
沉默片刻后,李江波淡淡地笑了。
———小说到此结束。我们知道,杜新颖倒还没有新情人,有了情人的是罗晶,而罗
晶有了情人是因为她发现她丈夫李江波曾是杜新颖的情人。但这篇小说结束于“沉默”之
后的“淡淡地笑”。
今天中午,我在中国青年出版社,龙冬的桌子上有份校样;龙冬是中青社的编辑,此
人无可救药地热爱酒、醉醺醺的地方和人,他隆重地向我推出赫拉巴尔,他说,看看,赫
拉巴尔!赫拉巴尔!他抄起那摞子校样在我眼前哗啦啦地抖动。为了让他别再抖了,我接
过校样,严肃地看了第一页,我看见一个家伙去一家酒店当服务员,上班第一天,老板指
着他的鼻子喝道:你要告诉自己,你什么都没看见,什么都没听见,什么都不知道!那家
伙嘟嘟囔囔地重复一遍:是,我什么都没看见,什么都没听见,什么都不知道。老板再喝
:你还得记住,你什么都看见了,什么都听见了,什么都知道!可怜的家伙抑制住心中的
惊诧,说:是,我什么都看见了,什么 |
|
E*****l 发帖数: 2662 | 8 第四章 塞维特斯事件
有时候,历史看来象是从成百万人中间挑选出一个杰出的人物,让他代表某些特殊的
哲学观点。这样的人无需是一个第一流天才。命运往往满足于凭机缘使某一个名字在大
庭广众中崭露头角。而打从那时以后,这个名字就会根深蒂固地印在我们民族的记忆里
。米圭尔·塞维特斯不是一个有超人智力的人,但他的个性,由于他可怕的命运使人永
远铭记着他。他有许多天赋,多种多样的才能,但它们却杂乱无章地编排在一起。他有
一个有力、机敏、好奇而顽固的头脑,但很容易从一个问题游移到另一个问题。他要求
把真理公诸于众的强烈愿望,常由于缺乏清晰的创造力而减弱。虽然他无书不读,但他
那浮士德式的智力,使得他无法彻底了解任何一门科学。他徘徊于哲学、医学和神学之
间,常常以其大胆的言论,使读者眼花缭乱,但旋即又失之于自诩。有一次,在他先知
式的启示中,他作了一个开拓性的观察,宣布一项肺循环的医学发现。他从不费心去利
用他的发现,或追踪它与世界上科学成就之间的关系。他浮夸的见识是照在他那个世纪
黑暗外表的昙花一现的微光。他的智力充满了活力,然而他不能跟随他自己的光亮。因
为唯有通过持久的努力,去追求一个目标,才... 阅读全帖 |
|
M****o 发帖数: 7045 | 9 刚跟朋友联系过,他说可以上传个诗集的online版本。
但但但。。。。问题是:
1 如果上传出版社给我们的二次校样,那里面有几处错误;我们当时据理力争,要求他
们按我们的勘误更正。。。。以下省略250字。。。。也不知他们后来更正没有,我也
没收到过任何修改或者没修改过的更正校样。
我不愿意上传一份有错别字和分行错误的诗集校样,再附加一份勘误表。。。
2 还没有收到实体书,没法做扫描版。朋友似乎很忙,我问他能不能做也没回音。
3 如果上传我自己原稿pdf,应该没有错别字,但就是版式不好看。。。。 |
|
M****o 发帖数: 7045 | 10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安发个牢骚 刚跟朋友联系过,他说可以上传个诗集的online版本。
但但但。。。。问题是:
1 如果上传出版社给我们的二次校样,那里面有几处错误;我们当时据理力争,要求他
们按我们的勘误更正。。。。以下省略250字。。。。也不知他们后来更正没有,我也
没收到过任何修改或者没修改过的更正校样。
我不愿意上传一份有错别字和分行错误的诗集校样,再附加一份勘误表。。。
2 还没有收到实体书,没法做扫描版。朋友似乎很忙,我问他能不能做也没回音。
3 如果上传我自己原稿pdf,应该没有错别字,但就是版式不好看。。。。 |
|
|
r******n 发帖数: 2730 | 12 写在最前面:
Mentesorri是各种teaching curriculum的一种,水果有香蕉苹果橘子,选择哪个看你
的喜好,香蕉苹果橘子们都有相同相似的营养元素,也有各自特殊的口味和营养。选择
吃香蕉和没错,只是要知道香蕉缺啥,做到心里有数。再次声明,我的初衷不是要把
mentesorri搞臭,我从一开始就一直说,正宗的mentesorri有正面效果。我从来就没有
说过mentsorri是不好的。只是有不少家长说实地参观了正宗的蒙校自己不喜欢,和自
己的教育观格格不入而已。为什么我一直说正宗呢?蒙校自己的官方组织就一直声明,
没有通过他们的认证考核的就不算是蒙校。因为curriculum是个整体。东拉西凑出一个
没有consistent理论指导的东西,蒙校组织也怕会给孩子有不好影响,把自己给抹黑了
。所以以下对于mentesori的研究全部是正宗蒙校的研究样本。
蒙校在美国过去和现在:20世纪初传入美国,1910-1920年那个阶段大红大紫。由于和
主流教育观有差距,逐渐衰落,现在全美只有4000-5000所有资格认证的蒙校,教育阶
段从婴儿期一直到8年级。
与某些家长认为的蒙校是...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2975 | 13 //ding
有人的心眼和针尖一眼小,一点不一样的意见都容不下,呵呵
写在最前面:
Mentesorri是各种teaching curriculum的一种,水果有香蕉苹果橘子,选择哪个看你
的喜好,香蕉苹果橘子们都有相同相似的营养元素,也有各自特殊的口味和营养。选择
吃香蕉和没错,只是要知道香蕉缺啥,做到心里有数。再次声明,我的初衷不是要把
mentesorri搞臭,我从一开始就一直说,正宗的mentesorri有正面效果。我从来就没有
说过mentsorri是不好的。只是有不少家长说实地参观了正宗的蒙校自己不喜欢,和自
己的教育观格格不入而已。为什么我一直说正宗呢?蒙校自己的官方组织就一直声明,
没有通过他们的认证考核的就不算是蒙校。因为curriculum是个整体。东拉西凑出一个
没有consistent理论指导的东西,蒙校组织也怕会给孩子有不好影响,把自己给抹黑了
。所以以下对于mentesori的研究全部是正宗蒙校的研究样本。
蒙校在美国过去和现在:20世纪初传入美国,1910-1920年那个阶段大红大紫。由于和
主流教育观有差距,逐渐衰落,现在全美只有4000-5000所有... 阅读全帖 |
|
|
d***a 发帖数: 13752 | 15 你还是直接看他的原话吧。有点长。前面去掉了背景。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1/Parenting/31865417_0_1.html
-------------
蒙校在美国过去和现在:20世纪初传入美国,1910-1920年那个阶段大红大紫。
由于和主流教育观有差距,逐渐衰落,现在全美只有4000-5000所有资格认证的蒙校,
教育阶段从婴儿期一直到8年级。
与某些家长认为的蒙校是很宽泛的组织。有很多变体。这个想法是错的,相反,
Mentesorri是个很严密的组织,老师和学校要结果蒙校组织的教育,资格审查整
个流程以后才能被称为蒙校老师。所以正宗的蒙校之间很相似,蒙校之间差距不大,很
标准。这点可以认为是个优点,比普通的preschool要好。普通preschool,学校之间的
差距有时会很大,NAEYC只是一个指导性的组织,也不强制所有preschool都要经过
NAEYC的认证和教育,老师只要有教室资格证一样的认证就可以了。但是你在加州上的
蒙校,你去纽约上的蒙校,硬件上教学方法上都差不多。大致可以认为是,连锁机构了。
关于mentesorr...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2730 | 16 当年发出来十分有争议,如今发出来再给考虑上蒙校的家长提个醒。不过很好,发现可
能是80后的家长多起来了,都不那么盲目的推崇蒙校了。建议家长多看多思考,
preschool 的主要目的是 school readiness,不是早期智力开发。
Mentesorri是各种teaching curriculum的一种,水果有香蕉苹果橘子,选择哪个看你
的喜好,香蕉苹果橘子们都有相同相似的营养元素,也有各自特殊的口味和营养。选择
吃香蕉和没错,只是要知道香蕉缺啥,做到心里有数。再次声明,我的初衷不是要把
mentesorri搞臭,我从一开始就一直说,正宗的mentesorri有正面效果。我从来就没有
说过mentsorri是不好的。只是有不少家长说实地参观了正宗的蒙校自己不喜欢,和自
己的教育观格格不入而已。为什么我一直说正宗呢?蒙校自己的官方组织就一直声明,
没有通过他们的认证考核的就不算是蒙校。因为curriculum是个整体。东拉西凑出一个
没有consistent理论指导的东西,蒙校组织也怕会给孩子有不好影响,把自己给抹黑了
。所以以下对于mentesori的研究全部是正宗蒙校的研究样本... 阅读全帖 |
|
w***3 发帖数: 387 | 17 2010-12-31 文章来源:南方周末
一本词典引出一群老人
这是一本有史以来中国最大的英汉英美法词典,460多万字,所收词条已达到4.5万多个
,是日本出版的《英美法词典》的3倍。
词典的最后校样已经完成。在没有政府支持,没有经济资助,没有鲜花和掌声,甚至连
正规办公室都没有的情况下,两代学人在默默无闻中历经九载寒暑的呕心沥血之作,终
于接近了尾声。
国家司法部一位司长评价说:“这是个很奇怪的事,一部具有国家权威的词典,却由一
群无职无权无钱的学人和老人编撰,他们做了我们整个司法行政教育系统想做而做不了
的事。”
这本书后面,有一群几乎被人们遗忘的老人。
这是一些响亮的名字,一些在1949年以前就已成为法学权威的前辈名宿———
盛振为,美国西北大学法学博士,东吴大学前校长兼法学院院长;
周木丹,比利时鲁汶大学1934年法学博士;
卢峻,美国哈佛大学1933年法学博士;
王名扬,法国巴黎大学1953年法学博士;
蔡晋,东吴大学1933年法学士;
许之森,东吴大学1934年法学士;
卢绳祖,东吴大学1934年法学士;
徐开墅,东吴大学1940年法学士;
王毓骅,美国印地安那大学1949... 阅读全帖 |
|
c*****3 发帖数: 1141 | 18 钟书是极有才气的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这八个字,用在钱钟书身上,那可真是
当之无愧,一点含糊都没有。早在三十年代,吴宓就说过:“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
,在老一辈中要推陈寅恪先生,在年轻一辈中要推钱钟书,他们都是人中之龙”。但如
果硬要做比较,无妨说论“学”,钱钟书或略逊于陈寅恪;论 “才”,则钱钟书略高
于陈寅恪。比方说,他竟然能用宋明理学家的语录来写情诗,把那些主张“存天理,灭
人欲”、道貌岸然的教条变成爱情宣言。如此化腐朽为神奇,连钱钟书自己都忍不住要
自负地说“自来无第二人”。实际上,当今之世,能在治学与创作之间左顾右盼、游刃
有余,而且两方面都取得卓越成就的,大约也就是钱钟书了。这就非有过人的才气而不
能为。你看他的《围城》,写得何等机智睿哲!那里面的警句妙语,多到“美不胜收”
或者“拥挤不堪”的程度,以至于有 “卖弄才情”的批评。卖弄不卖弄且不去管他,
有才情却总归是事实。这样的书,陈寅恪就写不出。当然,他也不会去写。
钱钟书也是有骨气的。他最痛恨和厌恶那些在名利场加官场里混来混去的“知识分子”
,最痛恨和厌恶那些市侩、风派、软骨头。据说,他曾“情绪激动”地大骂冯友兰“...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19 http://nf.nfdaily.cn/nfdsb/content/2011-11/15/content_33217468.
2011-11-1511:32南方都市报
1980年11月15日,任仲夷(左)南下广东,与习仲勋同志交接班。
●潘东生
2005年11月15日13时46分,风云低回,厚土含悲,任老与我们永别了。正如吴老南
生挽联所说的,“神州痛失骄子,岭表永怀至人”,内心哀伤,难以名状。
光阴荏苒,转瞬任老离开我们已六年。这六年,似乎很短,我们对任老的回忆却历
久常新,每字每句言犹在耳;这六年,似乎很长,对任老的思念与日俱增,一点一滴积
累成海。在这些日子里,我经常会想起这位亦父、亦师、亦友的长者和智者,想起在他
身边工作的七年多的时光,想起他的音容笑貌、幽默深邃……点点滴滴,萦绕在脑际,
仿佛他不曾离开过,犹如一切尽在眼前,不时半夜醒来,感怀往事,不能自己。
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不动摇;他,理论深厚,经验丰富,总结正反
两面的经验教训不回避;他,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却步;他,勤
于学习,善于思考,与时俱进不倦怠;他,无私无畏,一身正气,坚持真理...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20 读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2007-11-26 00:18:49)转载▼
标签: 人文/历史 杨绛 人生 灵魂
周国平留言:太太是编辑,杨绛对她格外照顾,先前把《钱锺书手稿集》交给她出版,
最近又把自己的新作交给她出版。因此,《走到人生边上》还是校样时,我已先睹为快
。商务印书馆十分重视,交稿十来天,此书就摆在国际书展的展位上了。应出版社要求
,我为此书写了推荐语,也在书展上公布。杨绛先生看了,给二字评价:“知我。”我
甚受鼓励,同时也意犹未尽,遂写下面这篇读后感。真是好书啊,我劝诸君不要错过。
人生边上的智慧
——读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杨绛九十六岁开始讨论哲学,她只和自己讨论,她的讨论与学术无关,甚至与她暂
时栖身的这个热闹世界也无关。她讨论的是人生最根本的问题,同时是她自己面临的最
紧迫的问题。她是在为一件最重大的事情做准备。走到人生边上,她要想明白留在身后
的是什么,前面等着她的又是什么。她的心态和文字依然平和,平和中却有一种令人钦
佩的...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21 读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2007-11-26 00:18:49)转载▼
标签: 人文/历史 杨绛 人生 灵魂
周国平留言:太太是编辑,杨绛对她格外照顾,先前把《钱锺书手稿集》交给她出版,
最近又把自己的新作交给她出版。因此,《走到人生边上》还是校样时,我已先睹为快
。商务印书馆十分重视,交稿十来天,此书就摆在国际书展的展位上了。应出版社要求
,我为此书写了推荐语,也在书展上公布。杨绛先生看了,给二字评价:“知我。”我
甚受鼓励,同时也意犹未尽,遂写下面这篇读后感。真是好书啊,我劝诸君不要错过。
人生边上的智慧
——读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杨绛九十六岁开始讨论哲学,她只和自己讨论,她的讨论与学术无关,甚至与她暂
时栖身的这个热闹世界也无关。她讨论的是人生最根本的问题,同时是她自己面临的最
紧迫的问题。她是在为一件最重大的事情做准备。走到人生边上,她要想明白留在身后
的是什么,前面等着她的又是什么。她的心态和文字依然平和,平和中却有一种令人钦
佩的...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22 在民国以来众多的杰出女性之中,有一个集诸多“第一”于一身的女性,特别引人注目。她曾经是民国时期第一位省级女性政务官、第一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长与审检两厅厅长、第一位非官方女性外交特使、第一位参与起草《中华民国民法典草案》的女性、中国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女性律师……这位拥有众多“第一”、可谓开风气之先的女中翘楚,就是民国时期着名的社会活动家、出色的革命家和女权运动的鼓吹者――郑毓秀
尽管是如此“杰出”的女性,胡适生前对郑毓秀似乎印象极为不佳,他在1930年7月16日的日记中说:“见法国人Chadourne与Fonterioy,他们为李石曾、郑毓秀办一个LaChina Novelle月刊,想我参加,我婉辞了。”而到了同年9月3日的日记又说:“晚上听人说,法国人Chadourne受李石曾、郑毓秀的委托,办一种法文月刊,名‘La China Novelle'。此君对人说,应请胡适加入撰述。此话被他的老板们知道了,这刊物就停办了(此月刊的第一期文字已排成大半,我曾看见校样)。这又是‘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了。”在1931年1月2日的日记中又说:“到Hussy家访顾少川夫人(按:顾维钧夫人黄蕙兰...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23 在民国以来众多的杰出女性之中,有一个集诸多“第一”于一身的女性,特别引人注目。她曾经是民国时期第一位省级女性政务官、第一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长与审检两厅厅长、第一位非官方女性外交特使、第一位参与起草《中华民国民法典草案》的女性、中国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女性律师……这位拥有众多“第一”、可谓开风气之先的女中翘楚,就是民国时期着名的社会活动家、出色的革命家和女权运动的鼓吹者――郑毓秀
尽管是如此“杰出”的女性,胡适生前对郑毓秀似乎印象极为不佳,他在1930年7月16日的日记中说:“见法国人Chadourne与Fonterioy,他们为李石曾、郑毓秀办一个LaChina Novelle月刊,想我参加,我婉辞了。”而到了同年9月3日的日记又说:“晚上听人说,法国人Chadourne受李石曾、郑毓秀的委托,办一种法文月刊,名‘La China Novelle'。此君对人说,应请胡适加入撰述。此话被他的老板们知道了,这刊物就停办了(此月刊的第一期文字已排成大半,我曾看见校样)。这又是‘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了。”在1931年1月2日的日记中又说:“到Hussy家访顾少川夫人(按:顾维钧夫人黄蕙兰... 阅读全帖 |
|
h*****5 发帖数: 566 | 24 古代的爱尔兰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著作家以及教会的神甫们,关于爱尔兰都讲述得很少。
但是还存在着相当丰富的地方文献,虽然在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时有许多爱尔兰的手稿
已经毁于战火。这些文献包括短诗、文法、辞典、年表和其他历史著作以及法律汇编。
不过,除去极少数的例外,所有这些至少包括了八世纪至十七世纪这一时期的文献,都
只是手写本。用爱尔兰语出版书籍是不久以前才开始的,恰好是在这种语言已开始消亡
的时候。因此,原有的丰富材料只有极小的一部分可以被利用。
在年表中最重要的是“提格尔纳赫神甫年表”(该神甫于1088年去世),“奥尔斯脱年
表”,特别是“四教长年表”。“四教长年表”是1632—1636年圣芳济派教士迈克尔·
奥克莱里领导其他三个seanchaidhes(编年史家)在多尼果耳修道院编成的,他们所根
据的材料现在几乎已经完全散失。这部带有批注并附有英译文的年表是奥顿诺凡于1856
年据现在还保存着的多尼果耳修道院原手稿出版的。[注:由约翰·奥顿诺凡博士出版
并附有英译文的“四教长编爱尔兰王国年表”七卷集,1856年都柏林第2版四开本(《
Annala Rioghachta Eirea...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25 张广达专访:中国历史的实态与表述
李丹婕
2015-02-15 09:57
【编者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张广达先生近年来持续
关注十九世纪末叶二十世纪初叶汉学研究在中、日、俄、法、美等不同国家 的转型特
色,其中对法国方面就以沙畹为例进行了深入剖析。在张先生看来,沙畹的最大贡献可
以归结于一点:他以亲自的践行为当代汉学确立了专业规范 (professional
standards),与当代同侪相比,他更卓有成效地将汉学这一专业训练(professional
training/discipline)引上了现代学术研究的轨道。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汉学不
再仅仅是西方传教士、外交家等业余者的嗜好了。
1814 年法兰西学院创设“汉语和鞑靼-满语语言与文学”讲座,是法国现代汉学建立的
标志性事件,迄今已逾两百周年;刚刚到来的2015年,又恰逢沙畹诞辰一百五十周年。
澎湃新闻因而邀请张广达先生就沙畹及其所代表的法国现代汉学形成之初的诸多特征做
些介绍。
访谈分上下两篇,以下为下篇。
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畹 ,简称沙畹,是学术界公认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最有
...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26 易中天:走近顾准
2015-07-15 15:53:33
来源:凤凰读书 作者:易中天
0人参与 0评论
三、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现在想来,少年得志的顾准,确实是天真了点。他只知道天亮了,解放了,革命成功了
,人民胜利了,却不知道夺取全国政权,这才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后面的路还长得
很、尤其是改造国民性,建设新文化,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那可真是任重
而道远。事实上,正是顾准所受的这些无妄之灾,促使他认真思考”娜拉走后怎样“(
即革命成功后该怎么办),但这是后话。
1957年以前的顾准,却是书生气十足。照他看,参加共产党闹革命,就是为了争取民主
自由。现在革命胜利了,还不能随便说话吗?他哪里知道,他的那些仗义执言甚至半开
玩笑的话,后来统统成了罪状。比如,刚到中科院时,顾准曾说过:我当官当不好,来
庙里当个坐得住的和尚总行吧?这是玩笑话,至多也就是发牢骚,却被认为是反党。因
为这话明摆着就是对1952年的处分不满,而这个处分是组织上给的。因此,对处分不满
,就是对组织不满,也就是反党。看来,
依照这些批判者的逻辑,一个人无论受了什么处分,也无论这处分是否正确,都应该跪
下来...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27 塞尔维特是被新教烧死的。加尔文。而且他的死和科学没有关系。
以下拷贝:
----------------------------------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对塞尔维特事件做了这样的评价:“塞尔维特正要发现
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便烧死了他,而且活活地把他烤了两个钟头。”以至于直
到1616年哈维的工作才使得血液循环理论得以传播,而这与塞尔维特在1553年提出的血
液“循环”已经过去了60年。这一论断,使得后人在提起塞尔维特时,更多地蒙上了与
反动宗教势力对抗这样的光环,加入科学烈士的行列,而对他进行血腥镇压的加尔文,
则被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
关于塞尔维特,在《普通生物学》中有以下片段:“……流入肺的目的是为了‘通风’
和排除废物。由于他的思想不‘正统’和宗教教义不符,他被耶稣教徒烧死……”这也
是很多人误以为这里的“思想”指的就是他的科学。塞尔维特的人格与他的才华相比更
令人铭记,他心里燃烧着堂吉诃德般辉煌而怪诞的欲望,为了荒唐的理由大动干戈,向
现实的风车盲目进攻,为自己的命运谱上了悲剧的篇章。塞尔维特这位人们心目中的烈
士,并非因为血液循环理论而被定罪,说教会迫...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61690 | 28 【多维新闻】11月15日,号称言论自由的南方报系旗下《南方都市报》“大家”副刊用
整版悼念前中共改革派领导人、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在一篇题为《永远的怀念写在任
仲夷画册<岁月痕迹>出版前夕》的文章中提到,很多经历过那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
人都说,广东有今天,多亏了任仲夷。任仲夷却一再说:“不,广东有今天,多亏了小
平,耀邦、紫阳也功不可没。”
这是赵紫阳1989年5月19日被迫含冤辞职22年、2005年1月17日病逝6年来,《南方都市
报》首次公开出现为赵紫阳评功鸣冤的文字。这篇悼念文章撰稿者为任仲夷的最后一任
秘书潘东生,他跟随任仲夷七年之久。短短一句话却如同夜空中惊现一颗公开号召为赵
紫阳平反的信号弹,震动全国。在十八大召开前夕,中共党内改革派又从广东集结,开
始公开呼吁为赵紫阳翻案昭雪。
文章开头引用前广东省委副书记吴南生写给任仲夷的挽联“神州痛失骄子,岭表永怀至
人” 来表达内心的哀伤,这也是对曾为广东省委书记的赵紫阳的哀挽。由此可以推断
,任仲夷秘书潘东生藉悼念任仲夷而吁为赵紫阳正名,绝非只是私人意见,而是代表着
党内新老改革派的集体呐喊。
更值得注意的是,文章的配图照片是... 阅读全帖 |
|
m*****e 发帖数: 10963 | 29 在质疑韩寒的讨论中,大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三重门》的责任编辑袁敏。
袁敏曾经谈到:“韩寒凭《三重门》 一书就赚了200万 。因为编辑《新概念作
文大赛获奖作品选》,袁敏认识了韩寒。当时他只是一个17岁的普通中学生。他的《
三重门》稿件曾经在上海一家出版社躺了九个月,一审、二审都被毙了,原因就是小说
中“少了些积极向上的东西,多了点阴暗和晦涩”。为了拿到书稿,袁敏专程飞到上海
与韩寒见面。“韩寒的文笔老辣、深刻,有幽默感,可他本人却是个清秀、内向、腼腆
的男孩”,这就是袁敏第一次见到韩寒的印象。 可是等韩寒一张口,袁敏就认定,这
是个特立独行的孩子。为了既保留其原有锋芒,又要通过终审,袁敏除劝说韩寒进行修
改,还搬来曾获国家图书奖、冰心文学奖等大奖并对韩寒颇为欣赏的著名作家曹文轩为
其作序。只是在书稿校样出来后,韩寒就退学了。现在,韩寒仅凭《三重门》一书就已
赚了约200万元,在北京买了车买了房。 ”见http://bbs.voc.com.cn/topic-448750-1-1.html
这段谈话提供了这样重要的信息:一,韩寒最近亮手稿时说,他的小说是一气呵成
的,可是袁透露...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105 | 30 改革打经济起步走,目标是建立现代社会。这就要政治、思想文化、国民性等各方面统
统地去旧图新朝前迈,哪一方面跟不上趟,现代社会建立之难就难于中国男足举起世界
杯。
尽管咱们的立国指导思想是泊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但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传统文化
的主流却是儒文化,而儒文化跟“平等、自由、博爱、创新”的现代社会基本精神格格
不入,必须被坚决清除。可事情很奇怪,清除的号角不光迟迟没吹响,这几年儒学反借
国学之名火起来了,孔老头这把“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李大钊语)又被涂抹得金壁
辉煌、花枝招展。这无疑大大地加大了清除的艰巨性、跟迫不及待。
咱们来说说儒文化的主要坏话。特别是缔造者孔丘的坏话,好打根儿上瞅瞅清儒家到底
是个啥东东。
一、极力弘扬等级观念,维护等级秩序,以君为本,媚上欺下。
中国的奴隶、封建社会都把人分等分级分门别类。除了大致分统治者跟被统治者(官、
民,贵族、平民,主、仆)外,还细分有十几个等级。儒家老大孔丘活在奴隶制要玩完
、封建制粉墨登场的大变革时代,原先森严的等级秩序那会儿有些松动,一些下级也用
上级才能用的礼、乐举行仪式、享受生活、负该上级负的社会责任。孔丘认为“是可忍
,...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Joke
标 题: Re: 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在哪里?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19 19:26:19 2016, 美东)
http://www.bwsk.com/mj/m/maodun/swj/086.htm
梯俾利斯的"地下印刷所"
梯俾利斯(乔治亚共和国京城)市外,有一座小小的平房,这便是一九○四——○
六年斯大林及其同志们所经营的“地下印刷所"。到梯俾利斯观光的人们一定要瞻仰这
革命的遗迹,"来宾题词册"上写满了各种文字的赞辞。
和附近的一般民房并没有什么差别,这平房前面的院子围着半人高的木栅,进了栅
门,左首是一间很小的独立的披屋,内有一口井;正屋在右首,和披屋不相连,并排两
间(每间约一方丈之大),前有走廊。正屋下层,那是一半露在地面的地窖,有小梯可
达,从前这是作为厨房及堆积杂物的,现在还照当年的形式摆着炉灶和各种厨房用具。
正屋,厨房(一半在地面的地窖),有一口井的披屋,这一切都是四十年前梯俾利
斯的小市民住宅的标准式样。那么,当年的秘密印刷... 阅读全帖 |
|
t*******a 发帖数: 4055 | 32 毛泽东最喜欢的史书,一篇读罢头飞雪
来源:书摘 作者:陈晋 时间:2017-12-25
170 0 伟人毛泽东 字号:A-A+
分享到:
2 收藏 打印
12月26日是毛主席诞辰124周年。
他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成
为一代伟人,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其爱读书恐怕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在中外历史上,像毛泽东那样酷爱读书,并且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革命家
、战略家和理论家,非常罕见。毛泽东的学用之道,大体即在这读—得—用—巧之间。
毛泽东在波澜壮阔的改造社会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政治风云中度过了一生,也在广博无垠
的书海里游弋了一生。未知的东西,对他总有一种极强的吸引力。他试图以有涯之生,
尽量包容、囊括那未被掌握的知识空间。
对普通读者而言,读书属于一种兴趣和达到自己追求的途径选择;对学问家来说,读书
是一种职业习惯;对毛泽东来说,读书则是一种精神存在和思想升华的必要方式,是一
种生活常态,是一种历史责任。
文 | 陈晋 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本文为瞭望智库书摘。
摘编自《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3 戳穿诬蔑斯大林的弥天大谎——纪念革命导师斯大林逝世65周年
分享到:
时间:2018-03-06 10:35
•来源: 察网
•作者: 业余学者
•浏览:194
评论: 0
字号: 大 中 小
斯大林一生功勋卓著,65年来对于斯大林问题的争议,不仅是在事实上有出入,而且是
不同立场的人对斯大林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能否客观公正地对待
斯大林,是是否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试金石。
在当今中国,“反斯为反毛,反毛必反斯”,这是一条定律。
实际上,自苏联解体以来,陆续揭密的苏联档案,不仅没有提供什么攻击斯大林的“炮
弹”,反倒一次次地戳穿了诬蔑斯大林的弥天大谎。这里,就例举几个最主要的问题,
看看历史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
一、所谓“肃反扩大化”的问题
苏联肃反到底镇压了多少人?这是个众说纷纭、各种说法相差极大的一个问题。持不同
政见者瓦·别洛策尔科夫曾经宣扬,“1亿8000万中的3500万,也就是说六分之一人口
被这‘吃人’的制度吞没了”。索尔仁尼琴曾经把十月革命到1959年所有死去的人...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34 出处: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759024-1.shtml
儒家文化结构的核心是“家”。这种“家”文化的结构可以用“忠”、“孝”、“仁”
、“义”四个字来概括。
这四个字之中又以“孝”为根本。“孝”维系了家庭与家族的基本伦理;“孝”的向上
延伸和扩展成为“忠”,整个国家是一个大家族,帝王就是头号大家长——不忠不孝是
十恶不赦的重罪,人人得而诛之;
“义”是家族伦理的横向扩展,“四海之内皆兄弟”——结党营私,结党夺权争利,是
儒家文化官场的传统文化;
而“仁”则是君主官吏或家族长辈对下的恩典,君主官吏或家族长辈被儒家当作圣人,
是永远伟大、光荣和正确,出了问题都是小人(即下级)的过错和责任。
“忠”、“孝”、“仁”、“义”是搭起中国文化结构的四根支柱,上下纵横互为支撑
,形成一个不可拆散的完整框架,衍生出中国文化中大部分意义、价值、伦理与道德的
体系。所以社会公德是不受重视的,自私自利衍生为团体、血缘和地域利益的亲疏,远
近,轻重和高下。所以任人唯亲是儒家这种文化的延伸;而强权就是真理,有权有钱就
有地位,只要有了地位,对于小人(劳动人民,...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35 南方周末 法学学术前沿 法学学术前沿 微信号 frontiers-of-law
功能介绍
聚焦法治精神、学术思想、前沿时事;旨在传播法界言谈、分享法学文萃、启蒙社会共
识;致力做讲方法、识时务、有情怀的公众号!
张五常:
看了《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失声痛哭。题目是《被遗忘三十年的法律精英》。说是
什么“被遗忘”,其实是“被蹂躏”。
知道画家林风眠文革期间为了自保,把自己珍藏的三千张画,亲手一张张泡到浴缸里,
站在上面踩烂,我哭过;知道钢琴家刘诗昆的手指被红卫兵打断,我哭过;读到翻译家
杨宪益孤苦晚年的报道,我心头一酸;刚才读那篇报道,读到那个一目失明,用旧信封
糊住一边眼镜,蜷缩在被子里的九旬老人,“居然是直到去世《哈佛法学评论》都每期
给他寄样刊的大学者,中国仅有的几个哈佛法学博士之一,前中央大学法学院院长”时
,我又哭了。要是世界上完全没有人记得他,他不至于显得那么可怜。
用不着宣扬他们的成就,用不着复述他们的遭遇,用不着指出谁是罪魁。没有什么好说
,只有哭一场。
法律精英的命运与法治的悲怆
来源:本文是南方周末《被遗忘30年的法律精英》、《他们被忽视的代价》、《我们在
传承》三... 阅读全帖 |
|
s*********r 发帖数: 326 | 36 一本词典引出一群老人
这是一本有史以来中国最大的英汉英美法词典,460多万字,所收词条已达到4.5万
多个,是日本出版的《英美法词典》的3倍。
词典的最后校样已经完成。在没有政府支持,没有经济资助,没有鲜花和掌声,甚
至连正规办公室都没有的情况下,两代学人在默默无闻中历经九载寒暑的呕心沥血之作
,终于接近了尾声。
国家司法部一位司长评价说:“这是个很奇怪的事,一部具有国家权威的词典,却
由一群无职无权无钱的学人和老人编撰,他们做了我们整个司法行政教育系统想做而做
不了的事。”
这本书后面,有一群几乎被人们遗忘的老人。
这是一些响亮的名字,一些在1949年以前就已成为法学权威的前辈名宿———
盛振为,美国西北大学法学博士,东吴大学前校长兼法学院院长;
周木丹,比利时鲁汶大学1934年法学博士;卢峻,美国哈佛大学1933年法学博士;
王名扬,法国巴黎大学1953年法学博士;蔡晋,东吴大学1933年法学士;许之森,东吴
大学1934年法学士;卢绳祖,东吴大学1934年法学士;徐开墅,东吴大学1940年法学士
;王毓骅,美国印地安那大学1949年法学博士;
俞伟奕,东吴大学1944年法学士;郭 |
|
w********h 发帖数: 12367 | 37 本来就是,文章从初稿到终稿到审后修改到最后终稿到校样,
貌似已经很多关了,作者应该充分认真地保证没有因为careless导致的错误。
有时候看到有的文章的两个图的caption颠倒了,
还有一次science上面的两张红外一模一样(后来更正了),
就在想,这得多粗心才能犯这种错误。
所谓文责自负,也就是这样吧。。。
要更加注意点 |
|
M*P 发帖数: 6456 | 38 少引一个掉不了什么肉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7.8 |
|
l*******l 发帖数: 385 | 39 我刚刚遇到同样的情况,一篇reference引重了。完全没有问题,告诉校验的人,让他
们去改。他们就是干这个的,改起来很快。 |
|
|
|
k***g 发帖数: 4904 | 42 我觉得不管什么学科,一年发50篇以上文章其实都是非常匪夷所思的事情(当然现在扭
曲的状况就是这样的现实,结果大家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平均一周发表(不是只是
投一次而已哦)一篇文章,到底有多少时间花在了解实验细节,核实文献背景,检查文
章写作,回答审稿人意见,确认最终校样上了(不要求PI参与课题规划,合作者沟通,
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的情况下-_-b)?这样的文章,作为通讯作者真的能对文章负责么
(且不说对文章有什么学术贡献)?反正我看到一些报告,下面有人提问,所有关键环
节PI都不知道,让提问者直接联系文章一作,也就是说基本就是一作写了个PPT让PI念
。。。(其实我做学生时也是这么干) |
|
M*P 发帖数: 6456 |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reknaz (拖把套), 信区: Joke
标 题: PRL凭什么? 拒稿引力波预测, 爱因斯坦走下神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2 23:16:08 2016, 美东)
原文请见:http://chuansong.me/n/2345883
2016-02-13 何祈愚 知社学术圈
人类首次探测到引力波的新闻,昨天引爆微信朋友圈。不管是物理学家,还是文艺青年
,想必都会被一波又一波的刷屏所震撼,不知道造就了多少十万加、百万加的微信热文。
当你打开这篇文章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已经知道,爱因斯坦100年前所预测的微弱
得可以忽略不计的引力波,如今已经被后人所探测。全民狂热所散发出的强烈引力波,
他老人家在另一重宇宙,想必也可以收到。稍微认真一点的读者,也许会注意到,这个
划时代的伟大工作,昨天发表在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Physical Soceity, APS)出版
的Physical Review Letters(PRL),不是Science,不是Nature,也不是人们所希望
的科学通报(...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25234 | 44 又重新看了下回帖,关于我娃现在上的preschool,我也唠叨几句。
是在家门口的community park里的recreation center开的一个社区幼儿园,只有这一
个班,每月一报名,还有waitlist呢,价格和时间都很好,适合全职妈妈,所以日本韩
国妈妈挺多的,当然还有黑人白人印度人中国人。
每天会带到公园玩耍,有free play还有老师领着大家绕树跑,做小兔字跳啥的,娃们
都很开心。
还有所谓homework,每周一个字母,还有手工,主要给那些大孩子的,小娃也跟着凑热
闹。
有circle time,本来我娃都发呆的,最近也开始跟着比划了。
教室里一半是学校样的小桌椅,一半是地毯,有玩具轮流拿出来玩,而不是都摊在外面。
娃娃们每天定时被老师带去potty,我娃去两周一次accident都没。(在家欺负我,昨
天连尿两条裤子。。。)
还看到一个比我娃还像自闭的绝对是一眼就能看出问题的大男孩,老师很照顾,有约束
但是很温和,这是我对他们非常好的第一印象。
整个班级感觉就像我们当初国内的幼儿园,四平八稳,集体活动,没有特别fancy的理
念和独特的做法,小朋友们都挺友好热... 阅读全帖 |
|
d***q 发帖数: 1119 |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ingapore 讨论区 】
【 原文由 pangpang 所发表 】
被遗忘30年的法律精英:一群老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足以让我们警惕:有些忽略,会让整
个社会付出代价。
一本词典引出一群老人
这是一本有史以来中国最大的英汉英美法词典,460多万字,所收词条已达到4.5万多个,
是日本出版的《英美法词典》的3倍。
词典的最后校样已经完成。在没有政府支持,没有经济资助,没有鲜花和掌声,甚至连正
规办公室都没有的情况下,两代学人在默默无闻中历经九载寒暑的呕心沥血之作,终于接
近了尾声。
国家司法部一位司长评价说:“这是个很奇怪的事,一部具有国家权威的词典,却由一群
无职无权无钱的学人和老人编撰,他们做了我们整个司法行政教育系统想做而做不了的事
。”
这本书后面,有一群几乎被人们遗忘的老人。
这是一些响亮的名字,一些在1949年以前就已成为法学权威的前辈名宿———
盛振为,美国西北大学法学博士,东吴大学前校长兼法学院院长;
周木丹,比利时鲁汶大学1934年法学博士;
卢峻,美国哈佛大学1933年法学博士;
王名扬,法国巴黎大学1953年法学博士;
蔡晋,东吴大学1933 |
|
A**********y 发帖数: 105 | 46 改革打经济起步走,目标是建立现代社会。这就要政治、思想文化、国民性等各方面统
统地去旧图新朝前迈,哪一方面跟不上趟,现代社会建立之难就难于中国男足举起世界
杯。
尽管咱们的立国指导思想是泊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但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传统文化
的主流却是儒文化,而儒文化跟“平等、自由、博爱、创新”的现代社会基本精神格格
不入,必须被坚决清除。可事情很奇怪,清除的号角不光迟迟没吹响,这几年儒学反借
国学之名火起来了,孔老头这把“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李大钊语)又被涂抹得金壁
辉煌、花枝招展。这无疑大大地加大了清除的艰巨性、跟迫不及待。
咱们来说说儒文化的主要坏话。特别是缔造者孔丘的坏话,好打根儿上瞅瞅清儒家到底
是个啥东东。
一、极力弘扬等级观念,维护等级秩序,以君为本,媚上欺下。
中国的奴隶、封建社会都把人分等分级分门别类。除了大致分统治者跟被统治者(官、
民,贵族、平民,主、仆)外,还细分有十几个等级。儒家老大孔丘活在奴隶制要玩完
、封建制粉墨登场的大变革时代,原先森严的等级秩序那会儿有些松动,一些下级也用
上级才能用的礼、乐举行仪式、享受生活、负该上级负的社会责任。孔丘认为“是可忍
,... 阅读全帖 |
|
j**n 发帖数: 13789 | 47 在巴黎贫穷的圣安东郊区莱特居耶尔街9号,一座5层楼的阁楼上,有一个狭小的房间,
穷陋寒酸得如同囚室。巴尔扎克在里面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他在破桌子前拼命地写作
,饿了就啃几口干面包,困了就喝几口黑咖啡,几乎从不休息。
你那注定应享有伟大荣誉的哥哥,饮食起居也像一个伟人,那就是说他快饿死了。 巴
尔扎克在给妹妹的信中这样诙谐地说。而这位作家的母亲形容,巴尔扎克 像一匹马一
样地干着,简直是玩命 。
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出生于1799年5月20日,很明显,他是金牛双子双星座,偏金牛。
我不相信勤奋是万能的,也不认为横在勤奋与成功之间的就一定是等号,但是对于金牛
座的勤奋,我仍深信不疑
巴尔扎克出生于法国大革命后致富的资产阶级家庭,毕业后,巴尔扎克拒绝了父母为他
选择的受人尊敬的法律职业,立志当文学家。于是贫穷就成为困扰他一生的主要问题,
特别是在最初的时候,父母供给的费用十分有限,为了获得基础的物质保障,他曾以充
当写手为生,还涉足过商业,但以破产告终。写作虽然艰苦,巴尔扎克终生没有放弃,
依靠金牛座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旺盛的体力与精力,这位金牛作家不知疲倦地耕耘着一
张张白纸。
巴尔扎克勤奋艰... 阅读全帖 |
|
|
|
r*******i 发帖数: 1640 | 50 确认PS里 视图->校样设置 是关闭的
输出的时候确认embed的ICC是sRG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