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 发帖数: 24 | 1 我没有文学评论的力量,
也缺乏王朔的才气,但
现状这个老师又令我做此命题
作文一篇,于是我只好在这里
发文一篇,以应付这种窘迫
的境地.
王朔的文学评论,有三个缺点.
1:评论由自己的好恶左右.
对于文学创作,白居易曾经说过:"文章
合为时而作,诗词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用这句互文强调写作必须有积极现实意义,
他认为没有现实的讽喻意义,情感再真再深,
词句再美再妙,都不是好文章.但是他自己
也没能始终贯彻这个主张,他的传世佳作"琵琶行",
基本上是为了抒发自己的牢骚,没有什么讽喻意义.
而这篇文章中的千古名句:"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
必曾相识",更是因为情真词妙才得以传颂.
非但白居易,古今中外的文学家,也没有一个完全贯彻
这个文学主张.所以说,这个文学主张虽然为很多人
所肯定,但实际上没有被接受.
但文学评论则不然,中国以前的文学评论,除了指出
其中的思想、词句的精妙或庸俗,从而点出自己的好恶
以外,还必须“逆志而行”,也就是说,揣磨作者的创作
方法、动机和意境。也就是说,解释作者的文学才是主要的,
个人的好恶是建立在这个解释的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但是王朔在这个方面则是相反,先是有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 (评论很长,每段的标题很提纲挈领。)
在语言暴力的乌托邦中迷失
——从莫言《檀香刑》看中国当代文学的缺失
余杰
《檀香刑》是莫言潜心五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上个世纪之交德国人在山东修建
胶济铁路、民间爆发义和团运动、袁世凯进行残酷镇压为历史背景,讲述了发生在“高
密县东北乡”的一场血腥的斗争、一种可怕的刑罚以及一段疯狂的爱情。《檀香刑》既
是一部具有史诗般辉煌气质的小说,也是一本社会史和文化史的鲜活素材。它的目光指
向一百年以前的历史书页里,它的尾巴却遗留在我们正在经历的现实之中;它是虚构,
也是纪实,因为它表达了当代文化人对百年历史的记忆、追溯乃至重构。
《檀香刑》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莫言在小说创作方面的才华。在当代小说家中,他无疑可
以列入最优秀者的行列。《檀香刑》也大气磅礴地显示出莫言在民间文学上的自觉求索
。在当代小说家中,他是少数有向土地沉潜倾向的作者之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檀香刑》也凸现了包括莫言在内的绝大多数中国当代作家在思想能力上的缺陷和在精神
向度上的偏差。作家对历史的反思迷失在他本人充沛的激情之中,作家对现实的关照消
解在他本人灿烂的文字之中。莫言没有走出他自... 阅读全帖 |
|
a****l 发帖数: 1696 | 3 莫言获奖,发现很多人都能对文学说上几句。很多读过他书的,大呼我早料到了。很多
也似模似样的给以专业的评价。有些则不屑,也说得头头是道。
我不懂文学。语文没学好,因为老是试图用理工科思维来找出学习语文的规律。所以,
我不做文学评论。
但从大家对莫言获奖的评论,我认为文学有两大社会意义。我不是说只有这两个意义,
但这两者好像没人提到。
一,经济上,创造了就业机会。既然无论资历,只要能侃,都能说上几句,还都有那么
点味道,所以,文学评论可以是门槛很低的工作。做“好”文学评论,关键就是用术语
,然后能自圆其说。看人家的英文评语,其实是很平实的。fantacy就是想像,或者俗
称意淫,结果非要用“魔幻”。用上术语,你境界就高了,就专业了,别人就不敢随便
批评了。大家各做各的评论,井水不犯河水,反正喜欢附庸风雅的喜欢被糊弄的人,多
了去了。
二,精神文明上,给了大众很多附庸风雅和消磨时间的机会。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发信人: Math1978 (数学),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卢新华:伤痕文学注定是短命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9 08:20:36 2014, 美东)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
蒯乐昊
1978年上半年的一天,卢新华就读的复旦大学中文系学生宿舍4号楼的拐角处,男男女
女的学生里三层外三层地拥挤着,互相争看墙上贴着的小说。
这就是那年卢新华创作的小说《伤痕》。
小说内容是个很简单的故事。“文革”时期,一个叫王晓华的女生,看到母亲被康
生等人诬为女叛徒后,认为母亲是可耻的,于是与母亲毅然决裂。为了改造自己,也为
了能够脱离“叛徒”母亲,她选择了上山下乡,到渤海湾畔的一个农村扎下了根。只是
,在她的改造过程中,尽管作了最大的努力,但始终不能融合到当时的主流的“上进”
行列。终于,一个原本朝气蓬勃,脸上还有些许红润的年轻女生,成为了一个“沉默寡
言,表情近乎麻木”的年轻知青。母亲来信,讲述...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5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
蒯乐昊
1978年上半年的一天,卢新华就读的复旦大学中文系学生宿舍4号楼的拐角处,男男女
女的学生里三层外三层地拥挤着,互相争看墙上贴着的小说。
这就是那年卢新华创作的小说《伤痕》。
小说内容是个很简单的故事。“文革”时期,一个叫王晓华的女生,看到母亲被康
生等人诬为女叛徒后,认为母亲是可耻的,于是与母亲毅然决裂。为了改造自己,也为
了能够脱离“叛徒”母亲,她选择了上山下乡,到渤海湾畔的一个农村扎下了根。只是
,在她的改造过程中,尽管作了最大的努力,但始终不能融合到当时的主流的“上进”
行列。终于,一个原本朝气蓬勃,脸上还有些许红润的年轻女生,成为了一个“沉默寡
言,表情近乎麻木”的年轻知青。母亲来信,讲述自己被“四人帮”陷害,已病入膏肓
,希望有生之年能够再看女儿一面。但对组织充满崇拜的女儿怎会相信母亲的一纸信函
,最终还是母亲单位通过公函形式,才使女儿走上了回家探望母亲之路。但一切都晚了
,母亲走了,她至死也没有看到她深爱着的女儿。
小说《伤痕》自贴上宿舍... 阅读全帖 |
|
x*******a 发帖数: 11067 | 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这文学课啊 记得买过一本文学评论,书名好像叫“当阅读成为一种痛苦”,里面列了大概二十本高
大上文学书,隐约记得有变形记什么的。作者大意就是这种严肃的文学读起来很痛苦,
但是只有经历了这个痛苦的过程,读者才能升华云云。
所以,严肃文学就是读起来很痛苦的文学。 |
|
b*s 发帖数: 82482 | 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这文学课啊 说得跟生孩子似的
记得买过一本文学评论,书名好像叫“当阅读成为一种痛苦”,里面列了大概二十本高
大上文学书,隐约记得有变形记什么的。作者大意就是这种严肃的文学读起来很痛苦,
但是只有经历了这个痛苦的过程,读者才能升华云云。
所以,严肃文学就是读起来很痛苦的文学。 |
|
n******r 发帖数: 4455 | 8 严肃文学评论当然有成套的理论和标准,只是这些普通人并不了解
就像你去买个衣服只会图顺眼,不会照着fashion界的专业评论来一样
别人喜欢的衣服你未必喜欢,正如你喜欢的书别人也未必喜欢 |
|
f******s 发帖数: 541 | 9 描述历史事件,不像写小说文字能天马行空,蒋方舟还添加了龙应台没提到的史料,这
种都算抄袭的话,方舟子你用英文资料翻科普文章,原封不动用别人的图表,岂不是该
枪毙的罪过?——天天宣布这个没有文学天赋,那个没有写作才能,一个八级泼粪工,
装的跟文学评论权威似的。 |
|
r**i 发帖数: 2328 | 10 费振钟,男,1958年出生于江苏兴化。曾做过民办教师,师范学校语文教师,文学杂志
编缉,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副主任。80年代从事文学评论和理论研究,90年
代转向文化研究,兼写作随笔散文,主要著作有《江南士风与江苏文学》、《悬壶外谈
》、《堕落时代》、《黑白江南》等。 |
|
j******n 发帖数: 21641 | 11 他文学评论老被转帖
起码起到引导人读书的作用
至于对作品作家的褒贬
也不要太当回事
废都前两年再版的时候一堆人捧
当年骂它的人还都活着呢
现在此处略去若干字 |
|
z*i 发帖数: 58873 | 1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这文学课啊 WH都快给DICK找文学评论上的意义了。。。 |
|
a***e 发帖数: 27968 | 13 自从莫言的了诺贝尔,这个文学评论组织也不行了当不了标准了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1.0.6 |
|
n******r 发帖数: 4455 | 14 你找本文学评论的课本翻翻就知道了,能够形成一个评价体系自然就有基础理论,有争
论也是承认这个基础之上的争论,不会出入太大
但是呢,任何事情不能绝对化,只要有圈子的地方就有派系有山头,只要是人评就有个
人偏好 |
|
r****z 发帖数: 12020 | 15 有没有好的不太长的文学评论的书推荐一下?我乱找一本也许就找了个烂的,反而会糟
糕。
其实没错我就是觉得应该有个能有共识的基础,却不能理解既然有这个基础,为什么现
实确是同一个作家的作品,哪怕就是基本的文学性,还不是思想深度这种和个人喜好有
关的方面,都能一个人认为非常出色,另外一个人却贬成渣渣。
理科也会有分歧,比如杨李之争,但因为有客观标准,最多就是争争谁做的部分更重要
,哪方的粉都不会把对方的工作完全贬成渣渣。 |
|
g****t 发帖数: 31659 | 16 终于发现人fan catach 22了.王朔早期抄了很多里面的段子.
美国这个国家虽然名声上很土.但小说其实还是很牛X的.
但搞文学评论的,师承一般都是欧洲,不怎么正眼看美国小说.
我二十多年前看的, 也记不清了
开头那个上校被枪决的倒叙开头
那个什么人死了血流了好几里地回家
抗议群众被屠杀然后装火车
有个虔诚的女人新婚夜只在衣服下面剪了个洞
最后一本书迷底解开, 一切随风而去
那种想象力和对国家民族的深刻关怀
对那时只读过一点普通欧洲名作的我
绝对是大杀器
给过我这种震撼感觉的作品,
只有这个和22条军规,
王小波的青铜时代也有点那个感觉,
不过毕竟我读的时候眼界不一样了 |
|
|
C*****e 发帖数: 2102 | 18 我大学的时候有个中文系的男生跟我搭讪。他说他每天写一首诗,就跟这位的每天写首
歌一样。不才以前也写点东西,创作的人都知道写作是需要灵感的。莫言的红高粱只写
了几天,可是他二十年一共也只写了20部作品。没有感觉的时候什么也写不出来。觉得
能每天创作一首歌,一首诗的,如果不是说来骗小姑娘,就是根本不知道诗歌为何物,
毫无鉴赏的能力。这种啥都搞不清楚的人还来做文学评论,难道我中华真是没人没品味
吗? |
|
s**a 发帖数: 8648 | 19 你说的凑韵的情况在英诗里面当然有,但是文学评论很多都把这些看成不太上台面的东
西,比如眼晕用的还是很少的。
有的时候是作诗的人故意求变化,使用一些贫韵。 |
|
l****i 发帖数: 20439 |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ebRadio 讨论区 】
发信人: lezizi (乐滋滋), 信区: WebRadio
标 题: [合集] 咱们要不要申请改版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27 11:14:04 2011, 美东)
☆─────────────────────────────────────☆
wh (wh) 于 (Sun Sep 27 16:48:38 2009, 美东) 提到:
未名电台文学版?
未名电台文学艺术版?好像太啰嗦了。
未名电台文艺版?这个好像太难听了。
未名电台、书与音乐?乐子八成嫌长……
电台文学其实也挺别扭的。但又肯定不能去掉电台。
噢还有,学术学科板块里,没有任何文史哲艺术方面的版。我看到好几个人在问。应该
建一个人文版的。应该让那些文学版古典版的大牛去挑头。
Other options:
文艺放送
电台音乐与文学
电台与评论
电台文艺八卦
文艺八卦电台
电台文艺八道
电台前后院之间
☆─────────────────────────────────────☆
crazyfish (一首歌一个故事) 于 (... 阅读全帖 |
|
M*****e 发帖数: 11621 | 21 ☆─────────────────────────────────────☆
volontaire (volontaire) 于 (Sun Dec 22 11:47:31 2013, 美东) 提到:
说它经典是因为,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说,情产生的过程,“既悦其色,复恋其情”。这
是比较自然的,人本来就是动物,人最先感知的也是一个人生物特征,生物特征的相互
吸引,带来了情感和肉体的交流,然后是各种社会经济现实,决定了最终的关系走向,
李瓶儿和西门庆是情,欲,钱,交织的关系,这种关系也是最真实的男女关系
☆─────────────────────────────────────☆
charmed (仙境别红尘) 于 (Sun Dec 22 11:55:55 2013, 美东) 提到:
情,欲,钱,交织的关系,的确是最真实的男女关系,不过我就读不进金瓶梅,它太不
风花雪月了,不适合YY。。。
☆─────────────────────────────────────☆
volontaire (volontaire) 于 (Sun Dec 22 11:59:0... 阅读全帖 |
|
l****i 发帖数: 20439 | 22 ☆─────────────────────────────────────☆
wh (wh) 于 (Sun Sep 27 16:48:38 2009, 美东) 提到:
未名电台文学版?
未名电台文学艺术版?好像太啰嗦了。
未名电台文艺版?这个好像太难听了。
未名电台、书与音乐?乐子八成嫌长……
电台文学其实也挺别扭的。但又肯定不能去掉电台。
噢还有,学术学科板块里,没有任何文史哲艺术方面的版。我看到好几个人在问。应该
建一个人文版的。应该让那些文学版古典版的大牛去挑头。
Other options:
文艺放送
电台音乐与文学
电台与评论
电台文艺八卦
文艺八卦电台
电台文艺八道
电台前后院之间
☆─────────────────────────────────────☆
crazyfish (一首歌一个故事) 于 (Sun Sep 27 17:07:19 2009, 美东) 提到:
这里文学旅游摄影音乐居家烹饪生儿育女聊天八卦无所不全,不如叫满汉全席好了。
☆─────────────────────────────────────☆
snowsunny...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7106 | 23 砍柴山歌
作者:涂鸦
序
出集子?没那么牛b。可砍了一年山,也有几小捆柴了。下头捆了几捆,多
为不起火的货色,算一种负荆请罪吧。
鸦,7/25/95
乱侃之一涂鸦 94——95
1。 我们的口号是“大家都对。”因为所谓民主的目的并不是找出真
理,真理永远归少数人,比如相对论是在爱因斯坦手里,太阳是在哥白尼手里,
等大多数人都懂得了它,它就成了常识,又有新的真理,只为新的少数人接受,
多数认为异端。而民主是一种巧妙的独裁,用多数人的昏庸压制一些少数人的正
确和另一些少数人的错误。所以民主只能用于社会不能用于科学,不能选举日出
的时间,或定理的对错。
民主的最大好处就是它的欺骗性强,使社会不致有大动荡。所以我们对讨论
中的暴力都反对,对温柔都支持。“这一点还请同志们加以注意”。
2。 民主干嘛非跟面包矛盾呢?
把魏京生放出来天下大乱了吗?是谁拿全国人民的mfn在打赌呢?不是王
军涛,是邓小平。一党统治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危险,否则就把14亿人押到赌台
上...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24 自古以来,“紫微圣人”一直是世界人民普遍关注的第一热点人物。
现今,寻找、鉴别、确定“谁是紫微圣人”已成为世界人民普遍关注的第一热点人物话
题。
当今,网络上、现实中出现了很多自称的“紫微圣人”,于是,有人提出“让那些自称
的紫微圣人们pk”、“海选”、“组织专家评选”等诸多办法,鉴定真伪。
紫微圣人是紫微大帝星下凡,是震惊世界的千古第一人物,是天定的。紫微圣人的真实
身份只有紫微圣人自己知道,只能由紫微圣人本人公开身份,此为天机,凡人是不会知
道的。
试想,全世界全人类都需要紫微圣人来拯救,因此,凡人没有资格更不能和紫微圣人pk
,凡人没有资格更不能海选紫微圣人,凡人没有资格更不能评选紫微圣人。
紫微圣人是不能假冒的,真正的紫微圣人只有一个。
因此,凡人如要知道“谁是紫微大帝星下凡地球的紫微圣人”,只能参照历代国内外预
言,同时结合当今现实中的紫微大帝星下凡地球的紫微圣人七条鉴定标准鉴定。
一、紫微大帝星下凡地球的紫微圣人预言解析及鉴定标准
1、历代国内外预言中的紫微大帝星下凡地球的紫微圣人解析
紫微圣人来源:
这是历代国内外各种预言书籍中对于人类末世的预言中的圣人,预言可远远追述到... 阅读全帖 |
|
l*****9 发帖数: 9501 |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thisismymj (麻将员外郎),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韩寒在电视访谈中提到文学作品的问答实录(2001~2006,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3 18:11:50 2012, 美东)
韩寒很有可能是中国文坛迄今为止最大的骗局。
我搜集了一下各媒体对韩寒以前的专访,只要谈到文学创作、谈到他的作品,他的
话就很少,又空又大,从来不谈细节问题。或者东拉西扯,答非所问,
这是为什么?能写出《三重门》等大量文学作品的人怎么对文学这个话题如此冷淡
??
但要一谈起女人、赛车或日常生活,与文学无关的东西,他却头头是道。
我把媒体对他的部分专访列了一下,主要列举记者采访他有关文学方面的实录,大
家看看,这个韩寒到底什么水平?
(韩寒2001年作客新浪网嘉宾聊天室实录)
网友:说说你喜欢的中国作家好吗?
韩寒:中国作家?我最近挺喜欢石康,写《晃晃悠悠》的。
网友:平常都看哪些书呢?
韩寒:我最近不大看什么书,都是看报纸、杂志。
网友:哪些报纸杂志?
韩寒:能看得到的都看吧。
网友:平常都有... 阅读全帖 |
|
t****a 发帖数: 3544 | 26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2375231.shtml
韩寒很有可能是中国文坛迄今为止最大的骗局。
我搜集了一下各媒体对韩寒以前的专访,只要谈到文学创作、谈到他的作品,他的话就很少,又空又大,从来不谈细节问题。或者东拉西扯,答非所问,
这是为什么?能写出《三重门》等大量文学作品的人怎么对文学这个话题如此冷淡??
但要一谈起女人、赛车或日常生活,与文学无关的东西,他却头头是道。
我把媒体对他的部分专访列了一下,主要列举记者采访他有关文学方面的实录,大家看看,这个韩寒到底什么水平?
(韩寒2001年作客新浪网嘉宾聊天室实录)
网友:说说你喜欢的中国作家好吗?
韩寒:中国作家?我最近挺喜欢石康,写《晃晃悠悠》的。
网友:平常都看哪些书呢?
韩寒:我最近不大看什么书,都是看报纸、杂志。
网友:哪些报纸杂志?
韩寒:能看得到的都看吧。
网友:平常都有什么业余生活?平常除了看书干什么?
韩寒:除了看书啊?除了看书好象不干什么,我也很少看书,这个问题也是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主持人:上一次,有一位作家叫刘震云,你了解吗?
韩寒:还行... 阅读全帖 |
|
t********j 发帖数: 37 | 27 韩寒很有可能是中国文坛迄今为止最大的骗局。
我搜集了一下各媒体对韩寒以前的专访,只要谈到文学创作、谈到他的作品,他的
话就很少,又空又大,从来不谈细节问题。或者东拉西扯,答非所问,
这是为什么?能写出《三重门》等大量文学作品的人怎么对文学这个话题如此冷淡
??
但要一谈起女人、赛车或日常生活,与文学无关的东西,他却头头是道。
我把媒体对他的部分专访列了一下,主要列举记者采访他有关文学方面的实录,大
家看看,这个韩寒到底什么水平?
(韩寒2001年作客新浪网嘉宾聊天室实录)
网友:说说你喜欢的中国作家好吗?
韩寒:中国作家?我最近挺喜欢石康,写《晃晃悠悠》的。
网友:平常都看哪些书呢?
韩寒:我最近不大看什么书,都是看报纸、杂志。
网友:哪些报纸杂志?
韩寒:能看得到的都看吧。
网友:平常都有什么业余生活?平常除了看书干什么?
韩寒:除了看书啊?除了看书好象不干什么,我也很少看书,这个问题也是我在思
考的一个问题。
主持人:上一次,有一位作家叫刘震云,你了解吗?
韩寒:还行。
主持人:他说你是一个天才的少年作家,你怎么看?
韩寒:他可能没有看过我的东西,就从报纸上摘了一段。
主持人:他看... 阅读全帖 |
|
t********j 发帖数: 37 | 28 韩寒很有可能是中国文坛迄今为止最大的骗局。
我搜集了一下各媒体对韩寒以前的专访,只要谈到文学创作、谈到他的作品,他的
话就很少,又空又大,从来不谈细节问题。或者东拉西扯,答非所问,
这是为什么?能写出《三重门》等大量文学作品的人怎么对文学这个话题如此冷淡
??
但要一谈起女人、赛车或日常生活,与文学无关的东西,他却头头是道。
我把媒体对他的部分专访列了一下,主要列举记者采访他有关文学方面的实录,大
家看看,这个韩寒到底什么水平?
(韩寒2001年作客新浪网嘉宾聊天室实录)
网友:说说你喜欢的中国作家好吗?
韩寒:中国作家?我最近挺喜欢石康,写《晃晃悠悠》的。
网友:平常都看哪些书呢?
韩寒:我最近不大看什么书,都是看报纸、杂志。
网友:哪些报纸杂志?
韩寒:能看得到的都看吧。
网友:平常都有什么业余生活?平常除了看书干什么?
韩寒:除了看书啊?除了看书好象不干什么,我也很少看书,这个问题也是我在思
考的一个问题。
主持人:上一次,有一位作家叫刘震云,你了解吗?
韩寒:还行。
主持人:他说你是一个天才的少年作家,你怎么看?
韩寒:他可能没有看过我的东西,就从报纸上摘了一段。
主持人:他看... 阅读全帖 |
|
d******0 发帖数: 1598 | 29 那么接下来,关于当代或现代或不管什么代,我们还是可以聊几句的。去年回国的时候
因为来回坐飞机实在无聊,就买了本刘震云先生的《一句顶一万句》,据说是某年的茅
盾文学奖。又据说获奖当年全国只卖了几十本。小说写的挺好看,文字颇有特色。尤其
是头半部《出延津记》。几代人几代事错错落落密密麻麻,又都十分拧巴,最后终把男
一号推出了延津。这大概就是作者眼中所谓的命势。好几个人物写的都很出彩,尤其是
意大利传教士老詹。但我怀疑老詹的故事,大多可能是真事。倘若不是真事,那也没什
么不好,无非就是我更佩服刘震云了。然而后半部《回延津记》就没了前半部的那种气
蕴。到了结尾,我甚至找不到了焦距。也可能是我耐心不够吧。但总之前半部绝对值得
一看。令人绝倒的倒是封面封后的几位名家书评推荐:小说文字返璞归真浑然天成,广
大读者有福啦,恭喜刘震云升级成功,blablabla。我真不知道这些在网络上挪下屁股
都要引出上万份关注回帖的先生大人们到底有没有稍微用点心读读他们推荐的这本小说
。刘先生的确在狂用浅词短句,刘先生的确在尽量躲避文辞繁藻。但这恰恰说明了整部
小说的文风是刻求出来的,文字是经过作者精心排布筛选的。有...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0 去政治化的政治:对文史研究“去郭沫若”现象的反思
分享到:
时间:2017-09-30 09:32
•来源: 察网
•作者: 李斌
•浏览:644
评论: 0
字号: 大 中 小
郭沫若研究在80年代以来的遇冷,跟“非郭沫若”认识装置有关。“去革命化”“现代
化范式”“为学术而学术”“纯文学”是这种认识装置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学术和文学
创作为革命和现实生活服务的革命者郭沫若,被排除在这种认识装置之外,在相关的文
学史和史学史研究中被割裂、放逐、抛弃。同时,郭沫若研究受“非郭沫若”认识装置
的影响,一些成果出现了偏差。反思“非郭沫若”认识装置,需要反思80年代以来的社
会思潮,但又不是回到“革命史范式”,而是突破专业分工,重建一种更具包容性和整
体感的研究范式,从而寻求知识分子跟政治、社会、阶层、种族、媒体等构建新型关系
的另一种可能性。
去政治化的政治:对文史研究“去郭沫若”现象的反思
李斌
对“非郭沫若”认识装置的反思
尽管自80年代以来,还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坚持郭沫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无
可讳言的...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1 鹿野:普京为何下令全国庆祝高尔基诞辰?——浅谈高尔基的文学观与文学地位
分享到:
时间:2018-03-31 15:06
•来源: 察网
•作者: 鹿野
•浏览:579
评论: 0
字号: 大 中 小
中国某些研究俄苏文学史的专家们所宣称的“索尔仁尼琴的文学成就可以和高尔基相比
肩”既不符合事实,也从来没有成为俄罗斯人普遍的观念。至于苏联公知那些关于高尔
基的段子汇集也早已被俄罗斯人唾弃。普京一当选就签署命令要求全国庆祝高尔基150
周年诞辰不仅是俄罗斯当局对于高尔基杰出文学贡献的再次肯定,也是当前俄罗斯社会
舆论中普遍观念的反映。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
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微信公众号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今年3月28日是苏联著名作家玛克西姆·高尔基诞辰150周年。据人民网莫斯科3月20日
电,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要求全国庆祝高尔基150周年的诞辰。但是,中国的主
流媒体却对此普遍表示沉默,和近年对于张爱玲、邓丽君等人的纪念热潮...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10018 | 32 再谈莫言:政治以何种方式影响这位作家
本月初,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中国小说家莫言。中国国内和国际舆论对此纷争四起。大
约两周前,“中参馆”发表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罗福林(Charles Laughlin)的题为《莫
言的批评者错在何处》的文章。这篇文章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更早以前林培瑞为《纽约书
评》所撰的《这位作家配得诺贝尔奖吗?》(Does This Writer Deserve the Prize?)
一文的批评。中参馆在此特别邀请林培瑞回应罗福林的评论。
我认为,罗福林的文章提出了两个重要的问题:第一,莫言和其他中国当代作家有没有
或者在多大程度上陷入了毛式语言,因此不仅限制了他们的文学表达也限制了他们的境
界?第二,尽管他们生活在政治言论审查的制度中,这样的作家有没有办法写出漂亮的
文学?
毛式语言的陷阱有多深有多广?
在这个问题上,罗福林不赞成孙笑冬(Anna Sun)在《凯尼恩评论》上发表的《莫言的病
态语言》(The Diseased Language of Mo Yan)一文的观点。孙发现莫言所写的几乎每
一页都充斥着农村方言、社会主义流行语的老生常谈,以及文学的装模作样的大...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3 对“非郭沫若”认识装置的反思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作者:李斌 时间:2017-12-27
92 0 意识形态安全 字号:A-A+
分享到:
2 收藏 打印
提要:“重写文学史”、“为学术而学术”影响下的“非郭沫若”认识装置的出现,主
要源自知识界对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质疑。他们急于抛弃社会主义中国和左
翼知识界的历史,拥抱“历史的终结”和资本主义的全球化。
80年代以来,尽管还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坚持郭沫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无可
讳言,在文史领域,郭沫若研究已经成为相当冷门的专业。在文学史专业中,郭沫若研
究不仅不能跟鲁迅研究相比,也无法跟周作人、沈从文研究相比;在史学史和近代思想
史研究领域亦如此,与研究章太炎、胡适、陈寅恪等人相比,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
郭沫若研究一点都不为过。
郭沫若研究在近三十年来遭受遇冷的原因,与其说是郭沫若在婚姻生活、道德品质、人
生道路以及学术成果等方面不尽如人意,不如说是我们关于郭沫若及其所代表的知识分
子的奋斗目标、人生路向及活动方式的认识装置发生了改变。新时期以来,对于中国独
特的现代化道路,以及知识分子在其中应扮演何种角色,知识界... 阅读全帖 |
|
S********6 发帖数: 1264 | 34 刘慈欣:正在构思新小说 长度接近《三体》
发表时间:2014-11-21 15:15:05
字号:A-AA+
关键字: 科幻小说三体刘慈欣科幻电影幻想文学
近日,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正式调入阳泉市文学艺术创作研究室,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
和研究工作。阳泉市文学艺术创作研究室(《娘子关》杂志社)是市文联下属的全额事业
单位,承担着我市唯一具有国际、国内刊号的文学期刊《娘子关》刊物的编辑出版发行
任务,以及文学艺术创作研究室工作。
刘慈欣,娘子关电厂前工程师
科幻小说《三体》被公认为“中国第一科幻”,作者刘慈欣更创下过连续8年荣获中国
科幻最高荣誉“银河奖”的纪录。
毫无疑问,《三体》系列是近年来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科幻小说。最近,因为《三体》英
文版的即将出版和《三体》电影的网络热议,《三体》引发又一轮的关注热潮。许多“
三体”迷都迫切想知道,《三体》电影能否完整地展现书中的情节?
作为科幻作家,刘慈欣之所以被高度推崇,不只因为他的文笔,还因为他坚持“硬科幻
”,也就是直接描写“科学幻想”本身,不回避理论问题,注重技术细节。由此可见,
改编成电影之后,拍摄难度有多大,特别是其中经典的“二向...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5 1977年,刘晓波考入吉林大学中文系。次年,与王小妮、徐敬亚、吕贵品、邹进、白光
、兰亚明六位同学组成“赤子心”诗社。[17][18]
1982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研究生[19]。
1984年4月,在《国际关系学院学报》上发表处女作《论艺术直觉》,后在《社会科学
战线》上发表《论庄子》,同年获文学硕士学位,留在该系任教,并继续在一些学术刊
物上发表美学和文学评论,其中1985年6月和8月先后发表的《一种新的审美思潮》和《
无法回避的反思──从几部有关知识分子的小说谈起》,支持具有叛逆精神的“新潮文
学”,批判当时提倡忍辱负重精神的主流文学作品而初露锋芒,被作为后来引起文坛震
撼的“刘晓波现象”开端。[20]
1986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召开“新时期十年文学讨论会”,刘晓
波到场以《新时期文学面临危机》为题即兴发言,以中国“五四文学”和西方现代派文
学为参照,使用当时被认为惊世骇俗的语言批评受到普遍肯定的“新时期文学”主流,
并概括为整个中国文化和知识界的问题:“中国知识分子身上的民族惰性比一般大众更
深更厚!”“中国作家仍然缺乏个性... 阅读全帖 |
|
a******e 发帖数: 6689 | 3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ilmStudies 俱乐部 】
发信人: aixiaoke (流浪者的乡愁), 信区: FilmStudies
标 题: 影评与观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n 1 18:34:13 2011, 美东)
上个月朋友老易(易速利)跟我说他在思考如何将更多的元素融入到影评中去。大众传媒的介绍性影评往往寡淡无味,内容单薄,而学术性的细节扩张批评又大多架子太高,言语干瘪。老易问究竟怎么样的影评才是好影评?
这个问题还真把我难住了。虽说我从2005年起写影评到现在,划拉一下差不多也积攒了二十五万余字,但我还是总结不出来究竟怎么样的影评才是好影评。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影评这个文学体裁(如果能算一种文学体裁的话)是主题性而非形式性的分类,可用记叙、议论、抒情等各种文体去处理,包括诗歌,我看说不定现在最流行的咆哮体也照样可以用来写影评,有木有啊有木有?那么文学评论上所适用的“好文章”分类便也可适用于影评中的各种形式;但文学评论毕竟从形式出发,又未必能涵盖影评所针对的被评电影的主题性。正是这样复杂而又专注的文体形式,我觉得是难于为“好影评”清晰界定的主要原因。... 阅读全帖 |
|
a******e 发帖数: 6689 | 37 来自主题: _FilmStudies版 - 影评与观众 上个月朋友老易(易速利)跟我说他在思考如何将更多的元素融入到影评中去。大众传媒的介绍性影评往往寡淡无味,内容单薄,而学术性的细节扩张批评又大多架子太高,言语干瘪。老易问究竟怎么样的影评才是好影评?
这个问题还真把我难住了。虽说我从2005年起写影评到现在,划拉一下差不多也积攒了二十五万余字,但我还是总结不出来究竟怎么样的影评才是好影评。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影评这个文学体裁(如果能算一种文学体裁的话)是主题性而非形式性的分类,可用记叙、议论、抒情等各种文体去处理,包括诗歌,我看说不定现在最流行的咆哮体也照样可以用来写影评,有木有啊有木有?那么文学评论上所适用的“好文章”分类便也可适用于影评中的各种形式;但文学评论毕竟从形式出发,又未必能涵盖影评所针对的被评电影的主题性。正是这样复杂而又专注的文体形式,我觉得是难于为“好影评”清晰界定的主要原因。
尽管很难为“好影评”给出定义,但天下文章毕竟多有相通,梳理梳理好影评中较为共性的一些元素倒是可能的。起码可以从老易给出的角度出发,先看看为什么大众传媒跟小众学术的影评都没法成功讨好观众。
媒体的介绍性的影评在英文中叫作“movie review”,而... 阅读全帖 |
|
a******e 发帖数: 6689 | 38 来自主题: _FilmStudies版 - 影评与观众 上个月朋友老易(易速利)跟我说他在思考如何将更多的元素融入到影评中去。
大众传媒的介绍性影评往往
寡淡无味,内容单薄,而学术性的细节扩张批评又大多架子太高,言语干瘪。老易问究
竟怎么样的影评才是好影
评?
这个问题还真把我难住了。虽说我从2005年起写影评到现在,划拉一下差不多也积
攒了二十五万余字,但我
还是总结不出来究竟怎么样的影评才是好影评。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影评这个文学体裁(
如果能算一种文学体裁的
话)是主题性而非形式性的分类,可用记叙、议论、抒情等各种文体去处理,包括诗歌
,我看说不定现在最流行
的咆哮体也照样可以用来写影评,有木有啊有木有?那么文学评论上所适用的“好文章
”分类便也可适用于影评中
的各种形式;但文学评论毕竟从形式出发,又未必能涵盖影评所针对的被评电影的主题
性。正是这样复杂而又专
注的文体形式,我觉得是难于为“好影评”清晰界定的主要原因。
尽管很难为“好影评”给出定义,但天下文章毕竟多有相通,梳理梳理好影评中较
为共性的一些元素倒是可能
的。起码可以从老易给出的角度出发,先看看为什么大众传媒跟小众学术的影评都没法
成功讨好观众。
媒体的介绍性的影评在英文中叫...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39 过去读过鲁迅的《野草》,有点忘了,最近又看到一些老文学评论说,鲁迅的《野草》
写得好得很,甚至有人说这本散文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省去大型歌颂形容词三百
个大串联)。于是怀着非常崇拜的心情再次请来《野草》,沐浴更衣,深呼吸,仔细拜
读。看完了没什么特别印象。
有句俗语叫做“有话快讲,有屁快放”。感觉《野草》是不是——有那么点话讲不出来
,屁放不响亮的感觉?腻腻歪歪的,好像要说“我爱你”又不说,在那里抓耳挠腮地,
最后吐出一句:“呵呵,哈哈,吃饭去么?”好在是鲁迅,人家有功夫来体会你这里面
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要是换成匿名的,我想大概没多少人有这功夫来和他闲扯淡。
想到这里,感觉态度太不端正了,太对不起鲁迅了。为了表示忏悔,我又找来一本扉页
印有毛主席语录的《鲁迅<野草>注解》来,仔细看每篇的注解。虽然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看文言文绝不看注释就能从头看到尾,但是现在又退步到看白话文也要看
注解了。看完后这下子才恍然大悟,原来《野草》真是字字珠玑,巨有内涵啊!
然而我要抗议,凭什么鲁迅文章里没写出来的话,能被这样或那样理解啊?文学评论家
似乎都是发散思维的... 阅读全帖 |
|
x****h 发帖数: 348 | 40 刘继明:“左翼文学”在近两年似乎颇受关注,差不多成为了一个热点,但无论是
理论还是创作,都显得比较复杂和暧昧,比如作为一个历史性概念,“左翼文学”在二
十世纪中国的起伏流变以及它和国外左翼政治文化思潮的关系;作为一种曾经产生过广
泛影响的文学现象,现在是否形成了一种可以称为“新左翼文学”的创作思潮?等等,
都表明了其中蕴含着值得进一步探究的意义空间,至少,它为我们把握当前中国的复杂
思想状况和现实境遇,提供了一条别样的认知路径。
旷新年:我对这个话题感到有些疑虑,中国目前有没有所谓“新左翼文学”?文学
传统自有它的力量,《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年第1期曾推出“左翼文学笔谈”
,“人民性”这个概念也被重新召唤出来,《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第6期曾推出“
文艺与人民性”的专题。这个话题可能直接与曹征路的《那儿》这篇小说有关。《那儿
》在《当代》杂志2004年第5期发表以后,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被认为是2004年最重要
的小说之一,一部中篇小说受到如此之多的关注和讨论,这种盛况是空前的,这是1980
年代中期以后所未曾有过的事情。
刘继明:《那儿》的出现,的确称得上中国文学进入新世... 阅读全帖 |
|
C**********r 发帖数: 1032 | 41 马原对话余华:我们在文学上是干净的
2012-06-05 09:12:21 来源:新京报 作家:刘玮 陈一玮 【大 中 小】 浏览:3707
次 评论:0条
马原和余华相识二十余年,用马原的话说,“有着四分之一世纪以上的交情”。上
周马原新书《牛鬼蛇神》的发布会上,余华特意前来捧场。
“先锋派五虎将”中的马原和余华曾是一代文学青年心中的偶像,两人也有诸多相
似点,比如对文学的“洁癖”,对现实的关注。而余华更多了一份对马原的感恩之情,
他把那时的马原戏称为“劳动模范”:“他用十年时间帮我们打开了这扇门,之后我们
写什么发什么。”
纵然在文坛有着极高的“江湖地位”,两人在生活中依然保持着上世纪80年代的纯
朴作风,甚至夹杂着些许孩子气。采访当日中午,余华执意要请马原吃饭,两人在北京
街头一路找餐厅,怎奈沿途不是理发馆就是茶叶店,直到看见一家“稻香村”,马原问
:“稻香村是吃饭的地方吗?”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此时,余华看到一家火锅店,高兴
了起来:“火锅啊!火锅好,吃这个怎么样?”
当年相识
马原就是“劳动模范”
余华:第一回见你是在鲁...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2939 | 42 ☆─────────────────────────────────────☆
puremj (puremj) 于 (Sun Jan 29 21:33:12 2012, 美东) 提到:
之前对2人都不感冒并多少有些抵触!
这2天韩方之斗铺天盖地,充斥各个论坛,我几乎阅读了所有劲爆的帖子与相关的
博客,我现在很明显地站在方舟子这边,理由如下:
1:单从文学/学术甚至辩论的角度来看,方舟子明显有理有力有据,不管事情的来
龙去脉究竟怎样,方舟子罗列的疑点说服了我这个中间派,而韩寒的回复一方面没有澄
清这些一点,倒是展示了其深厚的骂功;
2:从韩与方的支持者的发言以及回复来看,绝大韩粉们不是去论证方舟子的疑点怎
么滑稽荒唐,而是用下三滥的咒骂大搞人身攻击;而大多数方的支持者们绝对是忍气吞
声,摆事实讲道理;
3:我也希望韩是被冤枉的,但他必须给出信服的证据,上电视或者网络直播辩论是
个很好的平台,可以理解满腹经纶却言语木讷,但不能再用“忘记了”这样的台词来装
4:韩寒应该有点小小才艺(绝非天才),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三重门/书店的写作
确实有些问题,从...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28450 | 43 我觉得这段话说得很中肯:
作为“农民的儿子”的路遥希望妻子是一位能体贴入微,对自己学习、工作,都能够有
所帮助的妻子。在潜意识里,也许只有《人生》中的“刘巧珍”才是他最好的“媳妇”
林达是一个具有“小资”情调和独立意识、事业心极强的现代知识女性。让她放弃事业
心甘情愿地去做一个家庭妇女,那是万万不可能的。而半夜写作、通宵达旦,早晨从中
午开始,尤喜独处而又时常“封闭”自我的路遥让林达难以适应、无法容忍。在林达看
来,她希望有一个体贴自己能够保持正常的夫妻生活的好丈夫,而不是一个不管家,甚
至一个不管她的贴着各种光环的“圣人”。在生活习惯、性格上的差异也越来越凸显,
一度达到激烈冲突的程度。短短几年时间,路遥和林达就行同陌路。
走近真实的路遥
文/王爱忠
在新中国文学的天幕上,路遥犹如一颗流星,在短暂写作生涯里,给中国文坛留下
了一道难以磨灭的辉煌。其作品展现出奋斗不息的昂扬斗志曾经感染了无数读者心灵,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走向了自己的人生征程。可路遥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
的郁闷、痛苦和煎熬,以至于他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完成《平凡的世界》这部长篇小说
。让我们走近路...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4 评论其实也是文学的反方向,尤其是西方式的学术评论。中国传统的文学评论更接近文
学。文学评论写得太干巴巴也的确不好看,总觉得还是需要一点文学的灵气。语言学方
向的文学评论现在大概不如以前流行,听到的少。不过可能只是我没听到而已,哈哈。 |
|
I*****s 发帖数: 3995 | 45 (zz)
真实的路遥与真实的《平凡的世界》
2015-02-28书房记
文/王爱忠
路遥,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清涧县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
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展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
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该作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1992年11月17日因肝病早逝,年仅42
岁。本文为你记录路遥: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一生。
在新中国文学的天幕上,路遥犹如一颗流星,在短暂写作生涯里,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一
道难以磨灭的辉煌。其作品展现出奋斗不息的昂扬斗志曾经感染了无数读者心灵,激励
着一代又一代青年走向了自己的人生征程。可路遥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郁
闷、痛苦和煎熬,以至于他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完成《平凡的世界》这部长篇小说。让
我们走近路遥,一起去感悟他平凡而又悲壮的人生旅程、透视其鲜为人知而又跌荡起伏
的内心世界。
终生与贫穷为伴
路遥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北清涧县,原名王卫国。他的家庭是一个人数众多的群体。
父母亲是目不识丁的文盲,有五个儿子,三个女儿。身高只有1.5米左右的父亲用一副
侏儒般的钢铁双肩,挑起了全家十口人的生... 阅读全帖 |
|
b*********r 发帖数: 501 | 46 闹剧:总要收场——我看方韩之争
葛红兵
http://blog.china.com.cn/gehongbing/art/8066479.html
文章本版有
且不说葛文兵在方寒战中的眼界多么窄,这位先生写的这篇文无非讲了以下几点:
1。韩寒在用文学夸张的方法为了扭曲了现实,属于文学手法,不需要用真实现实来要
求他。比如说‘鼠洞’只是为了体现医院的冷漠和高高在上。
这观点貌似有理但其实只是在偷换概念。方舟子质疑的从来就不是韩寒所使用的文学手
法也不质疑他想要表达的情感,而是在质疑韩寒的视角。每个人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不同
,即使使用的都是夸张扭曲的手法,但是还是受着作者本人环境的制约。比如说同样是
在讲吃,曹雪芹就能讲出鸽子蛋,茄栾,镶金的筷子等等细节;而我爸下乡的农民兄弟
在形容奢华的饭菜的时候就说皇帝吃干面放的葱油比指头还厚。再如九零后的同学写作
文肯定不会说:‘他专注的神情就像小学生看着新买的洋片一样’因为这些同学长大的
经历和八零后的不一样,他们的玩具更升级更丰富,没有八零后这种心理体会。韩寒的
情况也一样,他怎么扭曲,心理体会都不能穿越回到他没出生的年代。
2。韩寒的手稿不是假的,... 阅读全帖 |
|
s******a 发帖数: 407 | 47 史上最霸气最励志的词作品之一:《万达棒棒哒》(作词:钟奕勉)
日前,乐评人鸿飞霄汉激赏词人钟奕勉参战“万达专属歌曲——万达之歌征集”的
词作品《万达棒棒哒》,称此词是“史上最霸气、最阳光、最励志的词作品之一”,
鸿飞霄汉论述指出:其中“万达一切皆可到达到达光可以到达的地方”这句词极为
霸气,
万达可以到达光可以到达的地方——
首先”光“是大自然之阳光,代表积极向上、最大热量、能量、力量,人人都需要
、人人都喜欢,动植物也需要,离不开光;
再一个,”到达光可以到达的地方“,只要光能到达的地方,万达就能够到达,光
到达哪里,万达就在那里发光,发亮,发热,照耀着......
汉语言文学专业。
06年在《潮州日报》及《潮州文艺》季刊发表06年广东高考作文《雕琢心中的天使》
07年6月28日在《潮州日报》发表07年广东高考作文《传递》。
散文《无声的教育》获潮州日报社和潮州市华侨中学联合举办的“侨中杯”征文比
赛一等奖,并发表于《潮州日报》。
《秋水,你才是明月》等4篇散文入围潮州日报社和潮州市华侨中学联合举办的“
侨中杯”征文比赛,并发表于《潮州日报》。
《爱,如此平淡》等3篇散文入围潮州日报...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8 ——阿尔巴尼亚著名作家卡达莱谈文革见闻与感受
在上个世纪延续了几十年的共产世界中,中国与阿尔巴尼亚,这两个地理距离遥远,文
化传统迥异的国家之间的联盟可以说是国际共产主义历史上的一大奇葩。两国之间的结
盟当然是出于政治考量,苏联这一共同的敌人是他们结盟的粘合剂。但是,双方之间的
盟国关系除了中方为阿尔巴尼亚提供巨额经济援助之外,在政治、文化领域的双边交流
却似乎十分有限。那么,两国之间这段持续了十多年的特殊的友谊,今天是否留下一些
痕迹?
中阿友好关系的发展正值中国十年文革,这场发生在中国的政治运动在其当年的盟国阿
尔巴尼亚眼中曾经是什么颜色?阿尔巴尼亚政府以及普通民众如何看待中国的文化大革
命?文革对两国关系是否产生了影响?阿尔巴尼亚著名作家伊斯迈尔·卡达莱曾经于
1967 年,也就是文革发动后的第二年访问过中国,这次对中国的唯一的一次访问给他
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象,任何阅读过他的巨作《音乐会》的读者都能够在字里行间感受
到作者对中国尤其是文革时代的中国的迷茫与疑惑。
卡达莱在书中详细描述了中国与阿尔巴尼亚两国断交的前后经过。他关于两国外交官之
间聋子与哑巴一般的荒谬对话的描述令人瞠...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9 嗯,不是那种自我抒情式的评论,那种我觉得不算评论,算抒情散文。我觉得文学评论
既是论文性质,又要注意文字,不能枯燥刻板到反文学,虽然评论的本质是反文学的、
解构的。主要是我不太能接受一些科学式的文学评论,还是希望评论有点基本的审美的
东西在里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