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捉襟见肘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t*n
发帖数: 14458
1
公元660年,唐朝以左武卫大将军,邢国公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旧唐书作左骁
卫大将军),左骁卫将军刘伯英为昆夷道行军总管,率陆海军部队十万伐百济。并以新
罗王金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率新罗军5万,以成合击之势。
从隋至唐,中原王朝对朝鲜半岛用兵不断。一方面,朝鲜半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
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汉武帝灭朝鲜设立四郡,直至西晋,对朝鲜半岛北部都有直
接统治。中原大乱,当地土人造反,中国才失去了这块地盘。所以征伐朝鲜半岛一个目
的是为了收复汉晋旧地。另一方面是为了消除东北方向对河北粮仓的威胁。
从隋朝开始,盘踞在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北部的高句丽野心膨胀,不但把日后牛叉轰轰
的契丹人打得天天向天朝哭诉,而且屡屡犯边。隋文帝曾经以30万军出征高丽,但是陆
军行至辽东遭受瘟疫,而且后勤不继,海军则碰上大风浪,船多倾覆,还没怎么打就损
失惨重,被迫退兵。隋炀帝的百万大军伐高丽更是大杯具。
唐太宗也曾经亲征高丽,但是没有成功-当然他比前两位聪明得多,只出动数万兵力,
人员损失非常小,而且摸清了对方的底细。贞观23年,海军建设基本完成,再征高丽的
准备工作紧锣密鼓的进行,预定在第二...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祭拜袁督帥
我没说一定能修死后金啊。
但这是不是一个非常可行的方案是不是啊。比起辽西那个来说。
后金的最大问题不是在军事上,而是经济。连年打仗,财力和粮食一直是捉襟见肘,全
靠抢劫为生。
只要战略态势形成,甚至谈判逼后金体面撤出辽沈的可能也不是没有吧。
我就说一点,后金不敢离巢去抢掠了,这个比毛文龙的皮岛是不是实惠的多呢
w****j
发帖数: 5581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还在分析明亡的历史原因?
呵呵,明的财政问题你这个属于还没摸到门边呢。明的农民负担可是不轻的,尤其是徭
役。这在明初就已经不轻了,更不要说明中后期土地兼并厉害的时候了。明财政问题从
太祖时期就一直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太祖时期学元朝发行宝钞,结果学了个十足十,变
成滥发,贬值很严重,取消宝钞后,明朝的货币流通一直不畅。商业税问题上,太祖对
财政政策需要根据现状时刻调节这个道理毫无概念,定下个30税一的祖制(凡商税,三
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到万历时,商业税仅仅占政府全部税收的10%。商人和士
大夫勾结,富得流油,但国家开支一直处于不足的状态。官员的腐败,某种程度上,也
可以说是逼出来的。像海瑞这样的廉官生活之清苦,显然成为反面教材。贪腐成为一个
正反馈放大器使得国家财政更是捉襟见肘。明朝中央开支小不是好事,是明财政窘态的
证据。国家财政没储备,碰上个灾年,加上兵荒马乱,只有垮掉的份。明倒也想出个偏
师灭了谁呢,你有粮饷么?缺少粮饷的军队,比土匪的战斗力都不如。
然后,就是物资的流转。明开始时受税收的是实物。南方的粮食收上来,还要靠运河转
运。损耗巨大。张居正改革,改成税收折成银钱。于是就开始有了火耗这个困扰明清... 阅读全帖
w****j
发帖数: 5581
4
我觉得大家对Teutoburg Forrest那次失败过于看重,
可能是受到Suetonius记载的Augustus夸张的反应的影响吧?条顿堡森林前后大致是这
样的,之前日耳曼地区有8个军团,因为巴尔干地区的叛乱调走了大部分军团,就给
Varus留下了16, 18和19这3个军团。Arminius于是趁机诱使Varus出发平叛,然后在
Teutoburg Forrest这个对罗马军团作战不利的地形进行偷袭,一把搞掉3个军团外加6
个辅助大队。基本上彻底消灭了罗马留在日耳曼地区的军队。这三个军团其实都是内战
时期为了对付小庞培现组建的军团,说不上特别精锐,但是罗马当时的殖民地到处都是
叛乱,兵力捉襟见肘,突然来个大窟窿还是很讨厌的。但这不代表罗马军事实力受到根
本上的削弱,罗马人在这次大败后立刻就开始有系统地准备重新征服日耳曼地区。5年
后,在Tiberius成为皇帝后,派出了日后的神圣Claudius的老爸Germanicus带着大票人
马加上海军杀了回来,把日耳曼联盟给打残了,Arminius的老婆都被抓了。Arminius和
剩下的叛乱者给撵进原始森林里才算完。Germanicus... 阅读全帖
w****j
发帖数: 5581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两次鸦片战争的军费问题
道光的时候财政很吃力。按管理户部的大学士潘世恩在道光19年,也就是1839年的奏折
,国库可以说是账目混乱,积欠严重。道光23年户部银库盗案事发时,户部存银就剩
1500万两了。就这样,两次鸦片战争,清朝前后还是拿出了大致3千万两白银的军费。
反倒是胜利者英国人,军费一共折银只有大致1300万两。清最后实际赔偿不到900万两
,就是打仗军费的三分之一还不到,这个仗打的亏透了。大清朝的军事动员的效率低下
得可怕,还不说财政上的困境已经是捉襟见肘了。
t*****g
发帖数: 7455
6
从古至今,汉语外来词主要来自梵文和波斯文还有日文,有十分之一的外来语都源自日本,其中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词语占了70%
当中国人初次接触日语时,会发现日语中有很多的汉语词,并因此油然产生一种自
豪感;但是,如果告诉你汉语中有许多的日语词时,你会作何感想呢。
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史上,有着许多有趣味也有意味的事。从大的方面说,有两个
时期的情形特别引人注目。一是在中国唐代,一是在 近代。在唐代,是日本贪婪地向
中国学习,甚至是在与中国文化接触后,大和民族才首次与文字遭遇,从此才学会了书
写。日语的“假 名”(字母)不过是汉字的变体。而在近代,则是中国拼命地向日本
学习。别的方面且不论,仅就语言文字方面说,在近代,倒是日本成了 汉语的输出国
。日本“汉语”,冲击着东亚各国的语言系统,当然也大量进入中国的汉语中,成为中
国人日常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代由日本输入的汉语词,被称作日语“外来语”,这里也借用这种称谓。
在“外来语”上加上引号,是为了与直接来自西方的外来 语(如沙发、咖啡、逻辑等
)相区别。因为这二者毕竟有些不同。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数量是很惊人的。据统计,我们...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7
http://book.sina.com.cn/excerpt/sz/rw/2012-03-09/1104295858.sht
http://book.sina.com.cn 2012年03月09日11:04
文章摘自《中国涉外事件秘闻》
作者:程远行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苏联红军在东北
1947年至1948年上半年,中共党、政、军所占据的较大城市是哈尔滨。在这之前,
党中央已从内地调到东北10万部队和2万干部,并已分散在东北各地解放区。在这些解
放区和南满一带城市,和哈尔滨一样,一片打倒封建主义、美帝国主义、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的呼声,从城市到农村,震天动地。这是美国在马歇尔调停失败后,立即转
为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所造成的直接结果。
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干涉,哪里就有反抗。这已成为世界性的规律。
领导这一地区解放事业的核心人物是在党中央领导下的几员显赫人物。他们是高岗
、林彪、林枫、高崇民、张学思等人。
为了有利于开展这场人民翻身闹革命的伟大活动,他们在中央统一的安排下,成立
了东北行政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由高岗挂帅,林枫、高崇民、张学思任委员会副主席,
栗又文任秘书长。
哈尔滨是我国北... 阅读全帖
x*******n
发帖数: 969
8
首先说明,是确有情报汇报,不是转移斗私批修大方向。同志朋友亮查。
其实,在纷繁的意识形态和宫廷政治背后,还是经济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国企私有化是必然的。
今年第十一届人大会上,中央纪委副书记的讲话是最大的重点,很多人没有仔细留意,他说:
“老百姓再勤劳,也养不起这么多官啊!4年前全国公务员是600万人,
现在已经增加到1000万人,一年多100万人。如果600万大学毕业生都去考公务员,这是历史的倒退”“官多了不好管,供养成本、教育成本、监管成本和违法违纪查处成本都很高。”
公务员的人数才是真正的实质性问题,其实是最重大的实质性问题!到目前全国光是吃财政饭的就有1100万人,加上事业单位,例如教授老师医护人员,有近3000万人需要百姓供养,还要算上他们的亲戚。几大家族,邓家、李家、叶家、陈家、江家、温家。。
都是欲壑难填。另外全国离退休人员近1亿人。这么多人,都是不生产只消耗的,国企的利润即使再高也难以为继。而中国的GDP不可能一直增长下去。中央和地方财政已经捉襟见肘,最终几年之内就会养不起。
当这样的报告、这样严峻的问题呈到胡温的桌子上,你说他们能怎么!!
最后只能把一切交给市场解决。...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613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封建社会的顶峰是哪个时期
昏倒了,原来你不止对史料财政不清楚,你连现代货币政策也一知半解。发行四万亿和
黄金储备有什么关系?发行四万亿和货币发行制度有什么直接关系?你前面说什么黄金
储备不是告诉我你还认为现在货币发行中国需要黄金储备吧?天爷,四万亿显然问题在
财政手段上和现代货币发行制度有一分钱关系么?还朱棣支出超出其能力了,继续搞四
不像的逻辑扯淡。TG是因为缺钱滥发货币么?举例都举到这样了还硬挺嘴硬。
至于宋明岁入,成,这两天我就当发疯了,说个多点的东西。这里就给你说简单的,向
来财政收入和支出都是预算制。事后史料写入是事过境迁的数据。但是施政都是预算制
,你如果连这个都不懂下面说的的你也不会懂。
不说别的,明朝财政拮据的时候知道是什么时候么?就是实施了地区税赋取消差异化,
也就是所谓江南富庶地区减赋税到和贫穷地区差不多。这个二百五政策建文干过,好在
及时消除了。明朝开始缺钱的时候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别提什么损耗之类的外行扯
淡,实在不想这么扫盲。这个和明朝官员来源地有关系,直接导致了税赋财财政恶化。
所谓张居正的政策,根本就没有真正触及这个根本原因。至于说财政为什么朱棣和朱元
璋都不错,因为史料上明白写...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21909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sinta (AC米兰),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原创★国军or共军?究竟谁在抗日战争中保存实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4 03:02:55 2012, 美东)
在匪区长大受教育的民众,哪怕对抗日战争史并不兴趣的,也多少都听过这种言论:
国民党在抗战期间保存实力,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战胜利后下山摘桃子。
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才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党妈信奉的是戈培尔同志的名言:谎言说上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于是,上面这段话,
随着中宣部报纸电视几十年如一日的全面宣传,大概在很多人心中就“变成了真理”,
包括少年时代的我。
可随着慢慢长大和阅读思考的增多,我越发觉得上面的说法在事实上漏洞太大,以至于
根本无法成立,而历史的真相据我粗浅的阅读考察,与上面的表述,完全是180度反转
。本文试从国军和共军两方面来论述,到底谁是中流砥柱,到底谁在消极抗战保存实力?
一,国军部分
所谓国军“消极抗战保存实力”最常见,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说法是:
胡宗南30万重兵(还有脸皮厚的说40万的)不去... 阅读全帖
e**c
发帖数: 84
11
其他回复:
台湾省--人口2219万--面积3.6万Km2--人口密度--688人/Km2
韩国--人口4856万--面积9.9万Km2--人口密度--487人/Km2
日本--人口12762万--面积37.78万Km2--人口密度—338人/ Km2
英国--人口6060万--面积24.48万Km2--人口密度--248人/ Km2
德国--人口8245万--面积35.70万Km2--人口密度--231人/ Km2
中国--人口132256万--面积959.70万Km2—人口密度—138人/ Km2
日本:山地约占全国面积的76%,本州中部有飞婵、木曾、赤石三大山脉,海拔在3000
米以上
韩国:山地占朝鲜半岛面积的2/3左右,低山、丘陵和平原交错。
台湾:高山和丘陵面积占2/3,平原不到1/3。
中国:沙漠和高原的比例分别为13.5%和26.0%
除去西部高原(包括适宜大量人口居住的云贵高原)和沙漠,中国人均有效利用面积还
是比日韩,台湾的大。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军不安。
农业,不是有地就可以的,朝鲜多山地,少水土,气温低(最低零下40多度),气候不
好,大雨水灾,无雨旱灾,风...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4458
12
李谨行一家子是辽东的地头蛇,天朝要打高句丽,自然少不了他们掺和。在太宗时候,
李谨行的哥哥李元正就领兵配合作战过。战力90以上的少年英雄李谨行虽然没有参加的
记录,但是他小时候开始就舞枪弄棒,从军很早,在我大唐人民解放军这个大熔炉里头
茁壮成长。666年,高句丽权臣泉盖苏文终于挂掉了,几个儿子内讧,泉男生见争不过
,就投了我唐,军委主席李治陛下派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接应。李
谨行正式在战史上出场,跟薛仁贵一起当战略预备队。今后十年,李谨行都征战在东北
战场。
大家知道,天朝从隋朝开始就一直对高句丽垂涎欲滴。可惜高句丽仗着天时地利人和,
一面叫压灭跌,一面抗拒,就算两次皇帝亲征也未能成功推倒。这次他们的枭雄挂掉,
统治者内讧,出现高等级带路党,高句丽的好基友百济几年前己经歇菜,这么多年再被
我唐骚扰到经济基本破产,正是振雄风直插平壤的好时候。
于是当年年底,帝国金牌打手,英国公李绩领着一大帮子小弟浩浩荡荡出发去挑场子,
结果自然跟泰森打幼儿园小朋友差不多。事后论功行赏,李谨行升任右领军大将军。
站在棒子的角度上,新罗很精明,站在我唐角度上说,新罗很猥琐。前两年还一副忠心
...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7927
13
本文摘自《中国历史的教训》,作者:杨师群,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诸葛亮为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可称中国古代最受赞誉崇拜,也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
、军事家,《三国演义》还将他描绘成一个能神机妙算、未卜先知的智慧之神。他辅佐
刘备建立蜀国,其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人生与品格,是人们心目中最完美的辅弼大臣
形象,成为中国人理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英雄人物。诸葛亮的形象已
经深深扎根在民众的心中,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的地位极为重要。那么,历史上真实的
诸葛亮是否符合这一形象?如果有相当差距的话,人们为什么要刻意塑造这个完美偶像
?这个偶像在中国传统政法文化中又象征或意味着什么?……千万不要小觑这些问题,
其中可隐藏着许多传统政治文化的秘密。
应该承认,诸葛亮是一位颇有智谋与成就的历史人物,二十七岁时的《隆中对》已见一
斑,此后在辅佐刘备建立蜀国的过程中,也时有出彩的计谋或过人的胆略。然而从三国
历史的大局来看,蜀汉是一个战败之国,许多战略上的失误与战术上的败笔,也都与诸
葛亮有关。如关羽大意失荆州,不但是关羽的责任,同时也是掌握总局的诸葛亮几乎不
作为的结果。再有刘备死后,诸葛亮对蜀国...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7927
14
本文摘自《中国历史的教训》,作者:杨师群,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诸葛亮为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可称中国古代最受赞誉崇拜,也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
、军事家,《三国演义》还将他描绘成一个能神机妙算、未卜先知的智慧之神。他辅佐
刘备建立蜀国,其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人生与品格,是人们心目中最完美的辅弼大臣
形象,成为中国人理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英雄人物。诸葛亮的形象已
经深深扎根在民众的心中,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的地位极为重要。那么,历史上真实的
诸葛亮是否符合这一形象?如果有相当差距的话,人们为什么要刻意塑造这个完美偶像
?这个偶像在中国传统政法文化中又象征或意味着什么?……千万不要小觑这些问题,
其中可隐藏着许多传统政治文化的秘密。
应该承认,诸葛亮是一位颇有智谋与成就的历史人物,二十七岁时的《隆中对》已见一
斑,此后在辅佐刘备建立蜀国的过程中,也时有出彩的计谋或过人的胆略。然而从三国
历史的大局来看,蜀汉是一个战败之国,许多战略上的失误与战术上的败笔,也都与诸
葛亮有关。如关羽大意失荆州,不但是关羽的责任,同时也是掌握总局的诸葛亮几乎不
作为的结果。再有刘备死后,诸葛亮对蜀国...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虢国史漫谈(转载)
夷王对于姜姓诸侯似乎抱着某种敌视的态度,毕竟姜姓诸侯自穆王时期开始在朝廷中占
据主导,树大根深。夷王上台后,开始寻求任何机会来削弱姜姓诸侯。
恰逢此时,姜姓诸侯内部发生了严重的龃龉,纪侯对齐哀公不满,在夷王面前
大肆攻击,夷王便利用了这一借口,将齐哀公用大鼎活活水煮。此外在之前活跃了三代
的姜姓井公家族开始在朝廷中销声匿迹,东方的姜姓逢公家族也不知所终。
本来按照觐礼制度,天子是不能下堂向诸侯示好的,但是夷王却为了讨好其他
诸侯,亲自下堂接见。这一举动无异于挑动了守旧派们敏感的神经。虽然姬姓大臣们对
姜姓诸侯不满,但也不希望权势被姞姓诸侯所取代。何况噩国已经开始成为汉水流域新
的霸主,如果他出面联系其他势力反对周天子,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新的矛盾开始积
累。
犬戎开始在太原(今甘肃省平凉一带)重新冒头,周人给他们一个新的称呼“
玁狁”。虢公再次出现在文献中,并统帅了六师前去讨伐,一直进军到俞泉,获马千匹
。这位虢公应当是伯大师的后人,伯大师根据出土青铜器铭文,他的名字叫“厘”,他
的儿子为伯公父,自称“伯大师小子”。随后懿王三年出现了虢叔... 阅读全帖
n********r
发帖数: 719
16
德军不可能不知道维亚兹马战役后是苏联兵力最捉襟见肘的时期
也不可能不知道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苏联还有远东部队可调
在绝对优势兵力下没有达到突击的目的,也没能有效地进行后续调整,这是技不如人,
没什么借口可找
大部分英美历史学家在意识形态作用下罔顾事实,这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
c*****1
发帖数: 3240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虢国史漫谈(转载)
☆─────────────────────────────────────☆
vespers (西瓜很好吃) 于 (Mon Dec 24 23:43:20 2012, 美东) 提到:
这篇文章写得很不错,相当见功力,以虢国为线索,对西周和春秋早期的历史很是梳理
了一番。原文未完,链接如下
http://www.cctvdream.com.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
虢国是在西周乃至春秋早期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国家。它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周王室
权威的兴衰。然而后人对于虢国的印象却十分模糊,主要停留在三十六计的“假道伐虢
”与成语“唇亡齿寒”之上。《左传》中仅有虢国零碎的记载,不成体系。《史记》中
给陈、杞这样的国家都留有世家,对于虢国这样对周王室来说意义非凡的重要国家却没
有专篇叙述,可见司马迁所看到的史料也是十分有限。
它的创始人名为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周文王的弟弟,简称为二虢。相
比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太公望吕尚、毛伯郑这些政治明星来说,二虢却显得异常
低调,无论是传统的《尚书》、《逸周书》,还是... 阅读全帖
f**********4
发帖数: 2617
18
“富贵病”有多影响生育率,说实话对于这么久远的历史时期来说,确实是很难找到史
料明证的事情,实际上对罗马帝国人口的估计不同版本都存在数倍以上的差距,这个你
我大可存异。但是罗马帝国兵源减少进而导致帝国防务崩坏,和人口问题之间的关系,
绝没有你说的这么简单:“但是羅馬後期對公民權授予汎濫化,得到公民權的人並沒有
成爲真正的羅馬人,也就是“同化不及時”,導致羅馬公民社會解體。這些新加入的公
民們不服兵役,不納稅”
这个论述说实在的相当离谱。
首先罗马帝国军队素质和构成的变化,源于共和国时期的马略军事改革。从公民兵制度
变为职业兵制度。参军不再是为共和国和家族的利益而尽义务,而是为了战利品和军功
。这个改革的直接后果是军队开始从属于将领,最终导致了各路军阀寡头的崛起,终结
了共和国的民主制度;间接后果是参军从荣誉变为赤裸裸的讨生活,军人的社会地位下
降,普通公民参军的意愿逐渐下降,这和后期明朝军人的低下地位是类似的。也很难简
单的管这种现象叫做“文明的腐朽”。重要的是,这些都是在你说的“公民權授予汎濫
化”之前就发生的事情。换句话说,“真正的罗马公民“,不管他们的人口怎么变化,
本身就已经”...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419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故宫建福宫大火之谜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yaoyue (尧曰@ytht.net),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故宫建福宫大火之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n 1 21:10:50 2013, 美东)
http://www.21fd.cn/a/shuangyuyuedu/2011/0513/26537.html
宣统退位之后,虽然有袁世凯定下的清室优待条款,每年拨出的四百万两白银,皇家仍
入不敷出,于是就有了溥仪计划彻底清点建福宫珍宝的举动。结果在民国十二年(1923
年),清点工作刚刚开始不久,就发生了一场大火,将建福宫花园以及在此存放的珍宝
化为灰烬。
建福宫位于故宫西北侧,原址为明代乾西四、五两所,为皇太子居处。乾隆朝陆续
将其地改建为花园。因其主体建筑为建福宫,故称建福宫花园,亦称西花园。建福宫花
园以延春阁为中心,周围有敬胜斋、碧琳馆、凝晖堂等建筑。因为布局错落,虚实得当
,一反皇家花园四平八稳的风格,故而很受皇家的珍视。
自乾隆一朝,许多皇家珍宝均存放于此,溥仪结婚时所收的全部礼品也都存放于此
。乾隆死后,嘉庆曾下令将这里...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32828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repeating (千王之王),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山东兵威武。 八国联军的主力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20 17:29:36 2013, 美东)
http://baike.baidu.com/view/3188303.htm
华勇营
百科名片
华勇营
华勇营
英军的华勇营原是用来驻守威海卫英租界的。威海卫位于今山东半岛东北端威海市,原
为滨海渔村,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为防倭寇袭扰设卫,称威海卫。
目录
摘要
华勇营源由
华勇营发展
华勇营背景
华勇营形成
华勇营镇压抗英斗争活动
华勇营冲突对抗活动
展开
摘要
华勇营源由
华勇营发展
华勇营背景
华勇营形成
华勇营镇压抗英斗争活动
华勇营冲突对抗活动
展开
编辑本段摘要
八国联军,在中国就地招募的华籍士兵。而本地华兵中,德军的“华勇连”及英军的“
华勇营”最成规模,影响也大,带兵英官评论...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20533
21
明朝有一个根本性的矛盾,那就是经济规模和其政府规模不相适应。一定规模的国家,
就需要一定规模的政府才能有效操控。比如说收税,你可以制定税法,可是谁去负责收
呢?要知道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人都是一样的,能赖的税肯定要赖掉。收税总归是个
麻烦事。所以如果你人口众多,经济复杂,自然就需要很多人力资源才能有效地收到税。
而明朝政府相对其经济规模来说就效能太低。首先就是明朝人力资源本就严重不足。明
太祖穷人出身,对官僚体系有反感,自己创建明朝就是按照‘小政府’概念来弄的。官
员俸禄极低,数量也少,以换来明朝初期农民的低税赋。这样一来,哪儿来那么多可以
收税的人呢?所以明朝税收主要精力就集中到传统的农业税赋上面去了,而商业税就一
定程度被放掉了。这就导致税收严重打折,尤其在明朝那样一个商业逐步繁荣的经济之
下。而即便田赋,要收集也严重人手不足。更倒霉的是明朝田赋搞实物征收,那这存粮
运粮等等又需要人,进一步加剧人力荒。明朝最后连全国普查农田的人力都没有,农田
实际情况和记录在册的经常严重不符。一方面导致赋税收不上来,一方面又容易制造矛
盾。总之整个赋税体系是严重人力资源不足,一塌糊涂。
需要说明的... 阅读全帖
l******s
发帖数: 3045
22
人才不够多是第一原因。拿三国时的蜀来说,隆中对的构思尚可,但执行起来一塌糊涂
,丢了荆州就是人的原因,之后几乎就是败局已定,因为出祁山的后勤是没有保障的。
再加上诸葛武侯的军事能力稀松平常,还要考虑内部政治斗争。归根结底是人才使用上
捉襟见肘,很多不合适的人在关键位置上,比如关羽的荆州无援,魏延的被排挤,马谡
的不恰当使用,后期托权杨仪等等一系列失误。
而当时蜀本地土产的人才更是缺乏,也是因此张鲁刘璋才能被刘备拿下。但面对曹魏的
和东吴的人才集团,蜀国的后备严重匮乏。
K**********i
发帖数: 22099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慈禧比崇祯强多了吧
个人认为:
一个原因是清帝国比明帝国大很多,有战略纵深而无外敌,虽然失去江南但北方、蒙古
、中原、满洲、巴蜀、陕西等还都在自己手里,至少没明末那么捉襟见肘。
其次是弘扬之乱更多是以边疆而乱、波及江南,并非腹心之溃,尤其是从长毛北伐可以
看出:其实民众也是很讨厌太平军的。
而且也说明清帝国比明帝国得人心。
s******c
发帖数: 1920
24
乌克兰经济正处于崩溃的边缘
文 / Guevara 2014年09月21日 07:03
提到乌克兰,媒体们近来总是喜欢连篇累牍地报道其与俄罗斯持续不断的地缘冲突,蒙
面武装分子的故事总是更加吸引人们眼球。
但是,很少有人去注意,乌克兰如今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而背后的援引不是俄罗斯大
兵,而是乌克兰的经济。
需要说明的是,早在与俄罗斯的冲突之前,乌克兰的经济和财政状况就已经出现了很明
显的问题。
如今,乌克兰经济更是陷入衰退。近几个月,与俄罗斯紧密的经济联系更是严重拖累了
乌克兰经济。今年至今,乌克兰的出口暴跌了19%,预计还将持续下跌。
一个很好地例子就是乌克兰的安东诺夫飞机公司。该公司在苏联时代就以出产大型运输
机出名。在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结束之后,该公司的安-148运输机瞬间失去了市场。俄
罗斯可以轻易更换采购对象,但安东诺夫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找到买家可是难上
加难。
下面的一些数据从各个侧面反映出乌克兰经济的急剧恶化。
1、该国GDP增速已经从两年前的5%降至-5%,步入萎缩。
2、乌克兰零售销售的下滑速度仅次于金融危机时期,目前已经接近金融危机水平。
3、工业产出同样直线... 阅读全帖
f*l
发帖数: 742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国民党两大罪状
抗战打得那样艰难,国民党作为代表中国的政府,难辞其咎,其罪状有二:
首先,在强敌入侵的时候,不去巩固国防,守土抗敌,反倒把有限的财力和军力用在围剿共产党军队上,以至于日本在轻易分裂东北之后,野心膨胀,最终挑起、七七和八一三以及南京大屠杀等等,假如蒋把围剿江西的百万精锐放在东北华北,局势会怎样?
关于内战,包括剿共和军阀混战,国民政府是不是可以避免,希望专家们给出答案,为什么他们不采纳共产党等联合抗敌的统战主张,整合国内各种势力一致对外,假如没有内战,国家是不是会多出百万精锐之师和消耗在内战上的钱财和装备?
国民党其实是在统一中国的幌子下,企图实现一党独裁。
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就是卖国纲领的真实体现。
其次,国民党的罪行在于以孔祥熙为代表的国之蠹虫,不仅巧立名目鲸吞国民的脂膏,甚至连盟国的军援都要雁过拔毛,这些原本用于抗敌的资源,被这些国民政府招牌下面的贪婪家族据为己有,这样使本来就捉襟见肘的抗日武装,更加雪上加霜,由于物资的严重匮乏,军民们不得不用血肉身躯充当炮灰,来悲壮地抗击侵略者。
四大家族之所以没有学他们汪主席那样直接去曲线救国,是因为老百姓还没有收刮干净,是因为美元还在供给,是... 阅读全帖
f****y
发帖数: 737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乾隆为什么不动和珅(zz)
大家都知道和珅是个大奸臣、大贪官,乾隆皇帝是个比较明智的君主,在位期间,政治
清明,又能肃清雍正时代的流弊,为何在晚年不动和珅,难道乾隆不知道和珅是个贪官
吗?
江湖以为,乾隆知道,和珅是个贪官,而且是个大贪官,但乾隆还是要重用他,这是官
场之道:
其一,一个朝廷的安定,需要正邪两派的互相斗争,只有这样,乾隆的皇位才能坐稳,
才没有人惦记他的王位!和珅虽然有贪欲,但没有取而代之的危险,这一点乾隆是熟知
的。既然如此,乾隆自然敢于大胆使用。
其二,和珅有能力,精通回藏满蒙维吾尔汉族的语言,而且很有办事能力,许多大事经
过和珅的办理,往往井井有条。有了和珅的巧妙安排,省却了乾隆皇帝的多少麻烦。
其三,乾隆皇帝需要钱,他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这方方面面的钱最后都需要和珅来打
点。乾隆皇帝揣着明白装糊涂,但他知道你和珅是个理财能手,但你聚敛再多的钱物,
也只是藏在你自己的家里。不论是我,还是我的孩子只要想动你,都会让你把钱从你的
家里移到国库,因为你是个守财奴,你舍不得花。
其四,和珅很聪明,做事让乾隆很高兴。乾隆四十年和珅出现的年代,不论是国库还是
内帑,都已经捉襟见肘、外强中干,不容易维持了...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82482
27

珍珠港以后,罗斯福公开政策就是欧洲优先:所有的战略资源,不管是油料也好,武器
弹药也好,都算优先去英国,当时大西洋战役,德国U-Boat太厉害,打沉了大量美援物
资,美国人就不停地填无底洞,导致太平洋吃紧。一直到43年,太平洋美军的补给都不
是特别充足,当然日本更差就是了。Admiral King就找罗斯福,说服了罗斯福给太平洋
战区补血,所以英国人特别恨Ernest,说他是Anglophobe。
美国打瓜岛的那阵子,确实是捉襟见肘,Ghormley都快神经崩溃了,尼米兹换上了猛将
兄Halsey才挽回了一些,后来Ernest跟罗斯福的要求有了回应,大量的物资转向太平洋
战区,而且后来43年以后俄国对德国的压力也加强,美国也能够抽调大量物资供应太平
洋,这个时候大西洋潜艇战已经往英美方向倾斜了。最后德国的U-Boat成了历史上死亡
人数最多的军中,邓尼茨的儿子也挂了……
o********l
发帖数: 190
28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10周年。遥想六百年前,郑和率领的明王朝舰队在马六甲海峡大战
海盗,干预爪哇国的内政,并生擒锡兰的国王,是不是有点小激动呢?
而当郑和统率庞大船队抵达非洲时,距后来葡萄牙人达•伽马带领的三艘“破帆
船”登陆东非还有80年,本书作者甚至设想,如果郑和与葡萄牙人在海上相遇,会发生
什么事?讲述郑和下西洋历史的汉学著作《当中国称霸海上》提出一个问题:“见过葡
萄牙的破船之后,中国舰队指挥官会不会想在前进的途中踩扁那些挡路的蜗牛,以阻止
欧洲人打开一条东西贸易的通路呢?”难怪美国《纽约时报》要感叹:“假设郑和继续
前行,《纽约时报》应该是中文的。”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宣德年间最后一次航行后不久,明帝国从对外扩张突然转为“
绝对闭关自守”,郑和的船队被系统地“自我毁灭”。成化十三年,宦官集团曾经尝试
复苏明初的航海冒险,向兵部索取《郑和出使水程》(即郑和七次航海的全部档案),
遭到文官集团的抵制,兵部郎中刘大夏先行将档案取走,“毁之以拔其根”,彻底掐灭
了宦官集团对海上远征兴趣的非份之想。
明王朝自我摧毁海上力量的直接后果是,“自16世纪一开始,中国即饱受日本海... 阅读全帖
w**********5
发帖数: 1741
29
汪精卫与1930年扩大会议
一九三○年,汪精卫、阎锡山、冯玉祥等在北平举行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
是当时国民党内部各反蒋派系联合起来反对蒋介石个人独裁的一种政治联合。我当时是
以改组派的关系由汪精卫提出担任扩大会议常务委员会三个秘书中之一个(其他两个秘
书,一为阎锡山派提出的马小进,广东人,曾参加过同盟会;一为西山会议派提出的唐
昭明,四川人,与谢持接近)。因为派系和职务的关系,我参与过一些会议和活动,接
触过一些人,经手过一些文件,对于当时党政方面的情况有粗略的了解。但因我当时年
轻幼稚,所知不深,而事隔三十年,又多遗忘。加以政治水平所限,不能深入分析,知
其事未必能究其原。姑凭记忆所及,举当时目见耳闻之事,写此点滴材料,聊供参阅。
谬误疏漏,势所难免,幸知者指正。
一、扩大会议的成立经过、组织机构及其政治纲领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孙中山在一九二四年改组国民党时所手订
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蒋、汪所毁弃,国民党遂成为帝国主义和买办、封
建势力的工具。由于各个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彼此斗争,国民党内各派军阀遂各依附一个
或几个帝国主义势力为其靠山,因而形... 阅读全帖
x*****z
发帖数: 787
30
1
任何一种语言,大约总有一些词汇会让我们感到沉重。这是只能神通而难以言喻的某种
感觉——这样一些语词仿佛与生俱来地具有特别的质量,一如陨石般破空砸下,让多数
被击中的心灵感到一阵颤栗,甚而荡漾起如许莫名的痛楚。比如此际,当我拟出这样一
个标题时,我忽然张口结舌手足无措——我在大伯已然成灰的18年之后,依旧如故地感
到失语的疼痛,感到我被这样一些词语压迫得艰于呼吸,甚至流不出眼泪。
我似乎看见大伯躺在四块黑铁般的词语之间——一头是命运和革命这两个古典词汇,一
头是组织和爱情这两个现代词汇,它们的冰冷凝重更加显出大伯蜷曲一生的微弱。我又
恍惚回到20几年前的冬夜,那是在珞珈山下武大的一个简陋平房中,大伯几乎百听不厌
地再次在昏昏灯火下按响贝多芬的磁带。他指着咚咚咚冻轰鸣的四个音符对我说——你
听,这就是命运之神在敲门。
那时年轻的我,还不谙命运的颜色,以为只要插紧锁钥就可以阻挡无常的脚步。以后在
熟知大伯的往事之后,尤其在身经自己的坎壈之后,我方才明白,冥冥中似乎真有某个
神秘的组织或者力量,在暗中编织着个体生命的运数。人在这样的社会中,如同等待植
入软件的机器,终有一些莫测的编程员,在...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57
31
1.姜维
27岁就遇到了诸葛亮,并且深得赏识,还得到了孔明的真传。但蜀汉人才的捉襟见肘让
他空负一身才能却壮志难酬,最终身死国灭,还被后人评价为“气力高,空徒劳”。
2.曹操
一生东拼西杀,统一北方,却为司马氏的篡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生所做的都是在为
别人做嫁衣。
3.袁崇焕
袁崇焕是明朝着名的军事将领,戎马一生,为守卫明朝东北边疆、抵御清军进攻,立下
了赫赫战功。不幸遭奸佞陷害,致使崇祯帝中了皇太极的离间计,错杀袁崇焕,造成千
古奇冤。
4.岳飞
岳飞的命运是注定的。皇帝想让他死,秦桧更想让他死。
5.韩信
韩信是汉朝开国的第一功臣,一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千古名将,竟被女人斩之于长乐
钟室,诛杀父、母、妻三族,只是成就了两个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鸟尽
弓藏,兔死狗烹”!
6.李广
谁说生在治世就是生逢其时,终落得个“李广难封”身先死的结局。
7.周亚夫
虽有赫赫战功,但景帝出于政治需要,最后落得个狱中猝死。
8.谢玄
淝水之战打败前秦功不可没,但兴师北伐却功败垂成。
9.屈原
身后无主,纵然空有一身理想、一片忠心,又如何?终究是国破人亡。
10.左宗棠
一生身经百战,战功...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780
32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极一时,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也与他贤淑温良的妻子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
长孙皇后是隋朝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母亲高氏之父高敬德曾任扬州刺史;长孙皇后生长在官宦世家,自幼接受了一整套正统的教育,形成了知书达礼、贤淑温柔、正直善良的品性。在她年幼时,一位卜卦先生为她测生辰八字时就说她“坤载万物,德合无疆,履中居顺,贵不可言。”
长孙氏十三岁时便嫁给了当时太原留守李渊的次子、年方十七岁的李世民为妻,她年龄虽小,但已能尽行妇道,悉心事奉公婆,相夫教子,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小媳妇,深得丈夫和公婆的欢心。
李世民少年有为,文武双全,十八岁时就单枪匹马突入敌人阵营之中,救出身陷重围的父亲;二十岁时便有王者之风,能折节下士,疏财广招天下豪杰;二十一岁随父亲李渊在太原起兵,亲率大军攻下隋都长安,使李渊登上天子宝座,成为大唐王朝的开国之主——唐高祖。李渊称帝后,封李世民为秦王,负责节制关东兵马,数年之内,李世民就挥兵扫平了中原一带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大唐统一大业;唐高祖因之加封他为天策上将,位置在其他诸王公之上。在李世民征战南北期...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0426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余光中:现代汉语的西化。
一、《余光中:中文的常态与变态》
1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七十年间,中文的变化极大。一方面,优秀的作家与学者
笔下的白话文愈写愈成熟,无论表情达意或是分析事理,都能运用自如。另一方面,道
地的中文,包括文言文与民间文学的白话文,和我们的关系日渐生疏,而英文的影响,
无论来自直接的学习或是间接的潜移默化,则日渐显著,因此一般人笔下的白话文,西
化的病态日渐严重。一般人从大众传媒学到的,不仅是流行的观念,还有那些观念赖以
包装的种种说法;有时,那些说法连高明之士也抗拒不了。今日的中文虽因地区不同而
互见差异,但共同的趋势都是繁琐与生硬,例如中文本来是说「因此」,现在不少人却
爱说「基于这个原因」;本来是说「问题很多」,现在不少人却爱说「有很多问题存在
」。对于这种化简为繁、以拙代巧的趋势,有心人如果不及时提出警告,我们的中文势
必越变越差,而地道中文原有的那种美德,那种简洁而又灵活的语文生态,也必将面目
全非。
中文也有生态吗?当然有。措词简洁、句式灵活、声调铿锵,这些都是中文生命的
常态。能顺着这样的生态,就能长保中文的健康。要是处处违拗这样的生态,久而久之
,中文就会... 阅读全帖
s**x
发帖数: 266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四大家族:传说中的豪门
一、陈家
1、陈立夫:浙江省湖州市人,1900年生,1922年毕业于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采矿系,1925年获美国匹慈堡大学采矿学硕士学位,同年9月回国到黄埔军校任蒋介石机要秘书,1929年任国民党党部秘书长,1931年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1934年任国民政府土地委员会主任,1938年—1944年任教育部长,1948年—任立法院副院长,1949年去台湾。
从以上陈立夫的任职经历可以看出,他在国民政府机构中始终没有进入过经济管理部门或金融企业,陈伯达说他利用公权对农民及其它中小业主进行政策性掠夺与事实不符。
1951年陈立夫离开政坛定居美国,先以养鸡为生,后鸡场因森林大火被毁又靠做皮蛋谋生,同时自己加工豆腐、乳核棕子出售。
陈立夫养鸡,100多磅的饲料都是自己扛,如果陈立夫真如陈伯达所说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即使他不过奢侈的生活,也犯不着在50多岁后还去干那么辛苦的活。
陈立夫留在台湾的儿子陈泽宠担任台湾立夫医药研究文教基金会的董事长,主要从事海峡两岸的医药交流与文化交流,2005年8月因医疗事故在大陆去世。另外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定居美国,在台湾、美国这样的新闻自由的社会里未见其拥有巨额财... 阅读全帖
x**b
发帖数: 290
35
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段祺瑞都保持着极其规律的作息。每天吃过早饭,就在书房里看公事,看完公事即赴其公署。中午回家吃饭,饭后午睡,醒后会客,客来除交谈外,也常对弈几局。下午除下棋外,也起诗社,王揖唐、曹纕蘅、梁鸿志等酬和最多,并自编有一部《正道居集》,同时他也参加过徐世昌的晚晴簃诗社。晚饭则常同棋友或诗友一起,乘兴继续切磋。膳毕则照例打麻将,一般8圈到12圈,也不至于太晚。老朋友冯国璋、张勋等都是牌友,也有因会“打牌”而博得他的重用者,如傅良佐就被讥为“打牌打出的督军”。督军团进京开会的时候,段祺瑞家的牌局最为热闹,许多军政大事,都决定于牌局之上。
段祺瑞对围棋非常痴迷,水平极高,长子段宏业受他影响,棋艺堪称国手,曾得到过日本的段位。段祺瑞还养了一批国手陪自己下棋,最为后人熟知的当属吴清源。退隐津门,段祺瑞更有时间打点棋艺。他下野后,日渐虔诚礼佛,曾受聘为中日密教研究会的会长,亲朋故旧辐辏在侧,形成了一个信佛的小圈子。在这个圈子里,大家互以佛界人物相称,段祺瑞当仁不让,自称“释迦牟尼”。
信守“三一八惨案”之后立下的誓言,段祺瑞不仅吃素,而且吃得很简单,主食之外,常只是一碟雪里蕻加一碟辣椒...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80
36
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皇帝后宫中的嫔妃们,她们不用操心生计,过着生活安逸,衣食
无忧的生活,不用像常人一样为了生计精打细算,有的人甚至因为“工资”低,而经常
捉襟见肘,甚至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封建社会中森严的等级制度也规定了后妃们衣食的
种类数量,甚至所用的器具都是有规制的。在后宫的女人中皇后是皇帝的内佐,也最为
尊贵,唯有皇太后能与皇后与之匹敌。在实际生活中,皇太后所用之物与皇后基本相同
,但是在数量上会多于皇后。那这些后宫中的嫔妃们每年的“年终奖”又有多少呢?
皇家的吃穿用都是由特定的衙门提供的。皇帝作为一国之君,他的日常开支非常庞大,
除了赐俸、年俸等,其中最大的一笔开销就是后宫众多嫔妃的日常生活费用和房间用品
配置。根据《国朝宫史》中记载,一个妃子一天仅猪肉就要供给九斤,我国每到年前,
蔬菜肉类的价格都会上涨,皇宫中也不例外。而级别更高的贵妃、皇贵妃、皇后、皇太
后每升一级每天的供给费用更是要翻倍,皇太后每天的需要的供给是“一头猪、羊、鸡
、鸭各1只,新粳米2升,黄老米1升5合,高丽江米3升,粳米粉3斤,白面51斤,荞麦面
、麦子粉各1斤,豌豆3合,芝麻1合5勺,白糖2斤1两5钱,... 阅读全帖
x******5
发帖数: 189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南梁的转折点其实是539年
这几天,刷屏未名新闻的app,有关《琅琊榜》的内容纷至沓来,让我不由得对这部热
播剧产生了兴趣。
看过几集,感觉还算可以。随后,又把前面没看到的剧集基本都补上了。而且,还提前
看了后面尾声阶段的剧透。
坚持看《琅琊榜》的原因,就是觉得这电视剧基本上能符合真实的历史。
电视剧开端是,12年前,南梁大通年间,北魏兴兵南犯,大梁的赤焰军少帅林殊随父为
国出征,却因奸佞陷害,蒙受血海沉冤。而故事正式的展开是,12年后,隐姓埋名的林
殊背负着巨大的身世秘密和血海深仇重回帝都,报仇血冤。
从个人角度讲,我对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是比较有兴趣的,而故事的大背景正是被设定在
南朝南梁时期,这给了我继续看下去的理由。
历史上,东晋灭亡之后,南朝历经了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则是北魏、东魏、西魏
、北齐、北周的演变。而《琅琊榜》的原型就是被设定为南朝梁。
故事的开端就是从南梁抵御北魏的进犯展开的,而看过剧透后就会发现,故事结局是以
南梁抵御已取代北魏而立的东魏军的南犯收场。
在我看来,这样的安排比较符合历史。因为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整体军事实力要压过南方
。因此,电视剧中的南梁一直处于防守地位,这是正常的。
客观来...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51
38
小时候总是有着无穷的想象力,看过电视容易学,在家裹个被子装古人。尤其是把自己
的东西,笔啊,纸啊,毛线之类的,手举得高高的,都往袖子里放,不过手酸后一放下
来,叮哐叮哐全掉下来了!
曾经无比羡慕镇元大仙,简直是大袖王啊,把唐僧啊,马啊,大圣啊,啥都装进去了,
那得多神气?再不济也能从里面掏出个银票啊啥的,喏,这点钱拿去,买点小东西吧,
很帅。
相信有不少朋友都曾经有过这些难忘的经历吧?那么,古人袖子为什么横着就能掏,垂
着手臂又不会掉东西?为啥那么神奇?怎么设计的?
有身份的人穿宽幅大袖。外衣袖子,宽宽大大,里面还有内衣(非贴身那件),在内衣
袖子的内侧,距手腕约现在尺寸20公分处缝制了一个口袋,袋口朝斜上方,只固定袋口
,袋底不固定,装了东西后,无论胳膊怎样运动,口袋都会自然下垂,没有影响。.行
走时,只要胳膊稍微弯那么点点,装了东西的口袋也会依附在胳膊上,不会乱摇摆。
宽袍大袖很浪费布,而且也行动不便,走路得端着,所以一般只有王公士大夫或读书人
穿一穿。普通的老百姓和军人就不能那样了,想想一拖一拖的上马,去打个仗还得说,
等等,让我卷起袖子,老百姓下田前,先把袖子卷一卷,绑起来,您...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39
第一,上面说的只是农业,你以为一个国家生存只需要农业就行了是吧。东北那时非常
不发达,陶瓷丝绸纸张药品什么都得要从中原获得。知道上一次庚戌之变蒙古人后来撤
走的条件是什么么?明朝答应了和蒙古人正式贸易。(虽然蒙古人发现受了欺骗,只是
一部分产品而已)
第二,你这就是典型的中国人的思维。能抢为啥不抢?确实,中国人都是像你这样爱好
和平贪图安逸 ,打了胜仗也要把地盘和俘虏都要交还对方。不过世界上大多数民族可
不这么想。比如中国周边的国家,哪一个不是贪婪和得寸进尺,得了便宜还要卖乖的?
老家没有不要。直到清朝灭亡,清朝起家的地方还在呢。清朝不过是吸取了金的教训,
当年入关的女真人没了后路,结果灭族了。所以特意留下关东这个地方作为backup。既
然能做backup,这个地方当然要能养活关内的满人了;西藏地方够大,做backup有用吗?
我之前论述了,袁崇焕的罪名是硬栽上去的,缺乏实质性的证据。顺便说一个事实,明
朝对边境外的走私是常态。当年明朝封锁蒙古,明朝的宗室带头走私,为什么,因为明
朝财政困难,宗室繁衍过多(比如大同的代王两百年就整出二十多个郡王,大同地方贫
瘠根本装不下),宗室有禄米...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0
中商文化和考古学商史编年的新视野
----畏友唐际根教授《考古与文化遗产论集》一书述评
科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
授、伦敦大学考古学博士唐际根教授的大作《考古与文化遗产论集》一书,我虽治商周
彝铭研究有年,然才疏学浅加之缺乏田野考古实践,所以至今也不敢归队到专业考古学
科研人员行列之中。蒙唐兄不弃,使我有机会在第一时间内就得到了他的赠书。通读之
下,多有振聋发聩、耳目一新之感,骨鲠在喉,欲吐之而快,因成是文!
该书收录了唐际根教授从事商代考古学专题研究的学术论文共33篇,从内容上看,作者
先后分为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商研究、铁器与冶金术、文化遗产四个部分。其中,“考
古学理论与方法”收论文9篇,“商研究”收论文18篇,“铁器与冶金术”收论文3篇,
“文化遗产”收论文3篇。内容上虽然分为四个部分,但是全部论文皆为围绕殷墟考古
和商代编年的考古学实证这一核心而来,可说主题集中。从时间上看,本论文集所收最
早的一篇论文是1993年6月发表在《考古》上的《中国冶金术的起源问题》一文,到此
论文集出版时最新发表的《殷墟早期田野工作的得失》等6篇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空谈容易实作难
──从汉学史家的学术素养谈汉学史的写作原则兼答刘跃进
《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第8期上刊发了署名“刘跃进”的文章《<海外汉学研究>和<图
说汉学史>指谬》一文,作为被该文所批判的对象,我却是直到10月20日才看到此文。
我首先很感谢贵刊和刘跃进对拙著的关心和指谬,在学术问题上,错了就是错了,没有
丝毫辩解的必要,正如该文作者“刘跃进”真实的工作单位和职称,与该文发表时文后
所注明的“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一样。
不论是作者的无意还是编辑的误解,所谓“无错不成书”,推导下来,无错也就不成刊
了。我想:作者和编者、读者三者之间,重在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如果只是一味地以
己之长,轻人之短,乃至于棒子、帽子飞来飞去,那无助于学术探讨和学术发展。
的确,研究汉学史首先遇到的学术素养就是外语。只能看懂英文还不具备进行汉学史研
究的资格。至少还需要能看懂法文、德文、俄文、日文、喃文、韩文。英文很好的汉学
史家们在介绍英美汉学家时要是也出错,那让我们这些只是粗知英文的,又该如何是好
?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组织的由我国第一流的英语兼汉学史...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当代易学研究的困境
即使是不懂易学的人恐怕也不会否认《易经》在今天再一次成为显学这一事实。很多城
市的书摊上将易学的书与反映性生理、心理学的书及有浓厚色情描写的“文学”刊物并
列在一起出售,这却是让我们些讲惯了高雅的大《易》哲学的人不愿承认,却又根本不
能否认的事实!近十年来,国内大小出版社先后出版和再版了三、四十种易学著作,学
术刊物上发表了二、三百篇有关论文,易学界召开了十几次大小规模的研讨会。于是乎
,易学由此便日益热闹起来,而且大有继续升温的趋势。人们从各个角度展开了对它的
研究:如哲学、史学、文学、经济学,医学、物理学、生物学、数学,以及占卜、堪舆
,气功、六壬、遁甲等等。真所谓“《易》道广大,无所不备!”乃至大有视《易经》
为古今全部科学之源的趋势。
然而,仔细研读了近十年来主要的易学论著之后,我不禁想大声疾呼:“当代易学研究
正处于困境!”
具体说来,这种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研究方法的陈旧。其二,理论思
维的贫乏。其三,着眼点及论证材料的狭隘。在上述三者中,最首要的问题是研究方法
的陈旧,它是当前易学研究处于困境的核心问题。
我们知道,方法论问题是从事科学研... 阅读全帖
w**********5
发帖数: 1741
43
1、红四方面军在早期发展过程中,由于没有经历过类似朱毛红军《古田会议决议》的
建军路线洗礼和整顿,因而长期在纪律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如军阀作风、游击习
气、侵犯群众等,甚至许多高级干部也是如此。值得一提的是,红四部队中还存在相当
多的诱奸甚至强奸妇女的行为,这在当年文件中就有过反映。中共皖西北特委书记方英
在1931年7月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提到:“邝继勋和(曾)中生在河口命令地方党部布
置路线,准备找六个女子共同分配,但因种种原因,中生的事幸没有完成。在扩大会时
,泽民同志提议组织‘审查此问题’,在常委中虽然收集了很大材料,但国焘同志不同
意此种小题大做,所以没有通过。红军与苏维埃尚未有建立亲密的联系,以为苏维埃是
红军招待所,尤其对于妇女的关系恶化非常。四军到麻埠时有七区一个十六七岁少女被
红军强奸,十二师卅六团到霍山朱(诸)佛庵要苏维埃主席把他们布置路线,也发生强
奸少共青团员事件。红军南下时,到各处都有强奸事发生,还有少数女子心为拥护红军
是解决性的问题,是唯一要务。自动把慰劳红军的妇女分配给团长、参谋长睡觉。”地
方领导人何玉琳在1929年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也曾提到:“安、...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改革红利与国运嬗变
雪珥
摧毁晚清改革、终结了清政权267年寿命的,正是原本令其长寿的改革基因。
长寿基因变异为夺命基因,症结就在于改革红利的释放极端不公平。清代的五个阶段改
革,至少证明了一点:改革红利能惠及整个体制或者大多数人时,改革就成为长寿基因
;反之,如果改革红利只能惠及一小部分人群,并且将大多数人作为改革的垫脚石和沉
没成本,则改革就必然成为夺命基因。一旦红利异化为“黑利”,社会将被撕裂,政权
的大限也就不远了。
改革红利与国运的关系,其实一直都是串联起中国历史的潜在主线索。
千古犹行秦王政。自秦代以来,对中国历史上12个统一王朝的粗陋切片分析,至少在统
计意义上,显示改革红利与国运存在着某种正相关关系。
在这12个王朝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清代,原因有二:
一、这个王朝在晚期开始所经历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至今仍未终结,我们当下
所经历的冲击、应对、变革,或许可以从晚清所经历的类似冲击、应对、变革中,发掘
出更多的可资镜鉴之处;
二、这个在1644年以异文化、异种族入主中原的朝代,居然延续了足足267年。
摆脱成王败寇和阶级斗争这两个惯性思维,放弃将失败的前朝脸谱式地妖魔化为笨蛋(
所谓“愚...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5
周世宗柴荣是周太祖郭威的养子,被史学界誉为“五代第一明君”。
在一千多年前的我国五代时期,有个封建皇帝具有高超的执政智慧,主动搞了次无偿的
“分田到户”,赢来历史美誉。他,就是后周太祖郭威。
郭威出身平民,知道民间疾苦,斗大的字稍微认识几个,由普通
士卒逐步成长为将领,公元951年成为后周开国皇帝,他登基那年对宰相说:“我是在
穷苦中长大的,备尝艰苦,碰到机会好今天当了皇帝,哪敢重敛百姓以纵自己欲望、讲
求个人享受啊?”
郭威当上皇帝的第三年,做了人生中最出彩的一件事。在唐朝末
年直至五代,神州国土战乱频仍,中原地带属于必争之地,为了保证大批士兵的粮食供
应,军队在驻扎地营房附近开辟荒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些田地有个专门的名称叫
“营田”。铁打的营田流水的兵,由于军队得经常换防等原因,营田“又募高赀户使输
课佃之”——就是把营田承包给种田大户——而且,中央专门设置了一个部门来总领全
国各地的“营田”事务,直接隶属于朝廷户部,所在州县无权干涉。于是,营田区的百
姓人等不受地方管辖不服地方徭役,甚至“或容庇奸盗,州县不能诘”,社会治安相当
成问题。
听了大臣们实事...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苏共革命百年兴亡探源(4/4)
四、共产制度之终结
历史巨轮滚滚向前,共产主义是人类一次代价惨痛的制度“试验”,所及之国无不人祸
频发,实验以苏联崩溃告终。残存共产党国家无一不处在对内镇压、外交孤立的困境之
中。种瓜得瓜,苏联种子无论播撒在什么土壤中,结出的果实必然与苏联同命。
17、国际共运的盛衰
二战后,进步人类为避免世界大战重演,组成联合国,通过《世界人权宣言》(1948)
。因理念差异,世界呈两极化:一边是美国为首的自由世界,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NATO,1949)抵御共产主义蔓延。另一边苏联,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与之西方抗衡
。双方开始冷战(1947-1991)。
1945年苏军抢占柏林,一路攻占东欧数国,后又侵占北朝鲜,将毛泽东政权纳入囊中,
扩大了势力范围。斯大林死后,苏联势力继续扩张。1957年11月,苏联主持世界共产党
/工人党莫斯科会议,与会的有12个共产党掌权国家的代表(苏联、东德、波兰、捷克
斯洛伐克、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中国、北越、蒙古、北朝鲜
);非执政的共产党工人党64个。到1960年11月莫斯科会议时,全球共产党增加到81个。
1959年7月,卡斯楚领导古...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是什么?
老蒋在北伐胜利前后,一直都是带头大哥。 在北伐胜利后,几个大佬相聚一起开会时
,如果有人告诉老蒋,冯玉祥是咱们最主要的敌人,咱们趁此机会,摔杯为号把冯玉祥
乱枪击毙,就可以不战而得西北了。 老蒋会觉得,这是一个好建议吗?显然是不会的
。 一切是显然的。老蒋击杀了冯玉祥,冯玉祥的小弟,肯定会拥戴出新的领衔人物
;而且李宗仁、阎锡山,肯定会联合冯玉祥的力量一块攻打老蒋的。 因为老蒋既然一
点规则也不讲,大家还和老蒋讲什么规则呢? 鸿门宴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只是
一个政治童话故事。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史记》上记载的,而《史记》又是传说中的
正史,它怎么可能是政治童话呢? 问题是,《史记》还说,刘邦的老妈让怪物奸污了
[注],还说刘邦走到哪里,头上都有五彩祥云呢
在巨鹿之战后的一段时间里,项羽一直是带头大哥。 问题是,当时的天下,并不是项
羽一手遮天。敢与项羽公开对抗的人,那是多的去了;所以项羽分封天下刚刚结束,田
荣[注]、陈余[注]、彭越[注]、刘邦[注]就开始公开反叛项羽;关键是,项羽到死也没
有摆平这些叛乱,反而自己孤身跑到了乌江边。
在这种背景下,项羽敢击杀刘邦,...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8
​​聂作平
法国大革命前夕,尽管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但以国王为首的特权阶级依然过着醉生梦
死的幸福生活。在一次由国王举行的晚宴上,一个贵族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口吻说,“
我们正坐在火山口上”。
生活在距法国万里之遥的大清官员张集馨不可能知道这个法国贵族近乎预言的感叹。然
而,作为清朝道光、咸丰年间的高级官员,张集馨通过他的自订年谱给我们展示的他所
见证的晚清危局,同样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和大革命前夜的法国一样,道咸年间的中国
,也是一个火山口上的国家。
这个貌似强大,时时以天朝自诩的帝国,它赖以立足的,是一座暂时还没有爆发的活火
山。虽然谁也说不清这座火山到底什么时候喷发,但是,谁都可以肯定的是,这座火山
一定会喷发,而端坐于火山口的社会精英们,必将成为火山吞噬的首选目标。
张集馨,字椒云,江苏仪征人。先后任过山西朔平府知府、福建汀漳龙道、陕西督粮道
、四川按察使、贵州布政使、甘肃布政使、河南按察使、湖北按察使、直隶布政使、福
建布政使、江西布政使、陕西按察使、署理陕西巡抚等职。
从张集馨的履历可知,他在清朝治下的十多个省做过高级官员,其中主要是管理司法和
监察的按...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财富的计算
主要是,中产其实也是攒钱的;虽然攒的方式不一样。
以中国大陆论,中产的财富包括房子、现金存款、股票债卷什么的。(优先级顺序
大概就是这个。)
以美国论,大头是保险吧......
虽然说美国人肯定比中国人浪费,但他们表现出的“手头拮据”也另有原因。
喜欢存款的人肯定不拮据,有时甚至不用提款,只要本月不再存款,就可以轻易应
付一笔额外的开支。提款也是很容易的事,即便是定期存款,因为存得多了,最近肯定
有到期的。
喜欢投资性保险的人就不行了,一旦出现额外支出,马上就捉襟见肘。不过,后者
的收益率应该比前者高。

发帖数: 1
50
去过朝鲜后,再谈社会主义是野蛮的。
以及,后来才意识到全朝鲜有且只有一个胖子,他姓金。
又有,朝鲜烟,后劲大,像百米加速时的猛然后仰。
“当下中国距离实现共产主义究竟还有多远?”
“两三公里”
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去朝鲜。具体讲,去北朝鲜。后台有读者揭示:“你不是已经
生活在朝鲜了吗?”
不过一开始我天真以为,西朝鲜和北朝鲜还是有区别的,
——然而旅程结束后我才意识到,这国度与那东北方的社会主义他者,本质的确一样。
边陲之地宜重复。过丹东海关时,中方导游一再嘱咐,不要乱拍领袖,不要拍军人,敏
感问题不要问,出入边境都会检查手机,每人只能带两瓶酒两条烟,诸如此类。半个月
前报旅行团的时候,指导手册就已经讲腻了。
当然,我也全违反了。
不过最主要的,导游举旗强调,朝鲜没有互联网。
朝鲜理应没有互联网。鸭绿江两岸相隔不远,但时间跨度足有三十年。一侧有当下最发
达的移动互联网使用场景,一侧是停滞在七八十年代的信息荒漠。
但说实话,在过饱和的信息世界待久了,关闭手机网络那一刻,视知觉和脑内竟感到一
丝轻盈。在朝鲜与世隔绝三天,除却最初的信息焦虑,那种惯性点开微信刷新的“幻肢
痛”错觉,其余时间...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