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 发帖数: 7963 | 1 201
临江仙 除夕夜
远客匆匆归故里,华灯初上阑珊。入襟飞雪不觉寒。心思千里外,飞越万重山。
试问苍天明我意,缘何不见君还?天涯望尽梦难圆。悠悠空对月,意恐度年关。
202
临江仙 携手百年融
情锁辽城心挽梦,馨香沉醉穹空。凭栏伫望炫霓虹。凤楼留夙愿,惬意绕东风。
把盏推杯邀北雪,夕阳西下嫣红。伊人笑靥惹琼衷。潇潇疏雨润,携手百年融。
203
临江仙 心事诉弦筝
北雪苍茫空际远,银蛇舞醉晶莹。雕栏玉砌韵华生。玉波横贯处,律曲掩清明。
河畔冰封难起舵,行船停滞旗旌。青州路远更难行。佳期无定日,心事诉弦筝。
204
鹊踏枝 寂寞空虚冷
黄叶离枝风几片。移步云楼,一望秋无限。雁阵低徊悲路远,渔人闲钓清江畔。
谁送流年偷曲换。传报鱼书,游子归来晚。夜半沉吟倾酒盏,倚窗独醉星光暗。
205
苏幕遮 秋夜思
桂香飘,云旖旎。碧月秋波,波荡凉枝系。一抹清辉窗影腻。风逸含情,抚柳飘飘醉。
瑟音噎,蛩唱细。思韵悠悠,曲在心头济。绣阁吟诗寒月寄。飞白淋漓,鸿雁徘徊意。
206
江城子 那时候哥还小之忆相知
别来三载隔音颜。日相牵,夜难眠,一片芳心,无寄恨长天。纵使云笺传不尽,千种意
,万... 阅读全帖 |
|
c****t 发帖数: 19049 | 2 第二卷 凛冬之湖 第四十二章 笔乱
无论真假……总之曲妮玛梯姑姑身体不适,只好被弟子们扶出帐去,至于是偶感风寒还
是急尖攻心,看那些月轮国白塔寺僧人们仿佛喷火的目光便能猜到。
宁缺看着那个老妇人虚弱的背影,没有丝毫同情,在心里想着,便是我自己都没有
见过老师,你居然还想向大子问罪,你又算是根什么棒槌?
想到棒槌,他眼珠一转,忽然生出把身后大黑伞顶到头顶上的荒谬想法,暗道那样
似乎会和二师兄更像一些。
今日的嚣张源自二师兄的教诲,所以他有此联想虽然荒谬倒也自然。
从传说中的小师叔到二师兄到各位师兄师姐,再到如今的宁缺,书院中人偶一现世
,便自骄傲嚣张,帐内的人先前有些震惊愤怒,但想起流传已久的那些故事,也只好沉
默、书院嚣张有嚣张的资本若实力弱小,不嚣张也会被人欺负,若够强,你再如何嚣张
,别人也不敢对你如何,便如曲妮玛梯一样。
因为前面发生的这些事情事情,会议后续的那些议程变得简洁很多,宁缺也没有怎
么认真听,待他反应过来时,神殿会议已经结束,议事帐内人散去不少。
天谕司司座微微一笑,自去歇息。舒成将军看着宁缺笑着说道:“虽说我也知道和
清新少女们呆在一处爽利,但我军既然在这里有营地,... 阅读全帖 |
|
c****t 发帖数: 19049 | 3 第二卷 凛冬之湖 第四十三章 那些放不下的事
我排行十三,姑娘你可以叫我十三。……
“你也懂符?”
“略懂。”
“十三师兄,你也懂书法?”
“略懂。”
“十三师兄,你看这幅鸡汤帖如何?
“这帖笔锋尽露而不知敛,形散神亡而无骨,看似别有新意,实际上不过是些鸡贼
手段,邪路着墨法,失了中正大雅之风,不值一提。”
旅途当中的那些对话,就像荒原上的寒风钻进帐蓬内一样,不停钻进莫山山的脑海
里,有些呆滞的目光显得越来越惘然,甚至有些失神。
在书院排行十三,不是他又是谁,除了他自己,又会有哪个唐人会对鸡汤帖和花开
帖如此贬损轻蔑?而且那天夜里他已经承认自己略懂符道,为什么自巳没有想到他就是
他?山山,你早就应该猜到的吧?
莫山山看着案几上那张仿佛稚童乱书的字纸,伸手揉作一团,羞怒的不想让任何人
看见,却不知道这份羞怒究竟是采自于乱笔还是乱了的心,但无论是哪和乱,她这时候
除了羞之外,确实有好些怒意。
漫漫旅途相伴而行,最后甚至在一个车厢里同行,她却不知道他是他,她甚至当着
他的面说过喜欢他,虽然他当时并不知道她说的他便是他,她当时也不知道她默默喜欢
的他便是面前那个他,但现在她终于知道他是他。
世... 阅读全帖 |
|
c****t 发帖数: 19049 | 4 第二卷 凛冬之湖 第四十二章 笔乱
无论真假……总之曲妮玛梯姑姑身体不适,只好被弟子们扶出帐去,至于是偶感风寒还
是急尖攻心,看那些月轮国白塔寺僧人们仿佛喷火的目光便能猜到。
宁缺看着那个老妇人虚弱的背影,没有丝毫同情,在心里想着,便是我自己都没有
见过老师,你居然还想向大子问罪,你又算是根什么棒槌?
想到棒槌,他眼珠一转,忽然生出把身后大黑伞顶到头顶上的荒谬想法,暗道那样
似乎会和二师兄更像一些。
今日的嚣张源自二师兄的教诲,所以他有此联想虽然荒谬倒也自然。
从传说中的小师叔到二师兄到各位师兄师姐,再到如今的宁缺,书院中人偶一现世
,便自骄傲嚣张,帐内的人先前有些震惊愤怒,但想起流传已久的那些故事,也只好沉
默、书院嚣张有嚣张的资本若实力弱小,不嚣张也会被人欺负,若够强,你再如何嚣张
,别人也不敢对你如何,便如曲妮玛梯一样。
因为前面发生的这些事情事情,会议后续的那些议程变得简洁很多,宁缺也没有怎
么认真听,待他反应过来时,神殿会议已经结束,议事帐内人散去不少。
天谕司司座微微一笑,自去歇息。舒成将军看着宁缺笑着说道:“虽说我也知道和
清新少女们呆在一处爽利,但我军既然在这里有营地,... 阅读全帖 |
|
c****t 发帖数: 19049 | 5 第二卷 凛冬之湖 第四十三章 那些放不下的事
我排行十三,姑娘你可以叫我十三。……
“你也懂符?”
“略懂。”
“十三师兄,你也懂书法?”
“略懂。”
“十三师兄,你看这幅鸡汤帖如何?
“这帖笔锋尽露而不知敛,形散神亡而无骨,看似别有新意,实际上不过是些鸡贼
手段,邪路着墨法,失了中正大雅之风,不值一提。”
旅途当中的那些对话,就像荒原上的寒风钻进帐蓬内一样,不停钻进莫山山的脑海
里,有些呆滞的目光显得越来越惘然,甚至有些失神。
在书院排行十三,不是他又是谁,除了他自己,又会有哪个唐人会对鸡汤帖和花开
帖如此贬损轻蔑?而且那天夜里他已经承认自己略懂符道,为什么自巳没有想到他就是
他?山山,你早就应该猜到的吧?
莫山山看着案几上那张仿佛稚童乱书的字纸,伸手揉作一团,羞怒的不想让任何人
看见,却不知道这份羞怒究竟是采自于乱笔还是乱了的心,但无论是哪和乱,她这时候
除了羞之外,确实有好些怒意。
漫漫旅途相伴而行,最后甚至在一个车厢里同行,她却不知道他是他,她甚至当着
他的面说过喜欢他,虽然他当时并不知道她说的他便是他,她当时也不知道她默默喜欢
的他便是面前那个他,但现在她终于知道他是他。
世... 阅读全帖 |
|
c****t 发帖数: 19049 | 6 第一百九十章 彼之奸佞,我之忠臣
朱厚照并不是臆测,弘治皇帝确实正在生气。向来待下宽和的他甚至连司礼监这一天的
奏疏节略都没听完,就不耐烦地吩咐他们悉数送内阁票拟,旋即穿上厚厚的狐裘带着几
个太监出了乾清宫。去坤宁宫探看了张皇后,得知朱厚照没来过,却使高凤来探看问安
,他哪里不明白自己这儿子铁定是溜到西苑看热闹去了,一时也无可奈何。
心情很不好的他不想就这么回乾清宫去,就坐下陪着张皇后下了两盘棋,又用了一
碗甜羹,直到申时过后才起身离开,却仍是没回宫,而是径直往承乾宫去转了一圈。得
知朱厚照仍然没有回来,他不禁渐渐忧心了起来。发现皇帝又转回了坤宁门,一旁刚刚
升任御马监左监丞,却奉命伺候乾清宫的孙洪立时上前两步,低声说道:“皇上,这天
阴沉,眼看又要下雪,您若是要去西苑,不如叫上肩舆?”
自个的那点护犊之心被人探知,弘治皇帝不禁眉头皱了皱,但终究还是点了点头。
不消一会儿,肩舆就已经抬了过来,而他才刚上去坐好,坤宁门内就有一个女官匆匆忙
忙跑了出来,近前深深行礼后就捧上了一个手炉。
“皇上,皇后娘娘说,西苑太冷,她如今咳嗽才刚好,就不和您一块去了,免得一
感染风寒什么地方都去不得。这手... 阅读全帖 |
|
q***1 发帖数: 219 | 7 第194章 分歧
傅庭筠那边欢欢喜喜地迎了赵凌回来,这边却沉着背着手在书房里转抟打着围儿。
眼看着已经过了晚膳的时候,俞敬修还没有半点出门的意思,墨篆几次在书房门口
探望,又几次轻手轻脚地退回了内室。
范氏难掩担忧之色,绞着帕子喃喃地道:c“到家的时候还高高兴兴的,怎么去了
婆婆屋里一趟,怎么一回来就愁眉苦脸,婆婆到底跟相公说了些什么啊?”想到这里,
心里不免有了几分恼怒。
别人都盼着儿子媳妇好,她婆婆到好,天天盯着她,鸡毛蒜皮的一点点小事也能闹
得翻天覆地,让人不得安心。
念头闪过,她不由眉头紧蹙,低声吩咐墨篆:“你去那边打听打听,我去劝大少爷
出来吃饭—一这眼看着就到了去给公公婆婆问安的时候,难道还能空着肚子去不成?”
墨篆自上次在柬妈妈那里吃了瘪之后就有点怕见束妈妈,而俞夫人身边几个贴身的
丫鬟也都是些玲珑心肠,见风使舵,没一个好相与的,她银子花了不少,笑脸陪了不少
,这才结交了两x三个二等x三等的丫鬟。
她沉声应是退了下去。
范氏去了骨敬修那里。
俞敬修心里正烦着,语气不免有些不好:“”—…爹还不知道在不在家,娘那里,
不过是说两句话罢了,用不上两刻钟,你急什么急?”
这样的重... 阅读全帖 |
|
m******y 发帖数: 392 | 8 父母双逝,在我七岁那一年。从此,我跟哥相依为命。哥,大我三岁。大舅被指定为我
们的监护人。大舅妈不喜欢我和哥,觉得我们是拖累,从不给我们好脸色看,若不是父
母留给我们的房子还可以出租折抵点租金,只怕立即就赶了我们出门。大舅性格懦弱,
只敢在大舅妈不在家的时候抱抱我,说声“囡囡乖。”我和哥住在一个小屋子里,只有
一张床,一个书桌。哥晚上抱着我睡觉,哄我,“圆圆乖,不伤心,还有哥陪着你。哥
一生一世都陪着你,啊。”我听话的点头,“圆圆乖,不哭。哥也别哭。”哥点头,擦
去我的眼泪,而后擦去自己的,紧紧的抱我在怀里,那个时候我以为哥的怀抱就是我一
生一世的倚靠。大舅家的堂哥决楚很讨厌哥和我,因为我们次次考试都比他分数高。哥
学习很好,总是年级的前几名。每次看他的成绩单我心里都生出丝丝的羡慕,我的哥哥
啊,是天底下最优秀的哥哥了。哥晚上跟我挤一张桌子看书,遇到不懂的地方他总是细
心的抱我在怀里教我,“圆圆乖,这道题是这样的……”我窝在哥怀里,闻着他身上柔
和清冽的香皂味道,只觉得有哥在,就是什么也不怕了。决楚堂哥不敢欺负哥,总是趁
哥不在的时候变着法的欺负我,揪我的辫子,撕掉我写好的作业,弄坏我... 阅读全帖 |
|
m******y 发帖数: 392 | 9 ——人会变,不敢说心不会变。
【第一章】 这是唐朝时期少有人误入的偏僻郊外,都城南庄。 谁能想到,
这等偏远崎岖的地方,而今竟是因了那破败门上他随手题的人面桃花成了一处观光景点
。到了这边的游人,每人襟上都别了一朵娇嫩桃花,似是追梦憧憬的记号。络绎不绝的
脚步错乱,路边原本的一片浓密草地已是被踏平了。 原本的浓密草地?绛娘笑笑,
那是多久以前的事情了,数个轮回更替,怎的还记得这般清楚。 俯身,看着自己枯
干失水的枝桠,那深色的皱褶和已被驻空的身子里边透着一股死气。什么千年桃树,什
么才子佳人相逢于此,什么见证了一场惊心动魄……听着导游的话,绛娘不屑的嗤笑。
人类啊…… 看着脚下被导游描述的凄美爱情所感动,陶醉在其中的人们,
绛娘的面上只是冷漠。 说他们愚昧轻信吧,可人类又是真的很懂得利用身边的任何
东西,你看,不过是一个不知真伪的故事,都能被这般无限的放大,套在这小屋残迹上
,生生将它变成了一点供人参观遐想的景点,还真是不放过任何可以给他们带来利益的
机会。 是啊,她不是人,所以不懂金钱财富的重要性,不懂人心怎会因为那些东西
便轻易被改变,不懂人怎会在那些繁复之中迷失... 阅读全帖 |
|
j*******7 发帖数: 6300 | 10 大朦胧——远志明
一、
诗的意志往往是朦胧的,却最不容易动摇,不像理论,理论的意志是逻辑的,所以
没有意志。
诗的意志是衷情,就是理想──所有的理想都是衷情,不可说服,不可消灭。
理论的意志是市侩,就是现实──所有的现实都是市侩,不可说服,不可消灭。
诗人北岛的执着,起码在诗中,远胜于流亡和不流亡的理论家们。
二、
这四首诗,有三首是北岛自己选的。你在诗中会读到以下意象:
黑暗,往往与"那时、最初、黎明前"相连。
罪恶,死亡,伤口,绝望,愤怒,啜泣,羞惭。
沉浸于这一切负面的记忆的阴影中,爱,混杂着正义的信念,似乎是诗人今天继续
存在的理由。
然而,诗人彷佛知道,也流露出,爱的自怜与无奈。爱,作为诗情,同一切美一样
,都有凄楚的本质。正义在由现实组成的历史中,也是如此。
于是,诗人的灵魂──不是诗人是他的灵魂,不是诗是诗魂──呼唤着永恒之主。
诗人显然还不认识永恒之主。主,对诗人来说,只是一个未曾见的渴望。为什么未曾见
却可以被渴望?因为灵魂与主相识──灵魂在理性中总是朦胧的,而理性拒绝朦胧,于
是诗成了灵魂的独臂。
只是我在想,在灵魂的朦胧中吟唱的诗人,何以活在理性的逻辑中,拒绝为灵... 阅读全帖 |
|
g**r 发帖数: 425 | 11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受佛教已。即时入一切法心自在神通三昧。
入此三昧
已起神通力。现於如上所说神变之事。显然明著皆悉现前。如
佛所言不
增不减。预斯会者靡不咸见。是时大众□此神力。叹未曾有。
同声唱言
。善哉善哉。诸佛如来。为众生故出现世间。复有如是善权大
士。同出
於世。而能现此不可思议威神之力。
尔时恶魔见此种种神变事已。欢喜踊跃礼文殊师利菩萨足。合
掌恭敬而
向如来。作如是言。文殊师利童子甚为希有。乃能现是不可思
议神通变
化。诸有闻者孰不惊疑。若有众生得闻此事。能生信受。假使
恶魔如恒
河沙。欲为恼害终不能也。
世尊。我是恶魔。常於佛所。伺求其便。心□恼害一切众生。
若见有人
精勤习善。必以威力为其障碍。
世尊。我从今日深发誓心。但此法门弘宣之处。所在国土城邑
聚落。百
由旬内我在其中。譬如盲者无有所作。不於众生而生侵恼。若
见有受持
读诵思惟解释是经者。必生尊重供给供养。世尊我之俦党。乐
於佛法而
生留难。若见有人修行於善。要加逼沮令其退失。我今为断如
是恶事说
陀罗尼。即说咒曰
怛侄他阿麽黎(一)毗麽黎(二)耻(音天以反)哆答□(三
)阿羯波
□是多设咄□(四) |
|
a**u 发帖数: 8107 | 12 ☆─────────────────────────────────────☆
gder (why) 于 (Fri May 7 22:50:40 2010, 美东) 提到:
孟源有自是好名之病,先生屡责之。一日警责方已,一友自陈日来工夫请正。源从旁曰
:“此方是寻着源旧时家当。”先生曰:“尔病又发。”源色变,议拟欲有所辨,先生
曰:“尔病又发。”因喻之曰:“此是汝一生大病根。譬如方丈地内,种此一大树,雨
露之滋,土脉之力,只滋养得这个大根;四傍纵要种此嘉谷,上面被此树叶遮覆,下面
被此树根盘结,如何生长得成?须用伐去此树,纤根勿留,方可种植嘉种。不然,任汝
耕耘培壅,只是滋养得此根
☆─────────────────────────────────────☆
jym2307 (罪魁) 于 (Sat May 8 01:18:43 2010, 美东) 提到:
道教创始人那个?
☆─────────────────────────────────────☆
arthury (和而不同) 于 (Sat May 8 01:22:18 2010, 美东) 提到...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3 清净道论 第十三 说神通品
(四)宿住随念智的所缘
宿住智是依于小、大、无量、道、过去、内、外、不可说所缘的八所缘而进行的。
怎样(进行)呢?(1)这宿住智随念于欲界的五蕴之时,是它的「小所缘」。(2)
随念于色界无色界的诸蕴之时,是它的「大所缘」。(3)随念于过去的自己的和他人
的修道及证果之时,是它的「无量所缘」。(4)仅随念于修道之时,是它的「道所缘
」。(5)依此宿命智决定的是它的「过去所缘」。
这里虽然他心智及随业趣智也有过去所缘,可是他心智只能以七日以内的过去心为
所缘,而且这他心智亦不知其它诸蕴(色受想行)及与(五)蕴相关的(名姓等);又
(前面所说的他心智的道所缘)因为是与道相应的心为所缘,故以绮绮的文词而说道所
缘。其次随业趣智亦只以过去的思(即业)为它的缘。然而宿住智则没有任何过去的诸
蕴及与诸蕴相关的(名姓等)不是它的所缘的;而它对于过去的蕴及与蕴有关的诸法,
正如一切智一样。当知这是它们(他心智,随业趣智,宿住宿)的差别。上面是义疏的
说法。
可是《发趣论》则说∶「善蕴是神变智、他心智、宿命随念智、随业趣智及未来分
智的所缘」,所以其它的四蕴也是他心智及随业趣智...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4 阿含经讲佛陀修四念处、七菩提分,悟入四圣谛成佛。见转法轮经等。
不懂如何成为阿罗汉,就想成佛,可能嘛?就好像进不了中学,却想大学毕业,可能嘛?
杂阿含498经
世尊!譬如∶国王有边城,城周匝方直,牢固坚密,唯有一门,无第二门,立守门者,人民入出,皆从此门,若入、若出,其守门者虽复不知人数多少,要知人民唯从此门,更无他处。
如是,我知过去诸佛、如来、应、等正觉,悉断五盖\∶恼心、令慧力羸、堕障碍品、不向涅盘者,住四念处,修七觉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彼当来世诸佛世尊,亦断五盖\∶恼心、令慧力羸、堕障碍品、不向涅盘者,住四念处,修七觉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今现在诸佛世尊,如来、应、等正觉,亦断五盖\∶恼心、令慧力羸、堕障碍品、不向涅盘者,住四念处,修七觉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南传:相应部47相应12经
『大德!存在于过去世的一切阿罗汉、遍正觉者、世尊,都舍断心的小杂染、慧的减弱之五盖\后,在四念住上心善建立,如实修习七觉支后,现正觉无上遍正觉。大德!存在于未来世的一切阿罗汉、遍正觉者、世尊,也都舍断心的小杂染、慧的减弱之五盖\后,在四念住上心善建立,如实修习七觉支后,将现...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7644 | 15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
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闻是法音,得所未曾有,心怀大欢喜,疑网皆已除。
昔来蒙佛教,不失于大乘,佛音甚稀有,能除众生恼。
我已得漏尽,闻亦除忧恼,我处于山谷,或在树林下,
若坐若经行,常思惟是事,呜呼深自责,云何而自欺。
我等亦佛子,同入无漏法,不能于未来,演说无上道。
金色三十二,十力诸解脱,同共一法中,而不得此事。
八十种妙好,十八不共法,如是等功德,而我皆已失。
我独经行时,见佛在大众,名闻满十方,广饶益众生,
自惟失此利,我为自欺诳。我常于日夜,每思惟是事,
欲以问世尊,为失为不失。 我常见世尊,称赞诸菩萨,
以是于日夜,筹量此是事。今闻佛音声,随宜而说法,
无漏难思议,令众至道场。我本著邪见,为诸梵志师,
世尊知我心,拔邪说涅槃。我悉除邪见,于空法得证,
尔时心自谓,得至于灭度,而今乃自觉,非是实灭度。
若得作佛时,具三十二相,天人夜叉众,龙神等恭敬
是时乃可谓,永尽灭无余。佛于大众中,说我当作佛,
闻如是法音,疑悔悉已除。初闻佛所说,心中大惊疑,
将非魔作佛,恼乱我心耶。佛以种种缘,譬喻巧言说,
其心安如海,我闻疑网断。佛说过去世,无量灭度佛
...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16 转贴自:北京龙泉寺出家博客
文殊师利问经卷下
梁扶南国三藏僧伽婆罗译
嘱累品第十七
文殊师利。无有余人速疾智慧。唯除如来善逝世尊。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一切诸功德不与出家心等。
何以故。住家无量过患故。出家无量功德故。
佛告文殊师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一切诸功德不与出家心等。
何以故。住家无量过患故。出家无量功德故。
住家者有障碍。 出家者无障碍。
住家者摄受诸垢。 出家者离垢。
住家者行诸恶。 出家者离诸恶。
住家者是尘垢处。出家者除尘垢处。
住家者溺欲淤泥。出家者离欲淤泥。
住家者随愚人法。出家者远愚人法。
住家者不得正命 。 出家者得正命。
住家者多怨家。出家者无怨家。
住家者多苦。 出家者少苦。
住家者是忧悲恼处。 出家者欢喜处。
住家者是恶趣梯。出家者是解脱道。
住家者是结缚处。出家者是解脱处。
住家者有怖畏。 出家者无怖畏。
住家者有弹罚。 出家者无弹罚。
住家者是伤害处。 出家者非伤害处。
住家者有热恼。出家者无热恼。
住家者有贪利苦。出家者无贪利...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7 ☆─────────────────────────────────────☆
rapier (Avanti) 于 (Fri Jul 22 02:19:15 2011, 美东) 提到:
一片乱象:
大,小乘经典都开示了轮回的主体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178118/
一网友引了《中阿含经》相关原文:
比丘复问曰:『世尊!云何因外有恐怖也?』
世尊答曰:「比丘者,如是见、如是说:『此是神,此是世,此是我。我当后世有。』
这是阿含系列,在大乘法义里,“此”即是第八识,入胎识。 第八识所含种子起现行
,生出五阴及万法,五阴被意识执为“我”(妄我),故会带来恐怖。
可见无论阿含系列还是大乘经典,都开示有一个论回的主体。
==================================================
宣扬这种观点的人居然是中科院宗教博士
☆─────────────────────────────────────☆
SeeU (See you) 于 (Fri Jul 22 11:37:59 2011, 美东...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8 ☆─────────────────────────────────────☆
SeeU (See you) 于 (Mon Jul 25 12:07:46 2011, 美东) 提到:
依原始佛典,佛陀成道后,认为众生难以证悟微妙之法,并不想说法,浪费力气。经梵天劝请后,佛以天眼观察,有ㄧ些众生烦恼不多,可以证悟,才到鹿野苑初转法轮,说四圣谛。
依大乘经,如金刚经∶「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说>∶「言请佛住世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盘者,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
扒搿媚肽獭>谝磺蟹鹕布⒊臼伲忠磺兄谏H缡切榭战缇。谏缇。谏稻 V谏衬站 N掖巳扒胛抻星罹 D钅br />
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普贤菩萨的大心大愿,多么令人动容。
两个说法比较,从佛陀不想说法,到菩萨愿度尽众生,这是巨大的差别。以佛陀的智慧,难道不清楚自己想作什么,能作到什么吗?从另一角度想,佛陀是如何看众生呢?是只有少数能解脱,还是一切众生都会成佛?
杂阿含经中,佛陀回答...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19 因为关于楞伽经的争论,我挡下此经来看看,
还没看完,见到这一段,先放在这里。
其中有说:
大慧,夫食肉者,有如是等无量过失,断而不食获大功德。
凡愚不知如是损益,是故我今为汝开演,凡是肉者悉不应食。
大慧,凡杀生者多为人食,人若不食亦无杀事,是故食肉与杀同罪。
--------------------------------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第八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愿为我说食不食肉功德过失。我及诸菩萨摩诃萨
。知其义已为未来现在报习所熏食肉众生而演说之。令舍肉味求于法味。于一切众生起
大慈心。更相亲爱如一子想。住菩萨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二乘地暂时止息。究
竟当成无上正觉。世尊。路迦耶等诸外道辈。起有无见执着断常。尚有遮禁不听食肉。
何况如来应正等觉。大悲含育世所依怙。而许自他俱食肉耶。善哉世尊。具大慈悲哀愍
世间。等观众生犹如一子。愿为解说食肉过恶不食功德。令我及与诸菩萨等。闻已奉行
广为他说。尔时大慧菩萨重说颂言
菩萨摩诃萨 志求无上觉 酒肉及与葱 为食为不食
愚夫贪嗜肉 臭秽无名称 与彼恶兽同 云何而可食
食者有何过 不食有何德 惟愿最胜尊 为...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7106 | 20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沙门佛觉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教僧团四分
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者忠于教主
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律--由于上
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加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了发展更多的
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物供养和恭敬,这些大众部大乘邪教徒便伪造了大量的佛经及咒
语,与上座部原始佛教抗衡,并将其贬称为小乘.
目前,上座部原始佛教主要分布于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包括中国傣族在内)等地区,而
大众部大乘邪教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尼泊尔,朝鲜半岛和蒙古等地区.这些大乘邪教徒
以伪经(大乘经典)和雕像(阿弥陀佛像和药师佛像等)为工具,利用世间病人治病心切,女
人怕死和老人求长寿的心态及偶像崇拜的弱点,不择手段地骗取广大信徒的财物和恭敬,
对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然而,时代在不断进步,人类的智慧
在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科技和教育的突飞猛进,人们辨别和认识能力的不断发展,掩盖大
乘邪教表面的面纱会逐渐被揭开.
...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21
或许可以这样说,
情绪上的恼苦、悲伤、快乐,
这到底是什么?
我们真的需要情绪上的恼苦、悲伤、快乐吗?
没有了这些会变植物人吗?
我所知,不会
情绪上的恼苦、悲伤、快乐,
只是苦,也就是心的不平静。
我们认为的快乐,多只是欲望满足的快乐,或者苦的稍减而已,
想吃好吃的,终于吃到了,很快乐。
想看好看的,终于看到了,很快乐。
想听好听的,终于听到了,很快乐。
想住豪宅的,终于住到了,很快乐。
这快乐是欲望满足的快乐。
平静的心,是另一种快乐, |
|
S**U 发帖数: 7025 | 22 <阿含经>对「成佛之道」的观点,是「成佛之道」没有离开<阿含经>所说的修行方
法。也就是现观四圣谛,或是八正道,或是四念处。
转法轮经
诸比丘!我于此四圣谛,三转、十二行,不生眼、智、明、觉者,我终不得于诸天、魔
、梵,沙门、婆罗门、闻法众中,为解脱,为出、为离,亦不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
我已于四圣谛三转、十二行,生眼、智、明、觉故,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
门、闻法众中得出,得脱,自证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79.htm
杂阿含498经
如是,我知过去诸佛、如来、应、等正觉,悉断五盖∶恼心、令慧力羸、堕障碍品、不
向涅盘者,住四念处,修七觉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彼当来世诸佛世尊,亦断五盖∶恼心、令慧力羸、堕障碍品、不向涅盘者,住四念
处,修七觉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今现在诸佛世尊,如来、应、等正觉,亦断五盖∶恼心、令慧力羸、堕障碍品、不
向涅盘者,住四念处,修七觉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498.htm
中阿含98经/念处... 阅读全帖 |
|
d*********d 发帖数: 192 | 23 二、宣说道之根本劝习正见
分三:(一)解脱道的根本 (二)大乘道的根本 (三)劝习正见
(一)解脱道的根本
【总之,我执为轮回之根、一切烦恼之源,其对治证悟人无我则为解脱道的根本。】
分四:1、我执是轮回之根 2、我执是烦恼之源 3、我执的对治是证悟人无我 4
、解脱道的根本
1、我执是轮回之根
所谓轮回,就是不断领受生死的现象,这种生死的轮转始终停不下来,就像水车旋转不
已、不得自在。对水车来说,是受动力的驱使无自在地旋转,同样,旷劫以来的生死轮
转也一定有它背后的动力。这个动力是什么?它的根子在哪里?
我们需要找到轮回的根本,才能从根断除。首先,轮回是受业的力量支配,或者说,是
由身口意造作的力量变现的,这就是缘起律,一有身体、语言、意念造作的势力,就会
在果上显现。为什么会有造作的运转?就是有烦恼的推动。心动了生起了烦恼,身口意
就会受驱使,而不自在地造作。
为什么心会动?就是对于自我有执著,认为有利于我、满我的意、对我好、让我荣耀,
就会贪;认为损害我、违背我、对我不好、让我难堪,就会嗔。像这样,造成内心贪嗔
波动的根源,就是认为有我的心——我执。
总之,轮回是受业力支配,业是...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5008 | 24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2010最新版)
2010-03-08 | 阅:1129 转:69 评:13
160;| 分享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最新版)
;作者:沙门佛觉
——关于大乘佛教经典纯属伪造的证据
作者:沙门佛觉 2010-1-22 12:13
网摘收藏 [43点击] [管理]
来源:心原绿色文苑·原始佛教版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教僧
团四分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者忠
于教主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律--
由于上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加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了发展
更多的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25 嗔恨心之缘起生---无有自主
----<入菩萨行论> 安忍品摘要
安忍品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断除嗔恚;二、修安忍;三、恭敬有情。在
修持菩萨行的过程中,如果不断除嗔恚烦恼,会招致极大的违缘,给自己造成很大危害
。认识到此后,应尽力断除嗔恨心,以种种方便善巧修持安忍,而且要认识到有情助成
佛的功德去恭敬一切有情。
本品中有许多重要的修行窍诀. ,如果在听习本品时,将安忍窍诀铭记于心,在
日常生活中反复观修,一定能消减、断除自己的嗔恨烦恼习气。
《释量论》中也讲过:“诸因聚合时,其果怎不生?”整个世界上,大至宇宙天体,小
至分子原子等微尘,全部都是因缘而成,因缘一旦聚合,其果必然产生。
《俱舍论》中又说,悦意的对境、非理作意、相续中的习气未断,具足这三种因缘时,
自然而然会生贪心。对怨敌生嗔也是同样,依靠非理作意、对境现前、习气存在,嗔恨
心就会马上出现。因此,我们不应该怪别人,这完全是因缘和合的结果。”
比如你看不惯某人而生嗔恨心,这也许是前世的因缘,也许是他即生中的行为不如法、
语言不对头,具足这些条件之后,你的嗔恨...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26 安忍品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断除嗔恚;二、修安忍;三、恭敬有情。在修持菩萨
行的过程中,如果不断除嗔恚烦恼,会招致极大的违缘,给自己造成很大危害。认识到
此后,应尽力断除嗔恨心,以种种方便善巧修持安忍,而且要认识到有情助成佛的功德
去恭敬一切有情。
本品中有许多重要的修行窍诀;如果在听习本品时,将安忍窍诀铭记于心,在日常生活
中反复观修,一定能消减、断除自己的嗔恨烦恼习气。
《释量论》中也讲过:“诸因聚合时,其果怎不生?”整个世界上,大至宇宙天体,小
至分子原子等微尘,全部都是因缘而成;因缘一旦聚合,其果必然产生。
《俱舍论》中又说,悦意的对境、非理作意、相续中的习气未断,具足这三种因缘时,
自然而然会生贪心。对怨敌生嗔也是同样,依靠非理作意、对境现前、习气存在,嗔恨
心就会马上出现。因此,我们不应该怪别人,这完全是因缘和合的结果。”
比如你看不惯某人而生嗔恨心,这也许是前世的因缘,也许是他即生中的行为不如法、
语言不对头;具足这些条件之后,你的嗔恨心自然而然会产生。所以,一切都是因缘的
无欺之果,并不是怨敌非要与你不共戴天。
怨敌对我们的伤害也是身不由己。凡有良知的人,大都不愿意恼...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7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Wed Oct 10 14:07:20 2012, 美东) 提到:
欢迎大家引用杂阿含和相应部讨论 :)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Wed Oct 10 14:21:15 2012, 美东) 提到:
杂阿含经65:
佛陀指出禅观是如实观察: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所以者何?
比丘!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如實觀察。
云何如實觀察?“
那么如实观察的内容呢?
”此是色,此是色集,此是色滅;此是受……想……行……識,此是識集,此是識滅。
云何色集?受、想、行、識集?“
观察五阴的集与灭为如实观察,不是自己在静坐中自己想象,比如不净观,慈心观之类。
那么什么是五阴的集?
”愚癡無聞凡夫於苦、樂、不苦不樂受不如實觀察此受集,受滅,受味,受患,受離;
不如實觀察故,於受樂著生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28 梦参老和尚开示:“白衣不要评论僧众”(附:关于不说僧过)
这些大德们,大和尚们,他个人如何,你不要管。特别是白衣,你不要评论。出家人跟
出家人可以说?一个人也不能说,要请大众把他摈除,乃至于制定他,看他属于七法之
中的哪一法,该什么罪、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但是僧众的事,在家的道友,你把他
当成佛弟子,当成僧宝,把一切比丘都当成圣僧,你心里就是圣僧了,你的功德一点儿
也不泯灭的,不因为他破戒而影响到你,佛教讲的很清楚。因此,大家千万莫说三宝过
。如果你轻视僧人,谤毁了、打骂了、断肢节,你应当受什么报,后面会说。“于我法
的出家人,常乐伺求所有的瑕隙”。他不做别的,就追求伺求,看着出家人的过,他得
到一点儿,“才得少相”,他没有审查是真的是假的,他就“轻毁诃骂谪罚”,这就错
了,这是大恶。这种人还不听人劝说,其心刚强,难调难伏。“很戾迷乱”,凶狠凶狠
,心是很迷乱的。所以他的目的就是“常喜触恼诸出家人”。看这和尚出家人烦恼,他
高兴,他的目的就是常想找出家人的过,使你烦恼,使你修行不成,这就是魔鬼。魔王
波旬的子女来到这儿恼乱出家人,完了他还要出家,穿了出家衣服,他就是不做佛...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29 《宝王三昧忏》续跋
《宝王三昧忏》乃先师夏莲老晚岁最后之巨著。“忏”者,梵语“忏摩”之略。正译为
“乞容恕”,旧译为“悔”。音义结合,名为“忏悔”。《心地观经》曰:“若覆罪者
,罪即增长。发露忏悔,罪即消除。”《业报差别经》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
,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是故古云:“灭苦之要,莫过忏悔。”
普贤大士曰:“我于过去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
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本仪中广列当世众生种种罪恶,其邪妄险毒,
倍蓰于前。若不速忏,果报堪悲。
夫忏法有事、理二类。仪中严净道场、礼佛诵经、随文忏罪,是为事忏,亦名作法
忏。至于仪中“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无量胜方便,从思实相得”,“若欲忏
悔者,端坐念实相”等,乃观照无生,从容中道之妙行,是为理忏,亦名无生忏。唐清
凉国师曰:“事忏灭末,理忏拔根。”本仪寓理忏于事忏,人人皆可入手;从作法契无
生,念念灭除罪根。方便究竟,微妙难思。
又此忏名为“宝王三昧”者,盖宝王三昧即念佛三昧。本忏以法藏因行,为自典范
;弥陀果证,作我依归。仪中之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即《往生论》之“五...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30 “当学观音耳根圆通。反闻自性。当学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面解释是藕益大师的《楞严经文句》)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
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垂询圣众。其故有二。一者正显方便多门。二者正显门门各有成验。所谓要知山下路
。须问过来人也。最初发心等者。先开解也。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者。依解起行也。二十
五圣。虽未必人人先开圆解。而从解起行。自是修证通途轨式。或见此处有最初字。便
欲拟答最初方便之问。反以第一大科拟答妙奢摩等。误矣。误矣。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五。初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辛)初中六。初陈那观声。(至)六迦叶观法。
(壬)今初。
憍陈那五比丘。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
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六尘圆通。色应居首。今先明声尘者。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且与耳根圆通。一
始一终。互相映故。释此二十五种圆通。各为三意。一。...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31 心经略说
2011-08-22 21:23:06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98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这是先师夏莲老讲《心经》时的一句宝贵开示..... 正
是画龙点晴。修行无论那一宗,都必须以般若为导引,才能直趋觉岸......(以一九八
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心经两种形式
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经题
经文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
其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
作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
七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
什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
首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没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俱,尔时婆伽...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32 五、节孝延寿 先曾祖妣毛母李太夫人,世居湖北通城之马港,虔奉观音菩萨。先曾祖
端元公积学早逝,先高祖盛周公,高祖妣张太夫人,金太夫人均在堂,时甫三十二岁,
守节抚孤,以母兼父,孝养翁姑,以媳代子,周旋于两姑之间,曲尽孝道。且豪侠好义
,有丈夫气,急人之难,抚人之儿,亦劳怨不辞。清末洪杨之乱,湘军屡战于此,某日
闻寇警,急奉翁姑奔于前,襁负三子随于后,仓皇逃避,见侄被弃哀号,即禀翁姑:‘
媳有三子,弃一可也,兄惟此子,忍令绝嗣耶?’乃弃长子于途,携侄同逃。子追不及
,寇至欲兵之,询知其情,义而舍之,寇退,仍获团聚焉。迄翁姑先后弃养,家虽中落
,皆葬祭尽礼。而哀毁过甚,及次子先逝,孙曾多夭,积忧愁而生乳癌,溃痛甚剧,医
谓无救。吾祖躬率吾父祷于观音菩萨座前,忽梦大士教以青丝瓜捣敷而痊愈,延寿两纪
。四代同堂,晚景欢娱,精神矍铄,无疾而终,享寿八十有五。沔阳夏少平钟武先生为
立节孝传,刊入家谱。
六、孝延双寿 余岳父郑公文成老先生,岳母吴太夫人,世居湖北通城南区郑家岭,迁
何婆桥之何家垄。佛神并信,尤敬奉观音菩萨。父早死,事母极孝,定省必敬,葬祭尽
礼。性均仁慈,无所矜饰,好善乐施,不使...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33
是这样的,我的看法如下 :
杂阿含931经 佛陀这么说佛、法、僧的”法”的特色
佛法是
“说正法.律。现法离诸炽然。不待时节。通达涅盘。即身观察。缘自觉知。”
杂阿含980经 848经 536经 912经 973经 977经
都强调佛法如上特色
也就是当下现证,或直接可见可证,或当生可见可证,离炽然。
要证的是 -- 离炽然。(苦的止息) 不是其它。
时间是 -- 当下或当世。 也不是其它。
范围是 -- 自身
证明的方式是 -- 自证 也不是他证或科学家来证明。
阿含字典
http://agama.buddhason.org/ad/adSearch.php?keyword=%E7%8F%BE%E6
diṭṭheva dhamme,直译为「见法;现法」,当生;这一生;此生,又译
为「见法、现见法」
比对相当的南传经文形容世尊所说之「法」的定型句,「现法」应是「直接可见的」(
sandiṭṭhiko,另译为「现见的;现证的、自见的、现世的」)
杂阿含536经 阿难这样说
得现正法。离...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34
再举个例子,
假设一个男孩子昨天看到一个女孩子,非常漂亮,想和她在一起(爱取有,拥有)
那么,那个男孩子昨天看过ㄧ堆人,都没怎么想他们,
对这位女孩子,就会不断的想起她,
其实就是因为无明,而有”行”的推动,不断的去想这个女孩子。
甚至,去查这位女孩子叫什么名字,住哪里….念着女孩子的名字
身口意,
也就是,昨天的贪爱的影响,推动今天” 行”(身口意)。
然后念头波动纷恼,意根(脑袋)触法尘(昨天的记忆),生识,想,受,
生起”乐受” ,再一次 “爱取有”,
以四念处的修行来说,
受念处,会特别注意,根触尘,”受”的升起。
例如 眼睛看到那位漂亮女孩子,生”乐受”,生起”爱取有”
例如 意根(脑袋)触法尘(记忆的影像),”乐受”又升起,再生起”爱取有”
心念处,会特别注意,各种心念的升起,
不只 根触尘,”受”的升起, 这么粗造。
中间的心念 -- 识、行、想, 如何运作,最后升起”受” 也非常清楚
其实,就是
无明 行 识 …受 爱取有 … 忧悲恼苦 再一次 无明 行 识 …受 爱取有 … 忧悲恼苦
整个轮回、再次缘起的过程非常清楚,
前一次贪爱(昨天看到那位漂...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5 第三节 诛杀法是教唆乃至实施杀人和抢劫的教义
在密教中,有息增怀诛四大利器是喇嘛生存发展的根本工具。息就是熄灭仇怨,引
申出来就是降伏;怀就是怀爱,说白点就是男女双修;增指增益,经济建设为中心,譬
如黄财神大象财神法能发财,不过要学得先把一大把银子塞进喇嘛上师的窟窿里,实际
和坑蒙拐骗的传销一样:黑!诛就是诛杀,闻者色变!
在上一节中我们知道性修炼是喇嘛获得控制宇宙能力的唯一途径.根据喇嘛教教义,
控制是为了毁灭,毁灭是为了证明控制的能力。所以,就产生了诛杀法.<<金刚顶经>>说
切如来随染加持,名金刚三摩地,受一切如来能杀三昧耶,尽无余有情界,随一切安乐
悦意故,乃至得一切如来摩罗业最胜悉地果故,则彼金刚箭授与摩罗大菩萨双手;则一
切如来以金刚名,号金刚弓。金刚弓灌顶时,金刚弓菩萨摩诃萨以金刚箭,杀一切如来
。说此嗢陀南: ‘此是一切佛,染智无瑕秽;以染害厌离,能施诸安乐.”
“从一切如来心才出已。即彼婆伽梵持金刚为一切如来花器仗。出已,入世尊毘卢
遮那佛心,聚为一体,生大金刚箭形,住佛掌中。从彼金刚箭形,出一切世界微尘等如
来身,作一切如来随染等,作一切佛神... 阅读全帖 |
|
i****n 发帖数: 5 | 36 凡人到歧途莫决的时候,是最痛苦的时候,一切疑怖恐慌,随之而起。忽有人指示
究竟,使勿入险道,则其人之感激诚不可名状。然又有人焉,已入险道而不 自知,设
有人指示究竟,彼终不信。必亲到遇险时,无处问津,发生恐怖时,方为之指示,彼始
信入。然又有人焉,虽入险道,急求指示。虽有人指示其究竟,但多 疑之劣性不除,
转因指示太易而生疑虑,常恐受欺,转而不信,指示亦终无益。此三等人,比比皆是,
甚矣度人之难也。是故世上迷人倍多,辗转自误,更以误人。 此佛菩萨大悲心之所由
启发欤?
佛说法四十九年,种种法门,一言以蔽之曰“为人决定”。惟菩萨每度人于未信入
之始,或勉强而行之,佛则度人于合机之时,不必徒劳白费,亦无丝毫得失成败之见,
随缘启之而已。
学佛伊始,人不独应求善知识为之决定,亦当自己一决定也。先问自己究为何事学
佛?曰为求究竟。问云何谓究竟?则曰世间一切一切,如苦乐事,如妻财 子禄,终究
不实,过眼成空,昙花一现,终归生灭,痛苦竟无了期。如此有也苦,无也苦。若云一
切不要,又是落于断灭,佛所不许。若云一切都要,又是落于贪 著,佛又不许。因此
世间愉乐,纵使十分满足,亦...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37 http://www.jcedu.org/dispfile.php?id=1801
转这个作为我的忏悔, 于大家共勉
释普性
内容提要:六根是连接众生心识与外界的门户,众生之所以流转于生死轮回的苦海
之中,就是因为六根的不清净,从无始以来的一切业报皆是由六根杂染所造成,比如眼
根贪色、耳根贪声、鼻根贪香、舌根贪味、身根贪细滑、意根贪乐境。而贪,是与瞋、
痴紧密相关联的。我们修行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断除贪、瞋、痴“三毒”的过程,
而守护根门是断除贪、瞋、痴“三毒”、趋向解脱的根本门径。《杂阿含经》是原始佛
教的根本经典之一,本文就《杂阿含经》中佛陀开示的有关守护根门的问题试加以探讨
,以便我们从守护自己的根门中体悟佛法的旨趣。
关键词:六根、六尘、守护根门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由于虚妄、颠倒的自我的作怪,总是自觉不自觉地顺著自己
的爱好而选择自己的东西:眼喜欢见自己喜爱的颜色,耳喜欢听自己爱好的音乐,舌喜
欢尝适合自己口味的饭菜等等,不一而足。当现实生活不能满足自我无尽的要求时,我
们就会不断地起惑、造业,产生或大或小的诸多烦恼,正如印顺法师所言:“依佛法说
,有情的生死流转,世间的苦...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8 释迦族人被屠杀后,佛对阿难说的一段话 :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六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六』
……
是故我在迦毗罗城告阿难言:“汝莫愁恼、悲泣、啼哭。”
阿难即言:“如来世尊。我今眷属悉皆死丧。云何当得不愁啼耶?如来与我俱生此城。
俱同释种亲戚眷属。云何如来独不愁恼,光颜更显?”
善男子。我复告言:“阿难。汝见迦毗(迦毗羅衛城)真实而有。我见空寂悉无所有。汝
见释种悉是亲戚。我修空故悉无所见。以是因缘汝生愁苦。我身容颜益更光显。”
诸佛菩萨,修习如是空三昧故,不生愁恼。 |
|
n********n 发帖数: 8336 | 39 随佛法师Bhikkhu Vūpasama著
选录自 《原始佛法与佛教之流变》© 2010
一、云何是生、灭法
生、灭法的说法,在佛教界是多数学人都听过的讲法,最让人耳熟能详的说法,是
记载在《大般涅盘经》1卷下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是
释迦佛陀在入灭前,提醒弟子们的教导。
甚么是生、灭法?根据《相应阿含》的说法,色、受、想、行、识等五阴是生法、
灭法。见《相应阿含》256经:
「所谓明者是知,知者是名为明。又问:何所知?谓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
知;色无常,色无常如实知;色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知。(受……;想……;行……
;)识生、灭法,识生、灭法如实知;识(无常),识无常如实知;识磨灭法,识磨灭
法如实知。」
除此以外,在《相应阿含》与《相应部》的说法中,色、受、想、行、识等五阴的
生法、灭法,也说是色、受、想、行、识等五阴的集法、灭法。见《相应阿含》103经
、《相应部》『蕴相应』89经:
《相应阿含》103经:「于五受阴,增进思惟,观察生、灭:此色,此色集,此色
灭;此受……。想……。行……。(此)识,此识集,此识灭。于五受阴如是观生、灭
...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40 企图否定一切形式的概念化?
这篇我觉得不错
佛教修持与心理卫生
陈兵
内容提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的精神有不断退化之势
。信仰崩溃、道德沦丧、精神空虚、心理病态,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心理卫生、
精神健康、心灵环保,将是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的重大主题。佛教以善于医治众生心病
为己任,以善于治心著称,其三学六度等修行方法,都可以看作心理卫生之道,都可以
用作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技术,有些已经被心理学所吸收。新世纪的人类要求佛法心理
学化、生活化,要求佛教法师承担心理医生的角色。以佛法的特出智能点化心理学,并
吸取科学心理学的长处以丰富佛法,提升全人类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境界,是佛教在二十
一世纪的一大使命。
主题词:佛教修持 心理卫生 精神健康
一.心理、精神问题的日益凸显
二十世纪后期,人类社会沿着“信息高速公路”飞速向前,科技的高度发达,创造
出高度的经济效益,提供给人们越来越方便、丰富、新鲜的物质生活条件,改变着人们
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将人类推向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然而,人的精神并未能与科技和经济同步提高,反而有下降之势。信仰崩溃、...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41 何谓五停心观 ?
对於三宝已长养了信根,也想进一步修学的佛弟子,一定要找个让自己的心可以安住止
息下来的方法;平常的心随着日常生活所需而攀缘散乱,随着烦恼妄想而起起落落,这
样的散乱心没有能力可以止息下来,如理思惟观察内法而生起解脱智慧;心若不能止息
下来,各个佛弟子其实都有别别不同的因缘,有的是因为贪欲特重而散乱,有的是因为
瞋恚特重而散乱,有的是因为愚痴而不能如理思惟,有的因为骄慢特重而不能如理思惟
,有的因为过度於世俗法中寻思而心散乱,不能如理思惟有这五种现象;根据个人的烦
恼因缘有这五种,可以於相称缘安住其心的方法,这五种方法就称为五停心观。哪五种
呢?第一种:若贪欲重,应於不净缘安住其心;若瞋心重,应修慈愍而安住其心;若愚
痴重,应於缘住缘起安住其心;若憍慢重,应於界差别安住其心;若寻思重,应於阿那
波那念安住其心,於这五种相称缘安住其心,就称为五停心观。
那麽接下来,我们就一一来解说这五种 :
第一种是不净观,它对治贪欲,面对着有情色身毁坏以後,经过肿胀烂坏等朽秽不净为
所缘,使得男女身色以及身触所产生的淫欲相应贪,能够因为安住於不净观,而将男女
身根交合所领受细滑触乐受当...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42 除阿底峡尊者的“七因果”之外,藏传佛教中,还有一支关于菩提心修行的重要传承
,就是寂天菩萨的“自他相换法”。寂天菩萨是公元8世纪左右的印度中观派论师,属
于文殊、龙树深观体系的传承。“自他相换法”出自《入菩萨行论》,是寂天菩萨最为
重要的著述,至今有着广泛影响。该论曾在宋代雍熙二年(985)由天息灾译成汉文,
但始终未能引起重视。近代以来,先后有隆莲法师和如石法师重新翻译,引起了很多佛
子的关注。近年来,还出现了修学《入菩萨行论》的热潮,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道次第》中,关于自他相换的修习内容,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说
明自他相换的意义,二是说明自他相换的原理,三是说明怎样修自他相换,四是发菩提
心要达到什么样的量。
1.自他相换的意义
《入行论》云:“谁有于自他,欲速为救护,于自他当换,是即密妙行。”又云
:“尽世间安乐,从愿他乐生,尽世间苦恼,由欲我乐生。愚人作自利,能仁为利他,
依此二差别,何须复多说。我乐与他苦,若不正相换,即不能成佛,亦无世间乐。”谓
我爱执者是一切衰损之门,爱执他者为一切圆满之处,当思惟之。
这一段引《入菩萨行论》的偈颂,说明自他相换的意义。《入菩...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3 要继续跟大家谈五蕴。
五蕴另外一个说法是五阴。为什么有时用“蕴”,有时候用“阴”呢?蕴这个字主
要谈的,指的是说这个五项的内容,其实每一项都是聚集而成;它并不是一个完整不变
的实体,它是聚集而成,并且在聚集之中,会有许多的变化,这个叫作蕴。那之所以用
到阴这个字,阴就是遮盖的意思,这个意思就表示,当我们提到五阴这件事情的时候,
必然指的是说,这个五项内容会在不同的程度上面,遮障了我们认识这个世界乃至于说
认识我们自己真实的样貌,所以我们说这个是五阴。所以,在不同的场合,我们会用到
说这个是五蕴,这个是五阴,但是就是为了要指出它们的特性的时候,比方说偏于聚集
的特性的时候,我们会说它是五蕴;但是如果偏于遮盖的特性的时候,我们说它是五阴。
那五蕴或五阴呢,我们说它的内容总共有五项,也就是色、受、想、行、识五项内
容。那这五项内容,各位观众您也许觉得:这五项内容,不知道跟我们现在所觉知的这
个状态有没有什么连结?我们也尝试著用举例的方式让大家了解。
比方说,各位观众现在正在看电视节目,正在听我在说法,各位观众在电视机前面
,不管您是正是坐著听,还是站著听,还是怎么样的方式,您必然都可以觉知到...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4 将为大家解说:由于诸天常来人间宣说有如来藏以及如来常住的这样的深妙义理,
因此,促发了人间的众生因此得度的因缘可以提早成熟,所以最后身的释迦菩萨在兜率
天宫时,观察这个人间的修行者得度的因缘成熟的缘故,所以便来下生受生于人间示现
成佛,而为众生演说如来藏的种种妙法,以及宣说如来常住的境界,及如来藏中所含藏
的一切种智等种种妙义。所以说在 世尊示现于人间之前,外道也说有如来可证,难道
可以说因为外道同样说有如来可证,就可以证明说如来是外道法吗?或者说如来这个名
相是从外道法中传进来的吗?如果说这样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那么 世尊在示现于人
间之前,外道也常常弘扬阿罗汉法,并且他们也宣称证得了阿罗汉果,那是否也可以比
照说阿罗汉法本来就是外道法,并不是佛法呢?所以有智慧的佛子对于这个部分,这样
的说法,应当加以详细地分辨,以及针对其中的义理作出深入的探究之后,再来决定是
否信受这样的说法。
接下来我们说,世尊尚未在降生人间之前,前佛所传的佛法由诸天继续在天界弘
传,如果说人间的修行者,如果有良好的因缘,也可能从天主或是天神处听闻到前佛所
传的佛法,继听闻之后而能够继续于人间宣说。另外...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5 继续上一次的内容,来为各位讲说声闻道中二果与三果的修证。首先我们先来复习
一下,上一次所说的为什么众生沉沦在生死的大海之中,而不能解脱呢?因为众生有无
明,所谓的无明就是众生不了解三界五阴诸法都是无常、苦、空、非身、无我的,所以
众生会把五阴法当做是真实的、常住的、可乐的、值得追求的;这样的无明在解脱道来
说,就是会障碍众生出离三界不得解脱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为什么众生不能出离三
界呢?因为有这个无明(又叫作一念无明),众生在现前的一念当中,就已经被这个无
明所缠绕,所以就会一世又一世的轮回而不得出离。那么一念无明的内容又包括哪些呢
?一念无明包括了:见一处住地烦恼,欲界爱住地烦恼,色界爱住地烦恼,无色界爱住
地烦恼。其中无色界爱住地烦恼,又叫作有爱住地烦恼。简单的来说,就是众生爱乐于
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境界,被这个爱乐所绑住,所以就会在三界当中轮回;这三界住
地烦恼的背后,是因为有我见,也就是见一处住地烦恼(才会轮回生死不得解脱)。
比方说我爱这个东西,我讨厌那个境界;众生要产生喜爱或厌恶,它的先决条件,
就是必须要有“我”的存在;如果没有“我”,也就不会有这一些... 阅读全帖 |
|
m****s 发帖数: 18160 | 46 ☆─────────────────────────────────────☆
mitbbs (未名空间) 于 (Fri Jan 20 20:13:05 2012, 美东) 提到:
各位网友,
mitbbs 全体工作人员给大家拜年了!中国新年-龙年即将来到,mitbbs全体工作人员祝
大家新年快乐,新年家庭美满,工作顺利,事事顺心,财源滚滚来...
mitbbs 会按国家规定,放年假,与家人欢聚,与朋友叙旧。
故放假期间,有一些事务会推迟到年后进行处理,请大家理解。
谢谢您们一直一来对未名空间的支持与厚爱。
(PS:请大家回复此帖,并写下新年祝福语,留言的网友mitbbs都会发放 龙年拜年饺
子,年后一并发放)
mitbbs 站务组
☆─────────────────────────────────────☆
DUV (毒物) 于 (Fri Jan 20 20:23:43 2012, 美东) 提到:
祝福站务
祝福自己
龙年更上一层楼!
☆─────────────────────────────────────☆
BUV (yaz无耻,欠债不还) 于 ...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47 1、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金刚三昧经)
2、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
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3、我若多嗔及怨结者,十方现在诸佛世尊皆应见我,当作是念: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
生嗔恚及以怨结?此愚痴人,以嗔恨故,于自诸苦不能解脱,何由能救一切众生?(华
严经修慈分)
4、迦叶白佛:我等从今,当于一切众生生世尊想。若生轻心,则为自伤。佛言:善哉
快论。(首楞严三昧经依宝王论节文)
5、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梵网经)
6、离贪嫉者能净心中贪欲云翳,犹如夜月,众星围绕。(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7、生死不断绝,贪欲嗜味故,养怨入丘冢,虚受诸辛苦。(大宝积经富楼那会)
8、是身如掣电,类乾闼婆城,云何于他人,数生于喜怒?(诸法集要经)
9、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佛遗教经)
10、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佛遗教经)
11、身语意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正念观知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有部
律周利盘陀伽尊者,三月不能诵... 阅读全帖 |
|
t********r 发帖数: 4908 | 48 ☆─────────────────────────────────────☆
ailian (家有两帅哥) 于 (Tue Mar 30 15:19:17 2010, 美东) 提到:
老大放春假, 俺只能WFH在家陪他。怕他在家呆得无聊, 所以翻出过去N久之前买的数
学workbook给他做, 并许诺做完可以看电视。
做到快完的时候有道题卡住了, 任我如何启发, 人家不是茫然地看着我,就是给我瞎
猜一气。 我一恼, 算了题也别做了, 电视也别看了。 儿子把脸埋在手里半晌之后抬
起头来,居然已是泪流满面, ft死我了。
最终那道题也没做出来,以改让他写了几个中文字, 然后看电视作罢
☆─────────────────────────────────────☆
jeeves (coala) 于 (Tue Mar 30 15:20:56 2010, 美东) 提到:
反正在家陪了,不如借机上个spring break camp, 这些CAMP都是半天的,平时没机会
上。//blush
☆─────────────────────────────────────☆
... 阅读全帖 |
|
p*****y 发帖数: 221 | 49 河南省鹿邑县高集乡魏店村2006年12月1日发生一起嫉妒别人富有,放火烧残邻居孩子的
重大杀人案.
犯罪嫌疑人张参,女,35岁,和丈夫尚某结婚后,生下两女一男;受害人秦士业、段红
霞两口和张参同村邻居,两家男人均在北京打工.秦士业从事装饰技术活,收入较高;尚某
是力工,收入低.犯罪嫌疑人张参,看到秦家日子越过越好,吃、住、行、花都比自己强,
特别秦士业的六岁儿子秦明河,聪明伶俐,漂亮标致,小学一年级都是头名.看看人家,比
比自己,越想越气,越气越恼,越恼越恨.当日下午3点,她把小明河骗至家中,以诓吓其母
为名,用绳子捆住其双手,待绑双脚时,小明河反抗不让,张参从柜中拿出棉花,塞住了小
明河的嘴,不让他哭喊出声.随即他把小明河头朝下塞入自家事先掏好的麦秸垛洞中,然
后点着火逃离现场.风吹火势,火越着越大.小明河的妈妈段红霞和村邻赶来救火时,听见
麦秸垛内有小孩低闷的哭叫声,才把小明河救出来.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小明河苏醒过来,
说出来了他大娘张参杀害他的经过.
秦士业、段红霞两口倾家荡产,花了23万元,总算把孩子秦明河的生命救出来了,但
是小明河落下了终身残疾:四肢烧掉了,连小鸡也没有了. |
|
R***r 发帖数: 3519 | 50 新葱这你都不恼啊。你该脑的时候不恼,果然奇才。
老将们,不带这样的阿。咱有理,但也要光明磊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