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 发帖数: 478 | 1
我做的不是提醒自己的目的,如果这样做又落在知见里了(我刚开始时,还真的
这样作过,当然是错的。)
我是一边做一边检查自己的目的动机是否因外相的改变而动摇。法门也是很重要,
一开始总要有个东西依托才可以实行和检查自己的目的。
表现在实行中检查自己的目的动机。
我如果要的话随时可以,多久都可以。WaiChi说过这个只是有机会入道
而已,不是人人需要经过的路。这个和我过去的因缘大概有关。这大概是六祖
坛经中的不思善不思恶而已。如果你也有这个境界,千万不要执著自满,
需知通向明心见性的门就在上面,多少修行的人到此都是空手而归,因无明
师指点,这个门就是耶稣所说通向天国的窄门。(大家既然对这个境界有兴趣
我就顺便讲讲,不可执著文字,不是真的有什么有形相的门噢。)
我打坐时都是这样做的。
你也知道观不应该有个预设的目的,不应该为了观出个什么而观。有
电影看很好,没有也不错,不能因为没有电影就把自己也忽略了 -
要知道我们修行的人和不修的人的区别就在我们是修自己,而不是为
了看好电影而来电影院的啊。目的,目的!
是的,我能清晰的知道能观。
这样的念头当然会有,不必著意理它。应训练自己打坐时一切放下 |
|
W****i 发帖数: 565 | 2 一开始就有了, 于当每一念的 "自我意识" 与 "心识", 相对那事件而言, "自我意识"
乃庞大而复习的, 这形成日后于 "见" 性 "幻起" 的形相, 规律(合理化), 及处身环
境的执认, 而且是每一念(知执)皆全合及形成以上, 而不是由多念或多个一个念才能
组合成, 而 "心识" 就只一等于一, 简单极了, 每一识即一受, 识识连成蹍转的觉受
或自心(妾)念受.
>ai... 你老兄怎么也回答不到痒处! 问题就是, 为何
>Q 当年刺杀 W 的过程, 两人互动的心念, 最后将来必然
>演化为 W 反刺回 Q 的过程电影? 为何不是演化成将来
>Q 继续快意刺杀 W again and again?
>我反覆问的就是, 为何 W 的仇恨最后必然能成功复仇,
>为何 Q 的杀意, 不能生世反覆快意刺杀 W ?
很简单的问题, 一开始早就答过了. 因为你之杀意不足, 因为你于相执认 "己完成"
了, 已满足了, 并无剩余存于藏. 你可以刺W几百力, 或把头砍下来, 再继续刺, 直至
有警察来才逃走, 然后每天还保持想杀W, 恨到几乎想上街咬咬人杀杀人发泄发泄, 这
就可成时了. 呵 |
|
O**s 发帖数: 26 | 3
有什麽問題? 如我先生只遲我半年印心.
己十年有多了.也為小中心工作很多,
每星期負責搬經書等東西去共修場地.
持戒具足.
八,九年來他亦只在有相法門的階段.
他亦不知我所修的無相法.
他不問我亦不會說.
有時他很好奇為什麽我愈修愈自在,在病,煩惱仍然自在.
他知以前不是這 樣的,以前有病,煩惱我亦不抱怨但會影响我日常之事情.
但愈修愈不受病苦及煩惱之影响.
他卻仍然生活處處是煩惱.
Waichi跟他送貨亦有問他的修行,但真問到修行,他又扯到不知那裏去了.
他亦問我,我答了他亦只了解無相的道理,但仍不能入無相法門.
因不是心真需要故,心仍依賴外在的形相.
直至年多前他看見Judy由初入門甚麽都不識到入無相階段,
變化很大,而且後期她跟他在店相遇時常玩,他不用開口說話Judy亦全知并告訴他.
玩得多了,開始對無相法有興趣,
然後才能認真向Waichi請教修行障碍處,亦能真實的下手去處理.
亦能體味無相法.
現在他亦只入觀光之無相法,觀音之無相法還未入.
又如我先生的媽媽,跟我同一時間印心.
以前每天打坐五六小時以上,比我多很多.
但她修只為入不入定,多數時入定至無念無身感她即滿足.
有 |
|
Y**u 发帖数: 5466 | 4 鸡鸣丑,愁见起来还漏逗(疏忽)。裙子褊衫个也无,袈裟形相些些有。裩(裤子
)无腰,袴无口,头上青灰三五斗。比望(只望)修行利济人,谁知变作不唧溜(不灵
利)。
平旦寅,荒村破院实难论。解斋粥米全无粒,空对闲窗与隙尘。唯雀噪,勿人亲,
独坐时闻落叶频。谁道出家憎爱断,思量不觉泪沾巾。
日出卯,清净却翻为烦恼。有为功德被尘埋,无限田地未曾扫。攒眉多,称心少,
叵耐东村黑黄老。供利不曾将得来,放驴吃我堂前草。
食时辰,烟火徒劳望四邻。馒头(追)子前年别,今日思量空咽津。持念少,嗟叹
频,一百家中无善人。来者只道觅茶吃,不得茶噇(吃)去又嗔。
禺中已,削发谁知到如此。无端被请作村僧,屈辱饥凄受欲死。胡张三,黑李四
,恭敬不曾生些子。适来忽尔到门头,唯道借茶兼借纸。
日南午,茶饭轮还无定度(没有着落)。行却南家到北家,果至北家不推注(推辞
)。苦沙盐,大麦醋,蜀黍米饭虀莴苣。唯称供养不等闲,和尚道心须坚固。
日昳未,者(这)回不践光阴地。曾闻一饱忘百饥,今日老僧身便是。不习禅,不
论义,铺个破席日里睡。想料上方兜率天,也无如此日炙背。 |
|
Y**u 发帖数: 5466 | 5 3: 禅定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原是妄
。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
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
。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著心著净。即
障道也。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
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
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
性元自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
|
Y**u 发帖数: 5466 | 6 9: 错误观念
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
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
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
。不可与语。为邪见故。
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
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
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
得。非吾弟子。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原是妄。知心
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
。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
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著心著净。即障道
也。
师曰。住心观净。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
师曰。汝是释子。何习外道断常邪见。而议最上乘法。据汝所说。即色身外别有法身。
离生灭求于寂灭。又推涅槃常乐。言有身受用。斯乃执吝生死。耽著世乐。汝 |
|
Y**u 发帖数: 5466 | 7 学佛的态度
一九八六年十月十八日
佛教是出世法,我们不批评那个政党之好坏。因为法尔如是,世界的趋势是这样,一切
的万事万物都是在说法,可说是前因后果。在无量劫以来种下了这个因,所以要结这个
果,所谓‘如是因,如是果'。没有丝毫差错。在一般人的见解上,却有对或不对的分
别。不管对或不对,那是‘仁者自生分别'。所以我们研究佛法,完全为了研究孔子的
道理,老子的道理,和佛教的道理。不提任何政党的行动,因为我们不搞政治,也不是
藉著佛法来发挥自己不平的气。学佛法要把不平的气先平了,我们不偏左,也不偏右。
这是我们讲法的宗旨。
还有,我不欢喜人来拍马屁,我不要人赞叹。人诽谤我,我很高兴,但我最讨厌人当面
来赞叹我。我不愿意神化自己,我自己根本和虚空一样,无形相、无偶像、无东西南北
、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那又为什么要有个‘我'?若是有个‘我',就不会到
美国来。我不是到这儿来掘金,在三藩市虽然叫旧金山,但我连金粉也不要。我又不会
讲英文,一个字母也不懂。那我来这儿干什么?就因为我要在此开辟新天地,把佛教传
到全世界去,这是我的愿力。我不愿在任何地方抬高自己的身价,也不要突出。我不觉
得我比 |
|
p*******y 发帖数: 782 | 8 淨空法師談 - 『福相』,『寶相』的分別
前面一尊「寶勝」,這一尊『寶相』,寶勝的意思廣,寶相完全是
從形相上來說的。但是說到相,我們就要想到性,為什麼?相是性
變現的,性是能現能變,相是所現所變。我們就最淺顯的地方來
看,佛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聞佛之名我們就體會到寶相。佛
的寶相怎麼來的?修因所得的果報。人人都希望相好,都希望相貌
莊嚴美好,要知道這是果報,容貌是果報,體質也是果報,你的身
體健康長壽是果報,容貌好醜也是果報。修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的
果,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屬於果,修的是什麼因?江味農居士《金
剛經講義》裡面,引用的這些經典可以去參考,你在這個經典原文
去找,查《大藏經》太麻煩,《金剛經講義》很普遍,諸位手上都
有,你去看看。
譬如佛的廣長舌相是好相,什麼因修成的?生生世世不妄語。所以
你要真正修善因,你才得善果,得善的寶相,如果不是修善因,你
的相貌就不能夠圓滿。世間人也有一些好相,福相,你仔細去觀
察,他是福相,他不是寶相,寶相裡面有真、有善、有美,福相裡
面有美,它沒有真、沒有善。所以與這些人接觸,我們現在人講磁
場,你跟他接觸的時候,那個磁場不會感到很舒適, |
|
Y**u 发帖数: 5466 | 9 问大通智胜不成佛道
有人问"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不知道这句话怎么解释?
(好像说的不对呀)"
师回答说: "大通就是自已,在任何处都能了知万法本无自性本无形相, 这叫大通。
所谓的智胜, 就是在一切处对无一法可得没有怀疑。所谓的佛就是清净心的光明照遍
法界。十劫坐道场就是修十波罗密。佛法不现前的意思是佛法本来不生本来不灭,所以
不存在现前还是不现前。不得成佛道的意思是本来就是佛,还更做什么佛。古人说 佛
常在世间,却能不被世间法所沾染。 诸位求道的人啊, 你要想做佛, 心就不要被万
物牵引。要知道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当心脱离分别知见的时候,就能在万法
中获得自由。入世和好,出世也好,没有佛也没有法,不需要现前, 也从没有失去。
如果是个有的东西,那就都是名言章句, 是用来教小孩子的工具。 因为小孩子实在不
能理解自己的重病, 所以要一些药物的帮助, 所以有了经典名句。 要知道,文字自
己不会产生,产生文字的是你当下那个昭昭灵灵能见闻觉知的东西。诸位,你必须要造
五无间业, 才能解脱。"
原文:
问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未审此 |
|
Y**u 发帖数: 5466 | 10 问大通智胜不成佛道
有人问"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不知道这句话怎么解释?
(好像说的不对呀)"
师回答说: "大通就是自已,在任何处都能了知万法本无自性本无形相, 这叫大通。
所谓的智胜, 就是在一切处对无一法可得没有怀疑。所谓的佛就是清净心的光明照遍
法界。十劫坐道场就是修十波罗密。佛法不现前的意思是佛法本来不生本来不灭,所以
不存在现前还是不现前。不得成佛道的意思是本来就是佛,还更做什么佛。古人说 佛
常在世间,却能不被世间法所沾染。 诸位求道的人啊, 你要想做佛, 心就不要被万
物牵引。要知道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当心脱离分别知见的时候,就能在万法
中获得自由。入世和好,出世也好,没有佛也没有法,不需要现前, 也从没有失去。
如果是个有的东西,那就都是名言章句, 是用来教小孩子的工具。 因为小孩子实在不
能理解自己的重病, 所以要一些药物的帮助, 所以有了经典名句。 要知道,文字自
己不会产生,产生文字的是你当下那个昭昭灵灵能见闻觉知的东西。诸位,你必须要造
五无间业, 才能解脱。"
原文:
问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未审此...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11 ☆─────────────────────────────────────☆
redforres (redfor) 于 (Thu Apr 8 10:30:48 2010, 美东) 提到:
多谢大家对我的真诚帮助。理有多种, 心无二般。在此重开一贴, 一为感谢, 二再
补充一些思考供大家批评指正。
在我现在看来, 责任是人类规则的一部分。 简单来说,责任就是你的职责和任务。
比如所,小孩子生下来了, 你的职责和任务就是把他养大。 那么, 是谁为我们规定
的这些职责和任务呢? 我觉的责任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中逐渐形成并一代一代传下来
的。 做父母的都知道, 我们平常教育孩子的时候, 让他们作为一个有责任的人是我
们的一个重要内容。 因为我们就是曾经这样被教育的, 不论是从父母那里还是从社会
那里。
这里存在这一个问题, 人类代代相传的东西是不是一定就是要坚守的? 比如说道德
这个东西, 同责任有一定的相似。 往往没有责任的人也会被这个社会定为不道德。比
如说你不赡养父母。 而道德这个东西是好是坏, 争论从来也没有停过。 就是道德和
责任本身的内涵, 也是随着时间而变化。
我想...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12 ☆─────────────────────────────────────☆
Yisu (yisnotme) 于 (Fri Jun 18 09:30:01 2010, 美东) 提到:
季羡林
昨天早上,著名的国学大师、佛学家、翻译家季羡林以九十八岁的高龄逝世。季羡林大
师和其徒弟钱文忠教授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发现了佛家与基督教之间的联系,那就是“
佛家的未来佛弥勒佛和基督教的救世主弥赛亚是同一个人”。
我们汉语当中弥勒这个词语从何而来?这实际上蕴含着人类文明世界一个大谜。
弥勒和弥赛亚
弥勒是音译,不是意译。弥勒作为一个曾为古代文明世界所普遍信仰的人物形象,他最
早的基本含义是两个:朋友,和平。这都跟太阳有关,弥勒是类似欧洲太阳神神话传说
中阿波罗这样的神。虽然我们普遍认为弥勒信仰源于印度,但实际上,它是古代包括希
腊罗马在内的所有文明世界里所共同接受的一个信仰,因而也是佛教当中的国际性极强
的一个信仰分支。
弥勒和弥赛亚的关系紧密。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包括西亚、北非、小亚细亚、两河流
域、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流行着一种未来救世主的信仰,当时人们普遍相信,有这样一
个神给人无穷... 阅读全帖 |
|
r****r 发帖数: 755 | 13 止观的实践-兼评《菩萨道次第广论》的奢磨他及毗钵舍那
林崇安
一、前言
「奢摩他」汉译为寂止,简称为「止」。 「毗钵舍那」汉译为胜观、内观,简称为「
观」。止与观是佛法的二大主题,其内容依次相同于定与慧。西藏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
士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在上士道的最后段落,特别详译止与观,本文一方面探讨止与
观的实践,一方面评论宗师的观点。
二、止的实践
什么是止?广义的说,止是心意的集中,由浅而深分成九种心住:(1)内住、(2)等
住、(3)安住、(4)近住、(5)调顺、( 6)寂静、(7)最极寂静、(8)专注一
趣、(9)等待。狭义的说,止是达到第九心住的等待之后,并且产生了「身轻安」及
「心轻安」,这时才算是修成了「止」。 [注一]
修止的时候,心中专注的对象,称作「所缘」。所缘的种类有很多种,依据《阿含经》
的记载,有五种重要的净行所缘:(1)不净所缘、(2)慈愍所缘、(3)缘性缘起所
缘、(4)界差别所缘、(5)阿那波那念所缘。这些所缘,依个人的习性来选用,依次
是(1)贪行者、(2)瞋行者、(3)痴行者、(4)慢行者、(5)寻思行者。这是《
瑜珈师地论》中〈声闻地〉的解说[注二...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14 ☆─────────────────────────────────────☆
danieljoyful (danieljoyful) 于 (Sat Nov 6 20:34:58 2010, 美东) 提到:
來源:戒邪淫網主站 作者:佚名 [字體:大 中 小]
為了擺脫目前的不良的工作與生活環境,我去年去考博士。放
下別的事,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學習,並且積德行善,福慧雙修。考
博成績還不算差。但是考完後,購了一個無線上網卡,可以上網
了,雖然早已看過《戒淫保命集》知道看黃色的東西特別損陰德,
消福祿最快,消功名最快,但怎麼也經不起黃色網站的誘惑,還是
上了成人網站,黃色網站,如飲鹽水越飲越渴。還看從網上下載的
A片。兩次漏失「菩提種子」。
最後結果是沒有被錄取,其實考後就知道有的導師想擴招,我
的成績還算可以,如果找一下導師,讓他瞭解一下我,肯定可以錄
取,沉溺於黃色網站與影片之中,根本沒有心思於錄取了。這件事
情深深教育了我。用事實證明了邪淫的極快的果報。我想告訴大
家,邪淫確確實實消功名,消福祿最快了。從古到今多少慘痛的,
以終生幸福為代價的教訓,是真真切切的。一個個... 阅读全帖 |
|
q**2 发帖数: 1850 | 15 与阿弥陀佛 一样重要的 东方净土 药师佛,在十二大愿中 应允 现世满愿。 成就无数
众生。
其十二药叉 大将,结五色缕 ,待满愿 后 解节的方法非常灵验。
http://boruo.goodweb.cn/books2/1253.htm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
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量大众,
恭敬围绕,而为说法。
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薄伽梵,曲躬
合掌。白言:‘世尊!惟愿演说如是相类诸佛名号,及本大愿殊胜功德,令诸闻者业障
销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
尔时、世尊赞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劝请我说诸佛名
号,本愿功德,为拔业障所缠有情,利益安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汝今谛听!极善思惟
!当为汝说’。
曼殊室利言:‘唯然,愿说!我等乐闻!’
佛告曼殊师利:‘东方去此,过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
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16 鬼 谷 子
《鬼谷子》序言
序言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 鬼谷,故自称鬼
谷先生。
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另有孙
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
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
相径庭。因此,历来学者对《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而讥诋者极多。其实外交战术
之得益与否,关系国家之安危兴衰;而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则关系到经济
上之成败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谈技巧也关系到一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当
年苏秦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配六国相印,统领六国共同抗秦,显赫一时。而
张仪又凭其谋略与游说技巧,将六国合纵土蹦瓦解,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劳。所谓「智用
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此为《
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
两者可说是相辅相成。
《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17 人类理解研究
第一章各派哲学
精神哲学(MoraI Philosophy)或人性科学,可以由两种途径来研究。
两种研究方法都各有其特殊的优点,都可以给人类以快乐、教训或知识。一
种研究方法把人看做在大体上是生而来行动的,而且在他的举止中是为兴味
和情趣所影响的:他追求此一个物象,而避免彼一个物象,至其或趋或避,
则是按照这些物象似乎所含有的价值以为定的,是按照他观察这些物象时所
采取的观点以为标准的。人们既然认德性是一切对象中最有价值的一种,所
以这一派哲学家就把德性描写得最为和蔼可亲。他们从诗和雄辩借来一切帮
助,而且在讨论他们的题目时,总是采用一种轻松简易的说法,并且采用一
种最能取悦想像,引动情威的方式。他们从日常生活中选择出最动人的观察
和例证来,把相反的性格加以适当的对,比,他们以光荣和幸福的前程,来
引诱我们进入德性之途;并且用最健全的教条和最显赫的范例,在这些途径
中来指导我们的步伐。他们使我们感觉到恶和善的差别;他们刺激起我们的
情趣来,并且加以规范,因此,他们只要能使我们的心来爱好诚实的行事和
真正的光荣,那他们就以为他们已经充分达到他们著书立说的目的了。
至于另一派...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18 第四章关于理解作用的一些怀疑
第一节
人类理性(或研究)的一切对象可以自然分为两种,就是观念的关系
(Relations of Ideas)和实际的事情(Matters of Fact)。属于第一
类的,有几何、代数、三角诸科学;总而言之,任何断言,凡有直觉的确定
性或解证的确定性的,都属于前一种。“直角三角形弦之方等于两边之方”
这个命题,乃是表示这些形象间关系的一种命题。又如“三乘五等于三十之
一半”,也是表示这些数目间的一种关系。这类命题,我们只凭思想作用,
就可从把它们发现出来,并不必依据于在宇宙中任何地方存在的任何东西。
自然中纵然没有一个圆或三角形,而欧儿里得(Euclid)所解证出的真理也
会永久保持其确实性和明白性。
至于人类理性的第二对象——实际的事情——就不能在同一方式下来考
究;而且我们关于它们的真实性不论如何明确,而那种明确也和前一种不一
样。各种事实的反面总是可能的;因为它从不曾含着任何矛盾,而且人心在
构想它时也很轻便,很清晰,正如那种反面的事实是很契合于实在情形那样。
“太阳明天不出来”的这个命题,和“太阳明天要出来”的这个断言,是一
样可以理解,一样不矛...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19 第十二章怀疑哲学
第一节
人们为证明神明的存在和无神论者的错误起见,曾经有过许多许多哲学
的推论,在任何别的题目方面,都没有过那样多的推论。可是最富于宗教性
的哲学家们还在争论,是否有任何人可以盲目到家,竟至在沈思冥想之后还
是一个无神论者。这两种矛盾我们将如何加风调和呢?巡游骑士们在周历各
处来扩清世上的毒龙和巨人时,他们对于这些妖怪的存在,是从不曾有丝毫
怀疑的。
怀疑论者是宗教的另一个仇敌,他自然而然地激起了一切神学家和较严
肃的哲学家的愤怒(这种愤怒是没有来由的),因为我们还不曾见有一个荒
谬万分的人物,在行动或思辩方面对于任何题目概没有任何意见或原则。这
就生起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来,就是,所谓“怀疑论者”是什么意思?而且
我们能把这些怀疑的哲学原则推进到多么远的地步。
有一种先行于一切研究和哲学的怀疑主义,笛卡尔以及别的人们曾以此
种主义谆谆教人,认为它是防止错误和仓促判断的无上良药。那个主义提倡
一种普遍的怀疑,它不只教我们来怀疑我们先前的一切意见和原则,还要我
们来怀疑自己的各种官能。他们说,我们要想确信这些原则和官能的真实,
那我们必须根据一种不能错误、不能欺骗的原始原...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7106 | 20 藏传佛教的内涵ZT
教授:格鲁/果硕仁波切
时间:一九九八年七月十一日
地点:白马山菩提讲堂
整理:刘凯玲
转自:大眼观世
一、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慧——三圣道为入于密乘修持之根基
金刚乘佛法从印度传至西藏,事实上金刚乘佛法并非独立于大乘佛法之外,和大乘
佛教是一体的;只是修持时藉大乘的波罗密多乘(因乘)和金刚乘(果乘)交互修持,
特别是用金刚乘修持,如果正确修持得到佛果是很快的(即金刚最上乘无上瑜伽密,即
身成佛的法门);所以,我们修持金刚乘的目的||成佛,和一般波罗密多乘及显教根
本目的是一样的,都是要成佛;如果没有显教修持的内容作基础,要证得佛陀果位根本
不可能。
显教修持不只是自己修菩提心,追求解脱轮回的痛苦,更进一步也要让众生修持菩
提心,离开轮回的痛苦,得到佛果位。这样的目的之下,我们要是想成佛果位,若没有
这两样作为根本,说要证佛陀果位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金刚乘要证得佛陀果位,须以
显教为修持内涵,如菩提心、出离心、空性的正见为修行基础。
佛陀非常善巧地根据各种因缘、根器、处境而度化众生。如果众生想求得解脱,在
痛苦轮回中生起出离世间之见,佛陀以小乘的教化来教导这些众...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1 若瞠恚缠,能令面貌惨裂奋发,说名为忿。
内怀怨结,故名为恨。
隐藏众恶,故名为覆。
染污惊惶,故名热恼。
心怀染污,不乐他荣,故名为嫉。
于资生具深怀鄙吝,故名为悭。
为欺罔彼,内怀异谋,外现别相,故名为诳。
心不正直,不明不显,解行邪曲,故名为谄。
于所作罪,望己不羞,故名无惭。
于所作罪,望他不耻,故名无愧。
于他下劣,谓己为胜;或复于等谓己为等,令心高举,故名为慢。
于等谓胜,于胜谓等,令心高举,故名过慢。
于胜谓胜,令心高举,名慢过慢。
妄观诸行为我我所,令心高举,故名我慢。
于其殊胜所证法中,未得谓得,令心高举,名增上慢。
于多胜中,谓己少劣,令心高举,名下劣慢。
实无其德,谓己有德,令心高举,故名邪慢。
心怀染污,随恃荣誉,形相疏诞,故名为憍。
于诸善品不乐勤修,于诸恶法心无防护,故名放逸。
于诸尊重及以福田,心不谦敬,说名为傲。
若烦恼缠,能令发起执持刀杖、斗讼违诤,故名愤发。心怀染污,为显己德,假现威仪
, 故名为矫。
心怀染污,为显己德,或现亲事,或行软语,故名为诈。
心怀染污,欲有所求,矫示形仪,故名现相。
现行遮逼,有所乞!1罥,故名研求。
于所得利,不生喜足,说...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22 悬 论
一 释题目
此经题,即是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此题中佛说二字,显说经之主。
说经有菩萨、弟子、诸天、鬼神等所说,与佛理相应、为佛印可者,皆为佛说;一切
经首云佛说者,即此意也。此经皆优波离与佛相问答之辞,阿难结集者也。梵语佛陀
,简称曰佛,华言觉者,即觉悟宇宙一切真实谛相;故凡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者,皆名
曰佛,此是通称。但此佛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也;以释尊应化此土为娑婆教主,故此世
一切经典皆释尊所说,是以佛说者即释尊所说也。佛云何说法?诸法性相离一切相,
所谓『离文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微妙难思,自内所证。法华经云:『诸法
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为诸众生说』。佛以大悲愿力,为诸众生开示悟
入佛之知见,令未解脱者解脱、未悟者悟。佛已无一切生死烦恼,已证涅盘菩提,但
诸众生犹没在苦则所愿尚未满足,亦即为佛果未圆满;一切经皆是将佛所证境,以方
便善巧而施设之教化。现所讲者,即诸经中之一经尔。
观、即能观之智,所观之境即是弥勒上生。菩萨是通名,发菩提心,集修福慧资
粮,行菩萨行,由十信至等觉五十一位皆名菩萨;故菩萨名字极其广泛。同一世界有
无量无...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3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的四谛现观次第,大致与俱舍论相同,观四谛十六行相,经暖、顶、
忍、世第一法而证初果乃至阿罗汉。次第配合七种作意。
我注意到瑜伽师地论这一段文主张:
* 果定,与南传相同。
* 定中修观。与南传主张出定修观,看似不同。
* 刹那生灭是用比量推论,不需要现观。这与南传的生灭随观要现观刹那生灭不同。
* 瑜伽师地论在了相作意、胜解作意的阶段以五蕴为所缘观观四谛十六行相,到远离作
意的阶段,只说以心缘心,断粗的我慢现行,而不再以五蕴为所缘。
* 南传说道心缘涅盘,瑜伽师地论说能缘所缘平等无分别。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四
若乐往趣出世间道。应当依止四圣谛境渐次生起七种作意。所谓最初了相作意。最后加
行究竟果作意。乃至证得阿罗汉果。
修瑜伽师于四圣谛略摽广辩增上教法。听闻受持。或于作意已善修习或得根本静虑
无色。由四种行了苦谛相。谓无常行苦行空行无我行。由四种行了集谛相。谓因行集行
起行缘行。由四种行了灭谛相。谓灭行静行妙行离行。由四种行了道谛相。谓道行如行
行行出行。如是名为了相作意。
由十种行观察苦谛。能随悟入苦谛四行。何等为十。一变异行。二灭坏行。三别离
行。四法性行。五合会行...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24 涅槃道大手印瑜伽法要始
西藏白教第二十四代上师白莲花造
藏德客齐达瓦桑杜喇嘛译
英美国伊文思温博士校释
三密弟子光明心译汉
敬礼顶礼宝贵白系历代上师
所造文体为方便凡俗连续之能知,使之面对圣智故,此中阐明修法引导,名曰俱生
大手印。计分为三:一 入门教言。 二 本文要义。 三 结述。
一 入门教言
(一) 世间教言
具如他处所明。
(二) 出世教言
1 归依发心与上师相应
以归依,发心,及与上师相应为发端。
2 七支禅坐
现证毗卢遮那论云:端直其身,坐金刚座,专系一缘,为大手印。备此,双足应作
佛座之式。双手平衡,置于脐下。脊柱劲挺,胸部前突。屈颈如钩状,下颚紧压喉结,
舌抵上颚。心流常随感觉而起,以感于外物者为甚,是以目勿转瞬,或勿迁动,唯应注
视一处,约当于五英尺有半之距离。上乘七支禅坐,名曰毗卢遮那七法,亦即了解心物
过程之七法。所谓调整身体以深入禅定之五重法式,即由此成立。
3 七支禅坐之果
双腿交叉,调节入息。双手平衡,体内热流分布。脊柱劲挺,胸部前突,调节脑液
,普及全身。屈颈调节出息。 舌抵上颚,目注一处,灵热入于中脉。如是五种气流,
既入中脉,专司其他机能之气流,同时亦...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25 藏传佛教噶举派
刘立千 著
(一)噶举派的传承
(二)噶举派的法要
(三)噶举派的教义
(四)噶举派的特点
(一)传承系统
藏 派
甲 派
(1)穹布噶举──香派七宝传 桑定派
日贡派
噶玛 止贡
蔡巴 达隆 上主巴
(2)达布噶举 鲍绒 主巴─ 中主巴
帕竹─ 亚桑 下主巴
超普
修赛
叶巴
玛仓
(二)噶举派的法要(经续和教授)
幻身
...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26 藏传佛教格鲁派
刘立千著
一、 格鲁派的传承
格鲁派的创建人是宗喀巴【1】(1357-1419),他出生于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
地方,本名罗桑扎巴。幼年在噶当派寺庙甲琼寺【2】出家,依顿珠仁钦学显教,
对噶当派教义有了初步认识。由师劝说并助其赴卫藏深造。先后游学了当时有名的
噶当寺院,如德瓦坚【3】、桑浦【4】、聂塘【5】、纳塘【6】、玖莫隆【7】
等,依止聂塘巴?扎巴僧格【8】、耶协僧格【9】、聂温?衮噶白【10】、顿桑巴
【11】、噶希巴?罗桑【12】、仁达瓦【13】等学习了龙树的理聚诸论、慈氏诸
论、俱舍、律经、量论等,还听了噶当教典派的《道次第导引》【14】,系统地学
习了噶当派的教法,接受了噶当派思想体系。此外还依止穹布勒巴和萨迦派、觉囊
派、噶举派的诸多大师【15】,学习了密乘下三部瑜伽和无上部的《密集》、《胜
乐》、《大威德》、《时轮》等。他把噶当派和其它派别大德的显密教法熔为一
炉,构成他自己一套完整的教法体系,为他后来建立格鲁派打下了基础。当时,宗
喀巴所处的时代正是教派僧人争夺政权【16】,进行战争,醉心政治,佛法宗教无
人过问之时,以致寺庙戒律松驰,僧人放荡...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27 藏传佛教格鲁派
刘立千著
一、 格鲁派的传承
格鲁派的创建人是宗喀巴【1】(1357-1419),他出生于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
地方,本名罗桑扎巴。幼年在噶当派寺庙甲琼寺【2】出家,依顿珠仁钦学显教,
对噶当派教义有了初步认识。由师劝说并助其赴卫藏深造。先后游学了当时有名的
噶当寺院,如德瓦坚【3】、桑浦【4】、聂塘【5】、纳塘【6】、玖莫隆【7】
等,依止聂塘巴?扎巴僧格【8】、耶协僧格【9】、聂温?衮噶白【10】、顿桑巴
【11】、噶希巴?罗桑【12】、仁达瓦【13】等学习了龙树的理聚诸论、慈氏诸
论、俱舍、律经、量论等,还听了噶当教典派的《道次第导引》【14】,系统地学
习了噶当派的教法,接受了噶当派思想体系。此外还依止穹布勒巴和萨迦派、觉囊
派、噶举派的诸多大师【15】,学习了密乘下三部瑜伽和无上部的《密集》、《胜
乐》、《大威德》、《时轮》等。他把噶当派和其它派别大德的显密教法熔为一
炉,构成他自己一套完整的教法体系,为他后来建立格鲁派打下了基础。当时,宗
喀巴所处的时代正是教派僧人争夺政权【16】,进行战争,醉心政治,佛法宗教无
人过问之时,以致寺庙戒律松驰,僧人放荡...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28 作者:楼宇烈 [2001-9-29 17:38:48]
一
宗密(780—841)在其所著《禅源诸诠集都序》一文中认为,禅修是三乘学人欲求
圣道的必由之途。然修禅者不可不知,禅法乃有浅深阶级之不同。他把禅门分为五等,
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和最上乘禅。在这五等禅中,宗密最为推尊的是
最上乘禅,亦即达磨所传之禅,中国禅宗所传之禅。对此最上乘禅之要旨,宗密概述说
:
“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
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
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磨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1
〕
宗密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来概括达磨所传之禅法(其实主要是慧能以后禅宗南宗所传之禅法)的特点,应当说
是很准确的。试以《坛经》中所记述的慧能思想考之,他最强调也正是这几点。如慧能
的得法偈,即针对神秀的...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29 事持及理持---五种层次之念佛法门
(本文原载《慈云杂志》)
如何契入念佛法门
都摄六根 净念相继
念佛是三根普被、利顿兼修的修行法门。尤其适合繁忙紧张生活的现代人。念佛法门简
单易学,八十老翁念得,三岁孩儿也念得;大学教授念得,贩夫走卒及不识一字的阿公
阿婆也念得。但能信心具足,皆可依其根机而获得或多或少的利益和感应;若能深入佛
法、细意思惟,乃至能因念佛法门而明心见性。有极少数人因为自视为利根人,不屑于
念佛,而丧失修行上的大利益,颇令人惋惜感慨。
念佛虽然人人念得,却因根器及知见之不同而有不同之层次。兹将持名念佛法门所修之
境界,由浅至深,简略分述于后:
一、随兴持名︰此种人刚开始学习念佛法门,还不明白为什么要念佛!甚至不知道「念
」佛与「念」佛之不同。只是听说念佛好,便跟着别人学念佛,从持念佛名开始。口中
虽在念佛号,心中却老是在打妄想。贪瞋痴慢疑,样样皆不离。偶尔参加念佛共修,遇
到刮风下雨或心情不佳,便不参加共修。平常心中默持佛号,也只是随兴默念,大约是
打妄想的时候多。
二、念佛不辍︰此种人因为过去生所种善根福德为因,今生复有善侣提携接引为缘,常
与念佛人伴党;渐渐知悉...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0 从事持达理持 即凡心是佛心
又此无相念佛法门虽名无相,仍非实相。以此念佛法舍离名相、声相、形相故,相对于
世俗之有相而施设此一无相念佛之名。
实相虽然无相,但无相不一定是实相;此中差别在于相对于有相而存在之无相,尚能以
世俗之认识而了知;譬如无相念佛之无相、灵知心之无相、无色界众生之无相、虚空之
无相等。而实相则非世俗认识所能了知,譬如真如、佛性、菩提、涅盘。
大乘佛教所谓实相,非仅无相一端而已。乃是空有不二,是即相离相,无相无不相;不
即空有二边,而亦不离空有二边,所谓中道。明心而不见性者,犹不能见此真实,何况
凡夫之意识思惟,孰能至此?无相念佛虽然无相,仍非实相,而此境界,自古至今,真
实有之。乃援引大宝积经卷四所载:「言无相者,所谓无身及身施设,无名无句亦无示
现。」故施设此无相念佛之名,以便弘扬念佛法门,利益末法时代之念佛人与修禅人。
此无相念佛法门虽已无相,犹是因地念佛。设使无相念佛法门已经修成,忆佛之念犹如
泉涌。法喜之觉受则因时日之俱增而渐渐习惯、淡薄、消失。若能继续无相念佛法门,
必于某一时节突然一念回光返照:「念佛者是谁?」或遇善知识冷冷一句:「念佛者是
谁?」当下直...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1 廖翎而(廖果文)整理
编按∶
开印法师简历∶马来西亚寂静禅林住持、曾随继程法师、修静长老、圣严长老、葛印卡老师及帕奥禅师修习止观禅法, 专研《阿含》、《清净道论》、《大智度论》等。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佛随念」(念佛),是采用古印度佛教早期的念佛方法,与中国佛教后来流行的「持名念佛」法门,有关系但不尽相同。早期佛教的念佛,如阿含(南传尼柯耶)、阿毗达磨,乃至大乘佛教《大智度论》里谈的,皆侧重于忆念佛陀的诸种功\德为主,内容是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或多加一个如来。
佛随念的功\德
有两种人不堕恶道∶第一种人是至少证得初果或以上的圣人,第二种人是因福业生善趣而不堕恶道者。
如果我们无法决定今生是否能证初果,至少也须具备第二条件,即平时多修福业布施、持戒、慈心禅、佛随念乃至毗婆舍那(观)智等善业而生起强大喜悦、信念及不退堕恶道。
佛随念也能令修行人提起正念,有对治恐惧的疗效。
时常念佛的人,成就时可证得欲界最高的定─近行定。由于他对佛陀的功\德了解愈深,信心愈稳,对世间的一切善恶、因果也愈加肯定,如此也可生起世间正见,免堕恶道。
...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3875 | 32 陈撄宁
孙不二女丹诀诗黄序
余自束发受书而后,读葛洪神仙传,慨然景慕其高风,遂有志于道术。壮岁宦游四
方,足迹所至,闻异人必尽力访求,见秘籍必潜心快读,旁门无论矣。
历四十年来,遇修炼正宗,每多探讨。品格最纯谨者,当推郑君鼎丞,学识最精博
者,当推陈君樱宁。二君对于三元丹法,都得真传,而地元一项,又皆能不畏劳苦,亲
自临炉,虽魔障迭起,寒暑屡迁,仍未尝稍挫其志。余既周旋二君之间,亦多次参从实
验之役,即外事以证内功,获益固匪浅也。
郑君著述,昔已幸见厥成。今陈君复出其所作《孙不二女丹诗注》一卷相示,并索
序文。余素习南宗,故于北派丹决,颇有疑义,及观此注,豁然贯通。方知南北二家丹
法,男女两性工夫,所不同者,在其下手之玄机,所必问者,在其一贯之妙道。
孙诗尽善,陈注尤详,余何容辞费?惟曾记当日陈君所诵孙不二仙姑七言绝句一首
,似含微旨,细审五言律诗中,尚未言及,特补录于此。诗曰:“蓬岛还须结伴游,一
身难上碧岩头;若将枯寂为修炼,弱水盈盈少便舟。”学者果能悟彻十四首律诗之作用
,然后将此七言绝句,熟读而深思之,则弦外余音,当可耐人寻味矣。
中华民国十五年清江黄邃
孙不二女功内丹次第诗注...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3875 | 33 陈撄宁
孙不二女丹诀诗黄序
余自束发受书而后,读葛洪神仙传,慨然景慕其高风,遂有志于道术。壮岁宦游四
方,足迹所至,闻异人必尽力访求,见秘籍必潜心快读,旁门无论矣。
历四十年来,遇修炼正宗,每多探讨。品格最纯谨者,当推郑君鼎丞,学识最精博
者,当推陈君樱宁。二君对于三元丹法,都得真传,而地元一项,又皆能不畏劳苦,亲
自临炉,虽魔障迭起,寒暑屡迁,仍未尝稍挫其志。余既周旋二君之间,亦多次参从实
验之役,即外事以证内功,获益固匪浅也。
郑君著述,昔已幸见厥成。今陈君复出其所作《孙不二女丹诗注》一卷相示,并索
序文。余素习南宗,故于北派丹决,颇有疑义,及观此注,豁然贯通。方知南北二家丹
法,男女两性工夫,所不同者,在其下手之玄机,所必问者,在其一贯之妙道。
孙诗尽善,陈注尤详,余何容辞费?惟曾记当日陈君所诵孙不二仙姑七言绝句一首
,似含微旨,细审五言律诗中,尚未言及,特补录于此。诗曰:“蓬岛还须结伴游,一
身难上碧岩头;若将枯寂为修炼,弱水盈盈少便舟。”学者果能悟彻十四首律诗之作用
,然后将此七言绝句,熟读而深思之,则弦外余音,当可耐人寻味矣。
中华民国十五年清江黄邃
孙不二女功内丹次第诗注...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34 这个还是要慎之又慎啊。
---------------------------------------------------------------------
嗔心浅探
释圣醒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对嗔心之名义、种类及其行相乃至过患、
对治方法等作一肤浅的探讨。首先简单地探讨嗔心之名义、种类及
其行相,即对嗔心的大体形象、特征作一简单的介绍;其次探讨嗔
心的过患及其苦报,以揭示嗔心对吾人生活乃至修行所带来的困扰
与重大危害。说明嗔心生起时,不仅会令吾人自损损他,并且也会
摧毁吾人之一切善法功德,吾人之所以失戒坏德、破坏名闻等亦无
不由此而致。其不仅会给吾人的现生之修行带来极大的违缘,更障
碍吾人之究竟解脱,果报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所以本文接着探讨对
治嗔心之方法,揭示我执乃是吾人嗔病生起之根源,以示吾人欲拔
除嗔病之根,必须先要修无我观以淡化私我之执,令嗔心不生。又
说明修学慈忍是对治嗔心的最佳良方,修习之不仅是吾人处世之妙
方,也可成办吾人出世之事业,对吾人修行正法乃至究竟解脱皆具
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嗔心功德菩萨戒我执
作者简介:释圣醒,闽南佛学院2007届本科毕业生。
佛法是...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5 ☆─────────────────────────────────────☆
freeman08 (平常心) 于 (Thu Nov 3 20:00:40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还是要慎之又慎啊。
---------------------------------------------------------------------
嗔心浅探
释圣醒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对嗔心之名义、种类及其行相乃至过患、
对治方法等作一肤浅的探讨。首先简单地探讨嗔心之名义、种类及
其行相,即对嗔心的大体形象、特征作一简单的介绍;其次探讨嗔
心的过患及其苦报,以揭示嗔心对吾人生活乃至修行所带来的困扰
与重大危害。说明嗔心生起时,不仅会令吾人自损损他,并且也会
摧毁吾人之一切善法功德,吾人之所以失戒坏德、破坏名闻等亦无
不由此而致。其不仅会给吾人的现生之修行带来极大的违缘,更障
碍吾人之究竟解脱,果报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所以本文接着探讨对
治嗔心之方法,揭示我执乃是吾人嗔病生起之根源,以示吾人欲拔
除嗔病之根,必须先要修无我观以淡化私我之执,令嗔心不生。又
说明修学慈忍是对治嗔心的...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6 宗萨钦哲仁波切
我非常高兴能够稍微讨论一下这部深奥的经典。许多人牺牲了周末,你们大概有很多比
一大早跑到这里来,更好的事情可做,但是,你们付出了这样的牺牲。我相信,如果以
正确的发心这么做,一定可以累积很多的功德。
有些人来这里,也许只是好奇;有些人来这里,也许是因为朋友的强迫或影响。这样也
很好,这会给我一些压力,我想这大概是我必须还的业债吧。
也许有些人来这里,是认为可以得到许多问题的答案;也许你认为,这部深奥的经典,
能带来大家都在寻找的通向快乐的钥匙 。不过,我得提醒你,期望不要太高。
也许有些人来这里,只是想得到加持,主要不是我的加持,而是佛陀亲口提过好多次,
来自这部经本身的加持。人们相信,如果和佛法有缘,《金刚经》能带来极大的加持。
也许有些人想,这是一个宗教的开示,期待听到许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该做,
什么该避免等实用的教授。宗教总是与道德规范联系在一起,我们对佛教也有这样的期
望,渴望得到“应该如何做”的指导,是人类的天性。
我注意到,《金刚经》在中国的大乘佛教徒中非常受欢迎,这很好。最近,我在读老子
的《道德经》,我觉得它与《金刚经》相类似。不过,尽管中国人喜...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7 唵阿吽金剛誦 (一)
唵、阿、吽這三個種子字代表什麼?「唵」代表色金剛,色空無二。「阿」代表語金剛
,聲空無二。「吽」代表意金剛,明覺與空性不二。這稱為「三密」。對於感知到的色
相不予執取,這是色空不二。色相持續顯現且看得見,但不執取其為實有。對於感知的
音聲不予執取,這是聲空不二。持續聽見聲音但不執以為實有。若是心不執著於所見或
所聞,將自然而然安住於覺性與空性雙運,因此也不會執取由心中生起的事物。三金剛
就蘊含在意金剛中。如此,唵、阿、吽三個種子字是所有本尊額、喉、心的標誌-雖然
本尊以諸多形相顯現,其身、語、意的本質是相同的。
有時候有些人會問:我們是「一」或是「同」?(答案是)二者皆非。是有「一個」空間
,或是有不同的「相同」空間?虛空既不是「一」,也不是「同」,而心性也是如此。
試著以標分「一」或是「同」來了解心性,只是另一種心理成見。同樣的道理,沒有一
佛或是多佛。由於有無量的佛,所以不能說只有一佛,但也不能說有多佛,因為諸佛的
本質是同一個基礎-安住如虛空般的空性及悲心。因此,不要執取一或多。不論任何的
顯現皆非實有,有如空中的彩虹。由於現象是因緣合而生法且非恆久不變,因... 阅读全帖 |
|
n*****a 发帖数: 265 | 38 坐禅品第五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原是妄。知
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
。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
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著心著净,即障
道也。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
,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
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性
元自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
|
Y**u 发帖数: 5466 | 39 ☆─────────────────────────────────────☆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于 (Sat Jun 18 01:37:43 2011, 美东) 提到:
陈撄宁
孙不二女丹诀诗黄序
余自束发受书而后,读葛洪神仙传,慨然景慕其高风,遂有志于道术。壮岁宦游四
方,足迹所至,闻异人必尽力访求,见秘籍必潜心快读,旁门无论矣。
历四十年来,遇修炼正宗,每多探讨。品格最纯谨者,当推郑君鼎丞,学识最精博
者,当推陈君樱宁。二君对于三元丹法,都得真传,而地元一项,又皆能不畏劳苦,亲
自临炉,虽魔障迭起,寒暑屡迁,仍未尝稍挫其志。余既周旋二君之间,亦多次参从实
验之役,即外事以证内功,获益固匪浅也。
郑君著述,昔已幸见厥成。今陈君复出其所作《孙不二女丹诗注》一卷相示,并索
序文。余素习南宗,故于北派丹决,颇有疑义,及观此注,豁然贯通。方知南北二家丹
法,男女两性工夫,所不同者,在其下手之玄机,所必问者,在其一贯之妙道。
孙诗尽善,陈注尤详,余何容辞费?惟曾记当日陈君所诵孙不二仙姑七言绝句一首
,似含微旨,细审五言律诗中,尚未言及,特补录于此。诗...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0 ☆─────────────────────────────────────☆
Yisu (大头教主) 于 (Sat Nov 26 23:03:47 2011, 美东) 提到:
宗萨钦哲仁波切
我非常高兴能够稍微讨论一下这部深奥的经典。许多人牺牲了周末,你们大概有很多比
一大早跑到这里来,更好的事情可做,但是,你们付出了这样的牺牲。我相信,如果以
正确的发心这么做,一定可以累积很多的功德。
有些人来这里,也许只是好奇;有些人来这里,也许是因为朋友的强迫或影响。这样也
很好,这会给我一些压力,我想这大概是我必须还的业债吧。
也许有些人来这里,是认为可以得到许多问题的答案;也许你认为,这部深奥的经典,
能带来大家都在寻找的通向快乐的钥匙 。不过,我得提醒你,期望不要太高。
也许有些人来这里,只是想得到加持,主要不是我的加持,而是佛陀亲口提过好多次,
来自这部经本身的加持。人们相信,如果和佛法有缘,《金刚经》能带来极大的加持。
也许有些人想,这是一个宗教的开示,期待听到许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该做,
什么该避免等实用的教授。宗教总是与道德规范联系在一起,我们对佛教也有这样的期
...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41 捧个场。
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
坛经---坐禅品第五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原是妄。
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
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
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著心著净,即
障道也。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
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
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
性元自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
|
S**U 发帖数: 7025 | 42 开印法师讲课╱廖翎而(廖果文)整理
马来西亚寂静禅林住持、曾随圣严长老、葛印卡老师及帕奥禅师修习止观禅法, 专研《阿含》、《清净道论》、《大智度论》等。
「佛随念」(念佛),是采用古印度佛教早期的念佛方法,与中国佛教后来流行的「持名念佛」法门,有关系,但不尽相同。早期佛教的念佛,如阿含(南传尼柯耶)、阿毘达磨,乃至大乘佛教《大智度论》里谈的,皆侧重于忆念佛陀的诸种功\德为主,内容是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或多加一个如来。
佛随念的功\德∶
有两种人不堕恶道∶一是至少证得初果以上的圣人,二是因福业生善而不堕恶道者。
如果我们无法决定今生是否能证初果,至少也须具备第二条件,即平时多修福业布施、持戒、慈心禅、佛随念,乃至毘婆舍那(观)智等善业,而生起强大喜悦、信念及不退堕恶道。
佛随念也能令修行人提起正念,有对治恐惧的疗效。时常念佛的人,成就时可证得欲界最高的定─近行定;由于他对佛陀的功\德了解愈深,信心愈稳,对世间的一切善恶、因果也愈加肯定,如此也可生起世间正见,免堕恶道。
如何修习?
刚开始练习时,可选择一尊自己看了感到欢喜的...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3 问:"世尊,如果诸位菩萨以及末世众生,想进入如来圆觉境界,要如何断除轮回根本
?轮回有几种?修佛觉悟有几等差别?觉悟后重回世间,应当设施几种教导方法以方便
度脱众生?"
答:"“善男子,一切众生从久远的过去以来,因为有种种恩爱贪欲,所以有生死轮回
。世界的一切种性的众生,不论卵生、胎生、湿生、化生都是因为淫欲而有性命。应当
知道生死轮回是以贪爱为其根本。由于有诸种欲求,更助长生发贪爱之性,由此就能令
生死相续。贪欲因爱念而生,生命因淫欲而有,众生贪爱生命,还是以欲求为根本。贪
爱欲求为因,贪爱生命为果。
“由于贪欲境界而生起违境和顺境。外境违背贪爱之心就会生起憎恶嫉妒,进而造作种
种恶业,所以就会投生到地狱、恶鬼道。知道贪欲应当厌恶,厌恶淫欲与贪爱的业道,
于是就舍弃恶业、乐于行善,便会投生在天上、人间。进而当众生知道贪爱是可厌恶时
,弃舍爱乐境界,但仍滋爱自身,于得到有为的增上善果。因未能逃离生死轮回,所以
不能成就圣道。因此众生如要逃脱生死,免于轮回,应当先断除贪欲和爱渴。
“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在世间,并不是以贪爱为根本,只是以慈悲心令众生舍离贪爱
,假借贪欲的行为因果而进入生死...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4 例如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这个法门其实是修定之法门,并非只是持名法门而己,
藉著修定的方法又修净土,也是直接又有效的净土法门。
比如一般人修净土法门,大多是持名念佛,也就是唱唸或默唸佛号的方法。不停的唱
唸,到达只有佛号而无妄想妄念的地步,一心系念佛之名号,名『事一心』。持咒的人
亦大多如此。
然而,楞严经中二十五位菩萨所说的各自修行圆通法门,无一不是修定的法门。每
一种法门都可以使人亲见佛性,证得『理一心』,乃至五蕴皆空的究竟解脱境界,所以
叫做圆通法门。其中第二十四种法门,也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叙述的念佛圆通
法门,此一念佛圆通章的全文,无一处说到“持名念佛”。自始至终,皆说「忆」说「
念」,而不说“持佛名号,唸佛洪名”。乃至于文末说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境
地而「入三摩地」。
何以故?忆者无名字、无形相。念者无名号、无声音。若有名号及声音,便成了唸
佛号、唱佛号。所以念佛圆通章全文不曾说到“持名念佛”,而说『忆佛念佛』。
而『忆佛念佛』的这个『念』,比如我们很思念某人,其实心中也没有特别的语言文字
,但是这个『念』却一直不断持续著,行住坐卧都存在著,我相信... 阅读全帖 |
|
H******9 发帖数: 2766 | 45 http://www.phathoc.net/PrintView.aspx?Language=vi&ID=724401
夢幻觀初探
惠空法師
目次
一、前言
二、大乘三系經論、禪、密典籍對夢幻觀本質的說明
(一)般若中觀系經論對夢幻的詮釋
(二)唯識系經論對夢幻的詮釋
(三)如來藏系經論對夢幻的詮釋
(四)禪宗典籍對夢幻的詮釋
(五)密教典籍對夢幻的詮釋
三、夢幻觀在三系、禪、密典籍中的實際禪觀操作
(一)般若中觀系的夢幻禪觀
(二)唯識系的夢幻禪觀
(三)如來藏系的夢幻禪觀
(四)禪宗典籍中的夢幻禪觀
(五)密法「大手印」中之夢幻禪觀
四、大乘禪法之夢幻觀的比對
五、結論
一、前言
激起我寫這篇《夢幻觀初探》的緣起,最初有二點:一是《金剛經》的偈頌;一是《摩
訶般若波羅蜜經》及《大智度論》的十喻。
在《金剛經》最後的偈頌中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為什麼在《金剛經》的結尾,要對一切有為法做如是這般夢幻的觀察?而且強調是
「應做」如是觀呢?我們可以說,這首偈頌所要闡述的意義,在告訴我們──世間的一
切現象都是夢幻的,而這就是我們應該去面對的一個事實!...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570 | 46 今天看到观业品,把其中的主要观点整理一下,供大家参考(括号里的是我个人看法)
正方同学问: 一切有情都随业力产生,行恶者下地狱,行善者上天堂,修佛的得涅盘.所以
就算其它的一切都空,业一定是存在的..而业又分思业和因为思业而产生的业. (思业就
是我们常说的意, 因意念又可产生身口业)..这些业又可分为善和不善两种, 其中身口
二业又分作业(正在作用)和无坐业(已经给你存在银行等着生果)...总而言之,业是真实
存在的.
反方同学答: 如果业力一直存在一直到得到果报,那么这个业就是常性, (和诸行无常有
矛盾). 但如果还没有感应果报的时候,业就已经灭减了,这到是无常,可以如果灭减了,
又如何能生出果报呢? (言下之意思: 说业是有或无都是有问题的)
正方同学又问: 你这么说,我要举例子了,你看植物的种子,可以生出芽,然后是茎,花..
这都是由于种子相续的结果,离开种子,就不会有后面的相续..所以尽管最初的发心(善
或恶)刹那减灭,但是心和心所法是相续而生的,所以可以有后面的结果,我这样解释就可
以不落断长了..
反方同学答: 假如像您的比喻所分别的那样,其过失就太多了. 这个比喻并不...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7 『尔时世尊告迦叶言:
摩诃迦叶,七佛所说,无有异路。诸佛成道,无有异法,
唯以是一知见,明见自己一心形相性理,即成佛耳;
有他法令成佛者,即是天魔波旬邪法。』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月轮品第三
以上 佛已经将【喇嘛教的双身法─即身成佛】说明是:→魔说! |
|
n**********a 发帖数: 438 | 48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angchuanjtl/default.php
辛三、水與花之功德:
眾具八支香水河,如是甘露諸浴池,
七寶階梯寶磚圍,芳香蓮花具果實,
蓮花散射無量光,光端嚴飾化身佛,
願生極其稀奇剎。
在極樂世界,由於天樹達瑪拉、沉香、漢香、蛇心栴檀等香樹的樹根浸在水中
而使河水妙香撲鼻,又因為遍布金沙而遠離泥垢,悄無聲息地緩緩流淌,具足本性清涼
、味甘美、形相輕、所觸柔軟、無垢(無臭)、色淨、若飲不傷腹、不損喉八種功德的
眾多河流被千姿百態的鮮花掩映,中間有天鵝、黃鴨、丹頂鶴等競相嬉戲。那些水深達
十由旬,面寬從百由旬到千由旬之間。同樣,甘露自性的諸浴池也是由七寶階梯... 阅读全帖 |
|
i********7 发帖数: 808 | 49 时诸贤圣,知众乖违,便舍鸡园,欲往他处,诸
臣闻已,遂速白王。(阿育)王闻既瞋,便敕臣曰:
「宜皆引至殑伽河边,载以破船,中流坠溺,即验斯
辈是圣是凡。」臣奉王言,便将验试。时诸贤圣,各
起神通,犹如雁王,陵虚而往。复以神力摄取船中同
舍鸡园未得通者,现诸神变作种种形相,次乘空西北
而去。(阿育)王闻见已深生愧悔,闷绝躄地水洒乃
苏,速即遣人寻其所趣,使还知在迦湿弥罗。复固请
还,僧皆辞命,王遂总舍迦湿弥罗国,造僧伽蓝安置
贤圣众,随先所变作种种形,即以摽题僧伽蓝号躃
。」
这段记载说到,阿育王支持人多势众的大天,居
然对不同意大天见解的阿难系僧众,载以破船试炼于
江中。另据『三论玄义检幽集』
29
卷五(引真谛『部
执论疏』)说:
「王妃既有势力,即令取破船,载诸罗汉,送恒
河中。罗汉神通飞空而去,往罽宾国,或作浮鸠,
……彼国仍起寺名浮鸠寺。……阿输柯王问众人云:
诸阿罗汉,今并何在?有人答云:在罽宾国。即遣往
迎尽还供养。大天先既改转经教,杂合不复如本,诸
阿罗汉还复聚集,重诵三藏。于此时中,所执有异,
分成二部,一上座部,二大众部。至此时,三藏已三
过诵出:第一于七叶严中;第二... 阅读全帖 |
|
k****s 发帖数: 1209 | 50 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世尊對咖拉麻們説:)「來,諸咖拉麻,你們不要輕信傳説;不要輕信(代代)輾轉
相傳(的教説);(不要輕信據説如此;不要輕信﹙:這是﹚從藏﹙經典籍而﹚來的;
不要輕信思考的原因〔推論〕;不要輕信方法的原因〔理因〕;不要輕信行相的審慮;
不要輕信忍可審思之見;不要輕信形相的可能性;不要輕信:『﹙這﹚沙門是我們的)
老師』。諸咖拉麻,假如你們自己了知:『這些法是善的,這些法是無罪的;這些法是
智者所讚歎的;這些法在完全地受持後會導致利益、快樂的』,這時,諸咖拉麻,你們
應當具足而住〔奉行〕。——kamala sutta
佛陀本身即是探索者。耶稣讲的“寻即寻见,叩门开门(太7:7)”也是一个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