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夏文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gd
发帖数: 101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邹衡先生与夏文化探索
邹衡先生与夏文化探索
光明日报
陈 旭
在夏文化探索中,我国几代学者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的
科学态度,孜孜以求,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邹衡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
1997年冬在河南偃师“夏商周断代工程”举行的“夏商前期年代讨论
会”上,绝大多数学者都一致赞同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是夏文化。这
一著名论断就是邹衡先生于20多年前首先提出并详细论证的。
1977年11月,有关学术单位在河南登封县举办王城岗发掘现场会,
专门研讨夏文化问题。会上,大家对夏文化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纷纷
发表意见。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认为二里头文化一、二、三、四期
是夏文化;其二认为河南龙山文化和二里头一、二期文化是夏文化;
其三认为二里头一、二期文化是夏文化,三、四期文化是早商文化。
会后,邹先生陆续发表他对夏文化研究的新观点:1978年发表《郑州
商城即汤都亳说》,1979年发表《关于探讨夏文化的几个问题》等多
篇论文,接着《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以下简称《论文集》)一书
于1980年出版,他的系统观点从此为大家所了解。当郑州商城汤都亳
说提出之后,有人提出异议,由此引发出一场持久的争论,夏文化探
索进入高潮。
gd
发帖数: 101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夏文化与夏王朝 邹衡
(邹衡老先生作夏文化讲座的视频:
mms://av.nlc.gov.cn/lecture/VAW-lecture-探索夏文化的历程1.wmv)
夏文化与夏王朝
主讲人邹衡 2006年06月29日
[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1952年毕业于北大历史系,1955年北大研究生毕业。邹衡著作
颇丰,其编写的《商周考古》获1988年教委颁发的优秀教材奖,其编撰的《夏商周考古
学论文集》获1995年全国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其编写的《天马一
曲村》获2001年美国日本岛田奖。研究了一生考古的他对考古充满了痴爱之情。]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夏文化与夏王朝,我先在下面分四个问题来讲。第一个问题,因为我
是学考古的,我们今天在座的不一定都是学考古的,为了大家都听得懂,所以第一个题
就是名词解释。首先是夏文化,夏文化指的是夏王朝时期夏民族的考古学文化。这是一
个名词解释;咱们又念到另外一个名词了,就是考古学文化,这个也需要解释一下,什
么叫做考古学文化?考古学文化是在一定的实践和一定范围的,并且具有共同特征的遗
址或目的。
这又是一个名词解释;第三个解释就是夏王朝,不用解释可能大家也知道,夏王朝是
gd
发帖数: 101
3
[来源:http://www.cctv.com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加工整理]
河南省新密市重要的古代城址新砦遗址的发现,为20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考古
文化——“新砦期”是否存在划上了句号,专家基本达成共识,“新砦期文化”是最早
的夏文化,比著名的二里头文化还要早。新砦遗址最初是由密县(今新密市)文化馆发
现的。
1979年,根据密县文化馆提供的线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再
次复查并首次发掘了新砦遗址。
当时主持发掘和整理工作的赵芝荃先生立即提出“新砦期文化”的概念,即介于河
南龙山文化与二里头文化之间的过渡期。新砦期一经提出,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不过,因首次发掘规模不大,复原陶器不多,可以肯定下来的同类遗址又很少,在此后
相当长的时间内,新砦期没有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之后,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的观点渐占上风,接踵而至的问题
是,二里头文化一期是不是最早的夏文化?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认为二里头文化一期不
一定是最早的夏文化。一些专家认为,寻找早期夏文化,不能人为地局限在二里头文化
的范畴之内,而应该到早于二里头文化一期的河南龙山文化晚期遗址当
y****e
发帖数: 419
4
http://ccs.ncl.edu.tw/Chinese_studies_18_1/18_1_14.pdf
BIBLID 0254-4466(2000)18:1 pp. 291-307
漢學研究第18 卷第1 期(民國89 年6 月)
追尋夏文化:二十世紀初的中國國家主義考古學**
徐堅*
摘要
本文通過分析二里頭遺址發現前夏文化探索的最初三十年的歷程,討論早期中國考古學的
國家主義傾向。夏考古學面貌的追尋,是在古史辨運動衝擊下重建民族文化認知的熱望導
致而成的。殷墟的發掘鼓勵了對一度存疑的夏文化的考古學求證。由於早期夏文化討論並
不是在考古學理論框架和研究規範下進行的,考古發現被片面引入傳統的文獻求證,從仰
韶到龍山的史前材料,先後都被運用到夏文化的討論中。因此,早期夏文化的討論並不是
學術發展過程中自然生成的問題,而是民族情緒驅動下失敗的嘗試。
關鍵詞:夏、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國家主義
一、前言
二十世紀初,以古代社會的實物材料為研究對象的考古學傳入中國
* 作者係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東方學院研究生。
**
作者小識:1995年底劍橋大學出版社
m**a
发帖数: 16
5
華夏文化協會每年舉辦的一系列 “中西文化交流對話〞講座; 第五場已於2/05/2012(
星期日)圓滿完成,与会者观看了纪录片“美味代价”也与Hallmark Health的主讲人就
生活习惯与健康的问题进行了交流。非常感謝所有參與此次活動的朋友。
第六場講座將於2012年3月11日(星期天)下午2:00-4:00點舉行。主題為: “地球热
起来-我们怎么办?〞 。在此講座中我們可以知道我們要如何应对全球暖化的现象。我
們邀請到“气候变化行动组”-- Climate Change Team 来进行讲解。
在華夏文化協會舉行此一連串的中西文化交流,最大的目的是鼓勵摩頓社區華裔居民了
解當地文化、服務設施和組織,熟悉居民自身的權利和義務,增強與年輕一代之間以及
與當地美國人民之間的交流,進而提升彼此間的尊重與包容,建立一種安居樂業的歸屬
感。此項目是由艾德磊基金會 (Adelaide Breed Bayrd Foundation),摩頓市政府 (
City of Malden) 。
此每月的节目都免費公开给大家,歡迎您攜帶朋友來參與這些活動,活動地址於華夏文
化協會 238 High... 阅读全帖
gd
发帖数: 101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夏文化与夏王朝 邹衡
把“探索夏文化的历程”视频看完了,
里面的学术观点跟“夏文化与夏王朝”讲座基本相同。
不过老先生另外插了几个花絮:
一是严厉批评了“夏商周断代工程”,
认为工程的结论仅仅是个别人的意见,
得出的三代年表根本不对。
二是中国考古学的水平从上世纪60年代起进步很快,
目前与国外相比并不落后,水平差不多。
三是国外对中国的考古学存有偏见,
以为中国考古学只是辨认一下金文和甲骨文。
国外对夏文化的研究不着边际,
还停留在中国上世纪30、40年代的老观念上,
他们否定夏朝存在的主要依据就是那时候顾颉刚和陈梦家的说法。
w**********5
发帖数: 1741
7
张洵 Eric Zhang
@ericxunzhang
·
Sep 13
《美国工厂》展示了華夏文化下家國同構模式的奴隸制管理模式的問題,卻也暴露了美
國邪惡的工會的小尾巴。我詳細分析了百年來美國工會對美國企業社區和城市的禍害。
工會的作惡,給了全球化主義者出賣美國的機會。
n*******u
发帖数: 343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夏就是甲骨文里的“人方”?
下面这边文章里提出的观点,作者好像是北师大的,觉得比什么埃及说靠谱多了。
有说法认为现在彝族就是夏朝遗民的一支,古彝文即夏篆的流传。水族文字据说也可能
有部分是夏朝文字。
——————————————————————————
夏朝遗民流布情况概说
王 宁
夏朝的故国本在今山东省,这是于史有明证的,一些历史学家多主此说,如王国维
言:“自上古以来,帝王之都皆在东方……夏自太康以后以迄后桀,其都邑及他地名之
见于经典者,率在东土,与商人错处河济间盖数百岁。”[1]顾颉刚也认为夏人的“势
力范围大部分在山东” [2],杨向奎云:“夏在中世以前之政治中心实在今山东、河北
、河南三省间,而以山东为重点”[3],又云:“中夏以前,启以后夏之政治中心在今
山东,其势力及于河北、河南” [4];劳里云:“山东应是夏族初期活动地域,后来又
西迁。大禹治水活动主要是在九州中的兖州,豫州、徐州只有一部分,后来禹治水遗迹
遍及全国各地,这是后人把实在的历史逐步附会扩大而成的”[5]。笔者也曾经写过一
篇《夏国疆域新证》,比较全面地论证了夏朝故国的位置和疆域范围[6],夏朝的故国
的确是以山东为中心,当...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载】夏王朝,从疑古说起
首先向关心先秦史的朋友道歉,这段时间不能上网及时回复大家的问题,不好意思。并
向各位表示感谢,谢谢大家如此关心先秦历史。诚如提出问题的那位朋友所言,我没说
实话,这篇文章的确是考虑的太多,并没准确的告诉大家有关夏目前研究的真实情况。
因为以前有过经验,讲了实话被人骂,所以我不大敢说,毕竟;“只要够精彩,大家都
愿意相信谎言”。哪怕我给出证据也没用。但我仍然想赌一次,如实说出真话,只是希
望大家正确理解,我的话虽然是有据可查,能向大家保证所有论点全部站在材料上说话
,却不能保证一定正确。因为夏的情况目前国内学界谁都不能给个结论。一切尚在研究
中,我只能说把了解的情况向大家作个汇报,和大家交流。谢谢。
三代之糊涂账没有几个人能算得清。所花之精力往往费力不讨好。于是乎,几千年来,
人们都凭借着前人所遗的那些资料和记载,你说他说我说,大体上差不多地夏商周朝便
一路讲下来,三代便成中华文明史之发端,信史之源头。
司马迁在《史记》中讲三皇五帝,第一个朝代就是夏,笔墨不多却是讲得明明白白。夏
由禹始,以桀终,历多少代,来龙去脉清清楚楚。因司马迁本是一位伟大的史学家,治
学向来严谨,其成果是中国史学史...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1926
1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29cae10100p69y.html
也许您要说,论史就不能光用考古学的话语系统,这么大个都邑它总得有个说法有个名
姓吧?
也难怪,我们中国是历来不缺文献典籍的,没名没姓的总说不过去。这是国人的普遍想
法。不惟文献史学家在努力,考古学家也深恐被看作是不具有古史重建能力的“发掘匠
”,当然也热心参与论证。
的确,在中国,丰富的文献典籍资源,给解读丰富的考古学材料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上
个世纪初,王国维创造性地用传世文献和地下文字材料互证的“二重证据法”,最终确
认甲骨文和殷墟的主人系历代商王,使商代后期的历史成为“信史”。这一重大学术收
获给了中国学者以极大的鼓舞。像大师王国维那样,弄清年代更久远的考古学文化主人
的身分,把中国“信史时代”的上限再向上推,当然是考古学家心底的梦。因此,“对
号入座”研究几乎从每一项重要发现的开始就展开了,成为数十年来中国考古学和上古
史研究领域的一大景观和特色。
但正如我们已指出的那样,殷墟时代及其后的“历史时期”考古学与前殷墟时代的考古
学,在研究对象与方法上有一个本质的不同,那就是对后...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16824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夏“朝”是怎么回事
文化连续,但是能分出四期的,前两期和后两期差别明显。其中至少有一部分肯定不是
商文化,而是夏文化,而且类似的夏文化也有很多发现。之所以不确切的说是夏,是因
为还没有发现文字能明确的表明这就是夏朝,但是就像我前面说的,这个如果不是夏朝
,那问题会更多,因为这个文明不比商朝小,但是历史上竟然没有任何记录。
n*****n
发帖数: 1669
12
这也是我以前落入的误区。农耕出现在1万年前。筑城也远早于有夏一代。但从无找到
夏文化特征的城址。
为什么夏就一定筑城呢?如蒙古一样。夏也可能是外来征服民族。败退大漠后称为匈奴
。匈奴和夏的发音也距离不远。
华夏,花一样美,花一样的匈奴。
n*****n
发帖数: 1669
13
今天突然想到,夏源于(西)羌,退于匈奴。和蒙元历史很相似。
商善于筑城。是不是就是据此打击游牧的夏?如果夏是游牧民族,自然也就不会筑城、
聚居留下夏文化供考古了。
华夏族的祖先和蒙古差不远也是灰色的历史幽默。
看来还是我“天降玄鸟、蛋而生商”的商毫殷才是今天的正统啊。
c*c
发帖数: 2397
14
作者:ninghaigeo 回复日期:2006-12-18 7:50:11 
我对华夏文化生态的思考
从生态学和文化角度分析满清和传统华夏的区别
很多人联想到汉民族或者华夏,便想当然得以之为一个血统的概念或者地理的概念
,这种对汉民族或者华夏民族的错误构建几乎让汉民族或者华夏民族失去了存在的依托
,因为外族的入侵可以浑浊我们高贵的血统,版图的不断变化也使得所谓华夏族不再是
固定的群体概念。所以,有人就可以宣称,根本不存在所谓所谓汉族或者华夏族,更加
可以无所顾忌的抨击我们回归传统文化的举动。
所以首先,我想申明一点,中国不仅仅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族群概念,更是一种文
化概念,一个野蛮人,接受华夏文化,就是中国人,一个汉人,如果抛弃了自己的文化
特征,就不能再视为汉人。因为,华夏文化的魅力是如此之大,华夏文明是如此的高级
,所以在历史上吸纳了大量的外族,这是得到历史经验所证实的。但是这是以外族与华
夏文化自由交通为前提的,而不是如满清那样的暴力灭绝我们的文化。
那什么是 我们的文化呢?
假想-穆斯林异族统治下的德意志
假想有一天,拥有八千多万人口的德意志民族和其他西欧国家一起被生活在西
n*******u
发帖数: 343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夏就是甲骨文里的“人方”?
埃及说的一大理由不是在中土找不到夏和夏文化的存在么?
A*********n
发帖数: 158
16
来自主题: TheStrait版 - 漢族茶道文化之興亡
我可沒說台灣才是正統中華文化啊, 我一向是認為日本才是華夏文化的正統繼承

发帖数: 1
17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诗经》与礼乐文化精神(上)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被列为儒家“五经”之首,产生于周代礼乐文明之
下,其价值不局限于文学,从多层次、多角度地体现了周人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审
美观、信仰等,反映了周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和以周礼为核心的华夏文明的特质,是对华
夏文化的颂扬。《诗经》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
个部份,《风》是周各诸侯国与地方的歌谣;《雅》多为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
《颂》是专门用于祭祀宗庙、祈祷赞颂神明的乐歌。
详情请看:
http://t.cn/EyYvT4Y
w********2
发帖数: 632
18
何为夏与商?华夏与东夷的恩怨情仇
何为夏?夏与华不是一回事,但夏与华,文化上有继承关系。
何为华?凡是继承了扶桑文化的都可以是华。最早的扶桑文化出现在湖南澧水流域,就
是三皇时代,晚期传播至夏水流域。
何为夏水,说的应该是汉水下游,其实水经注里曾经清楚地记载了夏水的范围,它的源
头在湖北荆州,曾经几度成为长江主泓,经过湖北监利仙桃汇入汉水,到达武汉,是为
夏口。所以何为夏,它最初只是一个地名,说的是江汉平原的一系列城邦国家,对应的
是五帝时代,只因为继承了来自南方澧水流域的扶桑文化,因此这个文明,就成为华夏
文明。
距今5千年前,在汉水下游的江汉平原出现了“城”。有考古学家统计,虽然目前这个
地区发现的能被确认的城大概是20座左右,但实际上当时应该有40座,最多达到50座,
并在屈家岭和石家河时期已经出现了铜器。
如此规模密集的远古城市群,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绝无仅有的,甚至两河流域也只能
望其项背。一定要坚信,任何大城遗址,史书上一定会有记载,中国史书牛逼的地方就
在这里。连埃及巴勒斯坦的文明咱国史书都没有放过,自家的历史岂能不记录清楚。
现代考古上的成果,关于湖北武汉盘龙城遗址有篇...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19
☆─────────────────────────────────────☆
dangran (当当当) 于 (Wed Aug 8 04:17:40 2012, 美东) 提到:
2012年6月,芝加哥大学东亚语文系教授夏含夷质疑“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报告简本发
表十年后仍无繁本,恐怕将来也不太可能发表。”
2002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关键数据在美国“亚洲学协会”年会被质疑“站不住脚”
中国政府在上世纪末只花了上千万人民币、只搞了五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就于2000年
10月验收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工作成果《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
(简本)》,并对其颁发“全国十大科学进步奖”。这个研究结果看似光鲜,但其中的数据
经不起质疑,戳破了之后“断代工程”的成员还死不认账。
2002年4月4日至7日,美国“亚洲学协会”的年会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专门邀请了“
工程”的学者来美讨论。在会议上,美方与会学者蒋祖棣以自己带去的计算机和OxCaI序
列程序当场对“工程”以同样程序处理的若干碳-14数据重新进行验算,结果明显与“工
程”的有差距。中国方面参加会议的“工...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1785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略论二里头时代-许宏

顾名思义,“二里头时代”的概念,源自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的绝对年代,一般认
为“不早于公元前1900年,不晚于公元前1500年,前后延续300多年或将近400年”[i]
。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性成果报告所给出的碳十四测年数据,也在公元前1880年~公元
前1520年之间[ii]。总体上看,二里头文化上接属于中原龙山文化系统的王湾三期文化
,下接二里冈期商文化。龙山文化时期即龙山时代[iii],一般认为相当于公元前3000
年~公元前2000年左右[iv]。在王湾三期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之间,还存在着“新砦期遗
存”,约持续100年左右的时间[v]。目前,尽管在对这类遗存的命名上尚有歧见,但其
与二里头文化的关系较之中原龙山文化更为密切这一事实,已得到了学界的基本认可,
为数不少的学者更认为其本身就属于二里头文化的早期发展阶段[vi]。鉴此,“二里头
时代”的时间跨度,应约当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500年。
这一时段的绝大部分,与文献记载中夏王朝的存在时间相吻合。然而,尽管从考古学文
化的时空分布上看,“新砦期遗存”和二里头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最重要的对象,或者
说最有资格担当“夏文化...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1166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试析古羌族与汉民族的源流
——兼议先进文化对培养和强化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
张润平
(原发表在《西羌文化》2002年第1期,后被多家大学学报及多种文库转载收录)
内容提要:先秦史其实是部夷夏形成史或由夷变夏史。构成华夏族的主体民族正是羌族
。由羌族先民创造的华夏文化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确立及其在古代发展过程的完成
做出了不可替代的绝对性的贡献。汉族是在不断吸收各种民族的优秀文化因素,融和各
个民族的过程中,由最早的极少数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人口最多,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的
主体民族。岷州是古羌族的发祥地之一。古羌族由盛到衰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
必然。它是研究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活化石。
主题词:古羌族 大汉民族 华夏文化 源流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明昌盛,数千年来保持着统一和持续的文化形态的古国。从远
古的石器时代开始,中华民族在改造世界,求取生存,开创自己的历史的漫长岁月中,
以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智慧,创造了世所罕见的、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又有重大
深远影响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是值得我们任何一位炎黄子孙都引以为自豪的。
然而,当我们在阐述中华民族历史源流时,往往显得异常慵懒,大量历史事实随便...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18592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看看这篇
喝人奶是自然,喝畜奶却是文化。另一项与游牧生活方式有关的技术是挤奶(Milking
)。西亚和中亚农民新石器时代就已开始挤奶 ,挤奶或奶业(dairying)是游牧生活
方式形成和普及的关键。东亚农民至今仍不习惯挤奶,这有生物学和文化上的原因。动
物乳中含有丰富的乳糖(Lastose),而乳糖的消化有赖于乳糖酶(Lastase)的参与。
成人乳糖酶缺乏现象在东亚和东南亚高达85-100%,而北欧不到10% 。就中国而言,成
年人中汉族92.3%、蒙古族87.9%、哈萨克族76.4%缺乏乳糖酶 。东亚挤奶活动的出现与
羊、牛、马的东传大体同步。哈萨克、蒙古、汉族中成年人体内产生乳糖酶的比例依次
降低,表明其与印欧人的亲缘关系或接触与交流程度相应减少。东亚游牧民大都缺乏乳
糖酶,对农业的依赖较为迫切。另一方面东亚农民并不喜欢畜奶和奶制品,容易鄙视或
不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在欧洲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结合异常紧密,在东亚却出现了明显的
分野。乳糖酶的有无不仅是中国与欧洲饮食方式差异的原因之一 ,而且影响了欧亚大
陆历史的进程。
4、马、马车与骑乘
家马(Equus caballus)的野生祖先主要分...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1926
2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29cae10100p8hm.html
在陶寺遗址的材料公布不久,即有学者提出了与发掘者不同的认识。认为 “陶寺的许
多发掘资料与文献中所说的尧舜时期的情况,实在可以相互对照”(李民 1985)。“
陶寺类型无论在年代、地域,还是文化特征所反映的社会性质方面都与夏王朝不尽相符
,很难说它是夏文化”(刘绪 1991)。
此后,学者进一步论证陶寺文化应为唐尧文化,或认为应是有虞氏或其一支的文化遗存
。又有学者提出陶寺文化实非单一的属于唐尧、或虞舜氏族或是夏族的文化遗存,而是
以陶唐氏为首的联合有虞氏和夏后氏等氏族部落联盟中心所在的文化遗存(王克林
2001A)。
与此相近,有学者认为陶寺文化早期应为唐尧(舜)文化,而陶寺文化晚期应为夏文化
,陶寺遗址为尧至禹的都城所在(黄石林 2001)。在认为陶寺晚期龙山文化阶段是最
早的夏文化的同时,指认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早期是前期夏文化,河南伊洛地区的二
里头类型晚期文化则是后期夏文化(王克林 2001B)。
陶寺工作队老队长高炜敏锐地意识到这种推论的问题所在:“陶寺类型同二里头文化...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1785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略论二里头时代-许宏
逻辑上的欠严密,一直是夏文化探讨过程中最受诟病之处。如仅以文献记载与考古材料
简单的时空对证即可框定夏文化的思维定式的存在。在这一思维模式中,参与讨论的学
者基本上不用“可能”、“很可能”一类相对稳妥、留有余地的字眼,而更偏爱“当然
只能”、“肯定”、“无疑”一类自信感较强的、排他性的措辞。从逻辑上看,我们并
不能仅由时间与空间的大致吻合,就必然地推导出二里头文化肯定就是夏王朝时期、分
布于夏王朝中心区域的、以夏族为主体的人们共同体的文化遗存。
又如对《史记·夏本纪》所载应为信史的推论,似乎也存在一定的问题。20世纪初,王
国维对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进行研究,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商王世系表
的基本可靠[i]。这一重大学术收获给了中国学术界以极大的鼓舞,王国维先生本人即
颇为乐观地推论到:“由殷周世系之确实,因之推想夏后氏世系之确实,此又当然之事
也。”由《史记·殷本纪》被证明为信史,推断《史记·夏本纪》及先秦文献中关于夏
王朝的记载也应属史实,进而相信夏王朝的存在,这一推论已成为国内学术界的基本共
识,也是夏文化探索的前提之所在。然而诚如前引文中字面上已言明的那样,这一思维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5
《评考古学家许宏教授的<最早的中国>》
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了著名考古学家许宏教授的新著《最早的中国》一书。正如
作者所说,“这本书首先应该是一部学术著作。说它是学术著作,是因为它是学者秉持
有一说一的学术原则写就的。但它又是一部不同于一般学术著作概念的著作,是一部面
向文化大众而非仅为学界的学术著作。”特别是作者自己的心路里程中从对大众考古的
谢绝到意识到责任的重大而主动承担起撰写大众考古著作的努力:“当越来越浓重的社
会责任感被激发起来时,当我以此为契机开始全面梳理前辈和我们这个团队的探索历程
,开始从比较文明史的宏阔视角来看二里头乃至它所代表的最早的中国,开始试图发掘
一件件文物背后蕴含的丰富的历史信息时,我已经不把这本书的写作看作是学者的一项
副业,它已经成为我治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逼着我又读了许多书,搞清了不少
问题,同时又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将成为我进一步从事相关研究的学术增长
点。”他认识到了“本书的成稿,可以看作是考古人努力面向公众的一个青涩的果实。

这本书想要回答是:中国人是怎么来的、作为全球文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文明是
如何起源的、中国...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马戎:中华文明重在“天道”而非民族主义
马戎
马戎
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
分享到:
71
98
2018-02-15 13:13:36 字号:A- A A+ 来源:文化纵横
关键字: 中华文明儒家中华民族儒学宗教
我们讨论中国历史时,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性质与特征的思考,正是在这样一个
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演变与发展进程中,演化出历史上和今天的“中国”。中华文明
的核心部分发源于黄河中下游中原地区,这里的平原河流和充沛雨水为农业文明提供了
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孕育出早期的中原华夏文明,并逐步向周边区域扩展。
无论从人口还是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重心几个维度来看,中原文化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华
文明主脉,甚至一度成为东亚大陆文明中心。中华文明在结构上不仅包括作为其主脉的
中原华夏文明,也包括中原地区周边曾被称为“夷狄”的各文化群体,换言之,即包括
今天的“汉文化”和中国境内的蒙古、藏、维吾尔、满、苗、瑶、彝等少数族群的文化
,它们在几千年混杂共存和交往交流交融进程中最终形成了一个“多元一体”的中华文
化。
如果从有文字可考的商代算起,中华文明三千多...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7
2017-05-10 刘正 考古暨历史语言通讯 考古暨历史语言通讯
考古暨历史语言学会常务会长刘正教授
科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
授、伦敦大学考古学博士唐际根教授的大作《考古与文化遗产论集》一书,我虽治商周
彝铭研究有年,然才疏学浅加之缺乏田野考古实践,所以至今也不敢归队到专业考古学
科研人员行列之中。蒙唐兄不弃,使我有机会在第一时间内就得到了他的赠书。通读之
下,多有振聋发聩、耳目一新之感,骨鲠在喉,欲吐之而快,因成是文!
该书收录了唐际根教授从事商代考古学专题研究的学术论文共33篇,从内容上看,作者
先后分为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商研究、铁器与冶金术、文化遗产四个部分。其中,“考
古学理论与方法”收论文9篇,“商研究”收论文18篇,“铁器与冶金术”收论文3篇,
“文化遗产”收论文3篇。内容上虽然分为四个部分,但是全部论文皆为围绕殷墟考古
和商代编年的考古学实证这一核心而来,可说主题集中。从时间上看,本论文集所收最
早的一篇论文是1993年6月发表在《考古》上的《中国冶金术的起源问题》一文,到此
论文集出版时最新发表的《殷墟早期田野工作... 阅读全帖
d*****n
发帖数: 3033
28
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失败检验“走出疑古”
文章来源:大樗树下 文章作者:吴光泳
1996年5月,“夏商周断代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正式启动,国家史无前例地
投入了几千万元的资金 ,让一向经费少得可怜的社科界瞠目结舌。5月16日在该“工程”
启动会议上,宣读了《超越疑古,走出迷茫》的官方发言,政府将“工程”定性为“凝聚
力工程” ,从此,有人自称于1992年“大胆”提出的“走出疑古时代”由一个私人口号
上升为官方口号。外国学者观察到:“‘走出疑古时代’正演变为国家的口号” 。提倡
者抓紧机会,马不停蹄地接待媒体采访,强调“工程”“将大大有利于中国文明的寻根探
索,提高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 ,这显然是在说:一贯鼓吹“
东周以上无史”的“疑古派”推翻战国以来三代同源、黄帝一元的古史框架,打消了中华
民族的自信心,瓦解了我们民族的凝聚力 ,不利于统战 ,副作用更加明显。“工程”结
束后又投入400多万元进行“中华文明探源预研究”,“走出疑古”的提倡者依然是领导
。这还是预备性研究,真要研究起来,还不知是何等规模。由于事态还在发展,“走出疑
古”的发展趋势还无法预...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也倾向于中华文明的外来说
个人来说,我倾向于中华文明的外来说
几年前的时候,我还是纯感情上的希望中华文明是自发酝酿出来的,为此还特地一连看
了好几本有关夏商的专业论著,包括殷商史、中华上古史之类的东东,希望找到点能反
驳这个外来说法的东东。结果,我只好无奈地说,根据目前确定性的已知事实,和必要
的理性推理的基础上,能确定的是夏如果真的是在中国本土的话,那么其文化大约真的
并不那么辉煌。
除了后人记裁的文献外,几乎没有任何出土文物可以证明夏王朝的存在;目前唯一对证
明“夏”朝存在的有利证据是二里头文化。比较公认的看法是,二里头的一、二期属于
夏时期的文化,而三、四期属于商早期的文化,根据是地质年代,其他的说法比如把三
四期都硬说是夏的文化的,很难令人信服地克服这个年代问题。即便如此,出土的能确
认是夏时期的文物和遗址都是石器、陶作坊、村落(较真地说,这样的说是文化可以,
算文明实在勉强),这和我们长期以来被灌输的对夏的印象有很大落差。
同商相比(为了避免分歧我这里一般指先商)夏(以下为了避免分歧一般指夏朝的假想主
要活动地区包括山西南部、洛阳谷地、豫西平原等)缺少三个文明的重要东东: 文字,青
铜器, 马车(马车...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0
中商文化和考古学商史编年的新视野
----畏友唐际根教授《考古与文化遗产论集》一书述评
科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
授、伦敦大学考古学博士唐际根教授的大作《考古与文化遗产论集》一书,我虽治商周
彝铭研究有年,然才疏学浅加之缺乏田野考古实践,所以至今也不敢归队到专业考古学
科研人员行列之中。蒙唐兄不弃,使我有机会在第一时间内就得到了他的赠书。通读之
下,多有振聋发聩、耳目一新之感,骨鲠在喉,欲吐之而快,因成是文!
该书收录了唐际根教授从事商代考古学专题研究的学术论文共33篇,从内容上看,作者
先后分为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商研究、铁器与冶金术、文化遗产四个部分。其中,“考
古学理论与方法”收论文9篇,“商研究”收论文18篇,“铁器与冶金术”收论文3篇,
“文化遗产”收论文3篇。内容上虽然分为四个部分,但是全部论文皆为围绕殷墟考古
和商代编年的考古学实证这一核心而来,可说主题集中。从时间上看,本论文集所收最
早的一篇论文是1993年6月发表在《考古》上的《中国冶金术的起源问题》一文,到此
论文集出版时最新发表的《殷墟早期田野工作的得失》等6篇论... 阅读全帖
J*******l
发帖数: 133
31
奉Mandarin為「國語」是對漢文化的嚴重侮辱。Mandarin是滿族人學講北京話而出現的
Mandarin的由來
[400年前的北京話:吳語]
北京自建城以來經歷過了許多個朝代的變遷,自古以來北京話有過多少變化?如何變化
?從歷史上講,400多年前的明朝末年,從意大利來的傳教士利馬竇曾用羅馬拼音記錄
了大量的當時的北京話,這些記錄至今尚保存著。從利的記錄中可以明白無誤地看出:
當時的北京話是有大量入聲字並且沒有zh、ch、sh等翹舌音的語言。這說明了當時的北
京話不是現在的北京話,也不是現在的普通話,因為無論北京話還是普通話都不具備這
些特徵。同時也說明了北京話和普通話的歷史都超不過400年,400年前的北京話是明朝
的官話(考證為吳語)。
[北京出現第二語言:滿語]
滿人入關進駐北京後,為了小區的安全等政治因素,滿人把紫禁城周圍10裏之內的漢人
全部趕走而專屬滿人居住,這個範圍稱為北京的內城,而10裏之外稱為外城。於是,北
京城出現了兩個社群:滿人社群和漢人社群,這是階級、語言和居住地域等都十分分明
的兩個社群,北京城也就出現了兩種語言:明朝官話和滿語。任何語言都是跟人群一體
的... 阅读全帖
J*******l
发帖数: 133
32
奉Mandarin為「國語」是對漢文化的嚴重侮辱。Mandarin是滿族人學講北京話而出現的
Mandarin的由來
[400年前的北京話:吳語]
北京自建城以來經歷過了許多個朝代的變遷,自古以來北京話有過多少變化?如何變化
?從歷史上講,400多年前的明朝末年,從意大利來的傳教士利馬竇曾用羅馬拼音記錄
了大量的當時的北京話,這些記錄至今尚保存著。從利的記錄中可以明白無誤地看出:
當時的北京話是有大量入聲字並且沒有zh、ch、sh等翹舌音的語言。這說明了當時的北
京話不是現在的北京話,也不是現在的普通話,因為無論北京話還是普通話都不具備這
些特徵。同時也說明了北京話和普通話的歷史都超不過400年,400年前的北京話是明朝
的官話(考證為吳語)。
[北京出現第二語言:滿語]
滿人入關進駐北京後,為了小區的安全等政治因素,滿人把紫禁城周圍10裏之內的漢人
全部趕走而專屬滿人居住,這個範圍稱為北京的內城,而10裏之外稱為外城。於是,北
京城出現了兩個社群:滿人社群和漢人社群,這是階級、語言和居住地域等都十分分明
的兩個社群,北京城也就出現了兩種語言:明朝官話和滿語。任何語言都是跟人群一體
的... 阅读全帖
j***h
发帖数: 4412
33
夏建统:知识英雄”还是“学术丑怪”?
----------------------------------------------------------------------------
----
作者:佚名
浙江在线讯 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25岁的“哈佛天才”遭遇了某些媒体的不公
。昨日,身为“靶子”的他通过互联网接受了记者的独家专访——?
毫无疑问,被媒体称作“哈佛天才”(前一阵子纯粹是一个具有非凡含义的名词,
后来变得具有嘲讽意味)的夏建统绝对不是徒有虚名之辈。我们应该为这个浙江同乡感
到骄傲。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够在18岁的年纪大学本科毕业。不是任何有天分的人都像
他那么刻苦,那么敬业。用不到5年的时间拿到哈佛大学的两个硕士学位、通过博士论
文答辩,毕竟不能等同于到超市买东西。更何况他正实实在在地为他的家乡做着很有意
义的事情。身在异乡和英文鸟语主宰的国度,夏建统明显地感受到了身为异乡人的温暖
,感受到自己身上洋溢着的东方古老文明的温暖。他所身处的设计学院,左有燕京学社
,右有东亚文化研究中心,他感到一种被祖先文化簇拥着的温暖。这种温暖是他这一代
幸运的中国留学生才可以拥有...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5579
34
三星堆位於我國四川省成都平原,自從上個世紀20年代開始,人們陸續在成都平原發掘
出一些明顯區別於黃河流域的各種文物,尤其上個世紀80年代前後,在幾個工地偶然出
現的大批以青銅器和玉石為主的出土文物,不僅震撼了中國人,而且也震撼了全球考古
界。
這些與中國商代並行的3000多年前的文物特點明顯有“西方”特點,比如青銅面具
大都鼻子高挺、眼睛奇大,最奇特的是那裏還發現了一根西方王室常用的金質王杖。一
時間猜測四起:這些相貌奇特的人從哪來,又到哪去了呢?甚至有人說:他們來自外星
文明,並且又回到“故鄉”去了。
近日,一個叫蘇三的網路作者更是把這種觀點發展到極致,在她剛出版的一本《三
星堆文化大猜想》的書中,她提出這樣的觀點。三星堆主要屬於猶太文明,並且得出一
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結論:來到中國的以色列人主要構成了中國的夏、商、周,中國人是
這些猶太人的後裔。
事實果真如此嗎?記者專程採訪了對三星堆有深入研究的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
院長孫華教授。
爭論一:三星堆屬於外來文明還是本土文明
關於三星堆遺址,歷來說法不一,許多人認為三星堆文明決非內生,它屬於外來...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5579
35
三星堆位於我國四川省成都平原,自從上個世紀20年代開始,人們陸續在成都平原發掘
出一些明顯區別於黃河流域的各種文物,尤其上個世紀80年代前後,在幾個工地偶然出
現的大批以青銅器和玉石為主的出土文物,不僅震撼了中國人,而且也震撼了全球考古
界。
這些與中國商代並行的3000多年前的文物特點明顯有“西方”特點,比如青銅面具
大都鼻子高挺、眼睛奇大,最奇特的是那裏還發現了一根西方王室常用的金質王杖。一
時間猜測四起:這些相貌奇特的人從哪來,又到哪去了呢?甚至有人說:他們來自外星
文明,並且又回到“故鄉”去了。
近日,一個叫蘇三的網路作者更是把這種觀點發展到極致,在她剛出版的一本《三
星堆文化大猜想》的書中,她提出這樣的觀點。三星堆主要屬於猶太文明,並且得出一
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結論:來到中國的以色列人主要構成了中國的夏、商、周,中國人是
這些猶太人的後裔。
事實果真如此嗎?記者專程採訪了對三星堆有深入研究的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
院長孫華教授。
爭論一:三星堆屬於外來文明還是本土文明
關於三星堆遺址,歷來說法不一,許多人認為三星堆文明決非內生,它屬於外來... 阅读全帖
p*****c
发帖数: 20445
36
2013年05月14日14:50 东方今报 我有话说(766人参与)
“现在,你们开始研究猪文化,这很好。”昨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省
文联副主席、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夏挽群接受采访时称,东方今报和雏鹰集团承办的
“雏牧香”杯创意文化大赛暨猪公馆展品征集活动,很有意义,很有价值,这是保留几
千年历史文化记忆的重要举措。过去没有人来做这项工作,而今天,我们应当补上这一
课。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夏友胜 梁新慧实习生 杨文丽/文记者 袁晓强/图
◎民协主席呼吁“应尊重猪文化”
“由于人们对猪过于熟悉,反而很少对它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进行深度探究,人
们很少将猪与文化联系一起。”夏挽群说,大家只是把它当做一种肉食的来源,可以给
人提供营养的东西,甚至对其充满轻蔑之意。
说起猪的历史,夏挽群如数家珍:猪伴随着人类走过了一个遥远的历史纵深,6000
多年前的原始社会,猪就被人驯化,成了六畜之一。
“原始人从远古的狩猎,进化到对野生动物的驯养,绝对是人类文明的一次飞跃。
”他说,在古代,甲骨文中的“猪”字,是一头野猪被箭射中的形象,后来演变成“豕
”,再后来,在“豕”旁边加“者”,到了唐... 阅读全帖
t*******a
发帖数: 4055
37
二里头遗址:最早的中国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蒋肖斌 时间:2017-08-22
146 0 考古中华文化 字号:A-A+
分享到:
2 收藏 打印
二里头卫星影像
2015年春季二里头宫殿区发掘现场航拍
许宏在查看洛阳铲里的土质土色
二里头绿松石龙首特写
南临古伊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河南偃师二里头,和它所在的伊洛平原的任何一
处村庄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直到1959年夏天,考古学家唤醒了这片沉睡的土地
,并揭开了一个尘封的秘密。今年6月,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在二里头遗址近旁奠基,这
座东亚大陆最早的核心都邑,将成为未来探索早期中国形成发展的核心平台。
许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于1999年至今担任二里头工作队队长,他的
团队是二里头考古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北京的夏日,社科院考古所的办公室,在一
屋子考古学书籍的环绕下,穿的T恤上印着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爵图案,许宏向中国
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讲述了二里头遗址考古半个多世纪、或者说二里头都邑三
千余年的风雨。
二里头遗址的“中国之最”
乐于向普通人群普及考古知识的许宏,为二里头遗址梳理出很多“中国之最”...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3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盘龙城发现大规模铸铜遗址
二里头究竟姓夏还是姓商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在探索“夏墟”和夏文化的过程中被发现的。如此巨大、辉
煌的一座都邑,使得严谨而保守的学者们也禁不住感叹它所透出的浓重的“王气”。大
家都同意它已进入了文明时代,但这到底是谁留下的都城呢?中国考古学家对此抱有浓
厚的兴趣。
二里头青铜鼎,中华第一铜鼎。作为商周青铜礼器的代表性器类,它最先出现于被
认为是“夏都”的二里头,本身就表明三代文明是一脉相承的。
二里头绿松石龙形器。龙,中华民族神圣的图腾,但它并不专属于某一族系,因此
,尽管文献上有不少夏人与龙的记载,但还是无法确证二里头文化肯定就是夏文化。
自1959年发现以来的50年间,有关二里头遗址与夏文化的争论持续不断。二里头早
于郑州商城,但它究竟是夏都还是商都,抑或是前夏后商,学者们长期以来聚讼纷纭,
争议不休。著名古史学家徐旭生先生本来是在踏查“夏墟”的过程中发现二里头遗址的
。但他根据文献记载,以及1950年代当时对二里冈文化及相关文化遗存的认识,仍推测
二里头遗址“为商汤都城的可能性很不小”。此后,这一意见在学术界关于夏商分界的
热烈讨论中占居主流地位达20年之久。1970年代后期,北...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1785
39
刊《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摘要: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一直得到学界的赞扬,然而深入审视,实乃以新
的文字资料参证古籍文献资料,不必看作“二重证据”,其中以商代君主世系推想“夏
后氏世系之确实”,更是严重的逻辑错误。“二重证据法”是针对“古史辨”派提出的
反对理念,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起到阻断史学革命、将传统史学过早衔接于新史学的作
用。此后史学界在上古史的研究中,将“二重证据法”的负面作用扩大、滥用,造成不
良的影响,应当及早摒弃。
关键词:王国维 二重证据 古史辨 考古学
王国维是20世纪初期杰出的史学家,早在1917年,他就通过辨识甲骨文字、破解其
中历史信息而撰成《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等重
要论著,取得了确证殷商君王世次的重要学术成就。1925年,他又高调提出所谓“二重
证据法”的命题,成为学术史上被多数人评价极高的史学方法。然而细检众论,随声者
多、考实者寡,对于“二重证据法”这个影响重大的问题,理应置于大的学术背景及史
学史的进程中重新审视。
一、“二重证据法”风靡于世的时代因缘
历史学在其持续发展...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4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武汉将来真正的城市中心是武昌
摆在我面前的这部《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无疑是一部学术巨著。全书正文共
525页,其中参考文献便有60页之多,包括了中英俄等多种语言的参考资料,又涵盖了
出土文献、传世文献、考古报告、民族志,以及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光看这60多页的
参考文献,便可知此书分量之重,可知此书是基础扎实的学术研究之著。
待我进一步了解作者本人后,心中久久地萦绕着张光直先生的一番话:“要研究三
代考古,就要学考古、经籍、甲骨、金文和早期王国民族学……”而且,“今天念中国
的考古不是念念中国的材料便行了。每个考古学者都至少要对世界史前史和上古史有基
本的了解,而且对中国以外至少某一个地区有真正深入的了解”(张光直:《考古人类
学随笔》,三联书店,199年,页126-128)。比对一下郭静云教授曾发表的书籍与论文
,她在考古、经籍、古文字及早期民族学均有研究成果,熟悉国外多处古文明的材料,
其学术视野的深度和广度可见一斑。我觉得,决定一个学者的成就,主要在于学术视野
及研究工具。所以,我想郭静云教授所能看见的夏商周,必定是与众不同的。
不出所料,循着作者的思路,我的脑海中构建了一个与教科书中截然不同的夏商周
... 阅读全帖
G********C
发帖数: 456
41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對蒙元史的歪曲及其嚴重危害
趙豐年 
世界上只有在中國,才會在主流歷史學家編制蒙元史教材中,把蒙古帝國建立地元代描
寫成空前繁榮的黃金時代,把中國民族融合、疆土遼闊、都歸功於成吉思汗等蒙古帝國
統治的貢獻。 “經過元朝近百年的統治,不單中華各民族之間密不可分的兄弟關
係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同時也加深了各少數民族對中國這一大家庭的主人翁感情……
契丹族與女真族(它是後來滿族先民的近支)在元代被視為漢人,而最終與漢族相融合
,回族作為一個新形成的民族出現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所有這些兄弟民族間密不可分的關
係,加強了中國各民族之間的凝聚力,在後來的清王朝時又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離開
了這些歷史的親和因素和傳統情誼,就不可能有今天親如兄弟的中華民族的大家庭,這
是任何人也不能否認的”[注1].至於鼓吹蒙元促進了科技生產力發展、促進了東西方文
明的交流的論文,更是比比皆是。最近還有文章宣揚游牧民族生活保護生態、保護動物
,是解決中國生態問題出路。 [注2] 
然而,大陸以外書籍描寫蒙古入侵其它國家時,講得都是蒙古人當初一貧如洗,野蠻殘
暴,每到一處,都屠殺平民民、搶劫、強姦。在很多地方滅... 阅读全帖
G********C
发帖数: 456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對蒙元史的歪曲及其嚴重危害
趙豐年 
世界上只有在中國,才會在主流歷史學家編制蒙元史教材中,把蒙古帝國建立地元代描
寫成空前繁榮的黃金時代,把中國民族融合、疆土遼闊、都歸功於成吉思汗等蒙古帝國
統治的貢獻。 “經過元朝近百年的統治,不單中華各民族之間密不可分的兄弟關
係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同時也加深了各少數民族對中國這一大家庭的主人翁感情……
契丹族與女真族(它是後來滿族先民的近支)在元代被視為漢人,而最終與漢族相融合
,回族作為一個新形成的民族出現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所有這些兄弟民族間密不可分的關
係,加強了中國各民族之間的凝聚力,在後來的清王朝時又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離開
了這些歷史的親和因素和傳統情誼,就不可能有今天親如兄弟的中華民族的大家庭,這
是任何人也不能否認的”[注1].至於鼓吹蒙元促進了科技生產力發展、促進了東西方文
明的交流的論文,更是比比皆是。最近還有文章宣揚游牧民族生活保護生態、保護動物
,是解決中國生態問題出路。 [注2] 
然而,大陸以外書籍描寫蒙古入侵其它國家時,講得都是蒙古人當初一貧如洗,野蠻殘
暴,每到一處,都屠殺平民民、搶劫、強姦。在很多地方滅...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1926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跨越三千年的姻缘》—— 序
为此书作序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易华博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0e408f0100zcwl.html
作为传播论的中国文化外来说与作为演化论的本土起源说相比不乏创意,并非完全无中
生有、空隙来风。先后流行过埃及说、巴比伦说、中亚说、印度说等,亦可分为一元论
和多元论。早在十七世纪耶稣会士柯切尔(A.Kircher)发表《埃及之谜》(罗马,1654)
和《中国礼俗记》(阿姆斯特丹,1667)两书,从中文与埃及象形文字相似之处出发,论
证中国人为埃及人之后裔。十八世纪(1758)法国汉学家德经(Joseph de Guignes)
发表《中国人为埃及殖民说》的演讲,从汉字与古埃及象形文字之相似入手考证出埃及
人迁居中土之具体年代(公元前1122年),“吾于是深信中国之文字、法律、政体、君
主,甚至于政府中大臣及全部帝国均源自埃及。而所谓中国古代史实即埃及史” 。[1]
这是十八世纪想象力最丰富的宏论之一,中国人或中国文化起源于埃及简称埃及说俱成
一家之言。
十九、二十世纪埃及说被巴比伦说、中亚说、印度说等取代而逐渐被...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火历新探──对荆楚文化和原始宗教信仰的思想史研究
研究中国上古时代的历史和文化,必然要涉及到对夏商周历法问题的理解和研究。因为
它是建立上古史研究的物质基础。在西历通行之前的中国青铜时代,因为朝代、历史和
科技的发展,曾经先后使用过几种不同的历法。本文所探讨的火历,就是当时在若干地
区通用过的历法之一。
一、火历问题的提出
对火历问题的研究,是由著名历史学家庞朴教授首先提倡的。1978年,庞朴教授的论文
《“火历”初探》在《中国社会科学》第四期上刊发。然后,他在1982年的《中国文化
研究论丛》和1984年的《文史哲》上接连发表了《“火历”续探》和《“火历”三探》
两篇论文。其中,在《“火历”初探》一文中,他正式地提出:
远古时代同后来历法的最大差别是:它并不以冬至的建子或雨水的建寅为岁首,而是以
大火昏见为一个新的农事周期的开始……这种以大火为授时星象的自然历,我们可以名
之曰火历。
在此问题提出后,他使用的常见例证如:
《诗·七月》:“七月流火”。
《周礼·夏官》:“季春出火,民咸从之”。
《左传·昭公三年》:“火中寒暑乃退”。
等等,特别是服虔为《诗·七月》所作的注:
季冬十二月... 阅读全帖
G********C
发帖数: 456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對蒙元史的歪曲及其嚴重危害
趙豐年 
世界上只有在中國,才會在主流歷史學家編制蒙元史教材中,把蒙古帝國建立地元代描
寫成空前繁榮的黃金時代,把中國民族融合、疆土遼闊、都歸功於成吉思汗等蒙古帝國
統治的貢獻。 “經過元朝近百年的統治,不單中華各民族之間密不可分的兄弟關
係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同時也加深了各少數民族對中國這一大家庭的主人翁感情……
契丹族與女真族(它是後來滿族先民的近支)在元代被視為漢人,而最終與漢族相融合
,回族作為一個新形成的民族出現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所有這些兄弟民族間密不可分的關
係,加強了中國各民族之間的凝聚力,在後來的清王朝時又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離開
了這些歷史的親和因素和傳統情誼,就不可能有今天親如兄弟的中華民族的大家庭,這
是任何人也不能否認的”[注1].至於鼓吹蒙元促進了科技生產力發展、促進了東西方文
明的交流的論文,更是比比皆是。最近還有文章宣揚游牧民族生活保護生態、保護動物
,是解決中國生態問題出路。 [注2] 
然而,大陸以外書籍描寫蒙古入侵其它國家時,講得都是蒙古人當初一貧如洗,野蠻殘
暴,每到一處,都屠殺平民民、搶劫、強姦。在很多地方滅...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载】夏王朝,从疑古说起
http://www.cchere.com/thread/3355320
考虑坛中不少朋友对夏王朝的认定很关心。由于诸多条件限制,难于了解真相。为使各
位对目前夏朝情况有个基本的了解,将在这篇夏王朝系列文中尽可能详细解说。至于文
笔枯躁,读之味同嚼蜡。。这个。。其实你不说,也心知肚明。然此类文章既不能瞎说
,又要幽默风趣。。弱弱的问句;仁兄要求似乎高了点吧?看在本公子辛苦查资料的份
上,将就着看吧.
我是楚歌的朋友,他目前在外地,走时请我帮忙把文章作者名找到.就是说这篇文章我们
不确定是谁,但考虑到这里的朋友对考古情况不了解,因此打算系统的介绍,这里申明一
点,文章不保证全部是原创造,有借用,有部分调用资料,有原创.但我们会注明,初发此文
由于没查出作者,只好暂时空置,目前已确认此文是;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教授
王勇老师作品.
我国这几十年来田野考古进展迅速,成果颇丰。较早出土的青铜器铭文遂公盈(西周中
期)和叔夷钟(春秋时期)都提到过大禹治水的有关内容。殷墟卜辞的研究,除非了证明
商朝的信史地位,实际上也证明了夏朝的信史地位。{1}
因为商朝的历史从成汤算起,则见于b辞的先公先...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123
47
(转自***网)
红山文化考古负责人雷广臻:“黄帝并非中国人的祖先”
中国人所说自己是“龙的传人”,而这个“龙”是谁呢?是黄帝。黄帝又是谁?是公
孙轩辕,而“公孙”这个複姓是什么意思?是蒙古语“Gangluusun Suyan” ,翻译成
汉语意思就是“旱龙之牙”。也就是陆地之龙的龙牙,故有土德之瑞,因而称黄帝爲眞
龙天子。其后人被称为“龙的传人”。而他的名字不是汉人的名字,而是蒙古人的名字。
蒙古红山文化与黄帝部族的文化元素是相对应的,只是我们大部分国人在感情上还是
不太愿意去承认。戎狄是匈奴的前身,《吕氏春秋审为篇》“狄人、猃狁,今日匈奴。
”《晋书北狄传》“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夏曰獯鬻,殷曰鬼方,周曰猃狁,汉
曰匈奴”。黄帝的部族名叫“轩辕”,“轩辕”即“猃狁”,两者是同一个族名的异写
,黄帝与匈奴本身就是同类。轩辕黄帝就是5000年前的成吉思汗,他的后代南下征服了
中原。《史记》中很多地方都清楚地记载黄帝部族是入侵中原的游牧民族,如《史记·
五帝本纪》:“(黄帝)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韂。”这是游牧
民族居无常处,迁徙为生的真实写照。游牧民族首领... 阅读全帖
f**********4
发帖数: 2617
48
西西河挖坟挖出来的牛文,基本总结了史学界对东方的匈奴和西方的匈人(Huns)之间
关系认识的发展史。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匈奴(Hsiung-nu),历史上有着众多不同的名字,比如鬼方、昆戎
、猃狁、荤粥、胡等等,有人统计,别名高达32种之多(冯家升1937)。一直到《史记
》才定名为“匈奴”。
至于匈奴的来源,也是众说纷纭。《史记》记载,“匈奴为夏后氏之苗裔”,“索隐”
引乐彦《括地谱》:“夏桀无道,汤放之于鸣条,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妻桀之众妾,
避居北野……中国谓之匈奴。”又引张晏“淳维以殷时奔北边”。按这种说法,獯粥是
夏桀的儿子,也为后世匈奴的始祖,所以匈奴为夏后氏之苗裔。学者如吕思勉赞同此说。
但是,没有证据说獯粥即是匈奴之始。如果按照《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就曾
经“北逐荤粥”。《国语•郑语》说:“昆吾为夏伯。”《左传》语“昆吾夏桀
同日亡。”《诗经•商颂》:“韦顾既伐,昆吾夏桀。”昆吾在商朝人那里就被
叫做鬼方,按徐中舒《夏史初曙》,是和夏人联盟的一个部族,他们被打败后一起迁往
北方。王国维《鬼方昆夷猃狁考》考证,这些称呼都是指的同一个民族...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载】夏王朝,从疑古说起
大禹的父亲治水没有成功,天帝命令祝融将其杀害于羽山;而几百年之后,到了成汤灭
夏时,祝融又一次助汤灭夏,降火于夏城。(《墨子-非攻下》)时间上虽然相跨几百
年,可是祝融这个火正官都要出来和夏王过不去.大禹的父亲治水不成而被杀,可还偏
要将治水的任务又交给他的儿子禹接着干,最后还要将王权一并交出去。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
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高唐,帝舜为有虞。帝
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这些记载前后有些矛盾。前面讲到禹都是同姓,后面为何
到了禹又变成姓姒氏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
因为大家不怀疑司马迁,所以信之不疑。可是,夏的祖先、商的祖先、周人和祖先竟然
是差不多同一个时期的人,那么这三支不同的部族在地望上为什么总是挤在一处?商代
的远祖专家考证后认为是帝喾,灭夏的商王成汤自是帝喾的后代。而颛顼是大禹的祖父。
照理这是两个各自独立发展的不同部落或氏族,但奇怪的是这两个并行发展的部族,居
然全都与一个叫有莘氏的小国攀亲,且攀亲不止,难道这个位于河南濮阳一带的小国专
出产美女?
先是大禹的父亲鲧...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5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盘龙城发现大规模铸铜遗址
何谓华夏大道之制

一,自然法思量的法制
所谓华夏大道之制,其实就是上古黄帝开创的三苗联邦制共和的华夏大道文化制度
,后来为先秦楚国继承形成楚国平民政治的君主宪政联邦制国家。 托克维尔说:“没
有人比我更赏识联邦制的优点。我认为,联邦制度是最有利于人类繁荣和自由的强大组
织形式之一。(《论美国的民主》)”。所以说,这种文化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比较讲
开放、自由、浪漫和社会繁荣,对人们的生存和生活极为有利。特别是它以天道的自然
法的公平公正原则教化民风,重视契约法治,以包容多元,自由选择,自由竞争搞政治
和治经济建设,达到政治清明社会繁荣,人们安居乐业的目的。
那么,如何定义华夏大道之制呢?就是以自由、平等、互利,博爱原则的自然法(
天道)推导出来的,保护每个人权利的公平正义的契约法制。这种契约法制就不偏向任
何阶层和个人,也不按任何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充分尊重每个公民平等自由权利的博
爱精神,包括平民和当权者。然后,以这种公平正义的契约法制,对人与人之间,人与
公权之间的规范制衡方式实现天下的清明之治。就是说,要让社会所有人享受到自由,
唯一途径就是同其他...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