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变法运动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
p****n
发帖数: 2247
1
在美国西部旧金山附近的非士那有一位种植果园的何姓老华侨,原籍广东开平县水口区
龙塘乡,对康非常敬仰,家中悬挂康的像。他生有10个子女,其中最聪颖的是靓丽爱女
何旃理(1891—1915年),字金兰,年方1 7岁,受父亲的影响,对当年领导震惊中外戊
成变法运动的康有为十分敬慕,并认为康有为神采奕奕慈祥得似父亲,便主动约康有为
单独相见。康有为大喜,当晚两人竞一见钟情,相见恨晚。
原来是旧金山的啊,是小马婆你们家那嘎达滴。
小马婆信口开河,祖上可是姓康?
n********r
发帖数: 462
2
来自主题: Joke版 - 北大会出国家主席吗?(ZT)
北大会出国家主席吗?
发信人: x1980 (ilovechina), 信区: PKU
标 题: 北大会出国家主席吗?
关键字: 北大之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n 30 18:15:03 2010, 美东)
北大,一个代表了中国近代教育史的大学,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一个复杂的being.
从京师大学堂到燕京大学,从燕京大学到北京大学。从维新变法运动到五四运动,从五
四到六四。北大经历了太多,那些沧桑蹉跎,岁月几多愁。
北大有很多文人的身影,鲁迅,胡适,数不胜数。北大一直是中国近代思想的急先锋,
是一面革命的旗帜。但是,北大学子在何方?
如果说北大出过政治领袖,那能想起来的只有毛泽东。如果不是强攀关系,毛泽东和北
大也是有缘无
分。不知道那时是北大留不住毛泽东,还是毛泽东不屑北大,反正泽东只是北大的图书
管理员而已。这
就是北大与政治的关系。
北大太清高了吗? 北大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人思维吗?传统的中国式文人是很清高的,
不为而都米折
腰,不饮盗泉之水。清高的人往往不能融入政治,因为政治需要手段,需要杀戮,需要
背叛。
北大也有流血时。五四的镇压,六四的枪声,最

发帖数: 1
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苏东坡竟然给妓女写过诗??
1、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开始了变法运动。此时,保守派人物韩琦、司马光、欧阳
修和苏东坡等人纷纷外放,离开东京汴梁。其中,苏东坡被任命为杭州通判,从而揭开
了一段风花雪月的江南诗酒生活。
熙宁四年,即公元1071年十一月,霜风凄紧时,苏东坡终于抵达了美丽的杭州。这
座秀丽的南方城市给了他一个温柔而深刻的最初记忆。他甚至认为,这里比他的家乡还
要风光无限。
初到杭州,他就以一首小诗表达了内心的喜悦: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中国广大的国土上,江南无疑是最诗意的地方。杏花春雨江南,六个韵味无穷的汉
字,断然构画了江南的妖娆与多姿。
或者我们可以说,江南是最适合诗人居住的地方:吴越软语,吴越娇娃,荷风藕实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些最能触动诗人敏感神经的事物,都是江南最富有的典藏。
以苏东坡的真性情,把他任命到江南的明珠杭州做官,简直就像把鱼儿放进江水,
把苍鹰放归蓝天一样顺理成章。

2、
诗酒趁华年,三十多岁的苏东坡正值生命的黄金时段,他来到了杭州,杭...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3419
4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文化望族的“寒士门风”zz
文化望族的“寒士门风”
读《新会梁家》
中国历史上颇有一些让人惊叹的文化世家。西汉的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东汉的班固
、班彪、班昭全家,唐代的杜审言、杜甫爷孙,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两代,明清之季
的万泰、万斯同、万经祖孙三代。人非一人,代非一代,血脉相连的同时,又体现了文化
贡献,给历代中国人带来经久不息的精神震撼。当近现代许多军政巨头、商界大亨在历史
的记忆中模糊之时,梁启超及其后人们的学术建树、事业成就却显示出越来越重的份量,
让人在无端感慨的同时,不斯然地涌起一股神往之情,《新会梁家》的生动记载,揭示了
这个脱胎于寒微农耕之家的文化望族所持有的魅力和意蕴!
生于1873年的梁启超算得上天纵奇才,不满12岁就考中秀才,16岁中举人。1890年,
少年得志的梁启超初遇被目为“狂人”的康有为,顷刻间折服于康有为如大海潮音般的滔
滔雄辩,如“冷水浇背,当头一棒,一旦尽失故垒,惘惘然不知所从事,且惊且喜,且怨
且艾,且疑且惧。”从此,梁启超拜于康有为门下。康梁师徒教学相长,相得益彰,成为
晚清学术文化的一面旗帜;两人又一同投身于变法运动,致力于整个民族的思想启蒙。
梁启超终其一生都处于权力
P******l
发帖数: 1648
5
From 刘盐约 新盐约之声
(圣诞节属于全世界,这种抵制秀不过是吹起一朵泡沫罢了)
眼下已经是十二月中旬了,圣诞节也近在眼前了。每年这个时候网络上总会冒出
一些杂音,今年也不例外。最近有弟兄姐妹反映,在某些群里又看到有人不断转发一大
段文字,号召国人抵制圣诞节,并借机诋毁基督教。
仔细观察这一长段文字,首先是拿出一个所谓的官方文件通知做噱头来吓唬人:
“今天**各机关事业单位(包括中小学)收到文件通知,杜绝圣诞节之类搞任何庆典活
动!不提倡过圣诞节!请大家支持这一政府决议!这一切都是因为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文化侵略造成的,国人应该力挺!拥护者请转发!”紧接着又煞有介事地拿出所谓的
历史依据来忽悠人:“查了好多资料才知道,许多的中国人只知道过洋鬼子的‘圣诞节
’、守‘狂欢夜’,但是他们并不知道‘狂欢夜’的由来。”
来由是什么呢?竟然是和八国联军有关:“1898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打到辽宁
省丹东市!这天晚上是它们所谓的狂欢夜!禽兽不如的八国联军在丹东市发动了屠城的
兽行,570多名中国妇女被强暴、凌辱。……为了打击中国人民的意志,让‘丹东事件
’永远作...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6
http://baike.baidu.com/view/42947.htm
中国的“人权宣言”
明末清初,有位伟大的思想家说:皇帝,是“天下之大害者”。他主张“无君”。
这就是我国近古代民主主义启蒙思想家、爱国者黄宗羲。他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
比卢梭的《民约论》还要早100年光景,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黄宗羲
同时代的思想家顾炎武说:“读了这部书,可以知道过去历史上所有帝王制度的弊端。
”《明夷待访录》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民权,对清末的维新变法运动影响很大。梁启超
在《清代学术概论》一文中说过:“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
,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黄氏的民权思想,一直影响
到辛亥革命时期的孙中山、邹容和陈天华等爱国志士。
《明夷待访录》诞生于明清之际,是一部具有启蒙性质的批判君主专制,呼唤民
主政体的名著。
《明夷待访录》成书于公元1663年,“明夷”是《周易》中的一卦,其爻辞有日
:“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人攸往,主人有言。”所谓“明夷”指有智
慧的人处在患难地位。“待访”,等待后代明君来采访采纳。《明夷待访录》
x***0
发帖数: 3070
7
来自主题: PKU版 - 北大会出国家主席吗?
北大,一个代表了中国近代教育史的大学,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一个复杂的being.
从京师大学堂到燕京大学,从燕京大学到北京大学。从维新变法运动到五四运动,从五
四到六四。北大经历了太多,那些沧桑蹉跎,岁月几多愁。
北大有很多文人的身影,鲁迅,胡适,数不胜数。北大一直是中国近代思想的急先锋,
是一面革命的旗帜。但是,北大学子在何方?
如果说北大出过政治领袖,那能想起来的只有毛泽东。如果不是强攀关系,毛泽东和北
大也是有缘无分。不知道那时是北大留不住毛泽东,还是毛泽东不屑北大,反正泽东只是北大的图书
管理员而已。这就是北大与政治的关系。
北大太清高了吗? 北大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人思维吗?传统的中国式文人是很清高的,
不为而都米折腰,不饮盗泉之水。清高的人往往不能融入政治,因为政治需要手段,需要杀戮,需要
背叛。
北大也有流血时。五四的镇压,六四的枪声,最先倒下的总是北大先锋。但是在牺牲的
同时,北大离政治舞台越来越远了。不知道是不是北大不屑,反正北大在战斗之后总是自我疗伤,默默
无闻了。
北大会出一届国家主席吗?他或者是一明君。他知道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也知道怎样将
中国文化发扬光大,而不是
y******u
发帖数: 2091
8
☆─────────────────────────────────────☆
x1980 (ilovechina) 于 h 提到:
北大,一个代表了中国近代教育史的大学,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一个复杂的being.
从京师大学堂到燕京大学,从燕京大学到北京大学。从维新变法运动到五四运动,从五
四到六四。北大经历了太多,那些沧桑蹉跎,岁月几多愁。
北大有很多文人的身影,鲁迅,胡适,数不胜数。北大一直是中国近代思想的急先锋,
是一面革命的旗帜。但是,北大学子在何方?
如果说北大出过政治领袖,那能想起来的只有毛泽东。如果不是强攀关系,毛泽东和北大也是有缘无
分。不知道那时是北大留不住毛泽东,还是毛泽东不屑北大,反正泽东只是北大的图书管理员而已。这
就是北大与政治的关系。
北大太清高了吗? 北大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人思维吗?传统的中国式文人是很清高的,不为而都米折
腰,不饮盗泉之水。清高的人往往不能融入政治,因为政治需要手段,需要杀戮,需要背叛。
北大也有流血时。五四的镇压,六四的枪声,最先倒下的总是北大先锋。但是在牺牲的同时,北大离政
治舞台越来越远了。不知道是不是北大不屑,反正北大

发帖数: 1
9
来自主题: CivilSociety版 - 不变法,就革命:辛亥107周年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仿佛还在昨天,但辛亥革命已是107年前的事情了。
南宋之后,刚健有为、包容创新的中华古代文明逐渐走向了没落。与汉唐宋明相比,清
朝十二帝相对勤政,并不昏庸。但形势比人强,人类社会发展到18、19世纪,迁延几千
年的自然经济、宗法社会、专制政治体制,已经日暮途穷。
经受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的惨痛教训,朝野终于意识到了改弦更张、
维新图强的必要性,慈禧太后从西安回銮后也提出了改革。清末十年的立宪运动,还被
称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黄金十年。
人类文明的走势,从独裁走向民主,从愚昧走向科学,从臣民走向公民,浩浩荡荡,虽
然殊途,终将同归,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真正的智者,是有见识、有魄力、敢行动者
,是顺势而动、与时俱进者,是抛弃一己、集团的短期利益,而追求社会进步和一己、
集团的长期利益。
然而,相继而起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君主立宪等改良举措,都因满清既得利益集团
目光短浅,无知无耻,因小失大,因循守旧,未能推进社会经济的顺利转型。
沸反盈天,人心思变,此路不通,必觅他途。 1911年10月10日的夜晚,武昌城中响起
阵阵枪声,少数...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0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19
第十九章洋务运动尾声
一、成功与失败
“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包括它的尾声在内,共经历了40年之久。
1895年到1901年应是洋务运动的尾声。”为什么我认为1895年到1901年是
洋务运动的尾声呢?多年来学术界谈起洋务运动,总是习惯他说它“失败”,
或者说是“破产”、“彻底破产”等等。他们以什么作根据这样说的?无非
是洋务运动搞了几十年,但甲午战争中被打得大败,这不是洋务运动失败或
彻底破产的标志吗?!诚然,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在一定意义上说,
也是洋务运动的失败,但二者不能划等号,即不能说甲午战争的失败,即等
于洋务运动的失败或彻底破产。因为如果那样认识的话,那就是洋务运动没
有“成功”之处可言了。事实上,按照本书各章节所述,洋务运动成功之处
是很多的,从全局看,甚至可以说“成功”多于“失败”。在洋务运动过程
中,不断有成功也随时有失败,这无论从具体某一企业、事件或从带总体性
的方针路线看均是如此。
历史学家评价历史事件或者是战争,说它们胜利与失败、成功与破产,
是从政治路线和目的等方面说的,是将事件置于历史长河规律中考虑的,离
开“目的”、离开“规律”来谈成功、...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11
出处: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759024-1.shtml
儒家文化结构的核心是“家”。这种“家”文化的结构可以用“忠”、“孝”、“仁”
、“义”四个字来概括。
这四个字之中又以“孝”为根本。“孝”维系了家庭与家族的基本伦理;“孝”的向上
延伸和扩展成为“忠”,整个国家是一个大家族,帝王就是头号大家长——不忠不孝是
十恶不赦的重罪,人人得而诛之;
“义”是家族伦理的横向扩展,“四海之内皆兄弟”——结党营私,结党夺权争利,是
儒家文化官场的传统文化;
而“仁”则是君主官吏或家族长辈对下的恩典,君主官吏或家族长辈被儒家当作圣人,
是永远伟大、光荣和正确,出了问题都是小人(即下级)的过错和责任。
“忠”、“孝”、“仁”、“义”是搭起中国文化结构的四根支柱,上下纵横互为支撑
,形成一个不可拆散的完整框架,衍生出中国文化中大部分意义、价值、伦理与道德的
体系。所以社会公德是不受重视的,自私自利衍生为团体、血缘和地域利益的亲疏,远
近,轻重和高下。所以任人唯亲是儒家这种文化的延伸;而强权就是真理,有权有钱就
有地位,只要有了地位,对于小人(劳动人民,... 阅读全帖
P******o
发帖数: 505
12
秦朝的统一与山西古文明的灭亡
山西文明的反思——秦朝的统一与山西古文明的灭亡
冬川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高平市境内,人们发现了两个巨大的尸骨坑
,并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尸骨、钱币、箭簇等文物,经过仔细的鉴定和考证,考古人员确
定这些尸骨就是距今2200多年前秦赵长平之战中赵军降卒的遗骸。一场曾经被中国史学
界怀疑了长达两千多年,甚至一度被怀疑是子虚乌有的神秘的大屠杀,随着这些遗骸的
重见天日,终于得到了有力的证实。
这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战役,双方参战总兵力超过100万人。这场战役
的结局,是每个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耳熟能详的,多少年来,无论是史学家、军事家还
是平民百姓,都对于这场战役的胜利者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秦军的统帅白起,更是因为
长平之战的胜利赢得了后世一致的推崇和敬仰,被誉为“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的中华
名将。而那个为后世留下了成语“纸上谈兵”的赵括则成为笑柄。中国的历史是不属于
失败者的,千百年来,这些在古老而悲壮的东方反法西斯战争中长眠的英雄们,始终被
尘封在历史的垃圾堆里,不仅得不到史学家们的同情与关注,反而受尽了后世的嘲讽和
鄙夷,更被大... 阅读全帖
P******o
发帖数: 505
13
秦朝的统一与山西古文明的灭亡
山西文明的反思——秦朝的统一与山西古文明的灭亡
冬川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高平市境内,人们发现了两个巨大的尸骨坑
,并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尸骨、钱币、箭簇等文物,经过仔细的鉴定和考证,考古人员确
定这些尸骨就是距今2200多年前秦赵长平之战中赵军降卒的遗骸。一场曾经被中国史学
界怀疑了长达两千多年,甚至一度被怀疑是子虚乌有的神秘的大屠杀,随着这些遗骸的
重见天日,终于得到了有力的证实。
这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战役,双方参战总兵力超过100万人。这场战役
的结局,是每个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耳熟能详的,多少年来,无论是史学家、军事家还
是平民百姓,都对于这场战役的胜利者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秦军的统帅白起,更是因为
长平之战的胜利赢得了后世一致的推崇和敬仰,被誉为“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的中华
名将。而那个为后世留下了成语“纸上谈兵”的赵括则成为笑柄。中国的历史是不属于
失败者的,千百年来,这些在古老而悲壮的东方反法西斯战争中长眠的英雄们,始终被
尘封在历史的垃圾堆里,不仅得不到史学家们的同情与关注,反而受尽了后世的嘲讽和
鄙夷,更被大...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下一个戊戌年,我们在哪?
格隆汇
一、
元朔二年(前127)正月,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令诸侯王分封子弟为列侯,并将王国封
地分给自己的子弟。这直接引致了尾大不掉的各诸侯王国的分崩离析,大一统的中央集
权正式建立。自此,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分封领地和相当治权为特
征的封建制,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长达两千多年、几乎看不到
尽头的对专制集权的反复争夺与循环更替。
元和二年(公元85年),汉章帝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并一直延续至今。与西方公
元纪年的绝无重复不同,干支纪年每60年会重新一个轮回。
我们这个民族,最鲜明的底色与烙印,在几乎两千年前就已定型,之后只是一轮又一轮
的轮回而已。
这,算不算一种冥冥中的宿命诅咒?
二、
1898年9月28日下午四时,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刑场,烈日高照下的刑场上人山人海。
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颇为悲壮黑暗的一个日子,谭嗣同、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杨
锐、林旭等6位维新变法人士在这里被处斩,围观的上万百姓兴奋地向他们身上扔着白
菜帮子!这一年是中国的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六君子”。而由他们主导的那场比日
本明治维新晚了30年的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阅读全帖
n****b
发帖数: 744
15
我开了个头,也结个尾。统一一下思想,分清主次。
梁启超家族纵横百年:国家民族命运的投影
1873年,梁启超出生于广东新会茶坑村。在《三十自述》里,他交代了自己出生的时代
背景:“太平天国亡于金陵后十年,清大学士曾国藩卒后一年,普法战争后三年,而意
大利建国罗马之岁也。”
清末民初,帝国的衰亡,极权的崩溃,从政治到社会,从生活到心态,从思想到学术,
都显现出一种半新半旧、亦新亦旧又互渗互动的状态。梁启超半个世纪中的所有追求与
惶惑,困境与出路,误解和洞见,皆因时代而起。正如萧公权先生在《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的概述:
“综其一生,悉于国耻世变中度过,蒿目忧心,不能自已。故自少壮以迄于病死,始终
以救国新民之责自任。享年虽仅五十有七,而其生活则云变波折,与清末民初之时局相
响应。”
梁启超以“善变”闻名于世。从戊戌年的变法开始,到庚子勤王,再到创办《新民丛报
》,宣传“新民”思想,为开启民智鼓与呼。辛亥革命后,他回国参与政治,两次讨伐
复辟,再造共和。他继承了晚清思想中儒家经世致用的传统,并将这一传统转变成新的
人格和社会理想,在不断的“变”里,其宗旨和目的始终不变,“其方法虽变,然其所
以... 阅读全帖
G********C
发帖数: 456
16
胡志伟
1923年2月20日,孙中山先生应香港大学校监、港督葛罗斯汾之邀前往发表演说。当何
东爵士陪同中山先生进入大礼堂时,全体学生与来宾起立鼓掌欢迎,达数分钟之久,且
挥动帽子,欢呼声与拍凳声夹成一片。港大学生会主席何世俭首先致欢迎词云:“用任
何言语介绍孙中山先生皆无必要,因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就是中国的同义字,孙中山先生
的经历如用书本记载下来,无疑的将是最吸引人的事迹,如果爱好自由是伟大的考验,
那么孙中山先生将与伟大共存,因此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么一位中国的伟人,一个
真正的君子,和一个胸怀广阔的爱国者”。 (1)
这是上世纪20年代,居住香港的知识份子对孙中山先生的评语。 17年后,在陪都重庆
的国民政府明令全国,尊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再过16年,毛泽东主席发表《纪念孙中
山先生》(2)一文,盛赞他“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
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说:“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
有一种宏伟的气魄。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知道他是很虚心
的。”对于他的缺点,“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 阅读全帖
G********C
发帖数: 456
17
胡志伟
1923年2月20日,孙中山先生应香港大学校监、港督葛罗斯汾之邀前往发表演说。当何
东爵士陪同中山先生进入大礼堂时,全体学生与来宾起立鼓掌欢迎,达数分钟之久,且
挥动帽子,欢呼声与拍凳声夹成一片。港大学生会主席何世俭首先致欢迎词云:“用任
何言语介绍孙中山先生皆无必要,因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就是中国的同义字,孙中山先生
的经历如用书本记载下来,无疑的将是最吸引人的事迹,如果爱好自由是伟大的考验,
那么孙中山先生将与伟大共存,因此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么一位中国的伟人,一个
真正的君子,和一个胸怀广阔的爱国者”。 (1)
这是上世纪20年代,居住香港的知识份子对孙中山先生的评语。 17年后,在陪都重庆
的国民政府明令全国,尊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再过16年,毛泽东主席发表《纪念孙中
山先生》(2)一文,盛赞他“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
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说:“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
有一种宏伟的气魄。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知道他是很虚心
的。”对于他的缺点,“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 阅读全帖
G********C
发帖数: 456
18
胡志伟
1923年2月20日,孙中山先生应香港大学校监、港督葛罗斯汾之邀前往发表演说。当何
东爵士陪同中山先生进入大礼堂时,全体学生与来宾起立鼓掌欢迎,达数分钟之久,且
挥动帽子,欢呼声与拍凳声夹成一片。港大学生会主席何世俭首先致欢迎词云:“用任
何言语介绍孙中山先生皆无必要,因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就是中国的同义字,孙中山先生
的经历如用书本记载下来,无疑的将是最吸引人的事迹,如果爱好自由是伟大的考验,
那么孙中山先生将与伟大共存,因此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么一位中国的伟人,一个
真正的君子,和一个胸怀广阔的爱国者”。 (1)
这是上世纪20年代,居住香港的知识份子对孙中山先生的评语。 17年后,在陪都重庆
的国民政府明令全国,尊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再过16年,毛泽东主席发表《纪念孙中
山先生》(2)一文,盛赞他“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
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说:“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
有一种宏伟的气魄。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知道他是很虚心
的。”对于他的缺点,“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9
原创2017-07-04谌旭彬 短史记 微信号tengxun_lishi
功能介绍
短史记栏目。
文|谌旭彬
1901年。
是“新政”开始的年份。
也是“新政”死亡的年份。
不许讲“西法”的变法上谕
1月29日,逃亡西安的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了一道新政改革上谕,上谕
中说:
“世有万古不变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成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月之照世
。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仿如琴瑟之改弦……”
意思是说:除了三纲五常不能改,满清皇帝的统治不能改之外,其他所有的一切都可以
改。
这是自洋务自强运动以来,清廷最高当局首次明确“赐予”帝国子民如此大尺度的改革
空间。
这份上谕遂因此被视作清末新政的起点。
但这个“开始”,并非政策,而是权术。
1、该如何“处置中国”?
“对中国该如何处置”——这是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之后,所面临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也是逃亡西安的老太后最关心的问题。
原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丁韪良“以华制华”的观点,也许最具代表性。庚子年九月二十八
日,丁氏在上海演讲说:
“为今之计,当先请皇帝复辟,另举西使中之贤者一人,入军机处,赞襄新政,则中国
可安,而后患可兔矣。次... 阅读全帖
G********C
发帖数: 456
20
胡志伟
1923年2月20日,孙中山先生应香港大学校监、港督葛罗斯汾之邀前往发表演说。当何
东爵士陪同中山先生进入大礼堂时,全体学生与来宾起立鼓掌欢迎,达数分钟之久,且
挥动帽子,欢呼声与拍凳声夹成一片。港大学生会主席何世俭首先致欢迎词云:“用任
何言语介绍孙中山先生皆无必要,因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就是中国的同义字,孙中山先生
的经历如用书本记载下来,无疑的将是最吸引人的事迹,如果爱好自由是伟大的考验,
那么孙中山先生将与伟大共存,因此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么一位中国的伟人,一个
真正的君子,和一个胸怀广阔的爱国者”。 (1)
这是上世纪20年代,居住香港的知识份子对孙中山先生的评语。 17年后,在陪都重庆
的国民政府明令全国,尊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再过16年,毛泽东主席发表《纪念孙中
山先生》(2)一文,盛赞他“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
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说:“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
有一种宏伟的气魄。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知道他是很虚心
的。”对于他的缺点,“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2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战国时期的楚国到底有多强?
何炳棣先生却认为,我国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大事因缘”应该是墨者协助秦国完成统一
大业,而本身却消溶于时代政治洪流之中。秦国转弱为强,人们一般都归功于商鞅变法
,但事实
上,应该归功于墨者的帮助。他说:“完成此篇论文之后,却不由得对墨子及其忠实信
徒非讲一两句纯感情的话不可:墨者原有兼爱非攻无私救世的清补良药,竟被时代巨变
无情地化为本身生命的强酸消溶剂——这是国史和人类史上值得讴歌赞叹的永恒悲剧!

四年前,何炳棣先生开始思索这件大事,经过大量考实之后,近日他撰写了三万多
字的《国史上的“大事因缘”解谜——从重建秦墨史实入手》一文。5月13日下午,何
先生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黄长风讲座上,为300余位清华师生讲解了这篇论文。著名科
学家杨振宁主持演讲,林家翘、李学勤和陈来教授分别提出了相关问题。
本篇论文分为五个部分,即河西地在秦史上的重要意义、墨者巨子制始末考辨、献
公朝墨者仕秦考实、图强运动中墨者的主要贡献和结论。由于本刊版面所限,只能刊登
部分内容。如果读者朋友需要这篇论文,请来电告知,本刊可免费提供。
演讲人:何炳棣 时间:2010年5月13日 地点: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
何炳棣... 阅读全帖
t*******a
发帖数: 4055
2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管仲如何用贸易战制霸天下
管仲如何用贸易战制霸天下
汉唐军机 2018-05-18 15:13
评论
我要分享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的管仲,更是世界经济贸易战的始祖。最近几天,大家
都沉浸在特朗普挑起的中美贸易战与芯片战。今天,我们不妨借鉴一下老祖宗们的智慧
,再来重新审视一下这一轮的中美经贸战和芯片封锁。
管仲,生活在公元前700多年前。后世的孔子曾说过,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如今都是野
蛮人了。而诸葛亮在隆中耕读的时候,就常自诩为管仲。可以说,在古代,管仲就是这
些顶级大咖们的偶像。
西方亚当斯密和凯恩斯的最近几百年来的发明,两千多年前的管仲早就都提出来了。管
仲治理通货膨胀、货币战争、价格与市场、税收与财政、国家宏观调控、社会分工……
都比亚当斯密先整明白并付诸实践,他的经济理论领先西方2000年.所以管仲绝对是“
经济战”理论的鼻祖。
8551670_946713
那么,管仲都有什么样的经济主张呢?后世流传的《管子》一书中,主要总结了三点:
第一点,是对救灾和就业的态度。当国家发生水旱蝗灾经济不好的时候,英明的君主都
是搞精准扶贫和救灾,但是管仲却玩起了“凯恩斯主义”,主张大兴土木,通过建设长...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3
赵皓阳:特权阶级的自我毁灭(二)——东晋门阀政治
2017-10-31 16:35:55 来源:大浪淘沙 作者:赵皓阳
点击:2205 评论: 0(查看)
0
本系列第一篇:特权阶级的自我毁灭(见附文)
(一)司马诸王的疯狂
我们评价西晋司马政权叫“生于不义,死于耻辱”。相比较于同样唱了一千多年白
脸的曹操,司马家族是真正的“窃国者”。曹丞相不管怎样,北方的地盘都是他自己打
来的,北拒匈奴,东征乌桓;开垦农田,兴修水利,恢复生产,军民同垦;唯才是举,提
拔寒门。可以说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强大的曹魏政权:“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
帝,几人称王”。然而司马氏接盘了曹魏政权之后,虽然统一了中国,但马上就玩砸了。
三国两晋时期,正处在我国封建王朝由贵族地主阶级统治向士族地主阶级统治的过
渡期,士族力量是一股蓬勃向上在很多时候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曹操死后,曹丕没有
能力全面打压士族,同时为了代汉自立的政治野心像士族全面投降,颁布了“九品中正
制”,曹操的“法家寒门路线”(陈寅恪语)可以说寿终正寝。然而士族阶级并不需要一
个代理人,于是根正苗红的大士族司马家取代曹魏政权,也是注定之事。
...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赵皓阳:特权阶级的自我毁灭
http://jiliuwang.net/archives/61039
赵皓阳:特权阶级的自我毁灭-激流网 来源:见水印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写过,中国封建王朝的兴亡有一个内在的周期闭环:土地兼并周期律
,“土地兼并一一土地危机一一农民起义一一战争消灭大量人口、出现大量荒地——土
地所有权的调整(再分配)一一安抚流民、开垦荒地——劝课农桑、发展经济、休养生
息一一恢复和繁荣一一土地兼并”。
这一周期律在经济上的表现为土地兼并,在政治上的表现则为特权阶层的扩张。这一特
权阶层,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表现,在汉朝为外戚和地方豪强,在两晋南北朝为士族阶
级,在唐朝为藩镇武将,在南北宋为文官集团,在元朝为蒙古贵族。但是无论这个特权
阶层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他们自朝代建立之初都表现出两个明显的趋势:第一,特权
的膨胀,无论是权力的广度和强度,都是在野蛮生长的过程中,类似于不可抑制的土地
兼并;第二,特权的去中心化,慢慢的,特权阶级的触手开始深入社会的方方面面,他
们之间的利益诉求开始变得多元化,统治精英们已经很难再维系一个主体意志,伴随着
主体意志土崩瓦解的是特权阶级在群体无意识下的盲动,最终的结...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5
大家好,今天晚上我们一起探讨一段历史,就是关于大清庆丰帝的宏伟蓝图的问题。探
讨这个的本质目的就是知己知彼,对未来有个系统性的规划,从而能够使每个大清子民
在黎明前能够充分的防火防盗,得到利益损失最小化。
今天我们一反常态,先说论点,而后再说论据。我认为庆丰帝一直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哎呀,这句话有没有点小粉红的语气?
高大上一点说,就是他的心中有一个伟大的蓝图,那就是在6年的时间里,通过改革来
实现八个大字:救亡图存,富国强兵。
请注意,这个伟大的蓝图和百姓没什么关系,救亡存图就是保证大清江山千秋万载,富
国强兵就是朝廷有钱,而后先军政治,让人不敢惹,甚至时机成熟惹别人一下。
用我的描述就是在一个崇祯的时代,怀着一颗汉武大帝的梦想,利用王安石、张居正的
权力变革手法以及商鞅、桑弘羊的经济改革政策,来打造一个乾隆的饥饿盛世。
而这一切都从人人可做的庆丰梦开始。下面我们会就每一句来展开解释,争取通过对比
让大家更明白、更透彻。
一、庆丰帝变法的原动力
1、伟大的梦想
庆丰帝实际上是一个极端恋权的人,他和长者的闷声发大财以及他的前任平安降落的梦
想不一样。从他的个人角度讲,他有自己的目标,而...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2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对海日的革命还是改良的回答
雪珥:中国最大危机 再度跌落激进的悬崖
又是新的一年。问候诸位雪亲。
2017年,最为重要的纪念之一,应该是俄国十月革命100周年。1917年的十月革命,是
俄国在寻求现代化进程中,走向激进主义的巅峰,它既是此前激进主义运动的结果,又
是此后更大的激进主义运动的开端。俄国的激进主义,对中国影响至深至远。
中国当下所面对的危机,无论经济危机,还是治理危机,从列强诸国的现代化进程看,
都有相当的共性,不必大惊小怪。我们只是需冷静承认,自己并没有什么所谓的“后发
优势”,人家当年跌落的坑,咱一个不拉,全部跌落进去,都没能绕过;我们当然也不
必自怨自艾,人家后来都爬出了这些坑,咱们照理应该能爬出来。
但是,我们真能爬出来吗?从我民族的历史看,未必!其中原因,就是我们这个民族太
喜爱激进的推倒重来了,太厌恶更为艰难和精细的治理改进了。掉进坑里后,我们大多
数人不是想着如何齐心协力爬出来,而是互相责怪、互相攻击,最后只能是“与汝偕亡
”,大家一起烂死在坑里。
当下的中国,正在经历3000年来最为富强的时期,也在经历3000年来最为深刻的变局,
并且,这种变局正处于瓶颈阶段。在今后的5年、10年、2...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2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
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本身的憎恨和怀
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
人我们可以叫他做“反智性论者”(anti-intellectualist)。... 阅读全帖
s******i
发帖数: 870
30
来自主题: Sociology版 - 西方国际社会学述评
西方国际社会学述评
李 毅 博士
内容提要
西方国际社会学(或称全球社会学)的蓬勃发展,略迟于西方发展经济学和发展政治学的发展。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帕森斯的社会发展理论占统治地位。七十年代,社会现代化理论、依附论、世界体系论,影响广泛。现在,只有世界体系论硕果仅存。主要代表人物有颇郎伊、艾森斯塔德、墨尔、佛兰克、斯卡齐波尔、梯利、傅高义、林茨、蔡斯-丹,而影响最大的是沃勒斯坦。在亚欧非世界大体系中,中国第一长达一千多年,欧洲是边缘。1865年前后,英国产值超过中国;1900前后,美国产值超过英国;中国成了边缘。今后几十年内,中国产值有可能超过美国,并长期保持第一。果如此,则中国第一就是人类世界体系的常态。
[ABSTRACT] International sociology is a relatively new discipline as it came into being through interacting ...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1
秦王朝建立过程中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
——兼论儒法论争的社会基础
罗思鼎
《人民日报》(1973.11.14)
秦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始皇所建立的封建统一事业,以及他所采
取的一系列政治措施,都不能单纯归结于偶然的原因,而是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
果。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指出: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必须注意“在过程
发展的各个阶段 中,也有其特点”。秦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开始于秦孝公,
完成于秦始皇,其间整整经历了七代国君。在这一百五十年中间,充满着激烈的变法与
反变法、 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秦始皇由于适应了封建制一定要代替奴隶制的社会发
展趋势,才能“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①,统一了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
第 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汉承秦制”②,这说明秦所创立的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主义的社会制度是逆转不
了的。研究中国 封建社会的历史,批判尊儒反法思潮,必须认清儒法论争的社会基础
和秦始皇的历史作用。而要正确认识儒法论争的社会基础和秦始皇的历史作用,就必须
弄清从秦 孝公到秦始皇这一百五十年间复辟和反复辟斗争的历史及其各个阶段的特点。

“秦行...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弱智儿童欢乐多),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秦王朝建立过程中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20 21:15:54 2012, 美东)
秦王朝建立过程中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
——兼论儒法论争的社会基础
罗思鼎
《人民日报》(1973.11.14)
秦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始皇所建立的封建统一事业,以及他所采
取的一系列政治措施,都不能单纯归结于偶然的原因,而是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
果。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指出: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必须注意“在过程
发展的各个阶段 中,也有其特点”。秦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开始于秦孝公,
完成于秦始皇,其间整整经历了七代国君。在这一百五十年中间,充满着激烈的变法与
反变法、 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秦始皇由于适应了封建制一定要代替奴隶制的社会发
展趋势,才能“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①,统一了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
第 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汉承秦制”②,这说明秦所创立的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主义的社会... 阅读全帖
h*h
发帖数: 27852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inergas (大坏猪),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商鞅这个人——帝国体制总设计师【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28 11:40:53 2011, 美东)
商鞅这个人——帝国体制总设计师
作者:邹牧仑 2008-03-29 23:28:41 发表于:博客中国
四.商鞅这个人——帝国体制总设计师
公元前361年,在魏国都城安邑到秦国都城咸阳的风沙弥漫的黄土道上,一个被魏国故
意忽视并遭到冷遇的落拓学者,告别了自己的家乡故土,步履轻快地向秦国行进,他将
在这里施展他的雄才大略,秦国将因这个人的到来而骤然崛起,山东六国将因这个人的
出现而迅速衰败,中国将因这个人而面目一新。这个人的名字叫卫鞅,出身于卫国的一
个破败的贵族家庭。卫鞅居秦二十年,先后领导了两次变法,变法后的秦国呈现出生机
勃勃的帝国大气象,卫鞅因功受封于商地,故史书称之为商鞅。
据史书记载,商鞅从少年起喜好刑名之学,曾投奔魏相公孙痤门下,寻找得以大用的机
会。但不知什么原因,公孙痤虽然深知商鞅的才能,却一直到临死前才予以注意。他向...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4596
34
商鞅这个人——帝国体制总设计师
公元前361年,在魏国都城安邑到秦国都城咸阳的风沙弥漫的黄土道上,一个被魏国故
意忽视并遭到冷遇的落拓学者,告别了自己的家乡故土,步履轻快地向秦国行进,他将
在这里施展他的雄才大略,秦国将因这个人的到来而骤然崛起,山东六国将因这个人的
出现而迅速衰败,中国将因这个人而面目一新。这个人的名字叫卫鞅,出身于卫国的一
个破败的贵族家庭。卫鞅居秦二十年,先后领导了两次变法,变法后的秦国呈现出生机
勃勃的帝国大气象,卫鞅因功受封于商地,故史书称之为商鞅。
据史书记载,商鞅从少年起喜好刑名之学,曾投奔魏相公孙痤门下,寻找得以大用的机
会。但不知什么原因,公孙痤虽然深知商鞅的才能,却一直到临死前才予以注意。他向
前来探视的魏王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重用商鞅,二是不能重用便杀掉他,总之不能让
这个人走出魏国的国境。然后,他又把这个消息透露给商鞅,嘱其逃避。我们可以看到
商鞅确实是才智过人,一般人闻信后早已逃之夭夭,他却像没事人一样。
无论公孙痤怎样器重商鞅,却还是低估了他,商鞅显然更加富有判断力,他知道魏王既
然没有重用他,便显然是没有瞧得起他,所以也不会杀他。他一直等到...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267
35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尹钛:实际政治与高谈政治 zt
尹钛:实际政治与高谈政治
时间:2010-01-20 17:41 作者:尹钛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273次
张中行撰文回忆章太炎,说提起章太炎先生,总是先想起他的怪,而不是先想起他的学问
。“多种怪之中,最突出的是‘自知’与‘他知’的迥然不同。这种情况也是古已有之,
比如明朝的徐文长,提起青藤山人的画,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爱,可是他自己评论,却是
字(书法)第一,诗第二,画第三。这就难免使人生疑。章太炎先生就更甚,说自己最高的
是医道,这不只是使人生疑,简直使人发笑了。”其实,章太炎的自评诸项之中,其自许最
高的恐怕还不是医术,而是政治见识。时人都知道,章太炎与人讲音韵、训诂,不甚轩昂,
与人谈政治,则眉飞色舞。对此,章的朋友马叙伦颇为无奈且惋惜:“余素不乐太炎与闻
政事,盖太炎讲学则可,与政则不可;其才不适此也。徒能运书卷于口舌之间,观此所载,
几若洞烛无遗,亮猛复出,而其实每违于事势,然四方当局皆重其名而馆之,亦实非能尽其
言也。”
忽然想起章太炎的自知与他知之反差,是因为最近重读了张鸣先生的《再说戊戌变
法》一书,其中分析到了章太炎的政治对手康有为、梁启超师徒诸人的政治实践与...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Jia 俱乐部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FaJia
标 题: 《王权论》王权政治的社会与民众观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2 21:03:43 2011,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
标 题: 《王权论》王权政治的社会与民众观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30 02:00:34 2010, 美东)
兴亡周期律和国强民弱局面之形成(1)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8月11日10:36 新浪读书
提要:
当政治试图严密控制社会的时候,实际上是国家锁死了社会;静止僵化的社会反过来又
锁死了国家,即社会结构又制约了政治的作为。在“国家—社会双向锁死”的情况下,
中国社会就会保持在农业文明的状态中,只有量的累积,而没有质的突变。一个试图控
制社会一切的国家,是以牺牲社会发展为代价换取稳定的。它虽免于社会变革对政治的
威胁,却崩溃于社会固...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7
兴亡周期律和国强民弱局面之形成(1)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8月11日10:36 新浪读书
提要:
当政治试图严密控制社会的时候,实际上是国家锁死了社会;静止僵化的社会反过来又
锁死了国家,即社会结构又制约了政治的作为。在“国家—社会双向锁死”的情况下,
中国社会就会保持在农业文明的状态中,只有量的累积,而没有质的突变。一个试图控
制社会一切的国家,是以牺牲社会发展为代价换取稳定的。它虽免于社会变革对政治的
威胁,却崩溃于社会固有结构不可克服之矛盾。强悍的国民虽然会以拳头和意志带给国
家统治阶层很多课题,政治体制因此面临极大挑战,但却迫使统治阶层进化,利用人类
的一切文明成果,建立更高明的政治制度。须知:民强才能国强,只有社会多样化的健
康发展,才能给国家民族带来真正福祉和根本利益。
从某种意义而言,社会不得已生出了专制政治这个孽子。当儿子反过来教训老子的时候
,天道就沦丧了。——题记
客:韩非子认为民众愚蠢、奸猾、贪婪、鄙俗,这岂不是以偏概全了,个人难免有缺点
,但把人民这个整体都视为“群氓”,是很恶毒的观点,听起来很不舒服。
主:韩非子直截了当...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Jia 俱乐部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FaJia
标 题: 《王权论》王权政治的社会与民众观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2 21:03:43 2011,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
标 题: 《王权论》王权政治的社会与民众观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30 02:00:34 2010, 美东)
兴亡周期律和国强民弱局面之形成(1)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8月11日10:36 新浪读书
提要:
当政治试图严密控制社会的时候,实际上是国家锁死了社会;静止僵化的社会反过来又
锁死了国家,即社会结构又制约了政治的作为。在“国家—社会双向锁死”的情况下,
中国社会就会保持在农业文明的状态中,只有量的累积,而没有质的突变。一个试图控
制社会一切的国家,是以牺牲社会发展为代价换取稳定的。它虽免于社会变革对政治的
威胁,却崩溃于社会固... 阅读全帖
x******g
发帖数: 53
3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论持久战
毛主席,你不服是不行的。给没仔细看书的人回顾一下伟大的民族英雄毛主席。
论持久战
(一九三八年五月)
这是毛泽东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
问题的提起
(一)伟大抗日战争的一周年纪念,七月七日,快要到了。全民族的力量团结起来
,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同敌人作英勇的战争,快一年了。这个战争,在东方历史
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将是伟大的,全世界人民都关心这个战争。身受战争灾难
、为着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无日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然而战争的
过程究竟会要怎么样?能胜利还是不能胜利?能速胜还是不能速胜?很多人都说持久战
,但是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很多人都说最后胜利,但是为什么会有最后
胜利?怎样争取最后胜利?这些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解决了的,甚至是大多数人至今没
有解决的。于是失败主义的亡国论者跑出来向人们说:中国会亡,最后胜利不是中国的
。某些性急的朋友们也跑出来向人们说:中国很快就能战胜,无需乎费大气力。这些议
论究竟对不对呢?我们一向都说:这些议论是不对的。可是我们说的,还没有为大多数
人所了解。一半因为我们的宣传解释工作还...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4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梁公启超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
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本身的憎恨和怀
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
人我们可以叫他做“反智性论者”(anti-intellectualist)。但是在西方,“反智性论
者”和“反理性论者”(anti-rationalist)一方面颇相牵缠,而另一方面又有...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41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
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本身的憎恨和怀
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
人我们可以叫他做“反智性论者”(anti-intellectualist)。但是在西方,“反... 阅读全帖
G********C
发帖数: 456
42
─评历史连续剧《走向共和》的美学价值─
辛 灏 年
(黃花崗雜誌《革命與改良》文章選刊之十)
献给伟大的共和革命——辛亥革命九十二周年
題 解 ﹕问曰﹕ 保共改良未死,何以言祭?
答曰﹕ 保共改良必死,共和革命必再。
当此方死方生之际,为促其早死,乃为之祭。
前 言﹕
一位近代史学者在看完了长篇电视历史剧《走向共和》之后,曾兴奋地评价说﹕《
走向共和》不啻为──
专制中国的一道闪电,
共和思想的一片霞光;
痛斥改良的一阵狂飙,
呼唤革命的一声惊雷……
是的,当此中共北京洋教专制复辟政权──依然在拼命效法着大清慈禧皇太后“假
改革、真保权”的──“愚民之术”时,《走向共和》》的播放和传播,和它 始被中
共“删除革命、只播改良”,终被中共彻底禁播禁售的“必然命运”,虽然突显了中共
专制统治者的心慌意乱,却在海外为惊醒人心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特别是在国内
,它实已成为号召再造共和革命、推翻专制复辟的惊天之雷……
它形象地告诉了我们﹕历史竟是如此惊人的相似。
它艺术地回答了我们﹕何为专制改良?何为专制复辟?谁才是中华民族的新中国?
谁才要真正地“走向共和”?
上篇﹕
一、《走向共和》形... 阅读全帖
G********C
发帖数: 456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GreaterROC (Greater Republic of China),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保共改良”二十五周年祭 ─评历史连续剧《走向共和》的美学价值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12 10:17:59 2011, 美东)
─评历史连续剧《走向共和》的美学价值─
辛 灏 年
(黃花崗雜誌《革命與改良》文章選刊之十)
献给伟大的共和革命——辛亥革命九十二周年
題 解 ﹕问曰﹕ 保共改良未死,何以言祭?
答曰﹕ 保共改良必死,共和革命必再。
当此方死方生之际,为促其早死,乃为之祭。
前 言﹕
一位近代史学者在看完了长篇电视历史剧《走向共和》之后,曾兴奋地评价说﹕《
走向共和》不啻为──
专制中国的一道闪电,
共和思想的一片霞光;
痛斥改良的一阵狂飙,
呼唤革命的一声惊雷……
是的,当此中共北京洋教专制复辟政权──依然在拼命效法着大清慈禧皇太后“假
改革、真保权”的──“愚民之术”时,《走向共和》》的播放和传播,和它 始被中
共“删除革命、只播改良”,终被中共彻底禁播禁售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一个跟乌鸦有关的文字狱
如果不算土匪流氓等“第三社会”中人,文人跟监狱的距离想必要比其他人近那么一点
,越是有才华的人,危险似乎就越大。有人反过来说,这种危险其实成就了这些才气乱
冒者,让他们写出传世的诗文,所谓“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但是受难的当口,
当事人似乎没有这样自觉的受虐意识,几乎没有不想早点摆脱苦难、过平常人的日子的。
在中国文坛上,苏轼几乎就是才华的同义词。虽然文人琴棋书画都要弄一点,但在诗、
词、书、画都有成就的却并不算多。就当时而言,苏轼在歌伎舞儿中大红大紫,哪个不
唱苏子瞻的词?如果有幸运儿得到品题,自会身价百倍,缠头不知要多得多少。苏轼的
诗词歌赋值钱,书画也宝贝,当时就能拿来换钱换物,有个朋友嗜羊肉,一馋了就找个
借口到苏轼那里骗幅字去换上几十斤上好的羊肉。
才华横溢而且有幸在生前爆得大名的人,往往都有点多嘴的毛病,在政坛,则表现为对
政事的挑剔,甚至“非议”乃至“横议”,令当局者满是不痛快。苏轼尤其如此,此公
中年以后,发福得紧,肚子很大,一日闲来,要诸姬猜他肚子装的是什么东西,有人猜
才学,有人猜智慧,只有爱妾朝云说道:相公那里面是一肚皮不合时宜,苏轼点头称是
。此公为官一生,...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36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转载] 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
作者:王小石
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一)楔子
巍巍中华,煌煌历史,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雄霸世界,1000年时约为22.7
%,1500年为25%,1600年为29.2%,1700年为22.3%,1820年达到顶峰为32.9%。盛世往
往掩盖了危机,此时经济结构欧美显然优于中国:非农产业荷兰占57%,英国占63%,美
国占30%,中国则仅占1/4,而且和欧美非农产业主要是发展近代工业不同,中国当时的
非农产业大部分是在农村进行的传统手工业、运输、贸易和建筑,城市化水平远低于欧
洲。这说明,欧洲进入快速增长的轨道,中国则陷于停滞。这种GDP质量的巨大差异在
发生战争时就体现得更加明显,欧美近代工业可以高效率地转为军用物资生产,而中国
传统手工业则基本无法支撑战争物资生产需求。
西方列强经过长期的策划与计算,由当时的海上霸主英帝国在1840年率先发动战争以期
打开中国门户,史称第一次鸦片战争。虽然英军最多时仅出动舰船73艘、陆军1.2万人
,但战争仍然以中国失败告终,被迫签署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巨额战
争赔款,割让香港领土,开放... 阅读全帖
G********C
发帖数: 456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GreaterROC (Greater Republic of China),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保共改良”二十五周年祭 ─评历史连续剧《走向共和》的美学价值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12 10:17:59 2011, 美东)
─评历史连续剧《走向共和》的美学价值─
辛 灏 年
(黃花崗雜誌《革命與改良》文章選刊之十)
献给伟大的共和革命——辛亥革命九十二周年
題 解 ﹕问曰﹕ 保共改良未死,何以言祭?
答曰﹕ 保共改良必死,共和革命必再。
当此方死方生之际,为促其早死,乃为之祭。
前 言﹕
一位近代史学者在看完了长篇电视历史剧《走向共和》之后,曾兴奋地评价说﹕《
走向共和》不啻为──
专制中国的一道闪电,
共和思想的一片霞光;
痛斥改良的一阵狂飙,
呼唤革命的一声惊雷……
是的,当此中共北京洋教专制复辟政权──依然在拼命效法着大清慈禧皇太后“假
改革、真保权”的──“愚民之术”时,《走向共和》》的播放和传播,和它 始被中
共“删除革命、只播改良”,终被中共彻底禁播禁售的... 阅读全帖
h*h
发帖数: 27852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t 税负曲线牵扯千年兴衰
税负曲线牵扯千年兴衰
1279年,在元军的猛攻之下,雷州失守,逃至崖山的赵昺君臣,相对而泣,束手无策。
当元军的撕杀声渐行渐近时,丞相陆秀夫毅然负上8岁幼主赵昺,面向大海,纵身一跃
,自此南宋灭。
300多年后的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攻克北京外城,次日凌晨,崇祯帝朱由检在极度悔
恨之中自缢煤山,明朝亡。
不管是南宋赵昺,还是明末崇祯,他们可能至死都不明白,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葬
送了他们的大好河山。
穿越千年的历史薄雾,重温这些王朝更迭的悲剧结局,看似刀光剑影的力量对决,背后
都有一条神秘的税负曲线,勾勒出王朝大致相同的兴衰轨迹:
立国之初,吸取前朝教训,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人民安居乐业,府库充盈殷实,并达
盛世状况;盛世之时,享乐奢靡之风日盛,官府消耗逐年猛增,税负也就水涨船高,人
民开始不堪重负;盛世之后,官府开始穷奢极欲,横征暴敛,以致税收枯竭,民不聊生
,直至灭亡。
税负松紧看兴衰
作为维系王朝运转最为重要的经济基础,税负之松紧,不但是国家兴衰的晴雨表,也是
万民苦乐的温度计。
赵宋之殇,朱明之亡,原因杂陈,而其中一个关键,正是明末黄宗羲所说的“税负积累
莫返之弊”,也...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8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18
第十八章洋务运动与各方面的关系——兼论有关洋务运动一些理论问题
一、洋务运动与太平天国的关系
写到上一章为止,组成洋务运动这架大机器的零部件可以说是基本上阐
述清楚了。现在应该带综合性地叙述它与各个方面的关系。首先谈与太平天
国的关系。
一谈起洋务运动与太平天国的关系,人们总是很自然地想到,它是作为
太平天国对立面发生的。不错,促使洋务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清政府为
了镇压太平天国为主流的农民革命运动,但远不止于这一种关系。洋务运动
与太平天国还有更为深刻和广泛的关系。洋务运动就清政府的目的说,是“资
取洋人长技”以拯救清朝封建统治的运动。要拯救清朝统治,它一定内之镇
压人民革命,外之抵御列强侵略。当力量不足以镇压人民革命,则联外以制
内,当力量不足以御外时,则又会用妥协求和的方法来保持自己的统治。不
管怎么表现,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发展生产力、发展近代工业的结果,
都是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洋务运动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
发展,与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至少有如下面点密切的关系。
一个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发展了商品经济。由于太平军沉重地打击了封
建势力,多数地区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9
2015-06-28 07:18
(注:原作者未找到,如有知悉请告知!)
引言
任何一个历史事件,作为当时的新闻和作为过往的历史,其涵义是很不一样的。而对这
样的事件作政治的观察和文化的审视,其方式也是很不相同的。在一九八九年的“六四
”一案过去十五年之际,假如依然还在弄清真相和追究责任,还停留于抗议和控诉,那
么不仅悲剧当事者的代价白付,这场悲剧的幸存者也全都白活了。在悲剧发生的当口,
平心静气的审视显然是不可能的。但当悲剧成为仿佛发生在戏剧舞台上的往事之后,没
有平心静气的审视,乃是奇怪的。此文作为一个探讨,有抛砖引玉之意。但无论就当事
人还是就旁观者的角度而言,这都并不表示什么开始,而是意味着某种了结。
邓小平的悲剧:十年和一天的比重!
一九四九年以后的中国历史,是以二个人的名字,即毛泽东和邓小平,为标记的。虽然
这二个人属于同一个政党的领袖,但他们所象征的历史内涵,却很不一样;其领导的政
党所扮演的历史角色,也大相庭径。毛泽东时代的共产党虽然已经执政,骨子里却依然
停留在革命党阶段。该党真正变成执政党,是从邓小平时代开始的。毛泽东终其一生都
是个革命家,而邓小平最后存留于青史的...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说邓小平的悲剧、胡耀邦的天真及赵紫阳的聪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28 21:23:30 2016, 美东)
2015-06-28 07:18
(注:原作者未找到,如有知悉请告知!)
引言
任何一个历史事件,作为当时的新闻和作为过往的历史,其涵义是很不一样的。而对这
样的事件作政治的观察和文化的审视,其方式也是很不相同的。在一九八九年的“六四
”一案过去十五年之际,假如依然还在弄清真相和追究责任,还停留于抗议和控诉,那
么不仅悲剧当事者的代价白付,这场悲剧的幸存者也全都白活了。在悲剧发生的当口,
平心静气的审视显然是不可能的。但当悲剧成为仿佛发生在戏剧舞台上的往事之后,没
有平心静气的审视,乃是奇怪的。此文作为一个探讨,有抛砖引玉之意。但无论就当事
人还是就旁观者的角度而言,这都并不表示什么开始,而是意味着某种了结。
邓小平的悲剧:十年和一天的比重!
一九四九年以后的中国历史,是以二个人的名字,即毛泽东和邓小平,为标记的...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