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受体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L****e
发帖数: 499
1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请教 NIH3T3表达 FGF21的受体吗?
想用NIH3T3 作细胞模型研究 FGF21,但是不知道NIH3T3 是否表达 FGF21的受体
betaKlotho 和FGF1Rc,因为不是主要的课题,所以不想也没钱去买这两个抗体验证了
,想请教一下有没人知道或者有这方面的经验。另外NIH3T3 是实验室用得很多的一种
细胞了,它的基因表达谱不知这么去查?
多谢了
o******u
发帖数: 117
2
现在实验有个问题请教大家:某受体已经知道在所有哺乳动物都表达,现在我比较感兴
趣它在人和老鼠之间表达,或者是对其内源配体的结合活性上有无差异,该如何设计实
验来证明?我自己能想到的是用传统的Western 或FACS来半定量,但问题是如何区分抗
体结合活性的差异?求教大家,谢谢了。
j****x
发帖数: 1704
3
对于2,其实是意料之中的结果。因为早就知道受体并非replication cycle的唯一限制
性因子,这里不过是再次印证了而已,这也就是你所提到的后面的很复杂的东西。但
HDV可以在NTCP转基因小鼠中感染并复制,就已经说明问题了,恰恰也提高了NTCP是受
体的说服力。结合非肝源细胞上的数据以及entry机制的最新结果,NTCP是specific
receptor或者说high Affinity receptor,是很靠谱的结论了。
b****r
发帖数: 17995
4
谢谢楼主科普
如果这个受体的发现直接导致治疗慢性乙肝的方法问世,诺奖希望应该是极大的

infection
j****x
发帖数: 1704
5
HBV infection是否存在cell-cell contact mediated direct transmission的机制,
目前尚无定论,现有的in vitro model的数据似乎并不支持但也无法完全排除这种可能
。然而entry inhibitor确实可以有效阻止viral spread in vitro and in vivo,那么
合理的猜测就是即便存在细胞间的传播,也很可能是经由受体介导的。
hepatocyte的再生比较特殊,即便是成熟的肝细胞本身仍然具有很强的增殖潜力,此外
也存在liver progenitor cells。但有证据表明,HBV只感染高度分化的肝细胞,原因
之一就是NTCP只在分化的肝细胞中高表达。理论上讲,如果能激活肝细胞再生,同时抑
制病毒复制尤其是new infection,是有可能通过“稀释效应”最终清除viral
reservoir的,当然这仍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彻底清除病毒,很难像HCV DAA治疗那么强
效。
g*****p
发帖数: 451
6
要是我没记错的话,文辉的文章里暗示的是受体和病毒结合区域在跨膜区
这个有点颠覆大家的理念
虽然我是一个观念开放的人,也对此还无法完全接受,如果没有更进一步
的数据支持,比较难以认同
文章出来才一年,很多东西还是有待继续验证
远远没到楼主说的盖棺定论的地步
有一点支持楼主的就是希望大家对本土研究报以信心和支持
但是也更希望大家不要非黑既白,急急忙忙下结论,言必称对错
不是打入十八层地域就是诺奖(说诺奖的也比较有意思,这个工作跟诺奖
估计1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科学发展是个螺旋渐进和逐步认识的过程,哪有那么容易就盖棺定论了
T****u
发帖数: 424
7
一直关注这个NTCP的内容
记得去年的帖子,你的观点是是 HBV不需要受体。现在你让别人不要评价,这样不太好
吧。。
如juzbox说的,他也没啥盖棺定论的论述。
只是update field里面多数人的共识。从上海的会议来看,许多lab都可以repeat,
including Wenhui's competitors.
至于一些可能暂时还无法理解的问题。也正如你所说,科学不能急功冒进,还需要探索
吧。
不出意外的,北京某膜结构lab。。。,大家都懂的。

这种
n********e
发帖数: 1630
8
都有有细胞感染模型了,直接拿细胞表达受体,筛药不行啊? 最近看到一个日本的组
发了细胞内药物筛选的模型。
n********e
发帖数: 1630
9
我对乙肝的病理不是特别清楚。刚好你说到这里了,就像再继续问问。
chronic infection理论上病毒不是actively replicate, 只有cccDNA 在肝细胞的保
存。或者说,用了nucleoside analog, 抑制住病毒的大量复制。 几年,十几年后爆
发。 如果有target 受体的药物,这样的药物也是要终身服用吗? 否则怎么知道病毒
什么时候爆发,爆发的时候这样组织感染新的细胞。
我的问题概况一点就是,在慢性感染的时候,病毒没有大量复制,会不会对肝细胞造成
伤害? 这个过程跟HIV也类似。但是我看那个免疫系统的检测,HIV 慢性感染的时候
CD4 细胞一直在慢慢减少,知道爆发的时候才迅速减少。我curious的是 这个慢性的过
程,到底是病毒的什么行为造成了伤害?
我的印象是 分化后的肝细胞不会复制自己。如果能够诱导细胞复制,那么ccc DNA就可
能在细胞的复制中丢失,稀释,从而达到乙肝治愈。
M******n
发帖数: 92
10
质疑者还在继续吗?多讨论还是好的,好的科学要经得起质疑~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1/Biology/31756261_0_1.html
回复] [回信给作者] [本篇全文] [本讨论区] [修改] [删除] [转寄] [转贴] [收藏]
[举报] [ 1 ]
发信人: Cosimo2014 (柯希莫), 信区: Biology
标 题: Re: 李文辉乙肝受体论文的致命漏洞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23 11:08:30 2012, 美东)
不是很多实验室,包括德国Urban实验室,都已经跟进了吗
得出了同样的结果
e********r
发帖数: 147
11
我们有一个跨膜受体激酶,已经挂到脂质体里,加入小分子ligand后激酶活性会上升。
现在特别想分析ligand结合后这个跨膜激酶的构象变化如何,从而来推测可能的结构变
化机制,请问这该如何是好?圆二色谱之类能测proteoliposome这种纳米级颗粒物的构
象吗?谢谢!
e********r
发帖数: 147
12
最近我们实验室发现一个小分子(核苷类物质)能够特异性地结合一个蛋白(受体),
结果非常有意思。目前正在准备精细分析具体的结合位点。如果通过分段表达的方式,
把结合位点定在某一个蛋白区域以后,后面肿么做或采取什么方法才能定到具体的氨基
酸上呢?(当然丙氨酸扫描就算了吧,好几百个氨基酸呢......)
h****f
发帖数: 2
13
蛋白(受体)能表达纯化吗 核磁滴定可以看到具体哪些残基参与结合 或者干脆得到复
合物晶体结构 但这些前提都是蛋白可以表达纯化。
K******S
发帖数: 10109
14
如果附近有做mass spec的,这是经典的H/D exchange实验

:最近我们实验室发现一个小分子(核苷类物质)能够特异性地结合一个蛋白(受体)
,结果非常有意思。目前正在准备精细分析具体的结合位点。如果通过分段表达的方式
,把结合位点定在某一个蛋白区域以后,后面肿么做或采取什么方法才能定到具体的氨
基酸上呢?(当然丙氨酸扫描就算了吧,好几百个氨基酸呢......)
a*****y
发帖数: 277
15
这个受体的序列有吗?找了uniprot没找着,没仔细看这个文章。
C*******e
发帖数: 4348
16
这个受体的发现的文章还没发呢,要不然哪来的“抢”功之说
a*****y
发帖数: 277
17
这个受体的序列有吗?找了uniprot没找着,没仔细看这个文章。
C*******e
发帖数: 4348
18
这个受体的发现的文章还没发呢,要不然哪来的“抢”功之说
l*****7
发帖数: 8463
19
明明是清华错了, 因为北大教授是磁感蛋白/磁场受体的原创。
我的建议:
1
撤退文章

清华教授发文时,应以北大,清华两教授为公同通讯作者 (如果是在北大教授自己的
文章发表前)。
2
以后 (如果是在北大教授自己的文章发表后),清华教授发文只要注明磁感蛋白/
DNA来源即可。
K****e
发帖数: 32
20
如何通过实验快速验证某膜蛋白是一个小分子药物的直接受体,做哪些实验最直接,求
大牛指点
a****y
发帖数: 1035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发信人: dcsj (DCSJ), 信区: Biology
标 题: 乙肝受体的文章出来了,没有大牛来评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13 16:49:48 2012, 美东)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485615/
Sodium 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is a functional receptor for
human hepatitis B and D virus
Human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and HBV-related diseases remain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dividuals coinfected with its satellite
hepatitis D virus (HDV) have more severe disease. Cellular entry of bo...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129
22
光这个带受体功能的蛋白似乎不足以解释为什么亚非洲人易染HBV,而白人则不.

for
large
w********h
发帖数: 12367
23
来自主题: Macromolecules版 - 2012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两位美国科学家
2012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伯特·洛夫科维茨(左)以及布莱恩·克比尔卡(右)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10日消息,据诺贝尔奖委员会官方网站报道,2012年度
诺贝尔化学奖已经于北京时间10月10日17:45公布,由于在“G蛋白偶联受体”方面所作
出的突破性贡献,今年的化学奖项授予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洛夫科维茨(Robert J.
Lefkowitz)以及布莱恩·克比尔卡(Brian K. Kobilka)。
细胞表面的“聪明”受体
你的身体是由数以十亿计的细胞之间的相互反应形成了复杂统一体。每一个细胞都
拥有一个微小的受体用于感知周遭的环境,以便可以让细胞得以适应新的情形。美国科
学家罗伯特•洛夫科维茨和布莱恩·克比尔卡正是由于他们在“G蛋白偶联受体”
方面所作出的突破性贡献而被授予20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长期以来,有关细胞如何感知周遭环境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科学家们知道一些荷
尔蒙,如肾上腺素拥有重大的影响:它可以提升血压,加快心率。因此他们怀疑在细胞
的表面拥有某种对于这些荷尔蒙物质的受体。然而至于这些受体具体是由什么构成的,
以及它们究竟如何工作仍然在整个20世纪的... 阅读全帖
t****b
发帖数: 47
24
2012年11月13日,新的生物学刊物eLife发表论文:中国科学家攻克了一个长期困扰国
际科学界的难题,而这一基础科学问题也与人类、特别是中国人民的健康相关。
过去,世界和中国忽略了1980年代我国科学家在条件艰苦时代做出重要贡献,我们现在
应该赞广西肿瘤防治研究所的严瑞琪和苏建家等、北京第二传染病院的余昌晏等和中国
医学科学院的庞其方等建立乙肝动物模型;
现在,我国已经有条件和能力改革科学管理体制机制、提供适当环境,让一些科研机构
年富力强的科学家心无旁骛,如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李文辉带领学生和同事发现乙肝
病毒受体;
将来,希望全国科研机构能推广适合各个学科和机构自身规律的体制机制改革,使大批
年轻人集中精力在专业上充分发挥作用,他们大有作为才能使中国的科学大有希望。
肝炎和肝炎病毒
肝炎在全世界有广泛的危害,中国人群肝炎患病率尤其高。多种病毒导致病毒性肝炎:
甲、乙、丙、丁、戊(A、B、C、D、E)等。
全球二十亿人曾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乙肝感染超过3.5亿人。即使在乙肝疫
苗已经研制成功多年以后,我国还有逾九千万人感染过乙肝病毒,上千万乙肝患者,每
年感染超过百万... 阅读全帖
m*********D
发帖数: 1727
25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从基本的蛋白质结构讲起。生物的进化,选择了DNA分子作为遗
传的载体,而细胞里真正运转的机器是蛋白质(近年的研究表明小分子的RNA也有这种
功能,不在这里讨论)。所以,了解蛋白质的结构是生物研究的重要一环。
蛋白质是20种氨基酸的聚合物。这20种氨基酸的共同点是大家都有一个胺基,一个羧基
。一个氨基酸的胺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连在一起,就象孩子拿一根绳子把20种不同
颜色的珠子串一起一样。这串珠子可小可大。小的叫多肽,大的叫蛋白质。两者之间没
有一个严格的数量区分标准。如果以一个50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来计算氨基酸可能
的排列组合,你知道那有20的500次方的可能性。这也是决定不同氨基酸排列组合而形
成的蛋白质可以有不同的功能的基础。一个特定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在生物化学上称为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20种氨基酸的不同在于它们的支链。支链有大小的不同,有极性的不同。这种不同就导
致了在不同的蛋白质分子里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构小区”(可以用“物以类聚”来解释
,在蛋白质分子里可以理解为颜色相近的珠子/氨基酸结合在一起。),生物化学上叫
二级结构。... 阅读全帖
f***y
发帖数: 4447
26
http://www.simm.cas.cn/xwzx/kydt/201309/t20130911_3929864.html
9月12日,美国《科学》杂志-美国科学促进会(Science-AAAS)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
研究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吴蓓丽研究员研究组在趋化因子受
体CCR5结构生物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上,吴蓓丽
研究员为唯一通讯作者,上海药物研究所为第一单位。这也是《科学》杂志-美国科学
促进会第一次在上海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之前仅在北京做过一次新闻发布。
CCR5是一种位于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质,作为艾滋病毒共受体之一,在大多数种类
艾滋病毒感染人体免疫细胞时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其三维结构的解析极具挑战性,长
久以来一直困扰着国内外科学家。日前,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美国Scripps
研究所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终于在该项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成功解析了
CCR5蛋白质分子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并据此揭示了抗艾滋病毒感染的药物马拉维若是
如何作用于该受体分子进而阻断病毒入侵的分子机制。
“这些结构信息将帮... 阅读全帖
j*b
发帖数: 20
27
9月12日,美国《科学》杂志-美国科学促进会(Science-AAAS)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
研究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吴蓓丽研究员研究组在趋化因子受
体CCR5结构生物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上,吴蓓丽
研究员为唯一通讯作者,上海药物研究所为第一单位。这也是《科学》杂志-美国科学
促进会第一次在上海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之前仅在北京做过一次新闻发布。
http://phdtree.org/scholar/wu-beili/
CCR5是一种位于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质,作为艾滋病毒共受体之一,在大多数种类
艾滋病毒感染人体免疫细胞时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其三维结构的解析极具挑战性,长
久以来一直困扰着国内外科学家。日前,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美国Scripps
研究所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终于在该项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成功解析了
CCR5蛋白质分子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并据此揭示了抗艾滋病毒感染的药物马拉维若是
如何作用于该受体分子进而阻断病毒入侵的分子机制。
“这些结构信息将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艾滋病毒感染细胞的机制,并有助于... 阅读全帖
j****x
发帖数: 1704
28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肿瘤免疫疗法 (张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7f807030101ig90.html
肿瘤免疫疗法是当前肿瘤治疗领域最具前景研究方向之一,各大药企纷纷寻求与其他公
司合作研发肿瘤免疫相关治疗方法。初步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其治疗有效率非常高,
Science杂志也将肿瘤免疫疗法评为2013年十大科学突破第一位。
本文首先介绍肿瘤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然后是作用机制和具体分类,已经上
市或在研药物、市场预测,最后列举各公司之间的收购合作及国内部分参与相关研发的
公司。
1肿瘤治疗发展历程
1.1传统疗法
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射线治疗。其具有局限性:手术切除的方式常因为癌细胞入侵
蔓延到邻近组织或远端转移而效果有限;化疗受限于对体内其他正常组织的毒性;放疗
辐射也同样会对正常组织造成伤害。传统疗法都是对身体有极大负担,并且在发生恶性
转移后,无论是何种方式都是很难彻底治愈。
1.2靶向疗法
20世纪末出现的靶向疗法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来设计相应的
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
死亡,而不会伤及肿瘤...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636
29
美国人罗伯特·J 莱夫科维茨和布赖恩·K·科比尔卡因为对蛋白受体的研究而获得
20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二人将平均分享800万瑞典克朗奖金。
两名获奖者对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所获成果具有“奠基意义”,堪称“跨界”成
果,揭示了这一类重要受体发挥作用的内在机理。专家称,该研究成果或使治愈癌症成
为可能。
目前163位获奖者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1901-2011年),其中包括4名女性。唯一两
度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是弗雷德里克·桑格(1958和1980年)。而最年轻的诺贝尔化学奖
得主是弗雷德里克·约里奥,1935年他与妻子伊伦·约里奥·居里(诺贝尔奖得主玛丽
皮埃尔·居里的女儿)一起获奖,那年他35岁。
名词解释
细胞表面的“聪明”受体
GPCR(G Protein CoupledReceptor,即G蛋白偶联受体)就是“使身体对外界信号做
出反应的蛋白质”,罗伯特·J 莱夫科维茨及其同事的获奖研究始于1968年,针对生物
细胞“感知”周围环境的能力,试图解密肾上腺素之类激素物质促血压升高和心跳加快
等生理反应的机理。
在莱夫科维茨的实验室内,研究人员把一种碘同位素附着到多种激素物质上,借... 阅读全帖
G****a
发帖数: 10208
30
来自主题: Missouri版 - zz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罗伯特J-勒夫科维兹(Robert J. Lefkowitz)与布莱恩-K-卡比尔卡(Brian K
. Kobilka)因在G蛋白偶联受体方面的研究获得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
人物简介:
罗伯特J-勒夫科维兹,1943年04月15日出生在纽约,毕业于哈佛大学,研究领域为
受体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目前在杜克大学任职,在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
作。2007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布莱恩-科比尔卡,1955年出生,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分子细胞生理学和
医学部博士。他是ConfometRx(一家专注于G-蛋白偶联受体的生物技术公司)的共同创办
人。他在2011年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背景知识:
你的身体是一个精妙调和的系统,几十亿细胞之间相互作用。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微
小的受体,使其可以感知周围环境,以适应新情况。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布莱 恩·
克比尔卡被授予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因为他们的突破性发现揭示了这种受体的一个重
要家族:G蛋白偶联受体的内部工作机理。
长期以来,人们并不清楚细胞如何感知周围环境。科学家知道肾上腺素等激素可以
发挥强大的作用:提高血压... 阅读全帖
y**s
发帖数: 563
31
本词条可能涉及药品内容,网上任何关于药品使用的建议都不能替代医嘱。
奥氮平(Olanzapine)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阳
性症状,同时也对阴性症状有部分疗效。奥氮平是在前一代治疗药物氯氮平的基础上研
制的,1996年获得美国联邦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批准证实上市销售,礼来制药
公司对奥氮平持有专利权至2011年。中国大陆销售的奥氮平制剂包括:国产的欧兰宁、
悉敏和进口的再普乐(英语:Zyperxa)。
奥氮平是在氯氮平的基础上经结构改造研发的,氯氮平是人类最早发现的能够治疗精神
分裂症同时又较少产生锥体外系反应的药物,从而转变了医疗界以往认为抗精神分裂症
作用与锥体外系反应不可分离的观点。
经过结构改造之后,奥氮平成功地克服了氯氮平粒细胞减少的不良反应,并且明显加强
了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治疗作用,1996年奥氮平获准在美国上市。
奥氮平制剂再普乐外观
作为一种非经典抗精神分裂药物,奥氮平的作用与传统的抗精神分裂药物在作用机理上
有显著的差异。后者如奋乃静主要作用于脑内多巴胺(DA)受体,通过抑制亢进的中枢多
巴胺能神经系统作用来达到缓解精神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科学难题
去年爆发自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一个月之内疫情严峻,迄今全球科学家对它的认识依
然有限。
瑞士生物技术公司SunRegen Healthcare AG首席科学官及共同创办人董宇红(Yuhong
Dong,音译)撰文提出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科学难题。以下是全文内容。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突然爆发扩散到整个中国,并且震惊全球。这个新
型“病毒”具有极高的传输速度(基本繁殖数R0高)以及高致死率特征,对人类构成前
所未有的巨大威胁。由于目前来自中国的信息有限,科学界对这个病毒的起源、人与人
之间传播持续时间,以及受感染者的临床管理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很大差距。科学家最近
发表有关该病毒的研究论文,确定它的起源与自然界的基因重组无关以及从动物传播给
人类,但是仍有多项难题待进一步探讨。
新型冠状病毒的起源似乎与自然重组无关
大多数论文指出,2019-nCoV与蝙蝠冠状病毒的相似度为88%,与SARS的冠状病毒的相似
度为79%,与MERS则仅5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生物安全重点
实验室陆柔剑(Roujian Lu)2020年1月30日在《柳叶刀》期刊发表论文... 阅读全帖
a****i
发帖数: 21
33
后续咋样?这也是饶毅推崇的工作。。。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6/347826.shtm
至今仍让全球2.4亿多人遭受痛苦的乙肝病毒,是美国已故科学家巴鲁克·布隆伯格在
上世纪70年代发现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研究所,是目前全球顶尖的乙肝病毒研究机构。
前不久,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北生所)研究员李文辉应邀到该研究所做交流
讲座。讲座后,巴鲁克·布隆伯格当年的助手,如今已白发苍苍的汤姆·伦敦握住他的
手,激动地说:“真的很高兴,你讲了40多年来我们一直想知道的事。”
只要这个课题有价值、有意义,就不该怕困难和风险
2007年10月底,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艾滋病和SARS冠状病毒研究的李文辉回国,
到北生所另起炉灶,决定带领新招聘的助手和学生做令许多同行望而却步的课题——寻
找乙肝病毒(英文简称HBV)受体。
乙肝病毒要想感染人类,必须先与细胞膜上的一个蛋白结合,然后才能进入宿主细胞,
这个蛋白就是HBV受体。只有找到这个受体,才能深入了解乙肝的感染机制,进而研发
出有效的治疗药物。
自乙肝病毒被发现以来,全世界许多顶尖科学... 阅读全帖
m*********D
发帖数: 1727
34
(CRISPR的背景资料请参阅Feng Zhang的“Genome engineering using the CRISPR-
Cas9 system”,Nature Protocols 8, 2281–2308 (2013))
背景
我们是作一个与激素相关的肿瘤的。这个肿瘤的治疗方法已经相当完善,就是让身体里
不能生产激素或用一个小分子化合物抢占激素受体上激素的结合部位。但多年治疗后,
会有相当比例的病人产生抗药性。这个抗药性机理相当复杂。我们实验室一直致力于筛
选和现有药物不同的机理的小分子化合物,包括受体和DNA的结合或其他与受体相关的
pathway的inhibitors。前几年成功地筛选出了几个不同机理的化合物,个别在细胞水
平达到了nM的级别,动物测试也在10 mg/kg的水平。
最近在这个领域对抗药性肿瘤的研究发现,部分病人的抗药性是因为受体激素结合部位
发生了突变。一个或几个氨基酸的突变就能导致肿瘤细胞的生长不能被现有药物抑制。
所以,我们很想知道我们筛选出来的化合物对这些突变受体是不是也起作用。理论上来
说,我们的化合物不和激素竞争,突变不会影响我们化合物的效果。但只... 阅读全帖
b*****t
发帖数: 9671
35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贩肾网络
上午2:17(8 小时前)贩肾网络从 南方周末-热点新闻 作者:infzm“湖南人胡杰和东
北人沈云都失去了一个肾,他们的肾在正规医院被取出并迅速移植。在被摘除肾脏的过
程中,他们遭到过相似的诱惑、恐吓和拘禁。”
“他们遭遇的是横跨几乎整个中国的器官贩卖网络,地下中介、黑势力、正规医院与医
护人员参与其中,各司其职又高效运作。”
“在警方立案后,器官中介们迅速消失,而相关医院回应:这是护士的个人行为。”
失去左肾的胡杰。 (朝格图/图)
筷子长的针管将液体注入体内后,湖南小伙胡杰失去了知觉。几个小时后,身体左侧的
剧痛让他醒来,他意识到,那颗陪伴了自己25年的左肾,已经不在那里了。
类似的情形也曾发生在东北人沈云的身上。2009年底,在江西南昌找工作的他被稀里糊
涂地骗到了手术台上,几个小时的昏迷之后,一颗肾脏没了。
他们的肾脏都是在正规医院被取出,并迅速移植到受体身上。在被摘掉肾脏之前,两个
年轻打工仔遭遇过相似的诱惑、恐吓和拘禁。
在胡杰和沈云失去肾脏的过程中,地下中介、黑势力、正规医院与医护人员分处这条盗
肾链条的各个节点,各司其职又完美合作,每一步都有着成熟高效的运作。胡沈二人...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2939
36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合集] 请理性对待中医的存在
☆─────────────────────────────────────☆
junlver (junlver) 于 h 提到:
你去美国书店,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医药书架上基本都会有一栏放着非传统治疗书
籍。其中有很多是介绍关于中草药的功能和使用。很多不是照搬照抄的中医古籍翻译本
,是经过加工整理的。看看美国人对中医的态度,那是相当认真的。
西医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不管什么,只要有疗效,那就是好的,就是科学的。就是
不科学,那我也要拿出科学的统计数据,让他科学化。不知反对中医的人知道
Echinacea不?这个Echinacea中文名叫紫锥菊,虽然包含china但和中国没啥关系。这
可是欧美很常见的一种花。你家邻居家可能就种了!主要功能不用我说,自己查。我想
说的是,欧美人一样用草药。知道Astragalus么?对的,是黄芪。欧美人很喜欢用这两
个药混在一起用于对抗病毒感冒。中国的烂树根和鲜花可以治感冒!欧美也有秘方治感
冒。别以为感冒只能喝水,那是医生敷衍你。虽然很多疾病可以自愈,但是谁不希望症
状尽快减轻和治愈?要不然西医也没必要研发感冒药了。
中... 阅读全帖
d*********o
发帖数: 6388
37
http://science.caixin.com/2020-03-20/101531574.html
【财新网】(记者 杨睿)新冠病毒在繁殖倍增的过程中若发生了基因突变,会否影响
其感染能力?3月17日,论文预印平台bioRxiv上发表了一篇与新冠病毒的受体结合结构
域(RBD)突变有关的研究,称突变增强了新冠病毒表面刺突蛋白的结构稳定性,突变
病毒株与受体结合的亲和力显著增强。论文作者强调,病毒的传染性还受其他因素的影
响,尽管如此,传染性提高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这篇题为《从流行的新冠病毒序列中发现的RBD突变会增强刺突蛋白结构稳定性及
传染性》的论文,由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张其威、暨南大学生命与健康工程
研究院张弓共同担任通讯作者。研究团队从公共数据库(NCBI GenBank和GISAID等)下
载了244条新冠病毒毒株的基因序列全长,并筛选出S蛋白及其RBD区域发生突变的序列
进行分析。从研究者绘制的毒株序列分布地图来看,现阶段这244个新冠病毒毒株中绝
大多数毒株的S蛋白受体结合结构域(RBD)没有发生突变。只有10条序列在RBD区域存
在氨基酸突变,它们分别采集自...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5904
38
来自主题: Returnee版 - 找到谢欣的email了

那是人裴校长的聘礼吧,这之前混得很灭。
发信人: zhongguo2 (ee),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谢欣 and 裴钢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21 15:37:17 2011, 美东)
中国学术界的不良之风还有一种比较诚实的没有被大家关注过,可是很行之有效。那就
是合作。
这里就是一个学术造诣颇深的院士和一个混迹学术界想要出头的高干千金的两厢情愿的
合作。
我们先来看一下一个手里控制着上亿元科研经费的中国最年轻的973首席科学家,973胚
胎发育干细胞项目首席科学家的基本情况:
谢欣研究员,现任中国财政部长谢旭人之女
现任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 研究员、 国家新药筛选中心模型建立 II 部主管、 课题
组长 。
下面是她所有的有名字的文章,还算诚实,没用同名同姓的凑数。
可是大家已经要问这样的条件够中科院研究员、百人计划择优资助吗?那些录用的评委
和百人计划的专家组这么一反以严格著称的常态了呢?
1.Chen D, Liao J, Li N, Zhou C, Liu Q, Wang G, Zhang R, Zhang S, Lin
L,... 阅读全帖
c******e
发帖数: 1351
39
国内论坛上的千老有发帖子,看上去像回事儿,版上的内行可以鉴定一下(以下转载):
昨晚收到的消息,中科院石正丽教授组发现武汉冠状病毒最高同源度蝙蝠亲本株,算是
重大突破,特此刊文。
中科院石正丽教授是从事国内蝙蝠冠状病毒长期研究工作的科学家,其在蝙蝠冠状病毒
领域发文权威性目前业内最高,早前SARS病毒亲本蝙蝠株溯源也是由该组最早完成的。
这次获得的蝙蝠亲本株同源性极高,DNA相似度达到96%以上,可以基本确认这次武汉冠
状病毒来源于中华果蝠,样本分离于云南,具体传播路径,宿主来源有待进一步研究,
需要对传播链条上周边所有蝙蝠及相关动物进行采样,建构完成传播链。
蛇作为中间宿主的研究因为北大组研究方法有问题,导师下了任务,我这边在重复北大
组的实验结果,扩大研究样本,近日会发布,北大组结果可能会被推翻。
接下来看文章,文章标题:
《Discovery of a novel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the recent pneumonia
outbreak in humans and its potential bat origin》
发表于预印本,原文链接... 阅读全帖
t******k
发帖数: 553
40
我不发表对二人是否结婚事情的任何意见,也不想知道,这个世界为博出位出名,手段多了去了。
裴院士,以前听过报告,有所认识。对于谢欣,这位最年轻的973首席科学家,海龟博士。开红色Audi TT的973兽吸,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无聊间,google了一下。
以下是转帖
引用:
这里就是一个学术造诣颇深的院士和一个混迹学术界想要出头的高干千金的两厢情愿的合作。
我们先来看一下一个手里控制着上亿元科研经费的中国最年轻的973首席科学家,973胚
胎发育干细胞项目首席科学家的基本情况:
谢欣研究员, 现任中国财政部长谢旭人之女
现任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 研究员、 国家新药筛选中心模型建立 II 部主管、 课题
组长 。
下面是她所有的有名字的文章,还算诚实,没用同名同姓的凑数。
可是大家已经要问这样的条件,没有一篇CNS系列的文章,1st-authored paper只有3篇
,够中科院研究员、百人计划择优资助吗?
那些录用的评委和百人计划的专家组,都糊涂了吗?这么一反以“严格”著称之常态了
呢?
1.Chen D, Liao J, Li N, Zhou C, Liu Q, Wang G, Zh... 阅读全帖
k******0
发帖数: 1073
41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王晓东:种好改革试验田
原文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0178
关于植物激素(生长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等)受体的研究是非常热
门的,因为它对于弄清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至关重要。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
受体的研究更是炙手可热,好多研究人员寻找了几十年,都没有找到,2006年加拿大
Fawzi等在nature上撰文称发现第一个ABA受体,引起轰动。后来中国农大张大鹏教授和
NIBS马力耕研究员分别发现了两种ABA受体,前者文章发在2006年Nature上,后者文章
发现2007年Science上。他们三个小组的研究方法基本一致,结果,他们三人的结果都
受到严重怀疑和质疑。第一篇文章已被撤销(如下图),我国科学家的两篇文章现在被
引的目的只是对其进行质疑,引人注意,在方法学上可能并无多大意义。这样的有“重
大突破”的结果,值得注意。最新一期的Nature上一篇review又对后二者提出了质疑,
而前一篇因为已被撤销,所以压根没提。
下为最早发现脱落酸受体的文章,现已被撤销,因为其结果根本无法重复。
下... 阅读全帖
W*****B
发帖数: 4796
4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石正丽,科学狂人与科学伦理
石正丽,科学狂人与科学伦理
金微观察
11小时前
石正丽,科学狂人与科学伦理
文|金微
生命科技、基因研究的发展速度,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如果不是因为这次新冠疫情,
社会还不会如此关注基因、病毒等领域。
最近,武汉病毒所石正丽陷入风口浪尖,因为几篇试验论文,她成为关注的对象。网络
上,从学术论文到病毒研究,各类基因领域的专业术语,掺合着一些阴谋与猜测,成为
疫情之外的另一大舆论场。
石正丽是谁?
石正丽,现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武汉病毒所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
、武汉P4实验室副主任,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
因为致力于蝙蝠基因的研究,石正丽有“蝙蝠女侠”的称号,在国际期刊自然、科学杂
志上发表了诸多学术论文。
2018年7月,石正丽作了一个公开演讲,主题是“追踪SARS来源 ”,讲述了自己寻找蝙
蝠溯源SARS病毒来源的辛苦经历。
为什么要寻找蝙蝠?2003年的非典在全球导致了超过8000人感染,超过900人死亡,成
为许多人心中不可磨灭的阴影。非典过后,人们发现果子狸并非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
根据科学判断,蝙蝠有可能是SARS的自然宿主。
从2004年开始,石正丽开启...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爆发引起了人们对于此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度关注。冠
状病毒的刺突糖蛋白(Spike glycoprotein, S glycoprotein)是疫苗、治疗性抗体的
研发以及临床诊断的关键靶点。
为了协助对该流行性疾病进行医学防护措施研发,2020年2月15日,美国卫生总署(NIH)
与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Jason S. McLellan研究组(McLellan组在病毒结构方面做
了很多重要的工作,包括MERS等,有着丰富的经验)进行合作在预印版平台bioRxiv发
表文章Cryo-EM Structure of the 2019-nCoV Spike in the Prefusion Conformation
,利用冷冻电镜技术分析了新型冠状病毒表面S蛋白的近原子结构。另外作者们通过生
物物理以及结构方面的证据发现,SARS-CoV-2的S蛋白结合人体ACE2(宿主细胞受体血
管紧张素转化酶2)【1,2】的亲和力要远高于SARS-CoV的S蛋白,解释了新型冠状病毒
传染性之强的主要原因。
新型冠状病毒是会引发发热、严重呼吸道疾病及肺炎的人传人的病原...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4298
44
来自主题: ebiz版 - Apple涉嫌地下器官交易
依附于中介人之间的网络,年轻的卖肾者、医院科室承包商、逐利的医护人员和有需求
的境外人士,共同完成了一条地下器官交易的完整链条
湖南郴州,198医院男性泌尿科科室。室内两张并排的手术台上,分别躺着年仅17
岁的安徽人安坤(因未成年采用化名)和一名中年马来西亚人。这里正在进行一场颇具
技术难度的手术:五名外聘的医护人员将前者的右肾摘下,植入后者体内。
这是2011年4月28日,一起地下器官交易的移植现场。此前的体检报告显示,安坤
的肾脏左小右大,左边可能发育不良,而对方要求的是健康的肾脏。
手术台上,这位离家出走后缺钱的高中生,在麻醉后右腰部被切口。医生切开皮肤
、皮下组织、肌肉及肾周筋膜,在对贯串肾包膜的小血管用电凝止血后,游离出他的肾
脏上极。接下来,肾脏被向下推以结扎肾静脉。在分离、切断输尿管后,就是切开肾动
脉和肾静脉。留下的肾静脉的长短,体现出主刀医生的水准——肾静脉稍长,才利于受
体的吻合。来自昆明的医生技术熟练,这不是他第一次施行此类手术。
马来西亚病患的肾脏并不割除,那枚健康的右肾被移植到他的右髂窝内,即右侧大
腿根部与腹部交界处。
受体因患有尿毒症,常年靠透析维持生存,...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5
来自主题: Boston版 - 施一公: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
施一公: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
2016-01-18 09:21:55
昨日,清华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教授在“
未来论坛”年会上发表题为《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的演讲。
与 以往不同的是,施一公此番并未局限于生命医学,他从人类生命饱受心血管疾病、
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三大挑战开始,讲述了人类如何通过科学来接受生命挑 战。
但最终,人对生命认知的极限问题将他的科学思索,由生物医学带向量子力学,向我们
展现了一个生物学家面对生命之谜的不懈追问。
以下是演讲全文:
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极限。
我 们先看看人从哪而来?人的整个出生过程是这样的:一个精子在卵子表面不停地游逛
,寻找一个入口,找到合适位点以后,会分泌一些酶,然后钻进去。卵子很聪 明,一
般不会让第二个精子再有机会,所以一有精子进来,马上把入口封死。精子进来后就被
降解,然后精子的细胞核和卵子的细胞核结合,形成双倍体,受精卵开 始发育,逐渐
分裂为2个细胞、再分裂为4个细胞、8个细胞、16个细胞,此时受精卵还在子宫外面游
逛,还没有着床。继续分裂下去,形成64个细胞、128 个...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6
来自主题: Boston版 - 施一公: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
施一公: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
2016-01-18 09:21:55
昨日,清华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教授在“
未来论坛”年会上发表题为《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的演讲。
与 以往不同的是,施一公此番并未局限于生命医学,他从人类生命饱受心血管疾病、
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三大挑战开始,讲述了人类如何通过科学来接受生命挑 战。
但最终,人对生命认知的极限问题将他的科学思索,由生物医学带向量子力学,向我们
展现了一个生物学家面对生命之谜的不懈追问。
以下是演讲全文:
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极限。
我 们先看看人从哪而来?人的整个出生过程是这样的:一个精子在卵子表面不停地游逛
,寻找一个入口,找到合适位点以后,会分泌一些酶,然后钻进去。卵子很聪 明,一
般不会让第二个精子再有机会,所以一有精子进来,马上把入口封死。精子进来后就被
降解,然后精子的细胞核和卵子的细胞核结合,形成双倍体,受精卵开 始发育,逐渐
分裂为2个细胞、再分裂为4个细胞、8个细胞、16个细胞,此时受精卵还在子宫外面游
逛,还没有着床。继续分裂下去,形成64个细胞、128 个...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4298
47
来自主题: Apple版 - Apple涉嫌地下器官交易
依附于中介人之间的网络,年轻的卖肾者、医院科室承包商、逐利的医护人员和有需求
的境外人士,共同完成了一条地下器官交易的完整链条
湖南郴州,198医院男性泌尿科科室。室内两张并排的手术台上,分别躺着年仅17
岁的安徽人安坤(因未成年采用化名)和一名中年马来西亚人。这里正在进行一场颇具
技术难度的手术:五名外聘的医护人员将前者的右肾摘下,植入后者体内。
这是2011年4月28日,一起地下器官交易的移植现场。此前的体检报告显示,安坤
的肾脏左小右大,左边可能发育不良,而对方要求的是健康的肾脏。
手术台上,这位离家出走后缺钱的高中生,在麻醉后右腰部被切口。医生切开皮肤
、皮下组织、肌肉及肾周筋膜,在对贯串肾包膜的小血管用电凝止血后,游离出他的肾
脏上极。接下来,肾脏被向下推以结扎肾静脉。在分离、切断输尿管后,就是切开肾动
脉和肾静脉。留下的肾静脉的长短,体现出主刀医生的水准——肾静脉稍长,才利于受
体的吻合。来自昆明的医生技术熟练,这不是他第一次施行此类手术。
马来西亚病患的肾脏并不割除,那枚健康的右肾被移植到他的右髂窝内,即右侧大
腿根部与腹部交界处。
受体因患有尿毒症,常年靠透析维持生存,... 阅读全帖
s***l
发帖数: 22
48
从根本上说,成年人的焦虑可能是由于他们在幼儿时期体内存在着有缺陷的神经递
质受体。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当那些具有某种特别的5-羟色胺受体缺陷基因的年
幼小鼠长大以后,就会变得焦躁。而该受体具有缺陷的个体成年后则不会焦虑。此
项发现表明,研究焦虑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就应调查在环境导致头脑紧张以前很久发
生的事情。
许多治疗焦虑的药物都以1A族5-羟色胺受体为作用对象。即使药物发挥了作用,
研究者也未能确切知道5-羟色胺1A何时以及在大脑里的哪个部位发挥作用。为了
解决这个问题,神经生物学家Ren Hen及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和费城儿童医院的同
事们培育出一种小鼠,使他们能够任意开启或关闭5-羟色胺1A受体的表达。
Hen和其他人的早期研究发现,大脑中缺少5-羟色胺1A受体的小鼠在小鼠焦虑试验
中得到了很高的分数:它们尤其恐惧开放空间,花了很长时间去适应新环境。这表
明这些受体与焦虑有关。在前脑和脑干的神经细胞中都发现了5-羟色胺1A受体,
但它们在不同部位的功能也不同。为了弄清是否仅有一个部位的受体是造成焦虑的
原因,研究人员培育出了前脑含有5-羟色胺1A,但脑干不含有这种受体的转基因
小鼠。研
m*********D
发帖数: 1727
49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关于药物化合物筛选
以前写过一篇科普。那时library里天然的小分子是很少。后来在一家分析公司做,注
意到有公司在作收集天然提取物,不知道现在进展如何了。是,这也是为他人作嫁衣的
事情。
从网上中医西医争论说开去
网上的中医西医争论不少,但争论常常是没有争到点子上,最后都是对骂收场。本人从
事分子生物学研究多年,从基础研究转到肿瘤药物的筛选。提点自己的看法。
要论中医,其实要分清中医和中药两个部分。前者的诊断部分(望闻听号脉一类),就
是中医的死忠者估计也更愿意用西医的办法了。看国内各大医院引进的仪器,病人更愿
意去名医院就诊,也能看出来中医在这方面的劣势了。中医的指标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
上的,在医疗不发达的过去,自然是有用。一个“老中医”的名词实际上就说明了中医
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但今天生物科学发达到了从基因水平来诊断,这种凭经验的
中医诊断方式又如何能抗衡呢?以本人研究的乳腺癌为例,同样的乳腺癌,在西医上要
分许多亚型。粗分的就有雌激素受体阳性和阴型,两种病人在雌激素受体基因的表达上
的不同,决定了治疗和用药就不一样。这种分子水平的检测和分型,凭望闻听等手段又
岂能分辨?不能分辩,又岂能找到对...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