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 发帖数: 587 | 1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在一条直线上,当然产生力矩。
平衡是指在水平方向力的投影。抠字眼没意思。
先不说是不是存在这两个力。一对平衡力居然能产生力矩。看你的贴就是浪费时间。 |
|
t**d 发帖数: 6474 | 2 你的物理真是体育老师教的。
力矩是不考虑支撑点作用力的特殊受力分析。任何受力分析,力矩都不是必要的,只用
单纯的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受力分析即可实现。 |
|
p***n 发帖数: 17190 | 3 力的關鍵不在力
在力矩平衡
為了力矩需要大好幾倍的力 |
|
w********2 发帖数: 632 | 4 米格的天空:米格-19
更快,更高,这是 50 年代战斗机设计的最高境界。大战一结束,苏联的航空人就
开始向突破音障冲刺。缴获的德国技术资料表明德国从 30 年代就开始研究突破音障的
问题,西方正在紧锣密鼓地将突破音障变为现实,苏联当然不能落后。米格-15LL 和米
格-17 的经验表明,突破音障就在眼前,但这不是吹弹得破的纸糊的天棚,而是一道看
不见但推不动的玻璃天花板。当留尔卡设计成功加力推力为 4,996 公斤的 AL-5 涡喷
发动机的时候,机会似乎来了。米格用 AL-5 装进米格-17 的基本结构,设计了伊-350
研究机。伊-350 的机身更加细长,机翼后掠达到 55 度,翼型更加纤薄,为了控制展
向气流流动,每侧机翼上有多达四个翼刀。
伊-350,本可以成为终极米格-15 的飞机,但留尔卡 AL-5 发动机太不可靠,只好放弃
伊-350 装备了机载雷达,本可以成为米格-15 的终极版本,但在试飞中,AL-5 有
严重的空中熄火问题。51 年 6 月 16 日第一次试飞中,一起飞发动机就熄火,所有液
压系统全部失灵,试飞员塞多夫竟然在手动放下起落架后,安全着陆。这时米高扬依...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632 | 5 米格的天空:米格-21
早在 1953 年,米高扬就指令另一个小组研究最高飞行速度达 2,000 公里/小时的
战斗机,这实际上就是后来的“双二”(两倍音速、两万米升限)战斗机的前身。出于
朝鲜战争米格-15 的经验,米高扬认为一架轻小、高速的战斗机将具有优良的点防空能
力。已经在研制中的双发米格-19 尽管具有种种优点,但米高扬已经嫌太大太重。50
年代时,苏联的可以达到两倍音速的风洞严重不足,很多问题只有研制研究机实际飞行
才能测试。于是,米高扬开始了新的研究机系列,以 Ye 命名(或者按俄文字母的拉丁
对应为 E 系列,其实发音更接近 Ye)。Ye 指 Yedinitsa,意为“仅有的”。Ye-2 就
是用来向 2,000 公里/小时的速度冲刺的。
米格-21 的前身之一 Ye-2,采用后掠翼布局
干净的气动外形已经预示了将来的米格-21
作为两条腿走路的另一半,Ye-4 采用有尾三角翼布局,注意三角翼是带尖的,而不是
后来米格-21 的稍微截梢的
试飞中发现严重的展向流动问题后,机翼上加了四副翼刀,最外面的那一条翼刀已经很
小了,不注意的话不容易看到
图曼斯基正在研制的 R-1...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632 | 6 从气动设计看F-4 VS 米格-21
虽然F-4在二代机中的空中格斗能力算不上很好,但综合所有方面的性能来说,它
确实是二代机中作战效能最为强大的机型。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它不仅从美国海军走
向了美国空军,而且统治了整个西方空军。至今在一些国家,经过改进后、装备较为先
进的雷达和主动中距导弹的F-4改型战机仍然承担着主力型号的角色;虽然其综合性能
不及真正的三代机,但这已经是米格-21无论如何都达不到的高度了。
多次创造飞行记录的F-4原型机
F-4战斗机设计时和米格-21不同,它的基本设计取向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满足多种作
战任务需求而确定的。因此这种飞机的吨位尺寸很大,搭载有复杂、精密、完善的机载
电子设备,配备双人机组;为了满足挂载大量武器弹药执行攻击、轰炸任务并有足够的
使用寿命,F-4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储备也非常高;而作为舰载机来说,F-4不仅需要拦阻
钩等专用起降设备和结构设计,而且必须采用一些很复杂的升力增加手段,比如向前、
后缘襟翼喷射高速高压气流,来保证飞机具有很高的低速起降能力。
这些强大的功能和性能指标,无不要战斗机付出足够的重量和体积作为代价。F-4
因此成为一种名副...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632 | 7 解析“狐蝠”:米格-25 的全面剖析
1、速度与机动:硬币的两个面
当“大米格”系列最初一种试验机 Ye-150 开始向马赫数 2.5 以上发起冲刺时,
一个全新的障碍就已经开始横在了苏联人面前,那就是因高速飞行的机体与空气摩擦而
产生高温嗦带来的“热障”。当 Ye-150 以马赫数 2.05 的速度飞行时,其机体表面温
度已经达到摄氏 107°,而当 Ye-150 加大油门向马赫数 2.5 冲刺时,其机体表面温
度达到了 200° 以上,而根据计算,如果它飞到马赫数 3,那么它的机体表面温度将
达到 300°!高温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首先,我们知道,即使是高强度的铝合金,其
熔点也只有 400-500°,而在 300° 的高温下,传统的铝合金蒙皮材料将变得比宣纸
还要脆弱,如果再加上高速带来的巨大速压,那么此时的机体将只有变形一途。其次,
在如此高温的环境下,机载电子设备如何运转?应该使用什么方式冷却?一大堆的问题
摆在了格列维奇面前。
用什么材料来造机体?用钛吗?以当时苏联的技术能力,根本无法有效加工并生产
符合制造新型歼击机的钛合金材料,那么,怎么办?
格列维奇最终确定的解决方案... 阅读全帖 |
|
h*h 发帖数: 27852 |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reamer 讨论区 】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致爱国鸡血愤青:中国尚未掌控的核心技术清单,让你了解该抵制些什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29 12:46:32 2018, 美东)
日本就是牛逼,世界第一名副其实
致爱国鸡血愤青:中国尚未掌控的核心技术清单,让你了解该抵制些什么!
2018-03-26 不读平凡书
来源:知乎/ WPR
认清自己科技水平不妨碍我们爱党爱国爱人民。
1、A :半导体加工设备
基本被日本,美国霸占,看Intel的最佳供应商就知道了。
目前蚀刻设备精度最高的是日立。Intel离不开其供应商,有些是独家供应,其他厂商
想买都买不成。比如东丽,帝人的炭纤维,超高精密仪器,数控机床,光栅刻画机(这
个最牛的也是日立,刻画精度达到10000g/mm ),光刻机(ASML)等等,这些是美日严
格限制出口的
一个块CPU要制造出来,需要N多设备和材料。全球前十大半导体设备生产商中,有美国
企业 4 家,日本企业 5 家。
B:半导体材料
生产半导体芯片需要 19...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9 2018-03-31 中华外参 中华外参 微信号 zhwc826
功能介绍
《中华外参》解析中华未来,参考社会之道!
来源:天涯论坛
编者按:
在本次中美贸易战中,我们的民族情绪膨胀到爆棚。很多人认为,我们当前经济实力已
经足够强大,出口的都是工业品,可以完全摆脱贸易规则,和老美这个农业大国“”摊
牌大干一场了!但是,任何贸易的背后,都是实业在支撑!没有实业的强大,就没有贸
易的支撑。这篇文章,可能会让我们一些人更加清醒,我们到底有没有挑战世界老大的
实力?我们的制造业和世界一流水平到底还相差多远?
1、A:半导体加工设备
基本被日本,美国霸占,看Intel的最佳供应商就知道了。
目前蚀刻设备精度最高的是日立。Intel离不开其供应商,有些是独家供应,其他厂商
想买都买不成。比如东丽,帝人的炭纤维,超高精密仪器,数控机床,光栅刻画机(这
个最牛的也是日立,刻画精度达到10000g/mm ),光刻机(ASML)等等,这些是美日严
格限制出口的
一个块CPU要制造出来,需要N多设备和材料。全球前十大半导体设备生产商中,有美国
企业 4 家,日本企业 5 家。
B:半导体材料
生产半导体芯片...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0 原标题:中国目前还未掌握的核心技术有哪些?发人深省!
作者:宋景
来源:知乎
1、A :半导体加工设备
基本被日本,美国霸占,看intel的最佳供应商就知道了。不同的是中国想买有些国外
设备,别人不卖。
目前蚀刻设备精度最高的是日立。其实看看英特尔的最佳供应商就知道了,一块CPU要
制造出来需要N多东西。INTEL的牛逼,离不开其供应商,有些是独家供应。其他厂商想
买都买不成。比如东丽,帝人的炭纤维,超高精密仪器,数控机床,光栅刻画机(这个
最牛的也是日立,刻画精度达到10000g/mm ),光刻机(ASML)等等,这些是美日严格
限制出口的。。分不清啥叫蚀刻机,啥叫光刻机,啥叫光栅刻画机的自己去GOOGLE。
以下是英特尔颁布的 SCQI和PQS 奖最佳供应商:
1 、SCQI奖 (英特尔用的蚀刻设备和显微镜,监测装置就是日立的)。
2、 PQS奖
可以看到一个块CPU要制造出来,需要N多设备和材料。 前十大半导体设备生产商中,
有美国企业 4 家,日本企业 5 家。
B:半导体材料
生产半导体芯片需要 19 种必须的材料,缺一不可,且大多数材料具备极高的技术壁垒
,因此半导体材料... 阅读全帖 |
|
k*****r 发帖数: 21039 | 11 力矩不平衡。
canard vs 常规布局的好处是配平力矩不是负升力。 |
|
p*********e 发帖数: 32207 | 12 垂尾很大的贡献是提供水平安定度
如果控制率得当,利用襟翼副翼一样能合格的完成水平方向上的机动。
我今年回国在国内军事杂志(兵器知识或者航空知识这类)
讲飞机如何受控飞行,写的很专业。里面就提到了人们对推力矢量的误解
并定量计算证明了在正常迎角下气动舵面产生的水平跟垂直方向上的的偏航力矩
相对推力矢量能产生的力矩,有量级上的优势
并强调推力矢量最大的用武之地是在气动舵面无法有效发挥做用也就是过失速下 |
|
w********r 发帖数: 14958 | 13 J20 采用的类似J9的 升力鸭翼方案。 J10采用的是非升力的控制鸭翼方案。 这两者
差异相当的大。 其实J20是成飞把他们早先的J9方案发扬光大了。
附件里的图片就是成飞在75年给出的J9II的方案。 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这里的鸭翼负责一部
分升力。 而其他主流鸭翼布局的欧洲战斗机和J10中的鸭翼都不负责制造升力。
在2001年宋文骢的文章里,他提出了未来战斗机应采取升力体边条(菱形机头)+上反大鸭翼+小全动垂尾。 除了腹部进气以外,其他都与J20吻合。 其中他提出,为了在大迎角下获得低头力矩,应采取卸载鸭翼升力的方案。---- 这一句话充分说明了这种布局鸭翼也是要负责升力的。
所以我最开始的直觉非常准确。J20就是采用的靠鸭翼产生升力来平衡力矩的方案。 这
种方案在主流现代歼击机上几乎未采用过。
http://en.wikipedia.org/wiki/Canard_(aeronautics)
另外,老宋的文章里反复强调了一点,就是追求在没有矢量发动机,或者矢量发动机失
效的情况下,要通过气动面来获得大迎角下的稳定性。 可见他对国产矢量发动机严重
失去信心。 甚至我个人... 阅读全帖 |
|
v**e 发帖数: 8422 | 14 飞扬爆料,似乎有些靠谱,除了说已经收费过那个
大大们曝的猛料,也不知道真假
1 丝带的升力特性是丝带机中最好的,整个机身至少有5个可动翼面和1个扩散段的可动
喷口,机头还具备一定的升力特性,鸭翼,边条,襟翼,副翼和垂尾都是可动的,其中
鸭翼,边条,副翼和垂尾可以差动,襟翼是联动的,远距耦合的鸭翼主要提供配平力矩
,次要提供涡升力矩,可动边条是前面主要的涡流发生器
2 丝带到了量产时或许会取消衍射平显,使用头现和超大下显,另外油门杆在左侧,驾
驶杆在右侧,那个超大平显是两块合在一起的,可以整现也可以分现,屏幕内容的控制
方式有杆子上的按钮,语音和触屏三种.
3 WS15的附件机匣在下面,长度也比其他的短,后期丝带的后机身特别是屁股肯定是要
有所变化的,硬式加油,二级维护体制,铆钉是闷头和平头,配套的项目还有激光烧导
弹的导引头 .
4 丝带主翼平面形状是前缘后掠后缘前掠的梯形.
5 那个整体座舱盖材料和工艺都是咱自己开发的,防鸟撞,视野开阔,滤光特性非常好
,边缘锯齿过渡.
6 内部首飞去年已经进行了,发动机是WS10X,喷口材料使用陶瓷基复合材料,边缘锯齿
处理,偷拍党应该转战西安
h... 阅读全帖 |
|
a********6 发帖数: 1077 | 15 大大们曝的猛料,也不知道真假
1 丝带的升力特性是丝带机中最好的,整个机身至少有5个可动翼面和1个扩散段的可动
喷口,机头还具备一定的升力特性,鸭翼,边条,襟翼,副翼和垂尾都是可动的,其中
鸭翼,边条,副翼和垂尾可以差动,襟翼是联动的,远距耦合的鸭翼主要提供配平力矩
,次要提供涡升力矩,可动边条是前面主要的涡流发生器
2 丝带到了量产时或许会取消衍射平显,使用头现和超大下显,另外油门杆在左侧,驾
驶杆在右侧,那个超大平显是两块合在一起的,可以整现也可以分现,屏幕内容的控制
方式有杆子上的按钮,语音和触屏三种.
3 WS15的附件机匣在下面,长度也比其他的短,后期丝带的后机身特别是屁股肯定是要
有所变化的,硬式加油,二级维护体制,铆钉是闷头和平头,配套的项目还有激光烧导
弹的导引头 .
4 丝带主翼平面形状是前缘后掠后缘前掠的梯形.
5 那个整体座舱盖材料和工艺都是咱自己开发的,防鸟撞,视野开阔,滤光特性非常好
,边缘锯齿过渡.
6 内部首飞去年已经进行了,发动机是WS10X,喷口材料使用陶瓷基复合材料,边缘锯齿
处理,偷拍党应该转战西安
http://www.fyjs.cn/bbs/h... 阅读全帖 |
|
G*******1 发帖数: 6411 | 16 “
WS15的附件机匣在下面,长度也比其他的短,后期丝带的后机身特别是屁股肯定是要有
所变化的,硬式加油,二级维护体制,铆钉是闷头和平头,配套的项目还有激光烧导弹
的导引头 ...
江山风雨情 发表于 2011-1-7 11:50 PM
丝带到了量产时或许会取消衍射平显,使用头现和超大下显,另外油门杆在左侧,驾驶
杆在右侧,那个超大平显是两块合在一起的,可以整现也可以分现,屏幕内容的控制方
式有杆子上的按钮,语音和触屏三种
丝带的升力特性是丝带机中最好的,整个机身至少有5个可动翼面和1个扩散段的可动喷
口,机头还具备一定的升力特性,鸭翼,边条,襟翼,副翼和垂尾都是可动的,其中鸭
翼,边条,副翼和垂尾可以差动,襟翼是联动的,远距耦合的鸭翼主要提供配平力矩,
次要提供涡升力矩,可动边条是前面主要的涡流发生器
鸭翼前缘和主翼前缘同侧平行,鸭翼后缘和主翼后缘对侧平行,鸭翼使用多层复合材料
,根部附近貌似还有等离子发生器
” |
|
T*****y 发帖数: 18592 | 17 某位大大泄尿合集(11111续写昨日的传奇故事)-
兔年可一点也不影响装备上虎虎生威的霸气释放,兔年是装备井喷的元年。
小白兔总是在年终岁尾给人连连的惊喜,611两种原型机试飞,一种是鸭式布局,一种
是乘波体,当然
还有北方某地全电动力的新核攻下水其能见度比重四朦胧多了。而兔年的末尾最给力的
亮眼之作恐怕是
北方某地的HM了,这也是最值得我们期待的地方。
611,航天一院和西工大在兔年会在空天领域会给大家更多的惊喜。9院和209所在激光
武器方面的进展
在兔年也会更加的喜人。
等离子物理研究所在脉冲电源和电炮领域也会有更大的建树,目前激光武器使用的补偿
脉冲发电机就是
这家单位的经典之作。
洪都继在Y-1X之后继续在超音速反舰导弹领域发力。
此次春光外泄的重四将是TG全面进入空中隐身时代的序曲,之后601的中四和五代
无人机,一飞院
的飞翼战轰以及尚未立项的海四都是序曲之后的剧目。
首飞用的是国产机。
重四的编号应该是奸-2X,中间空出的部分由中四和某型改进型填充,豹子没听说有
什么隐身大改计
划,也许寡人有些孤陋寡闻。
11111续写昨日的传奇故事。装备井喷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之一就是让...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37081 | 18 每当看到鸭子倩影,老夫就想到Aflac,口水点滴滴。
http://lt.cjdby.net/thread-655056-1-1.html
首发飞扬,转帖请注明作者QBQ-maddogchen。除书籍论文外,部分资料引用当头一砖,
YF23两位学霸的发言。
有一个天才叫巴迪特里希·屈西曼,近代空气动力学的开创者和奠定者,前期服务于纳粹德国,战后被瓜分到英国。这位牛逼est的人物在1953年写了《空气动力学》,至今是全世界高等教育航空专业的指定教材。在英国的第一个十年,他领导了后掠翼用于高速飞机的研究,提出屈西曼翼尖,屈西曼整流罩等设计概念,建立了任意展弦比后掠翼载荷计算方法,这个方法仍是现在亚音速后掠翼设计的基础算法之一;第二个十年,研究开创了航空史上第二个使用流型----脱体涡流型,这是直到今天先进战斗机的发展基础;最后十年,屈西曼研究了第三个流型----高超音速流型,创立了乘波机的概念,今天的加莱特和DSI进气道也只是乘波理论中两个较初级的衍生物。
到60年代初,二代战斗机的气动布局设计主要特点仍是保持附着流型以避免和抑制气流分离;但对机动性的追求要求可使用迎角不断加大,分离不可避... 阅读全帖 |
|
h****l 发帖数: 7290 | 19 事实上因为垂尾远离飞机重心,因此垂尾上产生的力矩是足以让飞机改变偏航角的,但
是却不足以让飞机改变飞行方向,从而产生侧滑,在地面上叫漂移。而且垂尾位于机身
上方,附加的滚转力矩会让飞机外倾,从而产生一个离心力。如果要只用垂尾转弯,要
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垂尾可以位于机身下方,还一个是机身侧向阻力足够大,侧滑时提
供足够的向心力。
这样主翼的升力的水平分量提供向心力。
能比吗? 过去飞机推重比远远小于一, 靠发动机偏航的水平分量,更是杯水车薪。
而且更关键的是, 垂尾产生的力量不通过重心。 |
|
s*****t 发帖数: 1661 | 20 装在下面主要是舵面的受力刚好提供一个和转弯方向配合的滚动的力矩。装上面的花这
个力矩就是反的了。
但是,一定情况下,装在上面也可以。
蹬舵带来偏航,然后左右翼面迎风面积/角度等等变化,引起飞机侧倾,侧倾带来的升
力的水平分量提供转弯所需的加速度。
比较新设计的通用航空的小飞机,舵面敏感,比方ct, 比方allegro,无侧风的时候都
可以不动副翼只靠蹬舵完成起落航线那个圈子,老一点的塞斯纳,设计的比较稳定笨重
,光靠蹬舵引起的侧倾很小,要拐弯的话估计那个圈子太大了。当然我没飞过塞斯纳,
坐过。 |
|
v**e 发帖数: 8422 | 21 广空运输机飞行员成功处置特情单发着陆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30日 09:59 南方日报
资料图:国产运-7型运输机
升空仅两分钟,运输机的发动机就出现故障,机舱内霎时涌入大量白烟;运输机没
有跳伞设备,如果飞机坠地只能是机毁人亡。面对这样的空中紧急特情,广空航空兵某
师张成伟机组沉着应对、科学处置,在关闭了一台发动机的情况下,成功实现了单发着
陆,赢得了这一场7分钟的较量。
前天,广空运输航空兵某师党委作出决定,给成功处置运输机突发空中特情的张成
伟机组记集体二等功一次,给机长张成伟报请二等功,给机组其他8人给予相应奖励,
并号召全师官兵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
13时28分:机舱内涌出白烟
1月24日中午,南方沿海某机场,一架运输机发出巨大轰鸣声,计划飞往某空域执
行一项任务。
机长张成伟、飞行员吴炎乐坐进驾驶舱,按照飞行检查程序,认真检查仪表设备。
机组其他人员按照各自协同分工,各就各位进行起飞前的各项准备。
“可以起飞。”13时26分,张成伟通过送话器请示塔台,得到放飞指令。吴炎乐松
开刹车,慢慢加大油门、用力后拉杆,昂起的银白色运输机犹...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14958 | 22 那垂尾受力后,难道不会让飞机偏航吗? 垂尾才多高啊,偏航力矩要比滚转的力矩大
得多吧。 |
|
|
a***n 发帖数: 1993 | 24 turbojet的涡轮和压气机的力矩是一样的,gas turbine的压气机力矩大概是涡轮的1/3
样。 |
|
b*******y 发帖数: 4304 | 25 苏联很善于制造杂技飞机
今天垂直起降保证力矩平衡应该不难吧? 方便电子陀螺仪, 还有高速计算机, 可以
几乎立时应对任何力矩偏差的情况 |
|
c****g 发帖数: 37081 | 26 在盛夏的8月,中国第一艘航母出海试航了。这艘前苏联的“瓦良格”号在经受9年多的
修复和改装之后,满载着几代中国人的厚望,悄悄地出海,又悄悄地回来了,继续按部
就班地完成进一步改装。这艘至今还未正式命名的航母的低调试航没有搭载任何舰载战
斗机,但这不能阻止人们对中国航母舰载战斗机的选型的猜想。
作为海上力量最强大的战舰,航母的战斗力体现于舰载战斗机。中国航空工业在经历了
几十年的艰苦跋涉后,终于进入爆发性发展的时代,同步展开4种新型战斗机的研制,
包括轻型的“枭龙”,中型的歼-10,重型的歼-11,当然还有隐身的歼-20,规模在世
界上居第一。不过不是所有战斗机都适合舰载的。
航母虽大,但在茫茫大海上,还只是一叶扁舟,既没有很长的跑道便利飞机起飞降落,
也没有足够大的机库可以搭载大量的作战飞机。和空军的陆基战斗机相比,舰载战斗机
特别强调短距起落和低空低速操控,也特别强调完整、独立、有效的作战能力,当然还
特别强调可靠性。舰载战斗机只有以一当十,才能用有限的数量在保卫舰队的同时,有
效地打击敌舰或大陆目标。另一方面,航母也是现代海军中建造和使用最为昂贵的战舰
。财大气粗的美国海军拥有最多... 阅读全帖 |
|
a***8 发帖数: 2433 | 27 Most likely it's moving into the direction that the 鸭翼 is pointing to, not
the nose is pointing to. No 低头力矩, up 头力矩 instead.
, |
|
b*******y 发帖数: 4304 | 28 上次有人在杂志上刊文,指称中四不过比重四便宜一台发动机的价钱,因此中四的性价
比反而没重四高,所以不论美国搞F-35还是中国搞中四都是邪门歪道。上面就是支持这
一言论的小白所幻想的靠一架重四,不需掩护,既能对地又可空战的作战模式,这样就
能符合那篇文章里重四性价比更高的结论。
靠歼八能和阵风比拉圈的神棍文给小白普及?
双发中四就是垃圾,作战性能完全不可与F35这样的隐身单发重型攻击机相比。
战斗机的常规布局设计是最考究基础工业水平实力的布局,欧洲和中国部分单位从三十
多年以前就发现了这一点,并在主流设计中将之彻底放弃。从常规布局、双中推、中型
机吨位三个因素结合在一起的那一刻,就注定了粽子是个垃圾;这不是沈阳的愚蠢,而
只是沈阳从歼八系列一直以来的总体观、大局观水平、气动控制水平限制的正常表现。
粽子虽然包着裹尸布,但盖不住机头和翼展的大致尺寸。F35选择单发重型机布局的原
因就是同等技术水平、近似气动布局下,双发机天生阻力大很多而且结构效率不如单发
机。看看内部容积利用率几乎优化到极致的F35A是什么样,也该知道粽子这个翼展和机
长最大也不会超过F35A水平的玩意,只要机载武器一天还... 阅读全帖 |
|
a***e 发帖数: 27968 | 29 超音速因为升力中心后移会产生低头力矩,配平上要求鸭翼上抬或者尾翼下压
气动上尾翼比较容易受到主翼翼根干扰,但是气流表面速度会下降,好坏难说
不过鸭翼自己在超音速气流里,不小心自己就挂了,那就糟糕了
如果保证超音速气动面水平时升力中心和重心基本重合,
亚音速时气动中心前移,确实会出现抬头力矩必须用鸭翼下压
这个状态对隐身看起来没好处,用尾翼抬的话有主翼遮挡应该好些
不过如果材料合适也可能气动面变了雷达反射面不动
鸭翼+三角翼重心很容易就靠后,弄不好适合超音速不适合低速 |
|
s**d 发帖数: 18498 | 30 同等吨位越瘦长高速性越好,这是绝对的。越短粗适航性越好就不绝对了。适航性好就
是横摇周期长。横摇周期由横摇力矩和稳心高度决定。船宽可以增大横摇力矩,但如果
能降低稳心高度一样提高适航性。我前面说了,因为全燃动力,燃气轮机轻,还要进气
道,所以不容易降低稳心高。因此只好宽。
美帝的核动力巡洋舰有反应堆压底,所以也很细长。如果柴燃联合,因为柴油机很沉,
这方面的设计难度也可以降低。更大的好处是柴油机低速效率高的多,因为这是绝大多
数情况的航行状态,所以经济性好很多。
单纯为增加导弹造大舰不合算。基洛夫大是因为要带P700反舰导弹。舰艇的尺寸都是主
要矛盾决定的。反舰作战的核心就是反舰导弹。而盾舰的核心是盾,所以雷达决定舰的
尺寸。 |
|
l******j 发帖数: 1728 | 3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6f5770102f2zm.html
一款战机从设计之初的消息频传,到研制阶段的不断变体,再到试飞阶段的风险频发、
高潮迭起,直至正式列装的姗姗来迟,总会给人一系列的故事。然而,对于俄罗斯五代
机T-50而言,尽管可预见的列装日期直至现在依然无法确定,但它背后的故事已经足够
丰富,人们甚至已经很难为其技术的不断变化理出一个清晰的逻辑脉络了。与命运多舛
的T-10(苏-27)相比,俄罗斯五代机的研发可谓扑朔迷离,其终结版T-50从整体看尽
管没有超出人们的想象,但与俄罗斯人五代机最初的设计已经相去甚远。
不断变体的五代机计划
俄罗斯军机五代机计划,是前苏联航空大国博弈的最后一个梦魇。起始于上世纪40年代
末的美苏军机技术追逐,在三代机的竞争中终于决出了高下。当俄罗斯人依然沉迷于速
度与高度之争时,美国人灵感突发,在60年代提出了三代机的全新技术理念。随着上世
纪70年代初期F-15、F-16的相继问世,苏联人第一次被美国人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尽管
苏联人在70年代末实现了两款“拉明”(西方代号,米格-29与苏-27的原型机...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2 官方是这样说的:
是减重和火炮设计紧凑化的需要。俄制AK-130型双管130毫米舰炮系统全重94吨,
座圈开口直径比较大,适装性比较差,只能装备7000~8000吨级以上军舰。而新型单管
130毫米舰炮为了实现减重的目的,提高适装性,把全重降到50吨左右,以实现在5000
吨级以上水面舰艇装备的目标,不但大量采用铝合金,炮塔外壳材料改为玻璃钢,还取
消一路供弹链,减少弹仓容量。这样就带来的一个矛盾:70倍口径的身管带来了后坐力
则相应增加了,舰炮全重却比原来减少了将近一半。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保证舰炮炮
架和甲板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去承受后坐力呢?要知道,舰炮的后坐动能主要是由舰炮的
反后坐力装置和自身的质量所缓冲的,而不是直接传递到甲板上,否则陆地发射试验时
,强大的后坐动能就能直接让舰炮发生解体。因此,在舰炮的反后坐力装置不发生大的
改变的情况下,要达到减重要求,并且保证驻退机、耳轴、上架、座圈、甲板等有足够
强度,减小后坐动能就成了唯一出路。只有减小射击时的后坐力,才能减小炮架尺寸,
减小火炮质量的同时保证有足够的结构强度,炮口制退器的采用也就成了必然。同理,
要使火炮设计得...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3 中国目前未掌握的核心技术有哪些? 多项大幅落后美日
近些年,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进步很快,也让无数中国人深感自豪。然而,大家是
否思考过一个问题:中国目前还未掌握的核心技术有哪些?在知乎,各个领域的“大神
”给出了一些答案,结果令人震惊。这些答案比较专业,估计会有很多人看不太懂。但
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中国还未掌握的核心技术,还有很多,绝对超出你的想象。差距
很大,中国仍需加油!
这篇文章很长,只是覆盖了冰山一角。虽然有争议,但绝对值得一读。
以下只是冰山一角。总之,如果你深入了解,全世界任何高科技产品,都离不
开美日的材料,零件,设备,美国软件第一,日本硬件第一。别看媒体上扯淡的多,这
两个谁也离不开谁。
1、A 半导体加工设备
基本被日本,美国霸占,看intel的最佳供应商就知道了。不同的是中国想买有些
国外设备,别人不卖。
目前蚀刻设备精度最高的是日立。其实看看英特尔的最佳供应商就知道了,一块
CPU要制造出来需要N多东西。INTEL的牛逼,离不开其供应商,有些是独家供应。其他
厂商想买都买不成。比如东丽,帝人的炭纤维,超高精密仪器,数控机床,光栅刻画机
(这个... 阅读全帖 |
|
c*********r 发帖数: 19468 | 34 你想想,如果你跑步时不摆臂,或者一顺着跑,能跑快吗?
原因在于你需要平衡:假定你左腿蹬地,右腿向前迈
如果你蹬地的力量非常足,因为你的左脚不可能正好和你的重心落在一条向前的直线上
,身体会有一个旋转的力矩
胳膊的运动就是平衡这个力矩的一个主要手段,但胳膊的重量相对比较轻,所以运动要
有很大的加速度才行
所以上肢的肌肉都必须参与进来,一来帮助提供这个加速度,二来也增加胳膊本身的重量 |
|
C*****5 发帖数: 8812 | 35 这个帖子有点弱。
倒的房子一侧有土堆,一侧有地下车库。靠地下车库的那一侧很有可能有沉降。如果房
子因为一侧沉降重心先偏向车库,那重力的力矩可能比土堆产生的反向力矩要大。那房
子倒向车库就很好理解。
当然事实是不是我说的我不能确定。但是这个绝对是可能的。楼主推断的所谓“反牛顿
定律“显然是没有经过仔细推敲。
纯学术讨论,请勿抓狂。 |
|
T**J 发帖数: 3340 | 36 93雷鸟,估计这儿没人开。
左侧,不是太麻烦,有本80多块的Ford的shop手册,上边说的简单,拧3个螺丝就玩了。
1、拧下固定球铰到hud的螺丝,可这该死的球铰杆它不出来。最后,用那个带2个抓的工
具硬顶了出来。新的倒是一插就进去。
2、固定Upper Control Arm到车体的2个螺丝一个好办,另一个处在n条刹车油管旁,折腾
了1小时,用力矩扳手套了个拧轮胎螺丝的长套筒作杠杆,终于解决了。
3、右侧的,要卸n多东西,不换了。还有右mount坏了,也是同样够不着,干不了。
顺便换电动天线杆,破PepBoys,给欧的更本不匹配,未果。
用了下adven的那种$20的冲击扳手,感觉不错,准备装备一个。adven,这东西耐用么?
感觉把手小了点,握着不舒服。还有就是没打车,用电池,用它上好轮胎螺丝后用力矩扳
手拧了下,连100ft-lbs都不到。 |
|
T**J 发帖数: 3340 | 37 由于变速器输入轴与输出轴以各自的速度旋转,变换档位时合存在一个"同步"问题
。两个旋转速度不一样齿轮强行啮合必然会发生冲击碰撞,损坏齿轮。因此,旧式
变速器的换档要采用"两脚离合"的方式,升档在空档位置停留片刻,减档要在空档
位置加油门,以减少齿轮的转速差。但这个操作比较复杂,难以掌握精确。因此设
计师创造出"同步器",通过同步器使将要啮合的齿轮达到一致的转速而顺利啮合。
同步器有常压式和惯性式。
目前全部同步式变速器上采用的是惯性同步器,它主要由接合套、同步锁环等
组成,它的特点是依靠摩擦作用实现同步。
接合套、同步锁环和待接合齿轮的齿圈上均有倒角(锁止角),同步锁环的内
锥面与待接合齿轮齿圈外锥面接触产生摩擦。锁止角与锥面在设计时已作了适当选
择,锥面摩擦使得待啮合的齿套与齿圈迅速同步,同时又会产生一种锁止作用,防
止齿轮在同步前进行啮合。
当同步锁环内锥面与待接合齿轮齿圈外锥面接触后,在摩擦力矩的作用下齿轮
转速迅速降低(或升高)到与同步锁环转速相等,两者同步旋转,齿轮相对于同步
锁环的转速为零,因而惯性力矩也同时消失,这时在作用力的推动下,接合套不受
阻碍地与同步锁环齿圈接合, |
|
m****1 发帖数: 39 | 38 这个当然,>300匹的马力在那里。但是你的mustang的弯道上就没有优势了。还有就是
回你前面一贴,RX-8最佳换档转速在红线附近没错,但是mustang应该不是吧。不是所
有引擎的最佳换档区域都在红线的。当然,很可能在最佳换档区的力矩,RX-8力矩还是
不如mustang V6,这是引擎本身所限,但是考虑车身重量就难说了。 |
|
s****e 发帖数: 638 | 39 我没证实过,常识告诉我,车盖平放时力矩大,升到一定高度力矩小了。 扭杆弹力临
界值做到中间某个位置就不会发生自动弹开的问题了。 |
|
t**o 发帖数: 1263 | 40 最后提醒一下,装新的火花塞时,要按照要求的力矩(所以需要torque wrench),太
松或太紧都不好。合适的力矩可以在汽车手册里查,火花塞的包装上可能也有。 |
|
v********7 发帖数: 426 | 41 来自主题: Automobile版 - 手动车讨论 理论上最标准的应该是 刹车,降档,入弯半油门(无油门),出弯给油
但是一般实际操作,尤其是很低速转弯,刹车,降档之后离合器踩着过弯也非常普遍。这
主要是国内的开车开出来的习惯,转弯的时候很可能还要刹车刹到很低,因为一直有乱穿
马路和闯红灯的人和自行车。但是在美国这种情况不普遍,所以可以避免。
至于起步,先给油再半离合是比较合理的,一般车子的怠速扭矩都很弱,熄火不去说对
发动机也不见得好。升档的时候1换2的时候可以稍微半联动一下,否则稍微速度同步不
好会抖得很厉害,这是因为1挡2挡的时候发动机力矩较大造成的。3挡以上直接抬离合
无需半联动,这时车轮的力矩相对大了,抖动会比较小,对离合器也有好处,离合抬光
以后再给油。
倒车么,我个人喜欢不给油半离合。因为倒车是最容易出事的,能慢则慢 |
|
b*****l 发帖数: 1594 | 42 就因为抓地力量比较大才侧翻。因为测向力矩超过重力力矩。如果路面滑,更可能是侧
滑。就如同冰上,基本上不可能侧翻。 |
|
x*********i 发帖数: 353 | 43 24 mm nut, lower ball joint to spindle
开始下的时候费了点力气,但还算正常,后来越拧越费力,一个多小时只拧下1/3来。手头最长的torque wrench用上后,150磅仍然没用,只好暂时作罢。应该是螺纹上有少量锈,摩擦力太大。现在买来了18 inch的breaker bar,找出家里的火炬,明天继续搞。大不了把螺栓拧断,反正我也不需要这个螺母螺栓,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有人用过naval jelly对付这种情况吗?
另外,原厂manual上写的是这个螺母要上到129磅,但买的aftermarket brand的ball
joint上写的是65-75磅(这种螺栓的设计力矩跟螺纹直径有关,9/16的螺纹)。现在在犹豫该加到多大,力矩过大压断螺栓,过小螺母松动,都有危险。 |
|
j*****n 发帖数: 1781 | 44 ☆─────────────────────────────────────☆
zaf (洞哥) 于 (Mon Sep 20 13:46:41 2010, 美东) 提到:
几个问题
大家开手动车时拐弯都哪种操作习惯?
弯前减档?弯中减档还是踩着离合或者挂着空档过弯,然后出弯挂挡走人?
启动的时候大家是先给油然后半联动,油离配合?还是先半联动再给油,油离配合?后
者容易熄火但是
坡起容易操作,前者更看油离配合度
升档的时候大家半联动的同时给油么?我觉得升档的油离配合比起步的难,所以现在的
情况是起步速度
还是可以但是升档的时候不太敢给油,所以加速的平稳度不够
倒车时候大家只靠半联动还是给点油?如果只半联动的话倒的很慢而且比较容易熄火,
带油的话又有点
快不好控制
☆─────────────────────────────────────☆
kurin (kurin) 于 (Mon Sep 20 13:59:37 2010, 美东) 提到:
不用减速的弯就不用降档
有的驾校规定弯前减档
上国内车论坛问比在这讨论这类问题不是容易多吗
☆─────────────────... 阅读全帖 |
|
m**********e 发帖数: 12525 | 45 pulley紧固螺栓设计都是小力矩的,10mm的头,现在被tb顺时针带动拧得死死的,
这个力矩远远超越10mm的头所能承受的力量,你说怎么拧?
而且这里没有空间,根本放不下power tool,除非把engine吊出来,又不是porsche,
谁给你吊啊,都是直接junk yard. |
|
i*****t 发帖数: 24265 | 46 很简单,城市里面开20迈,对比高速开40迈,看看哪个省车?
时间:前者需要开1小时多,后者才不到40分钟。当然电子器件后者消耗时间短。
路面:前者路面无数大坑,后者基本没有什么大的颠簸
发动机变速箱:前者发动机转速不断变化,变速箱不断换挡,后者基本恒定
轮胎刹车:前者费,后者省
轴承等力矩:前者不断启动停止,力矩不断变化,后者恒定
cv joint方向盘等:前车转弯多多,高速没有几个急转弯
怠速:前者必须的,后者没有
如果每天local才几迈,油温都没热就停了,更加费车,坚决不能碰 |
|
i*****t 发帖数: 24265 | 47 城市里面开20迈,对比高速开40迈,看看哪个省车?
时间:前者需要开1小时多,后者才不到40分钟。当然电子器件后者消耗时间短。
路面:前者路面无数大坑,后者基本没有什么大的颠簸
发动机变速箱:前者发动机转速不断变化,变速箱不断换挡,后者基本恒定
轮胎刹车:前者费,后者省
轴承等力矩:前者不断启动停止,力矩不断变化,后者恒定
cv joint方向盘等:前车转弯多多,高速没有几个急转弯
怠速:前者必须的,后者没有
如果每天local才几迈,油温都没热就停了,更加费车,坚决不能碰 |
|
r**m 发帖数: 1825 | 48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592022
试车记 [ ★晨枫 ] 于:2011-10-22 19:55:14 主题帖
现在的这辆车开了10年20万公里了,想换换,周末去车行试车。我这里冬天冰雪覆盖,
想换一辆冬天驾车安全一点的车。虽然我一直认为冬胎比全驱有用,全驱不增加刹车和
转弯时的traction,但全驱不是没有用的。全驱帮助起步,这不用说。在冰雪不均匀覆
盖的路面,全驱可以使traction均匀分布,避免进入打滑。不过这只有全时全驱才做得
到,假全驱是没有帮助的。
Honda最近,先试。第一辆是CR-V。这其实是Civic的机械,加高而已。不过内部意外地
宽敞,后座放下来,可以放的东西更多。坐得高也很得LP的赞赏,感觉安全一点似的。
内饰设计水平见仁见智,但做工就价格来说是很赞的。据说Honda近些年来质量有所下
降,但这可能要开个几年才能开出来了。全皮,加热座椅,还有眼花缭乱的电子玩意,
但一开动,就现真形了。号称180马力,肯定都是些懒马,不知道躲到哪里磨洋工去了
,大呼小叫就是不动弹。这倒算了,可能车重增加,不能要求太高。但这底盘软得像豆
... 阅读全帖 |
|
n*****e 发帖数: 3069 | 49 拿你自己的车试一下就知道了。加速时深踩油门和正常踩油门,发动机换挡的转速是不
一样的。深踩油门电脑以为你想急加速,所以暂时不升档,高转速输出大力矩。很多高
速爬坡的时候,你深踩油门,车会降档,转速上升,从而得到大力矩。 |
|
n****1 发帖数: 2895 | 50 地瓜同志的发言很中肯,表扬一下。这个FJ同志总是带着有色眼镜,不好,要多听多看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长处,否则早死掉了。
俺作为一个新老款的MDX车主来谈谈感想:
俺没有越野过,也不会去越野,雪地倒是有可能经常走。俺拥有过6辆车,其中4辆是所
谓的AWD,一辆别克SUV,一辆凯迪拉克SUV,一辆老款MDX,一辆新款MDX,新MDX开着最舒服,操控最好,
特别是拐弯,一点没有其他车的往外甩的感觉,高速过弯或拐急弯更
明显,俺家门口附近有个S弯,以前开着就感觉人在里面东倒西歪,MDX则稳的很,现在
特喜欢拐那个弯。从desh上的力矩显示可以看到各个轮子的力矩分配,外轮明显比内轮
出力大,而且反映很灵敏。俺觉得这是SHAWD的一大优势,别的车没有这个感觉,当然
俺没开过跑车,不知道那个操控啥感觉。不过俺试过各种SUV,包括X5,Q7,卡宴,
LX470,及各种美国fulosize SUV,拐弯时都很吃力,因为车身高,底盘高的缘故,
fullsize是最差的,LX次之。LX470俺还真是严肃地考虑过,但试过以后大失所望,要
动力没动力,要操控没操控,要空间没空间,还巨贵。FJ俺也试过,不是俺喜...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