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出土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m**d
发帖数: 21441
1
有个破绽,那就是毛主席从来没有入土,所以不算出土遗体
b******y
发帖数: 2729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uddyboy (hello),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据说是去年山东蒲松龄墓出土的聊斋志异残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5 23:53:49 2017, 美东)
箱中吏
京城有一位李生,他一人独居,每日以玩电脑为乐。
有一天,李生外出遇雨,返回取伞,听到卧室里传出喁喁的声音,像是蚊虫飞过一样细
密。李生非常奇怪,打开门以后,声音就消失了。这样的事情重复了几次,请基督堂的
牧师来做法事也不能去除。李生心中十分忧虑,郁郁不得舒展,病倒在床。
李生的朋友柳子明来探望他,听说了这件怪事。柳子明说,君子只要行事没有愧疚,又
有什么好怕的呢?他让李生躲去别的房间,自己藏在窗帘后面。很快又有喁喁的声音传
来,柳子明一下子跳出来,大声呵斥,看到一个影子从风扇口钻进了电脑机箱。
柳子明取来工具,把机箱打开,发现在硬盘和网卡之间坐着一个小人。小人身高只有两
寸,头上有仙鹤一样的白发,穿着皂色的吏袍,手里拿着一把短剑。小人如常人一样整
衽行礼,口吐雅言,自称叫做箱中吏。
柳子明问它的来历,箱中吏说,古时...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2
3
来自主题: Ghost版 - 萬年古屍 第二章 出土幹屍
第二章 出土幹屍
大壯好奇的蹲下身,輕輕拂開青石上的泥沙,青石板上隱隱約約露出一道凹槽,似
乎是某個文字的一角。
大壯“咦”了一聲,從麻子手中接過鐵鏟將青石附近的泥土都鏟去。
沒過多久,整塊青石板都露了出來,這塊石板約有一張乒乓球桌面的大小,石板面
上隱隱閃過青芒。
眾人好奇的圍觀,一些村民更是早已跳下土坑圍過來研究。
石板上面刻著一些眾人看不懂的東西,像是某些符號。一些識字的村民肯定這上面
刻的絕對不是文字,道理很簡單,因為他們不認識上面的東西。
于是村民們又七嘴八舌的議論開了:“這是啥?咱山裏咋會有這東西?”
“就是,看起來還一閃一閃的,不知是啥玩意兒。”
“你們不懂了吧?”
“就你懂?”
“我當然懂啦,告訴你們,這是鎮宅神石,能保家宅平安的。”
“屁,照俺看這是風水寶石。難怪咱村一直都這麼窮,肯定是這塊風水寶石被壓在
下面了,如果把這塊石頭起出來在村口立好,俺保證咱村人人賺大錢。”
“你放屁,照俺看這石頭下面肯定是啥墓,裏面有大把的寶貝,咱村要發啦。”
“你做夢吧你。”
“俺以為啊,這石頭下面應該就是不老泉的泉眼,搬開這石頭泉水裏出來了,咱只
要喝下那水就可以長生不老了。”
“你
o*o
发帖数: 4495
4
来自主题: AHU版 - 淮北出土唐宋古墓群
淮北出土唐宋古墓群
A***g
发帖数: 158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 原文由 pond 所发表 】
在“唐代圜丘遗址开掘暨保护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唐城工作队郑重宣布,经过近两个月的发掘,我国现存最早的“天坛”
遗址———唐代圜丘遗址已在陕西师范大学校园发掘出来。5月5日,陕
西师大宣传部李卫东副部长介绍说,据专家考证,这次开掘的唐代圜丘
遗址是全国保留下来的唯一一处早于清代的圜丘遗址,比北京天坛早一
千多年,被专家们称为“天下第一坛”。“圜丘”又称“圆丘”,与北
京天坛公园内清乾隆年间在明和清初圜丘的基础上改建的“天坛”一样,
是皇帝进行祭天活动的礼仪建筑。长期以来,也被俗称为“天坛”。据
文献记载,这次发掘出土的唐圜丘初建于隋,唐代沿用了近300年。
唐圜丘遗址位于今西安市南郊陕西师范大
i*****s
发帖数: 15215
6
新华网巴黎11月6日电(记者 黄涵)法国国家保护性考古研究院6日说,该机构不久前在
法国北部塞纳-马恩省出土了一具保存近乎完整的猛犸象骨架化石。
据介绍,这具骨架是法国国家保护性考古研究院去年在塞纳-马恩省发掘一处高卢
罗马遗址时发现的。考古人员首先发现了两根猛犸象牙、股骨和部分骨盆,在随后的深
入发掘过程中又挖掘出了肱骨、颌骨以及4段相连的脊椎骨。这具骨架虽然已经散开,
但分散范围很小。
虽然目前还无法断定其性别,但考古人员初步确定,这头被命名为“赫尔穆特”的
猛犸象是一头20岁至30岁的成年猛犸象,高2.8米至3.4米,重约5吨,毛发覆盖全身,
拥有很厚的脂肪层,大约生活在公元前20万年至5万年。
此次发掘引人关注之处在于,考古人员在现场发现了一些岩石碎块。专家认为,这
些石块可能是人类用来切割动物的工具。这些石块激起了人们探寻这头猛犸象死因的好
奇心:它到底是自然死亡的,还是被人类杀死的?抑或是自然死亡后再遭到人类肢解?
考古人员希望通过寻找骸骨上是否存在长矛刺伤的痕迹,来了解当时的人类是否有猎杀
大型哺乳动物的能力。
考古人员下一步将对这具骨架进行研究,以精确“赫尔穆特”的生活...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554
7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103/news-gb2312-1299412.
考古学家在中国江苏泰州发现了一个保存完好的石棺,石棺的主人是一位死于700多年
前的女性。石棺发现于泰州一处工地的墓穴中,墓穴中共有三个石棺。考古学家小心翼
翼地撬开石棺的棺盖.北京时间3月8日消息,中国江苏泰州出土了一具距今700年的女干
尸。据悉,这具干尸是一群筑路工人在拓宽街道过程中偶然间发现的,能够保存至今要
归功于堪称完美的周边环境。这位女性身份尊贵,据信生活在明朝——1368年至1644年
统治中国——一同发现的还有其他两具木棺。所有这些发现都有助于考古学家了解当时
那个年代的人的生活。
女干尸是在地下两米处发现的,从头到脚都保持着最初的状况,几乎没有发生任何腐烂
。工人们是在2月末发生女干尸的,得知这一消息后,附近的泰州博物馆的考古学家随
即赶到现场进行挖掘。干尸的皮肤、头发、睫毛和面部均保存完好,就像刚刚去世不久
一样,令考古学家感到吃惊。
女尸身高1.5米,棺木内充满一种褐色液体。棺木于上周初开启,一时之间成为当
地人的关注焦点。据悉,女尸的...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7927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锋披天下的秦国青铜兵器 (ZT)
国学园
公元前221年,雄才大略的秦王嬴政扫平了华夏大地上纷争不已的各诸侯国,统一了天
下。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诗赞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候尽西
来。”
战国晚期,随着铁制兵器的发展,称雄数百年之久的中原青铜兵器开始逐步走向衰落。
但在这个阶段,铜兵器依然是短兵的主力。特别是在秦代,承战国余绪,仍较多使用青
铜兵器,并在铜兵器的形制和制作技术方面,继续有所发展。
1974年春,在陕西骊山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出土了青铜剑、青铜铍、铜戈、铜戟、弩
机、箭镞、铜殳等大量青铜兵器。战 国末年,青铜正在慢慢退出历史,铁,正在开启
一个新的时代。而兵马俑坑中出土的四万件兵器,几乎全由青铜铸成。难道用武力统一
了中国的秦军,真的是一支装备落后的军队吗?
答案是否定的,战国晚期铁制兵器虽然已经出现,但尚未为列国所广泛使用、金属工艺
也未尽成熟;而此刻,中国青铜古兵器的冶炼铸造技术(包括金属工艺)正处于最后的
、也是最辉煌的颠峰。众所周知,高锡青铜兵刃虽坚硬,但劈砍易折断;秦国的兵器工
匠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金属工艺问题,大大提高了铜兵的柔韧性。因此,强大的秦军就是
凭借这“血色青铜”铸...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9
2014年10月23日17:39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省文物部门调查确认文物点330处,考古发掘总面积85万平
方米,累计出土石器、陶器、铜器、玉器、铁器、金银器等各类文物6.9万余件(套)。
112150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的徐家岭墓地清理的一座战国早期楚国贵族墓葬,出土了一件小
口鼎,铸有清晰的铭文达49字,铭文上有岁星纪年的有关资料,。
根据铭文,可推断出该器铸造年代为公元前507年,印证了楚国实行岁星纪年的文献记
载,弥足珍贵。图为该鼎铭文拓片。
南阳夏响铺墓地M1、M5、M6、M16、M19、M20等墓葬出土青铜器上有“鄂侯”、“鄂侯
夫人”、“鄂”的铭文。图为南阳夏响铺墓地M5出土铜簠。
夏响铺鄂国贵族墓地至少有四代鄂侯在此埋葬,这对研究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鄂国地望
、鄂国历史以及鄂、养、郡等古国关系等系列学术问题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图
为M5出土铜簠的盖内铭文,时间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安阳固岸墓地发掘出一座东魏洞室墓时发现了一座完整的围屏石榻,这座围屏石榻是目
前我省发现唯一完整的一座,也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座以二十四孝子为题材的围屏石榻,
因而具有很高的考古... 阅读全帖
M****7
发帖数: 2334
10
http://collection.sina.com.cn/fcys/20120615/100471351.shtml
陕西 王长启
上世纪70年代有两位陕北人到我工作的单位上交玉器,即玉刀(图1)。长17.7厘米
,宽4.5厘米;片状呈梯形,两侧短边略斜,边长有刃;背面较短,整体很薄,刃部两
面磨成;近刀背处有三孔,间距相等,孔为一端大,另一端小的马蹄状。当时两位陕北
人称自己是由神木高家公社石峁来的,玉刀在“铜川”拾到的,可能属文物,在那里挖
了很多,到西安办事顺便带来一件,看能否卖钱。我认真看后,认为是一件有价值的历
史文物,时代很早。当时我感到疑惑,就问:“神木距‘铜川’很远,你们怎么在铜川
挖出。”他却说:“我们家距‘铜川’很近。”我接着又说:“你们回去及时给当地文
化部门汇报,将拾到的其他玉器上交给他们,他们会奖励你们的……”我面对这件玉刀
便产生很多疑问:神木离“铜川”很远,怎么能说距“铜川”近,在那里挖到很多玉器
,我从来没有听说“铜川”出土古老玉器,就是陕北地区,也不可能有古老的玉器啊!
如果真在“铜川”能挖到此类玉器,那里一定是遗址区域。这件玉刀具体是什么时代?
... 阅读全帖
M****7
发帖数: 2334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自行车的发明
http://www.baike.com/wiki/%E4%B8%AD%E5%9B%BD%E5%8F%A4%E4%BB%A3%
中国古代齿轮
东汉初年(公元 1世纪)已有人字齿轮。三国时期出现的指南车和记里鼓车已采用齿轮
传动系统。晋代杜预发明的水转连磨就是通过齿轮将水轮的动力传递给石磨的。史书中
关于齿轮传动系统的最早记载,是对唐代一行、梁令瓒于 725年制造的水运浑仪的描述
。北宋时制造的水运仪象台(见中国古代计时器)运用了复杂的齿轮系统。明代茅元仪
著《武备志》(成书于1621年)记载了一种齿轮齿条传动装置.
http://210.60.224.4/ct/content/1997/00010325/0013.htm
中國齒輪始於何時?
考古工作中發現的齒輪
由考古中發現,古代之金屬齒輪共有三類。筆者認為,只有一類是真正的齒輪,其他二
類並非齒輪,而木質齒輪因易腐爛,至今未有發現。
已發表的金屬齒輪之分類
數十年來,相關書刊上曾介紹過許多中國古代的金屬「齒輪」出土的資料和圖片。對這
些資料和圖片,國內外著述中都曾引用,有些實物也在博物館中陳列。現在筆者試將這
些齒輪分為三類:
第一...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12
何为夏与商?华夏与东夷的恩怨情仇
何为夏?夏与华不是一回事,但夏与华,文化上有继承关系。
何为华?凡是继承了扶桑文化的都可以是华。最早的扶桑文化出现在湖南澧水流域,就
是三皇时代,晚期传播至夏水流域。
何为夏水,说的应该是汉水下游,其实水经注里曾经清楚地记载了夏水的范围,它的源
头在湖北荆州,曾经几度成为长江主泓,经过湖北监利仙桃汇入汉水,到达武汉,是为
夏口。所以何为夏,它最初只是一个地名,说的是江汉平原的一系列城邦国家,对应的
是五帝时代,只因为继承了来自南方澧水流域的扶桑文化,因此这个文明,就成为华夏
文明。
距今5千年前,在汉水下游的江汉平原出现了“城”。有考古学家统计,虽然目前这个
地区发现的能被确认的城大概是20座左右,但实际上当时应该有40座,最多达到50座,
并在屈家岭和石家河时期已经出现了铜器。
如此规模密集的远古城市群,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绝无仅有的,甚至两河流域也只能
望其项背。一定要坚信,任何大城遗址,史书上一定会有记载,中国史书牛逼的地方就
在这里。连埃及巴勒斯坦的文明咱国史书都没有放过,自家的历史岂能不记录清楚。
现代考古上的成果,关于湖北武汉盘龙城遗址有篇... 阅读全帖
d*****g
发帖数: 1616
13
http://iwr.cass.cn/zjymz/201109/t20110923_8254.htm
摩尼教是3世纪在波斯兴起的一种宗教,因其创始人为摩尼(216-277?)而得名。
中国旧译明教、明尊教、二尊教、末尼教、牟尼教等。该教在拜火教的理论基础上,吸
收了基督教、诺斯替教和佛教等教义思想而形成自己的信仰,其主要思想是世上光明与
黑暗斗争的二元论。摩尼教在波斯曾盛极一时,后来因受波斯王瓦拉姆一世(274=277
)的残酷迫害,教徒流徙四方。其中向东的一支传入河中地区,以后逐渐东传进入中国
,于762/763年再传入回纥。8-9世纪时,在回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久便替代了原来
盛行的萨满教,一跃成为回纥的国教。在漠北回纥汗国(744-840)的推动下,摩尼教
在中原地区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除了伊朗、中亚、中国之外,摩尼教还曾流行于叙利
亚、埃及、巴勒斯坦、北非、欧洲、小亚细亚乃至南亚次大陆等许多地方。摩尼教的经
典也曾由叙利亚文先后译成拉丁文、希腊文、亚美尼亚文、中古波斯文、帕提亚文、突
厥文、粟特文、汉文、大夏文、回鹘文、阿拉伯文等十余种文字。
摩尼教由于屡受迫...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325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华夏民族其实够狠的
☆─────────────────────────────────────☆
father (father 是 single 的) 于 (Tue Mar 9 12:50:16 2010, 美东) 提到:
看看对少数民族的称呼
北狄:会用火的野兽
西戎:毛绒绒的人?
南蛮:也是虫子
东夷:就是对东边的人很客气,用弓箭的人,另外对日本人算最有礼貌了:倭人,虽然
不好听,但是毕竟是单人旁,其它都是野兽
还有:猃 长着野兽脸的人? 狁 长着野兽鼻子的人?
☆─────────────────────────────────────☆
larrabee (larrabee) 于 (Tue Mar 9 12:51:34 2010, 美东) 提到:
其实叫倭王就挺好的
非得叫啥天皇

☆─────────────────────────────────────☆
sturtle (huhu) 于 (Tue Mar 9 12:52:58 2010, 美东) 提到:
夷字其实象形里面是一个人长了条尾巴,也好不到哪里去的。
☆────────────────────...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老官山汉墓考古发现10部医书
http://www.21nx.com/21nx/html/zhuanti/yiyaozixun/2013/1223/4077
时间: 2013-12-24 09:00 来源: 未知 作者: 中医中药秘主网: 21nx.com
老官山出土的医简,介于早期的马王堆医书和中国首部医学典籍《内经》之间,而
且9部医书都和人体医学有关,既涉及病基,又有症候治疗以及针灸、脉象等,涉及到
医学各方面,学术价值极高。
——中医历史文献研究员和中浚
此次出土的《敝昔医论》《五色脉诊》等医书,应该就是扁鹊学派的经典。扁鹊是
医方祖师,且以诊脉闻名。“敝昔”在古代就是“扁鹊”的通假字,因此极可能就是指
脉诊法的创始人扁鹊。
——荆州文保中心研究员武家璧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920余支竹简和50枚木牍(共约2万字),作为西汉时期简
牍是四川地区首次发现,“老官山”汉墓的这批医学文物及价值,已引起多方关注。
负责此次简牍识读工作的荆州文保中心研究员武家璧、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历史文
献研究员和中浚等专家对这批简牍内容进行了初步解读:从出土的竹简内容来看,涉及
到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五官科、伤科等,还有...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老官山汉墓考古发现10部医书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老官山汉墓考古发现10部医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22 12:39:01 2015, 美东)
http://www.21nx.com/21nx/html/zhuanti/yiyaozixun/2013/1223/4077
时间: 2013-12-24 09:00 来源: 未知 作者: 中医中药秘主网: 21nx.com
老官山出土的医简,介于早期的马王堆医书和中国首部医学典籍《内经》之间,而
且9部医书都和人体医学有关,既涉及病基,又有症候治疗以及针灸、脉象等,涉及到
医学各方面,学术价值极高。
——中医历史文献研究员和中浚
此次出土的《敝昔医论》《五色脉诊》等医书,应该就是扁鹊学派的经典。扁鹊是
医方祖师,且以诊脉闻名。“敝昔”在古代就是“扁鹊”的通假字,因此极可能就是指
脉诊法的创始人扁鹊。
——荆州文保中心研究员武家璧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920余支竹简和50枚木牍(共约2万字),作为西汉时期简
牍是四川地区首次发现...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17
一号墓二号墓高空俯拍
陶俑
这是二号墓(萧后墓)墓室及其中出土的女性人骨遗骸和随葬品
这是扬州原有的“隋炀帝陵”。它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是由清嘉庆年间大学士阮元经考证并出资修复的。上世纪80年代以后,该处经过多次整修,成为扬州著名的旅游景点。曹庄墓葬确认为隋炀帝墓后,原来槐泗“隋炀帝陵”,将作为历史纪念性遗址存在
现代快报记者16日下午在江苏扬州召开的隋炀帝墓考古发掘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此前在该市发现的疑似隋炀帝陵经过考古发掘论证,确认为隋炀帝杨广与萧后最后埋葬之地。墓葬中不仅出土大量随葬品,还发现了两颗男性牙齿和女性人骨遗骸。
今年3月,在扬州市西湖镇司徒村曹庄一房地产建设项目中发现两座砖室墓,出土了铜质的衔环铺首以及金镶玉腰带,墓志清楚写着“隨故煬帝墓誌”等字样。考古专家推测,该墓志表明墓主为隋炀帝杨广。此前位于该市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已有一处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的隋炀帝陵,是由清嘉庆年间大学士阮元经考证并出资修复的。上世纪80年代以后,该处经过多次整修,成为扬州著名的旅游景点。
16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和中国考古学会在扬州组织召开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考古发掘成果论证会,中国考...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419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隋炀帝与萧后合葬墓被确认
http://www.js.xinhuanet.com/2013-11/17/c_118172057.htm
2013年11月17日 09:50:23 | 责任编辑:许任芳 | 来源:新华网综合
11月16日下午,中国考古学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墓,是
隋炀帝杨广与萧后最后的埋葬之地。11月16日,国家文物局和中国考古学会在江苏扬州
组织召开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考古发掘成果论证会,专家一致确认,此前在该市发现的疑
似隋炀帝陵经过考古发掘论证,确认为隋炀帝杨广与萧后最后埋葬之地。墓葬中不仅出
土大量随葬品,还发现了两颗男性牙齿和女性人骨遗骸。今年3月,在扬州市西湖镇司
徒村曹庄一房地产建设项目中发现两座砖室墓,出土了铜制的衔环铺首以及金镶玉腰带
,墓志清楚写着“隨故煬帝墓誌”等字样。考古专家推测,该墓志表明墓主为隋炀帝杨
广。新华社发
新华社照片,扬州(江苏),2013年11月16日扬州确认发现隋炀帝墓
11月16日,工作人员在一号墓(隋炀帝杨广墓)的墓室内进行考古研究发掘。当日,国
家文物局和中国考古学会在江苏扬州组织召开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考古发掘成果论证会,
专家...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华简是不是曹操墓?
这是程浩对丁进的商榷,也就是叫板驳斥
清华简《耆夜》篇礼制问题释惑——兼谈如何阅读出土文献(程浩)
摘要:清华简《耆夜》中“饮至礼”的仪注与《仪礼》之“燕礼”确有不合之处。这是
因为《耆夜》所记是西周王室的礼制,与《仪礼·燕礼》反映的诸侯之礼不应该放在同
一层面进行讨论。基于传世礼书建立的知识体系并不能覆盖周代礼制的全部,以所记仪
节是否符合传世礼书记载来判定清华简的真伪未必合适。在讨论出土文献反映的新问题
时,要对现今已不得见的佚失文献进行充分地考量,避免使用不加限度的“默证”。我
们阅读出土文献,不能以现有知识体系作为检验其真伪的唯一标准,更不应该因其有违
“经说”而产生先入之见。
关键词:清华简 《耆夜》 《仪礼》默证
《学术月刊》2011年第6期刊布了丁进先生的文章,就清华简《耆夜》中的礼制问题提
出了七条疑惑,并进而对其真伪进行了质疑。[①]《耆夜》是清华简中较早公布的一篇
,学界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讨论。其间虽有学者怀疑《耆夜》并非周初实录,但还未有
将其写定年代推至战国[②]以下者。丁进先生语出惊人,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关注。然细
读丁文,笔者发现其中仍有许多可商之处。今特撰...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解开古蜀文明的密码
解开古蜀文明的密码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天佑 时间:2018-08-09
24 0 中华文化 字号:A-A+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三星堆出土的戴金面具辫发青铜人头像
三星堆出土的人首鸟身青铜像
三星堆出土的爬龙柱形青铜器
成都百花潭出土的水陆攻战纹青铜壶
三星堆出土的纵目青铜面像
郫县独柏村出土的虎纹青铜戈
金沙遗址出土的金冠带
金沙遗址出土的金面具
【守望家园】
原编者按
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纵目青铜面具、太阳神鸟金箔……提
到古蜀文明,您还能想到什么?
20世纪80年代,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两个埋藏坑的发现,揭开了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
其中出土的人像、头像、神坛、神树等各种造型奇异的青铜器,以及面具、权杖、动物
形饰等多种制作精美的金箔制品震惊海内外。本世纪初,成都金沙遗址发现后,随着太
阳神鸟金箔片、金面具、金冠带、青铜立人、石虎、石人等重要文物陆续现世,同时揭
露出大量礼仪性的玉器、铜器埋藏坑,古蜀文明又一段璀璨的历史钩沉浮现于世人面前。
独树一帜、高度发达、横空出世却又戛然而止,三星堆文化犹如天外来客,自发现起就
充满神秘色彩。它从何而来?去了哪里...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2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战国时期的楚国到底有多强?
秦射远兵器有关问题综论
作者:郭淑珍 发布日期: 2007-12-30来源: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字号: [大] [中]
[小]
秦射远兵器有关问题综论
郭淑珍
在中国古代冷兵器发展史上,弓、弩是两种最重要的射远兵器。弓箭的起源甚早,
使用时间也最长,是传统的射远兵器:弩是在弓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二者有渊源关系
,《吴越春秋》所谓“弩生于弓,弓生于弹” 即此。那么,在不同历史时期,弓、弩在
古代军队武器装备中所占地位有什么变化?秦代轻型弩、重型弩的发展使用、弩的射程
、弩射特点及用弩战术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限于篇幅,研究重点放在战国
至秦代射远兵器的发展上,不对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一、弓、弩在古代军队武器装备中的地位
弓箭的发明,大约在距今2.8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1],作为武器投入战争则始
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后历经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代,直到明清
火器盛行以后才被挤出古战场。弩起源于春秋晚期,同弓箭的命运一样,也是在火器普
及以后才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在...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虢国史漫谈(转载)
☆─────────────────────────────────────☆
vespers (西瓜很好吃) 于 (Mon Dec 24 23:43:20 2012, 美东) 提到:
这篇文章写得很不错,相当见功力,以虢国为线索,对西周和春秋早期的历史很是梳理
了一番。原文未完,链接如下
http://www.cctvdream.com.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
虢国是在西周乃至春秋早期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国家。它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周王室
权威的兴衰。然而后人对于虢国的印象却十分模糊,主要停留在三十六计的“假道伐虢
”与成语“唇亡齿寒”之上。《左传》中仅有虢国零碎的记载,不成体系。《史记》中
给陈、杞这样的国家都留有世家,对于虢国这样对周王室来说意义非凡的重要国家却没
有专篇叙述,可见司马迁所看到的史料也是十分有限。
它的创始人名为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周文王的弟弟,简称为二虢。相
比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太公望吕尚、毛伯郑这些政治明星来说,二虢却显得异常
低调,无论是传统的《尚书》、《逸周书》,还是...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甘肃火烧沟古文化遗址
火烧沟文化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一样占有重要位置。火烧沟文化作为中国史前文
化考古中一种独特而稀有的文化类型,因其地处河西走廊西部,对河西地区的史前文明
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日前,玉门火烧沟遗址被《中华遗产》评为“最具中华文明意义
的百项考古发现”之一。
火烧沟文化遗址是甘肃六大古文化遗址之一,正式出土于1976年。这是一处含有大
量彩陶的早期青铜文化遗址,距今约3700年,相当干夏代晚期和商代早期。该遗址位于
玉门市清泉乡境内312国道边,范围约20平方公里,距玉门市区20公里。因火烧沟文化
的出土地周围是一片红土山沟,土色红似火烧,所以这一古文化遗址被考古界称为“火
烧沟文化”。火烧沟文化遗址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羌人生活的再现
火烧沟文化遗址发现具有偶然性。1972年春天,甘肃省酒泉地区玉门市的清泉公社
,打算在公社旁边修建一所中学,就在他们挖地基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一些古物。于
是学生报告给一名叫杨敏老师,他是从甘肃省的省会兰州来的知识青年,当时在清泉中
学任教,爱好历史。具有一些历史常识的杨老师意识到这些东西很有可能是文物,于是
,他制止了乱扔乱玩的学生,把完整一些...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4
眉县新出青铜器展观展记
2003年1月19日这一天,陕西眉县杨家村的五位农民在取土劳动中的意外发现,揭开了
21世纪中国考古学的新篇章:27件铸刻有铭文的西周青铜器的出土,向西周史研究、向
夏商周断代工程、向上古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这让我们想起了清代
金石学家们喜欢说的那句“地不爱宝”的话,最近几年,我们时常还可以听到李学勤先
生四处宣讲这句话。
一、走进西周时代
2003年3月10日,署名为“盛世吉金:中国宝鸡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首展”的展览在北
京世纪坛正式开幕。3月12日,在接受了多位值勤民警的严格安全检测之后,我碰巧赶
上和正在京参加“两会”的众多陕西籍代表一同走进了展览大厅。于是,为“两会”代
表讲解铭文内容就成了我的临时工作。在国外生活多年又看过多种世界顶级展览的我,
也被眼前的安保措施和绝世国宝所震惊!
这27件青铜器铭文,有铸有刻,极为清晰。其内容又是围绕着西周王朝中的单氏族而来
。在两周历史上,单氏族可谓大名鼎鼎!依据史料记载,从西周到东周这一家族就出了
二位“伯”和八位“公”,数百年间二十几代先后为官,单氏族居然长期不倒,权倾一
朝。在西周时代,“公...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25
我们习惯性以为文献所叙述的历史传说,都在黄河流域发生,但仔细阅读,文献的
故事反而不能在黄河地带发生,而屈家岭、石家河文明面貌相当符合尧舜和夏王国的传
说和历史阶段,此乃屈原在描述其祖国楚的历史中的尧舜时代和夏王朝。考古研究成果
表明:天门石家河城势力大,应该就是夏王国的都城。到了距今3800年左右发生过国家
结构的演变:几个大城的神权中心变弱,包括石家河作中央的势力也衰落,而位处其东
邻并更靠近汉口和铜矿山的地区,出现更大的中央集权政体,这可能就是以盘龙城为代
表的政权。考古资料所反映的天门石家河没落而武汉盘龙城升起,或许正是汤克夏故事
中所隐藏的“现实”,即盘龙城文化或为传世历史神话中所载汤商王朝的历史阶段。
汤商的核心位置在江汉地带,但其所代表的文化和影响力的北界到达郑州、洛阳,
所以二里头、郑偃也属该文化的脉络,后者是先楚文明的北界城邦,而非一般所认为的
“中央”。
盘龙城文化时期,西北地区,黄河上、中游文化的国家化程度最低,虽然有本地的
青铜文化,但因族群的流动率高或其它因素,直至殷商末期和西周时,其影响力和权威
才成为主流。东北夏家店下层文化是另一系青铜文明,以发展战争技术...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3419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挑战蔡伦:西汉造纸z
挑战蔡伦:西汉造纸术比蔡伦早了两三百年?
2011-08-03 15:06 看历史
李杨
地下不断“挺身而出”的证物,揭示了蔡伦之前的造纸术,一次又一次地颠覆着千
余年来的“历史定论”。
直到今天,对蔡伦造纸说,仍然有着不同的表述。
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2011年5月播出的人文历史纪录片《纸的故事》,延
续传统提法说,“在中国的四大发明中,造纸术被认为是典型的技术发明,它的发明者
是东汉的蔡伦。”
然而,当下正在中学使用的历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课本《中国
历史》,则使用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说法。书中写道,“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里,
出土了一张纸。这张纸又薄又软,纸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绘的山、川、路等。据考证
,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
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
那么,蔡伦到底是纸的发明人,还是改进者?
■ “纸”墨官司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纸是蔡伦(?-公元121年)发明的,主要是根据《后汉书》的
记载。
《后汉书·蔡伦传》说:“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27
三星堆之前,估计大家谁都没有想到古代巴蜀这个地方竟然有这么璀璨的文明(号称我
国信史中已知的最早的文明),因为古代它是那么地闭塞,"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参见三星堆条:
http://baike.baidu.com/view/1116.htm
值得注意的几点:
1)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不像中国
人倒像是“老外”。
2)大量带有不同地域特征的祭祀用品,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张继忠认为,三星堆是世
界朝圣中心?
3)在坑中出土了5000多枚海贝,经鉴定来自印度洋。还有60多根象牙。
其实我觉得可能原因不一定那么复杂,比如朝圣之类,可能一切其实就是做贸易的商人
导致的。
也就是说,蜀道那么难,都没有难住古代的商人。
回过头来说一下前面提过的马牛羊在中国的驯养。这个时间点将契合商的祖先的事迹。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东亚有马牛羊不一定等于驯养,找到的骨骸可能是被远古人打猎吃
掉的。
(抄书开始)
“家马(Equus caballus)的野生祖先主要分布于欧亚草原的西端。乌克兰和哈萨克草原
新石器和青铜时代文化遗址中大量马骨的出土显示了从野马到家马的驯化过程...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对待先商,正确的科学态度

你文献看不懂,背景不了解,动啥脑子呢?你学的是理科并不会使你的脑子自动变聪明
啊。你看看专业人士刘正(中国人民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怎么说就行了,有李学勤或
者李伯谦他们的回应贴出来看看,你自己对刘正教授的质疑就不必了,估计不会有人看
也不会有人反驳你对他的质疑
访问刘正教授谈眉县青铜器的研究价值
我:请您谈谈单氏族和青铜器和西周史的关系。
刘:这27件青铜器铭文,有铸有刻,极为清晰。其内容又是围绕着西周王朝中的单氏族
而来。在两周历史上,单氏族可谓大名鼎鼎!依据史料记载,从西周到东周这一家族就
出了二位“伯”和八位“公”,数百年间二十几代先后为官,单氏族居然长期不倒,权
倾一朝。在西周时代,“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位制度,为西周官制的建设,
提供了严格的品位基础。单氏族就成了这一品位制度的典型代表。先说这八位“公”,
他们是单襄公、单倾公、单靖公、单献公、单成公、单穆公、单武公、单平公。两位“
伯”的名字一直是个历史谜案。因为《左传》等先秦史书中只说是“单伯”,没有提到
具体的名字。但是,在以前出土的《单伯钟》和《单伯鬲》铭文中明确说明了一位单伯
叫“单(伯)昊生”,一位单伯叫...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战车与车战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战车与车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25 10:00:10 2016, 美东)
http://www.jb.mil.cn/jszt/gbbtg/201212/t20121212_8450.html
先秦时,车战是重要的战斗形式。战车数量的多少,甚至成为衡量国力的指标之一
,如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君”等提法。此风一直延续到汉代。这在世界上是很
独特的。西方虽然有战车,但没有在奔跑着的车与车之间互相格斗的车战。其中的原因
,首先是由于中国古车结构合理,足够灵活,能胜任车战的要求。
中国古战车为木制,在重要部位装青铜件。均为独辕,两轮,矩形车箱。车辕后端
压在车箱之下的车轴上,辕尾稍稍露出箱后。辕前端横置车衡,衡上置轭,用来驾辕马
。轮径较大,轮中装辐十八至二十四根。车箱后部开门。车前驾两匹或四匹马(图一)。
下面试作更具体地考察。先说车箱,车箱又名舆。商代的车箱较小,如安阳大司空
村175号墓出土商车,箱广94、进深...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6101
30
中国南方地区的古代种族
朱 泓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中国,长春 130012)
本文的“中国南方地区”这一概念的界定,系采用我国自然地理划分上的习惯作法,即
以秦岭——淮河一线做为中国南北两方的分界线。我国的南方地区地域辽阔、环境复杂
,既有锦绣江南的鱼米之乡,又有横断山脉的崇山峻岭;既有长江三峡的激流汹涌,又
有日月潭边的碧波荡漾;云贵高原与川西雪山交相辉映,东南丘陵和南沙、西沙隔海相
望。这种自然生态环境的千变万化必然带来人类经济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因此,自古以
来,我国的南方地区一直就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据文献史料记载,从先秦时期开始,
三苗、九黎、百越、濮、俚、僚、僰、巴、蜀、滇、夜郎、昆明、邛都、白马、哀牢、
吐蕃等古代民族都曾先后居住、活动在我国南方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为后人们留下了许
多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可以引发无尽遐想的不解之谜。

中国南方地区的气候和环境非常适合早期人类的居住与生活。根据半个世纪来的发现与
研究,我们了解到,从距今200万年前后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阶段开始,便有一些远古人
类生存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在体质特征的进化方面共...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31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战车与车战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战车与车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25 10:00:10 2016, 美东)
http://www.jb.mil.cn/jszt/gbbtg/201212/t20121212_8450.html
先秦时,车战是重要的战斗形式。战车数量的多少,甚至成为衡量国力的指标之一
,如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君”等提法。此风一直延续到汉代。这在世界上是很
独特的。西方虽然有战车,但没有在奔跑着的车与车之间互相格斗的车战。其中的原因
,首先是由于中国古车结构合理,足够灵活,能胜任车战的要求。
中国古战车为木制,在重要部位装青铜件。均为独辕,两轮,矩形车箱。车辕后端
压在车箱之下的车轴上,辕尾稍稍露出箱后。辕前端横置车衡,衡上置轭,用来驾辕马
。轮径较大,轮中装辐十八至二十四根。车箱后部开门。车前驾两匹或四匹马(图一)。
下面试作更具体地考察。先说车箱,车箱又名舆。商代的车箱较小,如安阳大司空
村175号墓出土商车,箱广94、进深...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32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战车与车战
http://www.jb.mil.cn/jszt/gbbtg/201212/t20121212_8450.html
先秦时,车战是重要的战斗形式。战车数量的多少,甚至成为衡量国力的指标之一
,如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君”等提法。此风一直延续到汉代。这在世界上是很
独特的。西方虽然有战车,但没有在奔跑着的车与车之间互相格斗的车战。其中的原因
,首先是由于中国古车结构合理,足够灵活,能胜任车战的要求。
中国古战车为木制,在重要部位装青铜件。均为独辕,两轮,矩形车箱。车辕后端
压在车箱之下的车轴上,辕尾稍稍露出箱后。辕前端横置车衡,衡上置轭,用来驾辕马
。轮径较大,轮中装辐十八至二十四根。车箱后部开门。车前驾两匹或四匹马(图一)。
下面试作更具体地考察。先说车箱,车箱又名舆。商代的车箱较小,如安阳大司空
村175号墓出土商车,箱广94、进深75厘米。这类战车只能容乘员两名。西周车的车箱
加大,山东胶县西庵西周车箱广164、进深97厘米,这样的车能容乘员三名(图二)。
有时或增至四名,记载中则称为“驷乘”,但并不多见。车箱平面皆为矩形即横长
方形,进深较浅,即所谓“亻戋收”(《诗·小戎》...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1166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周朝是讲突厥语的吗?
周王朝疑似有突厥血统
周朝享国约800年,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共传30
代37王。
周部落原先生活于渭河流域,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周部落兴盛于周
文王姬昌作首领的时候,他的统治使周部落势力强盛,周的发展,使商纣感到威胁,于
是将姬昌囚禁于羑里(今河南安阳)七年。周人以珍宝和美女将西伯姬昌赎出,此后,
周悄悄大力发展生产,努力富国强兵,使更多的诸侯前来归附。周文王死后,他的儿子
姬发继位,称周武王,姬发以吕尚为师,积极作灭商的准备。公元前1046年左右,武王
在盟津召集八百诸侯会师盟誓伐纣,然后出师潼关,挥师东向,次年在牧野大败商朝的
军队,杀死商纣王,从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周朝。
周朝被认为是中国有详细历史纪元和史料记载的第一个朝代,因此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崇高而且特殊,中国很多思想文化的源头都直接来自周朝,不过后人对于周人起源的研
究,却非常贫乏,仅仅只能将周人与神话传说中的黄帝联系起来,虽然他们中间还有两
千多年的空白。
虽然传统观念上,周人是华夏族的正宗,但是近来一些考古和历史研究,却对周人的族
源有所疑问。
一、周人的...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1166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周朝是讲突厥语的吗?
周王朝疑似有突厥血统
周朝享国约800年,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共传30
代37王。
周部落原先生活于渭河流域,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周部落兴盛于周
文王姬昌作首领的时候,他的统治使周部落势力强盛,周的发展,使商纣感到威胁,于
是将姬昌囚禁于羑里(今河南安阳)七年。周人以珍宝和美女将西伯姬昌赎出,此后,
周悄悄大力发展生产,努力富国强兵,使更多的诸侯前来归附。周文王死后,他的儿子
姬发继位,称周武王,姬发以吕尚为师,积极作灭商的准备。公元前1046年左右,武王
在盟津召集八百诸侯会师盟誓伐纣,然后出师潼关,挥师东向,次年在牧野大败商朝的
军队,杀死商纣王,从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周朝。
周朝被认为是中国有详细历史纪元和史料记载的第一个朝代,因此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崇高而且特殊,中国很多思想文化的源头都直接来自周朝,不过后人对于周人起源的研
究,却非常贫乏,仅仅只能将周人与神话传说中的黄帝联系起来,虽然他们中间还有两
千多年的空白。
虽然传统观念上,周人是华夏族的正宗,但是近来一些考古和历史研究,却对周人的族
源有所疑问。
一、周人的...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35
二里冈上层大型青铜容器除少数出自郑州人民公园、白家庄等地点外,大多出自三个青
铜器窖藏。1974年在郑州张寨南街窖藏坑出土2件大铜方鼎和1件铜鬲。1982年在郑州向
阳回族食品厂发现一个青铜器窖藏坑,出土13件铜器,器类有大方鼎2件、大小圆鼎各1
、羊首罍1、中柱盂1、素面盘、牛首尊2、提梁卣1、觚1。1996年又在郑州南顺街发现
铜器窖藏,出土青铜器12件,包括方鼎4件、斝2件、爵2件、簋1件、戈2件、钺1件 。
对这些遗存的年代,学界有不同看法,《郑州商城》都定为二里冈上层一期,其他学者
大多倾向于定为二里冈上层二期或更晚一些。如杨育彬先生认为,“三座窖藏坑的时代
都属于二里冈上层晚期的范畴。严格来说还可以排一个相对的顺序,即张寨南街窖藏坑
为二里冈上层晚期偏早一些,向阳回族食品厂窖藏坑属二里冈上层晚期偏晚一些,南顺
城街窖藏坑则是二里冈上层晚期最晚段,甚至还要再晚一些。”杨育彬先生的断代可信。
图四 二里冈上层窖藏铜鼎与盘龙城、吴城同类器比较
(1.郑州张寨南DLH1:2;2.郑州向阳食品厂H1:3;3.郑州向阳食品厂H1:9;
4.大洋洲标本8;5.大洋洲标本2;6.大洋洲标2...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36
秦始皇陵博物院总工程师周铁日前表示,在对秦始皇陵最新钻探工作中,通过对道路系统的局部发掘,考古人员已基本了解陵区的大体结构。专家还发现了大量陪葬坑,有的陪葬坑面积甚至达几千平方米。
发现400多座陪葬坑 大量石制盔甲
周铁表示,在秦始皇陵园内已发现大大小小的陪葬坑400余座,在周边又发现了几十座小型墓葬和陪葬坑。在目前已发掘的陪葬坑里,基本以陶制品为主。
在秦始皇陵的陵区外围,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大量的盔甲、胄等,且都为石制。专家表示,石制物品不仅沉重而且很脆,应该不是用于实战。这些与当时秦兵相同配置的石制品的真实作用是什么,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陵墓内惊现“动物世界” 随葬动物达数千件
同时,令一项对秦始皇陵新的考古发现也在近日公布:秦始皇陵内发现各类动物数千件,是目前发现动物种类最多的中国帝王陵。
“秦始皇陵出土种类丰富的动物,包括真实动物随葬和以陶、铜模拟的动物,”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研究武丽娜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人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经验,逐渐掌握了各类动物的习性,并学会了驯养与利用。
据初步统计,秦始皇陵出土的各类动物以马的数量最多,包括兵马俑一、二、三号坑出土的陶马、铜车马坑...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37
☆─────────────────────────────────────☆
father (father 是 single 的) 于 (Sun Feb 7 13:17:03 2010, 美东) 提到:
雅典也就类似新加坡这么一个城市国家,都是城市人口吧,那他们的粮食从哪里来,都是
对外贸易吗? 而且这个城市士兵装备都很好,冶炼技术都很先进吧?
我感觉这个小国家生产力很先进,还有那么多船
☆─────────────────────────────────────☆
oldgaia (勇攀科学高峰) 于 (Sun Feb 7 15:07:32 2010, 美东) 提到:
周围还有农田嘛。城邦打仗前经常以烧城外庄稼开始
☆─────────────────────────────────────☆
fead (fead) 于 (Sun Feb 7 16:14:53 2010, 美东) 提到:
粮食是买来的吧。控制了地中海就不缺粮食了。
☆─────────────────────────────────────☆
laoafei (afei) ...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说起吐火罗,不能不提林梅村
他灌过很多考古的水,可能也挖过坟
专著
《疏勒河流域出土汉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合著)。
《楼兰尼雅出土文书》,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
《沙海古卷——中国所出佉卢文书初集》,北京: 文物出版社,1988年(1990年4月获
英籍华裔女作家韩素音设立的“中印友谊奖”)。
《西域文明——考古、语言、民族和宗教新论》,北京: 东方出版社,1995年(1996年
12月获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
《楼兰》,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
《古道西风——考古新发现所见中外文化交流》(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第六辑),北京:
三联书店,2000年。
《丝绸之路散记》,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
《都兰吐蕃墓》,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合著)。
论文
《藏文古籍所述于阗王迄始年代研究》,《新疆社会科学》1985年第5期,页83-90。
《敦煌出土粟特文古书信的断代问题》,《中国史研究》1986年第1期,页87-99。
《斯坦因四次中亚考察的经过》,《文物天地》1986年第6期,页26-27。
《... 阅读全帖
m*t
发帖数: 2464
3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大秦帝国一看,苏秦形象全毁了
本文摘自:《秦始皇的秘密》 作者:李开元 中华书局
1 丞相的反叛
秦王政二十一年,秦始皇的表叔,权高位重,出任丞相达十一年之久的昌平君熊启,突
然被迁徙到秦楚两国边界的郢陈。他为什么被迁徙到郢陈,他与秦王嬴政之间,究竟发
生了什么事情?由于史书失载,又成为一桩历史之谜。
昌平君被迁徙到郢陈的事情,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一共只有六个字:"昌平君
徙于郢。"简略而不详的纪事,文字上并没有特别难解的地方。徙,迁徙。郢,地名。
这里的郢,指的是郢陈,故址在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市。这条记载说,秦王政二十一年,
昌平君被迁徙到了郢陈。
郢陈这个地方,从前是陈国的国都,楚国灭掉了陈国以后,曾经将首都迁到这里,于是
被称为郢陈。昌平君被迁徙到这里以前,郢陈已经被秦军占领,改称为陈县,属于秦国
的领土,地处秦国和楚国的交界地区。那么,昌平君为什么会被迁徙到这样一个地方来
呢?
昌平君被迁徙以前,是秦国的丞相;他的迁徙路线,是从咸阳到郢陈。咸阳是秦国的首
都,郢陈是秦国的边地,由首都到边地,从中央到地方,对于政治人物来说,如果不是
为了特殊的事情一时性前往,常常意味着贬斥和失意。大家再看看史料中的... 阅读全帖
o*****p
发帖数: 2977
4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相关成果编入中小学教科书
正好在知乎上看到了这个话题。原来过去10年考古学有了很多极其重大的发现。现在的
热点已经远离三皇五帝,夏国这些史书的传说。现在的小孩的历史书上看的远古时代已
经和我们完全不同了。
这篇文章有大量的图片资料,有兴趣的去原链接看吧。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8955406
钋化镭
这个问题实在太大,我只能对其给以极其简要的概括。
首先,必须要澄清的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与“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从根本上完全
不同的。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从田野考古出发,结合人类学、地质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多
学科的理论分析和技术手段,对中国仰韶时代、龙山时代和二里头时代的重要遗址进行
探勘、挖掘和剖析,以求找到文明社会起点的研究工作。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以史学研究方法为主导,兼顾考古学材料,力求找到历史年表最
优解的现代训诂工作。
也就是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属于纯粹的科学研究;而“夏商周断代工程”只是有
那么一丁点儿科学色彩的传统史学话语重构。
从国际上对于二者的评价来看,待遇也是完全不同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结论在国
际上具有较多的争议;而“中华文明探源...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18592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看看这篇
喝人奶是自然,喝畜奶却是文化。另一项与游牧生活方式有关的技术是挤奶(Milking
)。西亚和中亚农民新石器时代就已开始挤奶 ,挤奶或奶业(dairying)是游牧生活
方式形成和普及的关键。东亚农民至今仍不习惯挤奶,这有生物学和文化上的原因。动
物乳中含有丰富的乳糖(Lastose),而乳糖的消化有赖于乳糖酶(Lastase)的参与。
成人乳糖酶缺乏现象在东亚和东南亚高达85-100%,而北欧不到10% 。就中国而言,成
年人中汉族92.3%、蒙古族87.9%、哈萨克族76.4%缺乏乳糖酶 。东亚挤奶活动的出现与
羊、牛、马的东传大体同步。哈萨克、蒙古、汉族中成年人体内产生乳糖酶的比例依次
降低,表明其与印欧人的亲缘关系或接触与交流程度相应减少。东亚游牧民大都缺乏乳
糖酶,对农业的依赖较为迫切。另一方面东亚农民并不喜欢畜奶和奶制品,容易鄙视或
不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在欧洲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结合异常紧密,在东亚却出现了明显的
分野。乳糖酶的有无不仅是中国与欧洲饮食方式差异的原因之一 ,而且影响了欧亚大
陆历史的进程。
4、马、马车与骑乘
家马(Equus caballus)的野生祖先主要分...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有铜了
就是青铜晚一点,搞不懂,为什么中国人就不能独立发现。中国现在是山寨大国,不代
表老祖宗也穿开裆裤。
http://shoucang.dahe.cn/sczx/wbzl/t20101126_1834637.html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对于这些古史传说中的记载,以往的研究者常常将其视为单纯的神
话传说,在探讨青铜器的起源上,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这与长期以来未发现原始社会
的铜器是紧密相关的。近年来,随着中国文物考古事业的兴旺发展,在黄河流域上游的
甘肃、青海地区和黄河中、下游的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多次发现原始社会晚期
的铜制品或与冶铜有关的一些遗物和遗迹。这些发现为人瞩目,开拓了人们的思路和视
野,所发现的铜器内含红铜制品和青铜制品,从它们表现出的原始特点可以看出它们与
夏代青铜器在某些方面有着一定的连续性。
举例分析各地出土的原始社会铜器的主要特征如下:
仰韶文化铜制品:1956年在陕西西安半坡和1973年在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
址内,各发现一个薄铜片。半坡的为长条状,姜寨的为圆形。有关方面对这两件铜片进
行了成分测定,前者为含镍20%的白铜,后... 阅读全帖
g**x
发帖数: 1192
43
汉代玻璃器 - 正文
汉代玻璃器继承了战国玻璃器的传统,数量和品种都有所增加,并开始制造玻璃容
器。东汉初年的墓葬中还发现有罗马玻璃。
西汉玻璃器  玻璃璧分布范围较广,器形一般大于战国璧。陕西兴平茂陵附近出
土的一块西汉玻璃璧直径达23.4厘米,重达 1.9千克。玻璃珠以单色球形为主,蜻蜓眼式
的珠子开始少见。玻璃耳珰、带钩和蝉是西汉时出现的新品种。比较大型的玻璃容器也
开始出现。所发现的重要的出土物有河北满城刘胜墓出土的玻璃盘和耳杯。为翠绿色,
微有光泽,呈半透明状,晶莹如玉。盘的口径19.7厘米,耳杯长13.5厘米,宽10.4厘米
。玻璃盘经光谱定性分析,主要成分为硅和铅,并含有钠和钡。江苏扬州西汉“妾莫书
”木椁墓出土了约 600片玻璃衣片,大小不等,有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等14种
,多数素面,少数印有蟠螭纹,有的纹饰中心保留一点金箔,每件衣片上穿3~4孔,这
些玻璃衣片显然是西汉贵族墓葬流行的玉衣的仿制品。部分玻璃衣片经过化学分析,属
铅钡玻璃,氧化钡含量约20%。
广东、广西西汉墓中所发现的玻璃器以单色珠饰为主,也有一些玻璃容器。1983年
广州象岗第二代南越王墓,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古文字和《周易》经传中出现人物的考古学研究
《周易》经传中出现的人物,种类繁多,大人、小人、王、君子、大君、武人等等,随
着历史的流失,我们已经无法复原那些名称背后的真正指代人物究竟是谁。但是,有些
人物则因为其史实的唯一性而迫使我们不得不去面对,伏羲、神农、高宗、帝乙、文王
、康侯、箕子等人物,他们或者是历史上的曾经存在过的真实人物,或者是当时神话传
说中的人物,这些人物因为生活年代的不同,客观上也可以作为判断《周易》文本成立
的具体时间段的重要证据之一。随着最近几十年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研究的进展,对这些
人物史实的重新审查和考证成为可能。
1942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了战国楚帛书甲篇。其内容上出现了伏羲和女娲名字以及
相关的创世神话,即:
“曰故(有)熊包戏,出自(帝)震,居于雎(山),厥□渔渔,□□□女,梦梦默默
,亡章弼弼。□每水□,风雨是阏。乃取□□子(氏)之子,曰女皇,是生四子。”
楚帛书是战国时期之物,则可以证明至少当时已经存在着伏羲和女娲的创世传说。如此
成熟而又系统的文献史料的出土,证明了在战国时代以前的西周中期到春秋初期之间就
已经存在着伏羲和女娲的神话传说,《易传...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邀请作者认领本论文
邀请作者认领本论文
第一作者:刘学堂
作者简介:刘学堂,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乌鲁木齐 830054);李文瑛,新疆
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乌鲁木齐 830011)。
人大复印:《历史学》2014 年 06 期
原发期刊:《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年第 2 期 第 79-88 页
关键词: 史前“青铜之路”/ 小麦西东向传播/ 黄牛与绵羊西东向传播/ 中原早期文
明/
关键词: 史前“青铜之路”/ 小麦西东向传播/ 黄牛与绵羊西东向传播/ 中原早期文
明/
摘要:石器时代东西方人群的远距离迁徙。初步奠定了内陆欧亚人类及文化分布的基本
格局。青铜时代东西方人群的迁徙更加频繁,这时期欧亚大陆西东向的文化交流可以用
史前“青铜之路”来概括。史前“青铜之路”主要指的是欧亚西部青铜技术东向的传播
途径、方式与过程,同时随着史前“青铜之路”的开辟,自西向东传播的还有小麦和大
麦的人工种植技术、羊和牛的驯养,它们共同构成了史前“青铜之路”研究的内容。史
前“青铜之路”的形成和繁荣时期,正是中原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原文明的
起源是多种因素碰撞交融与发展的结晶。20世纪末... 阅读全帖
m******s
发帖数: 665
46
唐三彩厕所上面呈现绿色,下半部呈现黄色
“瞧,这是一件唐三彩厕所,距今有1300多年了。”昨日,在省考古研究院修复室内,考古人员取出新发掘出来的唐三彩厕所,在场的人员都感到惊奇。该厕所是10月初西安城南一座唐代中型墓葬出土,虽然该墓葬早已被盗,但出土了包括唐代厕所在内共28件唐三彩精品。
“以前发现过不少唐三彩,人物、动物、建筑都有,厕所还是我第一次见到,对研究当时的民俗具有重要的价值。”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明说。
28件唐三彩“躲”过盗墓贼
10月初,为配合城南一工地开发建设,考古人员进行了前期的考古勘探,发现了五十多座汉唐时期的古墓葬。“遗憾的是,这些古墓基本都被盗了,随处可见盗洞。”李明说,至今已经清理了10座古墓,由于被盗严重,出土的文物多是些残片。
不过,考古人员在对一座唐代古墓进行发掘时,有了大的收获。该唐墓南北总长有三十余米,有长斜坡墓道、过洞、天井、壁龛、墓室等部分组成,其中天井有三个,天井窄于墓道,而在墓道两侧墙壁上,还绘有壁画,隐约可见绘有云朵、马匹、人物等。可惜的是,由于年代久远以及墙面自身脆弱等缘故,壁画已经严重破坏,很难保护下来了。
该唐墓的三个过洞两侧均有...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47

跟罗马同期的秦朝兵器,譬如秦剑,由于铸造时内外冷却速度不同,使内外金相组织不
同进而影响了锡的分布,内部的锡含量低到8%, 根据青铜锡含量和性能关系曲线(《
纯铜及其铜合金》《冶金丛刊》 1998年06期),这个锡含量的青铜塑性刚好达到峰顶
,约33%左右,可见韧性是非常好的。
所以说秦剑确实是内韧外坚。外部的硬度,兵马俑中出土的秦剑检测数据是106HRB,约
296HV。(《秦俑坑出土的兵器》《丝绸之路》 1999年01期)。
鄂州博物馆的董亚巍研究员复制的战国青铜剑,用18%锡含量,5%铅含量(这个铅含
量用高了,秦剑含铅量平均在1%以下,因此硬度和韧性更高一些)
实验结果证实,这种青铜剑内韧外坚,外部硬度约290HV,可以印证兵马俑秦剑的检测
结果。
(《战国青铜剑的铸制技术及“削杀矢之齐”研究 》《全国第六届科技考古论文集》
2003年8月)
那么来看看同时期或者更晚时期西方的铁剑:
由于西方锡比较缺乏,要从非洲腹地运来,因此他们比较早就使用铁器了,尽管这时的
铁性能并不比青铜有优势。
古代西方一直没有开发出铸铁柔化技术和炒钢技术,兵器一直使用块炼铁,块炼铁是铁
矿石在较低温...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48
跟罗马同期的秦朝兵器,譬如秦剑,由于铸造时内外冷却速度不同,使内外金相组织不同进而影响了锡的分布,内部的锡含量低到8%, 根据青铜锡含量和性能关系曲线(《纯铜及其铜合金》《冶金丛刊》 1998年06期),这个锡含量的青铜塑性刚好达到峰顶,约33%左右,可见韧性是非常好的。
所以说秦剑确实是内韧外坚。外部的硬度,兵马俑中出土的秦剑检测数据是106HRB,约
296HV。(《秦俑坑出土的兵器》《丝绸之路》 1999年01期)。
鄂州博物馆的董亚巍研究员复制的战国青铜剑,用18%锡含量,5%铅含量(这个铅含
量用高了,秦剑含铅量平均在1%以下,因此硬度和韧性更高一些)
实验结果证实,这种青铜剑内韧外坚,外部硬度约290HV,可以印证兵马俑秦剑的检测
结果。
(《战国青铜剑的铸制技术及“削杀矢之齐”研究 》《全国第六届科技考古论文集》
2003年8月)
那么来看看同时期或者更晚时期西方的铁剑:
由于西方锡比较缺乏,要从非洲腹地运来,因此他们比较早就使用铁器了,尽管这时的
铁性能并不比青铜有优势。
古代西方一直没有开发出铸铁柔化技术和炒钢技术,兵器一直使用块炼铁,块炼铁是铁
矿石在较低温度下还原...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子虚乌有的赫梯帝国
赫梯从《旧约》中寥寥数行的传说摇身一变成冶金技术高度发达,战车纵横驰骋,威震
中东西亚几百年的军事帝国,仅仅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也就是说在三千年时间内整个
中东并未有过任何有关赫梯的历史记载。赫梯为什么会在一夜之间出现在世界历史的版
图上,跟赫梯身上的“印欧人建立的第一个文明古国”的标签有很大关系。印欧语系,
印欧人等概念的提出本身就是为英国殖民印度背书,政治意义远大于历史学术意义。西
方历史中的赫梯是冶铁的发明者,是人类第一份和平协议《卡迭什和约》的缔约方,塑
造赫梯这样一个古国可以则为“印欧民族”的历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赫梯历史的重构完全依靠20世纪初古城哈图沙遗址的发现和从中发掘出土的多达三万块
的楔形文字泥板。刚出土的时候这些文字无人能读,破解的过程则颇为传奇。一位捷克
学者首先从密码般的楔形文字中找出了一句被他突然读懂的话——“现在吃面包喝水”
。令人乍舌的是在西方历史学家眼中,死亡两千年以上的楔形文字的读音似乎不存在任
何问题,这位捷克学者先用拉丁字母标注发音,然后在“印欧语系”的各种语言中寻找
相近的词汇来破译失传3000年的赫梯语。其中 "nu" 因为长得像拉丁文'...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