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n 发帖数: 8336 | 2 聆听神的召唤,失落的孩子
迷失了自己而不自知
愿主赦免我们的罪
唯主是从,哈利路亚! |
|
J*******g 发帖数: 8775 | 3 回到您的问题。
我认为不管是不是大陆人,信神的原因就是基督徒认为基督教这个神是唯一真神,是唯
一值得敬拜的神。
所以如果一个人是以另外一个目的而信神,那么他很可能还没有理解什么是基督信仰。
如果您愿意与基督徒交往,完全可以平时交往,并没有必要去教会交往。教会是很自由
的,没人会逼着你去入教,但是如果您愿意,教会应该会欢迎你去了解圣经,了解神的。
教会本来就是一个有点神圣的地方,是让人的灵魂得到净化的地方。您想去教会体验世
俗的那种吵杂的生活,似乎有些南辕北辙啊。 |
|
a*******g 发帖数: 867 | 4 同善养生
◎云间谢汉云。幼抱沈荷。因念诸恶业中。惟色易犯。遂取繁阳冯太史所辑不可录。重
订付梓。以广其传。及刊铺甫成。而病已霍然。后令嗣及诸孙辈。皆名振一时。如星门
。霞轩。体三等。相继获售。其书香正未有艾也。
◎徐信善。与杨宏。好友也。赴试同寓。遇高僧相云。杨当大贵。徐当贫。是夜。杨偶
见寓中处女美丽。计以重赂求淫。徐严词力止之。次日。僧复遇徐。大骇曰。一夕之间
如何便有阴骘纹起。易贱为贵。当大显。复相杨。曰。气色殊不及昨日。固当与徐同显
。而名次稍后矣。发榜果然。
◎宋简州进士王行庵。制行不苟。与表弟沈某为邻。沈素好淫。公每劝之。沈不听。潜
使一仆妇诱公。公严拒之。嗣又择一美婢。使固诱公。公亦严拒之。沈意将破公之戒而
笑之也。一日公与沈外出。遇盗。沈以舟小得脱。公舟为盗所截。霎时闲雷电震惊。盗
战栗而去。公安然反回。一无所失。沈后出外回家。见其妻与人苟合。欲取器击之。手
忽不能举。怒目顿足。浩叹一声而卒。公年五十。患病设醮。道士奏疏。拜伏良久。复
云。查公大限。寿止五旬。天曹以公两次不淫。并能实意劝人。增算三纪。公闻之悚然
。后果寿八十六。亲见子孙富贵。
[批]此与徐公信善。既能持 |
|
A****a 发帖数: 274 | 5
这个你弄错了,小乘和科学一样,完全就是经验论和认识论。
神通,只要你有四禅,很容易就得到。如果没有,没机会得到
如何达四禅,有详细的方法。
关键就在于这个世界,极少人能够真正达到四禅。
佛法正是无论你信和不信,都如实在那里。 |
|
w*****r 发帖数: 7106 | 6 初刻拍案惊奇
卷之三 刘东山夸技顺城门 十八兄奇踪村酒肆
弱为强所制,不在形巨细。
卿蛆带是甘,何曾有长喙?
话说天地间,有一物必有一制,夸不得高,恃不得强。这首诗所言“卿蛆”是甚么?就是那赤足蜈蚣,俗名“百脚”,又名百足之虫。这“带”又是甚么?是那大蛇。其形似带一般,故此得名。岭南多大蛇,长数十丈,专要害人。那边地方里居民,家家蓄养蜈蚣,有长尺余者,多放在枕畔或枕中。若有蛇至,蜈蚣便喷喷作声。放他出来,他鞠起腰来,首尾着力,一跳有一丈来高,便搭住在大蛇七寸内,用那铁钩也似一对钳来钳住了,吸他精血,至死方休。这数十丈长、斗来大的东西,反缠死在尺把长、指头大的东西手里,所以古语道“卿蛆甘带”,盖谓此也。
汉武帝延和三年,西胡月支国献猛兽一头,形如五六十日新生的小狗,不过比狸猫般大,拖一个黄尾儿。那国使抱在手里,进门来献。武帝见他生得猥琐,笑道:“此小物何谓猛兽?”使者对曰:“夫威加于百禽者,不必计其大小。是以神麟为巨象之王,凤凰为大...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7 古印度宗教有辩论踢馆的习俗,似乎没传到中国来。没被人成功辩倒过的大师,多半有
些本事。
阿含经中就有一些外道来辩论踢馆,结果拜佛为师的事。维摩诘经也是传说∶维摩诘居
士辩论折服阿罗汉弟子。世亲传、鸠摩罗什传说他们改宗大乘的过程,也有这习俗的影
响。玄奘大师在印度开大会立真唯识量,也可说是摆擂台。一些大乘的传说,是否史实
,姑且不论,可以说明辩论踢馆的传统。
古代无著菩萨没被人辩倒过,卢台长还没通过辩论踢馆的考验吧。
辩论要依因明,PA 那种就算了。
cpath (秋十三) 的大作中提到: 】 |
|
G**W 发帖数: 1865 | 8 『尔时世尊告迦叶言:
摩诃迦叶,七佛所说,无有异路。诸佛成道,无有异法,
唯以是一知见,明见自己一心形相性理,即成佛耳;
有他法令成佛者,即是天魔波旬邪法。』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月轮品第三
以上 佛已经将【喇嘛教的双身法─即身成佛】说明是:→魔说! |
|
j*********n 发帖数: 4116 | 9 萧平实攻击过禅宗,唯识,净土等等宗吗?
萧平实攻击过六祖吗?萧平实攻击过南泉,老赵州吗?萧平实攻击过当代的虚云,广钦
吗?
也就是你们喇嘛教私心度量,可笑之至了;好好去看下你们历史上的所作所为吧,好好
看看你们现在的所作所为吧,真是不齿 |
|
G**W 发帖数: 1865 | 10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卷1:「有僧举卧轮禪师偈曰:
『卧轮有伎俩 能断百思想
对境心不起 菩提日日长』
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繫缚。』因示一偈曰:
『惠能没伎俩 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 菩提作麼长』」
卧轮禪师以断掉妄想为证悟菩提, 六祖闻后便开示:这是没有证悟自心如来的人所说
的话,如若依此「断掉妄想」为禪修,则是加深繫缚、障碍开悟。所以这些是误解了「
禪」。随后六祖则开示在不断妄想、依境而起的念头之当下,就有不生不灭、不来不去
、不垢不净之自心如来。所以禪乃是在二六时中、行住坐卧之间去寻觅本来面目 – 自
心如来,而不是在断妄想上用心。
当然,在参禪寻觅自心如来之时,因心专注而发起定力,然而这定力并不是「禪」的标
的,而是条件。若妄念纷飞,心则太粗,根本无法参究;当正知见具足之后,专注参禪
之时,妄念自然不起,定力随增,心则转细,方能於缘熟之时一念相应,而亲见自己未
生前之本来面目也。
禪宗証悟之自心如來藏, 非意識, 非修定境界. 以減少妄想爲禪修,『以定爲禪』的
錯誤知見 六祖大師已就卧轮禪师所說之偈上予以破斥過了, 定境並非佛門的開悟証... 阅读全帖 |
|
z*******a 发帖数: 57 | 11 索达吉堪布答:现在的灾难非常多,作为佛教徒,对此应当如何看待?
问:新闻中说,在一个多小时前,日本发生了8.8级地震,并引起了大海啸。现在的灾
难非常多,作为佛教徒,对此应当如何看待?
索达吉堪布答:嗡玛呢叭美吽,嗡玛呢叭美吽……莲花生大士往昔有一个教言,说人类
频频造恶业的话,四大的灾难会频频发生。 发生地震虽有诸多复杂的因缘,也不能
完全说是造恶业的果报,但人类现在造的业,跟前几个世纪比起来,确实非常非常严重
。所以,这些灾难应该是与恶业有关,但具体是什么样的因缘?因果本身深细难测,唯
一是佛陀的境界,我等凡夫也不敢妄下断言。 总之,任何一次灾难和痛苦,都与众
生的共业、受难者的别业有密切关系,但也离不开暂时的因缘。佛教并不像个别外道那
样,认为一切全都是业力注定,而是承许发生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各种因缘聚合的产物
。 |
|
c***h 发帖数: 2262 | 12
根据以下说明,
漏尽通指,
解脱,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复还有
是智慧上的烦恼已尽,不是如前五种神通特异功能。
找不出需要亲见未来世的证据。
若你认为必须有亲见未来的能力, 那只能请你找出文献或证据来了。
阿含辞典 http://agama.buddhason.org/ad/adSearch.php?keyword=%E6%BC%8F&button1=%E6%9F%A5++%E8%A9%A2
漏尽:
另译为「漏尽通、漏尽智通、漏尽智、漏尽智明、第三明」,「六通(六神通之一)」,
即「摧毁所有的烦恼」,指「解脱」
佛光辞典
漏尽智证通
梵语 āsrava-ksaya-jñāna-sāksātkriyābhijñā。谓断尽一切
烦恼惑业,永离生死轮回之神通。六神通之一。又称漏尽神通、漏尽通证、漏尽通。即
证得漏尽智,断尽一切有漏烦恼,依止静虑而示现威德具足。舍利弗阿毘昙论卷十(大
二八‧五九七中):「若智生,有漏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世自证知成
就行: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复还有。是名漏尽智证通。」另依俱舍论卷
二十七载...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13 列出点辞典除了壮壮声势,有什么实际内容么?我也可以列出出同样的辞典。
“永离生死轮回之神通”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复还有”
是自我安慰自我幻想的,还是自己如实知见的?
阿含辞典 http://agama.buddhason.org/ad/adSearch.php?keyword=%E6%BC%8F&button1=%E6%9F%A5++%E8%A9%A2
漏尽:
另译为「漏尽通、漏尽智通、漏尽智、漏尽智明、第三明」,「六通(六神通之一)」,
即「摧毁所有的烦恼」,指「解脱」
佛光辞典
漏尽智证通
梵语 āsrava-ksaya-jñāna-sāksātkriyābhijñā。谓断尽一切
烦恼惑业,永离生死轮回之神通。六神通之一。又称漏尽神通、漏尽通证、漏尽通。即
证得漏尽智,断尽一切有漏烦恼,依止静虑而示现威德具足。舍利弗阿毘昙论卷十(大
二八‧五九七中):「若智生,有漏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世自证知成
就行: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复还有。是名漏尽智证通。」另依俱舍论卷
二十七载,六通中之前五通于异生之凡夫亦可证得...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14 憨山大师(1546年11月5日-1623年1月15日), 法名德清,字澄印,明代“四大高僧
”之一,且为中国近代禅宗最大的成就者。俗姓蔡,全椒(今属安徽)人。明中叶,自
明宣宗至明穆宗共一百多年,佛教各个宗 派都衰微不振,自明神宗万历时期,佛教中
名僧辈出,形成了佛教在中国重新复兴的繁荣景象,憨山、云栖(即袾宏)、紫柏(即
真可)、蕅益(即智旭)四高僧便 是其中的佼佼者。
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全椒(今安徽全椒县)人蔡彦高的妻子洪氏已经
怀孕十月,马上就要临盆生产了。
这天晚上,她突然梦见观音大士携带着一个小男孩,莲步款款地来到自己家里,蔡洪氏
一见,情不自禁地迎上前去,顺手就将大士手中牵着的这位面容温润、骨格清峻的小男
孩一把搂入怀中,眉宇之间,备示怜爱……
正当她欢欢喜喜地打量、抚摸怀中小儿时,蔡洪氏骤然惊醒过来 —— 随着一声小儿男
清脆而宏亮的啼哭传出内室,蔡府上下欢欣。夫人顺利地生产了,而且还是一位人见人
爱的公子!
蔡 洪氏生产的这位公子可不是一般人。他生性聪颖,出类拔萃。就在他年仅七岁的时
候,他的叔父一命西归而去,尸体陈列在灵床之上祭奠。蔡公子见了,就大... 阅读全帖 |
|
f****u 发帖数: 443 | 15 绪论
我们在《论佛教的认识路线》、《论三心不可得及其对禅修的启示》、《六根的知觉空
间解释》等文章中讨论了前六识的问题,讨论前六识时我们有直观经验为依据,可以在
如实描述直观经验本身的基础上与经典对照,一方面深入理解经典,一方面反省自己的
描述。这一方法很有效,我们发现和直观经验本身符合得越好的说法往往越能更好的解
释经典的意思,而搀杂了常人猜测的说法则往往有解释不通之处。但在讨论六识之外的
一切时我们无法继续使用这种方法,因为对感觉之外的一切我们没有直观经验。此时又
该如何探讨呢?需要先对研究方法进行一番讨论。
一.外境模型
我们都承认,感觉信息是存在的,这些信息是怎么来的需要解释。它们肯定来自意识之
外,外界一定有什么东西能造成这样的感觉信息,不会什么都没有,但那些东西又是我
们无法直接接触的。所以,当我们讨论感觉之外是什么样子时,必然面临这样一种境况
:我们只能在意识中建造一些关于外面情况的模型,然后拿它和感觉信息比较,如果这
个模型和感觉信息符合的比较好,就认为外面就是这个模型样子。用这样一种方法建构
的外境模型称为假设-检验模型,常人理解的世界就是一种假设-检验外境模型。
假... 阅读全帖 |
|
m**********e 发帖数: 12525 | 16 省省吧,当年最高一直是浙江,真搞不清楚湖南湖北这种出土匪强盗的地方出来的人
为啥自我感觉这么良好,据说还把“惟楚有才”篡改成唯楚有才来往脸上贴金。
1980 年的录取分数线只有本科和专科(没有列出)两条,理工类最高的为浙江(374)
,其次为江苏(364)、天津(360)、安徽(360)、湖北(356)、江西(355)、福
建(354)、辽宁、上海和山东均为 350,北京为349,与最高的浙江只相差 25 分;最
低的为青海(240)、西藏(260)、云南(265)和宁夏(270),其余省区均在 300分
以上。文史类最高的也是浙江(365)、其次为湖北(356)、安徽(340)、江苏(336
)、福建(333)、山东(330)、黑龙江(330)、北京(329),最低的为青海(240
)、西藏(240)、宁夏(250)、云南(255)。由此可见,恢复高考之初的 1980年,
各地分数线相差很小;分数最高的为浙江、江苏、安徽、福建等省;北京和天津的分数
线也较高,而且与最高的浙江相差不大,天津的理科线甚至排名全国第三;文理分数线
最低的均为青海、宁夏、西藏和云南等西部边远省区。 |
|
T*******I 发帖数: 5138 | 17 我想,观世音菩萨这个符号的内涵定义与耶和华和基督是不一样的。因此,他是否是唯
一的真神,就看谁先被抽象出来。显然,耶和华要比观世音菩萨早很久很久。所以,观
世音菩萨可能是个仿造品。
耶和华被赋予了无限、永恒、全知、全能、至善、至爱、至真、至美等的属性,且被认
为创造了宇宙万物。而观世音菩萨却没有被赋予类似的属性。所以,两者是不同的。因
此,谁是唯一的真神,或究竟什么是神性,用不着怀疑。 |
|
A*****e 发帖数: 29772 | 18 还在成都的时候百度就有人断言黄英最后能进前三,当时不信。。。 |
|
l****r 发帖数: 21884 | 19 辛苦小乌龟充当知音姐姐了,我去看了看那信,那女士被男人伤得不轻呢,唉
love版的帖子,大家有空顶顶哈,现在才9帖,要20帖才能翻页帖下篇和第二首歌呢
prose版现在变成分主题的各个帖子,第一篇太短对听歌有些影响啊,不过prose版人不
算多,不是大问题 |
|
i*******e 发帖数: 50 | 20 本解序文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一卷
壹、前言
贰、概要
一、教起因缘
二、本经体性
三、一经宗趣
四、方便力用
五、所被根器
六、藏教所摄
七、部类差别
八、译会校释
九、总释名题
叁、正释经义
(壹)序分(第一至第三品)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二卷
(贰)正宗分(第四至第四十二品)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第十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三卷
国界严净第十一
光明遍照第十二
寿众无量第十三
宝树遍国第十四
菩提道场第十五
堂舍楼观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风华雨第二十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四卷
菩萨修持第三十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边地疑城第四十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21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22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3 问:【二、阿赖耶识是变异性、是生灭法,阿赖耶识里含藏著真如,此真如才是不
生不灭的。真如就像金矿中的黄金,黄金成分早已经决定,而阿赖耶识就像金矿中其他
的杂质。】
答:阿赖耶识心体,绝非变异性,绝非生灭法; 佛说阿赖耶识心体即是未来佛地
之真如心体无垢识故。然而 佛说阿赖耶识非断亦非常,此谓阿赖耶识心体虽然常住不
坏、性如金刚,体恒常住而自性恒不变易,永远显示其“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真如性
,然此真如性之心体中,却含藏著无始以来七识心王所造作之一切善恶业种,及所熏习
之邪见与无明种子,令诸业种、无明……种子等流注不断。由含藏如是善恶业种、无明
种子……等故,致令有情轮回生死,六趣受生、流转无尽,故名其第八识为流转真如、
邪行真如,即名此第八识心体为阿赖耶识。由于第八识心体有如是分段生死之业种等等
流注不断,由有七识心王及诸种子流注不断,故说阿赖耶识非常,即是《大乘起信论》
中一心二门所说之生灭门也!由是缘故施设第八识心体名为阿赖耶识。阿赖耶者即是执
藏分段生死种子而流注不断之意故,即是集藏、所藏、能藏之意故。
如是心体常住、性如金刚、永不能坏;乃至集十方诸佛威神之力为一力,亦不...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24 论开悟
贾题韬
第一讲 开场白
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这次讲演的开场白:
昔缘未了论开悟,今又葛藤试解环;
此事当人须直取,吃瓜莫受卖瓜谩!
因为过去我曾讲了论开悟这个题目,但没有讲完,所以说是“昔缘未了”,我现在还同
大家一起象理葛藤一样地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葛藤”是禅宗习用的语言,是指说话
太多象蔓草那样纠缠不休,这里用来比喻人说话不完,或者讲的不尽恰当。但是,要真
正懂得这个道理,需要你自己去亲证,单听别人讲是不行的,必须闻而思,思而行,行
而亲证,这是你自己的事。比如吃瓜,瓜是苦是甜还必须由你亲口去尝一尝,不要光听
卖瓜的说长道短,佛法究竟如何,也是需要你自己去直接体验的!
关于“开悟”,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的,都知道开悟的重要性。佛教是无神论,大家必须
把这一点认识清楚。学佛完全靠自己来解脱自己,这就是佛教的特色。其它宗教主要依
靠外力,只有佛教是靠自己解放自己。因此,开悟在其它宗教里并不算什么重要问题,
而在佛教里却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开悟是要你自己开悟。只有开悟才能明确宇宙人生是
怎么一口事,你自己也才能有个下落。如果不开悟,在佛教里来说,是没有什么力量能
来代替你解脱的。...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5 ☆─────────────────────────────────────☆
Godwithus (神与我们同在) 于 (Sun Jul 24 01:37:16 2011, 美东) 提到:
佛教的聖典是「經」「律」「論」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謂之三藏,本書所集二三六篇經
藏解釋,不僅介紹其出處,且將經典、戒律典論內容逐條介紹其內容使學習佛教理論者
能深入淺出的認知。
本書所指經,就是梵語的義譯記載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所說的教義,「律」亦是梵語譯音
,是將當年的教團生活規則作為學佛的戒律,論是將佛教教義加以詮譯,因而本書可說
是佛教聖典全集的濃縮。
大藏經(回頂端)
大藏經為漢譯的佛教經典,與東土高僧著作入藏的總稱,簡稱為藏經。又稱為一切經。
一切經的名稱起源於隋朝,它的內容包括佛所說的經典及西方釋氏的著作。現今的大藏
經,又加入中國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
根據隋書經籍志記戰:梁武帝在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典共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撰經目
錄,這是佛經有藏的開始。
唐朝開元年間,沙門智昇著開元釋經目錄二十卷,列五千四十八卷。宋朝有蜀版五千四
十八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東禪寺版...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6 佛教网摘站:辨破《楞严百伪》——释愍生法师辨(1)
作者简介--释愍生
愍生法师,一九二六年出生。二十岁出家;早年亲近上海下仁老法师。一生专研三
藏,致力弘扬佛法,兴办佛教教育,培植人材。历任宝觉佛学院院长、住持,香港佛教
联合会义务司库。教学之余,常于海内外弘法,讲经说法四十年,辩才无碍,为教界所
称誉。对《楞严经》造诣尤深,曾讲述《楞严经》先后达十三次之多。今以法师精研《
楞严》之心得,驳斥吕澄作“楞严百伪”之谬说,堪称护法卫教之雄辩。
序
佛本无法可说,以有四悉檀因缘故,随机应说。若以无法可说而言,佛于四十九年
未说一字,以名言无实故。如以有法可说而言,离经一字使同魔说,以藉假修真故。无
论有说无说,主旨欲令众生,入佛知见也。由此可知,一切皆是佛法,又复皆非佛法,
以法无自性,故法不定法。《金刚经》云:“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又云:“法尚
应舍,何况非法?”若明此理,何需于鸡蛋里挑刺?
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理,即证其说。诸小乘经,以三法印,印定无误。试问《楞
严》何处乖违大小乘印?吕澄全以是非之心、庸俗之念、妄想分别,刻意制造过失,引
人随落深渊,诚乃罪过无边!况经四依说:“依...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27 黄念祖老居士述
(以一九八九年于北京广化寺念佛七道场录音为基础)
五愿原文
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一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
涅槃者,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二·定成正觉愿》
二、设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魏
译·第十二愿》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夏会本
·第十三·光明无量愿》
三、设我得佛,寿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
三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魏译·第十五愿》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
,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五·
寿命无量愿;第十六·声闻无数愿》
四、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魏译·第
十七愿》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
,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七·诸佛称叹愿》
五、设我得佛,十...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28 唯识宗的创立
玄奘西行求法归来,通过翻译经典和传授学徒等方面的工作,将当时印度唯识学的最新
成果介绍到中土,最终创立了以佛教义学见长的法相唯识宗。玄奘在翻译佛典的过程中
,为中国佛教培养了一代精通唯识、因明学说的高僧,特别是其高徒窥基继承光大其学
说,留学僧人圆测将玄奘之学传播到新罗国,对于唯识学说广泛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说玄奘是法相唯识宗的创始人,是由于他把法相宗的主要经典都翻译成汉语并作了初步
的宣传;说窥基是法相宗的实际创始人,是因为窥基在玄奘所奠定的基础上,扩大了这
一宗派的理论影响。公正地说,法相唯识宗是玄奘、窥基两代高僧共同努力创立的。
第一节 玄奘与唯识宗的创立
依照现今学术界、佛教界的普遍认识,玄奘西行的时候,中国佛教已经处于学派佛教与
宗派佛教交替发展的时期。玄奘先后礼拜了十二位老师,但其中并不包括被认定为佛教
宗派的天台宗僧人,也没有礼拜三论宗的祖师吉藏为师。玄奘西行的动机之一就是出于
消弭学派佛教差别诠释所带来的混乱。回国之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佛教经典的翻译活
动,在其弟子们的继续努力下,终于创立了一个新的佛教宗派。
玄奘在国外之时,中土佛教界存在和发生的争论,...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29 唯识宗基本教义
以第四章所述经典为基本依据,玄奘、窥基两代佛学大师创立了既大同于印度唯识学的
基本面貌,又在许多方面迭有创新的法相唯识宗。法相唯识宗基本教义可从四层面去归
纳:其一,以八识为内容的“心识论”;其二,以“识变说”为基础的“唯识无境”论
;其三,以“识体、理体两分”为特色的佛性论;其四,以“转识成智”为归趣的“五
重唯识观”。以下分而论之。
第一节 五位百法
唐代以来,人们都习惯于将玄奘所建立的佛教宗派称之为“法相唯识宗”。由于这一缘
故,人们常常以“法相”和“唯识”来总结印度瑜伽行派的教义和修持方法。“法相”
是指世间所有一切存在(包括精神层面的存在和物质层面的事物)的相状。“相”有“
相貌”、“义相”、“体相”等三层含义。“相貌”是指人的感官以及意识能够分辨的
各种存在的行状,“义相”是指人的意识能够分别、思维、判断的“相状”,“体相”
是指诸法所具有的本质性的“相状”。印度瑜伽行派将一切法分为五位一百种,简称为
“五位百法”,玄奘则接受了这一学说。
中土法相唯识宗遵从世亲《百法明门论》而列“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一、“色
法”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0 唯识与如来藏的争论,是近代才有的现象,最初,由提出“法相唯识学”的瓯阳竟
无居士(1871—1943),与提出“法界缘觉教法”的太虚法师(1889—1947)揭开了至今将
近百年的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之争论,争论孰能真正代表佛法的正统义旨。接在太虚法师
与欧阳竟无之后,则有印顺、王恩洋、吕溦、雄十力等人各自以自己所宗的思想理论提
出种种的佛法见解,互起争执,遂使得世人产生了民初佛法大兴盛矣的表相,至今仍然
有人心向往之,然而世人却不了解,事实上佛法的真正义旨,经过了这样的各自争论之
后,所得出来的结论,却已使得本来完整圆满的 佛陀法教,变成了支离破碎,各自为
论,以己为宗的戏论佛法现象情况,错解了佛法义旨,破坏了后世的佛弟子们修学真正
佛法的道路。自瓯阳竟无生存的时代往前推移几千年以迄佛世,所有的佛弟子们,包括
中国与印度的佛法修学者,纵然有中观与唯识的分门别派,然而普遍地都承认阿赖耶识
是第八识,如来藏也是第八识,为何在民国初年左右时期的这些前人会提出这个问题来
呢?他们之所以会对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产生不如理的作意,咎在自身未证法性,因为不
能自宗通达的缘故,因此对于不一不异,名相...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1 第14章 近代传承
一、圆瑛禅净兼弘
进入近现代后,中国佛教神日渐衰微,但传承不断,法脉绵延、敬安、圆瑛、太
虚、虚云、来果、明真、印顺等一批高僧、大德主持佛法,长者、居士大力扶持,光大
宗门,颇有建树。
一、圆瑛禅净兼弘
圆瑛(1878-1953)为中国近代禅门高僧。他宗说兼通,台贤并弘,精研
《楞严》,禅净双修,归宿“三求”,爱国爱教,弘法度生,为中国佛教事业作出卓越
贡献。
圆瑛,俗姓吴,法名宏悟,号韬光、一吼堂主人。福建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
阙氏。因祷于观音菩萨有感,于清光绪四年(1878)生。幼失怙时,由叔父诗瑛扶
养,五房一嗣,备受慈爱。年稍长,感身世孤零,人生如幻,欲出家,叔父不许。18
93年投考本县秀才,次年中取,名列前茅。1895年秋(十九岁)大病一场,病愈
投福州鼓山涌泉寺,礼莆田梅峰寺增西上人为师,剃度出家。次年,到涌泉寺依妙莲和
尚受具足戒,后到大雪峰崇圣寺谒达本禅师,充当钣头菜头,茹苦含辛,清修梵行。
二十一岁,圆瑛回到常州天宁寺,依治开老和尚参究禅宗心法,四年中获益良多,
继往宁波天童... 阅读全帖 |
|
r*y 发帖数: 706 | 32 http://www.mldc.cn/csx/fslg/sdclx.htm
攝大乘論
●攝大乘論本 玄奘譯
●攝大乘論 真諦譯
●攝大乘論 佛陀扇多譯
攝大乘論本
無著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總摽綱要分第一
阿毘達磨大乘經中。薄伽梵前已能善入大乘菩薩。為顯大乘體大故說。謂依大乘諸
佛世尊有十相殊勝殊勝語。一者所知依殊勝殊勝語。二者所知相殊勝殊勝語。三者入所
知相殊勝殊勝語。四者彼入因果殊勝殊勝語。五者彼因果修差別殊勝殊勝語。六者即於
如是修差別中。增上戒殊勝殊勝語。七者即於此中增上心殊勝殊勝語。八者即於此中增
上慧殊勝殊勝語。九者彼果斷殊勝殊勝語。十者彼果智殊勝殊勝語。由此所說諸佛世尊
契經諸句。顯於大乘真是佛語
復次云何能顯。由此所說十處。於聲聞乘曾不見說。唯大乘中處處見說。謂阿賴耶
識說名所知依體。三種自性。一依他起自性。二遍計所執自性。三圓成實自性。說名所
知相體。唯識性說名入所知相體。六波羅蜜多說名彼入因果體。菩薩十地說名彼因果修
差別體。菩薩律儀說名此中增上戒體。首楞伽摩虛空藏等諸三摩地說名此中增上心體。
無分別智說名此中增上慧體。無住涅槃說名彼果斷體。三種...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3 ☆─────────────────────────────────────☆
blueblue66 (蓝蓝) 于 (Fri Aug 24 11:22:26 2012, 美东) 提到:
谤密宗是不能往生的,谤法在一切罪中,最难清净。
释迦牟尼佛谤法,用七年日夜忏悔来清净罪障。
弘一法师谤密宗,用半生来忏悔。
印光大师谈密宗时说过:是佛法,应当互相扬化,不得分别庭户,自相摧残,若彼此角
力互攻,便不体解佛祖的心意了。
1、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 被称为三百年来一人的律宗大德弘一法师谈密宗
弘一大师在《佛法宗派大概》中对密宗的赞叹和对过去疑议密宗的忏悔
当年律宗大德弘一大师也为我们做了这方面的示现,他曾说:
“大乘各宗中,此宗(密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最为真切,常人未尝穷研,辄轻肆毁
谤,至堪痛叹!余于十数年前,唯阅密宗仪轨,也尝轻致疑议,以后阅《大日经疏》,
乃知密宗教义之高深,因痛自忏悔。”
“唐玄宗时,由印度善无畏三藏、金刚智三藏先后传人此上。斯宗以《大日经》、《金
刚顶经》、《苏悉地经》三部为正所依。 元后即衰。近年再兴,甚盛。 在大乘各宗中
,此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4 ☆─────────────────────────────────────☆
cpath (秋十三) 于 (Fri Sep 28 05:44:13 2012, 美东) 提到:
何谓名色?
我不懂,谁给我离清一下。
请举个例子。
(且为何不说五蕴就好,要说名色?)
☆─────────────────────────────────────☆
lila (不要昵称) 于 (Fri Sep 28 10:22:31 2012, 美东) 提到:
我理解,色就是物质.所以其特性就是应该有生有灭的.
名么,就是概念.所以特性就是并非真实存在的,而是借助精神存在的.
☆─────────────────────────────────────☆
qxdren (净心婆罗门) 于 (Fri Sep 28 10:58:46 2012, 美东) 提到:
色,就是有质碍的东西,名,就是涵盖其它东西(心中有名称而无实体的东西),“心
但有字,故曰名也”。
名、色,合起来,就包括了一切法。打个比喻,如我们说精神和物质,就包含了所有的
东西。但这里的物质,不是只指色(有质碍的...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35 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举要
2011-08-22 21:21:56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111
诸位大居士发起无上菩提之心,建立道场共修忏法,持诵观世音菩萨大悲真言,功德实
是不可思议。法界众生同蒙利益。所以我除了随喜赞叹之外,仅以自己对观音耳根圆通
法门的一点体会,向大家汇报,供养观音大士以及在位的每一位大居士。...... 以一
九八七年于北京居士林录音为基础
诸位大居士发起无上菩提之心,建立道场共修忏法,持诵观世音菩萨大悲真言,功德实
是不可思议。法界众生同蒙利益。所以我除了随喜赞叹之外,仅以自己对观音耳根圆通
法门的一点体会,向大家汇报,供养观音大士以及在位的每一位大居士。
今天观音道场,大家持咒共修,皆得不可思议功德。先师夏老常说:‘理明、信深、愿
切、行专、功纯、业净、妄消、真显。’我们若能明白观音的发心是心佛众生,三无差
别;所得之果是上与十方诸佛同一心,下和六道众生同一体,所以感应道交,普门示现
,我们的信就深哪,我们愿就切,行就专哪。所以我们对于观音大士的成就,有所闻,
有所信,有所解,能够悟入,那就大大的不一样了。一点都不明白...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6 释印顺在《唯识学探源》1 中说:“能为因性是相续展转就有的,就像植物的根茎
叶一样,成为前因后果的连索。”释印顺的意思是说,世间诸法都是前法引生后法,前
法即是后法的生起因,这样诸法就能成就相续辗转的现象。他又说“业是过去了,但还
能感果”;可是,前法既然已经不存在了,为什么又能引生后法?为什么业过去了却还
能感果?释印顺没有解释。然而,因果现象既然能够不错乱的如实存在,有情过去世所
造作的业既然能感得后世的果报皆不错乱,那就表示必定各自都有一个能含藏诸业种子
、而且刹那至永久都不会坏灭的真实法存在。所以有情所造作的种种业行,才能被如实
保存著而不会失坏,也才能在未来缘熟之时,现行而成就因缘果报的现象,这是一切有
智者都必然能够理解以及信受的正理。就好比植物的种子虽能长出根茎叶乃至发育而长
成,然而种子也要依附于大地才能发芽乃至成长,不是存在于虚空之中;也就是必须要
依附于大地作为根本,在外界的水分、阳光、空气等等缘具足,种子才有持续变异与生
长的功能。然而,释印顺却说:【为解决这因果不相及而能成为因果的现象,才采用了
种子生果的比喻。】(《唯识学探源》页168)【后代的唯识学...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7 释印顺在《唯识学探源》1 中说:“能为因性是相续展转就有的,就像植物的根茎
叶一样,成为前因后果的连索。”释印顺的意思是说,世间诸法都是前法引生后法,前
法即是后法的生起因,这样诸法就能成就相续辗转的现象。他又说“业是过去了,但还
能感果”;可是,前法既然已经不存在了,为什么又能引生后法?为什么业过去了却还
能感果?释印顺没有解释。然而,因果现象既然能够不错乱的如实存在,有情过去世所
造作的业既然能感得后世的果报皆不错乱,那就表示必定各自都有一个能含藏诸业种子
、而且刹那至永久都不会坏灭的真实法存在。所以有情所造作的种种业行,才能被如实
保存著而不会失坏,也才能在未来缘熟之时,现行而成就因缘果报的现象,这是一切有
智者都必然能够理解以及信受的正理。就好比植物的种子虽能长出根茎叶乃至发育而长
成,然而种子也要依附于大地才能发芽乃至成长,不是存在于虚空之中;也就是必须要
依附于大地作为根本,在外界的水分、阳光、空气等等缘具足,种子才有持续变异与生
长的功能。然而,释印顺却说:【为解决这因果不相及而能成为因果的现象,才采用了
种子生果的比喻。】(《唯识学探源》页168)【后代的唯识学...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38 “当学观音耳根圆通。反闻自性。当学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面解释是藕益大师的《楞严经文句》)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
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垂询圣众。其故有二。一者正显方便多门。二者正显门门各有成验。所谓要知山下路
。须问过来人也。最初发心等者。先开解也。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者。依解起行也。二十
五圣。虽未必人人先开圆解。而从解起行。自是修证通途轨式。或见此处有最初字。便
欲拟答最初方便之问。反以第一大科拟答妙奢摩等。误矣。误矣。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五。初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辛)初中六。初陈那观声。(至)六迦叶观法。
(壬)今初。
憍陈那五比丘。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
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六尘圆通。色应居首。今先明声尘者。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且与耳根圆通。一
始一终。互相映故。释此二十五种圆通。各为三意。一。...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662 |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01:26:40 2013, 美东)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 阅读全帖 |
|
g*********n 发帖数: 808 | 40 〓佛经经典名句356句
读诵名句 开启智慧
觉悟无常 生厌离心
了知无我 洞达人生
万缘放下 死尽偷心
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
佛经经典名句300句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
为罪薮。
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
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
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
,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7.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
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
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
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662 | 41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我所见的真感应
弥陀接引、陀罗尼被现金莲花
灵蛇报恩
放生行善,众教奉行
业报难逃偿宿债
随缘,欢喜放生
今能念佛,又能放生,九品莲台高步无疑
大龟报恩
人间行者
存心愈大,植德弥深
浩瀚师恩,无以为报
十年放生有感
后记
放生十...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42 《生活中的缘起》
前言
佛说“缘起甚深”,正因其深奥,致使大部分的人无法洞悉因缘法则。二千五百多
年前佛陀对阿难的开示,至今依然真实如昔。佛教的核心──缘起,是如此难以理解,
因而成为人们严重误解与扭曲佛法的症结。本书中,佛使尊者将这些误解的根源挖掘出
来,并将其置于严谨的慧光下细察分析。这些根源虽可回溯到原始佛教时代,然而最早
的文献记载,却是在一千五百多年前觉音(Buddhaghosa)的论集中发现的。
许多上座部的正统教说,可说是建立在觉音解说的基础上,且把觉音对缘起的误解
当作标准,因此使真理变得混淆不清。简言之,觉音是从亘贯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的
立场来解说缘起。过去世的无明与行(意志性的活动)引生现在世,在现在世中承受过
去所作所为的果报。这种过程决定了我们现世的烦恼(爱与取),且不断轮回而导致未
来世中的生与苦。佛使尊者仔细检查这种解说,并提出重大疑问:如果佛陀教导无我(
anatta),那么自一世转移到另一世的东西是什么?如果苦的因在某一世,而其果却在
另一世,那么我们要如何践行在此生此世即可获得利益的方法呢?
正确地了解缘起非常重要,它会使我们认识到“我”这个观念,是...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3 ☆─────────────────────────────────────☆
GWZW (GWZW) 于 (Tue Mar 29 14:33:47 2011, 美东) 提到: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
经文语译:
【佛陀所开示的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佛门内外许多的的知识们,都不能知道.「如
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如此甚深的义理。十方诸佛所证如来无垢识,其实就是由因地时的
阿赖耶识辗转所修成的。由因地的阿赖耶识修成三大阿僧祈劫以后的如来无垢识的过程
,就显示出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无垢识心体,是没有差别的;就如同将黄金打造成金
指环的过程,金指环是由金体辗转打造而成,金指环还是原来的金体,所以金体与金指
环体是没有差别的。】
行者在因地时证得阿赖耶识,虽然能观见阿赖耶识体如同黄金一样的清净无染,但却是
函藏著无明贪爱等业种、函藏著七识心所相应的不净种、所知障随眠…等,所以透过福
慧双修、定慧等持而努力修行三大阿僧祈劫,把阿赖耶识体中的所有不净种子修除净... 阅读全帖 |
|
G*******s 发帖数: 4956 | 44 佛教的聖典是「經」「律」「論」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謂之三藏,本書所集二三六篇經
藏解釋,不僅介紹其出處,且將經典、戒律典論內容逐條介紹其內容使學習佛教理論者
能深入淺出的認知。
本書所指經,就是梵語的義譯記載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所說的教義,「律」亦是梵語譯音
,是將當年的教團生活規則作為學佛的戒律,論是將佛教教義加以詮譯,因而本書可說
是佛教聖典全集的濃縮。
大藏經(回頂端)
大藏經為漢譯的佛教經典,與東土高僧著作入藏的總稱,簡稱為藏經。又稱為一切經。
一切經的名稱起源於隋朝,它的內容包括佛所說的經典及西方釋氏的著作。現今的大藏
經,又加入中國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
根據隋書經籍志記戰:梁武帝在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典共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撰經目
錄,這是佛經有藏的開始。
唐朝開元年間,沙門智昇著開元釋經目錄二十卷,列五千四十八卷。宋朝有蜀版五千四
十八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開元
寺版六千一百十七卷、思溪版五千九百十八卷、磧砂版五千八百零二卷。元朝有杭州版
六千零十一卷。明朝有南藏六千三百三十一卷、北藏六千三百六十一卷、武林版六千七
百七十一卷。清朝有...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662 |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01:26:40 2013, 美东)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 阅读全帖 |
|
i****r 发帖数: 1803 | 46 第一章
洛都是京师重地,城禁森严,如今负责京师治安的又是卧虎董宣,看管更加严密。
城门一闭,别说程宗扬只是个常侍郎,就是插貂佩珰的中常侍,没有宫里发下的出城印
信也不可能通行。
说来以程宗扬的身手,洛都的城墙如今也拦不住他。但一是麻烦,二是人过得去,
马过不去,出了城,往哪儿都得用腿的。因此程宗扬一般都赶在宵禁之前出城,如果必
须夜间出行,也会尽量在城外安排好接应的车马,极少临时起意要出城的。
今天就是个意外,毛延寿带回的东西太过重要,等自己处置完,宵禁已经开始了快
一个时辰。换作别的时候,程宗扬也就老实在城里待着,可今日不同于往日,一想到云
大妞那腿……这城说什么也得出!
云家在汉国的产业几乎拍卖一空,仅剩下包括城外那处庄子在内的三五处宅院。产
业易手,牵涉到大量人员的调整,云家派到各处的掌柜、执事,这些天都已经接到消息
,陆续将产业转交给新东家,启程上路。但云家并没有立即让他们撤出汉国,而是集中
到洛都,安排在各处庄子暂居。
那些掌柜在汉国经营多年,突然间辛苦多年的产业交于他人,难免沮丧。云苍峰人
老成精,知道气可鼓不可泄,于是很爽快地告诉众人,把他们留在汉国,就是让他们做
好准备... 阅读全帖 |
|
l*****d 发帖数: 7963 | 47 ☆─────────────────────────────────────☆
ladyred (落红万点,好运名:小旺红) 于 (Sat Nov 12 17:59:42 2011, 美东) 提到:
国内二十几个大小诗词论坛、贴吧、诗社等联合举办2011年年终诗词大赛,不知有人愿
意参加否?特点是对诗词的格律要求很严格。
要求如下:
2011年岁末网络二十六坛诗词联赛方案实施细则
为弘扬诗词文化,交流创作技艺,由半生缘论坛茶韵发起,5460论坛跑堂总策划,
二十六个网络论坛、诗社与诗词群决定联合举办2011年岁末网络诗坛诗词联赛,并一致
认同本届联赛重在参与、交流和提高。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认定本联赛方案
实施细则。
一、联赛主题
1、主题:五个“一”;
A、一个字:“夜”;
B、一个词:“寂寞空虚冷”;
C、一句话:“是月(淳熙二年闰九月),辛弃疾诱赖文政杀之,茶寇平”;
D、一张图:
图片.jpg
E、一首歌:《那时候哥还小》;
2、要求:以上五个主题,参赛作者可以诗、词俱选或任选,数量不限。
(1)诗限平水韵五、七言绝句、律诗,接受排律。不接受古风,组诗...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48 “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持念阿弥陀佛名号,契理契机。
(仅供参考)
佛法的基本与要径
(选自《心声录》:http://www.jzxh.org.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31)
佛法的基本与要径
2011-08-22 21:01:21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203
在佛教正道之中,居首位的便是正知正见。所以本文之目的,试图用浅显的道理与文句
,指一指佛教的根本胜义与修行的要径。(一九八七年演讲于北京莲舍)
(一) 本师证悟的无上胜义谛
(二) 生死苦海六道轮回
(三) 背觉合尘与背尘合觉勤
(四) 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五) 真觉路会归净土
(六) 觉路进程
要盖摩天大楼,必须有坚固的地基;要入汪洋大海,必先具有航海地图与罗盘
;欲证究竟果觉,成就无上菩提,对于无上的圣教,必先有正确的基本认识。在修行的
道路上,能辨别重要的途径,在佛教正道之中,居首位的便是正知正见。在密法中见,
修,行,果,先有正见,才有正修。所以本文之目的,试图用浅显的道...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49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陈义孝居士著
一、极乐世界的有无问题
在我们还未针对问题作出分析之前,要请您且先看看,一些关于佛教与科学十分巧合的
数据如下:
●古人普遍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佛却说地不是方的,而是圆的,叫做‘地轮’。
此事后来科学发达了,测知地的确是圆的,叫做‘地球’。
●《华严经》和《梵网经》等记载,华藏世界,如云似海,重重无尽。
近代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数理证明宇宙是四度空间的连续体,认
为宇宙是膨胀的,而且是极其宏大乃至无穷无尽的!他引用‘相对论’来说明质量与能
量所表现的一个静的宇宙和一个动的宇宙,两者间的错综组合,形成了变化莫测的宇宙
。这与佛教所说的重重无尽的宇宙观,相当接近。
●佛教说,百亿须弥,百亿日月,构成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只是一佛之化土而已。
所谓‘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千个太阳系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
,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现代的天文学家已探测到在银河系中,有著本身发光
如同太阳的恒星近十亿个,依理推测应有三百亿个之多。并在太阳系的空间,还有数不
尽、算不清的星云星系,而且每一个星球都有一或两个卫星月球。这与...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647 | 50 甲、论因果之理
●因果一法,为佛教入门之初步,亦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
要图。【书二】十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今时若不以因果为救国
救民之急务,任汝智巧道德,如何高超,皆属虚设。以不讲道理,兼无王法故也。【书
二】十一
●古之圣贤,无不战战兢兢,以自操持,故其心不随富贵穷通所转。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今之人,于日用云为,父子、兄弟、夫妇之间,尚不能一一如法。稍
有知见,便妄企作出格高人。未得其权,则肆其狂妄之瞽论,以惑世诬民。已得其位,
则逞其暴虐之恶念,以误国害民。其病根,皆在最初其父母师友,未曾以因果报应之道
,以启迪之也。使稍知因果报应,则举心动念,皆有所畏惧,而不敢肆纵。即不欲希圣
希贤,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可得也。以故天姿高者,更须要从浅近处着
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少时栽培成性,如小树标使壁直。及至长成,
欲令其曲,不可得也。【书二】十一
●医家治病,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譬如有人咽喉臃肿,饮食难入,气息难出。必
先消其肿,然后方可按其病原,调理脏腑。若不先消其肿,则人将立毙。纵有治本之良
方...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