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之智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w********e
发帖数: 8594
1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11/26/c_122338763.htm
大国之仁与小国之智
2011年11月26日 09:04:16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新华微博

【字号:大 中 小】【打印】
虽然联合国宪章中规定,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但是大国和小国毕竟体量、能力
不同,在处理对外关系时有必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以为自己赢得
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古人常说大国以仁,能以大事小,小国以智,能以小事大,是颇有一番道理的。大
国虽身强力壮,但不能恃强凌弱,以大欺小,而要以诚信有礼的态度对待小国,否则只
会触犯众怒,给自己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美国这些年的经历就是很好的教训。长期以来
,美在中东强行推行美式价值观,在以巴冲突中一味偏袒以方,结果招致“9·11”恐
怖袭击,把自己拖入反恐战争。10年反恐使美劳民伤财,不仅使美错失战略机遇,更严
重拖累美经济发展,成为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动因。
小国势单力薄,与大国相处时多处于被动受制地位,因此小国就要开动脑筋,灵活
处理与大国的关系,如果自不量力,躁...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
应成派中观虽然不许唐僧(释摩诃衍)之意识无思无观、无分别,实际上却仍然妄想
著:若能灭除意识所有妄想分别,即可成就般若经中世尊所说之无分别智。因此攀缘于
大乘经及弥勒菩萨所说大乘奢摩他、毘钵舍那之修法,曲解论中所说证奢摩他之无分别
定即是证得一切法无自性性,即是证得无分别智之智体。因此莲花戒于《修次中篇》中
说:“若不修习以慧观察诸法自性,唯一修习弃舍作意,终不能灭所有分别,终不能证
无自性性,无慧光故。”莲花戒虽不许唐僧之唯一修习弃舍作意,彼等亦不能否定经中
所说菩提性之无觉无知、无分别相等法义;为使他人认定彼等所修所证属于大乘佛法,
便以般若之无分别作为假想标的,因此于名相上说要灭除意识之所有分别,以为就能符
合经中所说之无分别菩提性。然而,应成派中观之中心思想是:若不于绳上计蛇,即无
蛇及蛇之自性可分别,只要了知无此蛇之执著境,就是无蛇之念及无蛇之作意,当时若
能这样观察,所得之智慧就是无分别智,故意识不可不思惟、分别与观察;而其所说之
“灭所有分别”,乃是指灭除对于绳上妄计假立之蛇与蛇自性之所有分别与作意。其中
所说之“绳”即是五阴,“蛇”乃是我之执著;而我见之所缘,应... 阅读全帖
M********d
发帖数: 5274
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剧本已经出来了--飞向印度洋
看了楼主的帖子,不由得精神为之一振,自觉七经八脉为之一畅,七窍倒也开了
六巧半,自
古英雄出少年,楼主年纪轻轻,就有经天纬地之才,定国安邦之智,古人云,卧龙凤雏得一
而安天下,而今,天佑我大中华,沧海桑田5000年,中华神州平地一声雷,飞沙走石,大舞迷
天,朦胧中,只见顶天立地一金甲天神立于天地间,这个英雄手持双斧,二目如电,一斧下
去,混沌初开,二斧下去,女娲造人,三斧下去,小生倾倒.得此大英雄,实耐国之幸也,民之
福也,怎不叫人喜极而泣.......古人有少年楼主说为证,少年之楼主如红日初升,其道
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
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
横有八荒;小生对楼主之仰慕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海枯石烂,天崩地裂,永不变心. 看
完楼主的帖子,我的心情竟是久久不能平静。正如老子所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
现在终于明白我缺乏的是什么了,正是楼主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楼主那种对理想的
艰苦实践所产生的厚重感。面对楼主的帖子,我震惊得几乎不能动弹了,楼主那种裂纸
欲出的...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4
第四节 转依论
在玄奘所传唯识学中,心体与理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体即清净法界,亦即真如、法
性;心体即第八阿赖耶识,即藏识、种子识。第八识之中蕴藏的无漏种子既是众生解脱
的根据,也是连接心体和理体的中介。唯识学的“三性”、“三无性”学说,一方面是
对“识”之体性的描述,另一方面又具有联结心体与理体的特别意义。“三性”中依他
起性最为关键,在某种意义上依他起之最终的根据是阿赖耶识,此识体所蕴藏的有漏、
无漏种子正是遍计所执性与圆成实性之所以形成的根源。通过依他起性,唯识宗将心体
与离言之心性(真如)之转依关系揭示了出来。同样,“相名五法”,一方面是对世间
诸法所作的一种分类说明,另一方面此五法之间的关系也蕴含了心体与理体之间的差别
与联系。与中土的“性宗”相同,唯识宗同持不可言诠的“离言真如”立场,窥基创发
的“四重二谛”,其目的正是试图以此将心体与理体紧密地联系起来。
“转识成智”是唯识宗将其心性论落实于解脱论层面的必然结果。凡夫不知外境非实、
离心无境的道理,若明了“唯识无境”之理,并且转变所依,就可实现“转识成智”而
解脱成佛。唯识宗以四缘论证“转识成智”如何可能,前二属于主观方...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1423
5
毛泽东评点中国兵法十论
看什么新进----毛泽东评点中国兵法(一)
清姚鼐《古文辞类纂》中收有欧阳修《为君难论》一文,此文从战国时期赵孝成王不用
老将廉颇而任用新将赵括、秦王赢政不用老将王翦而任用新将李信致使战败兵失得出结
论,秦赵二国之君“乐用新进,忽弃老成,此其所以败也”;并阐述说,“大抵新进之
士喜勇锐,老成之人多持重,此所以人主之好立功名者,听勇锐之语则易合,闻持重之
言则难入也。”毛泽东读此评点到,“看什么新进。起、翦、颇、牧其始皆新进也。周
瑜、诸葛、郭嘉、贾诩,非皆少年新进乎?”在毛泽东看来,事业的成败不在于人的新
进老成,而在于人是不是贤、是不是有能,是不是为将之材。
注重为将之材,强调将帅作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研究国家兴亡学说的中国兵法对此作
了深入探讨。《孙子兵法》认为 “道、天、地、将、法”是决定国家兴亡、战争胜败
的基本因素,“将”是其中之一。贤能的将帅是国家的辅弼,辅弼的周全国家就强盛,
辅弼的欠缺国家就衰弱,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六韬》还指出,要把选人任将当作国家存亡安危的大事来认真看待,“兵者,国之大事
,存亡之道,命在于...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觉囊派
藏传佛教觉囊派
刘立千  著
一、觉囊派的传承
觉囊是地名,全名觉摩囊,在西藏日喀则专区的拉孜县境彭措林寺东的一座
山沟内,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觉囊寺是公元十三世纪时衮邦?吐吉尊追①
(1243─1313)所建。他初是萨迦派僧,曾为萨迦八思巴弟子。后来他从衮钦?却
古沃色②听《时轮讲解》和《六支瑜伽》③,得到却古沃色暗以他空见解释时轮
的教授,经过实修,证悟了他空中观④乐空双运之理。他又以他空见讲解《时轮
六支瑜伽》。于是遂独成一派,因其驻锡地为觉摩囊后遂称为觉囊派。(《青
史》904-905页)。
他空见最早的创造人为裕莫?木居多吉⑤,公元十二世纪时人,从裕莫起已
暗传七代才到衮邦?吐吉尊追。裕莫初是个瑜伽行者⑥,出家更名迪巴杰布,曾
亲近索律师等大德甚多。又从克什米尔班钦?达瓦贡布听讲《时轮》法。依达
瓦贡布弟子卓敦?南拉孜⑦译师学《时轮本续经》以及注疏要门⑧等,还学《密
集》⑨的明炬释和要门等,随后到后藏乌郁⑩地方专修《时轮法》,定中见到空
色天身⑾从内显发,又阅《如来藏经》等经,说“一切众生皆本具相好庄严⑿之
佛身,名如来藏⒀。于是生起胜义本有⒁之他空见。木居多吉将时轮教授和这...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上来十意,理例昭然。但细对详禅之三宗,教之三种。如经斗称足定浅深。先叙禅门,
后以教证。
禅三宗者,一息妄修心宗,二泯绝无寄宗,三直显心性宗。教三种者,一密意依性说相
教,二密意破相显性教,三显示真心即性教。右此三教如次同前三宗相对,一一证之,
然后总会为一味。今且先叙禅宗。
初,息妄修心宗者。说众生虽本有佛性,而无始无明覆之不见,故轮回生死。诸佛已断
妄想故,见性了了,出离生死,神通自在。当知凡圣功用不同,外境内心各有分限。故
须依师言教,背境观心,息灭妄念,念尽即觉悟,无所不知。如镜昏尘,须勤勤拂拭,
尘尽明现,即无所不照。又须明解趣入禅境方便,远离愦闹,住闲静处,调身调息,跏
趺宴默,舌拄上腭,心注一境。南侁北秀保唐宣什等门下,皆此类也。牛头天台惠稠求
那等,进趣方便,迹即大同,见解即别。
二,泯绝无寄宗者。说凡圣等法,皆如梦幻,都无所有,本来空寂,非今始无。即此达
无之智,亦不可得。平等法界,无佛无众生,法界亦是假名。心既不有,谁言法界?无
修不修,无佛不佛。设有一法胜过涅槃,我说亦如梦幻。无法可拘,无佛可作。凡有所
作,皆是迷妄。如...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载】福德
福德
巴利经文选读
(英译、编辑)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Merit
A Study Guide Prepared by Thanissaro Bhikkhu
=======================================================================
原文版权所有 © 2005 美国慈林寺,仅限于免费发行。慈林寺许可人们在任何媒
体再版、重排、重印、印发。然而,编者希望任何再版与分发以对公众免费与无限制的
形式进行,译文与其它衍生作品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
中译版权所有 © 2008 良稹,http://www.theravadacn.org ,流通条件如上。转载时请包括本站连接,并登载本版权声明。
=======================================================================
目录:
◇引言
◇基本智慧
◇福德(Puñña)
◇布施(Dana)
◇持戒(Sila)
◇禅定(Bhavana)
◇证入流果的福德
◇超越福德
◇名词解...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6791
9
来自主题: bagua版 - 大师至宝林
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
。当知:此经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
,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龙下雨于阎浮提,城邑聚落
,悉皆漂流,如漂枣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
》,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常观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
从天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
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
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元有般若
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因何闻法,不自开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
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
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
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
,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
z*****n
发帖数: 95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新手应该怎么对佛教入手
你讲的八正道很不错。这里有个比较完整的讲解,是经中原文:
舍卫城因缘。
“诸比丘!我为汝等分别说示八支圣道,谛听,当善思念之,我宣说。”彼诸比丘
应诺世尊曰:“唯唯!大德!”世尊说曰:“诸比丘!云何为八支圣道耶?谓:正见[正思惟
、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
诸比丘!云何为正见耶?诸比丘!苦之智、苦集之智、苦灭之智、顺苦灭道之智是。
诸比丘!此名之为正见。
诸比丘!云何为正思惟耶?诸比丘!出离之思惟、无恚之思惟、无害之思惟是。诸比
丘!此名之为正思惟。
诸比丘!云何为正语耶?诸比丘!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诸比
丘!此名之为正语。
诸比丘!云何为正业耶?诸比丘!离杀生、离不与取、离非梵行。诣比丘!此名之为正
业。
诸比丘!云何为正命耶?诸比丘!于此圣弟子,断邪命,于正命为活命。诸比丘!此名
之为正命。
诸比丘!云何为正精进耶?诸比丘!于此有比丘,对未生之恶不善法,为不令生而起
志欲、精进、发勤,以持策心。为断已生之恶不善法,而起志欲、[精进、发勤,策心
以持]。为令未生之善法使令生起,而起志欲,[精进、发勤、以持策心]。以往已生之
善法,令不忘失,而倍修
a*******g
发帖数: 867
11
八支圣道:巴利语atthangika ariyamagga,又作八圣道分,即圣道的八个要素。道(
magga),即道路;导向正觉与涅槃的道路为圣道。
八支圣道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
北传佛教多作“八正道”。
正见(sammàditthi):见,巴利语ditthi,即见解,意见,观点。若加上前缀即为正见
,单独使用则专指邪见。
正见与智(nàna)、慧(pannà)、明(vijjà)、无痴(amoha)等同义,为慧根(
pannindriya)心所的异名。
正见包括观正见(vipassanà-sammàditthi)与道正见(magga-sammàditthi)两种,但
多数是指道正见,即对四圣谛的智慧。
如《大念处经》说:“诸比库,什么是正见呢?诸比库,苦之智、苦集之智、苦灭之智
、导至苦灭之道之智。诸比库,这称为正见。”
正思惟(sammàsankappa):思惟,即思索,思维,专注,为寻(vitakka)心所的异名。
有三种正思惟:出离思惟(nekkhammasankappa)、无恚思惟(abyàpàdasankappa)、无
害思惟(avihim
a***n
发帖数: 1993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宁玛派
藏传佛教宁玛派
刘立千著
一、 宁玛派的传承
宁玛派的教法传承是与前弘时期【1】的法统一脉相承的。在禁佛【2】时期是采取
极为隐蔽的方式进行传授。吐蕃王朝崩溃后,很长时间无寺庙、无僧团,只有一批在家
俗人咒师维护法统,有的则采取在家庭中父子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法,法脉因而赖以不断
(《青史》【3】上84页)。《青史》说,这些在家庭或居山岩的俗人对佛法非常敬重
,也重修持。安达?热巴坚王【4】以前所有的《甘珠尔》、《丹珠尔》【5】他们都保
持得很完整。过去吐蕃时期所译经典,大部分到今天我们都能看得到(《青史》上84页)
。为什么这些俗人没有遭到灭法厄运?由于当时达磨赞普【6】破坏的对象是寺庙和僧
团,还未来得及对付这些在家的信徒。《西藏王臣记》【7】说,有些外表是在家的俗
人,实际是在家修持密咒金刚乘【8】的人士,他们没有露出出家人相,当时藏王和他
的左右大臣都未注意到,故未遭到迫害。像这样的人还为数不少。一切智者?耶桑孜巴
【9】说,那时律乘教法【10】虽然衰落了,但大密咒金刚乘教法方面直到如今都未衰
落过《西藏王臣记》76页)。公元10-11世纪时期即后弘初期就有人或自费或被派到...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萨迦派
藏传佛教萨迦派
刘立千著 (王小军提供)
一、萨迦派的传承
萨迦派的派名,是来源于萨迦寺名。萨迦寺是公元11世纪时衮却杰布所创建。衮却
杰布(1034-1102)是吐蕃贵族昆氏的后裔。初学旧派【1】法门,后往莫古隆【2】,依
卓弥?释迦耶协【3】大译师学法,不久又去往依桂?枯巴拉孜【4】已得新译密乘法要
的传授,尚不满足,又往莫古隆请求卓弥传授《道果语教宝法》【5】,卓弥为他分期
传授。四十岁时,在奔波日山【6】灰白土上建立寺院,灰白土藏语为萨迦,遂名萨迦
寺。他住持该寺广传新派密法,但当时萨迦派的派名还不显著。
衮却杰布长子名衮噶宁布(1092-1158),又称萨钦【7】。他是住持萨迦教法的法
座第一人,但他并未出家,衣白衣,故认他为白衣【8】初祖。父死时年尚幼,遂请八
日译师【9】 (1040-1111)住持萨迦寺,并依之学法。十二岁时依仗底?达玛宁布【10
】和琼仁钦扎【11】等学习对法、中论、因明等显教经典,从朗?卡乌巴【12】昆
仲学《密集》、《胜乐》、《大黑天》等密法,后在向敦?却八【13】大师处尽学《道
果法门》。此后印度成就大德毗瓦巴【14】亲来萨迦为...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正见?
杂阿含784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邪、有正,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何等为邪?谓∶邪见、……乃至邪定。
何等为正?谓∶正见、……乃至正定。
何等为正见?谓∶说有施,有说,有斋;有善行,有恶行,有善恶行果报;有此世,有他世;有父母,有众生生;有阿罗汉善到善向有此世、他世,自知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相应部45相应8经/解析经
起源于舍卫城。
「比丘们!我将教导你们八支圣道,并解析它,你们要听!你们要好好作意!我要说了。」
「是的,大德!」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而,比丘们!什么是八支圣道呢?即∶正见……(中略)正定。
而,比丘们!什么是正见?比丘们!苦之智,苦集之智,苦灭之智,导向苦灭道迹之智,比丘们!这被称为正见。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784.htm
南北传的对应经,为什么正见有不同的内容呢?
因为北传此经说的是世间正见,南传说的是出世间正见-四圣谛。试以阿含经来解释阿含经∶
ht...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15
首先你列举的「亦無蘊界處,生於無所依,如是佛法身,非五眼能見。」
里‘如是佛法身’以及大宝积经的上下文,指的是佛的境界,不是指声闻圣众的。
《大宝积经》卷119 <胜鬘夫人会>提到了二乘的变易死和意生身

唯有如来应正等觉。证得涅槃。成就无量不可思议一切功德。所应
断者皆悉已断。究竟清净。为诸有情之所瞻仰。超过二乘菩萨境界。
阿罗汉等则不如是。言得涅槃佛之方便。是故阿罗汉等去涅槃远。
世尊。说阿罗汉及辟支佛。观察解脱四智究竟得苏息者。皆是如来
随他意语不了义说。何以故。有二种死。何等为二。一者分段。
二者变易。分段死者。谓相续有情。变易死者。谓阿罗汉及辟支佛自在菩萨。
随意生身乃至菩提。二种死中。以分段死说阿罗汉及辟支佛。
生于我生已尽之智。由能证得有余果故。生于梵行已立之智。一切愚夫所不
能作。七种学人未能成办。相续烦恼究竟断故。生于所作已办之智。
世尊。说生不受后有智者。谓阿罗汉及辟支佛。不能断于一切烦
恼。不了一切受生之智。何以故。是阿罗汉及辟支佛。有余烦恼不断尽故。
不能了知一切受生。
b*****l
发帖数: 3821
16
悬 论
一 释题目
此经题,即是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此题中佛说二字,显说经之主。
说经有菩萨、弟子、诸天、鬼神等所说,与佛理相应、为佛印可者,皆为佛说;一切
经首云佛说者,即此意也。此经皆优波离与佛相问答之辞,阿难结集者也。梵语佛陀
,简称曰佛,华言觉者,即觉悟宇宙一切真实谛相;故凡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者,皆名
曰佛,此是通称。但此佛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也;以释尊应化此土为娑婆教主,故此世
一切经典皆释尊所说,是以佛说者即释尊所说也。佛云何说法?诸法性相离一切相,
所谓『离文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微妙难思,自内所证。法华经云:『诸法
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为诸众生说』。佛以大悲愿力,为诸众生开示悟
入佛之知见,令未解脱者解脱、未悟者悟。佛已无一切生死烦恼,已证涅盘菩提,但
诸众生犹没在苦则所愿尚未满足,亦即为佛果未圆满;一切经皆是将佛所证境,以方
便善巧而施设之教化。现所讲者,即诸经中之一经尔。
观、即能观之智,所观之境即是弥勒上生。菩萨是通名,发菩提心,集修福慧资
粮,行菩萨行,由十信至等觉五十一位皆名菩萨;故菩萨名字极其广泛。同一世界有
无量无...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7
第13章 临济法门(四)——临济宗再次分流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临济宗发展到元代,分为南北两大传承系统。北方以海云印简为代表,南方则以
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天如惟则等为代表。印简一系与蒙古贵族关系密切,在元初被奉
为“临济正宗”,势力很大,但在禅学思想上并没有多少创新和发展。南方临济宗不仅
保持宋以来丛林禅学的特点,而且对宋代“看话禅”等传统禅法有所丰富和扩展,从而
使临济宗风仍保持一定生机和活力。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印简(1202-1257),字海云,俗姓宋,山西岚谷宁远(今山西岚县)人
。自幼出家,从学中观沼禅师,十一岁受具足戒,中观沼圆寂后,印简到燕京大庆寿寺
,从学于中和璋禅师,并接续其禅法。1235年,窝阔台差官选试天下僧道,印简被
推为住持。1247年,贵由皇帝命他统领僧众,赐白金万两。1251年,蒙哥即位
,命印简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印简死后,忽必烈命建塔于大庆寿寺之侧,谥“佛日圆明
大师”,前此,成吉思汗曾赐号“寂照英悟大师”,成吉思汗的二皇后赐号“光天镇国
大士”。印简历事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和蒙哥四朝,...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生法忍
智度论七十三曰:‘无生忍者,乃至微细法不可得,何况大。是名无生。得此无生法,
不作不起诸业行,是名得无生法忍。得无生法忍菩萨,是名阿鞞跋致。’
----
上面“得此无生法,不作不起诸业行,是名得无生法忍”,讲得很好。
所以对法界诸法(如别人的批判称赞,逆境等等),还有什么起心动念,如这个好,那
个不好等等,这都不是无生法忍。也就是我前面说的,无生法忍不是说只是认同认知理
解这不生不灭的实相真理,更主要的是要不动心不动念,“不起不做诸业行”,这才是
证得无生法忍。
--------------------
【无生智】
即「不再被出生之智;解脱(生死轮回)之智」。
[阿含辞典 - 庄春江居士编]
----
上面“不再被出生之智”,如果不是出现在佛教词典中,而被其它人说出,恐怕要被人
骂了。我们是尽量理解别人讲话的含义,而不是去吹毛求疵。心态比较重要。
B***o
发帖数: 133
19
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举要
2011-08-22 21:21:56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111
诸位大居士发起无上菩提之心,建立道场共修忏法,持诵观世音菩萨大悲真言,功德实
是不可思议。法界众生同蒙利益。所以我除了随喜赞叹之外,仅以自己对观音耳根圆通
法门的一点体会,向大家汇报,供养观音大士以及在位的每一位大居士。...... 以一
九八七年于北京居士林录音为基础
诸位大居士发起无上菩提之心,建立道场共修忏法,持诵观世音菩萨大悲真言,功德实
是不可思议。法界众生同蒙利益。所以我除了随喜赞叹之外,仅以自己对观音耳根圆通
法门的一点体会,向大家汇报,供养观音大士以及在位的每一位大居士。
今天观音道场,大家持咒共修,皆得不可思议功德。先师夏老常说:‘理明、信深、愿
切、行专、功纯、业净、妄消、真显。’我们若能明白观音的发心是心佛众生,三无差
别;所得之果是上与十方诸佛同一心,下和六道众生同一体,所以感应道交,普门示现
,我们的信就深哪,我们愿就切,行就专哪。所以我们对于观音大士的成就,有所闻,
有所信,有所解,能够悟入,那就大大的不一样了。一点都不明白...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0
“当学观音耳根圆通。反闻自性。当学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面解释是藕益大师的《楞严经文句》)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
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垂询圣众。其故有二。一者正显方便多门。二者正显门门各有成验。所谓要知山下路
。须问过来人也。最初发心等者。先开解也。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者。依解起行也。二十
五圣。虽未必人人先开圆解。而从解起行。自是修证通途轨式。或见此处有最初字。便
欲拟答最初方便之问。反以第一大科拟答妙奢摩等。误矣。误矣。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五。初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辛)初中六。初陈那观声。(至)六迦叶观法。
(壬)今初。
憍陈那五比丘。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
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六尘圆通。色应居首。今先明声尘者。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且与耳根圆通。一
始一终。互相映故。释此二十五种圆通。各为三意。一。...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1
敦煌本《坛经》、《曹溪大师传》以及初期禅宗思想*
楼宇烈

目前传存于世的《坛经》异本甚多,日本石井修道的“六祖坛经异本系统图”[1]共列
出异本十四种。又,日本柳田圣山编“禅学丛书”之一的《六祖坛经诸本集成》中,也
收入了十一本之多。然而根据目前学术界一般的看法,从《坛经》内容的演变历史来考
察,真正具有异本意义的只有四种,即:唐敦煌本、晚唐惠昕本、北宋契嵩本以及元宗
宝本。《坛经》从敦煌本至宗宝本,文字增加了一倍,内容也有很大的变化。这对于研
究禅宗思想的演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比较和深入分析一下这四种《坛经》本子的内容,就可以发现,在
这四个本子的演变中,契嵩本的出现,才使《坛经》在内容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惠昕
本虽说也增加了一些内容和文字,但总的来讲与敦煌本相去还不算甚远。而宗宝本则是
在契嵩本的基础上增衍出来的,也可算作一个系统。因此,《坛经》内容的关键性变化
是发生在契嵩本上。
据契嵩本最初的刊刻者郎简在《六祖坛经序》中说,他素来敬重《坛经》,但“患其为
俗所增损,而文字鄙俚繁杂,殆不可考”。于是,他请契嵩对通行的《坛经》进行校订
。不久,“嵩果得曹...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2
大宝积经 (卷119) T11, p0677a
世尊。如来成就过于恒沙具解脱智不思议法。说名法身。世尊。如是法身不离烦恼。名
如来藏。世尊。如来藏者。即是如来空性之智。如来藏者。一切声闻独觉所未曾见。亦
未曾得。唯佛了知及能作证。世尊。此如来藏空性之智。复有二种。何等为二。谓空如
来藏。所谓离于不解脱智一切烦恼。世尊。不空如来藏。具过恒沙佛解脱智不思议法。
世尊。此二空智诸大声闻。由信能入。世尊。如是一切声闻独觉空性之智。于四倒境攀
缘而转。是故一切声闻独觉。所未曾见亦未曾证。一切苦灭唯佛现证。坏诸烦恼修苦灭
道。
Y**u
发帖数: 5466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圆觉经直解 - 云何无明?
--明-憨山大師
"云何无明。"
 
此征释无明之体。将显圆照之功也,此征下释。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
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此释无明之元也。谓众生本有法身,元无生死,今因最初一念不觉之无明,迷本来之佛
性,起贪瞋痴,造种种业,妄取六趣之生死,故云种种颠倒。虽在往来生死之中,而法
身湛然不动,故如人迷方,而方实不转也。所以迷者,以背法身,但认四大假合之幻身
为己身。妄认攀缘六尘影子,妄想缘虑之心为真心。譬如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病
目喻无明,空华喻妄身,二月喻妄心,认妄失真,故云颠倒。
 
"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
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此喻示无明之体也。谓法身本无身心之相。如空本无华。今妄认四大为身,如执空华为
实有,由妄执故,不唯迷本法身,故云惑此虚空自性,亦复不知妄身从无明有,故云迷
彼实华生处。由此颠倒故,有轮转生死,此乃无明之体也。
 
"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千多年前的一场吐蕃僧争
由于应成派中观自月称以来之传承者,皆把识蕴中生灭性之意识心当作是不生不
灭之中道心,因此于穿凿附会大乘般若无分别智时,仅能以不离意识心分位差别之分别
相貌,而高谈引发无分别智或者悟入无分别。声称莲花戒于八世纪时,在西藏与中国禅
宗住持和尚对于所悟之空性兴起争辩,以藏传佛教应成派中观之意识心为宗旨的无分别
、蕴处界空相法,摧破中国禅宗和尚所主张禅宗所悟菩提心如来藏之无分别。今姑且不
论当时事件发生之确切性,纯粹就法义上是否符合世尊之圣教为准则,来检验莲花戒是
否真的摧破了中国禅宗所悟之无分别心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兹举示记载于《顿
悟大乘正理决》中双方之若干往来问答,作为解析判别之根据:
问曰:今看心。除习气,出何经文?
谨答:准《佛顶经》云:“一根既反源,六根成解脱”。据《金刚经》及诸大乘经
皆云
,离一切妄想习气则名诸佛。所以,令“看心”,除一切心想、妄想、习气。
《顿悟大乘正理决》是巴黎国立图书馆第4646号伯希和敦煌汉文写本(注3),其所记
载者,乃是八世纪时中国僧人释摩诃衍与印度僧人莲花戒,双方在西藏拉萨对于禅观之
来往问答质难;由法国戴密微先生加以注解,取名为《...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千多年前的一场吐蕃僧争
作者自己的见地就不对。下面就简单举两个例子吧。
“错悟者常会以为此处百丈禅师所说者,是让意识心不忆念诸法、空掉诸法之攀缘、住
于不分别诸法的境界中,误以为当时之灵明觉了心境就会犹如慧日一样的显现,就是悟
得与禅师一样之本来面目。“
让意识心不忆念诸法住于不分别诸法的境界中和空掉诸法之攀缘住于不分别诸法的境界
中是完全不同的。前一个是住于阿赖耶识中而不生分别,对应的是仍在轮回中的无想天
。文章中说这个是错路,是正确的见解。后一个空掉对于诸法的执著而不生分别,对应
的是《金刚经》中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明显是正路。文章中说这个是错
路,说明不懂如何实修空性。另外正觉会把阿赖耶识和如来藏等同起来肯定是不合佛理
的。阿赖耶识是识不是智,是和轮回而不是解脱相联系的。
”因此,真悟禅师悟后观行所观之心是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以能思惟能分别之意
识心观察根本无分别智之智体如来藏心,以如来藏心体处于五欲八风中一向如如不动之
无分别相,对治一向受五欲八风所牵引与系缚之意识心,来伏除意识、意根的执著与烦
恼;”
无分别智不属于第六识能观察的范畴。“能思惟能分别之意识心观察根本无分别智之智
体...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再说《观经》中关于诸法实相的证得,从第八观佛菩萨像观开始,就渐次宣说理
入的部分,建立学人正确的知见,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诸佛如来是法界身
,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1十方如来都是法界身,法界身即是诸佛法界藏身,行者于
此观进行时,要有正知见,了知法身虽然无形无相,但此法身却能变现蕴处界等一切法
,普遍涉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而与众生同在;所以行者透过观想佛时,观想诸佛三十二相
八十种随形好同时,能够随应此智慧正理而不著于色相来想佛,故经中才说“应当要一
心系念谛观阿弥陀佛”,这里就是在建立理行的正知见与行门要领。接下来,若是利根
的人,于《观经》中的第九观遍观一切色想时,即可悟入诸法实相如来藏,譬如说:
但当忆想令心明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
观者,名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2
“见十方一切诸佛”并不是见十方一切诸佛的身相,因为单是一佛的身相就已广大
无边,又如何能见十方一切诸佛的身相?这里指的是“亦见佛心”,即是见佛的法身,
不是见佛的应身与报身。法身即是诸法实相——如来藏,如《佛说不增不减经》卷1说
:【如来藏者即是法身。】3...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2449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伽经》与禅宗思想
发表时间:2014-03-12 | 作者:吴言生
早期禅宗传授,非常重视《楞伽经》。《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4卷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16册。本书所论即主要依据此本。本章随文注括号
内只标卷数不另注出处者,均出此本。 禅宗东土初祖达摩大师以四卷《楞伽经》授与
二祖慧可,并嘱他“我观汉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慧可依言奉行,并
令弟子们“常赍四卷《楞伽》,以为心要,随说随行。”《续高僧传》卷16《慧可传》
。按同书卷25《法冲传》谓慧可“依南天竺一乘宗”讲四卷《楞伽经》,“其经本是宋
代求那跋陀罗三藏翻,慧观法师笔受,故其文理克谐,行质相贯”。本书所论,即主要
依据四卷本,收于大正藏第16册。 此后数代禅宗祖师,一直都将《楞伽经》作为重要
经典递相传承。直到五祖弘忍传法六祖时,才改用《金刚经》传授。唐代净觉撰于景龙
二年708的《楞伽师资记》又称《楞伽师资血脉记》,收于大正藏第85册。 记述了《楞
伽经》八代相承、付持的经过。可见,《楞伽经》对禅宗初期历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
响。考察《楞伽经》的基本思想,我们发现,《楞伽经》影响的不仅仅是初期禅宗史,
...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8
最近,有一篇金庸上书温家宝文章在北京少数知识分子中传阅,据知情人透露,文章传出来自于中国国务院参事室一位冯姓学者之手,文章作者系武侠小说大师金庸(查良镛),文章题目“上国务院总理书”,以私人书信形式,给温家宝总理写的信。副题是“倡建立国家信仰、人文道德新秩序及国体革新议”,书信有近 2,000字,毛笔手书,并附副题三大部分,为打印版,有近十万字。金庸的特殊身份,温家宝频频发声政改,以及当前的各种社会现状,为人们营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据透露,一次非公开的、针对金庸上书文章的研讨会8月份在北京召开。——编者按
以下是金庸上书温家宝全文:
上国务院总理书
——倡建立国家信仰、人文道德新秩序及国体革新议
温公阁下大鉴:
岁在辛卯元月。物换星移,日月沧桑;回首辛亥,百年悠悠。数千年往事,兴亡过手;秦皇汉武舞春秋,将成骨枯乱封侯,罢言龙争虎斗,功罪往千秋。人心思和,芸芸自奋,却把权杖收。
如今君我已步古稀耄耋,人间万事都会过去!肆星河环宇,千古之后看如今,灰飞烟灭;挥戈披靡、霸主风流,不过青史几行名姓,人命危浅,只愿得烟火人间太平美满!窃观当今中国之事势,国粹丧失,教化陵夷,人心危急,腐败不廉;官...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切实的韩非子ZZ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
标 题: 切实的韩非子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8 13:08:54 2011, 美东)
切实的韩非子
韩非子的切实,在他的《八经》篇里,有着很集中的体现。如果说他的别的篇章,是豹
之一斑或数斑的放大,则此篇可称一个全豹的缩小。
“八经”,经者,经纬之经,有纲领性的八条:1,因情;2,主道;3,起乱;4,立道
;5,类柄;6,参言;7,听法;8,主威。
甘蔗一节一节的品尝,我们依次地看看韩非子是怎么谈的。

第一经“因情”,“凡治天下,必因人情”。这句话与孔子把“爱”作为治国的基础似
有相通之处,因为“爱”岂不也是“人情”之一种?问题在于,韩非子所说的“人情”
是什么,他要依据“人情”来治国,是何种“人情”?
“人情者,有好恶”。
却原来,韩非子只是要依照“人情”的这一特点来考虑治国平天下。既然人的情感是有
好恶的,也就是趋利避害的,那么我就针对这个,作为我的“治道”:人情所好、所愿
的,我就作为奖赏;人情所厌恶、所不愿的,我就作...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1855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z熊廷弼“三方布置”的真相
quote:
“奴酋猖獗,辽阳失陷。皇上拔化贞于监司,起廷弼于田间,畀以军旅重任,可谓非常
宠遇矣。夫士为知己者死,两人颇以豪杰自负,宜感恩图报,同心协力,誓灭此而朝食
。不虞其相闹一场,挈河西拱手送奴,竟以一逃结局也。
王化贞受命于败军之际,广宁危若累卵,只手撑持八阅月,人谁不怜之?但朴实不知兵
,用虏而反为虏用,用间而反为间用。叛逆孙得功辈日侍左右,恬然不悟。认贼作子,
大言自诩渡河决战。及枹鼓一鸣,敌骑在百里之外而弃广宁如蔽屣,匹马宵遁,哀哉。
化贞有忧国之心,无谋国之智;有吞胡之志,而无灭胡之才。事已至此,安所逃罪,宜
伏上刑,以正厥辜。
若廷弼才识气魄,睥眤一世,往年镇辽而辽存,去辽而辽亡,关系似亦非小。再起经略
,廷弼居然以卫霍自许,人亦莫不卫霍廷弼也。赐剑、赐蟒,侑以金帛、饯以九卿,受
此异数,何以仰答眷宠?迨其初出春明门,即徼有三方控扼之旨,识者已知其无意广宁
矣。抵关以后,言我兵不宜浪战,西虏不足尽信,语语左券,料事之智,远过化贞。独
刚愎性存,坚不可破。以争文龙功罪一事,开衅化贞,水火之形既分,玄黄之战遂力。
笔锋舌枪,相寻不已,守备之计等闲置之。虏骑一来,错愕不知... 阅读全帖
l**m
发帖数: 5113
3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免费奉送:MVWD军版精华ID表
看了楼主的帖子,不由得精神为之一振,自古英雄出少年,楼主年纪轻轻,就有经天纬
地之才,定国安邦之智!请楼主将自己的id放入精华表!
楼主的帖子实在是写得太好了。文笔流畅,修辞得体,深得魏晋诸朝遗风,更将唐风宋
骨发扬得入木三分,能在有生之年看见楼主的这个帖子。实在是我三生之幸啊。看完楼
主的这个帖子之后,我竟产生出一种无以名之的悲痛感——啊,这么好的帖子,如果将
来我再也看不到了,那我该怎么办?那我该怎么办?直到我毫不犹豫地把楼主的这个帖
子收藏了,我内心的那种激动才逐渐平静下来。可是我立刻想到,这么好的帖子,倘若
别人看不到,那么不是浪费楼主的心血吗?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我终于下定决心,牺
牲小我,奉献大我。我要拿出这帖子奉献给人赏阅,我要把这个帖子一直往上顶,往上
顶!顶到所有人都看到为止!在遇到你之前,我对人世间是否有真正的圣人是怀疑的;
而现在,我终于相信了!我曾经忘情于两汉的歌赋,我曾经惊讶于李杜的诗才,我曾经
流连于宋元的词曲。但现在,我才知道我有多么浅薄!楼主,你的高尚情操太让人感动
了。在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金钱社会里,竟然还能见到楼主这样的性情中人,无疑
是我这辈子...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32
多维新闻】最近,有一篇金庸上书温家宝文章在北京少数知识分子中传阅,据知情人透
露,文章传出来自于中国国务院参事室一位冯姓学者之手,文章作者系武侠小说大师金
庸(查良镛),文章题目“上国务院总理书”,以私人书信形式,给温家宝总理写的信
。副题是“倡建立国家信仰、人文道德新秩序及国体革新议”,书信有近2,000字,毛
笔手书,并附副题三大部分,为打印版,有近十万字。金庸的特殊身份,温家宝频频发
声政改,以及当前的各种社会现状,为人们营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据透露,一次非公
开的、针对金庸上书文章的研讨会8月份在北京召开。——编者按
以下是金庸上书温家宝全文:
上国务院总理书
——倡建立国家信仰、人文道德新秩序及国体革新议
温公阁下大鉴:
岁在辛卯元月。物换星移,日月沧桑;回首辛亥,百年悠悠。数千年往事,兴亡过手;
秦皇汉武舞春秋,将成骨枯乱封侯,罢言龙争虎斗,功罪往千秋。人心思和,芸芸自奋
,却把权杖收。
如今君我已步古稀耄耋,人间万事都会过去!肆星河环宇,千古之后看如今,灰飞烟灭
;挥戈披靡、霸主风流,不过青史几行名姓,人命危浅,只愿得烟火人间太平美满!窃
观当今中国之事势,国粹丧失,教化... 阅读全帖
p*********8
发帖数: 3365
3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金庸大侠出手,上书呼吁政改!!!
下面这封信是金庸大侠上书温总呼吁改革的信,若属实,证实了我对金大侠个人
性格与情怀的推测与看法:他绝对不会在制造了那么多青年人心目中的英雄后而看不见
这个时代的真正英雄:呼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人。他也不应该错在历史上再留下一
笔的机会。若是伪造,大家读读优美的半文言文,也不错哦]
--倡建立国家信仰、人文道德新秩序及国体革新议!
温公阁下大鉴:
岁在辛卯元月。物换星移,日月沧桑;回首辛亥,百年悠悠。数千年往事,兴亡
过手;秦皇汉武舞春秋,将成骨枯乱封侯,罢言龙争虎斗,功罪往千秋。人心思和,芸
芸自奋,却把权杖收。
如今君我已步古稀耄耋,人间万事都会过去!肆星河环宇,千古之后看如今,灰
飞烟灭;挥戈披靡、霸主风流,不过青史几行名姓,人命危浅,只愿得烟火人间太平美
满!窃观当今中国之事势,国粹丧失,教化陵夷,人心危急,腐败不廉;官民交征利,
左右互掣肘,共识已茫然;上下离心,内外失德,背理伤道者难以遍举,国体庞大而机
构臃弱,犹厝火于积薪之下而寝其上,未焚及而谓之安;悲民生多艰,孤愤无忍,兀自
痛哭、涕零、长叹息,忧患于心,倾心吐胆,乃奋于书。
繁不及叙,... 阅读全帖
F*V
发帖数: 3978
34
多维新闻】最近,有一篇金庸上书温家宝文章在北京少数知识分子中传阅,据知情人透
露,文章传出来自于中国国务院参事室一位冯姓学者之手,文章作者系武侠小说大师金
庸(查良镛),文章题目“上国务院总理书”,以私人书信形式,给温家宝总理写的信
。副题是“倡建立国家信仰、人文道德新秩序及国体革新议”,书信有近2,000字,毛
笔手书,并附副题三大部分,为打印版,有近十万字。金庸的特殊身份,温家宝频频发
声政改,以及当前的各种社会现状,为人们营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据透露,一次非公
开的、针对金庸上书文章的研讨会8月份在北京召开。——编者按
以下是金庸上书温家宝全文:
上国务院总理书
——倡建立国家信仰、人文道德新秩序及国体革新议
温公阁下大鉴:
岁在辛卯元月。物换星移,日月沧桑;回首辛亥,百年悠悠。数千年往事,兴亡过手;
秦皇汉武舞春秋,将成骨枯乱封侯,罢言龙争虎斗,功罪往千秋。人心思和,芸芸自奋
,却把权杖收。
如今君我已步古稀耄耋,人间万事都会过去!肆星河环宇,千古之后看如今,灰飞烟灭
;挥戈披靡、霸主风流,不过青史几行名姓,人命危浅,只愿得烟火人间太平美满!窃
观当今中国之事势,国粹丧失,教化...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5
发表时间: 2016-09-20 22:40
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网络图片)
胡雪岩是晚清时期中国商界的风云人物,他能够从一个钱庄的小伙计,暴发成为当时中
国最有钱的人,而且还摇身一变,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书写了一段离奇缤纷的人
生传奇。现代人都知道,成功是要靠方法的,那么,胡雪岩从无到有、白手起家、买空
卖空赚钱的独门秘诀是什么呢?胡雪岩经商的五字商训就是:天、地、人、神、鬼。
对于这五个字,胡雪岩是这样解释的:天为先天之智,是经商之本;地为后天修为,靠
诚信立身;人为仁义,懂取舍,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神为勇强,遇事果敢,
敢闯敢干;鬼为心机,手法活络,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胡雪岩的这“五字商训”,言简意赅,道出了一个大富豪为什么能赚钱的最高机密。所
以胡雪岩的后裔将这五字商训录入胡氏族谱之中,视为家训,以此激励、教育后人。成
大事要天赋,胡雪岩对“天”字的解释是:“天”就是与生俱来之天赋。看一个人将来
能不能成就一番事业,首先就要看其有没有一定的天赋,这个天赋就是智力。智力是谋
略的基础,有了聪明的智力,就能够拥有过人的谋略,如此就能够审时度势,具有先见
之明,... 阅读全帖
m******j
发帖数: 5079
36
来自主题: Midlife版 - 妈妈,请您只是爱我
学习了。
孝顺的四个层次
http://t.30edu.com/03351913/Article.do?ID=cd1ecde1-55cf-4e66-8b13-05fa20f1eee9
孝顺的四个层次
一、养父母之身;二、养父母之心;三、养父母之志;四、养父母之智
中国有一句话叫“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为百善之首;还有一个意思,孝开了
百善都开了。
我们的老祖宗非常有智慧,你看这个“孝”字的组成,上头是个“老”,下边是个“子
”,看到这个“孝”字就想到老与子是一体,为人子女,永远背负着父母,前无始,后
无终,一辈还有一辈,辈辈承传。因此老要教子,子要养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是天经地义的道理。我们为人子女,要能够善体父母一生的辛劳,感受父母对我们的
关怀,我们自然就能升起对父母的那份恭敬孝顺心来。
孝顺父母从四个角度来尽心尽力做,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
智。
1:养父母之身
对父母身体健康要时时懂得去关怀,古书中记载,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我们就要把他们
当成小孩来关怀照顾。老人在晚年比较容易觉得孤独,寂寞,而身体也比较虚弱,我们
应常常体恤...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佩玛·丘卓的《当生命陷落时——与逆境共处的智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0 12:28:24 2014, 美东)
佩玛·丘卓是创巴仁波切最杰出的大第子之一,是西藏金刚乘比丘尼,同时也是甘波修
道院院长,该修道院是北美第一座藏密修道院。
佩玛·丘卓的书有许多有用的建议,她告诉我们佛法如何帮助读者面对现代生活的
严峻现实——包括恐惧、绝望、愤怒,还有控制不了的自己的生活感觉。
内容简介
本书能打开你的慧眼,让生活更踏实、喜乐。它是西藏金刚乘比丘尼佩玛t丘卓对弟子
的开示记录,全书共22篇,看起来是一篇篇独立的开示,实际上是一盏盏精神生活的明
灯,能照亮你心中的晦暗,打开无名的心结,是最具启发性的现代实修经典。
佩玛·丘卓以信手拈来、才华横溢的弘法风格,将藏密大手印直下透视的立断智慧,融
合西方心理学对内在现象的诠释技法,帮助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以平和、慈悲而又充满
着幽默的无求之智,勇敢而...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neohorizon (horizon), 信区: Wisdom
标 题: 大乘佛教的产生与奥义书的关系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20 07:40:17 2016, 美东)
大乘佛教的产生与奥义书的关系 
   在印度的哲学思想中,最大正统为吠檀多,最大异端是佛教,二者的相互关
系影响了印度思想史。大多数印度思想史家认为,佛教的基本世界观乃是从吠檀多奥义
书思想发展而来,实际上佛陀本人的确受到奥义书思想重大的影响,比如业力,因果,
三世轮回,苦,解脱,四禅八定,六道众生,诸天等等。但是前者的核心部分乃是在宣
扬形而上的本体论,籍禅修,苦行等方式,期待小我(本具自性)与本有的真常大我(
如来藏)合二为一而脱离三世轮回之苦,回归清净的本性。而后者的核心思想乃是利用
诸法缘起的理论,倡导无常,苦,无我等思想,通过正见断除错误的思想观念,认清事
实真相,再通过修习八正道断除贪嗔等习气,而得解脱。 
佛灭数百年后,奥义书的思想日益深入的渗透到佛教中,使佛教的思想逐渐的产生...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112
39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胡涣:《论语》与唐诗
这位胡先生的确有够耽误,居然把《论语》跟什么《精彩人生七诀》之类相提并论,品味
实在令人难以恭维。《论语》中蕴含的思想财富宏大精微,根本就不是所谓“成功学”之
流浅俗不堪的畅销书可抵其万一的,更不能断章取义地当什么“名人名言”来读。再说能
说两句有点道理的话的人多了,Emerson都算“大哲人”,那Nietszche呢?Marx呢?恐怕
前面再加十个“大”字都不够用的。
“‘瘦’即隐藏”的妙解权当笔误罢(按瘦应作廋)。可说“入世之智在中国则要单薄得
多,只有孔子一颗孤星”,那墨家、法家要都算“出世之智”不成?我是不好意思用“不
学无术”来形容别人的,因为自己也强不到哪儿去,可有时候还真是忍不住。
文章题为“《论语》与唐诗 ”,可我真怀疑胡先生看过或者看懂过唐诗没有。如果胡先
生真的有研究,那我对胡先生隐藏自己真实水平的功力,不得不心悦诚服。别的不说,老
杜一首《北征》,洋洋洒洒,何等气象,其中拳拳忧国忧民之心,精忠报效之志,任谁观
之,能不壮怀激烈,慨然动容?怎么到了胡先生这儿,就单看出一个“怨”字呢?就成了
“无与伦比的遁世之美”了呢?
胡先生最淋漓尽致的发挥上演在华尔街那句著名谚语
U***5
发帖数: 2796
40
第七十九章 不一样的卷轴,不一样的能力
面对这张七阶卷轴,方森岩再仔细的查看一番以后,便与上消耗了5点潜能点进行了学
习。在学习的一瞬间,方森岩立即就明白了为什么这卷轴对体力的要求那么高!
因为随着那卷轴的消失,一股难以形容的的火烧火燎感觉就传遍了全身!甚至可以
清晰的见到生命值在急速下降,并且那种痛楚几乎令精神都无集中!应该就是学习本技
能必须先与卷轴上的邪恶力量匹敌了。若是生命值不高的话,搞欠好会因为学习这个能
力而丧命!
而学习完毕以后,方森岩就明白了可以被判定阶位的卷轴和那些用颜色来区分稀有
度卷轴的不合!因为在学习了强兽人的调试笔记之后,首先提示方森岩获得了:六阶能
力黑魔配术。然后竟然直接在梦魇空间傍边刷拉一声弹出来了一长条从上到下的技能树
!技能树的详细情况如下:
第一层调试心得概要lv1。
(以下的技能树别离为了三条分支,都并列在第二层技能树上。)
第二层强兽人基因液:血肉熊之力调配lv1。
第二层强兽人基因液:尸羽鹰之速调配
第二层强兽人基因液:溶尾狐之智调配
其下的技能树还有整整四层,还有一长串,不过都...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6488
41
《佛说般舟三昧经》与净土
中华大地的净土首先依止的经典是《佛说般舟三昧经》,刘遗民等123人结社念佛就是
根据《佛说般舟三昧经》,而历代净土祖师大德无不是般舟大成者,现在的很多大德也
是般舟大成者,但为什么般舟没有广为流传,这不是我们讨论和关心的问题。但从现在
起,不再是大德们的专利,我们只要发心愿意行,都可以。
慧远之结社念佛,是依念佛三昧法见佛而求往生。当时《观经》尚未传译,所以其思想
是基于《般舟三昧经》。以三昧是专思寂静,则气虚神朗,自发鉴照之智,得透彻幽微
。然而种种三昧中,念佛三昧最功高进易。因为如来是穷玄极寂,体神合变,随宜应物
,所以使入此三昧着,寂然忘知,就所缘之境,成就鉴智,此是说明若一心专念,止寂
他想,则鉴照之智自发,而得见佛之境界。
n****n
发帖数: 659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没有物欲
却有责任
我要是什么都不想什么都放下
就枉为人子,枉为人妻,枉为人母
枉为人
我花了多少钱时间,却买来如今无能的名头
却不得不再填再糟践
越做越错,不做更错
我是不想想的
可如今这两年仿佛那书中的好了时
原本也是繁花着锦,却如今"树倒猢狲散"
原是我的罪过
我一人要是躲了起来
他们也倒清静
可偏我又逃不到那隔世
这庸人我是坐定了
这尘世便是我的自扰
这尘世又岂是我这庸才能呆的地方
一步错 步步错
算是苍天的慈悲还是老天的残忍
千错万错,却不错去我性命
我梦到我死过,梦中离人泪隔青山,汝怨吾泣难相逢
梦醒了又做多错多,人性该是下地狱的果,为何不早死了干净。何其苍天之智弱于此?
做什么错的,能让此生灰飞烟灭了倒好。不想受那来世的苦
人生何其悲哀,再鼎盛享乐也不过如此,却是如此炼狱,再何其不愿也不得不过。
我是那庸才,何其老天让我挑大梁,砸了锅,让我又辱又羞自知蠢。何其苍天之智弱于
此?
我说这尘世炼狱不是?拖人下水。
a*****y
发帖数: 33185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止观--维基百科
止观,佛教術語,奢摩他與毗婆舍那的合稱,是修行禪那的兩大方法。汉传佛教中,天
台宗特別重視這個法门
目录
* 1 概念
* 2 止观十门
* 3 十乘观法
* 4 止观方法
* 5 止观舍
* 6 修止观意义
* 7 参考文献
概念
止与观,止是止息一切妄念,观是观察一切真理。止属于定,观属于慧,止观就是指定
慧双修。[1]止息一切外境与妄念,而专注于特定对象,并生起正智慧以观一对象。又
作寂照、明静。
止如明镜止水,观如明镜中水影现万象,止与观,实一体而不二。故称“止观不二”[2
]。
止观十门
止观十门,又称十乘观法,十法而成止观。[3]
* 心行称理摄散名止。
* 止不滞寂,不碍观事。
* 由理事交彻而必俱遂使止观无碍而双运。
* 理事形夺而俱尽,故止观两亡而绝寄。
* 绝理事无碍之境,与泯止观无碍之心,二而不二,故不碍心境而一味,不二而二
,故不碍一味而心境。
* 由即理之事摄一切法故,即止之观,亦见一切。
* 由此事即是彼事故,今止观见此心即是彼心。
* 由...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噶举派
藏传佛教噶举派
刘立千 著

(一)噶举派的传承
(二)噶举派的法要
(三)噶举派的教义
(四)噶举派的特点
(一)传承系统
藏 派
甲 派
(1)穹布噶举──香派七宝传 桑定派
日贡派
噶玛 止贡
蔡巴 达隆 上主巴
(2)达布噶举 鲍绒 主巴─ 中主巴
帕竹─ 亚桑 下主巴
超普
修赛
叶巴
玛仓
(二)噶举派的法要(经续和教授)
幻身
...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格鲁派
藏传佛教格鲁派
刘立千著
一、 格鲁派的传承
格鲁派的创建人是宗喀巴【1】(1357-1419),他出生于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
地方,本名罗桑扎巴。幼年在噶当派寺庙甲琼寺【2】出家,依顿珠仁钦学显教,
对噶当派教义有了初步认识。由师劝说并助其赴卫藏深造。先后游学了当时有名的
噶当寺院,如德瓦坚【3】、桑浦【4】、聂塘【5】、纳塘【6】、玖莫隆【7】
等,依止聂塘巴?扎巴僧格【8】、耶协僧格【9】、聂温?衮噶白【10】、顿桑巴
【11】、噶希巴?罗桑【12】、仁达瓦【13】等学习了龙树的理聚诸论、慈氏诸
论、俱舍、律经、量论等,还听了噶当教典派的《道次第导引》【14】,系统地学
习了噶当派的教法,接受了噶当派思想体系。此外还依止穹布勒巴和萨迦派、觉囊
派、噶举派的诸多大师【15】,学习了密乘下三部瑜伽和无上部的《密集》、《胜
乐》、《大威德》、《时轮》等。他把噶当派和其它派别大德的显密教法熔为一
炉,构成他自己一套完整的教法体系,为他后来建立格鲁派打下了基础。当时,宗
喀巴所处的时代正是教派僧人争夺政权【16】,进行战争,醉心政治,佛法宗教无
人过问之时,以致寺庙戒律松驰,僧人放荡...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格鲁派
藏传佛教格鲁派
刘立千著
一、 格鲁派的传承
格鲁派的创建人是宗喀巴【1】(1357-1419),他出生于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
地方,本名罗桑扎巴。幼年在噶当派寺庙甲琼寺【2】出家,依顿珠仁钦学显教,
对噶当派教义有了初步认识。由师劝说并助其赴卫藏深造。先后游学了当时有名的
噶当寺院,如德瓦坚【3】、桑浦【4】、聂塘【5】、纳塘【6】、玖莫隆【7】
等,依止聂塘巴?扎巴僧格【8】、耶协僧格【9】、聂温?衮噶白【10】、顿桑巴
【11】、噶希巴?罗桑【12】、仁达瓦【13】等学习了龙树的理聚诸论、慈氏诸
论、俱舍、律经、量论等,还听了噶当教典派的《道次第导引》【14】,系统地学
习了噶当派的教法,接受了噶当派思想体系。此外还依止穹布勒巴和萨迦派、觉囊
派、噶举派的诸多大师【15】,学习了密乘下三部瑜伽和无上部的《密集》、《胜
乐》、《大威德》、《时轮》等。他把噶当派和其它派别大德的显密教法熔为一
炉,构成他自己一套完整的教法体系,为他后来建立格鲁派打下了基础。当时,宗
喀巴所处的时代正是教派僧人争夺政权【16】,进行战争,醉心政治,佛法宗教无
人过问之时,以致寺庙戒律松驰,僧人放荡...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7
作者:楼宇烈 [2001-9-29 17:38:48]

宗密(780—841)在其所著《禅源诸诠集都序》一文中认为,禅修是三乘学人欲求
圣道的必由之途。然修禅者不可不知,禅法乃有浅深阶级之不同。他把禅门分为五等,
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和最上乘禅。在这五等禅中,宗密最为推尊的是
最上乘禅,亦即达磨所传之禅,中国禅宗所传之禅。对此最上乘禅之要旨,宗密概述说

“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
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
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磨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1

宗密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来概括达磨所传之禅法(其实主要是慧能以后禅宗南宗所传之禅法)的特点,应当说
是很准确的。试以《坛经》中所记述的慧能思想考之,他最强调也正是这几点。如慧能
的得法偈,即针对神秀的...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3章 北宗正义
第3章 北宗正义
一、神秀门庭
弘忍之后,神秀一系成为北方势力最大、范围最广的一宗,是当时中国禅门之中心
,迨至唐中期以后,慧能一系方反攻北方,取代了北宗的地位,从此改写了中国禅宗史
。宋代以来的禅史灯录,基本以南宗谱系来写。推崇慧能一系,尤其对日后兴起的五家
七宗之禅的弘传,更是铺天盖地,使曾经盛行一时的神秀一系几近湮没,弘忍门下的传
禅之史亦被修正。长期以来,人们只能从南宗所传典籍中了解北宗禅法,这不免产生许
多不符史实之处,而曲解神秀一系。
神秀(605-706)生于隋大业元年(605),俗姓李,陈留尉氏(河南尉
氏县)人,年十三,“属隋季王世充扰乱,河南山东饥疫,因至荧阳义仓请粮,遇善知
识出家。便游东吴,转至闽,游罗浮、东、蒙、台、庐诸名山,嘉遁无不毕造。学究精
博,采《易》道,味黄老及诸经传。自三古微赜,靡不洞习。”他在游历期间,内外兼
修,博综多闻,受老庄玄学、《书》、《易》大义、三乘经论和《四分》律仪等儒释道
的全面熏陶,使他“说通训诂,音参晋吴,”具备了日后成为一代教主的才学。神秀二
十岁时,在东都天宫寺受戒,四十六岁至蕲州黄梅...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9
第7章 临济法门(二)——黄龙宗派
一、慧南思想
慧南(1002-1069),一作惠南,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县)人。他十
一岁出家于本州定水庵智銮。十九岁落发受具足戒,后到各地参访游学,先后师事于庐
山归宗自宝、栖贤澄湜、泐潭怀澄、福岩审承等人,又与丛林奇士云峰文悦、芭蕉谷泉
相友善。景佑三年(1036年),坚请入石霜慈明室,蒙其印可。又作短期游学之后
,开法于同安寺(在今江西永修县艾城乡凤栖山),后移住归宗寺(在庐山),因归宗
寺失火遭罪入狱,出狱后主临济祖庭黄檗寺,于溪旁结积翠庵居住。治平二年(106
2),应洪州太守程师孟等人请,入主黄龙寺(在江西修水县黄龙山),直到圆寂并瘗
于黄龙山。
慧南是临济宗自五代以来,第一位影响巨大、法席鼎盛的弘法大师。早在他参学的
时候,即在泐潭怀澄门下为书记,分席接纳,远近知名。他开法同安,刚一到座开堂,
即有传云“石霜一派迸入江西也”,当时在泐潭寺的僧徒即纷纷投到他的门下。住归宗
寺时,他的佛法机锋已为时所重,远近参学日增。原石霜门下的僧人也往往随其倡法(
翠岩可真即为其首座),当时名士如程师孟、潘延之...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10章 法眼宗风
第10章 法眼宗风
一、文益创法眼
文益(885-958),俗姓鲁,余杭(杭州)人。年甫七岁,即投新定之智
通院全伟落发,弱龄即受具戒于越州(绍兴)之开元寺。后于明州(宁波)育王寺希觉
禅师门下习律,同时“傍探儒典,游文雅之场”,希觉称他为“我们之游、夏”。后到
福州长庆寺谒长庆慧棱,未契玄旨,乃结伴从西湖出游,因大雨,停留在城西之地藏院
,得参桂琛。桂琛问他:“行脚作么生?”文益曰:“不知。”琛曰:“不知最亲切。
”文益豁然开悟。又指庭下片石问他:“寻常说三界惟心,万法唯识。且道此石在心内
。在心外?”文益曰:“在心内,”琛云:“行脚人著甚么来由安片石在心头?”益窘
无以对,遂放下包袱,依止月余。从“词穷理绝”处悟“一切见成”、言下大悟。至临
川(江西抚州),州牧请住崇寿院。由此传法,四远参徒翕然而至,不下千人。南唐初
(937后)受江南国主李氏之请,住金陵报恩院,号净慧禅师,再迁清凉寺,持续开
堂。异域慕其法者,涉远而至。玄沙正宗,兴于江表。周显德五年(958)卒,谥大
法眼禅师。著有偈颂、真赞、铭记、诠注等,共数万言,流布天下。现存《语录》、《...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