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中华书局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g******4
发帖数: 6339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ogo2004 (挑灯看剑),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大陆新版《中华民国史》编纂过程及价值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28 19:00:53 2012, 美东)
金以林: 大陆新版《中华民国史》编纂过程及价值
一 引言
我注意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两岸对民国史的叙述,从结构上讲长期以来是完全一致
的,特别是对1927年以前的叙述和评价几乎相同。比如两岸论述民国史的开端,大都从
民国纪元前18年(1894年)孙中山先生成立兴中会开始。国史馆编纂的《中华民国史事
纪要》、教育部主编的《中华民国建国史》,以及大陆出版的诸多民国史研究论著中都
是如此。大陆新近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亦是如此。
事实上,长期以来两岸都在一个非常相近的“革命史观”下叙述民国史。对晚清政府、
辛亥革命、北洋政权的认识,双方的观点几乎是一致的;对此后的历史叙述,在历史分
期和结构上双方也完全相同,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924-1927年,大陆称之前“
大革命”、台湾称之为“国民革命”;1927-1937,大陆称之为“土地... 阅读全帖
h**z
发帖数: 9751
2
发信人: hznz (hznz),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华书局唐诗排行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9 13:26:23 2014, 美东)
http://baike.baidu.com/view/1524007.htm
1 黄鹤楼 崔颢
2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3 凉州词(黄河远上) 王之涣
4 登鹳雀楼 王之涣
5 登岳阳楼 杜甫
6 登柳州城楼 柳宗元
7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8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9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10 蜀道难 李白
11 次北固山下 王湾
12 枫桥夜泊 张继
13 终南山 王维
14 长信秋词(奉帚平明) 王昌龄
15 登高 杜甫
16 泊秦淮 杜牧
17 江雪 柳宗元
18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19 乌衣巷 刘禹锡
20 滁州西涧 韦应物
21 夜雨寄...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
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本身的憎恨和怀
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
人我们可以叫他做“反智性论者”(anti-intellectualist)。...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请教:中华古籍类的的的书
发信人: leawolf (执中以宁),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Re: 请教:中华古籍类的书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r 22 15:45:27 2013, 美东)
第一本看着蛮吓人。。。。出版社速度好快呀,啥习仲勋题词本都出来了,lol
庄子荀子,有中华书局出的新编诸子集成,包括庄子集释,荀子集解,算比较全面经典
的版本
查了下,当当上也有
http://product.dangdang.com/main/product.aspx?product_id=226283
个人不喜欢今译版,觉得没有必要白话翻译,有靠谱注释就好了
诗经傅斯年这本没看过。扬之水的诗经名物新证,诗经别裁还不错。另外中华书局有方
玉润的诗经原始也蛮好的
苏东坡这本感觉像大杂烩。。。。其实看这些集部的书,中华书局有一套中国古典文学
基本丛书的,检几本自己喜欢的看看就好。诗经,苏轼诗集,文集都有。
除了扬之水那两本,别的都是繁体竖排,电子书应该也都有。古籍看pdf版本好象还好
,蛮方便的,就是pad比较损眼睛。
h*h
发帖数: 18873
5
转载:
污蔑言论之九:共军不打敌军,专打友军,破坏抗战
“在此次作战中,山西军第六十一军(军长梁培黄)以其主力,作为我方友军参加了战斗
,此点值得注意。”
——《华北治安战》,下册第一章第一节
(评:谁的“友军”?)
(1941年日军在沁河攻击共军时制定的“指导方针”第六条)“命浮山南方的山西军,在
翼城、临汾平地阻止共军逃脱,协助我军作战。”
——《华北治安战》上册462页
(评:这话信息量颇大啊……日军进攻共军的时候,居然敢命令国军——是国!军!啊,
不是伪军——去阻截共军,“协助我军作战”。国军和日军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啊……)
“后来在我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的末期,估计向我军投诚的重庆系地方军的兵力共约
40万人,其中华北部分即达30万人左右。”
——[日]稻叶正夫编写,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冈村宁次
回忆录》,中华书局1981年版,328页
(评:……我能否认为国民党军队在敌后存在的主要意义就是做潜在的伪军?)
“1月下旬,120师正规部队的连长率兵前来投降,这是少有的现象。”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华北治安战》,天津人民们出版社1982年版,上册第三...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1740
6
清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兵进阿富汗的历史
大小和卓之乱,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中国新疆回部白山派首领霍集占兄弟发动
的叛乱,清代文献称之为“平定回部”。霍集占与其兄波罗尼都[2]出自中亚伊斯兰教
白山派和卓家族,故称波罗尼都为大和卓,霍集占为小和卓。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平定准噶尔后,将被准噶尔囚禁的大小和卓释放,并派波罗
尼都招抚西域天山南路各城。不久阿睦尔撒纳反叛,大小和卓乘机控制了新疆西南部一
带。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霍集占杀死清军副都统阿敏道,举兵自立。次年(1758
年),乾隆皇帝发兵征讨霍集占,清军在库车、叶尔羌(今莎车)、和阗等地与大小和
卓交战。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大小和卓兵败西逃,经葱岭进入巴达克山(在今阿
富汗东北部)境内,被巴达克山首领素勒坦沙擒杀,叛乱遂平。
大小和卓之乱的平定标志着清朝全国统一战争的完成,是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之一。此
役之后,西域天山南路重新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疆域臻于极盛。回部平定后,清廷设伊
犁将军统辖新疆各部,设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管理回部。此后的六十多年中新疆没有
发生大的动乱。
目录
1 背景
...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47
7
项婴是谁?-《史记》奉“项婴”头而窜的误会
by 北大民工
中华书局版《史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版本,当年毛主席要用自己的稿费印大字本
给高干们读的,也就是这个版本。现在有影印的宋本《史记》了,但仍然不是普通人能买
的起的。对大部分人而言,还是读中华书局版《史记》的比较多吧。
这个版的确也相当好,用的是张文虎校刊的金陵书局本作底本,把三家注都移到每段正文
之后,易读得多。更重要的是,加了现代标点。建国后若干饱读诗书的老同志被集合起来
,发挥余热,校勘标点古籍,中华书局版的《二十四史》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此版一出,
几乎是余版尽废。可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个版本就没有错误了。正因为这个版本所拥有的
压倒性优势,如果有错误,其影响也是最大的。
《淮阴侯列传》里面有这样一段,是蒯通劝说韩信和刘项三足鼎立的时候的事:
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
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鄉利倍义乎!”蒯生曰
:“足下自以为善汉王,欲建万世之业,臣窃以为误矣。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
刎颈之交,后争张黶陈泽之事,二人相怨,
t*******n
发帖数: 4445
8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问一下
硬盘上和本版有关的发现了这些。
基本都没看过,本人对书的质量不负责、扫描品质不负责、迷信色情内容不负责:D
诗词类:
禅诗静思.pdf
清名家詞[一].pdf
清名家詞[二].pdf
清名家詞[五].pdf
清名家詞[八].pdf
清名家詞[十].pdf
《注釋歷代女子詞選》 李輝群編 中華書局,民國三十年七月四版.djvu
長真閣艷體詩.席佩蘭.上海中央書店.djvu
冷齋夜話/風月堂詩話/環溪詩話.djvu
中州集 上下元好问 中华书局 1959.pdf
全元散曲.隋树森编.中华书局.1964.pdf
全金元词.唐圭璋编.中华书局.1979.pdf
戏曲类:
三戰呂布.djvu
殺狗勸夫.還牢末.桃花女.djvu
娶小喬.單戰呂布.djvu
祝聖壽萬國來朝.爭玉板八仙過滄海.djvu
看財奴.勘後庭花.冤家債主..djvu
姚期戰邳仝.趙禮讓肥.寇子翼定時捉將.djvu
尉遲恭鞭打單雄信.十八學士登瀛洲.唐李靖陰山破虜.李嗣源復奪紫泥宣.djvu
認金梳.賽嬌容.渭塘奇遇記.蘇九淫奔記.djvu
芻梅香.王粲登樓.倩女離魂.djvu
圯橋進履.djvu
生金閣.魯齋郎.九世同居
l*****f
发帖数: 13466
9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请教:中华古籍类的书 (转载)
第一本看着蛮吓人。。。。出版社速度好快呀,啥习仲勋题词本都出来了,lol
庄子荀子,有中华书局出的新编诸子集成,包括庄子集释,荀子集解,算比较全面经典
的版本
查了下,当当上也有
http://product.dangdang.com/main/product.aspx?product_id=226283
个人不喜欢今译版,觉得没有必要白话翻译,有靠谱注释就好了
诗经傅斯年这本没看过。扬之水的诗经名物新证,诗经别裁还不错。另外中华书局有方
玉润的诗经原始也蛮好的
苏东坡这本感觉像大杂烩。。。。其实看这些集部的书,中华书局有一套中国古典文学
基本丛书的,检几本自己喜欢的看看就好。诗经,苏轼诗集,文集都有。
除了扬之水那两本,别的都是繁体竖排,电子书应该也都有。古籍看pdf版本好象还好
,蛮方便的,就是pad比较损眼睛。
R*****g
发帖数: 682
1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康熙字典》到底收了多少字?
305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710年4月8日,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谕令,命张玉书、
陈廷敬等30人编纂《字典》。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被称为“字典”的字典,也是我国
现存的第一部官修字典,不仅在我国辞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世界辞书史上一部不
可多得的巨型著作。成书300年后的今天,《康熙字典》依然流行。现在,全世界的人
都可以通过世界数字图书馆网站查询《康熙字典》。
305年前的今天康熙谕令出一部“字书”典范
1710年4月8日,即康熙四十九年三月初十,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谕令编纂《字典
》。在谕旨中,康熙希望它能够继承和超越前代,成为所有“字书”的典范。
这是集朝廷之力编写的一部字典,当时聚集了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张玉书、文
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等30多位学者,历时6年,全书成于1716年(康熙五十五
年)。
全书依据明朝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两书增订而成,分为12集,以12
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整部字典以214个部首分类,注有反切注音、出处
及参考等,差不多把每一个字的不同音切和不同意义都列举进来。除了僻字僻义以外,
在每字每义下,都举了例子,这些例子又...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47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Classics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beida (北大民工),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项婴是谁?-《史记》奉“项婴”头而窜的误会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Wed Feb 18 12:49:47 2004) WWW-POST
项婴是谁?-《史记》奉“项婴”头而窜的误会
by 北大民工
中华书局版《史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版本,当年毛主席要用自己的稿费印大字本
给高干们读的,也就是这个版本。现在有影印的宋本《史记》了,但仍然不是普通人能买
的起的。对大部分人而言,还是读中华书局版《史记》的比较多吧。
这个版的确也相当好,用的是张文虎校刊的金陵书局本作底本,把三家注都移到每段正文
之后,易读得多。更重要的是,加了现代标点。建国后若干饱读诗书的老同志被集合起来
,发挥余热,校勘标点古籍,中华书局版的《二十四史》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此版一出,
几乎是余版尽废。可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个版本就没有错误了。正因为这个版本所拥有的
压倒性优势,如果有错误,其影响也是最大的。
《淮阴侯列传》里面有
P**********e
发帖数: 2964
12
道家研究书目举要
http://www.douban.com/doulist/130065/
《老子》徵文 作者: 蒙文通 出版社: 万卷楼 出版年: 2006-07-01
《老子臆解》 作者: 徐梵澄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1988年3月
《王弼集校释(上下)》作者:(魏)王弼著/楼宇烈校释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09-2
《老子衍今译》 作者 : 李申译注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出版年: 1990
《南华真经注疏(上下)》作者:校点/(唐)成玄英疏/(晋)郭象/黄兰发/曹礎基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出版年: 1998-7-1
《郭店楚简校读记(增订本)》作者:李零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7
-8-1
m****a
发帖数: 394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Classics 讨论区 】
【 原文由 beida 所发表 】
项婴是谁?-《史记》奉“项婴”头而窜的误会
by 北大民工
中华书局版《史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版本,当年毛主席要用自己的稿费印大字本
给高干们读的,也就是这个版本。现在有影印的宋本《史记》了,但仍然不是普通人能买
的起的。对大部分人而言,还是读中华书局版《史记》的比较多吧。
这个版的确也相当好,用的是张文虎校刊的金陵书局本作底本,把三家注都移到每段正文
之后,易读得多。更重要的是,加了现代标点。建国后若干饱读诗书的老同志被集合起来
,发挥余热,校勘标点古籍,中华书局版的《二十四史》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此版一出,
几乎是余版尽废。可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个版本就没有错误了。正因为这个版本所拥有的
压倒性优势,如果有错误,其影响也是最大的。
《淮阴侯列传》里面有这样一段,是蒯通劝说韩信和刘项三足鼎立的时候的事:
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
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鄉利倍义乎!”蒯生曰
:“足下自以为善汉王
w******e
发帖数: 142
14
来自主题: HuNan版 - 曾国藩的一则日记
相当同意兄台的观点,感觉要想把孔子读懂还要看很多古籍的著作,最近是参考
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的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中华书局1980年版杨伯峻《论语译注》
中华书局1990年版清朝刘宝楠所著之《论语正义》
来阅读理解,个人感觉朱老夫子虽然很牛,但是还是有很多偏颇的解释,这也是后来大
家依据朱老夫子的言论来批判孔子的一个原因。而多看其它的评注和古籍有助于更好的
发掘孔子提倡的理想社会制度的宏伟蓝图,缺点就是东西太多,看起来太累了,呵呵。
如果真要和西方民主理念比相对比,那么对于启蒙思想以及美国建国的那帮牛人的想法
也需要了解,才能发现相似之处以及在某些问题上孰优孰劣,可惜我们理工科学生的英
语单词量实在太少,读起来实在很慢,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啊。不知有何建议?多谢。
c*c
发帖数: 2397
15
余英时:民主、人权与儒家文化
http://article.m4.cn/tradition/philo/1098138.shtml
余英时:民主、人权与儒家文化
字号:小 大 2011-04-25 10:28 作者:余英时 来源: 爱思想 我要评论(0) 分享到
民主与人权这两个完全起于西方的概念,前者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后者则兴起于文艺
复兴与启蒙之时[1]。然而,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知 识分子对诸如自由﹑平等﹑社会
契约等一揽子西方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如此着迷,以致于他们一直致力于将这些观念移植
到中国来。1949至1976年,中国大陆 的知识分子无法就民主与人权进行严肃的讨论,
而同时期的台湾和香港,自由思想则非常活跃,在那里,民主﹑自由﹑平等与人权受到
了凸出的关注。这一新的思想 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发展,我们可以分辨出两个不同的流
派。
一方面,中国自由传统的主流是以反儒学的面目出现的,在五四运动以及后来集结在台
湾《自由中国》周围的知识分子则强化了这一立场,而“发行人”胡适则独一无二地具
有既是《自由中国》又是反儒传统的双重身分。另一方面,持文化保守主义立场的新儒
家也开始认真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6
王国维及其《观堂集林》的学术成就述评
一、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898年,他来到上海《时
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并利用业余时间到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研习日语、外交与
西方近代科学。1901年,在罗振玉资助下,他赴日留学。1902年,他因患脚气病归国。
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1906年,他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
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辛亥革命以后,他随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
,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在日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汉简等古代文史之学。1916年,应上
海犹太富商哈同之聘,他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金文的研究。
1922年,他受聘任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经晚清陕甘总督升允推荐,他出
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年,他受聘出任清华学堂国学研究院导师,先后开设了
“古史新证”、《说文》、《尚书》、《仪礼》等专业课程,他的个人研究范围和当时
指导的学生科研范围涉及到了(1)传统经学(含《书》、《礼》、《诗》),(2)传
统小学(含训诂、古文字学、古音韵学),(3)上古...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17
评李秀成自述——并同罗尔纲梁岵庐吕集义等先生商榷
戚本禹
(《关于评价李秀成问题的讨论资料》第1页~第18页,原载《历史研究》1963年第四期)
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领忠王李秀成,在1864年(同治三年)7月22日被曾国藩的军队
俘虏了。他在敌
人的囚笼里写了一个自述。这个自述,从它的史料价值来看,无疑是极其珍贵的;但是
,从它的根本
立场来看,却是一个背叛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自白书”。
(一)矛盾的历史现象
历史的现象是多么矛盾。骁勇善战、叱咤风云的农民革命将领却写了一个阿谀奉承、卑
躬屈膝的“自
白书”。伟大和渺小,光荣和耻辱混合在一起了,多么不调和,多么不一致!怎样对待
这件事,怎样
理解这件事?几十年来,历史学家曾经给我们提供了多种不同的解释。
“这是根本没有的事,英勇的忠王怎么会写出丧失革命气节的自述!?一定是曾国藩的
伪造。”有人
曾经简单地否定自述的真实性,来为李秀成辩护。但是,经过历史学界一番争鸣之后,
这种说法现在
已经站不住脚了。
又有人说:忠王在自述里确实写了一些污辱自己、奉承敌人的话,甚至表示要向敌人投
降,虽然这些
话对李秀成的英雄事迹来说是个污点,但是那都是... 阅读全帖
f****m
发帖数: 7469
18
自1901年4月,袁世凯就开始筹划学堂的“规制”问题。他认为:“学校不难大兴,而
规制实难于初定。”欧美各国的学校体制大都“因时以损益,历久而观成”,经历了时
间的考验而逐步定形。中国则“古制就湮,事同创始”。他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于11
月,提出了制定学制的标准,即“要使等级不至相陵,规模于焉大备,庶几人易从学,
学易收效,而才彦可期蔚兴”。并据此制定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学制。认为:教育
应分阶段进行,孩童“自七岁起至十四岁”进入蒙养学堂,这8年中 “讲读经史,并授
以简易天文、地舆 、算术”,然后进入小学堂、中学堂和大学堂。小学堂,学制2年,
由各蒙养学堂毕业之员选入,除随时温习经史外,再令讲求浅近政治,加习各种初级艺
学,如外国语言文字、史志、地舆、算术等。中学堂,学制4年,教授“普通学”,分
政、艺两门。政学包括中国经学、中外史学和中外治法学;艺学包括算学、天文学、地
质学、测量学、格物学、化学、生物学、译学八科。大学堂,学制2至4年,“习专门学
”,开设中国经学、中外史学、中外政治学、方言学、商学、工学、矿学、农学、测绘
学、医学等门类,“学者各专一门”[12](上册P31... 阅读全帖
g*****g
发帖数: 6798
19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其实马克思才是唐骏的祖师爷
唐骏的博士还是花两年时间拿到的,
马克思的博士学位本科毕业2个月就拿到了,
是一个从来没见过的学校授予的.
下面是关于他的学位的中共正式网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明网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7/17/content_806142.htm
[书林辨误]关于马克思毕业的学校
——一个错了半个世纪的记载
王保贤 刊发时间:2008-07-17 14:06:15 光明网-光明观察 [字体:大 中 小]
作者:王保贤
中华书局最近(2008年4月)出版了翦伯赞先生主编,齐思和、刘启戈、聂崇岐诸
先生合编的《中外历史年表(公元前4500年—公元1918年)》的校订本(北京大学的张
传玺教授和齐文颖教授分别负责中国史部分和外国史部分的校订)。该书1841年外
国史部分的普鲁士条中,有“同年,马克思毕业于耶拿大学”的记载(第631页)。
这显然是错的。马克思的博士学位是耶拿大学授予的,但他并不是在耶拿大学毕业
的,而是在柏林大学毕业的。《中外历史年表(公元前4500年—公元1918年)》由三联
书店初版于1...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kirklook (Ni),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日军拯救了河南人民?刘震云的心灵幻象 ——黄道炫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7 23:11:47 2011, 美东)
惊读刘震云《温故一九四二》,吃惊的不是他说出了抗战时期河南曾有一些农民袭击中
国军队这一早已了解的事实,而是他面对一个历史问题时,论证如此之轻率、结论如此
之狂悖。
就一个作家而言,在对历史的了解与把握上,我们无法对他提出过高的要求,但是,如
果他试图充当历史的解释者而不再是杜撰故事的作家时,他就必须遵守历史的基本规则
,秉持客观、严谨和负责任的态度。
不幸,刘震云回复历史现场的努力是如此让人失望,以致当看到这样的文字时,任何对
历史有基本了解的人都很难相信这会是一部解释历史的作品:在谈到河南1942年大饥荒
饿死300万人时,他仅仅凭借一个村的村民回忆死了几十人就得出结论:“这就对了。
一个村几十口,全省算起来,也就三百万了。”
有点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即使在同一个地区遭受同样灾情时,结果也未必会完全一样,
大到一个省更不可...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kirklook (Ni),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日军拯救了河南人民?刘震云的心灵幻象 ——黄道炫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7 23:11:47 2011, 美东)
惊读刘震云《温故一九四二》,吃惊的不是他说出了抗战时期河南曾有一些农民袭击中
国军队这一早已了解的事实,而是他面对一个历史问题时,论证如此之轻率、结论如此
之狂悖。
就一个作家而言,在对历史的了解与把握上,我们无法对他提出过高的要求,但是,如
果他试图充当历史的解释者而不再是杜撰故事的作家时,他就必须遵守历史的基本规则
,秉持客观、严谨和负责任的态度。
不幸,刘震云回复历史现场的努力是如此让人失望,以致当看到这样的文字时,任何对
历史有基本了解的人都很难相信这会是一部解释历史的作品:在谈到河南1942年大饥荒
饿死300万人时,他仅仅凭借一个村的村民回忆死了几十人就得出结论:“这就对了。
一个村几十口,全省算起来,也就三百万了。”
有点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即使在同一个地区遭受同样灾情时,结果也未必会完全一样,
大到一个省更不可... 阅读全帖
b*********f
发帖数: 1585
22
[导读]《公民读本》一书为“国民学校”用书。其中《政体》一课对比立宪与专制,说
明分权制衡机制;《国会》一课告诉学生,国会职权包括立法权和监督财政权;《选举
》一课强调“选举为人民之权利”。
毕苑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公民”观念怎样在中国兴起
在现代民主政治中,“公民”是一个常见的概念。但对于中国来说,作为现代政治参与
意义上的“公民”概念却是一个舶来品。因为中国传统典籍中虽有“公民”一词,如《
韩非子》中有“是以公民少而私人众”,但其含义略近于“具有公心之人”,并不具有
政治参与内涵,正如马克斯·韦伯认为的,传统中国没有发展出近代“公民”观念。那
么,“公民”观念在中国是怎样兴起的呢?
■“公民”知识在晚清新式教科书中开始涌现
晚清以来,西方国家的近代政治常识尤其是国家制度学理等知识开始引介到中国。尤其
是清末十年,日文法政类书籍被国人大规模翻译出版。熊月之曾列举出清末“译作最多
,成效最大”的若干法政著作,指出它们“将西方国家观念、国际观念、法制观念、天
赋人权观念、权利义务观念、自由平等观念,集中而具体地介绍进中国”。这些近代公
民应具备的常识推动了近代中国“公民...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3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亦明:方老偷,老是偷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亦明:方老偷,老是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5 19:47:26 2012, 美东)
http://www.wyzxsx.com/Article/view/201201/289415.html
第二标题:《方舟子造假第七十二案:偷文批韩》
贼喊捉贼之抄剽惯犯方舟子
方舟子本名方是民,海内华人叫他“方老师”,海外同胞叫他“方小偷”。本人土洋结
合、删繁就简,得出“方老偷”这个新的称呼。既然是土洋结合,当然得有对应的洋文
。方老偷的洋文title是Tealer Fang。看官千万别去查字典,你查不到tealer这个词。
它由teacher(老师)和stealer(小偷)两个英文单词合并而成,乃是亦明兄特意为“
方老偷”到美国“陪妓”(陪新华社“妓者”刘菊花到美国行骗)而量体定制的一件新
装。【注:“妓者”是方舟子对中国记者的通称。】
话说方老偷从高中一年就开始偷,偷到今天,被挖出来的赃物已经凑足了一本五十万字
的大书(见亦明...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24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中国秘密战-3
第三章 三八式:步枪、干部、中社部“中统”、“军统”
中共情报、保卫史分期,以作者的看法,可分初创时期、成熟时期、建设时期、破坏时
期、法制时期。
初创时期,自1927年中央特科创立、1931年国家政治保卫局成立起,至1937年抗日战争
爆发。
成熟时期,自1937年中央成立特别工作委员会、1939年成立中央社会部起,跨越抗日战
争、解放战争两个阶段,至1949年9月30日建国前的中央情报部、中央军委公安部。
建设时期,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分别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央调查部、总
参二部起,至1966年“文革”前。
破坏时期,自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发动,砸烂公检法起,至1976年秋粉碎四人帮,恢复
公检法。
法制时期,自1978年底三中全会决议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颁布刑法、刑事诉讼法,恢
复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设立国家安全部起,制定1982年宪法,全面加强法制建设。
1938年这个年份,之所以被作者看成中国情报、保卫工作的历史分期,是因为,在这一
年,中国政坛的国民党、共产党,这两大政党,在情报、保卫工作方面,都大力进行组
织机构变动、方针路线调整、人事选拔培训、工作扩展部署...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5
当前,有一股开国领袖和元老们的后代纷纷写书的热潮。最近,毛泽东的孙儿毛新宇和女儿李敏,也分别写书了。毛新宇的书叫《我的伯父毛岸英》(长城出版社 2000年11月出版),李敏的书叫《我的父亲毛泽东》(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在毛新宇的书中,透露了一些外部所不知的康生与毛泽东和毛岸英也就是与毛家的关系。
过去大家一般只知道康生与江青有同乡之谊,毛江的结合康生有撮合之功;现从毛新宇的书中可以知道,康毛二家关系远不止此,毛岸英从小即是由康生带大的。据此书所记:
康生当年从法国把我伯父毛岸英接到莫斯科,通过在莫斯科共产国际中国代表团驻地的生活与交往,我伯父对康生的印象不错。他自小缺少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康生对他嘘寒问暖,出于人的自然本能,一种亲和力便从心底油然升起。
可见康生与毛岸英关系非同寻常。毛岸英归国(不知是否1937年随王明、康生、陈云那次乘苏联专机同返,那是被毛泽东称为“喜从天降”的大事),先在中宣部任职。1947年,去临县参加康生领导的土改小组。书中记载:
康生为了在毛泽东关注的事情上捞一点儿政治资本,便要求下去参加土改。康生到临县后,与晋绥分局商定到郝家坡搞土改。他组成...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26
近日,中华书局推出了华语乐坛重量级词人林夕的生活书《知情识趣》。首发式上,有人问下辈子要不要做林夕?林夕说,“我希望做别人试试看。比如希望做唐国强,因为可以演毛主席,很男人,或者选择做王菲,因为她不急着发片,不太辛苦。 ”
林夕(资料图)
据北京娱乐信报报道,近日,中华书局推出了华语乐坛重量级词人林夕的生活书《知情识趣》。
昨天的首发式上,有人问下辈子要不要做林夕?林夕说,“不是说现在我对自己不满意,而是做别人会比较好玩。我希望做别人试试看。比如希望做唐国强,因为可以演毛主席,很男人,或者选择做王菲,因为她不急着发片,不太辛苦。 ”
写了几千首歌词,其中名曲迭出的林夕,称不打算做作品演唱会。“可能性之低,低到不可能。有的人,是我不会开口请的,譬如王菲;有很重要的,已经不可能开口请的,譬如张国荣。与其这样,不用开了嘛。”林夕知道,歌词,是可以任人评说的,不像旋律。“谁都识文断字啊。”但他不看别人的评价,“我自己敏感,看到别人意见会反省,以后写作就不够洒脱了。”
谈及新书的书名,林夕说,“情趣”二字,本身已经很“有趣”。“一个人有丰富的感情,但要无趣的话,感情之路会很不顺。满腔感情,只是吓...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7
124页、94000字,去年12月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黎泽潮—这样一本获过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立项支持的《〈因话录〉校笺》,原本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毕竟《因话录》是偏冷门的唐代笔记小说集。而11月14日,这本校笺在“豆瓣”上的读书简介赫然写着:“本书系抄袭鲁明《〈因话录〉研究》(复旦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和史佳楠《赵璘〈因话录〉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等相关著作而成。其中许多内容是大段抄录他人著作。”
《〈因话录〉校笺》校记中,将底本的“讳芳”误写作“讳芬”。
《〈因话录〉校笺》
15日,黎泽潮对此回应称,“如果有抄袭,我出门就被车撞死”。
11月13日凌晨,豆瓣简介中的“被抄袭者”之一、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中华书局编辑鲁明在网上浏览到《〈因话录〉校笺》。他告诉早报记者,当时纯粹是出于兴趣才下订单,不料还没拿到书,只是在豆瓣上添加“想读”,同步微博就“炸开了锅”。
鲁明表示,第一个回复的“枕书庙人”是复旦中文系老师,“他知道我当年写过这个题目的硕论,所以以为我自己出书了。”据大家观察,《〈因话录〉校笺...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8
康生与毛泽东之子毛岸英不仅有养育关系,而且还有工作上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康生老婆曹轶欧与毛岸英也有不同于一般的关系,毛岸英化名不叫小张、小李,却叫小曹,而且对外称曹轶欧侄子,表明了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本文摘自2001年第3期《随笔》,作者钱伯城,原题为《关于康生》。
康生与毛泽东合影
当前,有一股开国领袖和元老们的后代纷纷写书的热潮。最近,毛泽东的孙儿毛新宇和女儿李敏,也分别写书了。毛新宇的书叫《我的伯父毛岸英》(长城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李敏的书叫《我的父亲毛泽东》(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在毛新宇的书中,透露了一些外部所不知的康生与毛泽东和毛岸英也就是与毛家的关系。
过去大家一般只知道康生与江青有同乡之谊,毛江的结合康生有撮合之功;现从毛新宇的书中可以知道,康毛二家关系远不止此,毛岸英从小即是由康生带大的。据此书所记:
康生当年从法国把我伯父毛岸英接到莫斯科,通过在莫斯科共产国际中国代表团驻地的生活与交往,我伯父对康生的印象不错。他自小缺少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康生对他嘘寒问暖,出于人的自然本能,一种亲和力便从心底油然升起。
可见康生与毛岸英关系非同寻常。毛岸英归... 阅读全帖
i***y
发帖数: 126
29
火烧圆明园,150年了!这是中国人心头永远的痛,是人类文明史上的耻辱。痛定思痛
,有些事应该刻骨铭心,永志不忘!
英法侵略军:摧残文化的犯罪记录!
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始建于明代而历经有清以来六代皇帝150多年营造,占地
350公顷,拥有中外建筑师精心设计建造的二百多座各式建筑,汇聚了中西文化瑰宝。
不幸,1860年10月,这个文化宝藏被罪恶之手毁灭了!
它被毁于英法侵略军的抢掠和焚烧!1860年10月6日,法国侵略军占领了圆明园,7、8
两天,英法两方联手抢掠。看看当时在场的法军翻译官的记录吧:
“这一大群各种肤色、各式各样的人,这一大帮地球上各式人种的代表,他们全都闹哄
哄地,蜂拥而上,扑向这一堆无价之宝。他们用各种语言呼喊着,争先恐后,相互扭打
,跌跌撞撞,摔倒又爬起,赌咒着,辱骂着,叫喊着,各自都带走了自己的战利品。”
[1]
“炮兵们在这一场合分到的东西最多,因为他们有马匹,有弹药箱,还有车辆。他们利
用了弹药箱的每一个角落,而当弹药箱都塞满的时候,他们又把放炮后用来冲洗炮管的
水桶也都塞得满满的,最后他们甚至把直到炮口的整个炮身也都塞满了东西。”[2]
英军也不后人。...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佛教的一些书籍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omnbmh (HaHong), 信区: Wisdom
标 题: 佛教的一些书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an 26 13:45:14 2011, 美东)
中华书局最近重版了80年代的一批书目,叫中国佛教典籍选刊。
包括成唯实论校释,三论玄义校释,还有坛经校释,大乘起新论,童蒙止观等。
纸质不错,印刷质量也很高。
个人觉得内容也不错。
这套丛书里有一本叫 祖堂集,是中国失传,19**年由日本人在韩国发现的。
内容详述西天28祖的来历, (当然里面有注释者的批驳)
以及禅宗早期法脉,和禅师风格。
有志禅宗的请注意了。
中华书局还出了一本 佛教十三经, 那几部大经都包括了,愣珈,愣严,梵网,法华
经等。书很薄,适合随身。
印顺法师的书,
似乎很火爆,
满架都是,
胡适评禅宗的书也没少出版。
C********g
发帖数: 9656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HU 讨论区 】
发信人: htd (孩儿她爹), 信区: THU
标 题: 王彬彬:谁是“反动教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21 11:27:18 2011, 美东)
王彬彬:谁是“反动教授”
在旧书店购得一册《清华大学校史稿》,清华大学校史编写组编著,中华书局1981年2
月第一版。随便翻阅中,觉得隐约其辞、语焉不详之处颇多。例如,对“西安事变”爆
发后的校内情况,《清华大学校史稿》有这样的叙述:“北平学生举行‘一二一二’示
威游行的同一天,发生了‘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将蒋介石扣留,要求停
止内战,团结抗日。消息传来,人心大快。校内一部分反动教授和右派学生则垂头丧气
,如丧考妣,有的破口大骂,以至变态似地发狂,四处寻衅。”①(下引此书只注明页
码)这种表现的“右派学生”,当然已难一一确认姓甚名谁。但这种表现的“反动教授
”,要弄清楚却并不困难。不过,我们不忙着揭开谜底。还是先从“一二九”学生运动
后,清华大学的师生关系说起。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清华的学生运动是特别有声有色的。清华不但成为北平学生
运动的中心,甚至也... 阅读全帖
d*****g
发帖数: 1616
32
http://www.yzhg.org.cn/text.php?artid=155&keyword=
关于一战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著作宏多,史家已有定论。但该战对中国历史的影
响,中外学界少有涉及。且歧见杂存。误解甚深。本文作者近年来广访美,德,法,英
,中(包括台湾)多种档案,力求正本清源,拨误归真。现谨将一得之见,求教同人。
得失与否,尚请方家指正1。
本文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一战的爆发
不仅标志着旧世界体系的崩溃,它的爆发正值当时中国社会的新旧交替,承前启后,天
命维新之时。因此为学贯中西,深谙国际事务的新一代中国人如顾维钧,王正廷,梁启
超,梁士诒等提供了在世界舞台是折冲樽俎的大好机会,同时也为中国人寻求新的国家
认同及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平台。在一战期间,国人在思想,学术上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放眼世界,在政治上大胆探索,不具一格,在外交上大胆进取,灵活多变,书写了不
仅中国甚至世界外交上壮丽的篇章。同时也正式宣告中国人也彻底走出“天朝大国”天
下唯我独尊的封闭心态,以穷则变,变则通的认识角逐世界,寻找一个新的国家认同及
形象。
哈佛大学著名...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1785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略论二里头时代-许宏
逻辑上的欠严密,一直是夏文化探讨过程中最受诟病之处。如仅以文献记载与考古材料
简单的时空对证即可框定夏文化的思维定式的存在。在这一思维模式中,参与讨论的学
者基本上不用“可能”、“很可能”一类相对稳妥、留有余地的字眼,而更偏爱“当然
只能”、“肯定”、“无疑”一类自信感较强的、排他性的措辞。从逻辑上看,我们并
不能仅由时间与空间的大致吻合,就必然地推导出二里头文化肯定就是夏王朝时期、分
布于夏王朝中心区域的、以夏族为主体的人们共同体的文化遗存。
又如对《史记·夏本纪》所载应为信史的推论,似乎也存在一定的问题。20世纪初,王
国维对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进行研究,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商王世系表
的基本可靠[i]。这一重大学术收获给了中国学术界以极大的鼓舞,王国维先生本人即
颇为乐观地推论到:“由殷周世系之确实,因之推想夏后氏世系之确实,此又当然之事
也。”由《史记·殷本纪》被证明为信史,推断《史记·夏本纪》及先秦文献中关于夏
王朝的记载也应属史实,进而相信夏王朝的存在,这一推论已成为国内学术界的基本共
识,也是夏文化探索的前提之所在。然而诚如前引文中字面上已言明的那样,这一思维
...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1785
34
刊《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摘要: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一直得到学界的赞扬,然而深入审视,实乃以新
的文字资料参证古籍文献资料,不必看作“二重证据”,其中以商代君主世系推想“夏
后氏世系之确实”,更是严重的逻辑错误。“二重证据法”是针对“古史辨”派提出的
反对理念,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起到阻断史学革命、将传统史学过早衔接于新史学的作
用。此后史学界在上古史的研究中,将“二重证据法”的负面作用扩大、滥用,造成不
良的影响,应当及早摒弃。
关键词:王国维 二重证据 古史辨 考古学
王国维是20世纪初期杰出的史学家,早在1917年,他就通过辨识甲骨文字、破解其
中历史信息而撰成《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等重
要论著,取得了确证殷商君王世次的重要学术成就。1925年,他又高调提出所谓“二重
证据法”的命题,成为学术史上被多数人评价极高的史学方法。然而细检众论,随声者
多、考实者寡,对于“二重证据法”这个影响重大的问题,理应置于大的学术背景及史
学史的进程中重新审视。
一、“二重证据法”风靡于世的时代因缘
历史学在其持续发展...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35
惊读刘震云《温故一九四二》,吃惊的不是他说出了抗战时期河南曾有一些农民袭击中
国军队这一早已了解的事实,而是他面对一个历史问题时,论证如此之轻率、结论如此
之狂悖。
就一个作家而言,在对历史的了解与把握上,我们无法对他提出过高的要求,但是,如
果他试图充当历史的解释者而不再是杜撰故事的作家时,他就必须遵守历史的基本规则
,秉持客观、严谨和负责任的态度。
不幸,刘震云回复历史现场的努力是如此让人失望,以致当看到这样的文字时,任何对
历史有基本了解的人都很难相信这会是一部解释历史的作品:在谈到河南1942年大饥荒
饿死300万人时,他仅仅凭借一个村的村民回忆死了几十人就得出结论:“这就对了。
一个村几十口,全省算起来,也就三百万了。”
有点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即使在同一个地区遭受同样灾情时,结果也未必会完全一样,
大到一个省更不可能完全相同。其实,他自己在文中就引用了当时的资料:“河南一百
十县(连沦陷县份在内),遭灾的就是这个数目,不过灾区有轻重而已,兹以河流来别
:临黄河与伏牛山地带为最重,洪河汝河及洛河流域次之,唐河淮河流域又次之。”而
他所访问的作为证据的延津县就是在灾情最重的临黄河... 阅读全帖
q*d
发帖数: 22178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沈志华著作等身啊
他的白话资治通鉴,是中华书局出版的,
从这点看,不至于太烂吧,怎么也是中华书局版的
s***a
发帖数: 2141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kirklook (Ni),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日军拯救了河南人民?刘震云的心灵幻象 ——黄道炫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4 16:02:55 2011, 美东)
发信人: kirklook (Ni),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日军拯救了河南人民?刘震云的心灵幻象 ——黄道炫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7 23:11:47 2011, 美东)
惊读刘震云《温故一九四二》,吃惊的不是他说出了抗战时期河南曾有一些农民袭击中
国军队这一早已了解的事实,而是他面对一个历史问题时,论证如此之轻率、结论如此
之狂悖。
就一个作家而言,在对历史的了解与把握上,我们无法对他提出过高的要求,但是,如
果他试图充当历史的解释者而不再是杜撰故事的作家时,他就必须遵守历史的基本规则
,秉持客观、严谨和负责任的态度。
不幸,刘震云回复历史现场的努力是如此让人失望,以致当看到这样的文字时,任何对
历史有基本了解的人都很难相信这会是一部解释历史的作品:在谈到河南... 阅读全帖
s****7
发帖数: 2507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朱大典,阮大铖,钱谦益,马士英
2. 阮大铖,先依东林党,后依魏忠贤阉党,南京城陷后乞降于清,后病死于随清军攻打
仙霞关的石道上。朱大典的城破传与此他的出卖有关.
顺治三年( 1646 )六月,建州军渡钱塘,阮大铖率先剃发降清。清廷授其内院职衔。他
感激涕零,自请为前驱,破金华后随清兵入闽,在五通岭上突然头面肿胀,贝勒劝他留
下养病,“大铖惊曰:‘我何病?我年虽六十,能骑生马,挽强弓,铁铮铮汉子也!我
仇人多,此必东林、复社诸奸徒潜在此间,我愿诸公勿听!’已而又曰:‘福建巡抚已
在我掌握中,诸公为此言得毋有异意耶?’”于是大铖带病随军南征,越仙霞岭,众将
上马缓行登山,而“大铖独下马,徒步而前,左牵马,右指骑(者)曰:‘我精力百倍
于后生!’盖示壮以信其无病也。言讫,鼓勇先登”,不久“马抛路口,身踞石坐”,
僵仆石上死。时天气炎热,尸体溃烂,清军草草收殓,不知埋在何处。
拜读何满子先生大作《皓首学术随笔·何满子卷》(中华书局2006年10月版)第122
至123页《超级风派阮大铖之死》杂文,于阮之死引吴伟业《鹿樵纪闻》云:
大铖骇曰:“我何病!我年虽六十,能挽强弓,骑劣马。我何病!……”
...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4458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一张古代星图,请大家指教
最早纪录星象的是《夏小正》罢?不过那时候还没有象后来那样龟腚出那么多的星座。
网上搜到一篇文章,研究夏小正星象年代从而推断它编纂年代的:
夏小正星象年代研究
胡铁珠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100010)
一 文献与研究回顾
《夏小正》的经文存在于西汉戴德所编《大戴礼记》的《夏小正传》中,共有四
百余字。它按12个月记载了每月的天象、物候、民事等等,可以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
一部完整的星象物候历。对这部历法,《礼记·礼运》中记有:“孔子曰‘我欲观夏
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也’”。郑玄注云:“得夏四时之书也,其书存
者有小正”。 《史记·夏本记》亦有:“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后人
多据此认为《夏小正》是夏代的历法,也有人认为它成书于战国时代。这篇文章的目
的就是通过对《夏小正》星象的计算确定该历可能的使用年代。关于《夏小正》的版
本源流等等,因台湾庄雅洲先生已有详尽的研究,本文将不再涉及[1][2]。
《夏小正》经文中给出的星象共有17个:
正月: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悬在下。
三月:参则伏。
四月:昴则...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4458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一张古代星图,请大家指教
最早纪录星象的是《夏小正》罢?不过那时候还没有象后来那样龟腚出那么多的星座。
网上搜到一篇文章,研究夏小正星象年代从而推断它编纂年代的:
夏小正星象年代研究
胡铁珠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100010)
一 文献与研究回顾
《夏小正》的经文存在于西汉戴德所编《大戴礼记》的《夏小正传》中,共有四
百余字。它按12个月记载了每月的天象、物候、民事等等,可以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
一部完整的星象物候历。对这部历法,《礼记·礼运》中记有:“孔子曰‘我欲观夏
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也’”。郑玄注云:“得夏四时之书也,其书存
者有小正”。 《史记·夏本记》亦有:“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后人
多据此认为《夏小正》是夏代的历法,也有人认为它成书于战国时代。这篇文章的目
的就是通过对《夏小正》星象的计算确定该历可能的使用年代。关于《夏小正》的版
本源流等等,因台湾庄雅洲先生已有详尽的研究,本文将不再涉及[1][2]。
《夏小正》经文中给出的星象共有17个:
正月: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悬在下。
三月:参则伏。
四月:昴则... 阅读全帖
b**********u
发帖数: 2817
41
再论李秀成被俘后的“变节”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17 20:46:46 2012, 美东)
再论李秀成被俘后的“变节”问题
作者:夏春涛 文章来源:中华文史网 点击数: 873 更新时间:2008年11月17日
忠王李秀成被俘后,在囚笼中写下了数万字的供词。(注:为了避讳,今之学者将起义
者被俘后的供词改称“自述”或“自传”。按照辞书通行的解释,“供”字作“受审者
的陈述”解,似乎本无贬义。李秀成则自称其亲笔供词为“书供”。本文采用“供词”
一词。)围绕其供词中的内容,学术界在1949年后就李秀成伪降还是变节的问题展开了
激烈的争论,甚至一度从单纯的学术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并且至今未有定论,成为太
平天国史研究中最大的一桩悬案。笔者几年前曾经就此问题写过一篇短文[1],但由于
受到篇幅的限制,未能展开论述。兹不揣浅陋,再度就此略陈管见。

李秀成是广西藤县大黎乡人,家境贫寒,儿时随舅父读过3年书,10岁开始种山帮工,
以烧炭为业。1851年9月,西王萧朝贵率部路过大黎,时年29岁的李秀成应征入伍,随
后参加了攻打永安的战斗,隶属石达开部。在此后的戎马生... 阅读全帖
m*****d
发帖数: 13718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木兰诗的疑问
这个问题方舟子研究过, 大家讨论讨论,我个人同意方舟子说法,《木兰诗》并非唐人
所作,顶多是韦元甫修改过
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essays/mulan.txt
(原载《文史知识》1998年11月号,中华书局出版。现略加修改定稿)
《木兰诗》种种
·方舟子·
最近迪斯尼电影制片厂改编中国“木兰代父从军”的传说推出了动画片《木
兰》,在海外华人社区掀起了一股木兰热。笔者近日为本地中国文学读书会讲解
《木兰诗》,为此翻查了近十几年来国内一些研究《木兰诗》的论文,发现有几
个问题在学界仍悬而未决。在此试图在众说纷纭中理一头绪,一孔之见,就教于
高明。
一、《木兰诗》的创作年代
现在可以确知的《木兰诗》的最早版本录于唐人吴兢的《古乐府》,此书已
失传,但南宋曾〔忄造〕所著的《类说》辑有佚文三十一条,包括《木兰诗》的
全文,题目作《木兰促织》。其后此诗录入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 阅读全帖
G**L
发帖数: 22804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晚清儒者的“引西救儒”
“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
对“秦制”的埋怨老实说也不是晚清才有,其实中国历代的儒家经常都有一些人会有这
种埋怨。真正的儒者往往都是不满现实的,孔子就曾说:“道不行,乘槎浮于海”,现
在礼崩乐坏,这个社会已经堕落了,我现在要坐船到海外去当移民去了。朱熹也说:“
尧舜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
但不同于孔孟和朱熹的是,晚清的儒者找到了一个“仁义道德”的来源,那就是西方。
用徐继畬的话说,就是“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得三代之遗意焉”。
当然,他们讲西方比“我大清”更仁义,主要讲的是对内,就是西方的统治者对他们的
老百姓比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对中国的老百姓要仁义得多,这里不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关
系。上面提到的所有这些人,在国与国的关系问题上当然都是爱国者,他们在抵御列强
的侵略上,态度是很明确的。但是如果讲国内体制的话,他们很明显地认为西方民主政
治比中国的法家政治要“仁义道德”得多。
于是这些人介绍西方的时候,主要的精力并不放在“船坚炮利”,甚至不是放在如今公
认为西方人擅长的办公司做买卖上,而是大谈所谓“西洋国政民风之美”。王韬就大讲
,西洋“以礼义为教”,“以仁义为基”,“以教...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8922
44
汉书里写李陵时有“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的记载,按中华书局的这个标点
看,是说他们一天射出了五十万支箭,考虑到战斗不止一天,那么总共不止五十万支箭。
但如果断句为“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那么可以理解为到某一天,总共
五十万支箭都射完了。每人100支。
不过,总的来说,中华书局的标点,语气更顺畅些。那么李陵兵每个人不止100支箭,
这其实也不意外,因为李陵的部队有车辆,车上应该是给养和武器。
“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这个断句之所以不妥,是因为古人惜字如金,
尤其是班固这样的名家。如果要表达没到某地,箭就用光了,那么这句应该写成
“未至鞮汗山,五十万矢皆尽”,“一日”是多余的。
a******o
发帖数: 16625
45
潘汉年
潘汉年
{{{name}}}
性別 男
國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籍貫 江苏宜兴归径乡陆平村
出生 1906年1月18日
大清帝國江苏宜兴归径乡陆平村
逝世 1977年4月14日(71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
職業 特工、作家
種族 汉族
語言 汉语
政黨 中国共产党
父母 父亲:潘莘臣
配偶 董慧
親屬 大哥:潘梓年、二哥:潘有年
學歷
和桥镇彭城中学
武进县延陵公学(中学)
无锡国学专修馆(1924年秋-1925年)
經歷
上海中华书局《小朋友》周刊的校对员(1925年-1925年11月)
上海创造社(1925年-1925年11月)
中国共产党黨員(1925年11月-)
《革命军日报》南昌编辑員、总编辑(1926年底-)
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科长(?-?)
“江苏省省委上海文化工作党团”干事会书记
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1928年-1930年)
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中共党组书记(1...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太平天国死了多少人?
为了保证八旗驻防其不被汉族同化,清廷从一开始就规定,驻防旗人必须以京旗为故籍
所在。就是一帮流水的兵。
“外省八旗驻防之兵丁身故,每用火化骨殖,及其妻子携解回京,归其故旗。……盖八
旗皆隶京师,外省特遣驻于一时,无子孙永留之例,并禁在驻防处置坟茔田产也。汉军
同。”
(清)萧奭.永宪录〔M〕.北京:中华书局,1959.8.
“江宁、杭州、荆州、西安等处驻防官兵,虽为地方紧要,分拨佐领驻防,伊等老病致
仕、退甲,与已故官兵家口,如不令回京,仍行留驻外省,恐年久渐染汉习,以致骑射
生疏。嗣后除盛京、宁古塔不议外,江宁等各省驻防,凡有老病致仕、退甲、及已故官
兵家口,俱令回京。所缺之兵,即于彼处顶缺披甲。如不得人,该将军申明原由咨部,
自京补送,著为定例。”
圣祖仁皇帝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清实录〔C〕.第5册.1985.10.
“驻肪兵丁病故,其骨殖以及遗存寡妇眷口,向例三年一次将军派防御官二员,领储八
名、甲兵二十六名、服役三名押解护送回京。限定四、五月间起,检沿途舟车著地方官
妥为应付。”
(清)长善,等.驻粤八旗志〔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12.
清朝后期这些户籍...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428
47
《史学月刊》2014年第10期 作者:万明
【内容提要】迄 今对明代中国财政史最重要而且也是最流行的成说之一,是黄仁宇
的“洪武型财政”说,由此将明代中国视为“不能在数目上管理的国家”的典型。“洪
武型财政” 说滥觞于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一书,其中对明代财政
史的基本评价是保守、僵化与倒退。这种评价有失公允。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学术理路
出 发,结合近年对于明代赋役与财政改革的实证研究,特别是对《万历会计录》整理与
研究的结论,可以看出,“洪武型财政”说不仅受到西方中心论史观的影响,而 且忽视了
明朝中央大型财政数据文献的利用,致使立论根据严重不足,对一些基本史实存在误解。
实际上,晚明中国已处在由传统赋役国家向近代赋税国家转型的过 渡期。
【关键词】16世纪;明代财政史;洪武型财政;史观;方法论;重新检讨
一、引言
财 政改革历来是惊心动魄的,处于社会转型、制度变迁、世界巨变关键时期的16世
纪明代财政史,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在研究史的回顾中,我们看到一个二律悖反的 现象:
一方面对于张居正改革和一条鞭法的高度评价基本成为学界的共识,另一方面对于16世
纪明代财政乃至整...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8
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述评
一、罗氏小传
罗振玉,清同治五年(1866)农历六月二十八日出生于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南门更楼
东(今罗家巷)寓所。祖籍浙江上虞县永丰乡。字式如,又字叔言,号雪堂。因溥仪曾书
赠“贞心古松”四字以褒其忠心,故晚年常以“贞松堂”作为斋名,又号贞松老人。
1940年5月14日因病逝世于旅顺洞庭街一巷3号的罗公馆内。
罗振玉的曾祖父是罗敦贤、祖父是罗鹤翔。他的父亲罗村勋,一生只是个小官:“历署
江宁县丞、海州州判、徐州经历、清河县丞”。他的叔叔罗树棠也只是个“遂昌教谕”
而已。他的生母是范以煦的长女。不论是当时的罗家还是范家,家境并不富裕,地位也
不显赫。罗树勋和范氏共生五男五女。五男为:长男罗振鋆、次男罗振镛、三男罗振玉
、四男罗振常、五男罗振銮。罗振玉自幼李岷江诵读诗书,勤奋好学、饱读经典。还在
年少之时写下的《存拙斋札疏》一文居然得到晚清著名学术大师俞樾的赞赏!足见他的
天资和学养。
16岁中秀才后更加倾心于金石考据之学。中日甲午战争后,他开始追求变法图强,留意
新学,并以农学为切入点,翻译介绍日本和欧美的农学著作,并协办武昌农校、江楚编
译局、苏州师范...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9
偶然的机会,见到一套百年前的《女子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震惊之余,颇感惭愧!
想不到自夸“站在时代前列”的我们,在教育上竟落后于我们的前辈——至少在小学语
文教育上可以这样说。
这里不能不先做个说明:这套书编于1914年(即“民国三年”)。那时帝制刚刚结束,
旧式的私塾教育尚未完全废止,而城市已开始了新式学校教育。在大城市,连一向与读
书无缘的女孩儿也有了上学的机会。当时的小学教育又分初等小学(“初小”)、高等
小学(“高小”)。前者为一至三(或四)年级,后者指四(或五)至六年级。初小为
合班上课,高小则男女有别、分而教之。因此便有了专为女孩子编写的高小课本。
这套“国文”(今天叫“语文”)共六册,供高小三年六个学期使用。我大概总结一下
,以为此书有三大优点:一是课文内容极为丰富,二是编撰理念十分先进;三是文字深
度远胜今天。
先说内容丰富。六册书每册40课,共240课,内容无所不包。传统文化自然要占重要一
席,篇目包括《礼记》《左传》《国策》《论语》《孟子》以及历代名家诗文,粗算下
来,不超过全部课文的20%,所占比例并不算大。倒是一些涉及西方历史文化的篇目,
引人注目。从题目上看,...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522
50
历史上,中、日、朝三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领域十分宽广。在这部经常为三国
人民引为美谈的史册中,我们注意到,在兵器与武艺的交流方面,也写下许多精彩
篇章,其中尤以剑刀武艺的交流内容丰富,引人入胜。一般说来,中、日、朝的古
代武艺,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历史,民族风格上存在显而易见的差别。但是,由于
长时间的相互影响,交叉渗透,使三国在武艺领域里产生了许多共生现象,不少具
有共同特点的东西一直遗存到现代。显然,这些共同点正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结晶
,是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以剑刀技艺为主体的所谓“短兵”体系,从来都是中
国古代武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日、朝武艺交流的重心所在。这个问题的历
史背景比较复杂,牵涉到许多尚待探索的史事,而我们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待
今后的努力,特别有待三国学者的共同努力。总之,历史上三国之间的武艺交流活
动,直到今天还在以体育文化的形式延续着,并且显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这
一点着眼,研究这个问题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就自不待言了。首先对古代中、日
、朝剑刀武艺交流活动进行研究的,是已故学者唐豪先生。(1)步唐先生之后尘
,1980年,我发表过一篇研究中日剑刀...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