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三义
首页 上页 1 2 3 (共3页)
D*****r
发帖数: 6791
1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天津教案简介
这事越看越蹊跷,1868年扬州教案,1891年丹阳教案,无锡教案,都是法国天主教虐死
小孩。法国天主教是不是爱把有恋童癖的传教士派到中国来?
摘自江苏地方志,宗教志
http://www.jssdfz.com:8080/dfz/book/index.jsp?bookName=book/zjz/D4/D11J.html
三、第一次扬州教案
“清同治七年(1868年),法国天主教士金缄三在扬州三义阁所设的育婴堂,虐死婴儿40
多名,激起民愤。八月初,扬州民众张贴揭帖,反对教会。随后,便有人向教堂抛掷砖
石,击坏其门窗、房屋,教士出门也屡遭群众的辱骂和殴打,但传教士们却无意离开扬
州。八月十八日,正值扬州举行武试日期,考生云集,反教气氛因之日浓。八月二十二
日,愤怒的群众袭击了天主教金缄三神甫所建造的“新屋”,考生们会同群众2万余人
围困教堂,冲进教堂。捣毁家具陈设,击伤传教士,最后哄然纵火焚烧教堂,教士们逃
躲在邻近房内,才“仅以身免”。次日,教士们逃向运河边,乘船往镇江。与此同时,
扬州知府出示,禁止洋人再在本市出现。”
六、丹 阳 教 案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法国传教士曾在
y****w
发帖数: 39
2
为了利益轮回中的众生,我发心记下儿子临终的经历,愿一切有情超越生死轮回的痛苦
,究竟解脱。
我的儿子马慧海,男,21岁,武汉中南民族大学大三学生,在不治之症突然降临之时,
坦然面对,用最后的十四天,修持《上师阿弥陀佛极乐捷径》法门,怀着喜悦的心情,
顺利往生。
突然而至的死亡讯息
2010年5月 28日夜半,我在睡梦中被独子马慧海从武汉打来的电话惊醒:“妈妈,我头
痛,非常难受。”放下电话,我再也睡不着了。觉得他的话音里透着无助,感到此刻他
一定很需要我,我必须马上到他身边去。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我就乘坐第一班去武汉的
飞机,赶到了他的学校。随即带他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做了彩超检查。医生诊断说头痛
是由于学习过度紧张引起的神经性痉挛所致,开了些药服用。可一周过去了,头痛仍在
加剧。我要求医院做一个CT检查,结果查出脑部松果体区域有一个肿瘤,引起脑部积液
,引起头痛。
我立刻买了返程机票,打算带孩子回重庆治疗。下午我们做好了回家的准备,还特意约
见了他喜欢的女同学,让他俩告个别。晚上,我辗转于床,我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因为
就算是良性的肿瘤,开颅手术也有极大的风险。我开始意识到他有可能离我而去... 阅读全帖
l******u
发帖数: 11
3
【名称】:易经的奥秘
【播音】:曾仕强
【作者】:百家讲坛
【类型】:百家讲坛
【格式】:MP3版
【大小】:97.27M
[img]http://img51.imageporter.com/i/00699/cb4fy0b7vwf7_t.jpg[/img]
[img]http://img51.imageporter.com/i/00699/wcgs9k58yeai_t.jpg[/img]
[img]http://img80.imageporter.com/i/00699/58xggi9ruevv_t.jpg[/img]
01_何为易经-曾仕强
02_何为阴阳-曾仕强
03_何为太极-曾仕强
04_何为八卦-曾仕强
05_八卦成图-曾仕强
06_易有三义-曾仕强
07_善易不卜-曾仕强
08_卦有何用-曾仕强
09_解读乾卦-曾仕强
10_解读坤卦-曾仕强
11_乾坤人生-曾仕强
12_破解命运-曾仕强
13_易经与家庭-曾仕强
14_卦的象数理-曾仕强
15_超越吉凶-曾仕强
[url=http://www.filesonic.com/file/4007569402/易经的奥秘》15集...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1952252.html
2014-02-27 22:31:24
卷一 四十四 单黑切割图
卷二 六十六 单黑切割图
封面(八册扇形图)
封面(函套立体图)
余,陕西省人也。但我一直不明白“陕西”是什么意思,山西在太行之西,山东在太行
以东,一目了然。“陕西”二字何意焉?有陕西必有陕东,其分界线何在?看遍陕西地
名,无一处有“陕”字。在陕西境内遍寻不着,在临省河南倒是发现了一个“陕县”,
尽管觉得这县名怪异,冥冥中似乎与陕西有关,但也不敢把它和陕西的“陕”勾连在一
起。
大陆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陕”——指陕西,官方钦定的《新华字典
》这样解释“陕西”——我国的一省。至于“秦”,前者释义有二:一为姓,一特指陕
西;后者则更干脆:陕西省的别称。在权威词典里转了一圈,我还是弄不明白,“陕”
“秦”二字的真义。
在我漫长的求学阶段,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中文系毕业,从未有获知“陕”“秦”二字
原始信息的机缘,乡愁因无知而愈加浓郁。
当胡赳赳拿来泛黄的《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并告知这是胡适先生的启蒙之书后,我
心里立时有了...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5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1952252.html
2014-02-27 22:31:24
卷一 四十四 单黑切割图
卷二 六十六 单黑切割图
封面(八册扇形图)
封面(函套立体图)
余,陕西省人也。但我一直不明白“陕西”是什么意思,山西在太行之西,山东在太行
以东,一目了然。“陕西”二字何意焉?有陕西必有陕东,其分界线何在?看遍陕西地
名,无一处有“陕”字。在陕西境内遍寻不着,在临省河南倒是发现了一个“陕县”,
尽管觉得这县名怪异,冥冥中似乎与陕西有关,但也不敢把它和陕西的“陕”勾连在一
起。
大陆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陕”——指陕西,官方钦定的《新华字典
》这样解释“陕西”——我国的一省。至于“秦”,前者释义有二:一为姓,一特指陕
西;后者则更干脆:陕西省的别称。在权威词典里转了一圈,我还是弄不明白,“陕”
“秦”二字的真义。
在我漫长的求学阶段,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中文系毕业,从未有获知“陕”“秦”二字
原始信息的机缘,乡愁因无知而愈加浓郁。
当胡赳赳拿来泛黄的《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并告知这是胡适先生的启蒙之书后,我
心里立时有了...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我所认为的“明心见性”
大乘非佛说论的由来
作者:伊藤义贤
对于大乘非佛说论,若无专门知识的人,恐怕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吧!所以特先解说如
下:
盖释尊一代五十年间的教法,若把人天教摄入小乘教,就可大别为:小乘教与大乘教。
就中,人天教是于迷界教人怎样生于人问或天界的法门,故以转迷开悟为目的的释尊本
怀来说,当然这是一种方便教了。
小乘教就是小人所乘的教法之意。即为:只怀小志的声闻、缘觉(又称辟支佛或独觉)
者所乘的教法。这通常称为二乘人。当然其所证的果报亦不过是小涅槃的灰身灭智而已
。因为他,并没有大志,堪忍于永劫的修行以济度众生,而期证佛果大涅槃,只一心一
意想着早一天出离三界六道的轮回,速证阿罗汉果罢了。
大乘教就是大人所乘的教法之意。这与声闻、缘觉者不同,乃矢志累积永劫的修行,渐
进菩萨的五十二阶位,至于成佛而证入大涅槃的大志者所乘的教法。如上述,释尊宛若
医师的应病与药,对小乘人即教以小乘教法,对大乘人即授以大乘教法。把这些教法笔
录成书的,即所谓的三藏经典了。这又叫做一切经、大藏经。 其卷数据「开元释教录
卷第十」的记载,至唐开元十八年,共译出了五千四十八卷。 其后更陆绩地从印度传
译了许多经本到中...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7
http://hx.cnd.org/?p=108115
春节将至,又到了对联创作和张贴的旺季,谈一些对联创作中的禁忌以便大家更好的写
作或鉴赏中国文学中的这一奇葩。以下所谈的主要是自己在对联创作中和这几年在《百
度·知道》回答知友有关对联方面的知识时所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的感悟和体会,论述
若有不足和不当的地方,欢迎各位指出和拍砖。先看两个例子:
例一,有人在百度提问:“欢聚一堂迎新年,欢声笑语贺新春”。此对联后字都是平声
,请问这对联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为什么?
本人的回答是:严格来讲你这两句不叫对联,只能叫顺口溜。仅从写作技巧上来看,一
幅说的过去的对联,不仅要词性相对,平仄相对,而且要忌重复用字(特殊情况除外)
和忌尾字三连(三连平或三连仄)。具体到你这幅对联,”欢聚一堂”和”欢声笑语”
,先不说重复用了“欢”字,两组词在词性上就是不对的,前者为动词和名词组成的动
宾词组,后者为两个名词组成的联合词组。后面“迎新年”和“贺新春”又重复使用了
“新”字,而且,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对联的术语叫“合掌”,也是应当忌讳的。
最后,尾字还正如你也注意到的,上下联都是平声,而且,上联还尾...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8
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毕飞宇
我没有能力谈大的问题,今天只想和老师、同学们交流一点小事,那就是走路。大家都
会走路,可以说,走路是日常生活里最常见的一个动态。那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个最常
见的动态在小说的内部是如何被描述的,它是如何被用来塑造人物并呈现小说逻辑的。
为了把事情说清楚,我今天特地选择了我们最为熟悉的作品,一个是《水浒》的局部,
一个是《红楼梦》的局部,我们就联系这两部作品来谈。
我们先来谈林冲。用金圣叹的说法,“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
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金圣叹也评价过“上上人物”李逵,说“
李逵一片天真烂漫到底。”“一片天真烂漫到底”,这句话道出了李逵的先天气质,他
是不会被外部的世界所左右的,他要做他自己。在小说的内部,李逵一路纵横,他大步
流星,酣畅淋漓。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李逵“天真烂漫”,他是天生的英雄、天然的豪
杰、天才的土匪。林冲却不是,林冲属于日常,他的业务突出,他的心却是普通人的,
这颗普通的心只想靠自己的业务在体制里头混得体面一些,再加上一个美满的家庭,齐
了。
林冲和李逵是两个极端,李逵体现的是自然性,林冲体现的则是社...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9
我们经常用来互相勉励的做人之道,是“中庸”。言行不要偏激,态度力求温和,
这样可以促成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但是,中庸也可能变成表面的客套,以致失去一份
真诚的心意,或者为了息事宁人,以致不再坚持原则,然后逐渐成为“乡愿”。而乡愿
正好是孔子所厌恶的,他甚至说:“乡愿,德之贼也。”因此,关于怎么做才算是“中
庸”,值得稍加分辨,事实上,朱熹所编的《四书》,包含《论语》、《孟子》、《大
学》、《中庸》,这里面就有名为《中庸》的,既然如此,我们最好从这本书着手,根
据原典资料,进行初步的探讨。
《中庸》一书共有三十三章。半小时就可以仔细读完一遍。我们可以由其内容依序
看到三个重点,就是:一,中庸;二,君子之道;三,诚。第一至十一章所谈的以“中
庸”为主,第十二章以后“中庸”一词只出现一次。第十二章开始,多次谈及“君子之
道”,事实上,“君子”一词在这本小书中,前前后后共出现三十五次。然后,第十六
章到二十六章,“诚”成为主导观念。其它的部分,涉及个人修身,先王治国平天下的
原理,以及天人相应的神奇效果等。
“中庸”一词在《论语》曾经出现,就是孔子说的:“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民鲜久矣。”... 阅读全帖
a**b
发帖数: 1198
10
陶冉醒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装修的工人已经离开,别墅里也亮起了灯。陶冉的
身上盖着一块毛毯,不知道是谁盖在自己身上的。
陶冉拿起毛毯,伸了个懒腰,向别墅走去。别墅的客厅里,冯越和钟莲在看电视,
邱萌和刘若菡正在上网。钟莲看到陶冉走进来,连忙站起来。她和冯越的关系虽然大家
都已经知道,但是她却不能像冯越对陶冉那样随便,总还是感觉陶冉是自己的老板。
陶冉冲她点了点头,笑道:“你坐呗,干嘛这么客气,你看二马,从来当我不存在
的。”
冯越看着电视,搭腔道:“怎么能当老板不存在呢,我是在关心本市大事。唉,这
几天的事故还真是层出不穷。你瞧,罗家岗区又出事了。”
陶冉知道他们在看新闻,说道:“肯定又是莲花会和三义帮的那帮家伙。对了,这
毛毯是谁帮我盖的,多谢了。”
邱萌笑嘻嘻地说:“还能有谁?当然是温柔、善良、周到、细致的刘小姐了。”说
着,还冲陶冉挤了挤眼睛。
陶冉脸一红,对刘若菡道:“若菡,谢谢了。”
刘若菡嫣然一笑,若无其事地说:“没什么,多事之秋,大家互相照顾是应当的。”
冯越笑道:“若菡,你可从来没这么关心过我。”
钟莲抡起右手,给了冯越一个脑后摘金,叱道:“喂,除了我,你还要别人关心呀
R*****g
发帖数: 682
11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他的杂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的名言妙语。现在翻读鲁迅的这些妙语,
仿佛觉得他还活在当前,或者发现我们的国家一个世纪以来还在原地踏步。
01.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
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无声的中国》一九二七年
02.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
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
——《中国语文的新生》一九三四年
03.我总觉得洋鬼子比中国人文明,货只管排,而那品性却很有可学的地方,这种
敢于指摘自己国度的错误的,中国人就很少。
——《两地书之廿九》一九二五年
04.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们的人,
不负教他的责任。虽然“人口众多”这一句话,很可以闭了眼睛自负,然而这许多人口
,便只在尘土中辗转,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随感录廿五》一九一八年
05.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多有不...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274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zz原始佛教基本概念汇编
作者:DHITI
(一)什么是法
法:巴利语发音为”DHAMMA”,梵语发音为”DHARMA”.
古译为"轨持"义.意思有些含混不清.
法解释可有(1)事物义;(2)方法义;(3)原则义等三义.
(1)事物义;泛指一切的事物,所谓一切法就是指一切事物。为了避免和(2)的方法
义混淆,建议大家用一切事物的现代义较好。这个意思会在学习佛教经典时频繁出现,
即“一切法”的用法。
(2)方法义;可指各种的方法和方式。在佛教里专指佛陀教导的解脱之法。我在这里
探讨的”法”首先的意思就是这个。
(3)原则义;这是指一切人、事、物中共有的一种普遍规律和真理,同时也指法律的
原则。在佛教中这个意思很少用到。印度教曾赋予这个词以无与伦比的地位,几乎是上
帝的原则的意思。有时佛教中某句中出现”真理(无常等规律)”的用法时,可能会运用
这个词,很容易和(1)\(2)之义混淆,建议少用和阅读时注意这种意思.
佛教中的"佛法"之"法"在此特指其中的"方法"之义,是指佛陀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发现和
教导的认识真理之方法.
这方法的目的是什么?
是涅磐。
(二) 什么是涅磐
佛陀所教导认识真理方法的目的就是证到”涅磐”
r****n
发帖数: 8253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原始佛教基要概念汇编
作者DHITI
(一)什么是法
法:巴利语发音为”DHAMMA”,梵语发音为”DHARMA”.
古译为"轨持"义.意思有些含混不清.
法解释可有(1)事物义;(2)方法义;(3)原则义等三义.
(1)事物义;泛指一切的事物,所谓一切法就是指一切事物。为了避免和(2)的方法
义混淆,建议大家用一切事物的现代义较好。这个意思会在学习佛教经典时频繁出现,
即“一切法”的用法。
(2)方法义;可指各种的方法和方式。在佛教里专指佛陀教导的解脱之法。我在这里
探讨的”法”首先的意思就是这个。
(3)原则义;这是指一切人、事、物中共有的一种普遍规律和真理,同时也指法律的
原则。在佛教中这个意思很少用到。印度教曾赋予这个词以无与伦比的地位,几乎是上
帝的原则的意思。有时佛教中某句中出现”真理(无常等规律)”的用法时,可能会运用
这个词,很容易和(1)\(2)之义混淆,建议少用和阅读时注意这种意思.
佛教中的"佛法"之"法"在此特指其中的"方法"之义,是指佛陀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发现和
教导的认识真理之方法.
这方法的目的是什么?
是涅磐。
(二) 什么是涅磐
佛陀所教导认识真理方法的目的就是证到”涅磐”。
S**U
发帖数: 7025
14
四分律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22/1429_001.htm
T22n1429_p1015c18
「若比丘!实无所知,自称言∶『我得上人法,我已入圣智胜法,我知是,我见是。』彼于异时,
若问、若不问,欲自清净,故作是说∶『我实不知不见,言知言见,虚诳妄语。』除增上慢。是比丘波罗夷,不共住。
SN 41.9 南传注释「过人法」为「人法为十善;过人法为超过十善的法」、「定与解脱
法」、「解脱法」三义。
杂阿含573经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8/yinshun38-17.html
质多罗长者问阿耆毘外道∶「汝出家几时」?
答言∶「长者!我出家已来,二十余年」。
质多罗长者问言∶「汝出家来过二十年,为得过人法,究竟知见,安乐住不」?
答言∶「长者!虽出家过二十年,不得过人法,究竟知见,安乐住,唯有裸形、拔发、
乞食,人间游行,卧于土中」。
质多罗长者言∶「此非名称法律,此是恶知,非出要道,非日等觉,非赞叹处,不可依
止。唐名出家,过二十年,裸形、拔发、乞食,人间游行,卧灰土中」。
阿耆毘
b*****l
发帖数: 3821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分 大乘,小乘两各版就好了
四教义卷第一
天台山修禅寺智顗禅师撰
夫众生机缘不一。是以教门种种不同。经云。自从得道夜乃至泥洹夜。所说之法皆实不
虚。仰寻斯旨。弥有攸致。所以言之。夫道绝二途。毕竟者常乐。法唯一味。寂灭者归
真。然鹿野鹤林之文。七处八会之教。岂非无顿渐之异。不定秘密之殊。是以近代诸师
各为理释。今所立义意异前规。故略撰四教门用通。大师渐顿不定秘密之踪。若能达斯
旨者。则如来权实信矣。无方至人本迹渊哉难究。况复此渐顿不定秘密之迹。皆无滞也
。今明此义略开七重
第一释四教名。第二辨所诠。第三明四门入理。第四明判位不同。第五明权实。第六约
观心。第七通诸经论也。第一释四教名。四教者。一三藏教。二通教。三别教。四圆教
。此四通言教者。教以诠理化物为义。大圣于四不可说用四悉檀。赴缘而有四说。说能
诠理化转物心。故言教也。化转有三义。一转恶为善。二转迷成悟。三转凡为圣。故教
以诠理化物为义也。略为五意。一正释四教名。二核定四教。三引证。四料简。五明经
论用教多少不同。第一正释四教名。即为四。一释三藏教名。二释通教名。三释别教名
。四释圆教名。第一释三藏教名者。此教明因缘生灭四圣谛理。正教小乘傍化菩萨。所
言三藏
a**u
发帖数: 8107
16
☆─────────────────────────────────────☆
bdbd (kakali) 于 (Sat Feb 20 20:49:57 2010, 美东) 提到:
首先要分辨禅相-----遍作相、取相、似相,其次是要找到有分心,而不是急于分辨自
己在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没有见到遍作相、取相、似相,那是连初禅的边边都没有挨到,强行去分辨那只能是心
理安慰。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首先,要确定你自己的修行业处,比如入出息念、慈心禅那等,
对于不同的禅定方法,禅相会不一致。
这里只描述入出息念,对于入出息念,业处是人中部位经过的呼吸。
1、遍作相的初始阶段:修行到一定阶段,最先可能会出现光,有些禅修者会感觉眼前
好像有一片像云、像烟一样的淡白色光;有些禅修者会感觉好像有一层白雾笼罩着自己
;有些禅修者感觉在额头、眼前或者脸前有光。这些是遍作相的初始阶段。
2、遍作相的遍作定阶段:当定力提升时,出现在接触点(人中)附近的如烟、如雾状
的灰白色光,也称为“遍作相”;而此时的定力则称为“遍作定”
3、取相阶段:当心专注在遍作相时,定力将能得到提升。此时,出现在接触点...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7
初果向就是正性决定,因为他决定会得初果乃至阿罗汉。杂阿含经中「四向」只是提到
并没有定义,只有四果有定义。
阿罗汉从巴利文╱梵文语源有三义∶应供(worthy of veneration)、杀贼(杀尽烦恼贼
)、无生(不再受生)。

停止不起
不是因的
之因的爱
法都是有
体解体
灯燃烧,
a*******g
发帖数: 867
18
转贴自:北京龙泉寺出家博客
恩师派我随侍一位法师领十多位护持居士赴陕西扶风法门寺参加一个活动,全程九天,
按戒律,安居期间,外出需要作出界法,沙弥只有七日戒法,剩下的两天要结小罪,待
回寺后忏悔。
寺里学戒的法师详细解释了戒相。然后在他的指导下作出界法。
临行前一天晚上,把近来一些事项打包思维一下,一个剃度不久的沙弥,面对这么复杂
的境界,教内教外,一路上所见所闻肯定少不了,如何拿捏得住呢?
心知师定有用意,正好有机会随师经行,大家都有问题要问,没轮上。
经行散后,按照阿阇梨的教授,用他的手机给师父发了个短信,祈请师父的教诫。师父
很快回复:不住外相,常观自心,向内着力。
阿阇梨跟我几乎乐翻,其中意趣,只能意会,不便言传。恩师从不按常理出牌。即便意
识到他要出奇牌了,但肯定摸不到究竟会出什么,肯定要等翻牌的时候,才猛一拍脑袋
,哎呀,原来如此。
在僧团里,有个概念被不断地提起,我们是被环境所保护着的,刚进僧团,习气、毛病
不断地翻涌而起,然后被僧团清净的力量化解,接着,会不断地从内心里质疑僧团里向
善的主流意识,对忏悔、改变这样的方式有猜忌,会觉得,我照样做,这样行持,到底
有什么意义...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字大明咒中的性用语
现在大家议论密法里双修到底怎么回事,全是看书自己猜想,没一个真正见过双修怎么
修的。我也没见过,但双修从理论上讲是行得通的。
《维摩诘经》中说:“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
痴性,即是解脱。”
《圆觉经》中直接说了菩萨入了如来随顺觉性,“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
“善男子,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
。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譬如眼根,不自见眼,性自平等
,无平等者,众生迷倒,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于灭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若得如
来寂灭随顺,实无寂灭及寂灭者。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妄想我,及爱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灭,故起憎爱耽著
五欲,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发明起灭,即知此生,性自劳虑,若复有人劳虑
永断,得法界净,即彼净解为自障碍,故于圆觉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随顺觉性。
善男子,一切菩萨见解为碍,虽断解碍,犹住见觉,觉碍为碍而不自在,此名菩萨未入
地者随顺觉性。
善男子,有照有觉,俱名障碍,是故菩萨常觉不住,照与照者,同时寂灭,譬如有人自
断其首,首巳断故,无能断者则以碍心... 阅读全帖
E*********g
发帖数: 185
20
佚名
(中国近代佛教史上一场重要的路线斗争--转贴)
太虚明确地指出印顺的立场不是大乘佛菩萨的立场,而是另一版的大乘非佛说。结
果必然是动摇大乘信根!
至于印顺对于大乘各宗的批评,太虚指出纯属印顺的误解。
一、缘起
印顺法师所提倡的"人间佛教"在当今两岸佛教界影响极大,并且以其与太虚法师的
密切关系,和作为《太虚大师全书》和《太虚大师年谱》编纂者的地位,几乎被公认为
是太虚法师所提倡的"人生佛教"的直接继承和发展,殊不知两者之间是有着很大差别的。
1942年,印顺法师将其成名作《印度之佛教》第一章寄给太虚法师,请太虚法师写
序,太虚法师当即撰写"议印度之佛教"予以评论。在这篇不足1000字的评论文章中,太
虚首先赞扬了印顺法师"读书好为精渺深彻之思,故其着作往往能钩玄揭要,自成统贯"
,所以预言他"以从事沉稳之印佛史,必有胜绩。"然后对于印顺法师的"佛教,乃内本
释尊之特见,外冶印度文明而创立"的观点予以肯定,虽然也提出了自己对这句话的不
同解释,但还是承认"虽说明不同,而大致可认为相差不远。"太虚对于印顺的印度佛教
历史发展分期提出了批评,指出印顺"似因庄严'独尊龙树'之主见,将大乘...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心经略说
心经略说
http://bookgb.bfnn.org/books/0095.htm
黄念祖老居士主讲
以一九八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心经两种形式
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经题
经文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其
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作
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七
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什
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首
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没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
俱,尔时婆伽梵入深明法门三昧,是时复有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观照般若波罗蜜多深妙
之行,照见五蕴皆自性空,尔时寿命具足舍利子承佛威力自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
佛的聚会在王舍城灵鹫山,很多...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聖教中和阿賴耶識的連緊
阿含聖教中和阿賴耶識的連緊,
以下两篇阿含经文来说明 :
『破斥唯识
我是这么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于舍卫城游化,住在祇树给孤独园里。那时,嗏帝比丘生起了邪见,他说
:「我知道世尊开示的法义,就是在生死轮回中流转的是同一个识 。」比丘们知道了
,就去嗏帝比丘那里,问道:「嗏帝!你真的说过这样的话吗?」嗏帝比丘回答说:「
各位贤者,正是如此!我知道世尊开示的法义,就是在生死轮回中流转的是同一个识。」
当时,比丘们就诃责嗏帝比丘说:「你不要这么说!不可诬陷世尊!不可诽谤世尊!这
种行为是很不善的。世尊并不曾开示这样的法义。嗏帝!识由于因缘而生起。世尊曾多
方借喻,解说识乃基于特定的因缘而生起;若赖以生起的因缘消灭,识也会随之灭去。
嗏帝!你应该赶快捨弃你那种邪见才是。」...........,
佛陀就问道:「嗏帝!你可曾宣称如来一向开示的法义就是在生死轮回中流转的是同一
个识?」嗏帝比丘回答说:「世尊!我确实知道您是这么教导我们的:在生死轮回中流
转的是同一个识。」佛陀接著问道:「嗏帝,你说的识是甚么呢?」嗏帝比丘回答说:
「世尊!我说的识就是吾人一切动静语默,乃至起心动念的主宰;不论投生...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法藏大师的华严思想初探
一、序 言
中国佛教诸宗派中,以《华严经》为主体论的华严宗,独具幽玄的理论思想,
亦属中国佛教哲学的中柱。所谓《华严经》的思想渊源,是佛陀源自内证的实践真智精
神,即佛陀的大觉悟。基于妙证物我一如,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的实相境界,
而且十方诸佛国土也同时俱现,甚至于过去、未来际的一切万有均无不现的微妙为本质
,即是理智与实际、主宾与心物融会,烦恼与菩提、生死与涅槃的相即无碍的现象。华
严思想在印度最早展开殊胜的成果,且成为佛教各系的集大成。自传入中国以来,得到
法藏大师的极力弘扬,建立了华严宗完备的教观体系,正式蔚为一大宗派。法藏大师虽
在法顺、智俨大师之后,被推为华严宗的三祖,而实际上是华严宗的真正创立者。本文
拟根据资料结合学教心得,窥探法藏大师的华严思想。
二、法藏大师的生平及著作略述
法藏(643-712)大师号贤首,俗姓康,其祖先乃康居国的书香世家,其高、曾
祖曾任康居国宰相。至他的祖父,始迁移来长安定居。法藏大师于十六岁时,曾于岐州
法门寺阿育王舍利塔前,燃烧一指表示对佛陀虔诚的奉献。及至云华寺恭听智俨大师讲
《华严经》,遂投其门下,随听...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法藏大师的华严思想初探
一、法藏大师的华严教理体系
1、三性与因缘
法藏大师的华严教理的根本体系,乃以三性、因缘、十玄、六相四部分组成。三性说是
法相理论中实相论的一面,即由种子说的缘起论思想为主要学说而发展。但藏大师的思
想,却与真谛三藏的摄论派及玄奘大师的唯识学派不同。
藏大师的三性论,乃缘由法相的三性说,以法性为主体而解释“如来藏缘起”的互融无
碍,成为华严思想中的特殊卓见。法相的三性说,根据依他起性为主观,而不认圆成实
性的随缘。而且以遍计所执性为所执之境。对此,若以法性而论,即以真实性为主体而
显示随缘,即以真实性为主体而显示随缘,以分别性为能执之心。然藏大师的三性论中
心思想,前者针对“依他”与“遍计”,即假与妄的分别;后者乃“真实”与“依他”
,即真与妄的对立。所谓依他性,乃仗真实性的随缘而成立,故将能执之心的根本无明
,加以分别性为妄的解释。分别性是:虚妄心,构划计度,不称境故,名为分别,就能
为名,因为分别依他成立,故谓依他性。最终以真妄交彻,本末无碍,性相融通为“三
性论”的结论。
藏大师对于三性一际,举一全收的圆融无碍引证解释,可以说是依据真谛三藏所说而来
。对于法相教理,即由《起信论》...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法藏法师 wikipedia
法藏法师(643年-712年),唐朝佛学高僧,又称贤首国师,华严宗三祖。
简介
生于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十七岁入太白山求法。经智俨云华寺讲授《华
严经》,为智俨所赞赏并收为门徒。[1]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法藏年二十六岁
,智俨圆寂前付托其于弟子道成、薄尘,请授菩萨戒,讲《华严经》兼讲《梵网经》[2
]。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武则天为树福田,度僧,并把住宅施舍作太原寺。于
是道成、薄尘等京城耆德连状荐举,度法藏为僧,并且令隶属太原寺。此时法藏只受了
沙弥戒[3],奉诏在太原寺讲授《华严经》。后居云华寺,武则天命京城十大德为授具
足戒,并赐《华严经》中贤首菩萨之名,一般称为贤首国师。自此,法藏频繁参于翻译
、广事讲说和著述。
武后圣历二年(公元699年),法藏重译的《华严经》,诏令法藏在洛阳佛授记寺宣讲
。[4]前后讲新旧《华严经》三十余遍。中宗、睿宗都礼请他作菩萨戒师。睿宗先天元
年(公元712年),圆寂于长安大荐福寺,年七十岁。葬在神禾原华严寺的南边,秘书
少监阎朝隐为作碑文,概述法藏一生行化,即现存“大唐大荐福寺故大德康藏法师之碑
”。智俨所创教相和观...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26
第四节 转依论
在玄奘所传唯识学中,心体与理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体即清净法界,亦即真如、法
性;心体即第八阿赖耶识,即藏识、种子识。第八识之中蕴藏的无漏种子既是众生解脱
的根据,也是连接心体和理体的中介。唯识学的“三性”、“三无性”学说,一方面是
对“识”之体性的描述,另一方面又具有联结心体与理体的特别意义。“三性”中依他
起性最为关键,在某种意义上依他起之最终的根据是阿赖耶识,此识体所蕴藏的有漏、
无漏种子正是遍计所执性与圆成实性之所以形成的根源。通过依他起性,唯识宗将心体
与离言之心性(真如)之转依关系揭示了出来。同样,“相名五法”,一方面是对世间
诸法所作的一种分类说明,另一方面此五法之间的关系也蕴含了心体与理体之间的差别
与联系。与中土的“性宗”相同,唯识宗同持不可言诠的“离言真如”立场,窥基创发
的“四重二谛”,其目的正是试图以此将心体与理体紧密地联系起来。
“转识成智”是唯识宗将其心性论落实于解脱论层面的必然结果。凡夫不知外境非实、
离心无境的道理,若明了“唯识无境”之理,并且转变所依,就可实现“转识成智”而
解脱成佛。唯识宗以四缘论证“转识成智”如何可能,前二属于主观方...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557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ray (嗡嘛呢呗咪吽),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八识。。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2 08:38:09 2012, 美东)
八识详解
1、眼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
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2、耳识:耳朵具有听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分这个是
长笛的声音、那个是小号的声音。一区分,就是意识在作用了。
3、鼻识:鼻子具有嗅觉,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觉功能,一区分香臭,就已经是意识
在作用了。
4、舌识:舌头具有味觉,同样它也只是具有味觉的功能,一区分甜和咸,就已经
是意识在作用了。
5、身识:身体具有触觉的功能。
6、意识:意识是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
识便同时俱起。
此外,意识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
用。因此迷悟升沉之业,皆由意识而作。现在心理学上,研究到前六识为止。但是在佛
... 阅读全帖
p*****2
发帖数: 15
28
甲二(所说之论)分三:一、初善造论分支;二、中善所造之义;三、末善结
尾之义。
乙一(初善造论分支)分二:一、礼赞句;二、立誓句。
丙一、礼赞句:
宗正尽断过,三义无怀疑,
妙慧智宝藏,文殊尊前礼。
“宗”,这里是宗派的意思。所谓的宗派,其实就是人们通过智慧绞尽脑汁去
研究,最后到了最顶点,人们就将其安立为宗。外道也认为他们是宗派,内道也认为自
己是宗派,但是宗派当中也有正确的宗派和不正确的宗派。不正确的宗派就是外道,外
道的所有见解归纳出来包括在断见和常见中。正确的宗派就是从小乘到大乘之间的许许
多多的宗派。
其实佛教的最殊胜的宗派就是我们大乘的宗派,大乘宗派里面主要讲了一些深
广的法门。深广法门方面通过教量、现量、比量这三种量断除了一切烦恼、一切过患。
这里的三量,或者是三相推理,或者是三种量。以这三量来了知一切佛法的...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9
这么细致的研究,值得赞叹。
显密皆不可思议。不过“诸经神咒。例皆不翻。”,也不能忽略。
"此一心咒。凡有五会。共四百二十七句。二千六百二十字。卽是密诠大佛顶法。与前
显说。力用是均。自有众生。应以显说而得欢喜。生善灭恶入理者。自有众生。应以密
说而得欢喜。生善灭恶入理者。所以若显若密。皆是四悉因缘故说也。或云。显说生慧
。密说生定。一往语耳。片言之下。狂心顿歇。显说何尝不生于定。持是咒者。金刚藏
王菩萨。精心阴速发彼神识。密说何尝不生于慧。当知显密皆不思议也。孤山曰。诸经
神咒。例皆不翻。自古人师。多有异说。天台会之。不出四悉。一云咒者。鬼神王名。
称其王名。部落敬主。不敢为非。此世界义也。二云。咒者。如军中密号。唱号相应。
无所诃问。不相应 者。卽执治之。此为人义也。三云。咒者。密默遮恶。余无识者。
如微贱人奔逃异国。讹称王子。因以公主妻之。多嗔难事。有一明人从其国来。公主往
欣。其人语曰。若当嗔时。应说偈云。无亲往他国。欺诳一切人。粗食是常食。何劳复
作嗔。说是偈时。默然嗔歇。卽对治义也。四云。咒者。请佛密语。惟圣乃知。如王索
仙陀婆。一名而具四实。谓盐。水。器。马也。群下莫晓。惟...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藕益大师:教观纲宗/释义
教观纲宗 / 释义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释义
----------------------------------------------------------------------------
----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观。改作书册题名)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观而已矣。观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殆。
然统论时教。大纲有八。依教设观。数亦略同。八教者。一顿。二渐。三秘密。四不定
。名为化仪四教。如世药方。五三藏。六通。七别。八圆。名为化法四教。如世药味。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藏以析空为观。通以体空为观。别以次第为观。圆以
一心为观。四观各用十法成乘。能运行人至涅槃地。藏通二种教观。运至真谛涅槃。别
圆二种教 观运至中谛大般涅槃。藏通别三。皆名为权。唯圆教观。乃名真实。就圆观
中。复有三类。一顿。二渐。三不定也。为实施权。则权含于实。开权显实。则实融于
权。良由众生根性不一。致使如来巧说不同。且约一代。略判五时。一华严时。正说圆
教。兼说别教。约化仪名顿。二阿含时。但说三藏教。约化仪名渐初。...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1
心经略说
2011-08-22 21:23:06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98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这是先师夏莲老讲《心经》时的一句宝贵开示..... 正
是画龙点晴。修行无论那一宗,都必须以般若为导引,才能直趋觉岸......(以一九八
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心经两种形式
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经题
经文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
其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
作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
七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
什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
首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没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俱,尔时婆伽... 阅读全帖
y****w
发帖数: 39
32
为了利益轮回中的众生,我发心记下儿子临终的经历,愿一切有情超越生死轮回的痛苦
,究竟解脱。
我的儿子马慧海,男,21岁,武汉中南民族大学大三学生,在不治之症突然降临之时,
坦然面对,用最后的十四天,修持《上师阿弥陀佛极乐捷径》法门,怀着喜悦的心情,
顺利往生。
突然而至的死亡讯息
2010年5月 28日夜半,我在睡梦中被独子马慧海从武汉打来的电话惊醒:“妈妈,我头
痛,非常难受。”放下电话,我再也睡不着了。觉得他的话音里透着无助,感到此刻他
一定很需要我,我必须马上到他身边去。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我就乘坐第一班去武汉的
飞机,赶到了他的学校。随即带他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做了彩超检查。医生诊断说头痛
是由于学习过度紧张引起的神经性痉挛所致,开了些药服用。可一周过去了,头痛仍在
加剧。我要求医院做一个CT检查,结果查出脑部松果体区域有一个肿瘤,引起脑部积液
,引起头痛。
我立刻买了返程机票,打算带孩子回重庆治疗。下午我们做好了回家的准备,还特意约
见了他喜欢的女同学,让他俩告个别。晚上,我辗转于床,我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因为
就算是良性的肿瘤,开颅手术也有极大的风险。我开始意识到他有可能离我而去... 阅读全帖
i**i
发帖数: 2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附佛外道的49个典型
附佛外道的49个典型
1、义云高:
自创了多杰羌佛,说此佛是一切诸佛的总源,没有多杰羌佛就没有佛教、佛法,也
没有任何佛菩萨。而义云高则是多杰羌佛第三世,自称被上百位法王、仁波切认证目前
唯一在世上的佛陀,是佛教的教皇,强调自己神通有多广大。尔后被诸多法王、仁波切
纷纷透过个人办公室或寺庙出面驳斥该人所称被认证一事,更明确指出义云高、吴文投
、王宇仪、卢志南、陈宝生等人都是骗子。
2、萧平实:
创办正觉同修会,因参禅未果,自称蒙观世音菩萨开示,后于家中闭关,苦参19天
得明心并且眼见佛性,并且以无人可以印证为由,以经藏自我印证,又说蒙佛之召见给
与印证。他把第八识阿赖耶识当作真心,以触证阿赖耶识为明心,见到有两个心:真心
、妄心,主张就算成佛,还是真心、妄心并存。把佛性当作作用,以肉眼见到佛性为见
性。妄称已是第三地菩萨,以居士身而称胜义僧,传授皈依,传授菩萨戒。错解佛法,
曲解诸大德法义,然后批评污蔑佛教诸方长老大德、各界法师、上师、居士不断,且污
蔑整个藏传佛教,造业无边。
3、宋七力:
创法身宗,自称实证了人与宇宙相融合的实相境界,且在宋七力分身的带动和境...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问题:人死了还剩下什么?
阿含聖教中和阿賴耶識的連緊,
以下两篇阿含经文来说明 :
『破斥唯识
我是这么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于舍卫城游化,住在祇树给孤独园里。那时,嗏帝比丘生起了邪见,他说
:「我知道世尊开示的法义,就是在生死轮回中流转的是同一个识 。」比丘们知道了
,就去嗏帝比丘那里,问道:「嗏帝!你真的说过这样的话吗?」嗏帝比丘回答说:「
各位贤者,正是如此!我知道世尊开示的法义,就是在生死轮回中流转的是同一个识
。」
当时,比丘们就诃责嗏帝比丘说:「你不要这么说!不可诬陷世尊!不可诽谤世尊!这
种行为是很不善的。世尊并不曾开示这样的法义。嗏帝!识由于因缘而生起。世尊曾多
方借喻,解说识乃基于特定的因缘而生起;若赖以生起的因缘消灭,识也会随之灭去。
嗏帝!你应该赶快捨弃你那种邪见才是。」...........,
佛陀就问道:「嗏帝!你可曾宣称如来一向开示的法义就是在生死轮回中流转的是同一
个识?」嗏帝比丘回答说:「世尊!我确实知道您是这么教导我们的:在生死轮回中流
转的是同一个识。」佛陀接著问道:「嗏帝,你说的识是甚么呢?」嗏帝比丘回答说:
「世尊!我说的识就是吾人一切动静语默,乃至起心动念的主宰;不论投...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35
大乘是佛说 - 经论中的论证
一、大乘是佛说
《成唯识论》中,圣慈氏以七种因。证大乘经真是佛说。
一、先不记故。若大乘经。佛灭度后有余为坏正法故说。何故世尊非如当起诸可怖事先
预记别。
二、本俱行故。大小乘教本来俱行。宁知大乘独非佛说。
三、非余境故。大乘所说广大甚深。非外道等思量境界。彼经论中曾所未说。设为彼说
亦不信受。故大乘经非非佛说。
四、应极成故。若谓大乘是余佛说。非今佛语。则大乘教是佛所说。其理极成。
五、有无有故。若有大乘。即应信此诸大乘教是佛所说。离此大乘不可得故。若无大乘
。声闻乘教亦应非有。以离大乘决定无有得成佛义。谁出于世说声闻乘。故声闻乘是佛
所说。非大乘教不应正理。
六、能对治故。依大乘经勤修行者皆能引得无分别智。能正对治一切烦恼。故应信此是
佛所说。
七、义异文故。大乘所说意趣甚深。不可随文而取其义便生诽谤谓非佛语。是故大乘真
是佛说。
二、小乘经典,也承认大乘是佛说
《大正藏》第02册No. 0125增壹阿含经
契经一藏律二藏, 阿毗昙经为三藏;
方等大乘义玄邃, 及诸契经为杂藏。
安处佛语终不异, 因缘本末皆随顺;
弥勒诸天皆称善, 释迦文经得久存。
弥...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36
黄念祖居士主讲
以一九八七年于北京居士林录音为基础
诸位大居士发起无上菩提之心,建立道场共修忏法,持诵观世音菩萨大悲真言,功德实
是不可思议。法界众生同蒙利益。所以我除了随喜赞叹之外,仅以自己对观音耳根圆通
法门的一点体会,向大家汇报,供养观音大士以及在位的每一位大居士。
今天观音道场,大家持咒共修,皆得不可思议功德。先师夏老常说:‘理明、信深、愿
切、行专、功纯、业净、妄消、真显。’我们若能明白观音的发心是心佛众生,三无差
别;所得之果是上与十方诸佛同一心,下和六道众生同一体,所以感应道交,普门示现
,我们的信就深哪,我们愿就切,行就专哪。所以我们对于观音大士的成就,有所闻,
有所信,有所解,能够悟入,那就大大的不一样了。一点都不明白的人,你修啊,修一
劫。你要真能入了观音耳根法门,那就是圆修啊。你修一天等于不明白的人修一劫,所
以日劫相倍,大家实修是肯定的,但是我们还须读诵大乘,希望能解第一义谛。要能解
悟的话,你就成为圆人,你圆修一天等于其他的人修一劫。这也就是我愿意来作一些供
养的基本原因。
观音耳根圆通章在《首楞严经》,这个经的全名叫《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
行首楞严...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的真精神
修行要诀
一九四○年大愚法师给长女仪庄留诗一首
寂照照寂 切忌用力
成佛作祖 无他秘密
__________________
寂照不二,真俗圆融

何名为寂。即吾不生不灭之心体。有生灭便不名寂。何名为照。即吾了了常知之心
相。不了了常知。便不名照。何名为真。即常寂常照之心体。原是真空无相。一法不立
。何名为俗。俗即假义。谓虽则一法不立。而复万法俱备。万德圆彰。(万法万德。即
事相也。是故名俗。)寂即是体。照即是体之相状、与力用耳。此体、相、用、三。原
是一法具此三义。故曰寂照不二。真即是理性。俗即是事修。此理性本具事修之道。此
事修方显理性之德。(所谓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也。)故曰真俗圆融也。下去离念离情
。不生不灭。谓此寂照真俗之体相理事。均皆离念离情。不生不灭也。(出自《印光大
师全集问答撷录》)
w********g
发帖数: 805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准提菩萨与准提神咒(转载)
准提菩萨圣诞在农历三月十六。
在中国佛教徒的心目中,准提菩萨是一位感应甚强,对崇敬者至为关怀的大菩萨,
他的福德、智慧无量。他是一位千祈千应的大悲圣者,他随缘化现济度众生,满足世间
、出世间的一切愿求,展现出最深挚的护佑。在《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中说,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思惟观察,愍念未来诸众生的缘故,而宣说「七
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这也就是佛教徒经常诵持的「准提咒」。
《准提陀罗尼经》而在《准提陀罗尼经》中记载,佛陀为了悲念未来的薄福恶业众
生,所以入于准提三摩地,宣说过去七俱脉佛所说的准提咒。修学准提咒并没有任何限
制,不分任何身分者,都可以修学诵持的。此神咒最适合在家修行、或一般大众来持诵
,因为修持此咒不必吃素戒荤食,夫妻也不必分房来戒色,依此也可看出准提菩萨的慈
悲,和因应广大众生的在人世间的需求。
称为神咒之王的「准提神咒」,其加持威力不可思议,他的感应甚为疾速与强大。
持诵者可祈求聪明智慧。辩论胜利、夫妇相互敬爱、使他人生起敬爱、增进人际关系。
求得子嗣、延长寿命、治疗疾病,灭除罪业、祈求降雨、脱离拘禁,远离恶鬼恶贼之难
……等等,种种的祈愿,...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39
以一九八七年于北京居士林录音为基础
诸位大居士发起无上菩提之心,建立道场共修忏法,持诵观世音菩萨大悲真言,功德实
是不可思议。法界众生同蒙利益。所以我除了随喜赞叹之外,仅以自己对观音耳根圆通
法门的一点体会,向大家汇报,供养观音大士以及在位的每一位大居士。
今天观音道场,大家持咒共修,皆得不可思议功德。先师夏老常说:‘理明、信深、愿
切、行专、功纯、业净、妄消、真显。’我们若能明白观音的发心是心佛众生,三无差
别;所得之果是上与十方诸佛同一心,下和六道众生同一体,所以感应道交,普门示现
,我们的信就深哪,我们愿就切,行就专哪。所以我们对于观音大士的成就,有所闻,
有所信,有所解,能够悟入,那就大大的不一样了。一点都不明白的人,你修啊,修一
劫。你要真能入了观音耳根法门,那就是圆修啊。你修一天等于不明白的人修一劫,所
以日劫相倍,大家实修是肯定的,但是我们还须读诵大乘,希望能解第一义谛。要能解
悟的话,你就成为圆人,你圆修一天等于其他的人修一劫。这也就是我愿意来作一些供
养的基本原因。
观音耳根圆通章在《首楞严经》,这个经的全名叫《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
行首楞严经》(大家称《楞...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赖耶识的内涵与外延
摘要
阿赖耶识又称为第八识、藏识、异熟识、阿陀那识、心、所知依等等,祂是大乘最
重要的秘密法,不共声闻与缘觉。阿赖耶识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的事实,所以祂有具体的
内涵与外延,也能让人观察到祂的存在。祂有种种的性状,而经论在描述祂时各有侧重
,以致在表面上看来差距很大,但在实证阿赖耶识的人看来,这些都是正确的描述。
大部分的西方和日本学者,都把佛教当做思想来研究,这其实是违背经教的,经教
中处处皆有要求实证的文字记载。这些学者因为偏见与方法上的错误,所得的结论也错
得很离谱。
阿赖耶识的内涵包括:祂是无始以来的存在,是不待他缘、本然的存在,是诸法的
根本因;祂隐藏于肉体内,维持众生的寿命,是众生所贪爱的对象,并且为众生内执为
我。
阿赖耶识的外延,则不是语言文字所能够表述的,因为祂正是语言文字所指涉的真
实事物。这只有大乘见道的菩萨能够了知.
一、前言
阿赖耶识又称为第八识、藏识、异熟识、阿陀那识、心、所知依等等,祂是大乘最
重要的秘密法,不共声闻与缘觉。内涵与外延,则是语意学的术语。
内涵,是以语言文字形容特定的事物。例如,“依法令从事公务之人”,是刑法定
义“公务员”一词的内...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顺法師不信有佛
三、“人间佛教”的偏狭
对于印顺最有特色的“人间佛教”的立场,太虚也将这种立场和自己的观点划清了界限
,并语重心长地提出了批评。“原著以阿含‘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片言
,有将佛法割离余有情界,孤取人间为本之趋向,则落人本之狭隘。但求现实人间乐者
,将谓佛法不如儒道之切要──梁漱溟、熊子真、马一浮、溤有兰等;但求未来天上乐
者,将谓佛法不如耶、回之简捷;而佛法恰须被弃于人间矣。”[3]
太虚法师的批评确实抓住了印顺思想最为严重的缺陷。佛法是全法界的,而不仅仅是人
本的,在这个问题上的疑惑实际上就是在具体问题上否定、或怀疑六道的存在。对于六
道轮回、三世因果,印顺法师泛泛地说时也是肯定的;但一到了具体问题时,就开始说
龙宫是和龙族、龙比丘有关[4],说普贤、文殊菩萨、大日如来等是众生虚构和想象的[
4],阿弥陀佛是太阳神崇拜的净化[4],佛经上说佛之伟大、寿量久远是后世众生之想
象、怀念[4]!其实,骨子里就是对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信不及,对菩萨、佛信不及,
对菩萨、佛的果境和神通信不及!而且,太虚在此提出了佛学研究的学风问题,即对于
佛陀的言教应该虚心体察,应该全面、准确地把握...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2449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宋代禅 宗的历史
一语具三玄门,三玄三义,很好玩。
p******n
发帖数: 2449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宋代禅 宗的历史
一语具三玄门,三玄三义,很好玩。
s***e
发帖数: 1143
46
蒙城县位于安徽北部,位于淮南、淮北之间,东临蚌埠,西接阜阳,隶属亳州市,总面
积2060平方千米(简册)/2091平方千米(当地政府网站)。总人口122万人(2004年)。
全县以粮食、油料、棉花、黄牛、瓜菜、烟草等为主的六大农业产业。然而一个农业县
城却大肆兴建住房。仅仅一个城南新区占用了可耕地1万余亩。建房40万余套!试想下
是否违背了黄金分割法?122万的人口有多少套卖不出去?但是为什么还会这么做呢?
自2004年以来,以陈坤廷为首的县委书记为了自己的政绩把乡镇的2000余名在职职工用
很低微的价格“卖出去了”,根本不采用中央所给予的政策,历时了7年之久,我们没
间断的想向政府求助,可得来的不是被拘留,就是被抓捕。
2008年,我们这里引进了一个所谓的高科技人才王崧担任了我们的县委书记,我们本以
为找他能为我们说话,没想到的是我们又错了,他不但抓人,还给我们定性说我们搞非
法的组织!!为什么来一任又一任的领导却不愿意给我们这些机构分流人员解决问题,
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抓捕我们呢?我们这分流人员现在不如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他们每
年还能享受低保、医疗等等。我们准备放弃为了自己的利益了... 阅读全帖
n**r
发帖数: 1587
47
来自主题: Tianjin版 - 搞活动了~~~
再说几个吧
北辰三千路,原名青年路,九十六中学
河西万德庄大街
河西三义庄街九江路
津南白万路
n**r
发帖数: 1587
48
来自主题: Tianjin版 - 搞活动了~~~
再说几个吧
北辰三千路,原名青年路,九十六中学
河西万德庄大街
河西三义庄街九江路
津南白万路
r*c
发帖数: 16750
49
来自主题: Tianjin版 - 有在纽约的天津同乡会么?
我就谦德庄三义庄一带长大的,每天都要沿着广东路一个来回。
q****i
发帖数: 6923
50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脾、肠、胃
http://f1.net4p.com/gate/gb/www.relativehumanity.com.tw/cm/zhangbutao/prescription/other9.htm
中医世界│首页
作者:张步桃
肠胃系统就像联勤总部,供应所有营养,是营养物质的供应站,这里面涵盖运褕。运输
包括所有消化吸收的营养,全都交给脾脏统筹分配。因此血液里面的血红素、血小板,
太高、太低都不行,白血球也是如此,如果量太高太多,脾脏就会把它吞噬掉。
脾主运化
什么叫“运化”?就是包括营养的消化、吸收还负责运送,所有血液都是由脾统筹分配
。脾脏统筹分配血液,如果临床上常常出现异常出血的现象,尤其是女性,在非生理周
期出现功能失调异常出血的现象,用归脾汤给她吃,就会改善了,那是因为“血不归经
”,不归到正常的血管,乱跑了,才会出现异常出血的现象。
引血归脾就用归脾汤,里面有当归、黄耆用来补血,也用四君子汤来补脾胃。所以有些
睡眠不好的病患,吃了归脾汤后就会睡得很好。又有一说“思虑伤心脾”,因为脾主忧
思,也就是思考,如果没有营养供应,大脑的脑细胞就会缺氧。除非是天生智能很高,
否则一定要有足够的营...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共3页)